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8篇

时间:2023-12-08 17:18: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

篇1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恢复

损害,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人约150万,脑卒中致残率约87%,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近几年,由于诊断及抢救等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了降低致残率,本研究对比观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诊治的脑卒中患者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54?.36)岁。发病5h~9h内入院,其中脑出血33例,脑梗死42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测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有关卒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症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脑干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瘤破裂出血、溶栓治疗等情况的病人。将75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护理组35例、对照组40例。入院时对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巴氏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的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急性期护理

急性期时,由于病变部位存在水肿,患者主要采取卧位。以一名护士护理一名患者的形式,采用被动运动进行康复护理。肢体功能:以健侧卧位为主,根据患者病情适时翻身,变换后用支持物垫好患侧肢体,防止关节挛缩和水肿等;被动运动:以健侧至患侧,大关节至小关节,力度及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强度、间隔及时长依患者病情而定;坐位及平衡训练:先从卧位开始,每2至3天小幅度增加角度,直至坐直;按摩:轻柔有节律,减轻肌肉和关节的挛缩性收缩。

2、稳定期护理

病情稳定后开展床上主动运动。主要包括手部训练和起坐训练。此段时间的护理应做好保护措施,以防从床上跌落,此外还应注意训练时间及强度,在病人可接受的范围内循序进行,当出现发热、气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并做好对症处理。

3、恢复期护理

该段时间主要进行患者的语言和自理能力训练,借助必要设备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在语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口音训练材料,同时指导家属配合此类训练,保证训练时间和频率的完整性。出院后也要坚持指导家属继续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并定期随访。

4、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往往是康复护理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心情压抑,寡言少语,情绪焦虑,因各种原因充满悲观或恐惧情绪,此时急需护理人员的有效心理安慰和疏导。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来进行护理,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经护理后功能恢复良好的案例,使其增强信心,进而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5、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不同时段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本研究采用MESSS 评分、BI评分及QLI评估。MESSS评分为神经功能障碍评价方法,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 7方面内容,能较全面反映病人神经功能状态。两组分别在入院后1个月和出院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 Spitzer 生活质量指数量表(Ouality Life Index,QLI)进行评分。QLI 包括5 个生活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支持及前景。另外还采用BI评分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6、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以均数北曜疾畋硎荆捎肧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P

二、结果

1、神经功能障碍评价

入院时两组的MESSS评分无显著差异,入院后3个月和出院时与入院时相比显著下降,且在出院时康复护理组降低更为显著( P

2、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两组出院后的QLI评分和BI评分均比入院时或入院后1个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康复护理组在出院时患者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评分比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见表2、表3)。说明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三、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中老年脑血管疾病之一,与恶性肿瘤等构成威胁人类健康的健康杀手。幸存后的脑卒中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极高,因此会对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如果能及时有效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并采用康复护理来矫正功能障碍、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使患者残疾情况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这对生活和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起病之初便可进行体外护理。该类患者起病迅速,发病突然,在早期由于正常神经功能的丧失而使患侧肌肉强烈痉挛,这给肢体带来了很大伤害。及时的康复护理对促进侧支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是预防瘫痪肢体挛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早期病情变化,有目的地采取不同的功能性,既能保持患肢处于功能性,又可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更可避免不恰当的功能训练而使病情恶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康复过程中,不应康复训练形式及内容过度,应严格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从近端到远端的顺序和原则,而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充分认识良好康复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这需医患之间的充分沟通和相互配合,这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疗效和满意度。本研究也显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取得明显的疗效,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家庭支持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也有重要意义。脑卒中的患者大多有神经或肢体功能障碍,家庭的支持在患者的康复中占有关键作用。一个充满亲情、和谐的家庭,可以有限提升患者的信心,对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患者发病后,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产生轻生的想法,加之患者及其家属专业知识欠缺,治疗病程长而使患者及家属失去信心和耐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康复护理期间,要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从被动护理模式逐步转化为“自我护理”模式,并使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护理治疗中,力争最大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万丽红,张小培等.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研究,2010(1):1-2.

[2]杨红专.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 [J]. 中外医疗,2011(2):182-183.

[3]藏运华,李淑景等. 三级中医综合康复对脑卒中神经和运动功能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疗与实践,2013(8):752-753.

[4]黄胜立, 黄昭穗, 刘开渊, 等. 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2):2242-2243.

[5]石凤英. 康复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3-98.

篇2

[关键词] 脑卒中;临床路径;ADL;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1-02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09.7~217.0)/10万,死亡率为(116.0~141.8)/10万。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2],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康复护士运用所学的康复知识按照CNP标准化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提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 或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 101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男28 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评估结果进行日程康复训练计划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计划,主动参与ADL训练。

1.2.3实施方法。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护理路径(表1)进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康复进度, 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 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

1.3评价标准

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护士按照路径计划表预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掌握了相关康复知识、训练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康复护理路径,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急性期介入临床,并保持连续性,明确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康复效果。

3.3康复护理路径,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必须沿路径内容进行,由康复护士负责具体落实。每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预见、有计划地工作。护理路径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更强,使她们很快投入工作,促进了她们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5]。

3.4康复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康复护理意识和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6]。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开始针对ADL能力的评定和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评估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早期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6.

[3]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

[5]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篇3

【关键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质量; 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27-02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起病急,恢复慢,且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特征[1].偏瘫是其最常见的残疾,据统计高达60%~8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护理病人负担,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全社会的责任,为此我们对脑卒中偏瘫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男40例,女4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7岁;其中脑出血39例,脑梗死47例;右侧偏瘫42例,左侧偏瘫44例,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表示愿意接受此项护理活动。

1.2 分组: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对照组46例中,男2l例,女25例,年龄47~69岁。康复护理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0一70岁。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增加康复护理内容,在人院后立即接受康复护理,由责任护士认真评估后和医师共同商量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护士按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 心理干预 首先要认真详细收集患者病史资料,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说,交谈要态度和蔼,有亲和力,避免简单生硬的语言。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等情感障碍,要准确真实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1.3.2 认知干预 通过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到有依靠感,乐于与医生护士说知心话,此时护士要正确的引导患者,帮助患者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能够给自己定好位,对治疗和生活有信心。要多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的恢复过程,避免期望值过高或过低。

1.3.3 自尊干预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帮助,社交也发生困难,尤其是女性患者不能化妆做美容等,面对亲朋好友时常感到不好意思,没有面子,因此要加强患者自尊的培养,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到疾病的暂时性,积极配合治疗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3.4 幸福感的培养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积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家属和亲友的关爱,每一次探视,每一句问候都是家人的爱护,虽然在住院但是要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另外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医疗条件感到幸福,优于以前太多;对医生护士的亲切照顾感到幸福,疾病治疗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要感到满足和幸福,这样非常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1.3.5 肢体功能锻炼包括床上翻身、变换、坐位的训练以及站立训练等。入院后早期和非稳定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要注意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保持患肢功能位,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全方位肢体功能运动,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减少和减轻异常行走模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协助患者活动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操作要点及运动幅度和运动量,要教会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方法,让家属积极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要适当让患者自己动手,鼓励患者学会忽略症状,带症状生活、训练和学习,重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使患者逐渐的适应疾病恢复的慢性过程。

1.3.6 提高依从性教育加强病人的遵医行为,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接受医生护士的生活方式指导,合理饮食,限制盐的摄入等。在病人住院后,由护士对病人进行第1次干预,发给病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并对手册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直至病人和家属理解为此。手册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内容、饮食、用药等,以后随时进行指导。

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建立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和通讯联络方法,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修改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与患者沟通联系,做好随访工作。

2 效果评价方法

2.1 知识掌握评价:分别在入院时与康复护理干预1周后由专职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内容、饮食、用药等,设有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分,分数大于60为基本掌握。正式应用前选取10个病人进行预实验,测定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4,并请5位护理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估,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注意询问和观察病人的行为改善情况,以评价效果。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分析用X2检验。

2.2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QOL量表评定[4]。评定包括5个方面:工作及经济状况、家务、家庭关系、户外及休闲活动、心理状态,共计25项,每项1―6分,总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说明QOL越高。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l和2个月进行QOL测定。QOL测定采用会谈式问卷调查,就表中每个项目按6级水平进行评分,最差者记1分,最优者记6分。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入院时及康复护理后1周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2 2 组患者QOL改善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QOL值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2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到很大提高,QOL值与对照组比较提高的更快、更显著。说明康复护理能使患者熟悉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

4 讨论

4.1 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依从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病人知识的培养和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要遵守康复锻炼计划,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去创造计划,要尊重科学,改变不正确的想法和理念,并落实在实际训练中。使其能够理解和明白如何去面对疾病,怎样服药,怎样锻炼等,从而提高病人对医嘱和护嘱的依从性,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4.2 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发病突然,不能面对疾病造成的不便,加上心理、精神和经济等方面的严重负担,引起QOL的下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从患者的心理干预入手,培养患者的自尊和幸福感,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进行运动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QOL。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提高QO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QOL。

参考文献

[1] 赵利芬,李付云.影响脑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84

[2] 司惠芳,郑建琴,吴海燕.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2―13

篇4

护理人员应按时为患者测血压,并做病历记录,系统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发生心脑血管卒中,也给医生下一步治疗用药提供参考。如家属观察到患者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或送附近医院检查。

患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规律,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血压稳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情绪,防止情绪紧张、急躁等引发的血压升高。饮食上应该避免油腻厚味的摄入,多吃些含碘、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等,另外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要控制在6g以下。

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保持120~160步/分钟;慢跑以心率≤120次/分为度,慢跑后休息3~4分,心率恢复正常;患者也可以步行与慢跑交替进行。但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出现猝死。

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因此,有关社区康复需求日益迫切,在已是老龄化社会的我国,绝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更多患者带着残疾回家康复,他们及其家属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从研究现状来看,急性期康复的研究很多,社区后遗症期康复研究还很少。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委把“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而社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问题分析

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患者遗留有多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较高;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部分患者有负性情绪;患者的自理能力存在较大缺陷;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差;家庭康复环境未行相应改造。

干 预

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方案”有4个特点,即系统化、标准化、个体化、家庭化。①系统化:根据整体护理原则进行身心两方面康复护理;根据三级康复原则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生活方式指导、康复环境改造。②标准化:统一规范、措施具体。③个性化:根据病程和病情决定康复重点,后遗症期是ADL:根据患者和照顾者能力决定干预频率。规律性与弹性结合。④家庭化: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家庭康复环境的改造;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转介。

制定方案

社区护士担任干预者,康复护理理论,按照整体康复护理程序,Orem自理模式。

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内容:①评估:除一般资料、疾病及诊疗状况、既往疾病史、家庭、康复锻炼情况外,包括生理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定向力、语言表达、视野、吞咽、排泄、运动、感觉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社会状况、日常生活方式,患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自理能力,主要照顾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家庭情况(家庭一般情况、主要照顾者情况、家庭康复环境)。②诊断(护理问题的确立):初次评估后,确立主要的护理问题,分析评估资料,总结(自理缺陷、自理能力、治疗性护理需求),在康复不同阶段每次评估后确立护理问题。③计划:脑卒中相关知识宣教,脑卒中的病因、脑卒中的常见诱因及预防指导、脑卒中常见的先兆症状、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脑卒中再发的方法、脑卒中再发时的家庭应急措施、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正确摆放,指导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床上活动,侧方移动、前后移动、翻身肢体按摩指导、关节被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坐位指导,坐起训练、良好的坐位、姿势指导、床上坐位、椅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站起站立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饮食动作训练;穿衣动作训练;清洁动作训练;排泄功能训练;如厕动作训练;床-轮椅转移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作业技能训练、辅助工具使用指导。卒中患者及其家属还应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环境改造指导,居室通风、消毒,家具和物品的合理摆放,患者床铺的清洁平整,祛除地面障碍物如门槛等,长期卧床患者的床安装床档,卫生间安装扶手等。社区资源转介。④实施:按方案实施,作好记录,患者和照顾者均作为干预对象,照顾者每天协助或监督。

篇5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56-02

脑卒中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约为185~700/10万人,死亡率约为44.7~185/10万人,其中约有2/3的患者预后不良造成残疾,脑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技能指导,达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4]。本研究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通过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确诊脑卒中。②患者均为初次脑卒中,且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排除不能完成6周康复护理的患者。④排除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25±7.36)岁;脑卒中病程(3.16±1.03)d。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4±7.55)岁;脑卒中病程(3.28±1.13)d。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卒中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电监护及常规康复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病情评估:康复护理前对患者运动功能、理解程度、恢复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评估,为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程序提供依据。②急性脑水肿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病情分期阶段进行康复训练计划。第一阶段即急性脑水肿期(发病1~7d内)由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患者康复训练计划,由护士指导进行一对一训练,具体包括功能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定时皮肤按摩刺激,每个内容2h进行一次,每次持续15~20min,可配合家属一同进行。③弛缓期康复护理:第二阶段即弛缓期(发病8~14d),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卧床运动包括卧床单双桥运动、排尿、排便,鼓励患者上举双手、握拳、夹腿、起床等日常生活能力(ADL)等,指导患者卧床时进行提肛训练以提高膀胱功能,同时,可预防便秘。在患者病情稳定期卧床时可指导患者抓取重物、刷牙、穿衣等基础日常生活训练。④痉挛期康复护理:第三阶段即痉挛期(发病15~21d),此阶段患者具有一般运动功能,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ADL),此阶段主要指导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平衡杠行走、上楼、下楼及语言功能训练,每日2~3次,每次持续约30min。注意陪护防止跌倒,同时,注意强度不要太大,防止低血压性休克及低血糖发生。⑤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并增加水的摄入以预防便秘。⑥并发症护理:指导患者咳嗽、咳痰,每天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及咳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每天清洁患者卧床部位,使用湿热毛巾擦拭患者背部、臀部。对有褥疮的患者进行消毒换药,使用碘伏清洁褥疮伤口。使用冰棉棒擦拭患者口腔有助于刺激患者咽反射,依据患者口腔内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一般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及硼砂溶液效果较好。病房保持通风换气,地面与墙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患者进食时应将病床调整至30度以上,指导患者将头偏向喂食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后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由表1可知,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由表2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多合并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研究表明[5-6],脑卒中发病前3个月为康复护理效果最佳时期,目前临床大多数护理干预多关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忽略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察组康复护理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6

关键词 社区康复护理 脑卒中 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2-0058-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LIU Xiuzhi1, JIN Lei1, CHEN Feng2, LIU Yuchang1(1.Longba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physiotherapy, Shanghai Armed Police General Hospital,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74 stroke patients in the filing management of this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from Jan 2014 to Dec 2015 and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7 cases each. The community nurses implemented the management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follow-up. The scores of motor function, life ability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ix months. Results: The baseline survey showe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but the scores of three indicato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ix months of intervention(P

KEY WORDS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社区康复护理是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围绕康复计划和目标,进行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坚持康复训练,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是社区护理的补充和延伸,对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2]。由于脑卒中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3],在目前康复资源有限以及综合医院病床紧张的情况下,社区康复愈显重要。针对本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运动护理-康复训练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达到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建档管理的脑卒中74例,其中脑出血21例,脑梗死53例;男51例,女23例;年龄48~75岁(54.2±4.3)。将其中37例在随访过程中有参与“社区一级”康复治疗意愿者列为干预组,37例接受常规随访者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由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康复护理、康复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①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由于语言表达及肢体功能方面的原因,往往存在负性情绪,如焦虑、烦躁、郁闷、悲观等,社区护理人员介入沟通、心理疏导,并借社区康复成功的案例予以鼓励,树立其乐观的态度和康复信心,从而提高康复的依从性。②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家庭环境改进,包括防摔、家庭用具方便性改造;健康宣教包括指导合理膳食,防止并发症如压疮、便秘、肌肉萎缩等;指导严格遵守医嘱用药;指导或帮助测血压、血糖,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③康复治疗和锻炼:对不同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式分阶段地进行关节松动、运动疗法、电子生物反馈、气压治疗、低频治疗、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血压、心率的变化。④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由康复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做拿起小物品动作、穿衣动作、洗漱动作、进食动作、开关门动作、解便动作等。

1.3 评价指标

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评估两组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性指标:①运动功能评估使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包含33个上肢指标和17个下肢指标:正常100分,轻度障碍96~99分,中度障碍85~95分,明显障碍50~84分,严重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异表示,干预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时的FMA、MBI、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 FMA、MBI、FIM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8、0.04,表1)。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特性,势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增加其心理负担,也给家庭甚至社会带来多方面的负担,因此,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尽可能回归其正常生活状态和社会角色,具有多重社会价值[4-5]。虽然有些患者有康复意识,但缺乏康复训练的系统性、计划性以及康复护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6]。康复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模式中一个主要功能部分,社区康复护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将社区护理组合到社区康复中,形成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康复训练的模式,显现出积极的效果,统计分析显示,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FMA、MBI、FIM与基线时比较有显著的改善(P=0.015、0.004、0.03),而且改善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018、0.04)。综上所述,社区康复+护理的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伍. 社区护理学[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232.

[2] 唐佩琴.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6): 9-10.

[3] 张敬, 刘世文, 李贞兰, 等. 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10): 946-949.

[4] 马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6): 37.

篇7

方 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结 果:干预组以上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病人残疾的发生,能促进偏瘫病人的恢复。(P<0.05)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尽管脑卒中的诊疗技术和抢救水平不断提高,使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存活的患者中因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而致残[2]。这不仅使患者因劳动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如何降低致残率,减少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社会,是护理工作的新课题和努力目标。

1.临床资料

我科为针灸科病房,所选病人为2002年7月一2004年7月在我院入住的脑卒中病人,病例入选条件:(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3],并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2)系第一次发病,上肢肌力在Ⅲ级以下;(3)无严重心功能不全者;(4)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5)均于发病14天内人院。康复护理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脑梗塞39例,脑出血21例,平均年龄64.8岁,平均住院天数44.1天;对照组为我院内科所收治病人60例,男36例,女24例,脑梗塞37例,脑出血23例,平均年龄61.3岁,平均住院天数40.55天;住院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

2.方法

2.1康复护理组

2.1.1 从患者入院即给予良姿位摆放。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意识障碍Glazgow昏迷量表评分>8分的情况下,可以开始康复护理[4]。

2.1.1.1 健侧卧位:患者上肢充分前伸,其下垫高枕,肩关节屈曲。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其下垫长软枕至足部,保持功能位。

2.1.1.2 患侧卧位:保持头部舒适,患侧上肢充分前伸,患侧下肢自然伸展。

2.1.1.3 平卧位:以软枕支撑患侧肢体,防止髋关节外旋。

2.1.2 全身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发病早期在床上做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每天2次,10-20分/次。

2.1.3 主动运动:对肢体肌力开始恢复患者则在护士负责指导、帮助其进行自主运动,提高关节运动的协调性。

2.1.4ADL训练:鼓励患者进行进食、入厕等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

2.1.5 心理支持:脑卒中思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称为卒中后抑郁(PSD),护士与患者交流中经常使用鼓励性言语,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6健康教育:做好评估,掌握患者病情和心理需要,及时把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和家属。

2.2内科常规护理,无以上康复指导。

3 观察指标及结果分析

3.1观察指标 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法对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采用ADL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采用HDRS对患者卒中后抑郁进行评定。由于康复护理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多为10天一疗程,上述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0天、20天、30天、40天各评定1次,并观察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数据处理用SPPS统计分析。

3.2结果

3.2.1治疗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

3.2.1.1 治疗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变化(见表2)

3.2.1.2 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表的变化(见表3)

3.2.2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变化

3.2.2.1治疗后2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变化(见表4)

3.2.2.2两组病人治疗后HDRS(见表5)

4.讨论

4.1 早期正确卧位的重要性 正确卧位的目的是防止关节肢体变形,避免关节挛缩,影响以后的康复效果。卧床患者经常变换不仅能够预防褥疮而且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为以后的肢体功能锻炼提供保证。

4.2 影响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因素病变部位、性质、程度及个体因素如年龄、既往史、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患者内在因素可影响疾病预后,很多外在因素如药物治疗、护理水平、经济能力等对康复效果也有很大影响[5]。对康复的重视程度,早期康复决定康复护理的效果。

4.3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原则以康复医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患者康复护理同时注意循序渐进。加强监护和指导保护,训练时不宜用力过猛,幅度不宜过大。

4.4 本观察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可能缺少随机化原则,但客观上由于针灸科床位比较紧张,医师根据床位情况随机将脑卒中患者收入普通内科,由此看来两组对比仍然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由于缺少康复设备,对步行训练康复措施较少,可能影响效果。

5 小结

脑卒中可导致肢体功能永久障碍,致使患者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使社会和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探索降低致残率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龙洁,王文治: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198―199。

[2]龙洁,王文治: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198―199。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L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篇8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神经内科;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主要由于脑血管出现粥样动脉硬化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引起相应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前可能出现头晕、主诉头痛等,且脑卒中疾病致残率较高,患者发病后需接受较长时间治疗。而针对此种情况,护士应积极评估患者疾病治疗进展、判断其身心状态,结合机体表现与患者需求等因素综合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疗效[1-2]。本文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35~69岁,平均为(51.5±4.8)岁,病程2~6年,平均为(4.1±0.5)年,机体左侧偏瘫为32例、右侧偏瘫为18例;干预组包括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38~72岁,平均为(55.8±5.6)岁,病程3~8年,平均为(5.5±1.0)年,左侧偏瘫30例、右侧为20例。纳入标准[3]:所有患者临床表现、经影像学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脑卒中;本次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同意;需排除存在其他乐夭⒎⒅⒌幕颊撸排除存在精神异常表现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康复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及时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常规溶栓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表现,重点监测血压,及时使用降压药控制病情,以及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降颅压,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与家属积极沟通,安抚其内心紧张情绪,提供较好治疗环境,做好生活护理,进行皮肤清洁等,与患者积极沟通,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包括:①做好心理护理服务,积极与患者沟通,评估其内心不良情绪表现,根据不同性格患者采用针对性沟通方式,为患者讲解脑卒中疾病病理、疾病进展、康复护理要点、预后等知识,及时解释治疗现状,促进护患关系,建立基础信任,缓解患者内心焦虑状态,提高治疗信心。②护士应及时询问患者需求,并及时满足,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后遗症表现,因此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应早期提供康复干预,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日常治疗期间积极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关注呼吸表现,给予吸痰护理。观察各种引流管情况,记录机体出入量,及时协助患者做床上被动肢体活动,建立翻身卡,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发生[4]。③积极按摩患者肢体,采用理疗包括电刺激、穴位按摩等方法促进肢体感觉,日常休息时将患者肢体摆放在功能位置,每日协助患者做肢体锻炼活动,应注意适度原则;首先帮助患者练习床上坐起、逐渐向离床活动过渡。嘱咐家属积极陪伴患者共同进行训练,积极完成训练内容,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告知家庭护理要点,定期电话随访,提供健康宣教措施,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坚持肢体运动锻炼。

1.3观察指标 判断患者临床疗效[5],指标包括显效:患者经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有效:上述评分减少程度>40%;一般:减少>20%;无效:评分减少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总结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干预组为98%,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好,P

3 讨论

因脑卒中患者多伴随相关神经功能异常表现,因此早期提供康复护理十分必要,脑卒中发病后,由于病情突然发作且较重,大多患者伴随偏瘫、吞咽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患者自理能力受到限制,往往伴随严重心理焦虑表现,且长期治疗对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加强心理与运动能力干预后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本次研究得出结果为,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脑卒中疾病治疗与护理服务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干预组为98%,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好。得出结论称,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相关肢体功能,提高其自我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而王玉红、刘冰之等学者经研究表示[6],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服务,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康复护理组有效率为92.85%,证实本次研究结果,两组结论存在相符之处。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提供康复护理及肢体锻炼措施,包括做好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提供肢体按摩、康复指导,同时做好用药等基础护理,大部分患者治疗配合度较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加强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改善较好。

参考文献:

[1]洪显钗,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8):950-953.

[2]张翠娣,鲁剑萍,黄芳,等.中医养生理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45-1446.

[3]赵生凤,陈玲莉,周红丽,等.多形式综合训练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6):592-593.

[4]金晓琼,陈欣琼,林斯,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373-3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