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招标风险分析8篇

时间:2023-12-07 15:39: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招标风险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招标风险分析

篇1

关键词:高校;招标采购;风险控制

一、招标采购风险成因

招标采购可以通俗的定义为采购人提出采购需求,邀请供应商参加竞标,然后由采购人择优选交易对象的一种采购方式,一般由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阶段组成。风险是指某一特定环境和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风险可量化的情况下,可以将风险定义为危害发生的几率。一般情况下,风险可以看作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三个要素组成。风险因素是指能够引起风险事故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概率的因素;风险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直接偶然事件;风险损失是指由于风险事故导致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风险因素分为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前者是一种实质性风险因素,例如恶劣气候导致的招标采购成本的上升,这种因素导致的风险一般是很难避免的。无形风险因素包括道德因素和心理因素,道德因素是指由于人的不诚实、不正直或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招标采购过程中,故意制定不合法的招标程序、人为设置不合理的条件排斥或倾向某一投标人、故意向潜在投标人提供不对称的信息、评标时人为倾向或排斥某一投标人等一般属于道德风险因素的范畴。心理因素是指由于人们疏忽或过失等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损失严重程度增大的因素。心理因素强调人的无恶意的疏忽或过失,在表现形式上可能与道德因素相同,招标采购过程中,由于采购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高、法制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的随意改变招标方式、缩短招标周期、任意指定中标人等问题一般属于心理风险因素的范畴。无形风险因素是一种人为风险因素,这种风险因素最终可能会导致围标、串标、行贿受贿、偷工减料、工程事故等风险事故的发生,进而导致采购成本上升、质量不合格、被监管部门查处、人员伤亡等风险损失的发生,但人为风险因素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一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重点分析高校招标采购过程中无形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

二、高校招标采购风险分析

(一)招标采购流程不规范

招标采购流程设计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招标信息公开不足、招标过程随意性较大、招标周期过短等方面。高校采购资金来源广泛且数量庞大,但由于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科研,采购工作往往不受重视,国内只有中山大学等极少数高校成立了专门的采购机构,大部分高校的采购工作一般由相关职能部门兼职,例如工程建设项目采购由基建部门或后勤部门兼职,仪器设备采购由设备管理部门兼职。在没有专门采购机构和采购人员的情况下,招标采购工作容易变成“走过场”。有些高校没有在公共媒体或校园网招标公告,这样不利于引进竞争、节约成本,失去了公开招标的意义,给围标、串标等行为以可乘之机。由于招标公告不到位,导致潜在投标人较少,公开招标的项目变为邀请招标,邀请招标的项目变为竞争性谈判甚至单一来源采购,往往造成采购成本上升。招标过程不公开,往往为暗箱操作、内定供应商提供了可乘之机,带来廉政风险,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也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招标过程中给投标人准备的时间过短,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理解不到位,投标准备不充分,导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降低了高校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招标文件编制不合理

招标文件是招标采购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采购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与学科建设相关联等特点,对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采购人员既要熟悉招标采购法律法规知识,又要具备仪器设备、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采购人员专业化水平不到位,在整合招标文件通用要求与专用要求时,容易造成信息的遗失或缺漏,导致招标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相关技术指标、专业性能描述方面容易单纯听信使用人的一面之词,如果出现使用人跟投标人串通的情况,一般很难控制,使用人提供带有倾向性的指标和要求,采购人员往往无法辨别。带有倾向性的指标严重影响招标采购的公平性,客观上会影响招标质量。使用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也容易造成采购成本上升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资格审查不到位

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是招标采购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资格审查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不良供应商混进投标队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供应商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我国高校招标采购过程中存在对资格审查认识不足、资格审查落实不到位、缺少资格审查专家等问题。很多采购人员片面的认为只要投标人超过三家,招标就是有效的。对投标人把关不严,一方面容易导致没有承担项目能力的供应商中标后将项目非法转包或分包,给项目的质量、安全等带来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供应商之间协议投标、串通投标等哄抬投标价格行为,往往增加了高校的采购成本,使招标采购工作失去本来的意义。

(四)评标专业化不足

高校的招标采购工作一般由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财务、审计、资产、后勤、基建等部门组成,评标工作一般由各部门代表组成的招标小组完成,各部门代表往往不是相关行业专家,这给评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造成了很大影响。以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为例,评标小组成员在评标过程中对工程技术指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成本等把握不到位,评标往往单纯以价格论英雄,给一些不良供应商恶意压低价格骗取中标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供应商在中标后,往往故意拖延工期、降低工程质量。高校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具有较强的紧迫性,例如为迎接新生入学实施的宿舍装修改造工程,工期原则上不能拖延,否则学生入校没有地方住宿,造成诸多不和谐因素,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与中标供应商妥协,通过追加合同金额或者签订工程洽商的形式促使中标供应商按时完工。另一方面恶意压低价格骗取中标的供应商可能还会通过偷工减料的形式节省工程成本,这往往给学校的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等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部门代表组成的评标小组往往没有保密性可言,所有招标采购活动的评标人员都是同一组人,这就给试图影响评标人员评标意向的投标人提供了机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招标采购活动的廉政风险。

(五)招标采购监管缺失

一些高校的监察部门对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只限于评标过程,而对于开标之前的工作和评标结果的处理都不知情。招标公告的、招标文件的发出、对潜在投标人的资格审查、踏勘现场的过程、中标结果的公示等环节都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如果采购人员廉政意识不够强,通过串通供应商谋取私利,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很难得到有效防治,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往往滋生腐败和酿成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

三、高校招标采购风险控制措施

(一)设立采购专门机构、规范招标采购流程

设立采购专门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学校的招标采购工作。采购部门应该为学校的招标采购工作提供规则和服务平台,例如设计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招标采购制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招标文件范本、依法组织开标评标,做到采购形式合法、采购过程透明。

(二)加强采购队伍专业化建设

采购人员过硬的业务能力,是确保招标采购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招标采购人员应该具备创新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良好的知识储备以及分析、判断、沟通等能力的素质。招标采购人员通过编制规范的招标文件范本、准确描述招标项目的技术细节与商务要求、全面掌握招标采购法律法规知识等有效防止由于招标流程不规范、招标文件相关性能指标描述不准确造成招标结果不能实现的风险;防止招标文件相关规则性条款缺失引起的法律纠纷风险;防止招标文件存在排斥或倾向潜在投标人的条款造成影响招标采购公平性的风险。加强采购队伍建设,应该参照采购内容与数量决定采购人员的结构与编制,定期组织集中培训,鼓励采购人员参加“招标师”等职业水平考试。

(三)建立合格供应商库

通过建立合格供应商库,可以有效解决资格审查难的问题。合格供应商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用户反馈、市场调研等方式对供应商进行实时考察,及时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广泛吸收信誉良好、产品质量过硬、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招标采购过程中对合格供应商库内的供应商不再投入过多精力进行资格审查,更多精力投入到新的供应商身上,有针对性的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提高资格审查的效率。

(四)建立评标专家库

合格的评审专家和完备的专家库是进行科学、公平评标的保证。高校应该从招标采购实际出发,分类建立工程、货物和服务的评标专家库。对评标专家的要求应该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标准,对于短时间内建立评标专家库有困难的高校,应该适当引进招标机构,通过共享招标机构的专家库进行科学评标工作。但要将评标专家库的建设作为招标采购工作的重点之一,广泛吸收校内外相关行业专家。同时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评标专家抽取制度,严格在学校监察部门的监督下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并做好保密措施,确保评标的科学性和保密性。

(五)加强招标采购监管

高校监察部门作为一个校级监督监察部门,招标采购工作只是其监督监察的工作之一,受监察部门人员配备和专业背景的限制,完全依靠监察部门对招标采购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监察,可能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应该在招标采购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监督办公室配合学校监察部门对招标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监察。监督办公室人员应该具有招标采购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熟悉招标采购每个环节的风险点,实际工作中应该参与到招标采购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制止和上报招标采购各环节中的不规范行为,避免不良影响和损失的扩大。

四、结语

虽然招标采购本身就是一种降低资金使用风险的采购方式,但我国高校招标采购工作起步较晚,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实际工作中风险点还有很多,人为因素是造成招标采购风险的主要因素。各高校应该按照采购实际,通过进一步梳理招标采购流程、加强采购队伍建设、加强采购过程监督、严格把控供应商进出等措施,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招标采购工作途径,确保采购工作和谐、有序、公平、公正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中华.项目招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华南理工大学课题组.关于高校招标采购监管工作的调查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尹立苹,李彦启,陈荣海.加强高校采购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探索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 (04).

[5]刘瑾琦,侯文海.高校招标采购风险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5).

[6]付德春.浅谈提升高校招标采购人员素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7).

篇2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招标采购风险是采购中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一种偏离状态。此外,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学校的招标采购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及科研教学的发展需要。通常情况下,高校招标采购的风险形成原因主要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可以通过一些制度、对策进行防范的决策风险、道德风险及管理风险等。而外部风险主要是指很难控制的诸如社会风险或法律风险。结合高校招投标工作的特点,分析其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成因,有利于规避招标采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地促进高校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开展。

一、高校招标采购风险

(一)高校招标采购流程存在问题

在高校招标采购的实际环节中,由于常常存在招标信息公开度不够、招标过程随意性大、招标周期较短等问题,都成为影响高校招标采购正常流程的因素。高校招标采购资金的来源广泛,且资金数量大,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招标采购,往往不会引起高校管理层的关注。大部分的高校都没有合理设立专门的采购机构,而是由后勤部门或行政部门一些职能相关的部门进行。没有专门采购机构的规范,招标采购逐渐成为一种形式,其流程也越来越简化,造成了围标、串标等不合理的问题出现。其次,由于招标信息不到位、信息描述不准确,减少了投标人的数量,公开的招标极有可能变成邀请招标或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

(二)高校招标文件规范化缺失

招标文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招标、投标、评标及定标工作的重要依据。招标文件在整个招标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招标文件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但在高校招标文件方面,存在着招标文件违背准确性、公平性原则等问题,直接导致高校招标文件规范化缺失,使高校招标工作无法有效发挥其自身优势,对高校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高校招标采购资格审核体制不完善

在高校招标采购工作中,高校招标采购资格审核体制不完善也是造成招标采购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招投标资格审查,是招标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也是按照事先确定的资格条件标准对申请参加投标候选人进行资质、财务状况及技术水平审查的关键。因此,高校招标采购资格审核体制不够善,将会对高校招标采购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四)高校评标专业化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的招标采购工作往往都是招标采购工作的领导小组进行管理,工作小组的领导由财务、审计、后勤、资产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技术,也无法保障评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高校评标专业化不足的问题,导致高校招标采购工作频频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及科研教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防范高校招标采购风险对策

(一)设立采购专门机构及规范招标采购流程

设立采购专门机构及规范招标采购流程,统一归口管理学校的招标采购工作,有利于高校招标采购工作顺利进行。采购部门切实为学校的招标采购工作提供出规范的规则和服务平台,编制和设计合理的招标文件范围,使学校的招标采购工作可以有所依据,做到采购工作的形式合法及过程公正、透明。设立采购专门机构及规范招标采购流程,是高校招标采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二)加强采购队伍专业化建设

综合在高校招标采购工作,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是确保招标采购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进行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时,招标采购人员只有剧本良好的职业素质、创新服务意识、良好的知识储备等,才能通过规范的招标文件,确定招标采购中一些细节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招标采购流程不规范、招标文件指标不清晰等问题,对整个招标采购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采购队伍专业化建设,对完善高校招标采购工作非常重要。

(三)建立合格供应商库

为更好地完善高校招标采购工作,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库也非常必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库,可以有效地完善招标资格审查难度较大的问题。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库通过动态管理,以客户反馈、市场调研的方式作为发展策略,对供应商进行淘汰选择,留下信誉较好、产品质量较好、售后服务较好的供应商,更加有利于日后的发展。高校招标采购工作如果对应着合格的供应商库,就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考察新的供应商库,针对招标采购的需求,准确选择商家,有利更好地开展招标采购工作。因此,结合高校招标采购的工作,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库很重要。

篇3

关键词: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分析;风险防范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一、政府招标采购中的风险分析

风险存在于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之中,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政府招标采购的成功率下降,而且不能为政府的招标质量提供保证。分析根源,其实有很多个方面,但不外乎是出于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不完善以及外部风险的不可避免。因为无论是何种的商业活动,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关键取决于如何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防。对风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政府招标采购中的可能性风险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还对风险的级别进行了一定的分类,详细的分类情况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要分析好招标采购中的失误原因,就要从具体的是风险存在的原因入手。而导致政府采购行为充满风险的原因,一是体现在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在决策和采购的具体过程中发生一些不确定因素;二是由于风险理论机制的必然性,由于市场的价值规律作用下的经济变化,自然使得在招标过程中会遇到不确定性的风险。在政府招标采购中,确实存在着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到招标的最后成效,这些风险的存在将会给政府采购带来一定的阻力和不确定因素,所以要就这些风险因素的发生原因做出一定的防范措施。

二、政府招标采购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招标采购的风险预估系统

要降低政府招标采购中的不确定性,就要依靠于一个合理有效的预估系统,对发生可能性比较大的情况进行准确的预估分析。因此,要建立起招标采购的风险预估系统,运用更具体的实际分析来应对风险。风险预估系统是指,采用理论建模的方法,建立起一些基于实际情况的理论模型,而且根据理想化的方式来预估实际情况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项系统的建立要依靠于具体模型的建立和对风险的准确分析,所以涉及到了管理学的理论和数学上的方法。鉴于风险发生具有随机而且不确定的特点,所以要做好对风险的准确评估绝非易事,要依靠于科学的风险预估系统才行。对于风险的具体评估,则是以发生几率来表示。不仅要提示一种风险可能会发生,而且要预估风险发生的几率,以便于在应对采购风险时更加具有侧重性和针对性。

2.运用好风险控制理论

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运用相关的理论。控制风险主要通过避免不必要的采购、控制必然损失的额度、降低可控性风险的发生、使用担保措施等手段来实现,其共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政府招标采购能够更加安全和增加成功率以减少损失。其中避免不必要风险是指通过分析具体的情况,从源头上对问题做出解决。当某个项目的风险性十分明显,而且成功利益也不是十分诱人,则要慎重避免不必要风险的产生。其次则是控制必然风险的损失,由于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使得一定的损失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将损失最小化。由于对供应商的信用额度的不清楚,所以要通过签订合乎法律规定的合同和条款,以预防因对方失约、毁约而造成的重大损失。而且控制损失的手段,还包括建立是适当的模型,用数学方法和分析软件来对损失进行预估和分析,帮助采购中的决策等等。

3.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导致很多风险发生的原因,都可以看成是由于在招标采购流程中的不完善。对于采购中的各种风险,要从制度上的原因入手解决,比如决策中的风险产生,就是由于信息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所致,决策者对于市场和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而且也没有及时的反馈信息加以指导,所以才会做出欠缺考虑的决策,使得整个采购过程陷入混乱和麻烦之中。表中所列举的都是常见的风险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其实都是对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和完善,比如市场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则预示着政府要建立起相应的市场预测机制,在考虑到市场变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决策,这能够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失误的发生。完善政府采购中涉及的多方面,在具体细节中不断完善,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采购流程,并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保障基本的权利和维持贸易的公平。只有在制度上做好相应的完善和改进,才能使政府在招标采购过程的具体环节中能够更加低风险化。

政府招标采购的覆盖面很广,而且涉及的招标设备种类较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最终的损失。但是,面对风险的存在,要谨慎也要积极,不能因为风险的存在就选择放弃,只有不断地在应对风险的实际过程中积累经验,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和措施来应对,达到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敬华,夏良杰.政府采购决策的风险问题及其防控[J].理论界,2007(12).

[2]宋执林,吴伟强.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国市场,2009(15).

[3]伍敏,肖谦,汪君.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行为经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08).

篇4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管理;风险;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招投标事业逐渐地步入正轨,招投标的管理也逐渐地趋向正常化。但在实际的工程招投标管理中,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与不可确定性,给企业的工程招投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招投标风险分析与管理体系,在招投标的管理过程中,及时地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找出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分析

1. 招投标风险识别分析技术

(1)运用专家经验法

通过组建专家小组来进行招投标的风险识别,并对风险进行评价和量化。专家实地考察后,提供建设项目的信息和工程状况,讨论项目招投标风险的因素,如技术、工期、成本,并对此进行风险量化的评价意见。

(2)制作风险来源表

招投标人员将招投标工作风险进行全面罗列,这样就可以涵盖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程度,如风险来源,发生的时间和次数估计,以及风险的后果程度。这样就能够使工作人员对风险有详细的了解。之后就是对风险进行归类,便于对风险进行管理。

2.招标机构面临的风险

对于招标机构来讲,其面临着外部操作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在外边操作风险方面,主要包括招标人的不法行为潜在的风险,如商务条件、技术能力不具备,而隐瞒客观情况进行的招标业务,这样就给招投标操作带来风险。另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招投标的市场规则不统一,招投标管理和操作程序上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也给招投标工作带来风险。对于招投标机构的内部管理风险方面来说,首先,存在着招标业务操作风险,如招标业务流程不严谨,技术审核过于粗糙,招标公告时间和报名时间缩短,设置过高的技术要求等,这样就出现了流标现象。其次,存在着招投标的财务管理风险,如投标保证金数额比较大,面临着财务风险问题。最后,招标工作中的职业道德风险。招标人员容易受到利益引诱,出现受贿问题,如泄露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会出现质疑和投诉问题。

3.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投标风险分析

建筑承包商在进入某地区市场,进行承揽该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要面临以下风险:如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失真和失误风险、业主买标风险、联合保标风险以及报价失误风险等。对于国际工程项目来说,存在着招投标程序审批与国内接轨的困难,造成的拖延导致招投标工作效率比较低。而国内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来说,存在着地方保护的问题,涉及到审批环节和手续的繁杂,信息的不畅通的问题。特别是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编制的不规范,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具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很难投标。

三、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1.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找出措施规避风险

要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就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找出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首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招投标报价方法,当前主要的招投标报价方法包括:多方案报价法、合理确定招投标企业的定额标准、不平衡报价及替代方案报价法等;其次要合理地进行风险的分散与转移,风险的分散是指将招投标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分散给工程分包商、工程建设的合伙人及建筑设备的供应商等,风险的转移主要是指招投标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险,将其可能要承担风险的绝大部分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三是要制定科学地风险规避措施,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建立符合实际的风险预测控制机制的同时,运用先进的风险预测管理理念对风险进行分析、控制、评估及评价工作,最后要坚持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做到全面控制,提升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与水平。

2.采取措施优化工程招投标的决策

在工程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就要优化工程招投标的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招投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首先要提升投标企业的中标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企业投标书的设计、编制及制作要把握其中的细节问题,努力提升企业的形象;制定高品质的服务方案与施工方案;做好企业之间的公关工作,进而密切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招投标决策,企业可以采取的决策有:竞争型、生存型、盈利型、报价型决策等。

四.加强招投标操作的规范和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招投标的业务管理

企业要设立招投标工作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单独的负责管理部门,加强监管的力度。进行招投标的工作人员要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加强学习,并且与业主要进行有效沟通,获得业主的认可,才能确保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要完善招投标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来降低和控制风险,建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和风险防控应急处理方案,建立“招标项目投诉质疑案例分析制度”,相互借鉴防范,以及完善流程的审批程序。

2.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企业要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加强对员工的业务素质的培训和培养,充实员工的技术含量。提高员工的道德风险意识和业务风险意识,加强员工的招标项目操作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对员工要进行道德信用监督。同时,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便于招投标项目团队和员工的操作优势,共同对招投标的风险进行分析讨论,从事招投标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的操作流程,加强对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实施。

3.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要对投标的保证金进行专人管理,按项目分别列支核算收支,设立投标保证金专户。加强发票和现金管理,标书销售人员必须领用由财务部门开具的专用发票,避免在销售招标文件环节业务人员直接接触现金。与此同时,企业应采取先进的招投标方式,通过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这样能够为企业招投标工作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网络进行的开标、评标,规避了人为风险。

4.做好招投标风险预测

所谓风险预测,就是指在工作之前对工作过程中以及工作结果可能出现的事物异常进行预测,制定对策以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措施。它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规避的基础,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进行预测,要综合考虑一些随机的、不稳定的因素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五.结束语

通过对招投标的风险控制机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在招投标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工作风险,要加大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防控。企业要建立健全招投标风险防控体系和制度,要加强在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招投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运用先进的招投标技术和方法,将招投标工作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促使企业的招投标工作进展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军.浅谈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中的风险预测与决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2]王勤.浅析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J].广东建材,2008(5).

[3]张强.关于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篇5

关键词: 风险 防范 招标 投标

1.业主在招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业主的风险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业主对预期目标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识别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风险,例如:由于缺乏经验和尝试,没有签订对承包商有约束力的合同等。

1.1业主在招标阶段风险因素

1.1.1招标范围不明确

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的招标范围不明确,造成签证增加费用,业主难以全盘把握造价控制目标,令一方面容易造成合同争议,影响工程项目的实施。

1. 1.2合同风险

合同文件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风险是在合同拟定过程中,由于合同条款责任不清,权利不明所造成的风险。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条款风险和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应平等、公平、诚实信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每一条款都应仔细斟酌,防止出现不平等条款、定义和用词含混不清、意思表达不明的情况。还要注意合同条款不要有遗漏。

1.2 业主的风险防范

1.2.1明确招标范围

招标前,业主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招标工程进行详细研究,尽量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变更。

工程的招标范围应清楚、具体,避免使用“除另有规定外的一切工程”,“承包商可以合理推知且为本工程实施所需要的一切辅助工程”之类含混不清的语句。

1.2.3规范招标程序,选择合适的承包商

选择实力和信誉较好的招标公司招标活动,资格预审、现场踏勘、投标答疑、开标、评标及定标的各项工作要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评标原则,评标委员会构成应合理,并给予评标专家足够的评标时间,以便能够对投标文件中的技术方案和投标报价进行必选和分析,确保选出质优价廉的承包商。

1.2.4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

在拟定合同条件时,应避免使用诸如“一切、全部,所有”等极端词语和“保证”等许诺性词语。合同中的词语表达应准确到位无歧义,且符合法律习惯。合同中严密的语言表达,可以防止和减少争议。合同条款最重要的是体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合同中苛刻的、不平衡条款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伤害承包者,而且会伤害业主自己。

2.承包商在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2.1承包商在投标阶段的风险因素

2.1.1投标决策风险

投标决策阶段风险主要内容包括是否进入市场,是否对某项目进行投标;当决定进入市场或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投标时又必须决定投什么性质的标。

2.1.2编制投标文件的风险

投标文件是业主选择承包商的重要依据,投标文件中的失误会直接造成投标失败。常见的投标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招标内容的不实质性相应。《招投标法>中规定,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没有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文件往往被认为是废标。(2)工程项目组织构成不合理。工程项目组织由项目经理和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项目经理的个人业绩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构成是评标的重要考核指标。如果项目经理没有施工过类似工程项目,或者人员构成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投标失败。(3)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承包商提出的施工技术方案不成熟,或者编制的施工方案不够详细具体,以及施工的各项计划安排、现场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也会导致投标失败。(4)投标报价风险。投标报价过高,超出业主的期望价格或者与标底相差甚远,中标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投标报价过低寄希望于高价索赔,如果判断失误,承包商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并未获利,会使承包商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2.1.3合同风险

工程承包合同中一般都有风险条款和一些明显的或隐含的对承包商不利得条款。这是进行合同风险分析的重点。合同管理是承包商获利的关键手段,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是绝对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

2.2承包商的风险防范

2.2.1招标文件分析

承包商取得招标文件后,应首先检查招标文件的完备性,然后对招标文件进行全面分析。对招标文件分析的内容包括招标条件分析、技术文件分析、合同文本分析。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掌握工程项目情况、招标活动的安排和各项要求,了解具体的工程范围、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为编制一份高水平的投标文件做准备。

2.2.2认真编制投标文件,确定投标报价策略

承包商在详细分析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应认真编制投标文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项目经理人选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编制高水平的施工组织设计,增加业主的信任度和对业主的说服力。在投标报价方面,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灵活采取各种报价策略。在报送投标文件前,应指派专人检查投标文件,避免一些细节上的失误。

2.2.3合同风险防范

承包商应选拔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的人员担任合同管理工作,必要时可以聘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充分考虑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为以后的合同索赔创造机会。主要是利用合同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扩大受益,这就要求承包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巧,要善于开展索赔,否则,不懂索赔,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3.结论

招投标活动的最终结果是确定中标的承包商,业主与中标人签订承包合同,合同一旦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无权单方面修改和撤销合同,如发生一方违约,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为业主和承包商,应意识到招标投标活动的法律后果,在招投标过程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树和. 工程风险分析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01

篇6

    关键词:工程施工 招投标阶段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1 建设工程招投风险分析与管理

    建设工程风险主要来源于设计技术风险、施工技术风险、自然及环境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人员风险、材料设备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这些风险只能依靠项目管理人员分析预测。

    1.1 设计技术风险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实施的龙头,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及招标及合同。设计变更是造成工程索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应尽量完善设计工作。只有避免在设计方案不确定时招标,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设计方案是否确定应做为是否开展招标工作的先决条件。

    1.2 施工技术风险

    在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因为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1.3 自然及环境风险

    自然及环境风险包括洪水、地震、火灾、台风、雷电等是不可抗拒自然力,另外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招标人在起草招标文件时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不可抗力的级别加以界定,要求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充分考虑自然及环境影响对工程的影响。对不可抗力如何界定是关系到工程实施过程中风险分担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1.4 政治社会风险

    政治社会风险表现很多,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要求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还需具备政治头脑。例如,国内某工程招标工作已完成,但此时政府投资方却发现整体投资规模过大,要求重新调整工程规模,工程开标半年以后仍未定标,投标书早已超出了投标有效期;另一BOT引水项目,招标工作业已完全,但由于连续干旱,水源馈乏,政府不得已迫使该项目流产。按《招标招标法》规定,出现上述情况时招标人要给予投标人予经济补偿,因此招标人应为此付出代价。以上两个举例在工程实施中不在多数,但以上两案例却是事实,这不得不提醒招标人在招标时应慎重。

    目前,招标人承担最普遍的政治社会风险是拆迁问题,在城市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拆迁问题而造成的工期延误比比皆是。工程延期使得招标人要承担工期延误及工程延期索赔的双重风险。如何解决由拆迁而造成的风险,需要招标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妥善处理。

    1.5 合同风险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工程实践中,采用哪一种合同计价方式,应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招标人对筹建工作的设想,对工程费用、工期和质量的要求等,综合考虑进行确定。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起草合同文件时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

    1.5.1 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形式

    根据不同工程项目内容选择不同合同计价类型。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

    对于施工条件较好,工程量变化不大、施工工艺成熟的项目,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固定价合同方式,以求得承包商在竞争中较低的报价。

    对于工程量变化较大的项目,采取可调价合同,在工程量可能变化的幅度范围内采取不同的结算单价。

    对于招标阶段建材市场价较高的项目,一定要在合同增加材料调价条款,因为招标阶段与实施阶段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一个时间段攀升较高的材料降价的可能性较大,而继续涨价的空间较小。

    对于工程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尚未全面确定,投标报价的依据尚不充分的情况下,招标人因工期要求紧迫,必须发包的工程;或且招标人与承包人之间有着高度的信任,承包人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特长或经验。由于在签订合同时,招标人提供不出可供承包人准确报价所必需的资料,报价缺乏依据,因此,在合同内只能商定酬金的计算方法,即成本加酬金的方式。以成本加酬金这种计价方式签订的合同,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招标人对工程总价不能有效的控制;二是承包人对降低成本不太感兴趣。因此,采用这种合同计价方式。其条款必须非常严格。

    1.5.2 严密的语言表达语言是合同的载体,合同是索赔的依据。完善的合同可以防止或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费用,如果在合同中没有严密的表达,很可能给工程索赔留下隐患。

    1.5.3 合理的风险分配

    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建设工程风险应由有关各方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制的一方承担,符合这一原则的风险转移是合理的,可以取得双赢或多赢的效果。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造成招标人在招标人做出很多不对称的合同条款,通过风险转移条款转嫁了,但由于风险责任与权力平衡的关系,这种转移后面往往隐藏着更大风险,如某些承包商,为了抵偿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大索赔力度,将主要精力放在索赔上,不但影响工程投资,进而可能影响施工进度、质量;某些承包商由于承担了较大的风险损失,不得不依靠偷工减料争取利润空间;甚至某些承包商由于风险造成的压力,无力施工,企业倒闭等。由此可见,合理的风险分配显得同样重要。

    从工程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因为项目参加者如果都不承担任何风险,他就没有任何责任,当然也就没有控制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搞好工作。因此只有让各方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通过风险的分配以加强责任心和积极性,达到能更好地计划与控制。

    公平合理,责、权、利平衡。一是风险的责任和权力应是平衡的。有承担风险的责任,也要给承担者以控制和处理的权力,如果有了某些权力,则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二是风险与机会尽可能对等,对于风险的承担者应该同时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收益和机会收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者勇于去承担风险;三是承担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承担者应该拥有预测、计划、控制的条件和可能性,有迅速采取控制风险措施的时间、信息等条件,只有这样,参与者才能理性地承担风险。

    符合工程项目的惯例,符合通常的处理方法。如采用国际惯例FIDIC合同条款,就明确地规定了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风险分配,比较公平合理。

    2 工程担保及工程保险

    工程担保及工程保险并不能担保及转移建设工程的所有风险,建设工程自身及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给人们全面地、系统的识别工程风险带来了许多具体的困难。

    2.1 工程担保

    工程担保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对于招标人来说 ,担保需要分阶段设置实施:招标投标阶段的投标担保;工程实施初期的预付款担保;合同执行过程中履约担保;工程保修期保修担保。作为投标人来说,政府为保证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而设立的业主支付担保无疑给处于买方市场激烈竞争中的施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些担保做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从属合同在招投标阶段必须精心设置。

    2.1.1 投标担保

    投标担保可采用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担保书、投标保证金等方式,具体方式可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采用投标保证金的,在确定中标人后,招标人应当在与中标人签订合同5个工作日内,向未中标的投标人和中标人退回其投标保证金;除不可抗拒因素外,投标人有以下两种情形的投标保证金将不予退还:①招标人在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内撤销或修改其投标文件;②中标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拒绝签合同协议书或未按招标文件规定提交履约担保。实行合理低价中标的,也可以要求按照与第二标投标报价的差额进行赔偿;除不可抗拒因素外,招标人不与中标人签订工程合同的,招标人应当按照投标保证金的两倍返还中标人。

    2.1.2 预付款担保

    预付款担保是为了保证承包人因经营状况不良或某些原因挪用、转移预付款无法按合同规定完成相应工程内容而采取的措施。预付款担保在发包人支付预付款之日至发包人按合同规定向承包人收回全部工程预想付款之日有效,担保额可根据预付款扣回情况而递减。

    2.1.3 承包商履约担保

    履约担保可以采用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担保书、履约保证金的方式,也可以引入承包商的同业担保,即由实力强、信誉好的承包商为其他承包商提供履约担保。

    对于履约担保,如果是非业主的原因,承包商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担保人应承担其担保责任:一是向该承包商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援助,使其能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二是直接接管该工程或另觅经业主同意的其他承包商,负责完成合同的剩余部分,业主只按原合同支付工程款;三是按合同约定,对业主蒙受的损失进行补偿。

篇7

【关键词】项目招标;风险因素;控制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施工投招标是举足轻重的。投招标有其特定过程,包括招标准备、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到签订合同等,涉及众多部门与人员,主要有业主、承包商、评标专家、咨询单位和招标监管等,其过程的复杂性和涉及部门人员之多导致了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往往潜在各类风险,给承发包双方都带来威胁。然而,我国当前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工程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理论指导欠缺,管理方法单一化,承包商缺乏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风险的鉴别、防范缺乏足够认识,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因此,十分有必要分析工程项目招标的风险因素,并予以控制,这将有利于承包商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国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1、风险因素分析

在现行的招投标制度下,影响企业能否中标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投标报价风险,在招标中,报价占据了40%-60%的分数权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中标的可能性,准确的进行投标报价是企业中标的关键性因素,而一旦投标报价出现与工程实际所需费用不相符的情况,不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带来经济损失,只是损失的对象有所不同而已,但总体上都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以风险分析模型为依据,有效控制风险因素就是有效分摊风险,而引发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1总承包商本身的能力方面

在承包模式逐渐由传统型想总承包模式转换过程中,机构设置尚不健全,人员配备工作有待进一步发展,承包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承包模式的转变,于是在自身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投标,极易出现盲目投标,造成投标风险。

1.2总承包商的有意识行为方面

当控制信息较为全面的前提下,提高或降低报价就是总承包商最为主要的有意识的行为。如果业主能够选择的承包商只有一个的时候,承包商会将报价相应的提高;而如果承包商之间面临竞争,业主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承包商往往会降低报价。这两种情况也会引发投标风险。由于总承包具有较大的工作量,报价也会根据不同的施工水平产生差异,不同的报价差异属于正常的竞争,也存在风险因素;更为严重的是不少钓鱼投标者也会参与投标,当他们中标后,会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提升施工费用,并以停工要挟工程师通过其要求;虽然工程师可以惩罚钓鱼投标者或撤销合同,然而若钓鱼投标者因为罚款而无力在进行施工,工程竣工时间必然延迟,给业主带来损失。

1.3总承包这种模式本身方面

根据基本程序,传统承发包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构造招标和功能招标。在确定了施工图方案后开展的招标活动为构造招标。根据初步设计,招标单位或委托单位会编制译本表述,工程设计方案包含在其中,当标书被投标单位购买后,投标书为以设计方案为依据进行编制。将相应的工程量和报价列举出来,在社会劳动生产率固定的情况下,这类投标者出现的出入往往不会太大。而功能招标是指图纸没有制定出来之前而根据一些功能描述来进行的招标活动。工程总承包设计多个方面,比如投资概算、产品方案的制定、物资供应方式、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等,这些都是表明了工程总承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在实际工程招标过程中,往往缉忽视对工程量的充分考量,无法明确有谁来承担工程量增加的相应费用,而这也是造成工程总承包产生纠纷和风险的原因。

2、规范我国工程招投标工作,预防或减少招投标各方风险的建议

2.1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政府监督管理的职能

相关政府部门切实强化职能,建立健全工程投招标工作规程,规范工程投招标的具体内容,让各个阶段都能够有章可依。在这方面,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不少工作,制定并编制了相关的投招标规范,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使得投招标工作有了一定的规范性文件。然而各个地区之间的做法存在差异,缺乏常态化、规范化的执行,难以保证投招标活动的顺利开展。(2)对于投招标监管部门的人员应当加强行为约束与规范。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德、能、勤、绩全面纳入考核范围,严格考核其行政能力和道德素质;并及时将考核结果上报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或当地的纪委监察部门,可以设立监督电话、信箱等渠道实现,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共同监督;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可撤掉换岗。当前有些地区的管理部门采用岗位轮换制度,三年为一个岗位期限,三年一到就要调换岗位,这并不能是招标管理人员的行政能力和道德素养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和改善。

2.2完善业主和承包商的诚信评价体系

各个地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强化职责,将项目业主的诚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起来,让国有、私有业主都要严格遵照制度开展投招标活动。在投招标过程中,国有或私有资金项目都要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严格操作规范,保证投招标工作能够公正公平的进行,切实使各方的利益得到维护。(2)加大力度推进承包商诚信体系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全国范围内联网考评承包商的市场行为,作出诚信等级评定。如果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投招标活动,对其不诚信行为进行记录,并予以媒体曝光,进行重金处罚;建立扣分制度,如果企业投招标活动中出现违规现象,给予扣分处理,如果扣分达到过多,超过预定标准,在给予其一定时期内不得进入投标市场进行投招标活动。

2.3加强评标管理,建设公开、透明的评标环境

各个地区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推进评标专家库的建立,并保证标准统一、人员充足和专业齐全。严格把关并考核入库评标专家的道德修养、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建立健全培训教育制,定期组织专家学习投招标的政策法规,可以采取网络教学、网络考核的方式,以妥善处理专家人数较多,难以协调的问题;考核专家的日常的诚信情况和专业技能,如果专家的业务水平、道德修养无法达到相应标准,应当及时使其退出专家库。(2)建设开标、评标室,并保证其规范化、标准化,能够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开评标活动。如果开标、评标室是独立封闭的专用房间,要严禁除去评标专家的其他人员进入,而且评标人员不能携带通讯工具;而其他参与投招标的人员可以通过评标室内的高精度摄像头观察了解开标、招标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确保其公平、公正性。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电子评标系统的研发和推广,使得评标活动能够实现规范、统一,简单易操作。

结语

在承包过程中,投标活动有着十分重意义,关系到工程中标问题,而合理准确的报价是实现中标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想合理准确报价,就必须分析工程项目招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增加中标的可能性。通过控制投标风险因素,企业能够有效增强发展活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茜.试论工程投标的策略[J].西北水力发电,2005(S2)

[2]谭燕玲.谈投标报价的策略和技巧[J].广东建材,2010(06)

[3]姚立新,常伟峰,姚琳娉.投标报价技巧[J].人民黄河,2009(10)

[4]白昌海.公路工程投标报价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篇8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施工企业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风险分析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是指建设单位就拟建的工程通告,以法定的方式吸引施工企业参加竞争,招标单位从中选择条件优越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法律行为。建设工程施工投标是指经过招标单位审查获得投标资格的施工企业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填报投标书并争取中标的法律行为。施工企业必须全面分析招标文件,包括工程概况、质量和工期要求等,最后还要对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出分析。

1.1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建设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使工程费用增加,从而直接或间接造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提高。引起经济风险的因素一般有3个方面:①施工过程中人工单价和材料单价上涨,材料出现价差时不及时进行调整等;② 工程设计的不完整、不详细、不清楚,给投标报价和施工带来风险;③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应全面分析招标文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质量和工期,以此为依据,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并根据该方案制定出准确的报价,如果到施工时才发现所制定的施工方案不合理需重新制定,则很有可能引起造价的提高,增加风险。

1.2 工程量风险

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符的风险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在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所提供的工程量自主报价,即由招标人承担工程量的风险,投标人承担工程价格的风险。其中工程量清单规定招标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应对其偏差负责,在结算时予以调整。但实际中招标单位为了避免工程量计算错误的风险,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多少范围内不得调整;或者规定投标单位对工程量的准确度进行核对,负责校正,如果投标单位没有及时提出工程量清单存在的偏差,则视为没有问题,结算时不做调整。这样本应由招标人承担的工程量风险无形中又转嫁给了投标人,所以如果施工企业在招投标阶段不能认真核对工程量清单并及时提出问题,以此摆脱清单责任,那么将额外承担本不该由自己来承担的工程量风险。在标底编制的过程中,编制人应充分考虑招投标双方的风险对工程量变化和工程造价变化的影响。

工程量清单缺项的风险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综合单价由承包企业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所以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就应提出漏项或设计变更等问题,以此作为协商价格的依据。如果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没有发现漏项或发现了却没有及时提出异议,那么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难得到相应赔偿的。

1.3 合同风险

招标单位在签订工程合同时要根据工程特点,一般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可调合同价3种形式。固定总价合同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有利的因素是如果工程资料详细,市场价格稳定,就能据此计算准确的工程造价;反之,如果资料不详细、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如材料价格波动、工程变更、极端气候变化等影响,就会造成工程造价提高。所以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就应考虑风险的存在,增加必要的合同条款,由业主分担一部分风险,从而降低施工单位的风险。结合目前的工程量清单报价形式,一般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与固定单价合同相结合的形式。在施工中,合同总价不作调整,如果确实出现经业主确认的丁程量变更问题,就用到了单价合同,结算时应采用原报价的清单项目综合单价乘以经确认的工程量,这样就综合考虑了由工程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的风险。因此,施工单位应严把合同关,以防出现漏洞、缺陷,从而给施工单位带来不应有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4 由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

由于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造成的风险,如果是业主的风险,施工单位也会有损失,即使不属于业主的风险,施工单位的损失会更大。所以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承担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

2 施工企业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转移

投标人一般把风险分为可定量风险和不定量风险。①可定量风险一般指工程中物品的损坏和临时工程的设计。在编制投标报价时,计算补偿费,若发生此项费用,可进行适当的补偿。② 不可定量的风险可选择分包,也就是把风险分包出去;另外可选择适当的保险,并在报价中体现出来;投标人还可以对投标进行限制;也可以选择合同条件麻烦少的工程项目;还可以选择退出。

在投标过程中,投标人通常计算一项风险保证金,即用一个直接成本的百分数,计算一笔总金额,作为风险补偿费用,然后把这项费用增加到利润中,在征得招标人同意的情况下,可单独列项。即便施工中出现意外情况,利润也不会受到损失;反之,如果不出现任何情况,则可获得更多的利润。

3 施工企业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施工企业应及时掌握市场人工、材料价格的变动,及时调整材料价差,正确合理地调整工程材料价差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之一,因为材料费在工程项目投资中占7O 左右。及时准确地掌握材料价格、准确计算价差,正确调整估算、概算、预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一环,也是降低工程造价风险的手段之一。

2)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如对地质资料的充分了解、工期编制是否合理,进度安排是否符合施T要求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从而避免施工方案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的增加。

3)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技术、设备、管理、施工方案等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定额,即可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确定成本价,避免盲目压价, 由此造成工程亏本,也可作为内部核算的依据。

4)采用风险分析法制定工程造价预算。风险分析是一个将工程项目的不确定的事项全列出来,并把这些项目的金额量化的风险估算方法,估算出来的风险金额会加进投标报价中。工程项目常见的风险包括业主更改其对工程的量或质的要求,市场价格的变动,工程设计更改等。

5)在合同正式签订前,认真研究合同条款,严格把关。合同的主要条款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它即体现了招标方和投标方最终法律制约作用,又是履约价格的体现方式和结算的依据。所以要对价格、工期及违约责任、付款方式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权利义务进行对比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预测风险,防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6)投标策略报价。施工企业在充分分析了投标报价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外,就需采取一定的投标策略,工程中常用的投标策略有:①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② 改进设计和缩短工期;③低利政策;④ 加强索赔管理;⑤着眼于发展。施工企业还可以采用一些报价策略以降低、避免或转移风险,主要有:① 突然降价法;②不平衡报价法;③ 先亏后盈法;④优惠取胜法;⑤扩大标价法。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