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生物教学研究8篇

时间:2023-12-06 10:17: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生物教学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选修模块;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81-02

在必修教学中,教师要明白知识体系是生物科学的逻辑框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很重要的,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学生的生物技术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发展;而在生物选修模块中,教师要认清生物技术则是3个选修模块的核心的中心和主题,选修模块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生物技术展开的,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这部分内容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之在选修学习中较好地掌握有关内容,同时,教师更要认识到,选修模块的学习是在学生兴趣爱好上的自行选择,教师不能为学生规定选修内容和选修任务,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选修学习中获得有效发展。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模块内容,把握模块价值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模块内容,把握模块价值,这是学生进行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以选修一为例:,本模块是实验课,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广义的生物技术,而不限于(甚至主要不是)现代生物技术。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四个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这几部分的内容,只有学生了解内容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这是学会选修模块的基础。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具有很强的学习针对性,是为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因此,对于对此模块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大可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本模块精心选择了13个不同类型的实验,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模块的价值,使学生对本模块有个全面的认识,这对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意义重大。

二、教师提出学习模块的具体要求

在教学中,提出教学要求是很重要的,当学生选好具体的模块学习内容,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方向,这样选修模块的学习才能获得有效提高。以选修模块一为例,教师要明确本模块是以实验、实践、探究为主的课程,包括4个主题,各主题间相互独立,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基于这个特点,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学习的具体要求,可以任选主题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强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直接接触生物,感受生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设计组织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不断地在实验中研究生命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验中,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实验原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在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上的分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物实验的价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验中得到有效锻炼。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选择引导学生进行模块教学

在选修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模块学习。在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主要安排的有三个方面的模块内容,如果教师把选修课程当成必修课程来讲,时间上不允许的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将对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产生极大的抵制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选修教材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

比如《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选择性很强,只要学生可从教材中列出的16项课题中选做5~7项,即获得2学分。多选是可以的,但不会计入分值,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同时,教师把所有的内容都讲给学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各课题的难易程度,核定每个课题的学分,这样,学生如果选择较容易做的课题,需要选满7项;如果选择较难做的,5项课题即可。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不但要考虑学校现有条件,对于一些不允许的生物实验,教师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个模块的实践性很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四、结合选修模块的特地,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选修模块学习与必修模块的学习有很大差异,最主要的是必修模块的每一点内容,学生都要有效掌握,都属于考察范围,而选修模块则不同,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学习,同时,选修模块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拓展,是对必修模块的补充和超越。在进行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选修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比如《生物技术与实践》模块突出实践和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为主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实验,教师没有必要强调学生把每个实验都做完,而《生物技术与社会》模块又突出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引导学生关注建立良好的生物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重在介绍生物科技理论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自行学习这部分内容,使学生的生物理论获得提升。可以说,选修模块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无论对生物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个较大的挑战,教师只有根据选修模块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在选修模块的学习中得到有效发展,学生的生物素养才能得到有效锻炼。

例如,在教学《生物技术与实践》的模块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自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设计并组织实验,鼓励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要求学生写出报告,引导进行口头交流,在相互讨论提高认识。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务不是详细讲解模块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及必要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实验。但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验,也可以参加和辅导学生的讨论。但学生依然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无论是选择实验还是设计开展实验,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自行或者是合作完成,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构思,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手段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学习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总之,选修教学不同于必修教学,学生的选择空间很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学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选修模块学习。教师在组织选修模块学习时,要使学生了解各个选修模块的内容和价值,通过指导,提高选择性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有效提高,使学生的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09-02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工作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层出不穷,为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教学"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倡导学生在研究实际问题时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各地高中生物教学改革都在火热地进行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思考与探究。

1.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取得的进展

目前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已获取的学科进展成绩并基于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展开了对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同时制定了科学的实践改革策略,对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实现持续、健康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1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是课堂上的唯一主体,是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则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缺少沟通,教师也无法深入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开始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们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的是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开始变得多起来,形成了很好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课堂上放松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学起知识来就变得轻松了。比如,教师在讲某一课时,不再是照着课本上的知识点向学生灌输,而是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在预习的时候认真思考。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教师再提问,最后教师再汇总知识,形成"学生讲,教师听"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们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

1.2教学形式的改变。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形式的改变主要是由传统的教学形式转变为新课标背景下的新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单一无趣的,而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形式就变得丰富起来了。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的声像收集、演示等功能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2.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一般都很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是把学生当做课堂上的主体,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2.1结合理论与实践。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生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整合是教师应该转变的思路,教师要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敢于运用探索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锻炼。创新能力是一个人通过创新活动而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地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们去探索,充分地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创新是所有知识的源泉,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是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趋势。

2.3提倡协作式教学,组建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通过协作式的探索性教学,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一些研究任务,让学生们自由地组成学习小组,并详细地分配研究任务,然后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来完成实验。协作式教学模式对以实验教学为重点的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是非常合适的。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够让高中生物教师丰富教学的手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共同协作和创新的能力。课外兴趣小组的组建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外巩固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2.4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生物学科作为自然学科的一大分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将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践能力相结合需要高中生物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化的教学学科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要求将教学情境生活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构建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以"亲历"带动"亲为",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的时效性。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拓展教材知识,用生活实践来验证课本理论。课本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课本之外的其它知识和生活实践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生物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将课本知识置身于生活中进行推理和验证。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其从原来的管理者、评判者转变为合作者、服务者。学生开始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只是一味地传输知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新的课堂资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生物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创新,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认真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个性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建磊.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学周刊,2013,(8).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教学有效性;教学研究

一、创设合适问题,提高课堂有效性

我们都知道,高中生的学习量是很大的,这就使得学生难免产生厌恶和畏难心理,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和压制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而应当进行兴趣的提高,最基本的就是要从课堂的提问开始改变。在传统教学中,提问只是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这对提高课堂 教学有效性有害无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合理地进行课堂问题的创设,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掌握,而是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比如说,讲到“克隆”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如今的医学难题,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克隆技术得以实现,那将会有多少人受益啊?这样举例,既贴近现实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潜意识地指引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优化评价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优化教学评价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的优劣,这样做的弊端显而易见,就是只考虑到了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这两部分,而没有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发展。优化教学评价就可以从最简单的各科教师的评价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表现,更考虑到了学生在为人处世以及突发事物的应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考量。

三、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不断变更教学方法,让教学更显活力。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辅之以情境教学法,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地接受知识。比如说,在讲解《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来探究一下:为什么子代性状的比例是1∶3?为什么子代有可能会出现与亲代表现性完全不同的形状?这个比例是怎么产生的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训练,比如说,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着一对基因,大家自由凑对,然后根据亲代遗传基因进行推断,看看两个人之间有几种情况,然后再另找人凑对,再看看表现性的比例……多试验几次,就能自行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比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的讲解有效得多。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互利共赢

师生关系的好坏一直是教学成效优劣的一个重要基准点。研究也表明,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能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激发,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愉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的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绝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的讲解,而是应该结合多种教学形式真正地做到“传授”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学习的活力,从而不将学习当作是一项任务,而当作是一种兴趣和爱好。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教师研究的重点,这关系到教学效率及成果的优劣。高中生物的教学更是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许多方法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这就需要各级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改变。笔者也真心地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为学生的未来点一盏长明灯,指引学生的美好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淑静.新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02).

[2]郭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浅谈[J].读与写,2014(01).

作者简介:吴克文,1985年11月出生,生命科学专业,就职于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在教育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试验;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47-0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多是以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固然对于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大有必要。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通过生物发展史,培养学生思维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在生物发展史中,每个发现都经过科学家周密的实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严密的推理和验证等过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展示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闪烁着科学家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等。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思维历程去亲身体验一番,探究得出结论的具体思维过程。并适时让学生大胆作出种种设想、猜测,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法与科学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方法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这种方式的教学,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学生不仅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

(二)从生物学史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教师应充分地把科学家们独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启迪学生领会科学方法,且能运用到实际的实验设计中。

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科学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成功探究出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DNA X射线的衍射图谱的分析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再如,在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与他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有关,当然还有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在观察时,对纷繁复杂的杂交现象,只看其一对性状,而对其它性状暂且不管,这就使研究对象大大简化了,特别是他把数学统计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二、创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可通过将模拟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亲自探究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增长起来。

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目标后,我们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一)实验材料,是否只能选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细胞可以吗?尽量选用紫色部分的意义何在?(二)实验试剂,除了蔗糖溶液,可改用其他试剂吗?试剂的浓度呢?(三)实验操作方法,有没可改进或简化,可提高实验效率的?

学生经思考、实践和探讨后,得出结论:1、其他植物细胞也行,但洋葱外表皮紫色部分,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区分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十分清晰;2、蔗糖溶液粘性强,易污染显微镜。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其他试剂也行,比如可用经济易制的NaCl试剂。而试剂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易导致细胞死亡,无法质壁分离复原;浓度太低,实验没有现象或不明显;3、操作方法可改进为直接把盖玻片掀开,滴加外液。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了几次重复滴加和用吸水纸吸引的步骤;另一方面又避免因操作不当污染了显微镜。

看到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我结合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有了这个验证性实验作为背景,学生设计起来就容易得多,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思路与原实验基本相同,将原来只滴加30%蔗糖溶液,改为分别滴加10%、20%、30%、40%等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来估测细胞液的浓度。

通过此实验不难发现,学生从以前按部就班,到现在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并由此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也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更好掌握了植物渗透吸水原理,对自己所做实验结论也较满意。

可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比简单的验证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

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许多同学确认的课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发现部分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酶的催化效率。他们认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淀粉可以被淀粉酶水解成还原性糖,因而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是不是真的可以用斐林试剂呢?在我的提醒下,学生很快意识到他们忽视了斐林试剂反应的条件需要加热,对于冰水浴实验组,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也会逐渐增加,使淀粉逐渐被水解,导致结果很可能与对照组差不多,从而影响了探究目标的达成。而选择碘液来检测就不存在此类误差,可在催化反应结束后直接滴加碘液,根据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淀粉有否被水解。

另外,在实验步骤上的设计,绝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安排的。

(一)方案一

这方案刚开始展示时,学生们都觉得很正确,酶有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而且也设置了不同的温度梯度。后经过交流讨论,学生才认识到后加入的淀粉溶液将对原来的温度有所改变,既真正的实验温度并不是他们所控制的。

(二)方案二

这个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讨论,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忽略了酶的高效性,在步骤一中当淀粉与淀粉酶混合时发生了反应可能影响到结果。

(三)正确方案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意:1、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相关探究实验内容、原理和目的要求,结合实际可行性情况,确立研究目标;2、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或实验技能,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材料用具的选择,具体的实验步骤,实施计划过程,作观察记录的内容,实验结果呈现形式,和实验设计的原则。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也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材料用具,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求异创新,设计出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准确的实验设计方案;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组织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确定最佳方案,指导学生从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设计简洁性、效果明显性和联系实际原则展开评价,鼓励新颖巧妙、有创意的方案。

总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除了教师要深挖教材,还要经常性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接第144页)使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基层工作和环境,充分认识到投身基层,建设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认清投身基层的发展优势和机遇,自觉扎根基层工作。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敬业精神。

(三)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多元化社会思潮内容上的现实性和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的特点,使得就业履历掺假、随意签约与毁约、缺乏敬业和团队精神、眼高手低等情况不断发生,引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担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正确行使职业权利,履行职义务,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职业道德、人格和品质。

(四)就业压力疏导与心理引导

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常常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学生就业时就会没有积极稳定的心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使之明确在就业中遇到挫折、产生困惑、举棋不定是不可避免的,对就业压力和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做好心理准备。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就业选择,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接受挫折和各种困难,“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发愤图强,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对待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加强心理疏导,针对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心理问题,通过解惑、答疑、谈心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平衡,消除焦虑、疑虑等心理现象。

三、结语

针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加强对社会舆论环境建设,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积极弘扬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同时,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与批判,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社会思潮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和趋势,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和危害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将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自觉地将个人发展和国家所需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认清国家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从而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正确处理好就业形势中的主流和支流、全局与局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就业选择。

参考文献:

\[1\]肖景泉.论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一个层次的构想[J].现代哲学,1997,(l):48.

篇5

一、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充实生物知识

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比较多,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加了解生物知识。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过程,但是在学生们做实验之前也要初步的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就要先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熟悉。让其事先学习这些材料,通过学习将其中的一些知识融入到实验当中。在实验中,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实验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先认识做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名字等。以方便学生们的知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对其作用有所认识。能更好的进行实验。

二、设疑答问,懂得实验知识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老师做好了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学生们也初步的认识了进行实验所需要的材料,那么在有了最简单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始实验。一位女教育家波丽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采取新颖独特的提问方法如反问、设问、启发诱导、思维创新,让学生去自己动手、自己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去用实验来说明他的理论观点。所以教师应该巧设疑问或者假设。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实验中获取结果。同时,学生们可以自己设疑问,善于提问,增强学生们的问题意识也开动他们的思维。例如,在高中一节生物课中,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在实验前,学生们就可以在心理设疑,教师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日常琐事来帮助学生们观察。如。农民们对农作物施肥过多,就会造成“烧苗”现象。引导学生们去考虑。带着种种疑问,学生们在去做实验,这样的实验效果会大增。

三、重视实验,认真完成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要让学生们非常的重视实验,就要使他们对实验教学感兴趣,高中的生活是和紧张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实验的小节上教师也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吸引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们觉得生物试样的神奇。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因为很多原因,不明白实验怎么做导致很厌倦,教师可以随学生们一起做实验,和学生们共同完成,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加学生们对实验的兴趣。

四、师生共同参与,分析实验结果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感兴趣,认为这个生物老师好,就会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教学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做的非常好,产生所预期的结果,这样他们会非常有成就感,会越来越对生物感兴趣,但是有很多的学生由于中间环节的某一个部位有差异而导致没有预料的结果产生,这就导致了他们很失落,那么此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时的帮助他们卸掉心理的阴霾,不断的鼓励他们。在实验的最后环节上,教师可以自己设题来提问学生们实验过程中的环节以增加学生们的实验意识,在实验中,有很多过程会当作考试题来出,这样自己动手动脑以后,会对考试题有所发挥。师生共同参与实验会使实验进行的很顺利,同时结果分析也会使学生们的高中生物知识有所提高。

五、实验教学评价

实验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实验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诸因素的评价,但这里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认可态度评价。在实验过程中无论学生动手操作的正确与否都需要给予一定的肯定。那么这个肯定非常的重要,这个评价会直接引起学生对教师或者对生物课的态度。学生能动手做实验就是一种好的现象,就应当给与肯定。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错误的实验,那么给予更正的同时给出表扬激励的状态,然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实验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各个高中生物教师的付出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改革的理念设计好教学方案,用最生动的、最形象、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本质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使每个人都了解生物,热爱生物,探索生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实验教学 探究 教学模式 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1 构建背景

注重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中学生物课改的重点,是中学 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包括资料探究、科学史探究、实验探究和调查性探究等类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既可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获得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了在实验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必先变化。实验探究教学就是在这种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2.高中生物实验中探究教学的设计模式

探究性实验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实验探究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基本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3 应用举例 :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探究模式: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 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交流并反思。

3.1 探究的主要思想及目的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紫色洋葱鳞片叶是作为观察材料,当滴加0 .3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就会渗透失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 几分钟后滴加清水,细胞又会渗透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针对这个实验,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比较具有代表性:蔗糖溶液的浓度为什么0.3g/mL是呢?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呢?这个问题,萌发了我们探究质壁分离和复原最佳材料选取的想法。

3.2 实验方案设计及探究思路方案:针对“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这个问题,我们设计 了第一组对照实验:

在这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蔗糖溶液,只是将蔗糖溶液的浓度改换了一下。为了使现象区分较为明显,我们所用的溶液浓度差别较大,分别为0.1g/mL、0.3g/mL、0.5g/mL、0.7g/mL,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

材料准备:新鲜洋葱、0.1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7g/mL蔗糖溶液、清水、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3.3 研究过程及其实验方法

根据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我们选择了0.1g/mL、0.3g/mL、0.5g/mL、0.7g/mL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用0.1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但现象不 明显,几分钟后滴加清水,复原较慢;用0.3g/mL的蔗糖溶液时,分离较明显,有一部分细胞原生质层已 经完全脱离细胞 壁,几分钟后滴加清水,复原较快;用0.5g/mL的蔗糖溶液时,分离很明显,几分钟后滴加清水,不能发生质壁复原;用0.7g/mL的蔗糖溶液时,分离现象更加明显,几分钟后滴加清水,不能发 生质壁复原。

引导探究为什么前两种情况下可以发生复原,而后两种情况下即使滴加清水都不能复原呢?经我们小组分析讨论,得知是由于后两者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从而不能复原。而前两者由于浓度不是太高,细胞失水不是太多,仍然存活。于是总结如下:

实验结论:为了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不可以采用0.5g/mL或0.7g/mL的蔗糖溶液,而0.1g/mL的溶液分离现象不明显,且用时太长,所以最好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3.4 分析并反思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学生统一 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从案例中我们发现,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实验、观察、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4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点[来源:]

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探究性实验教学在以下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

4.1.激发求知欲,培养浓厚的兴趣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稳定、持久的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与设计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学生能从实验现象、生活经历入手,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完成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唤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自觉转化成为学习生物的动力。

4.2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 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中认真实验、主动观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高中阶段,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感到十分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做习题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用什么知识点来解答问题,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信心,从而影响他们在高考中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很多,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注意开展有效教学。

一、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

(一)教师的态度要和蔼

高中学生发展已经接近于成熟,能够判断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所以教师的态度好与否是学生是否亲近教师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敏感程度增加,就算是一丁点儿的变化很多学生都能感觉得到,所以教师对学生保持温和的态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前教师是天的想法,认为自己就应该高高在上,自己说的话学生只要听就可以了。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和学生打成一片,知道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温和,要让学生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教师对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学习中去,通过努力学习来回报教师,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会鼓励学生

每个班级中都有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不好的学生,不管是哪一类的学生,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的鼓励,得到教师的肯定,心理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能努力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快乐情绪。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是一直的努力,学习的进步,突破了某个难点,或者是思维的创新,不管是哪一个闪光点,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让学生不会放弃生物的学习。不仅是进步的鼓励,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退步进行鼓励。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有一部分学生很容易放弃学习,这时候他们就很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观察,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鼓励学生。对于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也要多关注他们。有些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的基础薄弱,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物基础也会很不好,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更大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发散空间不会很大,所以生物成绩也不会很好。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要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生物的信心,然后帮助他们突破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而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难题,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学会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有一个依靠,让他们觉得老师一直在身边陪着自己,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

二、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教学的形成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很抽象,所以比较难懂,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直观的讲给学生听,学生就无法把知识学好,就会影响教学效果。为了让有效课堂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的观察知识,把抽象知识变成直观的知识展示出来。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生物知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网络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习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有些知识的讲解很细致,也容易理解。现在科技发达,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那么教师就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

高中生物知识面广,知识点繁多。比如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等知识都有所涉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学生掌握难度有点高。为了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师要改变以往授受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通教学方法,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和思路来让学生掌握生物教材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有些生物知识适合实验法,而有些生物知识适合讲解法,这就说明不同的知识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本中对知识点的分解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讲解时,就比较适合用讲解法,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解释让学生全面理解这个知识点,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明了。在介绍细胞器功能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首先建立一个细胞容器,然后把各种细胞放入细胞器中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知道细胞有哪些了。生物有一部分知识只是需要学生了解,不需要掌握,针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自学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然后抽取几个学生上台演讲。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融入到学习中来。

三、扩展课本知识,及时归纳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意对书本上知识进行扩展。高中生发展趋于成熟,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只要教师采取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容易让学生掌握理解,所以在适合扩展的知识点时教师就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是某些课本上的知R点很基础,有时在考试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点,因此适当的扩展可以让学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另外是适当的扩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书本上的知识他们一看就懂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讲这些内容的话,他们很可能不爱听,恰当的补充书本上没有的可以让学生感觉很意外,积极性也就被提起来了。

篇8

【摘要】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吃老本”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受影响。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结合教学实践而查找其中的不足,针对不足而思考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否则,举步不前只能让课堂一尘不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立足教学实践,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反思而反观课堂教学,从中汲取经验,查找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一、反思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教学理念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从高中生物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能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目的的,故而该观念落实到教学中就体现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种观念指导下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能将生物课程限制在狭小的学科知识传授范围内,而要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待生物学科,要能从宏观层面去剖析生物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树立学生发展意识,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生物教学以生物知识传授为主, 教师成为课堂的控制者,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较为被动。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堂练习,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其次,要能摆脱升学率、优生率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而这是建立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以概念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全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掌握概念,还要让学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其内涵,然后应用概念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流程,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从始至终都是教师在讲,“一讲到底”的流程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则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然后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活动生物知识构建。反思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为例,以讲授的方式而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的形成过程较为困难,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以教材中的插图为辅助,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从而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在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探究中,引导小组学生围绕“对象”、“时期”、“特点”、“结果”而进行总结。以flash动画演示哺乳动物的形成过程,引导小组学生分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从而引出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组织学生对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其学习体验得到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反思教学方法,科学优化教学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特别关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而一些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而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而选择最优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以形象直观的手段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较好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概念教学为例,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概念,学生虽然能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概念,但无法理解其内涵,应用也就较为困难,而如在教学中能以直观材料引入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辅以针对性练习就可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中“杂交育种”的概念的探究,教师先以古代“选择育种”的方式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其缺点,然后以幻灯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并绘制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概念,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点拨,然后再以袁隆平杂技水稻的案例说明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四、反思教学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评价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以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其实,课堂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做出“优”或“差”的评断,而是要以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评价,教师定要明确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展开评价。

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 三层,然后再结合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C 层学生基础较差,在预习中该类学生完成预习题只要达到60 分,教师就可给其加分,而B 层和A 层则要分别达到70 分和80 分才可加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到教师的关注,其学习自信得到提升,学习会更加积极。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让生物教学得到不断发展,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构建生物知识,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6(04)

[2]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06(05)

[3]石兆胜,刘力.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