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经济和管理研究8篇

时间:2023-12-05 11:15: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和管理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和管理研究

篇1

[关键词] 经济管理;运营;精细化管理;投资评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11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16- 02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中暴露出医院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比较粗放[1]的问题。医院的粗放式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的运用比较滞后,相比民营医院而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粗放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借助更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和工具来解决目前的现状,提高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提升自身竞争力。现代的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1 科室运营管理引进分析工具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深化,许多大型公立医院逐步加强了医院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但一般是从医院整体的角度出发,较少对医院下属各个科室进行宏观到微观逐步的分析和管理。许多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管理,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上,而对科室的财务管理,资源管理则投入时间较少。然而医院运营得好坏,除了医院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和执行之外,也需要医院的下属科室能够更主动地发展学科、建设品牌,突破管理局限性。目前民营医院逐步壮大,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已逐渐降低,外部竞争加剧,也对科室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科室的经营状况更加深入地分析,及时地了解科室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便改善科室的运营状况。

1.1 内外环境分析工具

借助企业管理分析工具来对科室进行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科室的内外部环境 ,这5力为:①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分析医疗物品供应商或设备器材租赁者议价的能力;②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分析患者的价格选择能力;③新进入者的威胁,可以分析该行业的进入壁垒的高低;④替代品的威胁,可以分析患者除了这种治疗方法之外是否有其他的医疗方法可以替代;⑤本地区竞争者,可以分析该地区提供该医疗服务的同行数量和能力,也可以运用SWOT矩阵分析科室在其所处地区位的优势与弱势、机会与威胁;⑥可以用PEST分析工具分析医院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科室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技术发展趋势。

1.2 财务管理分析工具

运用杜邦分析法对科室的运营指标加以分析,比如我们根据管理需求来甄别影响医院毛利率基础指标中在给定条件下不可控或不适宜通过管理影响而增加医院毛利率的指标,最后找出可通过管理来影响和控制的指标[2],进一步分析这些可控指标的优劣,并加以改善。

运用财务雷达图绘制医院或科室的经营指标,方便了解经营状况的变化,及时了解到哪些指标变化比较激励,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控制。有些医院已经借助一些管理软件(如HERP管理系统软件、HIS系统)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得科室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务数据,为分析内部经营状况提供便捷的途径。

2 精细化管理模型

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医疗检查费用,医院原来的收益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除了得到政府补贴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外,需要医院自身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数学模型,精打细算,控制好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管理成本。

2.1 采购订货模型

以采购订货为例,探索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方法。现在已经有多种订货模型为采购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订货模型。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P)可以控制医院的合理采购量,在EOP模型中,考虑库存的持有量、库存的成本、订货的周期等变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最优订货量。此外还可以结合再订货点模型(ROP)计算出何时以经济订货批量订单进行再订货,以及采用固定订货间隔模型(FOI)进行合理的下单。针对不同药品和不同订货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订货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最有利于医院的订货决策。医院不仅可以减少因过度库存引起的资金压力,还可以减少因药物过期引起的报废数量。当然,还需要对采购进来的医疗物品进行科学的管理,否则仍然可能造成浪费,结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控制仓存物品保持先进先出,防止过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运用采购管理软件对低于安全库存量的物品报警,防止缺货。

2.2 流程再造工具

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与再造,用标准化、精细化的职能分工来提高医院的运营质量和效率,真正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优化流程,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3],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4]。在如何优化流程方面,运筹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成熟的工具,其中的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工具CPM(关键路线)和PERT(计划评审技术)方法在实践中证明能够有效地计划与控制流程[5]。运用CPM和PERT方法优化医院大型设备CT和MRI检查流程,缩短病人的检查耗时,不但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舒适度,而且提高了医院资源利用率,在投入较少资源的情况下改变作业流程,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产出,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3 投资项目评估方法

公立医院虽然可以获得国家一定的财政补贴,在资金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为了让医院的资金运用得更加理性,更具价值,需要对医院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运用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对医院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合理评估投资的可行性。实际操作一般分3个步骤:①评估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医院发展战略;②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③评估投资该项目给医院带来的间接收益。第一步采用定性的描述,如果投资项目符合医院的发展方向,能够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病源,为病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更好的医疗质量,就可以接着进行第二步的评估。第二步的评估也是整个评估的核心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估方法一般用净现值NPV法或内部报酬率IRR法来评估,对比以往单独以静态回收期来衡量更加科学,实践中会遇到以静态回收期评估项目投资是可行的,而以NPV或IRR来评估则通不过,因为NPV或IRR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三步评估是对第二步的补充,对于大型综合医院来说,往往会有一些相关科室因为某个项目投资间接带来收益,因此当第二步的评估未能通过时,有时需要考虑可以用货币来估算的间接收益,综合评估投资项目。

4 提供医疗服务计算边际贡献

根据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表明未来民营医院的价格竞争优势更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由地方物价局定价,为提高公立医院的竞争力,减少病人的负担,特别针对团体服务价格,许多公立医院自愿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为了不让医院因为降价而亏损,需要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评估,这里需要引入边际贡献和利润率的概念来对服务价格进行测算。当医疗服务资源处于闲置的时候,通过测算边际成本来衡量边际贡献,决定是否提供医疗服务,测算得到边际贡献达到预期目标时,则可以提供医疗服务。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医院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新形势的人事、经济管理体制,最重要的是强化经济管理力度[6]。公立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有必要引进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君.对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4(3):28-29.

[2]田柯,许崇伟,等.杜邦分析中指标分解法在医院经营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1(12):65.

[3]周南兰.精益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政与医院管理, 2006(4):12.

[4]蒋联群,朱迎阳.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6):406.

篇2

为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对经济体制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电力行业为实现长期健康平稳的发展目标,也在不断地推进电力体制的改革速度。供电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一席之地并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每个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中心部门,只有保证资金的运转能力正常,才能确保整个企业其它环节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对财务统计的管理水平不高,使企业发展水平受到严重的制约,阻碍了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当前供电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运用会计部门进行财务的统一管理上。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而不能够正确认识财务统计管理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由于供电企业领导并不能深入的了解财务统计管理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只将认识停留在对资金的运算及使用上,对财务统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供电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处在粗放型管理上,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也不高。

2.供电企业尚未建立财务统计管理体系

我国大多供电企业并未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统计管理体系。在资金支出与资金流入的控制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仅仅依靠会计的核算报表进行简单的控制,这就致使了资金使用与管理出现脱节现象。供电企业在进行项目资金筹措后由于没有进行事前财务使用的合理预算与管理,导致资金流向不明或在后期出现资金不足现象。这都对供电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供电企业的财务统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极低。许多供电企业并没有安装相关的财务管理软件,致使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发展速度不能相适应,为供电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目前我国在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适用于电力企业部门财务管理的软件还不是很充足,这也是影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大因素。

三、提升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水平的对策

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要想提高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进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供电企业要从企业管理者到企业员工进行全面的宣传,使他们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度加深,并能准确的了解财务统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要只关注会计核算的结果,要重视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这样就会起到带头作用,使每个负责财务管理的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来,在进行财务统计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工作,对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以确保供电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供电企业由于只重视会计核算报表的结果,而忽视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功能,而使企业在开展工作时遭遇资金失控的状况。为确保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是针对整个电力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的,以保证供电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行的有效性。因此整个供电企业要积极配合财务统计管理部门的预算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可根据供电企业近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涉及这些发展计划中的相关部门如材料采购部门、工程建设部门、电力维修部门等等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以及将要获得的收益,进行预算。这样可以加强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使供电企业获得全面的发展。

3.提高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人员素质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的高低是确保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财务统计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思想素质进行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方法,以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以企业的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4.财务统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

处在信息化时代,供电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目前企业的发展中,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可以针对企业的全部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便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整个供电企业的资金运用及需求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资源配置。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使供电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金融

【中图分类号】F203.9;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9-0124-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也愈发繁荣,与国际经济市场产生了更多接触,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给经济市场带来了更多复杂的挑战。作为政府对经济市场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工商管理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现阶段我国不但需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进行保护和促进,同时需要利用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效用,使法律法规、政策与工商管理形成合力,实现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市场经济的稳定和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约束,同时需要工商管理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阐述。

1工商管理

目前,我国的企业和商业模式的发展水平已经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并驾齐驱。由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不断改变和重组,因此工商管理的作用在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当中越发重要。工商管理不但可以辅助企业的管理,同时能够对社会管理体系进行监管,让市场更加规范,使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管理体系更加合理、科学[1]。现阶段,我国的工商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企业的经营措施及内部行为。通过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平发展,利用工商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和谐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工商管理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内部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通过引导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发现并解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

2工商管理的职能

(1)工商管理能够起到规范社会经济发展轨迹的作用,这是因为工商管理所包含的管理理念能够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和规范,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时候就需要对其行为进行一定约束和管理,给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也开始走向世界经济的行列当中,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易增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3]。针对与国际之间的经济活动愈发频繁的情况,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手段与管理工具的帮助,就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2)工商管理能够帮助国家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它也是国家经济领域中的重要职能部门,能够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活动中对经济市场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管。由于工商管理与市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工商管理还能帮助市场主体良好发展,对管理部门、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起到强化的作用,使这三者能够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确保经济市场平稳有序。工商管理是市场的主导部门,通过监督手段,能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作为辅助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工商管理,能够对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进行有力的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市场中所产生的现象和行为进行监管和指导,对不规范的市场环境进行管理和规范,进而实现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4]。

3工商管理的特征

与政府的其他行政部门不同,工商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工商管理的内部设置上有着多样化的行政手段,具有不干涉企业内部发展决策等特点。同时,工商管理具备一定的系统性,能够从单一的发展模式演变成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我国的工商管理系统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在制度方面仍有一定的欠缺,在实际的工商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的陈旧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一定的残余,商业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商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我国工商管理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由于工商管理是涉及经济市场中各个方面的多元化管理行为,因此具有多种管理模式。工商管理不但需要对市场中的企业与个体进行管理和监督,还要对整个在市场中所产生的竞争和交易行为进行管理,多元化的工商管理模式也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除此之外,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市场主体更加规范有序,通过较为严苛的管理监督制度确保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和运行。市场的经济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特征,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介入,不但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够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建立一个公平、有序、诚信的市场经营环境,帮助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4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1工商管理强化市场监管

通过工商管理的多重职能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对市场主体所产生的相关经营和交易行为进行监管,可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市场的正当竞争、经营提供一个更加规范的政策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及投资方加入,一旦某个行业违背了诚信公平原则,引入不正当竞争,就会对该行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垄断、不当竞争等现象,不但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工商管理可以对这类违规违法的现象进行监管,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企业重要标志的商标在企业产品宣传和自身知名度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标与企業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工商管理保护企业的商标权也是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予以保护。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其他企业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也是工商管理部门重点监管的内容。工商管理在对市场监管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坚持市场行业诚信公平原则,还需要对市场中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加以监管,为企业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市场环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4.2工商管理完善市场体系

建立一个良好的工商管理体系能更好地培育和监管市场,进而对整个市场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作为经济运行的核心,由于其不但是经济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还是商品贸易的主要支撑,因此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的行为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市场体系的完善方面,工商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宏观政策调控及资源配置。首先,在宏观政策调控方面,由于宏观政策调控的作用需要经过市场的传导和落实,因此工商管理作为连接政策与市场的枢纽,能够很好地发挥调控政策落实落地的作用。通过政策对商品的工具关系进行调控,同时利用商品价格对企业进行经营生产方面的引导。其次,在资源配置方面,一个合理科学的经济资源配置不但能够减少经济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通过完善资源配置机制,进而完善市场体系。资源配置是市场调节的一种主要手段,可以起到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引导至急需组织流动的作用,能够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

4.3经济发展推动工商管理健全与完善

工商管理运用多种政策与手段监督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中交易双方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呈现在市场中竞争愈加激烈,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矛盾。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建立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促使工商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经济管理 创新 措施

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在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经济市场的多重挑战。企业如何在经济新形势下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供电企业要进行内部经济管理的创新,在经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新进全面的创新,顺应市场体制与经济形势的发展。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并与企业的自身状况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想要谋求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从自身出发,摒弃陈旧的管理理念,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也有只这样,才能在当前的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一、供电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陈旧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的管理者最应当注重的问题。供电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经济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变革与创新。但是,由于供电企业本身的特殊性,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管理观念延续性强,在实际的经理管理应用中,创新的管理理念推行艰难。特别是企业中工作年限多的管理者理念陈旧,面对国内外经济压力仍然毫无危机意识,安于现状,不想去改变,没有创新的战略性管理理念,更不懂得如何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有些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忽略企业的长期发展,只注重企业的眼前利益,在企业内部上下级的沟通不顺畅,导致企业的管理混乱。供电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陈旧,是企业的通病。

(二)内部管理不合理

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内部管理是非尝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大多数供电企业对内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很多企业将企业内部管理等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全部内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上下层级的沟通也不顺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内部管理不合理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由于供电企业本身的特殊性,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能力参差不齐,专业性有待提高,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内部培训应当及时展开。二是管理人员在管理模式的创新上视野狭窄,对于企业的经理管理缺乏全局性,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目标定位低,无法将新型管理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模式不规范

目前,供电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底下的经济预算、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的极度缺乏。在供电企业内部,没有合理的经济预算方法,忽略了信息技术在经济预算中的应用,预算管理效率低下,没有经济预算的监督和考核规范,导致内部的经济预算大多无法控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合理性,在人才科学性的管理、人才的内部培训机制以及绩效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内部缺乏专业性的培训,绩效考核“平均主义”无激励性,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企业的技术创新极度缺乏,没有自主研发的核心电力产业产品,研发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我国的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低。

二、供电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措施

(一)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供电企业能够平稳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经济理念的创新。在企业中推行创新的经济管理理念,才能保证企业的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改变认识,摒弃传统的陈旧的经济管理理念,接受与重视创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并将创新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真正应用到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中,使经济管理达到有效的效果。同时,管理者应当在实际的工作中,鼓励员工的创新理念,营造创新理念的环境,激发创新的热情,使企业在运营中处处体现创新。企业的管理者还应当积极带领员工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尽快更新知识与管理技术,具有有长远的眼光,注重长远的经济利益,促使企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内部经济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核心,使企业在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企业按照正确的管理方向推行经济管理决策。供电企业想要在当前形势下立足,就要从根本上创新,建立完善的内部经济管理体制,真正实现经济管理上的转型。供电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现代的创新的管理理念,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科学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有竞争优势,保证企业的良性的、持续性的发展。并随着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供电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要做到:首先,提升经济预算的能力。注重预算与审计人员的培养与专业性的培训,提升内部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更新。建立内部经济预算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预算和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对内部经济预算有合理的控制。其次,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增加内部培训,建立合理的有激励性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后,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加强对自主研发的重视,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招聘高科技人员,自主研制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供电企业本身在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障供电企业的平稳发展,才能进一步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针对目前供电企业管理存在的管理理念陈旧、内部管理不合理、管理模式不规范的问题,要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真正实现企业的全方面创新,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秀峰.新形势下企业经理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经济管理者,2015,(01)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制;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

可持续性发展本来就是我国一直所大力倡导的重要政策,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如今所积极支持的新经济发展纲要和规划。而且财务管理体制的本身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所以我们既要把握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还要将财务管理体制充分的融入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去,让它使二者的关系平稳互助多惠双赢,同时还要加大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新的改革办法,不断完善当前已有基础上的深层次发展,这明显对我国的经济化建设有着重大的进步性意义。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含义解读

(一)内容上的分析

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有着三方面的含义:它包括生产力、经济理念、生产关系。同时这三方面的含义也共同组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容,使这种新型的伟大构想得以实现。世界上的资源本来就是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如果想为后代留下足够的资源就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规划问题。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才能实现未来社会的长久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着生产关系的长久性,人类不能再采用之前不计后果的抢夺自然资源,这种行径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研究可替代资源以及低能耗技术,寻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对经济发展中的人、所需资源、所需设备的一系列合理化要求,这是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二)本质上的分析

“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其实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资源管理不协调的发展情况,保证人类可以健康、持续、放心的长久生存在地球上。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与自然高效共存的局面,让世界上的资源循环使用,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种所需资源,以满足人类的各项需求。

二、财务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融合发展

财务管理体制的本质就是经济管理的体制,它是对国家宏观财务制度做一定安排的总累计,其中包含了成本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财务投融资体制和资本金等相关的内容。本段将主要研究财务管理体制在投资方面、融资方面还有分配利益方面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规划。

(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投资制度

投资制度一直是不断影响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又一大利器。投资制度是一项有关于在投资活动参与者之间进行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规章化制度,它不仅能够直接影响着投资方向、规模、效益,还能左右着我国的产业分布格局、经济产业的结构链条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投资制度同时还对经济主体的投资方向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对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城乡和国内外资源不均等现象有着极大的好处。挑选受益最大的产业就是未来的赢家。最后的筹码也会是严重关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融资制度

融资制度是与投资制度齐名的又一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式在投资融资的大力作用之下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政府通过出台一些纲要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不仅仅帮助社会扩大了资金的来源,为社会提供充足的资金,还进一步促进了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发展。其次,在不断扩张需求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式下,政府通过鼓励和出台一系列稳健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有效地刺激消费需求,高效地为市场注入庞大的资金容量来源,并促进企业之间的激烈角逐。同时,融资制度可以帮助完善市场体系,在市场结构、机制、规则等方面进行长远规划和安排,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分配利益制度

分配利益制度是处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对面的位置。原因有三点:第一,分配利益制度可以有效地、及时地从侧面突出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以及价值定位,从而分析出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这种水平的表象要不就是片面的快速增长要不就是积极的持续增长。第二,分配利益制度可以同时折射不同的经济发展观,每个利益主体所要求的企业经营成果是不相同的,同时在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其多样化的经济发展观走向趋势。第三,分配利益制度协调可以映射出社会的不均等的消费水平和收益分配格局,左右着每个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下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内容

(一)要提高GDP中人力资本的收入比重

首先就是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改革。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合理化的构想就是:应该按照每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财富能力去衡量分配利润,而不是参与者拿着微薄的工资,而有些人上位者坐享其成。这不仅是帮助了底层人们解决了实际的经济困难,还能有效地缩短贫富差距,使富人的生活能够不再与底层人们脱节。想要真正意义上的缩小社会群众之间的收支差异,有效地缓解社会压力就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薪资,就只能提高GDP中人力资本的收入比重。同时还要将原本的资本劳动雇佣关系转变为共同协调治理劳动关系。将这些资本、生产要素和土地等条件一律视为无差别的创造财富的价值标准。以此同时生产要素也要随之改变。

(二)加大弱势群体的扶贫力度

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对各种扶贫政策的水平标准:例如城市低保标准、农村扶贫标准、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等。这样做的结果可以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使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达到整体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扶贫体制,本来就是将城市最低保障底线做进一步提升,提高人们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有退休干部的退休金标准,这能大大改善我国城乡所存在较大差异的消费水平,慢慢达到平衡,促进我国人员之间的经济地位差异化的改善和经济利益的均衡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同时要将资金保障体制向一定的弱势群体做倾斜,以保证将财务管理体制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确保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

(三)改革投资融资体制

还要努力拓宽更多的投资、融资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跨领域前来进行投资和融资方面的活动,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投资人脉和联系投资的方式,使风险投资市场更加规划化、合理化、安全化、先进化、稳步化。

(四)加大对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

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所以这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也不例外,要鼓励增加教育方面的支出经费,并积极对企业进行合理化的专业方面的培训,培养更多的这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优秀的人才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保证社会的稳步发展,对于这方面的要求就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加大重视程度,不断地充分挖掘所需人才的同时,还要做一系列系统化的教学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改善人力方面的投资形势。

(五)强化对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督和管理能力

强化一系列的国有资产财务监督和管理能力,使国有资产在社会这样的激流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前景作用,努力实现调控社会经济的作用,同时优化经济结构基础并且合理分配社会收益。

四、结语

要做到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构想,这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我国的建立新型的经济化模型的构想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入也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构想的实施情况作出具体的规划。所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对财务管理体制下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作出分析,更要深刻的理解它们的现实化的积极意义和深刻的科学内涵,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去分析和运用,使它们的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而不是只停留着现今的境况之中,这同时也关乎国家的稳定和未来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郑亚光.财务管理体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J].时代经贸,2006(03).

[2]闫江.财务管理体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品牌,2015(07).

篇6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1.认知水平不足

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中,需要设立专门的农村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认知水平偏低,农村经济管理中,多数工作人员认为土地承包制和财务管理制度实际意义不突出,无法有效降低农业负担,影响到工作效率。故此,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2.管理体制不科学

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中,由于管理体制不科学,未能顺应时展需要,加之管理理念较为陈旧,所以实际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工作效率不高。最为典型的表现为经济管理方式单一、陈旧,无法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如果农民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矛盾,这些问题,多数是由于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

3.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偏低,生活条件较之城市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很多专门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切实履行职责,严格遵循制度要求,切实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文明执法。尤其是在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不高,无法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制约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4.农村债务负担严重

纵观当前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来看,债务负担严重,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甚至会对农村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影响。究其根本,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农村财政工作出现问题,甚至负担着较为沉重的债务问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1.加强农村经济管理认知水平

在新时期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尤其是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有针对性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农民切身利益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此,相关农业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为了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应该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促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渐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3.打造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应该协调各级乡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吸收更多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切实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还应该建立工作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4.降低农村债务负担

农村地区债务较为严重,在无形中给农村基层单位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制约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基于此,可以通过精简人员,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同时,还应该加强债务审批制度的完善,综合经济能力,有针对性提升农村经费的利用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48-02

一、成本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相关介绍

目标成本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保证实现目标利润而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它为企业内部的各成本管理中心提出明确目标,通过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和事后考核,有利于企业制定战略成本目标,最大化企业的利益。其理念用公式表示就是,目标成本=产品价格―目标利润。胡奕明在《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一文中的统计调查显示,采用目标成本法的样本比例为85.19%。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目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目标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的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和分摊的方法将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先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再将作业分配给具体的成本对象。根据胡奕明的调查分析可以得知,我国企业只有3.17%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计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院的徐蕴颉、黄睿、蔡玫和花卉,通过对各个不同行业分发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得出,只有12%的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其中以建筑业、服务业和运输业使用的较多。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管理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是我国在实际运用方面还是较少。

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包括股东权益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在数量上等于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减去税后债务和股权的成本。计算方法为,经济利润=税后经营利润―全部资本费用。目前,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加值的有效性方面,这类文献很多,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内容有EVA同其它指标对股价变化解释的比较、EVA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EVA的会计调整是否有效等。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基于EVA的奖金制度方面,主要从委托理论和“红利银行”等方面切入。

平衡计分卡是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考核,从而保证战略目标完成的绩效管理体系。它是一种绩效管理的新思路,适用于对部门的团队考核。它超越了传统的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使组织的战略成功的转变为行动,从而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其具体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维度,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通过给各个维度及其相关子维度赋予相应的权重,可以用来分析不同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及长远的增值潜力;也可以根据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赋权,然后纵向分析某个公司不同年度的战略执行情况。徐蕴颉在2011年1月的《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应用现状与建议》一文中调查分析得出,在收回的533份企业样本中,只有21个企业采用平衡计分卡,还有16个企业近5年来放弃使用该方法,并且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采用这种方法是根据经营者和总公司的指示而非出于该公司的需要。

二、相关的互补性分析

(一)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互补性分析

在目标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的确定要从产品的全面成本考虑,目标成本法下考虑的是产品存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即产品从产生到结束时为之付出的成本总和,实行的是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但是其后续的成本核算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由于目标成本法的估算和分解尚未分解到作业层次,容易将相关成本挤压到错误的成本对象,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并因此决策失误。而作业成本管理是企业根据对作业链的分解和对作业中心的划分,制定成本标准,并通过核算实际成本,将其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进而确定该采取何种改进措施,优化作业链。由此可知,作业成本管理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涉及成本的事前预测,但其主要还是侧重成本的事中核算和事后评价;而目标成本管理的中期核算方法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和准确性要求。这样,将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相结合,用作业成本管理的事中核算和事后评价反馈环节,代替目标成本管理的相应薄弱环节,从而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较完善的衔接与协调,进而更加科学的实现全面管理。在内部的成本控制有效的基础上,可以进而扩展到作业链的上下游,协调利益相关者的行动,达到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

鉴于作业成本管理的适应对象主要是高科技、服务类等间接成本费用较高的行业,所以,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目前适用这种融合方法的,应该主要是某些有一定执行能力的、较大型的、间接成本费用较高的行业。此外,作业成本法要求先明确各个成本点,将耗用的资源归集到已经选出的成本点,然后再将各成本点归集到相关的作业中心,最后根据合适的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至具体的成本对象。基于此,我们可以明确相应的组织层级由下往上为:成本小组组长,作业部门经理,产品成本负责人。若采用这种融合方法,财务与生产等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联系,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说将会更加紧密,进而财务负责人的权责也将更大。这就要求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改组,围绕作业中心链进行赋权。而间接成本较大的行业又各有不同,比如高科技行业中的苹果、微软、谷歌等所在的软件服务行业,它的行业特点是根据项目组织项目小组,当项目完成后该小组解散。这种灵活的组织结合方式要求更加灵活的成本核算程序,传统的成本归集方式可能不满足相应要求。而如餐饮业等传统型服务类行业,一般的较为固定的成本核算程序就可以满足相应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日益精细化的客户要求,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融合后的成本核算程序也需更加灵活,满足不同需求。

(二)作业成本法和经济增加值的互补性分析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管理目标之一,经济增加值为衡量股东价值的增值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衡量指标。衡量指标的计算是成本核算,而我们往往根据衡量指标的结果进行管理。这样,经济增加值的相关成本核算就成为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激励体系的基础。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作业进行准确、动态的反映,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效率,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但是,作业成本法以企业内部作业链为主进行成本分析,忽视了与企业外部资本市场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够全面。因此,引进经济增加值思想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改进,可以将资本成本纳入成本管理过程,有效弥补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最早进行作业成本法和经济增加值融合研究的是美国的Hubbell和William(1996),他们提出了作业成本与经济增加值的集成理论,分析了经济增加值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能性。目前国内某些学者对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分析,但是相关应用理论和实例案例均较为缺乏。鉴于此,中山大学的刘运国教授结合案例对ABC与EVA的融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ABC与EVA融合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根据作业对包括资本成本等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进而通过作业再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与传统的作业成本法相比,融合后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差别就是将资本成本也分配到相关的作业。分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作业资本成本相关性(ACD)作为资源动因,将资本成本分配给相关作业;二是根据产品资本相关性(PCD)直接将资本费用追溯到成本对象。然而,在采用第一种成本归集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总资本额要注意用总资产减去不承担利息的流动负债来估算,订货时涉及的应付账款和预提费用可以看作是资金需求的节约,因此订货作业的资本成本很可能是负数。二是将耗用资本归集到相关作业,是借用相关作业耗用资产所占的资本额来界定的,而各作业占各资本项目的比例根据平时的经验估计求得,这样各作业所耗资本成本总额由其所耗各项会计项目的资本成本相加所得。

如下图(资本成本分配表)所示。

由于将资本成本归集到作业中心,进而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各个成本对象的价值增值额,从而便于作出更加合理的产品投资决策。此外,在进行增值成本与非增值成本分析时,可以全面分析增值部分与非增值部分是来自经营成本还是资本成本。

(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互补性分析

根据徐蕴颉、黄睿、蔡玫和花卉在《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应用现状与建议》一文中的调查研究得知,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的应用很少,比例不到5%。然而,运用该管理会计方法的企业,大部分都觉得达到了预期的使用效果。此外,企业在运用此方法前应该充分了解它的特性,得到公司高管强有力的支持,并需要根据公司的情况对方法进行修正。经济增加值指标由于综合考虑了公司的资本成本后,能够更加合理的反映组织的价值增值额,从而判断企业甚至是某项作业的运营是否盈利,并且可以促使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进而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结合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的优点,将平衡计分卡财务角度的会计利润指标调整为经济利润指标,从而可以使平衡计分卡更有利于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同时,根据公司的特点和战略要求,将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并随着评价与激励的效果等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下图为杨利云在《EVA与BSC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廊坊啤酒公司的案例分析》一文中,根据廊坊啤酒公司的特点设计的BSC模型。

三、结论

伴随着组织形式多样化等会计环境的变化,相应的管理会计方法也迫切需要改进。虽然现在有很多的管理会计方法可以供我们选择,但是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不足;并且,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实际操作时就要根据相应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以上形势促使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方法加以改进,以便和企业的目标及环境更好的契合。本文分析了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的优缺点,并将各个方法的优点加以融合,从而使得事前预测、事中核算和事后评价更加的准确合理,以及激励更有效,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虽然上述各种方法的具体应用较复杂,但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出现能够帮助省去大量的基础性的成本归集和计算工作,相信只要拥有相应的管理会计思想和眼光,便可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上述的互补性结果。现在的计算机会计软件主要是由总账子系统、销售与收款核算与管理、采购与付款核算与管理、存货核算与管理等模块组成,这些模块是基于财务会计体系的思想来建立。若在这些一级模块的基础上,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经济增加值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等二级模块,并在这些二级模块基础上建立相对智能的有自行设计功能的融合性三级模块,通过这些二级、三级模块的设立,相信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企业的各种管理需求,进而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目标实现。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凤霞,路娟.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综合,2010(4).

[2]狄为.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的对比、融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2).

[3]徐蕴颉,黄睿,蔡玫,花卉.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应用现状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

[4]寇高会.浅议EVA的管理与提高[J].财会研究,2010(13).

[5]谭明慧.EVA、MVA方法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以泸州老窖股份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0(8).

[6]杨利云.EVA与BSC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廊坊啤酒公司的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0(9).

[7]李国范.国资委EVA视角的研究开发费用调整浅探[J].财会研究,2010(18).

[8]刘运国,郑文红.基于ABC与EVA融合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0(3).

[9]许学娜,王之君.基于战略导入的EVA管理决策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2011(1).

篇8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足;变革与创新

新时期,整个社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以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为顺应这种趋势,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式创新,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促进知识应用技能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坚持以任课老师为中心。一些任课老师过分强调讲解理论知识,教师作为课堂活动主体,对基本概念、定理等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做笔记、听课获取知识。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师生间缺乏课堂互动,会阻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忽视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和回答,情境教学局限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任课老师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授课,整个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的主动性难以被调动起来,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1)启发式教学。注重启迪学生思维,善于应用教学案例,采用口头方式或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学习“新产品开发原则”知识时,“利用资源开发原则”环节可引入某企业利用原材料优势开发产品的案例。“满足市场需求原则”环节可引入某企业利用当地广阔的市场开发产品的案例,利用案例启迪学生思维。学生既能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加深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进入角色,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例如,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企业管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情境、积极发言和讨论,进入自己的角色,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所学内容。

(3)互动式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还要注重课后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交流,由老师解答疑惑,大家探讨问题,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及时解答疑惑,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有效学习相关知识。

(4)研究式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探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例如,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后,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所学理论并结合兴趣爱好,制订学习和创业目标。这样做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三、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式变革与创新的前提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相应转变。例如,采用主动式、快乐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活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深化认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为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任课老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并提高课堂组织能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