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11:15: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S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人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人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初中音乐课堂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适可而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急,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在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音乐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音乐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音乐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音乐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音乐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学科素养;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学科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培养人的新要求,认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时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本文试从音乐学科在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改革问题分析入手,结合关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运用,谈几点改进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关的对策。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谈到核心素养,目前众多国家将其作为深化课程,促进国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因,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等。日本学者恒吉宏典在《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一书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核心素养与人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相关”。我国教育部在下发的相关意见中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为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以及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等。所以,理解核心素养,它应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其内涵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二、高中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课程应该“以学生为本位”,课程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作出努力。所以,现行的音乐学科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必需的音乐素养教育。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音乐感受与体验兴趣能力,如学生在实现音乐感受与体验时能保持较高参与音乐活动的意愿、能发展个性化的音乐爱好、能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等。
二是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如学生能熟唱百首知名歌曲,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创造性地改编音乐作品、能正确地表现熟悉的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表现形式等。
三是音乐交流与合作经验,如能熟悉并较好掌握数十首经典曲目、能用于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合作、保持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合作意识,能掌握音乐合作规则与方法的经验、具有参与校内外音乐社团或综合性艺术活动的经验等。
四是音乐情感与审美态度,如能熟知数十首歌颂爱国、励志、勇敢、友善、忠贞的经典中外音乐作品、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能与所选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满足、能够对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等。
五是音乐文化与社会理解,如对若干首中外名曲创作背景、公众影响、社会作用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的了解与感情,能感受与体验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音乐文化的精彩,树立平等的音乐价值观,以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鉴赏各民族音乐精华等。
三、高中音乐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1.改进音乐学科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要针对音乐学科对学生的美感体验及音乐学科的教化功能,促进学生人格与身心的健康发展的课程目标,教学设计上首先要重视“以生为本的丰富而生动的音乐实践体验与感悟”,以及拥有不同人文语境和人文视野的宽度和高度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同时,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重视音乐学习中的学生与作品感情相互交融、涵养美感的过程指导,将音乐的鉴赏过程作为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的体验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逐渐积淀和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
2.尊重音乐个性化发展的教学
普通高中学生音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而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和人文修养最大化的挖掘和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关注学生间音乐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的个性化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合作、交流、表达等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体验。如在感知与体验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教学中,教师击鼓示范,让学生感受中国鼓通过敲击不同部位产生出音色及力度的变化,以此来塑造和表现作品内涵,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以用击鼓、跺脚、拍手等不同的方式,按照作品中力度、速度的变化,从生动而惟妙惟肖的节奏合作练习中,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们在丰收之时热烈欢喜的劳动场面,以及核桃晾晒中纷纷滚落的景象,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差异,鼓励不同学生多听、多想、多说、多做,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个性化音乐体验。
3.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艺术的本质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体,音乐形式是作曲方面的节奏、旋律、和声及演奏方面的强弱、速度、音色等的复合体,音乐的内容则体现出观念、思想等知识性侧面,以及气氛、情绪等情感性的侧面。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教学,应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聆听构成音乐美感的各种音乐要素,以及诸要素的对比;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带着丰富的想象,品味音乐的气氛、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并将这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逐渐促进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有效形成。
4.从合作与探究中培养表现能力
由于音乐是人类用于情感交流的媒介,高中音乐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法上还应让学生自由徜徉和领略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采取多种音乐形式,如合唱、合奏、音乐戏剧或其他音乐形式,共同协作,广泛交流,尽兴表达,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
5.把音乐审美态度作为教学评价关键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和认知热爱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同时更应以开放的心态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认识音乐的情感力量及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的教化功能。把音乐审美态度为教学评价关键,就是通过唱奏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直接体验爱国情感、道德情感、励志情感、友善情感和忠贞爱情等,逐步形成知美、懂美、爱美的正确审美价值观,同时也能对音乐活动与音乐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选择,进而形成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方逃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一、扎实学生的基本功
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既需要“站在高处”尽可能地“向远处看”,为学生规划未来,也需要“站在当下”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奠定知识基础,掌握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拥有行动能力,才能在学习活动中结合个人的学习体验、生活体验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参与创新实践。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展中职音乐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音符、音程、和声、节奏节拍、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基础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只有拥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才能完成创新活动,才能将爱好转变为现实的能力[2]。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创新及展现个人价值的愿望。拥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利于他们将这种愿望转变为参与自主活动、合作交流的动力。而在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后,中职学生还会具备学习的自信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上文已经说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价值如何得到展现,关注了学生如何拥有核心素养。在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建议,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借助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得积极向上;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与艺术家之间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碰撞,进而释放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知识的美,促使学生生成健康的心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学生正青春,他们喜欢音乐知识,想要进行积极地创作。这种教育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因此,在开展中职音乐教学实践时,笔者会引导学生欣赏多种特色的音乐素材,给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心中的美,生成创作的需求和欲望。学生可以借助绘画、书写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职学生是一群花季少年,他们的内在养成需求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在帮助学生塑造思想、塑造情感、塑造内心世界。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全面地成长[3]。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1.通过引入故事,渗透音乐情感体验
故事与音乐的联系具有不可分割性。只有故事的发生,人们才会产生不同的情愫,继而在寻找表达的突破口时便能与音乐产生对应。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多风格和节奏的音乐旋律。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故事”都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的起伏有着良好的优势所在。故而,在音乐教学中结合故事的导入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将音乐情感体验一项核心素养之要素渗透进来,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以《打虎上山》一节的教学为例,由于本节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主角人物杨子荣的主要唱段之一,因此,笔者便借助于此将“杨子荣打虎”的故事片段引入在课堂中展开了教学。如:笔者首先向学生们描绘了东北林海雪原下广阔、茫茫的壮丽景色,并利用多媒体屏幕向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图片来对故事的情境加以渲染。之后,绘声绘色的讲述了杨子荣如何临危受命去剿匪擒“座山雕”,如何上山途中遇虎、杀虎等。将剿匪的险恶与打虎的惊险两相对比,引导学生去体验《打虎上山》选段旋律在表现杨子荣慷慨激昂的战斗豪情的情感。而学生们在对故事前因后果的了解之下,对音乐的情感表达体会也愈发深刻,为素养的渗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结合舞蹈演练,渗透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能力这一要素是音乐素养的重点,包括对音乐的表达、表现能力,欣赏与审美能力等,其核心为利用音乐表达个人的情感。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舞蹈”这一活动来对学生做出引导和启发。众所周知,舞蹈与音乐两者在表达与表现力方面有着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与弥补的联系性,音乐注重激发,而舞蹈则注重表达,具有实践性质。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们跟随音乐的旋律进行舞蹈,在实际行动中将二者联系在一起,能够很好地将音乐实践素养渗透如课堂当中。例如:以《踩雨》一节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同时,便通过结合相应的舞蹈编排、演练,来引导学生对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进行了实践。如:在舞蹈的编排方面,笔者为了表现小朋友“踩雨”的欢快,首先安排一位学生伴随着旋律出场对着节奏“踩点”。之后,便由其做呼喊状,引出更多的小朋友来一起“踩雨”玩耍,把孩子们无忧无虑在雨中玩耍嬉戏的场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在雨声后面加ei、hei,其他空拍处拍手,更加衬托了热闹的气氛。诸如此类,大大的渗透了音乐实践的素养,为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利用影视欣赏,渗透音乐文化理解
影视作品自诞生以来,便代表着一种独有的人文素养反映着某个特定地区的社会现实与文化特征等。而这一特点,与音乐素养中的音乐文化理解之内涵有着高度的契合点。由此可见,在音乐课堂中利用影视欣赏作为桥梁纽带,引导、启发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主要形式的认知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在课堂中应积极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视觉、听觉的双向调动促进学生这一音乐素养的有效生成。例如:在教学《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节课程时,笔者便利用影视欣赏作为突破点,在课堂中展开了教学。如:笔者在教学之余,向学生们播放了当年游击队员被困于微山湖岛上的视频片段,利用紧张的影视情节氛围衬托歌曲的优美、动听旋律,以此向学生们传达游击战士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坚定自若的高度乐观主义精神。而学生们也通过影视的欣赏,了解到了在这首歌曲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炮火,深刻体会到了我国传统革命斗士勤劳、朴实、勇敢的精神。学生们在这一线索下,将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革命传统等进行了良好的理解与传承,从而极大推动了音乐文化理解素养的渗透。
1.1.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效果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在多媒体的应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动画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处于特殊的教学阶段有其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小学生大都对于色彩斑斓的画面以及美轮美奂的声音有特殊的爱好,同时小学生大都生性好动,动态的画面会对其产生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的提升,在小学生心目中萌发对音乐的爱的种子,为后续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1.2带给学生直观地音乐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更加的形象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中大都是通过老师对乐理知识的抽象化讲解来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的音乐体验效果低下的弊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播放一系列的视频短片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获得直观地音乐体验。1.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环节中为了更好的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深入的培养。在对小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小学生智力的提升,德育教育的开展,更应该注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全方面的展现音乐之美,保证了美好的音乐情景的展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应用
2.1在课堂歌曲教学中的应用。歌曲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资料的放映,通过直观的放映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音乐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灵活有效的对音乐课堂教学进度进行把握,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整首歌曲进行适当的剪辑与合理地放映,可以取得更好的歌曲讲解效果。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素养的提升。2.2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由于音乐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对理论的理解过程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尴尬的处境。通过高品质的音乐乐理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得乐理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在word、PPT等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乐理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透彻,通过对重要的乐理知识内容的重点标注来实现教学过程中主次教学目的的把握。从而实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3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课堂音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音乐的欣赏部分,传统的课堂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音乐欣赏环节主要是进行课堂音乐的播放,然而仅仅通过音乐的播放,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听觉享受上,对于音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分类没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教学软件以及word、PPT等教学软件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来穿插一些乐理知识,以及作者生平、音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有更好的理解。
在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是贯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地音乐感受,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小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
[2]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关键词:高中音乐 基本理念 漫谈
任何教育都是需要理念的,任何教学行为也一定都是教育理念的产物。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有时我们感觉不到教育理念的存在,甚至有的教师说实际教学不需要理念,而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教育理念。高中音乐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很微妙,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高中学生亟须艺术熏陶,而从实际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学的实际地位与文化学科教学相比还是存在客观距离的。这样的现实决定了音乐教师只有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去实施高效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探究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的理念与“以审美为核心”是有一定距离的,或者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关心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而与“艺”相关的审美可能只是一种附属物。课程改革从提高高中学生艺术素养的角度,确定了高中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这是必要且及时的。这是因为这一基本理念存在着这样的价值:
第一,音乐教学本质上是为了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求。高中学生是注重审美的,这种美既包括外在的表象美,也包括内在的内涵美。显然,审美中的“美”是指内涵美,而音乐是可以表现这种内涵美的。
第二,音乐教育可以满足高中学生的精神需求。从实际来看,高中阶段的学习是辛苦且枯燥的,在这样的生活中,学生的精神世界需要充实;从高中学生的成长来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精神需求较高的阶段。而音乐教学既能在学生枯燥的高中生活中插入艺术的点缀,更能在高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其精神世界注入艺术的活力。因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本着“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可以让音乐教学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实施现状
对照高中音乐教学的现实,我们可以发现“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得还不够。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师本身并没有很好地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学工作还停留在机械地完成课程目标或教学任务的水平上。这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只是一种放松,得不到艺术的熏陶,自然也就谈不上审美。
第二,高中音乐课堂上更多的是进行艺术的分解活动,譬如一些以器乐、声乐、音乐鉴赏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分解实施很有必要,但要注意实施的策略,机械地教授器乐或声乐,机械地进行音乐鉴赏,往往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片面理解,从而让更为丰富且更为重要的音乐情感、音乐联想和音乐创造的营养产生流失现象。这就使得音乐教学离审美越来越远。
第三,音乐教学有时成为一种“过度教学”,即通过与专业水平相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去追求专业音乐的水准,结果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这种过犹不及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离音乐审美越来越远。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解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来理解“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准确理解音乐教学。这里强调的基本理念首先与音乐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学事业的理解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解,就有什么样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意味着在音乐教学的设计中,一切环节都要围绕审美来进行――核心的含义意味着在音乐教学中的任何行为都是从“审美”这一概念出发的,反过来一切教学行为的结果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服务的。凡与此理念相背离的,均不能称之为对音乐教学有了准确的理解。
第二,重点强调情感体验。审美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过程,审美不同于文化学科知识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审美更多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语言与文字均不足以描述人们所感知的美的全部。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音调来表现美的,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得到了音乐信息之后,会在内心产生热情、伤感、豪迈、婉约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第三,夯实音乐知识技能。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并不是说要淡化对基本音乐知识技能的培养,相反,审美是需要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对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尽管可以直接体验音乐与美,比如说不懂五线谱的演奏者或歌手可以准确地弹奏出或演唱出曲子所需要表达的美,但有了五线谱可以更好地理解、表达和演绎曲子。
第四,注意审美价值的引导。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很多时候美就是一种价值观。什么是美?价值观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回答,对于当下的高中学生而言,更需要引导他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而这与音乐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四、“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写真
第一章从指挥的发展简史、指挥的学习条件与要求、指挥者应具备的职责与能力等角度出发,阐述合唱指挥学前的理论准备,此外,还涉及合唱指挥原则、指挥与团队的关系等内容。第二章介绍合唱指挥的技术语言,包括指挥姿势及基本动作、指挥拍子和表现方法、拍点移动方向、指挥棒使用方法等。第三章介绍指挥的肢体语言,涉及起拍与收拍、呼吸与换气、不同节奏与组合、不同节拍的手势与图示、特殊的指挥技巧等内容。第四章阐述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前的准备,包括合唱指挥的选材、案头工作、艺术处理及其动作的艺术设计等。第五章论述合唱指挥艺术表现的演练环节,涉及排练计划制定、排练步骤与方法等。第六章探讨合唱指挥艺术表现的舞台呈现,包括合唱指挥走台、指挥实践、演出实践与总结等环节。
结合本书可知,合唱是一门技术,而合唱指挥则是一种技能,通过融入不同技术以及各方的配合与协作,辅以指挥者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呈现完美的舞台表演效果。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设置合唱指挥课程,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形式以系统化训练为主,教学内容凝聚合唱训练、指挥技法和声乐教学的基础核心素养,因此,合唱指挥课程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从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文修养和基础音乐素养。但合唱指挥作为新兴学科,相较于其他音乐学科起步较晚,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不够成熟,且由于缺乏科学教学模式的先例指导,合唱指挥教学存在训练时间不固定、合唱排练效率低下、团队协作能力弱以及作品演绎能力差等问题,导致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不高。受传统模式影响,教师普遍采取整合性教学方式,同时开展合唱教学和指挥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同时掌握多种知识。基于上述论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模式亟须加以改进。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工作中,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积极创新现有教学方法,尤其在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同时,兼顾其科学性和综合性,具体实施路径表述如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采取科学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具体可通过制定合理教学方案实现。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需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制定教学方案,从合唱的基础训练方式入手,比如发声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明确其发声特点,而简单曲目的合唱训练则是在学生掌握并学会调节发声后,根据自身发声优势选择合适曲目进行合唱训练,当学生能轻松驾驭此类简单的合唱曲目时,教师可开展深层次合唱教学,并在学生掌握合唱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更高层次的情感教学,即将不同歌曲中的灵魂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表演形神兼具。在指挥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流派及文化合唱指挥知识的分辨能力,如向上的指挥动作是西罗马派,向下的指挥动作是东罗马派,而西欧的合唱作品则需要靠前发声的指挥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