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11:15: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劳动课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材分析
1 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 教材地位:“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就业问题、维护劳动合法权益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框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学生分析
1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货币、价格、消费、生产等基础知识,已经初步具备运用经济学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能力基础方面,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心理基础方面,学生对于劳动、就业并不陌生,对于当前我国的就业也有一些了解,有自己基本的思考和判断。
2 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要找到维护权益途径和程序,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维权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但高中生在这一方面有所缺乏,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3 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学生愿意了解我国的就业现状,想知道政府对解决就业问题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与方法。学生也很愿意通过学习了解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权益。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劳动与就业的意义;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者的权利;依法维权的基础、依据、途径。了解我国就业形势及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 能力目标及教学实施策略:通过教学中的情景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获得对就业选择能力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欣赏、学生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 教学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五)教学方式
1 教法: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演绎法。
2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
1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全班48位同学,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六位同学为一小组),此设计为合作探究与小组讨论环节作准备。
2 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①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课件,包括音频与视频材料,主要运用于情景体验。②学案导学,主要运用于对教材知识的梳理以及情景案例等的文字说明。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 阅读课本41~44页:“新时代的劳动者”。
2 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知识梳理。
3 了解学案“合作探究”部分的四个情景,对四个情景有感性认识。
(二)导入新课
播放旭日阳刚的歌曲《劳动者赞歌》,在播放该歌曲的同时,用PPT以图片方式播放劳动者的光辉创造。(图片说明:均选用能体现深圳特区风貌和标志性建筑的图片,以及深圳大运场馆的图片)。通过歌曲和图片,让学生从视听开始进入学习,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互动
第一目:劳动(板书)
1 劳动的含义。(板书)
2 劳动的意义。(板书)
教师——由歌词内容“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从过去到现在到永远,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
学生——回答问题: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来体现我们对劳动的尊重?(请你举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设计意图:劳动的含义和意义这部分内容不是本框的重点,侧重在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该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对劳动的尊重落实在个人行动和生活中。
第二目:就业(板书)
1 就业的重要意义:(板书)
教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要就业,就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分析就业的重要意义。
学生——根据预习及学案的自主学习概括出就业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及使用学案的情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现状:(板书)
情景表演一:小李找工作从人才市场回来后与父亲的对话。(素材见附件2)
设计问题:①从情景表演中,反映出我国的就业形势存在哪些特点?②结合情景表演,说说小李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提醒学生要结合情景分析。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听小李和父亲的对话,从隋景对话中思考问题。
学生——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回答上述两问。
设计意图:情景由两位学生自己表演,增加趣味性。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我国的就业现状有一个感性认识,再通过问题的设计与回答,概括总结出我国就业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过渡:播放小李的自创歌曲《我成了就业男》视频。过渡到下一知识点。
3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板书)
(1)党和政府:根本途径、宏观措施(板书)
(2)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创业(板书)
展示情景二:小李的家庭会议。情景中,各家庭成员对就业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素材见学案)
设计问题:上述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在哪里?误区何在?
形式: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与探究。
教师——进行方法指导与要求:
①分组要求:全班同学已分为八个小组,一二小组讨论第一个话题,三四小组讨论第二个话题,五六小组讨论第三个话题,七八小组讨论第四个话题。②讨论时要注意全面分析所给观点,既要指出其合理性,又要指出其误区。讨论完后由组长负责汇总本组观点。③每组派一个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同一话题的另一个小组可作补充。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组长负责制,每小组由专人记录本组观点,讨论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并通过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应该怎么讨论,如何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观点的能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内容上是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重点知识服务。
第三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板书)
1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板书)
2 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板书)
情景三(案例):小李进厂后的遭遇(素材见学案)
设计问题:小李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教师——由本课开头的歌曲里的歌词“我们的幸福和权利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展开这一知识,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由法律保障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情景分析时要依据情景,情景中的哪些内容对就是哪个权利。
学生——结合情景三中小李进厂后的遭遇,分析小李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害。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对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利与案例结合起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法律条文,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劳动者权益的维护:(板书)
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板书)
依据: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板书)
途径:投诉、协商、调解、仲裁、向法院(板书)
情景四:小李维权(素材见学案)
设计问题:①小李的行为是否可取?小李在进工厂时和在工作中应该怎么做才能为自己维权找到依据和理由?②小张为什么会被工厂开除?③小李为什么会被司法机关拘留?
教师——补充劳动法关于劳动者义务的规定,明确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强调行使权利要以履行义务为基础,同时劳动合同是维权的依据。
学生——依据情景四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该情景是为“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一重点和难点知识设计的。第②问的设计,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履行劳动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础。第③问的高计是强调劳动者在维权时要采取合法手段和法律途径,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制作瓶娃娃的方法,尝试根据材料制作不同的瓶娃娃。
2、享受制作瓶娃娃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与乐趣,体验创造的魅力。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1—2只小瓶子、白纸、水彩笔、剪刀、胶水、零碎布头和各色橡皮泥若干。
2、教师准备范例瓶娃娃两个。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瓶娃娃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材料制作不同的瓶娃娃。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由洋娃娃引入话题,出示瓶娃娃范例,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二、学习制作过程
(1)观察教师做的或者书本上的瓶娃娃,猜想是怎么做出来的,指名说。
(2)教师补充介绍制作方法。
三、小组合作制作
(1)自由组合成3—5人的合作小组,教师帮助协调。
(2)提出小组合作目标(即要求):
A.制作出2—4只瓶娃娃,最好不重复
B.在制作过程中互帮互助,人人动手参与
C.注意保持小组所在地的地面卫生
(3)小组合作制作瓶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欣赏
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展示劳动成果。
五、小结
汉族民间音乐之瑰宝――劳动号子
选用教材:
湖南文艺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合订本: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节的汉族民歌部分以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中国民族音乐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汉族民族的音乐风格,选择从劳动号子体裁入手,通过介绍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共同欣赏《黄河船工号子》《澧水船工号子》,从而感受劳动号子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其中《澧水船工号子》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忠实地记录着澧水船工们的泪与心酸,展现了劳动人民勇于与大自然拼搏的大无畏的精神,同时,湘西北又是苗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澧水船工有不少人来自于少数民族,《澧水船工号子》象征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拧成一股绳,奋力拼搏,勇于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它也因此成为我国人民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澧水船工号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间音乐特点:粗狂、浑厚、铿锵有力、声调高亢和谐,在狂风大浪中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民间音乐。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知识面广、其思维敏捷、情绪体验强烈,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劳动号子的功能与艺术特点,我通过音画结合、视频播放等不同教学形式来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
教学方法选择:
视唱法、集体表演合唱、探究法等。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钢琴、竹竿。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实践、体验,获得精神上的鼓舞,发扬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民族精神,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 通过对纤夫拉纤节奏力度的视唱、过滩号子的表演唱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从中加强对音乐知识掌握及其运用。
3. 通过认真欣赏《黄河船工号子》《船工号子》《澧水船工号子》等音乐感受劳动号子的起源、分类、音乐特点及其作用,有效的促进和发展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通过对《澧水船夫号子》的深入鉴赏,加强学生对号子音乐特点及其作用的认识和掌握。
2. 难点:如何调动学生接受并去理解号子体裁。我通过动画相声、视频、音画、实践表演等形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对作品的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一、导入环节
1. 播放劳动者劳作的图片
【设计意图】:在号子的乐声中感受劳动的场面图片,起铺垫作用。
2. 播放《搬运号子》
【设计意图】:欣赏在劳动中产生的音乐,从而引出这类音乐就是今天探讨的话题。
二、出示课题
汉族民歌音乐之瑰宝――劳动号子
师:简单介绍民歌的种类。
三、劳动号子的概念
1. 思考:究竟什么是劳动号子?
学生回答
2. 教师出示:什么是劳动号子。
3. 播放视频《搬运号子》。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动画视频,更进一步解释什么是劳动号子,同时引出劳动号子的分类。
四、劳动号子的分类
1. 师:你除了在刚才视频中劳动号子,还在哪些劳动环境中听到过劳动号子?
2. 出示其分类:
①搬运号子;
②工程号子;
③农事号子:欣赏农事号子中的船《车水号子》;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动画视频,更进一步了解其分类的不同,感受号子的丰富性,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④作坊号子;
⑤船渔号子。(过渡语:因船渔号子所处的水上环境复杂多变,号子的内容形式就更是丰富而多彩,且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接下来就让我们重点来感受船渔号子)
五、船渔号子类欣赏
1. 欣赏《黄河船工号子》。
2. 播放船工生活劳动环境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图片赏析以情动人,更直观的深入了解船工生活,为让学生更好的鉴赏音乐而服务。
3. 播放《船工号子》。
结合船工的劳动生活分别从音乐的节奏、旋律、演唱形式中感受音乐的特点。
4. 小结劳动号子音乐特点。
六、课堂实践
看图观察纤夫的拉纤过程,用“嗨”作为其歌词进行即兴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增强情感的体验,结合节奏、力度的运用,感受纤夫的劳动过程;为劳动号子的作用及后面的欣赏和进一步的实践做铺垫。
七、号子的作用
1. 提问:劳动号子在劳动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2. 搬钢琴实验:
①请学生在没有号子的情况下搬运钢琴,并谈感受。
②请学生自创劳动号子搬运钢琴。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有无号子的劳动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劳动号子的作用,既有趣味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3. 播放视频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引用气势磅礴又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作品,让学生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更加认识号子“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的作用。
4. 学生分析小结:号子的作用。
5. 教师出示并总结其作用。
①实用功能
②艺术功能
【设计意图】:教师的总结,为引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的劳动号子――《澧水船工号子》做铺垫。
八、《澧水船工号子》赏析
1. 湖南澧水背景资料视频播放。
2. 整体播放《澧水船工号子》欣赏。
①带着问题欣赏:你的眼前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船夫在澧水上经历着……
②探究音乐与劳动变化的联系。
【设计意图】:完整欣赏《澧水船工号子》也正是对劳动号子音乐特点的进一步诠释,是对其体裁的使用功能与艺术功能的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总结:
劳动号子的特点及功能。
十、课堂实践
1. 请大家打开书,79页,让我们跟着音乐视唱这首《过滩号子》。
2. 分组练习并表演唱《过滩号子》。
【设计意图】:实践二是对整节课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一个有效的反馈,同时为整个教学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十一、教师小结
师:汉民族在长期不断的与大自然抗争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形式丰富,富有激情的劳动号子,而劳动号子也正是汉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的写照。
【设计意图】:借助号子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鼓励同学们发扬团结合作、奋勇前进的精神。
教学流程图:
个性化教学:
1. 针对乐感较好、又具有带头作用的同学可以担任领唱,完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 对于有较强音乐基础的同学,可以进行集体搬运钢琴号子的音乐创作。
作业设计及检测:
1. 观察生活中的劳动号子,体验劳动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2. 为搬运钢琴创编一段简单上口的《劳动号子》。
【参考文献】
学习内容
学习制作手机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做手机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讨论——实践——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制作手机架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裁剪纸,镂空部分的宽度。
教学准备
瓦楞纸,直尺,裁纸刀,笔,白乳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教师拿一个手机架,走进课堂,联系手机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然后视频展示各式各样手机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这些手机架使用方便吗?你的爸爸、妈妈都使用何样式的手机架,一起交流一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手机架。
板书课题:手机架
二、观察讨论,掌握方法:
1.每组分发一个手机架进行观察思考。(说一说,这个手机支架由几个部分组成?)
2.感知课本,实践探索,进一步掌握手机架的制作方法。
3.指名回答制作方法,教师适时板书:下料(单位:厘米)、切割插接口、组装。(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三、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制作手机架的方法与步骤。(提示:切割纸板时要注意安全。将直尺对准线条,用裁纸刀沿直尺切割)
1. 下料(单位:厘米)在纸板上设计画好支架的底座和背板。底座长厘米,宽13厘米,背板高15厘米,宽13厘米;再用裁剪刀把画好的2个长方形纸板切割出来。
2. 切割插接口:按照书上图所示制作底座和背板的插接口,依据纸板的厚度决定镂空部分的宽度。
3. 组装:先将底部与背板插接在一起。再切割一条长形防滑条,用白乳胶粘贴在底部的前沿。
四、学生动手实践
1.学生动手制作手机架。
2.老师示范完成一个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此步骤,巡视辅导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养成良好制作习惯,不要把纸屑散一地)。
教师提示:纸工制作注意裁剪安全,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余料及时处理干净,装入垃圾袋;切割材料时要垫上垫子,以免损坏课桌。
学生操作时,小组合作,自主操作;教师示范之后,指点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五、展示与评价
1.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手机架。
2.把你的方法与体会和同学们交流。
3.将手机架拍照,与同学或家人分享。
评一评:在完成作品后,可按照方法正确,可使用,作品美观,团结互助,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价。
六、拓展:
1.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手机架。
2.你还可以用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不一样的手机支架呢!
板书设计
手机架
方 法: 下料(单位:厘米)、切割插接口、组装、展示。
在初中毕业班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陈剑虹
浅谈级组教学工作目标蒙顺佳
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德育成效马启仁
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伍晓焰
心理医生:班主任的"新"角色林穗迎
试论行为不良学生的心理缺陷及矫治李志辉
对情绪易波动学生的心理辅导探索谢艳梅
天时·地利·正效应——谈批评学生的时机和场合李锦云
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疏导及预防林先东
高中毕业班学生应试心理的整体调控宋彩仪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罗淑贤
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几点原因韩秉锐
谈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格的培养李丽华
浅析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其排除李才仙
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育导刊(上半月) 冯立群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岑美萍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魏萦
运用心理学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探讨刘玉梅
在体操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黎启清
现代教学媒体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关凤庭
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迁移龙应炼
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郑其恭,ZhengQigong
人的发展与主体性教育和学新,HeXuexin
论校本课程的特性高晓清,GaoXiaoqing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杜玫,DuMei
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认识和发挥周慧,ZhouHui
论德育艺术的掌握朱宇波,ZhuYubo
建构中学主体性教育模式的雏型广州市第二中学课题组,GuangzhouNo.2MiddleSchool
"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实验探索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启示陈彬,ChenBin
珠江三角洲职业高中外语教育的发展型态与特点郑国强,ZhengGuoqiang
继续教育:教师想要什么?——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肖建彬,XiaoJianbin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现代化建设陈添宏,ChenTianhong
小学生英语学习网上即时评价李先启,刘道溶,徐阳杰,LiXianqi,LiuDaojiao,XuYangjie
培养良好校风提高办学水平毕拱文,BiGongwen
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许家勤,杨秀红
让情感教育构筑德育工作多维空间罗伟强
优化媒体组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教育导刊(上半月) 樊杏英
启发创造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翁美清
有关教育目的的反思性评析杨天平,YangTianping
教育与人的生命价值——一种人类学视界的思考张等菊,ZhangDengju
知识与创新关系新论朱新秤,ZhuXincheng
谈谈镇(乡)如何开展基础教育科研以推进素质教育郭巧智,GuoQiaozhi
"双优教育"行动研究方案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课题组,TheResearchTeamofShawan,PanyuDistrict,Guangzhou
面向全体重在发展——番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黄亮中,李会霞,HuangLiangzhong,LiHuixia
"个性+期望"型评语之管见陈寿强,ChenShouqiang
信息时代呼唤研究性教学黄崴,HuangWei
语文创新教学"六法"尹佩仪,YinPeiyi
构建具有民航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蔡昌荣,CaiChangrong
五年制高职的办学特色吴堂林,WuTanglin
建多功能的实践基地创可喜的育人业绩——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在新形势下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张重煌,ZhangZhonghuang
浅谈新办学校整体特色的形成叶小锋,YeXiaofengHtTp://
校务公开:民主理校的重要举措孔文东,KongWendong
运用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教育导刊(上半月) 湛秀玲,ZhanXiuling
实现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益杨爱华,YangAihua
职业教育如何面对"WTO"杨山,YangShan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郭开清
精读课中自学环节的设置李忠慧
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陈琦
让CAI激活语文课堂教学马慧君
创设情境发展想象丁颖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穷人》教学心得李翠微
巧设诱因启思导学——语文课《鸟的天堂》教学体会朱红瑛
见意趣促乐学刘军涛
以思导学激励创新——语文课《捞铁牛》教学心得周剑虹
感官参与激发兴趣——说话课《我最喜欢的水果》教学体会梁琳琳
春风吹春意浓——《春风吹》一课教学体会梁琼琪
师生互动情知交融——语文《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心得赵斌
弘扬个性鼓励创新——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李卓华
让兴趣叩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心扉黄冰
激发学生乐学数学梁乙吟
激趣导学掌握算理欧晓燕
激活数学课堂教学夏秋桔
运用Act教学模式激活英语巩固课廖立红
激趣导学攻破学习英语单词难关董振颐
自然教学的激趣创新杨颖仪
美术教学在愉快中"以线达情"陈情
运用成功性原则培养音乐表现力肖静颐
如何体现音乐的"乐"梁翠萍
在综合探索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黄彩虹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肖炜
倾注爱心成功激励——一个后进生转化札记陈淑楷
健康教育第二册《不偏食,不挑食》教学设计教育导刊(上半月) 贺丽春
音乐第九册《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吴红英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课堂教学纪实邝少梅
全是童声的"小星星广播站"刘燕晖
体育教学也要创设情景卢涛
主动参与各显其能——试析一节劳动课谭小芳
手段灵活形式多样低年级词语教学一得何洁媚
语文教学导入四法林敏红
巧用板画其妙无穷杨莹
关键词:微课;新媒体时代: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2-0096-05
随着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微型学习、网络学习等新型学习理念正逐渐引领未来教育的新潮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下,人类逐渐步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微课等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在潜移默化间改写了人们的生活形态。在教育界中的微潮流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形态也应运而生。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从微课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微课的本质是以视频为载体的碎片化知识,微课的学习也可以说是一种碎片化学习。这种碎片化学习使微课“微到极致”。
(一)知识点的微空间
微课是基于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筑的一种知识点网络空间形态,不仅提供了师生之间的移动交流载体,也提供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点服务功能。一方面,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使得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一个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在微课构筑的微空间中,知识点存在于互联网中每一节微课。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学习之余,人们零碎、闲散的时间很多,而移动互联网也使用户接触和使用网络时间碎片化,并打破媒体惯性和用户共性的约束,对人自身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带来影响,使信息消费从只关注“大空间”,到关注随时变化的“微空间”。
(二)教学资源的微粒体
微课“微粒体”特点主要表现为微课的容量小、内存占用量低。另外,由于微课主要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开发与设计,这就使得微课选题呈现出“微粒体”特征,微课的学习也成为一种碎片化学习。随着时空的碎片化,以及智能学习终端的广泛运用,资源粒度变小,学习内容碎片化。同时,知识流的网络化、复杂化亦促使学习内容的碎片化。这些碎片化的知识通过个体的思维加工,逐渐增量、迭代,走向聚合、系统化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的精品化
微课“精品化”的特点体现在:一是微课的教学内容是精选的,往往针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设计的,是适合学生自学的资源。二是微课的设计是经过教师精心策划的,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逻辑建构,而且要关注课程的情感化设计,这样才能使得微课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四)课程教授的交互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掌握教学话语权的知识传播主体大多是教师,学校则是传播知识的中心媒介。随着网络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摆脱了时空的限制,网络去中心化趋势愈发明显,人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微课的制作者,这种知识传播话语权的下放使得微课呈现出交互性强的特点。微课的交互式功能体现在人与课程的交流与互动。在早期的微课中仅满足于文字上的简单对话,到目前微课交互功能延伸到图形和每一个细节。将来微课的交互功能远远不止于满足视觉和听觉的交流,甚至能像3D电影乃至4D电影那样,触觉、味觉、嗅觉加入其中,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加强交互式体验的真实性。
二、微课教学的地位
伴随着校园学习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现代学生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微课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可支配时间缩短与零碎的现实,因此,这推动了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获取知识的需求,微课恰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实现碎片式知识的即时分享。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作为新媒体时代比较活跃的一股新势力,发挥着强大的威力。
(一)位的期待
在学生层面,微课应成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战场。在传统学习模式中,教学承担使学生感知、理解、巩固知识的使命,而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则被搁置在课堂之外。但微课的使用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使课堂与课外发生翻转,学生在课外通过微课学习了新知识后,再返回课堂使其成为知识的应用场地。另外,微课可以满足学生自步定调学习的需求,并创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边际效应递减”理论显示,决定资源应用的效益在于能否实现最大效度的实用性,即能否满足用户的“适需使用、适时使用、适量使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学习资源,其微型化、碎片化特征应使学习成为一种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在这种新型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并使微课边际效应最大化。
在教师层面,微课应成为辅助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驱动力。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微课的开发与设计主体是教师,教师微课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微课资源为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出路。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下,培训人员规模大、培训实效性差、效率低,而微课资源如远程视频培训的使用则使教师培训实用化、灵活化,有效克服了传统培训模式中的缺陷。
(二)位的困惑
1.微课能否回归教学本质,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微课作为新兴的课程形式,人们在关注其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回归教学本质,关注教和学的过程。另外,微课的开发与设计能否既满足学校教学任务或目标,又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大多数微课仍“换汤不换药”,只是形式从“现场教学”转变为“视频教学”,讲授方式也没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微课形式能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可想而知。微课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并进行自我建构。而实际情况中,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如果没有教师督促,他们很难独立完成微课的学习。
2.微课能否彻底突破传播与应用过程中的阻碍?尽管各种微课开发与设计大赛在国内掀起一股热潮,但实际中,真正适用学生的微课却微乎其微,微课能否变革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也有待时间的考证。另外,微课在其传播与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与挑战:首先,微课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负担,教师虽为微课主要开发者,但并不精通。微课的开发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其技术仍不够成熟,尤其是高质量的微课在内容呈现、技术运用、艺术效果及创新性等方面均有要求,然而目前微课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本身已有较重的教学任务,较难胜任如此专业的视频拍摄与编辑工作。其次,微课的载体是微视频,而视频的播放则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也将使微课的广泛传播受到硬件环境的阻碍。最后,中国的教育目前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也仍习惯于传统的“演剧本式”模式,家长也担心微课能否确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之,微课在应用和传播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3.微课学习属于“接受式学习”抑或“探究式学习”?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学习者的被动接受,后者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理应区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更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与创造。但实际中,学生微课的学习只是时间、地点得以翻转,接受性学习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虽然教师在视频中也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但这种探究并不需要学生的独立动手动脑,是观看教师的“探究过程”。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会直接看问题的结论,没有耐心去看老师的推导探究过程。
(三)位的反思
1.微课应用与传播的“过程性”。虽然微课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会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但它的大面积推广与传播需要时间的验证。目前我国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率还普遍较低,大部分学校对微课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研究者对微课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一半以上的教师偶尔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微课,几乎没有人一直使用。经常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的人数仅占2%;一半的教师认为,在课上使用微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太明显;27.5%的教师认为,使用微课与之前对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仅有21%的教师认为,在课上使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提高的幅度不大。没有人认为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很大。另外,有些课程如体育、实践活动课等因其学科特点是不可能单纯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实现的。最后,微课本身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如微课虽然能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但无法真实地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行为。总之,微课的推广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改进,微课的应用与传播也需要一个过程。
2.微课教学内容应注重知识性、趣味性。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老师制作的微课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知识性和趣味性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中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是: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从此教学设计的要求来看,微课不只是简单的对传统课堂的实录,更应该注重其创新性、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3.微课的关注对象不应只局限于学生,应扩大化。提及“微课”,大多数人可能只想到微课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但同时,也更应该关注微课对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根据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的遗忘规律,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再扎实过后不复习也会遗忘,而学生在复习时如果能够观看老师的微视频,会加深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会复现老师讲课的情景,激活记忆的细胞,提高复习的效果。因此对教师而言,微课不仅可以作为教师提高自我专业素养的有力支撑,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微课在未来教学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微课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有必要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能否突破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有所为
1.微课在混合学习中的应用。混合学习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其互动性、社会性能减轻学生单纯网络学习中所遇到的孤独感,而网络学习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微课作为在线学习的一种应用途径,为混合学习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在混合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选择适合的微课供学生学习,并可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微课大多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这就需要教师把一章或一个知识体系的知识地图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在整章或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通过在课堂中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要求学习的内容短而精,并能够随时随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而微课作为新兴微型学习资源,其设计理念及发展走向恰好满足了移动学习的多元需求。一方面,在移动学习中,微课可以较好地满足继续教育学习者的需求,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适应成人继续教育者学习时空碎片化的特征。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移动学习亦能有效逾越因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影响自主学习的障碍,改进学习者自步调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需求,真正满足成人学习者的自步调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亦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自步定调学习,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3.微课作为电子教材的应用。电子教材是一种以多媒体资源为载体,能够实现动态更新、满足学习者自步定调需求的新型学习资源。微课作为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应用途径,也可以充当电子教材的使用。首先,电子教材是以网页的形式存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教材,而微课的传播载体、学习时空的碎片化等特征正好符合电子教材的特点。其次,电子教材是动态可生成性的,而“微课”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最后,电子教材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交互性,微课的开发与设计也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有所不为
1.微课在知识、技能、体验层面上的应用局限性。在知识层面,微课的知识碎片化特征决定了它不适于系统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逻辑关联性很强的复杂知识点或理论体系,或知识点不明显或难以划分,或教学主题太大太杂,就难以做成微课或者靠单节微课来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在技能层面,微课不适于实践性操作技能的学习,有些课程如劳动课、体育课等无法单纯靠微课的作用来实现。在体验层面,虽然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来说,微课还是有其避免不了的缺陷,因为它无法真实地还原课堂情境,也无法让学生切实感受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