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53: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在小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小学生拥有更加客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学习精神,从现阶段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小学心理教育工作。小学班主任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注意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计算机的高度普及与发展,标志着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和交织作用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社会的复杂多变,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各种积极的、负面的、落后的亦或先进的思想,小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发育处于初期阶段,对于外界环节的抵抗能力弱,经不起花样繁多的诱惑,因此,非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另外,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外打工,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加,缺少父母的教导与陪伴,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必然会存在孤独、偏激、消极等问题,再加之心理教育的缺乏,从而使得小学心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与城市里的小学生相比,一些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会更为严重,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只有加强我国的小学心理教育力度,从孩子们所关心的问题出发,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开导,帮助他们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已经是每一位心理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和义务。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调查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从其心理调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细致的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对于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诲,抵触心理非常强,如果无法从其心理特点入手,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会造成与其相反的不良结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教师会选择用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在总结了调查结果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其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与帮助,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2、营造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优先的从出生开始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成长。因此家长要注重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家庭里要做好表率同时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充满和谐与公平正义的大环境.这样就不至于使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情感反差,而产生不适应的心理,让学生们个体感受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幸福。从而对生活、对社会充满自信和希望。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加强正面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开展多项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对事物处理的方式方法的积累老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去做一些公益性活动.加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对感恩思想的体会只有孩子们亲身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并引导他们去学习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从小树立目标,去追求生活。
4、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教育制度
一、坚持心理教育的三个原则
1.我相信,你能行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给予孩子们充分信任,他们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比如,教学生学习生字时,让他们用自己所熟悉和擅长的方式记住生字。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我们所不可估量的。如:“碧”——一王一白端坐石中央,“溅”——大海浅滩中间挖贝壳等等。
2.我相信,全都行
教师要公平、客观、实事求是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新课程也倡导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我们的孩子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活动。
3.我相信,一定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二、关注心理教育的有效渗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锻炼坚定的意志
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讲述越王勾践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卧薪尝胆》一课,描写布鲁斯王子坚强不屈精神的《第八次》一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好教材。
2.培养活跃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利用教材中的故事来启迪学生,比如《苹果中的五角星》中的求异思维,《最佳路径》中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感悟内涵,在体验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陶冶积极的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内化。如《但愿人长久》中的亲情,《老师,您好》中的师生情,《徐悲鸿励志学画》中的爱国情。
三、处理心理教育的辩证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是我们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在思考中产生疑问,在合作中解决疑问,以此循环,不断探求新的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我会”为“我会学”。
2.学与练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通过学习得以运用,针对这个前提基础,可以采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强化和训练,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道德品质。
3.学与评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多元评价: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社区评。教师要巧妙运用这种多元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心理道德品质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体现“三重”:重人,不是重分;重潜能,肯定学生的今天,展望学生的明天;重过程,强化学生心理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过程。
二是体现“三性”:全面性、差异性和策略性。在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孩子的性格差异、家庭背景、年龄特征等客观因素,重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是实行评价“金三角”。方向:比昨天、定今天、促明天;方式:师评、自评、他评;方法:知识、态度、能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优先;防重于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209—01
本文现结合我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谈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优先,树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理念
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应坚持树立“发展优先”的理念,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其宗旨是:以建立宽松愉悦的学校氛围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环境潜移默化设计的暗示以及相关音乐播放等手段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提供帮助;开发学生原生态的排忧潜能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做好预防,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干预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的基础
(一)学校重视是其发展的源泉
心理素质成为各项素质教育的基础,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首先要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并做更多有益的探索。
(二)加强全体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学校应重视对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并把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教师树立“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的观念,可以向老师们推荐心理书籍和杂志,每学期举行班主任工作论坛,介绍班主任的心育经验等等,学校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辅导,比如可以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心理沙龙”活动,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改变教师的工作理念,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提升教师合作竞争与人际交往等能力,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一个可发展和完善的平台。
(三)加强心理教师专业队伍的团队建设
学校要着力于打造学生和教师这二支团队,通过学生团队实现学生之间同伴互助,通过教师团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深化落实。积极鼓励教师学习心理专业知识、考取资格认证,扩大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有心理测验心理档案团队,由学校计算机教师、网络管理教师和专职心理教师组成,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之更加规范化和常规化。
三、发展优先,防重于治
本着“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状况,尽早发现和尽快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校每年都应对新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为进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开展相关主题的专题讲座。
四、积极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注重规划,分类实施
比如说我校就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了一套适用性强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课教案。并在教学过程实施中不断完善和补充。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融入了心理咨询知识的介绍,纠正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偏见,扭转了过去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的局面,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与心理咨询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主题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困惑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抓住这个特点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像心理板报专栏、心理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心理网站等等都是学生最爱光顾的地方,学校可以经常举行心理讲座,举办心理趣味活动,开展学生心理小报制作比赛、心理漫画比赛,学生心理剧表演等都是非常好的表现形式,为了便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通过心理热线、设置了e—mail信箱、心理信箱、开设了心理辅导室等,为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展示特长与才华的同时更是塑造了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这些活动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还能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另外学校还应关注特殊家庭学生,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进行励志教育,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三)将心理健康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关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研究能力。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解决自身发展过程的问题真正得到成长和感悟。
(四)应遵循“家校合一”的原则
学校要积极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并学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地巩固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走家校合一的心理健康之路。
(五)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心理团体活动
仅仅只是通过讲座或展板的形式并不能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入学生心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验精彩,才能有最真实的感悟,因此我们就应在心理常规活动下功夫,精心准备每一次的心理教学活动,包括定期进行趣味心理测验、相关主题的团体心理活动,通过海报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调节学生的心情、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
(六)在校园危机干预方面,做到快速及时,防重于治
为了将伤害降到最低就要建立高危学生心理档案,定期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做到预防为主,发展优先,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我们每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坚信:在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心理健康教育这块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一定会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条大路上越走越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宗春山的头衔很多,往往使讲座的主持人不知从哪一个开始介绍。他被评为2008年北京十大志愿者之一,他的官方称谓是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据宗春山的“粉丝”说,北京海淀区的校领导们已经把他奉为“大师”,就认“宗春山”这个品牌,换谁都不行,所以“宗老师老是忙得分身乏术”。宗春山确实有自己的“粉丝团”,只要有空,每次他的讲座都来旁听,还帮着照相、播放PPT。其实,这些人都是他辅导过的学生家长,随时都准备跟着他提升自己。法律、心理学、教育学,这三个热门专业紧密联系的部分就是宗春山的职业,他的同行很多,但很少有人像他这样能把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吸引到身边围着他团团转,宗春山就有这样的能力和魅力。
在自己的“帕萨特”里接受采访,虽然是一边开车找路一边回答问题,但并不防碍宗春山的思路。“哪儿呀,好多孩子一见面就烦我这个人,根本不想建立进一步的联系。特别是那些处在叛逆期的男孩子,所以咨询中断,不再来了。”一直笑呵呵的宗春山眼睛里闪过一丝沉重,“对我们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来说,咨询中断就是心理咨询的失败。”他不讳言自己的失败,“我做过咨询的这样的孩子太多了。”
车停在北京市西城区一所中学门口,宗春山谢绝了校领导请到会客室的寒暄,嘱咐已经提早到来的一位“粉丝志愿者”启动电脑内本次讲课的设置,然后小声嘟囔:“到了就不怕了,这就踏实了。”显然,他很有时间观念,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忙碌耽误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参加的讲座。
“在公益方面我主要有三块内容:帮助学校建设完成某类课程体系,这是没有契约协议的,但通常学校会给一定报酬,很少;第二部分是给国际组织做一些项目评估,他们会出基本的路费;然后就是为弱势人群做法律、心理咨询,这部分完全不收任何费用。”宗春山像报账一样,一笔一笔,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样的采访很爽,因为他说大实话。“我喜欢我的专业,热爱我的事业,然后就是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去帮助别人。如果说这是公益,那么我做公益,主要是自娱自乐。我不信谁做公益跟服劳役似的,那怎么做呀!”
灾区的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
汶川大地震后,宗春山和他的团队发挥心理辅导的优势,已经在灾区几进几出,对灾区孩子的现状非常了解。“我觉得孩子们从幼稚向成熟迈了很大的一步,他们更看重友情,也更现实了。其实,大部分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和阅历,对灾难还没有真实的反应,这是从心理上讲。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得到一个新玩具,或者在空场上的一次游戏,他们就能快乐地笑起来。成人世界当然做不到。”宗春山的脸上带着微笑,在灾难过去一年以后,听他讲述灾区孩子的笑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但是对于那些失去亲人和朋友的孩子,灾难的创伤不是短时就能显现的,一年后才是真正的心理危机爆发期。”宗春山目前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正在做一项灾后儿童心理与暴力现象的研究课题。这属于灾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但是真的实施下去困难重重,“国外有这项课题,但是咱们国家不认这个,找到当地妇联和学校都不愿意配合。可这项研究对预防灾后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出现,对灾区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说到此,宗春山皱着眉头,好像在为下一步如何有效开展工作而着急。
像阿甘一样的孩子谁来保护
“平日咨询给我印象深刻的孩子太多了。”宗春山想了想,决定选这个孩子来讲。
“这是一个像阿甘一样的孩子,比较傻,比较执著。他父母带他来到北京,因为在山西老家的学校呆不下去了,他们以为北京的教育条件会更好。但是北京所有公立学校都不收这个孩子,好不容易才进了一所民办学校,因为孩子打架学校又要开除他。他可不是煤老板的富二代,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眼看又要没学上了,他妈妈急得不得了,给我打电话。我说,义务教育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哪个学校也无权开除,民办学校也一样。结果开除的事也不提了。孩子上午还告诉我考试得了80多分。很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他没有朋友,这些话没人分享,只能和我说。”宗春山说到这里,声色黯然。“对于这些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孩子,学校动不动就开除,也不想想,肯定是先有人欺负他,他才会打人。”
每天与学校、孩子打交道,宗春山发现太多教育制度的弊端,“60后”的他好像回到了愤青时代。
“像阿甘一样的孩子谁来保护?教育体制不是把他们吸收到保护圈,反而是处处刁难。”
“我们的心理教育连正常孩子都不能顾及到。”
“教育部要求每所中小学都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门的心理教师为学生辅导,真正的形同虚设!为什么?因为心理教育要服务于教学大纲,而不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服务于教学大纲就是以分数看待一切,结果就是把本来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孩子逼进了一条死胡同。”
“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但幸福感,比我们小时候差多了。”
幸福没有统一标准
手握一大把学校资源,是京城最牛的名校校长的座上客,在靠关系办事的社会,自然有很多比三迁的孟母还操心受累的家长转弯抹角打听到宗春山的电话,请他帮忙解决孩子上重点学校的难题。宗春山对此一概推辞,推辞后再没有人来麻烦他,因为他的理由又简单又直接:“你们看看我自己的孩子在哪个学校呢?!”
宗春山的儿子10岁,在朝阳区一所普通小学就读,那所学校不仅名不见经传,而且听上去简直就像在城乡接合处,惟一的好处就是离家近。“有时间可以多睡会儿,多玩儿会儿。我对孩子没什么要求,我不会把我的幸福寄托于孩子的功成名就,他再怎么干,能比他爸更强吗?”宗春山说起来很自信,“如果他将来就觉得捡垃圾幸福,我也不能勉强。幸福没有统一标准,在每个人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学心理学的,要是连这都想不通,那也太没有职业素养了。”
心理辅导的成功率只有10%
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恰巧这件事又能成为谋生的手段,这样的人生最快乐、最幸福。宗春山大学毕业后在企业的团委工作,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继续学习了心理学专业,慢慢转到现在这行,他是忙并幸福着的人。当他把种种实践转化成自己拥有的知识,人生的厚度就不一样了。
“做我们这行,心理辅导的成功率只有10%。即使是这10%,也不能归功于自己,因为要依赖于对方的心理成长,而且有可能是发生在多年以后。我的作用只是在某个点撬动他一下。”
“社会现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投入其中去做,这是社会责任感决定的;而做得越深入,发现问题越多,自己的责任越大。”
一、在对比中悟独立
课堂上总能看到一部分孩子只是安静地听别人发言,自己从不发表意见。课间游戏时这些孩子总是顺从别人的安排,并喜欢模仿别人的活动,没有主见。家访时,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从不独立思考,只等着大人给他讲解。的确,有这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孩子并不少见,这些孩子处处听命于他人,缺乏自信,总是依靠别人为自己拿主意。为了及时消除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教学时我们要巧妙依托教材,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品读课文、展开想象、互动交流中形成自信、自强的独立人格。
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我们可以通过一勤一懒两只狮子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从小就应该刻苦学习,不依赖父母的道理。为此,在指导学生读完小树与懒狮子的对话之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围绕:“这两只小狮子长大后的生活分别是怎样的?你认为哪只小狮子能成为真正的狮子?”这些问题展开对话,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拥有生存的本领,才能过上好的生活。课末我引导学生对小狮子说说心里话,同时启发学生就“小时候,父母养我,长大了,我养父母,那么,现在我要怎样做”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由小狮子联想到自身,加深学生对“苦练本领,不依赖他人”的感悟。学生通过品读、想象、交流,实现心灵的自我对话,从而有效唤醒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向上意识。
二、在拓展中悟豁达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都存在嫉妒、嫉恨等不健康的心理。有这种不良心态的人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当看到别人超越自己时,就会产生怨恨、伤感等消极心理,甚至会贬低、攻击、报复别人,这种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有效防止这种不良心态的滋生,教学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对文本进行迁移,适时拓展与文本的对话,在交流感悟中认识到要做心胸开阔、宽容豁达的人。
《草船借箭》一课就蕴含这样的教育契机。为了让学生了解妒忌心的危害,在学生对周瑜的为人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我让学生速读《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三气周公瑾”的相关章节。学生从这几个章节里再次看到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周瑜,看到一而再、再而三地想方设法地谋害孔明的周瑜,看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的周瑜。至此,学生切身感悟到嫉妒给人带来的危害。在讨论“英年早逝的周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个话题时,学生通过交流清楚地认识到人不能有妒忌之心,妒忌别人往往会害自己。面对一个能力和谋略都高于自己的人,应该虚心地求教,而不能嫉妒,更不能陷害。要心胸宽广、豁达,做能宽容别人、欣赏别人和汲取别人长处的人。
三、在移情中悟无私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孩子有明显的“唯我中心”倾向,他们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导致在日常行为中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利己、说谎等,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有效预防和矫治学生的这种自私心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文本中的某个角色,实现移情体验。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与人分享、无私给予的健康心理教育。
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时,我采取一个直观有效的好方法,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并适时让学生猜测李丽和林园园的心中所想,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林园园说的心里话。学生有的说:“林园园,如果你向别人借东西,别人不借给你,你该多难受啊。”有的说:“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的。”……通过表演、移情、劝说等活动,学生既“教育”了林园园,又教育了自己,还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形成了真诚与人交往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无私给予的美好品质。
四、在品析中悟坚强
近年来,媒体不时报道一些孩子由于不能接受批评或是逃避学习而走上绝路的案例。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接受必要的生命教育及抗挫能力教育,导致心理脆弱而不堪一击。教学时我们可以围绕中心问题,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将学生引进文本的深处,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文本的品析、感悟、体验,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切身体悟、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一、在心理教师队伍的提升上下功夫
措施之一: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心理教师队伍。比如,针对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人文教育“荒漠化”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更换班主任,进一步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这些教师要善于对特殊儿童进行深度研究,有对宏观背景之下留守儿童教育的整体把握,也有对“小巧玲珑”式微问题的点滴感悟;有对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透析,也有对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注。或许,这些教师在关注教育劳动工具、劳动方法之前,都有意或无意地低下头来先看看:土壤、种子、水……
措施之二:变“由外而内”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管理工作只有从“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才更有效果,更适合于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毕淑梅的这段话不仅指人生的意义,也适用于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确,脱离了留守儿童的内心的解读,其他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要想使“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路子愈走愈宽,教师首先需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和孩子打成一片,和孩子共生活共成长,如此,孩子才不会对你设防,如此,教育才是柔和的,富有人情味的,有滋有味的。
二、在管理方法的实效上做文章
1.注重“近、小、实、真”的育人原则
好的教育应该从小处着眼,而不是光有宏大的口号,比如,陪着留守儿童聊聊家常,说说心中的烦恼,比之那些反复讲述名人的经典实例要有效得多。有意识地屏蔽一些无关紧要的“假大空”,想方设法对一些花里胡哨的活动摁起“删除键”,也许就能找到更适合留守儿童的方法和路径。少一些“角”下的设计,多一些符合孩子兴趣愿望的自主选择,留守儿童很有可能会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不断与不良情绪告别,做一个“我自主、我开心、我健康”的正常儿童。
2.注重分层教育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留守儿童不良情绪各不一样:随意、散乱、复杂。从这个意义说,分层教育尤为重要。应该根据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不同年龄特点,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管理序列,以此增强留守儿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有安全隐患问题的归为一个序列,有品性问题的归为一个序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针对孩子的具体实际,才能走近更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找到打开孩子隐秘世界入口的密匙,解决留守儿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在和谐教育的氛围中聚合力
“和谐音”之一:“三位一体”不可或缺。每学期,教师或学校都应该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健康、育子方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专题培训,给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育子”经验。同时,学校或班主任也应该联系社区,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使内外沟通质量趋于有效、高效,不但使留守儿童不良情绪能及时暴露,化矛盾于萌芽之中,而且使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能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和谐音”之二:隐性教育不可或缺。除凸现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显性教育的功能外,也应注重日常习惯教育、经典文化诵读等等这样一些有“润物细无声”之功效的隐形教育。比如,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本就是阅读匮乏“重灾区”,留守儿童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教师或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留守儿童解决这样的“精神食粮”。做实做细这个过程,孩子或许会告别有不良情绪的“前自己”,成就一个最好的心理健康的“新自己”。
“和谐音”之三:特色教育不可或缺。除常规教育之外,应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特色教育。班主任要本着“班班有留守儿童,但班班都精彩,留守儿童都自信”的良好愿望,积极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比如,创建书香、墨香、自信班、健康班等,让师生在创建活动中交流、合作、感悟、体验,不但消除了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开创积极人生的心理品位。
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必须从理念上予以新的期望与突破,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必需的“维他命”。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明晰、透亮的教育哲学和一颗博大的心: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都是祖国这颗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学会和他们相处,而不仅仅是想见;应该和他们“平视”,而不是“俯视”。当教师以这样的一颗心和留守儿童相处在一起时,必将惠及于少数民族儿童,必将惠及于学校和家长,也必将惠及于整个教育和社会。
一、以专业技术智慧开启孩子心灵的窗户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老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探寻心理教育的规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抵及学生的心灵。
1.注重沟通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那样的纯洁和无瑕,需要得到更多的呵护和关爱,但是如果孩子们能够学会更好地理解、接纳自己和他人,他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快乐。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倡导和遵循的一种理念。
工作片段:
一天我班上小S来到了学校,头上包着厚厚的绷带,只露出两只眼睛,原来是双休在家把头弄伤了,一进教室很多学生笑话他在头上挂“幕布”放电影,想这不正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吗?
于是我说:“小S同学头破了,如果是你们中的一个人,你来到学校希望同学们怎么对你?”
有的说:“我希望别人安慰我。”
有的说:“我希望别人帮助我。”
有的说:“我希望别人不要嘲笑我。”
“好!请大家记住: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怎样对待别人。”
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孩子们学会了宽容与理解,更学会了欣赏他人。
2.心灵乐园
今天表现好吗?作业多吗?考试打多少分?“你今天在学校开心吗?”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学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很少问这样的问题:“今天在学校开心吗?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呀?怎么有点愁眉苦脸的?”此类的话语,这说明家长们还是很少关注孩子情绪的。但是如果孩子不会处理负面情绪,或者压抑,或者攻击他人,这对于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为了帮助孩子们掌握符合规范的缓解情绪的方式,我利用心理活动课结合冥想加心理绘画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冥想后完成绘画,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3.注意力的训练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我在教学中,发现班级里的总有一部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维持自己的注意力,老师感到烦恼,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太多的不良感受,比如走神就要挨老师说,父母会发脾气。针对孩子们的现状,我组织开展了注意力训练小组的活动,通过“数字迷宫走走看”“扑克牌游戏”“文字动作应对”等游戏,使孩子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获得注意力方面的提高。
二、以专业角度看身边发生的事
成功的教育少不了教师间的合作以及良好的家校配合。
1.不以说教为主
一年级时,我班上个调皮的学生:上课时经常跑出教室,下课上桌子和同学打,作业不做……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知道用过去单纯说教的方式显然没有效果,对他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等待,要采取“冷处理”方式,给他一个成长的过程。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身边的同学规则意识提高了,可以帮助他;在我一学期的努力下,现在这个学生已经变成一个自主学习,与同学和谐相处,守纪律懂规矩的小学生。
2.与学生家长互动
学生每天在学校会遇到许多问题,最多的就是同学间的“打架事件”。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不知怎样更好地处理,而学会处理好这些问题正是孩子成长中一个必经的过程。而家长们面对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时表现出来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因此在班上发生一次“小意外”后,我把家长都请来,让各位家长谈谈看法。家长们纷纷说,小孩在学校一些小冲突可能避免不了,做家长的也应多些耐心,及时交流沟通,引导孩子分析原因,迅速采取解决措施。这种及时的沟通往来,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了桥梁,使家校的目标一致:对待孩子的问题包容但不放纵,尊重但不遵从。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活”起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导向性、整体性、针对性的特点。他既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又不像个体心理咨询,它更适合团训、拓展训练等此类的形式,所以要让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活起来,我个人觉得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再适合不过了。
纵观现在的小学教育,意识层面的东西太多,教育指导和评价也运用的过猛,课堂上孩子的体会、感悟大多不是出自真情实感,而是努力配合结果的结果。
游戏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学生在游戏中能得到启示和感悟,能分享给大家,教师在游戏中做的正向引导更显得润物无声。
一次心理课堂,教师带领学生玩心理游戏:《最佳配图》,当图片发到手中后;学生们积极思考,动笔连线,一会儿就都胸有成竹的样子,举手跃跃欲试,各自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例如:1号图案,配法就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说:一号和六号配,因为一号像西洋剑的尖,6号像西方剑客。有的同学说:我觉得一号和10号配,一号像栅栏的尖,十号别墅墙外可以围栅栏。还有的同学说:6号像牛顿先生,应该与3号配,因为牛顿爱思考,经常提出疑问。另外有的同学认为问号应该和电脑配,有问题问百度嘛!……课堂上进入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同学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有的坚持己见,明显排斥其他观点,有的能欣然接纳别人的观点……众说纷呈。
此时到了老师揭晓答案环节,老师缓缓的说到:本次最佳配图没有唯一答案,只要能说出道理便好。
当答案都揭晓后,学生对最佳配图这个游戏似乎有了新的认识,甲同学感悟道:在没听到大家的意见之前,觉得自己的最有道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过后,觉得都说的有道理。看来每个人的思考角度不同,答案不就很可能不同,有些事答案不是唯一的。乙同学回答说:有时完全坚持己见,排斥别人的观点,也不太应该,各自换位思考一下,可能就理解对方了。丙同学说:今天我除了自己开动了脑筋,而且还见识了其他人的思路,有一种脑洞大开的感觉。D同学说:我一看别人的意见和我的不太一样,我就怕自己的错了想改一改,现在想想,自己也没什么错误,就是我这样的想法不占多数,但是不代表我不对,有时也不能完全随波逐流,也得有自己的主见……
还有一次课堂上学生只是玩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游戏“爱的抱抱”就嗨到了顶点,当老师喊数字5时,5个人就紧紧抱在一起,后反应过来的同学,有的慌张的扑到已经成团的队伍中可是又被“无情”的赶出,有的紧紧的抓住身边的人,又四处着急的寻觅新伙伴,有的无奈,有的淡定,短,频,快的几次游戏过后,学生们都极兴奋,分享时有的说出了:孤独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应该关注落单的同学,不应排斥同学,有的说出了集体的拥抱真的很温暖很有力量,等等。
这样一节节生动的游戏活动课,既没有任何评价也没有任何明显的指导,学生却体味出了很多道理,这样的过程使师生即享受又有意义,这节课学生自己悟出的道理是自然的,深刻的。
据统计沙盘游戏疗法是近几年国内非常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和治疗,因为沙盘游戏深受孩子的欢迎,它符合童趣,非言语的沟通,能让孩子轻松绕开掩饰和阻抗,在象征性的游戏中,用三维立体的沙具真实地再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沙盘游戏对学生具有心理诊断、心理评估的作用,还可以在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人格发展,艺术表现与创造力的培养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把沙盘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提升学生人格健全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且通过沙盘游戏理论和操作的实践学习,学生游戏活动更深入对学生的沟通,更能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我人格完善。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说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我们的学生会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心理困扰或综合问题。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作为一名好的心理健康教研人员,应多研究和开发一下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又有趣又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我们的心理健康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