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18:29: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2、不仅电流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亦能产生磁场;
二、对麦氏理论的理解
1、稳恒的电场周围没有磁场;
2、稳恒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
3、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恒的磁场;
4、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恒的电场;
5、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可以相互转化;
三、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四、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1、有效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频率;
(2)电场、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开放电路)
2、电磁场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速度v=3.0*108;
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平面面积S的乘积叫磁通量;
1、计算式:φ=BS(BS)
2、推论:B不垂直S时,φ=BSsinθ
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
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
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φ/t
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
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定义式:E=nφ/t(只能求平均感应电动势);
2、推论;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平均感应电动势)
(1)VL,LB,θ为V与B间的夹角;
(2)VB,LB,θ为V与L间的夹角
(3)VB,LV,θ为B与L间的夹角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1、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2、不仅电流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亦能产生磁场;
二、对麦氏理论的理解
1、稳恒的电场周围没有磁场;
2、稳恒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
3、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恒的磁场;
4、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恒的电场;
5、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可以相互转化;
三、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四、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1、有效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频率;
(2)电场、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开放电路)
2、电磁场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速度v=3.0*108;
【关键词】:会考 素质教育 命题计划
通过会考命题,促进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引导师生正确把握教育教学思想,是教研员不可回避的一 个问题。本文旨在通过高中地理会考命题的实践,总结一些体会和做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 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 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 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 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 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 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二、高中地理会考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 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 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 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 ,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 :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 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初中地理教学是基础教学,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初中地理会考为高中地理会考和文综地理高考服务。这一点已经从多年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因此每年进行初中地理会考的地区越来越多,会考过程越来越规范,会考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与迎考工作呢?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思想高度重视,时间充分保证
目前,由于地理会考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不大,未能得到领导和师生们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地理教学成为难以突破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想在地理会考中取得好成绩,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学生都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地理教学。这有充足的理由:(1)初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基础教学,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基础。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中地理学习的成败。(2)对于一部分初中毕业后不升读高中,不再学习地理的人来说,初中地理的学习意义很大。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极端天气不断出现,灾难越来越严重;必须普及环保意识,强化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初中地理教学肩负着这样的时代使命。所以,初中地理教学显得日益重要,初中地理会考的要求也相应地日益提高。(3)初中地生会考的时间安排在初二,有利于学生分阶段作战,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迎考;从而学生地理学习的质量和会考成绩也相应提高。
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提高初中地理会考质量,关键是在时间上得到充分保证。商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医生说“时间就是生命”,教师说“时间就是成绩”。学生从学习、理解记忆课本知识到掌握、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有一个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在辅导学生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保障。所以,到初二地理会考复习、迎考期间,争分夺秒、惜时如金成为会考的制胜盾牌。
二、上下齐心协作,因材分层施教
初二地理任课教师是中考地理会考的主将。其作战团队包括初二全体学生、班主任、初一地理任课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团队全体员工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如分管领导要把会考最新信息及时通知地理任课教师;班主任帮忙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后勤”服务;学生听从地理老师指挥,按教学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复习的任务等等。初二与初一任课教师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共同为打好学生地理知识基础,提升学生学习地理、考好地理的能力而拼搏。初二地理任课教师间的精诚合作、坦诚交流、充分研讨、共同前进更是打胜中考首仗的关键。如果任教初二地理有2个以上的老师,最好都任有各种层次的班级教学,甚至每个教师都任初一初二的地理课,这样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情,相互交流、研讨教学教法;共同研讨会考发展趋向、学生的薄弱环节与会考要求的差距,每个阶段的做法及复习模式;制订各阶段目标、主攻方向及清除前进道路障碍的策略,等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会考胜利的有力保障。
多年的会考经验告诉我们: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考试成绩优异,会考比中考难度还大。为什么?因为会考时间在初二,差生数量远比初三中考来得多。怎么办?可以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类,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对优生,提出较高的会考目标,要求他们成绩都达到“优秀”,鼓励他们学多一点,做些难度稍大的练习,知识点要全面、细致,稳拿高分。对于中等学生,会考目标稍低,成绩坐稳“良好”,尽力拿“优秀”,复习的知识点也要全面、细致,难度中等。师生多作交流互动,以勤奋拼搏来达到较高学习质量。对于差生,会考目标是“坐八望二”,即将会考题难易比“8:1:1”中的8成尽量拿下,有机会再抢答2成中等、稍难题,以便尽力拉高平均分和及格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狠抓差生的基础训练,强调他们练习不离课本,放弃难题、偏题;圈出复习重点,缩小复习范围,剑锋直指会考高频知识点、出题趋向。从不放弃一个差生,哪怕他只进步了一点点,也给予大力表扬。激励他改变学习观念、不良习惯,负起责任,为自己的前途理想而努力拼搏。这样每扶起一个“差生”就多了一分战斗力。“优、中、差”三军各尽其力,均完成学习任务,就能达到预定的较高的会考目标。
三、讲究教学技巧,过好学习难关
专家指出:“获胜有赖于技巧,成败在于细节”。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要针对学情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如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发现一些问题或通过做练习题寻求答案;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跟上老师讲课思路,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做相关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优生,少讲多练,重在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攻克知识难关;对中等生,则讲解课本与思考练习并用,重在解疑答惑,帮助他们整理知识,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技巧;对于差生,要多加鼓励、关心和照顾,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重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出较低目标让他们容易达到,以唤起成就感,恢复自信心;显示教师的亲和力,与他们交流沟通以改变厌学情绪,等等。
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用语浅显易懂;多提问,多鼓励,多师生互动,多检查学生的课本、笔记、练习情况、复习进度和对知识的识记运用程度。对于学习上遇到的各个难关,一定要努力攻克,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比如一定要过好读图关。 学生要学会看图、用图,不但能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还能从图上获取课文未表述的地理知识;用图来理解记忆,是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也是学好地理的一大捷径,考好地理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教学中要花更多时间来教学生学会看图用图。学生不能避难就易,使问题堆积如山;提倡“今日事今日毕”,每天完成一个学习任务,逐渐积累雄厚知识,学到解题技能。要强调学生做好考题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审准题目,谨慎答题,字体力求端正,没有错别字;注重从题目文字、图片中捕捉答题信息,寻求答题灵感,灵活应变等。强调学生运用各种技巧来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如用比较法,综合法,口诀法,形象思维法,正反串联记忆法等来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以上这些都可视为一个个学习难关,让学生努力攻克,尤其在复习期间一定要扫清这些障碍,让学生顺利前进。
四、复习布局合理,信息攸关胜负
进入初二,就进入“会考时期”,任课教师要有通盘考虑,制定好会考复习迎考计划,合理地布局。比如初二第一学期就上八年级下册地理,为第二学期的复习争取时间;又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中凡是涉及到七年级地理的,都要让学生复习,利用“遗忘规律”来巩固已学的知识。一般地,在会考复习期间要合理安排几个阶段:(一)分册分章节复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技巧,使知识“由薄到厚”。(二)专题归类复习,建立全面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课本的重点内容、考查角度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使知识“由厚到薄”。(三)靠考复习,关注时事热点。即将课本知识与会考出题趋向、高频内容及重大时事结合起来,使学生“目标有准”、“弹无虚发”,提高答题命中率。(四)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课本是会考出题的依据与源泉,“万变不离其宗”。复习最后回归课本,即“九九归一”,完成“由放到收”的过程。(五)查漏补缺,进行考试心理素质训练。在查漏补缺中巩固基础知识,会考出题高频知识,传授答题技巧,鼓舞士气扬起战斗激情等等。五个阶段严密有序,有时也穿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会考复习的最后一个月,任课教师要多方收集会考最新信息,认真分析研究考试说明,近几年的会考试题,权威学校的最新模拟试题,选编一些试题进行测练。编题要求有较强的靠考性和批判性。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制订出题高频内容;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如易考易错的知识、不良的答题习惯等揉进试题中,以增强会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选编试题强化了出题的新方向:如初中会考紧紧靠拢高考,就链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选择与高考相关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来编题演练;题型有创设情景题,知识迁移题,材料阅读题,无图考图题,依图问答题,重大时事题等等。通过会考模拟和综合测试,既查漏补缺,又使学生熟悉会考题型,答题技巧,提高了解题技能和答题的命中率。对于占多数的中差层学生,要根据出题趋向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结合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大胆推出会考考题猜想,假设几种出题方式加以剖析,教给他们灵活应变的方法,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及答题命中率。对于优生,则要求他们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全面、细致,防范一些偏冷偏难的题目,以提高满分率,稳拿高分。这样运筹帷幄,有备而战,胜利就在望了。
五、强化“临阵一脚”,调好“竞技状态”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因此,平日练兵要求珍惜时间,不怕厌烦与劳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强调课堂练习、课外思忆,题不离书、书必有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看课本,熟悉课本以达到“烂熟于胸”的地步。即每一道题都要“似乎见过”,在书本或平日练习中找到它的“影子”,并且敏捷地反应,做出正确的解答。只有达到卖炭翁“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的程度,才算完成了会考的冲刺阶段训练。
一、高中地理会考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2.考试水平。设计考试水平的目的,在于用可操作的明确语言,对考核的要点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要求的规定,参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教学实际,把地理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级。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构想出发,我省从1990年实行中学地理会考以来,一直强调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在进行试卷总体设计时,对此作专门研究。
3.学科能力要求。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主要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须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提出三项基本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即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数值、结构、演化过程等)的记忆或再认能力。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即识读、填绘地图和编制地理图表(包括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曲线图、景观图等)的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已有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解释、解决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型。根据会考的性质和规模,从试题属性看,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为基本题型。把适于考核识记、理解、应用的客观题和适于考核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综合、评价以及语言运用等的主观题加以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试题结构看,多年来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填绘地图三种题型。
5.难度比例。会考命题中,要使试卷符合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注意控制难度。根据会考的主要任务和同时兼有的区分性能,地理会考试卷总体难度设计为0.75-0.90,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值在0.80以上),中等题(难度值在0.50-0.80之间),较难题(难度值在0.50以下),三者之比为7:2:1。
6.命题力求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试水平的层次性,并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考查。
(三)命题计划表的编制
命题计划表是会考试卷总体结构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编制试题、试卷的蓝图。它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量,各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应占的比重,考试要求的比例等,分门别类地定出量化指标,并以表格形式作出详细、明确的反映,具体编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知识内容、题型为横坐标,并按教材的各章内容展开。纵坐标为考试要求和难度值。
第二步在表格相应栏内,填写出试卷总体设计内容。包括内容分布、考试水平分布、题型分布、难度分布及合格标准分布。
第三步确定各章不同考试水平、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分值,即期望值。
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贯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特征,又要照顾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四、会考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会考试题的特点
我省自1990年高中地理会考以来,共进行了八次。八次试题的特点是:会考的性质、目的、内涵和命题计划的编制恒定不变;题型结构稳定;1990-1994年,考虑到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知识型试题比例较大。1995年以后,经过分析,认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试题结构向智能方向转化,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灵活度在层次和角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试题内容都来自教材,解答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但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需变换方式或重新组合。这样突出了能力的考查。各大题渗透了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分析地图等能力考查。
2.进一步开发读图题的功能。读图题是地理学科考试特有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能力和分析能力。在1997年试题中,地理图表共22幅,比1994年增加5幅,总计占51分。从考卷看,有寓图于文的试题,有以文考图的试题,有由静态到动态的试题,也有由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读图题。
3.国情、国策、环境等知识的考核内容比重增大。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载体。高中地理有着丰富的国情、国策知识,涉及教材中的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环境等内容。这部分是考核的重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会考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逐渐摆脱出来,使学生在地理素质方面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试题举例1.在下图中,a、b两带的风向应是
附图{图}
(1)在座标图上绘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折线图。
(2)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____位。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最东的是____,最西的是____。
3.昆明筇竹寺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反映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
这三个试题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技能;既有国情、又有省情。它不是直接用书上的现成叙述作答,而是利用所讲基本原理化文字为作图。题目的深层内涵,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会考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的作用。
八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秩序。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师生均心中有数,因而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排除了猜题、突击应考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正确教学导向,所以,到1995年,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但考试成绩仍保持稳定,说明素质教育的贯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增强。
第三,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卷面考试不是只能考查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试题、试卷都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
第四,卷面还清楚地反映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教学差距。这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指导教学的有力根据,也为当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出明确的课题。
关键词:地理课堂;基于目标;学生主体性
一、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一言堂”
虽然新课程改革开展已经近10年的时间,在部分领域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仍然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大量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于长篇讲授,一讲到底;而学生的思想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做各种作业者,看小说者,睡觉者都有。尽管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除了在公开课上会有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之外,在平时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涉及。教室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充当被动的听众,他们的主体性根本没有得到体现。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参考阅读《普通高中地理课
程标准(实验稿)》,而是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教学参考书中罗列的目标。因此,在讲授过程中难免会偏离教学目标。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繁冗,缺乏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讲解一些与本节课无关的知识。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能够明确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在讲课过程中常常不能够很好地控制时间,也会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够有效地落实。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不知道教师到底想表达什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课堂的有效练习不足
由于高考科目设置的现状,地理课程在高中课程中经常会被边缘化。学生在课后很少有时间去完成相应的地理练习。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讲授新课,没有预留出相应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巩固练习,而是寄希望于学生课后练习来巩固提高,其效果肯定不容乐观。
二、上述存在问题所涉及的教育心理学原理
1.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
2.学习目标
目标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预期目的而完成的任务和应收到的成效。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反映了学生的抱负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对学生产生积极期望,对注意起定向和维持作用。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很快排除外界的干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学习,并长期保存。目标模糊的学生则可能整节课注意都无法集中于当前学习或存在注意分配不合理、注意经常分散的现象。
3.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或准确表征,而
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即一种“建构”;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生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上述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上课无所事事
学习目标对学习有明确的导向功能,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出于节约时间的考虑,几乎不会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只能随着老师的讲解判断学习的重点,自己判断学习目标。但是,有意注意的维持时间却可以很稳定,也可以使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警醒的状态,而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特别是精确地呈现和表述学习目标后,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可以有效调动一切注意力解决学习任务,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教师的教不能替代学生的学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但是,受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影响的老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不敢认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才能学会,甚至是教师讲得越多,课堂的信息量越饱和,就等于学生学会的越多。但是,事实却刚好相反,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声:这道题我已经讲了多少遍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做错呢?出现这种结果显然不是教师的初衷。可是,出现这样的局面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时期的地理教育已经不单单是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技能不同于知识。而且,教师一味地讲解使学生丧失了自己构建地理知识框架的机会,当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单独面对一个新的情境时常常束手无策。
四、基于目标的学生主体性地理课堂的设想
针对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着力点主要是两方面,即基于目标的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教学模式的流程如下:
1.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参照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会考考试说明等资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科学合理地制订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里特指知识和技能,不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要求是:
(1)目标必须精确表述并且可测量。
(2)目标一般以2~3个为宜,不适合太多。
(3)目标应逐一呈现,在一个学习目标基本达成之后再呈现下一个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对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效果的预测,它的作用在于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避免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分散。学习目标除了具备导向作用之外还具备调控和评价功效。因此,学习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而且难度可以适当控制,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大多数学生能更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由于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学生注意力的分配特点,学习目标不宜过多。为了更好地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一次只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可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2.自学完成习题,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补充发言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呈现根据某一目标编制的习题,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相关习题,遇到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做补充发言。在这一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替代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问题,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就可以了。当然,不同类型的知识难度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如,自然地理中的概念、原理、过程比较多,学生在自学时可能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增加讲授时间,人文地理知识点较为简单,可更多地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
3.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掌握地理知识结构
学生在经历了一节课的学习后,需要在下课前5分钟停止新知识的学习,自己复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自己的记忆下完成知识结构图。布鲁纳认为,只有掌握了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更高效地掌握该知识。当学生自己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之后,这部分的知识才能融进学生原有的知识
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也方便学生更好地识记知识和完整地提取知识。
总之,基于目标的学生主体性地理课堂是依据布鲁纳的结构
主义教学观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结合新课改的学生主体性理念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并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识图教学;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在不断的改进。在全面进行改进的同时,地理识图教学在新课改中显得非常重要。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认识图表中,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这是非常重要的。
1.新课标下的地理识图教学概况
在新课标下的地理识图教学中,他强调了学习的实用性。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景观、自然天象,气候知识等等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识图教学有趣味性强的知识点和雄厚的直观性强的基础。在地理识图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都会采用一些图片、挂图还有自己制作的幻灯片等做直观的教学,这些物件能够辅助教学。有些时候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有些地理教师会自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型,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
另外一方面,这种采用识图直观教学的方法,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在积极乐观的态度。例如在课本上有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知识。这些知识如果用简单的文字来说明,学生根本不能够深入的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各种图标让学生观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
1.1高中地理识图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高中地理识图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些挂图来来讲解地理知识。这些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一些要求,但是教学过程挂图的数量远远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影响了教学,有些教师为了能够更生动的讲解这些自己制作了一些教学挂图,但这些挂图的质量并不高,业不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进这些自制挂图和模型质量。学校也要不断的增加地理教学的挂图数量,这更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
高中地理识图教学中,有些老师教学比较死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切实的引导学生,这样就要去老师要不断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兴趣带动起来还能让学生在地理教学课堂上更加活跃。使人们更加能够接受地理。
2.高中地理识图教学改进措施
在高中地理识图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主要因素。
第一点,在地理识图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突出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师首先应该切实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的辅助过程。在识地理图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整个识图教学的核心位置,应使自己的地理识图教学手段成变成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更应善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地理识图中的知识点。决不能仅仅是为了讲解内容而上课,不然就只能使地理课堂识图教学的课堂更加死板化。教师不能再整个课堂上说什么就要求学生遵守什么。要树立一种互相学习的过程,树立一种教师加血与学生学习进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的教授过程。
第二点,在地理老师教授识图地理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现状,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探索新知识让学生带着识图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这是新课标中识图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新鲜理念。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一切研究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展开的。在识图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根本,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出一些识图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学习识图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面。不断的进行学习,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每次教授的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层次性,由简单向复杂的国度过程、这样能够保证学生额学习质量。
第三点,在教师教授地理司徒课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科学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不是一教师为核心,是辅导性的作用。地理老师在教授识图课程的时候要做好课堂准备,学生的发言要仔细的揣摩,这样能够使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在学生发言的时候要给与好的评价,即使发言有作物一定不能批评学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纠正错误。慢慢的学生对学习地理就有一定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后的作业中要严格的遵守新课标的一系列识图教学的要求,这能够有效的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高中地理老师要必须认真学习并领会精神,把握实质,并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另外,每位教师除了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和任务外,还应该根据大纲的规定发挥学科优势,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3.高中地理识图教学对学生要求
高中地理识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他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并且改变学生的学习识图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识地理图的能力,注重地理识图学习的知识和地理识图学习的应用。高中阶段地理图表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怎样学好地理的有效方法,因此地理图表将要成为每一位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高考中必然要考到的知识点。为了达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地理识图的标准,充分反映地理识图课程的学习特点,教师在教授地理识图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学生完成好高中阶段地理必修课程的学习,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尤其是读图能力,达到高中会考和高考的要求。
4.结束语
高中地理识图教学对学生老说是一个知识掌握的难点,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准备课程与教授课程的难点。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地理识图教学的要点,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老师能够让自己教学课堂更加有趣生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怎么读懂地理图,这对以后的高考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