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10:53: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旅游管理的出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差异化;旅游管理;本科;就业;广西
一、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
广西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尤其近五年,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在校生数量、毕业生数量均在不断扩大。然而,据广西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最近三年的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7.54%,但真正在对口性旅游行业、部门就业的比例平均却只有30%左右。尽管有学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能在其他专业领域实现就业,说明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宽,适应能力强,是旅游本科教育的成功。但以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有70%不在旅游行业就业,这就如同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无法适销对路,即使不把它看作是生产的失败,但至少也是对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反而沾沾自喜着实不可取。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低行业就业率下隐藏着怎样的就业现实?为探询这些问题的答案,本课题组于2010年6月25-30日,对广西2010届旅游管理毕业生做了一个小型的就业状况调查,被调查的毕业生共38人,分别来自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从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38人中,已就业为22人,其中在旅游及相关企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为12人,在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为10人,未就业人数为16人,行业就业率为31.58%,与全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总体行业就业率基本相符。调查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行业内就业层次偏低,是导致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主要原因。
从表1可以看出,在已就业的22名学生中,真正选择在旅行社和酒店这两类对口旅游企业工作的有8人,而就业岗位基本上是导游和服务员这些旅游企业最基层的岗位。酒店服务员的工作不但薪酬低、劳动强度大,还要面临与职高等低学历人员竞争的尴尬,因此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酒店就业的比例非常低。而在旅行社当导游虽然同样是基层工作,也很辛苦,但由于导游带团佣金的特殊性,其收入相对较高,大多数在旅行社工作的毕业生每月都能有2000元左右的薪酬,有些甚至能达到3000元,因而在旅行社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相对高一些。但在回答对目前的就业情况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6人中有4人回答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稳定,没有底薪,没有五金一险,并非长久之计。可见,这些毕业生选择这一工作只是权宜之计。这反映出毕业生对选择导游、服务员这样的低层次的就业岗位是非常不愿意的。行业内就业层次偏低,导致了相当数量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主动放弃在旅游行业就业,转而寻求其他出路。
但是,选择到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就会更好吗?上表的数据表明,选择到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的有10人,但相比对口就业的毕业生,他们也并没有获得较高的薪酬,1000-1500元的平均工资仅与酒店服务员相当,甚至还低于旅行社。可想而知,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要想跨专业找一份好工作也并非易事。
在回答就业时遇到的问题时,16名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14人提到本专业就业的门槛低,几乎都是基层的服务性职位,岗位低、工资低、工作辛苦,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尽管很多毕业生也表明自己并不是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但来自家庭的压力也很大,而招聘单位也并没有对毕业生给予足够的肯定,感觉他们在蔑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付出的青春。在跨专业找工作时,大多数被毕业生都感觉到相当困难,有些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有所排斥。正是由于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岗位不满意和跨专业就业的困难导致了这些学生未能在毕业离校前实现就业。
二、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这种就业层次与其培养目标是错位的。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旅游管理类培养计划,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旅游管理的专门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在被调查的38名毕业生中,没有一人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从全区范围来看,能在旅游行业管理岗位就业的也是凤毛麟角。这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
曾经有毕业生如此抱怨:酒店人力资源部招人找的是人力资源专业,营销部招人找市场营销专业,财务部招人找会计专业,领班、主管从内部员工提拔,经理以上职位要求有三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最后竟然没有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什么事。这一抱怨虽然有些夸大,但却反映出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由于大多数旅游高校只有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能适应宏观管理的岗位,又要考虑能胜任微观管理的工作;既希望能承担旅行社的业务,又要指望能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这样制定的培养目标必然是“四不像”,其结果是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在旅游教育本科层次仅仅设置一个旅游管理专业脱离了旅游人才需求市场的实际。这是导致旅游本科教育尴尬和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各旅游院校课程体系的拼装色彩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酒店管理课程、旅行社管理课程、外语课程的简单加和现象,进而造成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差、系统性差,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十分明显。[2]表面上看学生对旅游业所涉及的每个方面都有触及,似乎知识面很宽,就业面很宽,但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每一个内容却只能是“蜻蜓点水”。这导致了毕业生在竞争旅游企业具体某一个管理岗位时,根本没有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支撑。比如在竞争旅游企业市场营销部的职位时,旅游管理本科生既要面临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又要迎接旅游市场营销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挑战。在竞争中,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有着更为坚厚的学科基础,旅游市场营销的专科毕业生则展现出更专业的行业深度,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力往往却只是一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知识储备,在竞争对手面前显得“不深不专”,因此不具备任何就业竞争优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见,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却无法深入的课程设置,不但培养不出样样精通的全才,反而让学生在旅游行业管理岗位的竞争中无所适从。
三、差异化就业定位——提升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在现代商品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以自己有限的资源和力量,设计出一种能全面满足各类顾客需求的产品。同理,任何一个旅游院校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和教学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岗位上都能胜任的毕业生。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应在整体就业市场中,找到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某一或某些细分市场,以最能适应这部分需求特征的产品(毕业生)为之服务,这样的产品(毕业生)才能真正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1998年国家将旅游调整至的工商管理下的子专业,使得旅游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受到限制,专业也受制于管理的圈子内而不符合旅游自身的特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除了专业目录中规定的13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外,没有做其他硬性限制,本身就是为了给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院校以可以拓展的空间,办出特色的余地。
目前,在广西有三所大学的旅游管理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如广西民族大学依托该校实力比较雄厚的小语种教育的优势,将涉外旅游就业市场定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主攻方向。其旅游管理专业下设越南旅游管理、泰国旅游管理2个方向,学生除了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外,还必须掌握一门东南亚语言(越南语、泰语之一),了解东南亚历史文化,并在国外实习一年。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则是结合自身师范院校的优势,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了职教师资方向,培养既能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又具备从事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增加了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针对旅游职业教育主要是行业的技能教育教学的特点,加强技能课程,要求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
上述三所院校利用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实现了旅游本科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对广西其他旅游高等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作为广西的地方旅游院校,在实施差异化就业定位的策略时,除了考虑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外,还应更多地深入分析本地区的旅游人才需求,针对广西的地域特色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要求设置培养目标。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亮点,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的数据,2010年经济区旅游业人才需求总量为98500人;到2015年,发展到123200人,每年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人。面对如此大的人才需求,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区内就业的地域却还是集中于南宁和桂林两地。与南宁、北海同属北部湾经济圈的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其旅游业的发展在北部湾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2009年广西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中,只有4人到钦州市、3人到防城港市,而且这些毕业生也全是在非旅游行业、部门工作,并没有从事旅游业。如果广西的旅游高等院校能以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企业作为毕业生的目标就业市场,不但能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更能为广西北部湾的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实现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
当然,要培养出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必须深入分析该地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并针对这些要求重新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主要需求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管理和策划等运营管理类人才,急需高级人才和小语种导游。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在课程上应突出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策划的内容,并加强东盟国家外语教学内容,培养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的小语种高级旅游人才。
此外,2009年通过的《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将北部湾将定位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按照规划目标,到2012年,北部湾中国区将建成国内著名的跨国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北部湾中国区将建成亚洲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将北部湾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海休闲度假圣地。除了打造涠洲岛休闲度假岛、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外,还将会推出邮轮游艇旅游产品,建设高尔夫俱乐部,将高尔夫与海滨度假、SPA、文化体验、邮轮等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旅游发展布局下,北部湾经济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滨海度假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包括海岛度假管理和服务技能人才、高尔夫管理人才、邮轮游艇旅游管理人才等。这些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广西还处于空白的状态,现有的旅游高等院校完全可以从中找寻本院校的细分市场,在遵循专业目录规定的基本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差异化的就业定位,设置出符合岗位的需求和自身的教育优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敏.试论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的尴尬与出路[J].昆明大学学报,2006(2).
【关键词】差异化;旅游管理;本科;就业;广西
一、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
广西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尤其近五年,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在校生数量、毕业生数量均在不断扩大。然而,据广西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最近三年的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7.54%,但真正在对口性旅游行业、部门就业的比例平均却只有30%左右。尽管有学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能在其他专业领域实现就业,说明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宽,适应能力强,是旅游本科教育的成功。但以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有70%不在旅游行业就业,这就如同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无法适销对路,即使不把它看作是生产的失败,但至少也是对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反而沾沾自喜着实不可取。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低行业就业率下隐藏着怎样的就业现实?为探询这些问题的答案,本课题组于2010年6月25-30日,对广西2010届旅游管理毕业生做了一个小型的就业状况调查,被调查的毕业生共38人,分别来自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从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38人中,已就业为22人,其中在旅游及相关企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为12人,在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为10人,未就业人数为16人,行业就业率为31.58%,与全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总体行业就业率基本相符。调查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行业内就业层次偏低,是导致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主要原因。
从表1可以看出,在已就业的22名学生中,真正选择在旅行社和酒店这两类对口旅游企业工作的有8人,而就业岗位基本上是导游和服务员这些旅游企业最基层的岗位。酒店服务员的工作不但薪酬低、劳动强度大,还要面临与职高等低学历人员竞争的尴尬,因此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酒店就业的比例非常低。而在旅行社当导游虽然同样是基层工作,也很辛苦,但由于导游带团佣金的特殊性,其收入相对较高,大多数在旅行社工作的毕业生每月都能有2000元左右的薪酬,有些甚至能达到3000元,因而在旅行社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相对高一些。但在回答对目前的就业情况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6人中有4人回答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稳定,没有底薪,没有五金一险,并非长久之计。可见,这些毕业生选择这一工作只是权宜之计。这反映出毕业生对选择导游、服务员这样的低层次的就业岗位是非常不愿意的。行业内就业层次偏低,导致了相当数量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主动放弃在旅游行业就业,转而寻求其他出路。
但是,选择到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就会更好吗?上表的数据表明,选择到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的有10人,但相比对口就业的毕业生,他们也并没有获得较高的薪酬,1000-1500元的平均工资仅与酒店服务员相当,甚至还低于旅行社。可想而知,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要想跨专业找一份好工作也并非易事。
在回答就业时遇到的问题时,16名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14人提到本专业就业的门槛低,几乎都是基层的服务性职位,岗位低、工资低、工作辛苦,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尽管很多毕业生也表明自己并不是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但来自家庭的压力也很大,而招聘单位也并没有对毕业生给予足够的肯定,感觉他们在蔑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付出的青春。在跨专业找工作时,大多数被毕业生都感觉到相当困难,有些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有所排斥。正是由于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岗位不满意和跨专业就业的困难导致了这些学生未能在毕业离校前实现就业。
二、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这种就业层次与其培养目标是错位的。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旅游管理类培养计划,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旅游管理的专门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在被调查的38名毕业生中,没有一人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从全区范围来看,能在旅游行业管理岗位就业的也是凤毛麟角。这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
曾经有毕业生如此抱怨:酒店人力资源部招人找的是人力资源专业,营销部招人找市场营销专业,财务部招人找会计专业,领班、主管从内部员工提拔,经理以上职位要求有三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最后竟然没有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什么事。这一抱怨虽然有些夸大,但却反映出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由于大多数旅游高校只有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能适应宏观管理的岗位,又要考虑能胜任微观管理的工作;既希望能承担旅行社的业务,又要指望能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这样制定的培养目标必然是“四不像”,其结果是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在旅游教育本科层次仅仅设置一个旅游管理专业脱离了旅游人才需求市场的实际。这是导致旅游本科教育尴尬和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各旅游院校课程体系的拼装色彩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酒店管理课程、旅行社管理课程、外语课程的简单加和现象,进而造成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差、系统性差,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十分明显。[2]表面上看学生对旅游业所涉及的每个方面都有触及,似乎知识面很宽,就业面很宽,但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每一个内容却只能是“蜻蜓点水”。这导致了毕业生在竞争旅游企业具体某一个管理岗位时,根本没有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支撑。比如在竞争旅游企业市场营销部的职位时,旅游管理本科生既要面临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又要迎接旅游市场营销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挑战。在竞争中,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有着更为坚厚的学科基础,旅游市场营销的专科毕业生则展现出更专业的行业深度,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力往往却只是一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知识储备,在竞争对手面前显得“不深不专”,因此不具备任何就业竞争优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见,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却无法深入的课程设置,不但培养不出样样精通的全才,反而让学生在旅游行业管理岗位的竞争中无所适从。
三、差异化就业定位——提升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在现代商品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以自己有限的资源和力量,设计出一种能全面满足各类顾客需求的产品。同理,任何一个旅游院校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和教学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岗位上都能胜任的毕业生。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应在整体就业市场中,找到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某一或某些细分市场,以最能适应这部分需求特征的产品(毕业生)为之服务,这样的产品(毕业生)才能真正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1998年国家将旅游调整至的工商管理下的子专业,使得旅游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受到限制,专业也受制于管理的圈子内而不符合旅游自身的特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除了专业目录中规定的13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外,没有做其他硬性限制,本身就是为了给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院校以可以拓展的空间,办出特色的余地。
目前,在广西有三所大学的旅游管理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如广西民族大学依托该校实力比较雄厚的小语种教育的优势,将涉外旅游就业市场定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主攻方向。其旅游管理专业下设越南旅游管理、泰国旅游管理2个方向,学生除了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外,还必须掌握一门东南亚语言(越南语、泰语之一),了解东南亚历史文化,并在国外实习一年。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则是结合自身师范院校的优势,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了职教师资方向,培养既能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又具备从事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增加了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针对旅游职业教育主要是行业的技能教育教学的特点,加强技能课程,要求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
上述三所院校利用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实现了旅游本科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对广西其他旅游高等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作为广西的地方旅游院校,在实施差异化就业定位的策略时,除了考虑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外,还应更多地深入分析本地区的旅游人才需求,针对广西的地域特色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要求设置培养目标。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亮点,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的数据,2010年经济区旅游业人才需求总量为98500人;到2015年,发展到123200人,每年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人。面对如此大的人才需求,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区内就业的地域却还是集中于南宁和桂林两地。与南宁、北海同属北部湾经济圈的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其旅游业的发展在北部湾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2009年广西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中,只有4人到钦州市、3人到防城港市,而且这些毕业生也全是在非旅游行业、部门工作,并没有从事旅游业。如果广西的旅游高等院校能以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企业作为毕业生的目标就业市场,不但能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更能为广西北部湾的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实现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
当然,要培养出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必须深入分析该地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并针对这些要求重新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主要需求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管理和策划等运营管理类人才,急需高级人才和小语种导游。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在课程上应突出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策划的内容,并加强东盟国家外语教学内容,培养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的小语种高级旅游人才。
此外,2009年通过的《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将北部湾将定位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按照规划目标,到2012年,北部湾中国区将建成国内著名的跨国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北部湾中国区将建成亚洲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将北部湾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海休闲度假圣地。除了打造涠洲岛休闲度假岛、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外,还将会推出邮轮游艇旅游产品,建设高尔夫俱乐部,将高尔夫与海滨度假、spa、文化体验、邮轮等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旅游发展布局下,北部湾经济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滨海度假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包括海岛度假管理和服务技能人才、高尔夫管理人才、邮轮游艇旅游管理人才等。这些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广西还处于空白的状态,现有的旅游高等院校完全可以从中找寻本院校的细分市场,在遵循专业目录规定的基本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差异化的就业定位,设置出符合岗位的需求和自身的教育优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敏.试论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的尴尬与出路[j].昆明大学学报,2006(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然而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旅游安全事故的增加,旅游
>> 智慧旅游下烟台旅行社的发展研究 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的创新研究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行社实习的思考 与游客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是旅行社的法律义务 面向散客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敏捷供应链管理研究 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管理研究 《旅游法》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关于旅行社品牌建设的研究探讨 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义务 基于SCM的旅行社管理对策研究 中国旅行社危机管理的误区研究 基于旅游者行为的旅行社相亲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 浅谈旅行社连锁的管理 浅议旅行社的存货管理 中小旅行社的出路研究 分析旅游者选择旅行社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旅行社应对旅游黄金周和旅游淡季的促销策略 基于景区视角的旅行社与景区关系分析 浅议新《旅行社条例》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影响 旅游法的颁布对旅行社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8-20。
[2]新浪网.今年“五一”黄金周时,一些景点相继发生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让旅游保险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旅游保险为何无人买账?[EB/OL].http://.cn/c/2006-05-14/01288917675s.shtml,2013-8-20。
[3]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精髓诠释(下)[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20。
[4]奚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269。
关键词:能力本位人才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8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尽管通过各种渠道,教育界和旅游行业内皆倡导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要注重语言和技能双重培养,但在教育实践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相分离,使旅游高等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要。旅游人才,尤其是占到35%的旅游各专业本科层次毕业生,因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职业生涯的落差,导致旅游人才流失,进而形成了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
一、能力本位人才培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
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教育首先要把握好对能力的认识,应是做事的能力、行为的能力;是完成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而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思想感情的桥梁。当旅游作为一项经济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时候,人们对于语言的要求和依赖,的确超过了对交通工具的要求和依赖。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来看,旅游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竞争不仅极为充分而且日益趋向国际化。国际化的竞争需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熟悉世贸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人才[1]。从旅游产业的经济特征来看,旅游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条件下的创新经济,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注重创造和创新,需要人格独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旅游业的工作性质来看,旅游业是服务行业,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掌握旅游服务的技能、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实务性人才。总之,旅游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跨部门的行业,旅游业人才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将是人才的多样化。为配合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很多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国家教育部也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如果相应的专业没有开设5%-10%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那么在教学评估中就会受到影响。当然,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目的出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突出“能力”,确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二、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
美国著名双语教育专家Blair教授提出:“培养大量有能力的双语人才(bilinguals)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伟大目标”[2]。中国学者也提出,“中国入世,教育开放,入世后要做个‘国际人’,已成为当今中国双语教学的一大目标,也是双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3]因此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战略是:将国际化管理研究与本土化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人才资源集聚和理论方法创新,形成面向创新创业管理的研究导向型发展特色,建设若干个全球管理研究中心,形成校、企、政府紧密结合的管理教育、研究与应用平台。
1.落实旅游管理学科教学目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旅游企业的组织和功能、管理理念、营销哲学、经营手段、服务措施等已经并受到全面挑战,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和挑战,集中反映在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外语能力等基本素质上。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高层次的复合型双语人才。
2.加强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到来,旅游业也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全面提升中国的旅游内涵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掘旅游文化与资源,提高导译水平,以应付来自世界旅游市场的挑战。即在语言上,使学生从最初掌握旅游学科专业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逐步过渡到能够听懂旅游学科专业课程的英语授课,能够读懂该学科专业的相关英语原文资料,最终能够就旅游学科专业问题用英语较为流利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目标,达到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管理人才,使学生具备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将有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投资、经商,从事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同时,也将有更多的国人走出过门,去留学、考察,去世界各地寻找资源,开拓市场。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1.要正确处理双语教学中的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的前期阶段,应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并插以一些难度较低的课堂问答,这应是一个熟悉旅游专业术语和主要的旅游专业外语表达规范的阶段。中后期,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外语语言的表达能力,最好是达到用英语来进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弄清旅游专业目标与英语语言目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掌握并建立旅游知识结构的同时,能够用英语思维。
2.坚持双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吉首大学旅游管理与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关于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45%的学生要求老师上课多提问,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有90%的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实习,提升实践能力。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根据地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地理优势、科研优势、实践优势和师资优势,并形成了“学院+企业”的办学特色。即把专业相关理论课程放在学院的课堂讲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放到旅游企业中进行,学院教师与旅游企业业务骨干协作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通过动手操作、顶岗实践来检验、提高,使学生学而能用、用而能熟,专业实践上升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提升为就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为综合素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功底较深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3.教材的选用也很重要。旅游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最先出现于发达的欧美国家,而双语教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双语教材较为紧缺。合适的双语教材作为师生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尤为关键。在教材的选用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既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又要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接受。
4.合理选择和安排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要根据旅游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实施双语教学。所选的课程应该是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一些院校选择《客源国概况》、《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以及《餐厅服务》、《酒吧服务》、《模拟导游》、《客房服务》、《旅游礼仪》、《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实训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5.加强双语教学管理。为充分调动与发挥全院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学院制定和创新了一系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做了这样的尝试,如吉首大学就规定:承担双语课程任务的老师,其教学工作量为该课程实际上课时数的1.5倍。学校还非常重视对双语课程建设,学校还分期设立双语示范课程,对于立项的双语示范课程,学校从政策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还应该建立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高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具体事宜,比如组织教学督导随堂听课,掌握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等。还应拿出更多的经费支持教师走出去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教改经验,同时请一些教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专家来我院讲学,不断吸收和创新教改理念,为能力本位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6.开展合作。旅游管理是我国高校中新兴专业,涉外性强,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拓展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
总之,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较好地解决了高校的教学规律与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有机结合问题,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有所能,能有所用,用之有地。
参考文献:
[1]陈志学,余昌国.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2,(5).
1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1开展专业认知与应用技术的实验教学。专业认知与应用技术的实验教学是旅游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专业认知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旅游企业基本工作项目、环境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职业素养;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是专业认知实验与相关理论教学课程进行内部纵向综合后,进一步与实践相接轨的基础性实验教学。该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旅游企业所需基本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中西餐宴席摆台及服务、酒吧服务与调酒、客房综合服务和模拟客房预定及结算系统实验等。应用技术实验应该在重点、反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基本功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将现代旅游企业中最新的服务模式和产品以实验的形式加以介绍。实验的方法主要是演示、观察、验证。
1.2加强探究型综合实验教学。探究型综合实验教学是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由教师提供一系列旅游企业运营中比较常见的实例,指导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并运用在专业认知实验和应用技术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和学识完成相关实验。探究型综合实验教学应该较多的涉及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向纵向综合发展,重点训练学生对解决具体实例的探究能力。探究型综合实验教学主要内容有:旅游团队接待的综合服务、模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中西餐宴席设计及制作、平衡膳食菜单设计及菜品制作、冷餐酒会组织与服务和酒吧主题活动策划与服务等。
1.3拓展开放型实验教学。开放型实验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最高级别。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开放型实验教学则是具有验证、综合和研究三个特点。开放型实验教学不仅是实验室、时间、空间和仪器的开放更重要是实验项目的开放,其实验项目应该是教学计划以外的,由教师和学生精心设计的更具开拓性、创新性、应用性和研究性的项目。在实验项目研究中学生可以观察某种现象或验证某种设想,也可以能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并且实现具有一定科研开发价值的旅游项目。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管理开放实验项目有:餐厅布局与服务动线设计、鸡尾酒调制创新、客房清洁的动作研究与工作效率提高等。
2建立健全开放性的酒店管理实验教学模式
以实验室开放为契机引入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酒店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综合性和设计性应该是开放实验的主要特点。开放“酒店管理”实验不仅仅是指实验室设备、场地和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科目、实验项目和研究课题的开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实验和研究的优化环境,通过开放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自觉探索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为学生真正成为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打下基础。为此,开放“酒店管理”实验应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机制:
2.1教师制定并提供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培养要求,将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中若干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提出一系列明显高于基础实验教学要求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由选题,并独立设计实验直至独立操作完成。这类实验课题一般应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重在与酒店经营管理活动紧密联系,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
2.2教师团队把关学生自拟的设计性实验。自拟实验课题的选题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因此必须经有关课程所属教师团队审查认可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且每项设计课题要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和起止时间,要分阶段提交设计报告、实验准备进度书和实验结果报告,有关课程所属教师团队和实验室要对实验活动进行考查和评定。这类实验更多的是体现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3将酒店管理实验教学内容与在酒店企业实习进行有机结合
1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1开展专业认知与应用技术的实验教学。专业认知与应用技术的实验教学是旅游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专业认知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旅游企业基本工作项目、环境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职业素养;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是专业认知实验与相关理论教学课程进行内部纵向综合后,进一步与实践相接轨的基础性实验教学。该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旅游企业所需基本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中西餐宴席摆台及服务、酒吧服务与调酒、客房综合服务和模拟客房预定及结算系统实验等。应用技术实验应该在重点、反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基本功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将现代旅游企业中最新的服务模式和产品以实验的形式加以介绍。实验的方法主要是演示、观察、验证。
1.2加强探究型综合实验教学。探究型综合实验教学是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由教师提供一系列旅游企业运营中比较常见的实例,指导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并运用在专业认知实验和应用技术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和学识完成相关实验。探究型综合实验教学应该较多的涉及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向纵向综合发展,重点训练学生对解决具体实例的探究能力。探究型综合实验教学主要内容有:旅游团队接待的综合服务、模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中西餐宴席设计及制作、平衡膳食菜单设计及菜品制作、冷餐酒会组织与服务和酒吧主题活动策划与服务等。
1.3拓展开放型实验教学。开放型实验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最高级别。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开放型实验教学则是具有验证、综合和研究三个特点。开放型实验教学不仅是实验室、时间、空间和仪器的开放更重要是实验项目的开放,其实验项目应该是教学计划以外的,由教师和学生精心设计的更具开拓性、创新性、应用性和研究性的项目。在实验项目研究中学生可以观察某种现象或验证某种设想,也可以能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并且实现具有一定科研开发价值的旅游项目。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管理开放实验项目有:餐厅布局与服务动线设计、鸡尾酒调制创新、客房清洁的动作研究与工作效率提高等。
2建立健全开放性的酒店管理实验教学模式
以实验室开放为契机引入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酒店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综合性和设计性应该是开放实验的主要特点。开放“酒店管理”实验不仅仅是指实验室设备、场地和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科目、实验项目和研究课题的开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实验和研究的优化环境,通过开放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自觉探索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为学生真正成为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打下基础。为此,开放“酒店管理”实验应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机制:
2.1教师制定并提供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培养要求,将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中若干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提出一系列明显高于基础实验教学要求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由选题,并独立设计实验直至独立操作完成。这类实验课题一般应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重在与酒店经营管理活动紧密联系,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
2.2教师团队把关学生自拟的设计性实验。自拟实验课题的选题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因此必须经有关课程所属教师团队审查认可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且每项设计课题要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和起止时间,要分阶段提交设计报告、实验准备进度书和实验结果报告,有关课程所属教师团队和实验室要对实验活动进行考查和评定。这类实验更多的是体现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教学 旅游管理 订单式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1-02
1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向是什么
一直以来,大家都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向而争论不休,培养方向涉及到课程学习的各个方面。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并且要以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依据,其扎实旅游行业的基本技能,从而可以做到能在大大小小的旅游企业中从事相关工作。
1.1 学历要远重要于职业能力
我国传统教学只是对学历有所注重,却没有太过于强调对学生工作之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职业能力应该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因为对于旅游管理方面的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敬业奉献、注重服务所要遵循的原则性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的强化,这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起来,并能够将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正确的判断,另外还需要在工作之中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能够对自己意见进行准确表达,这些都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能力需要。
1.2 旅游管理实践能力是每个应用型高校学生应掌握的能力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不仅需要能够进行理论研究与科学研究,还需要能够掌握关于旅游服务的一系列知识及能力。以便于以后在工作之中可以做到规范操作。这就要求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熟知并掌握相关旅游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在旅游方面的规范应用奠定基础,然后可以进一步参与旅游管理事业,向相关旅游企业的负责人汇报并提供相关情况。
1.3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应该有着终身受教育的习惯
在这个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及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持续不断的学习下去,以便于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的旅游管理学生来说,要跟的上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去改变自己的知识体系。像国外的旅游管理学生,他们对于旅游管理的标准就是要求其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成为最为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将知识、技能及从业道德一起掌握。因此,不断的去接受新事物是每个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应做到的要求。
1.4 提升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规格
普通高校会将其培养成仅仅掌握理论基础的人员,但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应当将其培养成应用型旅游管理人员。在相关的规定中,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定义为两类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也会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才对人才进行区分。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上应用型高等学校之前,就已经具备初等的能力,因此,在进入高等院校之后,所需要发展的是个人能力方面的提升,所以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员是合理的。
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安排
2.1 校企双方需要签订相关协议
高校与企业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及学生需求出现的变化,并能够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及高校实际教学状况来确定好需求结构、学生实习的待遇及学生岗位技能训练的相关计划,从而实现对整套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这也是对“订单”的具体化和细化。对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在就业之后,做到对适应时间的有效缩短。
2.2 对校企双方资源加以利用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培养出符合订单与岗位要求的人才,做到对企业用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企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有效的参与进来。因此,企业不仅需要与学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参与到计划实施中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对现有的一切有利的资源进行利用,并可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购置教学过程中需要的相关设施,做到在人才培养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对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2.3 订单式人才培养需要适当安排教学时间
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为有企业的全程参与,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学生及教学的相关规律来做到对学习及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做到让学生不仅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还能够参与到实践中去,做到对相关技能的有效学习,真正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起来。
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起到的意义
3.1 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随着目前国内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对第三产业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为,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很多旅游城市都在积极的打造旅游城市,而旅游业的发展在于对人才的培养。随着当前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对旅游产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像从事旅游方面营销、经营、开发及规划方面的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但是作为旅游产业的人才输送主要途径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并且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很多旅游景区的宾馆、酒店的缺少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其次,旅游管理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全国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中,毕业之后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不到50%,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因此,旅游行业及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想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就需要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3.2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具有的价值
对于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要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人才培养结构层次中上升到本科层次。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需要相互签订协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企业会全程参与教学实践及理论学习当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高等院校还会共同组成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提供指导,并共同完成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执行。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之后,就会进入到合作的企业进行工作。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另外校企之间还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是一种独特且有效的创新模式。
3.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起到共赢的效果
从以往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在高等学校、企业及学生之间起到了三方共赢的效果。第一,它可以对旅游专业的体制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积极作用。第二,因为有相关旅游企业的参与,可以帮助学校做到对教学改革的深化。第三,其可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最后其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做到对企业文化及企业相关制度的有效了解,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
4 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4.1 需要加强对自我的认识
在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订单式培养过程中,需要培养出一些能够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起到较强作用的人才出现。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对人才培养思路及人才培养计划的确定。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找准其专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做到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有效改革,最后实现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发挥出自身的相关优势,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让其毕业生就业率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目前各个地方的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处于人才紧缺的现状,因此,需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对整个产业体系的完善,提高从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出旅游产业的具体功能。首先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其属于高端行业,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国际眼光,能够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对国际旅旅游市场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并能够参与到企业旅游项目的规划及资产管理的运作之中。其次对需要培养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例如对饭店、宾馆及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最后需要做到对新型旅游业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大量的旅游信息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和大型会展活动管理服务人才、旅游度假项目策划服务人才、旅游资本运营人才等。
4.2 做到对现代管理制度的积极推进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产学合作的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产学合作的制度体系包含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企业用人制度、学生工作制度及学生学籍的管理制度。例如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施企业参与教学评价、校企合作开发教程及课程的制度。但是因为这些制度与原有的本科教学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做到努力推进。
4.3 做到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借鉴
第一,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还处在一种尝试与创新的阶段,因此,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需要做到与国内外相关院校进行有效的探讨与交流,并对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在教学的过程,还需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的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实施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需要实行3+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高校完成理论学生,最后一年能够在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另外做到对毕业论文的完。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理论与专业的相结合,做到顺利完成学业,另外还可以缩短毕业之后就业时所需要的磨合期,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
4.4 建设理论及实践过硬的师资队伍
对于应用型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具备实践性。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全国较多的教师都没有收到旅游方面专业的学习,很多教师都没有经过旅游实践的磨练,所以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还较为薄弱。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建立,还需要一批与之制度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立。对于这种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几点要求。第一,高等院校需要聘请相关企业里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来参与教材编写及教学任务的分担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向学生传递最新的技术及理论。第二,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余,深入到订单企业产生第一线去进行学习与实践,做到对自身技术及水平的有效提高。第三,高等院校需要面向社会去引进那些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在担当教学任务。
5 结语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专业的人才管理队伍,面临目前全国旅游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不但可以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人才,还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它在为旅游产业提供人才的同时,还需要积极的进行探索,找到适合的方法,做到对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何建伟.旅游产业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探索[J].社会科学家,2006(1):130-133.
[2] 粱涛.浅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175-178.
[3] 赵鹏,汤利华.北京联大旅游学院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理念与实践[J].旅游高等教育研究,2009.
[4] 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J].旅游学刊,2008(5):13-17.
关键词:课程改革;观念启发;思维发散;资源整合
河南旅游历史与文化这门课程是河南省旅游局指定的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大二学生来说必须在每年的11月份导游资格证考试之前讲完这门课,以便学生考试之用,然而这时才到了学期的一半,考完之后课还得继续上,这就给任课教师出了难题,如何解决摆在面前的困难,如何把学生的思维留在课堂之上,期冀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案。时间老人的脚步进入了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也面临着与时俱进,不得不进行变革的抉择。其原因在于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河南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一直延续着大二的学生考完全国导游资格证以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继续上课的困扰,尤其对于河南旅游历史与文化、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全国旅游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经过分析和亲身感受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安排与现实出现冲突
传统的教学计划要求考完导游资格证必须继续上课,现实是学生没有心思再上课,但是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环还得把学生留在课堂,矛盾产生了,冲突出现了,问题就摆在面前,给教学管理提出了难题。如果停课意味着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为了考取导游资格证,拿到导游资格证就等于毕业证,这就歪曲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本质。
(二)旅游管理专业等于导游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涵盖了管理、导游、接待、计调等相关内容,如果就简单教会了学生导游知识那是不够的,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需求,开阔不了学生视野,适应不了社会企业对学生技能要求,从而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是一纸空文,一张文凭。长期以往出现恶性循环,最终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考证专业,就是导游专业,导致学生对办学方向和专业认识进行歪曲。
二、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以上所述背景下,需要对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变革,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授课水平,启发学生观念,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一)整合课程内容,实行专题教学
河南旅游历史与文化这门课程涉及到河南的历史、地理、气候、文化、科技、发明、风俗、名人等内容,知识面广而碎,知识不难易于理解,不宜按逻辑记忆,这就给教师按照传统的章节授课提出了考验,传统的章节授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显得授课比较死板,达不到应有的记忆效果,尤其在考导游资格证之前学生更难记忆。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对其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打破章节。全书分为六个专题:河南地理环境、河南社会文化发展、河南自然景观、河南古都、河南人文景观、河南民俗宗教武术,实行专题教学,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在考导游资格证之前有重点的实行专题教学,讲授关于考证的知识点,考证之后继续沿着原来的专题思路讲授知识,这样既能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又能解决考完证之后教师无从下手的窘境,从而摆脱老师课堂讲学生不愿听的局面。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学生两不误,既迎合了学生口味,又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转变学生考完证之后万事大吉的惯性思维,最终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课堂的教学、完整的体系,保证了旅游管理专业和教学安排的统一性。
(二)补充相应知识,引入实践教学
实行专题教学就是为了拉大知识框架,只要框架有了,剩下的就是看教师的知识面宽与否,需要教师往里面填充与河南旅游基础与文化相关的知识。考证之前书上相关的知识点已经基本讲完,学生一般有这样的习惯,翻过的的东西不想从头再看,这时就需要老师补充相关的知识,给学生传授新的东西,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在考导游资格证之前的状态可以说是自己的二次高考,都在加紧备战,不敢有丝毫懈怠,恐怕自己的辛苦没有回报,在这种氛围下老师对一些实践教学只能放下,一心围绕着导游资格证而转,可以说师生高度投入,无暇顾及实践教学。考证之后,教师要主动的牵着学生鼻子走,把丢失的实践教学补回来,学生兴趣极高,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了课堂教学,比如:参观旅游管理系实验室的河南旅游概况沙盘,通过声光电教学让学生对河南的旅游概况有个直观的认识;组织参观地质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河南文化更深的了解;利用旅游进入淡季,景区人少的特点,组织学生进驻相应景区,了解河南的自然、民俗、宗教等旅游知识。
(三)以点带面,注重兴趣教学
学生考完导游资格证之后,心思基本已经不再课堂上,学生自我调节和评价很重要,考的好坏可以从他们的举止、状态、行为、言谈观察出来,这时有的学生想回家调整、有的想逃课、有的失去目标,出现颓废、懒惰以上情况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考验,要想吸引学生必须所讲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按摩,及时疏导,重新树立目标。老师在授课时必须调动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把课堂顺利进行下去,否则会出现你在上面讲,下面没人听或者走神的状况,最终出现出力不讨好。比如:征求学生意见想听那些相关知识;让知识面广的学生也上讲台讲一讲;实行情景再现或小组团队教学,以上方式都能达到留住学生“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
(四)提高自身授课水平,结合学生特点专研技巧
传统的授课方法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渴求,作为河南旅游历史与文化课程的老师,必须平时注意收集知识,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受到启发,接收到新的知识,了解最前沿的信息。作为主导地位的老师,必须结合自身的语言、特点、方式、思维等情况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这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制胜法宝。考证之前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心中对授课方式的认识和理解占领统治地位,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方式影响学生,争取学生的认可,从而让学生喜欢你的授课方式和技巧。
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要不断根据学生年级的变化、年龄的变化、知识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要想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之上提高自己的授课技巧是必须做的,这也是一个老师的魅力所在。要想提高技巧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多听课、多学习、对思考,结合众人之长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用心了解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多媒体授课、现场体验授课、图示授课、参与性授课、小组授课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相互穿插,相互调节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共鸣。
导游资格证考完之后,学生出现了大起大落,心思不在课堂一门心思关心自己的成绩,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特点留住学生的心,提高授课技巧就成了获取学生心知的途径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导游资格证考试前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前几年大家都比较头疼,感觉考完学生没心思停课,教师就没心思授课,这样就打乱了整个教学计划,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就等同于导游资格证专业,从而不利于整个教学安排,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本文通过以上四点的论述,期望找到一条解决的办法,为了学生,为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当之无愧的要面对,提高整个专业的授课环境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青,引领课堂教学要学会超越技术层面,中国教育报,2008-02-19
[2]殷宗霞,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2009-05-28
[3]卢鹏程 周耀威,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与探索,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 第04期
[4]孔青,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互动,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 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