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10:53: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TH-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113-02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从其结构来看,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而实现这种多功能一般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技术就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总体或系统。
1.机械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这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因此对机械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结构、材料、工艺加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节能和小型轻量等要求。
2.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动力系统包括电、液、气等动力源。机电一体化产品以电能利用为主,包括电源、电动机及驱动电路等。
3.传感与检测系统。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功能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来实现,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测精度高、抗干扰等。
4.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根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应的接口所组成。
5.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执行机构一般是运动部件,常采用机械、电液、气动等机构。执行机构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和作业对象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执行机构是实现产品目的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其性能好坏决定着整个产品的性能,因而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五个组成部分在工作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所规定的目的功能。在结构上,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接口及其相应的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数控机床问世: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50个年头。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1999年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2.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设计、制造、包装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于工业: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汽车制造业开发一种Modular DigitalController(MODICON)取代继电控制盘。MODICON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商业生产的PLC.70年代是PLC崛起,并首先在汽车工业获得大量应用。80年代是它走向成熟,全面采用微电子及微处理器技术。90年代又开始了PLC的第三个发展时期。90年代后期进入了第四阶段。其特征是:在保留PLC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如以太网、高速串口;采用各种相关的国际工业标准和一系列的事实上的标准;从而使PLC和DCS这些原来处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系统,正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建立同一硬件平台,运用同一个操作系统、同一个编程系统,执行不同的DCS和PLC功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EIC三电一体化。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激光技术为首的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自然结合与扩展、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4.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5.系统化:其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一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含义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结束语:
当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当今世界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在各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领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新一代的CNC系统这类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正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微型化方向发展。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基本组成要素
特点
发展趋势
点击查看全文转贴于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概念;构成;应用领域;发展
1、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三者和其他一些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一门新技术。它的产品相较传统的机电产品,有很多优越性。
首先,机电一体化产品使用起来更安全、更放心。因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大多都具备自我监控、报警及判断保护系统,一般工作时容易出现的超载、超压、短路、超温等情况都能自动而有效的处理,极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工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其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要优于传统产品。因为相较传统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多了自动处理信息和自我控制的机制,这样可以极大提升执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主观失误,是整个工作过程按最佳的路线通过,缩短了生产周期,产能大大提升。然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操作更简单,按键更少更清晰,而且工作进程可由计算机控制指挥,使之实用性能大大提升,可自我优化。还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因为融合了多方面的技术,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一处,产品拥有及优秀的复合功能,自动化水平也大大提升,具有自动控制、补偿、校验、调节、保护、美化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应用于多领域多方面,满足了多种多样的客户群体。最后,机电一体化产品还优秀在易检修易调控。因为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使用者能通过计算机极快的调整参数,通过控制系统启动控制程序,而不需要手动更换设备的组成部分。而维修更加方便,只需事先存储全面的解决方案,产品就能凭借自身超强的自动化系统及时解决问题,很方便便捷。
2、主要技术和产品种类a
2.1主要技术
2.1.1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根本,机电技术建立在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最大程度发挥机械技术的特性与优点,从材料、性能、结构上实现最优化。
2.1.2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控制核心,它负责信息交换、存储、计算和命令。计算机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2.1.3系统技术。系统技术指将整体分解成无数个相互关联的功能单元的相关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接口技术,它肩负着系统各部分紧密连接的重担。
2.2 产品种类
2.2.1数控机械类。执行机构为机械的产品,如洗衣机、机床等。
2.2.2机电结合类。执行机构为电子与机械相互融合的系统,如自动探伤机等。
2.2.3电液伺服类。控制机构为液压伺服阀,如电子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等。
2.2.4信息控制类。执行机构的行动被接受的数据所控制,如传真机、打印机等。
2.2.5电子设备类。执行结构为电子设备,如电火花加工机床。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
3.1机械系统。是产品的基本骨架,支撑着其他所有系统,包括机身、框架、连接部分等。
3.2动力系统。产品整体的能量来源,维持产品的正常工作,受控制机嘻嘻处理系统控制。
3.3传感系统。检测监测产品各系统的正常工作并采集外界环境信息,将信息状变成电子信号,传输给处理单元,并经处理后返还执行。
3.4驱动系统。是产品动作部分的支撑,用以获得能量转变成相应动作,驱动执行各种指令。
3.5执行系统。即运动部件,受驱动部分驱动完成相应动作。
3.6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含处理单元,收集各处传感器发送的电子信号,集中处理、存储、分析,并按照程序命令控制整个产品的高效工作。
4、应用领域
4.1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应用的最主要方面之一。目前,数控机床大多使用功能比以前强大许多得多主线体系结构,而且现在设计越来越来开放,智能系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是现在的数控锯床能满足绝大部分客户需求。现在的数控机床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在线诊断、动态仿真、模糊控制,提升了产品功能多样化和可操控性。此外,多过程、多通道控制以及网络功能等,使数控机床能够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复杂系统和曲面的加工要求。
4.2交流传动技术。交流传动技术主要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交流传动系统具有极高的优越性。随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已经优于直流调速系统,交流传动技术即将占领市场。
4.3FMS(柔性制造系统)。FMS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大体现,主要由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计算机、数控机床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柔性制造系统能实施满足提出的要求即可按规定控制生产,因此特别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4.4工业机器人。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以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5、发展趋势
5.1智能化。智能化即发展人工智能,是机器能够具有自主的计算推理能力。而这一切的基础,主要是模糊技术、软件芯片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就包括机电一体化产品之一,智能机器人。
5.2高速、高精度化。数控机床一直是机电一体化的一大项应用,而未来数控机床势必要比现在更快速、更精确。速度方面,机床主轴的转速、加速度都会得到极大加强。而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使机床更微型更精确,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5.3绿色化。随着科技发展,科技生产迅速提升的同时也在危害着环境的健康。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破坏生存条件作为代价,所以科技的发展的同时,也要求着生产的绿色化与环境保护。产品的绿色化,指的是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资源浪费少、排污少、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极低。绿色化即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6、结束语
现今,机电一体化已经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是让人闻为之兴奋的美好结果。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技术不断地水融,各学科的不断渗透和影响,机电一体化必将绽放耀眼的光华,产生更多给于我们极大方便的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弥漫着科技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11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综合技术 ;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学科,它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具有下述优越性。
一、优越性
1、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设备的安全性能高。
2、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
3、具有复合功能且适用面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4、使用性能改善。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5、调整和维护方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或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只需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良好的可靠性和较广的实用性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着很宽的涉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最直接的体现和产物,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方面的不断的发展,使得数控技术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着迅速的提高。为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没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这一综合学科的有机融合,就没有现代数控机床的出现。因此,数控机床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优越表现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最直接的肯定。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3、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4、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也叫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但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
三、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
1、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度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
2、网络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3、模块化: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4、微型化: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5、系统化:其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
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 技术 趋势
近些年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民用工业和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当今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动力、机构、执行器、计算机和传感器五个部分组成,相互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和传感器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与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操作更方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或节后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动作,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控制实现,甚至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2、功能增加,精度大幅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以激光、电脑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构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电子技术的采用使得包馈控制?水平提高,运算速度加快,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按预设动作,其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功能可减少误差,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同时,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减少,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引起的误差也大大减小。
3、部分硬件实现软件化,智能化程度提高
传统机械设备一般不具有自维修或自诊断功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自动保护直至自动记录、显示、打印工作结果。通过改变程序,指令等软件内容而无需改动硬件部分就可变换产品的功能,使机械控制功能内容的确定和变化趋势向“软件化”和“智能化”。
4、?产品可靠性得到提高,使用寿命增长
传统的机械装置的运动部分,一般都伴随着磨损及运动部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动作误差,导致可动摩擦、撞击、振动等加重,严格影响装置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装置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为减少,像集成化接近开关甚至无可动部件、无机械磨损。因此,装置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产品系统性增强,各部分系统间协调性要求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学科的边缘科学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有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技术扬长避短,提高系统协调性。
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研究现状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急起直追,我国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明显的成效,数控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型灵敏数控装置发展很快,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实用产品,不但适用国内市场的需要,部分产品还随主机配套出口。国内的机械产品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C)和微电子技术控制设备也越来越多,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从纺织机械、轴承加工设备、机床、注塑机到橡胶轮胎成型机、重型机械、轻工业机械都是如此,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光机电设备,在质量上也有重大突破,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发展趋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并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而这些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技术热点主要包括。
(1)激光技术
1)高单色性,利用激光高单色性作精密测量时,可极大地提高测量精度和量程。
2)高方向性,因具有很远距离传输光能和传输控制指令的能力,从而可以进行远距离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导航以及遥控。
3)高亮度性,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特性,中等亮度激光束在焦点附近可产生几千到几万度的高温,可使照射点物体熔化或汽化,对各种各样材料和产品进行特种加工。
4)相干性,由于激光速频率单一、相位方向相同。适用于激光通信、全息照相、激光印刷以及光学计算机的研制,而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通过一些激光技术改变激光辐射的特性,应用范围更广。
(2)传感检测技术
1)激光准直,能够测量平直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也可以做三维空间的基准测量。
2)激光测距,其探测距离远,测距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体积小,重量轻,但受天然影响大。
3)光纤探测器,在目标很小,间隔受限或危险的环境中,最常选用的是光纤探测器。
其他还有激光打孔、刻槽=标记、光化学沉积等加工技术。
(3)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激光快速成型是利用计算机将复杂的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层,将热塑性塑料粉末或胶粘衬底片材纸张烧结,由点、线构造零件的面(层),然后逐层成型。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可使新产品及早投放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产品的竞争能力。
(4)光能驱动技术
利用光致变形材料可制作光致动器和光机器人。现已研制成功一种光致动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光照在形状记忆合金上,反复地通、断使材料伸缩,再利用感温磁性体的温度特性,将材料末端吸附在衬底上。利用材料本身的伸缩和端部的吸附特性,加上光的通断便能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实验验证,该致动器能可在顶面步行。这种状态目标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能发现具有优异光作用特性的动态物质,则可使光能驱动技术广泛应用。
3.结语
技术上的改革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持是创新技术的基础。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不同的层次和灵活的自由度。在机械技术中恰当地引入电子技术,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就可以迅速发生巨大变化。产品一旦实现光机电一体化,便具有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云夺编译.?光机电一体化业的未来.?光机电信息,2003(12)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自电子技术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就形成了机电一体化.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也推动着机电一体化的进步和发展,它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科学,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是机电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技术基础,其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体现。现代工厂中已经很少见过去那种人山人海堆在一起工作的场面了,机电一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许多的工作都可以远程控制,而不需要重多的人手,更多的人员集中在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由机器人去做那些比较危险 ,人工操作又比较困难的工作,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具有部分人的智能,这将是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首要方向. DCS系统的应用 ,是黄化集团机电一体化应用最好的实例,它大大的节约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
2、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海尔的智能化家电不是已经问世了嘛,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绿色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如今,人们早已认识到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危害,现在的企业,都要把保护环境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我们不能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也符合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的绿色机电产品,是人们的首选。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4、系统化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8-01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日益发展和提升,现已成为一门新的应用学科,发展着自身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接口技术等多样群体技术,通过合理的配置各个功能单元,从而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其特定的价值功能,是促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它的发展提升使工业生产从“机械电气化”步入了“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钢铁企业。(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钢铁企业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可以将人与生产的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有效连接,从而实现原料的入厂采购、加工生产和产品出货全过程的一体化控制管理。(2)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FBT)可以有效连接设置生产现场的仪表并可设置控制室里的控制设备,使其实现数字式、双向和多站通信链路的连接。采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取代当下使用的信号传输技术,而且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于共同的通信媒体上实现双向传输。(3)交流传动技术。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因其具有着交流传动优良特征,所以,电气传动技术在未来可有由交流传动全部取代直流传动。(4)开放式控制系统。所谓“开放”指的是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与支持,按这种标准进行设计的系统,可以达到非同一厂家产品的有效兼容与替代,并且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其通过工业通信网络将控制设备与管理计算机相互联系起来,实现了经营、管理与控制、决策的有效统一,从而经过现场总线将生产仪表与控制室中的控制设备链接,从而实现测量与控制的一体化进程。
2、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汽车行业中。(1)以微机控制发电机系统。在汽车应当中,控制发电机单元的核心部位是利用微处理器设计的发动机集成大规模电路,并通过各个传感器接受电压模拟信号传输到发电机的各个单元,信号模拟利用数字模拟直接转变为信号数字。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控制发电机单元对于燃料的空气比例和点火时间,并计算循环排气效率,最后把计算出的结果做为喷射阀燃料控制和点火设备的驱动信息输出出来,从而控制空气与燃料质量之间的比例。当此比例加大时,燃料稀少,就难以点火,相反,其比例下降后,点火就会比较顺利。(2)汽车雷达系统。在汽车应用过程当中,我们常需要使用到汽车雷达系统,如进行倒车等,其可以使我们在行驶或倒车时观察到前方与后方的距离与障碍物情况,一旦有情况就会发出警报,从而有效的保障了行车安全,减少了事故发生,这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激光测距雷达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有效应用。(3)行车制动系统。汽车可以安全的在正常情况由行驶转换为停车,靠的是汽车上的行车制动器,这种装置就是应用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满足了汽车在刹车时的前后两轮刹车制动,从而有效保障了刹车功能,保障了行驶安全。
3、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现代煤矿生产。当前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应用于采煤机械设备与提升机械设备等方面。电牵引采煤机和矿井提升机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良好实例。因此使机械设备不仅具备了传统功能更兼具了自行发电制动功能,从而使设备运行更加自如、有效,在简化了设备结构的同时集成了诸如信息、控制、电力电子等技术,在力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技术更趋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机电产品更具智能特征,表现为具备类似于人的逻辑思维力、判断力和应变力、决策力等。
2、机电一体化技术更趋数字化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数字化基础表现为微控制器技术和接口技术,而且随着科技的更新与发展还会发展应用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同时,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络,使得数字化进程更加深入与广泛,未来将会应用于设计与制造方面,例如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设计等等。
3、机电一体化技术更趋模块化发展。随着机电一体化产品数量与品类的不断增多,其技术发展更趋于研发一些具有标准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
4、机电一体化技术更趋网络化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控技术日益发展完善,这就使得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得以长足发展,其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也更加促进着家电网络。
5、机电一体化技术更趋自源化发展。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携带能源特征,例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的发展和有效应用。
6、机电一体化技术更趋人性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有效完善提升自身性能之外,还会随着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变化不同的造型和色彩等因素,归根结底就是要让用户体验度更佳,满意度更高。
7、机电一体化技术更趋微型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庞大的机电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使用需求,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向微型化特征和微观领域不断变化发展。
总的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点与核心,其已广泛应用于机电产业和其机械制造业。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是不断的更新、完善、发展,从而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网络化、自源化、人性化与微型化发展,有力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电子制作,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