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10:01: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MS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MS病因复杂,与遗传、病毒感染和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病理改变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病程偏长,以慢性进展型和复发缓解型多见;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无满意、安全有效的方法,西医常用免疫治疗(如激素、环磷酰胺、免疫球蛋白等)及对症治疗,但免疫治疗不能改变其长期反复复发而致病情恶化的病程,且长期大量使用,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医药研究从临床实践出发,对MS亦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为MS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显示出中医药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特别是MS防治方面的优势[1]。本文拟对中医药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几点优势作一浅述。
1 减缓疾病进程
MS病程长,急性期多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此后用泼尼松递减维持。但是,现代研究认为,激素治疗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程,即使在缓解期,疾病还处于发展中。MS患者发病5~10年后,脑髓明显减少,脑容量急剧下降,病理表现为脱髓鞘,轴索损伤和星型细胞凋亡并存。反复发作的病人,还可伴有情感和智力的改变,表现为抑郁、焦虑和智力减退。中医药对于本病的优势在于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严重程度。此外,根据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脊柱为脊髓,上汇于脑为脑髓和肝主疏泄,条畅情志的理论,借助中医药的补肾填精,益智健脑,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起到补益脑髓、强肾壮督、愉悦情志、增进智力的作用,这些方面的作用正是西药所不能企及的。中医药的这些作用很有可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程,防止漫长病程中患者脑髓的减少和脑容量急剧下降。当然,欲取得这些疗效,长期坚持中医药治疗是关键。
2 减少激素用量,减轻激素副作用,减少撤减激素过程中复发次数
直至目前, MS的病因仍属不明,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国内外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MS,早期用药多能缓解,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激素减量或停药时病情复发,只好再加大激素用量,致使部分患者长期不能停用激素。激素等免疫药物对患者的毒副作用众所周知,如痤疮、多毛、机体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乃至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引发糖尿病自发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因此,如何合理使用以及尽量减少激素用量而达到治疗目的,是治疗的关键。
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人体自身的阴阳属性影响较大,导致病机错综复杂。在病机的甄别方面,最重要的是分清阴虚与阳虚,湿热与痰热。疾病的早期大多数是因为肺热壅于上焦,五脏积热而水亏致痿,结合本病是肝肾阴虚,邪阻于脑或脊髓,脑为诸阳之会,脊髓与督脉关系密切,后者为阳脉之海,所以在脑或脊髓病变时,常常导致阳气运行不畅,郁而化热,热盛为毒,热毒伤阴。此外,早期使用激素治疗,也耗伤肾水致肝肾阴虚。随着病程的延长,在多次的缓解复发过程中, 患者长期离不开激素,激素的副作用由早期的损伤肝肾之阴,到后期又转而损及肝肾之阳,结果出现阴阳两虚。所以本病早期是阴虚为主,长期不愈,转而阴阳两虚。另外辨痰热和湿热,舌苔黄腻为两者共同特点,但两者比较而言,痰热上焦多见,如心、肺、脑窍;湿热下焦为主,如膀胱、大肠、肝胆;痰热多由内生,湿热每多外感;痰热形成迅速,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常伴随急性病势出现,极易生风变动;湿热相对缓慢,病势缠绵。本病初期,乃阳郁化热,灼津炼痰,而为痰热。痰热阻于舌络,可见舌僵语蹇;痰热蕴于肺,肺失宣肃,大肠传导失司,可见便秘。李贤[2]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应用激素后的MS,方选黄连温胆汤或四妙散加减:陈皮9 g,半夏12 g,茯苓15 g,苍术15 g,白术9 g,枳实10 g,竹茹9 g,黄连6 g,薏苡仁30 g,牛膝15 g,黄柏12 g。急性期每日1剂,病情缓解后每周2~3剂,连续6个月,可有效减少MS的复发。
治疗方面,经验颇多,一方面抓住辨证论治的精髓:刘友章教授[3]认为,滋阴养血等方剂除有皮质激素作用外,生地、枸杞、知母等尚有拮抗皮质激素反馈性脑垂体抑制作用,从而保护长期使用皮质激素者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加强巩固疗效,减少副作用。陆曦等[4]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MS 35例临床观察,认为肝肾阴虚和脾胃虚弱为其基本证型,血淤和湿热证多见于病程较长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者,中医治疗分别选用左归丸(生地、熟地、枸杞、知母、丹参、白芍各12 g,山茱萸、女贞子、鹿角胶、龟版胶、川牛膝、当归各10 g,生甘草5 g),六君子汤(黄芪、丹参各15 g,党参、白术、茯苓各10 g,法半夏9 g,陈皮8 g,大枣12枚,炙甘草4 g),补阳还五汤合小柴胡汤化裁(黄芪、党参各15 g,生地、白芍各12 g,柴胡、当归、赤芍、黄芩各10 g,川芎、法半夏各9 g,炙甘草4 g),大柴胡汤合甘露消毒丹(茵陈、滑石、白芍各12 g,柴胡、黄芩、竹茹、木通、枳实)。陈阳[5]辨证治疗MS 32例临床观察,分别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 g,桂枝10 g,赤芍15 g,生姜10 g,大枣10枚,仙灵脾、白术、桑枝各15 g,过山龙、肉苁蓉各20 g),四君子汤加味(党参30 g,白术、茯苓各15 g,甘草6 g,黄芪30 g,仙灵脾、肉苁蓉、锁阳、益智仁各20 g,桑螵蛸6 g)治疗气血亏虚型、脾肾阳虚型MS。经治后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根据现代药理研究[4,6],黄芪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和脑血管,改善循环及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桂枝具有兴奋中枢及末梢神经、交感神经作用,且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改善全身机能低下状态;而补脾药(人参、茯苓、白术等)具有增强或调节体液和细胞免疫、改善造血系统、减缓神经细胞损害作用;补肾类药可使下丘脑神经递质升高,对防治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重用补法:中医理论认为“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多发性硬化患者因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受感染而发病。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重复感染是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关键。刘友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脾胃虚损,气血亏虚。经言:“虚者补之”,故用补中益气汤以补益中气,重用五爪龙、黄芪,加归头、枸杞子、鸡血藤等药,疗效比较满意。陆曦等[7]应用自拟平复汤(十全大补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而成)防治3例经常复发的MS患者,方用黄芪、生鳖甲各12~15g,党参、女贞子、白芍、麦冬、茯苓、生地、枸杞、知母各10~12 g,柴胡、黄芩各9~10 g,当归、白术、制半夏各8~9 g,炙草3~5 g,大枣8枚,获得良好疗效。经治,此30例患者未接受中医治疗前平均复发率1.07次/年,而经平复汤防治后复发率为0.01次/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8,9]:黄芪、鳖甲、女贞子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小柴胡汤可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且能增强神经内分泌调节,保护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者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功能;健脾益气和滋阴方剂尚能使紊乱的代谢趋于正常,并改善血液循环。在中医药防治MS过程中,除了抓住辨证论治的精髓外,还应注意分期论治,因为MS的发病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宜健脾化痰,活血化淤;缓解期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或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为多,重在扶正或扶正祛邪,滋阴助阳,并对脾胃、肝肾几个重点脏腑进行治疗。
3 缓解期对症及康复治疗
MS为慢性病程,常有缓解复发,呈阶梯式恶化表现,相当多的病人常伴有强直痉挛、疼痛、震颤、眼球运动异常、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及抑郁与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病员的日常生活、工作。MS病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多口服西药对症治疗,但很难取得满意疗效,原因在于就大多数病人而言,取得治疗效果时,难以耐受药物严重副作用。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改善神经症状方面的作用已初见端倪,如中药清开灵针剂能有效地改善MS患者的神经症状[10],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11]。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能有效地改善神经症状,弥补了西药治疗的不足,使MS患者摆脱了肢体胀、麻、木、放电感、束带感、瘙痒感等感觉异常,减轻甚至消除了肢体活动缓慢、沉重、不耐行走等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12]。陈阳治疗该病32例,气血亏虚型19例,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视力减退、复视加密蒙花,肢冷加熟附子,震颤加蝉蜕、厚朴;脾肾阳虚型13例,方选四君子汤加味,肢冷加附子、肉桂,抽搐加白芍、石菖蒲。两型均配合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治疗。结果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疗时间为22~56 d。樊蓥[13]将该病的治疗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缓解期辨证为肝脾不足,痰淤留着证及督脉亏损,痰淤阻络证,前者见于病势趋缓或多次发作后,尤多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选知柏地黄汤加减,若用激素者,随激素用量的减少,泻火之品亦递减,而递增平补肝肾的黄精、枸杞之类,后者见于多次发作之后或撤减激素过程中或复用激素效差而增加激素剂量者,方选阳和汤加减,药用鹿角胶10~12 g,生熟地黄15~20 g,山萸肉10 g,巴戟天10 g,肉苁蓉15~30 g,白芍15~30 g,麻黄6~10 g,桂枝10 g,地鳖虫10 g,白芥子10 g,结果16例患者中临床控制4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8例。毕明刚等[14]以熄风通络方(半夏、天麻、僵蚕各15 g,胆南星、远志、厚朴、甘草各15 g,菖蒲、钩藤、地龙、路路通各20 g,络石藤、鸡血藤各30 g,茯苓40 g)治疗多发性硬化经激素控制病情进展后缓解期患者10例,其中6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3例,无效1例。再者,运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针灸、推拿针对缓解期进行对症及康复治疗,采用温补奇脉,通调阳明以及滋补肝肾、养血明目、壮骨强筋的治则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5~19]。
本病有发作-缓解的特点,故缓解期的中医治疗,是防止复发的最好措施,这正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虽然目前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但是我们的临床观察初步认为,长期坚持中医药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加速疾病康复,减少复发,对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和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MS治疗中审因论治亦不可忽视,要考虑病因和体质因素,以情志抑郁或情志刺激起病者要注意疏肝理气;以饮食失节,劳倦过度起病者,应注意调补脾胃,健脾升阳;兼外感者要注意疏风散邪[20]。 MS是以正气虚损为主的疾病,故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顾护正气,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从而可以控制疾病的加重和复发。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有很大的优势,特别在减缓病程,防止该病的复发,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残碍及减轻西药治疗的副作用等方面有独到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魏岗之.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8.
[2] 李 贤.MS症应用激素后的中医辨治[J].广西中医药,2002,25(6):32.
[3] 周俊亮.多发性硬化中医治疗的分型与疗效[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7):188.
[4] 陆 曦.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35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3):174.
[5] 陈 阳.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32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1997,12(6):28.
[6] 刘永昌.新编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治疗[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6:424.
[7] 陆 曦.中医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5,36(7):417.
[8] 顾旭平.小柴胡汤对免疫系统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药分册,1988,10(2):45.
[9] 溪忠人.甾类激素剂对血液性状的影响和汉方方剂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成分[J].生物学杂志,1986,4(1):65.
[10] 王 平,樊永平,张星虎.多发性硬化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5):303.
[11] 杨晓晖.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多发性硬化1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6):35.
[12] 宋春杰,尹 岭,朱 克.清开灵有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J].中国神经免疫与神经病学杂志,2003,10(3):156.
[13] 樊 蓥.长程辨证治疗MS症16例[J].中医杂志,1997,38(3):1621.
[14] 毕明刚.熄风通络方为主治疗MS 10例[J].中医药学报,1998,10(1):16.
[15] 欧阳谷,吕伟甄.针灸推拿治愈多发性硬化症1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1,23(4):20.
[16] 徐丽宏.多发性硬化验案举隅[J].吉林中医药,1996,18(6):12.
[17] 丁金榜,丁 辉.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症1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4):23.
[18] 朱 明.海外验案2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72.
[关键词] 青少年 职业探索 职业兴趣
一、职业探索的含义
职业探索理论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它被看成是人类探索活动中的一种,其目的在于职业目标的定位。它是指个体为实现职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心理和身体活动,既包括信息寻求,又包括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其实,就是个体对其本身的自我特质、需要、兴趣以及一些职业内涵做澄清的过程,以便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个明确的目标。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提出职业探索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职业目标,同时也是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它是个体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从个体适应功能和终生发展角度看待职业探索活动,提升了职业探索的内涵。
二、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的重要性
本文的中学生是指13~14岁到18~1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或许处于初中阶段或是处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作“狂风暴雨”阶段,青少年处于成人感和半成熟的心理年龄矛盾之中,形成自我同一性,它是青少年树立理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个阶段,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职业世界的复杂性和竞争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一阶段,根据社会的需求都会出现一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的职业。例如,皮革护理员、调香师、泊车员,等等。同时,职业内部分化和扩展的速度呈“裂变”态势,导致了社会职业种类呈现膨胀式增长。这增加了人们职业的选择性。但是,如果知道这些职业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去竞争以前已有的发展比较成熟的职业,这无形中会增加职业竞争性。
另外,高考扩招,每年有大批毕业生涌入到求职的浪潮中,职位数量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职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如果毕业生职业探索准备不充分,在求职中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会阻碍求职的进程和效率。
2.职业教育工作做得不够
传统上,中小学教育重视智育,而轻视其它教育,职业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实际是脱离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什么职业教育,学生对职业知之甚少,缺乏职业探索的意识,更谈不上探索的行为,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未来的职业。职业教育往往要等到大学后才开始,这使得职业探索的时期往往变得非常短暂,而个人的职业探索能力又未得到培养和发展。另外,如果不激发中学生的职业探索意识,他们没有职业探索行为,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就会显得比较盲目。
3.这一时期是职业心理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个体开始向往某种具体职业并对其外部特征产生兴趣。个体可能会摆脱在此之前对于职业的幻想,有一种想去了解某一特定职业的特点或要求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动机。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职业探索意识被激发并有探索行为,他们可能会进入理想化职业选择阶段。个体不愿再对职业的了解停留在表面阶段,而是开始思考自身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但是这种认识会带有一定理想化的色彩。随着探索行为的深入,个体职业意识慢慢确立,职业理想化认识可能减退,职业选择逐步实际化和具体化,表现于实际的学习行为中。如果确定了以后的职业方向,个体可能会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并努力学习使自己与职业要求匹配。可见,如果这一时期职业心理如期形成,将为个体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如何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
职业探索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而青少年时期无疑是职业探索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激发青少年的职业探索意识,促进他们的职业探索行为,培养和发展他们职业探索能力,对他们将来乃至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一点却被学校教育严重的忽视了,课业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职业探索同样也很重要,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激发中学生的职业探索意识,培养他们探索能力。
1.发展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认清自我
中学生自我意识感逐渐增强,喜欢思考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学校教育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期,激发学生探索自己和环境,尤其是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需要和价值观等方面。只有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探索外在世界。
2.定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意识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播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传递职业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理想。
3.开展“职业日”,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日”是由美国的一些学校率先采用的。在美国,一些学校经常会安排某天为“职业日”。到了那天,校方会请各行各业的人到学校来为学生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职业特点和有趣的职业经历。“职业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只是对某一职业有个感性的认识,它可以激发学生职业探索意识,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可以实施探索行为,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某一职业。随着探索的深入,他们或许会更加喜欢这份职业,但也可能放弃原先的职业兴趣,而喜欢了另一个职业。学生对职业由原来感性认识逐步走向理性思考,这一转变的关键学生是否有意识去进行职业探索。
4.充分利用假期,参加职业探索夏令营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这是事实,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我们天天这么辛苦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父母学习,还是为今后从事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在做准备?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又有多少人为自己要从事的职业做哪怕一点点的探索。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是梦想,但是,不管是理想,还是梦想,都只是在想,它到底行不行,是否适合自己,并不是靠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职业探索。通过参加职业探索夏令营,也许学生们不能收获很多探索技巧和方法,但是只要能激发他们职业探索意识就已经可以了。
四、小结
在中学阶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这时是进行职业探索的大好时期。通过激发学生们职业探索意识,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职业世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探索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然后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颖华,张常洁.国外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经验及启示[J].消费导刊,2009,(21).
[关键词] 共识形成法;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
A study on exploring consensus developing standards i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 Xing1,HU Jing2,XIE Yan-ming1,WANG Yong-yan1
(1. 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cin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2.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10,China)
[Abstract] It is a compulsory step from expert consensus to recommendation in developing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standards for structuring expert consensus developing process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 into evidence. We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to put forward to forming a flowchart and transparency process for making recommendation considering both evidence and traditional theorie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making clinical guideline. It is hoped that this could be useful for future researchers in this area.
[Key words] consensus development metho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群w判断方法在医学研究领域中一直应用甚广,主要针对特定问题形成共识,在欧美发达国家尤为盛行。现今医学研究领域中,有关共识形成法的概念起源于美国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1977年医疗卫生决策者们第1次使用共识会议,主要目的是将NIH生物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到临床实践之中[1]。自那以后,各国兴起开发共识形成方案。早期的共识形成法主要用于解决意见冲突,并借鉴来自司法判决、同行评议、集体讨论、政治辩论等方式和方法。在循证医学(特别是系统评价)兴起之前,医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共识形成方案”是一种较为快速综合数据,用于决策的方法。有关共识形成方法的研究,目前国际上有两份比较重要的报告,一份来自美国医学科学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医疗技术委员会(Council on Health Care Technology)1990年编撰的《从国际视野看共识形成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作用和发展》[1],另外一份则是1998年来自英国NHS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共识形成方法及其在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2]。前者对比了欧美几个发达国家对于共识形成法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共识形成过程中各个要素。后者则重点介绍了正式共识形成法在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概况及其使用要点。
1 “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关系
1.1 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s)的定义
临床实践指南(CPGs)这一术语的使用,先前国际上也并不统一,早在1990年和1992年美国医学科学院所的2份报告[3-4]中对其和其他术语进行了对比,最终IOM决定使用CPGs,并将临床实践指南定义为: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出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合适医疗处理措施的指导性“声明”,用途是帮助决策。这一定义对后续国际上指南的制订和发展影响深远[3,5]。然而随着循证医学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发展及其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影响,2011年,IOM 组织了国际专家,对指南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即: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和平衡了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临床实践指南自引入中国以来,出现多种称谓,如:治疗指南、临床指南、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诊断治疗指南、临床诊治指南、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专家共识意见等。笔者于2017年3月18日,在Pubmed上,以题目分别检索"guidelin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expert consensus",检索结果分别为:10 602,1 139,753条。很显然,国际上的趋势是以“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常用名称。在753篇相关“专家共识”的称谓里,尤以来自中国研究者的较为常见,多达20%以上。
苏格兰院际间指南协作网(the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自创建以来一直强调SIGN所收录的指南必须有3条核心内容:国际化多领域团队协作;基于系统评价;有证据支持的推荐意见[6]。2014年6月起,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ational guidelines clearinghouse,NGC)在其收录指南的6条标准中,着重将是否基于系统评价作为其收录指南的基本条件之一[7]。另外IOM委托“可信任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we can trust)”制作组在其推荐的评价可信任临床实践指南的8条标准中,第4条再次强调了系统评价的重要性[8]。该定义和该标准的设立,提醒指南制作者们,证据的使用,特别是系统评价的使用,在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过程中,将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1.2 现今“专家共识”不等同于临床实践指南
早期的临床指南多来自于专家意见,即“非正式共R方法(informal consensus development)”和正式的共识方法(formal consensus development)。前者是由一组专家开会讨论,将一次或多次开会讨论后形成的共识作为推荐意见,进而形成指南,再由专业学会或政府机构进行指南的。这种指南文件只包括推荐意见而缺乏形成推荐意见的证据及制订指南的背景和方法介绍,类似与一种“主观整体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9],现如今已很少使用。后者是指就某一疗法给专家组提供相关研究证据的综述文章及可能的适应证清单。同上述非正式共识方法一样,专家的主观意见仍是确定适用性的基础,虽然也考虑了研究证据,但没有将推荐意见与相关证据的质量明确地联系在一起。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指南制作过程则是结合了循证医学的制订方法,即循证制订指南的方法(evidence based guideline development):将推荐意见与相关的证据质量明确地联系起来,依据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价的结果来确定推荐意见,制订指南。
在众多中国研究者对于“临床实践指南”的称谓里,“指南”和“共识”呈现泾渭分明之势,当前许多指南研究制订者极易混淆这2种概念。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传统概念的桎梏与误导,以及方法学束缚导致。随着现代医学对循证实践的重视,若要制作出对临床实践具有普适性、指导性的建议或意见,国际上各大指南制作网普遍呼吁基于以系统评价为代表的各类证据制订出相关文件,这些文件最为正式的名称就是“临床实践指南”。换言之,凡是按照国际上所倡导的临床实践指南制作的步骤,系统、全面地检索和评价证据,并基于证据的评价结果结合医生经验、患者的意愿、资源环境制作出的指导性建议或意见,就是临床实践指南。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其制作过程,而非证据的有无或多少。为此,本文也提醒国内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区分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使用,如有学会制作指南,2008年称为“治疗指南”[10],到2014年进行更新后,反而更名为“专家共识”[11]。现如今的临床实践都以倡导遵循证据为前提,为此,疾病谱上除了极少数特殊疾病证据量较少外,绝大多数疾病的临床研究均有所积累,并能被临床实践指南制作者所检索和使用。为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常见疾病在将来制作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时,如果做了证据的系统检索和评价,并基于其结果进行推荐,就应该被称为临床实践指南。
1.3 “共识”在临床实践指南制订中的作用
正如Meta分析被指南制订者从定量综合的角度,解决来自不同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作用一样,共识形成法也是另外一种用于处理不一致科学证据的方法,其以定性研究为视角,从人的主观世界进行协调[12]。纵观现有相关指南的评价标准,如国际指南联盟制订的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11条评价标准中就明确提及:指南应该描述专家组成员达成共识的过程,该过程应在指南制订之初确定[13]。在AGREE Ⅱ评价标准[14]的第10条“清楚描述形成推荐建议的方法”:要求应当描述形成推荐建议的方法和如何得出最终的决定。主要方法包括投票法、非正式共识法、正式共识会议(如德尔菲法等),还应该说明有争议的地方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第12条:“推荐建议和支持证据之间有明确的联系”:当证据缺乏或推荐建议仅仅是指南小组的共识,是否做了清楚的陈述或/和描述?以及RIGHT报告标准中,第15条“从证据到决策”要求:应描述指南制订工作组的决策过程和方法,特别是形成推荐意见的方法(例如,如何确定和达成共识,是否进行投票等)。[15]因此,“共识”在临床实践指南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其主要使用环节却是在形成推荐意见的时候,即一部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正如GRADE所要求的[16]:通过一次或多次的专家共识,综合考虑利弊平衡、患者的偏好和价值观、资源投入等因素,最终达成一致的推荐意见。
2 正式共识形成方法的简介
正式共识形成方法主要分为4种[17-18]: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名义组法(the nominal group technique,NGT)、RNAD/UCLA合适度检测方法(RAND/UCLA appropriateness method)、美国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共识形成会议法(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CDC)。共识及其共识形成的方法随着指南开发的需求,得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就这4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2.1 德尔菲法[19]
针对参与人较多(至少有10~30人,也可以上百人)的情况下采用通信/邮件方式征询参与成员的意见,经过几轮(一般为三轮)征询,使参与者们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共识主题的结论。
首先确定好需要调研的问题,可以通过前期文献调研来整理出问题,并将相关材料发送给参与者,这样做可以确认当事人邮箱/收信地址是否正确。
在进行第1轮专家调研前,德尔菲组织小组邀请一些临床或方法学研究专家针对该问题提出意见进行完善,可以对相关参与者进行访谈,进而完善并确定主题,然后制定出问卷框架,同时也邀请他们参与到接下来的问卷调研中。所邀请的参与者应该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且对所调研的问题感兴趣,并保证能参与。
第1轮时,询问参与者们针对调研主题的意见,应该进行开放式提问,以便能够激发出参与者们不同的意见,然后对回收意见进行归类,制订出用于循环使用的问卷调研表,这一轮的调研尽可能简单,所提问题不要超过一页纸。
第2轮时,在对第1轮意见进行总结时,会有一些议题已达到共识,而还有一些议题并没有,这时候要对这一部分议题进行凝练后再次开展第2轮意见征询,而第1轮反馈的结果也会同时送达各个参与者,他们会以同意与否的方式直接形成共识,或者对他们针对每个条目的同意与否进行排序。
第3轮时,在第2轮时,参与者们已经获知了整体的调研结果,以及他们自己之前的回答情况。这1轮时,参与者们会再次对于他们之前的意见进行重新审度。同时他们还有机会对之前的结果排序进行调整。
最后对汇总的排序进行评估和总结,看共识程度是否高,如果高,则调研结束,如果共识程度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尚需进行第四轮。
2.2 名义组法[20]
通过一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协调员组建9~12名相关专家以面对面会议的形式讨论特定主题。它包含2轮会议,参与者们对主题内容进行评判和讨论以及再评判和讨论。该方法的过程主要有:首先参与者们先用5~10 min时间匿名写下各自对讨论主题的观点;第2阶段是,每个参与者依次对主持人阐述观点,主持人做记录,并进行列示,使周知;第3阶段是展开讨论,将相同的意见进行归类,同时对每个观点和意见进行讨论和评价;最后每个参与者对每个观点进行第1轮的匿名排序,并对排序进行展示;再进行第2轮的排序和讨论;最后对结果进行展示并反馈给参与者们。
2.3 RNAD/UCLA合适度检测方法(RAND/UCLA appropriateness method)[21]
简称为:“RUMA”法,该方法又被称为“改良Delphi法”,联合应用了Delphi法和名义组法。RUMA通过优势互补发挥两者的优点,有效地克服了Delphi法中专家不谋面以致对有争议的问题难以取得共识和名义组法参与者意见过于分散的缺点。该方法实施时,通常会组建2个小组,即核心小组和专家组,前者引导后者,并向后者提供综合数据,后者则基于这些数据来达成共识。一般来讲,在开展共识形成过程之前,核心组会基于证据的综合开展一个系统评价,以便给专家组提供一个循证的决策引导。接着1个包含各种临床实际情景片段的问题会被制作出来提供给专家组。这些片段来自于有明显临床特征的某一病人。同时专家组会被给与1个9分制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用于评价某一特定干预措施是否适合该病人。专家组可以由7~15人组成,最好是9人,且以奇数为好。所遴选的专家最好来自多领域。通常对于某一干预措施的评价会有2轮。第1轮专家组通过邮件收到临床情景片段,并被要求进行“合适度”的评分,在评价时可以不用考虑干预措施的经济性问题。1~3分,4~6分,7~9分,分别代表不合适,不确定,合适。每个专家独立于其他专家进行评分。专家组成员可以参考核心组所提供的综合证据。第2轮则由1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协调员来组织1次1~2 d的面对面会议。通常7~11名足够,仍然是推荐奇数人数参加。会上,所有参与专家都会获得其他专家之前的个体评分结果。参会专家每人对每个片段干预措施的合适度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之前,每个参会专家可以再次重新审度他们之前的评分结果,并可以进行修改。之后,这些结果会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当有≥1/3的专家对某一临床问题的干预措施的评分为低分,而另外≥1/3的专家对同一临床问题的干预措施的评分为高分时,则视为有分歧,没有达成共识。在没有分歧时,中位评分若处于低分段(1~3分),视为“不合适”,如果评分处于高分段(7~9分)时,视为“合适”,如果评分在4~6分,无论是否有无分歧都视为“不确定”。这些评分结果将最终用于某一干预措施是否在过去使用不合适,或某一干预措施是否能够合适地用于将来。
2.4 美国NIH共识形成会议法[2,22]
首先要选定主题和遴选参会专家。然后围绕主题由参会者列出将要讨论的问题清单,确定会议讨论范围。通常与会专家10人左右,来自不同领域,形成会议专家决策组。该决策者独立于组织者,且没有其他利益冲突。这些专家应为领域内高水平的专家。同时,由组织者邀请另外一批独立于决策组的专家提供相关主题的各N证据,用于会议决策专家进行讨论。通常,组织者对于会议所讨论的主题会提供相关系统评价类的证据。与会专家听取证据陈述和来自公开方式征集的普通公众的意见之后,展开讨论。在公开征求意见时,普通公众可以对与会专家进行提问。之后,会议组专家组织讨论会进一步讨论证据,最终达成共识。会议主持人/协调员将主导并对公开征求意见会以及专家会进行掌控,并协助达成共识。在权衡各种证据和信息后,专家组将生成一份针对预先问题的共识声明。共识声明草稿会被参会人进行评审。讨论之后,专家组做出相应修正,之后对声明进行和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指南制订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提倡使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并形成推荐意见,而GRADE系统并非一种共识形成方法,但是它却需要使用上述各种共识形成方法来评价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及其强度。
2.5 4种方法的对比
2.5.1 组织形式对比 整体来说,RUMA法在5个方面的对比中,比较有优势。其他3种方法则各自有其缺点,见表1。
2.5.2 优缺点对比 整体来说,RUMA法在五各方面的对比中,优势比较突出,但是也有费时的特点,见表2。
2.5.2 4种正式共识形成法流程图对比 4种正式共识形成法各有特色,均可在某一环节上“迭代”使用,直到共识程度达到高为止,见图1~4。
对于上述4种正式共识形成方法来讲,研究者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取决于3方面:临床问题;受众;可获取的资源。无论是哪种方法,如果用于医疗卫生决策时,在当今循证医学时代,都倡导与证据结合后使用,而对于非基于证据使用上述方法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危险的。结合上述4种正式共识形成方法,以及本研究团队目前正在从事的一项研究课题“中医药补充/替代抗生素治疗7种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中形成共识的关键步骤和流程。
3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中形成共识的关键步骤
对于共识形成过程要素,应该至少涵盖以下关键步骤[1,18,23]。
3.1 共识形成组织者的要求
共识一旦形成,就应该被转化和应用,否则整个共识形成工作将毫无价值可言。为此,为了能够保证共识得以顺利的转化和推广使用,共识形成的组织者必须具备相应能力。在组织共识形成时,应该预先指定时间计划表、人员安排表和清晰的流程,并将所有材料和执行材料进行备案,并有全程透明化的可追溯记录。
3.2 确定需要达成共识的主题或问题
具体主题或问题可包括:针对某一疾病的诊疗,或者针对某一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还是某一诊断工具的临床使用情况等等。根据所定的不同主题,需要确定好用于形成共识的问题清单或提纲。在临床实践指南制订之初,研究者可以根据前期调研的临床问题来确定。
3.3 遴选共识组成员
成员的选定可以有3种常见情况:某一疾病领域的中医临床专家(不同工龄阶段均有所考虑),方法学研究专家(流行病学研究者、循证医学研究者、文献研究者等等);非专业人员。每种人群将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医临床专家应该是熟悉某疾病的中医诊疗过程,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方法学研究者,则需要熟知该疾病/干预措施/诊断工具相关的证据资料及其来源;而对于非专业人员,比如患者,则有过对该疾病/干预措施/诊断工具的体验经历。对于每种人群的异质性大小也因情况而已,一个纳入参与者广泛的共识组将能够具有较好的共识结果推广前景,但是共识形成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分歧。当然共识如果来自于比较统一的群体时,比较能代表大多数的意见。一般共识小组的人员最好限定在不能少于6个,也不要多于12个。但是德尔菲法和名义组法可以纳入更多的参与者。
另外在有些面对面共识形成方法中,还需要主持人/协调员对面对面会议进行主持和协调。这个特殊人员的设置,往往是面对面共识会是否举办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其对项目背景、讨论主题以及参会人员的熟悉和把握,以及对个人交流和协调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3.4 全面系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
在实施上述4种共识形成方法之前,研究者/组织者应该系统、广泛地收集相关主题的证据资料,就目前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特点来看,主要有4大源头的证据资料可以查询:①中医经典和传承经验:中医的经典古籍;历史上著名医家的专著;近现代医家的医话医案;②最新现存指南和法规性文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等;③最新版教材;④现代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整理好这些证据资料,以便向共识参与者展示目前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推荐事先对相关领域中医临床专家进行调研,如定性访谈或问卷调研。这对于完善即将进行的共识内容和临床问题清单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3.5 提炼共识清单
基于背景资料以及前期的访谈调研,可以实施第1轮共识形成法,用于凝练将来正式共识形成开展的问题清单。就中医药领域来讲,需要重点凝练4个方面的内容:①中西医疾病名称;② 证候分型及其诊断要素;③治疗原则;④代表性方药。同时以列表形式形成最终的拟将用于共识的内容清单,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评分,见表3。
3.6 使用的共识形成方法和“共识达成”的界定
通过制订评价规则,如上述的李克特量表,意见反馈处理和共识达成程度的评价规则,来量化每个参与者的意见,进而确定 “达成共识”的标准,如超过50%或70%的人同意某个观点,即视为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是或否的形式以匿名投票方式来进行。
3.7 对从“共识”到“推荐”标准的设定
总体要求是掌握足够当前最佳证据的条件下,共识专家在共识形成过程中进行评价,并形成共识声明,在指南中就是推荐意见。国际上强调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建议应考虑3个方面的内容:①研究证据支持情况;②专家们的临床经验和专业建议;③病人建议。其中研究证据的质量与证据支持力度是科学性的基A,推荐强度的依据,而专家经验与建议、病人建议则可以增加指南的适用性。在共识形成过程中,常见有3种情况需要应对处理:①专家同意现有证据提供的结论;②现有证据缺如,专家提出其他建议;③专家不同意现有证据所得结论。这3种情况在最后形成推荐意见时均需要注明。在最后陈述推荐意见时,应该将形成推荐的过程及其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整体的描述;所推荐的强度应该有所标识;推荐的理由应该有所列示,如有参考证据,应该附上参考文献及其出处。就中医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中还需注意,证据类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支撑来自于传承和经验,即中医理论传统证据,已有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24]。将中医理论传承证据、现代临床研究证据,临床专家意见相互参考,之后再做出综合推荐,是目前较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临床实践指南证据体系的一种可行做法。借鉴既往研究者的经验,本文也列出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在制订过程中从共识到推荐的一个框架表,如现代证据级别按照上述A,B,C,D 4级,另外2种按照有无来划分,推荐意见按照强和弱划分,见表4。
[14] Agree II translations [EB/OL]. [2017-3-24]. http:// agreetrust. org/resource-centre/agree-ii-translations/.
[15] Chen Y,Yang K,Marusic A,et al. A reporting tool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 care:the right statement[J]. Ann Intern Med,2017,166(2):128.
[16] Grade working group-grade home[EB/OL]. [2017-3-24]. http:// gradeworkinggroup. org/.
[17] Vakil N. Editorial:consensus guidelines:method or madness?[J]. Am J Gastroenterol,2011(106):225.
[18] Nair R,Aggarwal R,Khanna D. Methods of formal consensus in classification/diagnostic criteria and guideline development[J]. Semin Arthritis Rheum,2011,41(2):95.
[19] Nc D,O H. An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the Delphi method to the use of experts[J]. Futures,1963(9):458.
[20] A D,Van de Ven A. A group process model for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J]. J Appl Behav Sci,1971(7):467.
[21] Brook R H,Chassin M R,Fink A,et al. A method for the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medical technologies[J]. Int J T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1986(2):53.
[22] Arlene F,Jacqueline K,Mark C,et al. Consensus methods: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linesfor use[J]. Am J Publ Health,1984(74):979.
[23] Lomas J. Words without action? The production,dissemination,and impact of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J]. Annu Rev Public Health,1991,12:41.
关键词:中耳炎;分泌性;穿刺治疗
目前我国分泌型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9例(88 耳),其中男性 38 例(52 耳),女27例(36耳);年龄9~45岁,平均(31.47±6.13)岁;病程 3~24个月,平均(12.73±4.19)月。对照组35例45耳采用单孔鼓膜穿刺结合常规药物局部给药或者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43耳患者用鼓膜双孔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和外用或口服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症状主要为耳鸣、耳闭塞感、耳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上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一个孔鼓膜穿刺抽液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具体过程: 首先对患者的外耳道皮肤进行碘伏擦拭消毒,然后将在1.0%丁卡因中浸润过得棉签贴于患者鼓膜上5~8 min,进行麻醉;麻醉结束后采用5号细长型针进行穿刺;穿刺针进入鼓室后,导入注射器针头,用注射器抽搐内部积液,抽尽积液后,拔出针头。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包括鼻剂滴鼻,口服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口服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药物治疗1w为1个疗程,患者手术结束后服药1个疗程后复查,效果欠佳者可重复以上过程进行第2次治疗。
试验组:用碘伏对患者外耳道及鼓膜进行全面消毒,运用2%的丁卡因棉片对患者外耳道的皮肤和鼓膜行表面麻醉。以长5号针头,在内窥镜下从鼓膜前下象限刺入鼓室,缓慢抽出鼓室的内分泌物,再用糜蛋白酶4000 U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1mL轻度加压注入鼓室,同时让患者行下吞动作数次。术后口服适宜抗生素和粘液促排剂1w,嘱患者近期避免头部接触水,保持耳内干燥,预防感染,1w后复诊,没有治愈者可重复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1]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通过耳镜检查耳膜恢复正常,鼓膜标志明显、颜色正常,患者的听力恢复正常,进行纯音测试正常,患者没有复况;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耳膜基本恢复,鼓膜颜色和标志基本正常,听力提高 10 db以上,患者在半年内无病情复况;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检查耳膜无明显变化,鼓膜标志不正常,听力没有恢复,或患者于半年后复发。
1.4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结果
出院后随访1~6个月,试验组治愈21耳,治愈率48.8%,试验组治疗痊愈15耳,治愈率为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
3结论
中耳炎是一种耳鼻喉科对见疾病之一,分泌型是中耳炎中最常见的,其特点是鼓室有积液和听力下降,属于中耳非化脓炎性疾病,有急性和慢性2 种。病因较多,主要包括先天性咽鼓管功能不正常、中耳黏膜的气体交换功能异常及乳突气化功能低下,后天性的咽鼓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外界感染及一些高危理化因素等,但多数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缺乏是分泌性中耳炎的最主要病因[2]。目前我国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检验检疫;知识型人才;“心理契约”;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78-02
在日常工作中,各级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认证和监督管理工作等行政执法行为。技术性较强的执法行为决定了检验检疫机构拥有大量知识型人才。
当前,检验检疫事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总体呈现低速复苏态势,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看,外需不足,内需预期不稳,影响经济增长动力;从检验检疫部门看,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促进外贸增长的具体措施,暂免2013年8月至12月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减少法定商品种类,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抓紧研究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加需要建设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人才队伍。
未来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将更强调技术上的革新和创造,检验检疫局将十分强调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营造自己新技术和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和难以模仿性,使得检验检疫事业获得持续发展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性的,富于变化的,不可测的知识型工作将成为新时代的主要工作形式,知识型人才将成为劳动力的主体,所以如何激励知识型人才已成为检验检疫局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命题。
一、检验检疫知识型人才的涵义与特征
(一)知识型人才的涵义
“知识型人才”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意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可以设想,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脑力劳动形式必将大举替代体力劳动形式,两种形式从业人员的比重也必将发生重大改变。知识的最终作用是脑力和智慧取代体力和物质。检验检疫工作岗位的发展趋势必然普遍为脑力劳动者所占据。
结合实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一步对其进行限定性定义:
1.难以替代性。检验检疫的核心管理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因其掌握着与本检验检疫核心能力相关的知识,从而与检验检疫的经营管理风险紧密相联,难以替代。
2.稀缺性。属于现阶段人力市场上难以获取的类型,或者说因岗位知识的特殊性而难以在短期内培养。
3.创造性。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群体是“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人,是经济体系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知识型人才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1.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创新是知识型人才最重要特征,他们从事的大多是创造性工作,面对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只有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分析进行判断决策。
2.较强的成就动机。知识型人才通过工作获得的精神需要主要是“成就感”,属于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强烈,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更热衷于具有高成就性和挑战性的工作。
3.理性的检验检疫人。知识型人才作为理性的、自我负责的人,在正确的、积极的管理下知性人也必将是理性人,这种自觉的理性对把守国门的检验检疫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检验检疫知识型人才管理中的心理契约理论的引入
心理契约理论的引入。“心理契约”的概念最早出自于社会心理学,后来由组织行为学家引入管理领域。阿吉里斯认为在组织和人才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理解,它们同样是决定人才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Argyris,1960)。心理契约不同于经济契约,经济契约是指以时间、智慧和体力换取工薪、休息和适当的工作条件。Kotter(1973)将心理契约定位于“存在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一份内隐协议,协议中指明了在彼此关系中一方期望另一方付出的内容和得到的内容”。这是对心理契约的广义界定,不过其中对于组织水平上的心理契约一直存在着争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 年代,一些研究人员指出组织作为契约的一方提供了形成心理契约的背景和环境,其本身并不具有形成心理契约的加工过程。这些学者将心理契约界定为在组织与人才互动关系的情境中,人才个体对于相 互责任与义务的一种信念系统。这是对心理契约的狭义界定,强调了人才对于组织责任和自己责任的认知。
传统的经济契约对知识型人才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因此需要引进新的契约形式作为补充,这种新的契约形式就是心理契约。对于知识型人才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检验检疫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他们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知识型人才心理契约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知识型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能的过程,是保证知识型人才生产出高水平的内在激励和承诺(主要表现为高能量、延长工作时间,愿意多干和对工作满腔热情等)的过程,也是构建组织成员的“生命共同体”的过程。因此,加强知识型人才的心理契约管理对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契约在检验检疫知识型人才管理中的构建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心理契约是双方的,对知识型人才的认可和相应回报是组织管理者对其他知识型人才兑现承诺的证明。管理者应充分承认知识型人才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二)塑造有价值的“远景”
为知识型人才描绘出组织与个人发展的远景,实际上就是确立了组织与个人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知识型人才拥有组织所需的专业技能,思维活跃,自主性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指引方向,确定工作标准、价值观和绩效标准。管理知识型人才,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对于知识型人才来讲,远景的塑造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符合人才的价值观;二是具有挑战性。组织目标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与知识型人才价值观的吻合程度,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知道,奖励也许只能使知识型人才达到其短期目标,而如果采用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在心理上引起人才的共鸣,知识型人才会更愿意奉献他们的忠诚与才能。
(三)营造充满信任与亲密感的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Gaodren F·shea指出,信任是“组织生命中产生奇迹的因素—— 一种减少摩擦的油,是把不同部件组合到一起的联结剂,有利于行动的催化剂。它对工作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组织中的信任是交互的、双向的,这对于组织与知识型人才的心理契约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让人才在组织中有平等感与责任感,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忠诚与才能,成为组织竞争的核心力量。
四、结论
国家质检总局梅克保副局长曾说:要站在质检看质检,切实增强光荣感;要跳出质检看质检,切实增强紧迫感;要面向未来看质检,切实增强使命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型人才对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作用日趋增大,而随着检验检疫环境的变化,知识型人才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将直接影响到其管理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管理方式由于过分重视固化秩序以及专注于个体对自身任务的完成情况,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日趋僵化,已不适应环境和知识型人才的工作性质要求。于是,适于知识型人才创新和能动性作用发挥的心理契约激励和约束方式逐渐被重视。在组织和知识型人才之间建立的心理契约是组织与知识型人才之间双向的心理期望。对知识型人才来讲,心理契约的无形约束能使自己不断以心理期望来审视自己与组织的发展,促使知识型人才在环境动态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将个人的职业生涯与组织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对组织的忠诚度。而对于组织来讲,则可以减少管理成本、丰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以无形的方式留住知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2-13.
[2] 孟奕爽.组织行为与人才心理契约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03,(7):25-34.
[3] 李源,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心理学进展,2002,(1).
[4] 陈加州,凌文辁,方俐洛.公司人才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J].心理学报,2003,(3):404-410.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法 电子琴 必要性 优势
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含义:以学生为中心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为目的,重视人、尊重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发现、探索、创造的空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或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学生,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和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课堂实施的中心,所有的知识、技能学习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的现代学习特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和全面的发展。
二、在中职学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电子琴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1.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改变传统的电子琴教学,就必须改变课程结构设置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由原来选择课程资源较少和多学科向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及整合型集中的课程学习资源,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改变电子琴课堂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知识学习、认知的倾向,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专业知识和弹奏技能的过程,同时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善于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会学习的学生。在电子琴课堂中提倡注重学习活动相联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知情合一的教育。
3.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电子琴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培养学生能力上强调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注重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较多的卷入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转变电子琴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纯粹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等。
4.改变电子琴期末考核、成绩评定中只注重分数、结果和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的个性充分和自由发展的状况。改变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知识、技能、信息、科技等多元化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信息量急剧增加,科技的快速发展,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这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寻找新的教学方式。
(三)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科技更新越来越快,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人类积累的各种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作为电子琴教师,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技巧和方法”因此,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方面上引导,从实践中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来取得前人的知识同时获得自己的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的状态,更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要求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幼儿园教师,这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或校园学习生活中,不断推进现代化,培养他们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电子琴教学中的优势
(一)以学生为中心取向的教学优势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所倡导并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弹奏实践,发现电子琴概念与弹奏技巧,掌握新信息的学习,突出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例如:在电子琴教学中创设情景问题,学生不断探索、解决问题,发现学习规律。
2.正确处理探究问题学习和研究性问题学习
学生在解决弹奏指法和弹奏技巧问题时,往往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的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也是获得电子琴弹奏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3.突出独立自主学习
在电子琴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学习电子琴的某一个技能或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或通过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学习,也可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习,通过计算机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发展学生能力和学习技能;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提供独立环境,以便与个体的能力和学习技能相一致。
4.建立电子琴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合作学习是指6-8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动方式从事电子琴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性问题而获取电子琴知识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教学体现。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包括合作学习、情境性学习(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和真实性任务)、基于问题的学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有很大的改变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求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真诚、表里如一、赞赏、合作,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赞赏每一位学生,爱心营造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引导、及时检查和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相互帮助。在对待教师自我时,强调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电子琴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对待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从单一教学方式到复杂多变得教学方式思维转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点,对学生进行单向辐射,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连接、指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琴教学恰恰与此相反,通过设计电子琴教学知识点和技能掌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一中心定位意味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琴教学方式不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是整个科目教学环节的根本所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多种渠道的、深层次的沟通,学生才能掌握具体的、有各自需要的知识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是主动的接受者、积极的使用者、技能的理解者、方法的发现者,并在大量的乐曲弹奏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规则。教与学的关系从传统电子琴教学中单一的讲授转而变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交互影响与作用。基于这种方式的变化,电子琴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也随之而多元化,所需考虑的问题也就更加复杂化和多变起来。
3.从权威到合作伙伴的关系转换
在“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种不同电子琴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别。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上的权威和课堂的严格的组织者,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导并按教师的指示去做,以知识的接受者,对教师提供的环境刺激做出相应反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琴教学方式注重与学生合作的伙伴关系。从主控转向协控,从以往的语言知识的单向传授转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其地位和作用变得多元化起来。作为组织者,他有权安排全部的教学活动,但必须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出发点。教学中他又是个顾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察学生的表现。同时他也是个交际参与者,不时会与学生用电子琴进行交际,使得学生的电子琴学习变得更有趣,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
(三)以学生为中心全方面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学生观、学习观、教育观,并赋予了新的价值观
1.体现了积极的学生观和学习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此时教师只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即教师提供知识、教会他们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实践机会等),同学们通过自身在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
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怎样学习、构建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自己的事,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化为自己有用的知识。学生只要能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任何内容的学习有效的、有意义。
2.在教育、教学观上更具核心理念
在教育、教学观上,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每个人的潜能[1]。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要求在教法上不仅重结论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全方面的掌握学生的不同差异,并尊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在课堂上多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实际,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问题意识,在掌握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科学的评价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和多样化的发展。
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赋予了新的价值
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多方面不同差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注重每个学生价值和权利,促进学生的多样化的发展的因材施教观及教学内容观;学生自主学习,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灵活的评介方法。为树立学生终身学习,体现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琴教学模式,以其合理的理论内核和良性的实践效果正为艺术类教育界所推祟,电子琴教师在此转换中若要真正深切地体会、认同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的转换并非易事,其中包含着转换带来的心理和认识上的冲击,对自身地位与作用的反思,对电子琴教学中教与学的多维视点的关注,也包含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转变的清醒认识。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琴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与其它教学方式、方法相对比,中职学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地位与作用似乎更具重要意义。
[关键词]前列腺素E2;HTRF;高通量;中药物质基础库
[Abstract]Prostaglandin (PG) E2 is an active substance in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such as inflammation and pain. The in vitro high-throughput assay for screening the inhibitors of reducing PEG2 production is a useful method for finding out antiphlogistic and analgesic candidates. The assay was based on LPS-induced PGE2 production model using a 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HTRF) PGE2 testing kit combined with liquid handling automation and detection instruments. The critical steps, including the cell density optimization and IC50 values determination of a positive compound, were taken to verify the stability and sensibility of the assay. Low intra-plate, inter-plate and day-to-day variability were observed in this 384-well, high-throughput format assay. Totally 5 121 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ompany′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material base library and used to screen PGE2 inhibitors. In this model, the cell plating density was 2 000 cells for each well; the average IC50 value for positive compounds was (7.3±0.1) μmol; the Z′ factor for test plates was more than 0.5 and averaged at 0.7. Among the 5 121 samples, 228 components exhibited a PGE2 production prohibition rate of more than 50%, and 23 components exhibited more than 80%. This model reached the expected standards in data stability and accuracy, indica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screening results. The automated screening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make the model fast and efficient, with a average daily screening amount exceeding 14 000 data points and provide a new model for discovering new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drug and quickly screening effective constituents of TCM in the early stage.
[Key words]prostaglandin E2; HTRF; high throughp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 base library
中药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其疗效和作用被广泛接受。近年的中药研究更在药物有效成分的发现,作用机制的阐明和有效部位的提取和成药开发等方向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中药成分被分离和提纯,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探索中药成分的作用和发现有效成分是中药研究的发展趋势。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是在人体分布广泛且作用多样的活性物质,主要参与炎症、疼痛[1]、细胞增殖[2]等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在痛经[3]、子宫内膜异位症[4-5]、关节炎[6]等疾病中PGE2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自动化操作系统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建立了细胞水平的高通量PGE2抑制剂筛选模型,平均每天可筛选5 000个以上的样品。
前期研究采用基于色谱技术的中药成分系统分离与工程化解决方案,实现了中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高效、快速、规模化分离制备,建立了涵括中成药352个、中药组合物214个、方剂1 586首、贮存中药标准组分4 768个、成分32 873个的中药组分(成分)物质库。通过成分-靶点计算机虚拟对接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本研究遴选了具有潜在抗炎镇痛活性的成分,并利用PGE2模型完成5 121个中药样品的筛选,为从中药中寻找抗炎镇痛药物和揭示中成药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1材料
液体工作站(TECAN EVO150,TECAN公司);自动分液器(Multidrop,Thermo公司);智能多关机器人(F5,Thermo公司);酶标仪(Envision,PE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3111,Thermo公司);超净工作台(SW-CJ-2F,苏净);细胞计数器(Countess, Invitrogen公司)。
检测样品均为化合物,纯度≥95%,由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备并提供;DMEM高糖培养基(10566,Gibco公司);胎牛血清(SH30084.03,Thermo scientific公司);0.25%胰酶(25200-072, Gibco公司);384孔检测板(3707,Corning公司);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2880,Sigma公司);HTRFPGE2检测试剂盒(62P2APEC,Cisbio公司);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5376,Sigma 公司);其他分析纯级试剂(国药)。
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资源中心。细胞培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中,细胞生长密度达到80%,用0.25%胰酶消化传代,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方法
2.1RAW264.7细胞培养和铺板密度优化为保证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的PGE2在试剂盒的检测范围内,需确定RAW264.7细胞的铺板密度[7]。不同密度的细胞悬液8 μL接种于384孔板内,阳性孔加入1 μL 300 μmol・L-1 乙酰水杨酸,阴性孔加入1 μL培养基,检测板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 h后,加入1 μL LPS检测终浓度为10 mg・L-1,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孵育。18 h后取出384孔板,每孔加入试剂盒提供的PGE2-d2(能量受体)和anti-PGE2-Cryptate(能量供体)各5 μL。室温孵育5 h后在酶标仪上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620,665 nm。试剂盒中标准物质作平行检测。
2.2阳性化合物半抑制浓度IC50的确定乙酰水杨酸可减少细胞内PGE2的生成,在本文中选作阳性抑制剂,用于验证基于HTRF方法的细胞水平PGE2高通量检测模型敏感性和稳定性。RAW264.7细胞选择优化后获得的最佳铺板密度,使用Multidrop将8 μL细胞悬液加入到384孔板内,另加入1 μL不同浓度的乙酰水杨酸,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1 h后再加入1 μL LPS(终浓度为10 mg・L-1),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孵育。第2天,用HTRF PGE2检测试剂盒检测PGE2。各检测组设为:样品组,空白对照组(blank group,相同体积培养基代替样品和LPS,PGE2-d2用5 μL reconstitution buffer代替),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 group,样品为300 μmol乙酰水杨酸)和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 group,用相同体积培养基代替样品)。
2.3样品筛选待测样品溶于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中,储存质量浓度为100 g・L-1,-20 ℃保存。样品检测终浓度为50 mg・L-1,DMSO终浓度为0.05%。所有样品取1 μL加入到96孔样品板中,稀释100倍,96孔板中样品取1 μL加入到384孔细胞板中,稀释20倍。第2 天,用HTRF PGE2检测试剂盒检测PGE2。上述操作均使用全自动化筛选操作系统完成。每个384孔板设有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检测孔,阳性化合物和标准物质检测作为平行对照。
2.4数据统计和分析模型优化数据均为三复孔检测且重复3次,样品筛选检测为双复孔。Excel和GraphPad Prism 6.0 (GraphPad Software, San Diego, CA, USA)作为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阳性化合物和标准物质的曲线拟合及样品的作用结果统计。
目前,随着国家对法制建设的日益增强,依法治企的观念也逐渐被大家所重视,依法治企处于企业内部环境不断改善,社会的需求在日益加强,依法治企的保障作用也在日益凸显。因此,在这样的依法治企大环境之下,构建一种新型的供用电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供电企业作为重要国家重要的电力能源部门,它担负着为全国的工农业生产提供电力保障,为老百姓生活提供电力支持,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而依法治企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治理供电企业,规范依法治企,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依法治企观念下的供电企业管理,全面提升供电企业的整体力量,是供电企业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2.推进依法治企工作的重要性
2.1供电企业的特点
供电企业相比较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与供电企业直接打交道的便是一个个的用电客户,直接面对着千家万户,因此,它的工作具有了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第二,管理层的底部有着明显的末端特点,在管理方面侧管理的职能需求明显;第三,供电企业是最主要的民生企业,主要服务于民众,作为一种社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效益问题,还要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些显著的特点都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担负起它的社会责任。
2.2依法治企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目前,许多供电企业处于转型发展关键阶段,供电企业都在深化法制管理,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对外遵守各种法律制度,许多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依法治企工作新格局,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逐步加强政策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强化企业的监管力度。但是,依然有一些供电企业存在影响企业和谐的因素,一些员工甚至是管理层都没有意识到依法治企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依法治企对供电企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没有从大局观念去认识依法治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实际管理中往往被忽视的现象。
2.3供电企业现状
目前,一些供电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管理太随意,管理不严的现象不时会发生,有法不依,有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着不作为的现象,对出现不合理现象不能进行依法治理;还有的一些供电企业出现了营销方面管理不当,关系电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责任追究不到位,整个考核体系存在漏洞,需要不断完善,群众和社会的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一些企业内部审核和检查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整改,而且一些问题是屡查屡犯。
3.强化依法治企工作的对策
3.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法作为企业治理的根本,只有领导和员工意识到法的重要性,企业才能走上健康稳健的发展之路。一些依法治企成功的企业意识到宣传法制的重要性,开展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行法治、案例讲解讨论,让广大员工积累法律常识,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专项培训和辅导,让广大员工懂法,并引领员工进行思考让其意识到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面对社会,可以向社会宣传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让社会各个群体加深对供电企业的了解。
3.2强化规章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一个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让企业的运行更加合理和有序,运行更加规范,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来进步,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国家电网公司通用制度必须进行宣传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将制度更好执行,一些成功的企业案例中,已经将公司的制度化学习作为公司管理的常规活动,经常组织员工以领导层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采取多种学习、考核手段来进行制度的学习。
3.3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要更好的实施依法治企,必须进行合理的内控体系建设。只有实行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才可以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不断加强企业财务、审计、法律、监察等重要监督部门合作。一些成功的供电企业会不断细化公司的管理规则,加大责任问责的力度,定期公开企业内务,充分调动群众力量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对公司发生的财务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和警示。审计部门应该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实行有力的审核,加强内审力度,逐步完善相应的内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和细分,保证部门间有相互的制约关系,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将问题进行反馈,同时能找到问题的管理部门,并将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健全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能够做到对说发生事故的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全面监管,并能够对突发事件和一些风险的高发环节的进行监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体系,并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长期的建设和规范。
3.4提高员工思想水平
要想在企业中切实推行依法治企理念,更好的进行依法治企,需要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水平,与此同时,要增强员工的技能本领。要在本单位中选拔一些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人才,这样的员工不仅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还熟悉供电企业的供电业务,而且精通供电方面的经济政策,然后将这些选拔出的具有法律背景的员工安排到相关的法律部门和法律岗位进行学习,培养具有本行业特色的法律专家;也可以大胆从外面聘用一些专家型的人才,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解决相关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的水平问题,努力创建依法治企的供电企业,全面提升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广大员工的法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