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物技术市场分析8篇

时间:2023-12-01 10:07: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技术市场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技术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污水;尾水;再生工艺;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U664.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张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35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13个主要贫水国之一。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的1/4,水资源的分布在时空上又不均匀,水己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美国经济学宾莱斯特布朗预测,2020年我国将缺水300多亿m3,到2030年中国工业用水将从每年520亿m3增加到2690亿m3,届时水资源的短缺将更加严重。

一、膜分离技术

膜是两相之间的选择性屏障。直观地讲,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通过压差的作用将料液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薄膜。通过它进行的分离过程称作膜分离。膜可以是具有渗透性的,也可是具有半渗透性的,但不能是完全不透过的。膜可以存于两流体之间也可以附着于支撑体或载体的微孔隙上,膜的厚度应比表而积小得多。膜分离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两侧加以某种推动力时,原料通过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下图简单示意了四种常用的膜分离过程如图1所示:

图1四种常用的膜分离过程

在膜分离出现之前,己经有许多的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如蒸馏、萃取、萃取等。膜分离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膜分离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氮和氢的分离,常规方法不仅要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进行,而且氢/氮的相对挥发度很小;在膜分离中,用聚矾膜分离氮、氢,分离系数为80左右,聚酸亚胺膜则超过120。第二,膜分离过程的能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的变化;对比之下,蒸发、蒸馏、萃取、吸收、吸附等分离过程,都伴随着从液相或吸附相至气相的变化,而相变化的潜热是很大的。第三,多数膜分离过程在室温附近,特别适用于对热过敏物质的处理。

二、试验设计

此研究是针对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后二沉池上清液达标排放水,属于轻度污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要求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供给周边印染企业用作生产用水。

(一)、设计依据

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供给周边印染企业用作生产用水,必须满足印染用水的水质要求。表1为我国再生水用作工业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GB/T19923一2005)。

表1再生水用作工业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

(二)、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主要考虑去除悬浮物、COD、铁、氨氮等杂质,设计采用混凝过滤处理和微滤(MF)工艺,后者出水水质好于前者,但MF膜作预处理工艺与传统多介质过滤相比,费用较高,所以只作为备用方案。MF组件每隔5年必须更换,而传统多介质过滤不需要昂贵的介质更换费用(砂子相对便宜),并水的回收率要高于MF。

预处理的目的是使原水经过初步的处理,主要是去除水中各种悬浮物、胶体,以及达到后续水处理设备的进水要求。采用反渗透的除盐工艺预处理应做到如下要求:

1)防止膜表面上污染,即防止悬浮杂质、微生物、胶体物质等附着在膜表面上或污堵膜元件水流通道。2)防止膜表面上结垢,反渗透装置运行中,由于水的浓缩,有难溶液盐如CaCO3,CaSO4,BaSO4,SrO4,CaF2等沉积在膜表面上,因此要选用适当的阻垢剂防止这些难溶盐生成。3)确保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以使膜有良好的性能和足够长的使用寿命。

(三)、反渗透系统

经验证明R0装置的运行效果,不在于R0本身,而在于预处理的保证体系和相关系统的合理配合,把预处理设备、R0、配套清洗加药的关系,纳入有机整体之中,以保证整体的完整合理性和可操作的灵活性。

反渗透的工作过程是原水在膜的一侧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水分子透过膜表面,从原水侧到达另一侧,而无机盐离子就留在原来的一侧。随着原水的流程逐渐增长,水分子不断从原水中取走,留在原水中的含盐量逐步增大,即原水逐步得到浓缩,而最终成为浓水,从装置中排出。浓水受浓缩后各种离子浓度将成倍增加。自然水源中Ca2+、Mg2+、Ba2+、Sr2+、Si02,S042-、HCO3-等倾向于产生结垢的离子深度积一般都小于其平衡常数,所以不会有结垢出现,但经浓缩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积都有可能大大超过平衡常数,因此会产生严重的结垢。加入阻垢剂在防止难溶盐在反渗透膜上析出(即结垢)十分有效。它通过延缓盐晶体成长来推迟沉淀的过程,促使晶体不会形成一定的大小和足够的浓度而沉降下来。大多数阻垢剂有一些分散剂的作用,防止颗粒聚集成足以沉淀下来的大颗粒。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阻垢剂系统

阻垢剂采用PTP-0100高效阻垢分散剂,具有较好的效果,给水中阻垢剂加入的多少与给水pH有关,当采用PTP-0100控制小结垢条件下(pH不大于7.9)的加药量。在反渗透试验中控制反渗透给水pH在7.5左右,最终确定的加药量在3-5mg/L。

(二)、微滤过滤器

微滤滤芯最初是采用熔喷聚丙烯5pm滤芯,处理水质较好,但是随着活性炭的失效,这种滤芯约5天左右即堵塞失效,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缠绕式或叠片式滤芯。

(三)、反渗透膜

试验表明,Bw30-365FR膜元件的生物累积和生物污堵的速率较低,具有很强的抗污染性能,这样平均给水压力很低,导致很低的能耗。在试验期间,由于膜的污染对膜进行了清洗,结果表明:先酸后碱的化学清洗能够获得好的恢复效果。

五、经济性分析

由于废水处理工程为环保设施项目,以服务于社会为主要目的。它既是生产部门必不可少的生产条件,又是改善环境的必要条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外部效果,所产生的效益除部分经济效益可以定量计算外,大部分则表现为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以某废水处理厂为例,根据其2012年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分析。项目收入为:a、回用水收入,b、污水处理费收入,C、排污权交易收入。其中回用水收益(a项)达产年营业收入预计为511万元(回用水14000吨/天,自来水为1元/吨);b项污水处理费收入预计为1606万元(污水流量20000吨/天,污水处理收费为2.2元/吨);C项排污权交易预计一次性收入:840万元(排污权出售600元/吨,减少排污量为14000吨/天)。注:本财务核算中采用的是总成本指标,即包括折旧费用,故将此项折旧摊销费列入。因此,上述合计年营业收入总额为2117万元,一次性收入840万元。

盈亏平衡分析。根据正常生产年的营业收入、固定和变动成本得到该项目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见图2)

图2盈亏平衡分析图

综上所述,本项目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6.77%,大于12%的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为840.62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6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3年(折现率为12%)。项目计算期内,年平均投资利润率为12.4%,年平均投资利税率为1.9%,年平均投资净利润率为11.7%,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71%。这表明本项目受经营成本变化的影响一般,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能力,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从财务和经济效益角度看,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是完全可行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污水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污、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曹庆兰.国内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11):203-204.

篇2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事实上,基因药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一类药品。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液科类药品、抗肿瘤生物工程药品和糖尿病/内分泌疾病治疗药、抗关节炎药物/免疫药品等蛋白质类药品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美元。

国产品圈占八成国内EPO市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安进公司开发生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得世界生物工程药品市场格局悄然生变,而EPO更是自此成为市场上的头牌生物工程药品。据统计,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品的市场销售额已连续多年实现跳跃式增长,1999年为48亿美元,2001年为62亿美元,2003年为93亿美元,到2004年已达119.2亿美元,一举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上首只单品突破百亿美元的药品。

近几年,国内许多厂家也开始介入促红细胞生成素市场,上海克隆生物、成都地奥制药、沈阳三生制药、阿华生物制药、北京四环生物、华北制药和深圳斯贝克等16家企业先后获得SFDA颁发的药品注册证,据统计,其年生产能力已超过了500万支。在我国促红细胞生成素市场上,国产品牌已占据了80%,沈阳三生制药的益比奥被公认为国产品牌中的佼佼者,在医院用量较大,大约占领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国内市场近一半的份额;而上海麒麟鲲鹏(中国)生物药业的利血宝则占据了国内1/3的市场;排在第三位及第四位的分别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济脉欣、南京华欣药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宁红欣,分别占有10.70%及3.73%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已成为我国重点城市医院的畅销药品,2003年的用药金额达6213万元,排名第56位。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1年,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国内市场销售总额约为4.75亿元,2002年为4.95亿元,2003年上半年已达到2.86亿元。

与国外差距仍大但机遇较好

然而,在我国临床用药结构和消费水平的直接影响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国内市场远不能与全球的百亿美元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虽然可以生产重组人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2、人生长素、葡激酶、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人胰岛素等多种基因工程药品,但基因药物市场仅占世界畅销生物技术药物的近两成份额,而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生物制药市场销售额只翻了一番,从75亿元人民币上涨到150亿元人民币,与EPO单品销售过百亿美元仍存在不小差距。

但随着人类基因组精确基因序列图谱绘制完成,人类基因序列将全部输入公共基因数据库,基因序列将无机密可言。我国的生物制药有望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与国外制药业展开竞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侯云德认为,“中国在生物制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水平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这位被称为是我国“干扰素之父”的先生对我国赶超国际水平显示出了十足的信心。

近期,随着一些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的生物技术药品专利即将到期,以及众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促使国内企业与跨国药企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生物工程药物市场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机遇。

“美国制造”仍霸守市场主流

毋容置疑,基因工程药品(重组DNA产品)已成为国际医药市场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已日趋成熟。仅美国就有110家生物工程公司直接从事重组DNA药品的开发与生产。在上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药品以抗感染药(如α、β干扰素)、抗癌药(如白间素-1,2,4)、人用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为主角,其他一些五花八门的生物工程产品(如单克隆抗体类药、诊断试剂等等)只能算是“辅角”。干扰素、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这三种主要蛋白质类药品约占80年代基因工程药品市场的60%份额。

1997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之后每年保持着12%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2003年达到600亿美元,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10%以上。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种主要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占全球整个生物技术市场的28%份额;其次是重组人胰岛素,占18%份额;干扰素及集落刺激因子各占15%;生长激素占11%;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占4%;其他药品类占9%。

除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品的迅速掘起成为世界头号畅销药外,其他两种早在80年代就已开发上市的基因工程老产品即干扰素与人胰岛素也是“宝刀不老”。据报道,2001~2004年干扰素类制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即从2001年的39亿美元上升为2004年的58亿美元。另一种生物工程老产品“人用胰岛素”在2004年国际市场上共计销售55亿~56亿美元,与干扰素类产品相差无几。

目前,“美国制造”仍霸守着该领域市场的主流地位。在基因工程药品市场的领军产品中,美国安进公司的抗关节炎新药Enlrel、Neulaste、促红细胞生成素Arnesp和普通EPO等四大品种无疑是主力品牌。其中抗关节炎新药Enlrel的销售额将以2004年的18亿美元上升为2010年的44.5亿美元,约占12种畅销基因工程药品总销售额的14%份额。至于安进公司生产的其他两种基因工程药品即α促红素(Arnesp)和Neulasta,在2010年的销售额估计将分别达到38亿和34亿美元。

迄今为止,以美国为主开发上市了70~80种治疗用重组DNA药品。2004年全球其因工程药品市场总销售额为471.44亿美元,约占当年国际医药市场的10%。去年,生物工程药品销售额约为435亿美元。预期到2010年,全球基因工程药品市场规模可达600亿美元以上。

篇3

农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杂草和病菌的药剂。由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三大版块构成了完整的农药产业链。行业上游为黄磷、液氯等无机原料和甲醇、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下游为农林牧业生产和卫生领域。总的来说,农药行业处于化工产业链的末端,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大,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一旦研制成功则利润丰厚。

农药行业是重要的支农产业之一,投入产出比高达6~10倍。在全球人口增长及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下,农药的广泛使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的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但农药使用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威胁,所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的毒性问题和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行业被迫向高效、低毒、低用量的方向发展。但在农业生产无根本性变化的可预见未来,世界农业对农药的依赖依然不会减弱,在此种不得不为的格局下,农药产业的布局也将影响一个国家农业及其他轻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农药行业的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等研究的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我国农药行业起步晚,虽然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仍存在着很多布局问题,尤其是在国家战略“走出去”的带动下,以及世界农药巨头更深层次的“走进来”情况下,作为基础支农产业的农药行业,行业的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这时对发达国家农药产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对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药行业及农业相关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二、世界农药市场

农药的消费受农业生产的规律、作物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的影响很大。受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农药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每年3~9月份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所以上半年也是农药生产的高峰期,加之农药还是重要的救灾物资,需要定量的储备,所以我国的农药生产具有其他国家,尤其是地区跨度大的美国等所不具有的特点。此外,农药行业与国家农业政策以及耕作制度与技术的变革等都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所以归纳世界农药产业发展曲线,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耕作技术及助剂、药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市场规模

由上个世纪90年代中,农药行业开始极度繁荣后的萎缩,直自2003年世界农药市场才实现在产品结构变化上的实际增长,而后逐渐步入一个销售市场的稳定期,近几年销售额稳定在310亿美元左右。根据图1的历史数据曲线判断,农药行业的增长正处于上升期,行业的高速增长仍可维持一段时间。我国农药行业在“十一五”的产业方针指导下,在十七大胜利召开后的国家战略转变下,农民收入必将迎来建国后的第三个增长期。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生产资料的加大投入,都将大力带动农药消费的增长。结合世界产业背景,国外权威咨询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农药消费将以7%的速度增长,国际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无疑给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环境气候恶劣等使得农药行业的增长趋势变的扑朔迷离,但去除一些意外的自然、政治影响因素,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历史数据(图2)的衬托下还是比较明朗的,在2004年的历史性高峰带动下,世界农药行业即将步入一个五年左右的增长期,但应当注意的是石油价格对农药行业成本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很难出现今年年中时的油价高位震荡,但在石油输出组织的产量控制下,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预计供应维持略小于需求的状态,WTI现货价格预计会在65美元/桶左右徘徊。

(二)世界农药行业发展曲线

1.市场的转移

发达国家农药工业起步早,已走过高速发展期,市场趋于饱和。农药市场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亚太地区和南美洲的部分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将成为全球农药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世界农药的产能也在向相关国家转移,以降低成本、就近销售,我国相关企业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引进、吸收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助跑农业现代化。

2.农药开发向高效、低毒、低残留、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方向发展

这是发达国家农药需求量趋于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未来数年内,以苏云金杆菌(Bt)农药为首的生物农药(目前生物农药仅占整个农药市场的1%)将以10%左右的速度强劲增长,但一段时间内化学农药仍是农药市场的主体。我国的生物农药还处于起步阶段,除几大上市公司外,产品线还没有展开,这也将是今后我国产业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以同一起跑线上的生物农药为主打产品,在外向型产品结构的布局下,与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农药市场中一决高下。

3.转基因作物市场挤占传统农药市场

据统计,2005年全球44%的大豆、42%的玉米和10%的棉花均采用转基因种子种植。全球农药市场有向农业生物技术市场转移的趋势。草甘膦、草铵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发展使其他的选择性除草剂市场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至今达到商品化种植的转基因抗病作物还很少,杀菌剂市场受到的影响很小。

4.三大类农药的比重及其发展

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三大类农药是农药市场的主体。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占农药销售额的比例在2005年为48:25:24,而5年前该比例为48:28:20,15年前为44:29:21,25年前为41:35:19。而我国的产品比例调整,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草剂市场的增长速度在三大类农药中居中,近15年以年均1.65%的速度增长,近5年来的增长率为2.90%。除草剂市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农业上的先进程度,比例差异主要是由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耕作技术决定的。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改变了全球除草剂市场的格局。它一方面使得草甘膦、草铵膦等少数非选择性除草剂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得其他选择性除草剂的需求大幅度降低,大大降低了除草剂的品种数量,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农药企业。虽然我国除草剂的产能增长水平一直高于世界平均速度,但消费比例则一直在20%左右,要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量增长跟不上产量增长,直接导致了行业细分的许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全球杀虫剂销售额自1990年黄金发展期过后市场份额已下滑至25%。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和推广早、市场已趋于饱和,又受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再加上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冲击,因此近年来竟有萎缩趋势。市场格局变化是与环境相容性好的高效低种不断进入市场替代旧有产品,目前全球市场上消费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杂环类杀虫剂四大类化学农药以及少量生物农药。

杀菌剂市场增长最快,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近5年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导致作物病害的病菌容易获得抗性新产品有持续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各类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对杀菌剂的需求,其受转基因作物的影响很小。这个市场对于我国众多生产厂家而言,是最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个市场产品更新换代快,跨国企业的研发优势在此表现的并不充分,与此同时,国际巨型企业一般习惯专线生产,产品线中产品种类并不多,所以必然会有一些细分的产品空隙留给我国众多企业去大展所为。

三、中国农药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2005年,我国农药生产企业2200余家,常年生产250多种原药。其中原药生产企业近500家,加工(含少量分装)企业1700多家。农药总产量中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比例分别为45%、13%和41%。但大部分农药品种均为仿制品种,自主创制的品种数量不足1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5年我国农药产量(原药)突破百万吨达103.94万吨,消费量28.3万吨,同比增长了9.1%(见图3);其中,杀虫剂消费量增长了8.9%,除草剂增长了24.6%,杀菌剂增长4.0%,农药行业销售额达624.52亿元。销售额五年来增长了2.4倍,年复合增长19%,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30%以上。

如果除去部分农药制剂产量计入原药产量的增量,根据校对值,2005年我国农药实际产量达68万吨,产量上看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原药生产国,但市场规模只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的6%,还只是世界第五。2006年上半年受益于化工原料价格回落及需求增长,农药行业表现为收入、利润同步增长,在全部子行业中增长态势最为均衡。预计2006年全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29.96万吨,同比增长约6%(见表1)。

(二)我国农药行业进出口情况

我国农药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出口产品占总产量比例在40%以上。2005年我国农药出口量42.5万吨,出口金额14亿美元,年增长率分别为9.5%和18.1%。进口量仅3.7万吨,进口金额1.82亿美元,基本保持平稳。从出口量看,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的比例分别为31%、48%和15%,占金额的34%、42%和19%。从进口量看,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所占比例分别为21%、48%和31%,占金额的24%、40%和34%,杀菌剂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农药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全球农药市场,但主要以原药为主,大约占出口总量的60%左右。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量的51%,其次为拉丁美洲,占出口总量的22%,再次是欧洲,占9%,非洲只占7.5%。巴基斯坦、泰国、美国、阿根廷和巴拉圭是我国前五大出口国家。石油,化工-[飞诺网FENO.CN]

(三)我国农药市场的特性

农药的市场是农村,由于产品的特性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农药市场具有不同于国外市场、不同于其他农资产品市场的特征。

1.市场广阔而分散

农作物种植单位小,用户数量大。

2.市场教育底子薄,信息不对称

单位购买量小,价格敏感度高,自我保护意识差,这是由农民收入低造成的,但直接导致了假劣农药的泛滥;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掌握在生产商经销商手中,造成营销成本高、效果差。

3.明显的季节性

3~9月是销售生产旺季,比其他国家的市场更为集中。

4.产品更新换代快

由于我国具有后发产业优势,加之农民的产品忠诚度低,以及我国农药企业自有知识产权少,所以产品换代快,国内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还必须要跟上行业的变化。

5.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行业前10大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只有19.5%,前20大企业占总产量比重只有30.8%。与跨国农药公司专注于自己的农药产品不同,我国农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过专利期的产品,同一个品种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生产,这也造成了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

6.五种高毒农药将于2007年起全面禁用,产品线不合理的企业即将面临停产或转产,这给品种结构优良的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将大大优化我国农药行业的竞争秩序。

另外我国地域差异较大,气候条件多样,各地区农民有完全不同的种植习惯;又因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所以使得农药需求变化缺乏预见性,对市场需求很难定量估算以合理安排产能。

(四)“十一五”宏观调控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产业规划都指明了农药的发展将制止重复建设,压减过多的生产厂点,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注重健康持续的发展。近期国家发改委将农药企业注册资金的最低要求提高2倍,并计划与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国农药企业进行环保大检查,这将提高农药行业的进入门槛,强制淘汰一批中小企业。

新建项目选址要在交通便利又远离人口稠密的市区和水源地区等环境敏感点。项目规划中要有良好的污水处理装置,项目投入使用后,基本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积极鼓励其他行业进入环保型农药领域,欢迎各种资本以资本注入、控股、兼并等形式投资环保农药行业,投资新产品开发。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对有利于产品结构调整和高种替代的新品种将争取国家给予优惠贷款,淘汰小农药,投资重点向大型企业集团倾斜,这些企业新品种的开发和建设项目将优先予以考虑。造就几家资产在50亿~100亿元,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中型骨干企业。

行业总产能维持在85万~90万吨/年,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比例定位在50%、15%和25%。产业调整重点是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新型水田和旱田除草剂、水果蔬菜用杀菌剂和保鲜剂等。

四、行业发展曲线下的投资策略

(一)产品投资策略

我国农药产品已改变了三个70(即杀虫剂占总产量的70%,有机磷类占杀虫剂总产量的70%以上,高毒有机磷农药品种占有机磷杀虫剂总产量的70%)的不合理格局,但产品分布依然不合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品种,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我国两个农药科研开发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为我国农药科研开发由仿制向创制转变打下了基础。今后仍需要不断投资研发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需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农药科研开发体系,包括新化合物设计、合成、生物测试、剂型加工、工艺和工程研究、制造、安全评价以及“三废”治理、标准、专利许可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在内的完善的农药研发体系。重点投资高效新品种,增加地下害虫防治剂及高效生物农药的品种和产量。大力发展剂型加工,发展水性化的新剂型。

我国的三大农药品种中,除草剂产品产能增长水平一直过高,进口国却正在改变其进口策略,降低除草剂依赖水平,加上我国此类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高,使得产品出口的稳定性较差,当世界市场需求萎缩时,将对我国的农药产品出口造成很大打击,所以今后此类产品的投资,以研发和生产中高端产品转移,以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重点增加旱田除草剂的品种和产量,争取使企业产品的寿命延长,以降低经营风险。杀虫剂市场的投资趋势是与环境相容性好的高效低种,我国目前此类产品的研发落后于世界同行。只有以华星化工为首的几家上市公司有开发能力,今后一段时间,缺乏科研经费的中小型公司可以积极与相关的科研院所联系,紧密关注国内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产能,以弥补研发不足的缺点。

杀菌剂市场是最具潜力的子行业,一方面这个市场产品更新换代快,跨国企业的研发优势在此表现的并不充分,另一方面,国际巨型企业一般习惯专线生产,产品线中产品种类并不多,所以必然会有一些细分的产品空隙留给我国众多企业去大展所为,重点投资杀线虫剂的品种和规模。

国内的企业应该联合起来,通过规模化经营,科学投资新产品,以保证收益及市值的稳定。环保及低毒产品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估值体系中有30倍市赢率的报价,而普通产品生产公司仍在10倍左右。

(二)规模投资策略

2006年7月1日起,申请农药企业核准的注册资金最低要求为:原药企业3000万元,制剂(加工、复配)企业1000万元,鼠药制剂、分装、卫生用药企业500万元,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这明显提高了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国家的调控正迫使我国企业向规模化发展。而即将进入我国市场的一些国际企业,也无一不是巨型企业,只有规模化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之一争高低。

(三)地区投资策略

根据地区种植特点,制定产品投资策略。充分利用我国宏观布局的优惠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工业基地过程中的免税、免土地使用费用等政策,迅速提升自身实力。

(四)多元化延伸

按照石化行业规律,我国在2001~2005年中完成了一轮景气循环周期的上升段,预计“十一五”中大部分时间国内石化行业将运行于景气下降通道中,为农药行业提供廉价的原料等发展支持,而需求的增长则直接刺激行业内企业开始以兼并收购为主的规模化发展道路。农药行业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逆势行走的石化子行业,这将有力的吸引国内的大中型石化企业将其投资转移到农药行业,以规避今后几年石化产品下行而造成的价格低落损失,实现产品深加工或原材料自给,建成以农药产品为中心的纵向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势态。

(五)销售之局

我国的农药销售因为农业生产的特点,而不同于其他国家。国际大型农药企业在国内销售不景气状况,也正是由于不了解我国散户种植的特点,国内的企业应该抓住“本土优势”以销售渠道建立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农药经销商正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尾大不掉的情况十分常见,也造成了企业坏帐严重的问题。有实力的生产厂家完全可以尝试自己建设销售渠道,或有实力的农药经销以进行产品研发或生产商参股等方式逐步进入农药生产领域,形成像日本综合商社或英国马狮集团之类的农药经营集团。“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北方、黄淮海小麦主产区,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稻谷主产区,东北三省、黄淮海、西南山地、西北和青藏高原玉米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杂粮薯类主产区,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主产区,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食用油主产区,南方油菜籽主产区,黄淮海花生主产区,东北、西北葵花籽主产区,新疆、山东、河北、山西棉花主产区,环渤海和西北高原果汁主产区,东南沿海果蔬主产区,东北、华北、西北农牧区,南方甘蔗产区,北方甜菜产区。

围绕以上我国农牧产业新格局,根据地区种植特点,筛选组合建设新的产品线;以地区为中,凸树立产品品牌,全国辐射;以产品线为依托,进行跨地区的资源整合,通过兼并与重组,组建大型农药企业;充分利用本土的农药经销特点,发展集农药生产、复配、技术服务、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农药集团。而从国际经验来看,行业利润也正在由制造原药向成品制剂和销售渠道转移。

(六)外资利用

对于中国8亿农民,13亿人口粮食自给而造就的巨大农药需求市场,各大跨国农业企业都在虎视眈眈。“十一五”期间,本着有利于我国农药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长远利益,将加大开放力度,以吸引外资。我国的现有政策依然对农药工业进行一定保护,这种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行业企业完全有时间借助外资练好内功应对外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