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1 10:07: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城市水管理;城市建设;扬州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84
[中图分类号]TV213.4;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38-02
1 扬州城市水管理的实践
1981年成立扬州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办公室(原扬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要负责城市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及城市供水行业管理。1986年,成立单独建制办公室,性质为全民事业,隶属市建委。
2003年,市委市政府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认真执行《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大纲》《扬州市沿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通过实施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林网与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等4大类生态工程项目,有效保护了源头地区水质。2006年,与德国开展了“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技术合作项目,对瘦西湖17个断面、大运河(扬州段)103个断面的水文资料和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排放的数据进行了采集分析,并建立了扬州河流水质模型基础。2007年,水利局等三部门联合出台《扬州市行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对火电、化工、造纸、机械等高耗水行业实施节水行动。2008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对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阐述;5月,印发了《扬州市节约用水规划》,为扬州市未来节水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措施和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2012年,下发《扬州市节水供水管理办法》,为全市节水供水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4年,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域纳污总量“红线”进行控制,并明确规定了考核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
虽然扬州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水管理挑战。主要体现在水质达标率不高、湖泊综合营养呈轻度富营养状态等。2011-2013湖泊综合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见表1。
2 新加坡城市水管理模式简介
作为一个面积680 km2,人口400万,工商业和金融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国家,由于国土面积有限,不能大量贮存雨水,致使新加坡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1 m3,世界倒数第二,有超过50%的供水从马来西亚进口。因此,水资源管理已成为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公众社会生活的战略性问题。目前,新加坡在水管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
2.1 管理机构
2001年以前,新加坡的供水和污水处理是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来管理的。贸易与工业部(MTI)下辖的公共事业局(PUB)负责饮用水管理;环境部(MTE)负责整体环境管理,涉及污水排放及处理、水资源收集等与水环境相关的事务。2001年,公用事业局从环境部手中接管污水排放和处理的职能,其责任从水资源管理和供水,扩展到包括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现在,公共事业局是负责与水有关事务的最主要的综合管理机构。下设供水(水厂)处、集水区及水道处等12个业务部门和财务部、人力资源处等5个办公部门。此外,1979年,设立负责制订节水计划、调查节水方面违法活动等工作的节水监查办公室;1981年,成立负责向用水大户提供节水措施的建议、对公众进行节能宣传和教育等工作的节水办公室。
2.2 法律法规
先后制定出台了《环境污染控制法》《环境公共健康(有毒工业废物)条例》《废水和排水系统法》《公共设施法(2002)》《公共设施(供水)条例》《公共设施(中心集水区和集水区公园)条例》等一系列系统全面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规条例明确规定,在新加坡,水是公共财产,政府通过行政和法规手段对水问题的公众利益进行干预。
2.3 具体措施
为改变日常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储存雨水和从邻国进口的状况,政府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推进水资源管理。一方面,通过实施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等4大“国家水喉”计划,增加水资源供应;另一方面,政府不仅投入巨资对与水有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减少水流失量,还通过采纳梯级水费和征收水保护税减少民用水使用。如用水户除了交纳水费、水保费外,还要交纳污水处理费和清洁费,用于污水处理和对现行排污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2.4 奖惩机制
通过大力推行节水项目投资补贴计划(IAS)、单位资源生产率计划(RPS)、单位资源生产率研究计划(RPFS)等节水补助计划,减少小企业大幅升级节水设备时遇到的资金困难,提高其节水的积极性。对超标排放污水的,则采取第一次最大罚款5万新元,以后每次超标给予10万新元的严厉处罚。且为取得更有效的投资效果和促进地方水工业发展,政府在1995年将公用事业局企业化的同时,还鼓励私人参与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5 教育培养
公用事业局联合学校、工业协会等机构,每年投入数百万新元,开展一系列旨在加强普通民众对于环境的公共意识,尤其是水资源的公共意识培养的活动;主要包括“让新加坡清洁”特别运动、教育体系和“清洁和绿色周”。“让新加坡清洁”运动主要通过介绍环境或公共健康法律,帮助公众形成对环境和水问题的认知;学校是环境信息的重要传播体。因此,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被要求了解节约用水的基本做法,以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自1990年起,每年举行不同主题的“清洁和绿色周”,通过努力,民众节水意识很强,连导游、出租车司机也会对游客进行节水、环保教育。
3 对扬州的借鉴与启示
3.1 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协作
新加坡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将所有与水有关的行政部门整合起来,特别是将水资源和水环境两个问题的管理协调起来,新的公共事业局除负责水资源管理和供水外,还扩展到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针对当前扬州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问题责任部门不同的现状,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有效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管、治两张皮现象。
3.2 着力构建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新加坡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水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环境法律体系。不仅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等大的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并且节水龙头、马桶节水等小的方面,也有具体的规范。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在严格执行中央、省有关水资源管理法规的同时,出台扬州用水节水的具体标准,从小处抓起,从细节着手来推进水资源管理。
3.3 推进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土地规划的有机结合
综合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紧密联系是新加坡水管理的特点。2002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机构法》为协调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提供了法律基础。二者的结合使得水资源的管理特别是在集水区规划和管理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规划具有在集水区不能建设有污染的项目(主要指工业),重新设计住房和垃圾收集中心以减少垃圾污染,严格实施污染控制法规,将分散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池塘等连接成一个网络体系等几个重要特点。
3.4 采取广泛的经济手段来推动水资源管理
新加坡在通过采用阶梯水费、鼓励使用回用水的收费体系、节水减免税、超标排污罚款、鼓励私人投资等手段管理水资源的同时,还在海水淡化、污水截流和净化、水库联调等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5 加强公众环境和水资源意识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发展城市水文 建设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廊坊市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廊坊市现有三个行政区:广阳区、安次区、开发区,市区面积70.2平方公里,人口65万。根据《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28平方公里。
1.2水资源情况
廊坊市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08立方米,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先天不足”。市区西部、南部有永定河、龙河、风河、天堂河、六干渠、八干渠、九干渠等河流渠道。永定河目前已经断流,龙河、凤河、天堂河、市区干渠等河道成为污水排放河道,均为劣Ⅴ类水质,地表水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市区工农业发展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廊坊市水资源评价》分析数据:廊坊市在现状平水年(P=50%),缺水率25.6%。现状偏枯水年(P=75%),缺水率达33.0%。可见,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2、发展城市水文的重要性
2.1 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会产生“城市热岛”,热岛现象对水蒸发、空气对流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城市的降水条件。一般来说,强风在市区会减弱,而微风可得到加强。同时,城市上空形成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这些因素造成城市降水量一般会比郊区多5%~15%。
2.2城市化对径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发展,市区不透水面积的逐渐增加、排水系统越来越完善、天然河道的修缮使得通过排水管网的雨水汇流速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径流量变大、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洪峰流量加大,同时也给城市防洪、排涝增加了巨大压力。例如,廊坊市2012年、2013年汛期均有一次暴雨由于降水集中、排水能力不足造成严重内涝。
2.3城市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工农业发展,一方面使水资源利用量越来越大。由于地表水资源匮乏,廊坊市只有通过超量开采地下水支撑城市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市区不透水面积增加,区域内入渗率变小,使补给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给,则会使地下水循环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2.4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
城市中排放的大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如不经处理,排入河道或湖泊,会导致地表水污染。污水还间接污染地下水,地下水超采又会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更容易导致污水渗入。
作为资源性缺水城市,廊坊市城市化造成的防洪排涝、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瓶颈问题。
3、廊坊市城市水文现状
3.1站网情况
廊坊市区设有北昌、更生两处水文站;北昌、永丰、更生、张家务等4处水质监测站;金桥小区、水文局、北旺等10处雨量站;北旺、水利局、开发区等10处地下水监测站;白家务、第一水厂、第二水厂等3处水源地水质监测站。水文监测站点涉及防洪、雨情、地下水、水质监测等各个水文要素,站点基本覆盖市区及周边地区。
3.2城市水文发展情况
廊坊水文依托现有监测站网和技术优势,以廊坊市防汛调度、城市供排水、水环境保护、饮水安全服务为重点,全力做好水文监测,积极开展水文科研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平衡测试等水文技术服务,及时水情预警预报、水资源公报、水源地水质旬报、地下水动态月报等水文信息,编制完成《廊坊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节水型社会项目研究》、《廊坊市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等科研成果,为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3.3城市水文存在的不足
受资金匮乏、技术能力等制约,廊坊城市水文工作与城市发展需求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制度要求相比,廊坊城市水文还存在很多不足:城市水文监测站网密度不够,缺少城区低洼地段监测站点,地下水监测站点稀疏、功能单一;城区水文监测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必备的实时监测设备,监测能力现代化水平较低,预测预报手段相对落后;水文基础研究滞后,水文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廊坊市城市水文发展的探讨
廊坊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趋势下,如何处理好发展和水环境问题、维护河湖健康,做好防洪排涝,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可持续发展水利和民生水利成为城市水文建设的重要任务。
4.1加强城市站网规划,提升水文监测能力
一是根据降水的空间区域分布,增设雨量站点;在地下桥、城市附近的排水渠、扬水站、污水处理厂、重要取水口、排污口建设水位、水质自测报站,实时监测城市积水、排涝、水质情况。二是调整龙河、凤河、永定河泛区、天堂河现有水文监测断面、监测频次、监测项目,新建城市水位、流量监测站,为城市防洪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合理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网,在地下水漏斗区、水源地增设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点,重点监控漏斗区、水源地埋深、水质、水量动态变化情况。四是建设水文监测设施,配置雨量遥测系统、水位自测报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储存,提升水文监测能力和预测报水平,为研究水资源的变化规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全面、准确地信息依据。
4.2积极做好水文监测,服务城市发展建设和民生水利
要从增强水文服务能力、保障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城市水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开采量、污水排放量、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和水源地水质监测,加强城市水文水资源分析评价,扩大信息服务范围,及时水文信息,大力提升水文在城市防洪、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服务支撑能力,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饮水安全提供安全保障,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4.3提升城市水文保障能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水事件能力
要全面分析探讨城市水资源管理、防汛减灾、水生态保护、城市水务等方面对水文工作的新要求,努力解决当前城市防洪标准偏低,城市水文工作基础薄弱,与城市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城市水资源分析与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加强城市水文基础数据库,开展城市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打造业务精良的城市水文监测队伍,制定各种应对突发公共水事件的方案、预案,合理分配观测人员、完善观测手段、配置观测设备,研究各级防洪排涝模型,提升城市洪水、水污染预警预报时效性,提高突发公共水事件应对能力。
4.4开展城市水文理论研究与基础应用研究,服务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和切入点,着力建立水资源监控体系和水资源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增强服务“三条红线”刚性化、水资源管理精细化、考核问责权威化能力建设,开展好水资源论证、水平衡测试、水资源评价,积极为取水许可、城市节水、用水定额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水功能区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为全面确立“三条红线”,严格实行“四项制度”,积极稳妥地为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水文监测数据,为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水文人要认真研究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水文问题,探讨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水文的需求,加快推进城市水文,服务城市化发展和民生水利。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廊坊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主创新;城市建设
1.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无疑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亮点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党的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首次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2.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这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2.2 生态文明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从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系统中重新认识人,摆正人在自然界的位置,承认自然的价值,在遵循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对关系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考虑人对城市发展的主观期望,还要客观的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把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的自然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顾及自然的承载能力和容量,合理安排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城市处于一种健康发展的状态中。
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自主创新的密切关系
3.1自主创新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降耗节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能源减排防污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曾表示,党的十提出用创新来驱动发展,所以,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包括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都需要用创新作为支撑。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的需求将更强烈,生态的改善,需要科技在其中花更大的力量来解决产业发展和民生问题,例如城市空气的清洁,食品的安全,生活用水的干净等都需要以科技作为支撑。
3.2 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积极培育生态工业,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这些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生态文明这条道路。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4.1 以创新技术推动节能减排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侯变化的影响,资源环境要需日趋强化,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节能减排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企业,而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效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和产业化的投入,加快建设以节能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流体系,找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如在国家发改委批准鞍钢西部新区500万吨板材精品基地项目后,鞍钢在建设之初就把节约用水、不增新水当作一项战略性的任务。鞍钢通过一系列自身节水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使水耗指标大幅下降。
4.2 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与依托,企业在技术创新生态化实施过程中,要培育出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环保主义且具有“尊重创新,不断探索”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在企业家的带动下,整个企业形成一种重视企业生态的意识,要把技术创新生态化作为企业创新精神的核心。企业需要在经济行为中多考虑其产品的生态成本,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进行生态成本评估,达到要求后再投入生产。
4.3 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环境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提供政策保障。政府要加强环境法规的建设,制定较为完善的环境政策体系,严格执行环境法,并采取各种措施激励企业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此外,政府还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一种有利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氛围。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和宏观政策引导等举措,激励企业家培育生态意识和技术创新精神,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素养。
同时,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研发平台、技术转化平台、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服务;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4.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有利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要确立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战略重点领域,突破一批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解决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科技能力。第一,要为生态化技术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体制保障,加强财政投入对生态化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功能,强化生态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第二,要深化生态化技术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推动生态化技术研究项目的标准化评价,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在引导生态化技术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要加强对生态化技术专利的保护力度,鼓励创新主体取得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生态化技术知识产权,并扶持其在生产领域的转移、扩散和运用。第四,要加大对生态化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态化技术产品实行政府首购,支持通过政府采购形成生态化技术标准。
4.5 提高公众参与度
提倡广大公众积极地参与到政策制定、实施的监督,使社会发展中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必须要建立起新的有社会公众参与的技术创新社会评估制度,把技术创新从封闭的决策模式中解放出来,向政府监督、全民参与的生态开放模式转变。公众在参与技术创新生态化决策的过程中,对于关系到自己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决策时都会做出真实的意愿表述。
参考文献:
[1]陈旭.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城市”,创意城市[J],2013.3.
[2]潘建红,刘姗姗,高栋.论技术创新生态化与生态文明建设[J],商业时代,2011,27:113-114.
[3]刘焕桂,石柏林.大力发展生态化技术创新[N],光明日报,2013-5-5.
[4] 刘晓凯,马志强.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5-23.
网络出
>> 辽源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探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浅谈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 浅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浅议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我国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创新城市水管理模式,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所需要把握的方法及原则 珠江三角洲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考 鞍山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烟台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探析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浅谈临沂市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经验 水网建设在曲阜水生态文明城市中的作用 乌当:“四轮驱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贵阳:在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突“危” 发挥比较优势 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关于黄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078;51379079;51409103);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1-22);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4IRTSTHN028)
作者简介:
王富强 (1979-),男,河南济源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生态水文学等方面研究。E-mail:
摘要: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等6个方面、20项指标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18分(得分率72%,下同)、水资源优化配置9分(60%)、防洪排涝体系6.5分(65%)、节水型社会建设14分(70%)、水生态保护与修复9分(45%)、水文化建设6分(60%),总分62.5分,整体刚刚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可见,郑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相对较好,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等方面稍显欠缺。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现状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4-0639-04
Assessment of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Zhengzhou
WANG Fu-qiang1,2,WANG Lei1,WEI Huai-bin1,2,ZHAO Nai-li1
(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45;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46)
Abstract:An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s developed with 20 indexes from six aspects,including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and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Zhengzhou.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the score of 18 (scoring percentage is 72%,same hereinafter),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the score of 9 (60%),th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ystem has the score of 6.5 (65%),the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has the score of 14 (70%),the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e system has the score of 9 (45%),and the water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the score of 6 (60%),thus the total score is 62.5,which indicated that it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perform well in Zhengzhou,whil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e system need more work.
Key words: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urrent situation assessment;assessment index;assessment standard;Zhengzhou City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地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1月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 号),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以及水害防治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3]。目前,国内针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如左其亭[4]、李原园[5]、王树鹏[6]等分别从水资源管理、河湖水系连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郭唯[7]、张旺[8]、陶洁[9]等分别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三条红线”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对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
准确评估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是科学合理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的基础与前提。刘海娇等[10]对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黄茁[11]、唐克旺等[12]对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高华等[13]对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但是,整体来看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尚不能系统全面的评价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因此,本文试图构建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
1 基本情况
郑州市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总面积7 446.2 km2。全市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水资源总量为13.23 亿m3,地表水7.04 亿m3,地下水7.72 亿m3。郑州市按流域分为6个流域水资源四级分区,其中淮河流域3个区,黄河流域3个区,分别为沙颖河平原区、沙颖河山区、涡河区、伊洛河区、小浪底-花园口干流区和花园口以下干流区(见图1)。
2 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选取原则
按照水利部《关于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要求,应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流域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依据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3]。
2.2 评价指标体系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工作采取对评价区域各项指标进行分级评分的方式,共包括20项评价指标,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划分为优、良、中、差、劣5个等级,分别对应的评分值为5、4、3、2、1,总分为100分。
参考《防洪标准》(GB 50201-94)[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5]等相关行业标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16],根据实际调查郑州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对可量化指标的赋分标准进行了量化,不可量化指标根据建设目标对赋分标准进行了界定,具体见表1。
说明:用水总量控制程度指评价区域年用水总量是否达到当地用水“红线”要求,只考虑达标和不达标两种情况;各项指标等级的临界值采取向上兼容的评分方式。
2.3 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根据总得分情况进行确定,总分在60分及以上认定评价区域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总分在60分以下的评价区域不予认定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具体评价标准见表2。
3 结果与分析
3.1 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
根据上述建立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3年作为基准年(试点建设期为2014年-2016年)进行了实地调研及数据收集,对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见表3。
3.2 结论与讨论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郑州市十分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2000年相继颁布了《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和《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7年重新修订颁布为《郑州市节约用水条例》);2002年颁布了《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2008年又进行了修订);2006年编制完成的《郑州市节水型建设规划》获得水利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予以实施。但是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基础不完善、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尚未出台;计划用水、节水设施“三同时”和用水定额管理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重点管理手段执行不到位。评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得分为18分。
(2)水资源优化配置。郑州市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黄河水源的循序高效利用,2002年启动了生态水系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2007年编制完成的《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通过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审议,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地方法规;2012年又编制完成了《郑州市生态水系提升规划》,规划拟通过补源工程、河湖连通工程等,构建具有多水源保障和水动力特征的水系网络;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完成了《郑州市水资源配置规划》,制订了城乡重大用水调整的战略格局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按照“循序利用、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优化配置”的理念,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黄河水源的循序高效利用,实现了“城市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的循序利用,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补给了地下水资源。但受现有引黄工程能力的限制,河道生态用水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城镇集中供水普及率和再生水利用率均处在全国中等水平。评定水资源优化配置得分为9分。
(3)防洪排涝体系。“十一五”期间,郑州市水利投入资金35亿元,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列入国家规划的37座水库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工,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贾鲁河、七里河、索须河、溱河、双洎河、五渡河、伊洛河等进行了综合治理,已治理河道标准大部分为5~10年一遇,个别堤段达到20年和50年一遇。对城区河道清淤、积水点改造,城市排水系统逐步完善,城区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郑州市水少、人多、地多的本底条件导致供水安全保障的压力较大;另外,由于部分排洪除涝河道淤积、行洪断面小,雨水泵站建成年份较早、设备老化,排水管网干支管系统不完善,整体防洪能力有待提高。评定防洪排涝体系得分为6.5分。
(4)节水型社会建设。2005年以来郑州市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郑州市逐步完善以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水资源配置与调控,2010年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2013年郑州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2(目标值0.65,下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100%)、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85%(100%)、城镇生活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8.8%(13%)。由此可以看出,郑州市整体用水水平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相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评定节水型社会建设得分为14分。
(5)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从2009年开始,郑州市相继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城区自备井安全用水监督检查等工作。近两年水质监测显示,郑州市水资源质量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淮河流域全部河流和黄河流域的坞罗河、后寺河、汜水河等。主要原因是本地区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流污染严重。评定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得分为9分。
(6)水文化建设。郑州市十分重视水文化建设,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水文化活动,主要有河洛文化日、中国象棋文化节(荥阳楚河汉界)、黄河湿地文化节等。同时,结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生态水系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文化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会议、网络、报纸、画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使得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形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但是与水生态文明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尚未建立,促进水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居民亲水区域和亲水设施较为缺乏等。评定水文化建设得分为6分。
结果显示,2013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综合评分为62.5分,说明整体刚刚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仍需加强。
4 结语
2013年郑州市刚刚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在此基础上,郑州市将在试点期(2014年-2016年)全面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良好条件,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
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任务中,第一批试点城市建设已进入中间阶段,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出台相关评价标准及建设任务考核办法,为更准确、更全面考核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4):1-6.(ZUO Qi-ting.Discussions on key issues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3(4):1-6.(in Chinese))
[2] 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R].2013.(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Views on Accelerating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R].2013.(in Chinese))
[3] 水利部.关于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R].2014.(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About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Plan Compiling Outline[R].2014.(in Chinese))
[4] 左其亭,马军霞,陶治.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J].资源科学,2011,33(12):2214-2220.(ZUO Qi-ting,MA Jun-xia,TAO Zhi.Modern water management ideas an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theory[J].Resources Science,2011,33(12):2214-2220.(in Chinese))
[5] 李原园,黄火键,李宗礼,等.河湖水系连通实践经验与发展趋势[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2(4):81-85.(LI Yuan-yuan,HUANG Huo-jian,LI Zong-li,et al.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2014,12(4):81-85.(in Chinese))
[6] 王树鹏,张云峰,朱武.云南省区域和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水利,2011 (15):17-20.(WANG Shu-peng,ZHANG Yun-feng,ZHU Wu.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region and industry water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in Yunna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1 (15):17-20.(in Chinese))
[7] 郭唯,左其亭,靳润芳,等.郑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及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2(4):86-91.(GUO Wei,ZUO Qi-ting,JIN Run-fang,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Zhengzhou[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2014,12(4):86-91.(in Chinese))
[8] 张旺,庞靖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12 (7):23-25.(ZHANG Wang,PENG Jing-peng.The problems of implementing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needed to solve and suggestions next[J].China Water Resource.2012 (7):23-25.(in Chinese))
[9] 陶洁,左其亭,薛会霞,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确定方法[J].节水灌溉,2012 (4):28-33.(TAO-Jie,ZUO Qi-ting,XUE Hui-xia,el al.Control indexes of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three red lines” and determining methods[J].Water-Saving Irrigation,2012 (4):28-33.(in Chinese))
[10] 刘海娇,黄继文,仕玉治.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J].山东水利,2013(6):23-24.(LIU Hai-jiao,HUANG Ji-wen,SHI Yu-zhi.The assessment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ed city constr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 Binzhou City[J].Shandong Water Resource,2013 (6):23-24.(in Chinese))
[11] 黄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水利,2013.(HUANG Chong.Discussions 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3.(in Chinese))
[12] 唐克旺.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3,29(4):1-4.(TANG Ke-wang.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measures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13,29(4):1-4.(in Chinese))
[13] 高华,曹先玉,蔡保国.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13.(GAO Hua,CAO Xian-yu,CAI Bao-guo.Study 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J].China Water Resources,2013.(in Chinese))
[14] GB50201-94,防洪标准[S].(GB 50201-94,Flood Control Standard[S].(in Chinese))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市三大创建之一,也是今年赵书记亲自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今年3月11日至14日,赵书记亲自带领考察团,考察了广州、珠海、深圳等地的城市建设。这次学习考察,陈开就常委、戴青云常委和我都参加。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三个城市发展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的建设思路、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令我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对__今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很有借鉴意义。下面,我受赵书记的委托,就这次考察活动,向大家作报告。
一、广州、珠海、深圳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广州、珠海、深圳三个城市均位于“珠三角”地带,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化繁荣,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好做法、好经验。
1、城市规划作用突出。广州、珠海、深圳都把城市规划当作关系全局,关系未来发展的大事来抓,提出了“规划也是环境生产力”的理念,将规划定为“法定图则”,坚持规划先行,强化城市规划力量,以科学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在制定和修改规划时,坚持统筹兼顾,既注重当前规划,又做到适度超前;既考虑到市政府所在地的规划,还考虑到城郊的规划;对将要开发的土地,规划细化到每一地段,具体到土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红绿线等方面。规划经市规划领导小组和市人大会议通过后,原则上不得变更,执行和监督十分严格,有效地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城市建设的“龙头”。现在看来,这几年我们抓规划,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推进城市建设是对的。这既是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也是今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一个工作方针。
2、城市建设创新推进。广州、珠海、深圳的城市建设十分注重综合平衡,坚持一手抓新区建设,一手抓旧城改造,使城市空间更加舒展。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上,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利益为重,做到了文明拆建和文明改造。深圳市率先创新,以大项目建设带动搬迁城中村建设,以土地储备带动城中村土地升值,对城中村开展环境整治,通过自改自建和村民宅基地入股等方式安置补偿,较好地解决了城中村问题。这种行之有效的模式相继被广州、珠海等城市学习采用和推广。珠海市还创造了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划分功能区、统一控制竖向标高、统一审查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风景园林绿化管理、统一市容街景管理的“八统一”珠海模式。广州、珠海、深圳还制定实施了《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地下管线必须与道路等市政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能同步建设的,在三至五年内,不得进行挖掘和铺设地下管线,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道路重复开挖的问题。三个城市的社区建设卓有成效,设施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多个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示范社区。
3、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广州、珠海、深圳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规,使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城市管理体制,三个城市都实行了分级管理模式。深圳市“重心下移,两极两轴,统一平台”的数字化城管模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广州市形成“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上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中有市容环境卫生局,下有街道(镇)、办事处的环卫站,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来源:文秘站 )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社会监督、依法治城”的原则,三级联动,纵抓到底,横抓到边,有力地推动了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通过学习考察广州、珠海、深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和不足,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联系我市正在推进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走符合本地实际的创建路子。广州、珠海、深圳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其中一条就是三个城市的创建工作都坚持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创建之路。我们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切忌照抄照搬,不加消化地吸收。要通过比照先进找差距,对照标准找不足,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总结借鉴的基础上,注重开拓创新,寻找符合__实际的创建路子和创建模式,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在以人为本。市民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始终,切实尊重群众意愿,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着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特别是群众密切关注的城市拆迁、旧城改造等热点难点问题,要主动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多做群众思想教育工作, 多做引导动员工作,多进行感情沟通,多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文明城市“文明”建。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广州、珠海、深圳的城市建设各具特色,特别是在城市管理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比三个城市的创建,我们的差距绝不是几座高楼大厦、几个大型广场的差距,而是观念的差距,领导方法和管理水平的差距。各级领导干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创建工作的效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从__发展大局出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战略决策上来,努力消除观望等待思想,克服畏难情绪,振奋精神,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齐心协力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顺利开展。
三、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推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考察的目的,就是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文明城市创建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要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次考察的广州、珠海、深圳都是“珠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他们都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创建文明城市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文明城市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在新的历史阶段,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和环境质量,越来越成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可以树形象,企业可以增商机,群众可以得实惠。创建文明城市,就是通过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民主政治,繁荣先进文化,整体推进现代化建设,增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城市竞争力。现在全国各地创建文明城市的力度很大、势头很猛,非常激烈。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查找差距,坚定目标,在管理上狠下工夫,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水平。
2、要把“创建为大家、创建靠大家”的宗旨体现在创建工作始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创造文明新生活的创举。他们既是创建成果的受惠者,又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发达地区创建工作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始终把“创建为大家、创建靠大家”的宗旨体现在创建工作始终。我们要充分借鉴这一成功做法,牢固树立“创建为大家、创建靠大家”的指导思想,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起点。只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坚持分类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重点抓好“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对窗口服务单位干部职工,重点抓好“爱岗敬业、服务社会”教育;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抓好“守法诚信”教育;对普通市民,重点抓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育;对青少年,要从小抓起培养“四有”新人教育。要进一步把全市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活动上来,通过创建活动,不但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上一个新水平,而且要使人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教育和提高,真正把“创建为大家、创建靠大家”的宗旨贯穿到我们创建活动的全过程。
3、要有切合实际的工作举措。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是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有力保障。广州、珠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走特色创建之路。我市刚开过的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坚持“科学规划,依法建设,严格管理”的要求。首先,我们要科学规划。这几年来,市政府投入510多万元编制了16个镇的总体规划、那?洋产业带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次,市人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决定》、《关于整治违法违章建筑的决定》,为我们依法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从20__年6月1日起,市政府不再批准宅基地,开发了“泰安苑”第一期居住小区8万平方米,建成了“那大阳光巴洛克商住区”2.5万平方米,今年又启动了“悦信殴尚广场”5万平方米,正在规划筹建386亩的“镜湖”高尚住宅小区的开发。目前,已有四家企业申请调整置换土地到“镜湖”园开发房地产。今后,我们都要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整体开发”的模式,加大房地产的开发力度,把原来市政府分散出让的宅基地调整置换连片开发,整体开发。同时,我们要探索“平改坡”的路子。我们第一期“平改坡”试点工作准备就绪,规划设计已出来,省建设厅表示满意并给予支持。我们准备争取省支持一点、老百姓出一点的办法抓好“平改坡”试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在城市建设上真正体现文明建设。最后,严管重罚。要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这次我们到珠三角学习考察已看不到处罚了,因为他们经过十多年的素质教育,市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从他们提供的资料来看,原来也是从严管重罚抓起的。我们要建章立制,重新修订《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公共卫生管理规定》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单位、各部门要用赵中社书记在20__年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看不惯,忍不住,放不下”三句话的要求来抓好城市管理工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管理投入资金是最少的,我们要从__的实际出发,按照赵书记提出的“没钱办有钱的事,钱少办钱多的事,不花钱也能办事”的要求,在坚持过去成功创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我市创建全国城市文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进,走出一条切合__实际的创建路子和工作模式,确保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要着眼于建设文明龙江,巩固好“三优”创建成果,加快建设环境优美、交通畅达、生活便利、居住舒适、秩序井然、社会安宁、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美好城市。
2011年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有效举措,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形成了全面展开、不断深化、亮点纷呈的可喜局面。备地围绕打造优美环境,坚持建设与治理相结合、集中会战与长效管理相结合、重点攻坚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围绕建立优良秩序,坚持把市容、交通、市场作为专项整治重点,积极推动公共秩序规范管理,城市秩序得到整顿规范。围绕提供优质服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往重教育引导,提升文明素质,切实树立了文明城市形象。围绕务求创建实效,坚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监督检查、社会参与,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是发展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随着“三优”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促进了城乡面貌改变。各地着力做好以水兴成、以水富城、以水丽城的文章,积极开展街路两侧及旧小区建筑立面装饰工作,统筹推进亮化工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宜业环境,增强了龙江对外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了设施功能完善。各地切实b口强现代交通网络、城镇内路网、市政公用设施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承载能力,为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促进了生活质量提高。全省、大规模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泥草草房改造,加快了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截至2011年末,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6.9万套,完成泥草房改造306.3万平方米,惠及城乡群众306.3万户,目前全省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26.3平方米。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大力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有效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积极推动商贸市场繁荣,切实拉动经济大幅增长,切合龙江实际、顺应人民意愿,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城市发展无止境,“三优”创建无终期。必须着眼于建设文明龙江,让人民群众享受美好新生活,继续大力推动“三优”文明城市建设。要完善建设规划。立足形式新变化、发展新要求、群众新期待,在完善规划上下工夫,使城市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开放思维和现念,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高标准,致力于高品位,聘请名家名院名所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少给后人留下遗憾。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自然、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合理设定功能布局,打造特色建筑风格,突出各自城市形象,避免简单刻板、“千城一面”。要突出建设重点。干净、秩序、诚信是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须达到的目标。要让城市更干净,下力解决好尘土、垃圾、污水、烟尘等突出问题。继续推进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重点开展城市主街综合整饰,每年要完成一批城市的主街路综合改造,切实提高城市周边植树造林规模和水平,下决心逐步改善哈尔滨、大庆等大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完善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城市“三供两治”项目建设。努力进行旧城改造,将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与“三优”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要让城市更有秩序.重点治理交通、市场、管线、装饰、建筑等方面的城市乱象。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加强安全教育,切实整治违章行为。加强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欺行霸市行为。整理城市管线,规范广告牌匾,打造优美靓丽的城市面貌。要让城市更讲诚信,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树立龙江良好形象。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推动行政服务机关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推动社会公共服务窗口创暖心服务、树满意品牌,推动广大市民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切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生态等环境。要抓好典型示范。深入总结各地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和推广具有时代特色、龙江特点和普遍意义的先进典型,叫响滨水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品牌,增强龙江城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掀起学习宣传张丽莉、高铁成等道德模范热潮;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气,展示大美大爱的龙江风貌。下力培育树立一批新的典型,把“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与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紧密结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建设一批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文明店铺、文明单位,打造一批环境优化、城市管理、诚信建设等好的样板。要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健全领导包保、目标考核、跟踪问效、督办奖惩、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确保资金投入至U位,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手段,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公共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努力实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管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依托新闻媒体、服务热线、市长电话等平台,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积极引导机关团体、民间组织、非公企业采取共建联建、“门前四包”等方式,合力共建“三优”文明城市。
一、提高市民道德水准是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
市民,作为一个城市的主体力量,要想发挥出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势必需要广大市民去实现,而在这里,市民整体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文明城市建设的程度,可以说,抓好了市民的道德建设,其实就是抓好了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与根本。以浙江宁波为例,近些年来,就以创建“美丽宁波”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展开了市民道德提升工作,切实提升市民道德认知,加大宣传,引导市民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中,结果市民综合素质均有了一定提升。
第一,引导市民坚定道德信念。对于每个市民来说,都应有个符合自己的道德坐标,故对于不同人群,对其道德提升应提出不同要求,不可不切实际的过度拔高,也不可毫无原则的降低标准,需要帮助其认识到自身道德责任、义务与人生价值与意义,进而自觉选择适宜的道德规范。如就广大市民而言,则需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自身基本道德规范,而党员干部,则需在遵循该准则的基础上,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2]如宁波就在实践中全面贯彻了《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就普通群众、青少年与党员领导干部等群体提出了不一样的道德要求,同时借助宣传图画与公益广告等方式来展开道德宣传工作。
第二,引导市民强化自身道德意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甚至需要面临道德上的抉择,而这时,人们是否能够始终坚持自身道德观念,道德意志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一方面可借助必要的教育与引导工作,来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因道德意志是否坚定,同利益的获取有着直接的关系,故在生活中,需引导市民养成正确义利观,使之能够以平常心处理公共利益同他人利益、自身利益同他人利益的关系,进而在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抉择。[3]同时,做好先进典型人物的模范宣传工作,通过模范形象来鼓动、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宁波就先后推出并大力宣传了诸如“乐于奉献的天使奶奶胡秀芝”、“敬业爱岗的盒饭书记俞复玲”、“见义勇为的独臂校长龚金川”等典型道德模范,给予市民强大的精神动力与道德激励。此外,要提升市民道德能力,还需充分发挥出公众监督、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的宣传作用,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大力弘扬道德正能量。如宁波的部分社区与农村就借助设立公德榜或公德墙的形式,来积极表扬那些好的道德行为,惩戒不好的道德行为,以此来对市民进行道德引导教育。
二、构建文明城市是提升市民道德水准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文明城市的构建,能够通过创建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生活质量,同时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城市、保护城市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主动性,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道德观成为所有市民行动的一个标准。[4]可以说,文明城市的构建,是促使精神文明建设朝着更长远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升市民道德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在实践中提升市民道德能力。在文明城市构建中,以各种生动活泼的载体,引领市民积极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用以全面提升其道德能力。以浙江宁波为例,在其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核心贯彻在市民道德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每年都会制定“全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施计划”,同时明确其活动的内容、时间与相关责任部门,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同时,宁波连续坚持11年将每年4月份的第一周定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周”,以爱国教育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教育宣传活动;此外,每年还利用“五一”、“十一”等一些特殊节日于阳光广场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而每年也有大量群众来参加,自觉接受爱国教育;另外,每年也会围绕着“9?20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举办相应的广场文艺与“漫画展”等主题宣传活动,以此来引导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为了使宁波市民逐步形成并落实“诚实守信”道德观念,更是积极开展了“信用宁波”活动,采取知识竞猜、演讲与征文等形式从未成年人入手,狠抓市民城市守信工作。
第二,积极开展为民惠民活动,提升市民获得感。首先,积极构建惠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以宁波为例,就严格遵循“保基本、抓重点、促均衡、提质量”的建设思路,逐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确保社会保障工作的全面展开,使改革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全体市民;[5]其次,积极构建文明的政务服务体系,即推动“四张清单一张网”( 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责任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则指的是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建设,以优质的政务服务来推动民众自主创业,鼓励政务服务走出政府大院,深入人民群众,了解民众心声,以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最后,构建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即进一步深化宁波平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惩违法犯罪行为,逐步提升市民安全感。通过这些途径,来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从而在环境中熏陶培养市民的道德素质,创建文明城市。
【关键词】生态环境;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
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非政府组织
传统的工业型城市在带给我们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使我们饱尝环境恶化之苦。在今天,为了人类的持续繁荣,我们需要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人相和谐的新的城市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涵十分广泛,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制度多个方面,具有全面性与复杂性,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主导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由具有民间性、专业性等特征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概况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是由我国著名探险家黄成德所创建的贵阳市首家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立的环保类非政府组织。该组织的组织目标和宗旨是传播并实践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开展环境保护项目和公众环保教育推进城市与乡镇的生态文明建设。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的组织结构以理事会为核心,下设环保教育部、生态项目部、公众环保活动部、气候变化应对部四个部门。该组织同时也进行生态环境调研,城市生态修复等活动。在技术上,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得到包括地理专家李栓科和生态学教授刘济明等多名专家的支持。在组织外部,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北京地球村等组织长期保持着合作关系。
三、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一)参与生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经过实践,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需要修改为《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在此过程中,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凭借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素质,以及在过去的活动中,执行《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经验,对法规的修改有了充足的发言权,因此受市政府的邀请参与到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修改过程中。结果,根据成立以来的实践经验,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所提出的包括“政府对基层自治组织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实行社会服务购买”在内的十四条修改意见被采纳。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代表非政府组织参与到了生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去。
(二)以第三部门的身份监督企业与政府,防治环境问题。由于政府监管的漏洞和寻租活动,危害生态环境的企业不能受到及时、全面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以“第三者”的身份弥补了现有监督体制的不足。在其与清镇好一多乳业公司的诉讼案中,其取得了法院的委托,对好一多乳业实施了第三方监督。
另外,某些环境问题的发生,政府监管不力是问题根源,而对于政府的监督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以其独特的组织身份起到了监督政府的作用,其对修文县生态建设局对垃圾场监管不力的情况提起了诉讼,这不仅增强了对政府的监督,也抑制了环境问题的发生。
(三)对生态环境进行调研,给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政府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面临信息不足,这时,由非政府组织辅助提供信息,有助于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的组织目标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这种信息资源可以为政府决策所利用。比较典型的,在黔灵山规划改造过程中,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凭借自身的专业力量,对黔灵山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将报告提交给市政府,为市政府的决策贡献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四)促进公民参与,增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推动力量,开展实际活动保护生态环境。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以开展实际活动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它凭借自身的专业技术,定期组织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对遭到污染的河流、湿地等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以实际活动保护生态环境。
另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需要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参与的治理模式。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不仅依靠组织自身的力量,还通过开展活动广泛促进公民的参与,使公民也成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推动力量之一,其开展的贵阳市绿色江河全民保护行动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靠公民力量的环保活动,在这个项目中,它动员各家庭、个人、组织等登记认领一条河流,并在认领期内负责河流的监督保护,这种活动不仅有效应对了生态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对于生态问题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公民对自身的参与能力的信心,使公民更多的参与到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增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推动力量。
(五)促进本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与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包括城市的建设,还包括乡村的统筹发展,在乡村中,成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非政府组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的长效化。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在自身活动的同时,也促进本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与发展,其通过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使居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联,促使本土非政府组织成立。在成立之后,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提供给其培训、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促进其发展与活动。在贵州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族地区,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成功促使第一个侗族地区本土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在其与本土非政府组织合作的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02).
[2] 郭先登.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问题[J].山东经济,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