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8 16:13: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环境艺术多元化、经济信息综合化的今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相关联的综合艺术,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绿色城市不仅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内在发展和本质内涵,而且其外在的景观设计风格也令人目不暇接。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速,经济建设同环境建设已成为共同的任务。因此,在分析当代绿色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为体现城市景观设计的个性,创造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就应当对绿色城市的景观设计做出一些新的提议,以更好地改善其结构和特性,从而满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审美。
一、城市道路的特点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的承载体,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道路具有的公共性、公益性、交通特殊性,其与公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等相比具有其特殊性,这卞要表现在:
(1)设计内容涵盖广,城市道路不同其他道路,在进行道路设计时不仅涵盖电力管道、排水管道、道路照明、绿化等其他道路具备的要素外,还要涵盖供热、燃气、排污等要素。
(2)道路改造维护频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改造力度的加大,城市道路扩宽、改造、维护工程量繁重,但这些项目普遍较小,旱现出零碎性、分散性、局域性等特点
(3)施工复杂,城市道路施工容易受多力一而因素影响,如地形、拆迁费用、建筑物等,在进行施工不仅要考虑电力、通讯、排污、气暖等地下管道,还要涉及人流、建筑等地而因素,同时对城市道路施工时一般采取半封闭施工,否则会引起城市交通堵塞
(4)交通特殊性,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行体由公交车、小型汽车、自行车、电动车和行人组成,城市道路依据交通运行体被划分了不同的区域道路,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交专用道等,实现了不同交通运行体的行驶分离。此外,城市道路的设计速度较低,一般不超过60Km/h
(5)城市道路的管理隶属与公路不同,公路建设属于交通运输部,二城市道路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这样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城市道路的特殊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有利于根据其特殊性制定。
二、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成
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分类可包括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两部分,所谓的人工景观主要包含城市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园林绿化、中心广场以及商贸集市等内容,而自然景观则突出了自然风景对景观设计的重要促进作用,像是河流湖泊、名木古树、大小山丘等都是自然景观的构成范畴。这些景观设计不仅为城市空间环境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也与城市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在系统组织配合下更加突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立体化。
图1城市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通常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印象主要通过视觉活动获得,因此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从视觉审美方面还原城市发展的初衷,从局部景观设计中凸显城市整体建设风格。从图1不难看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构成来自城市规划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精神与心理的双重角度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任一设计要素都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最终效果,因此构成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内容应当始终保持相互配合,共同提升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与景观功能、
(1)路。城市道路由主要道路网和区级路网构成,作为城市间的主要通道,城市公路网的设计不可缺少,从图像角度分析,道路有着一定的方向性与连续性特征,在系统脉络中有着明确的起始点,因此完善道路两旁的空间设计对于道路距离感的营造至关重要。
(2)区。相较于路而言,区的范围相对较大,不同的区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划分,差异性特征较为明显。城市通常分布有不同功能的分区,像是教学区、商业区或是居住区等,甚至也存在模糊功能定义的城市分区、
(3)边缘区域。边缘区域作为不同区域划分的一种象征,通常在区与区之间起着相关的边界作用、边缘区域的形象设计通常表现为河岸、绿化或是城市高层建筑等形式。
(4)城市中心点。作为城市标志的重要组成元素,城市中心点作为显著的视觉目标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各种活动开展的核心区域一些小建筑物的布置像是植物、铺地、墙体或是照明等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城市中心点设计内容的丰富过程。
三、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有效落实
(一)梳理道路功能布局
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使传统城镇街道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商上宅的建筑功能布局形式取代了单一的居住与商业脱离的传统形式,道路上的商业业态也随之丰富。通过以道路功能定位为前提,以文脉演绎为手段,配合完成道路景观塑造,从根本上改变道路景观杂乱的现状。
(二)中央隔离带的绿化
中央隔离带一般不种植高大的乔木,尤其是我国的中央隔离带较窄,一般31TI左右,要以栽植灌木为主,可以间隔种植花卉,丰富道路景观。中央绿化带植被的高度、栽植间距要起到夜间行车防止眩光的作用,选用的花卉树木要生长旺盛,耐修剪,高度容易控制。另外,也要避免不同树种、不同冠形与色彩频繁替换而产生视觉景观的混乱。道路中间隔离带的绿化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重庆多条道路在环境美化设计的同时,容易忽略道路设计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在渝北鲁能星城1街区旁的市政公路的中间隔离带有20~30米宽,市政绿化部门用来当苗圃用,栽种了很多高大的乔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的环境美化设计在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此处细节。所应用的绿化树种不适合做绿化隔离之用。过于茂密,阻挡车行视线。因此产生安全问题。就此,一,应该把树苗剪矮。二,公路的中间隔离带不适合植物乔木,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高度和与路边的距离等因素。三,植物要及时修剪。
(三)加强公路个性,注意地方特色,保护生态
植物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生命”,良好的绿化设计将为公路带来景观的时空变化,为公路赋予“生命”的含义。绿化有很多设计设计手法,可以运用对比绿化使风景多样化,可以用特殊手法建立视觉标识,可以采用连接绿化法、重复手法,强化路线识别特征。采用不同的绿化方式有助于加强公路特征,使公路景观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从而使不同的公路区分开,增强公路的连续性和方向性。不同地区应尽量利用原有植物,维持地域生态系统的运作。特别是在景观单调区域的长直线上,弯道的外侧、林边、路堑旁、进出口、交叉口、较陡的凸形竖曲线附近生长的树木都是很值得保留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道路绿化美学的应用,一定要遵循生态原则,如在种植树木时,首先要考虑所栽树种必须适应当地环境,以及考虑环境容量问题,即协调与平衡原理;其次不能种植单一物种林木,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应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实现生态物种的生存、繁衍、发展。
(四)景观设计在景观小品上的应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也对整个景观设计起到点睛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景观小品除了雕塑、汀步等传统形式外,绿色雕塑也成为构建绿色城市的又一设计亮点。这不仅是景观设计行业的全新概念,也为居民创造舒适、新奇的绿化景观提供了新的方向。绿色雕塑也就是植物造型设计,通过不同的植物材料进行定向的修剪、定植、栽培等工艺,融于其他的景观设计因素中,创造出各种色彩美和几何美,这种绿色雕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成为一种新型的表现形式。一般会把植物造型的自然面貌展现出来,并与城市生态特点相结合,以突出其个性,同时要注重整体的景观布局,突出小品的神韵和气势。比如,在南方杭州这样的绿色城市中,在城市道路、公园里可以添置一些动物形象或人物形象的绿色造型,这不仅为单调的景物增添了生机活力,而且会烘托出整个景观设计的真实效果。再如,把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的垃圾箱换成不同造型的绿色雕塑垃圾桶,使城市各处皆为绿色,这也更为环保和生态。
结束语
总之,在城市景观同生态环境日益发展的当今,城市景观设计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在美化城市环境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课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只有把城市景观设计同人类生活相互联系,才能营造出合适的景观大环境,才能真正发挥景观设计的本质价值,才能创造出更美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昀,杨利华. 简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的方法[J]. 绿色科技,2014,08:129-131.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元素;设计内容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对美的追求,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周边环境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通道,而成为了周边环境景观的一部分,成为认知城市的主要视觉场所。城市道路要在承担足够交通量的前提下满足美观、生态、人性等要求,道路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交通的动脉、城市布局的决定因素,城市道路景观就是为了城市道路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而创造出的各种景观效果,它是由展现在行车者视野中的道路线形、道路构筑物和周围环境组成的图景。
城市道路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如平原、山区等景物。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构建出的各种建筑物、公共设施、建筑小品等景物。
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元素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道路的基本功能,而且要使道路融入周边环境中形成一体及美的感受,在进行设计时要具备以下几种元素:
1.通行。能够承担足够的交通量,保证交通安全,使用舒适、方便。
2.视觉效果。城市道路的空间曲线要符合实际的空间地理,满足视觉上的连续性与通透性。
3.景观协调。道路景观应具有节奏性,通过植被高低的变化、路旁有趣而多样的景致等引导视线,并有计划地提供一些视轴、视点和诱导视线的景物,达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内容
城市道路做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而且要展示城市的文化风情,设计良好的道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道路绿化景观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等以达到隔绝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位置一般为中央隔离带、机非隔离带以及人行道。在建筑密度较大的城市空间中,绿化设计首先要考虑交通安全的需要,能够有效地符合行车、人流的视线要求。同时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实现立体化种植,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也能较好地发挥绿化的隔离防护作用。我国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应减少草坪面积,尽可能利用有限绿地增加植物层次,增加上层乔木的数量,特别是树冠大的树种,宏观上有利于大的城市线型绿道的形成;在小环境中,则形成室外空间的顶界面,增加街道空间的内聚力。
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是道路景观的重点,既要考虑艺术效果,又要考虑功能效果。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无臭味、无飞絮、寿命长为主要依据。在植物配置上,应以乔木为主体,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实现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适当点缀花草,利用植物本身的形态、色彩、季相等特点,按照反差、对比、渐变等美学原理构成绿化带,形成多层次的道路绿地景观。
2.道路铺装设计
道路铺装是道路最直观的界面,不同的铺装体现了不同空间的使用特征。目前,我国的道路铺装样式单调、枯燥,仅仅满足了道路通行的基本要求。而城市道路铺装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影响着城市的风景,因此道路铺装设计在考虑了材料的环保性、排水透气性之后,应注意与周边环境调和,运用有地域特色的铺装材质,丰富地面铺装,有效实现视线的引导,起到地面标识的作用。
色彩、形式与质感是道路的表现手段,而这三者也一般是衬托风景的背景,因此在铺装设计时,色彩的选择应是沉稳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形式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场所不同而各有变化,起到点缀装饰的效果;质感以粗糙、坚固、浑厚者为佳。不同的色彩、形式、质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在铺装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三者的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3.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道路的附属设施种类繁多,如:路灯、座椅、垃圾箱、指示牌等,它们形式各异,是展示城市面貌的载体,也是道路景观的重要部分,对整体景观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就是将各个不同的道路附属设施,通过整体统一的风格定位,创造出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呼应的新景观。城市道路中的附属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着人们和美化着城市,同时也传达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表现城市的气质与风格。在对附属设施进行设计时,应注重与人的对话,即应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体现人性化、人文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同时还应结合设计美学,活跃思维,将形式设计充满情趣化、生活化,要充分体现时代感,蕴含现代的文化氛围。在材质选取上,应采用现代技术合成类材料,体现科技含量,彰显时代风格。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景观已成为了人们感知城市的窗口,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强调道路中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人对精神愉悦的诉求,都应遵循生态、人性的原则,从行人的角度和心理需求出发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营造人、路、自然三者相互和谐、天人合一、富有城市特色、人性化的城市道路景观。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秀梅.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1997,13(4).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近几年,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不再满足城市道路建设的交通功能的需求,更多的希望从美学观念出发,将道路空间的美观、整体景观协调性、民众路用的舒适性等等考虑在内,这也将城市道路建设提到了更高的层次去考虑,涉及了建筑及空间设计、园林学、城市规划、道路美学、环境心理学各方面学科的综合运用。
一、城市道路景观的要素组成
很多人在城市道路建设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道路的设置、以及沿街环境的配合,但这也只是排在头两个因素,一座城市的道路建设远不止这些,它的景观构成是有很多因素构成,如果忽略了这些,那么道路景观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甚至是出现不可行。因此,每个建筑师在着手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时需要明确它的景观是由哪些要素构成。
首先第一个要素就是道路本身,道路上的交通设施,道路边的种植、延伸的因素还有沿街边建筑物、结点,远景中的如山岳、海、森林、湖泊都算在内的自然要素、高楼大厦、城墙、高塔等人工要素,还有民众的活动比如路过的人、任何交通工具等都是包括在内。而更微妙的来说,变化的动态因素,如季节、时间、气候,都是要融入到最初的城市道路建设当中,而且容易被忽略的周围设施也是设计的一部分,比如商业设施、通信设施、排水设施等等的地下部分。只有把所有因素都结合起来,设计出来的城市道路景观才能够凸显这座城市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
更详细一点说,如果要分出哪些重要,哪些次重要,哪些需要顾及,通过这样的分类来规划城市道路景观,更具层次感,所以要明确主次: 一是“道路”和“沿街”是最基本要素,必不可少;二是“地下部分”、“远景”、“变动因素”、“人的活动”是次重要因素;三是不可忽略地下部分众多设施的规划和设置。
二、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当中遇到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得好坏关系到城市形象、城市环境的建设优或劣,更进一步讲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所以重要性显而易见,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还是存在一些考虑不周、不完善的问题。
(一)设计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地下管网、架空线路在绿化中的冲突。如果没有规划、科学合理地设置地下网管,又或者盲目在这些地段上在栽植一些名贵、好看的乔木、灌木,长期下来很容易导致树木长势不好,甚至出现植物枯萎、死亡,这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设计过程中忽略了道路附属设施的建设,造成形成不便。很多设计人员比较注重交通功能,但却忽略交通标志、行人公厕、道路地下通道、路向标牌、以及垃圾箱、电话亭、残疾人士无障碍通道等等的设置,很容易在现实的使用当中造成行人的不便。
(三)设计过程中忽略草地花卉等植物的季节应变性,容易造成浪费的现象。比如夏季植物却种植在冬季、冬季植物种植在夏季,又举个比较突出的反例子,比如有些花开在晚上却凋谢在白天,那么这种花的美化效果相比那些可以白天盛开的花朵要稍逊一些。
(四)设计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绿化,尤其是绿地面积的规划。一旦城市道路缺少两侧绿化带,那么就会造成酷暑或者炎热时期不能为民众遮荫蔽日,另一方面也不能带来视觉上的美观。如果只是注重交通功能,甚至挤占绿地面积,很容易破坏城市道路整个景观。
(五)设计过程中总体规划过于简单、形式化,缺乏创新、活力。一旦城市街道建设在空间上、色彩上、形式上、色彩上缺乏与别的城市的区分性,那么很容易导致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形同虚设,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城市道路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最好加入人文特色,这样才能方便民众,加大当地城市特点。人们欣赏街景很多是在人流、车流这样的动态过程中进行,而人们行街的目的不一样,有些是为了上班、有些要去购物、有些为了旅游等,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一样,因此为产生不一样的视觉特征、行为规律,这时候设计师可以加入以人为本的因素,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好评。
(二)遵循不同道路性质、功能因地制宜搞建设的原则
同一座城市有众多道路,有大有小,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功能使用,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候要结合交通目的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这样才能设计出搭调的风格、雕塑、绿地以及很多其它附属建设。
(三)遵循道路建设综合效应、整体性的原则
我们在遵循道路建设的交通功能的同时,也要求具有景观的美感,观赏性,这也决定了城市自然景色比如地形、山峰、湖泊、绿地等,人文景观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它们成为各种因素放到道路建设中,形成一个整体性、一体化的规划,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整体感、时代感的城市,就比如苏州园林,不论在哪个角度看都可以成为一幅画是异曲同工的设计原则,考验的是建筑师、设计师的智慧。
(四)遵循可持续与个性化兼备的建设原则
道路景观建设成不成功,很大因素是在于它能不能在具备交通功能、美观的基础上有没有具备这所城市的形象特点,俗称“个性”。但是不论怎样个性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无害”,其实也就是对应了当今一直老生常谈的一个主题,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统一中来搞建设,一旦要是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影响了经济发展,那么再怎么个性的道路景观的价值都会被。
四、研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关键性环节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要注重的环节很多,但是以下几点还是要结合实际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道路景观设计要结合交通设施来考虑。道路景观的设计绝不能影响交通安全畅通,它们是统一的一体,要在确保交通设施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规划道路景观,这是在交通功能正常发挥的实用角度上出发,那么从道路景观的美观角度出发,合理的交通设施建设可以增强道路的美观,不然就会起到反作用。要运用好标线的作用,合理科学的标线设计满通功能,引导交通流,还可以起到美观作用,一箭双雕。
(二)道路景观设计要注重道路线型的美观。道路线型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甚至是一半直线一半曲线,但不管怎样的线型都要在科学的景观分析上才能设置,不然就会导致交通功能无法发挥,甚至提高交通事故的频率,从长远看,可以将行车功能、美学两方面相结合,充分体现道路线型的美观。
综合论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将道路周边一些因素融合进去,比如不同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不同人文历史情况,在确保正常发挥道路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深层次地综合很多因素来追求景观环境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不断展现城市个性化特点的内涵,最终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符合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系统,为民众谋福利,创造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E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越晓冬,越晓峰.浅谈城市道路的空间及景观设计(J].城市交通,2009,(1).
【关键词】新型雨洪控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中对雨水的控制措施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对于水量的控制,其次是水质管理,直到当前的可持续发展阶段。新型雨洪控制的内涵就是通过减少雨水陆地聚集为目的,使得雨水更容易进行下渗,汇聚到地下水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以及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修补作用,促进当前城市水文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新型雨洪控制理论
1.1最佳管理措施
BMP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雨水径流污染治理以及城乡雨水系统控制的最优管理方式(BMP),并且随后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改进。对于BMP的确切概念和内涵,美国水文管理部门有着自身的独特看法,他们认为BMP没有确切的技术限制,只要是能够减轻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或者对此有预见性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等都是BMP。当前,美国BMP的技术性设施主要有过滤设施、植被控制、渗透设施和调蓄设施[1]。
1.2水敏感性城市设计
WSUD水敏感性城市建设理论是由澳大利亚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同样具有水文价值的景观,主要是从人工建设开发前或者依托于技术手段进行维护的两种水资源处理方式[2]。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通过减轻污水和给水的排放量,使得水循环量减少;②注重保护开发前水径流的水体质量和数量;③通过对城市雨水的高效利用。主要的技术手段有调蓄塘、浅沟、雨水池、植物过滤带等。
1.3SUDS(可持续排水系统)
可持续排水系统是应该采用的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排水类型,是英国对于新型雨洪控制理论的重要实践。可持续排水系统通过减轻径流量的排放,对雨洪的流速进行了控制,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地促进雨水的过滤和沉积。此外,还对已经流入地下的径流进行了处理,从雨水的源头进行径流污染减轻控制,较少地表径流汇聚的设计方式,配合一套污染治理策略的技术手段,形成了SUDS。常见的使用方式主要有绿化屋面、植被浅沟、过滤带、渗透铺装、人工湿地、雨水塘等。
1.4低影响开发
LID低影响开发(LID)是新西兰对于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发展,这种理论吸取了BMP的优势,与之共同组成了排水系统[3]。LID技术以城市水文为切入点,注重对城市自然排水系统的建设,致力于减少城市建设阶段对于水文环境的影响。但是与BMP技术有差别的地方在于,为了促进所建设区域更加靠近自然的水循环系统,LID技术对雨洪暴雨所导致的污染和径流进行明确的规范。不同于其他的管理系统,LID技术使用更加小规模和更为分散的源头进行统一把握。在LID技术中,经常采用的技术方式有绿色街道、生态植草沟、生态屋顶、可渗透路面、雨水花园等。
2发达国家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启示
西方国家对于城市雨洪的研究开始比较早,相关的理论也较为成熟,在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方式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在城市雨洪控制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适合国情的水文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等体系。这些国家的实际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如何使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管理城市建设中的雨洪问题,促进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实现道路设计者角色的转变
新型道路排水设计是对过去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和补充。以往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是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问题,需要道路设计人员扭转自身的角色,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技术方式,应用到道路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促进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和渗透,共同服务于城市道路的水环境、资源功能以及通行功能的实现,促进城市道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2加强研究与推广新型道路排水系统
在城市道路建设和设计方面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在我国尤为必要,但是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4]。因而,当前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结合我国不同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地区条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研究出适合我国城市道路雨洪控制的技术规范,促进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与道路设计相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转变我国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相关理念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研究,很多国家都已经采用了一些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实现对城市水文系统的管理,并将其随时用在道路排水设计中。但是由于我国当前道路排水问题大部分是使用管道、暗沟、明渠等设备进行快捷的雨水排除,导致没有对城市道路的水径流的减排、截流、控污等进行明确的控制,与国际较为先进的雨洪控制技术手段较为脱节,使得我国从城市道路设计中较少使用新型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手段,影响了城市供排水系统的科学发展。因此,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是逆转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相关理论,将其与城市道路径流和排水的水量、水质进行控制,促进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
2.4政策、法规的制定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城市雨洪控制技术的研究已经经过了40多年的历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政策制度。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雨水利用政策法规发展很不完备,只有在北京等城市了相关的措施,但是没有与新型城市雨水控制利用技术相结合,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6]。因而,为了促进城市的系统化建设,应该逐渐完备现代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相关制度规范,使得新型城市道路建设理念与雨洪控制技术相结合,促进城市道路的发展建设。通过政策规范引导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规范措施,从而促进其在道路施工项目的使用,应对我国当前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的问题。
2.5道路排水设计手册和规范的制定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城市雨洪控制技术与城市道路建设理念相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以及美国纽约的道路设计手册,都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我国城市道路设计指导手册还没有充分结合新型城市雨洪控制技术,因此我国应该在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手段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所服务,调整其在实践项目中的使用,减少由于规范设置或者技术资料所引起的误差,促进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使用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结合不同的学科研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在综合国内相关领域的建设成果以及技术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我国城市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发展,逐步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毕然
参考文献
[1]靳筠.“海绵城市”建设功能下的西北地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范光龙.基于“三个维度”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D].云南大学,2016.
[3]周勤.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控规层面规划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
[4]丁佳.基于雨洪管理的“青岛小镇”浅山区冲沟公共绿地景观设计[D].清华大学,2014.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和骨架,其景观设计应根据道路所处城市区位及路段周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以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为原则进行合理地、可持续发展地景观设计。
1、科学性原则
――秉承城市规设计理念,以城市规划路网为基础整体分析、科学设计,使每条城市道路都能具有符合其功能特点、区位特点的景观内容。
2、艺术性原则 ――功能不同的道路,其绿化景观内容应与其城市地位相匹配。重点打造城市带
状景观绿化空间、城市道路节点空间,营造城市景观风貌。
3、经济性原则 ――以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种,以适当规格选购。力求快速准确达到设计要求的同 时,合理控制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投资造价。
道路景观工程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一、绿化景观设计
包括道路中分带绿化景观设计、立交区绿化景观设计、行道树设计、道路两侧绿带景观设计等。
1、道路中分带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中分带在设计时应注意植物品种的选择,在路段宜选用枝叶茂密的灌木及乔木,避免对面行车时产生眩光,影响交通安全。在道路交叉口处宜选用低矮的模纹地被植物,避免遮挡行车视线;同时多选用彩色植物,提高警示作用。
2、立交区绿化景观设计
立交交通通常作为展示城市实力的名片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其绿化景观应与其重要位置相匹配。景观设计应以展示城市新风貌、新姿态为原则,以色彩丰富的多种类植物、大尺度的植物造景为主进行设计,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及景观体验。
3、行道树设计
行道树的设计应注重树种的选择,宜选取乡土树种,同时所选品种应兼顾隔音降噪、滞尘抗污的功能,城区道路多以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进行阵列式栽植。
4、道路两侧绿带景观设计
道路较窄时,绿化带的设计应强调绿化景观的连贯性、功能性;道路较宽时,可兼顾考虑道路两侧地块的规划功能进行详细、丰富的景观设计,满足远期城市发展的需要,从而避免投资的浪费。
绿化种植的选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抗逆性强,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2、不会产生其它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不会成为附近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
间媒介。
3、树木根系良好,萌蘖性强,宜成活,耐修剪
4、节约型树种,抗旱,抗寒,适应性强及养护费用低
5、以乡土树种为主,多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苗木。
6、适当搭配落叶树种,以保证冬季人们对日照的要求。
二、人行道景观铺装设计
1、铺装材料设计
结合道路等级等因素来确定铺装工程造价,从而确定可以选用的铺装材料。一般投资时,宜选用普通混凝土砖等材料进行人行道铺设。
――优点:造价低廉,一次性投入较少,施工工期短。
――不足:普通混凝土砖抗压性、耐腐蚀性较差,需定期更换,后期维护成本高。可供选择的规格、色彩较少,使设计受到局限。
投资造价较高时,可选材料较多,如透水型混凝土砖、艺术地坪、花岗岩等材料。
――优点:上述材料抗压性、耐腐蚀性较好,经久耐用,后期维护成本低。可供选择的规格、色彩较多,方便开展设计。
――不足:造价稍高或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多,施工工期长。
2、铺装样式设计
根据人行道设计宽度进行铺装样式设计,对铺装材料的规格及拼铺方式要进行多次的排布、比较,最终确定最合理的铺装样式,同时还要与道路绿化方案相协调。
三、城市街景设计
1、景观小品
在道路绿带中点缀布置城市景观小品,可以增添绿化景观的趣味性,在合理增加造价的前提下使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变得丰富多彩,富有观赏性。同时提升城市景观档次,展示城市风貌。
2、街景雕塑
街景雕塑通常设置在交通干线的主要节点处。作为标志性构筑物,其主题应能凸显出城市自身的特点,展示城市的新面貌,色彩应鲜明浓重,材料应选择经久耐用、抗腐蚀的金属、石材等材料。同时雕塑周围应设置开阔的场地,将雕塑作为场地的主景布置其中,成为视线的焦点。
3、创意公共设施
道路景观设计包含的公共设施包括休闲座椅、标识牌、候车亭等设施。这类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可以结合城市当地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等元素以人性化的设计手段,创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实用性公共设施。
四、道路景观照明设计
包括道路景观绿化照明设计、道路景观小品照明设计等,通常采用多层次照明、组团式照明来表现道路景观内容的夜间景致。道路景观照明在市政常规照明的基础上加大城市节点广场区域的照明范围及照度:
――主要城市节点广场增加灯具密度及照度。
――标识性景观元素着重强化照明,凸显夜景效果。
――其他路口、停车场处重点照明,提升城市交通节点形象。
关键词:视觉空间分析;道路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道路景观设计对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道路的设计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面貌以及发展水平,同时,景观设计的产物也就是景观视觉形象,因此,我们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应当基于视觉空间分析,合理组织景观来满足人们在视觉上对于道路景观的审美需求。
1道路视觉空间分析的相关理论
1.1动态视觉分析
(1)人和车辆作为道路承载的主体,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处在高速运动的状态当中的。此时人眼所能看到的道路景观也是处于相对运动状态,这就要分析人的动态视觉。(2)步移景异是对欣赏主体视觉动态景观体验的高度概括。“步移景异”的实质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视线落点的位置、形态的经营来构成画面,同时通过这些点来塑造空间,使空间的维度发生变化,产生明确的方向性(倾向性),引导人的行为,人不断被牵引前行的过程中,景致纷繁变化,空间的时间属性被释放出来,在时间中不断丰富对空间的认知,加以联系和想象,就生成了超越本体空间的意境空间。步移景异强调了道路空间的个性和每个节点所看到的景致的不同。一方面,这使得空间序列上每一部分都有较强的识别性,在这样的变化中,空间有了节奏感,时而舒缓时而急切,时而开阔时而幽闭,空间流线充满弹性,生机勃勃。(3)对于高速运动中的欣赏主体而言,每一个景观个体由一个个“点”的概念转化为了线性并列的关系,形成了一系列不可拆分的景观整体。设计师可以利用这种视觉动态关系对道路空间进行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空间气氛和意境,在运动的延续中,通过同一流线上不同道路空间属性的对比,来彼此加强。
1.2意象分析
(1)在凯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象》中,林奇教授从城市的物质现实中抽取了一些精神化的东西,他把这些精神化的东西总结为5类基本元素(道路、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并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城市意象,而这5类基本元素对道路视觉空间分析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人们通过对这5类要素的观察来想象道路的空间形态,我们可以在这5类意象分析要素的基础上来组织道路景观,使一条道路能在人脑中形成明显的“意象图”。(2)为了测试这5类意象分析要素,我们可以对该段道路上的行人进行调研,最好可以为调研者提供一份该段道路的草图,让被调研者标出他们认为最有趣、最重要的景观并说明该景观最具视觉效果的原因。在充分分析调研结果之后,设计师们可以对这些元素进行实地调研,然后对多种不同光效、距离、活动、交通等地域条件下的个性与结构进行研究。最后完成一份该段道路景观构成的示意图和报告,得出道路景观的基本意象,包括整体视觉效果上的问题和长处,关键性元素之间的关联。这个分析必须不断修正、随时更新,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道路景观视觉形式的规划。
2基于视觉空间分析的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1)基于视觉空间的分析,我们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将道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一安排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2)道路景观的欣赏主体有着它的特殊性,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和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处在一定速度下运动着的。这也就使得道路景观个体由原本相对静止关系下的“点”的概念转化为了相对运动关系下的线性特征。比如,乘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的旅客往往是看不清铁路旁的行道树个体的,他们所能看到的是一条连续的线性绿带,如果在种植规划时没有将绿带作为一个视觉空间上的整体来考虑,树种的高度甚至色彩没有统一的安排,那么人们看到的将是一个个破碎的片段,景观的组织显得杂乱无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性原则对于道路景观的设计的重要性。
2.2环境契合性原则
道路本身应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道路景观设计要能促进这种环境质量的提升,使道路的环境特征与道路周边环境以及城市整体环境特征相和谐。通过视觉空间分析,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契合性原则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沿道路提供强化环境特征的景观,方便驾驶员识别空间方位和环境特征。(2)对多余的视觉要素进行阻隔和景观处理。(3)严格控制道路的开发高度和建筑红线。(4)街道小品、照明设施的选择以及绿化系统的规划要符合城市的整体环境的特色。(5)强化道路中所能看到的自然景观。(6)对于城市边缘区等自然特征较强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到保护当地的自然生物生境。
2.3突出个性的原则
(1)城市道路景观的个性来自于每个城市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城市居民不同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通过对具有共性的景观要素的设计与把握,给行驶者以强烈的视觉空间印象,构成丰富的城市意象。同时,个性特色的创造应在符合区位共性特点的前提下,在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城市道路既有地方性、时代特色,又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
3不同地段环境的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3.1道路和山体
从城市中看到的山体,或者有特征的山体都能成为城市的标志,是反映道路景观个性最好的素材。为了将山体融入到道路景观中,自然就会联想到道路的方向、宽度、栽植、沿街建筑的高度限制、配电管线的地下化等一系列设计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道路方向没有制约的话,一般采用道路正对山体,由沿街建筑和林荫树形成轴线的构成手法。如果情况不可能,可用沿街设置小型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以提供远眺山景的场所。道路宽度尽可能增宽,栽植的密度和树种的选择也需要考虑不阻碍远眺的视线。此外,沿街的广告牌、电杆和电线,是引起意外和景观烦杂的主要因素,为确保良好的眺望视线可采用埋入地下的方法,以减少景观的杂乱性。
3.2道路与水体
如今城市的滨水空间作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已逐渐被市民所接受。而在道路景观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滨水资源。根据道路与水体的关系,采用的手法也是不同的。当道路沿水面而行时,其间尽可能不设置建筑物,多让人观赏到水景。只是,比起过于开敞的水系空间在道路与水体之间一行树木作为一种框景手法,隐约之间欣赏的水体效果更加令人满意。
3.3历史文化街区
(1)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是整体历史氛围的集中体现,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当地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具有普遍的历史、民俗、艺术、社会等方面的价值。但是在一些历史街区中,部分传统民居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沧桑岁月,破损较为严重,已经丧失了景观的视觉功能;居住密度较大,街区居民以老年人、低收入者、外来户居多,年轻人或收入较高的居民外迁现象严重,人口结构失调,造成街区缺少活力。这就需要通过景观设计组织来对街区进行改造,恢复其活力。
4结语
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分析欣赏主体(人和车辆)的视觉空间。设计可以运用一些成熟的理论,同时也应满足整体性、环境契合性、突出个性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于不同地段环境的道路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拓展和深化它们的外延和内涵,营造出一个布局合理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云霞,刘光文.道路景观空间形态分析与设计原则[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园林设计
1、前言
城市道路承载着城市的发展。无论是商业运输还是生活出行,都离不开城市道路的支撑,而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辅助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城市的基本绿化需求,同时也能够为城市的整体园林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和陪衬,因此,为了全面的提高我国城市质量和道路建设水平,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现状
2.1功能不健全
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主要集中于道路质量的提高,单一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职能,进而忽略了相应的辅助设施建设,使得目前的城市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功能不健全现象。
2.2环境质量差
城市道路的卫生清洁工作不全面,垃圾较多;城市的绿化工作不健全,破损的绿化带修补和维护不及时;路面和路面相应设施没有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等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
2.3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街道建设工作通常是小型城市照搬中型模式,中型城市照搬大型城市模式,因此全国范围内的街道建设大同小异,没有属于城市内部的独特个性,缺乏创新性思维。
2.4规划意识淡薄
城市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出行需要而逐步建设起来的,局域性发展壮大,缺乏整体的设计规划,导致整体道路交通不畅,而毁坏绿地园林建设,重建绿地园林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园林建设工作主要是为满足城市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进行的一项工作,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工作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市民的身心发展。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生活区域的市民职业、消费水平、生活领域等进行具体的设计,满足不同性质人群的不同需求。
3.2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
城市的发展历史是逐渐形成的,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所以在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工作中,必须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必要的推崇和继承,具体到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位置、色彩协调、建筑模式等都需要适当的结合城市的文化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市民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并形成一定的历史认同。当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结合现实环境进行相应的取舍,遗留的历史糟粕可以摒弃,而重点弘扬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
3.3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建设工作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出发,以体现城市的整体个性和城市的基本职能为核心,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过去历史、现在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从宏观上进行整体设计。
3.4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发展需要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保证道路建设工作能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其次,要保证道路景观园林化设计能够为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4、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4.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景观的设置需要借助一定的绿化植物,尤其是景观园林化设计理念,对于绿化植物的依赖性更高,因此,如何正确的选择绿化植物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1乔木的选择
乔木是城市道路景观必不可少的一项植物,而乔木的品种比较多,属性也存在差异,施工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当地的道路实际情况,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乔木枝干庞大,树叶密集,一方面可以在夏季为人们提供遮阴避暑功能,同时也能增强城市的整体美观,另一方面健硕的枝干可以在冬季供人们进行欣赏。
(2)绿色植物具有高强度的生命力,能够适应移植载重的土壤水分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旱、防虫等特性,且对人体没有危害性。
(3)南方地区适宜栽种四季常青的树木,北方地区应该选择发芽早,枯萎晚的树木,延长树木的观赏时间,同时道路两侧的景观树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抗烟性和吸收性,以便于吸收汽车尾气和灰尘等。
4.1.2灌木的选择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树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粟等。
4.1.3地被植物的选择
地被植物的选择比较简单,主要是综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地被植物即可,以减少管理的费用。
4.1.4草本花卉的选择
花卉主要是凸显整体的景观颜色,因此不需要过多选用,以适度为基本准则,同时由于花卉的管理程序比较复杂,成本高,这也要求要限量选用草本花卉。
4.2道路的植物配置
4.2.1整齐式园林行道树此种类型,植物配置形式有:
(l)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
4.2.2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尤其是居民分布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5、结语
总之,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道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街道景观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作为设计者,必须对街道景观进行多方面考虑,力求科学完美,当然这也需要领导者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12.4 (13--16).
【关键词】城市道路; 景观设计; 方法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与城市道路相联系的景观建设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提高。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相当重要,它能创造城市道路景观艺术化与功能现代化相结合的高品质人居环境,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城市道路。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
景观的内涵非常丰富,首先是一种视觉美的概念;其次,景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和谐美的概念;另外,景观还是一种文化符号,表达了某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是人类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然而,目前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并没有完整地体现出景观的内涵,还存在许多问题。
1.1 文化的缺失
不同城市有其各自的文化特点, 但目前除了少数城市外, 大多城市的道路景观都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风貌, 普遍缺乏文化个性。
1.1.1 与城市的整体文化不相适应。城市作为各类文化的最大载体,记录着城市不同时期特有的面貌,见证了各个时代人们在城市中留下的足迹。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整体形象应与城市的整体形象相适应。然而,目前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之前,通常都没有解读城市物质形态以及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来定位道路的文化特色,从而导致部分道路与城市整体形象不相符。
1.1.2 缺乏文化个性。现代的城市道路大多是城市化产物,大部分道路空间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即使经过设计的城市道路也大多缺乏深度和特色,对不同地区的道路没有区分设计, 忽略了与周围空间的融合,无法展现道路的个性和传统文化,道路的差异性很小,城市道路建设缺乏个性。
当然,我国目前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和改造中已逐渐开始考虑历史文化、强调个性塑造, 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1.2 “以人为本”的缺失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一向“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生活性空间缺失。城市人口密集,市民活动范围少。相对而言,道路是开阔的场所,人们可以在以城市道路为导线的公共场地上散步、锻炼、休息或直接在道路上沐浴日光、聊天等。然而, 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很少考虑市民的生活性需求。人们在城市道路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更谈不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大面积草坪的绿地尽管整齐美观, 却无法为市民提供真正的活动场所。城市道路应该是多功能的, 除应满足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 还应满足其他景观功能、构造功能等。
1.2.2 不满足应有的生态功能。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没有充分利用绿化的生态属性,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如街头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街头绿地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等。这就造成道路对行人缺乏足够的吸引,无法久留甚至歇息。
1.2.3 景观设施轻功能。城市道路景观的部分节点设计不详细,没有充分考虑行人需求, 如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缺乏无障碍设计等。侧分带、绿化带随意打开并设置一些行人铺砖,导致行人斜穿马路,在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的同时也对过街行人的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1.3 缺乏整体和细节设计的协调统一
设计城市道路景观时一般只考虑道路红线范围的设计,而忽略了与周围空间的融合。道路与空间的融合实际上应遵循统一、协调的原则。只有将道路与空间关联起来进行统筹规划设计, 才能创造出整体而有机的城市道路。另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一般只考虑规划道路本身的线形景观,而不研究与之相交口的衔接,如道路平、立交叉口,广场节点等。道路景观设计还缺乏对景观节点的重点考虑,对于人行天桥、交通岛、停车设施、标志标线、道路照明、休憩设施、排水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等节点缺乏详细设计。这些设施也是构成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可以强化整个环境氛围。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2.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总体来说, 城市道路的景观层次可划分为2层。第1层是城市道路的整体概念,城市道路及其两侧的建筑物、行道树、广场及标识牌和广告牌等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道路的整体形象;第2层是景观表现的空间节点,主要包括道路本身、人行天桥、交通岛、停车设施、标志标线、道路照明、休憩设施、排水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等。具体来说,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包括以下4项内容。
2.1.1 道路平面线形。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力求展现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在道路视野范围内把城市的自然景点如古树名木和人文景观建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联系城市自然和历史性景观的骨架,成为城市主要景点的观赏性道路空间。
2.1.2 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空间可分为车行交通空间、一般步行空间、商业购物空间、休憩空间。进行横断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道路的不同功能、地形和环境气氛的要求, 分析道路各种功能空间的尺度,结合交通量调查和人、车流的特点以及管线布设的影响等。例如,对于地势较特殊的滨河路,可利用地形优势采用分离式断面,将过境交通和地方交通置于不同的高度,从空间上进行分流,方便地方交通使用。
2.1.3 道路绿化。城市道路横断面空间主要由绿化来进行围合。不同的绿化特性可处理成不同功能的绿化空间。同时,绿化空间还起着联系自然、文化环境的作用。良好的绿化设计对于保护环境、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1.4 道路其他设施及景观节点。城市道路的景观节点除平面线形、横断面、绿化外,还包括人行天桥、交通岛、停车设施、标志标线、道路照明、休憩设施、排水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等。这些都是体现道路文化,提升道路品质的重要方面。
2.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过程,确定景观的设计原则对于提升道路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应前文提到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景观设计的原则。
2.2.1 文化性原则。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首先应定位道路特色,解读城市文化和道路本身,对城市地域风土中固有的文化、历史和生活内容等进行调研,进而确定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以及历史文化特色,确定道路的性质及个性。
2.2.2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应着重分析道路的功能,保障道路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不同地区的城市道路,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满足不同景观的需求。对于城市道路空间,应结合人的心理感受程度、行为需求及场所特征,考虑车行与人行的时空关系, 使人在道路空间环境中活动时,不仅能有切实的安全感,同时还能得到放松,从而增强道路的生活。
2.2.3 整体和细节设计协调统一的原则。构成道路景观的要素多种多样,为避免道路景观的琐碎繁杂、创建协调的城市道路景观,必须将道路与空间关联起来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原则,道路应与周围地形协调,形成道路与地形特点相适应的视觉特征。另外,景观节点还应在道路整体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设计。道路与环境是一个景观整体,景观节点则充分展现了这一整体的特色,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应注重整体和细节设计的协调统一。只有道路元素协调,才可能形成完美的景观。
3 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是连接和划分各级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