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8 16:13: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加快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优势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明确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企业信息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企业深度开发利用有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源能力,实现产品设计和生产自动化、决策智能化、营销电子商务化。企业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对有效解决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二)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增强工业国际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示范企业的培育为突破口,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及任务
(三)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每年培育3-5家重点示范企业,在设计制造、决策管理和营销系统等方面全面实现信息化;每年扶持20家左右的示范企业,实施信息化示范项目;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市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并取得成效。建成政府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普及网络应用,推进电子商务。争取到2005年,我市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四)围绕上述目标,近期主要任务有:
重点抓好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电子、医药等主要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信息化改造。
围绕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机电一体化、应用数控系统等技术,提高行业和产品的技术层次。
积极实施对传统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嵌入式改造,迅速增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市场竞争力。
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实现操作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平台,逐步改善与之相关的电子认证、金融和税收、物流配送、资金信息库等系统和环境。
三、推进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措施
(五)各级、各部门要把企业信息化工作作为巩固和完善企业改革成果、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我市工业经济新世纪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工作规划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组织相应的机构,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
(六)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信息技术和产品。加快对传统生产工艺的嵌入式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引进先进工艺装备、精密加工设备和测试手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等基础条件;继续实施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1525”)重大专项。
(七)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市重点信息化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财政按项目年度实际发生额的12%给予贴息;市信息化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按实际发生额的10%给予贴息,所需资金从技改贴息资金中安排。其中,对县(市)、区所属企业的贴息,市和县(市)、区财政分别承担60%和40%。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可以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税务部门批准,其折旧率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八)完善*市企业信息化服务工作平台。以推进企业信息化为特色,提供相关的最新消息、政策法规、科技动态、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解决方案,实现实时交流和直接对话,落实普及工业企业上网工作。
(九)积极发挥专家作用。聘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和企业管理专家组成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咨询专家组,参与制订我市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和信息化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
(十)积极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高级人才。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引进人才和实施再教育提供便利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 高职教育 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一、引言
我国在“十一五”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就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在当今产业升级转型的新经济形势下,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生产力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且提供了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80%。在科技创新方面,提供了约65%的发明专利、75%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主体和生力军,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容小视。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将“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作为中小企业成长预期目标之一;并提出了两个量化指标:即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45%;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40%。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人才现状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比如:打字、电子账本、收发邮件等,较少借助网络信息系统辅助企业业务决策和生产资源调度,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因而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有的对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也制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服务伙伴难以辨识繁多的信息技术产品,无力维护信息系统;……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信息化建设。根据浙江省对全省 506 家企业信息化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有 54.67% 的企业认为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信息机构的专职人员大多只有 1 ~ 2 人,同时,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同样很严重。
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就目前来看,高职毕业生也大多择业于各地市中小企业,在浙江高职毕业生大多选择返回家乡企业就业。随着我国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职毕业生已逐步成为各地中小型企业一线技术、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也势必会参与所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他们是或将是企业最能接受和最快吸纳信息技术为之所用的先锋,他们对信息化的认同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会影响企业信息技术的推广,为此,高职人才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宜更多考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
三、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工程实施主要包含:(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搭建承载企业主要业务运作信息应用系统的IT基础平台,主要有:企业内部网络构建,内网与互联网的互通。(2)企业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就是用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企业内部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岛,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B-B、B-C)等,建立企业间的互通,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互通,形成网络社区。
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需要懂网络基础建设和维护的,也需要懂得信息管理技术的;此外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应用管理系统,还需要懂得电子商务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维护等各方人才,但作为中小企业要储备足如此多专业人士显然是不具可行性。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将信息化工程的网络基础平台和信息应用系统规划建设交由专业IT公司规划和建设,建成之后,再由公司内部人员管理维护。因而企业只需要少数专职信息化建设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并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信息化意识和系统应用培训,而高职IT类专业毕业生则往往是专职人员首选。
同时,各地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批中小型IT企业为当地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而在这些中小型IT公司中也活跃着一批高职IT类毕业生,他们主要为客户企业规划和构建企业内网,提供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服务。
四、构建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注重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则通过实施一系列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综合实践项目,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我校IT类专业在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以职业岗位系列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群,并依据IT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学生特点,构建相应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前述需求中我们看到,高职IT类毕业生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往往会承担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平台的构建和管理维护工作。为此我们在制定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群时,关注学生所学应与企业信息基础平台建设需要相适应,使学生能将所学应用到未来实际工作中。于是我们通过调研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管理维护的职业岗位,与企业专职人员共同分析其主要工作过程,提炼出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模板,设计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符的多个综合实践项目,用于学生实践。
比如:信息化IT支撑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企业内网构建,我们将其作为典型工作任务,细化工作任务内容成各个单纯的子任务,再集合几项相关性较强的子任务(比如:网络连通、DNS服务、DHCP服务、B/S结构信息系统的平台WEB服务……等),设计了“中小企业INTRANET构建管理与实施”综合实践项目,要求完成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内网结构规划、网络连通设计与实施、信息应用系统需要的网络服务和应用服务平台规划与实施。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平台构建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其未来专职信息化工作中较好地了解企业IT基础平台并进行管理维护和应用。
以上是IT类专业系列综合实践项目之一,学生通过完成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群的各个项目,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和与中小企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群各项目紧跟企业发展及时更新,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学习与时俱进,不会与企业实际脱节。
五、结束语
高职人才是中小企业的主力军,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宣传员和推广员,高职院校各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应担负起责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管理人员。高职学生的企业信息化意识的建立、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和保证信息化深层次高水平应用,将有效完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成本,从而达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战宝.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探索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模式.《高职教育研究》 2007第4期
[2] 吴春青.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1)
下午好!,
为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旨在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步伐的“**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今天隆重召开了!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并提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信息化作为我市中小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范围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之间的激烈竞争,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中小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可逾越的过程。
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前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指导方针。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信息化水平、发展力度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拥有计算机的中小企业中,有大约80%的企业还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单机应用上,企业上网率仅为10%。绝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企业占比较小,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因此,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是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条件,更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
在去年召开的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我市确立了将大力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丁解民书记就如何加快推进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加速信息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正在讨论中的淮安的十一五规划中,把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全面提高企业、政府、社会信息化水平,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为主、循序渐进”的方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项目”为抓手,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生产、研发、经营和管理水平,市级重点企业建有信息系统的比率要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上网率要达到95%以上,2006年底这两项指标要达到10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企业无时无刻面临着市场、信息、资源、人才等各方面的激烈角逐。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市也正致力于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以城市信息化为依托、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促进高科技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加强引导,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此次由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电信分公司共同举办的“全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是由政府、电信等各方联合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由政府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电信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通过“商务领航”信息化业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到网络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园区企业量身订制了“园区通”,逐步使全市中小企业实现有效益的信息化,切实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在具体实施上,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以搭建平台,营造环境,打通瓶颈为主。通过制订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意见,编制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方式,加强引导,营造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搭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进行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市电信分公司全力配合,牵头组建“园区通”,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价值链,并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的产品、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各自确定具体负责部门和联系人,建立有效的联系协调机制,有效推进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上下联动,充分利用“商务领航”―――“园区通”,全力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需要从政策、财政上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要通过政府引导、电信支撑、企业参与、政策保障等方式,充分利用“商务领航”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早日实施“园区通”工程,把推进“商务领航”作为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使**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
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业务在我市的开展,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也为打造“数字**”,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希望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投资客商能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共同推进**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为加快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构筑良好的信息化平台。
同志们!加快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努力开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新局面,加快**振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人才 培养模式
总的来看,企业信息化人才应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能力,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而且非做不可的重要任务,所以晚做不如早做。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才的缺失是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非常尖锐的问题。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是就业难题不时困扰着从事高校就业管理的老师。这两方面的问题看似矛盾,却深刻体现着人才培养中的不和谐。因此,我们不但要认真研究这两方面的问题,继续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还要拓展思路,研究就业的广度和深度,逐渐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为企业信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同时保证人才的物尽其用。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技术、管理、生产制造以及基础设施等内容的规划实施,管理和应用维护;第二,还要根据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整改重组等。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及其特点。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不断更新的、快速发展的领域,是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以信息技术为主)融合形成的综合性、复合型专业领域。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必须得到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的合力支撑。这就使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即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特征:实践性。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践,更多地要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经济意识和管理能力。强调通过应用实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服务于信息化在企业的实际应用。
第二个特征是交叉融合与协同性。在当代,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综合越来越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和研究活动的创新领域,研究活动正从以学科为导向转向以问题为导向。企业信息化正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领域,涉及计算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法律等专业的知识。企业信息化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了多学科专业在系统目标上达成统一,共同围绕系统建设而运行的,各专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切配合、协同发展,确保系统的良性运转的融合。
第三个特征是动态性。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理论与应用也经历着不断变革、淘汰、更新和创新,而企业信息化又会对企业进行本质性改造,会对市场环境进行结构性改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全面持久地影响和改造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形成。上述变化和改造,必然引发企业信息化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和不断探索中。
第四个特征是开放性。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一个既宽又广的领域,它将具有相关性的学科专业和不同研究方向,融合、吸纳、移植和综合进来,在同一领域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方法和手段的探讨。目前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企业信息化都处于探索的阶段,这些决定了企业信息化一方面在知识体系和理论构成上要不断吸纳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往往受外界影响,是不断变化的。
准确把握影响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成效的因素
笔者根据上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深入分析和了解企业及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发展动态,并设计相应课程以使学生适应企业需求。
遵循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时,要做到课程能全面、准确地体现学科本质内涵和结构,同时又能随着学科的发展变化而动态更新。
把握时代特点,选准突破口。企业信息化中中间层次的人才是最难培养的,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说,本科院校的学生是企业人才战略中留得住、用得上的主要力量,是企业信息化中人才战略的难点和重点。
合理利用教学主体的优势资源。在这里,既包括学校的基础资源因素,又包括学生价值取向因素;既要考虑本校的优势与目标市场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个性等因素,实施综合教育以及多元化教育。
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据信息技术引发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活动内容及规律的变革,重新规划课程体系结构,并注重最新信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内容的充实。
面向企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定位
在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上要面向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实际,不能拘泥于原有专业设置的限制,在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方面,对专业和学科进行整合。对本科教育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以企业信息化的人才战略为基点,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他各相关的专业,也要根据实际需要放宽专业要求,加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高瞻远瞩,成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中坚力量。积极探索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按企业需求不断调整生态位,以信息集成的实现方法、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为主线建立横向有机联系。对于企业信息化的中间层次人才,可以根据其知识结构的不同特性,进行面向企业信息化方向进行有侧重的培养和教育,使这种专业更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这里应强调的是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而不是注重学生的广泛适应性。
课程体系创新,打破知识孤岛壁垒
培养合格的中间层次企业信息化人才,重点是重建专业建课程体系,并以分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采用宽口径的专业设置为基础,并增加专业的柔性和灵活性,避免专业的刚性,以创新的精神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最终实现学科集成。
构建双线索课程体系结构。第一条把业务流程作为主线索,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第二条线索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面向技术支持。两条线索有机结合,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应用。
整合学科资源,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不同学科的课程按目标相关程度组合在一起,形成教学模块。教学模块之内的课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强化各课程间的相互关联,是当时还可以模糊各课程之间的界限,围绕着企业的应用进行课程的融合。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模块设计以及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时,一定不能死搬硬套,只求理论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应该强调理论内容与实践过程相结合,理论教学点到为止,那些新的技术、新的理论,如果在企业信息化中确需必要,就及时纳入相关课程体系。要以企业信息化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任务为模型,以企业信息化应用为标准,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柔化课程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教学内容。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保障措施;燃气企业;实践研究
1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信息化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燃气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现精细化管理运营。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现战略目标的清晰传导,在核心管理和运营领域引入先进的流程和技术,支持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运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2 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建成集成、统一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和决策平台,统一规范业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层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提升企业决策与综合管理水平,使决策更加及时科学有效。
1.3 增强竞争实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快速获取信息,并做出正确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开拓新市场,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1]。
2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2.1 指导方针。根据燃气企业的发展的特点,利用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管控模式与业务流程,建成高效、灵活、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增强企业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准确。准确性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原则,是指在企业内部运行传递的所有信息,要保证其从源头准确真实,传递过程不增加、不衰减、不流失。信息的准确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失真会导致管理是否失控的关键。2)全面。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片面和隐匿事实,包括对存在的问题。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客观、全面、完整,对企业决策及战略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及时。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要及时,由于信息具有很强时效性,只有及时传递到管理者手中,才能实现信息的价值,保证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服务。4)共享。信息按照管理者要求,对信息使用具有一定的权限设置,在不同管理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5)安全。信息传递要注意保密,不能外泄,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2.2 基本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集中、集成、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实施;集中:集中领导、集中资金、集中建设、集中服务;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共享: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设施。
3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主要任务
顺应燃气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燃气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协同、共享,必须要建成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3.1 科学管理,集中控制。着力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系统和信息资源,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集中控制能力的目的。开展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积极开展同行先进企业对标,建设和完善支撑主业发展、集成共享的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各种主营业务的信息系统,实现主营业务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从而节约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2 切实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检查教育,认真排查隐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信息系统事故;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形成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网络运行和场地安全,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3.3 积极稳定推进、完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逐步达到目标要求。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全公司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要借助信息技术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维护管理和网络资源的合理调度使用。提高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作好网络的防病毒、防攻击、防泄密工作,在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加强落实,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主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4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信息系统
4.1 管道生产管理系统。管道生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天然气长输管道生产系统的统一管理。系统实施掌控天然气供运销业务全过程的生产动态数据,有效支持了计划、调度、计量、运销、能耗、需求预测等业务管理。系统对天然气管存计算、需求预测及原油管网工艺参数分析计算等方面的储运专业计算模型,辅助优化管输方案。同时通过SCADA系统与管道生产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对长输管网的统一集中调控,保障对管道的安全,优化生产调度运行。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I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工程 质量安全管理 技术应用
1 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从广义概念上来看,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信息网络体系,这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第二,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第三,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第四,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2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在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工程合格率低、劣质工程增多、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和安全隐患较多等方面。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在这其中,信息化手段是重要的监管举措。
20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为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的应用也随之起步发展。
3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加之重视度不够,目前信息化技术在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是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业主和第一责任主体,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
二是建筑业与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着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
三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上比较薄弱,在这其中,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年信息化投入占收入的0.3%~0.5%,而我国投入比重最高的企业也只有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四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标准建设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机制,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普遍适用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
4 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运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对建设项目的工期、质量、投资等三大目标实施动态控制,确保三大目标得到最合理的实现。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应该能够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完成上述任务。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可划分为不同子系统,主要包括进度控制子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投资控制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文档管理子系统和决策支持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各有其自身目标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又相互联系,互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信息。
此外,网络技术也可以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中得到运用,典型的如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的监管,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多点布控,实施全方位的实时动态安全监控。建设单位可积极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大大简化建设工程报建审批程序。例如,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就设立公共电子政务大厅,建设工程项目可在线办理质量检测、招标、资质查询、应用技术备案、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报送等多项业务种类。既提高了建筑业整个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有利于政务公开透明。
5 信息化技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实施流程
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是一种系统性工程,要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开展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可以分成这样四个组成部分进行考察。
5.1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建设工程实施企业管理层应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5.2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目标包括:(1)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业主、监理、供应商等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2)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3)加快质量安全管理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内网和互联网,实现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
5.3 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特别是对质量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信息化建设状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测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以信息化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J].建筑,2011(15).
[2] 笑阳.信息化建设成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趋势[N].工人日报,2009,12,6.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工程 质量安全管理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011-01
1 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从广义概念上来看,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信息网络体系,这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第二,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第三,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第四,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2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在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工程合格率低、劣质工程增多、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和安全隐患较多等方面。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在这其中,信息化手段是重要的监管举措。
20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为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的应用也随之起步发展。
3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加之重视度不够,目前信息化技术在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是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业主和第一责任主体,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
二是建筑业与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
三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上比较薄弱,在这其中,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年信息化投入占收入的0.3%~0.5%,而我国投入比重最高的企业也只有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四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标准建设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机制,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普遍适用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
4 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运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对建设项目的工期、质量、投资等三大目标实施动态控制,确保三大目标得到最合理的实现。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应该能够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完成上述任务。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可划分为不同子系统,主要包括进度控制子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投资控制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文档管理子系统和决策支持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各有其自身目标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又相互联系,互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信息。
此外,网络技术也可以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中得到运用,典型的如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的监管,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多点布控,实施全方位的实时动态安全监控。建设单位可积极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大大简化建设工程报建审批程序。例如,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就设立公共电子政务大厅,建设工程项目可在线办理质量检测、招标、资质查询、应用技术备案、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报送等多项业务种类。既提高了建筑业整个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有利于政务公开透明。
5 信息化技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实施流程
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是一种系统性工程,要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开展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可以分成这样四个组成部分进行考察。
5.1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建设工程实施企业管理层应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5.2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目标包括:(1)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业主、监理、供应商等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2)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3)加快质量安全管理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内网和互联网,实现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
5.3 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特别是对质量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信息化建设状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测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以信息化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J].建筑,2011(15).
[2] 笑阳.信息化建设成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趋势[N].工人日报,20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