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煤炭资源的形成8篇

时间:2023-11-28 14:47: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煤炭资源的形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煤炭资源的形成

篇1

【关键词】 煤炭资源整合; 增值税转型; 企业税务; 财务; 影响

2009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并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统筹兼顾地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做到被兼并煤矿、当地群众、整合主体、地方政府等各方满意”的要求和安排,最大限度地保护各方面的合法合理权益。汾西矿业集团作为山西省政府确定的煤炭资源整合主体之一,积极响应号召,兼并重组后成立了24个矿井公司,近95%整合煤矿采用股权收购方式重组,其余矿井采用资产收购方式整合,在2010年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初见成效。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如何利用增值税转型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实现投资回报;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容应对“后危机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是资源整合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煤炭资源整合现阶段状况

国有煤炭大集团购买或控股并直接经营的煤炭生产企业主体是煤炭资源整合后的管户主要形式,企业的转换、账务的结转需要税收的对接服务。集团兼并重组过程中,新旧机构的资产清算交接,必须通过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及授权机构核准后方可实施。现在有些煤矿由于经营理念等差异造成对口管理衔接出现真空,整合主体既要履行公司章程的义务,又要承担安全生产风险带来的管理责任,被整合后煤矿的营业执照及税务等手续还未及时办理,直接影响了技改矿井、基建矿井或半生产半技改矿井产供销业务的开展。目前简单依托拆借资金维持运行,影响了企业正常利用增值税转型提高固定资产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及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另外上述因素会导致出现或多或少的管理空档,税款清算中将涉及增值税和所得税两个税种。在所得税清算过程中的重点是固定资产增值后的价值确定,在增值税的清算中不单要关注煤炭销售实现的税款,更要关注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因股权主体转让引起的实物资产转让征收增值税的政策执行等一系列问题,将影响企业的税负,财务风险增加。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务及财务的影响

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转型,实际上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也就是应税产品生产耗用的全部外购消耗包括固定资产均可列入扣除项目范围,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征税问题,转型后的增值税会大幅度地刺激投资的扩张,进而引起投资需求增加,企业所缴增值税款变少,企业的资本积累变多,加速了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企业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从管理角度分析,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使得非抵扣项目大大减少,操作过程更简便易行、规范,偷逃税款也较难进行,同时也降低了税收管理成本。从长远来看,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得大于失。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务的影响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当期抵扣,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有效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是说企业在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越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也就越大,实际增值税负担率也就越低,同时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的负担也随之降低。这样形成生产型与消费型增增值税的区别。固定资产原值的不同造成企业负担的折旧费用不同,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消费型比生产型增值税要小,折旧额也随之降低,使得企业创造的利润增加,所得税缴纳增加,形成了固定资产增加与所得税负担率的正比关系。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也非绝对优势,也存在不利因素。对于像汾西矿业这样的大集团来说,首先不利于对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抑制。转型后的增值税不利于内涵扩大再生产,相反对外延扩大再生产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增值税转型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效应,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在企业经济运行增长旺盛的时候,在资本有机构成越来越高的经济条件促合下,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投资的膨胀就越会被消费型增值税刺激。增值税转型形成了对通货膨胀的刺激效应。要保证集团企业经济的稳健增长,就势必要对消费型增值税刺激投资膨胀造成抑制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影响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合理筹划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另外固定资产存量问题难以解决。固定资产净增加值数量增大,导致所含的税额更大,将会使新购进固定资产与以前的存量资产在抵扣问题上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不利于企业兼并等资产重组的进行。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非流动资产来管理,其价值变动会对资产结构产生影响,并形成资产负债率的变动,消费型增值税中个业新增的固定资产当期进项税可全部抵扣,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增值税的缴纳方面,首先节约了货币资金、固定资产价值降低,这对于流动资金的周转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鉴于资源整合煤矿,由于种类证照不全的影响,销售情况不容乐观,新增的进项税由于没有获取相关交易的正规发票,进项税不能全额抵扣,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经营业绩每况日下,不得不以拆借资金的方式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不利于长远发展。

在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当年固定资产新增规模大,可能形成投资当年的利润有较大的上幅,但考虑回收期较长,那么第二年的利润可能会因折旧费和财务费的增加大于新增固定资产形成的经营利润而回落。因此,固定资产价值越高,折旧相应提高,对净利润的影响也越大。经营状况下的现金流由于增值税的减少而有所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是影响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价值减少,固定资产周转率越大,资产的运行效率越高。

三、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煤炭资源整合前期是在市场条件下进入的,煤矿经营权又是在市场中配置的,而整合过程是在政府政策干预指导下开展的,鉴于目前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例如部分煤矿资产评估缺乏可靠入账依据、白条入账、虚列资产等,是否可以考虑政府除了监督验收职能外,继续履行间接政策干预,以明确产权,促进整合双方尽快规范决策程序,加快被整合矿井的各类证照手续办理速度。这要考虑政府在煤炭资源整合中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同时面临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制约因素。

二是在经济运行稳健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降低企业现金流出。被资源整合矿井开采规模“多、小、散、杂”,各类安全设施投入不大,这也为整合创造了先决条件,势必要求整合后上规模、上产量、上安全增加投入,但要清楚地认识到,不是一味地进行机械化设备投入,也要结合矿井的实际生产状况及井下工作面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投入;否则盲目上投资项目会造成企业的重复建设投资。

三是规范结算管理,促进矿井合法经营。鉴于整合后的新煤矿证照正在积极办理及融资难度大等原因,作为国有大型集团更应采取积极措施,在完善财务结算体系等相关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应继续考虑完善被整合矿井投资规模测评机制及监督机制,做到边测评边投入,边建设边监督,防止出现经济运行增长旺盛,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投资的膨胀就越会被刺激的现象发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合理降低企业税负。

四、增值税转型后资源整合矿井如何应对税收管理

煤炭资源整合彻底改变了原来煤矿多、小、分散和隐蔽经营的弊端,但在目前这个过渡时期,因煤炭资源整合后的主体煤矿新旧之争引起的所得税管户国地税归属问题应引起重视。整合后的煤矿都是新成立的企业,其所得税就应该归国税部门管理;而地税部门,如果煤矿在选址开口注册登记都是全新的,应由国税部门管理。但煤炭资源整合后的煤矿都是以原来的某个煤矿为主体整合而来,它只是营业变更,是旧管户,原来谁管理就应该还归谁管理。对此是否能够通过出台政府性政策明确管理权限,有效防止整合双方缴税难的现状,这还需要政府与企业做进一步的探索。

增值税转型后适度扩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对企业发展有利,但同时存在被整合矿井固定资产经过资产评估增值后的价值如何确定,以谁为准等问题,这些在相关文件及解释中都没有明确,如果是整合方占51%股权的应积极与被整合方协调,按上报国资委审核批准后的评估报告为基础确定。

五、结论

煤炭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适度固定资产投入,将会为企业合理降低税负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成本经营现金流出、增强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为企业高效经营提升竞争力起到有效作用。同时也应认真总结经验,研究新问题,内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外部积极争取政策,确保资源整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能源安全 循环经济 煤炭资源型城市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资源型地区是重点,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一、理论思考: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及对策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怎样对其实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中央做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其工作的重点是抓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远远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建国初,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等,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政治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从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不失时机地发展非煤替代产业,解决经济发展单纯依赖煤炭的问题;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从现实条件和各地的实践经验看,第一点是长远战略,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第二点则潜力巨大,有条件较快见效。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抓好它是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二、基础审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配套的内外部条件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背景条件、政策导向、物质基础、技术能力的综合审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1.国内外示范和样板渐获成功

国际上,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工生产中提出的“3R制造法”,开启了企业循环生产的先河;世界著名的循环工业生态园区丹麦的卡伦堡工业科技园区,通过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使循环经济获得了成功。在国内,从2001年开始,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广东南海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以煤铝电联产为核心的包头生态产业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2002年3月贵阳市开始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部分试点已取得阶段成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2.政策扶持、理论指导和社会共识渐趋有利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在研究制定《国务院资源利用条例》,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近期中央多次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及下发的文件都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是把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的探索更加深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前所未有地关注,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3.充足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发展空间

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已不再单单停留在原煤开采销售层面,随着产业链条不断拉伸,洗选、焦化等日渐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下游产品应运而生,如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了矸石和煤泥,焦炭生产形成了副产品煤气和焦油等等,再生利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4.煤炭综合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高效选煤、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以及高流煤地面汽化等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深加工技术有了新突破,煤矸石、粉煤灰、煤气、煤焦油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全国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120多座,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近百条。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水泥、生物肥料、复合肥料的技术,也都有了新提高。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循环经济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也存在一些自身条件的制约,压力更大,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更多要求。

问题及对策之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央和省反复强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但一些煤炭资源城市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煤炭循环经济还存在概念上的不理解,对其内涵、作用知之甚少等等问题。对策建议: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分层次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

问题及对策之二:科学研究不到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很深层次,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这方面仅靠一个或几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去攻关、去探索,恐怕效果不会好。对策建议:尽快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煤炭循环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应该把一些发展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具有代表性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纳入典型培养范围,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遍地开花”。

问题及对策之三:产业支持不到位。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项目早开工一天,就会减少一天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对策建议: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应在项目审批、规划用地、基本建设、铁路运力和上网电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也可以研究形成专项的政策规定,以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4]。

问题及对策之四:投入保证不到位。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为给国家提供较多的煤炭,煤炭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先开发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煤炭的建设和开采上,导致自身的投入能力很弱。对策建议:国家应从循环经济项目的公益性着眼,放宽税费优惠范围,将其列入国债投资的重点,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最大限度地给予资金支持。

四、结论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城市政府要以煤炭企业为核心,广泛结合区域范围之内的各个产业部门,同时国家在财政以及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强投入,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煤炭城市的自然、工业与社会的大循环。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United Nations Economic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andthe Pasific.Guidelineson Strategic Planningand Management of the Energy Sector.New York:United Nations,2002

篇3

关键词:煤炭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94-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重。煤炭燃烧同时伴随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等资源环境问题,人类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煤炭资源城市转变产业格局、维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

一、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是由于资源的开发而再度繁荣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作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据统计在实施环境统计的338座城市中,有226座城市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37座城市超过三级标准。

二、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开采过程。1、开采事故。在化石燃料开采过程中发生开采事故,造成职业性伤害。一是由于塌方、瓦斯爆炸、透水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二是由于粉尘、矿井瓦斯(主要是甲烷、乙烷、丙烷、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造成工人矽肺病等职业病及其他疾病;2、破坏生态平衡。由于采矿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如矿井采掘破坏地层力学平衡,形成采空区,引起岩层位移、变形,引起地面塌陷、地震等现象,破坏农田、道路、管线、建筑等;露天采矿需要侵占大量土地,破坏植被,引起粉尘飞扬等;3、环境污染。在采矿生产中产生大量矿井废水和含油废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非常严重,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

(二)运输过程。能源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扬尘、废水等问题,对铁路、公路沿线和河流、海洋造成严重污染。

(三)加工过程。化石燃料在加工过程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废水、废气,污染环境。如煤炭焦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芳香烃碳氢化合物、硫化氢、氰、焦油、酚等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后,造成污染。

(四)利用过程。1、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通过燃烧放出热量做功。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硫氧化产生SO2污染,燃料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及未能完全燃烧的碳产生的粉尘,冒出黑烟,另外,在高温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产生的氮氧化合物,SO2、粉尘和NO、NO2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2、CO2造成温室效应。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碳经过氧化产生CO2,将造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3、造成环境的热污染问题。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大部分用于做功,如发电、供应热能。但是热能是不能完全转化为有用功的。如发电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来冷却,冷却水自身温度提高了,排入天然水体,是水体温度升高,影响水体中原来的生物群落,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一)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

1、开采技术发展。致力于改进开采技术,降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事故,减少开采时产生的粉尘和噪音。完善避震系统,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避免产生矿震。

2、新能源开发。新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代替传统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方式。如太阳能的利用、生物质能和沼气、风能、海洋能核聚变能等。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多种能源,多渠道解决供求平衡。

3、能源利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领域,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火力发电上,要加速研究热机新技术,开发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提高发电率。在工业上,要采用新工艺,淘汰能源利用效率低、落后的工艺,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在民用生活能源上,开发利用效率高的能源和灶具,及生活用电尽量来自可再生能源。

4、环境治理技术。(1)安装废气净化设备。当污染源排放浓度超过标准时,则必须安装废气处理装置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安装废气净化设备是控制环境质量的基础,也是实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的前提;(2)烟尘治理技术。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体颗粒物如烟尘、粉尘的设备称为除尘器;(3)控制大气污染物产生的技术措施。实施清洁生产,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节约资源与能源,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材料,降低污染物的数量和毒性。

(二)政府提供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1、制定并实施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2、建立生态环境破坏补偿制度。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治理环境的能力不足的地区,实行城市间帮助机制。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接,在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上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当然,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也要发展循环经济,实行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的源生力还是来自于城市自身。

(三)竖立科学环保理念

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知识经济,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寻求经济转型中生态效益增长的重要方式。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而环境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视利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科技含量高、品牌效应强、地方特色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的工业产品。

参考文献:

[1]曹欣羊.生存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篇4

论文摘要:阐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介绍了设计原则、思路及多媒体资源库的应用,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提出利用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和项目资源库进行探索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实现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教学理论。

现阶段国内外高等院校主要是针对一些基础性、科普性的学科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多媒体教学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软件工程》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化方法和原则,由于受经费和场地的限制,许多理论性强的知识只能借助图纸“干讲”。例如,课程中的系统需求分析及设计章节,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难于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把复杂难懂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通过构建多媒体知识探索系统,为平时在学校里根本不可能实践的工程项目提供虚拟仿真平台。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发现兴趣,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专业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学习系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自己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兴趣。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的是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模式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模式转变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模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转变为学生自身重构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教学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与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实验内容,由两个模块构成:课程演示和探索工程项目实践资源。为了把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条理化,以便于学生更方便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必须对教学系统进行以下设计。

1.知识库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的目的是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并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方面知识库的各模块以及模块内容的结构安排要合理;另一方面对学习内容的安排要符合认知规律。如课程演示的设计,从整体结构安排上,应遵循前期、后期、综合设计的思路;每一章的内容都由三部分构成,即基本原理、使用操作和应用指导。

其中课程模块又包括课程学习、多媒体课件演示库。在网络课程中,知识单元以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者可以随时进人自己想学习的任何内容,在学习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通过点击的方式即可以呈现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验资源库模块包括多媒体资源库、经典案例、知识探索实践库。多媒体资源库中既有实践项目的学习,又有系统分析设计选取方案。经典案例栏目中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设计方案,学生在此可以充分领略和体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2.导航设计

良好的导航策略能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它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鉴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除了在信息结构上要设计合理外,导航设计也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否则,学生容易迷失方向,并且对课程会产生厌倦情绪。采用“自助式”多媒体课程导航设计应包括:

(1)课程目录结构。在主页列出目录索引表,可以让学习者对课程的整体结构或具体的章节有清晰的认识。

(2)页面组织结构。为了使页面组织能够充分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提供智能化学习进度存储,自动记录学习节点,减少学生查询次数,提高学习效率。

(3)超文本链接。多用于对图片、动画、视频等的控制和相关知识的解释。例如在软件设计中,选择UML进行建模时,系统会自动显示相关的模型符号提示和相似的模型案例以供学生参考,甚至可以用动画显示工具软件的操作步骤。

3.界面设计

界面是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的窗口,包括显示界面和操作界面。在设计时应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强。

三、多媒体数字资源库的应用

(1)用于课堂集中教学。在配有网络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随时直接调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课件进行演示;另外一种情形是,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直接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原始素材进行教学,教师也可以直接调用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教学。

(2)用于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模式,是学生自主利用媒体工具进行学习的方式。网上教学资源库提供案例设计要素,搭建案例设计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进人案例库进行案例的观看和分析,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于实践教学。《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计算机专业课程。由于学生最初缺乏项目管理与开发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难以控制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不能达到课程的实践目标。利用虚拟教学辅助系统,几名学生分工可以模拟各种项目成员角色。系统从各角度进行提示性辅助项目开发,使学生体会到在每个环节中的工作内容。

(4)用于教师网上多媒体备课。教学资源共享是教学资源库的一大优势。在备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查找本学科最新参考资料,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媒体素材,并把制作好的课件上传资源库备用,使得学生能在网上任意客户端登陆教学资源库进行“自助式”学习。

(5)用于软件工程方案设计实验。由于资源库中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案例设计素材,学生通过页面选择所需的软件开发资源,再进一步通过检索系统查找到所需某一素材理论知识,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并且在软件设计中可以从资源库中查找最优设计方案提供参考,模拟生成技术代码及运行程序模型,让学习者快速浏览到整个软件开发流程的切面快照,直观地感受到整个工程的开发流程及阶段性成果。

(6)定位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知识。数字资源库整合传统教学资源,并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抽象开发过程模型进行数字化模拟仿真。数字资源库中加人任课教师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有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篇5

[关键词] 战略方案; 煤炭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所谓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指的是因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其他与之相关产业而聚集而成的城市。无论是在产业结构还是在人文素质方面,煤炭资源型城市都与一般的工业城市不同,所以在城市经济与社会文化知识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1 煤炭资源型城市制定动态发展战略的意义

内涵式产业链延伸、外延式产业链延伸和复合模式等发展战略是以往文献中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所得出的传统结论;当然转型模式也曾经有学者提出过,其从优化产业结构、节能降耗和资源转型等方向来探讨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笔者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阶段性发展都没有在以上文献中出现,只是一味的考虑被动的选择战略,鉴于此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划分了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时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进而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而且同时充分考虑了社会文化状况、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等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对相关的支持性政策进行了制定。

2 煤炭资源型城市战略选择的生命进程图

如图1所示,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战略选择的生命进程图,并明晰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四项原则,即遵循协调性、发挥比较优势、尽早转型和战略动态演进。从创新角度来看,煤炭战略选择生命进程图比现有的静态战略制定具有下面几个优势:

(1)从目标定位和可行性发展路径两方面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指导。

(2)在进行战略评价的过程中参考了多种属性,并在流程图思想的基础上对战略定位进行了区分。

(3)从发展目标和关键战略路径角度来选择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和支持性政策。

(4)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类型,并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研究和选择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战略路径。

(5)从创新的角度结合发展目标、路径和政策导向来制定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战略。

3 动态战略体系的构成

无为战略:与兴建煤炭资源型城市不同,其目标是建立可移动城镇或者远距离通勤,这种战略就是所谓的无为战略。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初期适合采用无需太大投资成本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无为战略,但是这需要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煤炭资源开采和运输等多种因素来决定。

绿色战略:我国目前的国情是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供需矛盾等两大难题,基于这个前提延伸出了绿色的发展道路,即绿色战略,该战略实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应该处于幼年期。因为只有将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长保持稳定,进而保证国家的长远发展。

延伸战略:延伸战略所适用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生命周期中属于成长期,在这个阶段,煤炭的开采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这种战略就是以此为前提延展煤炭产业链,通过深加工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深化、升级价值链等方式来对煤炭下游产业进行构建。在最早进行转型的时期,延伸战略应该对煤炭产业的前后关联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洁净煤技术来转化煤炭,其途径主要有煤炭向发电转化、,煤炭向高耗能产业转化和煤炭向煤化工转化。同时还要综合分析来培育煤炭的替代产业来对煤炭产业在城市中的竞争力进行强化,不仅优化了经济系统,还优化了社会子系统和城市人口素质,当然这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支持,比如说在煤炭资源型城市中的煤炭开采权方面出台相应的机制来实现市场化出让,分离开主要的国有煤炭企业和次要的企业。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煤炭产业,在资源配置、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而且企业仍未感觉到市场的竞争压力还在进行着内部保护,为了能够从商业和就行机会的强化方面改观城市现状,就必须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延伸煤炭产业链和企业的配套业务。

自力更生转移战略:该战略是通过构建全新的产业群来代替煤炭产业,当然这需要前期煤炭产业给与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甚至需要外部力量给与各方面的支撑来保证新型产业群有能力来转移原有煤炭产业的开发人员,煤炭产业的转型是自力更生转移战略的发展目标,它是为了能够强化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保证城市的长远发展。其主要有新建、收购、兼并、参股和入股等进入新兴产业的几种发展途径。而对于新兴产业的选择,其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第一产业和高科技、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在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城市文化科技事业和财政方面给与政策方面的支持。

多元复合战略:延伸战略结合自力更生转移战略进行综合发展的战略就是多元复合战略,构建综合性城市是该战略的发展目标。单一的产业策略是不是适合这样的城市发展的,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延伸煤炭产业链,以此为基础来构建第三产业等新兴产业群,进而降低城市对于煤炭产业的依赖性,通过具有质量的城市化手段来优化产业结构。对城市所处区域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充分的了解城市中具备怎样的工业加工和服务条件,进而选择恰当的产业途径来实现城市产业的多元化,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一个层次,以更好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自由特区战略: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自由特区战略,其中一种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生命周期中属于成熟期,但是在区位和人口方面都不具有优势,在产业结构中不具备转型条件,而且缺少高水平的经济子系统,第二种就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生命周期中属于衰退期,且缺少高水平经济子系统和人口基数较小。无论是个人投资还是公共投资在这样的城市中都难以实行,所以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行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都要来自于政府,可以说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比较适合,而在产业方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于成本最为敏感,且能够解决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比较适合该类城市。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给与支持,比如说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提供资金来培训失业人员;构建保证金制度来完成矿区的关闭;通过税收、财政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进行引资;通过相关措施来增加土地的复垦量。

政府补贴战略: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政府补贴战略,其中一种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生命周期中属于成熟期,只是在区位和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产业结构中不具备转型条件;第二种就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生命周期中属于衰退期,在公共投资、个人投资和产业投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且人口基础较大。

根据不同的状况,自力更生转移战略或者复合战略经过调整和转变即可成为扩张战略或者维持战略。

4 结论

笔者在文章中通过全生命周期进程图阐述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动态发展战略,分析和研究了城市发展战略应该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所处区域和所具有的资源禀赋进行制定。同时分战略发展目标和政府的支持性政策两方面进行了战略选择的解析。但是,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全生命周期战略进程图中有三个属性没有明确的区分,这是不完美的地方,还有就是需要其他学者根据此体系来制定出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权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宝柱; 李琳;矿区建设中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预防措施[J].煤炭技术2012.07:77-79

[2]蔡昌辉;关于建设工程造价指数及应用[J].煤炭技术2012.07:21-22

[3]任万英; 叶积龙; 许存胜; 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1.11:19-21

篇6

许多行业都希望创造出柔软而有弹性的电子产品,但要制造这类设备,首先要有合适的底板。如果将电子电路压印在柔韧和有弹性的底板上,将彻底改变一些行业,并使“智能设备”无处不在。其中已设想的应用包括:可以检测变质与否的食品包装;可以治疗感染的医用绷带;可以监视表面裂缝和其它结构损坏的涂料;可以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的电子屏;从太阳能到起搏器,到服装,这些智能应用就是所谓的“塑料电子”:柔软而有弹性。合适的底板必须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大规模生产。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可行性技术,能以较低成本大规模地生产柔性底板。新技术利用半导体浓缩碳纳米管溶液生成了具有优良电属性的薄膜晶体管网。研究人员用浓缩到99%的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溶液作底层,再结合一种高弹性的聚酰亚胺聚合物作基底,基底用激光切成边长3.3毫米的六边形蜂窝图案,然后将硅和氧化铝层沉积到基底上,底板就做成了。为了证明他们的碳纳米管底板的效用,研究人员还制造了一个电子皮肤传感器,能够感受到触摸的感觉。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阿里•杰维(Ali Javey)说:“我们研制了柔软有弹性的底板,将完全钝化、高度统一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均匀地覆盖在约56平方厘米的底板上。这项技术再与金属喷墨打印相结合,在未来可制造成本低廉的柔韧而有弹性的电子设备。”

随着塑料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过去十年中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出现了单壁碳纳米管,作为塑料电子产品的顶级半导体材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流动性高的电子,可衡量一个半导体导电的速度有多快。然而,单壁碳纳米管可以采取半导体或金属的形式,一个典型的单壁碳纳米管包括三分之二的半导体和三分之一的金属管。这种混合产生的纳米管网显示比较低的开/关电流比率(on/off ratio ),这成为电子应用领域的重大问题。此项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塔卡哈斯(Takahashi) 说:“在电子设备中,要求开/关电流比率越高越好,这样传感器的像素就越清晰。而99%的高纯度提供了高达100的开/关电流比率。”

为了研制底板,该研究小组采用了单壁碳纳米管的解决方案。高强度的聚合物具有卓越的柔韧灵活性,激光切割的基板,以及可拉伸的六边形孔蜂窝图案。塔卡哈斯说:“在某种程度上基板可以拉长60%。在未来,伸展性和方向性的程度,应通过改变孔的大小或优化网格设计的可调参数。”由此产生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底板被用来创建电子皮肤。电子皮肤由96个传感器像素阵列组成,每个像素由一个单一的薄膜晶体管控制,能感知24平方厘米范围的空间压力分布。该电子皮肤可觉察0至15千帕的压力。

篇7

(1)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从源头上解决了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炭资源整合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经营、破坏浪费资源的煤矿,坚决予以关闭;对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一律不得纳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同时,对矿井的规模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山西、内蒙古、陕西不得低于30万吨/年;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北京、河北、东北及华东地区不得低于15万吨/年;西南和中南地区不得低于9万吨/年;经过资源整合形成的矿井必须采用正规的开采方法,确定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两个责任主体,实行安全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和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因而,大大减少了小煤矿的数量,提高办矿规模,提升了煤矿的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了煤矿事故发生,使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通过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了煤矿安全的整体水平,确保了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是煤炭产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大面积、高强度的无序开采,导致了不少采煤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表沉陷、水资源被破坏,进而引发生态退化以至于生态系统失衡。煤炭资源整合使煤炭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规模增大了。在产煤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方面,与中小煤矿相比,规模企业在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另外,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方面,规模企业较中小煤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资源整合后的大煤炭集团拥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发展煤炭产业的循环经济,基本上可以实现共生资源及废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从源头上控制、减轻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煤炭行业技术、装备、管理、环境保护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同煤集团百亿元打造的塔山工业园区就是煤炭资源整合后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一例,整个工业园区共同组成生态工业链,多业并举,实现了煤炭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把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企业开发的重点,加强了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地面绿化率达到31%。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来看,资源整合是构筑煤炭开发环境管理“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理”三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也是治理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再造碧水蓝天工程的有力保障。

(3)煤炭资源整合符合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资源型产业政策的要求。资源型行业,特别是非再生资源行业,属于少数性行业。少数性行业面临着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大问题,即提高产业的集中程度,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首先,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将大大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程度,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整合后随着地理位置的扩大、经营范围的扩大、企业主体的减少,就可以变外部交易为内部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煤炭市场价格的稳定、良性的发展。其次,煤炭资源整合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讲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的集约化。煤炭产业的基础是技术进步,整合以后,能够用大资本、大投入、大改造来提高煤炭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程度,从而走出一条以技术创新提高煤炭产业附加值的道路。第三,煤炭资源整合从根本上淘汰过剩的产能和落后的生产力,有效减少煤炭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推动煤炭企业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壮大,是煤炭产业自身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第四,煤炭资源整合,使集约化开发经营成为可能。以国家产业政策来为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内外部环境,以政府的产业政策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能够大大节约非再生资源,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配置效益,从而促进煤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煤炭资源整合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走煤炭工业新型化的发展道路,形成集约化、清洁化、安全化、多元化、稳定的煤炭产业体系。我国是个“高碳”大国,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迫在眉睫。利用煤炭资源整合形成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要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切实构建好循环经济体系,抓住机遇,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同时还要发展社区、城市的循环经济,这样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二是要利用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煤焦化、煤焦铁、煤电铝、煤建材、煤机械、煤安全等产业链条。只有延伸产业链条,才能从单纯原料输出的路上实现煤炭工业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走煤炭工业新型化发展道路。三是要将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我国每年新增粉煤灰达到亿万吨,煤矸石更是天文数字。要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就得下决心将其最大限度资源化。四是加强矿井瓦斯及焦炉煤气以及其他工业余热余气的再利用,提高综合利用资源的水平。五是发展现代煤化工,重点培育清洁能源。将甲醇进行深加工,推进煤制油和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气四气合一的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低碳经济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只有延伸产业链条,我国工业结构才能逐步轻型化,工业附加值才能得到显著增加,才能从单纯原料输出的路上实现转型发展。

(5)煤炭资源整合使能源投融资体制实现了创新,实现了以“资源资产化、集团股份化”为标志的新型投融资体系,让更多的投资者有机会通过资本市场、以股份制的方式来做大这个产业,为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2从国际煤炭产业的发展来看,煤炭资源整合顺应世界煤炭产业的发展潮流

世界煤炭产业的发展潮流有三个特点:其一,世界煤炭工业实施战略性重组。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南非等国的煤炭企业逐渐重组为几家大型煤炭销售跨国公司,控制世界80%的煤炭出口量。其二,煤炭生产趋向集中化、大型化。生产趋向集中化,带来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导致煤炭企业大型化。其三,煤炭资源利用趋向综合化。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和规模经济的形成,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路港航一体化、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综合利用等联合生产经营,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通过几次技术改造,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炭企业,基本上实现了采煤综采化、掘进综掘化、运输机械化、监测监控自动化、管理手段现代化。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2.7%,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中小型煤炭企业,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乡镇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的现象特别严重。虽然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依然存在。根据安监总局的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最大的10家煤炭生产企业的年产量总和约占当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的25.6%,而美国1家大型私营煤炭公司煤炭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8%左右;俄罗斯1家大公司年产煤2.5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95%;印度1家大公司年产煤2.4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77%。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形成了煤炭产业的无序竞争。这样,一方面不能形成很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影响煤炭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由此可以看到,煤炭资源整合对解决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和无序竞争状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可使煤炭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发挥煤炭行业的整体优势和后发优势,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取得的重大成果

2008年煤炭大省山西抓住全球金融危机下对煤炭需求量大大减少这一机遇,针对煤矿的“多、小、散、乱”、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回收率低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状况,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打响了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大战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指挥下,取得了重大成果。2009年年底,煤矿整合重组协议签订率已达到98.5%,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6%,采矿许可证换证率达到90%,符合条件的整合重组煤矿正在陆续复工复产,保留矿井技术改造有序进行,部分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正在实施关闭。据统计数字显示,全省矿井数由原来的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原来的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全省煤炭产量己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2009年11月以来月产量就达到了6100百万吨以上。此外,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据有关资料统计,2009年山西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018人,下降率为27%。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72%;煤矿事故起数下降了4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了0.328。经过这一轮的煤炭资源整合,山西省煤炭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煤炭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在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跨越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山西在煤炭资源整合的道路上并不平坦,各方面的利益矛盾重重,但山西以牺牲GDP为代价进行的这一场兼并重组,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国家发改委称“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今年有望将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经验推广到全国的煤炭行业。

篇8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有关资料表明,煤炭资源按目前的开发利用速度计算,还可以利用200多年,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煤炭资源城市,早晚都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我国建国以后形成的煤炭资源城市有63所,有的已经资源枯竭,有的即将枯竭。国家发改委2009年3月5号公布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又有山东省枣庄市、安徽省淮北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辽宁抚顺等一批城市位列其中。不仅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资源趋于枯竭,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文化观念落后等问题。属于青壮年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也大多数主要依赖资源的开发,而且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较严重等共性问题。因此,无论是从解决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是从长远来看,解决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最终枯竭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都必须把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摆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实现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

要解决好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总体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煤炭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也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必须遵循的科学理论。根据这个科学理论,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此为指导,处理和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煤炭资源有限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产业结构单一与多样化发展滞后,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煤矿布局不合理、集约化经营不够,煤炭资源型城市潜在优势发挥不足与缺少特色产业,矿区环境破坏最严重与生态保护矛盾大等诸多关系和问题。

要处理解决好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重点遵循以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行适度开发的战略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约占75%左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性比较强,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源,降低煤炭、石油等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对于延长煤炭资源的可利用时间,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要通过对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科学评估和论证,制定优化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战略,对煤炭实行适度开发。对一个省区和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讲,也要加强对煤炭开发活动的科学论证和评估。在保证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对煤炭资源储量的大小,埋藏的深浅,品位的高低,开采强度和环保等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区域性和矿区合理开发的规划。把开采量限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通过实行适度开采战略,既能保证煤炭资源开发恰当的服务年限,保证经济和社会对煤炭资源的消费依赖,又可以为替代产业的发展赢得时间。煤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科学适度开发的指导,把矿区煤炭生产的科学接替规划制定作为对矿区领导集团考核的重要指标,与领导集团的政绩挂钩。防止煤矿企业在开采时,片面强调产量增长,不合理的加大开发强度,造成丢肥拣瘦的短期行为,忽视煤炭回收率的提高。

二、深入推进兼并重组、大力实行集约经营

在各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环境坏破较严重、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矿,虽然从上世纪末以来,国家对煤炭企业实行了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的政策,使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数量大大减少。掠夺性、毁灭性、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合法经营的小矿,通过兼并和资源整合,生产规模扩大,单井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有的省区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和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大,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小煤矿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山西为例,到2007年底,矿井数量2840多,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还占70%,煤炭粗放开发的模式没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据测算,小煤矿资源回收率15%左右,仅相当于先进水平的四分之一,按小煤矿年产35亿吨计算,每一年仍然要浪费10亿吨左右的资源。除山西省以外,其他省、区还有一些矿区不同程度存在布局不合理和管理落后的小煤矿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深化改革,深入进行煤炭资源的整合和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实施煤炭企业“大进小退、优进劣退”,有计划的组织管理先进的大型煤矿兼并中小煤矿,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让优质煤炭企业做大做强,让资源浪费、管理落后的小煤矿退出,从而实现煤炭产业的升级,从体制上保证煤炭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利用。

(二)实行集约经营管理战略。首先,要推进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国家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有效保证煤炭资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矿区的合理布局和重心的科学转移,相对提高煤矿资源开发的集中度;其次是扶持、鼓励发展大型矿业集团,提高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及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相对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保护成本,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在煤炭资源型城市打造集约经营平台。山西晋城市在推进城市转型中,立足集约发展、优化布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市着力打造集约经营平台,规划建设了15个工业园,总面积达16.5万亩,累积投资5.39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园区为平台,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通过筑巢引凤吸引了包括台湾富士康、丹尼斯、香港豪德、华润、联盛、中海油、中石化、国投、中煤、华能、鲁能、雨润、保利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使园区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显著提高:第四,在煤炭企业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模式。努力推进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大力推行采掘机械化开采,科学布置采煤工作面,提高工作面单产水平。科学进行运输提升系统改造,大幅度提高运输提升能力,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洗选设备和技术,提高洗选能力。结合煤矿实际,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煤矿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集约经营提供保障。

三、实行渐进式多元化发展

单纯依赖煤炭资源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煤业独大,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

征和弊端。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未雨绸缪。从矿业开发开始,在发挥主导产业的同时就要制定和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青年和中年矿区更要把多元化发展摆到重要日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培养新的产业支柱,在这方面,一些矿区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由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的发展模式转变,实施“煤、焦、化、电、盐”一体化。一个以煤业为主,多个支柱产业逐步成长起来的格局初步形成。抚顺是著名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煤已有百年历史,由于该市调整产业结构动手比较早,在可采资源逐步减少的同时,大力发展替代性产业,现在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电子、建材等重要产业支柱,形成了新的综合工业体系,成为辽中南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顺利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其成功经验为其他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渐进式多元化发展,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矿区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情况,可采取产业链延伸、新型产业植入,新主导产业扶持多种方法。产业链延伸就是要拉长煤炭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业,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对那些资源储量大,开采成本比较低的矿区,这种转型方式优势明显。如山东济宁市在煤炭资源开发正处盛期时,利用其优势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利用煤炭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本市煤炭、企业等生产要素资源,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大产业链主攻“醇、苯、酸、烯”等产品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煤化工产业群。新型产业植入就是对适合本地发展并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外生型”转型方式对于资源枯竭及开采成本比较高的资源型城市比较适合。新主导产业扶持是指煤炭资源型城市通过从现有产业中遴选出发展前景广阔,产业带动大的产业,大力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属于“内生型”转型方式。这种方式对那些除资源开采优势产业以外,其它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比较合适。

总之,渐进式产业多元发展,从矿区建设开始、资源型城市雏形阶段就要把多元化发展摆上日程。长计划短安排,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前就形成可替代的产业和多元化格局。同时产业多元化还要根据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四、依托优势,打造特色

煤炭资源城市要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对于顺利实现产业替代至关重要。特色专业打造应扬长避短,充分所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煤炭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等。实践证明,这是顺利实行产业替代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正确路线。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他们未雨绸缪,依托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施特色产业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依托生物资源多样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色食品加工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培育出一批品牌。依托气候优势,打造中国“凉都”,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旅游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和特色农业成为了新的经济支柱。

依托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一是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全面审视和善于挖掘本市具有的优势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非物质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既包括硬资源也包括软资源;既包括已经开发的显现性资源也包括潜在隐形资源。在全面分析、审视的基础上,找出可以依托的优势,为特色资源开发奠定基础。二是在特色产业培育中要注意品牌打造。既要树立产业品牌意识,强化产业品牌打造理念,又要对品牌打造提前谋划,制定方案,分布实施。使产业品牌从一出生就实现优生优育,健康顺利成长。三是特色产业培育,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要着力为打造产业品牌创建平台,为企业品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为产业品牌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