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8篇

时间:2023-11-28 14:47: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篇1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接受的一项教育内容,针对未来走向社会的现实需要,以及个人适应社会整体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其进行有效接轨,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用,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排除不利成长因素提供有利的保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责任感、有抗压能力的合格人才,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一、研究方法和案例对象基本情况概述

研究方法和实际案例的选择是进行教育调查总结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于个案的实际踏访和面对面的座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个体内心想法,了解和熟悉接受调查对象对于所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看法和观点,而借助询问、对质、澄清等方法,可以有效发现和挖掘调查对象的内在真实想法,切实达到真实、客观的调查效果。

本文中所接触的调查对象是在校大三学生,所学专业为工商管理,家里是农村家庭,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学习成绩为中上等。

二、个案调查过程及教育工作陈述分析

(一)个案调查过程中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相关开展形式

1、个案访谈实际情况分析

访谈对象在接受调查过程中,实际谈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开展的形式,主要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目前在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传统方式的教学,由专业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传授,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属于一种流于形式的教学;二是传授内容不具有吸引力,在实际传授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表达的内容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所传授的知识脱离于学生实际所需,不能在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学习与交流模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与该同学的实际走访交谈也反映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普遍现实情况,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普遍对思想政治教学不够认可,甚至是有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也必须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认真审视不同时期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结合实际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2、社会学角度下的思考分析

在社会学角度下,按照接受调查的学生情况为实际的研究方向,必然有其充分的可行性,这也是基于学生实际的自主反映能力和情况分析,充分尊重调查对象的自觉性和内在个性发展的需求下的思考观念,在不断实行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延上具有很深刻的借鉴的意义,从学生自己的思想体系出发,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考虑到学生意见和实际需求,可以达到真正的实际效果。

此外,在社会学范畴内,采用专业的工作方法重要一点是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实现教育工作目标达成以及接受教育群体的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提升,从为国家未来的现代化服务的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性是对社会输送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立足于这一基本理念,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就会与学生的未来走向有效结合,对于学生个体以及国家未来发展而言,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意义。

(二)所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相关教育机制的调查

1、个案访谈分析

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在目前高校中,大学生由于面临的生活与学习困扰与压力较多,存在较多的心理压力和生存压力,在接触相关的调查者提及学校生活状态是否导致心理健康程度受到影响时,得到较为普遍的回答为“在学校期间无论是是生活还是学习中的压力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情况”,而在回答是否能接受正常的心理疏导时,学校中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开展不够、不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心理疏导成为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共识。

2、整体性健康状况调查及高校心理调节机制分析

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群体中新问题层出不穷,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以及特殊心理需求方面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心理调适专业人员,都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仅如此,由此而带来的整体教学机构组织设置仍然不完善,相应的心理预警机制仍然是“真空状态”,无法与高压状态下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有效匹配。

3、社会介入程度分析

在内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社会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改善,这其中的社会力量主要包括专业的团队、社区工作者参与,将个人、整体以及社会的因素和资源实现整合和优化利用,促进这一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更加专业,不断向更加明晰化的方向建立和发展。

(1)要运用合理的个案工作方法进行介入,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集中灌输为主,忽略教育对象之间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只会做更多的无用功,徒劳无益,为有效提高教育成效,可以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横向联系,通过组成教育工作小组,借助成员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经验分享实现教化与改变目的,再次要将社会化教育方式充分引入到实际教学中,不断丰富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资料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新鲜、感兴趣的教育素材。

(2)专业化教学队伍建设与社会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有机结合。一方面要不断在内部进行有效的培训改造,让内部人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最大程度保证资源共享,推动优质化教学工作的进行,甚至是可以借助学生力量不断充实教育力量,让学生接受一种“从这里来,到这里去”的思想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要不断从校外吸收成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学校中来,优化教育教学队伍,改良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打造专业化教学群体的形成。

三、结论

结合具体案例调查走访,可以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较为全面了解,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整体教学情况保持基本满意的状态,但还需要解决教育工作方式单一、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改良,创建形式多样、主动灵活、适应性强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宗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效用,势必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放眼未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片面向全面扩充、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互结合、由关注形式向关注使用转变、由社会需求向个人需求发展”的转变,将会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朱平,孔读云,姚本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56-57.

[2]王海伟,李绍伟.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看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J].文教资料,2007,(7):45-47.

篇2

关键词 师生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案例陈述

(一)案例背景。

一天某高中“校长信箱”中有一封学生来信,反映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教师因对学生纪律不满,出言不逊,侮辱全班――因尽教师责任才来上课,要不然根本不会踏进班级半步”。此言激起全班愤怒,要求这位教师在全校广播操时间向全班道歉,意在为班级讨个公道,还扬言要写信到教育局。

(二)案例过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下午第一节体育课后,一名学生将衣服遗忘在操场上。第二节课开始约10分钟后,该同学猛然想起,于是从座位直接起身,一边口头说明,一边往外冲。平时温文而雅的女教师,那天对该班体育课后松松垮垮的班级纪律已经产生了不满,又加之该班近阶段课堂纪律一度不佳、有些学生自由散漫。诸多负面因素综合之下,她便气不打一处来,以较为过激的语气批评了那位不履行基本请假程序、擅自离开教室的同学,同时言辞中表示出对全班的气愤与失望。

除了与该任课教师、当事学生、该班班主任及时取得沟通,做好相关工作外,我想,作为校长,必须要有一个正面的、明确的态度与立场来回应这封信,于是,我利用该班的一节心理辅导课,以“相互尊重”为题,以校长与心理教师的双重身份,与该班同学就该事件进行了一次正面的沟通。

1.直面问题――我将学生来信内容作大致介绍(隐去有关学生身份的一切线索),旨在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表明我直面问题的态度;

2.公开致歉――在学生讨论前,我先代表校方向全班道歉,并转达了当事人――那位教师对有伤学生自尊、有损师表形象的行为表示歉意,以此表明学校与教师的态度;

3.真实再现――由当事学生再现当时课堂行为:具体的场合、具体的言行、具体的班级状况、具体的教师反应等,营造真实情境,引发师生思考;

4.缓冲宣泄――让全班同学充分发表他们当时的感受,我只是倾听者,不作任何解释,让他们的不满情绪有一个充分的缓冲与宣泄的过程;

5.换位思考――我请同学以当事教师的身份,模拟感受教师当时的心态与情绪状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引发教师过激言辞的源头事件;

6.认知分析――待大家逐渐冷静下来后,我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事件背后反映出的师生双方不合理的认知,作全面的分析。

学生的不合理认知:教师应该是神圣、完美的,师生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这位教师的言辞不符合完美的师表形象,学生们没有得到教师平等的尊重。

教师的不合理认知:学校教育的作用是把学生教好;学生应在任何时候尊重教师;失去尊重,就失去了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信心。

7.焦点辩论――利用RET(合理情绪理论)的技术,对师生的不合理认知进行逐项辩论,在辩论中调整师生的认知,使非理性认知趋于合理化。

教师是神圣与完美的吗?――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烦恼与情绪,教师的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难免会有冲突,而一旦教师的角色冲突带来的不良情绪或个性缺点在学生前有所暴露,便破坏了学生心目中神圣、完美的师表形象。事实上,教师是人,不是神!

学生与教师各方面都应该是平等的吗?――作为独立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方面的确平等,但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先期熟练掌握某种专业知识的个体,与学生之间在知识上存在一定的授受关系,这种授受关系本身就意味着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完全平等,这与人格上的平等并不矛盾,也不对立。

学校教育可以完全教化并把学生教好吗?――学校教育仅仅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种主要环境因素,但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如家庭教育、同伴交往、文化媒体、社会发展等等,教育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具有复杂性、反复性、长期性与艰巨性,不能片面夸大教育的教化作用,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学生应该绝对尊重教师吗?――许多教师心中永远有着师道尊严的美好愿望,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得到学生的绝对尊重,但事实上,就如同师生并不完全平等一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也是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与个人特点的,形式上的绝对并不代表内心,因为,尊重,是相互的!

8.完善信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辨证的、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那些完美或并不完美的人或事,学会用二分法对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

即使是你最喜爱和尊敬的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

即使是你最不喜爱和尊敬的人,也是有优点的。比如:……

针对该事件,我在全班同学中征集当事教师身上的优点,结果许多同学纷纷表达了对该教师的肯定:

平时很亲切,很和善,笑容很甜;

上课很专注、很敬业,不会扯到与课无关的内容上去;

备课上课都很认真,有较为良好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素养;

穿着很得体,平时较注意教师的形象,赏心悦目等。

在大家积极踊跃发言的笑脸上,似乎看到了凝结的冰山正在逐步消融。

二、说“法”单元

我们常说:不怕出问题,关键是在出了问题之后,我们如何解决问题。以上案例从问题本身来说算不上是“重大事件”,但如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用的方式方法不对,则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有激化矛盾,将问题扩大化的可能。该案例事件的平息者“校长”正是因为其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方法,最终将竖立在师生之间的那座冰山融化。

师生关系即使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处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下面就从该案例的处理过程中来寻找“方法”,进而说“法”。

(一)认识方法体系。

认识方法体系分三部分内容:信息获取方法;信息分析方法;确立施教方案。

该案例中只用了简单的几句话,便将认识方法体系的内容全部涵盖。如下:

“与该任课教师、当事学生、该班班主任及时取得沟通,做好相关工作”,和与事件有关的相关人员沟通,便是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获取充分的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即利用该班的一节心理辅导课,以“相互尊重”为题,以校长与心理教师的双重身份,与该班同学就该事件进行了一次正面的沟通。

(二)实施方法体现。

主要根据案例中校长跟同学们之间的直面沟通中采取的八个步骤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该方案中体现出的方法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校长出面,缓解冲突――冲突缓解法。

“校长信箱”类似的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目的是搜集各方信息,共同促进学校建设。

在目前相对较为开放的中学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体现在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教育客体,其与教育主体老师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得到了保障。因此“校长信箱”的设置绝非只是用来接收“表扬信”。

案例中的校长并没有因为这是一件常见的小事以“忙”为由忽略之,或委派他人随便应付,而是亲自出面进行处理。看似只是一个人物的简单出场,其实正是蕴含着一个特殊的解决问题实施方法――冲突缓解法中的“权威作用”。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冲突缓解法?冲突缓解法是特殊情况下运用的特殊方法,其又包含:“冷处理”、“热处理”、“转移视线”几种具体的方法。在使用冲突缓解法的时候,实施者往往会利用“权威作用”结合以上方法进行。

一校之长,足够权威,校长出面亲自过问,已经说明学校对学生意见的重视。相信学生愤怒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有所缓解。因此单从人物出场上已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接下来的“直面问题”、“公开道歉”、“缓冲宣泄”环节,可以说彻底的冷却了学生的“白热化”情绪。因对学生而言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且是从校长那里,已经大大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2.结合课堂教学,正面沟通――理论+实践教育法。

该校长利用“心理辅导课”,以“相互尊重”为题,与同学展开正面沟通。最后的效果为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又解决了问题,一举两得。我们可以将该处体现出的方法看做是“基本教育法”,即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结合。

青少年因为处于特殊的生长周期,其心理变化存在很大的跳跃,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一特殊性。选择“心理辅导课”是一个科学的决定。让课堂教学有真实素材的支撑,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学们在接受课堂知识的同时,也会对自身经历的事件全方面的进行考虑,而不会局限于“受害者”一个视角。

3.真实再现,换位思考――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

“真实再现”是对客观事件场景的还原,校长作为“法官”,要保证公正,让场景再现是体现自己客观公正的最佳手段。因为是事件重现,此时的学生再次面对同样的情况,心态上已经有所改变,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事件背后的东西。而“换位思考”则将学生推到一个“自我批评”的角度,以对立的身份再去看原本自己的行为,也就更能客观的看待问题。

所以对于校长3和5的做法,个人认为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的反映。有些问题之所以不好解决,是因为当事人总是站在“批评”的角度。而“自我批评”才是打开问题解决之门的钥匙。

4.认知分析,焦点辩论――疏导法+比较方法。

疏导教育法指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疏导教育的具体方式:1)分导;2)利导;3)引导。

比较法是将两种不同现象或事物的属性、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引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方式:1)比较鉴别法;2)回忆对比法;3)类比法。

认知分析部分,校长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事件背后反映出的师生双方不合理的认知(即非理性信念),作全面的分析。以此来引导同学们用客观的观点去分析事件。

在焦点辩论部分,利用RET(合理情绪理论)的技术,在辩论中调整师生的认知,使非理性认知趋于合理化。在这种引导之下一步步的将事件推向客观公正的解决道路。

5.完善信念,冰释前嫌――思想转换法。

校长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辨证的、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那些完美或并不完美的人或事,学会用二分法对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回到了最初的理论教育法的层面上,同时综合并用了“情感融化”、“事理说服”方法消除了同学最初的消极情绪。最后在积极的肯定表述下,完成思想的转换,成功愉快的解决了问题。

“完善信念”环节,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该事件处理结果的一个陈述。既让同学们理解了哲学方法论的知识,又使他们在理论的指导下很自然的对该事件释然。

三、总结分析

本案例中师生间冲突的起源是学生无视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冲突的结果却是教师对学生的言语伤害,不仅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师表形象。

从该案例中校长缓解师生矛盾的实施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1.师生冲突前后,当事教师的自我意识与职业素养至关重要。

2.在处理师生冲突时,正确、科学、辨证地分析并端正双

方的观点与立场(即分析并驳斥双方不合理认知的技巧与手段)是化解冲突的关键。

3.要适时发挥行政或专家的作用来化解师生冲突(利用“行政效应”或“权威效应”)。

4.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性质合理的使用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得到的正确的结果。这需要方法的实施者具备系统的方法论体系知识。

当师生关系遭遇“冰山”,我们期待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学生会越来越成熟,教师会越来越理智。

好的方法的使用可以让你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带来的负面效果是无法准确衡量的。新时期背景下,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愿景下,“懂法”,“会用法”不仅仅是思想政治专业人群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努力探索先进科学的“方法”,让“法”被认知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郑延.基本原理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篇3

关键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犯罪;预防;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段惠方(1981-),男,安徽宿州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辅导员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FDY040)、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犯罪的预防”(项目编号:201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22-02

近年来,马加爵案、李启铭案、药家鑫案等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2013年4月,又相继爆发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宿舍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宿舍杀人案,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可以分为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两个层面,群体教育层面的预防措施是针对全体或群体大学生开展的,主要包括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安全管理等内容;个体教育层面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部分大学生个体开展的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措施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群体教育措施的必要补充,高校预防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必须将群体教育措施与个体教育措施结合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案例分析,探索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路径。

一、案例分析

1.案例经过

小夏,男,来自西部某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江苏南京某高校就读。小夏入学报到较晚,到宿舍后其他同学已经互相熟悉,小夏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同学相处,在宿舍生活中也与其他五位同学格格不入,班级活动不积极参加,在上课时经常独自坐在最后一排,听课不够认真,成绩较差。小夏课余时间一般选择在宿舍看电视,宿舍的公用电视机几乎成了其个人财产,不给其他同学使用。宿舍熄灯后,小夏还经常使用蜡烛或应急灯看书、做事。小夏的这些行为影响了宿舍其他同学的生活,当宿舍小王等同学向他提出意见时,小夏则采取了不予理睬或砸东西的行为来表示反抗,小王等同学在劝说无用的情况下,开始孤立小夏,宿舍关系开始紧张。大一下学期的一天,当小王因为小夏看电视声音太大而向他表示不满时,矛盾升级,双方打起架来,小夏从自己抽屉里拿出了一把匕首,其他同学见状立即将双方拉开,并和小王一起找辅导员说明情况。

2.个性化分析

如果仅从该案例的表面情况分析,小夏对打架事件负有主要责任,小夏作为一个各方面表现不好的“差等生”,做出影响他人的行为,甚至采取蛮横无理的方法拒绝他人的意见和规劝,持管制刀具与同学打架,虽然未刺伤同学,但也已经接近违法犯罪的边缘。然而其辅导员并没有因此而直接得出结论并做出处罚措施,而是通过与小夏及其家长、同学的沟通,从更多方面了解事件的特殊情况,并进行个性化分析:

(1)家庭贫困和学习基础差导致心理自卑。小夏来自西部农村,父母都以务农为生,且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和妹妹,家庭非常贫困,与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生活水平低下。同时由于高中学习基础和内地的学生有一定差距,学习比较吃力,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科目成绩较差。这些情况导致小夏心理上的自卑感,让他认为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疏远他,因此把同学的意见当做对他的指责,他选择坐在最后一排听课、独自在宿舍看电视等离群行为来封闭自己。

(2)生活习惯差异导致行为差异。地域和家庭所赋予的生活习惯差异在宿舍生活中体现出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小夏为维护其尊严采取了一些无视他人的行为方式,导致其始终无法融入新的宿舍生活。例如,小夏所在的地区与内地存在一定的时差,小夏刚来到南京没有及时调整好自身的作息规律,因此到了宿舍晚熄灯后,他却无法迅速进入睡眠,当同学因此提出意见时,他以为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生活,拒绝改变自己的行为。

(3)成长背景差异导致法律观念淡薄。小夏入学之前一直生活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个人对法律的认知较少,在思维上比较接受用“拳头”来解决争端的方式,即使是带刀的行为也被认为是正常行为。

3.个性化措施

(1)违纪事件的冷处理。一般违纪事件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冷处理和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借助一个违纪事件,给予处分,并且通报全体学生引以为戒。冷处理即给予犯错者一定的严厉批评和警告,但是不宣扬。冷处理一般是针对一些轻微的、初犯的或有特殊原因的违纪情况。小夏虽然犯了错,但是考虑到其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如果给予严厉的处分并作为反面典型,则很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在做好宿舍同学工作的前提下,对此事件进行冷处理。

(2)环境适应再教育。高校一般会为大学新生安排统一的环境适应教育,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进行环境适应的再教育。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夏的问题症结在于地域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家庭困难以及学习能力弱所导致的环境适应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环境适应的深度辅导。主要措施包括专业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定期深入谈心、同学结对帮扶、提供合适的实践平台、培养健康的兴趣特长、创造人际交往机会等。

(3)开展有针对性的法纪教育。小夏的犯错行为体现出其法律、纪律意识的淡薄和在观念上采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错误倾向,如不及时进行矫正,很有可能会走向更严重的错误甚至犯罪。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法纪教育,主要是增强法律意识、改变错误观念。打架事件发生后,小夏被任命为安全检查员,负责每天晚上到男生宿舍检查同学回寝情况以及宿舍用电等安全情况,这是一个勤工助学和学生干部合一的岗位。目的是在解决小夏生活困难的同时,为小夏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激发他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增强其安全意识和纪律意识。

4.成效

经过努力,小夏终于在心理上从自卑走向自信,在人际关系上从孤立走向融合,在学习上从落后走向优秀。有感于自己和家乡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小夏定下了跨专业报考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小夏申请了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终于考取了一所国内著名的“211”工程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

二、案例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大学生犯罪在大学生群体中毕竟属于少数的个体行为,而对于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则要针对每一个个体做工作,这就要求必须采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转变,个性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1]在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对待学生,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性作用。对于小夏之前的种种“差”表现,容易被贴上“差等生”的标签来进行“挽救”,但是这个案例之所以取得成效的前提在于对小夏的尊重,正是这种允许和尊重差异的观念,取得了小夏的信任,激发了他的主体性。

2.坚持对症下药,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

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主要途径是纠正学生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偏差。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偏差的症状表现也许相似,但是其原因和特征却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一种万能的良药可以包治百病,也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教育好每个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望闻问切”的基础工作,调查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分析结果来制定教育方案。案例中,辅导员通过家庭、教师、同学、冲突双方等相关者和旁观者调查了小夏的行为表现与个性特征,并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分析了小夏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从而充分了解了小夏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3.坚持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个性方法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为了选择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因材施教。面对每个鲜活的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先入为主地从自我经验出发,而应从学生本身出发寻找适合的方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不断创新、追求成效的,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适合”,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2]案例中对小夏采取的教育措施非常具有针对性,这些措施中虽然不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综合运用到小夏身上,就体现出了个性化方法的特征。

4.坚持未雨绸缪,规范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预防大学生犯罪正是要在犯罪这个“病症”形成之前,做到未雨绸缪,对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治疗。[3]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到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学生的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做到见微知著,规范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无条件地放纵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更不是推崇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个性发展必须以不损害别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识,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着眼于对小夏错误行为的纠偏,更着眼于小夏的健康成长,不但成功地预防了小夏走向犯罪,更促成了小夏的成功转变,实现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标本兼治”功效。

参考文献:

[1]杨琳,蒋锦洪.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J].理论建设,2011,(3).

篇4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 建设方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教师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加快教师能力建设的步伐,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师范院校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通过建设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以使师范生获得更加全面、先进、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师范生进行教师角色的快速转变提供培训资源,已成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设计思想、建设目标、项目需求及其功能等方面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设计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够将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各种技能与教学法、课程和学校组织等方面的新理念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学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能力结构,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以现代教育媒体及现代教育资源为核心,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既要考虑到与国际教育技术接轨,又要符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针。

基于此,该实验室的建设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实用性。要通过现代化硬件和先进、实用的软件相配套的教学条件建设,改进思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认知力、品德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其教学法、合作、领导能力及使用信息和传播技术以创新方式实施课程开发、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的技能。在继续重视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讲授理论知识、口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通过研讨、活动和协作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观念和能力;在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好开展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教学的能力;在重视帮助学生掌握传统主要是阐释课本内容的备课能力的同时,重视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建设、管理、扩展和创新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使他们在踏出校门之前就以训练有素的姿态完成整个教学、管理和科研任务。

二、建设目标

努力建成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实验教学内容丰富、任务饱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基础技术实践基地。该系统应提供不同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研究环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走数字化、网络化道路;力求信息资源共享;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共分三个子实验室:教学资源开发与网络教学技术能力发展室、微格教学与现场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室、个案工作与资源管理能力发展室。同时以独立网站为建设载体,创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各实验室相对独立,能单独完成各自的教学、科研任务,又依托交换机而构成一个局域网,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三、各实验室的项目需求和功能分析

(一)教学资源开发与网络教学技术能力发展室

1.项目需求分析

实验室规模:同时满足60人左右实验要求。

实验室设备:计算机、操作台、摄像机、数字电视机、投影机、功放机、编辑机、转换器、打印机、刻录机、硬盘阵列、服务器、中控、电动屏幕等。

2.功能分析

(1)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电子模拟环境测试题的编制;本埠及发达省区优秀教学法案例的采集及编集存档;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与成果电子版展示;教学评价电子测评软件开发;优秀教学课例电子版展示;教师能力测试软件开发。

(2)多媒体电子课件的制作。PowerPoint、Flash、Photoshop、Authorware、3D MAX软件的网络课件制作语言的深入学习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制作,视、音频信号采集等,是教师、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多种软件模式,制作CAI课件的主要场所。该实验室主要依靠交换机共享视音频资源,加工制作课件作品、刻录光盘、在局域网上。

(2)电子模拟环境下教师素质的拓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设计相应的训练措施和方法,在该实验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能力拓展的基本技术训练,如教学设计训练、课题讲授能力训练、课题组织能力训练、班主任能力训练、课外组织能力训练、校本教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形成和提高有效驾驭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3)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包括网络CAI课件的运行测试,网络CAI运动环境研究,网络CAI课件设计模式研究等。本实验室负责局域网的常规运行,以培养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为宗旨,抢占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制高点,确保培养的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教学成果的展示。结合学生各实习点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配合摄录系统和综合实验室的大屏幕投影系统将过程记录、再现,事后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或生活的需要。同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建立资料数据库。

(二)微格教学及现场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室

1.项目需求分析

实验室规模:同时满足60人左右实验要求。

实验室设备:该系统主要由记录角色扮演的摄录像设备、观看录像反馈的放像设备和进行教学评价的计算机设备硬件等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摄像机、摄像头、视音频采集卡、调音台、采集广播机、无线话筒、影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机、刻录机、磁盘阵列等。

2.功能分析

(1)录像观摩。利用可视会议系统及大屏幕投影系统观摩教学名师、任课教师的示范课及学生模拟教学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在比较中提高对执教案例和自我教学的评价和分析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追求教学艺术的意识。

(2)场景再现。根据教学计划,提供一些情景和相关的人员、环境,组织实施一些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给学生机会体验并着手解决他们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典型问题、危机或困境,训练学生达到应对各种紧张局面的要求。

(3)微格教学。充分利用微格设备的多媒体教学、小组训练、实时录像、教师巡视等功能,组织学生在微格教室中进行教学能力(系列)训练,主要包括:基础教学技能(观察、倾听、思维、口语表达、书写、教态和教师礼仪等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教学设计、导入、讲解、说课、结课等技能)、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及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选择及有效应用)、导学技能(课堂教学组织、个别指导、问题情境设计、探究学习任务设计、活动组织等技能)。

(4)反馈评价。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时双屏监视,评价系统采用计算机设备,并与交换机连接,接轨校园网或INTERNET网络。记录方式采用硬盘存贮,或刻录成光盘,方便角色扮演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自我反馈。指导教师和专家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网络平台在线点评,数千观摩者在终端机上共同受益,功能扩展到远程教育领域。

(三)个案工作与资源管理能力发展室

1.项目需求分析

实验室规模:20平米左右的工作间。

实验室设备:计算机、操作台(具备针对实验室二的监控、对讲,图像切换、编辑等功能)、打印机、摄像机、办公桌、文件柜、网络服务器、光盘库、磁盘阵列存放室。

2.功能分析

(1)个案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一个或少数几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就个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项进行的个别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个案工作可以通过玻璃幕墙被微格教学及现场教学训练实验室和虚拟情景训练及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室的学生观摩学习。

(2)资源管理。负责对整个实验室的工作信息进行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和综合管理等工作任务,包括学生训练监控及摄录;教学、训练资料保存与处理;教学资源管理。

(四)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只有以独立网站为建设载体,才能更好地为建设核心服务。网站内容主要应包括七个基本网页:实验理念、实验室师资、实验设备、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开放运行模式、虚拟实验室、实验室评价模式和实验室间交流。

该网络教学平台建成后,将承担以下主要功能:

(1)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信息媒体资料的分类保存;自制多媒体课件的存档;网上信息资源的检索;卫星电视信号的收录等。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专业图书馆的电子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可靠、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料,使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真正成为可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

(2)全面解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课标要求,创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进行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培训,以论坛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

(3)虚拟实验室的建立,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室、宿舍、家里登录访问教材,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阅读电子教材、观看视频或其它可视化技术讲解,可以使用在线考试系统来检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四、其他问题

(一)本方案是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网络系统工程,内容相当丰富,对各种软件与设备的设计和配置的要求都比较高。

(二)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实验室的建设要大力整合优势资源,聘请各地知名教师担任客座讲师。

(三)力求办成多功能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首先是为教学服务,在服务好教学的同时,也应该为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

(四)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必要的研究和交流条件,把实验室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庆华,张景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训练模式重构邹议[J].电化教学研究,2009,200,(12):102-109.

[2]王学灵.师范院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8):103-106.

[3]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4-5.

篇5

通过对上述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社会环境的因素以外,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也是造成校园暴力事件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虽说高校的学工部门都会开展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安全保卫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却是一个普遍现象。

一、高校安保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1)安保部门在工作中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学生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安保部门都是以一种高压姿态对学生进行处理,而忽视了与学生的思想上的沟通,没有从思想根源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做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充满宠爱和溺爱,没有经历过挫折,面对批评教育时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如果保卫部门简单粗暴地处理学生,有可能起不到说服教育的作用,反而会使当事学生树立对立情绪,进一步激化矛盾。

(2)高校管理层对安保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大部分的高校管理层认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应该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完成,与安全保卫部门没有多大关系。安保部门的职责就是开展站岗、巡逻、抓小偷等之类的工作。并且大部分高校对安保部门的工作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对安保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到位,这就使得这些高校的安保部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很难做出有效的成果。

(3)在校学生受社会消极负面因素的影响。如今大学校园已不再和以前一样,而遭受着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和丑恶现象的冲击。电脑、手机上的网络虚拟世界麻木着大学生们的心灵,使他们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对于这些消极负面的因素,不少在校大学生由于意志相对薄弱,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其影响。如果这种现象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其结果将对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

二、高校安保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安保工作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新时期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力提高在校大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是每一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往只有在学生犯了打架斗殴等违反校规校纪事件时,安全保卫部门才来“拜访”,而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严重不够,几乎是空白的。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比以往的都要活跃,接触信息的渠道也多,信息量也大,如果不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就很有可能出现偏激行为,甚至走向极端。如果在日常安保工作中开展针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和引导,那么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就一定能开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一定能结果。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增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活力。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所以在高校中,育人是学校的所有职能部门都应担负的责任。而对于高校安全保卫部门来说,要想使得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来增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活力,以达到切实做好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解决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新问题的有利保障。在新时期,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安全保卫部门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困难:网络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新的挑战,高校安保从业人员素质低、待遇差等困难。所以,高校安全保卫部T将如何开展新的工作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安全保卫部门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以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只有将对在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提到安全保卫的日常工作中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才能克服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解决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新问题的有利保障。

三、高校安保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1)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保卫工作虽然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但二者同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之中。高校安全保卫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好法规、校纪和道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并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安保部门还要对典型案例尤其是发生在本校的实际案件进行深入地剖析和宣传,让在校大学生都能受到教育。当某种错误倾向刚在学生中露出苗头时,安全保卫部门就要及时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教育工作,以期能及时化解矛盾,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提高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安全保卫工作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只有校园环境安定和谐了,高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面临高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时期的安全保卫部门必须创新工作思路,采用新的管理方法才能加以解决。而工作创新就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才能完成,这就需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为高校的安全稳定尽职尽责,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高校管理部门也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定期对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安保人员通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更好地完成安全保卫工作任务。

篇6

关键词:少数民族谚语;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282—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通过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拟就少数民族谚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少数民族谚语的特点

谚语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它是历代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蕴含着人民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哲理,包涵着人民在生活中的智慧,体现着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具有地缘性、民族性、传承性和社会性的特征。谚语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第一,谚语深刻反映了社会下层人民的价值观念,并根据人民的需要,不断扬弃、充实和改造。相应地来说,谚语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土壤。第二,从谚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说,一些从文化上层传出的、高深雅正的语言,流入民间成为谚语,有的只改动一两个字,语言风格就大不一样,其基本意义没变,但更通俗易懂。可见,通俗的谚语也蕴含着高深的文化内容,使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

由此可见,谚语是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价值观则是谚语的内核,谚语会随价值观的变化而不断地被扬弃、充实和改造。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进行案例教学,除了具有同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相同的特点外,还有与其他学科案例教学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

1.在学科性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而其他具体学科是研究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的科学。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反映在案例内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所折射的智慧具有普遍性,如《基本原理课》中所讲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等是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最一般的道理。而具体学科的案例往往是与其理论实务相对应的具体的过程案例。

2.在案例教学的宗旨和目的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学会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青年学生掌握其最高层面的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某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体验实际的思维过程,领悟的精神,掌握的方法,达到对智慧的顿悟。而具体学科的案例教学是通过提供各种各样典型的过程案例,一方面使学生联系实际掌握所学的各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书本知识以外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3.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和具体学科的教学案例也有所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三大领域,在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历史发展中都能找到各具特色的案例,这就使得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众多的案例中进行筛选,精选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们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而具体学科则是依据其教学内容在具体的领域中选择各种类型的案例,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4.在案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许多具体学科的案例教学已作为该学科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运用得非常普遍。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大多是概念、规律、范畴、论据和论述过程,因此在案例教学时,必须先将教学内容概括成若干系列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分析时,穿插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来实现全部教学内容的完成。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要“抓大放小”,选择核心问题、重点问题、关键问题引入典型案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在案例教学的功能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功能主要是阐释道理、提供知识、说明方法、体验思维。具体学科案例的功能则是提供情境、体验过程、积累经验、培养能力。

因此,案例教学以两个“实”为基础:一是“史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观点、重要论断都产生于具体实践中,案例教学要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分析、思考;二是现实,要把现实中学生关心、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作为案例,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创造性得以开发,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这也正是中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感受到教师知识的渊博和人格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对教师的亲近感。

篇7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与外围的各个环节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看,还存在“高、大、空”的状况,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还缺乏综合创新。为此我们要注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全新尝试,在方式方法上都必须有所创新,要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加强与其他相关的方式途径的配合,尤其是与现代高校的手段载体相配合,以便为今后进一步搞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开阔的空间视野和更为切实可行的措施途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应具的创新对策和途径主要有:一是要选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二是要抓住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区分不同层次,切合实际进行教育引导;四是要充分运用有效载体档案,营造思想教育的社会氛围。此外,还必须改进方式方法,既要强化整体部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也要扩大社会覆盖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还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更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折服力。其中,为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和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即是时下非常现实及有效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新兴的高效力载体档案。

信用档案

信用档案在我国是一种新事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严重滞后,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个人的发展及其消费的增长,个人信用问题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讲究信用蔚然成风,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就是生命,信用作为商品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适用市场经济的信用档案及信用档案网络体系,正在我国开始形成,这一网络的形成将对信用风气的培育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对于构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和谐的个人信用档案(电子档案)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所谓个人信用档案是指由公共部门保存的,反映某一特定公民的基本情况、财产情况和信用程度情况的原始记录,是个人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对个人身份加以判断的重要依据。它由三方面构成:个人的身份证明及社会档案(主要在品行方面即反映本人基本情况的材料)、个人的收入及财产情况、个人的信用记载情况(即自身信用行为管理的原始记录)。其中,个人的信用记载是个人信用档案的核心部分,表明了其信用度状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依托高度发达的电子网络,美国的个人信用系统十分完备,大学生毕业后,银行均可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他的行踪和收入,从而有效控制风险。所以,尽管美国大学生贷款率达70%,不良还贷率却很低。我国首个助学贷款商业运作模式在重庆工商大学正式展开,在这个模式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表面是由助学贷款引发,但实际上是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更多的同学都在信用这个问题上引起足够重视。

个人信用档案涉及面宽泛,只要与信用主体的道德品行、经济活动有关的记录都包括在内。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与推广,除了关涉诚信教育,还有另外的警戒作用。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是无形的眼睛,能够于更长时间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善意地盯视着同学们的诚信轨迹。有一天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建立起自己的信用档案而不是凭借拍胸脯说自己信用好、说话算数,届时关乎大学生的信用证明就不再艰难繁复了,而是直截了当地任由个人信用档案说话。进一步讲,在我国,应该在厉行诚信教育的同时,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大失信的成本和违约的成本。也就是说,个人信用档案必须和失信行为的制裁机制相联系,如果对失信者不能有效的惩罚,就不能有效地改善社会信用状况,那么个人信用档案就会形同虚设,毫无意义。因为信用问题不仅是道德感召能解决的,还必须有具体管理制度来约束。当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因此,个人信用档案的建设与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心理档案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关涉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心理压力普遍增大。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心理困惑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也有自身因素。其中,实行心理健康档案制管理是有效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

2004年,云南省教育厅即决定对全省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了解全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在全省高校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据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披露,山东省2005年对全省62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些高校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占所在学校学生总数的71.25%。在安徽大学,每一位大学新生都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心理测试,学校根据各自的成绩给学生们建立“心理档案”。据新华社石家庄2006年3月16日电,从2006年起,河北省高校将逐步为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与此同时,从新生入学开始,还将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由此可见,个人信用档案与心理健康档案,可谓是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匹配、相辉映的新“双子星座”——即高效力载体档案。

篇8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应具的创新对策和途径主要有:一是要选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二是要抓住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区分不同层次,切合实际进行教育引导;四是要充分运用有效载体档案,营造思想教育的社会氛围。此外,还必须改进方式方法,既要强化整体部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也要扩大社会覆盖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还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更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折服力。其中,为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和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即是时下非常现实及有效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新兴的高效力载体档案。

信用档案

信用档案在我国是一种新事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严重滞后,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个人的发展及其消费的增长,个人信用问题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讲究信用蔚然成风,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就是生命,信用作为商品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适用市场经济的信用档案及信用档案网络体系,正在我国开始形成,这一网络的形成将对信用风气的培育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对于构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和谐的个人信用档案(电子档案)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所谓个人信用档案是指由公共部门保存的,反映某一特定公民的基本情况、财产情况和信用程度情况的原始记录,是个人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对个人身份加以判断的重要依据。它由三方面构成:个人的身份证明及社会档案(主要在品行方面即反映本人基本情况的材料)、个人的收入及财产情况、个人的信用记载情况(即自身信用行为管理的原始记录)。其中,个人的信用记载是个人信用档案的核心部分,表明了其信用度状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依托高度发达的电子网络,美国的个人信用系统十分完备,大学生毕业后,银行均可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他的行踪和收入,从而有效控制风险。所以,尽管美国大学生贷款率达70%,不良还贷率却很低。我国首个助学贷款商业运作模式在重庆工商大学正式展开,在这个模式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表面是由助学贷款引发,但实际上是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更多的同学都在信用这个问题上引起足够重视。

个人信用档案涉及面宽泛,只要与信用主体的道德品行、经济活动有关的记录都包括在内。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与推广,除了关涉诚信教育,还有另外的警戒作用。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是无形的眼睛,能够于更长时间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善意地盯视着同学们的诚信轨迹。有一天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建立起自己的信用档案而不是凭借拍胸脯说自己信用好、说话算数,届时关乎大学生的信用证明就不再艰难繁复了,而是直截了当地任由个人信用档案说话。进一步讲,在我国,应该在厉行诚信教育的同时,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大失信的成本和违约的成本。也就是说,个人信用档案必须和失信行为的制裁机制相联系,如果对失信者不能有效的惩罚,就不能有效地改善社会信用状况,那么个人信用档案就会形同虚设,毫无意义。因为信用问题不仅是道德感召能解决的,还必须有具体管理制度来约束。当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因此,个人信用档案的建设与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心理档案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关涉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心理压力普遍增大。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心理困惑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也有自身因素。其中,实行心理健康档案制管理是有效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

2004年,云南省教育厅即决定对全省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了解全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在全省高校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据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披露,山东省2005年对全省62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些高校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占所在学校学生总数的71.25%。在安徽大学,每一位大学新生都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心理测试,学校根据各自的成绩给学生们建立“心理档案”。据新华社石家庄2006年3月16日电,从2006年起,河北省高校将逐步为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与此同时,从新生入学开始,还将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由此可见,个人信用档案与心理健康档案,可谓是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匹配、相辉映的新“双子星座”——即高效力载体档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