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7 04:10: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栽培管理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59-01
紫薇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的市花,亦称百日红,属千屈叶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适应性强的长寿树种。作为优秀的观花乔木,紫薇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用于公园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企业绿化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栽植于小区、庭院、河边、草坪及公园道路两旁[1-2]。紫薇株型低矮、紧凑,花色富于变化,适应性强,花期长(7—10月),因其轻抚枝干全树动,故又被称为痒痒树。该文就紫薇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以为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1 生长习性
紫薇目前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地区成片种植,其喜暖湿气候,喜光,略耐阴,喜肥,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好生于略有湿气之地,亦耐干旱,忌涝,忌种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湿地方,性喜温暖,而能抗寒,萌蘖性强[3]。紫薇还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较强,是美化厂区、住宅区环境的理想花卉。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繁殖方式
紫薇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繁殖亦较容易,一般采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和嫁接方式。
(1)播种繁殖。传统的播种法一般适于大量繁殖。在常州市武进区每年11月及时采收种子,经晾晒,果开裂,去皮净种。于翌年3月,在紫薇园的育苗基地砂壤土上条播,播种后注意遮荫,保持湿润[4-5]。
(2)扦插繁殖。扦插在常州市武进区于6月进行。选取一年生木质化较好且无病虫害的壮枝,用消过毒的枝剪剪成长15 cm左右的插穗,剪去下部叶片,只留上部2~3片叶子。在紫薇园的育苗基地插入已中耕、消毒的苗床中,深度为插条的2/3,然后罩以塑料薄膜和荫棚,用于保湿和遮荫。插后灌透水,一般20 d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后将薄膜去掉,保留遮荫网,使苗床保持湿润。浇灌以渗透苗床为度,切忌大水漫灌,每隔3~5 d灌水1次,当年枝条可长到60~80 cm,成活率很高。
(3)压条繁殖。压条繁殖在紫薇的整个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以春季3—4月较好。
(4)分株繁殖。早春3月将紫薇根际萌发的萌蘖与母株分离,另行栽植,浇足水即可成活。
(5)嫁接繁殖。在每年春季紫薇枝条萌芽前,选择粗壮的实生苗作砧木,先在砧木顶端靠部分纵劈一刀(深3~4 cm),劈缝须从树心切下;再取长5~8 cm带2~3个芽的接穗,在其基部两侧削成3~4 cm的楔形,接穗外侧比内侧稍厚。将接穗稍厚的一面放外面插入砧木劈口对准形成层,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穗条枝全部包扎好,露出芽头。此法可在同一砧木上分层嫁接不同颜色的枝条,形成一树多色。嫁接2~3个月后解膜,此时穗头长可达50~80 cm,应及时将枝头剪短,以免遭风折断,并可培养粗壮枝,此培育法成活率达98%以上,且可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2.2 日常管理
(1)水肥管理。在整个生长季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干旱时15 d左右浇水1次,秋天开花期浇水l~2次,入冬前浇足防冻水,雨季注意排涝。因紫薇花芽是当年形成的,要使紫薇年年开花,应保持土壤有足够的肥力,以利于花芽分化。肥料应以腐熟的人粪或饼肥为主,也可酌施化肥[6]。早春重施基肥,保证着花多。5—6月追肥,促进花芽增长。7、9月各施花期肥1次,使花开艳丽。
(2)修剪。因紫薇的花着生在当年萌发的新梢顶部,萌发力强,树冠不整齐,为保证正常开花,且形成大花序,故要进行整枝修剪。修剪分花后修剪和冬季修剪:①花后修剪:在开花后期,剪去一部分残花,不让其结籽,以减少养分损耗,促使其萌发新枝和开花。②冬季整形修剪:首先剪去所有的萌蘖枝、病枯枝、交叉重叠枝、弱小枝,再在上年留下的主枝基部剪去当年生的枝条,使来年紫薇发出壮芽,长成粗枝,开满大花。
2.3 病虫害防治
(1)紫薇褐斑病。紫薇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个别呈不规则形,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颜色较浅,不清晰,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7]。气温高、湿度大及降雨频繁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对紫薇园或行道紫薇进行秋耕,将表层落叶翻入深层土中,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适时修剪,使其通风透光。②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紫薇白粉病。紫薇白粉病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初发病时病芽和嫩梢上出现厚的白粉层,影响展叶和开花。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休眠芽内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叶和新梢。多于4月发病,秋季进入发病盛期,10月以后病害扩展趋于停滞。雨季或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紫薇萌枝力强,发病重的成树可于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源。幼树清除病落叶、病梢,以减轻侵染。②发病时可喷洒20%粉锈灵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于5月中旬起,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3~4次。
(3)紫薇煤污病。紫薇煤污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初发病时,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黑色稀疏的霉层,后扩展增厚,严重的融合成片,覆满叶面。该病以菌丝、分生孢子在寄主上或随病叶进入土壤越冬,翌年寄主表面出现蚜虫的蜜露或介壳虫的排泄物时,病菌的分生孢子即可在这些物质上营腐生活,致使病情日趋严重。常州市武进区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紫薇长斑蚜和紫薇绒蚧危害盛期,此间遇高温、高湿,煤污病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①寄主上发生蚜虫、蚧壳虫时及时喷洒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注意防治紫薇长斑蚜和紫薇绒蚧。②控制浇水量,降低湿度;雨后及时排水,适时修剪,使其通风透光,可减轻危害。③必要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1次或2次。
3 参考文献
[1] 李先英.紫薇栽培与管理技术[J].山西林业,2009(1):17.
[2] 杨丰波,马兆兰.紫薇的栽培管理[J].农业知识,2004(26):47.
[3] 熊明弟.紫薇的修剪[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7(11):32.
[4] 吕佩珂,段半锁,苏慧兰,等.中国花卉病虫原色图鉴[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1.
[5] 孙立芹.紫薇的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2(5):21-22.
关键词:平菇;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22
1 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
棉籽皮是脱绒棉籽的种皮,油料加工的下脚料。棉籽皮有非常好的吸水性,营养丰富且透气性较好,比较适合于食用菌生产。棉籽皮的种类较多,棉籽仁有多少之分,绒量也有多少之分,还有细壳、中粗壳、粗壳之分,细壳、绒多、仁多的棉籽皮没有粗壳、绒少、仁少的发菌效果好。但在产量方面,细壳、绒多、仁多的棉籽皮稍高一些,所以提倡在购买棉籽皮时要两者兼顾,不能单一,混合掺杂使用。
棒子芯俗称玉米芯就是脱去玉米粒的玉米棒,也称穗轴,聊城地区是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棒子芯的量也就大,所以棒子芯作为平菇栽培的主料非常便捷、经济。据查干棒子芯有机质含量非常S富,有碳、钙 、磷等营养成分,棒子芯经粉碎加氮源和辅料发酵,消毒杀菌后就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料。
锯末俗称木屑,栽培平菇时,阔叶树的木屑要好于其他木质的木屑,硬质木材的木屑好于软质木材的木屑,粗木屑好于细木屑。适宜栽培平菇树种的是一般粗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含量丰富的干木屑。木屑在使用前应放置个一年半载,让部分有害成分充分自然挥发、驱除芳香等不利于平菇生长的物质,然后再筛选清除杂物和尖锐的木渣(以免刺破料袋),就可正常使用了。
2 平菇栽培前的消毒处理
平菇栽培前,要净化栽培环境,加强病害预防。打扫并清除垃圾及杂物,然后密封栽培室,对栽培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硫磺粉熏蒸法――将硫磺粉放置金属容器内燃烧。福尔马林熏蒸法――将高锰酸钾投入福尔马林溶液使其迅速产生甲醛气体,熏蒸2d后打开通风。杀菌剂杀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喷洒,也可用碘福、抗菌食用菌杀虫剂喷施。生石灰粉和漂白粉,杀菌效果也非常好。
3 平菇常见病的防治
3.1 盖瘤菇病
染病初期,菌盖上出现小颗粒或瘤状突起物。发病严重时,菌盖僵缩,菇质硬化,菇体基本停止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是增加室温,控制好温室出菇温度。中温型品种温室出菇温度应不能低于8℃,低温型品种温室出菇温度不能低于2℃。
3.2 小盖菇病
平菇原基发生后出现,主要表现为菌盖分化和发育不正常,菌盖小、菌质硬,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影响经济收入。防治方法为,在低温天气,产菇的温室在采取密闭式保温防寒措施时,要注意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以确保温室内O2的足量供应。
3.3 黄褐斑病
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病。病原菌侵染平菇子实体,影响平菇外观,丧失食用价值。防治方法,喷洒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者采摘后喷洒2%甲醛溶液,并加强通风换气。适当通风,防止棚内湿度过大。
3.4 病毒病
平菇菌丝感染病毒病初期,生长缓慢,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开始出菇时,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菌柄肿大成球形,菌盖小或者畸形,有的不能形成菌盖,严重影响平菇的商品价值。平菇菌袋如果感染病毒病要挑出隔离或者无害化处理。生产结束后,把菌袋清理干净,要对患病的菇房进行彻底打扫,并进行严格的消毒,通风暴晒,以达到消灭病毒的孢子和菌丝。
3.5 萎缩病
菇体染病不再生长,失水萎缩,色泽渐暗,然后干腐,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防治方法是萎缩病发病初期,可用5%的硫酸铜溶液、0.1%漂粉精药液、0.5%甲醛溶液或生石灰与食盐(3:5) 混合液,喷洒在菇床面、空间和墙壁等,若病害发生严重,应先清理掉病菇,再喷施上述药液。
3.6 蓝菇病
在菇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染病轻时,菌盖边缘产生蓝色晕圈,严重时整个菇体都是蓝色,采收后也不消退,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这是菇体CO中毒的症状,要及时通风,将CO等有毒气体排出室外。如果菇棚温度过低,需要增温,最好采用日光或暖气增温,慎用炉火,以免增加CO的浓度。
【关键词】: ;栽培;管理
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国的十大名花中就有它,其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称,其花色丰富艳丽,姿态优美,茎干挺拔通直,它也有发达的根系、比较强的适生性,在我国的大部分的地区都有种植的,而且有比较广泛的栽种的范围和比较好的观赏价值,同时它的花意也是高尚的、有低廉的价格而且所具有的栽种的方式简单且多样,用途广泛。本文把的一些栽培以及管理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
1 、关于栽培的一些技术
1.1苗床选择
地势平坦、且土质疏松,肥沃的,同时有灌溉的条件的地是我们要进行选择的,可以用腐熟的厩肥或者是把堆肥进行破碎平整作畦,注意边沟要在四周进行开好。我们可以在四到五月或六到八月时在打顶时,插条可以选择的是那些粗壮的以及没有生病虫害的新枝,选取中段的再把它剪成小段,10 ~ 15 cm是小段的长度,在下端的减口的地方是要削成马耳形的斜面的,在湿润了之后快速的沾取吲哚乙酸( IAA),我们要按照的是20 ~25 cm的行距,在每隔6 ~7 cm的距离就插入1 根。插入孔的长度是枝条的二分之一,要注意进行压实后再浇水,最后把土盖上。要注意保持苗床土壤的湿润,可以进行生根的时间大约是在二十天之后。人畜的粪水在生根之后再进行追施一次。在以后的时间里要每隔一个月就进行追施 1 次,苗的高度大约是 20 cm时可以进行定植。
1.2分株繁殖
在十一月份收获之后,把的径进行平地的割除,植株要选择那些生长健壮的以及没有生病虫害的,把它们挖起后,重新种在我们选择的地块之上,把腐熟好的厩肥或者是土杂肥盖上进行越冬。在来年的三到四月份时把土粪扒开,稀薄的人畜的粪水进行浇施一次,以促进它的发根。在四到五月份,苗的高度达到 15 ~ 20 cm 时,把全株挖出来,然后把它分成带根的单株,菊苗要选择粗壮的以及须根是发达的,按照40 cm的株行距把它们分别栽到大田之中,在栽了之后进行覆土,注意把定根水浇透。
1.3嫁接繁殖
通常的情况下是在夏秋季节时选择那些野生的粗壮的青蒿或者是黄蒿作为粘木,栽培是在温室里,嫁接是在四月份的中下旬。这种方法是可以把大型的立菊或多层次的塔菊给培育出的。
1.4扦插繁殖
在秋天时要把整个的母株都挖出来,把地上的部分短截 6~ 10 cm,要用刀来劈开根系连接的部分,若干的小丛是要分成的,二到四根枝干还有完整的根系要在每丛留下后,再重新的栽植。在开花后到第二年清明时都可以进行分株栽植,它成活率极高。
2、定植及肥水管理
的种苗进行的定植一般是在一月时,我们要依据栽种生物学的特性、土质的状况、品种的特征、还有它的生长的状态等一些条件,来进行合理种植密度的设定。一般每平方米60株左右,株的行距控制在6cm乘以25cm。若茎的长度在30cm以上还需要使用塑料浅网,面积是144平方厘米(12cm乘以12cm),目的是让的枝条分布均匀。定植是在填土完成后,定根水要进行浇灌,也要浇透以及浇足。其中浇灌及施肥都是进行栽培管理中重要环节, 不同栽培及管理要求是在不同生长期进行掌握的。因为是怕水渍的,若水浇过多,徒长以及烂根等一些现象会在植株上出现,所以在花芽进行发育期间应适当浇水,注意我们浇水量还有浇水次数是要少且要勤,也可以与肥水相结合,在发芽期后我们应掌握一个原则“间湿间干、干湿相间”, 适当的把浇水量增加是在植株长出花蕾后可进行的。我们除了以上浇灌方式外,定期的向枝叶及地面进行喷水也是需要的,这一方面可以把空气的湿度增加,还有一方面是浓度过高的以及还有比较大的腐蚀性的化学药物我们要进行稀释。在进人了生长的旺盛期之后,需水量是增大的,我们要增加浇灌量,然而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应该掌握以下一些原则,在进人了冬天之后要进行适当的控水。“少施勤施”是在施肥时应该掌握的原则,把氮、钾肥作为主要的肥料,在定植的时候是应该把基肥施足的,在孕蕾期的时候氮肥的施用要停止了, 钾肥也要进行增施,每七天就要施加一次,在生长旺盛阶段每十五天磷、钾的稀薄液体要进行施加一次,在它进人生殖生长期后,为了把花芽的分花促进可以把施肥停止,等到出现蕾之后再继续进行追肥,每七天就应该施一次。我们在进行施肥时植株营养元素的搭配是应该注意的,若我们施加的氮肥过量会导致植株进行徒长还有它的抗逆性下降,而且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加。这时我们要把植株所具有的长势结合,若发现的长势较弱,且叶的颜色是黄而且是瘦的,那么就需要进行追肥了,若它的叶子的颜色是过于的浓深的,那么就是肥料用的过多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把施肥减少或者是暂停施肥。3、日常养护管理
新枝的生长促进了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摘心修剪以及光照的补充, 摘心处理要进行,目的是把柳叶头的出现减少,在第一次进行摘心时是生长高度是6cm时,在第二次进行摘心时是在它的分枝长到大约是10cm时,这样可以把植株的高度控制住,也可促进侧枝的生长,还可以延长花期。我们对枝叶进行修剪的目的是为了塑造的外形,在进行剪枝时应该进行留强去弱,把生病虫的枝条以及瘦弱的枝条剪掉,还可以把腋芽抹去,目的减少养分的消耗,在现蕾后,主蕾之下的所有侧蕾要及时剥除。是喜欢光照的,其中光照的时间长短和强弱对开花以及花色来说产生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若是光照缺少,那么植株的徒长以及花色浅淡没有光泽,所以,为了让它有充足的阳光,要特别注意种植地点的选择,还有就是进行定期的光照,白炽灯是可以使用的,固定每天的23点至次日的2点进行补光,进行补光的天数应该依据定植的时间来进行确定的。
【参考文献】:
[1]李玉平.栽培管理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 3) :351 -352.
关键词:枇杷;栽培;管理;技术
1栽植技术
山地应先修筑台地,打塘栽植,栽植穴为80cm×80cm×60cm,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平地打塘栽植,栽植穴为80cm×80cm×60cm,栽植穴应施堆肥和草木灰为基肥,使须根生长良好。枇杷叶大,蒸发量大,栽时应把叶片剪去1/3~2/3。栽植密度应根据气候、土壤、品种特性而异,一般株行距4m×5m,栽495株/hm2。
2栽后管理
2.1土壤管理
枇杷苗木栽植后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做好园地看护和保湿防旱,水分适度,以保证苗全无损,生长健壮。新种植的枇杷园土壤面大,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入夏后,土壤升温快,不利于枇杷的成活和生长。可利用株行空间套种生姜、蔬菜、蚕豆、黄豆等矮科作物,既可保湿,降低土温,增加园内空气湿度,抑制杂草,又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枇杷生长。
2.2施肥
第1次,2~3月春梢抽生前施用,促进幼果长大,减少落果,充实春梢生长,其施肥量占全年用肥量的20%~30%。第2次,3月底~4月上旬,施速效肥料,促进果实长大,提高产量与品质。第3次,5月下旬~6月上旬,采果后及夏梢抽生前,以恢复树势促使夏梢抽生和花芽分化;对于迟熟种要在采前施。施用肥料以速效为主,与迟效相结合,施肥量为全年最多的1次,占全年用肥量的50%~60%。第4次,9月~10月上旬,抽穗后开花前,促使开花良好,提高坐果率和增加防寒越冬能力,以迟效肥料为主。
2.3定干
定干是枇杷种植中一项很重要的环节,是对整形、树形矮化、拉枝、主枝培养的基础工作。根据国内外果树低干矮树冠的实践经验,枇杷优质高效生产的优良树相的主干高为60~80cm,对矮树冠的形成有显著的效果。苗木定植后生长一段时间,在离地面60~80cm处,不见有无分枝,如有3个以上分枝,选择位置方向最好的3~4枝作为第1层主枝来培养。如果没有分枝,用枝剪剪1刀(或摘心)促使剪口下面产生萌芽,剪口下面第1个萌芽使其继续直立向上生长培养成主干,选择位置方向最好的3~4个萌芽作为第1层主枝来培养。其余过多的萌芽抹除。在第1层主枝上面80~100cm处培养第2层主枝,方法同上,但是第2层主枝只需3支,并且位置应该选留在第1层2个主枝的中间。这样避免2层主枝上下相互重叠,有利于通风透光。
2.4排水与灌水
枇杷在果实成熟期降雨过多,果实着色不良,容易引起裂果。因此,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夏季干旱对花芽分化和花穗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8~9月,如天气干燥,要进行灌水抗旱。
3整形修剪
枇杷分枝力强,生长势强的枝条,除顶芽延伸外,其侧芽常萌生3~5个新梢,且侧枝强于中心枝,应疏删细弱密枝,留1~2个强壮侧枝。幼年树和生长强旺的树容易发生徒长枝,扰乱树形,应从基部剪除,如在枝条稀疏的部位,可行短截,使自基部抽生结果母枝。结果母枝过多,且与树势不相适应时,应疏删部分弱母枝,或过于密集的强母枝,弱母枝可从基中剪除,强母枝宜在基部留3~4片叶,以便翌年再发春梢,成为结果母枝。结果枝在果实采收后,生长势弱的从基部剪去,其余从基部留2~3片叶短剪,促使腋芽抽生夏梢。7月份选留结果枝上抽生的夏梢,每枝留1~2枝发育良好的,使当年形成芽开花,翌年继续结果。
4疏果套袋
4.1疏花穗和花蕾
枇杷容易形成花,花量大,一般90%以上的梢均可以开花结果,营养枝少,如果不及时疏花疏果,会消耗大量养分,削弱树势,形成大小年结果,果实变小,品质变差,影响经济效益。丰产期树按营养枝与结果枝1:2的比例,疏除细枝或位置不好的枝头上的花穗,在小花梗分离时摘出顶端和最下端的小花枝,留花序中部的4~5个小花枝。并且留下的小花枝朝一个方向,形成扇形,便于套袋。
4.2疏果
疏果在幼果座稳后进行,先疏去畸形果、病虫果、机械伤果、受冻果,留下生长大小较一致的果实。大果型品种如(解放钟、早钟6号)留3~4个果;中小果型品种如(大五星、长红3号)留4~5个果。
4.3套袋
疏果后进行,套袋前要全面喷洒1~2次农药,预防果实发生病虫害。纸袋材料以耐水的重磅牛皮纸和大枇杷专用袋为佳。先把纸袋充撑开,把靠近果穗的2~3片叶一并套进纸袋,扎紧袋口。
5采摘分级
1 定植建园
1. 1 立地条件的选择
黑莓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干旱,平原、丘陵山地均可栽植,但最适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p H 值在6. 2~7. 6 为好,最高不超过8. 2 。瘠薄山地栽植时,可起高垄在垄上栽植。
1. 2 品种的选择
黑莓品种很多,栽培时应选择产量高、易栽培、易加工、果型大、色泽好的品种。从实践中 观察到赫尔、切斯特、宝森、三冠王、沙尼、卡依娃、沃尔都、博爱神等都是较好的品种,它们适应性好,产量高,抗病虫,果实可鲜食也可加工。
1. 3 栽植密度和时间一般株行距为1. 0 m ×2. 2 m 或1. 2 m ×2. 0 m ,每667 m2 (亩) 栽植333 株或280 株。栽植时期分为秋栽和春栽,春栽在土壤解冻后到苗子萌发前(3~4 月) 都可进行;秋栽在苗子木质化后至土壤封冻前(10~11 月) 进行。生产上为提高栽植质量和早结果,以秋栽为好。栽前应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栽植时要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剪留10~15 cm 长的根系,剪除伤、枯、烂根,对长途运输和假植的苗子,栽前应放清水中浸泡3~5 h (小时) ,栽后压实土壤,浇足水,以提高成活率。
2 肥水管理
2. 1 基肥
施基肥可分春、秋两次进行,春季萌芽前,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每667 m2 (亩) 1 000kg ,另加50 kg 尿素和磷肥,拌匀后均匀撒施于株丛内,结合萌芽前松土,将肥料翻入土内。秋季可在10~11 月份土壤封冻前,在植株一侧离根颈30 cm 处挖沟施入,沟深、宽均为30 cm ,每667 m2 (亩) 施有机肥2~3 t (吨) ,施后掺土混匀,并结合灌水。
2. 2 追肥
1) 促萌抽枝肥。萌芽后进行,每667 m2(亩) 用尿素20~25 kg ,在株侧开沟施入。
2) 开花坐果肥。开花初期,每667 m2 (亩)用尿素35 kg ,在株旁开沟施入。
3) 促果膨大肥。早茬花坐果后,果实的生长、晚茬花开花及新梢生长同时进行,此期大约35~50 d (天) 时间,此时追肥可有效缓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争夺养分的矛盾,追肥要随水进行,每10 d (天) 左右追施1 次,每667 m2(亩) 施尿素15 kg 和氮、磷、钾复合肥20 kg。
2. 3 浇水
黑莓喜湿不耐涝,生产上要掌握前控后促,促控结合(前期控制水分有利于新梢的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坐果后需水多,要保证水分供应) ,雨季低洼地及时排涝。浇水后划锄松土时应注意松土不宜过深,并注意不要伤到地下根茎的基生芽,因这些芽萌发后即能生成强壮的基生枝。黑莓一般应浇好以下5 次水:
1) 返青水。春季萌芽前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1 次返青水,以利萌生长枝。
2) 抽枝水。萌枝后,新梢长到10 cm 左右时浇水,有利于枝条生长和花芽的深度分化。
3) 促进坐果水。为保证新梢迅速生长和后茬果正常生长发育,此期可结合追施开花坐果肥进行浇水,并在浇后松土。
4) 保果膨大水。进入果实膨大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果实正常膨大,如遇夏季干旱天气,应7 d (天) 左右浇1 次水。
5) 越冬水。在土壤封冻前7~10 d (天) 浇越冬水,以保证安全越冬。
3 搭架整形与修剪
3. 1 搭架绑蔓
新栽幼苗长到50 cm 时易弯曲,应及时立支架绑缚。栽后第2 年开始结果,应搭架绑蔓。一般采用篱架,在行间每隔8~10 m 立一支柱,支柱高1. 5 m ,然后把10~14 号的铁丝固定在支柱上,第1 道铁丝距地面50~60 cm ,用以引缚基生芽抽生的枝条,以后随枝条生长,逐年增加铁丝的数量。当秋天气温降低后,可对初生茎保留5/ 6 进行短截。
3. 2 修剪
1) 定植当年的修剪。定植成活后,对过密的细弱枝、破损枝齐地剪除。当年新梢长到40~60 cm 时,对密度过小的植株于10 cm 处摘心,以增加枝量。
2) 栽后第2 年的修剪。①春剪。春季开始生长后,首次对经过越冬的花茎(2 年生茎,即结果母枝) 进行回缩,剪留长度依据品种和长势及花茎长短、强弱而定,一般中上部的花芽质量好,是结果的主要部位,花茎长而粗壮者应长留,弱者短留。开花后,是当年初生茎萌发和生长最快时期,也是开花坐果需肥水最多时期,此期修剪的重点是选定初生茎(因它是下年的果茎) ,修枝时要去弱留强,留枝量为1 m 长的栽植行内选留初生茎9~12 枝。②结果后的修剪。主要是剪除结过果的果茎,剪刀要紧贴地面不留残桩(主是为了降低初生茎的着生部位,使之长势壮,结果好) 。③秋剪。在秋季初生茎生长缓慢期,一般在当地霜前25 d (天) 左右进行秋剪,过早易刺激芽萌发,过晚对促进芽成熟作用小。剪留长度一般为茎长的5/ 6 。
3) 盛果期树的修剪。栽后第3 年管理较好的果园已进入盛果期,此时生长和结果的矛盾更为突出(主表现在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 ,修剪则更为重要。可分为: ①夏剪。即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新梢长到40~60 cm 时,对根茎发生的萌枝进行摘心,促进侧枝生长;当萌枝长到1. 0~1. 2 m 时打顶,以控制其高度,促侧枝生长;当侧枝长到80 cm 时,也应摘心以促进结果枝的发芽分化。②秋剪。于8 月中旬采果结束后将结过果的2 年生老枝全部齐地剪除,以尽早改善当年生枝通风透光条件。③冬剪。将枯枝及细弱枝剪除,并疏去过密枝,并对留下的枝条全部短截,剪留长度1. 4~1. 5 m ,留枝数量平均每株6~8 枝。
4 病虫害防治
黑莓引入时间短,病虫害发生较轻,从目前我地栽培情况看,尚未发现病虫危害,但据有关资料介绍,其主要病虫有金龟子和茎腐病。
4. 1 金龟子的防治
以成虫危害取食嫩叶、花蕾,幼虫危害茎基部的幼芽及韧皮部。防治时可据成虫喜欢群集于枝条上危害花、叶的特性,进行人工捕捉;采果前20~25 d (天) ,用25 %的甲虫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喷雾。
4. 2 茎腐病的防治
茎腐病易从初生茎的伤口感染,茎感病后,木质部变成水渍状、暗褐色,表皮翘起脱落,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防治方法:生长期防止初生茎受伤;采果后清除病枝、病叶等;开花初期喷0. 3 °Be~0. 4 °Be 石硫合剂,或春季上架前喷4 °Be~5 °Be 石硫合剂。
5 适时采收与加工
由于黑莓为浆果,不耐贮运,因此成熟后应及时分批采收,一般每隔1~2 d (天) 采收1 次,要在早晨采收,雨天不采收。采收后应及时分类包装,进行速冻或打酱、榨汁等处理。
6 越冬防寒
关键词 栗蘑;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21-01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Chestnut Mushroom
XU Xiao-na
(Funing Forestry Bureau in Hebei Province,Funing Hebei 066300)
Abstract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chestnut mushroom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selection of land,furrowing,block pattern row pattern of cultivated bag,setting up shed shelter,growth management,m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timely harvest and etc.,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chestnut mushroom;cultivation;management techniques
1 选地
露地栽培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适宜砂质土壤,有粗砂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新开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黏都不适宜栗蘑栽培。
2 做畦
在选好的场地内,挖成东西走向的小畦,长2.5~3.0 m,宽45 cm或55 cm。深25~30 cm,畦间距60~80 cm,畦的行间距80~100 cm,可作人行道,亦有排水功能。在畦四周筑成宽15 cm、高10 cm的土埂,以便挡水。深层土堆放一边作覆土用。畦做好后曝晒2~3 d,病虫害少的场地也可边挖边埋菌块。栽培前1 d,将畦灌1次大水,灌水多少视土壤墒情而定,土壤干旱和保墒能力差的土壤,应灌满畦为止,反之少灌一些。水渗后在畦内撒少许石灰(以地见白即可)。在石灰粉上再撒1层敌百虫粉防治地下害虫。
3 码放菌袋
完成上述工序后,回填土2 cm深左右,然后排放菌袋。栽植菌棒前,用4%的来苏水将栽植工具、菌棒外包装袋和操作工人双手消毒,然后用小刀划开菌棒外的包装袋并剥掉,按接种孔向上依次把菌棒排放在畦内,因菌棒长短不一,要以上表面平整为准。菌棒栽植完毕,用新土把菌棒之间的缝隙填实,并在菌棒表面覆1层1 cm厚的土层[1]。
4 搭遮荫棚
栗蘑有靠帮生长的习性,在菌棒排放完毕,要用塑料薄膜或0.5 m宽的编织袋把畦帮包起来,注意薄膜不要压到菌棒的下面,并在床面上撒1层小石子,防止栗蘑出土后粘泥土。按畦床东西向插北高南低的架,搭上塑料和草帘,以调温、保湿,防风沙和阳光直射[2]。
5 生长期管理
根据栽培季节和出菇时间的不同,对温、湿、光、气“四大要素”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
5.1 出菇前管理
指菌块覆土后至原基出土之前这段时间。按规程排放好菌块后,早春一般10 d内不能放大水。根据土质保水性能不同,可每日或几日适当喷水,保持地表不干燥,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即可,10 d以后可适当增加上水量,每天上水1~2次,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70%~80%。在将要出菇现蕾前7~10 d时,要进一步增加水量,使地表保持相当湿润,栅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其次,早春栽培气温低,可采用增温管理方法,增加局部地温,可促进早出菇。适当少量通风[3]。
5.2 出菇期管理
4月底以前脱袋栽培,一般都要到5月中下旬才能出菇,头潮菇朵个大品质好。在6―7月脱袋栽培的,一般15~20 d即可出菇,但是第1潮菇产量较低。有的第7天就可出菇,是袋内原基直接生长形成的,朵型较小。按前述管理,一般经过25~85 d就可出菇,出菇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另外与覆土的厚薄、畦的深度有关。温度高、覆土薄、畦浅出菇早,相反出菇则晚些。
5.3 原基形成后管理
原基形成后要增加畦内湿度,加强通风,增强光照和适当调控温度,创造栗蘑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5.3.1 增加湿度。出菇时菌块的含水量为65%~70%,畦内空气湿度要升到85%~95%,每天向畦内上3~4次水,上水的次数和水量视天气和菇棚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多上水,阴雨天少上水甚至不上水。大风天气多上水,无风天气少上水。保湿好的菇棚少上水,保湿差的菇棚勤上水。温度低时少上水,温度高时多上水,保持菇棚湿度。原基刚形成至分化前,不能直接向原基上浇水,更不能用水淹没,可用喷雾器喷或向原基周围洒水增加湿度,一般需要3~5 d时间。栗蘑分化以后,每天可浇1次水,让水从畦的一端刚流到另一端即可,注意不要积水,更不要淹没栗蘑,浇水时不要激起泥沙。对保湿能力差的棚或空气特别干燥时(如遇干热风),可在畦内挂上湿麻袋或湿草把等增加湿度,以抵御干热风的袭击。采菇前1~2 d,不要直接向菇体上淋水,只能向周围洒水,以保证其适宜的含水量,提高商品的价值。(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菌袋含水量低于40%或空气湿度长期小于50%时,原基不能长出地面,形成角质化的黄色硬块。原基上的水珠如多次被水冲掉,则原基不再分化或从四周再形成新原基发育成畸形菇。
5.3.2 通风透气。原基形成以后对氧气需求量增加,要加大通风,减少畦内二氧化碳含量。通风和保湿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该矛盾,需结合水分管理进行通风,通风一般选在无风的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在上水的间隙将北侧薄膜掀起,通风0.5~1.0 h,通风时要用水淋湿栗蘑,对刚形成的原基要避开通风口,在其他部位进行通风。除定时通风外,在棚的两端要留有永久性的通风口,在干旱季节,通风口要用湿草把遮上,使畦内既透气又保湿。通风不良影响粟蘑分化,轻者形成空心菇,即蘑菇中央的分枝不分化,不能形成菌盖,只是四周分化形成菌盖。重者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抑制分化,严重造成溃烂死亡。
5.3.3 适当光照。原基形成不需要光,但原基形成以后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因此在畦的南面加盖草帘,使阳光不能直射畦内,散射光从阴面塑料膜射入。光照强,栗蘑菌盖颜色深、香味浓。
5.3.4 适宜控温。栗蘑从出现原基至采菇的时间随温度高低而异,如气温16~24 ℃,一般在18~25 d采菇;如气温18~26 ℃,一般在15~20 d采菇;如气温22~30 ℃,一般在12~16 d采菇。在栗蘑菇体发育期,畦内温度超过25 ℃时,就要通过加厚遮荫物、上水和通风等措施降温。畦内温度处于30 ℃以上时很难形成原基。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
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栗蘑腐烂病、小老菇、鹿角菇和空心菇。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木霉、青霉、毛霉或根霉、红色脉孢霉等真菌感染。为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是栗蘑细菌性腐烂病。
6.2 主要虫害
跳虫又名烟灰虫,通常群集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使其生长受阻。栽培环境潮湿、卫生条件极差的离地条件下易发生。血线虫主要危害幼小菇蕾,使菇体生长停止、黄萎或腐烂。菇蛆危害成熟菇体,钻入菇体内侧取食。蛞蝓和鼠妇主要危害栗蘑子实体,将菇体蚕食成缺刻状,影响商品质量。
6.3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选择新鲜、洁净、无虫、无霉、无变质的培养料,用前露天曝晒3~4 d,利用紫外线杀菌消毒。生产中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湿润。培养场地应选在卫生、水电、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避开低洼、畜禽舍厕和垃圾场。
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度农药,建议使用低毒农药或生物制剂,注意施药浓度、方法和时间,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每潮菇最多使用2次药,施药后距离采菇期间间隔10 d以上。防治木霉、青霉等真菌感染,可选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人工去除污染组织后,喷洒染病部位。防治栗蘑腐烂病,可选用100~200 U的农用链霉素喷洒患处。防治栗蘑害虫,可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洒于栽培畦的表面及周边环境,可起到预防和杀灭害虫的作用。
7 适时采摘
当菌柄和伞盖背面刚出现多孔现象,伞盖周边发黄或发黑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畦内2~3 d不要浇水,让菌丝恢复生长。3 d后上1次重水,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隔15~30 d出下一潮菇[4]。
8 参考文献
[1] 董连银.栗蘑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9):18.
[2] 高术国,苏翠军,杨俊英,等.栗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1(4):37-38.
关键词:枇杷;栽培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67.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3.052
枇杷的栽培及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其栽培管理技术也有一定的难度。枇杷作为一种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水果,其品质良好,营养价值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品的附加值也是较高的。但是在重庆黔江地区及武陵山区中,枇杷作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其本身的种植需要多种技术性的要求,如何种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枇杷,这就对枇杷的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下,水果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提高枇杷栽培管理技术,发挥区域优势,增加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枇杷生长对气候环境的要求
1.1气候
枇杷作为一种喜爱阳光的植物,其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非常高。枇杷的生长比较喜爱温暖潮湿的地方,黔江地区及武陵山区地处重庆市,这一地段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温度较高,平均气温保持在15℃以上,而且这一地区地处多条河流的交汇处,加上本身的降水比较充足,所以能够充分的满足其对温度及水分的要求。除此之外,在重庆的黔江及武陵山区中,其地势处在四川盆地内部,地势较低,水分不易散发,气候非常的潮湿,非常适合枇杷的生产管理。
1.2对种植地区坡度的要求
枇杷在花芽分化期这一阶段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非常的高,所以其种植的坡度不能大于20度,黔江地区的地形较为平坦,但是在武陵地区会出现地形坡度较大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枇杷正常的生长,应将其坡度较大的地区改造为梯田进行种植。
1.3对土壤的要求
枇杷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一般是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方易种植,土质疏松的地方水分不易过多的集聚,不会对根部形成腐烂的状态。枇杷生长对土质pH值的要求一般在6.0左右生长最为合适,但是只要pH值在5.0~8.5之间其就能正常的生长结果。
2枇杷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2.1定植技术研究
2.1.1枇杷挖穴 枇杷在种植栽培之前,首先要根据地形的需要挖穴,穴的大小要根据枇杷苗种的要求具体而定,而且要严格根据土质疏松的程度进行。在黔江地区及武陵地区中,洞穴的宽度为80厘米,深度为100厘米。在武陵山区中,地形较为崎岖,这就要对其进行梯田的改造,相应的洞穴的大小也会变大。枇杷挖穴的大小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及土质的变化进行选择。
2.1.2基础肥料的选择 挖穴后要在穴内进行基础肥料的实施,基础肥料的实施一般有杂草、石灰、钙镁磷肥、复合肥及家禽畜等,这些基础肥的实施一般要提前3个月进行,这样能够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让其发生化学反应,与土壤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2.1.3枇杷苗木的选择 在进行了以上两个阶段的工作之后,选择优良的苗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专业的工作人员在结合实际种植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枇杷的根系是非常不发达的,而且其不能够移栽,所以必须保持其定植的一次性存活率达到高的状态,为了能够保证其正常的生长结果就必须选择苗系根部较为发达,存活率非常高的壮苗,这也是降低种植成本的有效方式。
2.1.4种植的具体要求 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单株枇杷在生长期间能够充分的吸收光照,不会发生内部水分集聚的现象,要保证每棵枇杷生长的距离在3~3.5米之间,在壮苗定植以后,要及时浇水,保证其水分的充分供应,确保其存活率。
2.2枇杷生长期间的管理
2.2.1排水与灌水 由于枇杷生长的根部极易发生水分的存储,且根系不发达,对水的吸收能力比较弱,在黔江地区及武陵地区的降水比较多,枇杷种植地区非常容易积水,所以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过多积水导致根部腐烂。除此之外,在黔江地区也容易发生干旱的现象,为了保证枇杷的正常生长要定期做好浇灌工作,尤其是在种植最初的1个月期间。
2.2.2整形修剪 枇杷在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为了保证果实生长的优良品质及果实的丰盈,应及时修剪枇杷树枝生长的繁杂部分,保证其顶端优势生长,促成中心枝向上生长,充分的吸收光照。在枇杷生长的期间,要及时剪掉过密、枯萎、有病虫害的树枝,保证单株枇杷的正常生长。
2.2.3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任何植物生长的期间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枇杷果实生长的高质量,要做好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黔江及武陵地区的枇杷生长而言,其春夏季是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做好农药喷洒的轮换工作,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黔江及武陵地区枇杷的栽培管理技术中,为了保证枇杷的正常生长,种植人员必须要从挖穴、种植到后期的养护阶段做好全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枇杷果实的高质量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许丽群.枇杷栽培管理技术[J].北京农业,2013,(11).
关键词:木薯;栽培;管理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木薯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木薯种植面积约283333hm2,鲜薯产量为77.5万t,成为继粮食、甘蔗之后的第3大农作物。全县现有木薯加工企业35家,每年总产量分别占广西木薯淀粉生产能力的50%、变性淀粉生产能力的28%、木薯酒精生产能力的25%。
1 选地和整地
木薯栽培对于土壤条件要求很低,适应性强,只要是不积水、石砾不太过多、土壤不太贫瘠、不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都可以栽培木薯,最好是选择在有林段保护或者避风的地段栽培。
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来进行整地,在垦地的时候务必要保障不能造成水土流失,不能在坡度在20°以上的山坡栽培木薯,如果是15~20°之间坡度,应该最好等高垦耕或者开成梯田种植。
2 选砍种茎
应该选择无病虫、切口有乳汁、不损伤、充分老熟、新鲜、芽点完好、茎粗节密的主茎中下段作为种茎,在选好种茎之后,应该将其砍成茎段,长度控制在10~15cm左右,注意砍种茎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芽点完好、无破裂、切口平滑,只有这样,木薯才能苗粗快长,发芽快,产量高。而那些已抽芽、皮芽受损、髓部中空、没有充分成熟、叶节稀疏、茎干纤细的种茎,栽培之后往往会出现产量低、结薯少、幼苗细弱、出苗慢、发芽率低等问题,所以我们一般都选择充分老熟、新鲜、芽点完好、茎粗节密的主茎中下段作为种苗。
3 种植方法
目前木薯的种植方式分为3种,分别是直插、斜插和平放。直插方式,结薯的抗风性、抗旱性都较好,入土较深,出苗整齐且时间早,但是薯块的大小往往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收获困难,种植也费工,因此,很少在大面积木薯生产中应用。斜插方式,收获方便,薯块朝一方伸展,出苗快,保证全苗,出苗率高,但是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其抗风性较差。平放方式,浅生易收获,可四周结薯,但是薯块全埋于土中,出土发芽困难,通透性差,抗风性较差,易引起缺株。要及时间苗,间苗的原则是间弱留强,间密留疏,间中间留两头。
4 施肥
木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氮、钾、镁、钙、磷的吸收较多,氮、磷、钾的比例为5:1:8,每生长1t的木薯,那么它们将从土壤里吸收300g镁,600g钙,500g磷,4.1kg钾,2.3kg氮。我们以平均667m2产1.5t块根来看,大概需要从土壤里吸收6.2kg钾,750g磷,3.5kg氮,如果木薯的茎叶不回田,那么每667m2消耗的钾将达到8.1kg,磷将达到1.6kg,氮将达到7.4kg。所以,为了不明显降低地力,同时又保障土壤的肥沃程度,每年应该每667m2至少应增施18kg氯化钾,5kg过磷酸钙,17kg硫酸铵。
另外,木薯在种植之后往往会由于湿度过大、雨水过多、低温干旱、种苗贮藏过久、插条过短等原因而出现缺株的现象,为了保证全苗,那么应该在植后20天开始,30天内完成补苗工作。种植户严格按照木薯高效栽培技术要求,加强木薯中后期田间管护,确保木薯丰产增收。
5 病虫害防治
木薯在栽培过程中很少出现病虫害,即便出现,也不严重,也不会影响到木薯的产量,偶尔发生的有细菌角斑病、细菌性枯萎病,可以采用50%氯溴异氰尿酸喷雾来进行防治。危害木薯幼芽、种茎、叶片的害虫主要是螨虫、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等,可以采用甲磷铝、杀螨剂、甲铵磷、杀虫双等药物诱杀。另外,木薯前期生长慢,株间空旷,杂草生长迅速,要及时防治杂草,可用“红而远”除草剂250ml/667m2兑水60kg喷雾。
6 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
木薯加工业是提高木薯经济产值的重要方式,以武鸣县为例,为了加快木薯加工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武鸣县大力调整木薯加工企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引导帮扶有实力、有市场竞争力的淀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尤其是去年以来木薯、淀粉价格稳升,农民种木薯增收较大,调动了群众种木薯的积极性,2012年全县木薯种植面积达到了28364hm2,良种化程度达96%,增产丰收已成定局,使得淀粉厂老板主动地抓住机遇,想方设法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加大投资实施技改,上新生产线。
7 木薯的收获加工。
(1)收获:收获期多在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小规模生产用人工收获。起畦栽培的可用畜力犁松土收获。也可先砍去茎秆,然后在拖拉机上装上带有翻土板的犁头翻土,再用人工收拣。(2)加工:木薯块根不耐贮存,收获后及时交售或切片干燥制作干片。
参考文献
1 陶光灿,谢光辉,H kan rberg,熊韶峻.广西木薯茎秆资源的能源利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