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1:06: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管理行业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人工成本管理 市场竞争 人口红利
一、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深刻的冲击着各国及各地区的金融经济。国际经济形势和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同样遭受着经济寒冬,行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与本国同行竞争的同时还面临着国外巨头们的吞噬,想继续利用人口红利、低工资发展办法来进行国际竞争,愈发变得艰难。尤其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来说,加强自身人工成本管理的任务更是势在必行。
随着改革向着深水区不断走进,以及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企业间竞争已经渗透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向着更细致化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提升企业的人工成本的管理水平是时代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必然选择。就企业个体而言,在不断研发产品,提高生产工艺和效率以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应该提升着自身的人工管理成本,但实际情况却大不如人愿。[1]
二、我国目前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条件欠缺,实际操作相对困难
我国在其社会经济发展长河中,长期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在小平同志带领下进行的改革开放中无论国企和民企在发展过程中也对人工成本的管理有过重视和必要基本的改革,但是面对早已成熟的国际大环境,我国企业可谓“初出茅庐”,在市场经济游戏中我们还是新手,和一些大佬们游戏起来还很稚嫩,在竞争过程中,没有将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理论思路在现实中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因为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成本预算中,成本管理的理念常常缺少必要的意识和观念,这就致使我国企业不管是在生产上还是资金的经营上都是一种粗放型的姿态。
(二)企业缺乏对人工成本管理必要的重视
当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中心点主要在降低生产产品的成本上,而对于人工成本的管理的加强,各方还没有意识到。在这其中,一方面由于企业淡化了人工成本的作用,偏重于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另一方面,即使有人意识到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迫于担心减下人工后,带来生产力下降的压力,影响企业效益,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选择了不去“动刀”,转为“听之任之”。但是真正的问题是我国企业对于人工成本的管控力度有待提高,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客观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人工成本的管理制度相当不够完善,缺少明显的规范准则,这些方方面面最终导致我国商业渠道的不规范,甚至于混乱。
(三)对人工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少,理论体系发展缓慢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国家层面上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推动和企业自我的改良,为了就是让人工成本管理的理念深入管理者心中,但是由于缺少先进,科学的体系,我国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没有按成本的优势来进行管理,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生产效率上。如此,长期发展,我国企业的人工管理依旧发展缓慢,无法服务于企业。[2]
三、提高我国企业对人工成本管理重视的重要性
(一)帮助提升企业的战略与决策能力
如果企业能够认识到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然后再积极在自己的实际生产中加以有效运用,将人工成本纳入企业管理中,这样就能够使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源更加深入融合,为企业效益增长和战略决策提供可靠支撑;与此同时,把人工成本变化的指标加以深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量定员工薪酬,制定企业的工资分配方案,使人工成本的各个组成模块的搭配更加合理,有效利用企业的自主性用人,严控员工数量,坚守员工质量底线,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降低在人工上的成本,提高公司效益。
(二)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从全面上来看,国家习惯以人工成本投入的产出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工资管理指标。人工成本管理的提高能够推动企业的科学管理,使企业的人工成本概念作用更广,不仅仅涵盖着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投入,还包含着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于成本的指标化核算。所以,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推动,这必然将对于公司的发展和拓展起着积极作用,甚至能够突破垄断的封锁,获得难以企及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然后事实却没那么简单,想达到这个高度,就迫切的倒逼企业在依靠先进技术的时候规范人工成本的管理。
(三)帮助企业接轨国际市场,引领企业走向世界
人工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那些放眼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人工成本的核算有利于和国际接轨。人工成本不单是涉及企业职工工资分配的微观管理,还关系到行业的宏观调控,更是我国人工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依据国际惯例,企业的人工成本指数是极具比较性和代表性的统计指数,它的高低全面地反应了一个企业全方位发生的费用,也反映出了企业在人工支出方面的全貌。将人工成本的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可以使公司清楚的判断什么地区的投资收益比较大,甚至看出哪些行业,哪些产品利润空间大,然后以此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3]
四、总结
现如今经济改革不断的推进,企业想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就应该把建立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人工成本自我约束作为目标,把坚持生产效益与人工成本相适应作为原则,把建设人工成本科学系统作为基础,把自觉使用人工成本分析作为依据,把控制人工成本作为手段来建设符合企业实情的科学人工管理体系。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提高人工成本的管理水平,找寻自己的适合发展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必将推动自身的工资分配改革,提高产出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公司利益。
参考文献
[1]晁站勇.人工成本分析及加强管理的对策[J].中国核工业,2014年05期.
[2]程坤民.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管理能力[J].科技与企业,2013年14期.
作为中国电气化铁路装备事业的开拓者和领跑者,公司肩负振兴高端装备产业的使命与责任,致力于被誉为列车“心脏”和“大脑”的牵引传动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及产业化,是国内唯一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并大批量应用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也是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支撑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核心高端装备企业。
公司秉承“品质驱动时代”的质量理念,坚持同心多元化发展战略,产业涉及高铁、机车、城轨、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大功率半导体等领域,业务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逾60%,是综合实力最强、产品谱系最完整的核心系统供应商。
一、构建新型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
(一)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时代电气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公司由传统的产品供应商向以电传动技术为核心的系统方案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转型,不断挖掘,全面开拓新产业和新产品业务。要响应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要求,创新产业链,打造与国际一流同步的综合能力,这种形势迫使科技创新必须更多与市场、战略对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公司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从时代电气所处的竞争环境来看,轨道交通产品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产品成本管理能力是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源泉,而产品成本管理能力提升工作的核心在于高效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响应快速、多变的客户需求,实现市场产品交期、质量和成本的统一,保持市场产品竞争力,使时代电气能够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基于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的新型成本管理体系构建尤为重要。
目前,时代电气在产品研发费用、产品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上市时间等指标上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时代电气对产品成本和产品研发过程的管控力度存在持续改善的空间。如何提升时代电气对产品成本管理能力,既关系到时代电气既有产业的地位巩固、壮大,也关系到新产业是否能够生存、拓展,对时代电气未来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构建新型成本管理体系的内涵
2013年公司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这是一种基于市场需求和核心技术及平台驱动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卓越的产品开发模式。它通过梳理产品结构层次,整合产品开发流程,以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开发驱动力,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分离,将产品开发作为一项投资来管理,基于IPD流程构建的新型成本管理体系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时代电气财务部门针对IPD强调市场导向,追求产品交期、成本、质量的统一,重视多部门协同的管理理念,搭建了端到端的成本管理思路,整合公司内部运营资源,运用目标成本管理、项目损益管理的方法对从客户需求调研直至生命周期结束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项目从始至终全程损益责任落实到人。
如图1所示,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与阶段以及生命周期管理阶段。财务人员以财务经理的身份派驻项目团队,以项目损益考核为手段,通过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梳理成本管理主流程、建立新型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完善目标成本管理流程、推行全生命周期预算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项目损益考核体系等六个做法来构建新型成本管理体系,达到长远的项目管理效益管控与评价目的。
三、构建新型成本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在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中,将产品开发作为一项投资行为来管理,建立了产品成本分级管控机制。最高一级是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IRB),属于经营决策层;中间一级是IPMT团队,属于管理决策层;下面一级是产品开发团队包括PDT团队和项目团队,属于业务执行层。如图2所示。
IPMT由各业务单元负责人组成,确保时代电气在市场上有正确的产品定位并决策产品成本目标。PDT团队和项目团队的跨职能部门组织包含了开发、市场、生产、采购、财务、制造、质量、售后等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负责项目预算的执行。通过IPMT、PDT团队以及项目团队工作机制的建立,保证了资源统一协调,项目运作畅通,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达成。
(二)梳理成本管理主流程
成本管理流程是新型成本管理体系建设的纲要,时代电气财务采用WORKSHOP的工作方式对成本管理的主流程进行了梳理,各业务领域核心代表通过查找成本管理现状与成本管理主流程的差别点,规范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设定、过程跟踪、成本度量等成本管理活动,明确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个角色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输入、输出、活动、职责等工作,对成本管理的主流程进行了梳理并编制了IPD流程五个阶段共30个财务评估模板与表单。为搭建适合公司成本核算模型,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核算体系,编制了基于公司、事业部、项目、区域维度的收入、成本、费用等七个核算管理办法。
(三)建立新型产品成本核算体系
项目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在IPD项目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电气一直以职能管理为主,成本工作令号也是按照职能划分,无法按照产品和项目维度进行费用、成本的归集。项目工作令号作为在各业务系统(SAP、费控系统等)中的最小核算单元,是项目成本管控所需数据的源头,若要真正实现项目成本管控,就必须有一套可从多维度(项目、组织、产品、区域等)进行数据收集、成本管控和统计分析的项目工作令号来对项目成本实行管控,然后通过财务规则对核算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进而以达到对项目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损益考核的目的。
为实现项目在不同业务域的费用、成本归集,时代电气形成了项目工作令号的编码规则,统一了项目的沟通语言,从理论上实现了成本按项目维度的统计要求。为新型成本管理体系的信息化落地创造了条件,通过项目工作令号在信息系统的使用,从功能上实现了产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在信息系统中,专门开发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并对各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流程改造,使得各业务系统按照指定的规则使用对应的工作令号进行业务处理与数据归集。在项目成本月结时,同步相关工作令号的业务数据至项目管理功能模块,根据项目与相关工作令号的关系把业务数据归集至项目中,实现按项目维度完成收入归集、收入分摊、费用分摊、实际成本计算等管理口径的核算。基本实现了项目成本按组织、产品、项目等多个维度进行统计的需求,满足管理需求的费用、成本归集,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四)完善目标成本管理流程
完善产品目标成本管理流程,实现基于竞争价值趋向的目标成本管控是新型成本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通过明确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个角色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输入、输出、活动、职责,规范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设定、过程跟踪、成本度量等成本管理活动,在产品成本管理主流程的基础上,梳理并优化了包括财务评估流程、产品价格及目标成本分析流程、销售收入预测流程、产品成本估计流程、功能性费用预测流程、开发项目成本预测流程、利润预测分析流程、财务分析流程等支持流程。
产品目标成本管理围绕产品规划与迭代、投标方案制订、目标成本制订、产品开发、交付与财务损益核算等业务情景,以项目资源计划为依据编制财务预算,在项目运转过程中不断分析预算与实际的偏差及偏差原因,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使PDT团队学会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业务决策和运作,用策略方法改进产品创造价值的能力,找到跟踪产品开发状况的“仪表盘”,了解成本管理的流程的同时,验证整个成本管理流程与业务管理流程是否能有效匹配,寻找管理优化的机会点,最终达成以业务预算为牵引,成本核算为基础,财务分析为手段,运用项目成本管理运作机制,实现端到端的项目损益计算的目的,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考核机制。
(五)推行全生命周期预算管理方式
基于IPD的全生命周期预算管理是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预算管控周期,预算的编制基础是业务活动,强调基于活动的资源需求。在项目立项时项目团队按项目时间轴由细到粗编制全生命周期预算,第一年按月编制,第二年按季编制,第三年至生命周期结束按年编制,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的决策评审点和每年年初进行预算的滚动更新。通过这种预算管控体系,保证项目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不断校正和达成。
全生命周期项目预算不仅在预算周期、编制基础和对标滚动时点上与传统财务预算不同,在预算编制的范围上也存在很大区别。全生命周期项目预算不仅包括项目的收入、成本、费用等项目,还包括非生产人工成本预算。新型成本管理体系认为人力资源是项目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运营活动的重要资源需求之一。所以项目团队根据业务活动进行人力资源需求编制,需求细化到具体的WBS活动、需要的人员的职业种类和等级、需要的人力资源时间(小时),人力资源的需求计划,通过人工费率的折算,成为项目预算中的非生产人工费用,与其他预算项目一样开展阶段对标分析和预算滚动。
秉承“将项目作为投资管理”的理念,新型成本管理体系提出了将PDT虚拟成一个小型的独立运作的责任主体,项目不仅承担自身的收入、成本、项目直接费用外,还增加了应分摊的间接费用,以“公司”视角审视项目全生命周期损益。
(六)建立科学的项目损益激励考核机制
在有效推动管理体系运作落地过程中,绩效管理是重要的关键核心要素。PDT团队和项目团队对产品的最终市场效益负责而不是只对产品研发或者其他某个环节负责。通过产品线责任书和项目责任书对产品线及项目目标的约定,促使整个产品线实现产品线和项目的效益最大化。这种管理模式将PDT虚拟成一个小型的独立运作的责任主体,年初通过产品线年度成本、费用估算约定产品线当年的财务目标,同时约定质量和进度目标,签订产品线责任书并在年终开展对标,运用项目激励考核方式来实现项目目标导向,明确项目组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实现项目绩效与项目相关人员的收入挂钩,通过项目成本控制带来项目业绩的提升,最大程度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促进项目团队产品成本意识,推动项目利润提升,通过项目利润最大化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
PDT团队绩效管理是通过制定PDT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跨部门团队的复合考核机制来实现的。PDT团队和项目团队核心成员的个人工作绩效分为部门工作绩效和PDT项目工作绩效。部门工作绩效按照《员工绩效管理办法》及所属部门(单元)内部制定的考核周期、考核流程和工具表单实施,项目工作绩效由PDT经理与时代电气IPMT根据项目成功程度评价。
PDT团队和项目团队核心成员的年度考核内容及工时权重,由部门直接上级即PDT经理与员工沟通达成一致,在当年度《个人年度绩效协议》中约定。年终,由PMO办公室召开PDT团队年度述职会议,根据述职表现,完成部门工作绩效、项目工作绩效的双维度评价,并采用年度绩效等级强制分布的方式,实现对于PDT团队项目工作的差异化评价。
根据PDT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薪酬管理办法,时代电气规定了PDT项目激励考核方案(见图3)与员工薪酬发放的执行方法。提出了项目/产品线奖励分为绩效奖励、提成奖励两部分,绩效奖励与项目工作绩效日常考核结果挂钩,提成奖励与项目工时、项目业绩挂钩。从项目管理过程、项目成功程度两方面评价PDT团队工作并实施激励,确保项目在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内的实现以成本驱动的精细化管理。
PDT团队和项目团队成员所属部门(单元)的员工工资总额分为与部门工作相关、与项目工作相关的两部分,总体上由部门工作工资总额、产品线奖励总额两方面组成。
同时,时代电气实行PDT项目业绩与职业经理人责任年薪相关联的运作模式,PDT经理执行职业经理人差异化考核,对产品线利润率负责,产品线利润率达成情况与职业经理人责任年薪挂钩,与产品线利润率的增幅比例区间内进行阶梯提成,实现了从时代电气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全覆盖的PDT奖励激励与绩效管理。
(七)成本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为支撑新型成本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时代电气启动了成本管理信息化工作。建立适应IPD管理模式的项目管理编码管理功能、项目状态管理功能、项目阶段管理功能以及项目团队管理功能,为以按照项目、项目阶段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按照PDT项目组织进行项目费用审核审批授权奠定界定、区分依据。
按照新型成本管控要求统一项目管理思路,在销售业务、费用报销业务以及部分生产业务的核算按照项目进行数据拆分、汇总,实现项目维度收入、成本、费用的核算统计,及项目损益表的编制。项目直采物料(存货)统计到项目,按项目单独计价,直采物料按订单管理库存、核算成本,准确反映项目直采物料的项目成本。
在现有公司经济业务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按照项目财务管理要求,设定PDT项目费用的审核审批流程,将项目费用的管控权力赋予项目负责人,做到项目团队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通过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与周边系统建立接口关系,项目直接费用、客户、区域以及分子公司的数据自动对接,实现了费用自动取数、按客户和区域费用进行收入、毛利分析,以及集团内部交易的自动抵消等功能,提高了成本管理效率,扩展了成本管理与分析的空间。
四、构建新型成本管理体系的成效
(一)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新型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公司能够响应快速、多变的客户需求,实现市场产品交期、质量和成本的统一,有效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了公司的“以创新驱动发展”产品战略的实施。近三年来,时代电气整体销售收入实现年均30%以上的持续增长,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4.33%。2015年,公司总资产218亿元,实现净利润29.70亿元,年人均产值230万元。
(二)全员全过程成本管控理念初步形成
IPD流程、端到端项目管理、项目损益是公司管理理念的一次变革。公司从来不缺少流程,成本管理也从来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团队的事,从理念上、意识上扭转每位员工对有价值(增值)的流程及成本控制的认识是成本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时代电气财务开展了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的培训与宣传推广活动。
为加强公司各层次管理者、员工对IPD流程、端到端全价值链管理理念的理解,针对公司高层管理者开展了《标杆企业变革历程暨企业产品管理及成本管理提升》、《产品端到端全价值链管理》培训,针对公司中层管理者开展了《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企业端到端成本管理》、《集成产品开发高级实务》培训,累计组织5场大型专业培训,总参训人员超过240人次,帮助公司管理者和项目组成员提升对IPD流程、成本管理体系的理解。
为了明确各业务领域在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特点和工作要求,成立了“成本管理体系宣传培训讲师团队”,搜集素材,编制标准培训课件和分业务领域个性化课件,培训讲师们开展了5轮内部培训演练与评审,不断地修订课件,完善表达思路。在技术、营销、制造、物流、售后和职能管理五个业务领域针对主管、业务骨干分别开展了结合领域特点的成本管理体系宣传培训,总参训人员达170人次。
为使项目团队学会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业务的决策和运作,用策略方法改进产品创造价值的能力,找到跟踪产品开发状况的“仪表盘”,了解成本管理的流程,公司组织了试点项目模拟演练活动。模拟演练采用5周时间模拟连续四年的项目运作方式,在演练过程中由IPMT进行市场客户角色的扮演,就动车、城轨两个项目进行4次招标,两个试点项目团队以竞争的关系分别模拟产品规划与迭代、投标方案制订、目标成本制订、产品开发、交付与财务损益核算等情景,通过演练,各业务领域成员认识到满足客户需求与产品的性价比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获得订单的重要影响因素,端到端管理理念得到了试点团队一致认可。
为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效果,在公司范围内征集成本管理宣传素材,制作了展板和易拉宝进行展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包括有奖征文、成本管理知识问卷、主题图书漂流及培训心得征集活动。
通过文化、宣传、培训、辅导、绩效导向等方法,尤其是业务骨干对流程体系建设的参与、讨论,使得项目团队成员形成了明确的成本管控意识,对成本的关注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形成了对成本文化的推动落地。
在跨部门团队运行过程中,不同职能单元的员工、骨干组成的跨部门团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职能单元,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形成了所谓的跨界学习的无边界组织,从组织理论而言,这也是组织发展的趋势所在;同时,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跨部门团队文化初见成效。
(三)多维度损益核算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公司需要对市场进行基于项目、客户、区域等维度的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变动,把握市场机遇。时代电气原来的财务核算体系核算维度单一,没有考虑多维度分析的需求,多维度分析数据来自于对核算数据的模糊检索和统计,并且需要手工计算配置编制完整的多维度损益报表和分析。
新型成本管控体系结合公司销售业务多以项目形式出现,将核算颗粒度定义在项目的收入、成本、费用,损益项目得到了细化,从细化到项目维度的财务核算数据向上进行客户、区域等维度的损益数据的核算与分析,保证了损益数据的精细和准确,在更多维度上满足了公司市场和战略管理需求,支撑市场决策。
(四)信息化应用架构创新
按照新型成本管理架构,构建了从数据入口取数,多系统数据同步传输的信息平台,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通过按项目的成本核算、数据的分析支撑业务决策;面向不同组织层角色,实现快速、精准的数据推送(见图4)。
新型成本管理体系信息化工作首次利用信息化工具对分析层系统工具进行了创新性的项目建设,实现了以新型成本管理系统为数据分析系统,周边运营管理系统为数据来源的数据分析系统框架。实现了项目过程管控与项目财务信息同步,为公司各层管理者提供了监控项目运作的平台(见图5)。
(五)细化成本结构,为降本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新型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以生产过程业务系统中的实际经济业务为数据基础,对产品成本结构进行了细分,将原来的11个成本结构项细分为19个成本结构项。弱化成本中心,强化工作中心,将原有的60个工作中心按照工艺路线中的工序细化为127个,按细化的工作中心进行成本精细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的细化,为公司成本管控和降本分析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深入的分析基础和工具,为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提供数据保障。
(六)促进公司财务转型
通过分析工程管理行业人员素质的现状及不足,并根据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素质的特点,构建了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进而分析了知识考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技术三种测评方法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实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 人才素质测评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dustry is full of youthful spirit, very broad prospects. With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mprove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first is the personnel quality enhancement and improvement, it will be the key t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architectural enterprises. Talent quality assessment can assis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work well, so it should be ru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recruitment, job analysis, train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salary design of each link, make it better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ervic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personnel quality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nd the lack of tal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dustry, construct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ersonnel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n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test, psychological test, the assessment center, three kinds of evaluation methods in management of architectural enterprises.
Keywords: talent quality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素质测评的意义
目前较多职位涉及管理、工程技术、财务、安全质量等工程管理人员,都要求有工作经验、较强的专业意识,尤其是要求管理员以上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公共关系能力,能妥善处理业主事物,熟练掌握工程管理、综合管理和其他实务管理知识及熟练的现场操作能力等。同时,工程管理行业的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突出的和其他职业不同要求是沟通表达能力强,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和有较强的处理问题及应变能力,而这些能力在传统的主观性选拔中难以体现出来。
现代人才评测技术以“素质测评目标系”为测评目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实际能力、经验与业绩、潜在的智能水平、心理本质、职业倾向等进行全面考察,注意所测内容的全面、完整和多元化,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和评价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减少测评误差。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能提供人才比较全面准确信息,能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并通过培训、开发其内在的潜能。项目管理的整体素质水平,正是寓于从业人员素质之中,工程管理整体素质的提高说到底是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结果。因此,人才素质测评是工程项目管理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素质测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招聘阶段,广泛的使用面试方法
先进的现代人才素质评测技术应用不普及
人才素质测评技术的需求升温
工程管理人员基本由专业技术人员转任,管理知识匮乏。
社会对人才素质测评的认识残差不齐
应用时没有联系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
人才素质测评专业人才短缺
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项目管理的范围很广,包括技术、质量、安全、进度、财务、采购等方面内容,凡是从事工程管理中、高层人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应是一位复合型的人才,这样才能胜任,工程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有:
思想品质
敬业精神。能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能为本公司利益着想,有很强的法制观念。
职业道德。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在: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实事求是,严谨细致;艰苦创业,任劳任怨;遵纪守法,不谋私立。这些是工程管理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
管理思想。一般体现在“五勤”,即脑勤、口勤、眼勤、手勤、脚勤。具体反映在:管理工作动脑筋要勤,观察发现问题要勤,说服管理指导要勤,巡视检查管理要勤,动手参与管理要勤。
品性方面
亲和动机。希望融入团体,与人和睦相处;融入企业,认同公司价值观。
成就动机。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富有进取心,能自我激励。
情绪。有耐心、情绪稳定、不易冲动能承受挫折、能容忍。
仪表举止。衣着整洁,端庄大方,举止大方得体,合乎礼仪规范。
岗位知识。对本人所在岗位知识能熟练掌握,并在工程管理中运用。
能力结构
工程管理者想把管理决策与设想付诸实践,实现管理目标;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方法外还需具备必要的能力,具体如下:
关键词: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45-06
商科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主阵地。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如何发挥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与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就业能力,达成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领会“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落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目标,响应 “互联网+”行动计划,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服务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进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将根据“现状问题对策措施效果”的思路,展开研究。
一、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国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1]。美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3)强调人才培养特色;(4)完善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英国高等工程教育形成“夹层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就读+1年工程实习+1年在校就读[2]。其优势在于:专业选修课范围广、科目多,专业方向自主选择,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英国高等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同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终身培养体系[2]。总体上,发达国家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目标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强调与行业协会、企业、项目单位合作。
(二)国内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能力培养、培养特色、培养认证上。培养模式上:孙春玲等(2005、2008)探讨了专业协会介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终身教育模式的机制[3];任宏(2007、2009)提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四个平台”人才培养体系[4];2010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尹贻林等(2013)借鉴英国皇家工料测量师学会的经验,设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陈健等(2013)借鉴游戏的成就系统理念,创新工程管理人才教育模式[6];袁竞峰等(2014)创建“一体两翼”型核心能力结构,并提出人才培养途径[7]。能力培养上:方德斌等(2010)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8]; 王学通、杨秋波等(2011、2013)分析了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育人体系[9-10];刘颖等(2013)探讨了地方建筑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夹层制”实训教学模式创新[11];严玲等(2014)构建了国内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模型,提出工作坊实践教学建议[12]。培养特色上:王雪青等(2011)比较了教育部工程管理特色专业,提出应采用CDIO 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企业参与和教育国际化[13]。培养认证上:严玲等(2012)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认证制度的作用机理与导入机制[14]。与国外比较,我国商科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差距: (1)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2)人才智能结构不够系统;(3)与企业、行业协会对接不够顺畅;(4)没有较好反映时代诉求。
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智能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关注政策导向、院校特色、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落实“互联网+”,校企应满足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新要求。二是,商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级财政管理人才,应重视大商科背景下财务、项目等管理能力的养成。三是,人才培养主要以“就好业、创成业”为出路,应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加适应转型升级的三型人才。四是,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应遵循“基本素养支撑,核心理念引领,关键能力导向”的思路。因此,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智能结构要求呈现“兴”型结构(如图1所示)。“兴”型人才是一种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素养支撑层
人才素养是人才的内在品质,有人才支撑作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既要反映“依法治国”、“互联网+”的时代诉求,也要满足“法治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主要包括法律素养与信息素养。
1.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即认识和运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能力,包括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知识、意识、观念及信仰等。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合同法》《物业法》《招标投标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房地产估价规范》《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法律法规。
2.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认识传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运用它们的能力,包括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理解、认识及利用等。《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与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可行性研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能实现决策过程、施工过程、运维过程等方面的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智能化,了解建筑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态。
(二)理念引领层
人才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宏观要求,有人才培养引领作用。本层主要包括系统思维、工程方法、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与实践能力等。
1.系统思维
对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整体、全局观念,考虑各部分间的联系与作用,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与外部环境间的物质、能源、信息等交换活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运用全局、关系、反馈等思维方法重点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各指标、工程造价各部分、工程施工管理各环节以及物业管理各对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具备与管理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的沟通技能。
2.工程方法
以系统、集成的观点为统领,从建筑工程管理的宏观现象出发,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操作,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预测、设计、实施和评估。由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系统工程分析、数理统计预测、工程经济分析、管理运筹控制等方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程式化、规范化、数量化、制度化。
3.创新精神
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新思维、新技术、新方式,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进行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制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新企业创建过程的商业模式、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物流管理、税务筹划、投融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行业新发展。
4.团队意识
在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策划与实施中,懂得识别团队目标、定位团队角色、调整团队关系及促成团队任务。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项目的复杂性,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在“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开放发展”的合作框架中,重点掌握团队组建、团队沟通、团队激励的本领,有效完成工作任务,达成工程管理目标。
5.实践能力
掌握图纸分析、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运营管理等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工具、技术。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以解决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重点掌握可行性研究、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
(三)能力导向层
人才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有人才培养导向作用。本层主要包括识图绘图能力、算量计价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等。后两项能力是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
1.识图绘图能力
认识、理解、绘制各种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包括掌握图纸的设计原理、构成元素、绘制手段等。建筑工程项目在形式上,表现为点、线、面、结构与材质的综合体,可通过一套纸质或电子的图纸以二维或三维的形式呈现。“看得懂图、绘得出图”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专业基础能力。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注重培养图形识别、分析能力。
2.算量计价能力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计算和价格概预算的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组成结构复杂,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与分项工程等。建筑工程造价构成项目繁多,分为人工、机械、主材、辅材等。同时,各地区技术规范标准存在差异,算量计价方法也有不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算量计价的能力,尤其应培养图形、清单等算量计价能力。
3.项目管理能力
对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目标纷繁、人员众多、过程复杂、环境多变等特点,建设方、施工方与监理方需要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有效管理工程项目,从而保障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与质量控制等目标的达成。计划、生产、验收、图档、合约、质量、安全等管理是重要内容。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利用专业软件管控投资、进度的能力。
三、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
根据 “兴”型人才的智能结构要求,通过目标、课程、内容、方法、考核、基地等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的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该培养体系,具有理论传授、技能锻炼、素养提升、思维训练、就业导向、创新强化、团队建设等职能。
(一)调整培养目标
“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旨在培养一批具有系统思维、工程方法、创新精神,强调团队合作,能适应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中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工作岗位需要的“会算账,善管理,懂法律,有技术”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
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加入公共基础课,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管理运筹学、审计学加入学科共同课,增加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课的学时,设置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项目沙盘模拟等独立实验环节,进行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估价、BIM认识与应用等课程设计,增加校企合作指导分量。
(三)改革教学内容
开设“名企名家”管理、技术类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行业等方面的发展和趋势。增加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聘请企业一线人员进入第一课堂开展答疑解惑,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单位和工地现场观摩、学习、交流。
(四)创新教学方法
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建立专业教育“双导师”制,从校企选拔一批在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理论知识丰富且专业技能高超的人员充实导师队伍。校企协作开发工程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人员共用、数据共通。
(五)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学生可以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调研报告、设计报告、课程论文、实施方案等进行考核。课程考核主体多元化,授课教师考核学生理论知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考核学生专业技能部分,侧重考核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
(六)加强基地建设
校企双向互动,以提效率、增效益、出效果为导向,在人员、资金、设备、设施、制度等方面共同投入,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建设。同时,注意两者功能定位,校内实训基地侧重单项专业技能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侧重综合专业技能提升,重点加强与工程管理行业协会、工程造价事务所、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房地产经营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工程审计事务所等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四、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措施
以 “兴”型人才智能结构为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培养体系为行动指南,具体培养措施如下。
(一)素养培养措施
法律素养培养措施:(1) 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协会的行政主管介绍建筑工程法律法规。(2) 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工程造价师、建造师、物业管理师讲解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典型案例。(3) 工程审计事务所的行政主管、审计师介绍在行政诉讼、纠纷化解以及标准订立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信息素养培养措施:(1)信息技术行业协会、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2)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相关协会、学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BIM、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典型应用。(3)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工程审计事务所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所在企业推进BIM、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两个方面的素养可以采用课程模块、专题讲座、观摩交流等形式培养。
(二)理念培养措施
系统思维培养措施:(1)在生产实习环节,组织学生进入建筑工地观摩,并与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岗位人员交流。(2)在专业实习环节,企业负责人、岗位导师、专业导师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企业观摩,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可行性研究、工程概预算、工程施工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操作实务。(3)在毕业设计环节,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介绍工程管理实务。
工程方法培养措施:(1)校企分别抽调人员,共同出资开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精品案例库,将其导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点掌握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2)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和在线研讨等介绍工程管理的方法和技术。(3)校企联合在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进行工程技术中心申报、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开发、核心教材编写、软件技能认证、职业发展讲座、骨干师资培训等。
创新精神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专题讲座、校企交流等介绍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机遇和挑战。(2)成立教师工作室,在智慧工程管理、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工程投融资、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申报与承担校企合作科研课题、工程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对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计入相应学分。(3)校企联合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
团队意识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专题讲座宣讲激励团队合作的制度和措施。(2)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优秀管理或技术团队通过研讨会介绍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3)利用暑假组建学生夏令营,深入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团队工作一线观摩学习,并开展正反辩论、素质拓展和集体游戏等活动。
实践能力培养措施:(1)校企联合在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申报技能实验室、综合实训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并在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校企双导师制。(2)组织学生到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进行跟班作业和顶岗实习,根据学生表现推荐就业岗位。(3)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生产实践与技术攻关,确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题目。
(三)能力培养措施
识图绘图能力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图纸设计与分析人员通过专题讲座进行技能传授与案例分析。(2)校企分别抽调专业骨干教师、工程管理核心人员,共同出资设计与开发建筑工程图纸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实际工程图纸导入专业课程教学中。(3)校企联合建设建筑手绘、建筑CAD等实验室,配置好绘图软件,邀请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图纸设计与分析人员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工程制图课程设计。
算量计价能力培养措施:(1)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工程算量计价。(2)事务所、企业的工程造价师通过专题讲座讲解《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各级各类《工程预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并剖析典型案例。(3)校企联合建设工程算量与计价实验室,配置好应用软件,企业的工程造价师结合工程管理实践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工程项目估价课程设计。
项目管理能力培养措施:(1)工程项目管理协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工程项目管理。(2)建筑工程管理软件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里,利用BIM、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管理的思考和实践。(3)校企联合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与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和“互联网+”工程管理实验室,配置好应用软件,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结合工程管理实践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BIM认识与应用课程设计。
五、培养成效
湖南商学院于2009年开办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为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上述人才培养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省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单位,成功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成功申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50%以上获得一级建造师、工程造价师和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1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工程管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为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建立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等4个高标准专业实验实训室,获批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互联网+”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平台,与广联达、斯维尔、鲁班软件等知名企业形成密切合作,建立6个校外实习基地,并联合开展横向研究,编制1项省级工法。三届毕业生中,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90人通过培训获得行业执业资格证书,40%以上进入中国建筑、中核建、中铁建等知名企业就业,就业相关度80%以上。
六、结语
文章针对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兴”型人才智能结构,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对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人才的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方案
,突显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经管特色,强调基本素养、核心理念、关键能力的系统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在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胜任能力,促进学生、学校、企业的联动和共赢。
参考文献:
[1]王雪青,杨秋波.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6):36-39.
[2]刘贵文,彭瑶,吴博.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49-51.
[3]孙春玲,尹贻林.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终身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41-144.
[4]任宏,晏永刚.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80-83.
[5]尹贻林,刘一格.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力测评的探索与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89,119-123.
[6]陈健,孙雷,徐进英,陈天衡.借鉴成就系统理念的工程管理教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3):117-119.
[7]袁竞峰,李启明,杜静.高校工程管理一体两翼专业核心能力结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16-120.
[8]方德斌,黄本笑,殷永飞.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能力培养教学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35-140.
[9]王学通,庞永师,禹奇才.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7-79.
[10]杨秋波,王雪青.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556-561.
[11]刘颖,刘亚臣,宋洁然,朱丹.“夹层制”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管理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3):83-86.
[12]严玲,闫金芹.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4):80-88.
平、国际融合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的结论,从而为促进行业和工程项目更好发展提供参考性思路。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质量;国际惯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在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各个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和创新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但是,工程项目管理在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从这些问题出发,通过问题的解答找寻到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路径。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涵义与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行为早而有之,但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是在上世纪中叶之后。所谓工程项目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按照工程项目发展实际,根据工程项目进展现状,依据工程管理规律对工程项目全程进行谋划、协调、组织、控制、反馈的全部管理活动的总称。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工程项目管理为一次性投资管理,即利用固定资产再生产的方式投资完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的建筑产品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完成投产使预付资金回笼并获得增值。这是和其他管理活动最大的区别。其二,工程项目管理是系统性全程管理,贯穿于项目开展建设的各个阶段,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的全程都有项目管理参与的身影,因此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的开展建设属同一生长周期,具有综合性、体系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其三,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即时监控性。也即是说项目管理者在实施项目管理时随时都受到中心任务和阶段性预期目标的牵引,要求必须在既定的目标下、时间内、功能和质量上达到预期效果,比起其他管理活动具有更强的强制性。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而言,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舶来品,是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文化、加强管理科学交流、遵循国际项目管理惯例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和我国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前进,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化形式也得到了膨胀式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但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我国近年来在工程管理方面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施工上却出现了“有法不依”的情况;部分从业者虽然熟悉和了解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但是在执行方面却出现了“两张皮”的脱节情况;就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而言,作为管理行业的细分行业,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指导性实施纲领,法律法规的细分能力不足;施工单位尽管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制作了大量的本册簿单,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二)项目管理的人才队伍不够强大。从我国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目前情况看,总体素质尚不够高。在施工方面,往往是通过“个别专家带一批”的人员结构组合实施项目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仍有较大提升;在资质和岗位培训方面,尽管越来越多地从业者认识到类似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估价师等资质的重要性,但是却发生了“手段-目的”的颠倒,即不是把考取资质当作科学地进行项目管理的目的,而是把其当作职位提升和发财致富的功利手段,于是出现了部分施工单位“见证不见人”“有证无技术”的情况,挂靠现象较为普遍。
(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视程度不高。工程项目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指运用现代科技对工程项目投资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和价值论证的科学,它是实现工程项目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必需环节,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建设效果的必要方法。鉴于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的投资管理行为,一旦出现失误,往往很难得到全盘纠偏,容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实践中,忽视工程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而造成盲目投资和质量低下的案例已不在少数。
(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由项目管理自身的特点和外部发展环境双重决定。从项目管理自身特点看,项目管理面临组织关系复杂、协调面大、环节繁多等特点,信息化水平不高,在实践中经常导致资金损失、效率低下和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进而造成工程项目不能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水平。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制约了行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这些现状在该行业领域较为普遍。
(五)与国际融合程度不高。首先,在融入国际市场的工程项目中,我国企业坚持市场原则,积极参与海外投资和经营项目,但是在项目管理模式和技术方面仍然可见清晰的差距;其次,在项目管理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全球市场后,执行国际惯例和标准不够严格,导致项目施工出现被动。例如在质量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仍然沿用国内甚至旧有的方法和标准体系,从而和国际上较高的标准体系间出现了较大出入。再次,对项目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尽管我国成立了项目管理委员会并加入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成为成员单位,但是行业性和学术性活动还不够普及,导致和国际融合程度不高。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纵观近年来的重大工程事故,特别是质量事故,给施工方、国家、人民财产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个别事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而这都与上面阐述的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继续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法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全程管理行动,要求在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到工程完成反馈的全过程都要进行系统的组织和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能够符合工程质量标准,达到功能和经济价值上的双赢。因此,加大对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把项目管理全程纳入法制轨道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二)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没有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团队,项目管理也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加大人才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和资质的科学管理是项目管理发展的重点。要加大项目管理行业人才队伍认证培养机制建设,让更多的合格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估价师走上实践岗位,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梯队的发展。
(三) 提高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视。可行性研究是未来各项管理发展的趋势,项目管理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才有市场和发展空间。从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增强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顶层设计意识,不断提升可行性研究在项目管理中的现有地位,从而尽量避免投资和决策偏误。
(四) 加大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时代和智慧建筑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市场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谁占有了信息先机,谁就能较快占领行业高点。工程项目管理要着力旧有的人海战术,不断学习利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信息平台提供基于互联网上的项目管理和信息交流,从而不断争取信息化时代条件下行业发展的宝贵机遇。
(五) 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融合。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正在逐步地与国际项目管理发展趋势融合,但是融合的水平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项目管理要主动“走出去”,站在时代和国际的高度,取长补短,自觉总结自身得失,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与世界接轨。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交叉性边缘性学科的特点又要求工程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特点,因而实现培养专业工程管理人才的理论教学目标必须与实践教学相呼应,针对工程专业要求的特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严格抓住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线,不断更新、发展、完善专业理论的同时,构建切合实际且立足于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梳理已有文献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尚不多见,陈敬武等(2010)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就业现状,以河北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实例,具体分析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王学通等(2011)分析当前国内高校构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针对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并提出实施方案。刘玉昌等(2014)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阐述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念,并提出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
二、研究的意义
依托地方行业优势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真正的社会所需的人才,打破就业难的僵持局面;②更好地服务于吉林的经济发展,为推动吉林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发展输送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③立足吉林、辐射全国,为社会建筑工程行业提供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专门人才,提升整个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④对其他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层次化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方面;②多维化、丰富化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管理的尝试;③综合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整体性的提高。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工程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保证实践课程体系的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地域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彰显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可以采用“ 请进来”和“ 走出去”的方式,“ 请进来”是吸引和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 走出去”是参加实践的师生深入建筑企业、建设行业的最基层,了解行业、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等工作;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教学材料方面。
五、结论
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结合地方高校的特点,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要是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结合我校的化工特色,探索与化工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力争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更好满足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况;控制措施;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增长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同时我们国家的生产行业、服务行业、金融业以及建筑行业等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迅猛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着良好的态势。一个行业的稳定与否取决于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的好坏,但是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措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况及基本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指按照我们国家的基本发展情况,根据各种类型的经济学规律,将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与改进,然后将其适用于建筑工程环节中,主要是对整个的建筑工程管理环节进行规划、操作、协调、实行以及控制改善的活动,其宗旨在于实现预期的效益和质量目标。建筑工程管理的落实过程主要是从建筑工程计划开始然后到建筑物的交付使用、维护保养等整个过程的总称,建筑工程环节主要包含建筑工程谋划阶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建筑工程结构规划与设计阶段、建筑工程各项准备工作、建筑工程的实行与开发阶段以及完工阶段等,在这些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管理工作是进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管理以及成本效益管理等。当前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建筑工程企事业范围的发展,为建筑工程企业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结果能够为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同
时也较大的提升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与建筑工程的契合度。[2]最重要的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较好的平衡建筑工程实施进程、施工质量以及整体建设成本与效益,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利润和社会价值。
二、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况
目前,我们国家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其管理模型不合理,这些因素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特别是行政手段干预取代了科学性较强的管理模型。不仅如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会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建筑工程企业缺乏比较先进的管理工作意识就当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国家还应当重点发展各项基础工程的建设工作,所以建筑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许多建筑工程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过分的注重技术的发展,忽略了思想的重要性。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只注重技术交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而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普遍较低,从而造成施工质量差、返工率高、材料浪费等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较差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环节主要包括:进程管理、材料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管理以及成本效益管理等。例如,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材料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这些材料的购进主要是以大批量模型购入,同时也会与材料提供商建立比较长久的合作关系。但是此种方式也有加大的弊端,这种采购方式由于购入量大而占用了资金和场地,使采购成本急剧增加,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这些管理环节质量不高使得整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结果同预期目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环节中的工作人员积极性较低,使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3)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条例以及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基本没有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实施准则作出明确的规定。[3] 我们国家这方面的规范性远远低于国际的先进水平,同时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制度、法则、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比较落后。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的程度比较低,从根本上限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4]
三、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企业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意识
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要重点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落实到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建立管理专业化队伍,并强化培训,通过管理理论知识、专业技术、道德素质等三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与培养员工的管理创新意识。[5]在工作过程中更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总结和评价工作,分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另外,可定期组织继续教育,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材料的同时,给管理人员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吸取先进的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不仅如此,在人员招聘等方面也要逐渐加大工程管理专业队伍的规模,从而带动整个工程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2)逐渐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环节的质量
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力度,尽可能的完善每项工作环节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在进行工程管理工作的时候,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每项环节的开展提供便利、快捷的信息资源,从而有效的改善当前的管理现状。在工程实施中,要及时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现象,有效扼制不良风气的出现。
(3)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规范和机制
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强立法力度和执法力度,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性。提供完善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标准,为企业行为的制定提供基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使企业在施工的时候不单单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社会效益。
四、结论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经济背景下,建筑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发展前景比较良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但是在其管理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相关政府工作部门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不断改善现如今的发展状况,从而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波,翁小龙,吴维.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1) :98-99;
[2] 李世凯. 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 黑龙江
科技信息. 2013(06) :110-112;
[3] 陈建宁.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的探讨[J]. 门窗.
2013(04) :67-68;
关键词:工程管理;本科教育;教育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24-02
从工程管理专业进入国内以来,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从该专业所涉猎的某一个领域入手办学,其课程设置在各高校办学中也并未体现出有效的融合,现有理论和实践教学多为其他领域课程的简单合并,本没有进行有结构系统的优化。课程结构与当今经济走势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并无相辅相成。同时,课程繁多而杂乱,教学内容重复性出现在部分课程中,教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因此,本文在对发达国家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特色进行研究的同时,结合中国的现状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改进建议与实施方案。并在遵照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现状与之相结合,得出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教育决策相关部门的参考。
一、中英美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一)美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在美国,建筑教育协会通过美国高等教育评价委员会的邀请,对美国本地的各大学工程管理相关专业四年制本科以及两年制专科进行相关专业考核,所有认证通过的大学都制定了详细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主修工程管理的本科学生需要约130学分,课程设置上基本分成五个方向,分别是:基础教育、基础科学、施工科学、施工专业学科和商学与管理等。剔除工程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培养的实践能力之外,美国大学采用以下相应的具体规划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美国高校采用实践为导向并结合专门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麻省理工大学,它的“三个计划”培养十分有名,第一就是本科研究导向计划,也就是本科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研究性实验;第二是以本科实践为导向的计划,即学校与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学生参与某项工程的设计或实践;第三是技术创业计划,指的是较少比例的优秀学生进行实施创业计划。
(二)英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英国作为最早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发达国家之一,国内各个高校工程管理类相关专业所用的名称也不是非常相同,学生在本科的学习时间为三年或四年全日制本科。英国规定建造师协会和测量师协会周期性对各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进行认证和评估,这极大地促进了该专业的快速发展。英国的里丁大学、索尔福德大学、拉夫堡大学等都是英国工程管理类排名前几名的高等学府。在英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熟悉掌握现代建筑业相关的管理、商业、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满足相关工程管理行业协会对专业人才的资质的标准要求,学校实行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培养为学生发展成项目经理打下扎实的基础。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数是建筑企业的调研咨询公司、工料计量部门、公共服务等部门。
(三)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开办工程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三百三十一所,经济管理学院或建筑土木工程学院主要承接本专业教学任务,西安交大将其设置在管理学院下,清华大学将其设置在土木水利学院;少数的高等院校将工程管理专业独自形成院系,如重庆大学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特色设立的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等。在国内331开设工程管理的院校中,多为综合型大学、工科为主或财经类院校。而像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些综合型或工科型大学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一般以较强的建筑行业背景为依托。剔除建筑行业,包括长沙理工大学等依托于公路行业,包括北京交通大学等依托于铁路行业,以及中国石油大学依托于石油行业等。
二、中英美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
(一)中英美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对比较研究
就培养目标的设定而言,我国内地各个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多数是以工程管理专业全国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基础依据来制定的。与此同时,依据高校的自身学科优势进行微调,针对中、美、英三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综合比较三国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可以看出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发达国家的教育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2)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方面,为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关理论的传授,一般更加重视理论与职业教育的国度对接;(3)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十分明显,更具多角化的特点。
(二)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进行对比,对技术能力水平、管理、经济以及法律法规等课程的所占比重做了比较研究,将中、英、美三国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进行对比,其中主要包括了技术能力水平、管理、经济以及法律法规等课程的所占比重,发现在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中,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工程技术类的课程设置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一般均比都在一半以上。而在中国的高校中工程技术类课程和经管类的课程占比要看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情况,分析其是偏重于土木工程的学院还是管理学院,前者一般工程技术类的课程占据很大的比例,而后者的经管类课程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对建筑工程相关技术和经管理论都有所造诣的复合型适应社会的交叉型人才。因此根据工程管理学科专业特点,该专业课外实践的学时应当适当调整,使其在培养教育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从而将实践教学的思想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推荐高校使用的工程管理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对我国高校的各种实践类教学进行了相关规定:各高校该专业实践课程学时需要占学生总学时的10%~20%,而这一数值在发达国家一般在35%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践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
三、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启示
体现实践应用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突出本科生理论与实践兼备的竞争潜力,增加企业对其的依赖性,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存在意义。为了使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意义明确凸显,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三方面入手进行革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技能优势明显。工程管理专业不应该是简单的理论学科,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型学科,因此其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应在理论的基础上有着良好的实践经验。单一的素质技能并不能满足日益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市场,与本专业相关的经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定的人文修养和相应的管理素养都是应当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重视培养和完善的。
2.综合素质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重视学生专业辅导,让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清楚的了解;第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课外实习机会,比如可以在专业实习前,给学生布置实习期内任务并进行相关动员,在实习结课时,举办一些分享活动供学生之间分享交流这一段时间的经验、心得体会;第三,学校应重视自身的人文建设,这些会对学生的性格,处世态度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3.校企协同,“人才订单式”培养。高校与企业合力培养,企业可以将自己拥有的相应案例提供给高校,高校为企业提供对接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素养人才。学校引导学生就业,解决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应届毕业生刚开始就业困难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
1.以关键技能为主体的课程群。在教学体系方面,专业技术类课程占比大,范围广泛和专业交叉多,为学生开阔眼界及增强专业技能提供了帮助。不同岗位方向的课程培养教学目标并不相同,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结合岗位需求与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理论予以讲解。
2.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有策略的强化。管理类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应是教学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力求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吻合。此外,国家级或地区级别的有关工程管理学科专业的竞赛、创业创新活动也应作为实践教学模块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结合资质认证
1.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用性。打造专业性协会,针对目前学校设置的工程管理教学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认定,要求其培养的学生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例如英国的皇家测量学会以及特许建造学会等的认定和评价就是对专业资格的一个强有力认证。学校和相应的协会机构共同对工程管理类的学生从最初的工程人员不断培养成行业领域内的高级人才,不断督促专业人员的终身学习。
2.工程管理教育应与国际的认证标准要求相对接。工程管理教育应与国际的认证标准要求相对接,使中国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在全球化的今天能够立足,就要按照国际的统一标准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实行统一的国际工程管理认证,是我国工程管理教育和发达国家对接的有效措施,能不断推动工程管理类人才的全球化,还可以扩大我国工程管理类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3):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