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0:37: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化空间设计的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主题空间 设计 特点
引言
在当前,我国的主题空间设计方法上,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进行创新的。而且,人们也亟需要改善相应的居住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的各种品质,室内设计的行业也逐渐迎来了的契机,甚至会严重导致室内设计行业的复制化浪潮,不能真正地体现出主题空间设计的特点,使得在主题空间上显得更加单调和缺乏相应的个性化。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和个性化消费的时代中,我们要对主题空间的设计进行全新的创新,也就是要能够在主题空间中有效地体现出人文内涵,并能够通过主题空间的创造性来进一步表达空间文化的特征,在视觉上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和艺术上的感染力。
1 主题空间的含义
在当前的德国音乐中,“主题”词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领域中,主题空间的设计必须要从作者具体的经验中产生,能够从生活中激起空间设计者的创造灵感,并能够赋予其一种全新的形式。一般来说,主题空间的设计中,空间设计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在很多领域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含义。但是,作为一种空间语言的构思方式,它又有一种全新的独特性,是室内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一种,能够进一步强调空间营造的气氛,使得使用者处于某一种场景化的片段中,不断激发潜意识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各种使用者能够满足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主题”空间的立意方面,立意是空间的思想和情感语言,没有“主题”的室内空间是失去灵魂的空间,而显现着文化内涵的主题创意,又综合体现了现代时空设计理念与空间设计价值的重要特征。
2 主题空间设计和空间风格设计两者间的关系分析
在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主题设计并不能等同于设计风格,我们要注重传统空间设计和现代文化内涵之间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主题空间设计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虽然说两者可能在构思上有所区别,但是,只有利用两者的优势特点进行结合,才能使得主题空间显得具有传统优雅之美和现代的信息美。为此,本文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室内设计风格上,一般是要经历时代文化和时代的思潮才能进一步完成,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而逐渐发展而来的具有现代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笔者认为,所谓设计风格,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利用某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并实现对自身的不断重复,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主题空间设计的发展。同样,风格也是一种时展的产物,能够通过造型艺术所呈现的空间和艺术性效果,建筑的室内风格设计,一定要能够以某种室内设计风格为基准的设计方法,如果是按照相应的设计风格来说,具体表现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和后现代风格等几个方面,其中,可以将现代风格和自然风格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2.1 室内设计特有的风格特征
设计风格形成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形成较为固定的词汇和符合表达的风格特征,例如,巴洛克风格的设计,经常需要断裂的山花和弧线等一些作为特定的风格特征。而且,在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中,设计并不是主要强调主题样式的固定阐述,一定要经过对某主题设想,才能进一步激发作者的灵感,才能进一步创造出具有某种氛围的空间。在设计形式上可以是古典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能够为室内空间制造活跃的气氛。
2.2 设计思维的创新选择
在主题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维形式的创新,并且,室内风格的设计必须要采用多种风格进行预先设定,之后就可以通过对风格特点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在我国的主题式空间中,可以设计为开放式的思维模式,尽量开发项目的独特性,更好地对项目的地域性和服务人群特点加以分析,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感的创意来进行表达。确定具有启发性的主题来展开相应的设计。
2.3 室内风格设计的构思
从整体上看,主题空间的设计有几种常见的设计风格,并且来源是非常广泛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指导设计的发展和主题上进行融合就可以,例如,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是一个神话故事都能够作为空间设计的素材,更好地彰显室内设计的主题思想。
3 主题空间的创造倾向
从主题空间的创造方向来看,主题空间所运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题空间设计师在如何进行空间设计定位时,就一定要首先把握好主题上的定位,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深层次的主题空间,进而可以为设计者探寻主题找到来源。
3.1 地域文化的创造方向分析
从当前的形式上看,主题空间的设计特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地域文化。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适应范围制度和组织结构。在地域文化的范围空间中,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能够代表个体和群体价值观和伦理观以及审美价值观的深层文化。同样的,在地域文化的空间范围上可以逐渐分为三个层面,地域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主题空间的创造主体,只有切实把握好地域价值观和伦理观内涵,才能真正地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的内涵空间。例如,在内部的商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计上逐步延续地域文化主题,或者是可以在色彩上通过灰色和白色的基调渲染建筑环境,在建筑的柱子和门窗等一些木质构件上统一使用深棕色,从而进一步展现类型化的居民风格特征。同时,在地面上的铺装上,一方面可以利用基地的青砖灰瓦等废弃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尽量选用本地所产的青石和青砖进行装饰,才能在局部上运用到主题环境上,从而可以运用一些具有历史感和具有特征的材料进行组合,才能创造出具有非同凡响的时空错觉效果。
在以地域文化为特征的主题空间环境上,可以继续继承并进一步弘扬地域文化的精神。从而为传统文化注入空间设计的活力,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经过现代空间理论的阐述,才能为解构的传统文化增添时代感。
3.2 自然主题的创新运用
一般来说,要想促进主题空间环境的运用创新,就必须要时刻注重室内自然环境的设计,在现代化的建筑群体中,只有充分利用主题空间环境,从自然界中获得创造灵感,结合现代感的建筑,才能更好地使得主题空间内涵得到体现,体现人与自然社会整体上统一的辩证观念。
在自然界所存在的元素上,可以利用冰、雪花等进行创造,或者是可以在整个建筑和内部上加强自然元素的体现,又如,可以充分利用山峰和海洋等,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结合本地区的建筑形式加以运用,进而能够更好地丰富建筑空间的内涵。
同样,在建筑空间的环境设置上,可以对动物机体和骨骼等进行模仿,通过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来为设计师的灵感创造提供有力的条件,在建筑仿生学概念上,可以在生物上找寻到一些灵感,例如,珠海剧院就是利用在珠江口上的日月贝为主题进行运用的,并能够采用生动形象的艺术造型塑造一系列的意象。设计者利用大自然的美景,逐渐转化成为自己的设计语言。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的环境,同时,可以融入到低碳生活的空间品质,这是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3.3 在创新主题概念上的运用
一般来说,一定要灵活地运用各种创新主体进行创造,从当前的形式上看,只有通过物质手段来实现主题空间的创新,而在思维方面这是需要实现创新概念上,物质手段上思维手段逐渐转为现实实践方式。
在物质方面,可以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使用创新,这样就可以通过全新的视觉体验,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界面效应,通过空间环境形态的创新,例如,非线性空间形态,切实打破空间环境体系。或者是可以将旧物进行创新,例如,在一些爵士乐方面,可以在墙面上进行装饰。
在思维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创新方式,逐步拓展相应的设计思路,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创新的主题概念,才能进一步推动空间设计的发展。与此同时,在面对具体的项目上,能够逐步分析出项目的特殊性和服务人群,只有通过旧有概念的更新,进而实现主题概念的创新。
3.4 主题空间创作的表达技巧分析
在对主题创意确立后,如何来正确处理有效的室内设计手法,这就成为当前主题表达的关键性因素,在设计主题的空间营造上,可以由空间形态和照明以及材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而在空间的形态表述上,可以切实依据主题形式加以创新,并采用和主题内涵相适应的材质,灵活地布局各种空间布局,只有在此过程中,对各个元素进行统一和整合,才能够显得更加相互协调。
在空间形态上,空间组合和形式上一定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满足主题空间环境功能的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主体定位,利用空间的形态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空间。我们都知道,空间的性格将是空间环境在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人格化,而且不同的空间形态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灯光设计上可以营造空间氛围的手段,光不仅仅可以显示空间,只有通过光的设计作用带来全新的感受,才能影响整体环境的艺术效果。恰到好处地处理各种色彩和层次形状,创造出情感丰富的主题氛围。同时,在空间主题的色彩设计上,设计师必须要灵活地运用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一般来说,不同的色彩可以围绕不同的空间主题进行展开,例如,红色代表热情,紫色可以代表高贵和冰冷,设计师充分的利用主题立意来选择色彩,在主题空间的表现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来展示现代主题空间的艺术性,更好地推动我国主题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张金玲.空间利用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J].群文天地.2011(08):93-109.
[2]李欣彤.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弹性空间设计[J].才智.2011(25):2-19.
关键词:主题;道具;情境;编排
1题材与概念的提取
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在生活和文化中都能找到,只要在设计师那里能产生艺术美感的话,就能变成空间设计的素材。素材到题材,需要对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意图进行凝练与再加工,重新组成全新的形式,这种形式虽在客观世界找不到原型但兼具一定影像依据,属于一种新的表象形式。为了迎合空间设计的主题观念和想法,创作主题需要和提取素材、概念产生连带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一种暗示、可以是一种思想,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识,只要存在就行,而并非需要它是“实物”。场所精神生成过程中,题材与概念虽截然不同,但却息息相关,可以引入到世界上各种领域当中,如亲身经历(生活体验、记忆片段、行为事件)、文学剧作(小说、电影、戏剧、诗歌)、口头传说(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哲学、心理学、自然环境等。主题性的东西一旦确定,它就会与周边的内容形成密不可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空间体验,人在感受空间的时候,体验是无法骗人的。也就是说,空间上的体验是题材与概念提取的最终表现,它既得益于一种结构上的编排方式,又能够去诠释有意味的主题。
2主题道具的确定
主题道具在整个空间上的角色就如同小说场景的陈设物品,会成为主人公性格、人物命运、的出现或故事结局的关键,如服装、家具、陈设物品,甚至是面屏风摆放的位置,都可以在其中夹杂符合故事主题的“道具意象”,一旦意象形成,人们就会随着主题道具的变化而改变故事思路。主题道具的确定,对空间设计及主题渲染有很大帮助,其利好影响体现在主题的潜在故事表现、道具的交互影响、故事的顺接表现等上面。
3场景意境的体现
场景意象使整个空间设计的在场景的设置中,不只是孤立的堆积空间和事件,也应该将一些情节与空间的意境丰富起来,形成与空间主题相符、内容丰富且元素多样的空间结合体。拥有情节内容、场景意境的空间更具吸引力,能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是种享受。在国外,有很多文化名人街,这些街道最主要的空间设计与其他街道相同,但是在主题设定上,要比其他街道丰富的多。例如,展示了文化名人的作品、雕像,预设了古典文化内容的标志与内容、阁楼以及住房等等,都会让街道本身的空间与文化、古人结合,进而形成原有空间无法表现的文化场景意境,增添空间的主题特点。一般来讲,场景意境的体现序列线索的编排共有四个步骤:起、承、转、合,其展现方式不同,内容丰富,具体如下:
(1)悬念的设置(起)。空间的入口是进入一个空间的关键点,所以与空间内部不同的是,空间入口可以设置极具渲染力的元素,给人以新颖、悬念以及创新的感受。当人进入这个入口,进入空间主题后,会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投入到空间本身当中,并回想起空间入口的设置,从而认同、理解空间入口的设定。所以说,空间入口的体验也是为空间原有、基础性的基调做铺垫,故在入口设计上要倾向于悬念设置、意向设置、主题设置以及情感设置,不要否定不同元素,也不要过分依赖空间内原有元素。
(2)建立连接与波折(承)。过渡空间是空间与空间之间连接的关键,也被称为“临界缓冲”,该空间属于部分空间,相对独立,所以在布局编排上,需要履行、尊重空间情节、故事以及主题的叙事规则和情感趋向,不能存在矛盾点或者是突兀点。例如,空间整体是按照一个“故事”延展出来的,故事的开始,故事的中间、故事的结尾,空间内颜色元素、事物元素以及情节意境元素都是按照这个脉络走的,可以清晰地界定出不同空间的临界位置。当在这种背景和环境下,需要建立连接与波折的临界空间时,通过路径给空间带来秩序,每一区域都有着自己的秩序,不能任意分配空间布局。例如,以三维结构基本原则,将材料、光影以及事物按照正确比例排列起来,光进来之后,需要顺着光按序列摆设事物,在逆向光里,也应将其与楼梯、街道、天花板以及路灯等固定背景元素相结合,使室内各种构造物以微妙的差异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3)场景的设置(转)。所谓的场景,是指设计师通过路径、入口处的悬念给使用者造成期待以后,为了满足使用者这种期待感而在空间序列中的适当位置构建一个主题性的场景。在这个领域空间里,场景的设置条件与背景资源更为丰富、广阔,也就是说,场景的设置可以不拘泥于规则、情节,甚至主题元素,而是要在原有空间场景的基础上,升华空间主题,把空间整体的设计想法和规律展示出来,如空间格调转换、空间事件的叠合、虚幻场景的塑造等策略,目的是通过场景的营建,从而使人们能够达成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空间体验中获得场所感。
(4)结尾各种知觉系统的混合(合)。结尾与入口在空间设计安排上拥有同等属性特点,一般结尾处更多的是各种知觉系统的混合,将空间主题感受与思想延续结合起来,给人最为强烈且饱满的感受,让人视觉、触觉、嗅觉等知觉结合在一起,对空间有个综合印象。即便人已经离开了这个空间,还是会对空间有韵味深藏,浓烈且情感丰富的记忆。
4生动细部的点缀
道具与场景之间所存在内在情节链,会巧妙地将一个空间内的设计细节联系在一起,如一支笔与桌子,笔在桌子的空间内,它是一个实物,桌子在空间内也是一个实物,二者虽都是实物,但是一支笔和一张桌子,却可以赋予空间设计元素不同的细节,进而表达空间内发生故事的情节及空间内任务赋予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就像路易斯·康所说,“细部是空间设计的开始。”在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生成中,细部语言可以体现在空间设计里任何一个元素中间,发挥主题影响、故事情节影响、人物情感及心理影响,最终,展现空间设计的独创性、理念性和创新性。
5结语
空间内的元素在分配与编排的过程中,一个特定框架内元素间的关系是会发生微妙变化的,这也是室内空间设计渲染力、感染力、张力的体现。从意象角度看,能与人思维、意识融合到一起,思想保持高度一致的空间设计,才能达到体验与感受相融合。所以,空间设计意象的产生,是空间情节相互促进、感染形成的,伴随着新的事件、元素以及物品的参与,该意象的个性化、色彩化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吴亚南.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体验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4.
[2]陆绍明.建筑体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主题;道具;情境;编排
1题材与概念的提取
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在生活和文化中都能找到,只要在设计师那里能产生艺术美感的话,就能变成空间设计的素材。素材到题材,需要对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意图进行凝练与再加工,重新组成全新的形式,这种形式虽在客观世界找不到原型但兼具一定影像依据,属于一种新的表象形式。为了迎合空间设计的主题观念和想法,创作主题需要和提取素材、概念产生连带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一种暗示、可以是一种思想,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识,只要存在就行,而并非需要它是“实物”。
场所精神生成过程中,题材与概念虽截然不同,但却息息相关,可以引入到世界上各种领域当中,如亲身经历(生活体验、记忆片段、行为事件)、文学剧作(小说、电影、戏剧、诗歌)、口头传说(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哲学、心理学、自然环境等。主题性的东西一旦确定,它就会与周边的内容形成密不可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空间体验,人在感受空间的时候,体验是无法骗人的。也就是说,空间上的体验是题材与概念提取的最终表现,它既得益于一种结构上的编排方式,又能够去诠释有意味的主题。
2主题道具的确定
主题道具在整个空间上的角色就如同小说场景的陈设物品,会成为主人公性格、人物命运、的出现或故事结局的关键,如服装、家具、陈设物品,甚至是面屏风摆放的位置,都可以在其中夹杂符合故事主题的“道具意象”,一旦意象形成,人们就会随着主题道具的变化而改变故事思路。主题道具的确定,对空间设计及主题渲染有很大帮助,其利好影响体现在主题的潜在故事表现、道具的交互影响、故事的顺接表现等上面。
3场景意境的体现
场景意象使整个空间设计的在场景的设置中,不只是孤立的堆积空间和事件,也应该将一些情节与空间的意境丰富起来,形成与空间主题相符、内容丰富且元素多样的空间结合体。拥有情节内容、场景意境的空间更具吸引力,能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是种享受。在国外,有很多文化名人街,这些街道最主要的空间设计与其他街道相同,但是在主题设定上,要比其他街道丰富的多。例如,展示了文化名人的作品、雕像,预设了古典文化内容的标志与内容、阁楼以及住房等等,都会让街道本身的空间与文化、古人结合,进而形成原有空间无法表现的文化场景意境,增添空间的主题特点。一般来讲,场景意境的体现序列线索的编排共有四个步骤:起、承、转、合,其展现方式不同,内容丰富,具体如下:
(1)悬念的设置(起)。空间的入口是进入一个空间的关键点,所以与空间内部不同的是,空间人口可以设置极具渲染力的元素,给人以新颖、悬念以及创新的感受。当人进入这个入口,进入空间主题后,会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投入到空间本身当中,并回想起空间入口的设置,从而认同、理解空间入口的设定。所以说,空间入口的体验也是为空间原有、基础性的基调做铺垫,故在入口设计上要倾向于悬念设置、意向设置、主题设置以及情感设置,不要否定不同元素,也不要过分依赖空间内原有兀素。
(2)建立连接与波折(承)。过渡空间是空间与空间之间连接的关键,也被称为“临界缓冲”,该空间属于部分空间,相对独立,所以在布局编排上,需要履行、尊重空间情节、故事以及主题的叙事规则和情感趋向,不能存在矛盾点或者是突兀点。例如,空间整体是按照一个“故事”延展出来的,故事的开始,故事的中间、故事的结尾,空间内颜色元素、事物元素以及情节意境元素都是按照这个脉络走的,可以清晰地界定出不同空间的临界位置。当在这种背景和环境下,需要建立连接与波折的临界空间时,通过路径给空间带来秩序,每一区域都有着自己的秩序,不能任意分配空间布局。例如,以三维结构基本原则,将材料、光影以及事物按照正确比例排列起来,光进来之后,需要顺着光按序列摆设事物,在逆向光里,也应将其与楼梯、街道、天花板以及路灯等固定背景元素相结合,使室内各种构造物以微妙的差异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3)场景的设置(转)。所谓的场景,是指设计师通过路径、入口处的悬念给使用者造成期待以后,为了满足使用者这种期待感而在空间序列中的适当位置构建一个主题性的场景。在这个领域空间里,场景的设置条件与背景资源更为丰富、广阔,也就是说,场景的设置可以不拘泥于规则、情节,甚至主题元素,而是要在原有空间场景的基础上,升华空间主题,把空间整体的设计想法和规律展示出来,如空间格调转换、空间事件的叠合、虚幻场景的塑造等策略,目的是通过场景的营建,从而使人们能够达成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空间体验中获得场所感。
(4)结尾各种知觉系统的混合(合)。结尾与入口在空间设计安排上拥有同等属性特点,一般结尾处更多的是各种知觉系统的混合,将空间主题感受与思想延续结合起来,给人最为强烈且饱满的感受,让人视觉、触觉、嗅觉等知觉结合在一起,对空间有个综合印象。即便人已经离开了这个空间,还是会对空间有韵味深藏,浓烈且情感丰富的记忆。
4生动细部的点缀
道具与场景之间所存在内在情节链,会巧妙地将一个空间内的设计细节联系在一起,如一支笔与桌子,笔在桌子的空间内,它是一个实物,桌子在空间内也是一个实物,二者虽都是实物,但是一支笔和一张桌子,却可以赋予空间设计元素不同的细节,进而表达空间内发生故事的情节及空间内任务赋予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就像路易斯・康所说,“细部是空间设计的开始。”在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生成中,细部语言可以体现在空间设计里任何一个元素中间,发挥主题影响、故事情节影响、人物情感及心理影响,最终,展现空间设计的独创性、理念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主题餐饮空间 主题策划 主题表达
一、主题餐饮空间涵义
(一)主题餐饮空间概念
主题餐饮空间是将某种主题概念或某种要素与饮食服务结合起来,使主题成为顾客最容易识别的空间特征,让就餐过程成为一种全新就餐体验的空间形式,其设计规划包括空间、色彩、灯光、材料、陈设、菜品及服务等。
(二)主题餐饮空间设计前景
“主题餐饮空间”概念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中国大陆出现这种主题餐饮形式大概是在90年代。设计为餐饮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图纸,还需要通过设计树立品牌形象,使餐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文化附加值。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为创建与发展餐饮企业品牌效应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强调了在体验经济下的设计与服务的重要关系,为餐饮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餐饮行业的结构调整。
二、餐饮空间设计主题策划
主题的构思与创意是由餐饮空间的功能需要和主题理念决定的,设计师需将设计理念与经营策划交织在一起,为设计项目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同一个空间因其经营策略、目标群体、功能需要甚至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可以选择从不同的构思概念进入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传达深层的主题信息,创造出引人入胜的空间环境形象。主题策划与确定应体现出顾客、经营者及设计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餐饮主题的策划中设计师应服务于经营者的运营需求,满足于顾客对环境的心理期待,但不要进行过分的主题设计,以免削弱功能,主次不分。餐饮空间设计主题的策划与确立的设计要点为:
(一)定位准确
餐饮空间的设计主题需要设计师根据市场调研、投资分析、经营定位、目标群体、区位选择、菜系特点等内容,并经过与甲方充分的交流及沟通后才可确定。合理选择餐饮主题,以不同的经营定位来确定相应的设计形式与服务形式,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需求特点,尽可能扩大受众人群,争取更多消费群体的支持,以延长其经营生命周期,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二)主题突出
主题餐饮空间环境应围绕既定主题渲染空间氛围,营造明确的识别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使主题成为容易使顾客识别其特征并产生消费欲望的产物。围绕包括产品、服务、色彩、灯光、空间、陈设甚至服务人员的着装及背景音乐的选择,都应服务于主题。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动态行为或科技手段来强化主题,如海底捞火锅餐厅内的功夫抻面表演等。
(三)创意广泛
创意是主题餐饮空间的设计灵魂,通过创意将餐饮空间变为物质与精神双重消费的场所。餐饮空间主题选题广泛,社会风俗、自然历史、文化传统、流行文化、现代科技等都可以作为设计构思的源泉及创作灵感,使空间成为餐饮文化的延伸。创意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外,也可以是经营策略上的创新,以原有主题为主线针对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多元化及深度化发展,以延长餐饮空间的生命周期。
三、餐饮空间设计主题表达
(一)以民族文化为主题
主题餐饮空间设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不同菜式、不同地域、不同角度来诠释并创新文化,将文化符号渗透到主题空间设计的各个层面上,使整个空间的表现力具有更深的延展性。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力图营造出现代而又具有神韵的设计氛围,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辽河渡口”餐厅设计(图1),其设计灵感源自辽河文化,将该地域文化中零散的元素整合为能够传达辽河文化独有文化底蕴的鲜活场面。经营者为契合餐厅文化主题,在菜系方面选择了经过精心挖掘地域食材和菜品改良的辽菜,让顾客在这种美食文化的就餐环境中难以忘怀,这种由“品尝美食”到“关注文化”的“渡心旅程”重构了餐饮文化的内涵。
(二)以形态元素为主题
以形态元素作为设计主题的餐饮空间形式较为常见,其主题可以是某种抽象元素,也可以是某种具象元素,如科幻元素、海洋元素、时尚元素等。人们对陌生空间的认识,往往是从整体到细部,再由细部到整体的反复交叉的复杂过程。主题元素的提炼、变形、重构、再生、表达是此类主题餐饮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元素形象被赋予到空间可以是一种技术性元素,也可以是一种装饰性元素。例如波兰的森林主题餐厅,其灵感来源于波兰国家森林公园,由做旧木板经加工重构而成的连绵起伏的“山丘”,静静地屹立在山坡上的“高压塔”以及巨大“星空”背景装饰的墙面,为餐厅增加了空间的梦幻感和神秘感。
(三)以特定环境为主题
以特定环境为主题,通过塑造个性的、与众不同的形象,满足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期待”,使顾客得到具有个性的主题文化感受,如知青、音乐、摄影等特定环境的主题。这种追求“差异化”的个,是通过创造这种特立独行的“符号”来证明的,“符号”的差异性越强,意味着这种服务产品满足某类顾客特殊偏好的效用性越强。但细化程度越高,目标受众范围就越小,一旦主题选择不当就会造成经营的高风险,因此市场分析、主题的选择及主题文化的深层次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一年三班教室》主题餐厅设计,就是以80年代出生群体的心理特点而设计的餐饮空间。“怀旧”是80后群体餐厅设计的主题,旧物抓住了80后群体的消费心理需求,又符合环保的设计趋势。
(四)以技术手段为主题
技术与材料的快速发展,在空间设计中借助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高技术手段,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的共鸣,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技术、形式、结构的相互统一,通过技术再现真实的主题环境。还有一些主题餐饮空间运用了高科技派的设计手法,不断出现高工业化、高科技感很浓的铝材、槽钢、玻璃等,使就餐过程变得新奇而刺激,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欲望。例如“Conduit餐厅”,一切从简单出发,利用金属管材不加任何修饰,只是在色调上做了微妙处理,利用现代的构成手法,将“线”转化为“面”,使设计不失整体感,给人以强烈的工业感和科技感。
前言:随着现代主义风格在全世界的流行,各国在对空间进行装饰设计的时候,差异也越来越小。设计师为了打破现代主义风格对设计的束缚,也进行了许许多多的尝试,比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为了体现空间在不同地区所具有的差异性,如何将地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空间设计中也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关注。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密切联系的世界,无论在公共空间方面还是在民居空间方面,我们都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技术的冲击。自从上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发展成熟以来,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风靡世界,虽然现代主义风格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经典空间,但是现代主义所造成空间风格的雷同和单调也不断受到人们的批评。为了能够展现出各自空间所具有的独特气质,能够体现本民族本地区特点的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关键词:地域,文化 , 特色,空间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is a highly open and close ties to the world, no matter in public space in residence still in space, we have been the foreign culture and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Since the 1920 s modernistic style development since the mature, in the next few years time has swept the world, although modernistic style to create hundreds of classic space, but modern socialist caused by space style similar and drab also ceaselessly by people's criticism.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how their space is a unique temperamen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ities regions of space design by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 popular.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al, the characteristic, the space
正文:
1.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当地的环境相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独特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何能够很好的将地域文化有机的融入到现代空间设计中,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2. 地域文化的形成
在我国,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还是云贵的吊脚楼,这些空间主要都是在当地地理环境和用材等物质条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精神条件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比如,陕北窑洞就是根据当地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以及气候干燥少雨、当地木材较少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云南吊脚楼则是由于当地气候湿润炎热,虫蛇众多,架空的低层可以加强自然通风,减轻潮湿以及防范虫蛇侵扰而形成的建筑形式。
3.地域文化在空间中的应用
由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中可以看出,为了使空间设计更好的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点,就必须将空间与当地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在空间设计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3.1 注重物质条件的影响
在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物质条件对空间设计的影响。在空间设计中,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空间设计和当地环境相结合的手法处理,不仅要体现在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周围的地形地貌进行巧妙的结合,同时还应体现在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和安排上,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划分中,也应该考虑能够从内部空间中看到外面较好的风景。例如著名的维韦住宅,这个住宅是由勒·柯布西埃为他父母建造的,位于日内瓦湖堤上,湖对面就是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一般情况,我们既然能够有如此宽阔的视野和美丽的景色,我们会设计一个宽阔的露天平台以欣赏眼前的景色。但是柯布西埃却没有这么做,他设计了一个院墙,然后在这个院墙上挖了一个相对室内概念的窗,窗内一张石桌,几把石椅,座在窗前,就可以透过窗户直接看到优美的风景。这样通过从一个相对室内概念的窗空间望出之后,就会减弱人们对眼前巨大整体的注意,同时框内的景观又获得了一定的深度及美感。这就是一个结合本地具体环境来进行具体设计的很好的案例。在空间设计中,还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材料,例如马清运先生设计的“父亲的宅”和“井宇” ,在这两个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就大量运用了当地的石材、木材等材料。这样就使得所设计出来的空间一方面能本着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得地域文化在空间设计中得以充分的释放与发扬。
3.2 注重精神条件的影响
在空间设计中,应将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民族信仰等人文特点与空间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一个地域性空间,其可识别性最直观的表现是它所拥有的特色构件,即所谓的空间符号。狭义的空间符号就是空间形态上最直观的特征,而广义的空间符号则包括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各种空间处理手法。我国的传统民居就很好的体现了空间的区域性特点,如北方的敦厚朴实,南方的轻盈灵秀,西北的粗犷朴实,东南的华丽多姿。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把这些符号进行直接的应用,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化之后再应用到空间设计之中。因此,在空间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本地的文化背景,使人们在空间中也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
3.3 注重外来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影响
在空间设计中,我们不应完全抛弃外来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在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应该将外来文化元素融入到空间中,最终在空间设计中既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对其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现在我们要保持和发扬空间文化的地域特点,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就曾借鉴和融合国外的先进工艺,这些借鉴并没有使我们丧失自己的文化特点,反而使我们的文化更具包容性和更具特色。自从1840年我国国门被迫打开后,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就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在,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世界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空间的影响就成为我们更加无法回避的问题,它在很多方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因此在空间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在发扬自己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来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以丰富自己,使地域空间在不失自身风采的同时也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结语:
地域文化更够在空间设计中运用得当,对于我国传统空间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地域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对当地现有空间形式的抄袭和模仿,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设计中不断的去创新,把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既蕴涵地域特点又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 尹青;《空间设计构思与创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金磊 李沉;《中外空间与文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 彭一刚;《空间空间组合论》;中国空间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展示空间设计指的是提前做好计划,根据计划拟定某个主题,确定此次展示的目标,选定某个特定场所,对所选定的物品进行设计和摆放,达到具有某种特色的信息传递效果。其主要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可以在商店、广场等公共场所对某些物品进行陈列。在不同的环境、场所,会展示出不同的艺术文化特色。展示空间设计不仅渗透着文化气息,也体现着不同的专业特色。其旨在通过营造一个独具特色、拥有个性色彩的艺术文化空间场地,向公众传达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展示空间设计内容丰富,不仅蕴含深刻的文化色彩,也充满时代特色,采用各种新颖的方法和设计技巧,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样式。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传递,展示空间设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也充当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文化交流与传播媒介的作用。
二、文化对展示空间设计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变,博大精深的文化呈现出多维度、多视角的表现形式,文化在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的设计中,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在设计中都被设计师多次利用,虽然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日益发达,设计的手法和工具都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在设计中文化理念和现代文化气息仍有着重要作用。展示空间设计讲究符号信息的表达,注重色彩的搭配、场景的适宜,既要有现代设计的艺术美,还要有传统文化特色,讲究一定的规律性、线条的美观性,力求空间展示既独特又不离奇。如,有的展示空间的设计讲究大气、稳重、祥和,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有的讲究线条对称、方圆有序,体现出中规中矩的文化气息,具有十足的中国风格;有的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科技,讲究意蕴和时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中国文化。另外,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根据不同的民族特色、地理条件,设计师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会结合当地或某一特色民族文化进行设计,在创新与传承中寻找两者的结合点,达到既有设计又有地域或民族文化特色。设计都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创新设计并不是简单的超凡脱俗、标新立异,只有充分结合文化元素才能更好地进行空间设计,获得美的效果。
三、展示空间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信息
展示空间设计传递的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传递出社会、经济、科技、自然等综合信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不同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展示空间设计师向人传递一种空间艺术信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抓住人文符号信息的传递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人文空间符号的形式反映着现实社会环境。只有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注重人文信息的传递,才能在公众活动的场所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交流空间,在展示中使人获得愉悦和舒适的感受,形成精神的力量。在传递人文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形成正能量,把传统文化的积极信息不断传承下去。
2.传承地域文化特色
目前,越来越多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空间出现,这不仅体现出展示空间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也表现出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要注重结合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加以设计,在设计的手法、色彩、风格上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除了注重从室内、室外建筑文化元素中提炼,也要注重从精神文化中吸收。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展示空间设计,都要充分运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营造出具有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特性的个性化的展示空间。这样既应用了不同的特色文化元素,也彰显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展示艺术效果。
3.展示空间设计中文化信息的创新
从现代主义形体与空间的几何还原性里,我们认识到体量与空间的自明性存在依赖于几何形的限定,这不仅意味着具有体量的外形有着明确的界限,而由这外形围合而成的空间必然也是清晰而肯定的,甚至是封闭而内敛的,这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整体而独立的特征不谋而合。但是,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设计与极少主义艺术又不一样,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它所依赖的“几何学是秩序的隐喻”,它“将房屋与宇宙联系起来”这意味着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又是开放而有序的。首先,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不仅能确定其自身的存在,而且能够很好地与外界环境融合。几何学原理作为其存在的基础,必然使得空间的围合物一一建筑一一呈现出还原与约减的面貌,而这种还原与约减的程度又是与包含在其中的空间的,开放度紧密相连。虽然处理好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是建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对于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来说,其几何还原的特征使得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加大。因此,形体与空间的独立开放性在此苛刻的条件下就显得尤其突出。
二、场所精神的统治感与和谐性
(一)场所精神的统治感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与环境是分割不开的,这个道理可以用图底关系来阐明。图底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即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在一定的场所内。人们总是有选择的感知一定的对象一一有些突显成为图形而有些退居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当图底对比明显时,图形与背景界限分明,容易被感知。之所以我们会对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的特征有如此敏感的觉悟,皆因为它们突显于环境。而“极少主义”作为对这种设计倾向的概括,也是在与其周围环境的比对中得到确定的。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图底关系具有互易性,即图形与背景互为存在而存在。究竟哪一方占据主导地位是由主观决定的。因此,图底关系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产生意识,并且能感受到意识的能力。对于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与其环境来说,通过对比,其自身的形式特征得到加强,场所精神也得到展现。
(二)场所精神的和谐性与统治、突出相对,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的场所精神还具有统一、和谐的一面。这种和谐表现在空间形体与环境的融合,并通过审美的意境来体现。和现代主义空间的精神内涵一致,统一、和谐的精神体现仍然是以追求空间与形体的本体意义为核心的,它拒绝多余的手段和语言,崇尚自然的生成客体。虽然这客体具有几何抽象的极少主义形式特征,但它不是突兀,不是强调,而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种淡薄和宁静的心灵体验。这与赫尔佐格和德•穆隆那种相对肤浅的视觉轰动所不同,这种平静感的表达调动了人类多重的感官,通过深层次的文化诉求作用于人的心灵。所谓深层次的文化诉求,在现代主义空间设计中即是对与之融合的“地域元素”的追求和表现。所谓“地域元素”,指的是自然、物质和社会现实的映像,是对特定自然、地理、景观、地方材料、技能和文化模式的表达和体验。1但是,这些元素在空间形体中的具体表现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而非生硬地挪用。同时,传统文化也并非由这些所谓的地域元素构成,当它与文化相融合时,文化便会逐渐成熟并沉淀下来,成为一种事实和信仰,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因此,文化属于无意识的运行,并且不能从外部来控制。对于空间设计与环境的融合来说,它成为“融合了有意识的意图和无意识的限制、记忆和体验的创造性结。
三、结论
在农村拆迁整体安置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由于被安置村民居住空间环境发生巨大变迁,即由传统村落空间直接到了城市空间里所致。如果能在二者之间设计一种针对被安置村民的过渡的过渡性空间,且这一空间能得到被安置村民的认可,就能解决上述问题中的很多问题,实现被安置对象的平稳、可持续的城市化过渡。为此提出了安置过渡空间的概念。“安置”这里是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拆迁村落整体动迁而被整体的安置。过渡空间的概念,这里是指在安置型社区的景观设计中,为了使被安置村民能够自然、平稳、和谐的从村落空间过渡到城市空间中,而设计的一种过渡性的复合功能空间。这一空间除了具有城市化社区公共空间所具有的功能外,还赋予它特定的功能与特性:
(一)归属认知性
被安置对象在原村落空间里,有着归属感很强的公共空间,如村民健身小广场、街道、祠堂、活动室等。当被安置到了城市化的安置社区里,社区公共空间的归属性不再明确,使他们失去了对这些场所的认知、认同和归属感。所以,在拆迁整体安置型社区里,以村落村民被整体安置的组团为区划单元,设计带有明显的原村落特征和归属的公共空间,满足他们集体活动活动、交往以及村落文化传承的功能属性。
(二)邻里交往性
由于原村落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村民多以血缘、地缘聚落在一起,邻里的亲和性强,邻里间的交往密切,并以各自房前屋后空间作为邻里交往空间。在城市化的安置社区里,以往的邻里关系受到摧残,并少了这种邻里性的交往空间。所以,在对安置型的社区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单元楼的出入口及四周围空间,为被安置村民设计一些小尺度的邻里交往空间,以满足他们喜欢邻里交往的功能需求。
(三)文化传承性
“故土难离”。被安置村民对自己以往的村落文化有着强烈的认知和认同。在城市化的安置社区里,村落文化的载体已不存在,新的社区文化又缺失。所以,在对安置型的社区进行景观设计时,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赋以村落文化传承的功能。比如把广场空间与安置村民举办红白喜事、露天唱戏、村落集体活动等功能需求结合起来,既满足作为城市休闲广场的日常休闲健身功能,又满足村落文化的传承功能。
(四)空间过渡性
被安置村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家园,从村落生活空间直接到了城市生活空间中来,环境的巨大变迁,使他们难以适从。所以,在这些安置型的社区里,设计一种过渡空间,即带有以往村落空间的影子和村落文化基因的城市化景观空间,让他们在这样的社区空间环境中,完成从心里到行为上向城市化空间环境的转变,促进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整体拆迁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
二、安置过渡空间设计———以长乐东苑为例
(一)项目简介
长乐东苑是西安市未央区北客站集中安置项目的主要安置区。基地位于西安北客站东部,由DK1、DK2、DK3、DK5四个安置社区组成。其中安置一期的DK1、DK2社区已建成且安置村民已经入住,安置二期DK3、DK5社区正在建设中。
(二)安置一期建成社区景观空间设计的启示
在对安置一期已建区的DK2社区调研中,通过对安置村民的走访与社区景观空间现状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在景观设计中,因为没有考虑被安置村民在安置后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了他们对社区景观环境的不认可和绿化空间的破坏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社区中心广场使用功能的欠缺,导致安置村民举办村落文化活动场所的缺失,从而造成对其它绿化空间的严重破坏社区中心广场位于社区中心,规划面积487平方米。景观布局以景墙半围合广场,广场中央以四个直角形喷泉水池围合,将广场分为中心景观区和活动区。经调查,广场水景因为使用维护成本太高,自建成以来很少使用;同时由于广场缺乏庇荫、休闲等景观设施,安置村民很少来这里活动,特别是广场的水景设施占据了广场的大部分空间,被安置村民平时需要举办的红白喜事、唱戏以及其它集体活动,不能利用广场空间,只好在社区中的休闲小广场、路上,甚至占用绿地举行,从而造成对社区绿地景观的破坏。2.邻里交往空间的缺失,影响了安置村民的邻里交往调查中得知,社区安置以原自然村落为单位,被集中安置。所以,同楼、同单元的安置居民,都有着很近的血缘、地缘关系。在原村落里,邻里间的日常交往,是他们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而在DK2社区里,没有为他们设计这样小尺度的邻里交往空间,导致了安置村民对社区景观环境的不认同。
三、安置二期社区景观设计实践
在安置二期社区的景观设计实践中,充分借鉴了安置一期建成社区景观设计中的经验与不足,从分析研究拆迁整体安置人群的结构特征、文化精神需求出发,从安置社区景观空间设计入手,提出了“安置过渡空间设计”的概念,并贯彻落实到安置社区的景观设计中。其中DK5社区为安置二期中的安置社区之一。规划面积41328平方米,其中建筑底面积14698平方米,绿地面积10846平方米。整体布局为建筑围合的中心绿地式布局(见下图)。社区景观空间设计突出了“安置过渡空间设计”的理念,并设计了广场型过渡空间和邻里型过渡空间两种类型的过渡空间模式。
(一)广场型过渡空间模式设计
广场型过渡空间模式是把社区中心广场与安置村民村落文化活动的场所需求结合起来,并在总体布局时优先考虑其功能布局。设计将广场功能定位为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身与村落文化活动场所兼顾的复合型社区公共空间和村落文化主题广场。景观布局上与以往社区休闲广场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强化了广场的集会功能。设计了传统景墙式的露天舞台,既作为休闲广场的景观视觉核心,又作为庆典活动的主持台以及村民唱戏的戏台等多项功能;②广场整体布局采取“中空”的空间设计。以花架半围合,营造广场的休闲氛围,广场中央以“长乐未央”的地雕图案形成广场中心景观;同时空旷的广场空间又能满足安置村民开展村落文化活动对大尺度空间的需求。
(二)邻里型过渡空间模式设计
邻里型过渡空间模式,是模拟安置村民以往村落里的邻里交往空间模式而设计的一种安置过渡性空间。安置村民在以往的村落里,其邻里交往空间多在各自的房前屋后空间里,有着闲来在一起晒太阳、吃饭、聊天等习惯。这种空间有着尺度小,归属感、家园感强的特点。为了能使安置村民重温这样的交往空间,在安置社区景观空间布局时,充分利用每栋楼的单元出入口及四周空地,设计尺度小、亲和性强、归属感强的邻里型过渡型空间,以满足同村落村民邻里间的闲聊、休闲健身之需求。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