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专业的护理培训8篇

时间:2023-11-23 10:53: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专业的护理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业的护理培训

篇1

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ICU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前后的护理差错率探究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省出台的专业护士ICU核心竞争力的培训模块,对ICU护士进行能力分级( NO - N4级),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案例研究分析、护理查房操作规范化考核,以提高ICU护士的操作能力,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两年内及考核后的两年内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意外进行记录,进行护理质量研究。结果 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参与培训的20名ICU护理人员,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结论 通过对ICU专业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可达到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从而更有效的保障ICU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

[

关键词 ] ICU;护士;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82-02

ICU护士专业能力是保证日常护理以及临床实践救援活动的体现。通过ICU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养,不断发扬个人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形成一个综合效应,为ICU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1]。我院自2011年1月起进行了ICU核心能力的培训,培训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职业护士20名,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28.5岁。其中2名为研究生学历,10名为本科学历,8名为中专学历。根据我省护士专业能力考核标准,进行能力分级,其中2人为NO级水平,10人为N1级水平,5人为N2级水平,3人为N3级水平。

1.2方法

1.2.1 培训内容的选择 根据我省关于专业护士能力培训的标准进行能力提升内容的制定,其中包括:①核心能力的培养;②ICU常用设备的操作及护理管理能力的提高; ③ICU病人基本护理操作及规范化标准的实施;④专业护理能力的培训及提高。培训时根据能力分级的不同进行内容的选取,能力越高选择培训内容越多。

1.2.2 学习方式 ①临床技能知识讲座:每周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讲座的设计,循序渐进,进行护理技能理论的讲座;②临床案例研究分析:每周选取ICU均有代表意义或者少有的病例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组织全体培训护士参与案例研究;③护理查房操作规范化考核:每日进行三次护理查房的训练,对责任护士进行规范化操作考核;④临床护理技术示范:高资历的护士通过对ICU护理的方法进行导向性的讲解,使全体培训护士掌握临床护理技术[2]。

1.3 培训效果评价

ICU护理质量分析有四个方面:①通过护理操作进行护理质量的考核,得出护理培训的结果;②通过对护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护理标准进行适当的修订;③对培训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措施实施的情况进行评定[3]。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两年内及考核后的两年内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意外进行记录,进行护理质量研究。

1.4 统计学操作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统计资料有 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ICU非计划拔管事件统计为15例, 8例皮肤擦伤,18例用药失误,2例低血糖,管道堵塞6例,事件共49例。培训后ICU非计划拔管事件统计的8个事件中,5例皮肤擦伤,2例用药错误,低血糖0例,管道堵塞4例,总计19例事件。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参与培训的20名ICU护理人员,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

3讨论

3.1通过对 ICU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

培训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这表明,通过培训的实施,ICU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技能及责任能力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正确的评估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操作,完成日常危重病人的护理。在标准化的指标下[4],ICU的护士可有效的实施护理操作,完成日常任务。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ICU护士整体能力和素质有效提高,培训后护理不良的事件率有效降低。

3.2 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可降低 ICU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ICU作为临床危重病人的集中科室,患者复杂的病情及不断变化的情况都对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日常护理工作中,吸痰及各种导管的留置等侵入性操作的进行都给护理工作带来的风险[5]。有研究报道[6],没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ICU护士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2%。本文研究中,培训前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4.36 %,与报道相一致。通过对ICU护士进行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3.3 通过ICU核心能力培训使护士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ICU护士的能力提升体现在ICU的知识的储备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ICU护士的形象。在专业技能的培训中,主要包括吸痰操作、机械通气护理、人工气道的管理、心肺复苏、常见感染处理、常规护理操作以及危重病人的监护[7]。我院ICU护理部进行了职业能力的考核,以规范和提高护理能力。通过ICU护士日常护理操作,对危重病人问题的解决,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及使命感,让护士感到自己的职业是光荣的,提升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反应专业护士的价值[8]。

3.4 针对患者情况改变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责任护士每日除了日常护理操作,还需要对病人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行管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培训,提升其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人员在病人多变的情况下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法,从而确保日常护理能够标准化实施。

[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成守珍,张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9:6-7.

[2] Pronovost P J, Dang D, Dorman T, et al.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e staffing and the risk for complications after abdominal aortic surgery[J]. Effective clinical practice: ECP, 2000, 4(5): 199-206.

[3] 王欣然, 花蕾, 韩斌如, 等. ICU 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7, 21(9): 2357-2358.

[4] Chaboyer W, Foster M, Kendall E, et al. ICU nurses’ perceptions of discharge planning: a preliminary study[J].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2002, 18(2): 90-95.

[5] 张娟,肖静静.未经ICU专业培训护士的聘用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12):544-545.

[6] Hamilton R. Nurses’ knowledge and skill retention follow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5, 51(3): 288-297.

[7] Dorman T, Angood P B, Angus D C, et al. Guidelines fo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4, 32(1): 263-272.

篇2

一、重视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护生大多在15~18岁之间,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心理困扰最多的时期;他们大多在初中时就是学业和品行滞后的学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后,新的环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加之目前中职学校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学生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做好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培养中职护生的健康心理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不仅要培养护生的技能、文化及专业修养,还要注重培养护生的健康心理,全面提升护生的综合水平。

1.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心理,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深挖教材内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健康心理。

2.培养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许多中职护生基础知识差、认知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无兴趣、信心不足。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首先要以亲切的表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行授课,在示范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每项操作的步骤富于程序化动作,加以设疑、启发、引导等讲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操作只靠语言讲解,护生难以完全掌握,需借助挂图、教学视频、多媒体等一些辅助教学手段,把操作步骤细化,逐一分解,从而很好地帮助护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肌内注射操作时,教师先进行示范教学,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每一个步骤清晰、规范地展示给护生,再通过慢放、回放对重要操作步骤进行分解详述,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成动态的传播,不仅加深了护生的理解记忆,还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参与意识。在实训课上护生情绪活跃,为了找准注射部位、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他们先在局部模型上反复练习,然后同学间互扮角色进行实战演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注射原则有条不紊地、顺利地将针头刺入“患者”体内,不仅提高了操作成功率,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中职护生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心理健康。

3. 培养中职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中职护生年龄偏小,进入中职学校后,需独立生活,学习方法、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面临着职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其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面临许多心理问题。针对此现象,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上,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法、角色互换法、案例教学法等培养护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在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解除患者的疑虑,操作中语言交流要亲切自然、不做作,交代注意事项时应条理有序、语气温和。例如讲解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口腔护理、鼻导管吸氧等操作时采用角色互扮法,扮演护士的护生在操作中应适时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等工作,用恰当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扮演患者的护生,从患者角度出发,学会考虑患者的感受和需要。采取互扮角色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互为“护士”和“患者”,可现场解决各种护患问题,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其中,对于交流的技巧把握得当、掌握透彻,让护生认识到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培养中职护生的爱患观念

中职护生由于年龄、知识、学制有限,在家长的关爱中长大,自我意识强,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缺乏宽容、谦让、协作意识。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上,采用情景设置法,编写病例时让护生参与其中,一起设计具体操作流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情景设置要尽量客观真实。示教中把关心与体贴患者的技能清晰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去关爱服务对象。使用模型人进行示教时,将模型人当做真正的病人去真切对待,教育护生把自己想象成患者,将患者的感受作为护理的出发点去操作。例如在示教鼻饲法时,教师先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清楚此项操作的目的,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胃管插至咽喉部位时,告诉患者如何做吞咽动作并适当鼓励;在灌入温开水和流质饮食时注意溶液温度,处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把关心、爱心、责任心体现得淋漓尽致。护生分组练习后展开讨论:假如我是患者,我当时的心情怎样?你希望护士的关心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护士,你对患者的关心到位了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让护生体会到作为护士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又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渴望治愈疾病的心理状态,逐步形成和发展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护生的爱患观念。

5.培养中职护生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

中职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过分溺爱造成依赖性强、自私自利。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规范示教后,同学之间采取小组合作式训练,练习过程中每个成员有针对性地互相指出存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评判,出现疑难困惑及时请教教师,小组成员各自发挥优势,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成员都要经历学习者、指导者、评判者等角色转换,组内成员都要接受其他成员的考核,练习完毕,教师随机抽查一名同学进行操作考核,成绩作为小组内考核成绩,由于小组成员间成绩的关联性,组内成员更加关注小组整体操作水平,大家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技能水平得以提高。实训课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从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重心,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护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为护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3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3-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ICU病房拥有专科护士成为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必要。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落后,ICU病房的建立起步较晚[1],尤其是地级市或基层医院经济、人力诸多局限,不能保证大部分护士同时进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取执业资质,我科尝试利用专科护士加业务尖子进行护士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培训半年时间,最终全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培训对象

2011年3-9月,对科室的41名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本组护士工作年限为1-30年;学历:本科9名,大专28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17名,轮转见习护士2名;其中专科护士5名。

2 培训内容

以贵州省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重症医学科的护士素质要求制定培训目标。培训重点为ICU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知识和三基知识强化、各种职责、应急预案、制度等。专科理论包括危重病人的氧疗、气道管理、酸碱及电解质失衡、院感控制、专科疾病的重症监护等。我们将理论培训教材:王丽华主编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材》[2],邱海波、黄英姿主编的《ICU监测与治疗技术》[3]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结合我科常见病、已开展的诊疗项目、科内的护理经验进行节选、综合的理论汇总。实践安排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的规范性操作,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常用专科操作、急救仪器使用、抢救技术、病人选择性的临床观察等,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

3 培训方式

3.1 培训师资 由科室现有的五名专科护士及两名业务尖子成立培训组,专科护士均在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基地受训并取得资质。组长为专科护士,副护士长,培训组成员在26-29岁之间。培训小组讨论树立“专业、道德”的护士作为培养目标,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优势安排具体负责范围,理论授课主要由专科护士承担,业务尖子主要负责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小组长负责操作及理论授课时间的统筹安排,并根据每项技术过关进度动态调整培训时间。

3.2 培训时间安排及考核方法 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4],每周二、三、四下午为理论授课和指导操作演练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为操作考核时间。操作考核的项目有:新版CPR技术、电除颤技术、呼吸机管路连接及使用、呼吸囊使用等等。每月底进行一次综合理论考试。理论及技能考核由师资和学员从“未知、了解、部分掌握、掌握”四个等级的双重评判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由培训组员按照“完全不能应变、能处理简单问题的简单应变、能处理常规问题的普通应变及具备综合处理能力的灵活应变”四级构成。

3.3 具体培训方法

3.3.1 每周理论培训时间结束后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场巩固学习效果,提问又分抢答、集体补充回答、个人作答式。

3.3.2 操作培训项目分组交替进行,分为有病患实践的操作和模型操作,在病患身上的操作控制要点为按需进行,不给其增加额外的伤害,如吸痰操作时护士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训老师立即制止指出错误更换病人重新考核。于培训一周内考核,周考后作为日常抽查项目。

3.3.3 理论考核的出题范围为“三基”基础理论、当月操作及日常理论授课涉及的所有理论性内容。

3.3.4 训练发散式思维,预见性护理问题,提高护士综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5]。锻炼发散式思维能使护士从更多层面考虑病人的病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前提出护理干预。我们通过5-8人小组式、选择性病人护理小查房锻炼护士该项能力。

3.3.5 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注重沟通能力培养。此项培训由小组成员搜集整理资料,结合本院收治病患多为县、乡级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再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找到适合病人的一般沟通方式和程序。

4 结果

本组护士培训后,理论、技能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表1为41名护士培训前后对比:

5 结论

重症医学科利用现有资源自我培训可以提高科内护士的综合素质。

6 讨论

目前重症医学科护士最佳的培训方式是在专科护士基地经受专业培训,由此具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6]。但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普遍较晚,护士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晓度低,大多缺乏综合抢救病人的应变能力,而科室在运行中分次派遣护士进入专科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士基本素质普遍不能满足科室需要、规范化培训条件又受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对科内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实践应用的综合培训,并引入发散式思维拓展护士单一的思维局限,能够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培训效果与领导层面的支持和师生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本组培训中由科室副护士长担任组长,具有带领作用和授权专科护士、全员培训观,使得专科护士有展示能力的培训舞台。当然,培训的前提也必须是科室具有一部分合格的专科护士。此外,在高低年资搭配的本组受训护士中,低年资护士体现接受能力快而高年资护士在综合处理病人上占优势的特点,她们的不足刚好可以进行互通,为下一阶段人才梯队的有序形成,规范化培养打下基础。但在本次培训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科内专科护士及业务尖子普遍年龄偏轻,存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培训他人的机会几乎也可以当做对自己的自身培训;由于本科未很好开展护理科研,培训上也成为我们的空缺;团队协作方面,还有赖于通过加强护士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因为属于探索中的培训方向,尚缺乏更客观的统计学指标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何琼,江智霞,等.贵州省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0-12.

[2] 王丽华,李庆印,主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

[3] 邱海波,黄英姿,主编.ICU监测与治疗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4]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篇4

苏州市解放军第一00 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中容易发生的差错,对突发事件专业知识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操作现场演练的方法对本科室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培训前后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的考核, 进行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知识的宣传与培训。结果:对应急预案的知识有所提高,急救理论与操作成绩提高,认真分析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几个环节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杜绝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满意度提高。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对突发事件专业知识培训有利于适应科室环境,强化急救意识,提高巩固急救理论与操作成绩。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突发事件;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预见性差、来势凶猛、起冈复杂、抢救难度大、死亡率高,严茕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而综合性医院及时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有效的医疗急救是应急处理成功的关键。具体培训知识如下:

1 突发事件专业知识培训

(1)根据自编的《手术室护士应急预案》教材,PPT,演讲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对紧急事件。预防知识的普及率,提高手术室护士急诊意识,适应科室环境,不断提高操作理论成绩。

(2)注重实效,改进培训方法。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探讨手术室护士对紧急事件的应对,一边工作,一边讲解,一边提问.

(3)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向上的学习氛围。对考试成绩公布,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做的好的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

2 狠抓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注意环节质量控制,进行持续性改进。

(1)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处理的工作流程根据实践经验及相关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并在应急工作中不断完善。经常组织学习,提高大家的应急意识。每天除有值班人员外,并安排有24 小时“备班”人员,所有的人员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当班人员立即通知“备班”人员、相关科室医生和麻醉师赶赴科室,参加抢救工作。如果发生重大群体突发事件则立即报告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总值班到现场指挥。

(2)物晶管理做到常备不懈,保证供给,又不浪费。因为手术种类多,日常备足手术常规器械包,并常规高腻灭菌备用,对一些少用的特殊器械、急救器械进行纸颦袋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保存期半年),避免了一直重复高压灭菌对器械的损耗,对一次性的急救物品如胸腔闭式引流瓶等科室也常备。对急救仪器、设备保持备用状态。日常手术结束后,要求护士补充手术问各类物晶,恢复待用状态,以备急诊使用。各类物品、仪器等定点、定位、定人管理。针对突发事件的紧迫性、复杂性的特点,应急物资一般不外借,确保性能完好。

(3)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做好院内感染管理科室设有质控小组,院感监控人员,并定人、定时对手术室无菌技术进行监测(空气、无菌物品、手及手术间物品等)。日常经常组织学习院感的各相关内容,检企督促各级人员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以及标准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对急诊手术使用的所有器械进行初步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打包灭菌,突发事件中伤员集中,病情危急,往往来不及做相关检验,对高度怀疑具有传染病的患者使用的器械、物品等全部按传染病处理(如吸毒引起血管感染损伤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抢救结束后对手术问进行彻底的消毒。

(4)培养适应合作能力加强医护问的沟通、谦让、理解,培养同志问相互照顾、协同工作、分享经验、共同对付难题的能力,针对临床出现的问题,护士长应及时调整,充分发挥“交班本”的作用。

3 小结

手术室工作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的隐患,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通过对手术室易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我们体会到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专业技术教育是防范差错事故的关键。通过以上防范措施以及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来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不断改进的教育工程。手术室护理有特殊性,岗前适应期较长,训模式合理的利用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护士进行了系统、规范、全面的培训,降低了管理难度,使培训效果更符合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规范化 技能培训 实验员 运用与探讨

规范化培训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护士的专业培训,近年来我校将医院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将护士规范化培训用于护理专业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及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本文就如何对护理专业实验员教学能力及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实验员的教学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护理实验员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角色转变

1. 我校的实验员主要是护理中、高职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或从临床引进的低年资护理人员。这些实验员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往往不知所措,刚毕业的应届生不能很好地转换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而来自临床的护理人员不能转换护士到教师的角色,加之在面对学生时太紧张,又缺乏实验教学经验,往往导致教学不受学生喜欢,也很难达到理论老师要求。因此,如何转换角色,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新进实验员困惑的问题。

2.实验员进入教学前都经过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也经过了临床技能的实践培训,但各种知识都是相对独立和分散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部分实验员对技能实践缺乏规范化的练习,故到实验教学时,实验员就暴露出知识不连贯、技能生疏、思维缺乏逻辑性等问题。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知该不该将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不知所授的技能知识应该与教材一致还是和临床接轨(因教材的编写和临床发展脱轨)。怎样突出实验教学重点,什么样的技能教学方法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都是新进实验员进入角色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4. 不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理论备课、技能操作练习、实验教学时间的安排比例。实验员由刚出校门的护生或从临床护理人员转变成一个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并且在教学中要赢得学生的喜欢,同行的肯定,需要有较大的心理转变和自我定位。

5.近几年我校大胆地将医院的护士规范化培训融入我校实验员的培训中。对新进实验员、一年资实验员、三年资实验员分别制定规范化培训手册,挑选在实验教学中深受学生喜欢,在教学评价中优秀的实验骨干老师对不同年资实验员进行实验教学规范性培训及考核。经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合格方能进行该教学任务的独立授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实验员的教学信心及教学技巧。

二、提高实验员护理技能实践及教学的措施

1.实验员规范化培训要求 首先是对实验员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目的是强调规范化培训阶段对于实验员怎样进入教师角色,如何胜任将来的教学工作、熟悉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能及教学技巧有着重要作用;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员素质教育、护理礼仪培训、学校校史、规章制度、中职实验员职业规划、实验员师德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实验员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和角色,迅速适应实验教学要求和医院的工作环境。

2.综合素质要求

2.1.职业理想 中职实验员应该树立扎根职教、发展职教、献身职教,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同时实现自身人身价值的职业理想,即热爱中职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推动学生素质和技能发展、推动学校发展。

2.2.职业责任 中职实验员的职业责任就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包括情感、理念、态度三方面。情感表现在爱教、爱校、爱生方面。中职实验员对自己从事的中职实验员职业,要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对学校要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职教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职教之忧而忧,为职教之乐而乐,做到爱教、爱校。中职教师还应爱自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做到爱我所有、尽我所有、倾我所有。实验员只有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才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中职实验员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验员必须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要恪守实验员职业纪律,要养成刻苦钻研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实验员必须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实验员这个集体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这样,实验员完美的职业形象才能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

2.3 实验员的师爱 实验员的师爱主要体现在了解、情感和理性方面,实验员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智力发展,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教学,才能引导每个学生成为有技能、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同时,实验员还应该主动和每个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只有对学生投入情感,才能真正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最后,实验员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在技能教学中做到理性对待学生的技能操作,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

3、实验员的专业素质

3.1 专业理论知识 实验员应系统、扎实掌握基础护理该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初次上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向理论老师学习、请教,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同时要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将临床的新知识不断传授给学生。

3.2 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推行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结合的非常紧密,所以对实验员来说,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技能的掌握,这才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符合实验员的个人发展。

3.3 课堂管理 对于一个优秀的实验员来说,仅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实验员通过积极的教学方法设计,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4 、实验员的身心素质

4.1 身体素质 实训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所有实验员需具备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耐受力强的身体素质。

4.2 心理素质 实验员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自控力,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反应力及动手能力都较差,这时就需要实验员平心气和、耐心地进行技能培训及讲解,因为不慎的语言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或导致学生在技能操作学习的过程中紧张,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

三、培训方式

我校护理教研室根据教学标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新进实验员岗前培训计划、规范化培训计划、成立实验员培训小组。培训老师由护理专业骨干教师担任,骨干教师首先接受专业带头人的操作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然后骨干教师对新进实验员按教学计划及新进实验员培训计划进行科学的培训。同时,护理教研室组织年资高或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根据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标准及临床技能新进展,拍摄基础护理技能教学视频,以便于新进实验员的学习及培训。另外,护理教研室还通过开展“我是能手”及“技能比武”强师工程,进一步加强新进实验员的技能学习,增强实验员的自信心及荣誉感。

1.岗前培训

培训时间为二周,按照新实验员岗前培训计划,对新实验员进行护理礼仪、学校校史、规章制度、中职实验员职业规划、实验员师德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 。

2.实验员规范化培训

实验员规范化培训期间由骨干实验员担任培训老师,通过集体备课、技能操作规范化培训积累教学知识及教学技能;通过外出学习、院校文化交流、兄弟院校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实验员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通过技能考核、技能比赛、寒暑假下临床实践培训,便于实验员熟练掌握护理三基知识、临床护理新进展,同时可规范护理礼仪在教学中的运用,增强实验员的自信心;培训实验员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编写校本教材,以培养实验员的科研教学能力及教材编写能力。

四、效果

通过实验员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进校一年的实验员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和重点,认清目标,确定任务,摆正位置,消除茫然和顾虑。通过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一年内晋升助讲率为100%,三年资实验员在校级教师技能大赛中获胜者占50%,省级技能大赛中,实验员指导的学生获奖率及优秀指导教师获奖率在80%以上。

通过对实验员的规范化培训,使学生在校时便能掌握规范、熟练的技能操作,为学生进入实习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从而使医院对实习生评价率逐年增高,各实习基地接收实习生率及订单培养率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五、小结

对实验员规范化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应常抓不懈,护理教研室认真制定并落实每个实验员的规范化培训计划,实验骨干教师按照培训计划,根据教学标准对实验员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实验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培训方案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使实验员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都得到了质的提升。规范化培训不仅使实验员自身得到很好的发展,也使实验教学得到规范及提升,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医院需求。

参 考 文 献

篇6

近日,市政协十三届常委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市卫计局关于我市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并进行了协商讨论。常委们认为加强我市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促进我市护理事业的发展及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常委们就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技能培训、行业监管、服务收费、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归纳整理如下,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一、关于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和技能培训问题

建议:明确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准入条件,逐步提高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基础素质;严格岗前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

二、关于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行业监管问题

建议:设立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管理机构负责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日常事务管理。医院或者患者通过医院聘用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由医院设立;劳动中介公司派遣的,劳动中介公司由负责设立。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业务管理统一由医院护理部负责,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具体负责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和质量监督管理。

三、关于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服务收费问题

建议:有关医疗机构按照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分级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并报物价局、卫计局备案。各医疗机构应在医院醒目位置公开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陪护费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备案公示收费标准。

篇7

1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涉外护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职业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涉外护理专业教学的培养对象不是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而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即临床和社区护理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国际上护士严重短缺,而目前国内护理专业学科具备“护理+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不到百分之二。因此,涉外护理人才的出路、就业前景非常广阔。笔者认为,学校可与单位签订培养计划,或与国外教育机构或国外医疗单位签订输送计划,这种“订单式”培养、产学结合是成功开展涉外护理教学的大前提,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个大前提下,如果涉外护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能体现真实的市场需求,突出专业特色,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联系,学生能感受学有所用,其英语学习的内驱力就能持续。

1.1 “护理+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是同时具备外语和一门以上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两方面的知识或才能必以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即在工作中主要使用其中一种,而另一种则作为工具为其服务。涉外护理英语应该是“英语+护理专业”的实用性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相关医疗护理工作。我国中职涉外护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以能力为本位”,又要体现涉外特色。课程设置体系由四个知识结构模块构成:①选修课程模块,主要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护理伦理学、法律基础、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跨文化护理、护理礼仪等课程,突出思想品德和人文道德教育。②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公共英语与基本技能,包括英语精读、英语阅读、英语听说、英汉互译、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课程,强化语言的基本能力。③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护理专业技能,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健康评估、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社区护理、药用应用护理、护理专业实训技术等主干课程与基础课程。本模块注重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在培养护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突出护理基础的内容和特色,④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模块,包括涉外护理英语听说、涉外护理英语阅读、中西方护理差异、中医特色护理以及CGFNS简介等课程(Commission onGraduates ofForeign Nursing Schools:外国护校毕业生委员会),突出专业的涉外方向性。

2 以雅思考试理念指导基础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学生若想毕业后出国进修,或出国就职,必须通过英语出国考试。雅思考试是主要考试之一。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System,国际英语水平测试系统,又称雅思)是为到英语主导教学语言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就读而设的语言测试制度,也用于测试赴英语母语国家(主要指英联邦国家)定居人士的英语水平。雅思考试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留学,比如留学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二是移民,移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达不到雅思考试要求,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几乎一片空白。实践考核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哑巴英语的水平,口语和写作应用能力普遍较低,他们往往要参加出国英语培训班(雅思培训,CGFNS的国际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才能获得出国通行证。

学校英语教学可以雅思考试理念为指导,强化基础阶段教学。从学生调查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希望在学校能学到或了解走上社会后所需要的东西,为她们将来的自学或出国英语培训打下基础。笔者认为,为满足学生将来毕业后能走上涉外护理岗位或者去英国等国外进修学习的基础英语要求,在中职英语的基础阶段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把雅思考试所包含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纳入英语教学中。

3 以岗位为中心,突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特色。

3.1 明确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目标。涉外护理英语是一门以护理知识为语言背景的英语课程,其实用性很强,从语言学的范畴来讲,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是一门将公共英语与护理专业英语整合在一起的课程,是一个复杂的教学体系。公共英语是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护理专业英语是以护理的英语词汇、常用会话、中西方护理差异以及CGFNS简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

作为专业英语的涉外护理英语应是在完成公共英语教学和大部分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开设的课程。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确定涉外护理英语学科的专业范畴,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在设计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的骨干课程对涉外护理英语的支撑作用。②强调公共英语与涉外护理英语的交叉部分的进一步学习。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是在充分发挥公共英语与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作用之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掌握涉外护理英语的用途和特点,实现公共英语与涉外护理英语的平稳接轨。③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有一定的护理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能获取国际护理信息,了解当代医学与护理学科发展的动态,并能在涉外医院实践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外语不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技能,较熟练地运用英语于自己的专业上。精通外语又熟悉自己专业的人才就是教育改革提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怎么培养?是通过专业途径还是通过英语专业渠道?笔者认为,立足各自专业,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捷径。当人们用英语从事某一专业时,使用的是专业英语而不是日常生活英语,只有通过这种“专业语言”,人们才能在相应的领域沟通交流。比如:护理(涉外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出路很多,可以在大城市的涉外医院或一些涉外病房中工作,也可以通过产学结合途径到国外医院进修或工作,但前提之一是要懂得一些基本的护理英语。学生毕业后,通过培训或自学就能参加CGFNS的国际护士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即可到国外工作,

3.2 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手段的创新。涉外护理英语技能板块融合了公共英语的基本技能板块和护理专业板块。因此,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不同于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的专业课和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公

共英语课教学,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涉外护理英语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结合专业内容进行语言训练,突出专业语言的特点,提高学生准确运用专业语言的能力。

3.2.1 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是涉外护理英语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创设国际护理语言环境和相应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护理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实践证明,采取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专业语言能力,因为涉外护理英语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大量应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病例分析等手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涉外护理英语听说课”中,我们可使用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可设置涉外护理病房实境,以介绍病房护理环境为主线,把与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贯穿起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可以使学习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接近临床实际。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前往涉外医疗单位进行专业口语实习,熟悉护理程序,也可以聘请外籍教师开设跨文化交流及口语课程。

3.2.2 模拟实景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室进行语言实践,建立“护理英语实验室”,让学生在所营造的虚拟护理语境中反复练习,对虚拟的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感受、体验各种状态下的“虚拟护理实习”,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进入“角色”,快速完成从学习到实践的转变过程。

篇8

【关键词】 护理教师; 医疗实践; 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34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尤其是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课均由没有临床医疗实践的护理教师讲授,导致护理教学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2006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三所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教师到医院参加临床医疗实践,使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教师45例。其中研究生学历15例,本科学历30例;平均年龄(36.12±6.26)岁;平均工作时间(12.27±7.72)年。毕业于护理专业的40例,占教师总人数的88.89%;毕业于临床医疗专业的5例,占教师总人数的 11.11%。其中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中有临床护理经历的教师17例,占教师总人数的37.78%;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23例,占教师总人数的51.11%;毕业于临床医疗专业的教师中1例有临床实践经历,占教师总人数的2.22%。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0例,占教师总人数的66.67%。

1.2 方法

1.2.1 制订培训方案 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要求所有教师均到医院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每次半年,三年轮转一遍。

1.2.2 方案实施 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根据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和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设计了《护理教师临床医疗实践评价表》,其中不仅涵盖了医疗实践的具体内容、受训教师的出科成绩及表现,还对学习质量制订了较为具体的量化标准。对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由临床医生带教,重点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要求教师书写病历、参加医疗查房及病例讨论等。受训教师带着任务到临床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受训教师在学习前,只有认真阅读表格中的各项要求,并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受训教师在学习后,须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以便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成绩,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思考找出教学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以便对医院建设和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期望实现其知识的更新、完善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总之,评价表作为学校和受训教师之间的纽带,为学校和医院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大了对受训教师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培训质量。该表填写质量将作为评价教师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

每次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受训教师讲公开课和观摩课,让教师和学生评教评学、专家点评,并以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会形式了解教师授课效果,及时反馈,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1.3 评价标准

1.3.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采用笔者所在学校医教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三部分: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其中专家评价的计分项目分三部分:课堂教学质量、教案评价、系部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则依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打分。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学生评价分+同行评价分)×0.3+专家评价分×0.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总分85分为优秀,75~85分为良好,60~75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1.3.2 临床专业知识评价 除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外,每年定期对护理教师进行一次临床专业知识考核,以综合考评教师的整体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详见表1。

2.2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前后教学质量比较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后教学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临床实践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9,P

3 讨论

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教师专业培训,没有临床实践经历,尤其是临床医疗经验,因而导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2],使得这些教师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感性认识及经验积累,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理解不深、讲解不透,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3.1 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的意义 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均较低,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疾病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在讲授时只能照本宣科,教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是拓展教师知识面、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方式。表1结果显示,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培训方案实施保障 笔者所在学校拥有三所教学医院。三所教学医院有1246张开放床位和10余间手术间,拥有丰富的病材,能充分满足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临床实习要求;医院先进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关爱患者和全面照顾患者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3 培训方案实施的有效性 表2结果显示,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郑智,侯淑肖.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8.

[2] 刘邓群,栗永萍,李蓉,等.浅谈医学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2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