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3 10:11: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循环经济的核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PDCA循环法;合理用药;药物治疗路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取消药品加成、“4+7”带量采购、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支付[1]等医改举措相继落地,医院药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在有效控制药费的基础上保证临床合理用药是目前用药管控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现阶段以药物“控总量”、科室“定指标”的管控形式较粗放[2],以药师“点评”为主的技术干预往往临床接受度不高,造成科室药费居高不下、考核指标难以达标或达标后出现反弹、某种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反复出现。究其原因,与药学技术干预循证性低、医院领导层面行政干预力度小有关。如何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技术干预与有效的行政干预有机结合,是解决当前药学管控难题的关键点。为此,我院积极探索构建基于PDCA循环法和药物治疗路径的药学管控新模式,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订特定科室某类药物的临床治疗路径,并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行政干预[3-6],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管控模式的构建方法与成效进行阐述,以期为医疗机构广大医药同行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
采用医院东华电子病历归档系统、HIS系统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创伤外科患者手术病历,信息系统可完整调出相应时段内科室所有出院患者病历信息,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重等)、住院天数、总药费、医嘱信息、手术信息、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数据等。入选标准:年龄18-85岁;在创伤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使用抗菌预防或治疗手术部位感染,同时使用镇痛药物进行预防性及术后镇痛。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术前正进行抗感染治疗;肝肾功能不全、慢性疼痛病史、酗酒或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者。最终纳入1-6月(干预前)患者382人,7-12月(干预后)患者413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管控方法
1.2.1药物治疗路径(后文简称“药径”)技术干预
药学部药师按照循证医学思路,遵循PICOS方法,结合特定科室特点(如手术种类等)确定需解决的用药问题。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NGC)、Cochrane图书馆等循证医学知识库,参考《热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7)》、《疼痛药物治疗学》、《APS/ASRA/ASA指南:术后疼痛的管理2016》及国内外RCT研究等评估药物研究证据[7-8],筛选最有价值信息作为临床用药决策的依据。以创伤外科为例,该科抗菌、镇痛药径见图1、和图2。临床科室与药学部商定药径后于2018年7月开始正式执行。
1.2.2PDCA循环法行政干预
(1)计划(plan):分析科室药径执行中的问题,建立院科质控体系并确定科室的药径质控指标。①建立医院-科室两级质控体系:医院通过两级质控体系推进药径的实施与改进,成立药径实施小组,院长任小组组长,科主任为本科室药径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药径执行科室设定一名药径质控员(临床医师),负责统筹药径的日常执行、与药师沟通,同时安排一名药径监管员(护理人员),负责监督医师的日常药径执行情况,以此形成“医师执行-护士监督-药师点评”的品管圈。②确定科室的质控指标:根据抗菌、镇痛药径内容,医师制订手术患者的术前预防切口感染、预防性镇痛及术后药物治疗方案,这两类药物的围术期使用应严格遵循药径,无特殊情况下不准出径。选择入径率作为科室的质控考核指标。(2)执行实施计划(do):2018年7月起,药学部为药径执行科室设定一名责任药师,负责每周点评该科室的所有手术病历,并通过书面报告或科室沟通会形式,向临床医师、业务部反馈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如抗菌药物使用超疗程、镇痛药物未首选口服、选用级别过高等,药径的修订完善需在业务部、临床科室、药学部三方参与下完成。同时,药学部通过制订统一的药径点评工作表,建立医师药师联络员一对一沟通的反馈机制,提供临床药学技术支持等来提高质控效果。
(3)检查(check):检查质控后效果,通过统计药径执行科室的每月入径率变化,综合合理用药相关指标,评估质控效果。入径率(%)=科室执行药径的病例数/科室所有应执行药径的病例数×100%。入径率≥90%为达标,<90%为不达标,<80%为严重不达标。(4)处理(action):责任药师针对临床科室药径执行中的问题,每周出具报告反馈至业务部,业务部每月汇总形成报告反馈至院长(药径实施小组组长),院长召集业务部、相关科室主任、质控员、药学部责任药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通报临床药径执行情况并进行相应绩效奖惩,同时汇总临床意见,多方商讨下一步改进措施。此外,若科室入径率连续两个月不达标,相关科室主任将被院长亲自约谈。上述工作完成后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量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干预后入径率走势
执行药径后,7、8月份科室入径率不足30%,维持在较低水平,原因可能与医生对药径不熟悉、不重视有关,科室经整改后9月份入径率开始明显回升,超过50%。10、11、12月份入径率保持在80%以上,其中11月份达到92%。2018年7-12月入径率走势图见图3。
2.2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科室抗菌药物在使用指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合理性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用药疗程合理率大幅提升,由干预前19.1%提升至70.7%,干预前术后预防用药疗程多在4~7 d,干预后疗程多控制在48 h内。使用指征、用法用量、给药时机合理性较前分别提升至84.5%、79.4%、96.1%,其中药物选择合理性升高幅度最小,由70.7%上升至78.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镇痛药物术后疼痛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关键词 加氢;二合一;压缩机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106-01
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工程配套建设的14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压缩机采用了新氢和循环氢二合一压缩机的形式,该设备设计寿命≥15年,具有可以节省有效占地面积、缩减投资、效率高、操作维护费用经济、降低装置能耗等特点。
1 设备的基本参数
14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二合一压缩机2215-K-101A/B采用单级单列压缩。将新氢和循环氢压缩机联合设置,选用二台往复式压缩机,两台压缩机一开一备,每台为二列二缸,新氢一列一缸一级,循环氢一列一缸一级。二合一压缩机为对称平衡式压缩机,气缸为油水冷式、双作用。压缩机主机由德国诺曼艾索生产,驱动机采用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新氢及循环氢共用驱动机、油、冷却水系统及控制系统。本装置的新氢和循环氢二合一压缩机具体参数如下:
型号:1+1 SZL 320;
体积流量: 新氢侧为16500 Nm3/h,循环氢侧为81000 Nm3/h;
进气温度:新氢侧为40℃,循环氢侧为50℃;
排气温度:新氢侧为130℃,循环氢侧为85.89℃;
进气压力:新氢侧为2.4 MPa, 循环氢侧为3.9 MPa;
排气压力:新氢侧为5.9 MPa, 循环氢侧为5.8 MPa;
轴功率:2105 kW;
电机功率:2320 kW;
曲轴转速:333 r/min。
压缩机厂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压缩机组,下层为配套的油站和除盐水站,有效的节省了占地面积。气路系统相对分开 ,正常操作时可以互不影响 ,但机组联锁停机时 ,新氢和循环氢同时停。
2 设备的开机及使用情况
本装置的循环氢侧入口压力为3.8 MPa(g)~3.9 MPa(g),新氢侧入口压力为2.1 MPa(g)~2.4 MPa(g),压缩机最高出口压力为5.9 MPa(g),这样的压缩比是隔膜压缩机和离心压缩机无法达到的压缩高度。新氢/循环氢二合一压缩机系德国进口,其安全仪表系统(SIS)的自保项目包括油压、出入口压力、排气温度、震动、位移、轴瓦温度、注油压力等40项,其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国产压缩机,且随机资料全部为英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车间抽调专人翻译随机资料,选派技术和操作骨干赴兄弟企业进行学习,并多次专门召开该设备的联锁系统逻辑关系对接会,就逻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及现场整改。在现场的三查四定过程中,车间提出关于二合一压缩机的问题共计80余项。为二合一压缩机之后的安全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二合一压缩机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车间对压缩机的试机工作尤为重视,首先对机体、工艺管道及油系统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处理,经处理合格后进行了试机,试机分为以下几个系统进行:1)油冲洗及油系统试运转;2)冷却水系统通水试验;3)气缸填料注油系统的试运行;4)辅机设备的气体管道系统吹扫合格。以上工作的完成为压缩机的试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上工作完成后,压缩机组开始进行空负荷试机,解决完空负荷试机存在的问题后进行压缩机组的带负荷试机,带负荷试机流程与装置实际生产的流程完全一致。通过严格的试车过程及对此过程中将二合一压缩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处理,为下一步压缩机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新氢/循环氢压缩机2215-K-101A配备有HydroCOM无级气量调节系统,通过DCS系统在0%~100%范围内调节压缩机负荷,最大程度的降低压缩机电耗。在冬季防冻防凝的问题上,由于没有压缩机厂房,为了解决防冻问题,车间在二合一压缩机水站除盐水中加入乙二醇,使得其凝点降低至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并且为填料和气缸冷却水线增设伴热和保温,使得压缩机安全平稳地度过了
冬天。
3 与普通往复压缩机的区别
通过运行情况发现:二合一压缩机与分开机组的对比情况如下。
1)工艺操作方面:正常生产操作情况下均互不影响,但是在事故状态下二合一压缩机必须要同时停运,而分开机组互不影响。
2)备用情况方面:二合一压缩机新氢及循环氢均有100%的备用,分开机组新氢有100%的备用但循环氢没有备用
3)占地方面:二合一压缩机占地面积少于分开机组,约为分开机组占地面积的3/4左右。
4)能耗方面:二合一压缩机能耗低于分开机组,不论是电机还是其他方面能耗均低于分开机组。
5)备件方面:二合一压缩机为一种与分开机组为两种。且二合一机组使用的是有油,而分开机组使用的是无油。据统计:有油的填料环的寿命是无油的2.5倍,且采用有油的设计,可以降低填料的温度,在摩擦面产生油膜,减少磨损,还可以稀释从气缸串过来的工艺介质,防止结焦。
4 主机选用进口的原因
如果装置出现问题发生联锁自保,一般要求系统要停新氢,不停循环氢,以保证反应器床层有气体流动。因而对二合一压缩机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很高。而二合一压缩机的易损件多,联锁点相对较多,停机率相对较高,而且还会引起同步停机。停机就会造成循环氢中断,反应器升温,催化剂失效。因而如何提高二合一机组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提高二合一机组的可靠稳定性,保证二合一压缩机的平稳及长周期运行,一般情况下,二合一压缩机的主机选用进口。
5 结束语
通过二合一压缩机半年多的运行情况来看,新氢/循环氢二合一压缩机运行平稳,各项运行参数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参数,故障率低,为本套加氢精制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开洪.加氢精制装置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03).
关键词:道路工程、橡胶沥青;废旧橡胶轮胎粉;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的原材料质量要求
1.1 橡胶粉
(1)、橡胶粉宜选用常温研磨粉碎的斜交胎橡胶粉
(2)、在保证易于碾压成型,同时满足适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粗的橡胶粉。
(3)、路用橡胶粉的物理指标见表-1:
表-1路用橡胶粉的物理技术指标
、路用橡胶粉的化学指标见表-2:
表-2路用橡胶粉的化学技术指标
1.2 集料
1.2.1 粗集料——粒径大于4.75mm的集料
粗集料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相关规定。
推荐采用玄武岩或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的石料。
粘附性要求不小于5 级。
磨光值不小于40。
当用于表面层粗集料的粉尘含量大于0.5﹪时宜进行水洗。
1.2.2 细集料——粒径小于4.75mm的集料
细集料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相关规定。
橡胶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通常包括机制砂和石屑两种类型,一般不宜掺加天然砂。如为了调整级配确需要掺加时,掺加量不宜大于矿石总量的8﹪。
细集料宜分为两档:4.75~2.36mm 和小于2.36mm。机制砂为0~2.36mm。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根据江西省酷热多雨、地下水位较高的自然条件,3mm 以下细集料宜采用石灰石材料。
1.2.3 填料
填料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相关规定。
当混合料骨料为玄武岩等中性或酸性石料时,为了改善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可采用水泥或消石灰代替或部分代替矿粉。消石灰的掺量为矿料总量的1﹪~2﹪,水泥可全部替代矿粉。
1.3 沥青
根据九景高速公路所处地段的自然地理状况,选择70#沥青于技改工程。
工程所用沥青技术指标见表-3:
表-3工程所用沥青技术标准
废旧橡胶轮胎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及组成
2.1 九景高速公路技改项目的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九景高速技改项目路面铺装采用ARAC-13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其技术要求见表-4:
表-4九景技改项目热拌橡胶沥青混凝土ARAC-13技术标准
2.2混合料颗粒组成
九景高速技改项目路面铺装采用ARAC-13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见表-5:
表-5 ARAC-13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组成
沥青混合料生产中原材料供应计划的制定
目前我们在道路施工中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是由不同规格的矿质集料、沥青、沥青添加改性剂混合而成,其使用均有严格的比例;另一方面,通常道路工程的用料总量十分巨大,一般不太可能将所有用料全部进齐后才开始施工活动。由此就会在施工中带来下述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制定各种不同原材料的备料计划、储存方案、质量保障系统;
制定各种不同原材料的进料计划、质量保障系统、数量保障系统;
沥青混合料拌合场内的原材料堆场的布置——沥青储存罐、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等主要原材料的数量与平面位置的布置;
实验室规划与建设。
沥青混合料生产中原材料供应实务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多种原材料、原材料的配伍以及拌合中的条件控制。橡胶沥青混合料又是一种特殊的路用新型混合料,具有许多特殊性能须在生产中予以保障。九景高速公路技改工程中的原材料供应重点抓了下述工作:
4.1 制定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的原材料供料(备料、进料)计划:
此计划制定的依据是技改工程中橡胶沥青混合料需要总量、工程总进度计划、ARAC-13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组成、沥青含量、预订沥青混合料拌合场内原材料堆场的面积、划分及基础设施。
4.2 热拌橡胶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备料
4.2.1 热拌橡胶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备料总原则:
均衡备料原则——生产之前的备料数量比与混合料内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基本一致;
最大数量原则——通常备料阶段原材料的质量较易于控制,因此应充分利用沥青混合料拌合场内原材料堆场的面积、划分及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最大数量的备料,将原材料供应的备料比例尽量扩大;
采购预见性原则——由于我国基础建设受政策与自然条件的影响,原材料供应还要加上加工设施与运输条件的影响,因此原材料供应的数量与质量在一年内是不均衡的,因此原材料的备料应该具有预见性,对某一时段全社会或某一地区可能会供应偏紧的材料应预作筹谋,拨出一定的资金与堆放场地预做储备。
4.2.2 热拌橡胶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进料总原则
产地认证原则——原材料的质量内涵是由其内在质量与外在形态组成的,是由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验证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所证实符合设计要求的,因此进料过程中不能随意变更材料产地。
均衡进料原则——进料数量应根据原材料的储备量及生产中的需要量确定。
4.3 热拌橡胶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集料堆储——合格集料在储存中的污染源通常有地面泥土污染,这类污染可通过地面硬化解决;集料堆储污染,这类污染通常可通过修建原材料分隔予以解决,另外,分隔后的堆场可大大提高储存能力。因此集料堆储中质量控制的要素在于原材料的进料质量以及堆料场地的间隔与硬化。
沥青储存——由于沥青生产大多由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承担,当生产厂家确定之后,其加工工艺就随之确定了,此时其原材料质量主要受原油产地的影响。因此每一批沥青的质量基本一致。
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检测规范。通常检测可分为经常性检测与有条件的抽检,经常性检测项目为那些规范或合同规定频率必须检测的项目,这些项目应该由工地实验室完成,因此工地实验室应该根据规范或合同规定的项目与相应的抽检频率进行建设与人员配备。
结语
5.1 原材料的质量是优质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基础,尤其是橡胶沥青混合料这类新型沥青混合料,因此在进行这类工程时更应将优质原材料的供应放到资金调度与工程管理的重要位置予以关注。
5.2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正常生产必须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基础条件以及精心规划的原材料堆储场地。
5.3 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的原材料供应必须坚持计划性、均衡性与预见性。
5.4 应重视工地实验室的建设,工地实验室应执行现行的国家或行业规范、施工合同,根据所承接工程的项目、工期与规模确定其建设规模与人员配备。
参考文献:
[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JTGF 40--2004,
[2]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JTJ 052—2000
关键词:随着人们对资源需求的绝对增加以及客观资源环境的约束,资源稀缺的欠发达地区需通过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经济。文章对商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建立。
随着人们对资源需求的绝对增加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人们对循环经济的了解、研究以及实践不断深入。“循环经济”一词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1966)。而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以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污染排放量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发展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在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商洛依据自身资源的相对稀缺以及现有工业格局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而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区域经济“蛋糕”,增加商洛人民收入,改善商洛自然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足够的动力启动和支持。
1 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动力源是促进系统发生作用和持续发展演进的来源,它促进循环经济主体向循环经济系统不断发展。一是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分成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指企业追求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目标和企业、公众、政府追求循环经济的资源、环境、幸福指数等社会效益目标;而外部效益则是指政策支持、社会监督、法制保障和技术支撑。具体来讲,在商洛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源上具体可分为经济发展动力、社会发展动力、资源环境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环境动力四种。
1.1经济发展动力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模式,能够作为商洛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选择。商洛位于陕西东南,经济增长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所辖六县一区中有两个县为全国贫困县,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商洛市处于经济区8市区第六位,仅排在杨凌和铜川之前,其中一区三县生产总值占经济区的2.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177.5元,比经济区人均生产总值低9188.6元,只有平均水平的43.86%。主要原因在于按传统的经济理论,商洛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企业家才能处于绝对劣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相对稀缺的资源使得商洛生产落后,走着一条传统的、低效的经济发展道路,客观上商洛有重新选择更优越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内在动力。
1.2资源环境发展动力
商洛土地总面积不大,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土石山区。商洛市境内有黄河与长江的支流流过,最主要的是长江支流丹江,流量有限。2006年底耕地总资源192 114 hm2,常用耕地面积128 011 hm2,人均0.053 hm2;建设用地面积37 271.2 hm2,人均0.016 hm2。耕地资源极其有限,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绝对增加;另一方面,商洛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丰富但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据调查统计,有野生油料、纤维、淀粉、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等1200多种。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有林地1500万亩,木材蓄积量21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是陕西省木材主产区之一。这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开发此类资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在环境比较脆弱的条件下,选择以“3R”为理念核心的循环经济使得商洛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是一种主动选择。
2 构建商洛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持体系
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商洛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动出击,需要建立与循环经济发展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法律法规支撑体系与经济政策支撑体系。
2.1建立实施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首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依托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中国商洛核桃研究所、比亚迪新能源商洛研究所以及商洛学院等科研单位,引进和培养大量具有践行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人才,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发展模式,使企业向集约型企业发展。重点推进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中药、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率,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再者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成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化。搭建工业经济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将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循环型企业群体。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引导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之间进行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的优化集成,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资源循环利用的行业和领域,推进企业尾矿、废渣、粉尘、废水、废气、余热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2.2建立形成法律、政策支撑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抱回和防治法律体系,如2003年1月1日实施的《清洁生产法》,通过这些法律规范使得企业发展以再利用为原则,低消耗、低排放,降低对周遭环境的污染。
同时,运用价格、税收、财政、金融手段等经济政策推进商洛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低息、无息和减税政策、可归还的保证金法、资源回收鼓励制度、实行排污许可证或排污权以及垃圾收费等方式对符合循环经济运行原则的行为进行鼓励,对不符合循环经济运行的行为进行限制惩罚。
3 结语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商洛在经济水平低、资源约束大、创新经济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理清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建立循环企业、循环产业群、工业园区从点到面实现地方经济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琴等.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 [J]. 北方环境. 2003
[2] 柯金虎.工业生态学与生态工业园论析[J].科技导报,2002,(12):33—35.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节约
中图分类号:F0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008-03
在党和政府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以来,节约经济、循环经济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循环经济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且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节约、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层面。由于循环经济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探讨循环经济既应在宏观上深化认识,还应关注微观层面的内容;既要关注资源的节约与循环,也应转变相应的效益观和经济增长模式。此外,循环经济还必须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新理念,在生产、生活、消费等各个环节落实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目标方能得以实现。
一、循环经济的多维视角
无疑,循环经济之所以成为热点问题,首先是由资源问题的凸显性决定的。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均能源总量并不高的国度。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不受资源制约,的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时下,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之间的供需矛盾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缓解,环境和资源将承载发展带来的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是施加给生产、生活的压力,也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压力。这种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随着资源总量的日益减少而变得日益突出。循环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向前台的。“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社会发展效益,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1]
1.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对传统的经济观念、资源利用模式的重大变革。和实现节约经济目标、建构节约型社会一样,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侧重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的。其中不仅包括了对循环经济的正确解读,而且应使国人认知循环经济是中国国情的迫切需要;既涉及国家利益,也涉及个人利益。二是具体实践操作环节的落实,即如何推广、创新各种循环经济的技术等。尤其应当重视的是,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节约与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其目的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一次巨大变革。”[2]这种变革一方面改变着传统经济观念,另一方面也势必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促进多层面的社会变革。
2.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并行不悖。首先,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循环经济目标及其实现已经体现出了“人本经济”的要求,即人在这个系统中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其次,循环经济理念及其落实的积极后果应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所要实现的效益目标既是当代的,也是长远的。或者说,循环经济既应满足当代人的欲望、需求,也要顾及不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所谓“代际公平”,实际上体现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影响和历史意义。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各种经济理念的提出,各种经济模式的出台,都应考虑到人的各种利益和需求。推进循环经济的出发点、立足点依然是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但前提是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利用的可循环性等。生产者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需要将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效益作为发展目标;不仅要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通过循环经济的建构进一步改善生存条件。
3.循环经济是一个涵盖非常宽泛的概念,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循环经济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例如,在解决了认识和观念上的问题后,许多相关技术层面的问题也需要与之配套;某种意义上讲,循环经济也是节约经济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意识。推进循环经济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循环消费,即我们不仅倡导产生实现“绿色”和循环,也应倡导人们消费过程中的“绿色”和循环。如果说宏观的循环经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的话,那么循环消费则直接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消费理念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对于个体消费者而言应有“循环消费”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如在个人消费时,既顾及到消费行为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还应考虑到废弃物品的资源化问题;既满足个人欲望和需求,也关心对环境能否造成负面影响。建构这些意识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并与日常行为相连接,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循环经济目标的落实。对生产企业而言,则不仅需要对资源实现“绿色”利用,而且应尽最大可能对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如所谓“三废”的回收利用等。从资源消费的角度考察循环经济,我们认为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消费行为、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意识;二是消费行为、生产过程中节约意识。从宏观资源角度上看,个人或群体的消费行为也属于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任何形式的消费行为,都涉及对资源的使用,因此消费行为必须纳入循环经济的视野,在倡导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时,还应强调消费行为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如在消费时有意识地考虑到资源的回收、利用;选择消费方式时,以资源的节约和可再利用、再回收为基点等。
4.循环经济与人们的消费行为联系在一起,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也就是说,以循环经济的多维视角考察,循环经济不仅关涉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而且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密切相关。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人们常常从微观视角强调企业应节能降耗。但循环经济并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而且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使国人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全民参与的经济。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循环经济的微观视角在于个体行为人的各种经济行为。无可置否,时下国人的节约意识、循环经济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甚至漠视资源、环境等与个人休戚相关的问题。因此,有计划地开展节约经济、循环经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论及节约经济时人们见仁见智,但归根结底一定是资源的节约。人永远是资源消费的主体,对人的日常行为应当有资源意识的诉求尽在情理之中。
实践中,资源的“再利用”、“可再利用”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我们的生产企业资源“再利用”率不高、浪费惊人也是现实。日常生活中,许多商品、产品的包装不仅可以再次利用,有些甚至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可重复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我国――一个人均占有资源并不高的国度里重复利用率并不高,废弃物转化率也比较低,这些问题一直为舆论、媒体所普遍关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难点,而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资源意识阙如,节约意识的淡漠。比如,各种垃圾的分类处理,以便资源重复利用,本是一个不需要过多深入说明的简单问题,但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社区却难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中,大多数人还意识不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公众参与意识比较薄弱。现实告诉我们,循环经济需要营造相应的环境氛围,宣传教育肩负着“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公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提倡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鼓励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和循环再利用产品,拉动绿色产品的生产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促进公民节约利用水资源和水的循环利用及垃圾的分类,提高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艰巨任务[3]。循环经济的建构需要国人真正树立节约意识、“循环意识”。
针对传统工业化时代工业发展“两高一低”――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发展经营模式,循环经济突出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表现为“两低一高”――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符合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运营模式。“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建立循环经济和社会体系,其核心是实现资源包括二次(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使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一样兴旺起来,以寻求一条与地球储备相协调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产、消费、生活方式,以及废弃物有效利用的途径,这是21世纪发展的战略问题。”[3]实际操作过程中,循环经济所遵循原则即是人们反复强调的3R原则[3]。一些学者论及循环经济时,侧重强调节约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循环经济的特征在于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无疑,此处提到的“三化”的确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但我们也认为,除了“三化”之外,我们还应在“循环”二字上多动脑筋,使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循环”,如资源的节约与重复利用等。此外,循环经济还应有更深层次内涵,不仅应对资源合理利用,而且还应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实现循环经济的终极目标,“三化”只是核心内容,不是全部内容。
提及“两高一低”不仅是循环经济的要求,还涉及经济增长模式问题。显然,节约经济、循环经济的提出已经否定了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进而通过循环经济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援引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的话说,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的根本变革[4]。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为人们所认同,新的经济形态必定对增长模式产生新的诉求。所谓“循环”指的是,作为新型的经济形态不同于传统的“单程经济”,而是一种反馈式的、循环式的经济运营模式。当然,涉及发展、效益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资源的“零消耗”。这便是循环经济所涵盖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鉴于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有学者建议“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5]。也有学者建议,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将循环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这种认识一方面强调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旨在说明循环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使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循环经济需要规范和指导。结合中国国情,以及中国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者对价值、利润追求的现实,通过立法、法律手段解决循环经济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生产经营者在追求利润指标时,数量、数字的首要地位似乎无可动摇,相对却不关心排出多少废弃物,甚至不考虑对环境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不采取硬性的规定,这样的生产经营者对任何循环经济都是漠不关心的。循环经济强调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是受到各种限制的,追求的目标是越少越好,最佳状态是“零排放”。无疑“零排放”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过程中,必须通过法制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者的生产行为,并使其各种生产行为受制于循环经济的要求,使生产经营者牢固树立资源、环境观念。因此,建构循环经济离不开法制,更离不开法律的规范。法律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恰在于此。
发展循环经济还应改变生产经营者的效益观。传统的生产经营者效益观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即侧重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各种社会生产不仅要顾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应强调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不能让传统的效益观阻滞循环经济发展。这意味着循环经济是一种涉及生产各个环节的综合的经济系统。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生产经营者的效益观,或者说我们应确立新的效益观。对生产经营者业绩的评估,既关注其对资源的占有、损耗,也关注其对环境的损耗。环境效益、环境评估应成为各种社会生产的重要评估标准。换句话说,无论什么效益,如果离开了环境效益都是不可取的效益。有学者特别强调,环境经营是“循环经济的核心”[6]。因此,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不仅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还应适时转变经济效益观念、环境观念,尤其应当认识到,循环经济是环境友好经济、清洁经济,因此,应设计、推广新的清洁生产、消费模式。学术界、理论界的各种论述已经揭示了循环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循环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循环经济既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那么其涵盖领域必定是宽泛的,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社会生活,也应关注农业,即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循环经济。比较而言,人们在讨论循环经济时,对工业关注相对较多,涉及农业较少。在循环经济框架内的循环农业的基础是生态农业。在许多地区,由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步告别“石油农业”(最典型的是无农药农业),形成所谓“立体农业”。这种“养、种、植”一体化、相互综合利用的、链条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农业循环经济。当然,因为国情原因(如土地经营分散等),这种有了成型经验的生态农业的推广还需要时间。但以此为起点,建成生态村、生态区、生态县还是可行的。此外,循环经济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缓解资源约束的压力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因此,离开了农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至少是不完善的。
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目标建构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要结合节约经济优先发展循环经济,更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建立硬性的约束机制,制定新的评价标准,用“看得见的手”制约、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生产部门的发展,为循环经济创造优化的制度环境。循环经济对规模经济有相应的诉求,“规模经济是企业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的重要手段,没有规模经济就不可能实现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小化。循环利用资源只有当规模足够大、排放的废弃物‘足够多’时,企业才具备独立对其进行循环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如果循环利用资源的规模达不到成本最小化,推行循环经济就没有生命力。”[7]
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主流,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性选择――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优化模式的理性选择。尤其是在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总量并不高的国度里,如何调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而落实循环经济的长远价值与现实意义必将为社会发展所证实。
参考文献:
[1] 宋殿清.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110-112.
[2] 黄慧筹.循环经济与价值转化工程[J].生产力研究,2006,(9):11-13.
[3] 丁秋更.以循环经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9):221-222.
[4] 川化编辑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川化,2006,(1):1-4.
[5] 徐志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J].天府新论,2005,(6):104-106.
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及其工作程序和国内外的发展前沿。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该课程教学,学生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解掌握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思想方法和相关的技术方法,逐步培养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面对实际的问题,初步具有分析、判断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规划的基本技术方法,基本具备清洁生产审核师和循环经济规划师的基本技能。
3.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培养能用全局观念和宏观思考视野,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具有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目前,关于“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书籍,主要分为两大类:绝大部分是分别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主题的,另一小部分则是综合性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专著或教材。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为名称的书籍主要有5部,其中奚旦立、金适、曲向荣、彭晓春和谢武明为作者的都可作为教材,而钱易主编是一套论文集,只能作为教学参考用书。目前,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为主题的书籍,在内容体系上也是各有侧重、各分千秋,但都不能完全满足培养“清洁生产审核师”和“循环经济规划师”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以教材为载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由六大知识领域和若干知识单元构成,具体参见已出版的成果。生态文明(EcologicalCivilization)知识领域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有:EC1(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EC2(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EC3(生态文明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命题),EC4(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意志与学术疆域);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CleanerProductionandCircularEcon-omy)的知识单元有:CP&CE1(环境污染的压力),CP&CE2(资源匮乏的危局),CP&CE3(能源危机的困境),CP&CE4(节能减排的需要),CP&CE5(政策法规的要求);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包括:CP1(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容),CP2(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CP3(典型产业和行业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的知识单元有:CE1(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和意义),CE2(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CE3(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CE4(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CE5(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CE6(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清洁生产审核(CleanerProductionAudit)的知识单元有:CPA1(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原理),CPA2(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以七个阶段为核心),CPA3(典型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案例);循环经济规划(CircularEconomyPlanning)的知识单元有:CEP1(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规范),CEP2(典型区域、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案例)。
(三)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首先,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方法。主要是清洁生产审核的七个阶段以及涉及的方法:(1)筹划和组织、(2)预评估、(3)评估、(4)方案产生和筛选、(5)可行性分析、(6)方案实施、(7)持续清洁生产。其次,关于循环经济规划的技术方法。循环经济规划,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循环经济规划编制要遵循法律要求,体现一致性;循环经济规划编制要结合本地优势特色,坚持创新性;循环经济规划编制要深入调研,具有操作性;循环经济规划编制要与相关规划紧密衔接,保持协调性。
2.教学难点。第一,清洁生产审核涉及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当前的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行业,以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七个产能过剩主要行业,是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但涉及的这些不同行业的主要污染源不一、污染物多种多样,环境特点::基于行动导向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改革研究各异;各个行业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八个关键清洁生产的要素也各不相同:如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素质、产品、废弃物等。这些都为实际教学活动的实施带来了挑战。第二,循环经济规划涉及学科的综合性和能力要求的复合性以及课程本身的应用性。从涉及学科上看,循环经济规划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技术和环境学科;从要求的能力上讲,需要经济社会环境多要素的综合规划能力;熟练使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各类绘图设计软件和办公软件的能力;法律和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结合能力;规划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图像化呈现,需要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汇合等。
(四)应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辅以板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PT电子教案为主,课堂教学充分应用CAI和多媒体技术,以及视频等资料,以科学文献介绍,介绍最新学术动态;利用QQ、E-MAIL、微信和微博等新兴媒介开展信息交流和教学相长的互动。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08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提出与推广,许多发达国家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解决上述矛盾的出路,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怎样突破传统的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方面的实践,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所以在我国发展的同时需要首先研究其他国家的实践,吸取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尽量少走弯路。本文将在简要分析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三个不同的层面研究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并找出其中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益的启示。
1循环经济概述
1.1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波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以后,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与日俱增,但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范围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循环经济追求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平衡,以高素质劳动力、低污染的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等来保障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其结构优化;狭义的循环经济主要强调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是循环经济的中心含义,但此处的“循环”不是指经济的循环而是指资源的循环利用,这里的资源循环利用包括: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适当采用先进技术将其加工为环境友好型产品并实现回收利用;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最终产品的理性消费;最后回到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资源回收利用。
1.2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层面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核心在于物质的循环利用。在工业经济的体系中,可以将循环经济划分为三个层面的循环:企业层面的循环、区域层面的循环、社会层面的循环。企业层面的循环即微观循环主要表现为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企业绿色管理模式;区域层面的循环即中观循环主要表现为建立生态工业园模式和建设生态城市模式;社会层面的循环即宏观循环主要表现为循环社会的模式。这些层面从小到大依次递进,建构为一个完整的循环型经济层次结构,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发展的平台。
2不同层面国外循环经济典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无论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的推广方面,都是先行者。因此,当前对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做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资借鉴是十分必要的。
2.1企业层面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及启示
企业是经济系统的微观要素,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层面的循环,即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属于清洁生产的范畴,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核心,但还应纳入企业绿色营销、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的内容,实现全面的绿色管理。
美国杜邦公司被认为是最典型的企业清洁生产的实例,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末把工厂当做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通过实行新的工艺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另外,澳大利亚的邦莱克(Bonlac)食品有限公司、瑞士化工公司汽巴嘉基公司、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在清洁生产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美国从20世纪20、30年代以来颁布的一系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在预防、降低、治理污染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相应增加了一系列的绿色成本和绿色负债;日本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绿色会计的研究与推行,但其发展很快,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开始实施这项制度,并取得了大量的利润;日本富士通公司从1998年3月开始实施以环境保护投资及其效果评价为目的的绿色会计、审计核算制度。
从国外典型公司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意识与思想,需要在政府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其次,立法建设是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在企业中得以推广的基础;再次,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因子,改善工艺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最后,企业实行循环经济不仅仅是清洁生产一个方面,要在企业内建立全面的绿色管理。
2.2区域层面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及启示
区域层面的循环是按照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设计的原则,通过合理布置生产组织和生活,使一种组织的“排泄物”成为另一种组织的“食物”,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形式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区域层面的循环是中观层面的循环,一般认为包括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城市两种模式。
(1)典型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启示。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世界上最早最典型的代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等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恒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的“零排放”;再有如美国的乔克拓生态工业园,基于园区所在地丰富的特定资源,采用废物资源化技术构建出核心工业生态链,进而扩展成工业共生网络;虚拟型的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根据相关企业的特性建立了“工业共生”路线图,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列出本区及附近地区现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废料和排放物,根据需要,选择潜在型企业补充进来补充现存企业以增加废料以及排放物的使用效率。
总结各国实践可以看出,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上:首先,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必须明确,主导产业的选择十分重要,主导产业的成功,将会对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产生极大影响;其次,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再次,要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比较完备的物质循环系统;最后,工业园区内部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促进产品、流程、设计等创新的不断出现。
(2)典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启示。
生态城市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影响,目前,全球许多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哈利法克斯生态城是澳大利亚第一例生态城市规划,它不仅涉及社区和建设的物质环境规划,而且还涉及社会及经济结构,走出了传统商业开发的老路,提出了“社区驱动”的生态开发模式;哥本哈根是丹麦的第一个生态城市,在建立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首先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与制度,将资源与环境要素纳入到城市规划与管理之中,提高市民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同时从各个环节减少资源消耗,并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生态建设。
总结国外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原则,重视经济系统、人的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第二,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同时因地制宜,因材施政;第三,必须重视区域合作,制定长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环境政策,重视与城市周边地区的协调;第四,加强政策、资金以及科技的支撑力度;最后,提倡公共积极参与,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采取吸纳公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社会管理”模式,集思广益,提高公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社会层面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及启示。
社会层面的宏观循环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完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合回路。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循环型社会,循环型社会是一种能够有效并长期稳定地支持经济系统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运行的社会功能机制和结构,适应生态循环的需要,并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及过程相结合的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极限的生态型、循环型社会。
日本是建设循环型社会最为典型的国家,其许多经验与做法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意味着环境保护技术和产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社会结构开始从过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社会向降低环境负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社会转变。日本在循环型社会的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科技,首先在设计产品时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的问题;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而是将它们视为有用的资源。
参考日本循环型社会建立的实践,我国在循环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循环型社会战略目标和推进计划;其次,政府还需要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法律体系;再次,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最后,要建立循环型社会,民众必须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各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并且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
3结论
从上述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可见,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各国增强综合实力、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战略措施。总结以上经验教训,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本国国情,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与推进计划;其次,政府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体制机制,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宣传与推广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再次,确定主导产业,重视技术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后,要十分重视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实施循环经济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企业与公民都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
但在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基本国情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也不相同。因此,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的措施和经验,也要看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条件和路径选择的差异,既要借鉴国际经验还要结合中国国情,这是我国实现后发优势跨越式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闫敏.循环经济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吴大华.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张瑞,郝传波.循环经济与中国煤炭产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陈文晖,马胜杰,姚晓艳.中国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循环经济 开发区 运行模式 研究
目前,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工业企业的数量同时在急剧增加,并且企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但是,迅猛的工业增长同样会给环境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所以,就有必要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探寻一条既能从本上解决开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以及资源约束,又能将开发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循环经济发展途径。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生态学规律来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加以指导的活动,其核心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基本特征是消耗低、排放低以及效率高。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利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及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发展的最大效益。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首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是指尽可能地减少产品生产及服务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产生的废弃物等,将最小化的资源投入作为根本目标,核心是最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是指为了使产品的使用周期得到进一步延长,可以将产品进行重复多次翻新后再利用,以便能最大程度地节省生产这些产品所要消耗的资源。最后,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是指最大限度地将废弃物多次回收,并将之变为可再利用的资源,从而做到实现废弃物最小排放的要求。
二、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迫切性以及对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
(一)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经济规模的逐渐扩大,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人均拥有的资源量远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总体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比较严重,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废物废气的排放量均十分巨大,导致我国一切地区的环境出现严重恶化的现象。因而要采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及资源职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
(二)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首先,面向企业,世界共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事会提出了一种生态经济效益理念,要求企业从生产层面上实现对物料及能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污染排放。其次,面向产业,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的福罗什曾提出将输出输入关系应用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废弃物排放及回收之中的生态工业园区这一概念。最后,面向社会,德国创建了一种收集和处理废弃物的双元回收系统模式,形成一种以社会再生产作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模式。
三、我国开发区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尽管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循环经济运行在国内的普及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就需要我们从设计方案、具体发展思路以及保障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循环经济运行的推进工作。
(一)面向家庭的微循环运行模式的探究
微循环是指将开发区居民家庭基本消费单位作为一个经济循环,要求每户家庭严格依照生态学的要求节约消费资源,并保持环境的实时净化,还要时刻对人们居住的环境进行优化,创建一套家庭循环生活消费体系,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同时实现对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再利用。其中家庭循环经济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家庭循环经济流程图
(二)企业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构建的探究
作为开发区经济微观层级运行的主体,企业从获取资源到设计产品,再到组织生产及至销售产品等环节,均要以生态效率理论作为依据,进一步保持生产中的清洁卫生,并降低能耗和节约能源,尽可能地减少产品生产及服务过程中对物料及能源的消耗,同时还要最大程度地使得企业的污染排放实现最小化。其中企业内部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内部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图
(三)面向产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探究
面向产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生态工业园之中。在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经济的循环,是指将不同的企业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及副产品的相互交换,从而变废为宝,使得某些企业生产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些企业的生产原料及能源资源。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内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串联、并联以及串并联混合三种模型的组合,其运行模式分别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图3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运行的串联模式
图4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运行的并联模式
图5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运行的串并联模式
(四)面向整个社会宏观层面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面向社会宏观层面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根本目标及有效模式是在开发区建立“循环型社会”。循环型社会系统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首先,社会层面循环的核心是建立社会回收体系,将产业与产业之间利用生态链条联系在一起,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使得物质和能量在消费过程及消费后实现循环再生的目的。其次,从全社会来看,为了实现社会层面上的循环经济,需要构建产业、政策、运行、监督、评价等多种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从而实现对社会公众微观社会行为的规范,最终达到整体社会循环经济顺利运行的效果。
四、结语
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种有效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在国内外均取得良好的收益,它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社会环境,同时还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采取这种环保经济的经济模式,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翟杰.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研究[J].管理学家,2011(12):137-140.
[2] 姚爱华.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水循环产业链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
[3] 李世龙.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重庆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