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信息化工程8篇

时间:2023-11-22 16:05: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信息化工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信息化工程

篇1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化;全面风险;管理

一、引言

(一)背景

随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单纯的国内企业向拥有先进技术、规范管理和丰富资本的国际企业转变。同时,科技的发展和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曰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风险损失也越来越重。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成为有效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亟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提出

项目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项目损失的不确定性。其定义为:某一事件发生给项目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本文亦将风险定义为可能带来损失的不利影响,包括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可能发生的损失程度。

随着人们对风险重视程度的提高,概率论、数理统计、决策树、仿真技术等风险管理方法被广泛研究与应用。近年来,由于对风险规律研究的曰益深入,人们发现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系统而言,与其内外部环境相关联的各影响因素(包括投入资源的成本、数量,宏观经济环境等)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是动态发展的。而且,并非所有的影响因素都是可以在项目生命周期初期被完全识别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使得简单的局部风险管理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基于上述原因,工程项目系统中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

(三)供电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从工程项目本身具有的特性角度而言,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长,从其筹划、设计、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且由此产生的风险损失金额巨大,后果严重。因此将工程项目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实施全局的、综合的全面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内在特性所决定的。

2.从工程项目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而言,无论是工程项目投资商、承包商、监理商,还是建筑设计商、供应商等,都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各利益主体都趋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因此一项工程项目的实施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利益与风险的分配与衡量问题,全面风险管理能够达到工程项目总体风险的最小化,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风险人配的均衡状态,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我国供电企业正处于从智能电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当前市场不成熟,建设不规范的问题比较严重。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加以监控,保证工程项目中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的顺畅流转。

4.近年来,供电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虽然有所增强,但尚无法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抗衡,与拥有技术和管理各方面优势的国际同行企业相比显得力量薄弱。如果供电企业仍不改变落后的风险管理状况,终将被滞后于国际水平。而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思想与方法,得到广泛的承认与应用,其在供电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中的合理实施将将可进一步增强企业供业的服务水平。

二、供电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一)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的局部、单向风险管理相区别,将项目概念、开发和实施三个阶段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进化的过程,并在一系列战略目标下进行管理。这些战略目标也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这样一种流动的、弹性的环境下,将风险管理看作是和其他项目管理活动融为一体的,渗透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和每一项活动之中,有助于项目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的来源与风险管理特点

1.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的来源

信息化工程项目风险的来源极为广泛,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信息化工程项目风险从总体而言可以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方面。其中,外部风险包括经济风险、自然条件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更新风险。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供电企业承担的工程项目地域范围不再仅仅局限在国内,国际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企业战略的制定延伸到全球区位层次。因此在分析内部风险来源时,不仅考虑区域风险而且要分析全球策略风险。全球策略风险可以理解为企业战略层面的风险分析,包括:咨询、建设、承包、设计、环境、公司财务、项目财务、定位、管理、预承包以及时间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区域策略风险也可以理解为项目或战术层次的风险,包括:劳动力风险、原材料风险、开发风险、施工现场风险以及分包商风险。

2.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特点

(1)依据信息化工程项目特点选用风险管理方法。

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从项目的整体角度出发,是对工程项目总体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因此,全面风险管理是以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规模、工艺程度,工程项目的类型以及项目所处的地域等因素为依据的。

(2)以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信息共享为条件。

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以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信息共享为前提条件的,当信息流无法实现快速和有,效传递时,全面风险管理将很难实现。

(3)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系统化和信息化。

虽然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凭直觉、凭经验管理上升到理性管理方式,但是就全面风险管理的实际运行而言,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不仅包括对风险范围、规律的认识,还包括对风险的描述、处理和思维方式等。因此,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中非常强调知识和经验的及时总结,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并通过信息的传递加以确认和推广。

(4)与信息化工程项目中的其他子系统紧密相关。

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包括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的规划。它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和方面,与项目管理的其他各子系统紧密相关。因此,信息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必须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期管理、质量管理等融为一体。

三、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

对于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标准的意见。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2000年版的PMBOK中将其分为6个阶段: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风险处置、风险监控。实际工作中,一般认为全面风险管理包括五个相关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处置与风险监控。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强调,风险的管理过程是贯穿于项目全过程之中的,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管理与反馈过程。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横观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纵观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将引起风险的极其复杂的失误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基本单元。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因素间的本质联系。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并分析他们引起投入产出的严重程度。

风险识别通常包括两方面:风险识别过程的主体和内容。参与风险识别过程的主体比较广泛,包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组、重要的决策者、主管风险处理的经理、项目规划人员以及风险负责人等等。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风险识别主体需要确定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风险类型、范围、影响因素、区域特点、分类以及项目所有权人等。

风险识别通常包括两个步骤:资料的收集与风险形势估计。近年来,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大发展,许多科学的方法得以应用,包括:专家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幕景分析法等。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测量,给定某一风险的概率。其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和比较项目各种方案或行动路线的风险大小,从中选择威胁最少、机会最多的方案;加深对项目本身和环境的理解,寻求更多的可行方案,并加以反馈。

风险评估主要由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来完成,在掌握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的日期、时间、进度、风险可能性等方面加以评估,对风险进行定量预测。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中一个热点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理论方法,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应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模拟法、主观概率法等。

(三)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由风险分析人员,通过对风险分析工具、技术以及风险表现类别的掌握,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风险的影响和损失、风险可能性、风险级别以及风险的可控性加以分析。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决策树法、模糊分析法、影响图表法等等。

(四)风险处置

对项目进行风险处置就是制定并实施风险处置计划。其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嫁等等。对不同的风险可运用不同的处置方法或综合运用上述方法。风险处置由项目风险的处理人员来完成,包括对处理行为的确认、风险原因的分析、处置成本的控制、处置期间与处置后时间进度的安排等等。

(五)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对风险的监视与控制。其目的是核对策略与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处理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风险的监控应是一个实时的、连续的过程。

风险监控由风险监控人员利用风险监控工具和技术进行,并对发现的或潜在的问题提出预警,及时反馈。

四、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组建强有力的项目风险管理班子

人为竞争之本,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顺利实现,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特别要指出的是,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班子的灵魂,其素质高低,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项目经理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做出决策,并且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二)熟悉国际国内规则,按照规范办事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供电企业只有遵守国际规则,附合国内特点,按规范办事,才能够有效提高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准。特别是在大型信息化项目中,按照国际规则运营,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例如合同风险等等。

(三)掌握先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的信息化管理

先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人力、财力的节约,而且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与动态调整,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的全面管理。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应用广泛的Projece Management就可以实现项目进度、资源等各方面的统筹安排,并可以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从而降低工程项目风险。

(四)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分散风险

由于信息化工程项目风险中不仅包含可控风险,而且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风险,所以通过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如保险等)分散风险将是趋势所在。也就是通过增加承担项目风险的相关利益人,实现降低工程项目中单位个体风险的目的。

五、结论

本文对供电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中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来源、特点及管理过程。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指出了信息化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项目风险管理的差异。并依据上述分析,指出了信息化工程项目风险中应注意的问题,对项目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区沛思.供电企业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年5期

[2] 王海波.电力管理系统项目的进度管理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期

[3]王福莹.地区电网改造过程中的全过程进度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5期

篇2

大家好!

欢迎各位参加**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

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全市各家企业获得了快速健康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化日益成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方面的能力迫切需要一台“信息加速器”的扶持。少数企业可以投入巨资获得先进的信息化服务,但大多数企业却无法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昂贵代价,如漫长的信息化建设周期,昂贵的人力、物力投入。

在提供企业信息化服务方面,中国电信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实力,依靠其网络、技术、人才、客户等优势推出的“商务领航”品牌为企业信息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商务领航”信息化解决方案专门面向企业,通过提供更快捷,更优秀而费用低廉的企业信息化选择,帮助企业信息化一步到位,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电信推出了以“园区通”为品牌的企业信息化业务,按照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从而解决园区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风险大、缺少高层次技术服务人员、技术维护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开发出适合园区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服务平台,以“一站购齐、即开即用、租赁服务”的特色服务,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在外部展示企业产品、经营管理、市场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要求,和企业在内部的办公信息化、人力、资金、产品管理的需求,帮助企业轻松实现信息化,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在今天的推进会上,电信技术人员将为大家展示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业务的产品特色、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园区通”产品。该产品包括在线杀毒、企业邮箱、企业网站及基础oa等多项功能,解决了广大企业在提升通信手段、促进商务沟通、改善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最基本的需求,特别适用于信息化实施尚未起步的园区企业。推进会还提供现场业务受理和业务体验,让参会代表在第一时间领略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业务的魅力。

篇3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市经贸委祝贺**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的召开。,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市内企业的发展,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多种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总体来说,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亟待发展。

为打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瓶颈,2005年9月22日,省中小企业局与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在宁签署了《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启动这一工程,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是全球信息化潮流下无法回避的选择。现在,谁也不会否认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主体,自然要积极主动面对这一大趋势。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是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其次,信息化推进工程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电子邮件和信息搜寻的较低层次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尚处在酝酿阶段。第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it技术飞速发展,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省、市、市等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我们有非常好的战略合作伙伴。**电信一直致力于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服务,深入开展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各类业务,紧密跟踪先进技术,适度超前地进行通信能力建设,并在传统网络的智能化、宽带化、数字化改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全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推出量身定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电信“商务领航”这一新的客户品牌,为中小企业事业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此次召开的全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是由政府、电信等各方联合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该工程将通过**电信的“商务领航”信息化业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到网络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实现有效益的信息化。

“推进工程”的核心内容是推进“一平台,一中心”的建设,并积极参与全省“百千万工程”。一是由电信为主,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量身定制,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撑。“一中心”,即由电信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信息化建设人工咨询服务。同时参与全省范围内实施的“百家企业信息化样板试点”、“千家企业信息化体验”、“万家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百千万工程”,切实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在具体实施上,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以政策引导,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为主。将通过制订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意见,编制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方式,加强引导,营造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搭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并对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市电信分公司牵头实施“商务领航”,采用模块管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自助建站、网上工作室、网络硬盘、电子传真、网络安全、企业邮箱等诸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各单位要认真领会此次会议的精神,必须把“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落到实处。在正在讨论中的**市十一五规划中,把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6年既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

篇4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企业会计工作模式的巨大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工程施工企业逐步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这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现状,本文对会计信息化及工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进行浅谈。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会计模式,引发了企业会计模式的巨大变革。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对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全面运用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企业所有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应用等处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共享化,并可实时、快速地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科之中,并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结合,使其在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计信息化简化了传统手工作业流程,使会计工作免受领导干预,同时又承担了诸多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其二,会计信息化将有关会计业务的所有数据集成于数据库,实现了实时获取、处理、报告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共享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信息实施全方位动态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其四,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系统,实现了处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二、工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它是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房修装饰及设备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就目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虽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无法将这些独立的业务单元系统相整合,使得信息数据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并且这些系统的扩展性较差,只能处理本业务单位的工作事项,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应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一)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配置齐全计算机硬件设备,这里主要是指满足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硬件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单机系统等模式;其二,系统软件的配置。系统软件起着扩充计算机功能、优化调配计算机资源的作用,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数据维护能力等;其三,会计软件的配置。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会计核算精确、使用安全、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的会计软件,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购买通用、质量高、售后维护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应满足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应该配备项目造价分析管理、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管理等模块。

(二)建立数据库系统。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应面向施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流程,不仅能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还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关联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有助于其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会计信息。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传统会计模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如系统资源安全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笔者认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工程施工企业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将原有的会计岗位细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强化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效力与授权审批制度,彻底遏制舞弊、越权等违规乱纪的行为发生。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应设置会计主管、核算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应设置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岗位。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会计工作的要求,对上述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划分和调整。2.建立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完整、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工作得以连续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制定会计信息档案防护制度,做好防盗、防磁等工作;做好会计信息档案备份工作,对于磁性存贮介质应定期检查,防止由于介质被破坏而造成档案丢失;制定会计信息档案保密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会计信息在未经单位领导同意的前提下,不得擅自拿出单位或外借;会计档案不得随意放置,应放入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严防档案丢失、损毁及泄密等。3.建立系统维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高度依赖计算机进行工作,将信息数据高度集中,一旦遭遇机器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恶意程序攻击,就会使数据遭到致命性破坏。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对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加强控制。此外,针对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问题,施工企业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四)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处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会计人员,不但应具备会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完成对管理资源和信息系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随之发生着变革,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以推动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此外,企业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财会人员、IT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力求组建一支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

参考文献

篇5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全面运用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企业所有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应用等处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共享化,并可实时、快速地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科之中,并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结合,使其在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计信息化简化了传统手工作业流程,使会计工作免受领导干预,同时又承担了诸多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其二,会计信息化将有关会计业务的所有数据集成于数据库,实现了实时获取、处理、报告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共享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信息实施全方位动态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其四,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系统,实现了处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二、工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它是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房修装饰及设备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就目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虽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无法将这些独立的业务单元系统相整合,使得信息数据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并且这些系统的扩展性较差,只能处理本业务单位的工作事项,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应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一)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配置齐全计算机硬件设备,这里主要是指满足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硬件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单机系统等模式;其二,系统软件的配置。系统软件起着扩充计算机功能、优化调配计算机资源的作用,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数据维护能力等;其三,会计软件的配置。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会计核算精确、使用安全、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的会计软件,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购买通用、质量高、售后维护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应满足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应该配备项目造价分析管理、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管理等模块。

(二)建立数据库系统。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应面向施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流程,不仅能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还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关联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有助于其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会计信息。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传统会计模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如系统资源安全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笔者认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工程施工企业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将原有的会计岗位细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强化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效力与授权审批制度,彻底遏制舞弊、越权等违规乱纪的行为发生。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应设置会计主管、核算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应设置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岗位。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会计工作的要求,对上述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划分和调整。2.建立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完整、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工作得以连续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制定会计信息档案防护制度,做好防盗、防磁等工作;做好会计信息档案备份工作,对于磁性存贮介质应定期检查,防止由于介质被破坏而造成档案丢失;制定会计信息档案保密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会计信息在未经单位领导同意的前提下,不得擅自拿出单位或外借;会计档案不得随意放置,应放入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严防档案丢失、损毁及泄密等。3.建立系统维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高度依赖计算机进行工作,将信息数据高度集中,一旦遭遇机器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恶意程序攻击,就会使数据遭到致命性破坏。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对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加强控制。此外,针对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问题,施工企业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四)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处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会计人员,不但应具备会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完成对管理资源和信息系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随之发生着变革,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以推动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此外,企业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财会人员、IT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力求组建一支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篇6

[关键词]会计 会计信息化 工程施工企业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会计模式,引发了企业会计模式的巨大变革。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对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1.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全面运用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企业所有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应用等处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共享化,并可实时、快速地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2.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科之中,并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结合,使其在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计信息化简化了传统手工作业流程,使会计工作免受领导干预,同时又承担了诸多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其二,会计信息化将有关会计业务的所有数据集成于数据库,实现了实时获取、处理、报告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共享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信息实施全方位动态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其四,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系统,实现了处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二、工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它是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房修装饰及设备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就目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虽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无法将这些独立的业务单元系统相整合,使得信息数据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并且这些系统的扩展性较差,只能处理本业务单位的工作事项,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应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1.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配置齐全计算机硬件设备,这里主要是指满足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硬件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单机系统等模式;其二,系统软件的配置。系统软件起着扩充计算机功能、优化调配计算机资源的作用,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数据维护能力等;其三,会计软件的配置。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会计核算精确、使用安全、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的会计软件,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购买通用、质量高、售后维护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应满足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应该配备项目造价分析管理、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管理等模块。

2.建立数据库系统。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应面向施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流程,不仅能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还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关联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有助于其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会计信息。

3.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传统会计模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如系统资源安全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笔者认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工程施工企业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将原有的会计岗位细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强化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效力与授权审批制度,彻底遏制舞弊、越权等违规乱纪的行为发生。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应设置会计主管、核算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应设置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岗位。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会计工作的要求,对上述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划分和调整。(2)建立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完整、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工作得以连续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3)建立系统维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高度依赖计算机进行工作,将信息数据高度集中,一旦遭遇机器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恶意程序攻击,就会使数据遭到致命性破坏。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对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加强控制。此外,针对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问题,施工企业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4.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处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会计人员,不但应具备会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完成对管理资源和信息系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随之发生着变革,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以推动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探索

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各行业的用电量开始显著增加,用电量的增加也对电力安全保障和电力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进行。然而,计算机技术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列的安全问题。因此,加强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强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电力信息化工程发展基本现状

1.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当前,电力信息基础设计建设工作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力信息工程已将在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了全面的覆盖网络。电力通信网络目前已经贯穿于发电阶段、输电阶段和配电阶段等各个环节的通信网络,极大地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发展。目前,诸多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加强了投入力度,电力企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基础设施也已经基本建设成型。

2.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力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已经发展起来。新的形势下,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建立了关于电力行业网络发展的安全管理体制,将电力发展的安全责任进行了有效落实。同时,还开展了以网络安全为中心的电力安全建设,对电力企业的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保护,保障电力企业建设的安全性。

二、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电力企业在进行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

(1)计算机病毒的产生面对计算机系统的有效应用造成了困扰,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病毒发生频率的加大,会对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病毒感染现象也造成了严重的网络通信阻塞现象,计算机系统数据和文件系统都会在这个过程中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系统无法修复。

(2)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变得十分普遍,电力企业网络发展加强了信息技术的传播,然而,网络联通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内部互联网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互联网的安全性。

(3)我们国家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安全性能较差,但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却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办公自动化和财务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力营销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这也造成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减弱。同时,一些错误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假冒合法信息而造成严重的混乱现象,因此,关注信息传递工作的安全性就变得十分重要。

三、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网络改造。在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的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电力企业的网络进行优化升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网络改造工作,需要加强对电力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这样能够利用新技术来改造电力企业,建立更多的网络节点,使得当前的网络信息功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还能够建立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业务和数据传输网络,进而有效的促进了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发展。

2.培养一系列的高端人才。在电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大批既懂得信息技术使用,又懂电力生产的高端化的人才,而当前电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素质,这就对电力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电力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高端人才,并让人才出国进行深造培训,吸引一大批高端的技术性人才,这样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工程建设脚步。

四、电力自动化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1.电力企业工程建设中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应用。所谓变电站自动化,就是使用变电站中的电力设备,对现场进行有效监控。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变电站自动化能够代替传荣的电缆传输,进而有效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与此同时,变电站自动化还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有效的操作,进而能够对计算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此外,变电站自动化也能够有效满足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诸多要求,充分发挥了骑在电力电力企业自动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PLC系统在电力企业信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PLC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器进行结合的有效产物,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工作指令进行自动性的编程,还能够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的能耗,进而能够让整个电力系统都变得更加的轻松、灵活。PLC控制系统在对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利用PLC对电力系统信息建设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的促进了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

3.电网调度在电力企业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电网调度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和显示器等组成,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电网调度能够有效满足电力企业数据分析和采集的需求,还能有效的估算和预测网络,有利于电力企业对发电工作进行控制,有效的满足了电力市场的运营要求。

4.计算机在电力企业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最主要技术,这样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就是应用在变电环节配电环节以及供电环节等三个主要的环节,计算机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能够对电力企业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也能够实现各个区域内的用电网的调动,促进电力企业的有效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是一项具有综合意义的现代科技,这项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国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相关的电力企业建设人员还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率,并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月华.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8:257-258.

[2]和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18:159+152.

[3]殷贇.电力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5:235-236.

[4]吴璞琪.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J].通讯世界,2015,24:59-60.

篇8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制造业,推进设计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变革,实现制造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制造业适应全球竞争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方案起草组召集人杨海成博士介绍,按照该工程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投入将以企业为主体,国家将拿出2.5亿元的科技计划资金来支持,同时全国各地省市、行业将配套7.5亿元的资金。同时,科技部还希望地方示范骨干企业能够自主投入4亿元资金,加上其他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将有50亿元左右的资金来支撑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发展。

杨海成分析,其实,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投入要求,50亿元的资金还相对保守。实际上,从“十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推进的过程和全国各地各省市积极响应所确定的国家和地方投入看,已远远超出了这一数字。

制造业信息化效能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十五”期间科技部在27个省、47个重点城市、5000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了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副主任胡建生介绍,科技部委托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和天津市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工程中心等单位,对我国2004年度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调查分析,总共收集到了2954家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制造业信息化正由局部应用阶段向内部集成、管理变革阶段发展。

2.制造业骨干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每百人计算机的拥有量和增长率都超过了意大利等国家,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率等指标都有显著提升。

3.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有38.69%的企业设立了CIO职位。

4.在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逐年降低的情况下,信息化效能在逐步得到提升。目前,企业更重视如何更好地将信息系统和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企业效益,而不是简单的投入问题。同时,制造业企业的库存资金占用流动资产的比率逐年降低,2004年已经降低到30%以内。

5.信息化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2003年比2002年平均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6.97%。

6.电子商务应用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成为当前的重点和热点。2004年,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销售的占企业总销售额的17.17%,增长率为119.01%;采购额则占16.67%,增长143%。

7. 软硬件的国产化比率还有待提高,需大力扶持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在2004年,企业应用国产软件的比例达47.22%(按套数计算),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8.集成和协同成为当前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关注的焦点。大中型制造企业集团对SCM、CRM等为代表的面向供应链和市场协同技术有迫切需求,并以之为目标。其中,处于市场定义阶段的企业比例增加到6.47%,处于管理变革阶段的企业增加到21.40%,处于内部集成阶段的企业比例达30.80%,而处于个别流程信息化阶段的企业逐年减少,2004年该比例已经降低为41.32%。

《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科技部高新司冯记春司长指出,上述调查所显示出的趋势和需求也将是“十一五”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努力方向。“十一五”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将顺应国际制造业全球发展的趋势,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实际发展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创环境”的方针,以“企业是主体,机制是保证,技术是依托,服务是手段,效益是根本”作为工作原则。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是:

1. 以高校、科研单位和创新型研发团队对主体加强前沿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力求在基础理论方法、公性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和突破,形成一批创新的现代化制造技术及信息化成果,培养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研究队伍,引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 以系统集成和专业化应用需求为牵引,与企业应用示范相结合,开发一批集成系统和行业应用产品,促进规模化的应用和推广,着力培养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促进产业化进程,建立产品开发和企业应用相互支撑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3.开展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示范。在10个以上的行业性集团和企业开展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示范,实现300家以“甩图纸”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无纸化和以“甩帐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化流、物流和资金流以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示范企业, 并推动1000家以上的企业推广应用;建立10个左右的ASP为代表的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10000家中小企业提供网上生产链协作和共性技术资源服务,显著提升中小企业、骨干企业和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 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政策、标准等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应用发展环境,形成完善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建立制造业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体系。结合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开展制度化的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指数、企业指数统计调查评测工作,对省市、行业和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评估,建立科学严谨多层面的信息化评估体系。

6. 积极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市场优势和在信息技术领域与国外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大力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推进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企业在集成应用方面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技术和产业层面上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国际化进程。

六项保障措施积极推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确保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顺利进展,科技部建议各地采取如下保障措施:

1. 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由于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一个集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产、学、研各方密切协作,加强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等组织协调机构的建设,开展发展规划研究,在制定规划时明确目标和重点,出台相应保障政策,发挥专家咨询机制作用。

2.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国家和地方要围绕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以大型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的需求为重点,以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相关重大科技计划为引导,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并跨部门、行业、地方联合组织实施。各地对列入国家计划重点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安排配套资金,落实推进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主体。

3. 以行业和区域为重点,实现协同推进。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国区域广、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差异大的现状,按照分类示范、分区管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的原则,选择部分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行业性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企业应用示范工作,实现项目实施的联动和国家、区域、地方的资源整合,协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组织单位联合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专家组等管理、咨询机构,形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

4. 加强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示范等各个环节,贯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人才培养三大战略。以能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作为计划立项的重要依据,把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作为企业示范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以专家、咨询和培训机构、IT企业为支撑,培养一大批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应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要加强企业信息化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形成一支专业化实施队伍。

5. 加强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引导、激励机制。各地应加强政府引导,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形成工作部署与检查落实、绩效挂钩的工作监督机制,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办法和激励机制。

6.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展示成果。

机制创新是重点

“实际上,整个‘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要分在三个大的层面开展。”杨海成认为,首先,是以863计划为主来开展前沿技术的跟踪和探索,这就包括智能设计、数字样机、虚拟制造、协同管理以及异构系统集成;其次是要通过863重点项目的开发,进行自身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软件产品及系统开发,这里就包括了电子CVP、制造集成协同信息管理以及产品全方位输出管理等技术,集成我们自主创新的软件产品系列;第三,是我们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围绕着集团型企业、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来开展集成、应用。当然,这里所指的集成、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制造业。

他进一步强调,多技术的支撑,多体系的连动,多方面的协同,多单位参与是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显著特点,与技术经济和政府各个部门密切结合。从工程特点来讲,在组织方式上也要采取“工业组织,分区示范”的方式来组织好这样一套庞大的系统工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