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2 11:02: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 器乐音乐教育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00-01
1 音乐教育哲学学科发展概况
音乐教育哲学隶属于教育学,它是教育哲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学科。它的存在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学的内容,并对音乐教育的,特别是器乐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
当前,在音乐教育哲学学科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主要分为五种,其主要内容包括:
(1)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美国音乐教育家Bennett Reimer提出。他认为: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对于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起到了决定作用。
(2)以实践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该观点由美国音乐教育家David J.Elliott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音乐学科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艺术科学,其发展关键在于实践。
(3)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我国的王耀华先生提出。他主张,音乐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音乐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
(4)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项观点由美国学者保罗・哈克提出。他承认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并指出,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
(5)以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所提出的:音乐教育哲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的与文化整合的哲学。
这五种音乐教育哲学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器乐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
2 音乐教育哲学对器乐音乐教育工作的指导性作用
(1)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加强实践。
器乐音乐教育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表演的实践活动;二是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器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仅需要重视与表演相关的舞台实践活动,也应重视与教育相关的课堂实践活动。
当前不少艺术院校的教学工作和教育评估体系往往将舞台实践活动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却忽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这导致不少学生在初为人师的阶段无法迅速进入角色。因此,笔者认为器乐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认真了解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充分认识到这一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作用。其次,器乐专业教师也应当设法为学生提供“舞台”和“讲台”,以提高其表演和教学能力。
(2)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教育任务,因此,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影响着器乐教师的教育行为。
器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标准,让学生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体验美感,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如钢琴独琴曲《牧童短笛》,其标题让人想到牧童手拿短笛,坐在牛背上,怡然自得的情境。该曲按五声调式特点编写的音符起落有致,清新自然,这使得画面上手握短笛的牧童形象逼真可人,出色地完成了作品所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教师授课时可准备好相关图片,在学生边聆听作品边欣赏画面,使其能直观地体验作品意境。
(3)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功能性。
器乐音乐教育的功能性主要体现是:第一,器乐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内涵和音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法,能够亲身体验乐器的声效特质,通过学习器乐作品,能够深刻理解到其中的内涵与外延。第二,器乐音乐教育隶属于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器乐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
(4)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创造性。
创造性是音乐教育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器乐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器乐教学始终。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启发学生对器乐演奏形式进行创新。器乐的演奏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和合奏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和声、织体、调性进行再创造,以丰富演奏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改良器乐教学方法。由于很多器乐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都将承担一定的器乐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器乐教学工作的教学形式、课程计划、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启发其对现阶段器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5)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文化性。
文化性在器乐音乐教育中无处不在。其原因在于:第一,器乐音乐作品的创作源头均具有文化性。总览当前所有的中外器乐音乐作品,无论是其音乐创作元素,还是音乐写作方式,其内涵外延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器乐音乐中所蕴藏的文化性特点。第二,不同的地域、历史、风俗决定器乐音乐作品中存在文化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恰恰是不同器乐音乐作品独具特色的根本原因。第三,器乐音乐课程具有文化性。就器乐音乐的课程价值而言,“人性至上”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毋庸置疑的。音乐的审美属性和文化属性在器乐音乐教育过程中是并存的。
作为一名器乐教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首先认识器乐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文化性特点,并同时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现在不少教师都热衷于演出、比赛,而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教师是停留于“吃老本”的状态中,无心学习和品读与音乐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器乐教育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器乐教育是一门以传授器乐演奏技巧为主的学科,其实践性较强,而音乐教育哲学则是一门以研究教学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理论性较强。众所周知,理论研究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脱离了理论指导的实践工作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便难以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发展,因此,在器乐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学习和了解已有的音乐教育哲学成果,也应该重视如何借助这些成果指导器乐教学工作,以此推动该项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雷默,著.音乐教育的哲学―― 推进愿景[M].熊蕾,译.3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8):8,101.
[2] (美)戴维・埃里奥特,著.关注音乐实践― 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谢嘉幸,李小莹,校.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22,66.
[3] 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 审美与实践之维[M].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8):15.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效果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许多人认为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音乐教师是传递快乐的使者。要做真正的快乐使者,就必须不断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音乐器乐之一的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改变以往课堂的刻板、单一。学生手头上有支笛,就好像手上有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定能把张白纸描绘得五彩缤纷。如:小学高年级的听音记谱练习。首先,教师弹琴,学生拍节奏,把乐句的节奏记下来,然后用竖笛摹奏教师所弹的乐句,最后教师再弹乐句的时候,学生就能把音高准确地记在节奏谱上。这类练习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头脑中有节奏、音高的概念,使这类练习的难点(音高),通过学生用竖笛摹奏得以解决。这比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使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更直观化、形象化
由于各种的原因,学生们达不到人手有种键盘乐器,这给学习乐理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变音记号的认识及带有变音记号的音的听辨。例如:下调的“4”的认识和听辨,先让学生用竖笛吹奏“4”,再引导学生看“4”的指法,然后吹奏下调的“4”,学生边吹边听辨这两个音,感受其不同音高,这样因为指法改变,音高也改变了,使学生对下调的“4”的认识更为直观、形象。最后,得出大三和弦的色彩明亮,而小三和弦的色彩较暗淡、柔和。以上所列的这些概念性的乐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手上的一支笛,使这些比较抽象、教师不好把握深浅度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实践,使它们直观化、形象化,而且学生接受得快、记得牢。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唱水平
音乐方面的合作能力是一个集体音乐素质高低的最好表现。它包括学生跟教师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等。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音乐修养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有了兴趣,对教师的上课就有积极的合作精神,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自觉形成。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合唱水平也得以提高。合唱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合唱水平不高的班级就更是难上加难。自从学生手上有竖笛后,合唱歌曲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简谱版)中的《红蜻蜓》就是一首两声部的歌曲。合唱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都有先人为主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我采用先人为主的方法,先把歌曲的低声部学习好。首先,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低声部的同学按歌曲的节奏拍手,熟悉歌曲的节奏感,感受歌曲的连贯性,然后用竖笛试奏低声部旋律,使低声部的学生头脑中有其声部旋律。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学习高声部,最后两个声部同时试奏,帮助解决合唱时的音准问题,学生的音准解决了,再学歌词就不成问题了。熟练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进行合奏、合唱,或者部分学生用竖笛吹着伴奏、部分同学合唱,对歌曲进行巩固练习,使所学的《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更和谐。这样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改变了学生害怕合唱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
摘要:舞蹈离不开音乐,好的舞蹈可以生动的表达乐曲的内涵而音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舞蹈与音乐相互融合,互为基础。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从分析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为起点来谈一谈如何利用音乐激发学生舞感。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乐感舞韵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41-01
引言
舞蹈是一门具有特殊情感表现力的艺术,它利用人类的灵活的肢体动作来进行不同的情感表达。在当今这个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社会中,舞蹈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喧嚣情绪、建立自信的一种渠道。因此,无论是抱以成才希望还是作为一种气质的熏陶,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少年宫或者专业的舞蹈队来学习舞蹈。笔者作为少年宫的舞蹈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在儿童时期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更加期盼此时的舞蹈学习能为树立更多学生从事舞蹈事业坚定的心。下面笔者就以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为切入点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呈现出舞蹈之美。
一、音乐与舞蹈之辩证关系与音乐启发性作用之分析
众所周知,舞蹈是通过形式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的。一个拥有优秀生命力的舞者必定也是一位具有乐感的表演者。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与和声不仅是在音乐领域内表达着人类情感更加可以通过肢体、身段与动作而结合的舞蹈来表达内在的感情。因此,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与音乐是最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是触类旁通的。笔者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支没有音乐的舞蹈往往会略显生涩与枯燥,具有生动表现力的舞蹈应该是准确的音乐节奏与较为精准的肢体动作的结合引发的情感宣泄。因此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作用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用利用音乐增加“舞感”之途径解析
1、音乐贯穿于舞蹈教学始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对于少年宫的舞蹈学习班来说,舞蹈的教学除了要奠定扎实的肢体基本功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没有音乐伴奏下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情感,但这也需要多年的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持久训练。在初级舞蹈的教学中,将音乐贯穿与教学始终则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舞蹈音乐单独作为授课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讲解。比如说我在教授形体舞时,因为形体舞的动作通常具有一定的含义是舞蹈感觉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我就结合着形体舞的综合性特点给学生辅助的播放芭蕾音乐、民族舞音乐和现代舞音乐,让不同的音乐给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舞蹈环境,学生的形体塑造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这就是肢体与舞蹈的配合。
2、借助音乐对舞蹈教学环境进行渲染升华学生舞蹈感知力
舞蹈的教学对环境因素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外舞蹈的音乐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旋律优美的音乐舞步更加平和与舒缓而旋律豪迈奔放的音乐则令舞步更加钢硬、坚实。因此,不同的音乐表现着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舞蹈也回应的不同的音乐。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搭建一个音乐平台,一个音乐氛围。比如说我在教学中就将音乐大声的放出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自主的跳出不同的舞步,我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一批机械的舞蹈家而是令学生更加自由的感受舞蹈。
3、舞蹈节奏与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肢体表现力
不可否认,在舞蹈的学习中基本步伐与舞蹈动作的学习是什么的辛苦与枯燥的并且单靠教师示范一些基础动作也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动作的教学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则更避免学生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训练学生“转”这个动作时,我就将该动作搭配音乐中的后十六音符来进行,后十六音符包括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重音、长音加短音的结合令动作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4、美感与乐感相结合提升学生舞蹈综合能力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舞蹈更加强调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与姿态美的结合,良好的乐感可以帮助舞蹈美的激发。从训练学生舞蹈的舞韵的角度来说,动作的快慢、肢体用力的时间与火候、舞步的节奏乃至的呼吸、精细的举手头足都可以利用音乐中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比如说名曲春江花月夜,无论是古筝还是琵琶的演奏都可以令听者感受到闻花、照影、鸟鸣与飞翔之感,利用这些来也可以提高我们舞蹈的美感。乐感与美感相结合才能成就一只有灵魂的舞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文化与艺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舞蹈的学习以不单单是锻炼和欣赏更是一种陶冶情操、进行自我修养的方式。在舞蹈的教育上现阶段也存在着例如重视舞蹈表演,轻视舞蹈内涵教育;重视舞蹈技巧教学,轻视文化理论学习等诸多的问。因此,作为舞蹈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提高整个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这也必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文波.现代化与舞蹈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 2010
关键词 器乐教学 音乐教学 乐曲 选择
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对于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器乐教学本身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音乐教育,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多方面需求。运用器乐教学能够使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进行民族器乐和乐曲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作用。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模式的音乐教学中,一般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认识五线谱,练习唱歌,教学的方式很单一,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因为有些学校的条件有限,只能让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器乐演奏,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器乐的演出比赛,没有将器乐的学习与音乐活动同步进行,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器乐演奏的技能知识。
在现代的音乐教育当中,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把音乐教学当成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生演奏乐器,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欣赏、表现音乐。所以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真正的使乐器走进来,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器乐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表现音乐,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智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弹琴与绘画中,就要要求动作的精细,使大脑一种处于兴奋状态。通过研究调查表明,当学生在不断学习与演奏乐器时,使手指不停的运动,反应更加的敏捷,有助于智力的提升。这种锻炼能够使思维开阔、反应灵敏,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心理的角度上分析,当学生在演奏器乐的时候,美妙的声音能够促使荷尔蒙的分泌,提高大脑的分析能力,使记忆力增强,所以器乐的演奏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二、器乐教学的乐曲选择
在器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乐曲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器乐教学的器材中限制器乐的品种,由于长度或者难度等原因,不能使学生掌握乐曲主奏乐器的技巧,所以一些价值很高的经典的曲目不能进入课堂,同时在选择的时候还要避免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曲,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或者乐曲作为器乐教学的曲目,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学过的歌曲作为选择的依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具有美感的乐曲更能够使学生增加表现的欲望,很容易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因此,在器乐教学中,不仅选择适合学生的器乐,而且还要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还与唱歌结合起来,在唱歌教学中的曲目,都是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他们的演唱,熟悉歌曲的曲调和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曲目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在配合自己的乐器表现出来,不仅能够伴奏,而且还能够进行独奏,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学生热爱器乐教学,热爱音乐。
三、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乐器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器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首先要将乐器普及化,将器乐走进课堂,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乐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器乐教学真正的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在选择的时候要选择简易型的乐器,要保证在学习和演奏的基础上,质量不会出现问题,才能符合音乐审美的需求。比如在选择二胡的时候要听音色是否优美动听,听音质是否纯净无杂质,发音必须准确,同时在制作上也要有一定的工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美感。在一些学校不注重这些细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器乐的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在器乐教学中乐器的品种有很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适当的选取一些。在《音乐课程标准》中里面提到的打击乐器、口琴、风琴都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乐器,在普通的音乐教学中比较容易操作。在器乐教学中,要根据条件的限制,最好让学生学习一些简易型的乐器演奏,不仅方便携带,而经济实惠。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出发,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乐器,这样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把器乐教学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有时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使用多种器乐教学的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可以选择欢快的打击乐器,在强有力的节奏感下,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刺激,慢慢的参与打击器乐教学当中,所以可以选择适当的乐器去调节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教学的内容,而且在这种强有力的节奏感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中运用一些乐器的辅助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器乐本身具有形式美,对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展现自我的欲望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器乐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记载了我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去欣赏体验传统民族音乐,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通过器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接触我国传统的民族击奏乐曲和吹奏乐器,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的音乐文化,继而培养他们的民族审美观和民族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黄书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06).
关键词 大学音乐 乐器演奏 艺术性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现状
(一)乐器演奏教学方式的落后。
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始终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大阻碍,同时它还波及影响到了我国大学音乐教学的进程。乐器演奏教学方式的落后,使得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偏向于音乐理论和乐器操作的分开学习,这样容易导致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和乐器演奏的实际操作脱离分开。如此造成的后果是理论知识过于死板,实际演奏过于僵化,综合而来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同时得到提升;其次,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在乐器的演奏教学方面有保守的倾向,这种倾向的主要表现是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乐器演奏的单一性和国别性,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和谐和统一,单纯的只是要求同种乐器的演奏,这样,不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对外开放和世界融合。落后的乐器演奏教学方式只会是成为阻碍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乐器演奏教学目标的淡化。
教学目标是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没有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指示。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过于淡化的教学目标使得乐器演奏教学的前进方向很不明确。乐器演奏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演奏的外在表演和华丽演出,而忽视了对乐器演奏的美学欣赏和艺术提升,这样的教学现状说明了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的乐器演奏教学仅仅只是为了表演而演奏,而不是致力于通过乐器演奏提升同学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素质。如此功利化、外在化的教学过程淡化了乐器演奏精神提升的内涵,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讲不会走得很远。
(三)乐器演奏教学中资源的缺乏。
大学音乐教育目的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乐器演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学欣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在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资源是相当缺乏的:首先,大学乐器教学缺乏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音乐乐器,由于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投资过少,使得大学音乐在教授过程中有许多学生没有乐器进行实战操练,所以学生学到的永远只是书本上的片面知识;另一方面,乐器演奏教学还缺乏必要的师资能源,乐器教学的专业老师太少,这样使得乐器演奏教学中只能涉及到比较窄的范围,同学们的音乐层次可能就得不到提高。乐器演奏教学资源的缺乏在物质和实力方面都制约了大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它还抑制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
大学教育需要培育的是双向人才、多素质青年;大学音乐教育需要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修养、美学素质。作为发展大学生德智体美一部分的音乐教育是必须得到不断完善的,而乐器演奏教学作为大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紧跟时代潮流,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也是必须的。所以在大学音乐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大学音乐教育。
二、如何改变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现状
(一)提升乐器演奏教学方式。
要想在乐器演奏教学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使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和实际相脱离教学模式,确立新的、科学的教学方式: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操作实际相结合,在教授音乐基本的知识的同时强化乐器的实际操作,两者要同时重视,不能厚此薄彼;其次,要注重对外开放,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吸收和引进新的演奏方式和乐器材料,并尝试将外来的乐器演奏和本国的乐器演奏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演奏模式,给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新的血液。
(二)明确乐器演奏教学的目标。
明确乐器演奏教学的目标是促进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关注且重视的。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国大学音乐事业的发展才有了前进的方向,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目标,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才能健康发展。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指的是乐器演奏必须重视音乐精神的演绎、艺术内涵的表达,而不能仅仅是为了表演而演奏,更重要的是要揣摩音乐的内在实质,将音乐的精神通过乐器的演奏传达出来,这才是乐器演奏的艺术性的体现,才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意义作用。在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的指示下,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
(三)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
乐器演奏教育的资源缺乏主要表现在物质资源和教师资源上,所以要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必须着力于对物质和人才的支持上。首先,要落实好大学音乐教育在乐器方面的投资上,确保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够实际的进行乐器的操作;其次要加大对专业乐器演奏教师的培养上,尽力多的培育出能够在熟悉操作乐器的同时还能够演绎出音乐表演的精神实质,简单说就是要培养技术和涵养双休的教师人才。在物力和人力双赢的情况下,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音乐教育在促进大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注大学音乐教育、重视乐器演奏的艺术性是当下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提升大学音乐教育中乐器演奏的教学方式、确立明确的乐器演奏目标、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这三方面的努力,让我国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艺术性紧跟时代潮流,那么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加飞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吉伟.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D].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2000.
一、在音乐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和民族精神
1.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向学生阐述民族民间音乐、民族乐器的形式、分类
我国的民间音乐按其体裁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综合性乐种等。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1)民间歌曲,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2)歌舞音乐,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3)说唱音乐,说唱艺术是说(白)、唱(腔)、表(作)三位一体的艺术,也称曲艺。(4)民族乐器,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向学生阐明民族乐器的分类及种类。民族乐器包括:弦乐(弓弦乐器:二胡、京胡、板胡等;拨弦乐器:琵琶、古筝、三弦、柳琴、扬琴等)、管乐(竹笛、唢呐、笙、管子、箫)、打击乐器(云锣、大锣、小锣、木鱼、堂鼓等)。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提高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2.演唱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唱民歌是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选择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提供给学生,除音乐教材外,还要选择课外的优秀曲目进行学习和演唱,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风格、音调、节奏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具有很强的舞蹈节奏;内蒙民歌高亢、宽广、辽阔;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所以,在教学中,把民歌演唱的各种技巧和因素整合、加工,使学生能更好地演唱民族歌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演唱民族歌曲的目的。
3.民族音乐欣赏的作用
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优秀的民族音乐曲目进行欣赏,是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时效性的必要手段,在欣赏民族音乐作品之前,应提前向学生布置音乐欣赏作业,让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形式先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题材、背景等,让他们通过自己学习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在音乐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自主学习收获,增强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收到较好的欣赏效果。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一课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瑶族的居住环境、瑶族的服饰、瑶族的风俗、瑶族的乐器———长鼓等。在课堂上,教师加以启发:“同学们,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乐器(瑶族的长鼓、我们本地区朝鲜族的乐器———伽耶琴、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手鼓等)。人们借助本民族的乐器来表现各民族的音乐特色,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瑶族舞曲》就代表着瑶族这一民族的乐器———长鼓,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瑶族的音乐文化世界吧。”
4.情境创设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有效发展。音乐情境教学法是建立在启发诱导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以情激情,以情设境。
二、实践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实践是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除了课堂的学习外,要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娱活动,为推进民族音乐教育构筑坚实的平台。其中如学校举行民族乐器比赛活动,学生通过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竹笛、扬琴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提高他们的民乐演奏技巧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又如,学校举行民族歌曲歌咏比赛活动,让学生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使这些弘扬民族精神的歌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传得开,唱得来。如参加社区民族文化演出活动,将学生引入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之门,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通过“唱响民族歌,跳起民族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传承了祖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初中音乐 鉴赏教学 作用 教学方法
鉴赏教学和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传统音乐教学多是教学书本上的固定知识,教会学生一定曲目。而鉴赏教学是教会学生品鉴音乐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透过音乐表面,理解到更深层次的内涵情感,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加强鉴赏教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以促进鉴赏教学的落实渗透。
一、鉴赏教学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认为不过是学学唱歌,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不少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对音乐教学提不起兴趣。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在歌唱方面缺少天赋,因此也对音乐教学没有兴趣。而增加鉴赏教学,使传统的课堂有了新的花样,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音乐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兴趣被提升起来。
(二)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音乐教学的成效不高,很多学生在经过音乐学习之后,还是对一些常规的乐器缺少认知,对常规的曲目不能演唱。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到乐器、曲目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因而在学习的时候不够用心。通过鉴赏教学,让学生理解曲目和乐器的精髓所在,从而紧紧把握相关的知识重点。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音乐水平的综合反映,其涉及到乐理知识、曲目演唱、乐器等诸多方面。而在鉴赏教学中,不仅仅是对一些曲目进行鉴赏,也会涉及到曲目之间的比对,不同乐器音色的比对,在同一曲目中的效果比对,等等。通过这些多方面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各方面的音乐知识都得到提高,进而提升整体的音乐素养。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鉴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环境的营造
鉴赏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某些曲目、乐器等进行深层次的感悟和分析,而音乐本身属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中的情感内涵都是比较抽象虚无的,没有适当的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氛围中体验情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营造教学环境,首先应该对教室的硬件环境适当进行布置,设置一些富有艺术气息的简单装饰,座位、乐器的摆放也需体现出艺术理念,避免落于俗套。其次,结合所需教学的具体内容,从软件环境上进行营造,比如要对《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进行鉴赏的时候,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关于爱的视频,播放音乐的时候同步播放视频,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画面对歌曲产生深层次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参与进环境营造之中。学生是受到环境影响的一员,同时也是影响环境的一员。所以教学环境的营造,也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自主对教室重新布置。
(二)优化鉴赏形式
鉴赏教学对教学形式的要求较高,若形式与鉴赏内容不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这对乐器的音色进行鉴赏时,如果依照传统的讲述式教学,直接告诉学生其音色上的区别,那么学生显然不能理解。这时,就应当先以具体的曲目导入,让学生对不同乐器演绎的同一首曲目聆听感受,然后学生指出其中的差异所在,并说出自己对每个乐器演绎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形式,结合实际的曲目,学生可以直观认识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和表现力。再比如,针对曲目《青藏高原》进行鉴赏时,一首歌曲不仅包含了曲、词、乐器这几个主要方面,还包含了编曲、混音等。在对该曲目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该曲目的特点――高音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曲目的内在,体验歌曲表达出的对青藏高原的热爱与歌颂。
(三)丰富鉴赏活动
在现有的鉴赏教学中,相关的鉴赏活动比较单一,仅仅是对一些常规曲目进行品鉴,学生学习起来味同嚼蜡,兴趣不高。因此,要对鉴赏活动进行丰富,实现鉴赏教学的多元化,以便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需要拓宽鉴赏内容的范围,不能局限在音乐教材上,可以引入学生普遍喜欢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将其和传统音乐进行对比,分析内涵上的差异。其次,多元化鉴赏手段。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表现手段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用各自擅长的手段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绘画、文字等。最后,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能够自主展开音乐鉴赏,强化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结束语:
鉴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鉴赏形式,同时丰富鉴赏活动,由此提升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音乐;乐器;课堂;可行性
我们都知道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是乐器作品,无歌词的提示,没有准确的音乐形象。试想,如果我们无法发现音乐符号所承载的音乐文化内涵,如果没有将符号转化为情感化、有生命的音乐,无法和中学生的情感、意志、品格、习惯等沟通,那么,我们拿什么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情趣呢?
一、乐器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中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乐器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即使学校组织少数中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和竞赛服务。
现代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有必要要求乐器进课堂,让每名中学生都学会演奏一种乐器。
乐器教学是为培养中学生音乐素质服务的。现代的音乐教学由乐理知识教学、唱歌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乐器教学、音乐欣赏教学五部分组成,共同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质。抓好乐器教学,不仅能培养中学生音乐的技能,还能以奏带唱——促进歌唱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以动带听——促进音乐欣赏教学;以学带记——促进乐理知识教学,使手、足、耳、眼、脑整体活动,视、听、动协调发展。总之,乐器教学能培养中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中学生的音准、识谱能力,加强中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有益于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使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重视乐器教学是完成中学音乐素质教学任务的重点
1.乐器教学要与歌唱教学相适应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过去只研究歌唱教学,而且富有成效。现在,乐器教学被列入音乐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更主要的是观念更新缓慢,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的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客观上还存在诸多困难,如师资演奏水平低,教育经费短缺,家长经济承受能力差等。因此,乐器教学还相当薄弱。为了更好地开展乐器教学,中学音乐教师应从当地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学校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和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加以考虑,妥善安排乐器教学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对乐器教学的指导,提高乐器教学的质量。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乐器教学
在中学阶段,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例如四肢、肌肉、肺部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适合学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响板、铃鼓、木鱼、双响筒、碰铃等,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购买,如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要求中学生自制教具,如用易拉罐装上沙子或豆类等制成沙球,将竹板等上绳制成响板等,这样不仅有了乐器,还培养了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志贯穿于乐器教学的始终
针对乐器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教师在乐器教学中更应注重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中学生兴趣和意志力的培养,而且要贯穿始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发展中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中学生观摩乐器演奏音乐会;也可以教师示范,中学生表演,使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水平同步提高。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走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音乐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乐器进课堂是大势所趋。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提高音乐教师自身演奏乐器的水平。音乐教师除了要会弹钢琴外,还要会一两件乐器,懂得更多的演奏知识,这应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不断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需要会愈来愈迫切、强烈,对审美的追求层次也会愈来愈高。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感任重道远,应该在不断探索中向更高的层次一步一步追求,使师生共同在不断的追求中得到升华。
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它能够让受教育者通过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全面地了解音乐,深刻地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对陶冶中学生情操,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乐器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乐器教学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例如口风琴的出现犹如音乐课堂中的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了学生。教师不失时机地示范吹奏一支学生熟悉的歌曲,学生们会格外安静,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转60页)(上接59页)此刻,教师的引导与教学犹如魔术师在表演般吸引学生。歌曲学会之后,教师可安排个别吹奏、小组演奏,然后让学生尝试分乐句演奏。就这样,当学生们听到分乐句演奏的效果后,会开心地欢呼起来。大家既学会了演唱歌曲,又学会了用乐器演奏歌曲,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参考文献:
[1]?赵晓花.浅谈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
[2]?李子宁.让乐器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