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创业风险分析与对策8篇

时间:2023-11-21 11:08: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创业风险分析与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业风险分析与对策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融资 风险 对策

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大学生创业融资面临的困难与风险可以帮助大学生提供创业成功率,改善我国就业形式。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分

从目前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来看,主要是以家庭或个人的筹备为主,银行借贷基金和政府的创业扶持基金为辅,也有足够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拉来风险投资作为融资,从这几种渠道来分析,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银行贷款条件多。银行的资金实力雄厚,本应该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要力量,我国银行虽然也推出了专门给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小额贷款形式,但是银行在风险的把控上很严格,除了要求贷款人具有良好的信誉度以外,还要求有担保人,由于缺少相关经验,大学生创业者在寻求担保人时也面临着困难,另外银行在审核的程序上也很严格,通常要两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拿到审核结果,创业者在时间上要把握好。

2.政府扶持门槛高。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持鼓励的态度,政府设有中国青年创业基金,也鼓励高校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风险极大,政府或高校为控制风险,在审核创业项目时会很严格,对优秀的创业团队或以有成熟方案的团队,审核通过率会更高,在限制通过率的情况下,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得到政府的创业基金扶持。

3.风险投资参与不足。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情况的投资,讲究高风险高回报,不要求被投资者抵押和偿还,这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获得融资的渠道,但是风险投资商对于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关注度不足,在不确定创业项目有明确的前景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进行投资。另外,就算大学生能够成功拉到风投,投资人也会设置一些权限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这样的融资很可能在日后项目成功后被投资者控制,失去决策权。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

1.融资政策不健全。大学生创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很大,大学生初入社会,对融资的相关规定理解不全面,加之资本市场没有建立完备的融资政策,大学生在取得融资时存在对自身项目的信心不足,这在风险投资的渠道上更加常见,大学生获得投资的过程艰难。另外,创业团队在后期对股份的划分上也容易产生分歧引起经济纠纷,这都需要完备的融资政策来解决相关风险。

2.自身缺乏危机意识。融资仅仅是创业的开始,融资成功不意味着创业成功,这只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后期的运作对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起步资金的运用是项目能否获得收益的重点,操作合理,项目才能在市场的考验中站住脚。然而很多创业团队缺乏危机意识,在后期的项目运作和经营上不用心,最终创业失败。市场无时无刻不存在风险,团队时刻存在危机意识才能在市场中经营下去,才能创业成功。

3.团队管理不善。创业团队初期,团队规模不大,管理上的漏洞不明显,一旦融资成功,团队扩大,对管理方面的欠缺,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就凸显出来了,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拿到投资后,对资金的花费没有安排,导致花费超出预算等情况,影响团队的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风险对策

1.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环境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政府扶持基金的受益面,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对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政府配套政策,从选址到推广全面帮扶,加强高校对创业的支持,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或讲座,鼓励优秀的大学生进行创业,高校教师在创业初期进行指导,降低学生创业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2.健全创业管理制度。创业初期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日后团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创业初期就合理的分配投资者和各成员之间的股份,对团队资金的管理和人员分配也应该在创业的最初达成共识,有效的股权机制和信息透明可以较少团队分歧,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日后公司的成立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团队效率,强化了企业的信用度,对创业融资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定的规避作用。

篇2

1.课程设置需求因素分析。

从创业课程性质来看,有75.9%的受访对象认为应将创业课程设置为公选课,仅有24.1%的受访对象认为应将创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可以选择的个人行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是否学习这门课程。在选修课程的具体设置方面,有48.6%的同学选择采用课程系统讲授的模式进行学习,38.3%的同学选择通过讲座的模式进行学习,13.1%的同学选择通过社团活动来进行学习,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希望接受创业知识的系统培训。从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需求来看,89.6%的同学都认为应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的意识和理念。这是因为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机构成,“是专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性、前瞻性的集中体现,是高等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把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到专业教育中,使学生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的获取根植于专业教育之中,奠定大学生创业的深层根基。从课程设置时间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希望在大二(占比38.2%)和大三(占比35.6%)开设创业课程,原因在于大学生都认为大学二、三年级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需要获得一些有帮助的指导。

2.知识内容需求因素分析。

在限选3个选项的前提下,结果从高到低排依次为: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养成、创业资源获取、创业风险分析、商业模式分析、创业模拟演练、企业家精神。数据表明,学生对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资源获取等方面的需求较为突出。

3.实践内容需求因素分析。

从实践内容来看,有30.1%的同学选择到创业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有20.2%的同学选择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有19.2%的同学选择听取创业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经历讲解的形式进行实践实习,有15.5%的同学选择参加创业计划竞赛来进行创业实践,还有15.0%的同学选择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术交流、主题教育活动来进行创业实践。

4.心理辅导需求因素分析。

在创业心理辅导需求方面,78.6%的同学选择需要进行辅导,仅有21.4%的同学认为不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和意外,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调整他们的心态,不断提高他们的按压能力,增加其创业的勇气。关于心理辅导方式的选择,有58.1%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通过电话热线、电子邮箱等方式建立心理辅导平台,41.9%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专门心理辅导机构,以实体的形式向同学提供心理辅导。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同学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不想让学校的师生们知道自己进行心理辅导,所以选择非面对面式的心理辅导。

二、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教育供给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供给现状分析。

目前的地方高校虽然有和创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但是专门的系统地讲授创业的概念、创业者素质培养、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创业风险、商业模式等的选修课很少,其原因主要创业指导师数量有限,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指导师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师资力量的有限致使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供给无法实现与学生需求的有效对接。

2.知识内容供给现状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都有关于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养成、创业资源获取等方面的教学与实践内容,但采取的方式多是请创业研究者或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学生做一些讲座或是专题报告,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课程设置,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容易不全面,不系统。如,一些学生只看到创业成功的一面,却忽视了创业有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没有注意学习风险的规避方法。

3.实践内容供给现状。

从实践内容供给情况来看,大部分地方高校提供的创业实践教育内容是请创业成功企业家讲解其创业成功经历讲解和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或是其他学术科技活动,带领学生到专门的创业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的较少。

4.心理辅导供给现状。

在创业心理辅导供给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有心理辅导师,可以就创业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这些心理辅导师基本上都是兼职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间和精力有效。

三、构建供需均衡的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在对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教育供需现状分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构建均衡的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1.设置专门的、系统的创业基础课程。

要开设专门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知识重点放在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养成、创业资源获取、创业风险分析、商业模式分析、创业模拟演练、企业家精神等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创业相关知识。

2.建立强有力的创业导师团队。

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外出参加创业指导师培训,提高本校创业指导师力量;另一方面,通过与外界的资源共享,网罗业界、高校等创业人才和专家,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创始人、高管为中心,建立校外兼职的创业指导业师团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全面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克服经验不足、市场认知欠缺、社会关系薄弱等缺点。

3.提供心理辅导、投融资、信息、法律等服务。

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工作室,聘任专门心理辅导师,通过面对面咨询解答与网络、信件等多种方式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创业贷款优惠政策和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引入创业投资公司,建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与风投等的洽谈会。

4.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有效结合。

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必须以厚实的综合人文素质为基础,创业者应当具有各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与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无关的事情。因此,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根植于专业教育中的教育体制,应该将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教师培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创新创业的理论与意识。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土建专业,风险分析,对策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研究,多倾向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等方向,这对搞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重在更新观念,指导实践,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因地制宜的具体化,标准化,规范化,从理论转化为实践需要较长过程,缺少实际操作性,难以直接嫁接应用,不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此外,针对土建类具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可供借鉴的模板较少。目前对该领域仅有的研究还集中于学生初次就业保障上,缺少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缺少对学生就业风险的分析。开展“高职院校土建专业毕业生就业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有助于从全局高度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促进经济发展。

在前期初步调查中,笔者对近几年来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在98%以上高初次就业率的背景下,隐藏着多种风险。

一是盲目就业的风险。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国性问题。迫于严峻就业形势,“能就业、有班上”已经成为多数学生的首要考虑,“先就业、后择业”“骑驴找马”是学生退而求其次的“万全之策”“保底之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对发展动力不够,对前景信心不足。在初次就业时,对岗位缺少认知,对单位缺少了解,对行业缺少分析,凭主观印象找工作,就业后发现工作难开展,能力难发挥,个人难发展,进而重新找工作,错过了就业黄金期,经验积累期,事业发展期。

二是二次择业的风险。

近几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其中08年共批准投入约一万亿元用于开发。在强大市场需求带动下,土建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以及房地产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一些资质低、规模小的家族式、拼凑式、跟风式、合伙式小型房地产公司纷纷退出市场,相关岗位人员重新分流。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技能较低,能力素质偏弱,不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学生被淘汰出局,不得不进行二次就业。但此时限于趋于饱和的市场需求,仍然从事本行业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能力不足的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土建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国际知名公司的涌入,给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限于培养层次,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在发展后劲上存在先天不足。从初步掌握的情况看,河北省某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近三年来岗位分布主要集中在“五大员”上,即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而这些基础性工作岗位竞争激烈,供应大于需求,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紧跟河北省经济发展形势,紧贴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特点,拟构建一种风险预警模型,搭设一种资源共享平台,探索一种循环培养模式,建立一种预先协调机制,并对实现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这也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构建一种风险预警模型。

初步考虑以宏观经济学中边缘效应为骨干方程,将国家宏观调控、行业发展规模、国际国内形势、单位发展前景、专业技能等级等16个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按照所占比重进行加权运算,以数据结果的形式确定就业风险强度。同时以近十年来河北省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为采集点,制定风险等级评定表。将通过模型分析出来的数据与风险等级评定表进行自动对照,并借助数据库技术进行自动风险诊断,确定当前就业风险等级。当风险等级较高时,自动通过有线、无线、网络通信方式,向数据终端发出预警信号,提醒毕业生谨慎从业,从源头解决毕业学生“入错行”的问题。

二是搭设一种资源共享平台。

当前,土建类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源于学校招聘会、学校就业指导以及朋友介绍,主渠道过窄,影响了人力资源在河北省大区域范围内的科学配置,致使有的地方“有业不就”,有的地方则“无业可就”。而通过建立学校主导,政府支撑,企业配合,资源共享,机制保障的专业就业平台,可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三是探索一种循环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土建类毕业生就业指导持续时间为学生毕业至当年12月份,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大,院校所学难以维系较长时间,而不断充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是克服困难的有效方法。本课题拟探索一种循环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召开座谈会,针对往届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建立“回炉”“复训”机制,将广大毕业生“扶上马”,而后“送一程”,提高毕业生综合竞争力。

四是建立一种预先协调机制。

篇4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风险分析 风险预警 产业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1新兴产业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因而相关企业和机构所需要的投入成本和风险程度都在增大,这就迫切需要新的风险机制的分担,包括进一步完善创业及投资风险机制、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机制等,为此,应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创新联盟,从而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创新风险。产业风险预警是指以产业预警指标体系为中心,利用经济、管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过程刻画、追踪分析和警情预报,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2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

2.1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指标设计

风险预警指标设计是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指标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发挥和运用。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敏感性、规范性、动态性等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范围较广,不同产业的风险预警指标也有所区分,指标的选取可以邀请产业内的专家进行综合评判并决定指标权重。设定指标之后,要确定一个与预警指标体系相适应的合理测度,作为经济运行正常的衡量标准,也就是确定警限。笔者考虑产业发展的共性因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风险综合归纳出部分二级指标供参考,某些二级指标还需要继续细化以便可以量化处理。

2.2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评估

通过专门预警部门对信息定期采集,保证对风险状态了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和分类,根据事先设定的一系列指标的临界点量化综合评价后确定警情所处状态采取不同措施。

2.3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风险预控和跟踪监控。风险预控是预先制定多种风险状态下的备选对策及防范风险的方案构思或框架――风险对策库,当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可调用或参考相应的对策、方案或思路。跟踪监控指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产业成功可能性、风险隐患等进行跟踪监控。这不仅包括发现创新过程中的新信息,而且包括将影响程度发生变化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某些明显的风险状态向预控对策库寻求防范与处理方法。通过跟踪监控,可以逐步发现风险因素的作用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进展趋势,并由此做出合适的预警判别。

2.4 风险预警反馈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产业的发展变化,要不断地对风险因素、预警指标、权重、警限等进行调整,使预警系统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调整过程可采用专家会议法或德尔菲法。

3 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管理建议

3.1 建立风险预警管理信息库

建立全国性的信息收集中心,推进产业安全数据库基础建设,各地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提高数据的覆盖面,确保直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丰富数据获取渠道,保障数据获取渠道的畅通和稳定。发挥预警机制作用。风险预警检测结果根据需求分别通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及企业,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2设立风险预警组织机构

应专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汇总、信息分析工作,以及特殊信息的及时汇报处理等工作。根据警报的情况,利用预案库或者专家咨询系统等辅助决策方法,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来规避风险。

3.3控制与救助机制

主要是指在风险变为事故时采取一系列技术与管理办法,使损害得到控制,以使人身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能够减少和得到遏制。在相关的研究中,提出了事故控制和救助的一些方法,例如,采取能量控制方法,隔离方法,闭锁、锁定和连锁方法,报警装置等安全技术和管制、管理办法,减少损失。救助是指其他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救护,援助受到危险人员所作的努力。当采用安全装置、建立安全规程等方法都不能完全消除某种危险或系统存在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时,应考虑使用逃逸、求生和营救、救助设备等办法。

3.4保险与赔偿机制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风险实施保险制度和办法,将会非常有利于这一产业项目的健康发展、风险防范及事故赔偿。这不仅包括项目中设备、设施等财产保险,更应包括对相关人员的人身保险,使相关人员减轻一些后顾之忧。但是,保险后不等于放松对风险防范的警惕。一旦相关项目事故发生,就要启动受到人身伤亡、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的保险赔偿程序,保险机构组织和责任人就要向权利受到侵害者进行赔偿。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益,也有利于督促责任人重视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3.5投资与政策机制

为防范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其他风险,特别需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可采用证券投入方式,设立风险公司等防范相关风险。同时要争取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面临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风险袭来时能够化险为夷,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投资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一、企业风险投资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企业风险投资的概念。

企业的风险投资又被称作创业投资,主要是指企业为了促进行业高科技的产业化发展,以股权资本的形式将资金专门投向存在着较大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并期待成功后能通过股权的转让来获得较高资本的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二)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

1. 风险投资是一种具有较大风险的投资

风险投资主要支持的是高新科技、产品的创新,所以在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一般而言投资成功率平均只占到30%左右。但是,面对高额的投资回报率,很多企业仍乐此不疲地进行风险投资,其仍旧吸引着全球各企业的目光。

2. 风险投资是一种典型的组合型投资

很多成功的风险投资案例证明,如果采取组合投资,将是企业风险投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俗的说,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就要求企业不要将所有的资金全部投放在一个项目、一个阶段、一个企业中,而是将投资均衡的投放在不同的企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项目中。这种分散式的组合投资将投资的风险成功的进行了分散,即使有一部分项目失败,也不会引起资金大规模的损失。反之,如果有一部分项目成功,则可以弥补其他项目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企业也可以只投入所需资本的一部分,不必承担全部投资,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孤注一掷。

3. 风险投资属于一种长期投资

一般的风险投资要经历3至7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收益。在投资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对那些有希望成功的项目或企业不断的进行增资投资,因此,风险投资不仅要有足够的资本,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仅要在投资之前进行评估,在后期的发展阶段也要做好跟踪。

4. 风险投资属于一种权益性投资

风险投资的本质并不是借贷资金,而是一种明显的权益资本投资。投资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上,而是在于对投资企业或项目的发展前景或资产的增值上。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对投资企业的上市或出售转让变现而取得高额的回报。

5. 风险投资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投资

企业的风险投资并不是单纯的向投资企业的创业者提供资金,而是企业的投资者凭借自己积累的丰富学识、经营管理经验、广泛的社会关系等向投资企业提供这些资源。投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手段以及一定的财务知识,并积极参与企业的创业,与企业的创业者共同创办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的创业者取得经营的成功。

二、投资风险评估

(一)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是指投资者因承担风险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率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率,即风险报酬与原投资额的比率。风险报酬率是投资项目报酬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投资报酬率就是时间价值率与风险报酬率之和。

(二)单项投资风险报酬率的评估。

单项投资风险是指某一项投资方案实施后,将会出现各种投资结果的概率。换句话说,某一项投资方案实施后,能否如期收回投资以及能否获得预期的收益,在事前是无法确定的,这就是单项投资的风险。除国库券投资外,其他所有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都可能不同于实际获得的报酬率。对于有风险的投资项目来说,其实际报酬率可以用如下标准来进行衡量:

1.期望报酬率

期望报酬率(Expected rate of return);是指各种可能的报酬率按概率加权计算的平均报酬率,又称为预期值或均值。它表示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期望得到的平均报酬率。

2.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

(1) 方差

按照概率论的定义,方差是各种可能的结果偏离期望值的综合差异,是反映离散程度的一种量度。

(2)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则是方差的平方根。在实务中一般使用标准离差而不使用方差来反映风险的大小程度。一般来说,标准离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越小,风险也就越小;反之标准离差越大则风险越大。

(3) 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是一个绝对指标,作为一个绝对指标,标准离差无法准确地反映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计算反映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即标准里差率。标准里差率是某随机变量标准离差相对该随机变量期望值的比率。

3. 风险价值系数和风险报酬率

标准离差率虽然能正确评价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但还无法将风险与报酬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个指标来将对风险的评价转化为报酬率指标,这便是风险报酬系数。

(三)投资组合风险报酬率的评估。

1. 投资组合的报酬率

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就是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投资项目的期望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是各种投资项目在整个投资组合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2. 投资组合的风险

在一个投资组合中,如果某一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呈上升的趋势,其他投资项目的报酬率有可能上升、下降或者不变。在统计学测算投资组合中,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是任意两个投资项目报酬率之间变动关系的指标,这也是投资组合风险分析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1)协方差

协方差是一个测量投资组合中一个投资项目相对于其他投资项目风险的统计量。各投资组合相互变化的方式影响着投资组合的整体方差,从而影响着整体的风险。

(2)相关系数

为了使其概念能更易于接受,可以将协方差标准化,将协方差除以两个投资方案投资报酬率的标准差之积,得出一个与协方差具有相同性质但却没有量化的数,我们将这个数称为这两个投资项目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三、企业风险投资的控制对策

投资风险的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在经过对风险的分析评估后,针对企业所面临的不同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风险的措施,从而降低企业的预期损失。

(一)风险的避免。

在风险投资管理中,风险的避免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方法。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风险的避免也意味着可能损失这一部分风险所带来的收益。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对风险源的中断来彻底消除某一风险造成的损失和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在现实中,风险避免将受到大自然、国内外政策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在避免这一风险的同时,很有可能带来了其他风险的发生。

(二)风险损失的控制。

损失控制主要是指在发生风险之前对企业的投资过程中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或重组,以便降低企业投资损失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改变企业的投资风险因素、改变风险因素所处的环境、改变风险因素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措施来完成对风险损失的控制。

(三)风险转移控制。

风险转移是一种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企业将自己不愿意承担的分先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一种风险管理措施。它主要包括:风险的保险转移、风险的非保险转移。风险的保险转移主要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风险的非保险转移有控制型风险的转移和财务型风险的转移。企业实施风险的控制转移主要的方法为:出售买卖合同,将风险转移到其他单位或个人。在转移的过程中切忌那些无节制的、无限度的不道德行为,必须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风险的转移。

(四)财务控制策略。

企业的风险投资控制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处理和控制。设计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投资前期进行财务评价,在投资跟进期间实行动态财务管理。加强管理手段,在具体实践中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单任制、记账制、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

四、结论

大量事实表明,做任何投资都有风险,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规避风险;风险投资企业从事高风险项目可以带来高收益,关键在于对风险的管理。企业应加强风险投资财务管理,做好风险评估,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在跟进中降低风险,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益。在政府的直接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我国的投资事业已经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时期。例如新浪这些优秀的企业的造就,使得风险投资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动力。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没有国外成熟,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正朝着蓬勃的势头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琳.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2]高囡囡,张晓梅,伍萌.关于风险投资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0,(26).

[3]何佳.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略[J].特区今天几点,2010,(02).

篇6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创业企业;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37-03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创业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并日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相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政策,促使我国的创业活动日益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大量创业企业应运而生。但事实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创业企业诞生,却又有大量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创业企业退出市场。造成我国创业企业成活率低和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创业企业在其成长、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缺乏有效地识别、分析与控制。纵观目前国内外的学术领域,相对于如火如荼的创业活动而言,对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于创业实践。

2 创业企业生命周期

创业企业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它是相对于成熟企业而言的,是指处于由孕育期向稳定期逐渐发展和转型的企业,其规模及赢利能力较小,成长潜力与风险并存。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本文以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创业企业的特点和前人的研究,将创业企业成长划分为孕育期、求生期、扩张期、稳定前期四个阶段。①孕育期。即从捕捉创业机会到创业企业创立的阶段,创业企业实体的成立则标志着孕育期的结束。②求生期。求生期指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试销的过程,是将创业设想转化为一系列创业活动的过程,是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逐渐成型的过程。③扩张期。该时期是由产品试生产和试销向产品规模化生产并日益被市场接受的过程。④稳定前期。这是企业的核心产品生产能力、销售业绩和管理水平都逐步趋于稳定,其市场地位也趋于稳固的过程,因此,该阶段也是创业企业向成熟企业过渡前的关键时期。可见,上述四个阶段正是创业企业积累资源、增加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进过程。

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创业企业风险分析

创业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环境状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生产经营活动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也将各不相同。

3.1 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和用资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遇到的首要风险和核心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企业将陆续获得现金流入,规模和影响力都将不断扩大,则其筹资风险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产生的原因为:第一,创业企业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缺少参照系和经验,导致企业的筹资计划和融资策略制定缺乏一定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进而造成创业企业的筹资风险;第二,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二板市场的不成熟是我国创业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2)用资风险。创业企业的用资风险通常突出表现在求生期和扩张期,该时期的创业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如果资金使用分配不当将引发资金风险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方面由于资金结构和资金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用资风险。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不高也将致使创业企业承担一定的用资风险。

3.2 技术风险

创业企业技术风险具体可以表现为技术研发风险、技术应用风险和技术再创新风险三方面风险。三种风险虽同属技术风险,但其中技术风险出现的时间段不同,且不同时间阶段所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1)技术研发风险。技术研发风险突出表现在创业企业孕育期和求生期,此时期创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和技术开发经验,导致技术的研发能否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研发经验不足,创业企业经常遇到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而造成后期研究工作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远,最终造成技术研发工作无法继续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很多创业企业在技术研发工作前通常疏于技术检索,当研发工作进行到一半或结束后,才发现研究成果早已经申请专利或上市,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2)技术应用风险。当创业企业的研发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后,技术研发风险逐渐降低,但技术应用风险则应时而生,具体表现在:①技术适用性风险。如技术使用环境、资源等条件较苛刻,操作复杂,功能过剩或不足,与相关技术不兼容等,都会使技术因适用性较差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②技术可靠性风险。技术的不可靠将导致产品在性能、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稳定,如产品技术性能不过关或次品率过高,造成创业企业因产品无法满足相关技术标准或不被消费者接受而面临危机;③技术流失和替代风险。由于缺乏技术保护意识,创业企业通常面临技术外泄或被模仿的风险。

(3)技术再创新风险。当创业企业逐步在技术和管理上逐步趋于成熟时,技术再创新风险将可能随之产生。在稳定前期,创业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时企业容易陷入安于现状而疏于在技术广度和深度的再创新或不愿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的状态,不能以动态的目光和思维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最终造成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危及企业的长足发展。

3.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通常在创业企业的求生期就已产生,在扩张期达到最大。随着创业企业的发展,市场准入与预测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和市场潜力成长风险依次凸显。

(1)市场准入与预测风险。在创业企业求生期,产品研发结束后,需要将所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但由于创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少市场知名度等特点,其产品在进入市场并试图让市场所接受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或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进一步演变成市场准入风险。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开拓经验的欠缺性,创业企业还要受到因市场预测的不准确而产生的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加强,扩张期的创业企业需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来获得更大的利润,但由于消费者认知程度较低、市场地位不高、竞争能力较差,创业企业在此时就需要承担更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一方面体现在产品本身的竞争,产品质量、性能等指标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决定了创业企业市场竞争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创业企业要面临现存的成熟企业和新的竞争者出现所带来的竞争风险。

(3)市场成长风险。市场具有潜在性与待成长性,创业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和快速扩张,就得不断地发掘市场潜力或开发新的市场。与技术再创业新风险一样,当创业企业发展到稳定前期时,往往由于资金、市场开拓能力的限制或惰性的产生,使得创业企业无法继续进行新的潜在市场的开发,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创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流量用于企业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创业企业的成长速度与生产水平将无法适应市场的成长速度,将导致创业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成长风险。

3.4 人力资源风险

由于创业企业的高风险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决定了创业企业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都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导致创业企业一直面临着较大的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在人才获得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1)人才获得风险。相对于成熟企业,面对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和人才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创业企业在招聘各类人才时会面临难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压力,招人难度加大,使得创业企业在运营上要承担人力资源不足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2)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流失风险是我国创业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常见的风险,尤其在企业求生期表现更为突出。首先,良好的组织结构关系可能因为核心人才的流失而遭到破坏,执行中的任务也将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其次,企业花费大量成本吸收和培养的人才一旦流失,将导致创业企业在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再次,掌握核心技术或客户等资源的人才流失,可能造成技术开发延迟或技术外泄,甚至使创业企业因人才流失风险而遭受巨大损失和致命打击。

3.5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贯穿于创业企业始终的主要风险之一,它是指由于创业企业管理不善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创业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由因创业者和管理团队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能力风险和由组织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组织风险两部分组成。

(1)能力风险。创业者和管理者是创业企业的关键人物,其能力的高低和经验水平直接关系着创业企业管理效果的好坏和管理风险的大小,尤其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管理者能力有限,相应的能力风险则较大。能力风险在创业企业中具体表现为决策能力风险、业务能力风险和协调与整合能力风险。

(2)组织风险。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成立之初通常伴随着结构的不合理性和效率的不稳定性,由此产生的组织风险将对创业企业实施高效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在创业之初的孕育期,创业企业通常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组织的层级结构也相对较为模糊,经常出现多头领导或责任不清的现象且组织的灵活性较差,这将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造成管理上的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组织趋于稳定,但当创业企业发展到扩张期时,企业规模和产能都将迅速扩大,其组织结构将面临无法满足企业扩张和发展需要的风险。

4 结 论

本文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了我国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并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中风险类型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①创业企业是一个动态概念,其成长和发展也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可将创业企业的成长划分为孕育期、求生期、扩张期、稳定前期四个阶段。②创业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主要面临着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管理风险,且各种风险在不同生命周期中呈现不同影响和变动趋势。因此,在进行风险控制时也应以创业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手段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艳茹.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88-93.

[2]成春,贺立龙.创业企业的成长动力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6-140.

[3]宫雅卓.论创业企业的分段风险投资策略[J].科技创业,2003(9):63-64.

[4]谢胜强.创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增刊):230-233.

[5]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风险的系统分析:辨识与规避[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132-135.

[6]周荃,徐健.高科技企业的典型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创业,2006(9):41-44.

[7]张云.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9(1):106-107.

[8]陈春燕.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评价[J].民营科技,2009(2):42-43.

[9]Bobo,Jack.The Business Life Cycle,Life Health and Financial Service.IMI.2001(5):23-28.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创业 就业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依然面临挑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目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为此,政府开出了许多药方,其中重要手段就是鼓励大众创业。从数据来看,过去一年虽然经济增长放缓,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互联网就业对此功不可没。

一、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现实必然性

由于中国大学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逐步凸显出来。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可以很好地缓解就业压力,互联网创业门槛相对较低,相对于实体创业而言互联网创业更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优势

1.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机会成本低。所谓机会成本是为了做某事而不得不放弃目前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他的机会成本就是首次就业或实习的工资。而如果是一个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职位或较高的收入的人来说,此时再去创业他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前者就是高的,所以机会成本低的大学生去创业更具有比较优势。

2.较强的学习能力。大学生接受过学校系统的教育如计算机、经济学、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使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在互联网创业过程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新的具体的问题,此时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使他们会在干中学,享受互联网创业实践学习中的快乐。

3.相对公平的创业环境。互联网创业拥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只要符合国家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便能享受互联网带给创业者的无限商机。在这个环境中没有传统市场存在的诸多难以跨越的障碍,互联网创业将是大学生创业者的一个绝佳的平台。

4.准入门槛低。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不必是计算机或网络相关专业的才可以胜任,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加上自学能力就能克服互联网创业的技术障碍。互联网创业相对于其他形式创业不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相对其他形式创业互联网创业的推广和营销成本低,原始积累较快这种创业形式更适合于大学生。

三、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存在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创业也是如此,机遇和挑战永远是共存的。我们在看到马云、雷军等互联网创业成功的弄潮儿的背后有更多的创业失败者。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时要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

1.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由于互联网创业准入门槛低的特点,使得互联网创业者人数以惊人的趋势涌现,以至于互联网上销售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没有自身的特色或与众不同的地方,很难使自己的产品在互联网搜索中脱颖而出。

2.创业风险意识不足。互联网创业还是新事物,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在确定网络创业项目的时候难以从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去分析。部分大学生在进行互联网创业的过程中想法过于简单,创业准备不充分,缺乏对自身优势、缺陷及市场环境的认识,增大了互联网创业的风险。

3.缺乏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在互联网创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的能力互补、彼此合作理解将影响到互联网创业的成败。团队建设中能力替代、分工不明确就不能按照各自的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

四、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建议

1.政府推动营造互联网创业的政策环境。互联网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帮助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政府还应做好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大学生都了解到各项优惠措施以激励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积极性。由于互联网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还不完善,政府应规范互联网经济诚信发展,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需要健全、高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

2.加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互联网创业知识教育,加快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邀请互联网创业成功人士开设专题讲座。加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技能的培养,可通过互联网创业模拟实训、参加互联网企业的实习培训增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识别机会与风险分析能力,加强创业风险教育。

3.构建互联网创业团队。构建一个能力互补的创业团队,既可以实现有效的分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使团队工作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为有效的管理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团队需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一套权责明确、思路清晰、科学合理的团队规章制度,可以厘清团队成员的岗位权利和责任,角色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矛盾。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对团队成员的贡献和产出来获取报酬和奖励激发团队成员的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马丽君.大学生网络创业创新分析与对策[J].创新科技,2015(2)

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创业者;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2008)07-0018-02

一、目前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对企业市场现状调查、产品预测、竞争力分析和市场风险分析把握不准确,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一票否决制”、“股权逐步释放”等条款,有些早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中国风险投资还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存在着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按理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的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熏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中国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分布特点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到现在,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投资了很多项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在项目运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投资项目的风险存在着突出的共性问题。

(一)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企业资金不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中国风险投资初期不太注重联合投资,通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家企业。在投资时,风险投资比较重视进入价格和所占股份,对项目发展所需资金往往缺乏细致分析,造成投入资金不足,或者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预测发生较大偏离,使投入资金难以支持项目达到投资时所期望的经营目标。按照风险投资理论,风险投资应该是接力棒式的投资,但在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较少愿意接下其他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因此造成创业企业第二轮融资困难。这样出现了很多风险投资公司所投项目缺资金,但该风险投资公司由于担心继续投入资金后,投资风险变大,因此不敢继续投资。而其他投资公司又觉得你都不愿意增资,肯定是项目不好,所以也不愿意接手和投资于该类型的风险企业。使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既退不出去,又不敢追加投资,陷入两难境地。

(二)产品结构单一造成风险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

中国很多高风险项目的产品结构及业务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当相关市场变化或者竞争激烈时,收入就受很大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定位超前,原来定位的市场成长缓慢,而企业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和收入来源,只能空等相关市场的发展,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形成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

中国多数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得不到控制,影响盈利。投资企业缺乏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致使投资企业常常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信息屏蔽,加大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

(四)财务风险影响盈利

风险企业财务方面的特征也有比较多的共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企业的应收帐款比例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三、提高风险管理的方式与应对策略

一是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熏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

二是推进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三是以提供增值服务切入监管。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熏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四是对于资金不足的创业企业,或前景基本不看好的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其财务状况,对已经或即将支持不下去的企业,建议风险投资公司及时采取休眠、合并、清算等方式止损;对尚存在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密切关注其财务情况,防止创业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开拓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为其寻找技术、市场、资本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应积极帮助联系贷款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追加投资。

五是对于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建议尽量拓展产品线,或者适当改变经营策略,开辟新的赢利点。对尚在产品开发阶段的企业,应对其产品潜在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建议在其开发过程中,增加产品宽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并随着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产品方向和经营模式。

六是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应加强与管理层的协调沟通,尽可能地输出增值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或推荐职业经理人直接参与管理,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投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戴维•格拉德斯通, 《风险投资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研究所,《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6》,经济管理出版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