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矿业市场发展8篇

时间:2023-11-21 10:09: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矿业市场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矿业市场发展

篇1

一、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历程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经历了一个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再到市场力量整合重组的过程。

(一)演变形成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政策的引导逐步演变形成我国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体系。形成的三种方式主要是:

1.由农民自发兴办,在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南京白云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由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建设或者原来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场所改造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3.由农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例如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二)发展历程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之后就迅速发展,市场数量由1986年的892个发展到2007年的415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1986年的29.35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9300亿元,平均每市成交额则由317.8万元上升为22409万元。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到稳中有降,再到基本平稳的过程,平均每市成交额则持续上升,表明批发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

不同学者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阶段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发展情况,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萌芽阶段。1978年的农业改革极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各类农产品总量大幅提升,从1979年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和品种进行了重新规定,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条件下,逐步缩小统购范围,减少统购品种,允许部分农产品议购议销和自由购销,放开集市贸易,伴随流通政策的改变,一些具有比较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农业产区的集市由定期赶集发展到天天开市,进而有了批发市场的初步形态。

2.1985-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1985年后,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取消统派购制度,多种农产品走向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全国各地的集贸市场纷纷恢复与发展,一些传统集市向批发市场转化,新兴的批发市场作为国合商业传统封闭式批发网络的替代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入市交易的农产品品种、规模迅速增加,除棉花、粮食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在产地批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销地批发市场也日渐兴起,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大体形成。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流通不畅导致的农产品供应不足是重要原因,为此,国家提出“菜篮子”工程,力保大中城市蔬菜供应,要求各地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由于批发市场能够直接快速提高地方税收,在“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指引下,全国形成批发市场建设热潮,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批发市场数量从1991年的1509个上升到1999年的4249个,连续5年递增率达两位数,其中1995年甚至高达42.3%,其中尤其是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发展更快。

3.1996年至今,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在批发市场发展热潮中,由于缺乏合理定位和科学论证,部分市场成为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也有些市场管理不善,基础设施欠缺,配套服务不够,批发市场陷入盲目发展和竞争状态。同时,1996年前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状态出现转变,从早期的供不应求逐渐演变成品种和数量的全面供过于求,为保护当地农业,区域流通受到各种限制,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给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针对区域流通中种种不健康现象,国家采取“市场办、管分离”“市场登记与年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批发市场进行规范,批发市场在竞争中出现合并、转移、倒闭、关停的情况,批发市场总量也在2000年达到高峰的4532个,之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4150左右,随着市场的规范,国家又陆续推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和改造的方针,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农产品流通逐渐向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从2000年的1.6万亿增长到2007年的9.4万亿,其中,批发业务成交额从2000年的1.1万亿增长到2007年的3.5万亿。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类型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批发市场逐渐发展,按照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类型的市场。

1.按交易方式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指产品的种类比较固定的市场,如粮油市场、干鲜果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肉禽蛋市场、土畜产品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则是交易多种农产品的场所。统计年鉴上大多采用这种分类方式。

2.按市场所处位置和承担职能以及辐射半径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地建立的市场,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是“买本地、卖全国”。产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形成,通常交通比较便利并能辐射周边地区,有集货、分货交易功能。产地市场一般季节性强,交易设施比较简陋,在山东、河北等蔬菜生产较为集中的地区,就存在大量此类市场。我国产地市场数量占批发市场总数的1/3左右,在农产品集中收获旺季,这类市场活跃着大量熟悉本地情况的农村经纪人,批发商往往通过他们实现产品采购。目前我国大型连锁零售商在产地采购产品的80%-90%是通过产地市场和产地经纪人实现,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销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消费量较大的地区建立的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买全国、卖本地”。销地批发市场是以满足城市农产品消费需要的公益性农产品交易设施,具有集散、交易、价格、信息、结算、商流和物流及配送等功能。比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就存在多个此类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市场内农产品来自周边及全国各地,多品种,大量交易,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最新鲜的状态实现产品销售。在农产品基本实现大流通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存在从外地调入农产品的现象,主要用于调剂品种,确保周年供应。销地批发市场的交易根据城市大小、季节及所在地不同而不同。比如南方中小城市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多体现出以本地产品为主,北菜为补的特点,为满足市场品种丰富度需要调入某些品种。北方大城市由于气候条件,本地产品数量上就无法满足本地消费,大多依靠南菜北运,比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占北京市场的1/3。

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买全国、卖全国”。它一般由产地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除交易本产地的特色产品,还因为拥有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品牌优势、信息集散优势、集聚效应等,成为远距离运输的集货和中转市场。如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1984年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而设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批发和集散市场,由于寿光聚集了大量的客户和信息,甚至远在海南的特种农产品也先运到寿光,通过当地的批发市场实现产品的有效分销。而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的蔬菜、水果、粮油和土特产品分别占深圳市民消费量的85%、90%、40%和65%以上,不但满足了深圳700万居民的生活所需,而且还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包括港澳台)乃至全国,并与东南亚、南非及欧美等市场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

1.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发展速度各异。平均每市成交额是反映批发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986年仅为317.8万元,1999年已达到7867.2万元,2007年达到22409万元,20年间,批发市场平均成交额增长了70倍。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551个,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830个,而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有721个,在亿元以上的247家蔬菜市场中,前100名市场由过去的3-5亿提高到10亿元以上。2006年,虽然全国最大的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60亿元,北京最大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随着交易规模的上升,单个市场的辐射空间也不断扩大,从区域性、省内扩展到周边省份,甚至全国范围。

产地批发市场日益减少,销地批发市场稳中有升。产地批发市场成立主要是为方便农区农产品集中上市季节大量农产品快速有效的销售,销地批发市场则是在解决城市居民农产品采购困难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产地批发市场起步和发展早于销地批发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化进程加快,销地批发市场增长也远快于产地批发市场,从市场总数看,2000年4532个批发市场中,产地批发市场有2578个,销地批发市场有1954个,而2007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150个,其中产地市场1600家,销地市场2550家。

2.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相对比较普遍。现有的批发市场大多是实物交易,产品全部堆放在市场,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现金收付完成结算。以现货为主进行交易得到的交易信息对调节商品流量、平衡区域供需矛盾有较大作用,但因交易对象已经是成品,因此交易信息对商品生产指导意义并不大。根据蛛网定理,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与产品上市间存在一定时差,在缺乏科学分析的条件下,批发市场现货价格的高低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卖难”周期性循环出现的重要诱因。现金收付作为传统的交易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批发业务因为交易数量大,往往需要大量的现金,假币、抢劫等不法行为的存在又使得这种交易方式布满危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批发业务和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行批零兼营,在4000多个批发市场中,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并不多,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几乎是传统集贸市场的放大版本,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较低,产品包装简陋,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传统交易惯性之外,还因为仅靠单纯的批发交易不足以支撑市场运营,需要兼营零售来提高场地综合利用效率。

3.批发市场功能由产品集散、辅助流通向价格决定、质量监控发展。批发市场是伴随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促使市场定位和市场功能不断变化。土地承包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在自然资源较好的传统农区,大量农产品在上市季节积压,同时,城市国有商业系统在改革中逐渐衰弱,为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满足城市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批发市场应运而生,从农业生产者中分化出专营农产品批发流通业务的商人,远距离运输并销售农区产品,批发市场发挥了集散产品的功能,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批发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从早期的提品集散场所扩展到快速高效的检验检测流通中产品的安全,而部分批发市场由于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更是成为特定产品价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市场的批发价格成为指导各集贸市场零售价格、批发商采购价格甚至生产者决定来年生产计划的重要指标。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的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不断推进在流通领域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

1.农业生产集中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与农业生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竞争关系,大城市劳动力价格不断升高以及广大农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生产逐渐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管是水稻、棉花等大宗粮食作物,还是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特种农产品都已经基本形成全国性的区域中心,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蔬菜生产方面,中国播种面积最多的九个省份合计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比例从1985的58.63%提高到2005年的64.31%,产量比例从1985的40.29%提高到2005年的67.70%,同时,在主产省内部也出现区域性的集中,蔬菜播种面积在6666.7公顷以上的县由1990年的163个发展到2002年的658个,其中2万公顷以上的大县已有55个。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普遍提高,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遍地开花,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也使得农业生产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

2.基础设施改善和技术手段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而自然资源有稀缺性、区域性和整体性,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土地、水或劳动力的短缺,从而对限制生产扩大,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则在不同程度上使生产突破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优良种子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化肥使用、塑料大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等提高农业生产率。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改善城市和区域的通达性,从而缩短产品生产地与其销售市场地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条件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要致富,先修路”成为90年代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口号,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1988年的147公里发展到2005年的4.1万公里,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公路网,确保了农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大范围运输。

3.零售阶段市场结构变化。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超市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到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从综合超市、大型超市到便利店,各种超市业态遍地开花。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改变,超市以其品牌、购物环境、安全保证等优势在生鲜食品零售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随着超市生鲜品经营规模的扩大,其采购也由早期全部从销地批发市场采购逐渐转为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直供并重。随着超市在生鲜食品零售业的比例不断提高,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也日益狭小。

4.城市消费者数量增多,需求提升。随着国家整体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大中城市数量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农民转换成市民,需要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多样化需求扩大,销地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周转和集散的场所,顺应不断扩大的需求而蓬勃发展。单个批发市场形成区域性的垄断地位,辐射空间扩大,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了北京60%的蔬菜,南京白云亭批发市场提供本地80%的蔬菜。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促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专卖店成为部分高端客户的采购地点。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方向展望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挑战

1.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使生产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未来农业生产必然将逐渐向大规模发展,专业化生产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生产的大规模必然导致流通渠道发生变化,产地批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之下,部分基础设施欠缺,服务落后的产地批发市场在竞争中逐渐衰弱,部分条件好、吸引力大的市场将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辐射更大的范围。

2.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趋势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包含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表现在大量进口外国农产品和出口本国农产品,生产者为全球提品,消费者从全球选择产品,还包含农业关联产业(agribusiness)的国际化,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国际化,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国际化,加工厂被国际资本控制,流通领域大型连锁超市的兴起和垄断。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可以互通有无,调剂国内外余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农产品市场国际化也提高了对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的要求,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周转的主渠道,对这种趋势也必须做出反应。

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从简单的数量满足提升为对质量、品质、安全的追求,作为大中城市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的中转环节,能否快速准确的检测进出市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对问题产品在销售前进行控制,同时让产地生产者得到信息并取得产地政府的重视,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决定了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的空间。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将长期存在。从农产品供给角度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化、小规模特征,批发市场能够有效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从农产品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多品种的、偏好是多样性的,对生鲜度要求也很高,批发市场已经被证明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城市“菜篮子”工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看,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方式不断创新、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平台不断完善。尽管在单品种(如苹果、梨)上,不能排除大型综合超市通过第三方物流向生产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可能,但是从总体来看,大型综超直接从产地进行多品种采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从中心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仍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流趋势。

1.销地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市场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目前,批发市场总量的增长已经基本稳定,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保证全国范围内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批发市场的总量将基本维持这个水平,但不同类型的批发市场发展将呈现较大差异。随着土地流转等制度条件的改善,产地集中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某些生产优势特别好的地区的产地批发市场必然更好的发展,而一些规模较小、缺乏特色产品和吸引力的市场将逐渐萎缩。同时,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多都使得批发市场将逐步向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转移,交通便利、服务周到、品种齐全的销地批发市场会吸引较多客户,这些市场的规模和辐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一些基础设施健全、信息集聚较多、客户认可度较高的市场会发展成为区域性或全国性的集散市场。

篇2

在荷兰花卉零售业具有渠道多样性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零售渠道是花卉经销商,2004年花卉经销商的切花销售额约占荷兰切花总销售额的47%。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超市已成为较为重要的零售渠道,该渠道月季的销售份额已由2001年的60%上升至2003年的66%。

花店的销售额紧随花卉销售商之后,其部分花卉产品直接从拍卖市场购买。花店销售以供应单支或成束的简单包装、价格低廉的传统鲜切花为主要特征。由于花店运营成本不高,所以其出售的花卉价格一般较花卉销售商低,位置则通常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员集中的地方,以利于其促进消费者的冲动消费。花店的目标客户群以自用花卉消费者为主。

各零售渠道之间的合作并不多。94%的花店都是单独参与销售环节,只有2%的花店与更大的零售渠道商合作,荷兰Oxalis公司和荷兰Lansuplant公司为其中最大的公司,剩下4%的零售商则通常团体购买,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大部分的花店都通过与Fleurop~DInterflora公司合作开展了鲜花快递业务。鲜花的网上业务逐步发展,仅Fleurplaze公司其网上会员商家就有1 00家,种植者250家。

超市通过出售鲜花提高了利润,同时也为顾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到超市中进行消费的目的。

法国

法国的切花(切叶)产品销售链通常较短,生产者直接将花卉产品出售给零售商或是终端消费者。批发商只参与了少量的花卉销售,主要为进口花卉,由法国进口批发商以及荷兰花卉出口商完成销售。

法国约有550家花卉批发商,其中有200家位于批发市场中,其余350家位于其他地方。花卉批发市场分为两类,分别为MPI和MIN。MPI为私有花卉市场,而MlN则为国有花卉市场。种植者可随意选择这两类批发市场中任一类进行花卉的销售批发。

Rungis批发市场是法国重要的花卉批发市场,活跃于其中的商家主要为巴黎大区的花卉零售商。除花卉批发市场外,法国南部的尼斯市和赫雅斯市拥有两个主要的花卉集散市场,其中既有花卉批发商,也有花卉零售商。一些花卉批发商还会再进口花卉来丰富自己的花卉产品。

花卉经销商在零售环节中起决定性作用,其经营管理较为成功。一些花卉经销商通过取得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进行经营,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超市以及花卉展示厅的购买便捷性,也成为法国重要的花卉零售商。顾客无须到不同的地方就可同时购买到鲜花以及日常用品。

意大利

意大利花卉零售链结构较传统,花卉经销商占零售业主导地位。国内种植者之间相互竞争,通常需要自己寻找花卉批发商及零售商进行交易,有时甚至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花卉商家开始进行合作交易,同时由国外进口花卉以丰富产品。

意大利的花卉集散市场通常位于花卉生产区域,种植者通过花卉集散市场将花卉产品出售给花卉批发商。意大利的San Remo,Pescia,Ercolano,Albenga,Vlaregglo,Lecce,以及VIttorla市的鲜切花通常通过花卉集散市场进行分销。意大利其他的花卉批发市场位于几个主要城市(Genoa,Milan,Messina,Rome和Turin),零售商由批发商处购进花卉产品。

整体来看虽然花卉经销商的业务还未高度发展,但已成为流行趋势,其在花卉零售业中仍然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花卉零售还包括花店,主要定位于消费者的>中动消费。其次就是市场花卉摊位、花卉展示厅以及超市。

西班牙

西班牙的花卉分销链由销售结构主导,缺乏市场透明度,销售点相对较少,市场化程度低。花卉产品通过批发市场分销,包括3个环节:中心批发市场(约占5%)、个人批发和种植者与零售商直接交易(约占67%)以及花卉公司(约占15%)。花卉经销商有近87%的花卉都是经花卉批发市场采购。

截至数据统计时,由荷兰进口的花卉占西班牙花卉比例已上升至6%。

花卉经销商主导西班牙的花卉零售市场。2002年约有82%的切花产品由花卉经销商分销出去。西班牙约有8000家花卉销售点,其中6000余家为花店。商家既出售鲜花也出售种苗。其43%的营业额为切花销售。花卉的定价都较高,使得这一品在西班牙成为奢侈品的象征。一直到现在,花卉产品都不是很普及,只有在一些重要场合才会

用到。同时西班牙建立了第一个花卉特许连锁店。超市对花卉产品的投资依然很低。

波兰

波兰的花卉分销主要通过花卉批发市场。但大部分花卉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都较简陋。自1999年以后,一些新型现代花卉批发市场相继在波兰的弗罗茨瓦夫、格但斯克、Proznan和Bronisze开业。据统计,2000年花店约68%的产品采购自花卉批发市场。花卉批发市场在花卉贸易链中扮演了多种角色。然而,花卉进口批发商近75%的贸易额来自于荷兰花卉交易,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3年,波兰的花卉经销商零售占其花卉零售的64%,同比2000年下降了7%。这主要是由于超市售花而使得花卉经销商的零售有所下降。2001年--2003年,超市售花总量占花卉零售总量的比例上升了7%。

虽然自2001年,波兰街面商贩售花有所下降,但其依然是花卉重要的分销渠道,占花卉总销售量的18%。与去花卉经销店、超市或其他商店买花而言,在街面商贩处购买鲜花有着前三者所没有的便利性。

发展中国家花卉出口分销渠道

由发展中国家出口至欧洲市场的切花(切叶)产品分销渠道通常主要为:荷兰花卉拍卖市场、花卉进口批发商、花卉零售商。花卉的中间服务商可从上述三种渠道中进行任意选择。

花卉拍卖市场

在欧盟的花卉拍卖市场中,有四个拍卖市场会引起发展中国家出口商的特别关注。分别为:FloraHolland花卉拍卖市场、VBA花卉拍卖市场、NBV/UGA以及Tele花卉拍卖市场。这四个花卉拍卖市场都设有专门的花卉进口部,可为国外的花卉出口商们提供必要的服务与帮助。

Flo raHolland花卉拍卖市场:荷兰最大的国际花卉拍卖市场,其分支机构分别位于荷兰的纳尔德维克(Naaldwijk),瑞恩堡(Rijnsburg),布雷斯维克(Bleiswijk),霍兰(Venlo)和艾尔德(Eelde)。2004年总营业额为19亿欧元。

VBA花卉拍卖市场:位于阿斯米尔,国际花卉拍卖市场。2004年总营业额为16亿欧元。

(注:现荷兰阿斯米尔拍卖市场(VBA)已正式与花荷拍卖市场(FIoraHolland)合并,新机构统称为“花荷鲜花植物拍卖行”)

NBV/UGA:德国生产者协会,其下拥有一花卉拍卖市场。2004年 总营业额为7.01亿欧元。

Tele花卉拍卖市场:简称TFA。拍卖市场全计算机化控制,主要从事欧洲以外的进口花卉拍卖。

欧盟其他花卉拍卖市场则主要为欧盟国内花卉产品服务。

荷兰的花卉拍卖市场是整个国际花卉市场的枢纽,也是国内花卉种植者花卉的分销渠道和国外花卉种植者通过欧洲花卉市场的中心。花卉拍卖市场的花卉价格直接影响着全球的花卉市场价格。发展中国家花卉出口商应充分认识到荷兰的花卉拍卖市场在全球花卉分销中的重要地位。

花卉进口批发商

发展中国家花卉出口商除了通过欧洲的花卉拍卖市场外,还可以寻求与欧洲花卉进口批发商合作,从而将花卉产品销往欧洲。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花卉出口商通过欧洲花卉拍卖市场分销花卉,支付的拍卖成本较高(一般为20%~25%),而直接与其花卉进口批发商合作,成本则会大大下降。

花卉进口批发商不仅可以提供最佳的销售方式,还会向花卉出口商提供市场所需品种、包装及优惠等商机信息,成为出口商与市场之间一条极其重要的纽带。此外,花卉进口批发商还帮助出口商获得花卉及种苗种植的专业指导,为出口商花卉产品的运输及养护等提供指导意见。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花卉进口批发商还起到了出口批发商或普通批发商的作用。

专业进口商与欧洲本地的进口批发商大为不同。典型的进口商Florimex,其下属有多个子公司,将所进口的花卉产品销往花卉市场。其销售网络遍及全球各地。

花卉零售商

欧洲花卉零售商包括超市、DIY商店以及花卉展示中心,由种植者处直接购买的花卉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绕开花卉拍卖市场由不同的花卉市场团购花卉产品。

超市切花零售业务量的上升反映出其有意开拓花卉零售市场。一些英国的超市重新制定花卉零售市场战略,由从前的价格优势转为注重产品质量及服务。超市开始加大鲜花供应链的资金投入,并希望出口商提供增值较高的花卉产品。

超市的加入为花卉批发商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前景。然而超市的花卉产品准入标准一般较高,并且其较倾向于与既可以提供单品种花卉产品,也可提供混合品种花束的有实力的供货商合作。

由于对花卉产品包装的要求不断增加,其包装技术日臻完善,商也在不断发展。其将花卉产品由机场运至拍卖市场进行包装,在花卉的运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为在荷兰未设有代表处的花卉出口商提供服务。虽然超市售花的增加使得交易双方绕过花卉拍卖市场直接进行交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商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国际间的花卉贸易进行得更加和谐。

>>>价格 价格发展

目前荷兰花卉拍卖市场正在使用的共有1.5万个产品编码。由于切花产品的品种、类别、长度及质量等参数数量庞大,其价格难以一一确定。另外,一些重要的节假日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花卉产品的价格变化。

经历了多年的市场鲜切花供应不足,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的局面,现在的鲜切花供应已远远供大于求,尤其是常见的花卉品种。一些主要的鲜切花价格有下降,月季鲜切花的价格下降得最为明显。而另一些较稀少的花卉品种的鲜切花价格近年来则呈上升趋势。

表58列出了荷兰花卉拍卖市场2002年-2004年一些较主要的花卉品种拍卖价格。这一价格也反映出了整个欧洲花卉市场相应品种的价格。表出所列的价格为年平均价格,实际花卉价格围绕这一年平均价格上下浮动。另外,该平均价格并未反映出相同品种不同规格及质量间的价格差异。

供求的变化使得拍卖市场花卉短期价格波动频繁。日内价格主要受节假日影响较大。红月季在情人节和母亲节的时候价格会结构性上涨。气候条件也会对花卉短期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一般而言,由于荷兰生产的花卉产品品质高,花卉品种范围广,包含的高价花卉产品较多,故进口花卉产品的价格要比荷兰本地的花卉产品价格低。

获取价格信息

欧洲的主要花卉拍卖市场定期会花卉价格信息。主要信息来源有:

国际贸易中心(ITC),收集欧盟花卉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每周;

荷兰花卉拍卖协会(VBN),定期所有荷兰花卉拍卖市场花卉价格信息;

德国的NBV/UGA拍卖市场,定期其拍卖市场花卉价格信息;

篇3

欧洲市场十分看重产品的环保性。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否则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会对未来产生极坏的影响。产品的环保性对于欧洲市场而言尤为重要。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生产者需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上,除政府的相关立法外,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德国和荷兰),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也非常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详细的要求可通过CBI的AccessGuide查询。

近年来,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以及产品的绿色生产设计等相关环境保护标准成为生产企业重要的环保生产标准。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塑造了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

环保标识及环保生产

企业可以通过相关程序申请环保绿色标识,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包括ISO 14001和EUREPGAP等相关标准认证,以及如MPS、FFP和Milieukeur等这些由政府和相关私有组织进行管理的认证。对环保型商品特别是环保型消耗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消费者和商家希望商品上的环保标识能够易于辨认。带有环保标识的商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在对欧洲切花(切叶)产品的出口中,尤其是在荷兰市场上最为看重的便是是否通过MPS花卉认证。

MPS花卉认证

MPS,全称“Flo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ject”,由荷兰MPS基金会在1996年发起,现已成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花卉认证形式。该认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先进的生产技术要求和管理模式,以降低花卉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能源消耗。

MPS由包括荷兰花卉拍卖行及几家园艺组织共同创立,旨在降低花卉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花卉生产者需要将花卉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登记在册,并尽量降低化肥的使用,降低能量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产生。这三项指标越低,所达到的MPS分级(MPS-A、MPS-B、MPS-C三个等级)则越高。所有生产切花、种球、盆花、草本植物的苗圃生产者都可参加这项认证计划。

MPS不仅关注环境问题,同时也关注生产工人的安全性、健康以及工作条件。满足“社会认证”的MPS成员可以在商品上附“社会认证”标识。MPS认证同时也推进了企业ISO、GAP和社会质量认证前进的脚步。

MPS之发展中国家

MPS花卉认证的对象是商家对商家,不涉及消费者。当速到相应的标准之后,申请人即可获得MPS花卉认证。获得MPS花卉认证后商家还需要定期接受检查。获得MPS花卉认证的花卉产品价格与其他普通花卉产品相同,但产品质量更有保证。由于MPS花卉认证要求极为严格,发展中国家通过该认证的花卉产品数量有限。该认证费用不低,每年约需5000欧元。虽然对于大型公司而言负担不大,但对于小型生产商而言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MPS花卉认证标准均为西方国家制定。对于MPS,发展中国家应该随时美注并将之做为生产花卉的指导方向。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广为发展中国家所关注。该体系是私有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国际化认证体系。ISO 9001以及ISO 9002认证体系是继ISO 14001之后的继续和补充。消费者对于ISO 9001以及ISo 9002认证十分关注,因此即使ISO认证对于企业而言是自愿申请加人,但其对企业产品的影响十分重大。ISO 14001认证对服务于全球的企业而言也同样十分重要。CBI AcoessGuide中列有更为详细的信息。

FFP优质花卉产品标签

优质花卉产品标签“Fair FIowers and PIants”创立于2005年11月,是第一个根据花卉种植条件对花卉产品进行分级的国际标签。FFP旨在提高花卉生产过程中社会工人的工作条件,同时提高生产环境。FFP标准基于ICC和RMPS-A认证而设定。国际行为守则(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duct,ICC)是参考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而制定的,国际切花产业应建立劳工量、人权及环境保护的标准。

有机花卉

有机花卉栽培是目前为止最为环保的花卉生产模式。荷兰是唯一一个花卉有机生产基地的国家,基于EKO准则,通过有机认证机构控制联盟(Control Union)认证。但是目前有机花卉的市场需求量很小,其原因有二:一是有机花卉的生产需要花卉生产者进行生产模式较大的改动,而且经过两年后其生产的花卉产品才能批准进入市场,这使得众多的花卉生产商对有机花卉生产望而却步;二是消费者兴趣不高,欧洲的消费者对有机花卉并不像有机食品一样热衷,因此市场份额只有一小部分。

工人健康及产品安全标准

欧洲花卉生产者的社会意识日益增强,但工人健康及产品安全标准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应用在欧盟市场。对生产力、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定位要求较高的任何个人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工人健康及产品安全标准主要是注重杀虫剂的使用。杀虫剂的使用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及安全构成长期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了花卉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他方面包括房屋维护、设备安全性以及工人的身体状况。

环境保护

对于花卉生产者而言,环境保护涉及到栽培模式以及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不适当的栽培行为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污染土地和水源。过多使用或不当使用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物质会危害人类、动物以及植物的健康。

花卉的种植可以选用自然土壤或基质栽培。基质栽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使用基质栽培最为明显的好处就是会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缺点则是生产力不高,废弃基质无法处理。

花卉生产者可以使用生物可降解的栽培容器来种植植物,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例如使用泥炭、废纸或可降低塑料。

肥料的选择和使用

过度施肥会导致产生超营养作用,危及饮用水供给,造成大气污染,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经过试验证明,花卉的种植可以不必施用化肥,使用天然化肥即可。包括在畜棚场、马厩以及饲育场收集的骨头、蓖麻子、棉籽、鱼粉以及下水道污泥等都是天然有机肥。这些材料可以从农业和园艺公司收集到。

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

杀虫剂的使用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最好选用那些对环境以及农民和生产工人的健康无影响的杀虫剂。可以利用很多好方法防治虫害:如替代法、综合防治(IPM)和生物防治法等。使用杀虫剂时应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

组织培养

使用组织培养的最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极少量的材料快速生产出大量的花卉产品。缺点就是这些大量生产出的花卉产品均出自一个细胞,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花卉生产者而言,工人劳动力价格低,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生产花卉,劳动成本低于欧洲。同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常能够 发现些老品种,这些老品种抗逆性一般较强,适宜采用组培方法大量扩繁。

花卉产品的包装

对花卉产品进行包装可以防止花卉的物理损害,创造花卉保存的良好微环境,保证花卉产品质量。但是如果包装不好,也有可能对花卉造成物理性伤害,或是改变保存环境影响花卉产品质量。

根据不同的花卉产品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包装的方式各不相同。包装材料可以使用包装纸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选取还要考虑到外包装箱的种类和型号。

对花卉产品进行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花卉的运输时间要求尽量缩短,而且要求花卉产品的一致性好。对于花卉产品出口商,建议使用欧洲标准大小箱运或是标准大小空运箱进行包装。

在花卉产品贸易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装运箱、育苗盘以及塑料包装等。而且有些包装材料有毒性。所以欧洲提供使用环境性包装材料对花卉产品进行包装及保护,如使用可再利用或可回收的材料,以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

2005年3月1日,欧洲植物检验验疫法规做出了新的修改,对象是来自使用木制材料包装的第三方国家的进口花卉,旨在保护欧盟国家免受有害生物入侵。正如第2004/102/EC号指令以及2005/15/EC号指令中说明,进口的花卉产品需进行热生理或熏蒸,且必须使用木制包装。相关标准为ISPM15国际标准。2006年3月1日,欧盟又制定出新规定,进口的花卉产品木制包装材料必须使用去树皮圆木。

进口关税及配额

一般而言,欧盟所有的进口产品都需交纳进口税。欧盟外部贸易环境取决于相关进口规则。关税水平受两方面影响:产品和原产地。

为了进一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欧盟设立了普惠制(GSP)。自2006年1月1日起,新的普惠制开始施行,新普惠制下的产品分类由以前的5个减少为3个。包含约7200种商品。这7200种商品分为非敏感类产品和敏感类产品。非敏感类产品GSP税为MFN(最惠国待遇)正常关税的0%,而敏感类产品GSP税为MFN最惠国待遇正常关税3.5%的减免。

2006年1月1日起,新的“普惠制补充”(GSP Plu8)制度将易受冲击的有特殊发展需要的国家纳入其中。有近7200种商品进人免税范围。受惠国申请需提交相关申请证明获得批准,并符合相关27条国际规定。

欧盟还为最不发达国家设立了特殊规定:“除军需产品外其他任何商品都可”。这使得世界上50多个最贫穷国家和地区可以向欧盟免税出口除军用产品外任何商品。

申请GSP特惠关税,申请国需向欧盟关税委员会提交产品原产地证明文件。相关证明文件须由出口国签署并提交至欧盟委员会处。产品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来源地必须为受惠国:②产品必须直接由出口国运至欧盟。

如果两国没有特殊关税协定,则出口的商品按协定关税收取。

墨西哥、捷克共和国、塞浦路斯、约旦、突尼斯、巴勒斯坦行政领域、赞比亚、以色列等国出口的鲜切花产品进口关税为应变关税。当欧盟总进口产品超过应变线后,则改为普通关税。出口商在出口花卉产品时,最好先了解应变限额是否已达到其最大值,出口的商品需要交纳何种关税。

商品进入欧盟国家时需交纳进口关税,即所谓的海关估价。般上交货需按离岸价格(FOB)进行交纳。进口商除成本加运费(CFR)或到岸价(CIF)外,还要交纳按CFR活CIF减去欧盟境内运输成本的进口关税。

所有进口的切花(切叶)产品通过拍卖市场进行销售和交易。花卉产品的拍卖价格减去进入欧盟海关后的费用得到的就是进口时的价格。

增值税(VAT)

增值税VAT(Value Added Tax),为一种销售税,系就产品或劳务在各种交易阶段的附加价值所课征的某一百分比的间接税。所谓附加价值,就是指商品在生产或销售的每一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等于该商品的销售金额减去原购进的金额。所谓间接税,就是应缴此种税的人并没有像缴所得税一样直接交给政府税务机关,而是先以其他名义交给某些特定之人,再辗转进入政府之中。欧盟各国的增值税还未完全统一。 些欧盟国家对于本国较为重要的观赏园艺产品和农产品收取较低的增值税。

篇4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经济已经朝着纵深发展,其突出表现就是工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成本也在逐渐降低,高科技成为工业生产的代名词。而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运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关键词 工业自动化 市场 发展状况

一、工业自动化概述

工业自动化是20世纪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工业一开始是全人工的方式实现。工业自动化的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其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不再依赖于外部条件,只要拥有蒸汽机就可以实现机器带给手工生产。此后蒸汽机逐步变为汽油机、柴油机等。另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电动机的出现,工业自动化时代进入电力时代。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认为工业自动化处于电力时代,只是技术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对目前的工业自动化而言,实现工业自动化是一种借助机器,各种仪器仪表计算机等等,运用控制理论实现工业生产、检测、优化、调度等全部由机器完成的过程。其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的质量等等。

二、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工业自动化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但是这也不仅仅是计算机的时代。21世纪的工业自动化是离不开计算机的,所有的自动化过程目前几乎都需要计算机来完成。特别是最近出现的人工智能设备,属于一个层级的飞越。在过去机器是由人来控制的,并不是说人来控制不好,人控制机器自然有其好处,因为人是智能的,处理问题是灵活的,所以人控制机器在一些特殊领域依然无法取代。之所以用计算来来代替人来控制机器是基于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而现在我们又需要回归到人本身上了,谁就是要将过去人控制机器的优势通过今天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这就是人工智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引进人工智能一位置自动化的处理技术将更加的灵活高校,能满足想爱你在产品生产日益个性化的需求,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工业自动化带来产业升级

中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三到四倍,但是整个工业的产量却不能和美国想媲美。过去中国由于劳动力富足,在工作的大部分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中国的人口优势,将一些工厂都放在中国。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广东等沿海城市出现了很多用工荒问题。随着这种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工业的生产也会逐渐的从劳动力密集型转移到技术技术密集型。以往在工业自动化和人工之间存在权衡取舍,用自动化就一位置固定成本的投入增加,资本回收期的增长,用人工就意味着效率低,短期成本较高,但是长期成本较低。而随着这种劳动力市场的转变,这种趋势在逐渐翻转。企业在权衡趋势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动力选择投入更多的成本在设备的自动化领域,这样的状况会带动中国生产企业的升级,也会令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进一步走向全方位的自动化。 (三)高端自动化技术创新不足

中国的自动化进程一直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会给后来者带来一些便利,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后来者可以轻易的获得发达国家研发了几十年的技术。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会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带动其工业化进程。但是长期的以一种后来者的身份发展会带来创新的问题。以往发达国家用过的技术,会逐步的被发展中国家学过来继续使用,通过模仿别人的技术,会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这也让中国这样的厚积薄发的国际面临尖端技术的欠缺的尴尬问题。目前我们注意到,在一些工业生产的高端领域的技术,中国大部分都不太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的软件,中国落后发达国家很多。

三、工业自动化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工业自动化朝向人工智能发展

在上文中也提到了,工业自动化技术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是技术本身的回归。从本质上来说,自动化技术是由人来开发的,那么一切技术的来源都是人本身创造的并不是机器。所以未来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回归到人的技术本身,让技术实现自我思考和自我个性,技术本身具备再创新技术的能力和处理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将让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我们可以预想到,那些目前只能借助人工来完成的生产在不久的将来还是会被自动化取代,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二)工业自动化市场会更加开放,不同国家地区差距将减小

发展中国际的工业自动化技术虽然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后方,属于追赶着角色,虽然在短期内不能够追上,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者,发展中国家个发达国家质检的工业自动化水平正在逐步缩小,并且随着时间经济一体化趋势这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差距也会进一步缩小,并且未来国家地区之间技术的交流将会更加的方便和频繁,这样会进一步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三)我国会在一些特殊领域自动化技术领先

虽然在整体上,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没有能力和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但是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国正在暗自发功。这也是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体现,在技术更加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并不存在全才,即使是现在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技术的领先领域不尽相同,正如台湾和韩国的电子产品,美国的农业,德国的工业水平。世界最终的发展情况就是,每个国家都在发展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的技术,中国也会在一些特殊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必将处于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中自传媒“闪耀”广州SIAF展――工业自动化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J].伺服控制,2013.02:12.

篇5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煤化工分传统和新型两种,传统的涉及煤焦化、煤电石、煤合成氨(化肥)等领域,新型煤化工通常指煤制油、甲醇、二甲醚、烯烃四种。目前国内传统煤化工已有很长的历史,新型煤化工才刚刚起步。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资源的国家,煤炭在化石能源的剩余可采总储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在。在目前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2/3左右。自2003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以来,我国对能源需求大幅度增加,连年创新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6年石油进口量高达1.4亿t以上。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将超过消费总量的50%。因此,为了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石油安全供应并应对国际油价异常波动带来的挑战,依靠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来生产一定数量的石油替代品和化工产品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且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分布较广,煤炭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能力很大,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二、煤化工产业的市场状况

第一,因金融危机带来原油大跌及下游需求大降,市场大部分基础化工原料价格下跌一半左右,煤化工也不例外。

第二,目前焦炭、电石等传统产品产能较大富余,价格暴跌,开工率最低时只有三成。出路在于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未来节能减排。

第三,新型煤化工需要规范发展:目前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都处在示范阶段,工业化风险问题还都没有完全解决,不可铺开发展,需待完成示范后根据不同情况有序、适度、优化发展。

第四,在煤制能源产品中煤制油能量效率最低,只有30%,生产1吨油品需耗煤约4~5吨,水1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安全战略技术储备必要,但规模要适度。其可行性大都以油价不低于40美元/桶为前提。

第五,煤制烯烃最能体现煤化工进步与创新,是煤化工与石化衔接的“纽带”,已通过工业化试验装置验证,发展潜力大。但流程长,投资大。

第六,煤制天然气技术成熟、工艺简单、能量效率高(46%),适度发展可作为天然气补充,其目标市场是城市燃气。

第七,未来甲醇行业将更快发展,若以全国1.5亿吨柴油需求量的10%被二甲醚替代估算, 2010年二甲醚需1683万吨左右,一吨消耗1.45吨甲醇,则耗甲醇2440万吨,加上传统需求,年可达4000万吨。

第八,从增值的角度看,煤发电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甲醇进一步深加工为烯烃等化工产品可增值8~12倍.煤涨价对甲醇影响:当吨煤价达600元时,甲醇完全成本为1941元,与气头甲醇成本持平(按1.2元/m3天然气计算),优势不再。

第九,环境容量影响:除高额投资、长周期外,煤化工对环境和能源要求极高:100万吨煤制油项目,需投资100亿,消耗500万吨煤、1000万吨水;1吨甲醇也要消耗9~10吨水。因此2007年发改委限制在煤炭调入区及水资源缺乏区发展煤化工,禁止在环境容量不足地区发展煤化工。云南、贵州、新疆地区水、煤资源相对平衡,适合发展。

第十,煤化工快速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以建项目为名圈占煤炭资源,不顾环境、资源和承载能力竞相上马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等。

第十一,中国成世界最大煤气炉市场:中科院士清华教授倪维斗说,若2020年之前煤基费托合成制醇醚燃料替代5000万吨汽、柴油当量,则需煤2.2~3.6亿吨;若电煤中有1/3为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以效率42%计算,则需煤6亿吨,两者合计约9亿吨。由此推测,若以2000吨/天的大型气化炉计算,每台炉每年处理煤60万吨,则共需1500套炉,考虑二开一备,则大型气化炉总计需要2250套。

三、坚持科学发展煤化工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煤化工的发展, 就是结合实际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煤化 工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煤化工,涉及诸多方面,笔者以为,至少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煤化工是资源消耗型产业,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新形势下我国煤化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以及经济效益等两方面都能通得过。2.煤化工是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资源利用、降低污染、保护生态、提高效益的建设和运行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建设规模化、大型化、现代化、矿化一体化的煤化工基地,实施集约经营,谋求具备国际竞争力。煤化工如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则无法承受国际油价波动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度市场化竞争的冲击。3、煤化工的发展应力求把污染、 物耗降到最低限度。 我们应该认真吸取国内外发展的经验 教训,用我们的智慧和远见,主动调整和控制自身的行为,把煤化工建设成为具有社会责任 感、可信赖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真正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造福。

四、生产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煤是化学工业的主要能源及原料。煤是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部分组成的复杂物质。要把一个构成复杂的不清洁的物质经过多过程的物理、化学加工转化为清洁能源和化工品,必然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表现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及土壤污染。煤炭是低效、高污染的能源。一般说来,煤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比碳氢化合物(石油、天然气)要高得多。煤化工是煤炭深加工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要发展煤化工,必须同时解决由此产生的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的产生,源于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的数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因而打破生态平衡,使自然环境恶化。为此,煤化工只能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发展,即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

五、建议

第一,煤企发展煤化工,煤炭成本最低,且可降运输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煤价大起大落影响。但要考虑技术、人才、水源及销售的短板。

第二,化工企业发展煤化工,具有技术、人才上的优势,但由于资源获取方面没煤企便利,要考虑成本因素对效益的侵蚀。

第三,煤化工发展引发煤炭热解技术创新突破:我国褐煤等年轻煤种储量丰富,占煤炭总储量的四成,如何科学开发利用资源?运用煤炭热解新技术,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价值。每吨褐煤大约可产半焦0.5吨、低温焦油60公斤和焦炉气200立方米。按现行价格,原料投入产出比在1:2.5左右,效益可观。专家呼吁,要尽快创新突破开发创新热解工艺。

篇6

关键词 河南演艺市场 调研报告 文化市场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1 2015年度河南省演艺市场行业类型

演出市场经营主体主要是演出团体、演出中介机构(含演出经纪机构、演出票务公司)、演出场所等。

1.1演艺团体发展情况

河南演出团体主要涵盖了话剧、儿童剧、滑稽剧类,歌舞、音乐类,京剧、昆曲类,地方戏曲类,杂技、魔术、马戏类,曲艺类,乌兰牧骑等艺术类别。

2015年河南省演出团体数量为824个,相比2014年河南省演出团体数量为930个,约占比12.9%;其中,国有演出团体166家,集体制演出团体1家,其他形式演出团体657家;按文化部门管理的演出团体171家,其他部门管理的演出团体653家。

2015年度河南演出市场演出场次35.619万场次,国内演出场次35.359万场次,农村演出场次30.369万场次;2015年度河南演出市场国内演出观众人次19,415.693万人,农村观众人次9,345.294万人;2015年度河南演出市场总收入1,197,524千元,演出票房收入609,837千元,与2014年演出市场票房收入590,048千元相比,增长19,789千元,增长比例3.24%。

1.2演出中介机构发展情况

2015年度河南演出经纪机构67个,从业人员1112名,营业收入138,607千元,与2014年度相比增加值63,186千元。从开展业务范围角度分析,演出经纪机构主要经纪项目类别有项目经纪、演员经纪及两者兼顾。2015年,河南演出市场票务公司相继崭露头角,一些演艺场所也在自主官网上开通网上订票选座服务,建立自有票务系统。

1.3演出场所发展情况

2015年河南省艺术表演场馆共计150个,坐席数189,186个,从业人员3692人,演(映)出场次合计1.926万场次,观众人次272.762万人次,总收入131,700千元,演出票房收入19,122千元,演(映)业务用房17.100万平方米。河南绝大多数新建专业演出场所由政府投资建设,由于演出场所建设投资巨大,其性质多为国有。大多演出场所由事业单位转企而成,正处于运营机制转换、企业化运作程度提高等阶段。

2 2015年度河南省演艺市场经营情况分析

从表2数据分析,其他团体,及非公有制演出团体演出场次和演出票房居高。

从表3数据分析,其演出团体集中在县、市、区级,从行政区域划分,演出场次和演出票房呈现金字塔结构。

从表4数据分析,演出票房按照演出剧种分类,2015年度河南演艺市场票房中,杂技、魔术、马戏类演出票房最高189,661千元,综合性艺术表演演出票房排第二,181,905千元,地方戏曲类票房排第三,177,128千元,其次是曲艺类演出票房22,376千元,歌舞音乐类演出票房20,448千元,话剧、儿童剧、滑稽剧类演出票房17,838千元。

3 2015年度河南省城市、乡村及旅游演艺市场情况分析

3.1城市演艺活动发展情况分析

城市演艺活动以专业剧场演出为主,通常划分为:戏剧类、音乐类、舞蹈类及其他类。

从抽样调研数据分析看,2015年度话剧、儿童剧、滑稽剧类演出场次8.499万场次,演出票房收入17,838千元,占演艺市场总票房比例2.9%。儿童剧场发展迅速,成为专业剧场演出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音乐类演出市场包括演奏会、歌剧、合唱和其他类型音乐演出。演奏会主要包括民乐演出和西乐演出。歌舞音乐类演出场次0.393万场次,演出票房20,448千元,占2015年演艺市场总票房比例3.35%。其他类演出市场主要包括曲艺、杂技魔术、马戏等。其中,杂技、魔术、马戏类演出场次7.439万场次,演出票房189,661千元,占2015年演艺市场总票房比例31.1%。

城市音乐季、音乐节的出现和发展,演唱会成为城市市场新兴主体。

从调研资料分析,河南演唱会市场发展逐渐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市场主要集中在郑州;二是年轻观众是主要消费群体;三是承办演出的经纪机构、票务公司、演出场馆趋向集中。

3.2农村演艺活动发展情况分析

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农村演出市场发展迅猛,2015年河南农村演出市场演出场次30.369万场,农村观众人次9,345.294万人,均居于全国前列。其中,2015年河南非国有演出团体653个,国内演出场次31.135万场,农村演出场次26.458万场,农村演出场次占比约85%;国内演出观众人次14,010.823万人次,农村观众人次4,617.251万人次,农村观众人次占比约33%;演出收入483,628千元,农村演出收入172,894千元,城市演出收入308,698千元,农村演出收入占比约36%。

2015河南艺术表演团体在国内农村演出场次30.696万场,农村观众人次9,345.294万人次,其中流动舞台车演出场次2.909万场,占比约9.5%,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观众人次3,166.045,占比约34%,政府采购公益演出场次1.807万场,占比5.9%,政府采购公益演出观众人次2,057.168万人次,占比约22%。可见在河南农村演出市场中,流动舞台车演出和政府采购的公益演出活动演出观众人数占河南农村演出观众人数的一半多。

3.3旅游演艺活动发展情况分析

目前河南旅游演出市场有6种类型: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代表的山水实景类;以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大宋・东京梦华》为代表的景区综艺类;以《大河秀典》为代表的剧院类;以茶馆、酒店、夜总会为代表的娱乐类;以宝丰马街书会为代表的农村戏剧类;以“洛阳・印象”为代表的大型文艺晚会。此外,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利用山水景区、风土人情等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文化周,文化旅游节。

4 对河南省演艺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应对建议

演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强,经济实力不强,缺乏抗风险能力。以社会效益为主导,同时加强市场意识,促进演艺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发展。

4.1引导演艺产业链合理化链接

演出市场有待细分,加强分工合作,实现演出市场资源有效整合,既包括演出市场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整合和协作,也涵盖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动,最终形成充满活力的演出市场发展体系。

4.2指导演艺企业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河南省文化产业的每个领域都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创新型、复合型文化人才短缺。一要加强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二是加大人才培养投资力度。三是多途径、多样式培养多层次人才。

4.3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提升为演艺市场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演出市场监管工作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经费短缺及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演出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农村演出市场涉及范围广;三是演出市场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凤毅.“十三五”时期我国演艺产业发展路径探究[J].文化月刊,2016(5):20-23.

[2]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14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简要版)[J].戏剧丛刊,2015(15):74-76.

篇7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矿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矿业企业的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与此同时,投资群体日益壮大,对于投资产品的选择也更趋多样化。这些为构建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提出了更为迫切要求。现阶段,对广大矿业企业来说,沪、深主板市场门槛较高;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建立;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统一矿业权市场尚未形成。总体来说,我国矿业资本体系还很不完善,无法满足庞大的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因此,加快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成为矿业发展必然选择。

1发展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体系必要性

1.1解决矿产勘查投资不足有效途径当前,制约我国矿产勘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投资渠道单一、有效投入不足。我国非油气勘查投入中,财政投入一直维持在40%左右(图略)。和世界上主要矿业国家商业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大致为95∶5的比例来比,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继续沿用计划经济做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已不现实。国外发展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是矿产勘查融资的主要渠道,世界上的矿产勘查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其次来自银行。现阶段,沪、深两市主板、二板上市门槛,令众多矿产资源勘探企业望尘莫及。通过构建多层次矿业资本体系,尤其加快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是解决矿产勘查投资不足的有效途径。

1.2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强大动力随着地勘行业改革深入,我国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趋势越来越明朗。目前,国有地勘单位仍是矿产勘查主力军,具备人才和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地勘单位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近几年,民营勘查企业依靠优厚待遇招揽国有地勘单位技术人员,再加上自身资金优势,发展迅猛。长此以往,国有地勘单位主力军地位作用将逐渐丧失。国有地勘单位如果争取在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甚至是沪、深主板上市,通过上市条件倒逼、外力推动和市场帮助,将促使其转变发展理念,转换经营机制,优化产权结构,壮大经济实力,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进而继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图略)

1.3提高矿业企业竞争力现实选择我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大国、矿业生产大国、矿产品消费大国、矿产品贸易大国,政府应积极推动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建设,让有实力、想作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鼓励企业之间兼并重组,进而提高我国矿业领域的产业集中度,培育真正适应国际竞争的矿业集团。建立安全、稳定、规范、有序资本市场体系,将使我国矿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作用更加突出、地位更加重要,强化我国在国际矿产资源定价话语权。

1.4改变矿业经营机制、实现资源市场配置的有效手段在国外风险勘探行业,企业找到一个矿脉的露头,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继续勘探。企业通过勘探增加储量,进而增加企业资产总值,给予企业进一步融资扩股能力,从而保证企业有能力把该资源整体勘探后,再投资开发该资源。由于资源整体形态清晰,这种模式提高了资源整体利用率,有利于实现整装勘查和探采一体化。反观中国,矿业公司在经过勘探后发现了资源露头,由于没有资本市场机制能够认可其资源价值,企业很难融资进一步勘探。为避免资金链断裂,只能通过小规模开采获取一定利润,进而滚动式发展。这种边采边探模式,虽然企业有利润,但是资源利用率低下,导致效率低下。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矿业企业经营模式是向政府和老板要资本以求滚动发展;而国外是向地下资源要资本。这两种机制主要差别,在于对地下资源价值认可方式,是通过市场自动实现,还是通过人力判断界定。因此,矿业资本市场是改变企业经营机制、实现资源市场配置的助推器。

2矿业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2.1矿业权交易市场矿业权交易市场是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的初级形态。一个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矿业权交易市场,可以高效率地实现矿业权的流转及其投资收益。随着1996年《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和1998年国务院3个配套法规的出台,矿业权交易市场制度和平台逐渐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省市(县)矿业权交易平台有21家,储量评审机构37家,矿业权评估机构93家。这些矿业权交易机构在名称上有所差异,或称“矿业权交易中心”,或称“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等;在机构性质上,既有全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又有公司制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业务定位上,既有行政色彩较浓,以矿业权出让为主的机构,又有市场化运作,以平台建设和撮合成交为主的机构;业务范围上,主要特点是地域为主,属地化明显。

2.2股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主要是对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化规范培育,为矿业企业进入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和主板市场创造条件。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侧重非上市公众股份公司、非上市非公众股份公司股权交易,属于标准化合约交易。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是伴随着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演变而来的。产权交易市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84~1997年,是产权交易市场起步阶段,主要是满足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需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资产流转。1997~1998年,鉴于产权交易中许多极不规范做法,产权交易市场进入了清理整顿时期,发展进入低谷;1999~2003年,伴随着十五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权交易市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10个配套文件,这一系列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各地政府也分别颁布了鼓励本地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权市场架构,各产权交易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标准化合约交易的场外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天津股权交易所,在其挂牌交易采掘类企业有盛大矿业、鲁兴钛业两家,其发展趋势是建设成为矿产勘查开采融资服务的场外平台。

2.3矿业公司在主板市场上市情况改革开放后,首家股份公司成立于1984年,1990年、1991年分别建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4年第一家矿业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挂牌交易,拉开了我国矿业企业上市的大幕。截止到2010年5月底,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有50家,在境内上市公司(A、B股)中所占比重为2.23%。其中:煤炭开采企业24家;油气行业8家;有色金属13家;铁矿石开采1家;黄金采矿4家(历年上市公司统计结果见图2),采掘类上市公司数量占沪、深上市公司总数比重为2.23%。(表略)

3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主要问题探析

3.1矿业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滞后国际矿业资本市场上,关于矿业企业市场风险都有特别的管理制度,如加拿大的NI43-101条款、澳大利亚的JORC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体现了其资本市场对矿业行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为:①缺乏独立地质师制度;②缺乏关于矿业上市公司勘查、开采投资和地质信息季度披露制度;③缺乏矿业企业银行贷款的可行性报告制度;④缺乏独立的经理人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缺失,不但严重制约着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也限制着矿业投融资的顺利开展。

3.2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平台建设滞后

3.2.1缺乏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板块国内矿产勘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矿产勘查投资和作业的公司。目前,创业板上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条件,对主要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来讲,其门槛相对较高。

3.2.2矿业权交易市场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矿业权交易还处于初步建立和发展阶段,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级市场发展不平衡、做法不一致,二级市场发展不规范;缺乏全国统一的交易体系和交易信息平台;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缺乏明确配套的法律制度,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交易规则的制定有待规范。这都导致了矿业权交易市场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如缺乏统一的交易信息平台,使得交易信息的形成和传输功能受到限制。

3.3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建设滞后我国的矿业权交易中介组织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介服务体系仍然不健全。矿业权中介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业务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等方面,较少涉及安全环保、社区发展、生产技术等咨询服务业务。与此同时,一些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再加上其它因素,造成矿业权评估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评估机构的公信力,阻碍了行业发展。

4构建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对策建议

4.1明确不同市场服务对象矿业资本市场由多层次交易市场体系构成,包括公开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其中,公开交易市场包含主板市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股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矿业权交易市场三个市场。各个市场交易方式、品种、监管机构等有所差别,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4.2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1)大力发展主板市场。继续鼓励和支持主板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推动更多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公司上市,或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整合资源,淘汰落后产能。(2)加快推进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积极为创新型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适应创新型企业成长需求相适应的发行上市制度、交易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3)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逐步探索和扩大股权交易市场,拓展股权交易市场的功能,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的转让和流通提供;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公开交易市场和场外市场有机联系,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篇8

1矿业权市场建设情况

辽宁省矿业权交易市场规模化发展起始于2007年,作为全省矿业权交易主要平台,配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及优良的硬件设施,能够承接和组织招标、拍卖、挂牌等各类型的交易活动。辽宁省矿业权有形市场的制度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自2008年,辽宁省就陆续出台了《辽宁省矿业权交易管理补充规定》(辽国土资发〔2008〕66号文)、《关于完善矿业权转让进场有关事项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1〕20号文)、《矿业权交易规则(试行)》(辽国土资发〔2011〕242号文)等文件,明确划定了进场交易的矿业权范围和类型,实现了省级出让转让矿业权交易全部进入省矿业权交易市场,并且对交易中的保证金、底价确定、价款评估等各种具体细节都做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省内矿业权市场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始终本着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辽宁被选为5个网上交易试点省份及网上交易顺利开展的契机,又印发了《辽宁省矿业权网上交易规则(试行)》(辽国土资发〔2013〕358号文),及时规范了矿业权网上交易行为,继续维护了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

2矿业权市场交易情况

2.1矿业权出让市场交易统计通过2007—2013年一级出让市场成交情况看,探矿权以拍卖方式出让43宗,招标17宗;采矿权以拍卖方式出让12宗,招标3宗;出让总量75宗,总成交价款约5亿元。涉及的矿种有铁、锰、金、铜铅锌、长石、大理岩、花岗岩、石墨、石灰石、油页岩等。2.2矿业权二级市场交易统计2007—2013年共办理矿业权转让445宗,成交价款总计约27.2亿元。其中采矿权210宗,成交价款约7.9亿元;探矿权235宗,成交价款约19.3亿元。采取协议方式转让432宗,采取招拍挂方式转让13宗。

3矿业权交易的现存问题

(1)矿业权出让制度不协调,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不强。目前,符合招拍挂要求的矿业权(一般指低风险矿种)均进入了市场,申请在先(高风险的矿种)和协议方式(特殊情况)的矿业权尚未进场交易统计。尽管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矿业权有形市场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45号文)等文件明确了矿业权出让制度,但是从市场的角度及出让制度的完善性看,依然存在以申请在先、协议方式、招拍挂方式出让矿业权,形成内在的影响市场建设的供需矛盾问题,无法凸显市场配置资源功能。(2)矿业权审批发证的协调机制不够顺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市场方式公开出让矿业权后,在办理矿业权登记手续时,需要有关部门出具意见,有的部门审批环节多,效率低,有的存在部门之间关系不顺、相互推诿,未能及时做出相关行政许可,影响了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颁发进程。同时一些地方矿业权出让与土地使用权出让不衔接,出现用地难,甚至引发违法使用土地的情况。普遍认为“买矿容易办证难”,给矿业权市场的建设造成了影响。(3)矿业权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各级矿产资源交易平台从国家级(未建立)、省级(矿业权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到地(市)级的机构体制不统一,彼此没有隶属及业务指导关系,而地(市)级交易机构的法规政策及人员配置基础普遍薄弱,这不仅难以保障现代矿业权市场体系在地市的构建、发展和完善,从长远看更不利于省乃至全国的矿业权市场交易平台建设的一体化和规范化。(4)缺乏专业性的矿业权设置研究机构和矿业权市场研究机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赖地质勘查单位设置矿业权的现象严重,对矿业权有计划投放调控不够,出让工作准备不充分。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强势发展,对基础建设所需的矿产资源需求日益突出。矿业权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伴随产生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意见的通知》(2001年)提到的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小散乱、非法开采等一系列违规违法问题。由于不能准确预测市场与矿产品的需求关系,导致不能准确按市场需求投放矿业权。缺乏从资源、资产、资本等角度专业分析矿业权市场属性的矿业权市场研究机构,给矿业市场的建设提供参考不足,影响了信息的收集,不利于决策层对矿业市场的掌控。

4改进建议

(1)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和管理权限,促进矿业市场发展。矿证管理重在两权(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应宽入,采矿权应严出,政府应加快矿产资源法及配套法则、规范的修改完善[3]。矿业权市场的建设重在促进交易和提升服务,应加强对经济的认识。在解决矿业权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中,需充分发挥矿业权市场的作用,加大供给。政府应充分发挥省级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调整矿业权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开权限。(2)调整现行矿业权出让方式,凸显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作为一种改进构想,若以矿业权市场发展为中心,政府应加大矿业权市场供给,探矿权宽入式投放,采矿权科学、准限式投放。矿业权的供给需严格控制协议方式出让并取消以申请在先的方式出让,改为完全由市场进行配置。矿业权设置可采取全省网格设置,缩短勘查年限,无找矿成果可进入下一出让循环体系。改进或取消现行矿业权方案设置,对于空白区(初设普查)矿权,改进或取消对勘查矿种的限制。地质基金按比例分配用于省、市、县协调解决勘查、开发时遇到的地表土地、林业等问题。矿业勘查、开发单位完全走市场化收益方式,优胜劣汰。(3)有效掌控矿业市场信息,发挥调控作用。矿业权市场作为矿业市场(矿业权市场、矿产品市场、矿业勘查开发市场、矿业设备市场、矿业评估评价中介结构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矿业市场发展的重担,充分发挥科技时代的云信息作用,将矿业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纳入到统一的矿业体系中,形成市场信息—科研机构—政府决策层位循环促进的优势[4]。通过有效掌控矿业市场信息,才能发挥决策层的宏观调控作用。(4)建立统一有形的矿业权交易机构,加强部门协调,提高矿业权发证的行政审批效率。一是建立统一有形的矿业权交易机构,捋顺国家、省、地市交易机构的关系,搭建矿业权交易平台,调整市场公告、公示与发证配号系统的衔接,确保矿业权出让的顺利进行;二是进一步健全国土资源、环保、林业、安监、监察、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保证矿业权出让的顺利实施;三是通过市场取得矿业权后,切实提高矿业权发证的行政审批效率,让竞买人形成通过市场的途径,可以快捷、高效地获取矿业勘查、开发权利的意识。(5)加快组建专业性的矿业权设置机构和市场研究机构。①科学设置矿业权,把好源头,矿业权数量直接决定矿业权一级市场的发展,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能过多依赖地质勘查单位来设置矿业权,还应组建专业性的矿业权设置研究机构,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多年投入的地质工作,在掌握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按市场需求关系,科学、合理、有计划进行矿业权设置,合理编制矿业权规划,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投放市场提供依据[5];②科学研究市场,做好导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兴建专业专职的市场研究机构,汇集全国各地的矿业权市场建设和发展情况,给决策层提供最有效的参考意见;可以借鉴国外矿业市场及国内其他相关领域市场的发展情况,给我国矿业市场的建设提供发展思路;加快研究国家出资或引入资本以合资合作形成矿业权的产权法律关系;对矿业权市场交易的竞价方式单一、竞买保证金的处置、净矿权投放等疑难问题给出明确合理的解决措施。

5结论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