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8篇

时间:2023-11-20 10:2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

篇1

经调查:一周岁以上的患:儿陪护有68%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在担当,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医学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差,接受外来信息观念淡薄,主动学习积极性差,因此健康教育效果较差。(2)患儿住院时间短

由于患儿住院时间短,接受健康教育内容、次数相对较少;98%的患儿陪护都是非专业医学人士,他们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相对较慢。3.2 护理人员的因素(1)护理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性 有26.4%的陪护认为护士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是由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转变较慢,在履行职责上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难以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时机及环境选择不当 据调查,25.9%的患儿及陪护认为刚入院时心神不定,顾虑重重,是难以安静接受健康教育的。还有环境嘈杂,气氛不和谐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3)方法不当 ,自身缺乏教育知识技能 有23.8%的陪护认为护士的宣教不能满足其需要。个别护士自身学历较低,知识面局限,采用方法简单,内容范化,对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及药物的作用等掌握不够,针对性及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4)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

10.8%的患儿及家属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似作报告,语言缺乏趣味性与幽默性,不能吸引其专心听讲。5.6%的病人认为护士工作忙时走过场,内容不到位,健康教育流于形势。(5)护患沟通不良或障碍 有9.1%的患儿及陪护认为与护士沟通不良。据调查,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加理睬,对疑虑过重,爱唠叨的病人采取的态度是不加理睬[2]。由此可见,护士的沟通能力与病人的要求不相适应,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4 对策4.1 对陪护复杂的教育对象,要注意到重点陪护,把要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向他们介绍清楚,对年纪较大的陪护要抓住时机和方法进行施教 。4.2 改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进行健康教育、明确其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而且明确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是对病人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4.3 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教育时机、最佳教育时间、适宜的学习环境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有报道显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比单纯的口头教育形式效果好;在非治疗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优于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疾病缓解期的教育效果优于发作期的效果[3]。因此,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尽量选择患儿疾病缓解的非治理及护理期。要掌握好患儿及陪护的心情,理解他们,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等他们心情平静时,为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采取口头讲、演示、书面教育、图片及幻灯等多种方式对患儿及陪护进行健康教育。4.4 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与病人谈话,不仅要重视内容,还要讲究技巧。任何时候都要避免"审讯式"的提问,否则会阻断信息的沟通;应在谈话的态度、方式、语言、语上多下功夫,力争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中激发病人及陪护的交谈欲望,从而了解病人的困难和需求;谈话力求达到准确、富有感染力,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真情,愿意对护士倾诉。4.5

篇2

健康教育发展滞缓的原因

(1)护士方面: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些护理人员平时不注意积累知识、更新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护理知识,满足于现状,形成懒散、不求上进的思想,导致专业知识匮乏;护理人员在社会中承担多种角色,要履行多种义务,使护士身心疲惫,无精力再获取更多的知识。② 沟通意识不强: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技术过关(硬)患者就会满意,以至在工作中埋头做治疗、护理,忽视了与病人的有效沟通。③积极性降低,急诊科患者多、流动性大,没有相对固定的人群,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难以了解病人掌握的程度,以及达到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护士的积极性。

(2)患者方面:①患者文化程度和接受认知能力:部分患者文化层次低,接受事物能力差,不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对其不感兴趣,使护士难以与其沟通。②患者年龄、病情、语言表达能力及方言:老年人听力减退,记忆力差,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疾病带来的疼痛导致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焦虑、烦躁的心情,患者难以集中精力;语言沟通障碍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影响护患沟通效果。

对 策

(1)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沟通意识。首先要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要让护士从繁忙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才能提高要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才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需求。要让护士认识到通过交流,患者得到了自己所需的知识,增加患者满意度,而且提高了对护士的信任度,对防病治病及减少护患纠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宣传形式多样化。健康宣教能否起到促进作用,除了患者本身的认知能力外,还与护理人员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有关。①口头宣教:护士可边操作边宣教,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通俗易懂,让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可信任,愿与护理人员交流思想、情感,在双方沟通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患者,其乐意接受,能收到满意效果。②书面宣教:将各种常见病、易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小手册,以文字结合图片。此方法可更好的帮助病人理解、记忆,形成健康行为。③电话宣教:电话咨询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接受教育简便快接的方式,而且进一步满足了病人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需要,密切了护患关系。

篇3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医嘱依从性;健康教育

临床上已趋向将除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除变异型心绞痛具有短暂ST段抬高的特异心电图变化而仍为临床所用外,原有心绞痛的其他分析命名临床均已弃用。这不仅是基于对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的深刻认识,也表明这类心绞痛病人临床上的不稳定型和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对此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对医嘱依从性的重要性,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率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男93例,女67例;65岁以上53例,55-65岁50例,50岁以下57例;国家干部91例,工人26例,农民43例;高中以上文化78例,初中文化30例,小学文化48例,文盲4例。

采用自设问卷方法,对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发放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经审查结果真实有效。

1.3统计学分析采用多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

2结果

2.1发生率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存在不依从性医嘱行为58例,占被调查者的36.25%。

2.2医嘱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

2.2.2不依从医嘱行为与自身素质和家属支持相关在部分患者中,23例(14.4%)男性不能戒除烟酒,24例(15%)病人不能规律生活,13例(8.1%)病人离不开麻将桌。

3讨论

依从医嘱行为指患者在就医后其行为(服药、合理饮食、优化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依从医嘱的行为活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自身的依从医嘱行为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调查显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对医嘱依从性差的发生率为36.25%,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自身素质及不稳定心绞痛发作状况有密切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行为干预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自愿采取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消除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2]。不依从医嘱行为,不仅影响不稳定心绞痛的控制,而且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我们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掌握不依从医嘱行为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加病人防病治病,延长寿命的知识,促进其依从医嘱行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文化程度的差异,我们注重健康教育多样化,因人而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床边讲解,举实例现身说法,同时,还针对不同个体的特殊情况,制定合理的个性健康教育方案,矫正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使患者易于接受,提高患者依从医嘱行为,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民族地区医院;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措施

新疆地处大西北边疆,准噶尔盆地,分南、北两疆,克拉玛依市位于北疆边塞;中心医院地处北疆地区为三级甲等医院,是一家中型综合性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审核医院,床位编制900余张,在编工作人员1200余名,具有先进的医疗水平、疆内领先的科技项目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研究生队伍也随着医院科技含量和社会发展及市场的需要迅速扩大,突出有专科性、病种性,各项管理制度越发成熟和完善。

1 健康教育的实施

2003年院领导在目前医院发展的基础上率先在疆内倡导“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号召,大力宣传健康促进医院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模式,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护理部副主任兼健康教育办主任,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的稳步向前发展。2005年又逢卫生部向全国发起《全国健康教育与教育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通知,对我院来说是注入了新的契机,对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使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更加深入发展,更普及、更多样化,健康教育办反复为临床及医技科室设计实用性强、简单易懂的《住院患者健康知晓实施单》,门诊、急诊、医技科室《患者健康知晓实施单》及各项考核检查单等;成立质量控制委员会并定期检查考核;同时建议院领导将健康教育纳入科室考核指标中(目前已通过并在执行);请北京健康教育专家钮文异等教授来院讲座;组织本院专家、主任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在市广播电台以直播互动的形式讲座;讲师团在社区、街道、学校、企事业单位根据国际、国内卫生宣传日为广大市民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编写并印制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指导书等宣传资料。使我院健康促进工作步入正规化管理的轨道。

2 实施中的问题

我院2000年健康教育仅在护理队伍中开展,没有普及,2003年开始扩展到医生和医技人员,健康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在不断的深入和普及。良好的形式、良好的空间、接受教育对象的增多,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同时感到困惑和不安,其因素是担心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主要表现在:(1)科室主任不重视,认为健康教育是宣传科的任务;(2)医生不理解,认为是护士的责任;(3)医技科室有抵触情绪,认为是社区的职责;(4)即便科室认为健康教育纳入考核指标中没必要;(5)科室不愿为健康教育投资;(6)科室领导有敏捷的思维、创新的意识,但对此项工作理解误差很大,不能长远的看医院和社会的发展。诸多的原因,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起色,科室健康指导工作大多仍是护士在做而护士长检查,长期以来病人本身对护士讲解就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从医行为不能如期进行,从形式上是医护共同指导,而实际是护士全部负责,针对这些问题,健康教育办多次在院网和院周会上指出,并充分强调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希望科室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但效果甚微。

3 问题原因分析

2005年9月,健康教育办带着诸多的问题,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在河北省承德召开的《全国医院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与培训会议》,会议上听取大量的经验交流和事例,咨询有经验的医院并索取资料。并对照目前我院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首先了解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集中的主要问题:(1)患者是愿意接受健康指导并希望能解答有关健康保健咨询问题;(2)愿意接受医生的指导;(3)多数医生指导内容太专业化,听不懂;(4)少数民族、山区牧民有语言障碍;(5)护士操作性工作多,指导时间有限。其次在医生中了解和调查,结果显示,临床科室医生中的主要问题:(1)医生时间用在查房、书写病历及思考治疗、诊断上多,健康指导时间很少;(2)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指导已经可以满足需要;(3)健康指导信息少;(4)过去医学教学无健康教育指导内容;(5)指导效果见效慢,信心不足。最后对医技人员调查结果显示:(1)病人流动性大,不固定;(2)工作性质是操作设备或仪器,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3)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知道该从那些方面指导;(4)工作性质是窗口服务,不便与病人交流。通过对三类人群的原因分析后,找出根源,制定应对措施。

4 应对措施

4.1 针对患者的应对措施

针对住院患者文化水平不等、语言种类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1,2]。首先,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强硬执行,根据接受程度、耐受时间长短,对文化程度低者给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教育方式,如主动示范、图谱、电视录像、广播电教、耐心倾听为主、耐心解释,对文化程度高者提供科普资料、手册、健康报、简单易懂的医学及生理常识等,并告知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行为干预,使其能充分理解和配合治疗。总之要明确行为干预的效果是循序渐进的长期效应。

4.2 针对医务人员的应对措施

(1)强化健康教育知识,明确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疾病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它在实现所有健康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2)在健康教育中,主要对象不仅是患者,对亚健康者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与患者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在特定场合有意无意进行着的健康指导活动,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医院的整体形象,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场合,宣传健康知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瞬间或固定时间交谈,向他们传播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多方面知识,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窗口服务人员,可以利用发放健康指导宣传单或手册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解释和回答问题。(3)积极与大众媒介沟通,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与媒体处理好关系,是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收集科室健康教育的活动资料,利用网络收集健康教育新动向及最新发展趋势,及时将信息反馈于科室,增加科室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核算与管理的途径,利用图片展板宣传科室健康教育近况等,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

参考文献

篇5

>>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工科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国际贸易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创新教育的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提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生物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浅析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管理方式对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浅析 浅析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论高等农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华 张东彦")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偏差、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体系等原因,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等农业院校应该树立正确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重视和改进该项工作。 【关键词】农业院校 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43-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和储备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健康的农业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高等农业院校(以下简称“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形成对策。

一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专业和背景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得出了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结论。研究者发现,当下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绝大部分研究生能够对自身和环境有正确的认知,能通过调整心态、端正认知来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然而,与本科生相比,农业院校研究生群体具有知识结构丰富、年龄段高、生源情况复杂、社会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偏大等特点,这使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对2005级、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研究生群体中心理异常的比例低于本科生,然而心理异常的个体,其异常的程度却比本科生严重;何长才(2005年)在研究发现,对研究生威胁最大的三种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分别占被测研究生总数的22.85%、17.48%、15.94%。在农业院校研究生群体的研究上,李梅等(2002年)在对农业院校为主的397名研究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研究生在强迫症、焦虑、恐惧、偏执以及精神异常上显著高于成人常模。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问题发生、及时解决问题。

二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问题和原因剖析如下:

1.重视不够,缺乏对应的教育辅导机构

农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大多归属于学生工作(部)处管理,研究生(部)处没有成立相应的教育机构。由于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不够深入,大部分师生认为,研究生群体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与本科生相比,他们人数少、学历高、知识面广、就业机会多,因此也应该具备相对较好的心理素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教育工作普遍偏重于本科生。

2.认识偏差,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问题化

农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三项任务,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查心理问题、预防和及时治疗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和完善的人格。三者相辅相成、平衡发展,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由于心理教师队伍的缺乏、心理疾病的危害性较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的成效较慢等原因,农业院校心理健康中心极其容易将关注点主要放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方面,日常工作中主要以尽早发现和识别有心理疾病的研究生、稳定研究生心理为核心,严重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

另外,农业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教师、各级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组成,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往往容易将研究生心理问题和德育问题混淆起来,分析心理问题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去疏导,结果可能越疏越堵,并可能因为耽误了对心理疾患的及时发现和转介治疗而耽误了患病研究生的最佳治疗期。

3.缺乏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许多环节组成,如宣传、预防、发现、转介、研究、跟踪调查等过程,每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系统化,教育效果才能彰显。然而,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场所限制、师资队伍不够强大、研究生扩招等原因,目前农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一个整体协调的系统,工作的方式和途径集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心理小游戏等方面,虽然也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欢迎,但是本质是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多是以说教、灌输、游戏为主,没有形成全员化的关注,没有结合农业院校研究生的专业特点、个性特点开展教育,心理活动过后难以坚持跟踪调查,只是转向被动地等待、发现心理问题,很难引起研究生情感的共鸣。

三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深认识,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业院校全体师生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机构的完善、专项经费的增加等方面,加大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

2.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研究生心理水平,最终达到建立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与德育教育工作、甄别和发现心理问题的工作,本质上是不同的。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发现心理问题,也不能直接等同于德育教育、观念问题,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全面认识,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宣传、引导、咨询、跟踪、干预等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效果。第一,系统地开展心理课程建设,安排专业教师、一线心理辅导工作者编写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教育书籍,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为本校研究生提供专业的指导;第二,健全心理健康咨询体系,每学期定期对研究生开展排查工作,逐步完善研究生心理档案,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障碍、身体患病、家庭突发状况等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跟踪、了解;第三,建立和完善的预警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对研究生的压力源、出现的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第四,以加强研究生干部队伍建设为契机,倡导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更好地调控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4.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目前,从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通常包括心理专业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指导老师、政工干部、辅导员等,这是从院系到学校都有的专门队伍,看似十分完备,其实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第一,需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农业院校中,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然而在现实中,导师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力度不大,农业院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认识也不够,应该继续加强导师的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第二,需要加强研究生班级里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中最基层的部分,他们可以以同学和好友的身份了解心理状况、进行危机干预、做好预警工作。

5.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篇6

关键词:品管圈;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

品管圈活动(简称QCC活动)是指在全体工作人员集体参与下,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改革和工作方式改革,解决和改善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达到提升科室成员能力和科室形象的目的[1]。我科室在全院推行争先创建优质护理科室的大背景指导下,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科室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把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科室2016年1-3月和2016年4-6月患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人,共计800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7例,专科236例,专科以下437例。

1.2方法

1.2.1抽取科室

2016年1-3月患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人400例,进行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医院优质护理建设具体要求,在全体品管圈人员的投票的基础上确定“提升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现状调查:

根据医院优质护理建设设定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制定科室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维度,具体内容包括:(1)护士是否针对结石性胆囊炎指定了其学习健康教育内容先后顺序;(2)护士是否邀请你参与共同制定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计划;(3)护士是否在你进行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4)护士是否会与你进行关于疾病治疗、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沟通;(5)护士是否会结合结石性胆囊炎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等10项条目。对品管圈活动前随机抽取2016年1-3月患结石性胆囊炎病人400例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8份,回收率99.5%。对问卷进行评分,结果低于60分的问卷102份,表明科室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合格率为74.37%。通过对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对结果进行柏拉图分析,指出影响科室结石性胆囊炎效果的因素,确定未来科室健康教育改革的重点。

1.2.3设定目标:

在全院打造优质护理项目的基础上,整合调查结果,设定本圈在开展圈活动后达到的目标值是使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到90%以上。

1.2.4设定目标原因分析:

通过柏拉图从医院及科室管理者、护士、病人3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包括:(1)护士自身原因:护士健康教育不积极、护士健康教育知识环节薄弱、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较低和受培训时间少、缺乏有效的沟通等。(2)病人自身原因: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要求太高、病人不能全心全意的配合、病人自身感觉良好,没有真正理解护士健康教育的意义。(3)医院、科室管理者原因:管理、提倡力度不够、管理者不够严格。

1.2.5确定政策并实施:

通过柏拉图得出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1)科室通过评比对健康教育优秀的护士进行奖励,提高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积极性。(2)医院护理部、科室组织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3)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放在首位,提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效果,提升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理解能力。(4)通过例子法,图示展示法提升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理解能力。(5)医院护理部从全院的角度提倡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提高全院护士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对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满意度对比

在品管圈活动结束后,综合分析试验组病人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的问卷结果,提示试验组满意度为91.56%,与对照组的74.39%相比,效果提升17.17%,说明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明显。

2.2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比较

品管圈管理结束后,护士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显著提高。

3讨论

品管圈活动能很好提高护士进行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知识储备,改善病人对护士的认可度,改善护患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的理念也在逐步发生改变,希望生活越来越健康,在医疗上更想索取健康知识,所以对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要求就高。目前,护理工作处在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关键阶段[2],运用更多的知识为病人解决问题,提升病人的健康水平,是时代赋予每个护士的使命。结石性胆囊炎作为身边的多发病、急发病,病人对其如何预防、治疗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在品管圈活动以前,科室大多数护士都不了解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该怎么做,重点在哪里造成了病人在询问护士相关知识时,得不到确定的答案,甚至有护士直接告知“不知道,问医生”。成为护患关系恶劣缘由之一。在品管圈活动前调查结果也提示了护士健康教育知识不足,平均得分才4分。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定期组织关于结石性胆囊炎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怎样进行健康教育技巧学习,还定期组织健康教育知名专家进行讲座,提升了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储备和健康教育技能,调查结果也显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储备评分提高了3.25分。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储备提升明显。通过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在病人上,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改善了病人对护士的态度和认可度,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改善,护患关系变得和谐。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士的积极性、责任心。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问题一直是护理研究的重点,很多研究都提到了护士工作中不积极,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而品管圈活动强调全体圈员自愿参加活动,充分体现自己的自由权和自我管理的权利,在品管圈活动中圈员们都各司其职,积极建言建策,同时非常珍惜自己努力的成果,积极将措施运用到工作中去,改变了护理以护士长为中心、以老资年护士为中心的习惯,实现了从“被动接收工作”到“主动工作、努力工作、做好工作”的转变[3],提升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艺术,是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

品管圈活动以前,护士无论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上还是在进行健康教育上都知识机械性的宣布“病人打针了”、“病人这个不能吃”、“病人术后要早动”等,从来没有想过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操作、交流健康教育等。品管圈活动开始后,圈员提出对每位病人的健康教育必须与病人面对面交流,解决病人在结石性胆囊炎预防和治疗上的问题,不断的与不同的病人沟通,不同的问题进行沟通,最后要求病人或者家属对自己所做健康教育进行问卷评价。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圈员们的胆量和口才,提升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品管圈活动提升了病人对护士进行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是衡量科室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指标[5],是对护士工作的肯定,也是促进科室发展、帮助科室创收的手段。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能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降低了病人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提倡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拉进了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护患的满意度。

本文结果显示,对护士进行结石性胆囊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从27.39%提升到84.56%,说明了品管圈活动队提升病人满意度意义重大。品管圈活动能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升科室的整体业务素质,推动科室建设。在此次活动中,每位圈员都积极参与其中,积极讨论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针对不同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主动与医生进行沟通,积极接收建议,努力做好每位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健康教育。提升了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对提升科室业务水平、推动科室建设意义重大。品管圈的活动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护理模式,对提倡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在医院整体护理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实践证明品管圈活动是改变整体护理人员素质重要的手段之一,有利于科室、医院优质护理建设,提升病人对科室和医院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荣瑞.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1-1812.

[2]伍慧.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4,20(5):17.

[3]宋慧英,李红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与食疗,2013,24(12):3019-3020.

[4]陈萍,吴明.不同层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93-96.

篇7

1 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

1.1.1 护理观念陈旧落后 现代护理的进步,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以人为本,以社会群体为中心”护理观的转向,也促使单一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因而,社区护理人员应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尝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情形中,部分医护人员深受旧护理观和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延续重治轻防的陈旧观念,对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服务意识缺乏、教育方式单调,教育内容泛化,更无法进行积极的经验总结和合理的创新。

1.1.2 工作角色认知片面 随着护理观的演变和护理模式的扩展,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角色和职能范畴由单一趋向多元化,作为一名社区护理工作者,不仅仅要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承担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医学教育工作,而且要扮演教师和顾问的角色,对社区相关群体,实施健康教育,护士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等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但如果护理人员对自身角色和职能范畴的认识片面化、单一化,就必然导致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应采取措施的合理性,认识不足,执行起来就会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1.1.3 经验不足,技能匮乏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社区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当前社区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临床健康教育,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无法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2 护理人员客观层面的原因

1.2.1 时间保障不力 当前特别是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护理编制不足,致使在社区护理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完成基本社区护理工作量的同时,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

1.2.2 学习机制欠缺 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参加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1.3 社区管理层面的原因

1.3.1 质量控制办法模糊 我国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亟需改进管理体系,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1.3.2 人才缺乏 目前,社区的护理人员,大部份都是年龄偏高,临床工作有困难来到社区,知识老化是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原因。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一方面,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

2.2 鼓励学习,提高技能 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知识和技能领域教育,社区护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社区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鼓励护士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2.3 讲求技巧,营造和谐 健康教育要实现内容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化,护理人员要掌握知识灌输的技巧,以适当的教育方法,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居民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确实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可通过举办沟通、交流等示范讲座来支持和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社区还可通过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开展主题活动日、举行健康教育讲座、有选择性的制作孕产妇保健知识、儿保相关知识、老年保健知识、慢性病、常见病、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专题健康教育专栏,悬挂于社区中让社区居民阅读,每一个月更换一期,让社区居民受益,护士们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提高,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良好。

篇8

【关健词】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原因;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准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的职能由单纯的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护理技术服务,同时还希望护理人员为其传授自我护理技能与预防保健知识。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护理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院实施健康教育三年多来,从季度定期检查和随机口头调查结果来看,健康教育覆盖率已达100%,但知晓率不足60%。

1 原因分析

1.1护士方面

1.1.1 护士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有偏差,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对健康教育的执行是应付任务式的完成,没有用患者接受教育后行为改变的角度来衡量健康教育质量。

1.1.2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不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形式、时间和方式,多由护士来决定,护士和患者对健康问题认识的分歧,是影响患者教育的消极因素,当护士的评估与患者的需求有差异,可导致患者的教育无效。

1.1.3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时间。自从有了医疗,就有了健康教育,只是一直未被引起重视[1]。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现有的健康教育知识,大多是从有关整体护理知识中获得或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而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多学科知识的应用过程。护士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沟通能力,影响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由于护士人员不足,工作量大,使护理人员忙于应付治疗,缺乏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健康教育。

1.2 患者方面

缺乏接受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受患者文化程度的影响,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需求的不同,对护士所讲的内容理解不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1.3 教育内容及方式

由于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个性修养、个体差异以及疾病不同的阶段。接受教育的方式存在差异,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统一单调的宣教式教育模式,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2对策

2.1 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

成立院内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各科室选派一名专业知识过硬,沟通能力强的护士参加,组织小组成员参加省内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学习,参观学习外院健康教育小组管理经验,,各科室制定专科疾病健康教育标准资料,组织护士培训学习,院内举办学习班,外请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注重加强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和沟通技巧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使护士能得心应手地将知识传授给患者,以达到患者增进知识和改进不良行为的目的。

2.2 正确评估,因人因病、因需施教

由于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不同,对教学的需求不同[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获得信息,正确评估患者学习的需求,接受教育的能力,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患者需要的教育方式让患者获得知识,进而改变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2.3 规范管理,保证健康教育计划落实

建立三级质控管理体系,由健康小组成员担任科室健康教育宣传员,制定每位患者必须完成的健康教育项目,基本内容为入院初期介绍环境和疾病概况,住院期间药物作用、检查事项、手术前后注意点、饮食指导、活动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出院前期自护技能和预防保健知识的教育。每天检查健康教育内容是否按时逐条逐项落实,责任到人。护士长每周1~2次检查患者住院期间各阶段的教育内容。护理部组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每月抽查一次,以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为衡量标准,检查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病区工作质量考核。实行健康教育三级质控,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机制,确保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3]。

通过以上做法,护士与患者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掌握了疾病相关的知识,更加自觉的配合各种检查治疗,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同时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水平,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敬佩感,极大的提高了对护士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满第兰,李艳华. 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护理研究 2001,15 (1):1-2.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健康
    刊号:12-1452/R
    级别:省级期刊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