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0 10:24: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行业的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对CPA执业经济意义的认知
不论是职业界本身,还是公众,都对CPA在信息时代的角色定位有了空前的一致认识:CPA无愧为信息专家。人们认识到:CPA的服务的确能够高效地为社会提供信息,在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循环中,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展开,能够合理有效地保证信息需求者获得较高质量的相关信息。与投资者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去成为信息拥有者相比,CPA行业的存在极大地节约了资源,CPA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低成本、高效率地为资本市场服务;从社会总体资源的配置来看,节约了交易费用,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效率,创造了更大社会福利;同时形成的有效市场监督机制,也促使企业本身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是CPA执业的经济意义。
当CPA执业的经济意义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后,CPA的地位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当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时候,竞争也日益激烈。
2、供求市场
近年来,随着CPA职业队伍的不断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急剧增加,在会计服务市场上,CPA提供服务的能力有了级数的增长。脱钩改制以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有4800多家,业务规模远远大于国内事务所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五大”)的供应市场容量同样空前扩张。但是从需求市场来看,虽然对CPA各项服务包括审计、咨询、税务及其他认证服务的需求都有所增长,但相对于供给能力,还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合并重组的到来,许多公司横向、纵向联合,大大减少了会计实体的数量,使得审计业务明显萎缩,也限制了非审计业务的开展。同时,企业外购行为刺激了非鉴证服务需求的上升,种种因素导致了CPA业务的竞争空前激烈。
二、竞争焦点
1、价格
价格竞争的成因:客户对于同质服务,关心的更多的是价格。近年来,一些公司由于财务资源的外购或者对本公司的会计相当满意,那些理性的股东就会要求减少审计费用。实际上,客户期望通过改善财务资源,节约部分审计成本。那么对于事务所来说,如果不降价,就会面临被更换的风险。而且在CPA不断拓展业务的今天,其扩大收入的手段集中在非审计业务上,如果能够通过适当地减少审计收入,来促进咨询或其他服务的增长,这显然是会计师事务所乐意接受的。因为审计收入存在比较统一的收费标准,相反,咨询作为一种增值服务,CPA能够把握较强的议价能力。
一旦价格竞争或明或暗地出现在审计服务市场,许多事务所在低价保住原有客户的同时,瞄准那些期望降低审计成本的企业,以低价来招揽这些客户,这样的价格竞争,即使不会损坏执业的质量,但对CPA行业来说,其职业福利也大大减少。
2、客户
国际“五大”之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CEO-J.Michael Cook在1985年就作出精彩的描述:假如五年前,某个事务所的客户来向我抱怨其所接受服务质量的低劣,我会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通知那个事务所的主管;但是在今天,如果同样的事发生,我会努力将这个客户争取过来。这段话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事务所对客户的竞争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但是,CPA业务发展到今天,没有客户竞争意识的事务所是无法立足的。事务所的客户需求远没有CPA预想的那么多。CPA已经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在客户的数量与质量上下功夫。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要获得、发展更多的客户,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关系”的重视。这种关系包括与原有客户、潜在客户、政府、主管部门等的关系。与客户关系的保持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迁就与依赖,和其他服务业一样,全新服务的理念也冲击着CPA行冲。
对于客户的竞争,促使着业内不断的探索与创新。除了改变传统的客户关系观念,国外事务所还有一种新的作法:“双所共审制”,即对上市公司和有合并报表的大型公司的会计报表,要有两家事务所联合审计,共同写出审计报告,如果意见有分歧,也可分别写出审计报告。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互相牵制、优势互补、达到执业质量的控制与监督,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客户竞争。但是无可避免,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要求,而且在两所意见出现分岐的时候,公众面临着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
3、人才
“CPA服务的收费是按专业人才不同的层次区分,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获取收入的能力,所以在人事招聘中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同时,CPA业务范围的扩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专业人才扩展到多样化人才,包括法律、网络、税收、商业战略、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人才。在技术上,由于CPA在执业时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纯粹的技术判断已经无法适应CPA业务的要求,无论是传统的审计业务,还是新兴的咨询项目,对CPA执业经验、专业判断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更能体现其潜在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在人才竞争上,谁拥有这些人才,就等于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竞争带来的影响
1、规模
有学者提出,CPA服务市场最有效的形式是寡占市场(寡头垄断)。基于会计师事务所法定业务“审计”这种产品的特殊价值(直接影响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和无差别性(均为按审计准则执行的法定审计),寡占市场的优势可以冲淡审计活动的地域性色彩,减少来自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而且形成的若干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增强其保持独立性的实力,并实现规模经营的经济性;还有利于保持审计业务的连续性,通过以前年度的工作积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事务所的生存能力,不会因为一件诉讼案子的赔偿而关门大吉。
事实上,成熟业界所组织的形式也证明了这一点。而竞争在这一市场结构的形成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激烈的竞争机制实现了优胜劣汰,一些小规模的、业务能力不强、没有足够抵抗风险能力的公司或者被吞并,或者解散。国际从“”变成了“五大”,我国也掀起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联合的热潮。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给了很大的支持,鼓励在国内组建一批网络性的大型事务所。
2、组织形式与结构
关键词:陶瓷行业;环境会计;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生存和未来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良好的环境是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各种环境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高污染行业企业在环境问题面前难逃其责。在高污染行业企业引入环境会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趋势。我国是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陶瓷工业为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作为被政府和环保部门所公认的资源型、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陶瓷行业,其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对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影响着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陶瓷行业中运用环境会计,对于促进我国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
一、环境会计的内涵
环境会计一般是指以自然资源耗费的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其综合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就企业的各种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分类和续时的核算与监督,为企业内外部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参考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
二、在陶瓷行业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陶瓷行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其生产能耗占生产成本的三至四成,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陶瓷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这些因素都导致陶瓷企业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
目前,我国的主要陶瓷生产过程的污染主要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三大类。首先,废气污染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工艺废气,这类废气主要含生产性粉尘,其温度一般不高,主要的来源是坯料、釉料等物质;这类废气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较高,当其含量超过10%时,会导致人体肺组织病变的发生。第二类是高温烟气,这类废气产生于窑炉烧成以及部分干燥阶段的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和种类与燃料的品种密切相关。这些废气同样会给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是废水污染,陶瓷生产中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原料制备、釉料制备、以及炉窑冷却水以及设备地面冲洗用水。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硅质悬浮颗粒、化工原料浮颗粒、矿物悬浮颗粒、铁、锌、镉、铅等有毒物质。尽管绝大多数陶瓷生产企业会对废水进行处理,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理不彻底,造成厂房排出的废水污染环境。第三是固体废物污染,据统计,陶瓷生产企业生成的废品、废渣和废模型合计约为1000万吨/年,固体废料不仅会占用土地而且还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粉尘。
三、陶瓷行业环境会计的实施措施
(一)增设环境会计相关科目
目前,我国陶瓷行业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未将环境因素纳入其中,极易造成资源浪费,由此,建议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增加反映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具体做法是:一是在一般企业现行的账户体系下专门增设“环境固定资产”,专门用来核算陶瓷企业通过自行建造或者购置等方式所获得的环保固定资产;二是增设“环境资产累计折旧”,专门用来核算环境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构成费用部分的价值补偿;三是设置“环境资产净值”来反映环境资产减去环境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四是设置“环境在建工程”来核算正在建设的环境工程项目;五是设置“应付排污款”来核算应付而未付的排污款项;六是设置“环境负债”,用此科目专门反映企业因环境破坏而支付的款项;七是设置“环境收入”科目来专门核算环境资产或者环境要素所产生的收益;八是新设“环境支出”科目专门核算环保方面所发生的相关支出;九是新设“环保补贴收入”核算因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而获得的奖励性收入。通过增设环境相关科目,与环境会计相关的经济业务得以在账簿中体现,有利于企业对环境问题的把握。
(二)推动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囊括政府部门、企业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以及社会普通大众等,目标企业的环境信息对这些信息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有相当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可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鉴于环境信息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企业有必要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一般有两种报告模式:一种是补充报告模式,另一种是独立报告模式。其中补充报告模式是将环境会计信息增加到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增加信息项目加以披露,也可以在报表附注中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披露企业的环境状况、企业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采取措施后最终效果如何以及企业因环境保护而发生的一系列相关支出等环境会计信息。而独立报告模式则是企业以年为单位,采用图形、表格以及文字等多种形式编制的独立环境报告。目前,我国没有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和模式作出规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行选择披露范围和披露模式。
(三)提高行业会计人员素质
对我们来说,环境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它对运用者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要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之外,还要求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加之我国环境会计起步相对较晚,就目前我国陶瓷行业的大多数财会人员现有素质而言,理论和实际经验较为缺乏,甚至在很多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不断提高行业内财会从业者的素质,让行业内财会人员对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有较好了解和把握,从而使国家有关陶瓷环境政策能够得到严格执行;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环境会计实务工作有效开展,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借鉴那些起步早、经验丰富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修改或扩展环境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陶瓷行业环境会计的理论。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会计监督
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根据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实际适时制订和修改相关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下来,为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提供法律保障,从而加快我国环境会计进程。同时,还必须研究制定高质量的环境会计报告、环境审计等方面的相关准则,不断完善会计法规和环境标准,确保环境会计准则的落到实处。此外,财政、证监及环保等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并适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和审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鉴定,以此促进相关企业强化和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五)强化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
环境会计的顺利推行离不开人的环保意识,而目前我国相关企业与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亟待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应加强陶瓷行业环境会计的宣传和环保知识教育,采取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新闻媒介等多种形式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特别使环保意识在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心中根深蒂固,使企业自身认识到环保和企业的绩效、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推动更多的人去研究和发展环境会计,提高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并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许家林,孟凡利.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对CPA执业经济意义的认知
不论是职业界本身,还是公众,都对CPA在信息时代的角色定位有了空前的一致认识:CPA无愧为信息专家。人们认识到:CPA的服务的确能够高效地为社会提供信息,在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循环中,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展开,能够合理有效地保证信息需求者获得较高质量的相关信息。与投资者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去成为信息拥有者相比,CPA行业的存在极大地节约了资源,CPA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低成本、高效率地为资本市场服务;从社会总体资源的配置来看,节约了交易费用,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效率,创造了更大社会福利;同时形成的有效市场监督机制,也促使企业本身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是CPA执业的经济意义。
当CPA执业的经济意义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后,CPA的地位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当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时候,竞争也日益激烈。
2、供求市场
近年来,随着CPA职业队伍的不断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急剧增加,在会计服务市场上,CPA提供服务的能力有了级数的增长。脱钩改制以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有4800多家,业务规模远远大于国内事务所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五大”)的供应市场容量同样空前扩张。但是从需求市场来看,虽然对CPA各项服务包括审计、咨询、税务及其他认证服务的需求都有所增长,但相对于供给能力,还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合并重组的到来,许多公司横向、纵向联合,大大减少了会计实体的数量,使得审计业务明显萎缩,也限制了非审计业务的开展。同时,企业外购行为刺激了非鉴证服务需求的上升,种种因素导致了CPA业务的竞争空前激烈。
二、竞争焦点
1、价格
价格竞争的成因:客户对于同质服务,关心的更多的是价格。近年来,一些公司由于财务资源的外购或者对本公司的会计相当满意,那些理性的股东就会要求减少审计费用。实际上,客户期望通过改善财务资源,节约部分审计成本。那么对于事务所来说,如果不降价,就会面临被更换的风险。而且在CPA不断拓展业务的今天,其扩大收入的手段集中在非审计业务上,如果能够通过适当地减少审计收入,来促进咨询或其他服务的增长,这显然是会计师事务所乐意接受的。因为审计收入存在比较统一的收费标准,相反,咨询作为一种增值服务,CPA能够把握较强的议价能力。
一旦价格竞争或明或暗地出现在审计服务市场,许多事务所在低价保住原有客户的同时,瞄准那些期望降低审计成本的企业,以低价来招揽这些客户,这样的价格竞争,即使不会损坏执业的质量,但对CPA行业来说,其职业福利也大大减少。
2、客户
国际“五大”之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CEO-J.Michael Cook在1985年就作出精彩的描述:假如五年前,某个事务所的客户来向我抱怨其所接受服务质量的低劣,我会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通知那个事务所的主管;但是在今天,如果同样的事发生,我会努力将这个客户争取过来。这段话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事务所对客户的竞争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但是,CPA业务发展到今天,没有客户竞争意识的事务所是无法立足的。事务所的客户需求远没有CPA预想的那么多。CPA已经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在客户的数量与质量上下功夫。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要获得、发展更多的客户,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关系”的重视。这种关系包括与原有客户、潜在客户、政府、主管部门等的关系。与客户关系的保持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迁就与依赖,和其他服务业一样,全新服务的理念也冲击着CPA行冲。
对于客户的竞争,促使着业内不断的探索与创新。除了改变传统的客户关系观念,国外事务所还有一种新的作法:“双所共审制”,即对上市公司和有合并报表的大型公司的会计报表,要有两家事务所联合审计,共同写出审计报告,如果意见有分歧,也可分别写出审计报告。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互相牵制、优势互补、达到执业质量的控制与监督,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客户竞争。但是无可避免,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要求,而且在两所意见出现分岐的时候,公众面临着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
3、人才
“CPA服务的收费是按专业人才不同的层次区分,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获取收入的能力,所以在人事招聘中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同时,CPA业务范围的扩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专业人才扩展到多样化人才,包括法律、网络、税收、商业战略、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人才。在技术上,由于CPA在执业时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纯粹的技术判断已经无法适应CPA业务的要求,无论是传统的审计业务,还是新兴的咨询项目,对CPA执业经验、专业判断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更能体现其潜在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在人才竞争上,谁拥有这些人才,就等于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竞争带来的影响
1、规模
有学者提出,CPA服务市场最有效的形式是寡占市场(寡头垄断)。基于会计师事务所法定业务“审计”这种产品的特殊价值(直接影响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和无差别性(均为按审计准则执行的法定审计),寡占市场的优势可以冲淡审计活动的地域性色彩,减少来自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而且形成的若干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增强其保持独立性的实力,并实现规模经营的经
济性;还有利于保持审计业务的连续性,通过以前年度的工作积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事务所的生存能力,不会因为一件诉讼案子的赔偿而关门大吉。
事实上,成熟业界所组织的形式也证明了这一点。而竞争在这一市场结构的形成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激烈的竞争机制实现了优胜劣汰,一些小规模的、业务能力不强、没有足够抵抗风险能力的公司或者被吞并,或者解散。国际从“”变成了“五大”,我国也掀起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联合的热潮。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给了很大的支持,鼓励在国内组建一批网络性的大型事务所。
2、组织形式与结构
会计公司在竞争中的优势将取决于内部机制的发展,竞争充当的角色就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机制、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检验。CPA业内、业外的竞争导致事务所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改进。最典型的就是安达信咨询与安达信集团的彻底分离,只有彻底分离,才会减少利益冲突与争议。
职业界在外部环境和业内外竞争的压力下,正在努力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最适合所提供的服务,什么样的服务项目可以并存,哪些业务应该交由其他主体来做,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能提高整体效率等等。现阶段职业界已经形成共识,合伙制是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最佳组织形式,成为西方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绝对主流。内部组织结构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金字塔型结构,从最高级别的首席合伙人到最低级别的助理人员,随着级别的不断降低,每级人数相应成一定比例增大。而在我国,脱钩改制后,90%的事务所经过联合、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制,内部结构或为菱形(项目经理人数较多,助理人员相对较少),或为凸形(项目经理人数过少,助理人员过多),无论是何种形式,都不是事务所的最佳结构,造成责任不明确,效率不高,成本较大等影响其竞争力的不良后果。对于这种现状,有一部分应归因于我国CPA业务竞争不力、无序。
3、营销战略
20世纪70年代中期,“营销”对于CPA业界来说,是个奇怪而多余的概念,更不用说去聘请营销专家。但是在今天,在全球化信息需求的大环境下,CPA提供的能给企业价值带来增值的服务完全融入了商业社会,竞争无可避免。如前文所述,CPA业内的竞争一直是敏感问题,无论是业内、公众、还是监管者对于竞争是否必要一直争论不休,但是,这种讨论并没有使任何有战略眼光的会计公司停止抢占市场先机,相反,随着大营销时代的到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服务机构,也开始尝试通过成功的营销战略构筑竞争优势。早在8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发展营销战略的四个步骤:定义现时需求与潜在客户;划分相同需求的市场;选择目标市场;设计能够带来效益的服务。这种营销战略被许多大型会计公司所运用。和其他企业的营销战略所不同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营销战略、甚至高价聘请营销服务机构的目的不是为了产生更多的直接收入,而是通过各种合理的营销手段,建立良好的形象,吸引客户。
竞争使得营销战略在事务所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营销战略在事务所的实施与渗透,促使竞争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反对竞争的人士所预料不及的。
4、职业形象
摘 要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自身对会计信息的优势把握,经常会通过相应的会计寻租行为来攫取一些社会经济资源,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不公平分配。而现行的会计制度又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本文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会计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会计寻租行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会计寻租 信息不对称 会计准则弹性
一、会计寻租行为概述
寻租活动是指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零和博弈,具有负的外部效应。资源配置过程中,当出现权利真空或所谓的“公共领域”而存在“租值”未被界定时, 各社会经济主体就会耗费资源去攫取它,同时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运行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谁能对会计信息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谁就能攫取社会经济资源中的“公共租金”。会计的独特性,使得会计寻租行为应运而生。
宽泛的会计寻租行为包括准则游说、盈余管理及会计政策选择等,而会计寻租的主体则包括政府部门、审计部门及企业等等。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高管人员角度出发,从寻租理论出发对企业高管人员的相关会计行为进行浅述。
二、企业高管人员会计寻租行为产生条件分析
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高管人员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会以自利为动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作出一些利己的行为选择,这是高管人员会计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本动机。
信息优势(信息的不对称)。 会计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手段,主要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管理层对原始会计信息的获取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作为外部会计信息的最终者,对最终会计信息的反映具有决定权。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成为高管人员进行会计寻租的前提。
会计准则的弹性。在会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现行会计准则给予企业很多自主选择权。企业经营的多样性,使得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行为作出一一规定,企业经营的独特性,又使得企业对会计准则的选择完全一致。因此,企业在对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弹性,比如说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等。总之,会计准则的弹性和会计政策的自主选择性为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会计寻租行为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空间。
三、企业高管人员会计寻租行为的表现
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高管人员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不同的会计行为实现其寻租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企业高管人员可能进行的会计寻租行为进行介绍:
首先,作为企业的内部人员,当面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往往会和股东站在统一战线,为了实现企业内部利益目标而进行相应的会计寻租。
面对金融机构等企业外部债权人,高管人员往往会和股东站在一起。债权人在作出借款决策前主要会考虑企业相关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同时为了保证到期时能够收回本金和利息,还会和企业签订一系列的限制性条款。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为了确保借款的取得,管理人员很有可能会通过报表粉饰以“达到”债权人的财务指标和限制性条款要求。
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公开披露信息的要求,企业不得不向市场报告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可能会根据市场的预期反应,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以此实现企业目标。例如: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可能更看重一个企业盈利的增长性和稳定性,基于此企业经营者可能会通过操纵收入及费用确认的时间在保证一定增长性的同时平滑收益,以此稳定企业股价。
第二,作为公司的经营者,管理层相对于企业股东,可以说是企业的“外部人员”,因此管理层与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此时会计寻租行为是经营管理层实现自身利益损害股东利益的重要手段。
企业高管人员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在努力经营企业的同时也会追求个人利益的实现,包括薪酬激励、个人享受、社会地位等等。而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将企业委托经营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股东必然会产生利益的冲突。当产生利益不一致时,高管人员出于自利目的,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自身利益并损害股东利益,产生道德风险。
当面临巨大利益诱惑时,经营管理人员可能会以牺牲股东和大众投资者的利益而追求个人财富的实现。薪酬激励和业绩考核制度是股东对经营管理人员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手段。经营管理层为了追求企业的业绩奖励实现个人利益,往往会在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调整经营业绩,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备受争议的股票期权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其初衷是为了实现经营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的长期一致性而建立起来的,然而制度本身的缺陷反而使它成为管理层进行会计寻租实现自身利益损害股东利益的工具,在美国安然和世界通信的相继破产案中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扮演了重要角色。
面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企业高管人员会采取不同的手段通过改变会计信息来实现其寻租的目的。
四、会计寻租产生的经济后果
寻租行为的存在没有使社会总财富增加,它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不公平转移,而且导致社会生产效率降低和社会财富的浪费。而会计本身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后果。企业高管人员的会计寻租行为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寻租行为需要经营层花费一定的成本,承担必要的风险。
第二,会计寻租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对相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致使利益相关者利益受损,自己从中牟利。
第三,经营层的会计寻租行为严重降低社会生产效率,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会计寻租造成的信息失真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市场机制严重失灵,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良性发展。
五、有效改善企业高管人员会计寻租行为的几点建议
由于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广泛性,会计寻租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也十分严重,因此如何改善这种会计行为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会计寻租行为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提高信息透明度。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寻租行为产生的前提,因此要想有效改善会计寻租行为首先必须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地位的平等性。
第二,完善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统一会计规范。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改进会计制度中不完善的方面,增加会计准则刚性,减少会计寻租空间。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控制企业制定会计决策的弹性,强化对会计估计和会计变更行为的执行要求。
第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内部审计地位,提高企业内部信息透明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关注会计寻租风险领域,并进行有效风险控制;提高企业奖惩制度的合理性,加强对高管人员会计行为的监督;制定合理的企业薪酬激励制度,追求企业业绩的激励是经营管理人员实施会计寻租行为的重要动机,企业的业绩考核制度无疑就成了高管人员的目标指示,因此制定合理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引导经营管理层行为的作用。
第四,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完善会计法规责任追究制度。会计寻租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高管人员是钻了监督惩处缺失的空子。现行法规制度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打击力度明显偏弱,而且对会计寻租行为责任人的界定不明确,以致企业的高管人员有恃无恐,因此会计行为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同时鼓励公众参与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增强公众责任意识,并进行适当奖惩。
参考文献:
[1]孙秋美.会计寻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7.
[2]章涛.会计寻租的经济后果及其对策分析.会计之友.2009(8).
1 引 言
当企业将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之后,会计预算工作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会计反馈的市场信息是否具备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会计预算的水平取决于企业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形势,本文立足于分析会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详细地阐述了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预算水平的影响,希望对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一些借鉴性的意义。
2 国内企业在成本预算和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会计的准确概念是指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而会计预算是指以企业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为管理中心,以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分配与管理[2]。有报告显示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决策70%是来源于会计的预算信息,因此可以看出会计预算对企业领导作出精确的成本投入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企业的年度预算是评价一个企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市场决策的有效依据。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逐渐降低企业的部门费用预算额度,这就可能造成部分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且多数企业的管理者不会考虑降低各个部门的成本投入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只是一味地通过奖励相关财务部门来降低企业的成本预算,这样不仅加大了会计的工作压力,也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3 会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预算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龙头,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通过提高会计预算水平来实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预算水平就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3]。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只要有经营的业务范围,就具备持续改善自身业务条件的空间,进行更好的业务经营并不断扩大业务的范围,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还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3.1 从成本控制方面来看
根据我国企业以往的经营方式来看,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只是针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却忽略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的成本控制,例如:由于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导致后期维修产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消耗,此外还有因经营管理不当引起的其他问题,如:企业的资金被大量的占用在产品原材料上,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进程,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等,这一系列的成本问题都是因为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造成的,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会计预算体系才能切实地降低企业的损失,使企业的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机制,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3.2 从成本核算方面来看
很多企业的会计在制作财务报表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分析一下企业的产品的制造成本,对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的品牌效益不做统计和说明,而且企业的其他部门又没有预测市场信息的资料,因此各个部门就无法对市场当前的具体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效率,也使产品的原材料产生了很大的浪费,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预算,因此合理的会计预算体系能够更好地预防因成本核算不精确带来的市场风险,使企业的经营更加完善,发展更加稳定。
3.3 从预算管理方面来看
很多企业的会计在做财务报表时都是选择性的预算,直接忽略了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消耗,例如:原材料的质量成本、产品销售地区的成本以及全面的采购成本等,经常出现预算不精确造成与实际运作脱节的严重问题,对企业预算的判断力和执行力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会计预算能够对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金做出精确的判断,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针对容易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关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4 改革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提高企业会计预算水平
4.1 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1)制定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是指将企业内需要购买的各种设备、占用的流动资金和企业费用开支这些项目规定明确的数目金额,而且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实时地检查反馈,如果出现超过额定数目的情况要做全面的调查分析,总结原因为以后有效控制财务支出提供参考。
(2)健全财产登记盘存制度。这项制度是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等,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要从购买、接收、管理、使用等全方面管理,而且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要建立单独的明细表,要为每一处固定资产粘贴固定资产卡,以便更好地实施管理和掌握它的使用情况,如果设备的购置时间超过了一定的年限要对它们的价值进行重新的评估计算,如果已经接近报废或者已经报废的不用设备要及时地办理报废处理手续。
(3)完善内部计划价格制度。内部计划价格一般是应用在科研单位及管理相对成熟的企业的成本核算当中,在单位内部经济核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也可以作为企业内部价格结算的基本依据。
(4)健全财务原始记录。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核算企业的成本使用,企业的会计要重视原始的记录,采用合理的方法填写信息,对已经完成的登记要做详细的核对,将成本核算的流程统一化、规范化。
4.2 明确多种项目成本核算
要将生产所用的费用与其他开支建立明确的界限,明确划分各种不同的项目能够更好地了解成本支出的使用途径,对企业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成本项目的分类要根据企业经营的业务类型制定的成本管理要求,如果成本使用的对象比较清晰则可以将其直接记录为成本的核算对象,如果不能明确成本使用的直接对象则要考虑其间接的使用对象,如果所使用的费用与产品的研究、实验和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则不用计入产品的成本当中。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经营风险成因 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防范途径
(一)成因:1、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隐含担保
2、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较弱
4、信贷体制存在缺陷
(二)途径:1、拓展业务范围,强化抵御风险能力
2、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
5、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二、我国现行银行风险管理的缺陷
1、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
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3、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落后
4、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效地规避和抵抗风险。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对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工作由于其贯穿业务处理始终的独特条件,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方面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本文试图就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防范与控制谈谈认识。
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成因的会计分析
1、会计体制改革不到位,不能满足防范风险的要求。
2、会计制度不够健全,不便防范风险。
3、会计核算不规范,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4、会计内控制度不完善。
5、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观念落后,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也是增加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2} 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3} 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四、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内部稽核不力
2、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五、如何强化会计内部控制
1、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内控优先观念 。首先各级领导必须增强内控优先意识。目前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存款成为评价基层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必须将其列为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项目,或实行内控管理达标制,促使各级领导重视强化内控制度,有效防范案件的发生。其次,加强职工再教育,提高全体会计人员对内控的认识。
2、加强账务控制。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包括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会计科目、登记账簿等,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强化会计内部控制首先就要加强账务管理。会计人员进行账务记载,必须是凭经严格审定的有效会计凭证,除此以外不能接受任何指令。各项会计核算必须经过复核,账务核对应适时进行,要保证账账、账款、账实、账表、账据、内外账核对相符,加强账务核对工作。
3、设置科学的操作规程。据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上岗对下岗负责,下岗对上岗监督的运行机制。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开展时就有章可循,以减少开展新业务的风险。
4、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对会计财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后道工序制约前道工序,后台制约前台。各种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完成,不兼容的岗位一定要分离管理。对各个程序及岗位,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调整积数、大额付现等必须坚持授权审批,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5、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控制。印章、凭证、库款、密押等是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物品,掌握这类物品的人员及会计主管处于重要岗位,为防范风险,必须加强对重要物品及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重要物品章、证、押必须分开保管,相互制约;领用、交接手续必须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平行交接。
6、构建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明确分工和职权分离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基本手段。坚持科技部门和操作应用部门职责分离;程序员、操作员、系统管理员职责分离;严禁程序员单独接触系统;严禁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人员介入实际会计业务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发是计算机控制的关键,软件系统越完善,控制越有效。在计算机处理业务过程中,最容易出错和作弊的环节是数据输入。因此必须加强输入控制,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应采取双备份、异地存放、严禁任何人修改等控制办法。
7、强化内部检查系统。监督检查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防范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必须建立财会、稽核、纪检、监察等紧密型一体化监督管理组织体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加大检查力度,彻底扭转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
8、提高内控人员素质。人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银行内控制度的质量,因此,强化银行内部控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完善干部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考评工作体系,形成激励机制。
六、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于建议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2、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3、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4、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提高商业银行员工综合素质
5、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大会计”观念,全面履行会计职能,充分发挥会计防范的作用,是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根本保证。{1} 要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2} 要建立起“集中统一管理与分析授权核算”相结合的大集中、管理型三级会议核算体系。{3}要增强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4} 要严格执行《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制度规定,切实搞好汇票承兑、信用卡透支、电子清算、金融机构往来管理工作,在改进结算服务的同时,积极防范结算风险。
6 加强会计基础建设,纠正会计行为偏差,是对经营风险进行标本兼治的基本措施。
7 切实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必须实行稳健的经营,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最终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有序开展。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发展。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存在于业务活动的始终,它是指来自金融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对银行资金安全的直接或间接威胁,其严重后果是扰乱金融秩序甚至社会经济秩序,造成银行资金损失,发生支付危机,导致金融机构倒闭,引发社会波动。像曾发生在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就引起了部分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下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急剧上升,流动性出现严重困难。会计工作由于其贯穿业务处理始终的独特条件,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方面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
以上仅就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原因以及如何从会计的角度来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事实上,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离开了各方面的协同,单靠银行会计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多达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已成为我国一个最大的企业群体,但企业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对薄弱,尤其是会计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体现在:一是物资文化方面比较贫乏。表现为会计工作环境差,工资收入低,学习培训机会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高端人才极度匮乏;二是精神文化方面相对薄弱。表现为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职业规划和职业情感,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三是制度文化方面缺失。表现为少数会计人员工作中法律意识淡薄,原则性不强,会计监督不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等。以上这些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中小企业会计文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凝聚功能,在企业管理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优秀的会计文化,能够有效规范会计工作、增强会计工作的凝聚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通过对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以会计价值观、会计职业操守、会计责任感等来激励、引导会计行为,从而优质高效地实现会计目标。
2.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文化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会计文化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激励、约束功能,通过会计文化的建设, 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端正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培养会计人员廉洁奉公、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情操;能够培养会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能够使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作用,带头遵纪守法,不做假账,从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现代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而会计文化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另一方面又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这对于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人,其次是经营产品和资金,但最终经营的是文化,企业文化的管理是跟会计和会计文化相连的。先进的企业管理需要有先进的会计文化作为支撑。研究表明: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具有相关性,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能够产生激励效果,能使会计人员对公司更有责任心,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忠诚和服务于企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是营造良好会计文化环境的重要保证。目前,只有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特别注重普及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知识, 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和执行力度,促使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不敢做假账,为社会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用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氛围。
2.加大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力度,打造健康的企业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的涵括忠于职守、坚持准则、诚信为本、廉洁自律等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基本准绳,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会计职业道德也是会计文化的实质和灵魂。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和培训,把会计人员打造成道德品质高尚、业务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使会计人员能用会计职业道德自觉地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道德荣誉感。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会计队伍的管理水平,促进会计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构建科学、和谐、健康的现代企业会计文化。
3.努力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形成丰富的会计文化内涵。建设一支专业知识强、业务技能专同时又符合现代信息化技术要求的会计人员队伍,是优秀企业会计文化的内在要求。作为企业会计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和推广者,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多寡和业务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和要求,也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和管理文化的实施,最终影响到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在积极开展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活动中,要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使会计人员在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等诸多方面都得到提升,通过塑造高素质综合性的会计人才,建设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管理会计 创新
一、概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含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和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财政部对管理会计工作高度重视,于2014年10月27日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的管理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需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着手进行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寻求最佳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优化会计价值管理的结构体系,扩展其价值的含义。
二、企业管理会计创新的几个角度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念和任务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念,摒弃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的做法,制定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战略。因此,对管理会计的价值理念、参与企业管理的力度以及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从管理会计的价值增值角度
企业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要提升企业价值,其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它是企业价值增值、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下,企业要从管理会计的供给端着手,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战略发展信息,以使企业能够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并且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竞争力。
以前财务管理只从需求端入手,使得许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答。例如,许多新兴成长性企业或许在成立初期,基于大量研发的投入,基础设备的购置,市场的拓展,融资需求等,导致短期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但从长远看,其成长能力不可忽视。为此,企业应充分利用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对传统的价值内涵与外延进行扩展,改变以往仅依靠收益、利润等指标考核,转向从经营发展的质量等角度去评判考核,收集信息,为决策层的战略选择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从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角度
管理控制,就是管理者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有效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管理控制包了计划、协调、沟通信息、评估信息、决策和影响人们行为的种种活动,信息是这些活动得
以开展的保障。管理控制的核心是促使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应能以经济可行的方式实现企业的目标。具体设计应能体现和传递公司整体的战略和目标,能考虑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差异,能发挥激励作用。管理会计主要运用的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成本管理、内部报告体系等工具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企业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制定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就需要按照规划去实施,因此在实施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参与,应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功能,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推动企业加快升级换代,通过新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等探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应该优化其结构功能,整合创新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或体系,为其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三)从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角度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结合管理需要,经营业务和会计要求,灵活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加快会计职能从重会计核算向重管理决策拓展。信息支持系统既要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高效融合畅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管理咨询服务,交易成本预测及评估,以及合作伙伴,及前景预测及售后服务等等,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又要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支持系统,以使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合作与共赢局面。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各项决策,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管理会计信息反馈的调节功能及作用。同时,要注意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寻求控制系统中的内在规律,利用激励手段防止道德风险等负反馈现象的出现。
三、结束语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需与企业的改革与创新相结合,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改革创新的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层要转变思路,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以及管理会计提供的各种有用信息。要加强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风险管理,提高信息支持系统在企业价值增值的功能与作用。企业应该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立管理会计制度,营造管理会计氛围,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01:9-18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N].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22+195
[3]付敏杰,张平.供给侧改革中的财税制度[J].税务研究,2016,02:12-17
[4]周琳,潘飞,刘燕军,马保州. 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2012,03:85-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