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8篇

时间:2023-11-20 09:57: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

篇1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实际应用

1前言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建筑业在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还需要面对世界市场这一激烈的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是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关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并有效应用于施工成本的控制过程中的。建设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涵盖内容多、要求较严格,需要做大量的、全方位的工作且需要全员参与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我国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积极加强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必备体系。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2.1含义

施工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在具体项目实施以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成本计划,并在实践中对该计划的实施、管理制定相应的目标,从而有效管理、监督并分析施工项目开始之前、施工过程中及施工以后的成本费用等。这一过程中,会存在一定因素阻碍成本计划的顺利实施,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针对具体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促使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成本都能够保持在计划范围之内,保证工程质量和顺利完工的同时,从而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在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监督、控制等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将各种资源的利用作为工作开展的中心[1]。

2.2原则

首先,全面性原则。施工全过程和全体施工参与人员是全面性原则实施的基础。实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必须遵守全面性原则,以调动全体施工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更好的对工程整体过程和工程的不同时期进行全面的掌握。这一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工程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前期准备、中期施工和后期的验收工作等。在整体施工中,促使施工人员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出发,有效提升成本控制效率。

其次,低成本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工程耗费的成本降低,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多种技术、经济等手段进行利用。例如,在施工前期,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施工具体情况,从而提升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并能够在施工不同阶段,逐渐对相关方案进行完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实施的基础,都是保证工程的质量过关。

3精细化管理概述

3.1含义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精细化管理起步较晚,在对精细化管理进行定义的过程中,专家学者针对不同的施工需求对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定义。

首先,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详细分解被管理对象,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够具有专门的责任人,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其次,另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精细化管理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弥补粗放式管理中的不足,在将粗放式管理中的优势进行沿袭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拥有最低的能源消耗,促使企业经营中的成本投入降低。在研究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将其同企业管理相结合,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进行深层次的划分,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并将其同工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紧密结合[2]。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应用相对精确的数据、明确的程序及现代信息技术等,逐渐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逐渐降低。

3.2原则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施工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存在,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就是促使全体职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管理中来。细化、具体化多种工作内容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点,将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管理中来,才能够从细节处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3]。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也能够将职工的命运同企业紧密的联系起来,对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坚持结合实际的原则。施工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同的经营阶段拥有不同的实际状况和发展目标,同时企业的经营还应当同外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而要想将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企业必须能够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和客观实际的变化,因此与实际相结合,实时更新企业精细化管理措施和制度至关重要[4]。

4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4.1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由美国提出,应用于系统工程中时,将其划分成七个环节,且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同时该结构模型能够将不同环节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进行充分而全面的考虑,最终以三维空间结构的形式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5]。

该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包含多个维度,其中时间维指的是每一个施工项目在建设之前一直到最后的完工过程中,都能够划分成七个阶段,分别为勘探、设计、调查、施工、建设、运行及更新阶段。

逻辑维指的是,在以上所提及的施工阶段过程中,都会分别遇到多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逻辑思考,普通程序需要首先构建明确的目标,并从最直接而简单的问题入手,并逐渐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系统模式,优化项目阶段的施工环境和技术,从而保证施工设计及目标得以实现[5]。

知识维指的是,面对工程阶段中的问题,应当从法律、管理、施工技术等多个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各方面知识来解决问题。

4.2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在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以上提及的霍尔多维结构,在将其应用于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将其逐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所形成的矩阵当中,重点内容为知识维和逻辑维。同时该体系中包含三个子体系,能够分别进行工程施工的指引、实施和支撑作用。最初的指引体系内部,还应当包含不同施工阶段的不同管理内容,并根据这一内容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信息化成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特点。时间维和逻辑维是构成实施体系的主要内容,逻辑维是支撑体系形成的关键,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促使成本控制理念与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6]。新时期,在应用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构建科学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当提升相关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从人力资源素质、施工技术和设备等多个角度出发,充分体现精细化理念。

4.3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体系

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体系指专门人员在对成本控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施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技术条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和成本水平进行分析、预见和测算,使这种分析成为员工的共同意志。这种管理制度能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节省施工企业的成本投入,并获取最大的效益。要完善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体系就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拟定初始目标。施工企业要依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仔细地分析,并建立初始目标,动员企业员工进行讨论。

(2)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施工企业要及时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做好市场调查、分析与反馈工作,为企业的成本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3)选择最佳的实施方案,制定最优的目标。施工企业制定的方案和目标,要经过领导等决策层的分析和商讨,从而为项目经理和企业的委托人签订承包合同奠定坚实的基础。

5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5.1制度体系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在精细化管理体系当中,制度体系是重要内容之一。施工项目通常具有规模大、耗时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多种建筑材料和人力资源等进行消耗,要想提升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应当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

首先,在控制人力资源产生的费用过程中,应当积极构建责任成本管理制。该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职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良好表现得到适当的奖励,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工作当中,并节约成本提升质量;其次,控制材料费用。精细化管理制度应当包含对材料采购、使用及保管等多个环节,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购买适量的原材料,保证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规定,严禁材料浪费现象的产生[7]。例如,在具体的施工中,项目经理首先应当将绩效奖金同成本的节约相结合,明确自身施工中的职责的同时,也将不同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从而有效减少成本超支现象的产生。如果产生了成本超支的现象,应当立即追究责任,在奖金当中扣除5%的数额,而产生的成本节约现象,应当在现有奖金数量的基础上增加10%。

5.2流程体系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加强对项目流程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控制质量,严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混乱的管理现象。然而,不同的施工项目应当构建不同的流程体系,同时还需要参照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通常情况下,项目管理流程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对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及施工以后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使整个工程的准备工作良好,保证工程顺利开展;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工作资源及原材料得以充分的利用,同时保证工程的验收精细化,促使工程质量得以有效的检验。而这三个步骤在实施过程中,都应当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施工材料与人力资源问题,保证这两方面内容的充分利用,可以促使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得以提升[8]。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材料的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内容,是加强成本控制力度的关键。

5.3降低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

施工企业要动员全体员工进行精细化管理,尤其是高级管理层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管理成本,在会议、公关、公务用车等方面节省开支,为下级员工做好表率。还要建立监督机制,让员工监督领导管理层的工作,管理层的考核成绩与年终奖金挂钩。降低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就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地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6结语

精细化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要想在企业内部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就要解决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方面众多问题,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投入和浪费,以实现施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高层及智能建筑的产生,不仅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的缺陷逐渐凸显出来,为了提升施工成本控制效率,积极应用精细化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霍尔三维结构模型进行充分的应用,同时我国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施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研究,为我国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嘉铮.精细化管理与施工深化设计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

[2]王友国.价值工程在新港龙庭项目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3.

[3]张军昆.湾底疏港路高架工程施工四标段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4]包明爽.基于双向增值法的盾构施工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5]韩国庆.关于电建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8.

[6]季秋野.精细化管理在A公司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园林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目前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队伍不专业

目前的园林施工中,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园林项目施工,表面上是由专业的园林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但到具体施工的时候,具体作业人员却大部份是临时组合的农工人员,并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且一般都没有取得相应的职业工种的施工资格。现实状况是,这些非专业人员进行的园林施工,导致施工质量没有办法达到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根本无法达到应有景观艺术效果。

1.2 植物的修剪不合理

现在反季节施工的频率过大,苗木达不到运输和起挖标准等情况下,施工人员为了保证成活,会必要性的对植物进行重剪,从而造成枝叶删剪太多、修剪过量,导致树形树冠严重破坏,使得建成的绿地绿化景观效果不佳;有时还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植物是否耐修剪这一特性,而不经意地破坏了树型,并在日后难以恢复丰满的树冠,如广玉兰、雪松等树,而达不到设计应有的要求。

1.3 没有施工图或施工图极其简单

只有方案图和平面图的园林施工,随意性很大,如果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没有充分交流和汇集,施工人员不能完全领悟设计意图,便会出现施工结果与设计图不一样的情况,从而没有将设计目的进行有效达到[2]。

1.4 没有充分地考虑植物习性

没有考虑植物习性或者考虑不周到,也是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将阴性植物栽在强光下;将阳性植物栽在荫蔽处;将不耐污染植物栽矿区和道路广场处;将不耐涝植物栽在阴湿处等。这些人为原因,造成的违背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导致植物长势不强,并产生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导致整个园林工程施工出现损失屡见不鲜。

二、园林施工现场管理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其现场所涵盖的管理内容较多,所以需要我们在施工中不断加强和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2.1 园林施工现场材料管理需要注意: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现场材料的用量、摆放位置及质量、现场道路、仓库及所有的设施等进行详细的规划,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在这个阶段主要做好对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工作。把好材料的进场关,对于需要进场的材料做好相应的检验工作,安排好材料的供应量,从而保证园林施工的正常需要及调配,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影响施工的进度。

(3)施工的尾声阶段,在施工的尾声阶段更应加强管理工作,当工程临近尾声时,各项工作都较为混乱,所以应及时对物料进行清点,对于剩余的物料要及时进行封存。对于废旧的物料要进行回收及利用,以避免造成浪费,同时对于工程中所消耗的材料及管理成果形成评估报告,以便作为以后的参考[4]。

2.2 园林土方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在施工现场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这就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充分的利用上地势、景及作品的特点,力求所设计出来的园林工程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达到天、人、景三者合一的境界。在现场施工中,土方施工量较大,所以在施工现场要充分的利用现场的地形特点,尽量减少土方的施工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还能有效的控制成本,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这项工作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园林建筑作品的合理性。在土方工程施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如对于不高的地面,可以直接利用回填土进行回填,覆土,满足种植的要求。较高的地面,则需要利用机械来进行挖运和夯实,但不能太实,然后可以进行覆土进行种植。对于需要在土方上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则需要严格按回填土的相关规范来进行,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需要。这些问题只是土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一部分,在施工中还要对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关注,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顺序来进行。

2.3 园林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园林建筑包含了园路、亭、台、楼、榭、假山叠石、水景驳岸和铺装等,是我国园林设计中势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很多景观有了园林建筑的配合显得更加的生动。各种建筑所用的材料不同,要求的工艺也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参照建筑工程类相关标准严格按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施工,从而达到建筑物的功能需要。

2.4 加强对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管理:

园林工程中包含了土方、园林建筑、给排水、电气照明和绿化种植等工程,因此,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道工序施工产生的交叉冲突和相互影响,这样一来就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各专业施工队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避免重复劳动。结合工作多年的实践,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是有效保证园林工程顺利推进的前提。

2.5 加强对设计图纸资料的审查

精心方案设计,才能成就一个好的园林作品;但单靠方案设计而忽略了整套完整的设计图纸,也会让整个作品以败笔收场。因而,做好园林设计图纸资料的审查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是高质量的园林工程的基础和前提。在设计方案审查和设计资料审查时,应该重点关注,并做好以下几点:合理的设计理念,设计必须首先做到的,同时应竭尽所能做到创造出意境和满足功能的要求,做到“适地适树”,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的习性,做到设计资料完整齐全,特别是要有完整的、正确的施工图纸。并明确的指出影响景观效果的地段,而且对一花一树均应定出具体的位置[3]。平面图并不能成为设计图纸的唯一,还应该有具体的剖面图、地形图、立面图、局部放大图、效果图和施工图等。设计图均应签章,应杜绝无证设计;明确责任,保证园林设计的严肃性。

2.6加强对园林工程的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是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就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重视养护和管理工作。因为有生命的植物才是体现园林绿化的主体,而有生命的植物是需要养护、管理的,而且是需要不间断的进行养护和管理的。只有做好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才能长期保持园林植物造景成果,才能真成为城市的亮点,成为市民休闲玩乐的好去处,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绿化区气候和土壤的立地条件测试单次灌溉量,年度总体执行情况应根据当时当年气候情况来决定。好多单位在绿地灌溉上都是一次性浇很多水,或者等到草坪枯萎再浇,有的水不透浇,导致植株根部不能很好吸收水分影响其正常生长;而土壤含水量过多,植株也不能正常生长,还要及时做好排涝工作。施肥植株成活进入到正常生长状况后,为补充基肥不足要做好追肥工作,可以追加肥质较为淡薄的肥料,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施肥工作应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并经松土除草后进行。

三、总结

园林施工管理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掌握建筑与园林规划有关方面的知识,在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管理知识的学习,并将在书面上所学到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保障园林的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建造出既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又具有美观性的园林艺术。总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做到从设计到施工都注重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才能使园林建设施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前行而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俞平。 对园林施工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 华章,2013,19:353。

篇3

【关键词】 城市绿化 建设 精细化 管理 应用 浅谈

一、关于精细化管理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工业化时代一个管理的概念,精细化管理最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日本企业提出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之中去。今天,我们通过对企业管理经验的借鉴,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了园林绿化这一管理工作之中去,旨在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细节做到最好,将最好的城市园林景观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所谓的精益化管理其实是一种观念、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城市园林绿化精益化管理主要要求每一名园林绿化管理者要将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成,并且对精细化进行树立,以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并且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完成。

二、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从其表层的意思来看,重点就在于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花灌木、亚乔木、乔木的管理以及草坪、绿篱管理精细化,所谓的精细化,就是指要求城市道路绿地无纸屑垃圾、无黄土、无缺株断档、无杂草,其树形优美,所有植物长势良好,浇灌和施肥及时,没有重大的病虫害发生,草坪修剪以及绿篱修剪都达到一定的规格。而从专业层面上来看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这一概念,真正能够提升这个城市品位的城市绿化建设,不仅仅只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它同样要有一个高标准的设计规划以及真正能够体现出其设计意图高质量的施工。城市绿化建设中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两个不能够分割的、相辅相成的主体。如果没有城市绿化建设后期的精心养护,即使是再优秀、再高水平的设计也都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优秀的城市绿化建设规划和设计,那么再精细化得管理也都不能给人们最美的视觉享受。

此外,城市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还有两个方面是不可缺少的,这两个方面包括完善的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定期的检查督促管理机制。一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方圆”,如果没有检查精细化管理督促管理机制,城市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是不可能真正的实现的。

所以,城市绿化建设精益化管理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一套完善城市绿化建设精益化管理标准;能够体现出设计意图、高质量城市绿化施工;能够体现出城市绿化风格设计方案;建立健全和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相互配套检查考核制度。

三、精细化管理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应用现状及注意事项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做好城市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宣传工作,想要真正做到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就要让企业的每个职工在思想上对其进行重视,并且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将城市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内容以及利害关系传达到每名员工心里,如果在思想上不能够重视精细化管理,那么一定会直接导致城市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工作上的懈怠。其次,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对城市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检查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检查机制是保证城市园林精细化管理成功实施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拿西安市来说吧,西安市作为一个文明古都,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西安市作为全国旅游的热点城市,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要求了西安市城市绿化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西安市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中,西安市在对《城市绿化条例》进行认真贯彻落实的同时,还对城市绿化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西安市从加强城市绿化宣传着手,切实提高了西安市全民绿化的意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了全民动手,积极的参与到文明城市绿化建设之中来。西安市的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不管是在树种选择的研究还是管理技术的研究方面,或者是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方面,西安市都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和检查机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西安市的这种做法,能够切实的提高城市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但是,新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总会有一些地方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时刻的观察,对于那些存在缺陷的地方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其监督和检查机制更加完美。最后,我们还应该对奖惩制度进行认真的贯彻和执行,在对城市绿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手段之一就是奖罚制度的执行。在城市绿化单位的部分职工中,其思想上对于城市绿化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就不够重视,实行其奖罚的制度无疑是最为有效并且最为直接的切中其要害的办法。另外,多劳多得的制度,能够使工作做得好的员工切实的得到实惠,还能够让工作表现不尽人意的员工受到惩戒,只有这样,城市绿化建设中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其目的。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 精细化建设 现代化建设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49-02

我国现代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是水利现代化,同时,水利现代化还是国家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水利现代化作为动态历史过程,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标志我国实现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的重要转变。此外,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水利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需求。与此同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这一个过程,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现代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建设,下面就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1 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目的在于满足水利现代化需求,创建起全面、先进、一流以及科学的管理体系。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并非单纯指硬件现代化,还要实现软件、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队伍以及管理标准等,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属于动态过程。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建设属于现代工业化重要的管理概念,精细化建设包括“四细五精”,“四细”是指细化分解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细化岗位和职能以及细化对象;“五精”是指精密、精华、精通、精品以及精髓。专注、讲究地落实每一个管理流程和环节,重视具体、重视基础、重视过程、重视效果、重视质量、重视落实、重视细节是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此外,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建设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均十分注重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精细化建设最为基本的原则为“精”“准”“细”和“严”。其中,“精”是指求精和做精,做到最优和最佳;“准”是指准时和准确;“细”是指细化流程、细化管理、细化工作;“严”是指执行,严格控制和执行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制度。通过不断提高职工素养,强化内部控制,进而加强连接协作,从根本上提高总体效益。

2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2.1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养

想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必须要提高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这便要求相关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严格把关,招聘技术专业素质高的专业型、应用型管理人才,对现有水利工程管理职工队伍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现有队伍的综合素养,进而满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和精细化建设发展需求。要求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管理柔性化以及制度刚性化相互结合,引导职工明确自身职责,深化职工自身责任心和责任感。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及培养机制,对职工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发,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培训积极性,引导职工对自身知识进行更新,从根本上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正_认识职工,对职工自身潜能进行激发,促使职工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之中。与此同时,组织管理队伍开展学习活动,促使职工掌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进而塑造出既有专业水利工程知识、又懂得信息系统管理的队伍。

2.2 依靠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

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和精细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根本上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还要依靠信息系统,促使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输水过程实现可视化,职工日常办公实现网络化,调动决策依靠智能化。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运用,全方位、实时掌握相关设备机组的具体情况,如,工情、水位、运行状态等,进而快速明确调度方案。其次,还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监控自动化。建立起视频检测系统,以便对大坝、闸门以及水位等实施监测,目的在于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防洪决策以及统一调度水资源提供准确的数据。建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来处理资料,如,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数据资料、图像资料等,通过远程视频的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的具体、实际运行状况,做到真正对水利工程操作实时远程监控。同时,坚持移动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将监测信息真实、及时传输到管理中心,特别强化监测工程渗水、工程变形、工程沉陷、工程裂缝等情况的监测工作,结合具体监测结果来落实预防工作。

2.3 健全和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体制,这样可以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各个环节有条不紊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细致化。首先,要实施流程化管理。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所有业务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对管理流程进行细化。如,项目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调度管理流程、水环境管理流程、设备设施管理流程等,对每一个管理岗位和每一个管理部门均要制定严格、全面的工作标准,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其次,要从根本上实施岗位责任制度,遵循高效、精简、因事设岗等重要原则来对岗位管理进行强化,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目的在于真正做到互相监督、团结协作、合理分工,并且充分调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不断转变管理理念的背景之下。我国不断加强水利工程投资,目的在于提升水利工程水平和质量。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抓住这一时机,全方位实施水利工程管理,追求管理效益、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对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和制度进行更新,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和精细化建设,加强管理技术培训,转变管理理念。将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作为中心,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和状态进行实时掌握,实现科学、快速以及准确地制定水利工程管理策略,从本质上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及法制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虹,余金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5):96-97,99.

[2] 叶沛洪.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改善策略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4(14):59.

[3] 何锡军,官慧敏.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4(32):84-85.

[4] 谢振涛.现状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利弊探讨――颍上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分析[J].治淮,2013(6):50-51.

[5] 王颖.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7):261.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发展蓝图;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1]它的发展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科技的今天,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信息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档案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分析当前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寻可行对策来夯实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信息化的基础,推动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进程,促使其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1 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要想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尤为重要的参考依据[2],进而让城市规划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好地规划城市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形势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与建设中来,是城市发展建设新的需要,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能够有效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的工作效率。利用传统方式来管理与建设城市规划档案,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分类、排序、装订城市规划档案人工撰写城市规划档案相关信息手工抄写档案目录将档案与目录装入档案盒。整个操作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档案无法及时正确整理归档。而应用信息技术后,就可以使档案管理与建设工作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不仅管理方便,而且便于快速查找和多次利用。

其次,能够使城市规划档案通过远程传输更便捷地实现资源共享。在过去如果需要城市规划档案,使用者需要自己到档案管理部门查找,或者让档案管理部门通过邮寄、传真等方式发送给自己。而当城市规划档案实现信息化后,就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档案管理部门与档案利用者两者之间的档案信息传递,大大节约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最后,当城市规划档案实现信息化后,将大大延长城市规划档案的使用寿命。传统的城市规划档案由于大多是纸质档案,因此不仅管理成本高而且会占用大量的存放空间。当存放时间变长后,就会使得档案慢慢发黄,变得易脆、容易损坏[3],尤其是在长期频繁利用档案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档案的损坏或丢失。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后,通过光盘、硬盘甚至是云技术等媒介储存,在做好备份的前提下,就很难再发生档案信息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了。

2 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思想认识不足。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一项系统的任务,虽然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毕竟处于城市规划设计流程的最终环节,因此许多城市规划部门对于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重视存在不足,这就造成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进程滞后。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和建设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高,进而影响城市规划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不论是城市规划档案的管理者还是实际的工作者,都应当用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中去。

其次,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档案资料数据不科学、不准确、不完备;二是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档案并不是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编制;三是入档质量低,且电子档案文件整理存在整理不齐全和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最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速度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然而事实上我国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造成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实际操作效率并不是很高,技术方面的应用没有跟上,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工作目标的实现,不能更好地为城市规划设计服务。

3 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途径

(一)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前期准备

对于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而言,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方式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只有不断引进新的信息技术以及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信息化的实际需要,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首要之重就是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前期准备。比如针对目前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首先要明确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需求,通过合理分析这些需求,再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技术配置工作,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化设施构建、设备准备工作。还有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其积极投身到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去,自觉履行城市规划档案相关管理制度。

(二)制定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制度

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制度的制定是城市规划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基础,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产生,只有通过制度的约束才能有效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制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制度必须涵盖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整个过程,从规划档案输入、规划档案管理,规划档案借阅等等相关环节,确保规划档案管理人员以及规划部门其他人员在执行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比如城市规划档案借阅环节,应对借阅的权限、借阅的方式、借阅的流程进行相关规定。又如泄露档案信息,破坏、伪造、销毁城市规划档案等方面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受到怎样的纪律处分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管理制度中有所体现。此外,城市规划部门还可以通过多种培训来有效提高全体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他们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相关规章制度,进而确保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城市规划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力度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档案数据库建设是应用最早同时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规划档案实现数字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于城市规划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要明确是为了满足建立城市规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用户检索的需要,主要用于多媒体、档案目录、档案全文等实体信息的。根据城市规划档案数据库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多媒体档案数据库、规划档案目录数据库、规划档案全文数据库。这三个数据库中,规划档案目录是首要建设目标,是城市规划档案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以及工作重心。城市规划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步骤就是实现规划档案信息数字化,并将数字化后的档案收集整理并归档。在数字化规划档案的时候,要注意进行严格的校对审核,比如各种标识、各种符号是否有误;字段长度是否符合确定的结构长度[4];字段的数据形式是否正确等等。

(四)加强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安全建设工作

在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寻有效措施,创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城市规划档案数字管理系统安全运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档案数据备份机制以及灾难恢复机制[5],确保档案数据在遭到破坏后能够有效恢复。比如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将档案数据备份到云空间,取用方便,费用低廉,而且安全系数高。二是针对规划档案数据库管理、规划档案数字化等各项涉及到档案信息安全的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三是根据规划档案内容以及利用价值,将其分为不开放档案和开放档案两种,不开放档案仅部门内网用户且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才能查询调用,开放档案则放入互联网供社会需要人士查询使用,通过这一途径来有效保障不开放档案的信息安全。

(五)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

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城市规划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或者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其次,对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对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而不断提高规划档案管理水平。最后,提升规划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要使其充分认识城市规划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从思想上意识到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性。只有当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后,才能有助于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将更加科学、高效和全面,将能够有效提升规划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为城市规划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丽伟.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7):238.

[2]丛化龙.浅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河南建材,2011,(01):75-76.

[3]陈宏霞.规划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研究综述[J].办公自动化,2016,(02):53-55.

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精细化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

电力工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就眼下情况来说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还有着提升空间。这是因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多采用粗放型管理模式,管理质量与效率不高。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后,可以显著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提高管理管理,降低工程成本,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1 精细化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指的是不断优化与完善项目全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及成本等要素。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健全管理制度等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其中的“精”指的是精准投放管理中涉及到的人财物,降低甚至是避免浪费行为的存在,降低成本;而“细”则是细化每一项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来说,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平衡经济与效益、其次解决管理现存问题、最后提高管理延续性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2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结合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来说,其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诸多问题,笔者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2.1 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多以粗放型管理模式为主。实际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足,造成管理活动难以覆盖整个工程,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其次不注意控制成本,施工中存在严重浪费行为,无形中造成工程项目成本增加;最后就是工期预期不准,经常出现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行为,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同时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落后的管理模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2 项目质量问题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项目质量至关重要,虽然建设方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重点关注,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施工人员工程前期怠慢,施工进度赶不上设计要求,造成后期盲目追赶工期,忽视质量问题,产生质量安全隐患;其次缺少完善的监控体系,施工前没有严格监控项目质量,将安全隐患代入到项目中,轻者产生经济损失,重则O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给企业口碑造成严重损害,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

2.3 执行力度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制度,方便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学习与借鉴。但实际中落实效果不是很理想,管理人员并未提高重视程度与落实,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此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的规范性,造成一些潜在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进而出现经济损失。或是工程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逐渐暴露出来,影响电力工程使用寿命,达不到预期设计要求,影响工程效益的实现。

3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人员应该意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引入科学管理模式才能提高项目管理质量,接下来笔者从多方面入手分析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3.1 完善精细化管理流程

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时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细化工程管理流程,可以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分成三个阶段:前期准备、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接着细化每个阶段,保证项目工作落实到位。这里以前期准备阶段为例进行分析,前期准备阶段内容较多,包括招投标、地质勘查及物料准备等,每项内容都要准备到位,而不是到跟前才急匆匆的准备。决策阶段可以从项目建议书规划与完善中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接着通过调研分析项目可行性,制定相关报告。此外施工阶段也要细化,规范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精细化管理又能反过来促进规范化发展。因此在用用精细化管理流程时要重点关注这些内容,才能发挥其作用,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3.2 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

完善的制度是提升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的保障。而确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健全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来带动目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之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就要从管理制度处着手,结合员工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以及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制定。要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从而建立明确的管理机构,为避免出现相互推诿问题的状况出现,各个部室应明确划分各自职务以及负责内容,设置相应的项目小组,细化组长、副组长以及组长等多个职位,进行职位的细化,真正落实责任制。例如财务部门和合同部门则主要负责财务精细化管理部分和电力工程合同精细化管理部分,而对于工程部则主要负责工程质量的协调以及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部分。

3.3 科学化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相结合

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度普遍采用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所以要使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实现进一步发展,就要科学的、根据实际管理特点与电力工程项目结合,同时要进行形影的调整与改变。例如针对电力工程项目来说,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时,要综合考虑目前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与各个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共同协作,同时要了解其他部门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部门的实际需求,从而细化管理与调研方式,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质量。

3.4 加强项目管理创新力度

强化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的创新力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入手,实现完善与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目的。(1)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中技术的创新对推进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推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效果,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加强科技创新,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有效的节约成本;(2)管理创新,首先要借鉴其他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优秀模式,学习其管理模式上的可取之处。其次要根据自身建设项目的实际特点,合理运用其他行业的可取之处。最后,在不断地实施与运用当中,完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改进创新。从技术创新的层面来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但受到经验、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并未全部发挥出来,还存在可以提高的空间。这就需要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结合实际工程,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健全管理制度,彻底发挥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促进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育东.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探究[J].商业故事,2015(08):123-125.

[2]张晓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39):45.

[3]徐晟宇.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有效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61.

篇7

关键词:城市土地规划 利用空间 城市环境 影响 关系

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城市面积正逐步扩大,并倾向于“郊区城市化”发展模式,而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问题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城市建设已经拓展到郊区,对土地占用、环境建设等产生一定影响,加强对该方面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城乡郊区以及乡村人均土地越来越多,城市的郊区化发展也就是开发在城市边远地区的土地,这样会对郊区以及农村的农田、湖泊、森林、河流等产生影响,对国土资源造成破坏,产生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耕地变成住宅区、办公楼或者商业中心,不仅对环境产生影响,也挑战力环境的影响力,破坏郊区特有的环境污染自净能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大量人口的集中,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密度,而高层建筑将对周围建筑造成遮挡,不利于良好的光线保障作用。过去,一些住在远郊乡村的农民身份转变为新城市居民,而失地农民的大量存在,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容载压力。

2、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与矛盾

2.1 征服理论和自然环境恶化的矛盾

在传统的征服理论中,以“人”作为世界发展的核心,人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设计或者利用,飞快的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长此以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自然界通过反馈机制,向人们提出抗议,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开始融入“自然理念”、“低碳理念”,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并且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理重点。

2.2 价值观和资源环境的矛盾

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也没有任何价值,如空气、水或者土地等,都是大自然的免费供给。因此,人们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大肆开发土地、破坏自然资源、任意占有和利用,直到如今生态恶化、资源枯竭。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强调高享受、高消费,以此带动经济投入力度,实际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只能让人们陷入囹圄之地。

2.3 生态伦理与环境发展的矛盾

人们只有合理处理与土地的关系,才能奠定生态伦理理念基础。在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将一些理想转变为现实,但是也要意识到,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人们必须学会尊重自然,而不能企图控制自然、摆布自然,否则必将受到来自自然界的惩罚,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促进繁荣景象。

3、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持续性发展观念

人类若想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落后的观念,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观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应确保处于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人类自觉约束自身的污染、浪费行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节约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大力度挖掘全新资源;保障废弃物的排放量在环境容量范围内,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有关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其公平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实现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就是人们在注重消费、注重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同时,不能提前享受后人应具备的同等消费权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同代之间的公平,也就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得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3.2 试析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以当前实际发展形势来看,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以供给为主,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起到指导意义。当前,我国耕地面积已经大幅度减少,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并将“保护每一寸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上升为基本国策层面,对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将城市的开发建设与环境资源有机融合,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积极运用可持续发展策略。

3.3 妥善处理资源短缺和环境建设的关系

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必然面临郊区和农村的资源短缺问题,在城市房地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不能对环境、资源造成肆虐般的影响,否则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性、健康性发展。面对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我国城市中心以集约化建设道路为主,势在必行。

总之,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中,必须加强对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人类的持续性发展,更好地实现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颖,王群,王万茂.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杨战社.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略[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2)

[3]赵燕青.城市可持续的土地规划[J].规划师,2007(6)

篇8

关键词:城市土地;规划;环境啊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30 years, as China's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the city land planning to use the space also is a fairly serious crowd out, but also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rought serious challenges, caused the wide attention of all social sector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urban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urban space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detail,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urban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urban land; Planning; Environment ah

中图分类号: F30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这就牵涉到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问题,同时,城市建设向郊区蔓延也带来了土地占用和环境保护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本文就来阐述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利用和在这期间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对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存在的问题和对环境建设的影响

1、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城市土地规划空间布局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空间的郊区化扩张,增大了自然环境的压力。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逐渐占用了郊区的耕地,使得全市耕地面积减少、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增多,加剧了城市的温室效应,增加了一系列城市生活、经济、环境和社会成本,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挤,提升了城市市区的居住成本,一定程度上使市中心逐步衰落。此外,农用地的减少和郊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多样化和生态环境,给城市环境承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对环境建设的影响。一方面,城市郊区和乡村人均土地的消耗不断增加,城市郊区化实质上就是开发城市外部边缘未开发的区域。城市郊区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必然会破坏掉郊区和农村原有的湖泊、河流、森林、农田和湿地,造成国土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与此同时,耕地会逐步演变为多功能的办公楼、住宅单元楼和商业中心,不仅恶化了城市环境,也大大地降低了环境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郊区对城市污染的自净能力,不利于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住宅楼房的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使城市中心积累了大量人口,成为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为了协调各方的经济利益,许多城市开始向高空方向发展——建设高层建筑,造成了对临近建筑的遮挡,也不利于城市环境建设;过去城市远郊乡村的农民逐步成为新城市居民,大量住上新房的失地农民也会给城市环境容载量带来不小的压力。

二、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世界各国都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通过政治、外交和法律手段解决各国城市文明的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矛盾,事实上,随着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的变化与扩大,并非在任何时候都会给城市环境建设带来麻烦与负面效应,这是传统的环境价值观使然,下面就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与环境建设的两大关系。

1、传统的征服自然的价值观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传统的征服自然的价值观认为,人可以改造自然的一切事物,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既然为人类提供了免费的空气、水、森林和土地。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人类可以肆无忌惮地开发、利用和占有,不注重任何保护,最终导致生态恶化、环境破坏、资源枯竭。传统的生态环境观念以人类物质享受为唯一目标,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表现,虽然使人类获得了暂时的享受,但长此以往,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掠夺式开采资源环境的价值观念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成了一对显著的矛盾。

2、科学的、合理的生态价值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的价值观念要求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若需要使用自然资源,则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做好补救措施,以便今后继续使用,不能以损害资源和环境为代表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而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人们要善待自然、敬畏自然,在尊重自然环境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规划、限量开采资源,时刻增加忧患意识,将有限的资源用到人类最需要的地方,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这样人与自然才会协调发展,人类自觉地保护资源与环境,才不至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三、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与城市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

1、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不断完善,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这就为城市土地规划与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应该以供给方面为主导,确保对城市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土地资源供给要素得到合理的配置。当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萎缩,国家把保护每一寸耕地、提高耕地的利用率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求城市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拓展城市建设的黄金渠道,将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面积扩张与环境资源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城市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2、发挥国家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中,仅靠市场调节还远远不够,必须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紧密结合起来,即加强国家对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的宏观调控战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投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城市土地开发商也要自觉提高环境建设的意识,兼顾效率与公平,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潜能,造福于人民群众,而不能单纯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破坏资源环境,为市场有效运行打造平稳、健康的平台,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

3、城市土地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都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统筹全局。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求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控制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人类必须约束自身的浪费和污染行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考虑。基于此,城市土地规划利用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充分考虑到城市郊区农民的共同利益,出台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措施,不能为了盲目扩大城市化面积而在耕地上兴建高层住宅楼,应当整合城市各方群众的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既能维护广大人民利益、又不至于对环境容量、承载力构成过大压力的土地规划决策。

4、处理好资源短缺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土地规划利用中,肯定会带来郊区和农村的资源短缺,虽然繁荣了城市的房地产业,但若导致资源短缺,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对城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也是不利的。土地资源的稀缺也决定了我国城市中心区需要走集约化成都较高的内涵式建设道路。在城市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或者传统的商业中心区,都要以高密度聚集公共建筑为特色。

结束语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要正视规划当中的问题,把握好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以促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赵艳,刘永红-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关系[J].价值工程,2012,(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