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7 09:46: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Sports Nutriology
WU Gui-xin, SHI Fe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rough an analysis into the features of sports nutriology and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ports major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roaches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ith PBL teaching method, so as to stimulate the initiation of students and better achieve the goals of the cour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sports nutriology, PBL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1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分析
1.1课程特点
从内容上讲,运动营养学课程〔1〕〔2〕〔3〕围绕一般运动锻炼营养和运动员营养两个方面,分为营养学基础知识、体育锻炼的营养、运动员训练的营养3个方面大的教学模块,从运动锻炼、运动训练中运动的特点和人体的生理变化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出发,从膳食营养和营养素补充这两个角度,讲述运动营养学的原理和应用技术。所以,运动营养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类课程。
1.2学生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的来源途径较多,运动人体科学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很大,运动特点的感性认识背景也差别很大,很多学生特别是通过大学统招来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或运动经历很少,这样在讲授运动营养的应用原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术时,不但对授课教师的运动和运动训练经历、教学方法带来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如何发挥主动性去思考、观察和应用同样带来很高的要求。
运动营养学课程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焦点集中在:(1)如何在教学进行过程,充分挖掘学生利用现有的运动经历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背景的潜力,(2)设计合理并且是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能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体育专业课程的练习中主动应用和思考运动营养学的知识,(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合理设计教学方法,(5)重新思考教学目标,使之更加清晰,更能符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培养学生在将来的体育相关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运动营养学的知识时,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在现有条件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一方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可以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教学实践指导。PBL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提出问题一查找资料一讨论研究一总结反思”探究式教学。
2PBL教学法原理
2.1PBL教学法的提出〔4〕
PBL教学是20世纪初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各种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几十年来,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PBL教学法将学生从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改变了灌输式讲课,引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PBL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5〕〔6〕〔7〕,并向其它生物医学基础课程甚至文科类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广。
2.2PBL教学法的设计原理
PBL教学法有3个基本要素:问题、学生、教师,其中问题是核心,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以下4个方面的原则,精心设计〔8〕〔9〕〔10〕。(1)自我学习、自我建构原则,(2)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3)有效协作,共同会话原则,(4)尊重个性、情境合适原则。
PBL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观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组者〔11〕。但是,在经典的PBL教学方法中,需要改变人数规模过大的教学班级,实行灵活的授课时间和多样的授课方式,我们不可能照搬,但是可以按照PBL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和教学设计原理为指导,将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实施体育专业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
3传统教学方法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的主要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授课的生动性,但由于运动营养学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仅通过课堂授课,缺乏实践教学,对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技术来说远远不够,主要有下面这些不足之处:
(1)特别是在学生对具体运动项目的感性认识较差的情况下,给学生造成比较空洞的感觉。
(2)不能锻炼学生根据具体的运动锻炼或项目的运动训练情况分析存在的营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知识普遍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充分理解教师对运动营养知识和技术讲解时所应该具备的背景知识,而教师在讲解中很容易超出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
(4)参考教材在保持较为系统的运动营养学知识结构的同时,往往有较多的内容过深而偏向学术性更多。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课堂讲授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运动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4PBL教学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分析
4.1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优点
4.1.1PBL教学法实施的出发点是使学生构建灵活的知识。运动营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运动锻炼和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些学生合在一起,便于灵活地结合运动项目和学生一起学习具体运动锻炼和训练中营养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4.1.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要求对师生的角色进行转化,老师可能对有些运动项目的熟悉程度不够,而体育专业不同专项的学生合在一起能够提出更加全面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提出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已有运动项目训练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和应用;
4.1.3不同专项的学生之间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互相交流,共同合作解决不同的专项中的营养学问题,学生可以在专项科训练中主动应用营养学知识,起到了扩展课堂的作用;互联网在学生宿舍中的普及更是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上述3个方面基本可以满足PBL教学法设计原理中4个方面要求,因此,存在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运动营养学教学过程的可行性。
4.2PBL教学法在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营养学教学中的局限性
4.2.1受到学时数的限制。主要表现是不能满足试验课的课时需要,必要的基本试验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定量的感性认识,如能量消耗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补充的数量、水和电解质补充的数量等,这些问题在运动锻炼和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差别非常大,这些定量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2.2学生在PBL教学法学习方式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不足。学生在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分工、总结、反思、评价等合作学习中,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12〕,实际上在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中不能完全做到,受到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基础较差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做到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有不同层次(基于整个课程、学段、单元或课时)。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层次之分。在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首先要从整体人手,分析把握整个课程、学段、单元及课时教学内容的关系,再考虑不同层次课程应用是否合适以及如何应用。其次,要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前与课后,课内与课外成为课堂实施的时空延伸。按照上述原理,我们选择了运动营养基础知识部分,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概念的应用为教学目的,对其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按照PBL教学法的要求实施教学。
5教学设计
5.1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为2006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10个学时内,(1)掌握有关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营养、营养学、运动营养学、营养素、蛋白质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脂肪酸、能量与基础代谢、能量平衡、运动饮料;(2)掌握碳水化合物、脂肪、相关维生素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运动中的一般需求特点,(3)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4)与运动员营养关系更密切的矿物质;(5)正常人体及运动中的水代谢过程特点;(6)膳食能量的营养素组成结构。
5.2教学方法:(1)基本概念采用传统教学法讲解后,引导学生再翻阅以前学习过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理解;(2)主要的概念的应用,通过设计PBL教学法问题,进一步深化并转换为感性认识。
5.3问题设计: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容,并与实际生活和运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初步在膳食营养和专项训练中应用,在上述课程和学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由任课教师设计问题,包括:(1)为什么说“营养”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2)运动锻炼和训练中的哪些问题与运动营养有关?(3)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日常食物来源有哪些?(4)蔬菜与水果在营养上有何区别?(5)红细胞生成相关的主要营养素问题有哪些?(6)一场篮球比赛中如何补充营养?或者各自根据熟悉的运动项目谈一谈训练中如何补充运动饮料,(7)你在食堂就餐时食物的能量结构合理吗?
6教学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相结合
6.1提出问题:授课前一周,将问题题目告诉给学生,并为他们推荐相关的参考内容和网络资源,以利于他们查找信息查、阅资料进行准备,3-5人自愿结合组成一个小组,针对问题建议他们如何进行分工合作。
6.2课堂讨论:在学生进行自学、查阅相关资料后,要求学生按照预先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做中心发言。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把握方向、引导和总结归纳的作用。上述问题各有不同的特点,在讨论中教师在讨论的结果、时间分配上要掌握好,达到教学目的即可;另一方面,第2、3、6、7三个问题第一次只进行初步的课堂讨论,以教师为主导,为第二次经过实践观察准备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观察应用方法,然后第二次再根据学生的准备由学生主导进行讨论。第1、5个问题请学生根据经过查阅资料后写出的准备稿进行课堂讨论。
6.3食堂就餐应用:针对第3、6、7三个问题,请学生在就餐时结合学习观察和应用,然后每个小组按照第一次讨论的要求,写出讨论分析稿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6.4专项训练课中应用:针对第6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运动中水的代谢和运动饮料”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第一次课堂简要讲述后,讨论出在训练课中进行应用观察的方法,然后再第二次课中将写出的讨论分析结果在教室进行讨论。
7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写出的讨论稿和课堂发言,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反应良好,特别是运动员来源和有系统运动训练经历来源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有益于运动营养学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运动营养学的知识点也可在教学实施中得到贯通,并能与其他专业学科知识交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通过初步尝试,将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扩展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对运动营养学基本概念和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动营养学技术,培养了学生综合考虑膳食营养和营养补充的思维方法,为在以后的相关章节中进一步学习运动营养学技术的应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钧,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3〕杨则宜.运动营养师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王小莉.基于建构主义的“PBL”教学法探讨〔J〕.教学研究,2010(2):19-21.
〔5〕黄东林,田彩云,倪萍.PBL.教学法在我院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转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5-16.
〔6〕边藏丽,王恺斌,龚权.医学免疫学课程开展PBL教学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271-272.
〔7〕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4(2):40-44.
〔8〕徐文娟,杨承印.论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有效实施〔J〕.教育学报,2006,2(3):47-50.
〔9〕邓红,罗海吉.医学营养学教学中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81-883.
〔10〕汪春红,谭晓东.有效开展护理学本科临床营养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43-144.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食品营养学;教学;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161-03
Abstract:In this paper,process assessment was applied in food nutrition teaching according to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s were designed in all the process of teaching,including literature translation,product survey,class performance,personal optional assignment,group work. Through the implement of process assessment,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bility of find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were enhanced.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 were also improved.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ssessment in other courses.
Key words:Process assessment;Food nutrition;Teaching;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教学评价普遍使用终结性评价,教师常用考勤、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一定比例,构成最后的评价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有课堂提问、小测验等,占最终成绩的10%~30%;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占总成绩的60%~90%。这种评价手段形式相对单调,考试情况反馈不及时,期末考试普遍存在“突击”现象,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且缺乏有效的思考和探索,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食品营养学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应随之不断更新,因此建立一种合适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性,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强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1]。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它是具有导向性的评价方式,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并重的学习方法[2]。目前,关于食品营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较多[3-6],但过程性评价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将过程性评价运用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同时为过程性评价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1 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1 课程的主要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食物的营养价值、膳食平衡等。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人的营养状况、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和社区营养。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培养学生将来从事营养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开发新食品资源、营养保健和配餐的能力;可以指导人们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1.2 n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教学手段上,绝大多数高校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而且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普及,部分高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增加教学互动。笔者前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论辩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团队协作学习等,每种教学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由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且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还存在部分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实验操作不认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为提高学生的重视性以及课堂参与度,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必须对该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2 过程性评价及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实施
2.1 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相较于终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具有过程性、全面性、及时性的特点。过程性评价能够动态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形成以教学―学习―评估为特征的更为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7]。过程性评价的全面性主要指的是评价中除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外,更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完成一些设计性项目的能力。过程性评价的及时性,主要是指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有利于教师根据反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的调整,并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总结和反思[1]。
2.2 食品营养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施
2.2.1 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适应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人们营养的需求,以“强化基础,增强技能,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引入过程性评价。而适宜的评价体系可有效指导课堂教学的组织并通过广泛的参与机制和良好的反馈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只注重过程而全盘否定终结性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特点,在食品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终结性评价,以促进食品营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保证过程性评价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首次上课就告知学生,食品营养学课程的考核将引入过程性评价,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考核(课堂表现20%、个人作业20%、团队作业20%)和期末考试成绩(40%)组成;其中课堂表现(考勤、回答问题、讨论、论辩等参与积极性)、个人作业、团队作业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实行教师评价(50%)、同学互评(30%)、学生自评(20%)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个人作业由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并完成;团队作业由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按照兴趣自行组队并合作完成。最后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问卷调查等方式达到师生间的进一步交流,结合课程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2.2 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施 评价体系的内容由教师根据每章节内容在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评价形式有:
(1)文献翻译:教师给出几篇食品营养学热点问题及较新的观点的外文文献,让学生进行翻译,或者老师给予关键词让学生自行查找文献翻译。
(2)市场调查:如课堂讲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内容后,让学生到市场上调查相关产品,如蛋白质粉、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EPA和DHA的产品、功能性低聚糖产品、维生素补充剂、补钙、补铁产品等,调查内容包括品牌、含量、产品形式、价位等,像蛋白质要调查是什么蛋白、钙铁是什么形式的钙铁?为什么?调查后对相关产品进行讨论,以此让学生了解市场相关产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汇报、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形成最后成绩。
(3)课堂讨论及论辩:根据相关内容设定题目,如“骨头汤是否补钙?番茄生吃还是熟吃更好?食物中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怎么看待全民补碘现象?”等。规定每个题目6~10人可以选择,学生根据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查找资料,课堂进行论辩。
(4)课堂测验:通过测验考察学生上课听讲的认真程度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5)团队作业: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团队作业,如: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这一章节,教师分解任务,学生组队选择题目,通过查找资料和相关资源,制作PPT,走上讲台与同学分享和交流,老师最后做总结或组织同学讨论。其次,对不同人群(学龄儿童、青少年、成人年、孕妇、老年人、运动员)组织膳食调查,让学生走进社区,进行连续5~7d的膳食调查,然后对各种营养素进行计算,对该人群的膳食进行评价。第三种团队作业是食谱的设计。除上述人群外,还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等人群设计1周的食谱,并进行说明和各种营养素的计算。学生自行组成团队,一般3~5人组成一个团队,然后进行选题和分工,提交作业、讨论,最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团队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认知能力。
上述作业分为必选和任选,任选作业包括3人次个人作业和2人次团队作业,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完成相关作业,教师及时反馈作业情况,让学生对学习情况有所反思,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 过程性评价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实施效果
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引入过程性评价后,能够动态的连续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使原来单纯的知识考察变为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考察,亩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过程性评价能够被大多数的学生所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利用营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聂力.过程性评价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135-137.
[2]李琳,潘子强,沈志华,等.过程性评价在“食品化学与营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16):232-233.
[3]张晶晶,王锡昌,陶宁萍,等.多元化教学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347-348.
[4]李桂峰,肖春玲,高誉嘉.基于网络环境食品营养学课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41-342.
[5]马先红,刘洋,连丽丽,等.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探究与改革[J].农业与技术,2016,36(5):162-163.
[6]聂小华,孙培龙,何晋浙,等.基于建构主义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食品与机械,2015,31(1):275-280.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教学质量;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245—2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学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营养强化等。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的学习兴趣,我们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
1 改革教学方法
1.1 “多媒体+录像”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多媒体+录像”进行授课。采用大量图片和表格替代过多的文字描述,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之产生深刻、持久的记忆。采用多媒体技术,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看到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钙、铁、锌等营养素缺乏症的照片,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营养素缺乏症状的印象,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的意识到营养失衡的严重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给学生们看 “食物相克法则”、“食物的选购” 、“科学营养配餐”等与食品营养学内容相关的录像。
1.2 设置问题,课堂讨论
设置问题是课堂的灵魂。好的教学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那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会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给他们提供一些专题,例如“科学减肥”的专题,设置以下问题:剧烈运动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吗?素食是减肥的有效方法吗?喝水有助于减肥吗等等,每个小组各讨论一个问题。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翻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课外获得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应注意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性要求:
适时适度。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才能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因人而异。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反馈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同时,对于学生所做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一要注意“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将要提问的问题;二要注意“问谁”,即要考虑所提问题的对象;三要注意“怎么问”,即要讲究提问的方法与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提问的艺术性,使之更加富有成效。
1.3 角色互换式教学
为了更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当给学生机会“寓学于教”,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角色互换[4]。如在讲授维生素的营养时,将学生分成小组,以组为单位,每组以每一种维生素为标题,查找相关资料,制作PPT,在上课时请每组代表上讲台,向老师和其他同学介绍该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等相关知识,最后老师对学生的讲授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兴趣变为求知的先导,变为索取知识的乐趣,使教与学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内容选择上一方面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厚基础”的要求,不论哪个专业都必须重点讲授基础营养即六大营养素的基本功能等章节,其他各部分内容根据培养要求不同各有侧重。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特别注重讲授人群营养、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社区营养,强化学生在公共营养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重点讲解食品营养强化、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使学生更多了解营养在食品工业中的运用;对于选修的学生,则重点讲授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指南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和周围人群的膳食营养,增进健康水平。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内容由浅入深。例如:在维生素C的学习中,我会调查是否有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并给他们讲解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在教无机盐铁时,我会给他们讲解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办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插入营养与美容、营养与抗衰老、营养与益智、营养与减肥等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食品营养学知识也层出不穷。
3 改善教学条件和手段
3.1 强化师资力量
《食品营养学》课程组中高级职称比例为75%,博士学位比例为75%。整个课程组成员均为中青年教师,呈现良好的年龄梯队和层次结构。实行教师理论进修与实践进修相结合的方法。即一方面把教师送到兄弟院校提高理论水平或在职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另一方面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修,使他们取得较丰厚的实践经验。对新上岗的教师实行试讲、助课的制度,有记录、有总结。
3.2 精选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是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选用孙远明主编的《食品营养学》,该教材重视基础理论,知识面广、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专业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等特点。
4 总结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通过《食品营养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明显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4.1 课程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以国家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为主线,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凸显“食为天、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农科特色教学中,融合医学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模块,使课程理论更加牢固,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厚基础”的规格要求。
4.2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认为教学内容生动,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有所获。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增强,积极思维,动手的愿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课后能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探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每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习成绩良好。
4.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由于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教师起着启发引导的作用。所以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均得到了训练并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鹏,孙先锋.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8):62.
[2] 蔡霄英,李赤翎,李彦.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导刊,2007(1):72—73.
[3] 张伟建.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11):6—7.
[4] 汪洪涛,陈成.高职高专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2):72—74.
1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开放式教育模式[1]。下面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俱乐部方向)为例探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具体做法。
1.1凝练健身俱乐部方向学生综合能力指标体系
在广泛走访健身俱乐部用人单位负责人、教练、培训师等专业人士的基础上,确定了健身俱乐部方向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主要概括为基本知识体系即“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康复、运动损伤、训练、管理、营销和特殊人群膳食营养、及运动处方等知识”;基本的职业能力概括为“沟通能力、健身指导能力、分析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运动营养配餐能力和制定运动处方等能力”。
1.2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2.1合理配置各学科之间相应的课程结构及其比例,处理好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等之间的关系。根据原有人才培养计划当中的整个课程体系存在公共课占课时比例较大,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政策,首先对大学英语进行了改革,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和行业对英语的要求,采用英语口语、情景对话等教学为主,弱化英语笔试。英语成绩与毕业和学位相脱离,大量缩减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就业指导科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形式与政策融入思政等类型课程当中。从公共课中释放出一定比例的教学时数,满足专业课的教学安排,提高专业课的活动空间。1.2.2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实践课等存在课程门数和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主要采取保留核心和主干课程,删除小课、果断减少课程门数等措施实现知识的整合。主干和核心课程加大课时比例,且每门主干核心课程需占30%以上的课程实践教学时数,理论课基本实现以实际应用的经验获取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为辅。1.2.3根据健身俱乐部方向人才的培养规格,建立体育与管理、体育与营销、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体育与艺术、体育与营养、体育与医疗保健等多专业的交流与融合的综合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实施一专多辅、主辅结合、专业互通等多途径的人才培养[2]。1.2.4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新兴项目纳入课程体系(如钢管舞、肚皮舞等新兴项目),教学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从而实现技术教学与职业要求无缝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动态适应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真正落实到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3]。
1.3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强化实践环节
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俱乐部方向)的实践特点出发,按照实境化、职业化的原则,学校投资150万建设成了一个能够满足课程实训需要的仿真健身俱乐部,按照职业岗位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真实模拟健身俱乐部技术或业务操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的技能体验,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舞台。同时根据俱乐部方向学生应该所具备的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共享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营养学实验室、烹饪实验室和健康管理实验室。提升俱乐部方向学生在体适能测试、评估、指导实施、再评估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能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企业在承担培养者的角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规模、文化、经营方向、管理模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的[4]。为了寻求一批高质量的合作企业,学院领导亲自带队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确定了南宁市美健健身、超越健身、五象健身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初步形成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术认证考试项目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学生须考取与健身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私人教练资格证书、健康管理师证书、营养师证书等,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1.4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09级健身俱乐部方向20人率先试点“3+1”人才培养,也就是在大学前三年完成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能力训练,最后一年在健身俱乐部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5]。其中在校内的三年理论教学环节中,为了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脱节,同时也为了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说、学、做”一体化。在专业老师当中遴选有健身房工作经历的老师作为俱乐部方向的导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外时间和仿真健身房的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成立健身房工作团队,分解健身房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包括经营、管理、健身指导、会籍顾问等相关的工作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专业工作情境,实现学生专业学习的工学交替和手脑并用的机会;另一方面以明确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和将来努力的方向。经过反复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并逐步积累将来职业岗位对应的专业技能,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学生经过校内三年的课程学习之后,第四年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一套以校企合作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实施了校内实训+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训方案,形成了“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6]。学生在这种模式下,通过一年的校企合作方式的实习实训,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为企业培养了所需的人才,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互赢局面,从而缓解了学校的就业压力[7]。
1.5完善专业技能的考核体系
对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不仅要按照课程的特点精心安排考试或考查,还要逐步建立由多名教师参与组织并实际监督课程考核的机制,进一步强化各课程教学的能力导向。逐步建设体现课程教学和职业岗位要求的标准化考核方案与题库,使教与学有公开公平的评价方法。在命题上明确规定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能够采用实践操作进行的考试,尽量采用实践操作考核。
1.6精心组织并实施毕业实践环节
精心组织毕业实践环节,鼓励进行项目化的毕业设计(如: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健身方案的设计、运动处方的设计等等),保障毕业环节的师资数量与质量,毕业设计作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专业实际。
2效果评价
经过四年有针对性的培训,结合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俱乐部方向的学生在参加私人教练和公共营养师的技能鉴定和考核过程中,20人全部获得了初级私人教练资格证书,其中10人晋升为中级私人教练,5人晋升为全能私人教练;16人获得了公共营养师证;4人获得高级营养师证。20个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且全部在健身房就业。根据用人单位对健身俱乐部方向的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调查反馈,毕业生在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有4位已经晋升为店长,1人成为了健身教练培训师。
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尤其是健身房新兴项目的教学和教法。如何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整体的科研能力,从而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校企联合培养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
3.2实践过程质量保障问题
校企联合培养不能简单地把学生推向企业,就算完成任务,对学生的后续管理更加重要。如何对学生的出勤、实践过程、实践环节的效果等等做出合理的动态评估是保障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
3.3如何处理校企双赢的问题
企业毕竟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如何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如何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使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动态适应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搭建学生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的平台,是校企联合培养能否持久进行的基础。
4结语
关键词:营养配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22602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疾病,如脂肪肝、高血脂等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吃得健康、吃得营养成了新时代人们的饮食观念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营养配餐师”应运而生。“营养配餐师”可针对顾客的年龄、性别、体质,综合运用营养、烹饪、食品原材料,通过营养计算、食谱设计、烹饪原料搭配及烹饪方法改进,向需求者提供既美味可口,又营养平衡的美味佳肴,让人们吃得更健康。
营养配餐课程是运用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营养学、特殊群体营养、食品卫生学、食疗概论、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饮食文化等课程诸方面的知识,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配制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膳食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将会为提高人们健康素质、减少文明病、消灭营养不良性疾病、推动21世纪健康工程做出贡献。
2 营养配餐的产生背景
(1)现代文明病的急剧上升使得人们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激烈的工作压力,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使半数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长期的饮食不合理,即鱼肉精粮大部分取代粗杂粮,摄入大量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和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且食物中残留的农药、化肥在体内的存积,空气、水源污染和运动量偏小,会使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所谓的“现代文明病”人数急速上升,而且不断年轻化,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对付“文明病”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食物上的返璞归真,减少脂肪、糖与盐的摄入量,多吃植物性食品。所以如何吃的健康,吃的营养,成为现在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
(2)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营养配餐员为一种新型职业。在中国有注册厨师1 200万人,然而懂得专业营养知识的人才却不足万名。据估算,中国对专业营养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400万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2月26日颁布营养配餐员为一种新型职业,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配制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的人员。人们对营养配餐员的需求已不再局限在餐饮业,学校、福利院、机关食堂、饭店餐饮、医院、美容院等到处都有营养配餐员的“用武之地”,甚至寻常百姓家。随后,社会上就陆续有一些机构开始了“营养配餐员”的培训。一些高校或高职的食品科学、营养学、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顺应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先后开设了“营养配餐设计”类课程。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于2005级专科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营养配餐设计”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已基本确定。
3 营养配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1 确立教学内容,彰显学院特色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营养配餐教材选用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营养配餐员培训教材。分为中级技能、高级技能和技师技能3部分。笔者认为学习这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营养的意识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笔者给这门课程总结了一个绪论。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否每天吃早餐,早餐的能量占全天的比例是多少?是否每天坚持吃水果?是否特别喜好吃肉类而不喜欢吃蔬菜?是否明知某些食物,比如烧烤制品、油炸制品有害而不能抵制其诱惑?是否烹调的时候多放油、盐、糖,讲究美味而不注重营养?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得知一大部分的学生每天不吃早餐,很少吃水果,偏爱吃肉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引出了营养配餐的概念、原则及意义。让每个学生意识这是一门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课程,只有具备了营养配餐的意识,才能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摄入全面、均衡的膳食。然后笔者介绍了营养配餐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成年人每日能量供给量、产能营养素的能量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每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理论基础。通过这节课的内容,笔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
营养配餐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科,内容繁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接受和吸纳庞大的信息,如果一味的追全、贪多,讲授过多的内容(因时间所限只能浅尝辄止),学生即使当时记住,也会很快遗忘,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根据本校的特色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我们将营养配餐员的中级技能、高级技能作为主讲内容。在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侧重点放在计算法和食品交换法进行营养配餐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及营养餐的制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就餐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职业、饮食习惯,然后围绕这些基本情况重点讲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及膳食需要,从而计算并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食谱。以及如何评价及调整食谱及怎样制作营养餐等,旨在使学生触类旁通。
3.2 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新的人才质量观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当今形势下,教师必须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致力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从个别化的学习走向合作学习,采用“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讨论式”教学。例如在学习“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时,让不同省市的学生按照区域分组讨论,并让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上台总结发言,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这一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学生对不同区域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地方饮食特色有了更多的认识,并且印象深刻。
(2)让学生由单纯的听讲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采用“问题式”教学。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答,布置给学生稍微有挑战性的课题,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形成问题学习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营养食谱的设计部分笔者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每2个课时都选取一类人群为其设计营养食谱,以小组(5人左右)为一单位,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设计,充分发挥每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确定营养食谱并制作成幻灯片,小组同学选代表陈述各自小组设计的营养食谱,然后笔者和其它小组对其营养食谱进行点评,针对不足进行调整完善。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都有很强的参与感,自主学习的愿望强烈,授课效果良好,很受学生们欢迎。
(3)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中,除了黑板和教材外,笔者还采用实物、投影、幻灯、视频等。如在“熘制的方法”这一节内容时,将“焦熘丸子、滑熘鸡片、软熘鱼片”的视频一同展现给同学们,笔者结合视频给学生们分析对不同的熘制的方法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1个模块,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用人单位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演练过程。本课程开设了《营养配餐课程实验》,共24个学时,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实验内容主要涉及到大学生营养膳食、幼儿营养膳食、老年人营养膳食、孕妇营养膳食、糖尿病人营养膳食的设计及制作等方面。首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计算并设计出营养食谱。在营养餐的制作实验中,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配料和确定烹饪方法及工艺参数,食谱制成后,笔者和同学们相互品尝、打分,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然后再进行二次制作。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4 结语
对于农科类高校而言,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契机,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定位,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课程体系,适时修订教学计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人才,把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章绍兵,杨宏顺.《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115.
[2] 陈文伟,贾振宝,黄光荣,等.《食品工艺学》课程群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232~233.
[3] 綦翠华,李志香.“营养配餐设计”类课程教学探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4):38~40.
1.高校体操课程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高校体操课程的目标依附于高校体操课程目标体系之中,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其中的体育实践课和体育理论课主要解决的就是基础性目标。“健康第一”的内涵赋予了高校体操课程诸多内容,并将其视为目标的价值核心。体操课程则是在基础目标之上更注重发展性目标,而“以人为本”所赋予的对体操课程人文精神的传递,可视为课程目标的重点。高校体操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立体化、多元化目标的确立,促进体育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为体育的持续改进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就要确立体育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如技能学习目标、体质健康目标、体育习惯改善目标等可以纳入基础性目标的范畴,而娱乐身心、心理干预等可以纳入发展性目标的范畴。但是各个体育教学目标要想得到有效的实现,仅仅依靠体育实践课程很难完全实现,所以需要对传统体操课程的知识内容结构、目标设置以及实现路径等进行创新和完善。
体操课程让学生对体操课程的本质属性、价值内涵和教学目标都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对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的行为、情感和价值理念等的发展作用,丰富高校体操的教育与辐射功能效应,使课程目标最终指向人的关怀和发展,实现体育与人的和谐发展的文化空间和氛围,使学生明白体操精神和形态对指导文化行为和实践的核心价值,达到对体操的自觉实践和主动追求,这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品质。从体操认知到实践,从理念形成到自觉创造,完成体操的创新和再生产,这也符合w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2.高校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理论思维
学生对高校体操课程的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高校体操课程始终在寻求与现代教育理念、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以及现代高校生思想特征的协调发展。高校体操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体操的讲授、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和谐、个性与多元的文化环境,要涵盖自然、人文、社会科学三个维度的理论内容。其中体育自然科学要涵盖体育与健康、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体育人文科学要涵盖美学、哲学、历史、伦理、体操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体育社会学要涵盖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但由于授课时间相对有限,教师资源的配置也相对短缺,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制定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如体育哲学和美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体育与人、体育与自然、体育与社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在参与体育过程中展示美、创造美和发现美的审美品位。
3.高校体操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其一,体操课程在初始阶段要求学生参与体育时达到自觉与自律,在参与阶段让学生理解体育就是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可见,高校体操真正是面向学生群体的,着眼于全体学生乐于参与体育,并从中体验快乐。同时,高校体操课程注重学生情感、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并非单纯的体育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学习,而是通过生动的文化价值因素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智能。体操课程通过学生共同体验,发展个性,进而增强其对体育的自我认知和理解。体操课程强调对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体育素养的培养,通过体育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运动能力。体操课程使高校生的体育素养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体操本身魅力对学生的天然吸引力。体操课程教学的效果没有体育实践课那样立竿见影,但体操吸引力的持续性效果是基于思想理念的主动性接受。课程教学价值本身就是一个逐渐释放的过程,使人的自然属性通过参与体育得到社会的最大认可。
其二,高校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强调普及和引导,普及是以全体学生为基础的。这些体操知识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与高校文化相关和衔接,其内容可以是刻意的、不在意的或完全不知不觉的,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能唤醒人的记忆,特别是那些与体育有关的记忆,学生会欣然接受和认同,或勾起更深刻的情感体验。高校需要这些带着丰富情感体验的体操认同,因为这也是学生身份认同的文化符号。
一、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繁多
从目前各个版本的《学前卫生学》的教材可以看出,主要包括“人体概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学前儿童营养卫生”、“托幼机构安全教育”、“传染病以及常见疾病”、“幼儿园环境卫生创设”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等内容。由此可见,《学前卫生学》教学内容繁多,涵盖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其中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包括解剖学、营养学、心理学、卫生学、保健学和运动学等诸多领域和学科。由此也造成了在课程教学时目标定位模糊、重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复杂、教学课时不够等问题。
(二)教学方式单一
《学前卫生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更多地是采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即主要采用讲授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课时都用于教师对卫生学知识点的阐述和案例的讲解。在课时安排方面,将所有的课时都用于理论的教学。由于教学方式单一,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上兴趣低下、参与程度不高、难以理解晦涩知识,影响了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一是主要以闭卷理论知识考试为主,将闭卷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二是主要以期末考核为主,将期末考核的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考核方式侧重于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幼儿教师,由于评价方式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讲解,最终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缺乏实践教学
目前《学前卫生学》的课时通常设置为48个学时,其中所有的课时都为理论教学,并没有相应的课时用于实践教学。学前卫生学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导致学生上课时难以理解深奥复杂的生理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学前儿童卫生生活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时,由于学生缺乏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教师只能通过描述和图片来展示幼儿园的生活制度。如果学生能深入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将会对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有更直接和更感性的认识。
二、提高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精简教学内容
学前卫生学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其它课程体系中也有涉及到。如“人体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有详细的论述,“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中也有详细说明。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突出教学重点、精简教学内容。一方面,将其它课程中涉及到的部分卫生学知识删减掉;另一方面,将《学前卫生学》的重点与幼儿园的实际相联系,使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如“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制度”、“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卫生”、“托幼机构常见的意外处理”、“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等与幼儿一日生活和幼儿园保教活动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的位置应该更加突出。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应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评价”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学习“常见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时,教师可给学生呈现一些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病症,引导学生通过对病症的识别和分析对学前儿童进行疾病预防和处理。
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种角色,模拟情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经常运用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而学前卫生学同样涉及到众多医学知识,同样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在“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处理”这一章节,可创设医院的场景,由教师学生扮演患病儿童,学生扮演医生,模拟患儿去医院就诊的情节。在“托幼机构常见意外的处理”这一章节,可以为学生设置托幼机构常见的事故场景,学生通过扮演保育员或幼儿教师进行现场演练,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3.观摩法
《学前卫生学》是和幼儿园保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可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机会进行观摩学习。观摩法主要是指学生深入幼儿园,通过观看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一日活动,学习学前儿童保教的知识、提升保教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深入幼儿园观摩一日活动,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度和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如在学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这部分内容时,可在学习了课堂理论知识后让学生深入幼儿园实地观看和采集幼儿园所制定的食谱,然后再对食谱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学前卫生学》的考核方式应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模拟训练的方式进行考核。例如在“托幼机构常见意外事故处理”这一章节,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模拟演练,将模拟演练的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期末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除了理论闭卷考试对硬性知识点进行考核之外,还可以采用观摩视频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视频,尝试运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和解决案例视频中呈现的问题;通过观摩幼儿园卫生保健的相关视频,分析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关键词】中国;韩国;公共体育课;教学状况
一、公共体育课课程管理的比较
1.浙江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的课程管理
体育课程是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而组织的教育过程[3]。浙江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增强体质、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总体目标。并针对部分学有所长且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体育与健康选修课程,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管理是在《高等学校体育课指导大纲》的统一指导下,根据浙江师范大学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相关规定,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的相关管理理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进行统一有序的目标管理。
2.加图立大学公共体育课的课程管理
加图立大学(综合性全日制本科大学)的《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总论》中强调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要求和个性化发展,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各学校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根据加图立大学课程管理的相关规定,自行设置各项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活动没有统一的规定,有较大的自主性。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比较
1.浙江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浙师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较强调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实践课有足球、篮球、排球、瑜伽、网球、乒乓球、太极拳、传统武术(湖州师范学院开设的武术课有1-2门)、体操、体育舞蹈等,理论课有体育保健、运动与减肥、传统体育文化等,学生按自己意愿选择体育课,学校按照人数编班上课,每班40余人,人数少于开课标准人数,则取消该课程的教学计划,人数多于计划开课的,则学生不能参加该课程的学习。教学形式按照选项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师由体育学院专业教师担任。
2.加图立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加图立大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所占比例相当。学生完全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上体育实践课或者体育理论课,只要人数在5人以上,学校就会开班开展教学活动。
体育实践课有网球、高尔夫球、瑜伽、舞蹈体育、爵士舞蹈、增氧健身法等,理论课有体育保健、科学饮食与健康、生理学、营养学、科学人体管理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上科学人体管理,科学人体管理(우리인체관리)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门课程由若干个学科体系构成。加图立大学很重视理论课的教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所占比例大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比较系统而广泛的知识,从而很全面的达到自我认识,自觉锻炼,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按照选项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师由大学体育学部教师担任。其中跆拳道、空手道、舞蹈体育等课程的学分可参加社团来获得,跆拳道等韩国的国民体育项目,大部分学生都参加社团、培训班等活动,参加社团的学生要求每周按照社团管理有关规定参加社团活动,最后通过期末社团考核即可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三、考核与评定的比较
1.浙江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的考核与评定
浙师大期末成绩以考试的方式评定,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组成。成绩分为优秀(5%-10%)、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其中不及格的于第二个学期进行补考或重修。一般来说只要平时表现良好,期末都可以及格,获得学分。
2.加图立大学公共体育课的考核与评定
考试成绩由出勤率(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30%)、学习日志(10%)组成。成绩分为A+(5%以下)、A0(20%以下)、B+(35%以下)、B0(55%以下)、C+、C、D+(100%)以下、DO(不及格,可于下学期进行补考)、F(重修),其中补考和重修的科目具有可选择性,可选其他科目修得学分进行抵换。其中参加学校体育社团,如跆拳道、篮球、足球等社团,其考核制度与体育课考核方式类似,成绩由出勤率(30%)、学生组织活动(40%)、学习日志(30%)三部分组成。
四、教学设施的比较
1.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学设施
浙师大公共体育课教师由体育学院专业教师担任,(教师任课安排)体育教师一般执教一门术科和(或)理论课教学。现在浙江师范大学拥有的体育场馆设施,,有二个标准的田径场、一个泥土田径场、两个水泥网球场、三个塑胶网球场,20片左右篮球场(及一个室内篮球场)、一个室内羽毛场、一个室内乒乓球场、两个足球场、一个体操馆、一个健美操馆、一个露天游泳场馆、以及一个体育馆。
2.加图立大学的教学设施
加图立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师由体育学部教师担任,体育教师专业有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即体育教师执教一门以上的体育课,理论课程由相关学部教师担任,各个学部和合作交流学校的教师流动性大。现在加图立大学拥有一个足球场、一个网球场、一个室外羽毛球场、高尔夫球场(微型,供教学活动,不适用于高尔夫比赛等活动)、两个舞蹈教室、瑜伽教室、若干个社团活动馆(舞蹈、跆拳道和空手道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以社会性教育和实用性为目标,应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意识观念奠定基础,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课程评价活动围绕课程的总目标开展,且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评价应朝向主体要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淡化成绩观念方向发展,激励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内容应该朝着多样化发展,重视健身、娱乐能力的培养;场地器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条件,不仅影响课程项目的设置,限制选课的人数,甚至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从而影响高校体育的正常发展。要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社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