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8篇

时间:2023-11-16 10:55: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篇1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大连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30日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念

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乡村文化等要素为条件,以农村和农业为载体,以农业生产为特色,融合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农村生活、农业劳动、农村风貌等农村特有资源来吸引城市客源,为满足旅游者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型旅游产业形态。二者之间不可分割,已经成为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如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我国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普及遍布960万平方公里,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将进一步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各方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收入,成为拓展农业多样性,促进农业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者需求的朝阳产业。

二、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有着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由于大连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城市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并行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旅游需求的大幅度提升。在大连,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于大连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之上,以缓解城市的工作压力。

大连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文化丰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巨大。大连依托农业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田园景观,顺应走进自然、休闲娱乐的城市消费方式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品种单一到形式多样的喜人态势,已成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引擎”。农家游、渔家游、温泉滑雪游、采摘游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家庭组团到近郊采摘草莓、农庄赏花、休闲垂钓、吃农家饭、参与果蔬种植等已经成为了都市游客的时尚之选。目前,在大连8个涉农县区中,有40多个乡镇街,100多个村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拥有500多个农业观光园,1,200多个农家乐旅店和2.5万张床位的接待能力。据大连市统计数字表明,在黄金周期间75%的市民出游的目的地首选近郊游和乡村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大连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亮点,俨然成为了大连市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2006年以来,大连市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出台了《大连市特色旅游乡镇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旅游专业村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星级农家乐考评标准(试行)》,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标准化体系。2008年9月,大连市制定出台了《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作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11年5月,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政府投资重点园区基础实施项目建设实施细则》,规定对于达到标准的休闲观光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精品休闲农庄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和20万元的补助资金。文件的颁布立即得到各区市县的积极响应,各级政府设立了配套发展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这些文件的先后出台,为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着力完善了规模休闲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三、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价值

(一)拉动大连地区经济增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为提高经济收入做出贡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采摘、海钓、踏春、温泉、滑雪等乡村旅游项目上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收入。众所周知,大连以大樱桃最为出名,享誉海内外,并且大连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大樱桃节来吸引游客参与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活动之中。其中,以金州新区樱桃采摘园、旅顺樱桃采摘园、普湾新区樱桃采摘园、甘井子区樱桃采摘园最为出名。以金州新区向应街道采摘园为例,该街道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其中种植大樱桃近万亩,大樱桃种植户近200户。近年来,随着街道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拉动大樱桃采摘园的建设,接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据该街道统计,2014年大樱桃产量2,500吨,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实现收入达到1.2亿元。向应街道将大樱桃采摘园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统筹考虑,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使大樱桃采摘与其他旅游项目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拉动,进一步完善街道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的旅游产业结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集中于农村地区,势必会带动当地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行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会增4.3元,从而带动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以大连市普湾新区东沟村为例:东沟村地处小黑山北麓,总面积11.5平方公里,2003年末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并做了大连市第一个乡村旅游规划,累计投入1.2亿元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修路疏河,改厕修宅,美化村屯,使东沟拥有小黑山、九莲山、东沟水库等自然景观,九莲寺、烽火台等古迹景观,五坊、民俗馆、手工艺品展室、农家院、书法家协会等人文景观,石河农业园区、采摘园等农业科技景观,东沟农家院也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26家,可同时接待4,000人用餐、500人住宿,年均户收入达到5万元,最高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2011年东沟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直接收入超过3,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被评为大连市特色旅游专业村、辽宁省环境优美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生态文化村、国家乡村旅游示范点。在近几年中,东沟村的发展模式已套用在其相邻的几个村镇当中,带动大连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因其发展,更加促进了大连市涌现了一批会经营、懂管理、会生活的新型农民而不是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成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

(三)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的农业需要经过无数道工序才能到消费者手中,不仅在批发运输等中间环节所消耗费用比例大,农民受益被进一步压缩,还影响了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新鲜程度。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它是把消费者直接吸引到采摘园,如大樱桃采摘园、蓝莓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一系列果蔬采摘园内,这样既使游客等到了最为新鲜的果蔬,第一时间采摘到刚成熟的果蔬,而且使游客参与到了农业生产的体验当中,感受到了自己采摘果实的乐趣。更加节约了中间商的约束成本,节约了中间环节浪费的时间。这样体现出了农民与游客双赢的结果。

(四)促进农民就业。过去,许多农民到城市中寻找工作,造成了农村土地的闲置,农村资源的浪费,而又使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现如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连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始主动挖掘农村地区独有的价值,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和就业。据大连市统计,自大连市政府2009年启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计划以来,大连地区新增农民就业1.5万人,旅游业实现累计就业7.4万人的目标。

四、目前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没有加以合理开发,以至于分布于大连各个角落,形成不了太大的优势产业结构,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只是局部的开发,没有考虑综合效益。又因各个地区产品相似,加大了竞争状况,大大降低了大连市的整体旅游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由于大多数是由农民自己经营,所以目光比较短浅,经营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卫生安全和配套服务上,仍然停留在家庭式的服务水平,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因此,不能满足于现代人们对于服务的要求,使得接待游客的能力有限,为了创造最大收益,而淡化了对游客人身安全的保护,也因此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没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的主题。对于游客,大连很多乡村景区面临一个同样的困惑:人来了却留不住,好不容易人留住了,却又留不住钱。在个性化消费日趋明显的时代,不少去过休闲乡村游的人都会发出一种感叹:去过乡村千千万,没有几个值得玩。的确现在的大连乡村旅游中问题并不少,乡村缺乏个性、产品缺乏特点、休闲缺乏品味、游赏缺乏精致。千人一面,品质雷同。虽然集中地开发了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对于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却不够重视。过分的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不突出,品质档次过低,严重阻碍了旅游的发展。

(四)缺乏专业人才。作为旅游地,缺乏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是旅游开发的困境所在。由于大连近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太快,而专业性人才的增加却跟不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脚步。现如今,在大连地区从事乡村旅游管理的主要是乡村居民,管理形式主要是家族式管理,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经营比较随意,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就严重制约了大连农村地区旅游业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

五、促进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

(一)超前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一个小小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包括管理、生产、加工、营销、景观设计等多方面的建设。在开发景区的时候,事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也就是市场定位、预算成本、收益等一系列规划设计。在外部布局上,要选择区位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方便游客能够轻松的到达景区。在内部布局上,要将生产区、观赏区、游乐区、休息区等有机合理搭配,发挥其最大效用。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为了使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就应该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当中。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的确,大连许多农村地区仍然是土道,这给去旅游的游客带来极大的不便,在修路的同时,更应在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综合治理。更应加强停车、厕所、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展现鲜明个性,突出特色主题。无论是人,或者事物,或者产品,有个性才能让人过目不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是如此。在大连乡村,要围绕果蔬采摘、点种、插秧、耕耙等农事活动,打造一批从事农趣体验型特色旅游村。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产品,使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地步。

(四)培养专业人才。在大连地区有许多高校,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大连市可以激励大学生学习旅游管理,更可以与景区相结合,开启“学习+实习”的模式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到景区的建设管理当中。这样既可以使学习旅游的学生学以致用,又节约了未来专业人员在景区学习的时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松涛.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活动论文集.2014.12.15.

[2]孙正远.新经济,2015.6.

[3]王荣琦.辽宁日报,2008.4.24.

篇2

腾冲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休闲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休闲农业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其主要是应用于休闲活动上的各类农业资源,不论是传统农业生产,还是农村环境、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农业设施等都可作为休闲农业资源被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也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是城郊或乡村地区能被旅游活动所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遗产和建筑景观、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商品以及乡村意境景观。可见,休闲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休闲农业资源中农民生活特色资源、农村生活环境资源、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等资源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部分可作为乡村旅游资源,而乡村旅游资源中,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及乡村景观意境等资源中与农业相关的部分又可作为可休闲农业资源进行开发。由此,笔者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进行整合作为统一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包括乡村生物景观资源和乡村生活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包括农民生活特色资源以及旅游商品资源。具体详细分类如下表所示。

腾冲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

1、发展的优势

腾冲县发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区位、资源、市场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腾冲县位于中国旅游圈与东南亚旅游圈、南亚旅游圈结合部,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梁纽带,使得腾冲县在构建中国-东盟旅游圈、中国—南亚旅游圈中有巨大的衔接作用。同时,腾冲县有着丰富、齐全的资源。不仅拥有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乡村景观意境等乡村旅游资源,还拥有独特的腾越文化,火山、热海等著名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腾冲县的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力加强了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旅游接待设施逐步增加,城市环境条件日益改善,逐渐具备一定的旅游供给条件和能力,腾冲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形象不断提升,接待海内外游客日益增多。同时,腾冲旅游地处于腾冲、龙陵、瑞丽热点旅游线路上,距离龙陵、瑞丽较劲,随着该线路成为海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线路,以及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上千万人次的市场发展态势,为腾冲县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开拓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再者,腾冲县最低海报535米,常年均温在16℃,县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2%,适宜居住休闲,为附近的城市旅游者在忙绿之余来此体味农家生活、放松身心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发展的劣势

腾冲县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劣势。腾冲县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客源市场,但同时也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生了形象屏蔽。腾冲县火山、热海、古镇在游客感知度和形象宣传上,远远超过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的认知度,这就使得游客在旅游前的信息搜集和旅游过程中忽略腾冲的优美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屏蔽掉很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腾冲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差异化不明显,乡村旅游接待设施薄弱且产业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低且整体旅游氛围不高也使其缺乏市场竞争力。

腾冲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策

(一)加强接待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接待设施建设,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在示范村、特色村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居民、游客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美观的环境。解决好“三农”问题,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使农民思想认识提高,有经济能力、有环境条件参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农民主观能动性出发,加强接待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农民在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中,经济条件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又能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鼓励当地企业,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旅游企业投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使企业起到带头作用,在政府的引导下以企业较为集中的力量加强接待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持,也需要服务人员本身素质的提高。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腾冲县的具体发展情况,对无缘人员进行相应培训,组织经营者到其他示范地参观考察学习。

(二)丰富产品种类,加强体验型产品开发,留住“回头客”

腾冲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游客来源主要以附近城市及省内其他城市为主,一般集中于周末及节假日期间,维护游客资源,留住“回头客”是其能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的企业及个人应当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旅游产品,尤其要大力发展体验型产品,摆脱火山、热海等著名旅游景点带来的屏蔽影响。转变单一的以吃、住为主的农家乐形式,合理、高效利用当地资源,构建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民俗风情体验、户外运动、美食购物、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基地观光体验、自驾车营地、果园采摘、乡村温泉、古镇休闲、景观农业、山地运动、生态美食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同时提升现有产品档次,改善农家乐卫生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将粗放型产品逐步转变为高品质、有特色的产品。加大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开发成为旅游商品、纪念品,完善购物体系,使腾冲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不仅能被游客在当地体验,还能被游客带走,达到宣传目的。

(三)准确定位客源市场,打造、提升自有品牌

腾冲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以附近城市及省内个城市游客为主,向周边各省辐射。要想提高竞争力,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的市场中后来居上,良性发展,就必须根据顾客的切身需求,自造自身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政府应加大其产品、形象在媒体的宣传力度,并引导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依托腾冲县秀美的休闲农业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乡村历史文化古迹和特色建筑,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加强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建立统一的旅游文化整体形象,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名牌,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和品牌形象,扩大和提升腾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实行差异化战略,利用腾冲县特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形成自有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保护生态环境,寻求绿色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腾冲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开发促保护的理念,发展低碳经济,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政府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限制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监督,共同保护”的生态文明氛围;同时持续对环境进行检测,严格控制游客数量,督促经营者处理好垃圾、废水等污染。企业及个体经营者须进一步转变传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式,突出生态旅游业态,探索低碳旅游方式。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体要求,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政府推动农民自愿社会联动多方投入市场运作”的工作方式,依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发展”三步走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农业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

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举全市之力,全力扶持00个特色旅游村,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基地,带动和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扶持百村农民开办农家乐,把乡村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繁荣和壮大我市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农民致富新的增长点,市民消费新的兴奋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

三工作内容

(一)特色百村选择。将选择00个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自然村作为扶持对象,接受大型企业的直接扶持,接受相关市直部门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二)策划规划引领。结合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列入“百村万户”工程的特色旅游村进行策划或规划提升,避免盲目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条连接交通干道主要景区公路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一套完善的形象导识系统(包括标牌标识解说词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一定数量的旅游厕所和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规模的住宿餐饮购物设施等。

(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扶持“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培育具有地方知识产权的乡村旅游品牌。

(五)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定期不定期宣传“百村万户”工程进展情况,重点推介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网络预订服务,鼓励旅行社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对组织一定数量游客进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的旅行社进行奖励。

(六)人才培训。依托各类人才培训机构,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党政干部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的培训。结合农村远程教育文化站及科技辅导站等,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要把特色旅游村及其所在乡镇的党政干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全部培训一遍。

(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展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培育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建设,强化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

(八)星级“农家乐”创建。依据或制订星级农家乐等级标准,规范“农家乐”等级评定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按照“成熟一批,评定一批”的原则,将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全面推广。通过强化管理逐步规范,实现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四职责分工

此次“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由市旅游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工商联牵头组织,由市直其他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由大型国企民企具体实施。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一)由市县两级旅游农业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百村万户”前期考察特色村推荐帮扶联络与协调业务指导工作。

(二)由市工商联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负责推荐提供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名单,跟踪落实推荐的帮扶单位的帮扶情况。百家帮扶单位安排如

(三)旅游林业农业水利财政税务工商卫生环保消防金融土地等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在资金与政策上对帮扶村进行倾斜。要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与各种支农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对符合条件的帮扶村给予优先支持。要出台对帮扶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帮扶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帮扶村的快速发展。

五工作步骤

(一)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处置。

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各县区各帮扶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帮扶领导小组,要出台方案,制定项目推进表,扎实推进,确保工作有成效,不流于形式。

(二)调查摸底。市县两级旅游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特色百村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要选择有较大旅游开发价值有利于进一步策划打造的自然村进行帮扶,使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成绩。市工商联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对参加帮扶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要进行调查摸底,要选择推荐有影响力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对帮扶村进行帮扶,使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策划规划。各帮扶单位要深入帮扶村,了解熟悉帮扶村情况,并根据帮扶村的实际情况特点特色及旅游市场需求策划帮扶村的发展,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对帮扶村进行规划提升,避免盲目建设。可按帮扶村发展的不同进程进行帮扶规划。对条件不是很成熟的帮扶村先进行帮扶帮助,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员工培训,营造良好的接待环境;对条件已成熟的帮扶村进行提升改造,开发旅游商品,创建旅游品牌,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典型引领。旅游与农业部门要注意挖掘典型,对帮扶过程中涌现的典型先进事迹优秀帮扶单位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并推广,以巩固农家乐休闲旅游试点村的建设成果。通过以点带面的做法,积极宣传帮扶经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引导和带动其他帮扶单位,共同发展富民工程。

篇4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模式

中国的农业资源丰富,不仅包括农业资源,还有更丰富的自然资源,诸如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乡村文化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源开发、整合、规划,使得农业资源特色化发展,以此作为旅游资源而开发旅游项目,以其浓郁乡村气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但是,要确保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探索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以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理念缺乏创新性

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如果在研究的层面上发展缺乏广度,且深度不够,就要会导致农业产业的定位低而无法突出特色。大众化的产业发展就必然导致农业资源无法充分开发。现代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就是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打造休闲农业项目,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如果在打造乡村旅游项目的时候没有对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以明确定位,就会导致乡村旅游项目着眼于短期效应而不注重长期利益,使得乡村旅游小型化发展,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难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基础建设不足的问题

要将农村资源打造为旅游资源,就要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目前农村所具备的资源以自然农业资源为主,所以,在休闲旅游项目中,多是对现有的自然农业资源进行旅游化发展,但是,乡村旅游要产业化发展,就要配套设施齐备,而现行的乡村旅游存在着基础建设不足的问题,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工作人员多是农村当地的农民,他们没有从事旅游工作的专业素质,无论是在服务技术水平上,还是服务观念上都不具备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这就使得乡村旅游难以标准化发展。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项目模式单一

农村地区在政府的引导下才能够更好地产业化发展。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还发挥着监督职能,特别是农村旅游发展,政府就要实施监督管理,以使得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但是目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着脱管的问题,一方面旅游经营活动没有规范化、秩序化,游客的权力也无法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旅游项目模式单一而缺乏创新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乡村旅游市场没有深层次开发,使得休闲农业发展受到制约。特别是多数的旅游项目以自然农业资源为主,而没有对农业资源从旅游规划的角度进行整合,缺乏了创新性的旅游项目就难以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有所扩展,也因此而使得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经营问题的有效对策

1.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科学规划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对农村的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就会导致资源浪费,而且没有创造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要以休闲旅游为指导思想,对农村的资源科学规划,做到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做到布局合理。这就需要在乡村旅游管理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对各项农业资源都要优化配置,以将农业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休闲农业,就是要保持农业生态,且要促进农业休闲化发展,使得农业生态化、市场化,促进乡村旅游科学化发展,所以,对于乡村旅游项目要深入研究,做好科学论证工作,从长远的角度将管理经营模式建立起来,以使乡村旅游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2.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强化基础建设

休闲农业就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乡村旅游项目要规模化发展,就需要当地的政府对农村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对公共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并将相应的保障体系建立起来。乡村旅游项目在政府的主导下市场化方向发展,就是要提高旅游项目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投资。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到旅游项目中,而且还可以对社会力量起到引导作用。政府参与其中,就可以将基础建设平台建立起来,出台相应的政策旅游项目多元化发展,从而使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运行中所遭遇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3.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品牌化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除了要将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还要注重当地文化的有效应用,以使得旅游产品具有文化内涵。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注重对农村的原始资源予以保护,对地域文化要从保护的角度求发展,以使得当地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还使得旅游产品充满生机和活力。注重农村地方文化旅游的优势还在于,突出地方文化,实施旅游差异化发展,从而发挥旅游品牌效应。旅游差异化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就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与当地的文化充分结合,实现旅游产品的精品化,以提高行业市场优势。在农村自然资源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的同时,还要注重重点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得当地的特色资源被开发出来,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是加大乡村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对当地农村资源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开局,以在保留原始资源的情况下将当地的经济带动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业已经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向现代农业过渡。所谓的现代农业,就是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中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项目越来越得到重视。在保护农村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并注重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实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以使得乡村旅游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创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鲁阳,冯成骁,杨唇.“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70―72.

[2]耿红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2012(04):50―53.

篇5

四特点

奉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居民对农村自然景观、新鲜空气、清澈水源、纯天然食品的向往,加上奉化独特的区域位置、环境条件以及政府积极引导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发展分布区域化。奉化地域分属浙北平原区、浙东丘陵区和东部港湾区,东南临东海象山港,西北接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东北部及中心区域为平原以及河道水网,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奉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充分得益于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又深度挖掘了不同的生态、人文、民俗和历史文化内涵,分布发展呈现区域化特点,形成了东部象山港渔家风情休闲带、西部山地生态体验休闲带、中部庄园风光观光休闲带和古村落文化探访休闲带等4条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带。

资源利用特色化。奉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丰寓,既有蒋氏故里、弥勒胜地、雪窦禅寺等人文资源,又有水蜜桃、芋艿、奉蚶、草莓等众多名特优农业资源,还有水库、溪流、河谷、山坡等自然地貌资源。首先在主要旅游景区周边发展配套型乡村旅游业,与民国文化旅游、弥勒文化旅游形成互补之势。充分利用特色多样的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城郊田园、农业基地和山乡人家,推出观光、参与、体验、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与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互动之势。同时利用从山野到平原、从小溪到大海的自然生态差异,推出山地休闲、小溪漂流、海上项目组合等休闲与运动统一的项目,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形成融合之势。

经营主体多元化。农民是唱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这台大戏的主角,但由于农民经济实力以及社会资源有限,难以推进这一产业深入发展。为此,我们因势利导,着力引导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目前,奉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村民单干型。个别具有较强经济意识的农民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信息,及时把握创业机遇,在风景名胜区周边或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良好的郊区山村,开辟富有自然情趣的休闲娱乐场所,开设农家餐馆,推出农事活动。二是集体主导型。就是村集体把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农家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等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比较鲜明的农家乐专业村。三是农户联合型。部分农民或民营企业主自发组织,积极投资,合作开发,合作经营,一般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活力较强。

经营服务综合化。奉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最初提供吃农家莱、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起步,近年来逐步向利用田园景观、生态环境、乡村文化,提供观赏、采摘、垂钓、娱乐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拓展,这些新亮点、新卖点,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互动提井

近年来,奉化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要做法和成效可概括为“三个互动,三个提升”。

(一)农业产业休闲化和休闲农业产业化互动,实现卖商品与“卖风景”的统一,提升富民兴农水平。

发展休闲农业,基础在产业,特别是能够吸引城市游客的特色产业基础及特色农产品。奉化四季分明,农特产品丰富,早在90年代就先后获得“中国水蜜桃之乡”、 “中国芋艿头之乡”、 “中国花木之乡”、 “中国草莓之乡”、 “中国青梅之乡”等称号。奉化水蜜桃素有“琼浆玉露、瑶池珍品”美誉,蜚声海内外,也是奉化市最早踏上“休闲之路”的农产品。随着假日旅游和休闲时代的到来,往日只有农民忙碌的桃园成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场所,人们不再仅限于坐享果实,还向往春天的花海、夏日的采摘。顺应这种趋势,奉化市着力推进水蜜桃产业休闲化,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培气指数持续提升,带动农副产品增收1.2亿元;江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0多亩葡萄全部通过采摘销售一空,售价高于农贸市场二成以上,尚田一万多亩草莓开展采摘游比传统种植每亩增效6000元。

休闲农业在吸引农户个体投资或合股投资经营的同时,乡村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和个私经营户也开始投资休闲农业。为推进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奉化市加强引导,强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招引上从原来的仅“为美丽寻找资本”到资源,资本、智慧和资讯四大旅游要素的全方位对接,强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一体发展,着力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随着投入增长和设施的不断完善,奉化市休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目前已建成国家、省级农(林)业观光示范园区7个,万亩种养基地32个,十大主导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8%,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如省级农家乐特色点、省林业观光示范园区――溪口商量岗就是奉化市大森林休闲观光游的典型,四季皆有独特风景,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

(二)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实现建新村与建新景的统一,提升城乡一体水平。

奉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上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525个,356个行政村近一半拥有优质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中期,滕头人率先提出“用景观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理念建设农村”,保护利用“全球500佳”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一、二、三产,着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走出了一条具有江南乡村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先后被评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并作为全球唯一乡村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在滕头模式的启发下,奉化市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了生态旅游型、田园风光型、滨海风情型、文化特色型等四种类型的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并加强分类指导,在有资源、有客源、有财源、有意愿的地方先行发展,在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资源优势强、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30多个省、宁波市全面小康村最先展开。同时,我们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发展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商店,真正做到了“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

件、游有内容”。目前,全市已有33个村形成较有特色的乡村旅游,5个村和经营规模较大的7家农家乐分别被认定为省、宁波市农家乐特色村、点。

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加大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实施“环境整治”、“乡村康庄工程”、“千里清水河道”、垃圾集中清理、生活污水处理、“村村植绿”等工程,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150条280公里,23.4万居民饮用水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由五年前的62%提高到66%。实现了村庄绿化、洁化、亮化和美化,营造了“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江南乡村风情,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供了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支撑,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农村旅游休闲。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扩大了农村开放程度,更新了农民思想观念,促进了城乡资源和文明的有机交融,同时为进一步建设新农村积累了财力。近年来,奉化市农民的赌博、迷信、斗殴等行为大大减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有效促进了农村的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了奉化市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和“生态环保网”的形成。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景区旅游互动,实现小旅游与大旅游的统一,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奉化拥有“弥勒圣地、蒋氏故里、名山胜景、阳光海湾”四大旅游品牌,素有“长三角后花园”之称。近年来,奉化市推进山水风光、人文景观、海港胜景和佛教文化旅游有机交融,做深做精溪口旅游和佛教文化旅游,建成了国家AAAAA景区,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由于地缘关系,留客难、过夜游客少也成为困扰奉化市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奉化休闲度假,奉化在着力提升溪口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的同时,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大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全市整体规划,统一规范管理,整体对外营销,人员整体培训,实现与大旅游有机融合,延长旅游时间链、产业链,开展全方位、各层面、广角度的合作发展,着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景区旅游的互动发展。在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框架下,我们又编制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和农家乐旅游地方标准,成立了农家乐行业协会和乡村旅游联盟等自律组织,开展星级评定,建立健全了卫生、安全、环保、消防等联合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

在规范发展的同时,奉化着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提升,推进旅游业从溪口旅游向全市旅游,从单一民国文化向弥勒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从观光向休闲度假,从门票收入向综合收入,从旅游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各地充分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推出了一批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目前,溪口休闲旅游即将成为首批宁波休闲旅游示范基地,黄贤森林公园争创国家AAAA景区,三十六湾等村创建成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全市基本形成了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框架,到溪口景区旅游的游客和乡村休闲游客相互吸引,逐步形成“吸引来、留下来、还想来”态势,旅游业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

总体来看,奉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知名度较高,但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存在着发展思路亟待升华、经营管理还需完善、服务项目有待丰富、服务水平还须提高等问题。

特色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不断丰富拓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功能和内涵,着力培育滨海度假、山野休闲、文化观光、运动养生四大产业集群,加快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胜地建设步伐。

以农为本,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坚持以奉化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以农民为主体,以突出农耕文化为前提,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大力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充分展示最富有特色魅力的农业景观,最具吸引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着力发展农业娱乐休闲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村落文化,形成鲜明的主题,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的地位,加快开发水蜜桃、草莓、桑果、有机笋、生物禽蛋、优质稻米等一批上档次的农业旅游商品,着力打造高人气、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的休闲农业项目和产品。

整合资源,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根据奉化市特有的资源分布特点,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充分发掘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优势和特点进行有效开发,突出观光功能、科普功能、教育功能、环保功能、经济功能、游憩功能,满足休闲农业的层次化、多样化要求。注重整合资源,从地域上、主题上、文化上整合景观组群,开发农产品、提供农事活动体验、生态空间享受、农耕文化教育和乡村民俗参与及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兴办农家旅馆等不同主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指示牌、网络信息平台等公共设施建设,为消费者“吃、住、行、游、娱、购”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篇6

【关键词】 景德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加快,旅游业的纵深发展,人们的旅游出行不再是一味的追求到知名风景名胜区去,随着工作生活的压力增大,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周末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距离就可以放松心情,游乐体验。因而回归田园,体验乡村生活就成为时尚。也使得离城市不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简介

休闲农业最早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兴起,最初以小规模的观光园区形式出现,后来发展到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有组织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目前休闲农业正在向更加多元的方向迈进,如日本的市民农园、英国的市民在农家打工、美国的创意田地等。我国的休闲农业是在世界休闲农业成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农村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

乡村旅游是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在19 世纪的欧洲发展起来的。在人类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后,人类生存生活的空间也呈现出“钢筋混凝土化”,加上所谓“文明和进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安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村环境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的向往,此时乡村旅游的出现恰逢其时。我国乡村旅游的出现,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是大多学者比较认同的时间。[2]随之,各地开始纷纷效仿,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与农业结合产生了有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形成了农家乐、采摘园、民俗文化村、生态农园、古村镇等多种类型。乡村旅游的功能大多仍以观光旅游为主, 其中一部分已具备休闲度假功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和旅游景点附近。[3]

二、景德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景德镇市以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农业建设、科研管理、产品加工、休闲度假等融为一体,开发了一批休闲农业产品,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和部分外国游客参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1、发展优势

(1)本身资源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景德镇丰富的物种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独特优势,也是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资源和基础。景德镇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且光、热、水配合良好。盛产稻谷、蔬菜、茶叶、香菇、油菜、花生等。景德镇市是江西省商品粮、林业、茶叶和蔬菜基地。浮梁县是全国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县,也是江西省唯一的茶叶标准生产县;乐平是全国的江南菜乡,乐平梅岩种猪场是全国标准化养猪场;德宇生态园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这些都为景德镇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2)政府加强了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江西休闲农业是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农业、农村经济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柱和基础,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已经开始实施,该规划明确了一系列有利于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结构调整等,同时要求加强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不同于以往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投资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现在景德镇政府日益重视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用前瞻性的规划理念来指导实际开发,取得了相应的成就。目前,德宇生态园、玉田湖风景区、翠平湖休闲度假区、杨湾风景区等都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金得到整合。虽然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政策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但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仍然有限,且大部分是民间资金,这样的资金投入常常会导致有一点钱作一点事,很难去执行良好的规划,造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难以上规模,因而扩大对农业特别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金的整合,全方位、多层次地整合势在必行,凡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都应纳入整合范围,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2、存在问题

(1)模式单一、雷同化,休闲农业基地相对分散,使乡村旅游缺乏吸引力。现有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大多是在农家乐的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挖一个水塘,养殖一些鸡鸭,种几亩蔬菜就被当作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了,这种农家乐形式可以说形式上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可复制,造成了大多数经营模式的雷同,从对游客的吸引力来说,只是根据出行远近与菜肴口味做一个综合考虑罢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更加结合地域特色,发掘创意和体验,使游客得到心情放松与内心的愉悦,从统筹规划的角度也应该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根据地理上的分布做合理的规划与布置,从而达到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每一个地域,在历史进程中都会形成各自独有的文化特征,文化是地域的身份标识,也是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4]那些有着深刻地方特色烙印的农业文化,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核心,也是与其他旅游相区别的特征,那些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农村传统文化是游客们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最高的精神体验,同样,地域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也是需要依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载体,来得到继承与发扬。休闲农业是一种体验经济,要求经营者更新思路,推陈出新,迎合市场,而目前大部分的休闲农业经营者显然还没有跟上市场的进程。

三、景德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大力挖掘农村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景德镇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度不够,吸引力不足。应深度挖掘当地自然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系统开发各种文化资源,景德镇可开发的资源很多,如颇具特色的瓷文化、茶文化、易文化、傩文化、道教文化、秦汉医药文化等传统文化延续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流传于民间的婚丧嫁娶、修房上梁的传统习俗,风味十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祭祀茶神仪式上的歌曲发展过来的浮梁茶歌,仍传唱至今,此外还有沧溪、严台古村落文化、乐平的古戏台文化等, 这些资源目前很多都没有被科学的利用或是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运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搞好休闲农业的规划工作

休闲农庄在建设中要强化规划意识,整合资源,规范发展,突出特色。一是把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近期与远期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二是要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打造景德镇旅游品牌。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认真分析本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基础之上。

3、拓宽资金渠道,使社会资本与休闲农业资本完成对接

发展休闲农业的各种投资方式中,以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为多见。所以,一方面政府要以区域性基础设施为投资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在此方面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也应以此为重点。另一方面,要吸引企业或公司的资金开发休闲农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民间资本的吸纳力度,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投资休闲农业开发。

4、加强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开发

休闲农业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参与性,游客可在农庄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烹饪食品、制作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的地自己经营管理,实践和探索各类项目。因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和创意产品。

5、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经营主体和服务人员的培训

景德镇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普遍科技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加之农业生产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壮大。所以,要使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只有农民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引进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充实到这个队伍中来,景德镇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才会因此而加快。

【参考文献】

[1] 李雅芳,郭立新,陈阜.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446-448.

[2] 谢莉,刘昭云.湘南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热带地理,2003(4)385-388.

篇7

>> 河北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特色品牌建设对策研究 开发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 促进新农村建设 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市场的研究与开发 吉林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空间格局与开发模式 河北省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创新研究 江西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 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的关系及其启示研究 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深度开发研究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北省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河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湖南省南岳衡山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对策 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与深度开发对策 漳州国家地质生态公园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与对策 上海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 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系统特征分析 沈阳科技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 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7-17.

[2] 马育倩,张 峰.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12-516.

[3] 佚 名.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EB/OL].中商情报网.http:///news/201207/23/980_54.shtml,[2012-07-23].

篇8

一、因势利导、多措并举,2012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两年来,在全国农旅系统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强劲拉动下,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数量提升、质量提档、效益提高”的阶段性成就。

一是产业规模日渐扩大。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从业人员2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

二是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各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创意策划,不断提升发展内涵。通过休闲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过程、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等都赋予了商品属性,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等服务,还促进了农业文化的传承、农业知识的科普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的多功能性得以全面体现。

三是发展类型逐步拓宽。各地在加快推进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产业园区、民俗村等已有休闲农业类型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发展模式,丰富发展类型,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园区、农家乐专业村,以及一批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的农事景观。这些正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四是综合效益初步显现。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美化了广阔乡村,富裕了广大农民,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推动了城乡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文化的融合,正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我部典型调查的13.5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分析,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13.5万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占从业人员的92.4%;农产品销售占休闲农业经营收入的40%以上。休闲农业成为提升产业层次、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产业。

两年来,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顺应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高涨需求,围绕“加强规范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内涵、营造社会氛围”四项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狠抓业务拓展,注重体系建设,打造服务平台,强化多方配合,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注重部门合作,发挥多方合力。自两部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全国多个省级农业系统与旅游系统签署了合作协议,有的省区市还将财政、发改等部门纳入工作小组,形成了协调合作、联合推动的工作局面。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创建,涌现了一大批示范典型,认定的11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正在成为带动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江西、四川、甘肃和湖北等省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多方协作、上下努力、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注重规划引导,强化公共服务。自我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地积极贯彻,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国内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纷纷制定和实施本区域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科学发展。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级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制定了本区域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江苏省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全省“一圈二区三带”六大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目标,并要求涉及的市县都要制定县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所有申报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也都专门编制了发展规划。我部启动休闲农业服务信息“进城入户”工程后,服务平台的功能不断升级完善,数据库信息日益丰富,网站点击率屡创新高,目前,入库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已超过12万家,日均浏览量超过10万次,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些经营主体在魅力城乡网站上宣传推荐后,客流量增幅超过30%。同时,围绕农业功能拓展、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内容,农业部和省级主管部门多层次地开展了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推动了行业的提档升级。

三是注重政策争取,营造发展环境。四川、湖南、江西省政府的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意见中,将休闲农业用电、用水按照农用水电价计算。南京市江宁区把休闲农业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各委、办、局年度公务接待支出至少要有30%在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中消费,如达不到标准,则调减该部门下年度的预算。2012年,江苏省农委安排2445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了77个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规模大、功能全、经营活、效益好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陕西省农业厅争取2000万财政专项,对符合条件的农家乐专业村进行补贴,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改造、特色产业打造、公共服务强化和宣传推介活动举办等。湖北省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2500万资金重点扶持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名村建设,对达到规模的农家乐经营户每个给予1万元资金补贴,同时三年内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扣减营业税。海南省农业厅与省农发行联合设立“农+旅”项目,对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旅游线路整合项目给予支持。新疆调整乡镇企业贴息贷款使用范围,将休闲农业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江西省将多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农业招商项目,帮助企业融资,缓解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四是注重机制创新,拓宽发展空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中,数百万公众参与网上投票,一批候选乡村通过推荐过程,展示了魅力,扩大了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建设魅力休闲乡村的积极性,被认定的30个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正在成为各地学习的典范。通过实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推动了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丰富了休闲农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进一步弘扬了中华农业文化,增强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填补了我国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在农业领域的空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认定工作稳步推进,一批服务质量优良、产业特色明显、休闲功能齐全的农庄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我部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创新性地组织开展了5次区域性和1次全国性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共有11000余件创意作品进行了展示推介,创意精品现场销售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投资签约额累计超过6亿元,达到了在全行业树立创意理念,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

五是注重宣传推介,扩大行业影响。为营造休闲农业发展良好氛围,我们在示范创建和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过程中,以培育品牌为重点,以营造氛围为核心,联合北京市、江苏省共同举办了两次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活动,联合四川省在汶川县召开了现场会,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召开了中法休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搭建了中法休闲农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围绕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我们都同期策划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扩大行业影响,推介特色产品,培育知名品牌的目的。

以上工作仅是各级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工作成果的部分体现,除此之外,大家还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基础性工作。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在全系统树立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代表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向国家旅游局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各级休闲农业战线同志们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

当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正成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理想场所和生活时尚。但从总体看,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仍与城乡居民的新期待,与破解“三农”难题的新要求,与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的新趋势,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新任务有很大差距。整个产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强化策划创意,推进提档升级的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政策和规划的引导力度,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主动调整发展理念,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为此,2013年的工作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抓住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过渡的机遇,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和推进生态文明为重点,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动力,继续深化规划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加大政策调研,推动内涵提升,努力推进我国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继续深化规范管理。从各地的实践看,《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区域布局和重点工作,对各地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起到了很强的指引作用。下一步,各地要继续把握规划的精神,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进一步梳理思路,突出重点,打造产业特色,以满足城乡居民大众化、特色化的休闲消费需求。要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杜绝侵害农民利益、违法占用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将在总结前三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按照示范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系统开发与突出特色相结合、设施改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创建机制,注重创建过程,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工作指导,切实提高创建活动的影响力。我部在现有农业产业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休闲农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引各地制定一批符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适应公众休闲体验要求的标准,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同时,我部从201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集聚村或休闲农业经营点,通过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支持其开展公共设施和环保设备的改造,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农耕文明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展示等工作,推进规范管理,提升发展水平。

(二)要继续强化公共服务。全国休闲农业服务信息“进城入户”工程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并逐步被社会所认可。这是为解决休闲农业公共服务问题,而建设的供全系统共建共享的大平台。该系统整合了网络、电话等手段,开发了许多便捷功能,为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类经营主体预留了网站域名,可以自动生成每个单位的网页。各地没有必要再层层建网站,全系统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工作,可以将各级需要宣传、推荐、的信息、知名景点、休闲线路等在平台上及时。各地也要组织动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信息和开展展示推荐活动,真正把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用好、用活。为加大宣传推介的公共服务力度,我部今年与中央电视台7频道《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和中国报道栏目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辟了全国统一宣传的新渠道。各地要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围绕“培育品牌、宣传典型、衔接供需”的目标,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宣传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加大农耕文明和地域风情特色的推介,在营造发展环境上下足功夫。要继续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以满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多样化需求。

(三)要切实加强政策调研。研究出台有效的政策,是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政策研究,不断加强对有关国家和地区扶持休闲农业政策的收集整理,并围绕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为研究出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提供了参考。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和扶持项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围绕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充分借鉴各地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政策。各地要强化调查研究和相互借鉴学习,争取更多的支持政策。

(四)要扎实做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2012年9月收到各地的申报资料后,经过仔细审核和专家评审,我们认为部分申报项目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生产与生态功能突出,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申报文本说明不详、规划简单、后续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为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我部将具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征的20个传统农业系统列为候选项目,并提出充实申报资料、完善遗产保护规划、制定专门管理措施等要求。目前,大部分候选项目都按要求补充了资料。这次会议结束后,我部即将组织专家对达到要求的候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从中择优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各地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明确负责人员,加强工作指导,注重对本地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摸底,做好项目储备。

(五)要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内涵。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人文化创意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灵魂。去年开展的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社会反响良好。为了深入持续地做好这项工作,我部计划在2014年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各地要总结去年的经验,扩大征集范围,加大推介力度,为明年的全国推介活动做好准备。要以开展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创意产业工作的指导力度,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意产品的推荐宣传和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一批创意产品品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面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同构的现象,各地要加强工作指导,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人文特色和消费特点,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市场差异化、运营规范化和服务组织化的理念,加大创意设计、节庆活动策划、休闲产品开发,以及农耕文化挖掘的力度,在新、特、奇方面下功夫,实现资源文化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转变。

三、讲求方法,真抓实干,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休闲农业工作新局面,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议程。要做到年初有安排部署,年中有检查指导,年底有总结考核。要及时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思路,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协调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是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共同牵头推动的一项事业。几年来,我们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成为部门之间协作配合的典范。几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农旅结合,才能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各级休闲农业主管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加强与旅游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