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5 10:09: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教学技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此时,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
一、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教师应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使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
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调节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轮,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三、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按照观察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学生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在实验报告册上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我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我再问: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观察思维、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五、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教师可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学生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学生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学生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众多自然科学中,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只有经过基础实验才能得到正确合理的解释,只有通过实验,生物学科中的一些生物体态的结构才能看得更清楚,因此生物学科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实验教学。由于多方面原因,生物教学实验起步较晚,还存着明显的不足,其表现为多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动手实践与实验,培养出的学生即便学习好但是动手实验能力差的现象也是相当普遍的,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编生物教学大纲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教科书的内容也有了明显变化,实验方面的内容更为突出,实验的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机会与次数就增多了。因此,在进行生物教学实验前,老师要特别用心规划好每节课实验的内容、步骤和具体操作注意事项,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实验要求、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注意事项,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在实验的技能和规则方面的教育。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做到客观、认真严谨,灵活引导、并且尊重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的力度,注意对学生实验操作规程与技能的培养,尊重科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物实验室的一些实验守则与规则是做好课上实验的基本保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为了达到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强调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做到反复地强调实验中的一些细节,让他们明白并做到自觉地遵守。做实验的过程中,没有经生物老师的同意,学生不得私自走出实验室。总的来说,使每一位同学都要养成组织纪律性很强的良好作风与实验习惯。在生物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定实验材料,因为初中生物学科很多的实验材料需要老师学生自己去采集和培养,最后自己敲定,因准备的材料选取不当而最后实验以失败而告终会影响教学的进度等。本人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深知,在做植物学方面实验、动物学方面的实验和人体生理方面的实验分别精选出最适合的实验材料,才是每节生物实验课成功的首要前提与重要保证。在每次生物实验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清楚实验的过程也是上好每次生物实验课的保证。每次实验都有一套完整的实验目的、具体内容、操作规程及步骤、注意事项等,每一位同学只有弄明白了这些,他们在做实验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实验过程中操作起来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对于有较大难度的一些实验,生物老师要在实验前反复强调讲解实验的难点与要点,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要领,达到实验的预想目标。例如我们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时,需要制作一些装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些难度,老师可以召集一些有兴趣的同学组成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培养出个别优秀的骨干力量,再由这些同学去带动其他同学并辅导做好实验,在做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时,就特别强调使用的方法和操作要领。显微镜的安放、显微镜的检查与清洁、正确对光的操作方法、标本的安装及注意事项,以及调焦时,一定要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旁边认真观察,装片、眼光要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等。
生物实验要求我们有实事求是与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生物老师在组织同学们做好实验的同时,还要强调必须做好实验记录,在组织同学们做生物学科实验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有两人一组或是多人一组的,在做实验时,强调每一组的同学都要做好各自的工作,有人做实验操作,至少有一名同学做好实验记录,在下次实验再互相调换,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实验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以及学到科学知识的喜悦。在实验的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实际看到的一些现象与变化,生物实验也要求同学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它们画出来,所有这些必须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完成。例如在做解剖鲫鱼的实验时,有的同学看到了鲫鱼动脉球的搏动位置与心室处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课中看到的一些图画,心室却自鲫鱼的心房下侧,在心室的前端有一个白色的动脉球,这也就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按实际看到的绘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留给学生悬念,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这样也就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实际制作、操作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与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生物课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教学仪器,并做到节约实验用的各种材料。在每一个实验前后,教育同学们必须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弄脏实验用的仪器、样品、标本及试剂等,这样也可能造成误差会影响实验的正确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吵闹,不做与实验无关的动作,一定要注意实验的安全,并避免弄坏实验仪器。同时要做到节约材料,只需要一张表皮不必要再取第二张,只需要一张擦镜纸不要再浪费第二张。做每次教学实验时,要特别强调实验用的所有物品,严禁带出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用品及仪器的安全,在做实验前我们要做好实验仪器的登记与分发工作,同时各种材料也要做好详细登载,并在实验结束后做好登载的核实工作并由每组负责的同学签名。
利用每节生物课教学实验结束前的几分钟,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小结,做好学生每次实验的自我评价工作,使同学们通过实验真正达到实验的目的,巩固实验的成果,正确掌握实验技能,也让实验成功的同学感受到快乐与收获,教师通过小结给予此次实验的肯定评价与鼓励。相反,对于实验做的差的同学或者没有看到实验结果的同学也可以和他们谈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并要这些同学吸取失败的教训。总之,实验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去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让学生深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过程中也要教育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保持实验室卫生的整洁。实验结束后要把各种实验仪器放回到原位,清洁实验台等,贵重的仪器要按规定做好清洁工作。
(秦皇岛市北戴河第一中学)
关键词 生物学 课堂教学 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加涅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学习的结果时,都把学习作为一个过程,每一过程都有开端和结尾。因此可以把这些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加工阶段中发生的事情,即学习的事件,在他看来,这种学习的加工,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这些都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内部加工过程来进行,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吻合的。在每一教学阶段中发生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是否完全匹配。只有通过对教学系统动态的调控,才能使教学过程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1导入技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好的开端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由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在学习开始时,神经组织往往处于“惰性”状态;因而要进行高效率学习,首先要做好始动调节。因此,在教学论中,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课若一开始就没有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素然,下面的课就难以正常进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由于受到上节课的干扰或课间活动的影响,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也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干方百计竭尽心力地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可以说,高超的导课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2强化技能
强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称为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期中期未考试是一种延缓的强化。对作业做出评价是部分强化的一种形式。课堂上对学习作业口头回答,有独创见解的表扬、肯定,以及对学生积极善意的举手点头赞扬等等都是强化的形式。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塑造在不久的将来会对个人或别人有利的行为。”成功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和设计精密的操作过程的技术。
3组织教学技能
迄今为止,课堂教学仍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种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有两种活动:一种是教学活动,一种是管理活动。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思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活动。管理活动是指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做出种种努力的活动,即教师们经常说的“驾驭课堂”。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这个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往人们习惯于把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种传递知识、技能的认知活动形式来加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通过思考和阅读,而且也是通过经验和感情来获得知识、获得感情和价值的。这就是说课堂如果缺乏温暖的师生关系、多向信息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条件,就难以引导学生进行真正有效的学习。而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感情,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因此课堂应该有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来使课堂生活在学习为主的前提下成为有血有肉的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
基于上述认识,不少学者都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都十分重视课堂上的精神生活,强调情感的教育作用。因此如何从知、情、意统一的角度去组织好一堂课已成为各教学工作者所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如果组织得好,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的组织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纽带”。运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既尊重、爱护学生,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热烈紧张,又秩序井然;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又“放中有收,收中有放”,使课堂教学富于变化,充满生机。
4结束技能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活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人胜,“终曲”余音绕梁。导人是“起调”,结束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故结束技能与导人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结束技能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对教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井转化、升华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我们必须加强组织和纪律教育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实验室代码和实验规则为保护好的实验进行,为了发展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有必要强调实验室规则和规则的重要性。学生要反复教育,让学生了解和遵守实验室,确保一个安静的环境。学生未经许可不得离开实验室。如果我完成实验或离开,我必须向老师报告。总而言之,发展有组织,有纪律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风格。
2 实验内容预览,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目的和每个实验的整个过程,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实现一切正常,并安排实验操作。同时,实验的困难,老师应该提前解释困难点,让学生抓住要点,使实验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临时装载和实践使用显微镜,在一年级初中学生有困难,教师培训可以促进课外活动,学生通过咨询其他学生的骨干,在实践中使用显微镜,应该强调和工作点的方法。如果顺时针转动滚轮,汽缸减速,然后头部在左侧,视觉和负载在同一水平,眼睛应特别注意相机下降位置,停止靠近相机加载。然后目镜,右开,反向调节用右手轮顺时针,镜筒上升缓慢,直到物体的点,看到为止。然后旋转聚焦螺丝,调整设备,更清楚地看到物体。不要违反规则,看着相机,镜头眼镜,幻灯片和镜头。教师也可以证明两个显微镜,一个已经是一个好光,另一个是一个清楚的标本被发现,所以学生模仿。
3 应该有一种从事实和探索中寻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生需要做实验的同时,我们必须做一个记录,如果一组两个人,一个人做实验,一个记录,交换下一个实验。实验图纸要求学生实际情况看实际情况,实验完成后。如鲤鱼解剖,一些学生发现球心室和动脉脉冲位置在顶部的中庭,并在生物教学室的墙上图,心室在较低的房间前面的房间里有一个白色的球,只看到。另一个例子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用显微镜载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0.01%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亚基蓝溶液染色观察要求的实验报告,如在显微镜下是很难看到的细胞膜和细胞核。要看清楚,那么是否可以促使学生稀释碘,用来作为一种染色或墨水呢?另一个例子是,一些学生用一滴口水,也可以在治疗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发现的,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很多更多。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 爱护教学设备,节约实验材料
每次实验之前和之后,学生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避免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和污染的样品,标本,造成实验误差,还要求学生不做实验无关实验,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要保存实验材料,如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暂时性膜,只要取洋葱皮就够了,不服用,其他如镜头清洁纸、吸纸、针和试剂,也可用于保存。如镜头、放大镜、剪刀等教学工具被禁止出实验室。物资、材料、设备的同时确保实验室不丢失,在分配给每个组的实验实验室设备前,材料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实验验证的实验后,并填写课程名称、日期、班级。实践证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照顾好实验仪器,教育节省实验材料,学生保护公共财产,有助于激发学生实验课的积极性。
5 做实验,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
用3~4分钟做一些实验,实验结束前认真、仔细观察,熟练操作,明确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理解实验技能,实验成功了就让学生讲收获和经验。并对学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鼓励。相反,有些学生不做实验或看不到实验的结果,学生可以谈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例如,一些学生也不愿意做实验,因为怕麻烦,怕脏臭等,以及实验的结果是不好的,或者没有结果,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怕脏,有意识地做实验。最终使学生了解生物是一个实验性的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笔者很重视学生对生物学的看法,并在所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调查的题目就是:你是否喜欢生物课?你喜欢生物课的理由是什么?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生物,而喜欢生物的理由基本都集中在:生物课简单好学和生物课可以做好玩的实验。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的眼里,生物学实验是很有意思的,它对学生充具有很大吸引力,这是好事,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试验技能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配合老师的要求,主动学习生物学实验技能。通过多次的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阶段来训练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技能:
1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正确使用仪器
调动学生好奇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曾有人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成功的激发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那么他距离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教学生学习生物也是这样,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去探索物质世界的欲望。而生命科学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是神秘的,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生命科学是最深奥的学问之一。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也会受到这样的影响,认为能够研究生命科学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以至于他们第一次进入生物实验室的时候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有些学生非常想去接触实验仪器,以至于教师要分出大部分精力维持纪律和保证实验室安全。这在很多教师看来时间麻烦的事情,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但是在我看来,这恰好是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感兴趣的体现,否则学生是不会表现的如此活跃。
例如,我在第一次带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之前,也十分担心会出现安全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采取自己的做法———单独设计一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实验课,在征得实验室老师同意之后,我们撤掉不安全的药品,换上显微镜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该实验几乎没什么危险,而且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见到显微镜实物;其次,学生也是第一次制作临时装片。
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临时装片分给每一组的学生,由于学生此时比较兴奋,很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去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的临时装片,但是又担心被老师批评。我就简单地交代了一些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作了一下示范。学生很快就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去观察手中的临时装片。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而只是简单地进行模仿,并不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找不到细胞。经过开始的挫折,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开始冷静下来,于是再次详细讲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这次学生学习的很认真,并且仔细观察我是怎么使用显微镜的。经过讲授,基本所有的学生都很清楚的观察到了洋葱细胞液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训练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刀和镊子,自己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由于有了第一次不接受老师指导导致实验失败的教训,这次学生们虽然很急迫想去自己动手做临时装片,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耐下心来认真学习如何从获取洋葱表皮细胞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在这节课的前一阶段,我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开始自己的实验,并让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实验;在后半阶段则是安慰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然后仔细讲解仪器操作方法,鼓励他们按照老师的知道,进行规范化操作,最后取得实验的成功。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生物学实验虽然是很有趣的一门课,但是也要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规范化操作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如果只按照自己的兴趣,一味的蛮干,只会把实验弄得一团糟。因此,在这次实验课,我就把激发学生兴趣和训练学生规范化操作作为本次课的目标。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是学习生物学的必备能力,只有能够独立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才能对学生今后学习生物甚至是其他学科有所帮助。但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长期进行言传身教,并且要按照从简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作为该项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以实例为基础,让学生按照正规模式进行模仿,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例如,在进行鱼类解剖试验时之前,学生就已经学习过鱼类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记鱼类的特征。那么在进行鱼类解剖实验课时,我就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逐步进行解剖,目标是验证鱼类身体结构是否和书上描述一致上,并且仔细观察鱼类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3结语
从教育学专业的角度来看,教学有效性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属性。具体来说,教学有效性蕴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学效果。它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行为的好坏;二是教学效率。它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和手段,大大缩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目标的达成数量;三是教学效益。它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教育需求是否贴合以及对贴合程度的评价。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强化技能,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第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把注意力长期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减少和防止教学外因素刺激形成的干扰,延长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技能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行为反馈信息,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在反省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学习行为。同样,对于缺点和不足的恰当评价反馈,能使学生明确差距,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第三,加强学生情感情绪体验,促进教与学之间情感情绪的双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强化技能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情绪体验。一般而言,肯定性评价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否定性评价能引起学生不愉快、紧张的情绪体验。教师人格的影响渗透,能在具体的强化中传递给学生,他们真挚的爱、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期待、严谨的治学方式都为学生树立了典范,增加了强化的影响力和可信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第四,巩固学生的正确行为,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强化,从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为评价体系,并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评价体系,这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自我激励,不断自省反思,形成真正的内部动力。
二、灵活运用强化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强化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教师的一个目光、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话,都会增强或减弱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强化学习的动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总结出强化的五种类型。
1.语言强化
语言强化是指教师用的语言评论,如表扬、鼓励、批评指正等方式,对学生的反应或行为做出判断,或表明态度,或引导学生互相表扬、鼓励和批评指正,使学生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倾向更加明显。语言强化分为口头语言强化和书面语言强化。口头语言强化经常用于课堂教学,是对适时、正确的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口头表扬、肯定、鼓励或批评指正。如“回答得很好”“想想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等,它既可以是肯定性评价,也可以是否定性评价;书面语言强化,是指教师在学生的作业练习或试卷上写下的留言性评价,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强化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照。
2.标志强化
标志强化就是符号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使用一些醒目的特殊符号,如用彩色粉笔作波浪线标注、写副板书,或使用三角形、五角星等符号来突出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活动。
3.动作强化
动作强化也称体态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身体动作、表情和姿势等,对学生表示教师的态度和情感的教学行为,手势、目视、点头或摇头等都是常用的动作强化。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体态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对某些事物或结构形成空间立体感。如在解剖玉米种子时,学生不太理解纵切和横切的概念。这时,教师除了借助挂图或课件等教具之外,还可以借用一个模型,模拟玉米被切下去时的动作,来区分纵切和横切,这样就能给学生一个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强化因子,情境教学法就属于这一类型。如在教学软体动物时,教师可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导入,配上动漫的形式,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河蚌靠什么结构能紧紧夹住鸟的嘴”“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等问题,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会积极地思考,展开热烈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令学生乐在其中。
5.变化方式
强化变化方式强化是教师通过变换信息、反复刺激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反应,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除了指导学生读图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图,让学生拆卸组装心脏的模型,最后再观看有关心脏3D结构的视频,以多维方式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三、实施强化技能应把握的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适当地强化,会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强化技能,还应该把握好一些原则。
1.一致性原则
运用强化的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强化内容、性质、标准要保持一致,避免前后矛盾。如针对同一内容、同一行为,教师不能今天批评,明天表扬,这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2.客观性原则
它是指在教学中,强化必须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不凭教师的主观意愿和偏见来评价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情感真挚、热教爱生是执行客观性原则的要素,教师热情、诚恳的态度会对学生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此外,学生是运动发展中的人,要与时俱进地以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强化,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3.及时性原则
及时的强化有利于行为与强化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克服无关因素的干扰。如果强化与该行为的间隔时间过长,则强化的指向不明确,会引起学生行为的混乱。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全面、细致的工作,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反应。
4.效能性原则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导入技能;方法
一、导入技能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物教学专业化倾向。老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是一味的往里面灌输,却从来不考虑学生的容量承受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都是被动的,机械枯燥的训练与学习,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没有了发现与探究生物的动力与愿望。这一教学思想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新生物课程标准中就有"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倡导探究性学习[1]"的基本理念。如果淡化了以科学探究为本的课程理念,就等于削弱了生物课程的基本价值。而要达到"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是必要的。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呈优势状态的兴奋中心,继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在学习开始时,神经组织往往处于"惰性"状态,要进行高效学习,首先要做启动调节[2]。所以,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加强生物学教学中的导入技能是必要的。
二、生物学教学中导入技能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因此,"善导"的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初,很重视阐明将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此次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
第二,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完成好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第三,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原理作鼓动、引子和铺垫。利用已知的素材作"引子",能比较顺利地使学生将新概念"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可为思维加工作铺垫。好的导入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堂的进展不断推向,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第四,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讲课时应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尤其在重点、难点的讲解阶段经巧妙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导入要构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五,振奋学生精神的兴奋剂。教师将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脍炙人口的诗词、诙谐的寓言、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引人入胜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等作为课堂的教学导入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精神振奋。营造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帮助学生降低疲劳,进行积极的学习思维,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生物学教学中导入方法的类型
笔者根据导入的作用,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其他老师的指导,总结出以下几种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导入技能类型:
第一,经验导入法。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谈话或提问,引起学生回忆、期待和了解其中的奥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利用一些感性常识导入新课,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旧知导入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就是以复习、提问和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这种导入技能采用了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4],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性和可辨别性,能够迅速调动 学生学习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第三,直观导入法。这种导入方法在讲授新课题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必须情境,学生期待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在亲眼所见及切身感受的体验探究过程中,获得感性材料并为理性推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效果极佳。
第四,问题导入法。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能最终有所得。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和研究主题。其中问题不但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和授课中后续的问题紧密相连,构成知识框架。
第五,事例导入法。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也可介绍新颖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这是导入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但它还取决于事例选择的贴切和针对性。生物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故事导入法。中学生身上一般脱不了孩子的稚气,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还未达到完全成熟,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讲故事的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先讲述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以诱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避免平铺直叙的弊端,增添了趣味之感。
以上几种导入技能的方法仅是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总结的几种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类型,例如直接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等。
总之,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同一种类型的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方法。此外,导入技能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时还应该注意导入方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对导入语言的设计应恰到好处,既要与旧知识有关联,又要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做到言简意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宝华.生物学教学导课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2).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关键词:双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77-02
生物科学专业属于办学时间长,办学模式比较固定的一个老牌专业,而该师范专业多年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主体,专业技术为补充的培养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从2012年起,高校各师范类专业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才能申请领取教师资格证书,故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就业在随着招生规模不断壮大情形下,未来两年形势将十分严峻,尤其社会对教师人才的严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更进一步影响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要促进就业,实现师范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一专多能,将成为师范类各专业今后发展的新方向。
一、错位发展,突显专业区域优势
琼州学院地处海南,而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海南高校中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共3所本科院校,其中海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热带资源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海南师范大学培养以师范为主体的教师教育类人才,而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无论在应用性还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上,与上述两所高校相比,均不具备优势。
要科学地定位人才培养,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与海南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实行错位竞争,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选择,体现优势。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主要立足三亚,面向琼中南地区,需构建出与此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的设置已有7年时间,办学实现了从五指山向三亚的转移,在此历程中,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式及海南各区域对本专业人才的选择需求,目前该专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各区域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现急需的则只有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方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选择。
二、构建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基本框架
作为生物科学类专业,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专业技能,都离不开“重实践,强能力”的专业特色,琼州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出了“一个核心、二个体系、三个结合、四种技能”的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培养出“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强的多技能型创新性人才。“二个体系”,一个体系是教师教育基本素质培养体系;另一体系指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个结合”是指教师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应用相结合。“四种技能”是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种技能。
要实现“教师技能+专业技能”并举发展的创新双实践教学体系,该专业将实践教学构建了四大平台:分别为学校统一的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学院基础类课程实践平台、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实践平台和教师教育类实践平台。前三个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后一个平台培养教师技能。根据各平台,该专业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类课程。学校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主要开设有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如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实践类活动;学院基础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有本学院多个专业课程设置相通的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实验课程;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专业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程,如森林、海洋的生态调查、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瓜果花木的生产、嫁接技术等,以及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师教育平台主要开设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论文等。
四大平台贯穿于大学四年,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五大实践课程体系:理论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体系,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教师教育实践体系等。前四大实践体系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后一个主要是培养教师技能。(1)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此类课程主要是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则以突出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简单验证,实践以验证性为主,此类课程主要是实验学时小于16学时的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2)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根据学校2012级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重组,对以前理论课包含的实验课,实验学时超过16学时的,通过理论与实验剥离,甚至与其他类课程整合,独立设课,有时还增大实验教学时数,此类课程主要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实验,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核心类实验课中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3)社会实践体系:通过集中与分散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体验社会,增长见识,为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奠定基础,从而培养“能吃苦,敢吃苦,善吃苦”的精神,对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将来的就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4)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此三项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知识到运用,从遇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它是学生从学习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过程。这一系列环节,为培养学生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奠定了基础。(5)教师教育实践体系:为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而开设的一系列教育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师语言的表达技能、书写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等。此类教育实践类课程包括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为让学生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取得好成绩,新开设了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等课程。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从教学观摩到经历教学参与、体验教育实践研究,大大锻炼与提高了师范生执教的基本能力。教育论文对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根据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教育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创新教学方法,是形成教学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了专业技能与教师技能的并行发展,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从过去专业实践教学中单独出来,形成了更为优化、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多元化培养发展奠定了基础,打破了以往师范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瓶颈,通过双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可一专多长。
三、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确保实践学时学分条件下,不断优化培养体系,改变实践模式
为了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将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实践模式进行改变,将一学年两学期理论教学时间进行压缩,由每个学期18周的理论授课时间调整为16周,2周安排为集中实践教学,确保每年有4周时间用于实践,尤其对设计性、综合性类实验等需要集中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模式的改变,既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实习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前提下,培养模式多元化
职业素质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外出实习的单一模式,而采取把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一线优秀教师“请进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教育实习的教学环节指导,再“走出去”进入中小学实习的新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上,不满足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而是积极开拓与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通过与周围邻近企业如大棚蔬菜、园林花卉,南繁基地等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同时请企业家、研究所专家来学校指导实习教学,让学生带着企业现存的问题、科研中遇到的难题等问题在以后的实践中去解决。这种实践模式,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多元化。
(三)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条件下,改变实践教学师资单一化,促进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无论在教师技能还是专业技能培养上,改变了以往高校教师对学生单一培养的实践指导模式,实现了将中小学优秀教师、校外企业家、专家“请进来”再让学生“走出去”的实践新模式,突破了实践教学上师资的单一性,对高校老师向双师型转型是一种督促,同时也促进与提高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质量。
四、结语
改革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众多高校仍停留在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主体,专业技术为补充的培养模式上,实现教师技能与专业技能并举,才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发展与探索的新途径,尤其是随着师范教育的全国统考,并非所有师范类专业学生都可进入教师行列,基于此,转变传统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向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将是师范专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欣,宋立军,庄树范.关于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
[2]牛佳.试论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