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经济生活的知识8篇

时间:2023-11-14 10:19: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生活的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生活的知识

篇1

摘 要:推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当前“垃圾围城”困境的重要环节。南京市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存在设施设备配置不合理,垃圾分类与收运、处理相脱节,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法规滞后、约束缺位,宣传不力,缺乏整体社会氛围等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应健全组织机构与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垃圾分类办法;完善政策法规;合理运用经济杠杆,调整垃圾收费机制;奖罚并用,激励居民实施垃圾分类,并对违规行为加强监督与管理。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R123;X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10-0089-04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垃圾围城”成为现实的发展梦魇。以南京为例,目前全市每天产生约5000吨垃圾,生活垃圾主要运往水阁、轿子山、天井洼3个垃圾填埋场处理,而这3个填埋场只剩1-2年的容量。几年之后,垃圾运往何处?已经成为摆在眼前的严峻问题。经验表明,破解“垃圾围城”之困,首要的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实现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是其中至为关键的基础工作。201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南京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受南京市城管局的委托,笔者采用实地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状况开展了深入调查,对当前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南京垃圾分类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1年底,南京市正式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首批参加试点的包括聚福园、海棠园等8个居民小区。试点阶段,对生活垃圾实施四分法,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有害和其他垃圾等四类。环保部门组织专车每天两次定时到试点小区收运厨余垃圾,并送到轿子山填埋场进行生物堆肥实验。其他各类垃圾仍按原来的方式收运和处理。蹲点观察表明,试点以来居民分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垃圾分类率和分类投放率分别达到70.8%和77.5%,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

(一)设施设备配置不合理

分类垃圾桶不统一,标识不清。由于全部更换为分类垃圾桶的成本过高,非政府财力所及,目前试点小区的原有垃圾桶与新置的部分分类垃圾桶混合使用,采用在垃圾桶上贴宣传画或文字标识的方式对垃圾桶的用途进行区分。垃圾桶不统一,既影响了社区美观,同时也给居民投放垃圾增添了麻烦。特别是在夜晚等视线不佳的时候,居民丢垃圾时需要仔细辨认桶上的标识才能进行分类投放。部分居民看不清标识,就乱投乱放。

垃圾桶配置数量存在随意性,缺少配套垃圾袋带来垃圾桶清洗问题。调查发现,有些小区每个单元配一组垃圾桶,有些则整栋楼配一组垃圾桶。究竟多少住户配一组分类垃圾桶为合适,没有经过科学测算。社区工作人员反映,目前放置的垃圾桶数量超过了实际需要量,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配备垃圾桶时没有发放配套垃圾袋,绝大多数小区在垃圾桶使用中都不套袋。由于厨余垃圾气味大,易招蚊蝇,垃圾桶需要每天清洗,但是很多社区并没有可供清洗垃圾桶的公共水龙头或地点,造成保洁员工作的不便。

缺少与垃圾分类相应的转运站。目前所分的四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仍然按照过去的办法进行收运;有害垃圾由于缺乏专门的处理技术,往往滞留于小区;而厨余垃圾由于临时资源处理中心尚未规划建设而直接运往填埋场,运输成本很高。

垃圾末端处理技术不成熟,设备设施滞后。分类垃圾的末端处理,尤其是厨余垃圾的处理是当前工作的瓶颈。南京尚未引进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设备,试点期间的厨余垃圾主要运往轿子山填埋场进行生物堆肥,但是该处理设备尚处于试验阶段,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末端处理能力不足制约了垃圾分类的进一步推广。

(二)垃圾分类与收运、处理相脱节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和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因此,只有当分类出的垃圾可以专法处理时,分类才具有意义。现在执行的垃圾分类方法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有害和其他垃圾等四种类型。但实际上,除了厨余垃圾实行了单独的收运措施之外,其他各类垃圾仍在沿用以前的收运办法,垃圾收运并未真正按类分流,造成垃圾分类与垃圾的收运、处理相脱节。

(三)工作机制不健全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不健全。尽管南京市政府成立了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其工作机构为市垃圾分类办公室,各试点区也分别成立了区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但是这些机构都是临时组成的。人员来自城管、环卫等多个部门,都不是专职人员,能投入垃圾分类工作的精力有限。二是相关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与要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不明,物业公司的职责不清,导致执行情况差异很大。有些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主要靠社区居委会推动,有些则由街道委派给物业公司包干。机制不健全造成各试点小区往往自行一套,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

(四)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目前实施垃圾分类的经费来自政府临时拨款,南京市市、区两级财政共划拨了50万元用于在试点的8个居民小区、共32万人口中推行垃圾分类。如果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需要经费之巨大可想而知,单纯依靠政府买单是不现实的。推行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将无以为继。

(五)法规滞后,约束缺位

南京尚未出台与当前实施垃圾分类相对应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政府、物业公司、居民等主体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履行哪些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存在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此外,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居民实施分类的法律依据,当前对居民行为只能以引导和激励为主,面对不执行分类的居民除了口头督促之外,往往无计可施。

(六)宣传不力,缺乏整体社会氛围

现在采取的主要动员手段是入户宣传或是通过在社区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小范围内进行宣传,电视、报纸等大型媒体介入较少,试点小区之外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很低,造成垃圾分类的总体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度不高。

二、境外成功经验

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先进国家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在实践中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其成功经验包括:

(一)制定科学、清晰的垃圾分类方法

垃圾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比利时将垃圾分为纸张、纸箱、塑料、金属包装、玻璃以及无回收价值的废弃物等几大类,日本则将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大型垃圾、其他垃圾和电子垃圾。再如我国台湾地区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和其他垃圾。无论垃圾如何分类,其最终目的都是从垃圾中分离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对这部分物质进行回收、加工与再利用,从而实现垃圾减量化。因此,这些国家或地区往往依据自身垃圾处理技术与能力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方法。

篇2

世间万事万物,多了就得分类。

天文上有星系分类方法、地上的岩石圈有岩石分类方法、生物圈有生物的分类方法、人们的劳动也有行业分类方法、商场超市有商品货物分类方法,各种固体废弃物也需要有相应的分类方法。

2002年,欧盟已经颁布了所有固体废物的分类标准,共分三个层次20大类、111种类、838小类,其中生活垃圾是最后一类,分3个种类、40个小类。

二、生活垃圾为什么要分类

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生活垃圾分类理念,理由主要在于:

第一,生活垃圾中含有部分材料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从生活垃圾中回收材料,比从自然界获取更便宜、更经济。

第二,将可堆肥垃圾或可焚烧垃圾单独分出来,有利于后端堆肥设施和焚烧设施的稳定处理。

第三,在源头分流出一些材料,可以减少剩余需要清运和填埋的垃圾量,不仅可以节省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还能节省填埋库容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

第四,将一些有毒有害废物分离出来,对整个环境和社会具有较大的外部性。

三、生活垃圾分类的本质

越纯净的材料越是好原料,价值也相对较高。在自然界,纯净的材料是很稀罕的,故非常珍贵。比如通过科技手段从自然矿物中提取高纯度的材料,如铜、铁、盐等。所有的固体废物都是各种材料的混合体。在各种固体废物中,有的数量巨大但成分相对单一,如粉煤灰、高炉渣等,因为成分单一,于是相对容易资源化利用。而生活垃圾是成分最复杂的一类,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将其作为原材料的价值很低,只能采用焚烧或填埋这样广谱性的方法进行处理。所以,生活垃圾分类的本质是精细化。精细化就是“提纯”或者说是“除杂”。

四、生活垃圾分类要分到多精细

“管理层面的分类方法”和“实践层面的分类工作”是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应统筹考虑各种情况,分类应详尽;实践层面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种类或细分种类开展回收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层度至少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一)层次A:1类,混合生活垃圾。

(二)层次B:2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三)层次C:10类左右,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废造纸原料、废轻化工原料、废玻璃、可降解有机垃圾、砖瓦等惰性垃圾、家庭有害垃圾等。

(四)层次D:100类以上,将层次C的固废各细分5-10类

(五)层次E:1000类以上,将层次E的固废进一步细分。

一般来说,在源^仅分类到层次C,在回收站或集散点可细分到层次D,而在专业资源化利用厂可通过提纯或除杂工艺,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纯度和利用价值。

此外,还有几类特殊的产品,纯度高、数量大,也可在源头回收,如矿泉水瓶(PET瓶)、易拉罐、玻璃瓶等。

五、如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个方案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次性投入多少装备就可以解决的,更不是加大宣传把分类投放做好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一套有计划、有步骤的系列专项回收计划形成的“组合拳”。

所以,应针对各种特定品种的垃圾开展专项研究,建立专项活动计划。从前端收集、到中转运输、再到后端处理全过程考虑,利用可依托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并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全过程经济性分析和评价,建立合理的财税机制,制定专项回收方案。通过各种专项回收方案的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逐步从生活垃圾中分流出高品质的材料,用于资源化利用,减少剩余垃圾清运量和处理量。

篇3

教材第29页第四课第一框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教材设计此目是承接上一目生产和消费,为了进一步说明:要满足消费就必须发展生产,如何发展生产呢?就需大力发展生产力。事实上,学生在此前没有学过生产力的相关知识,初中教材也没有做相关知识

的学习安排。那么,教师没有教,学生当然就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的第一节课程性质,其中说,“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校政治理论课相衔接,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要求,在初中教学中没有安排学习,在高中教材中又没有介绍,在此出现不妥。而关于生产力的含义、内容和在社会进程中的根本作用等相关知识,是的重要观点,既然教材编写和知识学习不可或缺,编者应对此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恰当的安排,做到前后衔接连贯,使知识系统化。否则,不仅对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无法深入理解,而且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更是一知半解,学生学习时只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了。如,第30页探究活动中的“观点一: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观点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教材第59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教材第31页“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教材第35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等。教材之所以有这样的表述,其理论支撑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则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而学生在学习上述知识时,如果没有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无法理解和正确

运用的。所以,笔者认为,教材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应适当安排,以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篇4

而在此之前,一项旨在加强海峡两岸的双边贸易合作的协议――ECFA为两岸货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

汇率变动对于经济的影响大陆、台湾经济发展及汇率制度变迁

1 汇率制度简介

汇率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而根据IMF对汇率的分类(2005年),又可以分为8种制度:

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41个国家),主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

货币局制度(7个国家)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42个国家)

水平带内钉住制(5个国家)

爬行钉住(5个国家)

爬行带内浮动(1个国家)

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34个国家)

独立浮动(34个国家)

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变革随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浮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不断更迭时期。建国初期,物价不稳,存在严重通胀,为保证购买力,采取的物价对比法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53年进入计划经济体制后,由于物价由国家规定,处于稳定状态,国家实际上采取单一固定的汇率制度。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西方国家纷纷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我国采取“一篮子盯住”的加权浮动汇率制度。

第二阶段(1979~1984):实行贸易结算价。1979年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价: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另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在此期间,我国实际存在着三种汇率:一是对外的,并适用于非贸易收支的官方牌价;二是适用于贸易收支的贸易内部结算价;三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调剂价。

第三阶段(1985~1993):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年我国停止贸易内部结算价,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官方牌价并轨。但外汇调剂市场仍然存在。即汇率市场上官方牌价和外汇调剂价并存。

第四阶段(1994-2005):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单一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IMF1999年将中国归类至“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第五阶段(2005年至今):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国家进行汇改,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2008年至2010年6月,受金融海啸影响,人民币采取与美元“硬挂钩”的政策,人民币在这段时间升值较小。2010年6月在原先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更进一步完善,采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在世界经济的变动中更趋稳定、合理。自与6月份美国脱钩后,人民币升值1862个基点,升幅达2,73%,汇率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3 台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台币汇率基本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变动,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法定汇率制度。从1949年起,台湾外汇管理采取集中制度,由外汇银行和央行每日清算,外汇集中于央行持有,统筹分配,汇率由政府规定。但由于时局不稳,汇率市场有变,且会因进出口货物不同,采用不同汇率。到1978年,由于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外汇市场供过于求,新台币开始升值,并放弃了法定汇率制度。

第二阶段(1978~1989):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由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积累,在1979年成立了外汇交易中心,由央行指定的五家大银行担任指定银行间买卖外汇的中介、交割等事宜。起初央行和五大行订定每日即期汇率,但到1980年,汇率便由五大行自行决定。而由于台湾当时与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美国开始逼迫新台币升值,至1989年起,汇率一度达到1:28的高度。

第三阶段(1989至今):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贸易顺差逐年扩大,央行决定废止五大行的外汇买卖,撤销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外汇经纪商,各家银行自行挂牌交易,实现自由汇率制度。

没有哪一种汇率制度是完美的,只有适合当前国情的汇率制度。同一个时期,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汇率制度,有欧盟的固定汇率制度,也有台湾的自由汇率制度,还有大陆介于两者之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使是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汇率制度,比如上述的大陆和台湾。关键在于正确的时机选择正确的制度。

4 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本币发行量一定的情况下,汇率上升将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主要通过进口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和国内供给两方面影响物价水平。一方面,汇率上升导致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售价相对下降,并刺激进口增加,带动依靠进口原材料加工生产的本国商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本币汇率上升,导致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产品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国外需求降低,使得一部分商品从出口转为内销,增加国内商品的供应量,从而导致价格下降。当汇率下降时,效果相反。

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在货币发行量一定的前提下,本币汇率上升将会使得国内的利率上升。这是因为,本币利率上升,减少商品出口并降低资本流出,增加商品及原材料进口并提高资本流入,引致本国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增加,最终使得国内货币的总供给减少,总体利率上升。相反,当本国汇率下降时,总体利率也跟着下降。

对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币汇率上升,不利于出口而利于进口,导致本国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增加,限制本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减少国内就业量和国民收入。反之,若本币汇率下跌,则不利于进口而有利于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岗位和国民收入。因此,在经济进入相对过剩、国内失业率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各国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本币汇率,以刺激就业和国民收入。

5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发生作用而产生。若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则有利于进口、抑制出口。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首先,本币升值会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

上扬,竞争力下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种依靠低廉劳动力进行加工占领市场的国家,本币升值会严重影响出口商品的规模。其次,由于竞争力下降,国内厂商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一部分出口厂商可能转为内销供给,导致出口商品进一步减少。最后,由于外币贬值,国外商品涌入国内追逐汇率差,使得进口商品增加。反之,当本币汇率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经常性项目中的旅游和其他劳务收支情况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本币升值,本国货币相对购买力提高,使得国外劳务商品价格相对下降,带动非贸易支出增加;另外本币升值,外币相对购买力下降,导致本国劳务价格相对上升而使得非贸易收入来源减少。

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当预期到一国货币有升值趋势时,为了取得汇率上浮带来的收益,资本所有者将会向该国注入资本,一旦该国汇率上浮停止时资本流入也会停止;而当预期一国货币有贬值趋势,资本所有者会因为担心资本缩水而将资本抽离该国直至该国汇率停止贬值。

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汇率变动引起的外汇储备实际值的变动;另一方面是通过影响国际性收支项目间接影响外汇储备。如果相对储备货币,一国的货币汇率上浮,将对减少外汇储备的折算价。此外汇率上浮而处于偏高状态时,将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导致贸易逆差。另外由于本币升值,资本为追逐更高利润而逃离该国,使得该国出现资本逆差,进而又进一步减少外汇储备。反之,当本币汇率下浮时,会出现贸易和资本双顺差,增加外汇储备。

6 货币升值对两岸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大陆来说,将有以下几个积极的影响:进口有利;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外债偿还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可获得更高收益;中国GDP世界占比提高;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当然也存在以下几个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将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巨大伤害;导致大量出口型企业倒闭,下岗人员增多,增大就业压力;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大陆和台湾是世界的两大工厂,都是依靠加工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增长。2009年大陆出口贸易占GDP比重24%,台湾出口贸易占GDP比重60%左右。由上诉分析可知,作为世界工厂,特别是大陆珠江三角洲一带,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仅仅是通过低廉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如果人民币、台币大幅升值,将会导致成千上万家中小工厂倒闭,数百万工人失业,“中国制造”将慢慢的会被“印度制造”、“巴西制造”等替代,而台湾在全球的电子产中将渐渐失去优势。

此外中国所拥有的2.64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遭受巨大亏空。而另一方面,热钱流入导致的股市,楼市泡沫将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由于大陆对台入超高居第一,一旦大陆经济遭受创伤,出口导向型的台湾必将收到严重牵连。

欧迫人民币升值的动因

从购买力的角度来说,人民币、台币升值了,欧美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将会下降,原先1美元可以购买6.7人民币的中国产品,升值后,只能购买到5人民币的中国产品。这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占生活很大一部分的美国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为何欧美等标榜民主的西方国家还绞尽脑汁让人民币升值呢?西方民主人士真的如此不顾人民的生活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从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1 减轻债务。货币大幅升值将使得大陆及台湾持有的近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严重缩水。根据美国财务部的报告,截止2010年8月大陆共持有868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成为美国最大债主,台湾持有美国国债1300亿美元左右,位列第八。假设以6.9的汇率作为大陆购买美元国债的汇率均价,购买美元国债花费59919亿元人民币,以2年期票面利率1%作为中间利率,则一年的利率收入为86.84亿美元。假设一年后人民币升值3%,则以人民币表示的美元国债账面价为58122亿元人民币,账面缩水1797亿元人民币,利率收入折合人民币581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利率收入将抵不上升值带来的账面缩水。倘若按照美议员的说法,人民币升值40%,则美国可以获得5789亿美元的账面升值收入,美国白白获得这部分收入。

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创伤,为刺激经济美国已经投入数十万亿美元的资金,美国当然会想尽办法补上这笔资金,而显然发放在外的数十万亿的美元国债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而大陆和台湾持有的债券加起来就达到近一万亿美元,这不能不让美国动心。

2 解决贸易美国长期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中美、台美都存在一定的贸易顺差。台湾当局公布今年9月份的贸易顺差为17.7亿美元,其中对美出超6.3亿美元。而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2010年1~8月,美国累计贸易逆差总额3350亿美元,同比增加42.55%,其中对我国贸易逆差1734亿美元,占51.76%。对华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国内的舆论压力很大,认为人民币低估对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而美国政府为了安抚民心,必然也会对此做出反应。由此就产生了因贸易问题导致的汇率战。

可是,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让我们看一组数据,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年均达到5.9%,对华逆差年均增长21.6%,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而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5.7%降至3.5%,对华逆差下降16.1%。说明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逆差没有绝对的影响。

此外,中国的顺差是由中美经济结构和中美之间的产业分工不同决定的。美国14万亿的GDP之中80%是服务业,11%左右是制造业,而中国的制造业则占到了GDP的60%。美国通过贸易实现的和中国的合作,连四分之一都不到,还有其他的四分之三是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每年对中国市场的服务贸易的出口达到200亿美元,美国的银行、保险、会计师、律师业,有5万家企业在中国投资运营,在中国市场年销售额是2200亿美元。所以中美贸易问题是由于两国经济结果决定的。

3 美国政客的政治诉求。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其对华策略。美国是多党派轮流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人物的上台都饱含着民众的支持。如果国内的民众支持率下降,其政治前途也堪忧。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根据美国劳工部的公告,9月份其国内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为9.6%,与8月份持平,并有预测2010年全年失业率将达到9.7%,2011年维持在9.6%,显示了其严峻的就业压

力。从数量上来看,此轮经济危机,美国共减少850万个就业岗位,为二战以来最高值。而美国的民众认为巨大的贸易逆差是导致失业率高的重要因素。眼看着国会中期选举即将开始,因此议员们就开始为了提高“失业率”马不停蹄,称只要人民币及其他一些货币升值,就会解决贸易逆差,也就是会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因此,不排除美国紧逼人民币升值是一场政治秀。

4 阴谋论。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来说,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企图击垮大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如当年对待日本和台湾一样。

二战后的日本采取了“贸易兴国”战略,伴随经济崛起逐步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对世界经济影响日益扩大,并形成了“高投资、高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1960~1984年,日本对外出口快速增长,净出口占GDP的比重由0.4上升到2.7,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国内居民消费相对处于受压抑状态,消费率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较低水平。1963~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10.2%。

从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0-1995年,作为第二经济体的日本其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是迄今为止第二经济体和第一经济体差距最小的一次。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世界各国都在期待日本超过美国的“历史性时刻”。上帝要将其毁灭,必先使之疯狂。高速增长中的日本企业开始变得张狂,买下了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

就在“万众期待”的时刻,美国因此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于是在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协议之前,1美元兑240日元,“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日元升值20%,达到1美元兑200日元。经过里根政府的口头干预1987年日元汇率为1美元兑120日元。而后1993年至1995年间,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1995年4月,日元汇率达到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由于升值导致日本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了缓和日元升值的压力,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发放大量贷款,使得居民依靠储蓄保值的希望完全破灭,被迫下海,盲目炒股炒楼,加上热钱大量流入日本,进入楼市、股市。整个市场的泡沫不断地被吹大。

1985年日本个人金融资产中,股票占了9%,1987年为16%,1989年为21%。大量的资金投入了股市,形成了资产泡沫。1985年至1989年,日经225指数从13,000点上升到38,900点,每年平均上升50%。1987年到1990年,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地价以每年15%的速度疯涨,到1989年日本地价是美国的4倍。1989年日本“挥刀自宫”,不到一年内五次调高利率戳破泡沫经济。股价和地价在短期内狂跌50%。1990年10月1日日经225指数从1989年12月29日的38915.87跌至20221.86,而到1992年8月18日,日经平均股价已降到14309日元与最高点相比下跌了63%,同时也创下了世界三大股市中跌幅最深的纪录;而地价方面到2002年,与1990年的最高点相比,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下跌了约80%。此外泡沫破灭后,给日本的银行业留下了巨额的坏账,1998年,高盛认为,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已经达到237万亿日元的水平,约占日本年度GDP的一半。由此日本进入了传说中“失去的十年”。

同样的故事随后在台湾也发生了。1988年10月,根据臭名昭著的《奥姆妮布斯贸易和竞争法案》,美国财政部在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的国会咨文中“裁定”,韩国和台湾人为操纵汇率,美国人借汇率大棒敲开韩国和台湾的大门。受国际压力,台湾“央行”采取缓慢升值的政策,但不可避免的引致国际热钱的进入台湾套取汇兑利益。加上当时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市场游资泛滥。台湾股市加权股价指数从1985年7月的600点开始逐渐上升,到1990年2月1日,台湾加权指数升至13608点的历史高峰,交易额仅次于纽约和东京,成为全球第三。从1985年至1992年台币大幅升值推动台湾股市步入了一轮为期7年的大牛市。

对比发现,在台湾也呈现出类似日元升值时的市场特征,即汇率制度的变化、货币的升值助推了股指的持续上涨。1987年8月,台湾放开了外汇管制,台币升值了19.80%,当年台湾加权指数劲升了125.17%,从年初的1039点涨至2339点;次年股指再涨118.78%,1989年4月,台湾开始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台币再次升值7.37%,推动股指当年再度扬升了88%,至9624点,距万点的历史高点一步之遥。

到达高点之后,台湾当局为了健全法制和疏导市场,加强管理提高交易税,强制实施证券集中保管制度,用以抑制股市短线交易和证券公司、市场大户、“丙种经纪商”的联手炒作。而与此同时,台湾经济也每况愈下,1990年2月股市开始下跌,至10月15日的2565点为止,八个月间股指跌落了11000余点,跌幅达80.4%。几乎冲湾40年的经济成果。

最“聪明的女人”陈文茜高呼“美国人又来了”,他们将金融海啸中巨大的债务丢给了大陆、台湾,他们这在一步步复制当年的老故事。

5 警钟长鸣。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了,下面的场景可能不再是一种笑谈:

场景一

詹姆士(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用10万美元兑换到68万人民币。在中国吃喝玩乐了一年,花了18万人民币。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这位美国人用剩下的50万人民币换到了10万美元。来时10万美元,回去还是lO万,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场景二

布莱恩(美国人)也拿10万美元换了68万人民币。在中国花50万买了房子,吃喝玩乐花了18万,想回去了。房子增值了,卖後净得100万,以汇率1:5,刚好能换20万美元。布莱恩在玩,也在挣钱。

场景三

王念祖(中国人)到美国打工,68万人民币兑换到10万美元。在美国辛辛苦苦了一年,赚了3.6万美元。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这位中国人用13.6万美元换到了68万人民币。来时68万人民币,回去还是68万人民币,悲伤地回家了。

因此,不惮以最坏恶意揣测敌人的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一些经验,美国政府是否在重演当初

灭日本的故事:逼迫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流入,流动性泛滥,吹起股市、楼市的泡沫,然后再戳破破灭,毁灭我中华的崛起。我们应当提高警惕!

而令人欣慰的是,好像中国政府高层们已将历史看得很透,行得异常谨慎,他们否决了几乎所有在金融海啸之后对美国企业的并购案,不想被当地的工会套牢。陈文茜援引一位政府高层的话:“连自己多少斤两都搞不清楚!被骗光了,还以为自己是赢家!”按照最新2010年新数据,西方至今仍占全球经济总额2/3;谈亚洲崛起,不如正确地说亚洲只分了一杯羹。至于所谓“中国统治世界”,别跟着美国瞎闹了!

借助ECFA平台,加强汇率合作,不步日本后尘

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是一个趋势,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在面对欧美汇率逼迫和贸易壁垒时,应加强合作,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通过转移分散贸易合作对象,缓和因升值带来的冲击,实现平稳过渡。

在经济政策上步调越来越一致,经济上统一程度很高。比如,由于都有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当大陆压制房地产,香港和台湾怕资金流入,激起更大泡沫,同时控制房地产。

截至今年9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万2202个,实际利用台资513.2亿美元,折合新台币逼近1.6万亿元大关。今年前八月,外资对大陆直接投资前十名,台湾名列第二,仅次香港,但高于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与欧洲主要国家,显见两岸投资往来依存度日深。商务部的最新统计也显示,今年1至9月,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往来金额为1074.3亿美元(约新台币3.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45.9%。台湾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模式没变,以大陆、香港为主,美国、日本次之。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各国的贸易比重增加得很快,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陆的东盟10+1。

而在汇率合作上,应该有所加强。人民币尽管是盯住一篮子货币,但受美元的影响还是不小,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人民币流动性增加,香港是联系汇率制,也很难释放流动性;台湾因与大陆经济密切联系,虽然是自由浮动的汇率,但依然会显得比较僵硬,也会积累很大的流动性。因此人民币的政策会影响到的经济,应加强的合作。

ECFA的签订,使得两岸在贸易、技术、投资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交流和合作,为两岸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另外ECFA在应对货币升值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台币的升值,对于台湾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产品方面将会弱于日本和韩国,而台湾的农产品也会受到冲击。大陆不仅是一个“世界工厂”也是一个“世界市场”,ECFA的好处在于为台湾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了一张优惠券,重新获得竞争优势。此外,借助大陆的东盟10+1计划和港澳CEPA又可以同时进入东南亚市场和港澳市场,获得更深广的市场空间。而同时,大陆也可以为应对人民币升值导致的贸易冲击找到一条出路,尽管不是很大。

篇5

【关键词】 导向系统;设计;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人们一般会用多种元素来衡量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并以此产生对其的联想和定位,这其中就包括导向系统。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许多城市建设表现为楼房增高,马路变宽,却缺乏个性,原因是缺少独有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因而,降低了我们的城市生活质量。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导向系统,是否完整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们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许多城市在创造具有自我特色的城市面貌方面不断在探索,不断在思考。建立一个具有自己城市内涵的、个性化、科学化的城市,城市公共环境向导系统在城市的塑造上是不可缺少的。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展现。它是城市的信息媒介,是把流动化的的信息,通过视觉化的、记忆性的手段,以可视的形式固定下来,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服务,为现代文明、现代交通、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服务。因此,导向系统是识别城市结构与环境的重要定位因素,它强调了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定位能力,更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1.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质量中的价值体现

1.1实现城市生活质量的社会价值

城市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中能够明确引导外部对城市的认知。系统中有效的空间信息,更清晰完成引导和规范着人们行动的区域、方向及活动范围的目的,它可以有效、科学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和塑造城市的亲和力,从而全面改善城市的视觉环境,使导向系统实现最大化社会发展价值。1.2扩大城市生活质量的经济价值

导向系统是在城市生活中扩大城市节能、节时、方便、快捷功能的基础。导向系统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划分,在设计上统一思考,统一实现,能够让人们迅速地找到目的地,并以最快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到达目的地,在经济能源的消耗上,在制作实现的成本上都有着其固有的经济价值。1.3深化城市生活质量的文化价值

导向系统是城市生活中城市文化的反映,又是城市文化的延续,同时也是时代对传统的继承与再认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往往深入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底蕴、时代精神、管理水平和公民的整体文化素养。

1.4发展城市生活质量的美学价值

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中除了具有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就微观而言,视觉导向系统是通过具体的形态、点线面元素及系统的连接,给人们以视觉上、心理上、时间上、空间上的审美愉悦感。从宏观上讲,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在美化环境、陶冶性情、满足视觉及精神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品位及美学品味。

2.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设计整合与城市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2.1规范严谨的公共交通导向系统设计与城市生活质量

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导向系统是指城市道路以及道路与道路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导向系统还处在地域性发展阶段,以长春为例,长春的此项发展还是在以往陈旧性导向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对国际的通用导向系统还处在学习、研究、总结时期,更因为城市整体规划的滞后,导致交通系统也相对落后。导向形式不统一,形象不统一、位置不统一、色彩不统一仍然存在。这些弊端降低了我们的城市生活质量。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交通视觉导向系统是城市视觉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交通组织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整合交通视觉导向系统设计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按法规规范整合交通导向系统,规范的导向系统直面交通参与者,通过国际通用的交通符号来规范、约束和引导交通行为,在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冲突、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要严格临时性指示导向。临时导向有其不固定特性,其不规范的设计也给交通带来众多麻烦,只有严格统一,向规范性靠拢,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规范严谨的导向交通系统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

2.2统一和谐的城市公共商业导向系统与城市生活质量

公共商业导向系统是指城市商业区域内的以及商业区与商业区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在我们现有的商业街中甚至是商场中,人们感受不到依据商业性质统一和谐的分类,即使是有所分类,也是形形,纷杂无序,这使我们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中常常身陷迷离。所以,统一和谐是城市中商业导向系统要遵循的。我们要向国际商业规范统一化看起,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 将印象、空间、时间、文字、图像等通过整合互动交流方式结合在一起,以高度概括、清晰、明快、强烈的平面化图形语言, 传达出特定的商业信息,从而使人们在消费购物中得到明确的指示,并感到生活质量的切实提升。

2.3.独特现代的城市公共文化、公共行业视觉导向系统与城市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文化视觉导向系统是指城市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区域以及它们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它集导向性和说明性于一体,形成一种轻松愉快而又安全的心理感受。导向系统可否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传统文化源于流长,如何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是导向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导向系统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 体现着现代文化精神, 反映了现代文化的面貌和民族、时代、地域等文化特色。它不仅是指示, 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要体现出一种新的文化。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其独特功能, 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 引导人们的审美理念和审美需求。因此, 公共文化、公共行业视觉导向系统就其本质意义来说, 是一种文化创造行为, 我们承担的是文化传播者的角色,独特现代的同时,体现着城市文化内涵并决定着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城市魅力。

参考文献

篇6

“世世代代人们的历史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们古老传统活的见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做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

一、我国的遗址保护现状

中国的历史历经数千年之久,产生的历史文明丰富多彩,先辈们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更是难以计数。中国是一个历史遗址、遗迹大国,已有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共计29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数量而言,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名列世界第三。但是在遗址保护方面由于历史与国情的原因起步较晚,加上长期以来法制观念薄弱,关于遗址保护的立法与法规不充分使得许多遗址在国家政府机构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保护方案时已经受到破坏。那么,我们能够很肯定的说,那些经过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建设之后的遗址就一定是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发展了吗?也许不见得!遗址在现代景观中的保护和修复开发,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尺度和方式,或者说目前的某些方式方法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不系统性,使得一部分的遗址在今天人们的善意“关爱”下也正遭受着破坏。

遗址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和演变的载体,遗址景观也是景观学科中有着特殊意义和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门学科。然而当下最热门的词语“保护性开发”也只是宽泛的给了一个大的方向。大多数人总是片面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完全保护性的维持原状不一定就是好的遗址景观;反之,完全的修复遗址原貌更不一定是成功的遗址景观。

经济发展和遗址古迹保护,常常是一对矛盾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开发、乡村改革、公路铺设等等,都会带来较大规模的环境变化,造成地上和地下的遗址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资金、观念、经济利益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定,政府机构不可能保护到所有遗址,只能选择一部分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本文以西安周边已开发保护的遗址为例,来分析和阐述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张下的遗址的“生活方式”。

二、遗址的三种类别。

遗址的定义通常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其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我们保护与修复遗址的目的在于把它们即作为历史的见证,又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予以保护。我们暂且将古人留下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并且保留至今的种种文化载体看做一个宽泛的“遗址”,正如它的定义那样。那么本文将对遗址类别重新划分,将遗址分为:较完整性大遗址、残存遗迹、再建设遗性址。

(一)较完整性大遗址

本文所指较完整性大遗址是历经朝代更迭而得以代代流传至今或当代考古发掘的较完整的历史建筑群、俑坑等大型历史遗产。它的遗址原貌基本没遭到严重的破坏,呈现在后人面前的历史文明一目了然,这些遗址在宏观的视觉上让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它们自身与生俱来的震撼力和历史文化价值。例如: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安市内的明城墙遗址以及陕西乾县的乾陵等等。

(二)残存遗迹

遗迹是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这里的遗迹是指遗址在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后逐渐被岁月蚀去了原有的光辉和形态,或由于天灾、战争、人为破坏,留给后人的客观形态已残存无几更甚者则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段历史故事或是美丽的民间传说。所以,残存遗迹还可以分为:(1)有残留的客观主体的遗迹。例如:唐大明宫遗址、西安寒窑遗址等。(2)只剩下历史传颂或是民间传说的遗迹。如:西安曲江池遗址、西安唐城墙遗址等。

(三)再建设遗性址

此类遗址是原有的遗址保护性发展至今,它们的文化历史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并且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挖掘和深入的研究,发现此类遗址原有的风貌以及功能等因素,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环境下社会与人们的需求。同时为了传承与发展当代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生活等,通常是在原有遗址周边扩大范围开发新的场所。当然,新的再建设场所的主题、建筑风格都必须与原有遗址保持一致,以求协调统一。例如:陕西扶风县法门寺、西安汉阳陵等,在开发和利用上都基本遵循这一原则,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文把较完整性小型遗址归入第二类“残存遗址”的保护开发原则中。)

三、遗址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支持。当代人们在发展和建设景观大环境的同时,对遗址景观的利用与开发也日益频繁,从业者也表现足够兴趣;但是遗址景观的建设应该把握一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避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破坏。在此笔者针对不同类别的遗址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遗址开发利用原则以供参考:

1、较完整性大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原则:这样的遗址它们自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通过直观而又完整的形式呈现给当代人和后代人,它们不需要后人运用过多的装饰手段来为它们“打扮”,这样的遗址基本不需要后人的再开发。它们自身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无与伦比、无懈可击的艺术魅力,让任何后来的修饰都成为一种画蛇添足的破坏。即使有一些局部的残损,也要保存它们的原有的形态,这种残损为遗址平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和时的空距离感。这样的遗址,当代人们能做的就是维持与保护好它们的原样,如果能向人们把它们展示出来,提供一个可以欣赏到它们风采风貌的平台就是一种合适的遗址传承和保护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后人只是在那些藏坑上为前来观摩学习的人们建造了可供观赏到它们的一座房子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而已;而乾陵则是基本上维持了武则天墓的原样,依然能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先辈们高超的文化艺术造诣和它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

2、残存遗迹的保护性开发原则:(1)有残留的客观主体形态的遗迹。这类遗址需要将仅存的遗迹保留保护起来。由于残留的遗迹已经不能将遗址往日的风貌气魄和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完整的展现出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对历史文化继承的需求,可以在遗迹之上、遗址周围或地下进行开发拓展和科学合理的建设。当代人可以依照文献、传说等多方面的信息去复原它们原有的历史风貌。这一原则西安目前在建的大明宫遗址和2010年5月即将开园的寒窑遗址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都是在复原原有遗址的恢弘场面进一步展现遗址的文化价值。(2)只剩下历史传颂或是民间传说的遗迹。此类遗迹可能连原有遗址的确切地点已无法确定,只剩下一个大概的方位或模糊的传说,它的原貌更无从考证,但却能够因为它的故事而闻名。那么,此类遗址可以根据当时时代的特征及传说内容为中心进行合理的修建,这样的建筑或公园是在给现代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需求的充盈和相关历史文化信息的普及。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建成以后,成为免费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历史记载曾有18位皇帝驾临过的曲江池;传说中有在某个干旱的年代,白龙在曲江池显灵等众多历史故事让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内涵变得丰富而立体起来。据调查问卷显示,76.4%的人们认为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建设开发是成功的,建设风格也是合适的,同时为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经济建设与发展、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历史文化常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3、再建设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原则:此类遗址是在不破坏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建筑群或景观带,是为了美化环境和适应当代人生活需求的遗址衍生体,但基本准则是设计风格要延续原有遗址的风格与文化特征,并写入当代的文化“语言”。笔者认为,每个不同时代建设的景观、建筑都要反映出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以传承给后人,让后人去理解也可以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笔者在法门寺对游人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57.7%的人认为法门寺的扩大再建设是合理的,让法门寺这座千年古寺更加有气势了,36.2%的认为应该保持法门寺的原貌,6.1%的人认为无所谓。然而78%的人认为法门寺的扩建风格与法门寺原址的风格不协调。看来,科学合理的建造方法在遗址保护性开发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遗址,在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时,首先应该在得到群众与政府部门的支持,然后对于周围的环境应该在经济发展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退让,使得遗址的保护性开发能够拥有一个足够建设的过渡范围,让遗址能够更协调的生存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并发挥出它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

四、结语

面对遗址的保护性开发我们首先是对遗址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定位,将遗址科学合理的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形式、类别的遗址利用不同的手段进行保护和保护性开发,这是完全有必要的。极端的全面保护和“修旧如旧”不一定能够体现出某些遗址的价值和风采,但是一味的现代化扩张实际上就是在消减遗址带给我们的文明,无论是哪种极端,都容易引起某些文明的断代。然而我们能否打破根据规划来决定遗址拆或者留的格局,进而根据遗址的分布与保护来规划我们生活的环境;使那些需要我们后代人去维持它们原本形态的遗址幸福的与我们一起生活。

篇7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教学;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此,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尝试。

一、依据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在实践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依据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对其重难点进行课堂讲授是非常必要的,在过程设计上考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把握问题的尺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中,教师在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时,适时设计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有什么关系?(3)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能力。如:要给家里的客厅地面铺设地板,问要买多少平米的地板砖?这是求面积的应用题。可让学生实际动手测量开始,得出客厅的长与宽,并与实际的每块地板砖面积比较,需要多少块地板砖,这样,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这些问题运用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样,学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同样是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上,通过自主探索、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发现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了学生发展需要。

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恰当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的内容应设计科学,能引发学生进行层层深入,津津有味地思考,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的联想,得到规律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学生众说纷纭,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说明你的猜想合理性吗?有的学生把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也不行;有的学生想出剪的份数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更接近,减少了重合和空隙部分。这样,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了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新的乐趣。

三、重视提问方法指导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儿童特点是好奇、好问,求知欲强,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先计算11÷3,58.6÷11,学生在计算时发现总是除不尽,而且商的各位上的数字总是不断重复出现,心里充满了好奇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这两道题总是除不尽?商总有重复出现的数字?”教师指出――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疑问,给循环小数下定义。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时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无从质疑。教师要在提问方式上可给予指导,通过老师讲解,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指导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数学课程新标准》强调数学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篇8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知识点

1、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期

2、比较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的异同点?储蓄存款作为投资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异同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优点随时存取,流动性强,灵活方便利率较高,收益高

缺点利率低,收益低存期限定,流动性差

相同点(为投资方式的优缺点)储蓄存款是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比较安全,风险较低。存在因通货膨胀而贬值及定期存款因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3、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1)存款储蓄:便捷的投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收益高于同期储蓄存款但低于股票,风险高于定期储蓄存款低于股票。(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4、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主要业务?

(1)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③结算业务。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有关投资理财的选择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2.高一政治必修一投资的选择知识点

3.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4.政治必修1投资理财的选择必背知识点

5.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