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8篇

时间:2023-11-13 11:34: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药物制剂行业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 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描述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是根据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药品生产过程,针对药物制剂技术岗位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工艺流程与工艺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质量检验、解决生产中常见问题等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理念

针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药品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分析生物制药技术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药物制剂生产能力为重点,基于药物制剂生产岗位工作过程,开发和设计本课程。

2.思路

(1)校企密切合作开发课程。成立由药品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院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参加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小组。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调查分析生物制药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药物制剂生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药物制剂工”等高级工的考核标准,明确药品生产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本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根据药物制剂生产工作过程、企业工作实际和学院教学的具体情况,按照药物制剂生产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药物制剂生产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完成药物制剂生产真实的工作任务为目标,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确定了18个工作任务,7个教学项目。

(3)按照药物制剂生产工作过程,设计“项目引领、任务交替的递进式”教学模式。

(4)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与企业规范为一体,开展教学效果评价。

三、课程目标

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主要剂型特点、工艺、制备、质量要求。常见剂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能操作生产设备,排除常见故障;能按照工艺规程,组织产品的生产;能进行工艺参数、质量控制,生产出合格产品。具备良好的制药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全面跟踪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药物制剂岗位(群)20个工种、对应技能涉及12种剂型的制备及质量控制。针对技能要求,设计6个学习单元,21个教学项目,如: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技术、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技术、乳剂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技术、口服液的制备技术等。需强调的是为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依据“药剂生产新技术单元”,结合药品生产管理的特殊要求,设计了“药品生产管理” 有关内容,结合在各单元内容中。

五、结构与认知设计

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结构进行重构和序化,以单元、项目代替章、节,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摒弃深奥理论的分析,以实际产品生产过程作为项目任务,突出制剂生产工序性。将知识、技能、素质训练融于实际产品的生产流程或者项目、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中。在整门课程内容编排上,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按药品生产操作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总体内容编排顺序设计为:药物制剂技术基础、液体类制剂制备技术、其他制剂制备技术、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技术、无菌制剂制备技术、药剂生产新技术。

六、教学模式设计

1.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操作性强,并且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特点,设计“项目引领—任务交替的递进式”教学模式。各项目(如: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技术)小组按“任务(如:六味地黄丸、苏合香酯滴丸等)”轮训,每个小组5~6名学生,单位时间完成一个任务,再轮换下一个任务。项目内所有任务训练完成后,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依此类推,直至所有项目学习完成。每个任务的训练,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新模式,将必备基础理论融入到大量的项目和任务中。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操作,技术学会了,技能也得到加强。

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教学手段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反映实际操作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工艺流程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将制剂生产过程展现出来。另外可以尝试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项目等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4.实训

按就业岗位环境来构建药物制剂技术实训室,集讲授、信息收集、讨论、实施于一体。校外实训基地,除承担顶岗实习外,承担本课程无菌制剂制备各任务生产性实训以及课程改革、基地建设、教学研究等项目。

5.考核反馈

为了合理考核学生成绩,科学评价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

过程(70%):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各任务操作技能、产品质量、工作态度、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考核合格后进入下一个项目、任务的学习,不合格继续训练,直至合格。)阶段性测试 (必备知识笔试)。

终结(30%):本课程结束后,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根据教学计划,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此部分不合格者,以本门课程不合格计。

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让大家共同进行反馈,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提示问题是:什么地方还有待改进?小组中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整体设计进行的初步探索,完成了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结构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初步实现了课程的整体设计。这将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2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课程标准是专业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学的指导性文本。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从而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薛迎迎(198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

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且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将反映基本职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贯穿其中,以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1]。本文以五年制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策略。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或特点,主要包括课程的定位、功能和任务等内容。性质由目标决定,并受目标引导。

1.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根据该课程在职业岗位面向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立的[2]。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岗位面向是药物制剂工、化学检验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并需要取得药物制剂工(高级)、化学检验工(高级)或医药商品购销员(高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其上游课程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用药物化学、制药设备单元操作等课程,下游课程包括药物分析技术、GMP实施技术课程。因此,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被定位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核心课及综合技术技能应用性课程。

1.2课程功能

课程功能为该课程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合格的药物制剂工(高级),使其能胜任医药企业药物制剂生产和制备岗位的工作职责。

1.3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该课程所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并由课程功能决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培养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药物剂型与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合理应用与正确评价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并养成认真负责、科学严谨、团结合作的品格,为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制备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理念确立设计思路

为了达到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将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思路之中,包括课程设置依据、内容确定依据、项目编排思路及课时安排说明。

2.1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2.2内容确定依据

课程内容主要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而确定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是依据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职责要求、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确立的。

2.3项目编排思路

该课程打破了以药物制剂生产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药物制剂生产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具体生产项目的实施执行相应工作任务,并进行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进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内容设计以各类药物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为线索来进行,共分8个项目,并分化出35项工作任务,总课时为216学时。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目标

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核心,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建立课程目标[3]。

3.1知识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知识目标以服务于能力目标的“必需、够用”为标准,以“了解、知道、掌握”为层次,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建立,如下内容:

(1)了解常见剂型的定义,并掌握其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项目。

(2)知道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工艺计算。

(3)掌握典型剂型的生产工艺、车间布局、生产管理要点。

(4)掌握药物制剂常用辅料的特点及应用。

(5)了解药物制剂生产过程的GMP要求,能根据剂型来选择适当的生产条件,满足药物制剂洁净度要求。

(6)了解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等的因素。

(7)了解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发展与应用。

3.2能力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会、能”为层次,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而建立,如下内容:

(1)能按照生产指令完成各岗位操作,并能正确使用、清洁、维护制剂常用设备。

(2)能够进行正确的生产投料计算。

(3)会根据剂型选择辅料、选择仪器设备、设计工艺。

(4)能根据生产的需要即时、机动地判断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会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质量判断。

(6)能找出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7)能采取措施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

3.3素质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素质目标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要求为标准,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建立。包括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热爱思考、勤于动手职业素养的养成,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的养成,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团队协作观念和互助精神的形成,探索、创新、创优意识的养成等。

4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编排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思路的集中反映,是课程目标落实的土壤[4]。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采取了项目引导下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见下图1),编排格式见下表1。

5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要求提出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是为课程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的规范性文本。为了有效运用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给予务实的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条件、教材选编、资源开发等内容。

5.1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课程标准执行的核心环节,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内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药物制剂制备与生产技能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5.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反映教学实施的效果,衡量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而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因此,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和精细化。为了全面反映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宜采用“五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过程与结果、理论与技能、定量与定性、常规考核与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与企业评判相结合。并引入精细化评价方法,对设备操作、问题回答、实训报告、实训态度、安全意识、课堂出勤率等内容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反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3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教师配备和实训装备配置等内容。专业教师的数量、资质和能力是考量师资情况的重要指标。在教师配备方面要求是“双师型教师”,有企业实践经验或企业经历,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兼职老师,药物制剂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讲师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为助教),并具有药物制剂工(高级)职业资格或主管药师、工程师以上专业职称。具有扎实的药物制剂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制剂设备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的各个岗位操作规程。实训装备配置方面,按每班50名学生配置具备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功能的生产车间,模拟制药企业生产车间布局,配备仓储区,中转站,按分组轮流制开设实训课。另需实验室二间,学生操作时分为25个组。

5.4教材选编

教材是课程标准执行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因此,宜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可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第2版)。也可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整合,编写出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

5.5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充足的课程资源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材选编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教学参考书和数字资源的开发。为了培养学生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的岗位能力,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可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习题集、药物制剂工考试题库等教学参考书,并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余有效利用,还可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制作制剂设备操作相关的微视频,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苏教职〔2012〕36号.

[2]肖永刚,李明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3]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篇3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重构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性质与行业的需求都决定了从事药物制剂的高职毕业生要具有药品生产专业知识与较高的综合素质,熟悉药物的生产过程及其GMP管理,能解决药品生产中的一般问题。可见,实践教学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和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高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改进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以提高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乃至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一、传统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以1~3人为一组,实验条件与实际生产相差较大,导致教学效果受到质疑。然而,这种实验教学还是有其意义的,在现阶段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传统实验操作能印证课堂理论教学的基本知识。许多剂型的制备,不管设施条件如何不同,其原理是相通的。有些仅仅是生产能力大小的区别或者是手工与机械的区别,比如乳剂及乳剂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注射剂灭菌后的检漏等。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操作及与同组同学的合作,学生可以随时观察现象的变化与制剂形成过程,在操作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协作精神。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除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内容外,要特别注重实验讨论部分的内容,学着以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及实验成败的原因,从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剂型,如液体制剂或者暂不具备实训条件的教学项目,可以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

二、制药企业见习

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其到制药企业参观见习。这样能使学生一方面对未来职业、就业岗位及工作环境有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对本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初步的认识。这种实践教学形式既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用理论知识去理解生产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利用习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理解课堂知识。

三、校内实训教学

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是接近生产实际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我院“药物制剂实训车间”按照GMP要求建设,拥有高效粉碎机、高效混合制粒机、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压片机、铝塑包装机等先进设备,可用于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与片剂等制剂的实训教学。按GMP管理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相关岗位操作进行培训,可使学生熟悉相关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掌握生产操作技术,结合生产操作与法规规范的要求,进而通过实训考取药物制剂中级工或高级工证书。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大大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适应期。

四、多媒体及仿真实训软件教学

利用动画或录像等多媒体形式,讲解一些制剂设备的运行过程和剂型的形成过程,是板书教学无法相比的,如球磨机的粉碎、空心胶囊的掉头、压片过程的压力和片重调节等。因此,这类资源应充分运用。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首创开发的药物制剂GMP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是一个数字化教学平台,它采用3D场景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状态,将生产中的洁净区管理、各剂型生产岗位操作、生产文书的填报、GMP规范应用等知识融合到一起。它展现各个岗位的生产实景,模拟真实的角色扮演,引导操作者逐步熟悉和掌握各剂型生产工艺流程,给予实训学生直观的现场感受。该软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中的实训设备和空间不足、所需经费高、实际操作危险性大、实际操作时间长等问题,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是实训教学的有力补充。

五、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顶岗实习是药物制剂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衔接的阶段,对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培养行业兴趣、调整就业心态具有关键的影响。完善校外顶岗实习,首先要建立和稳定相应数量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空间,期间要注意企业生产的剂型品种、硬件条件和带教能力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其次,在落实实习单位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条件确定合适的毕业课题,在顶岗实习结束时也完成毕业论文。再次,在毕业实习阶段,要有意识地考虑就业问题,通过顶岗实习能够直接顶岗操作,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许良葵,李宗伟.浅谈高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践课程的改量思路[J].科技信息,2010(2):219.

[2]周云,余霞,张玲,等.药物制剂GMP实训教学仿真软件使用的研究[J].药学研究,2015(6):363-364.

篇4

关键词 药物制剂生产 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4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rk Process

WU Yi[1], XIE Min[1], HE Qingxiang[2], HE Xiaojing[2]

([1]Department of Biomedicine,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7;

[2]An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Zhongshan, Guangdong528438)

Abstract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and the aim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work task. The course has been divided into 6 learning situations based on the typical dosage form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working proces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药物制剂生产”是我院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于区域药物制剂行业方面向来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本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工艺管理技术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在药品生产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各种制剂的概念、分类、特点,生产和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常用剂型的小批量生产,并能进行生产环节的工艺管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区域药品生产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各种典型剂型作为学习情境,归纳课程内容为6个学习情境,课程设计依据各剂型典型产品,学习情境后辅以真实产品的完整生产工艺规程(SOP),真实呈现典型剂型在车间的规范操作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一个完整剂型生产的学习后能更近距离地感受车间的标准操作规范。为此,拟在“药物制剂生产”的教学过程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1 课程开发思路

根据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制剂生产岗位特点,结合药物制剂工考证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按照六个基本原则(见表1),基于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以典型制剂为载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见表1)。

2 课程开发内容

2.1 课程设计

依据药物制剂生产的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以各种剂型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构建“药物制剂生产”课程学习情境。

(1)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基于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众多校企合作医药企业,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课程的项目确定、学习情境的选取、真实产品为载体的具体操作任务、车间生产视频资料拍摄、教材编写、以及学生校外参观、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提供场所和现场教学指导。

(2)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的对接。

(3)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依据岗位知识与技能点要求,制定课程标准;以典型剂型生产为载体,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内容;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入真实职业岗位情景,实现教学场所与工作现场的融合。

2.2 学习情境设计

在学习情境设计中,基于典型剂型的工作岗位,由学科课程体系回归于学习情境体系,以车间剂型生产的实践知识为明线、以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为暗线的课程内容结构见图1。

具体到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各个车间的生产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学习情境描述,见表2。由工作任务的描述转向学习任务,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见图2。

2.3 教学模式设计

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使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无缝接轨,本课程在高职教育理论指导下,逐渐探索出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2.3.1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行动导向

本课程安排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制剂综合项目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可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以及基本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完成此任务,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每一剂型的生产操作任务,围绕着具体的实训操作任务展开每一单元的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如固体制剂生产就是把任务分解为散剂的生产、颗粒剂的生产、胶囊剂的生产、片剂的生产、糖衣薄膜衣的生产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生产操作任务。

2.3.2 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一体化项目体验式

本课程将课程全部教学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基于药品生产企业药物制剂生产这一职业活动,以真实的各剂型典型实例的制剂产品为载体设计具体的操作训练任务,采用融“做、学、教”一体化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按照(1)设置操作任务──(2)规范演示与操作──(3)激发动机──(4)组织教学──(5)应用新知──(6)自我评价──(7)重复训练──(8)拓展和迁移这八个程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尝试、体验中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效果。

2.3.3 工学交替、校内外教学有机衔接和融通

本课程学习中间或学习之后,安排综合技能训练项目,还组织学生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累积长达一年的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综合技能训练是在本课程基础上利用真实的或仿真的制剂设备训练学生进行一些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的生产,以生产视频为虚拟车间,强调企业操作规范,与生产实际接轨。

3 结语

药物制剂生产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以药物制剂生产过程的各剂型为导向,以真实产品为载体,以GMP仿真软件为虚拟车间,与生产实际接轨,强调企业操作规范。在校内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一定的校外参观、认知实习、顶岗实习,进行现场教学,确保学生全面深入掌握。体现出其职业性和实践性,从而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课题来源:中山市2014教育科研规划项目(C14095)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2]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3] 孙慧平,余丽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36):27-30.

[4] 段琼辉,李永.《药物制剂》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0(54):26-27.

篇5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riented by employment and is targeted by service. Its basic task is to develop higher technical and applied talents.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combined with industry requiremen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uzhou Health Colleg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the college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ntempora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curriculum reform;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238—02

1 改革的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务实、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药物制剂、分析检测等实验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药物制品生产现场操作与组织管理技能,能够在药品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与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故传统的采用一种教学手段、一本教材和一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改革迫在眉睫;而江苏省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制药大省,拥有近百家的制药及相关企业,它们对药物制剂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同时对专业要求也比较高,希望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的同学通过岗前培训后立即就能顶岗工作。因此,针对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如何满足行业要求,如何不与行业脱轨成了我院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

2 改革的原因

在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前,大部分高职院课程的组织与课程的标准基本上是本科课程的压缩版,即通过课堂上的理论讲解,配置与理论相关的基础实验。结果是出现理论学习时间长,实验项目要求过高,实训应用型不足以及企业实践机会少等情况,导致学生技能基础不牢实,动手能力不突出以及所学的专业理论不能有效地用于实践。因此,在专业教育上一直不能充分地理论、实践与行业相结合,不能有效地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很难实现院内学习与就业岗位的合理对接。

3 改革的措施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与行业密切结合,努力践行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1]

我院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为“职业岗位决定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决定相关课程”。在课程改革中,以制药企业为主并且用人单位全程参与,直接把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渗入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据此,学院围绕行业和岗位进行专业行剖析,结合学院“ICS”模式,(即《人才培养模式》:模拟、合作、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学生受益、用人单位受益、学院受益。具体措施如下:

篇6

【关键词】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070-1

《药物制剂设备》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的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药物制剂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制剂设备的结构、原理

本学期开设的《药物制剂设备》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种制剂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方法,涉及到制剂生产的很多环节,各种剂型的设备结构复杂,光凭教授学生很难掌握。我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了很大力气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如干燥设备章节中主要是介绍多种干燥设备,我采用了十几幅动画课件,把箱式干燥机、沸腾干燥剂、喷雾干燥机等各种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都非常形象直观的呈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制药生产中有很多生动的案例可供教学采用,我利用自己在制药行业从事大中型制药企业生产技术、质量工作多年的优势,经常把生动的案例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如讲到GMP与设备管理内容时,我就把在制药厂进行GMP认证的案例分享给学生,配以相应的音像资料,如企业GMP认证汇报录像,生产质量管理文件系统的编写实例等等,学生从活生生的案例中明白了很多的知识,也对老师在制药企业的艰苦奋斗史有了了解,从内心产生了敬佩,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加喜爱所学的课程。

药物制剂设备的一些原理很难理解,我在教学中经常把课堂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结合起来讲解,如混合的机理,有对流、扩散、剪切,对流指的是微粒在混合设备中的一种运动形式,学生是看不到的,我就把教学楼下课时学生互换教室,在门厅处的人流比喻成粒子的对流;把一滴墨水在玻璃杯里的扩散以及在食堂卖卤面大师傅怎么混合面、菜、肉的现象解释扩散和剪切混合的机理,我从学生会意的笑声中感到这例子用得很恰当。

在液体输送设备一章教学中,讲到往复泵原理,我就拿了一支注射器吸了一些水,把水朝房顶推出去,水柱高达教室顶棚,然后我问同学们,水为什么能喷射那么高?护士为什么能将药水注入人体?是针筒活塞的推动给水加大了压力和动能。而往复泵的泵缸里也有活塞,往复泵就是靠活塞的往复运动吸进和排出液体增加了液体的压力和动能。一支小小的注射器就把一个较难懂的原理解释的非常清楚。

3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制剂设备是药厂大规模生产中使用的,和药剂实验室的小型仪器操作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尤为重要。我想方设法联系药厂,让同学们去生产第一线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真本领,2009-2010学年一学期,我带领同学们到羚锐制药、众康医药公司去见习,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践进行结合,在寒假期间,联系我集团的卓峰制药厂让25名家庭困难的同学们顶岗实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挣到了工资助学;本学期又联系到河南商都药业有限公司让同学们全面见习一个具有针剂、口服液、散剂、液体制剂等多种剂型的药品生产企业,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掌握生产实际,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

篇7

关键词:纳米技术;药物制剂;应用分析

随着不断研究给药系统理论,高分子科学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药物系统的剂型和研究品种也一致增多和变化。新兴的科技逐渐的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相比较来说纳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现在已经在各个领域以及医药卫生行业广泛应用,尤其是药物制剂上。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物质得到纳米的尺度后,就可能出现性能突变,表现为一些不同于分子形式和宏观形式的特殊性能,这些特点均可以列入新型药物开发中,也说明药物研发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现代药学制剂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新型科室的手段,将过去药物的束缚摒弃,制造新型的药物,让药物具有更多的优点,这些优点纳米药物均具备,使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战胜疾病。

一、何为纳米技术

纳米属于一种长度单位,用符号表现为nm。1纳米等于1毫微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约为10个原子的总长度。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说一个头发的直径是0.05mm,将其径向剖为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nm。

纳米技术是研究在0.1~100nm结构尺寸范围内的原子、电子以及分子的特性以及运动规律,这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也属于纳米级的制造技术。科学家在长时间研究后发现,在物质的构成上,纳米尺度下隔离的原子或者分子具有很多新的特性,合理的运用这些设备能够制造出一些特定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也就是一种用单个分子、原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二、纳米技术与药物制剂

在药剂学领域所说的纳米范围包括了超过100nm的亚微米粒子,正是因物质的物理空间出现了变化,才导致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等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在药学领域应用纳米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前沿科学,被研究人员不断的探索。最近几年,在药物制备方面已经广泛应用纳米技术,同时经过研究发现,纳米技术能够加强药物的稳定性,降低刺激胃肠道的成都,引起的不良反应术后,而且药物的利用度很高等诸多优点。大部分药剂学中指的纳米粒指的是纳米药物及纳米载体,所说的纳米药物是说通过纳米技术能够直接将原料药加工诶纳米粒,纳米粒从本质上上即为超粉技术以及微粉化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纳米载体也是说将多种未见溶解和分散的纳米粒,具体是指纳米球、聚合物胶囊、聚合物纳米囊以及纳米脂质体等等。纳米药物制剂与过去的药物制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下主要介绍纳米技术制备用于纳米新型药物的几种形式:

(1)纳米乳液 为一类运用纳米微乳化技术制成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同时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微乳液主要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构成的一种外观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液体稳定体系。微乳液是在微乳化技术下形成的制剂,是物质或者药物更有助于穿透生物膜同时被吸收。纳米乳液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药物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延长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2)纳米凝胶 主要是一种新型的运用纳米技术载药系统,通过纳米级聚合物在结果上网格组成水凝胶颗粒,主要包括化学凝胶和物理凝胶两种。化学凝胶是由交联共价键形成,物理凝胶是由非共价键形成,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和较强的负载能力,发挥靶向治疗的效果,生物利用度较高,效果好。

(3)固体脂质纳米粒(SLN) 多是指物质粒直径在10~1000nm,表现为固态胶体颗粒状,主要是常温下固态的合成或者天然类脂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通过研究发现,SLN不仅能够对药物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药物出现泄漏或者药物发生降解,能够发挥很好的靶向治疗等诸多优点。

(4)聚合物纳米粒 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多在10~1000nm之间的粒径,呈固态胶体颗粒,属于一种低毒、高效的靶向药物载体。聚合物纳米粒已经被广泛应用与人工化学合成药物以及蛋白类药物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5)纳米药物结晶:主要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将药物转变为纳米微粒,直径多不超过1000nm,分散形成所说的纳米晶体。其具有毒性低等优势,但是纳米药物结晶基本适合用于全部药物类型,甚至是一些对水存在高度敏感性的药物,也可以制备成为纳米结晶。

三、小结

纳米技术主要用于药物制剂中生产的新型药物,具体有纳米凝胶、微乳液、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等,通过研究发现这类新型药物制剂能够对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控制药物的释放、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提升药物的靶向治疗等等。在药物制剂中应用新型纳米技术避免了过去药物制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药物制剂上纳米技术发挥了明显的效果。纳米技术还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多种新型纳米药物制剂,与此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应用纳米药物的前提是遵循自然规律,更快更好的促进药物制剂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马莉,魏玉辉,段好刚等.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经鼻腔给药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24(01):548-549

[2]梁健钦,刘华钢.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及形态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30(14):105-106

[3]杨涛,吕扬,杜冠华.影响仿制药物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0,36(19):697-698

篇8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感到药物制剂技术内容繁杂、信息量大,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学时细化单元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学。以上述问题为例,可把共有的基本操作设为单个项目,进行单项教学和实训,而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制备这4个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能力提高的需要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单元项目进行学习和实训。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又可节约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方法改革

2.1改革项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流程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既消除了传统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端,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存在问题———教学方法多样但教学资源有限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有限成为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如任务驱动法中胶囊剂的制备,长期以来以阿司匹林胶囊制备为任务,案例教学法中胶囊剂的制备,以“毒胶囊”事件为案例,多样性体现不足。

2.3解决措施———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源。可从药品生产一线(如合作生产企业),药店、医院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收集;从各种教材中收集,如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用书中收集;从各类报刊中收集,如《中国医药报》、《中国药业》、《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中国药事》等中收集;利用互联网收集。另一方面将收集的教学资源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针对性的选编,力图教学资源事例典型、内容精炼、贴近生活实际。

3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3.1改革项目———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简单的理论和实训独立开展的教学模式,向“教学做合一”转变,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对药物制剂技术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对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科学分解和组合,将每一模块细分为多个项目,每一项目按“选、定、做、查、演、评”六环节教学组织形式实施:(1)选项目,做准备;(2)定方案,分步骤;(3)做项目,练技能;(4)查问题,改方案;(5)演操作,说要点;(6)评优秀,谈体会。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技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存在问题———教学模式新颖但实践条件不够完善

将“教学做合一”贯穿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中,诞生了六环节教学组织形式。此项改革既要求师资队伍职业技能娴熟,又要求学院有满足学生校内外生产实训的条件。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一线工作实践经验,且自身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加之高职院校现有的生产实训条件只能进行常规剂型的实验室制备,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工作任务真实化、管理模式企业化及基地功能多样化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教改的实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