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3 09:56: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防范控制;预警
一、分析财务风险成因
(1)企业生存环境。现在社会多种企业形态存在,各类企业必须依赖社会的供需而生存发展。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那么他依存的环境也千差万别,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比如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市场整体的原材料的供需环境,企业目标产品的供求关系等都是企业的外部因素,很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或导致企业的财务平衡关系起伏波动。企业相关联的因素对企业起的作用很难提前预见。大环境的风吹草动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或者把企业经营引到穷途末路,企业未来不可预知。假如一个企业没有抗压能力,无法抵御一些外来风险和外部因素变化,那么这个企业根本没有什么生命力,发展更无从谈起。(2)企业内部管理因素。企业经营以人为本,人的因素非常关键。财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与财务风险有直接关系。在我国企业负责人决策的实际情况常见,企业的核心人物的想法被认为是真理,这样非理智决策往往使得财务风险频发。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有多种,如资金管理混乱,企业利润没有合理规划,资金流向不明确等等都是财务风险的前奏。资金缺乏监管,资金使用流程不完善,这些都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当企业财务风险接踵而至时使得企业危机四伏。
二、从企业内部来防范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平台的完善。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修养,使企业财务人员具备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和业务能力,具备熟练的企业财务业务技能,丰富财务专业知识,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不回避风险,不规避问题,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平台,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企业财务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条款规定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问题有清晰的举措,在经营实践中逐步建立完备的财务制度。这样财务管理上水平,财务体系完备。重视企业财务预算业务,由有能力高素质的企业高管亲自负责财务预算方面。财务业务人员经常自我学习和由企业安排外部培训,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平台成为有水平的平台。(2)关注社会宏观政策。国家的政策与时俱进,对企业要求也相同,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各方面的新举措,国家现有的产业方向,国家将要重点扶植的行业门类,当前国家的迫切需求,企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趋势一致,企业顺应国家的趋势潮流,企业的市场前景才能更广阔,企业财务风险才有可能性降到最低,金融环境要研究,企业的基建时机怎么把握,都要考虑周围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容的去应对各种情况,企业全面均衡了解了社会宏观政策导向,才能更好防范财务风险。(3)避免企业盲目扩张。国家鼓励优势企业持续发展,例如:将问题企业纳入麾下,一方面促进弱小企业摆脱困境,同时也符合国家期望的发展多种经营。企业在扩张中如何量力而行,如何控制各种风险,特别是控制财务风险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分析研究投资并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要分析并购的协同效应,合理选择投资并购对象,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财务危机提前预警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防患于未然,建立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财务风险来说尤其重要,财务预警能提前提示风险的发生,能够陪伴企业健康发展,与时俱进。(1)财务指标预警。对于财务专业人士来说,各种报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报表提供给一个企业关键指标的各种信息,通过对这些典型财务报表的分析就能够找到好多财务风险的提示点。(2)财务报表预警。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汇总形成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过去某段时间的财务管理活动情况。我们知道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报表。做报表是发生了财务活动后才能做得,在时间上不是实时的,不过这样的报表还是很有价值的,分析其内容,能够评估这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怎么样,势头是否良好,发展是否健康等。
既然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那从企业建立之初就要防范控制它。形成财务风险原因的复杂性要求企业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在挑战和机遇并存、效益和风险同在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经营者只有经常进行财务分析,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企业经营过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管理
广义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所有财务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狭义的观点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筹资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强调了因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普通股收益受到影响甚至企业破产的可能性。本文主要立足于广义的观点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构成、传导机制及其控制策略进行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基础理论
广义的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的财务活动,第一,从财务风险的来源上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会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重大影响的外在环境,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资源等约束的变动。内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经营治理情况、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层决策层人员素质等。第二,从财务活动的环节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资金筹集风险、资金使用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上述每一项财务活动都无法独立发生作用,涉及内外部对象众多。因此财务风险具有动态传导性,容易受到具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利益链影响,而酿成财务危机。
(一)资金筹集风险的传导机制。
资金筹集是企业财务活动环节的起点。资金筹集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企业内部因素发生的不利变化给企业筹资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筹资风险的产生会引起后续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对于企业内部,筹资风险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对于企业外部,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可能会延误债权人的投资或生产计划,对企业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二)资金使用风险的传导机制。
资金使用风险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募集所得资金在满足基本生产经营需要之后,企业会将多余资金投入资本市场或预期收益率较高的项目中,由于资本市场风险较大,企业的资金使用风险也相应较大。如果企业是运用自有资金投资,则资金使用风险的影响范围较小。反之,企业的资金使用风险会传导至债权人或股东。
(三)营运资金风险的传导机制。
营运资金风险指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原材料供应、产品产销所产生的资金运动的不确定性,强调的主要是企业短期资金的运用与周转能力。原材料市场的不利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所需材料供应短缺;存货不足可能导致停工待料的情况发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应收账款是否能及时收回同样影响着营运资金的管理,赊销业务过多会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企业不能正常偿还短期债务,流动性短缺等。营运资金风险导致的产品短缺会传导给企业的客户。
(四)收益分配风险的传导机制。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不同的分配政策和分配方式对公司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收益分配制约着未来资本价值的增加规模。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最关键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如果企业产生利润分配风险,则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会降低,影响将传导至未来的筹资活动。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控制策略
(一)按照财务风险爆发的时间。
财务风险控制可以按照财务风险爆发的时间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的关键在于“预防”,主要策略是(1)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水平。高盈利水平有助于企业筹措资金,是企业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2)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企业需要在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适度负债以减轻偿债压力,主要参考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此外,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应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也能起到事前防范作用。(3)选择信用等级高的对象建立财务关系,以避免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募集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等情况。(4)采用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包括建立现金流量预算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等,以提高企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5)健全内控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决策应经过收集信息、找到可行方案集、选择可行方案、实时跟踪评价方案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至关重要。(6)对于企业集团,应统一母、子公司的权、责、利。避免发生集团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情况。
事中控制的特点在于动态性,指企业通过动态观察得到信息,用于对外部宏观环境及内部经营状况做出判断,进而进行动态的控制,包括(1)调整信用政策策略。当企业的客户面临风险,导致企业收账困难时,企业采用或延长信用期或增加坏账损失准备或解除与此类客户的信用财务关系来调整其收账政策,使财务风险及时得到监察和控制。(2)信用风险转移策略。目的是将风险分散化,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类。保险转移指企业就某项特定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非保险转移指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将一些特定业务转移给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3)发挥预算的风险控制作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比较预算标准及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不同就能发现差异。对差异成因的分析有助于对风险进行动态控制,从而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全面监控各项财务活动的资金收付,规范内部资金融通行为,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也是在事中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事后控制主要在于对财务风险爆发原因及其处理的反馈,事后控制有助于企业巩固财务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但其重要性低于事前和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
(二)按照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
财务风险控制还可以从控制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即从资金筹集风险、资金使用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分别采取控制策略。
1.资金筹集风险传导的控制策略
资金筹集风险可能造成到期债务无法清偿、无法进一步筹集到生产经营或企业扩张所必需的资金等不利结果。因此,对资金筹集风险的控制需要着力于资金筹集方式上,包括如下重要方面。
首先,需要比较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优劣。内部融资具有成本低、保密性好等特点,缺点则是范围狭窄,容易导致收益分配风险。外部融资需要公开公司信息,交易成本高,但能融得更多资金,有助于企业塑造自身形象。一般来说,企业在具有足够内部资金时会优先采取内部融资方式,其次采取外部融资方式。
其次,需要分析现有环境下企业获得资金的各种途径。企业的资金筹集渠道有国家、其他法人、个人和外商等,筹资方式有发行股票、债券、风险投资、借款、商业信用等。由于不同筹资方式所对应的的资金成本、风险特性及避税特性都有区别,企业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衡量各种筹资方式的优劣,并使得加权资金成本最低。
最后,需要安排合理的资金结构,包括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的结构问题及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结构问题。运用债务筹资方式有助于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具有正的财务杠杆效应,但也带来了较高的财务风险。因此,资金筹集风险的控制需要兼顾盈利性和安全性,使资本负债率趋于合理。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结构问题是指,短期负债总还本付息压力小,但还款的迫切性较强,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要求较高;长期负债在短期内还款的迫切性较弱,但总资金成本大,利息费用高。因此,合理安排资金结构有利于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和传导。
2.资金使用风险传导的控制策略
资金使用风险传导的控制策略应着重于注意提高投资收益率及选择最优投资项目上。投资收益率由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组成,无风险报酬率即正常情况下的市场平均报酬率,风险报酬率的大小则与项目风险相关。由于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收益,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尽可能在不增加财务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市场环境、产业趋向、科技含量、市场适用性等。市场环境是否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产业趋向的分析提供了对项目优劣势的全面比较,科技含量的高低为项目遭遇技术风险与同等竞争的概率提供根据,项目的市场适用性越强,其产生的市场风险则越小。
3.营运资金风险传导的控制策略
营运资金风险指与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融资、应收账款、存货等相关的风险。为控制营运资金风险,首先需要提高企业的流动性,企业的流动性体现了企业获得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实行稳健型短期财务政策的企业流动资产持有水平较高,体现在持有大量的现金或短期证劵、拥有充裕的存货上,这样虽然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但相关的机会成本及管理成本也必须纳入到考虑中。而实行激进型短期财务政策的企业则与之相反。
其次,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往往会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例如采取赊销、放宽信用期、现金折扣等措施。这些举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必要前提是事前控制的完善,企业需要分析采取某项信用政策所可能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预期风险损失。信用政策收益主要是指由于销售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利润增加值,信用政策成本主要指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以及收账费用等。预期风险损失则包括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和信用政策的折扣损失。以免发生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坏账累积,实际收入减少,利润下降的情况。
最后,企业需要对优质客户与劣质客户进行甄别,根据对重要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来决定信用政策的适用性,从而达到降低客户违约率的目的。可以采取对外保持关注重点客户经营状态,对内动态观测应收账款的余额状况,建立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等措施。
4.收益分配风险传导的控制策略
收益分配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在留存收益和分配收益上的抉择中,具体包括企业在提取公积金、股利支付方式、股利分配等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公司提取的公积金以是否依法律规定强制提取为标准可以分为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法定公积金指根据《公司法》第177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所规定而提取的,法定公积金的提取不会造成收益分配风险。任意公积金指公司的上年税后利润在扣除法定公积金后,由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所通过的决议中决定再提取利润中的一定比例来作为任意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未来进一步扩大经营或弥补意外亏损的资金需要,也有助于巩固公司财政基础,但是过多提取任意公积金也有可能造成收益分配风险。另外,股利分配政策与股利支付方式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公司对潜在股东的吸引力,需要企业综合考虑不同利益主体,包括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企业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对利润分配政策的不同偏好,将投资者偏好、企业流动性、企业盈利能力及其持续性、现有及潜在投资机会都纳入到考虑中,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预期发展来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控制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与传导。
参考文献:
[1]钟育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J],经济师,2007,(5).
[2]沈俊,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3]徐敏娜.当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之我见[J],现代经济,2007,6.
[4]王志英.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5.
[5]张飒,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评价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
【关键词】 财务危机; 财务风险; 预警分析; 风险管理; 财务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的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看,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而当企业存在下列征兆时,便意味着财务风险变成了财务危机:一是企业资产总额超过负债总额,但是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偿还债务,现金净流量低;二是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三是企业的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经协商进入重组的状态。
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
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但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我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5.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这种情况出现。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化解
(一)为有效地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备、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并对不同的风险程度设定级别不同的财务预警信号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类指标来分析:
1.资产变现能力。
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压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为克服其缺点,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
2.负债状况。
企业的债务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用资产保障债权的程度越高;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则说明其负债过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
3.资产使用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财务状况就越好。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该指标值越大,存货变现能力越强,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
4.盈利能力。
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大。
(二)财务风险的积极管理与化解
有效地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目的是为了积极管理和化解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市场,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而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或收购劣势企业,也鼓励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但是,切忌为了扩张将现有资产特别是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采取评估升值的方式,人为降低负债水平,去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究竟企业应该在什么样的负债水平下才可以举债扩张呢?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以50%为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负债水平受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影响,要使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0%为宜。只要企业经营者牢牢把握住这个负债比率,就能从总体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3.提高投资回报水平和加速投资本金回收速度。
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或者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负债总水平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或投资新的经营项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经营者在进行技改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项目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甚至赶时髦;其次是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企业不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再次是新项目的投资本金一定要在预期内(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业才不会因技改或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4.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按期还本,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某一比值(中国为2∶1),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可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治理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按期还本、降低财务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经营者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5.提高资金运行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企业经营者除了控制资金投量,减少资金占用外,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
6.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增加财务风险。
总之,从现代企业的诞生之日起,竞争与风险便如影随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使自身内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并且适应外部环境,坚持用财务核心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明确自身的财务优势与财务劣势,扬长避短,以充分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财务管理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 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 金笙,谢京湘.现代企业决策方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 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活动;不确定因素;风险处理
在市场经济中,对于每一个经营者和企业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从其注册之日起,风险就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风险是很难控制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财务风险呢?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财务活动是在有风险有情况下进行的。所谓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1 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第一类:现金性筹资风险
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时点上,资金流出量超过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它是一种个别风险,表现为某项债务或某一时点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它对企业以后各期和筹资影响不大。它又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是否盈利无直接关系。 第二类:收支性筹资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即发生亏损,将减少企业净资产,从而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额。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这种风险是整体风险,它对于全部债务的偿还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风险不仅仅是一种支付风险,它不仅源于理财不当,而且主要源于经营不当。
2 按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分类
第一类:可控企业财务风险
可控风险指通过人们有意识地干预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的风险。可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指对于企业相关财务主体而言,通过合理制定财务政策、科学进行财务决策、加强日常财务监督等方法可以弱化的财务风险。
第二类:不可控企业财务风险
不可控财务风险是指无法左右和控制的风险。不可控企业财务风险指对于企业相关财务主体而言,不可能或无能力对其施加影响的财务风险。
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
无论哪种财务风险,它的集中表现方式都是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资金周转不灵,严重地将导致企业破产。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第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第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2 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第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三,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四,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五,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识别
首先,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
第一,从偿债能力方面考虑。
第二,从营运能力方面考虑。
第三,从获利能力方面考虑。
第四,从资产管理水平方面考虑。
其次,进行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是一个企业在面临突发事项而产生现金需求时做出有关反应的能力。如何通过企业财务弹性识别企业财务风险?
第一,阅读会计报表。
第二,从不确定性与风险两方面因素考虑。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不确定因素越多,不确定性水平越高,所需应付的突发现金需求也就相应增加,因而弹性较弱,相应地,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比例也会大大上升。
第三,通过表外项目分析。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中都附有报表附注。仔细阅读这些附注可以找出未能在报表项目中反映的流动性指标。
三、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处理
(一)财务风险的技术性防范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第二。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与之对应的是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
第三,切实依照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化
财务风险的控制原则主要包括确定财务目标、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财务方案的
实施与控制。当然,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方法还应包括重视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坚持积极稳健的财务会计政策等。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管理必须对各种财务风险作出反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不同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这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1 现金性筹资风险的控制
首先,应注重资产占用与资金来源的合理的期限搭配,搞好现金流量安排。
其次,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监控制度,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确保资金收支顺畅,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快。资金沉淀的可能性越小,支付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2 收支性筹资风险的控制
第一,注重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及资金结构。
第二,选择最佳资本结构。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第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以降低财务风险。
第四,实施债务重组,减轻企业还债压力。
(三)财务风险的处理
财务风险的处理主要是在衡量分析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阻止或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减少损失程度。
1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从事某一事件。可以看出,风险规避是避免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其只能在非常窄的范围内使用,因为人不能为避免交通事故而足不出户。企业也不能为避免风险而不进行经营。这里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讨论:
首先,财务风险的宏观规避。第一,加强风险教育,树立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保障投资人权益。第二,加大资本营运力度,实施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第三,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化资本市场。第四,继续进行财务会计改革,完善会计准则和企业信息披露规则。
其次,财务风险的微观规避。第一,保持资产流动性。第二,台理控制经营风险。第三,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2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在风险发生后转移给他人的行为。一项风险是否转移除了取决于风险当事人对风险的态度和承受能力之外。主要取决于风险转移的成本,就是企业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种风险转移给对方。这里主要介绍风险转移的四种方式:一是以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由保险公司承担;二是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专门的机构完成;三是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四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企业在转移风险时应基于合法、合规、平等、公正的原则,决不能采用欺诈手段使其他企业蒙受损失。
3 风险承担
风险承担指人们对于风险造成的损失不采取转移措施,而是自己承担。就是将企业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的财务风险和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评价与控制 相关探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快速发展,相对于市场经营者和社会企业而言,风险随时可能出现,企业财务风险是不可控制的且也是随时存在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守社会各方面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企业最终经济收益不甚理想以至给企业本身造成一定损失。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并对各个生产环节造成一定阻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和控制工作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企业经济的正常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 我国企业财务可控性风险分类
(一)企业可控类财务风险详述
广义而言,我国企业可控性风险主要是指通过相关工作人员有意识的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干预和企业财务风险后果干预以至达到有效控制企业风险的主要目的。可控制类型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针对对应企业财务体系主体而言的,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及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制定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适时弱化,防治风险蔓延以防止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进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基础监督也可有效避免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不可控类财务风险详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可控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无法左右和控制的相关企业风险。不可控类型性质的企业风险通常是对企业财务主体而言的,其指企业行为无法对此类风险进行控制和影响。
二、 我国企业风险评价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复杂因素探讨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其基础宏观环境相对复杂,而往往此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却不能较好的去适应这种复杂市场宏观环境,其是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市场宏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必然会给有关企业带来一定不利财务风险。与此同时,负责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知识不足也会诱发企业财务风险,因为当我们在进行企业财务活动运作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相应风险。就现实工作而言,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单单管理好资金和运用好资金也不足以避免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所以加强企业相应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认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几个表现方面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资金结构体系存在缺陷和企业成本投资战略缺乏科学指导以及企业自身对投资决策失误等三个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体系构建过程中会存在不稳定因素,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企业财务负担不断加大且企业偿存能力也会显著下降以至产生相应企业财务风险。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在企业固定资金成本投资决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理论性指导和科学性指导,企业项目投资失误会使企业投资亏损且也会发达到预期投资要求,此时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企业存货结构缺陷和企业赊销比重不协调等也极有可能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几个主要方面探究
此条中首要一点就是要建立相应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之后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财务风险实施合理监控。需要从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能企力和业活力能力以及企业对应资产管理水平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刻探究。在完成上述操作之后才可进行企业财务弹性分析,企业财务弹性分析主要从企业阅读会计报表方面和企业表外项目分析方面等加以策略实施和执行的。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要点探究和分析
(一)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技术性策略分析
建立正规企业员工岗位责任制度,并加强企业审计力度和企业监督力度,采取企业财务风险化解措施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财产得到全面保护,同时也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趋于科学可靠,使得企业财务活动更加规范和化合理化。权衡考虑企业现金流量企业资产负债率,在经营环节中应根据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确定企业发展速度和企业未来发展模式,严格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行事,在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决策科学有效的同时合理利用企业会计方法及认真执行会计政策以至达到有利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目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具体控制措施要点概述
将企业资产占用和企业资金来源二者进行合理搭配,并对现金力量工作安排妥当。建立相应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企业流动资金支出管理和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使企业资金在市场中顺畅合理流通的前提下确保企业资金流转速度趋于稳定。需要强调的是,此时若资金沉淀几率较小,那么其资金支付能力就会有所增强且财务风险也会减小。适时选择最佳企业资金成本结构,合理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基础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并将企业债务进行合理充足,以至达到有效减轻企业债务的主要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相关财务收益和企业财务预期收益二者相差甚远,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守社会各方面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企业最终经济收益不甚理想以至给企业本身造成一定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工作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等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多样化,企业竞争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加剧。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探讨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对于解决好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和成因
1.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而造成企业所期望达到的财务收益与实际的企业财务收益存在差距或产生背离的一种现象。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阶段,伴随企业发展而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要对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完整、详细的了解,才能真正透彻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外部环境成因,二是企业自身的运营问题。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它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法规、税收的变化情况、企业发展的定位和企业发展的宏观走势、人民币的汇率、银行利率的浮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等,这些经济行为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财务收益,进而带给企业一定的财务风险。而从企业的内部成因来看,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只是单方面重视企业资金的使用和收益情况,而没有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规范,导致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错误,财务部门在财务决策上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往往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凭既有的工作经验和常规模式来进行财务决策和评估活动,没有从整体上来判断财务活动的价值,缺乏财务决策的精准性。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是度量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的运营情况。而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是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同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为企业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可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1.加强企业筹集资金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现代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要做好筹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要在相关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和一定的行业标准内进行,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经济原则。企业的筹资活动要按照这些原则和法律的规定科学、合理、合法地进行,尽可能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筹资活动要把握的原则主要包括:一是企业筹集资金额度要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实际生产收益、产品类型、销售利润等真实需求来确定,要防止企业资金筹集风险产生和扩大。二是要将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相结合,要充分考虑企业投资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明确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把握企业需要筹资的数额和规模。三是企业的筹资结构要与企业实际的资产结构相适应,要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最终依据企业的资产结构来确定企业筹集资金的途径、渠道以及企业负债的构成。
现代企业筹集资金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1)按照企业的生产情况和运营情况,确定企业筹资的规模;(2)对企业筹资结构的成本进行评估,然后选择最符合企业财务状况的筹资活动;(3)企业要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选择合理的筹资时机,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4)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之前,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筹资数额、筹资结构以及筹资时机和期限进行规划,制定完善的筹资方案。
2.加强企业资金使用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资金使用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就必须要明确资金在使用时的风险成因。企业资金投资风险成因主要包括:(1)企业的投资活动没有进行科学、完善的投资计划,投资决策不合理;(2)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没有很好地利用投资风险分散组合,导致投资风险和收益相背离,承担的投资风险性高;(3)企业在投资管理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许多企业的金融投资已经逐渐脱离了企业的实业投资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和成本;(4)许多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都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思想,而缺乏一定的理性,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
现代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主要有:(1)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原则和风险投资控制策略;(2)企业的投资活动要遵循审慎性原则,对投资活动开展详细的事前风险测评和投资回收测试;(3)企业的投资活动要把握创新和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原则,不要盲目跟风,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平衡方法、风险管理和控制办法等;(4)企业的投资活动要将投资风险进行分类和分化,减小投资风险的压力,最好能选择不同的投资主体来分担风险。
3.加强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使企业的资金回收达到投资的目标,最关键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尽可能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拥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点,是把握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与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1)注意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依据企业的成交数额和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来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2)详细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有效掌握对方的信用情况,减少信用违约风险;(3)采用一定的折扣手段来提高企业资金回收效率,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折扣政策,加快货款回收;(4)分析应收账款账龄,针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采用不同的催款措施和手段。
4.加强企业资金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在资金分配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而为了降低企业在分配收益时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并且要积极处理好企业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差异,使得企业的利益分配模式能够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而又能起到调动投资者积极性的目的。企业在资金收益分配活动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并且结合企业预期收益的要求,合理制定会计核算与利润分配的有效方法。(2)企业还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保证企业的再生产活动不受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3)企业还必须充分考虑投资者的积极性,要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投资方案使投资者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有信心,并且要使投资收益得到有效保证、及时兑现和增长。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内部控制机制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项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化解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机制。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能力。同时,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必须是针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起到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目前,国内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1)有效回避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在风险决策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投资风险小的决策投资方案,并且在风险决策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对方案作出调整和修改,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2)选择科学的降低企业风险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主要是企业通过付出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开展专门的投资风险监控,及时掌握风险变动,迅速反应和采取措施,提高企业风险主体(产品质量、方案设计、抵御风险的模式等)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减少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3)选择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必须加强与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采用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策略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并且通过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来达到转移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4)企业的债务重组。如果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并且有可能会引发负面效应时,企业就必须按照相关的政策和协议,对企业的资产债务进行清算,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企业债务转资本的重组等,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技术难度上来说,因内部控制机制需根据企业发展不断更新,其构建成本和技术难度也相对较大。企业要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各级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树立上下统一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观念,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联系,共同为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服务。目前,比较好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方法主要是依靠企业自建,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类生产经营流程的梳理,清查关键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流程和关键措施,定期组织对流程执行和风险控制检查,开展评估和实施整改,从而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降低财务风险成本,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内部控制机制,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
[2]黄长江,田裕英.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6(01).
[3]林轩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探讨研究——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
目前对风险一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是对风险未来产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这一观点应当是统一的。从狭义上讲企业财务风险具体是指应用财务杠杆对企业造成的破产风险或者普通股收益产生较大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讲是指企业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如筹资、投资以及运营资金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企业盈利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具体是指公司缺乏合理的财务结构以及融资造成公司失去偿债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预期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客观存在性
具体是指财务风险的存在并不是将人的意志作为转移。也可以认为,风险无时无刻不在,人们不能回避它,只能利用各种方法有效应对风险,进一步防止其发生带来的费用损失,有效获得利益。
(二)整体全面性
在企业筹集、运用、累积资金以及对财务活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同时在各种财务关系上积极体现。
(三)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体现出了可变性,也就是极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这样就表示了企业财务的不确定状况,进一步说明企业随时都会产生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复杂的宏观环境
企业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财务管理主要的宏观环境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客观存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重要影响。对企业来讲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是无法预测的。宏观环境变化的不利势必对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
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只要出现财务活动,势必会产生财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很多人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财务风险就不会出现,致使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就是淡薄的风险意识。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风险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产生的失误。防止产生财务决策失误的重要条件就是科学的财务决策。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决策普遍出现了主观经验决策问题,进一步导致了财务决策失误的发生,从而出现了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企业经营来讲最终目标就是获利,这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构建预警机制,需要不断完善财务收集传递信息制度,为企业经营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通过优良的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务预警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企业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应当从资金循环方面着手;坚持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信息以及科学管理知识,在定量分析的同时对定性分析加强应用;对风险处理制度不断完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应预测或者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并且有效进行控制与处理;构建财务预警制度,贯彻落实每个人的风险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责任对象,并且联系奖惩机制,促使负责人提高警惕性。
识别预警在企业财务风险中具体是指通过计算定量指标与分析定性问题,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通常来讲,能够利用下列指标展开分析:变现资产的能力。具体反映为流动与速动比率。负债情况。企业债务情况怎样,对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可以直接进行反映,通常衡量的标准是资产负债率以及获得利益情况。使用资产状况。通常来讲,企业使用资产情况越好,表明企业财务情况越好。使用资产情况具体是对存货周转率进行考核。一方面存货周转率体现为企业管理存货效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变现存货的能力。这一指标数值越大,变现存货的能力则越强,企业销售产品的情况也越好。对企业盈利能力准确反映的指标就是总资产报酬率,它体现了企业总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
(二)联系实际情况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财务风险是必然的产物,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前提下,财务风险更加无法避免。企业管理者必须站在市场的角度,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对成本费用严格进行管理,尽量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按照企业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编制出与本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应当对资产负债结构积极进行调整,提升变现资产的能力;企业应尽可能的提升运行资金的速度,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并且提高投资回报概率,进一步加快本金投资的回收速率;企业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风险有效回避、控制、转移以及分散等,从而对财务风险进一步有效防范,这些对财务风险的降低与化解,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形成原因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对财务风险积极规避,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防范措施积极进行掌握。事实上企业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威胁,可是另一方面,在国际化经济、科学技术进步、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也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并且带来了发展机会,这也是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
参考文献: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财务危机发生,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负债筹资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所以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第一,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财务风险含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增加,则会加速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第二,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第三,企业经营不善、投资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催化剂。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一般用于生产经营或通过项目投资来扩张企业,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与投资效益的获得是到期还本付息的保证。如因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风险。
第四,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汇率及其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或缓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第一,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第二,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控股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也是促进公司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这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一环。
第三,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与标志。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营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对一个企业负债能力来讲极其重要。
第四,树立风险意识,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承认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
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即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从决策、实施到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