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8篇

时间:2023-11-13 09:56: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高校心理咨询;认知

【作者简介】叶慧文(1971—),女,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除了受咨询机构和咨询师的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学生本身对心理咨询认知水平的影响,原因就在于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作为社会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理解应当有独到之处。因此,充分把握咨询对象(直接的和潜在的)的心理行为特点,尤其是把握咨询对象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行为趋向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构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新模式的重要基础。

一、调查的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从南昌市的大学中随机抽取了4所大学的大学生共491人进行调查。在选择时尽可能注意到不同院校和文理科学生的比例。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453份,占全体被试的92.3% 。被试年龄在17~25岁之间,其中男生271人, 占59.8%;女生182人, 占40.2%。文科学生196人,占43.3%;理工类学生257人,占56.7%。

(二)调查方法

自编《心理咨询认知调查表》,用SPSS for windows 1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

二、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内容的看法(调查结果见表1)

卡方检验显示,在“人际矛盾”(X2=14.760,P=.000)和“重大的生活变故”(X2=8.979,P=.003)两个选项上文、理科表现出的专业差别显著。

(二)大学生对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调查结果见表2)

对于“别人会怎样看待你去看心理门诊?”的回答,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倾向于“认为可能心理不正常”(X2=4.266,P=.030);理科生则比文科生更多地选择了“和从前一样对待”(X2=6.141,P=.013)。

当发现他人去看心理门诊时,文科生选择“认为可能心理不正常”的比率要高于理科生(X2=5.550,P=.018)。

对于亲友去看心理门诊的态度,女生比男生(X2=7.008,P=.008)、文科生比理科生(X2=8.143,P=.004)选择“认为可能心理不正常”的比率更高。

对于“如果你发现周围有人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你会怎么办?芽” 回答较多的是:“自己给他提出改变现状的建议”(68.0%)、“开导他”(67、8%)、“建议他去看心理门诊”(56.5%)。文科生更倾向于这三个选项的选择。这三个选项X2检验的结果依次是:X2=6.107,P=.013;X2=5.137,P=.023;X2=7.416,P=.006。表现出显著的专业差异。

当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出现时,大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首先是自我调节(84.5%),其次找朋友倾诉(72.2%),再次是去看心理门诊(40.8%)。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在“找朋友倾诉”,二者差异显著(X2=11.164,P=.001)。

(三)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解(调查结果见表3、4)

调查表明,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尝试自己去处理心理问题(X2=6.238,P=.013),也较男生更多地选择“书籍”作为了解心理咨询的渠道,存在性别差异(X2=5.409,P=.020)。

(四)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要求

调查结果见表5。

调查显示,女生比男生更看重“积极乐观”这一品质(X2=10.05,P=.002),文科生比理科生选择该项的比率也更高(X2=6.962,P=.008)。

对于心理咨询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女生比男生更为强调“洞察力”这一能力(X2=11.339,P=.001),文科生更加期望心理咨询人员拥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一点是专业差异显著(X2=5.111,P=.024)。

大学生们认为,心理咨询员应有广博的知识面,甚至有15.9%的同学选择了该题的全部选项。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咨询人员对“社会学”知识的了解(X2=6.773,P=.009),文科生较理科生要求咨询人员有更多的“医学”知识背景(X2=7.135,P=.008)。

调查结果还显示,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喜欢医生类型的心理咨询师(X2=7.263,P=.007)。

三、结果讨论

调查表明, 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是认同的,评价也较为积极,但误区也不少。表现在:首先,不少同学依然把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片面理解为心理异常的个体,因而产生出对求咨行为的畏惧心理,进而导致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和行为的不一致性。当心理问题出现时,大学生更愿意依靠自己或朋友去解决问题,选择咨询的比率不高。其次,对心理咨询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理解得不够深刻。很多同学认为心理咨询就是给人指点迷津,期望心理咨询人员能像医生一样,确诊开药,药到病除,由此导致对咨询效果的评价欠公正。第三,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内容的了解不够全面,适应性和障碍性问题多,发展性问题少。第四,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要求过高,求咨也不够及时,许多人总是要等到问题相当严重时才去进行心理咨询,而且急于求成。这些错误观点的产生,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对心理健康尤其是心理咨询的知识的宣传、普及的力度不够。二是历史文化背景。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尽快建立起符合我们自身哲学观和价值观的心理咨询理论模式和技术方法。第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加速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第三,教给大学生一些心理调控方法,为其进行心理自我调适提供方便。第四,加快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致力于发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尤其是要更多关注网络咨询。第五,开辟多种教育形式,如刊物、网络、广播、热线等,为同学提供大量的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钱铭怡,马悦.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工作的认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0).

【2】杨宏飞,刘佳.875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9).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优势;价值追求;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之相适应,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也不断涌现和创新,团体心理咨询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所谓团体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团体的形式,模拟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把来自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放到类似的环境中,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从而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一般的个案咨询相比,团体心理咨询有着显著的优势和更高的价值追求,以及灵活多样的实施方法,更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优势

与一般的个案咨询相比较,团体心理咨询在提高咨询效率、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心理咨询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各种原因而长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大都是兼职的,其中许多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和咨询技能的培训,加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就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咨询员的数量和咨询室开放的时间来看,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师资的利用度也因此变得十分有限,从而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心理发展更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

相比之下,团体心理咨询是以团体为单位进行的心理咨询活动,一名咨询人员就可同时指导多个类似的求助者,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比一般个案心理咨询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学校也为这一咨询形式提供了方便,同一类学校都是以同一年龄组的学生为主体,尽管会产生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各自不同的心理困扰和矛盾,但是更多的则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共有的问题,比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际交往以及情绪的控制和管理等等。也就是说,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出很多共性的方面。个案咨询形式虽然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团体心理咨询在缓解咨询人员不足、防患于未然及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等方面却是个案咨询无法比拟的。采用团体咨询形式既节省了时间与人力,扩大了影响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覆盖面,收益颇大,尤其是对集中解决一些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更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全面普及,有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社会对心理咨询的不理解或歪曲的健康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心理不健康甚至是有病的人才去进行心理咨询。所以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勇气去心理咨询室寻求面对面的辅导,害怕因此使自己成为别人议论的焦点。最终会出现学生有问题不敢咨询,特别是不敢多次咨询,导致个案咨询不力的现象。而团体心理咨询则可以给求助者提供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这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团体中成员的心理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作用,他们会因为更多同龄人有类似的体验而减轻心里的顾虑,使其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与自己相同的问题,这可以消除有咨询需求的学生内心背负的群体压力,从而增进其自信心。同时,团体咨询还提供了类似于真实生活的场景,为团体成员提供练习新行为的机会。例如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帮助那些有害羞、孤独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就比个案咨询更为有效,在充满友好的团体氛围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使参与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将获得的经验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咨询过程中将同类学生编为小组,进行多向交流和模仿,可形成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从而有助于他们问题的解决或障碍的排除。

此外,由于在我国社会中有着尊重权威和集体主义取向的传统文化基础,求助者易于接受咨询人员的教导式的讲述方式,对集体活动方式的教育比较容易接受。因此,采用团体咨询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得到求助者的积极配合,收到良好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心理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从而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顺利实施。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团体心理咨询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眼前的心理问题,而且它更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强调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生发展的课题来规划辅导、咨询的内容。团体咨询为求助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和平台,而互动、互知、互信会有力增进咨询的效果。在交流互动中,求助者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孤单和孤独的。“和别人一样的体验”可以使求助者敞开心扉,大胆倾诉,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其他团体成员,从而帮助团体成员从自怨自艾的心境中慢慢走出来。因而,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团体心理咨询的价值追求

在实际的咨询活动中,团体心理咨询并不仅仅满足于解决学生现有的心理问题和困惑,而是更多地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方面。与个案咨询相比,团体心理咨询有着更高的价值追求。

(一)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

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在团体中形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价值在于其发展功能。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不成熟的行为偏差,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内心的思想表达出来并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学会在在互动中成长。

(三)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团体心理咨询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合作,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有利于增进理解和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三、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方法

实施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开设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组织团体讨论以及开展团体活动等。

(一)开设心理咨询知识讲座

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较为模糊,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看法与态度。因此,普及、宣传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为此,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最为常用的就是通过举办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内容的知识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结合心理学教学宣讲心理卫生知识等,从多种感知渠道入手,全方位地开展宣传,让心理健康与咨询的知识深入每个学生心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树立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正确态度。

(二)组织团体讨论

团体讨论是运用最普遍的团体咨询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团体成员共同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团体讨论中,成员根据自

己的心理感受,对一个共同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探讨,并在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发表和不断修订自己的看法。通过毫无拘束的讨论找到心理上的一种依托感,最终走出心理困境。应该指出的是,团体讨论不同于平时的课堂讨论,这种讨论更强调平等、自由、信任的气氛,成员之问彼此真诚,通过参与和倾听、容忍和接纳的过程,学会尊重别人和相互合作,并通过深入探讨,最终寻求到解决共同心理问题的途径,这是成员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并认识其重要作用的极好方式。

(三)开展团体活动

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各类团体活动十分普遍,特别是在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的发展性咨询中,团体活动非常必要而有效。团体活动是根据一定的咨询目标、咨询性质和对象特点而设汁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实现咨询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成员广泛参与的团体活动,有助于成员在团体中获得情感的支持,尝试积极的体验,发展适应,重建理性的认知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开展团体获得可以增加积极的人际互动,让成员改变不合理的自我认知,走出封闭的心灵空间,真正获得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民营心理咨询;现状;民众;对策

[作者简介]曾院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20-03

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更是极为关注。本文针对南宁市民营心理咨询机构等进行调研,重在了解其经营状况及咨询师们对该市场的一些看法,搜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南宁市民众进行调查以获取南宁市心理咨询的存在市场,为南宁市心理咨询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一、研究方法

1 对象。2009年1~3月,笔者走访了南宁市7家心理咨询机构,同时调查了南宁市部分民众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本研究接受调查的咨询机构均为私营公司、个人等独立注册的机构;另随机选取了南宁市400名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1%为女性,年龄分布为:10~17岁32%,18~40岁51%,41~65岁12%,65岁以上5%;接受调查的民众中,80%为城市居民;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为:22%为初中学历,24%为高中学历,13%为专科,34%为本科,剩下的6%为硕士。

2 方法。采用自编《民营心理咨询机构现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面对面访谈(5家)和网络、电话访谈(2家)相结合,对咨询机构的客观情况作基本了解,另外还征询了受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主观意见和建议。对民众采用自编《南宁市民众对心理咨询态度调查》问卷进行随机调查。

3 数据处理。对机构笔录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整理,采用频数统计、类属分析的方法分析资料;民众问卷采用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

二、民营心理咨询机构的现状分析

1 心理咨询机构成立年限较短,各方面配置欠完善。从所注册机构的属性看,7家咨询机构均注册于工商局。咨询机构成立时间最短的2年,最长的有10年,平均成立时间为5.29年;在人员配置方面,咨询机构的管理人员为2人或2人以上的机构占85.7%,咨询师专职与兼职的比例为16:65,专职人员仅占19.8%;每个咨询机构拥有单独的咨询室1间,功能区总使用面积最小的为40m3,最大的为603,平均使用面积为43证;每个咨询机构有电脑1台,拥有的心理咨询辅助设备最常见的是心理测量软件、服务器和放松椅,而其他设备如生物反馈仪、沙盘等几乎没有,甚至有的咨询机构没有任何辅助设备。

2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在本研究中,接受调查的均为机构中的管理者,也是专职心理咨询师。7位咨询师的年纪在30~45岁之间,教育水平均为大学本科,最后学历的专业中,1人是心理学(14.29%),2人是医学(28.57%),其他4人为其他专业(57.14%)。这些咨询师大多数都是只经过国内专业机构的理论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或三级证书。对此,一位咨询师表示,学历和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为来访者解决问题,当然高学历及心理学科班出身会给咨询师增加不少筹码。7位咨询师只有1位(14.29%)参加个人督导,时间为每月一次,每次2小时。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机构对专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每年参加学习班的具体要求中,只有l家要求每月平均15小时,占14.29%,其余6家均无特殊规定;各机构对咨询师专业工作的评估检查则是通过来访者家属反馈、对来访者进行随访追踪或案例考察等来实现,但都没有量化的标准。可见,目前心理咨询市场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督导制度、监督机制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

3 咨询途径繁多,但仍以门诊咨询为主。咨询方式可按咨询途径分为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讲座培训等。调查发现,7家咨询机构中有6家都将门诊咨询作为主要的咨询形式,占85.7%,有4家认为门诊咨询效果显著,占66.67%,可见门诊咨询仍然是主流,且收费均高于电话和网络咨询。各咨询机构与来访者面谈的地点基本都在咨询室,但也有2家机构表明,如有特殊情况,也会提供“上门咨询”服务。其中一家有一次“上门咨询”经历,这位咨询师认为,“上门咨询”因为不是来访者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收取双倍的价格。

4 咨询技术多采用兼容取向,但缺乏本土特色。调查发现,6家以个案咨询为主的咨询机构中,仅1家咨询机构采用固定的咨询技术(NLP),占14.3%。其他5家均采用兼容取向的咨询技术,即不倾向于某一流派。其中一名咨询师认为心理学是要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做学问的,评价心理咨询技术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效果,不管采用哪种理论,只要能为来访者解决问题就是好的。可见,目前使用的很多理论都是西方的文化背景的产物,东、西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现在迫切需要对当代中国人心理进行研究,据此产生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疗法。

5 宣传方式多以网络宣传为主,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口碑。分析咨询机构采用的宣传方式发现,7家咨询机构都将网络作为主要的宣传工具,然而对人们选择咨询机构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口碑的传颂,即帮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的服务质量。一位咨询师表示,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能力,无论如何加大宣传也是徒然。在本次调查中同行转介的情况较少发生,仅有l家咨询机构的客源中有被同行转介者。

6 收费标准不一,咨询量不足,多数机构处于非盈利状态。调查发现,机构内统一收费的有2家,其他的则按不同的咨询师来收费,最低收费为100元/小时。收费在100~300元/小时的咨询机构有6家,占85.7%;高于300元/小时的是1家咨询机构的部分咨询师,占14.3%。可见,目前南宁市的咨询机构收费多集中在100~300元/小时这个区间。在对民众的调查中,发现民众能接受的收费在100元以下,这与民营机构中现行的收费相差甚远,这也可能是其“非盈利”的一个原因。对于收费标准的制定,大多依据咨询师的技术水平、治疗效果为参照,整个咨询市场并没有较为统一的依据。

咨询机构月咨询量,7家咨询机构中只有l家回答较为明确,其咨询量约为30人次/月,其余的机构对该问题回答模糊或避而不答。咨询师对咨

询机构目前经营状况的评价,7家的评价描述依次为“有赢利”占28.57%(其中1家以培训为主),“一般”占42.86%,“亏损”占28.57%。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咨询机构除个案咨询外,还开展讲座、咨询师培训等业务,其中1家还以此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可见,目前南宁市民营心理咨询机构的经营状况并不太理想。

7 来访者以女性居多,机构提供的服务多为心理问题的解决,发展性的服务较少。综合7家咨询机构对来访者情况的描述,发现来访者以12岁以上的学生群体和30~45岁的成年人居多。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来访者占60%~80%,在调查中咨询师们对这种现象作了一些解释:“这不能说是男女性格的差别,只是说男女性别的社会的角色期待不同,影响他们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和求助的态度。~女性更倾向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能把问题说出来,更显示出一种人格的韧性。男性应更开放的认识到这点。”各咨询机构都反映来访者属于一些压力较大、经济和文化水平都较高、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又比较到位的人;来访者咨询项目中婚姻情感咨询排行第一,其次是学生问题咨询、亲子关系和子女教育及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的问题和性格完善则较少,甚至没有。由此可见,多数咨询机构提供的服务都限于心理问题的解决或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发展性的心理咨询服务不普及,咨询服务模式简单。

三、民众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分析

在对民营咨询机构的访谈中,咨询师对心理咨询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行业的规范、咨询师的质量等。另外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较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了探究制约心理咨询发展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民众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笔者对400名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民众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足。调查发现,民众了解心理咨询的途径主要有书籍(48%)、报纸(27%)、电影电视(32%),但对心理咨询比较了解的仅占18%。在本次调查中,只有9%的人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其中22,2%的来访者曾经去过医院求询,22.2%曾经去过民营心理咨询机构求询,而有66.7%的人是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求询。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上,有2%的人认为去咨询的人都是精神不正常的人,2%的人认为心理咨询纯粹是聊天唬弄病人,30%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这反映公众对于心理咨询的看法仍存在许多误区,对于有心理问题寻求咨询这点仍然不能坦然接受。

2 民众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程度不高。在对咨询师的信任上,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民众抱着怀疑的态度,如认为有心理问题却不接受心理咨询的原因中,有18%的人认为此领域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值得信任;在来访者中,有55.6%的人对咨询师说的话有所保留,其不讲真话的原因有44.4%的人认为咨询师不值得信任;对咨询师的指导,有66.7%的人会打折扣执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令人满意,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及其从业人员的信任程度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民众对心理咨询从了解到接受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调查结果看,民众在遇到不开心或痛苦的事情时,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向亲密的朋友倾诉或独自承受,而选择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仅有8%。探究原因,72%的民众认为目前人们还没有接受心理服务的习惯。有过心理咨询经历的民众中,44.4%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44.4%的人来询时并没有告诉别人,可见,尽管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了解与自己去接受心理咨询毕竟是两回事。

四、对策与建议

1 政府的参与和支持。美国及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将对心理咨询行业发展产生极大推动力。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目前政府的参与较少,故政府应加大支持和监管,以保证心理咨询市场的有效运转。(1)明确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加强学科建设,扩大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招生比例,培养更多的心理咨询专业人才;(2)制定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机构的认证、从业、管理、考核等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督导制度,实现咨询人员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的心理健康;(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宣传普及,提高民众对心理咨询的认同度。

2 咨询师自身建设。咨询师水平是核心竞争力。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咨询机构能否生存,关键在于“效果”,而这一条是以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为保障的。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素质,笔者根据实证调查及相关文献,提出以下建议:(1)心理咨询师应努力创设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自身“助人自助”的专业水平;(2)通过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心理咨询模式和体系;(3)心理咨询师间应加强交流,适当自我调节,避免心理疲惫和职业倦怠,接受个人督导,从各方面提高个人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届时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将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由此咨询师的学习和培训应重视这方面的内容。

3 民众的消费意识。经对潜在消费者研究表明,潜在消费者转化为有效消费需要两个关键因素:意识到自己已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功能。可见民众的心理健康和有关心理咨询知识的普及是产生有效消费的关键。(1)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对“亚健康”危害性的重视,防患于未然,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2)建立求助意识。在发现心理失调时,突破中国传统观念,积极向他人求助,了解向他人倾吐或进行心理咨询可增强心理健康;(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定期进行发展性咨询和健康性咨询。

篇4

这一个月的心理咨询实习,我有不少的收获:

一、通过网络咨询实践,学习进行摄入性谈话,搜集咨询者的基本资料,对咨询者的问题有一个大概了解,进而梳理问题脉络;咨询中最关键的是对咨询者的共情,这是建立有效、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将对咨询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咨询者,以使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二、通过案例讨论,大家表达各自的见解。不同的咨询员对咨询者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大家共同分析和讨论,集思广益,寻找咨询者问题的关键点;我从中发现自己看法的偏狭,开阔自己的思路,提升了咨询知识水平:咨询的焦点要转入咨询者身上,引导其进行思考;咨询员要有精神分析的眼光,人文主义的心态,认知行为的方式,家庭治疗的形式;

三、通过角色扮演,我以咨询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在情感之中的困惑,以及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员的情感纷纷问题;一方面,通过“空椅”对话,我宣泄了积压在心中许久的负性情感;另一方面,督导与咨询成员们给予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令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思维、行为模式,探寻自己身上的长处,挖掘自身潜能。

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我们对咨询员的坐姿,表情,询问的语气,共情的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实际训练。

一个月的实习期很短暂,我在一些方面上存在着不足:在网络咨询中,与咨询者的共情不足,过早的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没有以一个中立态度对待咨询的问题;自信心不足,角色扮演中不敢担当咨询员的角色,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在共情训练中,自己表露的是焦虑,担忧的情感,没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实习期间,由于自己还忙于其它事务,无法静下来认真于心理咨询,没有自己的个案与大家共同讨论。

在红枫的实习,可以说是既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总的来说,收获是较多的。

此次实习中,有幸得到刘凤琴老师的督导,每当在咨询中遇到困惑时,刘老师总能耐心地指导我们,给予我们启发;刘老师有多年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对心理咨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心理咨询方法,直观明白,不是僵化的理论,更令人易于理解和消化。刘老师开朗、乐观个性,亲热、包容的态度,敢于挑战困难的作风,令人留下深化印象。

篇5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改造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150-02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概述

团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相对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而言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离不开团体的。可以说,团体心理咨询的魅力就在于它充分重视与利用人类的乐群性,使参与团体活动的成员,在团体情境下基于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相互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过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节省心理咨询所需的人力和精力,又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 因其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团体心理咨询被广泛应用于咨询、教育、医疗、企业、司法、社区等领域。

二、开展服刑人员团体心理咨询的意义

近年来,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已悄然成为刑罚执行机关对服刑人员改造的第四大手段,而且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将心理咨询引入监管改造,其目的在于解决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帮助服刑人员重塑健全人格,对于消除监管安全隐患,提高改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把少数或是个别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服刑人员提供援助、支持、咨询、治疗作为心理咨询的重点,显然已远远不能满足绝大部分服刑人员对心理健康的需求。

(一)团体心理咨询是服刑人员心理咨询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服刑人员心理咨询的不断深入,针对其所特有存在的心理问题,监狱的心理工作者们依据心理咨询基本原理,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越来越多的心理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个别服刑人员作为心理咨询的对象是不够的。通过谈话教育和个别咨询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服刑人员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共同性,在解决服刑人员类似的或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时,团体心理咨询显现出其明显的优越性。它既提高了心理咨询效果,又省时省力,影响大、效率高,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个别咨询的不足。在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为了帮助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服刑人员,咨询师可以根据其问题的相似性(或共同目标),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同一情景中面向众多服刑人员设计短程团体心理咨询方案并实施。在团体氛围中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从而促进服刑人员的人格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其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维护并增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团体心理咨询是提高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

1.正确的认识自我,激发自我潜能。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镜中我” 的理论来形容自我是与别人面对面互动的产物。他认为,周围的他人好像一面镜子,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在服刑人员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缺乏自知之明。他们有的过于自卑,做事往往瞻前顾后,以致一事无成;有的罪犯则过于自信,唯我独尊,思想改造上无明显的进步。在团体情境中给成员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观察和分析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使参与者进行自我探索,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正确的自我评价,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增强自觉能力,进一步激发自我潜能。

2.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不但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而且还可以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成熟,培养成员健全的人格及协调的人际关系。在理解和支持的氛围中,团体成员不仅可以被他人接受和容纳,发现相同性,从中得到情感支持,还能探索自己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交换认知的经验,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这可以使服刑人员能够积极面对现实,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维护自我身心健康,调动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热情,提高其改造的质量。应该说,团体咨询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它积极启发和引导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发展。

3.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在监狱当中被严格监管的服刑人员的人际交往问题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冲突困惑最为突出,占调查总人数的30%左右。人际关系不良往往是许多心理问题之源。在团体心理咨询中,通过成员间的互动、学习、模仿、尝试,探索新的行为方式,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形成新的人际互动的行为模式,学会从与别人的交往中察觉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也可以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在互动中成长,在交往中发展。在咨询团体环境中,可以选择并实践多种多样的人际交往技能,并将它们移植到其他的生活情境中。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于激发服刑人员的自我教育潜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服刑人员是具有一定自我教育潜力的,尤其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利用团体的氛围和与真实生活相似的场景来练习新行为。通过倾听、观察他人行为而间接学习,以一种“经验分享历程”的团体讨论方式,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促使其获得正确的观念与适当的态度。同时可以充分地调动服刑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提高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消除服刑人员的不良情绪并维护心理健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

服刑人员在行刑机构内的时间普遍较长,其心理有着特殊性,矫治难度较大,这是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形势。如何利用有限时间最大限度地、系统地解决其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目前在实践中常用的团体心理咨询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团体讨论法

它是在团体的情景中,成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就一个共同关心的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可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使问题更加清楚,以达成共识。在服刑人员沟通思想和感情的基础上,团体讨论将有助于成员克服盲目、错误的认知,做出一个正确的、一致的决策,以修正自己的看法,促进其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解决。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技术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个体在扮演某一角色的过程中,站在角色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体验角色的处境和感觉,预测角色可能采取的行动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进而反思自己与角色反应的差异,从中理解角色,理解自己,从而达到消解个体的心理困扰,促进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目的。在针对服刑人员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时,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并获取有关背景信息,达到相互了解、理解他人、反省自我的目的。实践证明,此方法对于大服刑人员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尤为有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服刑人员的心理素质,角色扮演是行之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之一。

(三)心理剧

心理剧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1921年创立的。它是一种可以使团体成员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其方法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探索当事人的人格、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等问题,体验到一些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和态度,并达到宣泄情绪、减轻压力、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的目的。在监狱中,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编排一些反映实际情况的心理剧,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服刑人员用自己的语言达到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共鸣,以取得更好的心理咨询效果。

(四)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源头可追溯到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应用团体行为训练的方法即通过行为训练的方式改变个体的行为,从而达到改变个体心理模式的目的。具体地讲就是团体心理咨询中可以有领导者确定好训练目标后,要求参与者采用强化、惩罚、厌恶及条件反射等手段,使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发生改变,以达到使其增加某项适应或者是克服甚至停止某些不良行为目的。如团体成员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心理咨询师的示范和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来进行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和情绪表达(控制)训练等。

(五)心理游戏法

在咨询过程中运用团体游戏的方式,既可以激发组员的兴趣,又可以寓教于乐,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开放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一方面可以调动起服刑人员切身参与的乐趣,体验到意外的发现;另一方面也能通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服刑人员对生活的热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影响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综上所述,随着心理咨询技术在服刑人员的改造中不断地深入和应用,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将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它对改善服刑人员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势必将成为维护与促进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2-6.

[2] 任俊杰,高德贵.结构化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实证性研究报告[R].罪犯与改造研究,2009,(7):22-23.

[3] 孙时进.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8-49.

[4] 章恩友.罪犯心理矫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136.

篇6

一、阻抗的实质

阻抗是心理咨询过程中伴随的特定现象,同时也是影响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于阻抗的实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国学者认为,阻抗是指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者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者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得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这一观点表明,阻抗对于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在心理咨询中,来访大学生的阻抗包括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上的所有抗拒心理咨询的情形和因素,其实质是来访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变化的抵触和抗拒,只要咨询者对来访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触及到其内心情感问题,或涉及到其行为改变,都会遇到程度不等的阻抗。可以说阻抗是心理咨询时来访大学生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现象,心理咨询过程就是来访大学生阻抗的产生与应对的过程。

二、阻抗的表现形式

1.在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有两种表现形式:不履行咨询安排和诱惑咨询者。不履行咨询安排是来访大学生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故意破坏咨询安排和设置,如不按时赴约,借故到时间不来咨询,或推迟咨询时间,或者不配合咨询者的要求,不认真完成心理咨询的作业和必要操作,甚至私自取消预约,在预定时间不来咨询且不事先告诉咨询者。不履行咨询安排是在咨询关系不稳固的情况下,来访大学生安全感受到威胁,潜意识地保护自己而产生的阻抗,对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会带来直接阻碍。诱惑咨询者是来访大学生通过引起咨询者注意的言语、行动和装扮等来分散、转移咨询者的注意力,以影响心理咨询的进程。有的来访大学生对咨询者发生兴趣或让咨询者喜欢自己而讨好咨询者。常常会表现得很好,让咨询者非常高兴,或通过自身刻意打扮、或大讲自己的有趣经历、或以请客送礼的方式来试图引起咨询者对自己的兴趣。这种来访大学生诱惑咨询者,密切与咨询者私人关系的方式,表现为自我防御和控制咨询关系发展的欲望和目的。

2.在会谈程度上的阻抗有三种表现形式:赘言、寡言和沉默。赘言多表现为来访大学生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滔滔不绝地讲话。在积极回答咨询者提问的表象后面隐藏了某种潜在动机,如减少咨询者讲话的机会、回避某些核心问题、转移注意力等。赘言的另一种表现是反复诉说,来访大学生往往对已经澄清的问题仍然一次次重提,或者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喋喋不休,回避咨询中接触实质性问题,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及症状反复辩解,否定事实。赘言多是无意识的,但它却起到阻碍咨询进程的作用。寡言是来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消极抵抗形式,常见于那些被迫前来咨询及对心理咨询有戒心的大学生。寡言的来访大学生问多答少,言语简短,有时以重复性或习惯性的话语应答,似乎在有意无意地与咨询者周旋、应付;或者言语迟滞、语调低沉,气氛沉重,缺乏交谈的情绪和内容;或者是语带保留、欲言又止,含乎其辞不知所云。寡言使咨询者产生困难及挫折感,无法投入咨询过程深入了解来访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沉默是来访大学生拒绝回答咨询者提出的问题,或者有较长时间出现停顿。它往往表现来访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某种强烈抵触情绪,多源于被迫前来咨询而产生的愤怒情绪,也可能是咨询者的解释不当而令来访大学生抵触或反抗。沉默的出现将使咨询暂时无法进行,会导致咨询气氛的尴尬、压抑和紧张不安。

3.在会谈内容上的阻抗有四种表现形式:理论交谈、情绪宣泄、谈论小事和虚假提问。理论交谈是来访大学生竭力用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与咨询者交谈,表面上似乎在增进与咨询者的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实际上常表现出对咨询者存在某种疑虑及企图对心理咨询加以控制的倾向。在咨询时会告诉咨询者自己读过有关心理和医学方面的书籍,并不断将有关自身问题的理论和疗法向咨询者询问,从而回避谈论其自身的问题,或增强其在心理咨询中的地位。情绪宣泄是来访大学生在谈论某些话题时采用过度情绪化的、见诸于行动的方式表达强烈的情绪反应。常表现为咨询时烦躁易怒、大哭大闹、不停流泪、或不自然的大笑等。情绪宣泄是一种精神防御的表现,它可以使来访大学生避开感到焦虑和精神痛苦的意念,表现出对重新体验痛苦经历的焦虑和抵触情绪。谈论小事是来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中无关紧要的小事谈论不休,而回避谈论核心问题,并转移咨询者的注意力,把谈论的主题控制在自己希望的内容上。谈论小事常常是咨询者不易察觉的阻抗表现。虚假提问是来访大学生通过向咨询者提出表面上适宜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话题或加深某种印象。虚假提问一般涉及心理咨询的目的、方法、理论依据,甚至是咨询者的私人情况等,常使咨询者无从回答,与心理咨询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密切联系。它会转移心理咨询的交谈方向,代表来访大学生的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

4.在会谈方式上的阻抗有五种表现形式:外向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外向归因是来访大学生将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而回避从自身的角度加以认识。它严重阻碍来访大学生的自我反省,将一切错误客观化,并将所有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似乎外在的一切事物都跟自己过不去,而不愿意识到可能自己也有问题或错误。外向归因是来访大学生的自我中心的表现,容易对咨询提出的自我暴露与分析要求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健忘是来访大学生在谈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话题时所表现出的遗忘现象,它是来访大学生对某种痛苦经历长期压抑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特别是当咨询者竭力启发来访大学生唤起某种痛苦的记忆时,来访大学生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遗忘。顺从是来访大学生对咨询者讲的每一句话和每一要求都表示绝对赞同和服从,从不与之争论,表现出对咨询者格外尊重和客气。顺从往往使咨询者无法深入了解来访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还使咨询者无所适从,也无法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控制话题是来访大学生在咨询交谈中一味要求咨询者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话题。控制话题可以减轻来访大学生因谈论不愿谈论的问题而产生的焦虑,还可以强化其在心理咨询中的自尊和地位。最终暴露是来访大学生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的事情,以使咨询者感到措手不及,借以表达其对心理咨询的某种抵抗或击败咨询者的企图。

三、阻抗的应对策略

1.与来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帮助关系,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相互卷入的关系。它是咨询取得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减少来访者的防御心理,使来访者接受咨询者的建议,并积极配合咨询者,让来访者对咨询充满希望,增强继续前来接受咨询的意愿。因此,与来访大学生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是应对阻抗的重要措施。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要对来访大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做到尊重、接纳。即使来访大学生充满不情愿或敌对情绪,也要给予充分的体谅,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解除来访大学生对咨询的种种顾虑,并运用倾听和自我开放等技术解决来访大学生的阻抗。

2.对来访大学生的阻抗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一方面,来访大学生在最初咨询时所谈论的可能仅仅是一些表层的问题,咨询者若能通过对表层问题的分析,及早把握其深层问题,将有助于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来访大学生的某些人格特征,如攻击性、暴躁、退缩性和防御心理强等特点,也会反映到咨询会谈中,表现出不同形式的阻抗,咨询者对此应有明确的认识,并用真诚的态度及较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取得来访大学生的信任,以排除咨询会谈中的阻抗。此外,来访大学生对待咨询者的不信任态度也会产生阻抗,如对咨询者不满、害怕咨询者、对咨询者产生负移情,或感到咨询者对自己有伤害等,而对心理咨询产生抵触情绪,咨询者必须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理。

3.以诚恳助人的态度对待来访大学生的阻抗。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一旦确认来访大学生出现了阻抗,就应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来访大学生,让其认识和面对阻抗。在反馈时,咨询者一定要从帮助来访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的、与来访大学生共同探讨的态度指出阻抗。首先,向来访大学生指出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着问题,争取得到来访大学生对问题的一致看法,并确认阻抗的存在。其次,促进来访大学生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以解释和讨论阻抗,从而有助于减轻紧张和焦虑,使来访大学生以合作的态度与咨询者共同探讨阻抗。此外,咨询者在面对来访大学生的阻抗时,自己在情绪、态度和认识上不可失去控制,绝对不能把来访大学生的阻抗当成故意制造事端,以免陷入与来访大学生无谓的争辩和对抗之中。

篇7

关键词: 高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模式 工作效能

自上世纪80年代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出现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今我国高校心理咨询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各高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加大队伍建设,落实经费,努力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各地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实效性不强。很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并不受“宠”,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甚至成了应景和摆设。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构建适合我国国情校情的心理咨询模式,对于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效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问题学生实行分类咨询管理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为健康心理和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障碍,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可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分为五大类。

1.第一大类为心理发展咨询:针对绝大多数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择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等。

2.第二大类为情绪障碍咨询:主要针对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的适应不良而出现的烦恼、忧虑、困惑等提供帮助。

3.第三大类为心理疾病咨询:主要针对有神经症症状的学生,帮助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来访者挖掘病源、指导对策、解除危机。

4.第四大类为心理危机干预: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5.第五大类为精神障碍学生的筛查、诊断和转诊。

二、促进心理咨询师分级、分类的专业化发展

国家新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分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合理配备各个级别的心理咨询师,实行心理咨询的督导制度。

高校心理咨询师坚持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专科心理咨询师选拔、培训、考核和监督机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病人看病,只知道去内、外科,一个大夫可以从头看到脚,而现在病人看病,都会选择治疗某一种病的专家。因此,“万金油式”的医生几乎不复存在了,而现在“万金油式”的心理咨询师还满地都是。心理咨询领域同样需要各类专业型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不同类别心理服务,心理咨询师队伍同样面临着分工和专业化发展问题。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率先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构建发展机制、制定激励政策,使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的特长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如:发展咨询师、情绪障碍咨询师、焦虑症心理治疗师、抑郁症心理治疗师、强迫症心理治疗师、神经衰弱心理治疗师等,并通过学习培训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内稳步提升,使学生有选择地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机制

心理咨询有咨询目标,有进入,有,有收尾,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咨询单元。但许多咨询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将每次咨询有机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整个咨询环节中的一环,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咨询整体。这就要求能够对每次的咨询作评估总结,以提高下一次的咨询实效。咨询效果评定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进行。

1.主观评价,即来访者自我改善的主观感觉或对现实世界看法发生改变的情况。比如,求助者认为自己现在不再害怕原来害怕的事物了,原来无法接受的现实现在开始接受和正视了,对自我的满意度也上升了,等等。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开始正常上学、上班,与他人交往状况得到改善,工作、学习效率提高,等等。

3.行为评价,即亲人、朋友、师长和其他了解治疗前后情况的人对患者行为改善的认可。

4.量表评估,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某些心理症状量表如SCL-90、SAS、16-PF等的分数得到改善。在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中,量表是最客观且科学的。

5.咨询师的评定,根据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的情绪、认知等方面有进步,自我评价更乐观,积极面对困难,等等。

通过以上评价对每次咨询进行评分,提出下一步的咨询措施。

四、强化心理咨询后续干预措施

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中心 心理咨询 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在高校教育系统中,由于师资力量相较于义务教育有了明显变化,师生配比进一步扩大,辅导员需要关注更多的学生,同时,不同专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同,因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需要辅导员的全心投入。可在现实情况下,辅导员本身的工作也是尤为繁重,辅导员想要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既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实现效果的达成,也要尽可能地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

1 辅导员需明确相关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运用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进行的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为了更好地实现咨询效果,往往是通过友善,温和地交谈来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这一点在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中也一样要求,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需要对自身的形象进行设计,运用语言,行为等多种方式,实现在学生的印象中能够有一个相对而言值得信任的形象存在。使得在学生需要进行相关地心理咨询辅导时,能够说出自己心理的真实感受,为辅导员解决问题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撑。在这样的咨询关系建立中需要遵循以下的“十字方针”,即“尊重、温暖、真诚、共情、关注”,在心理咨询之中,“尊重”指的是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与接纳,无论是学生的优点也好,缺点也好,对其进行认可,而不是一味地否认与厌恶。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让学生主动、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疑惑与困难。“温暖”指的是在咨询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当做到热情、温和、体贴、专注、不厌其烦,使得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放松,并且内心舒适感动。这里也需要对“尊重”与“温柔”进行区别,前者,指的是礼貌与平等,不至于让学生因为辅导员的身份而拘谨;后者指的是通过感情,情绪来实现学生的舒适感受。总的来说,除却辅导员的人格魅力需要被学生认可,也需要辅导员了解并懂得相关心理咨询技巧来实现心理咨询的效果。“真诚”即需要辅导员能够表里如一,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相信自己,从而使得这样的咨询具有意义;“共情”即要求辅导员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的心理感受用心体验,而不是一味地认同或者否定,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善于运用合理的语言进行表达;“关注”指的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的关注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的真正意义上尊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2 辅导员需要运用系统的心理咨询技巧

2.1懂得倾听

在一般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的身份存在限制,辅导员习惯于说而不习惯给予学生表达看法的充足时间与机会。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需要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倾听来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辅导员善于运用言语、动作亦或者是神态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外,对于辅导员自身来说,也需要其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角色,专注并且和善地对学生的整个表达内容进行耐心地倾听,达到积极参与的要求。相关专家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了倾听时应当做到的五个要素,即:面对来访者(Squarely)、开放的身体姿势(Open)、身体稍向前倾(Lean)、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Eye)和身体姿势放松自然(Relax)。在这样的倾听过程中,不要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应该主动地吸引倾听者使其愿意将其谈话的内容不断地扩充。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表达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明白其隐含以及不明确的表达所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将自己的感情传递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鼓励学生宣泄自己的想法,正确对待这样的想法产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2.2将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进行结合

在一般的心理咨询过程中,会通常以“如何”、“为什么”、“怎么样”等疑问词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提问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困惑,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宣泄,这样的提问方式即为开放式的提问;与之相反,以“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词进行提问即为封闭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主要是对交流咨询过程中的细节之处进行明确,以及防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表达内容缺乏意义时进行合理地纠正,实现效率与效果的共同提高。将这样的两种交流方式进行结合,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地搭配来实现效果,另一方面,应当有意识地多采用开放式的问答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也避免了学生觉得自身被质疑而产生抵触的情绪。

2.3进行不断地鼓励

心理咨询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需要辅导员进行言语的表达,这就需要辅导员的表达内容应当符合某种规律来实现学生的表达顺畅。这里指的即为辅导员应当在表达语言的措辞上懂得重复学生的表达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来推动交流的进程,同时也可以采用“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等简短的过渡性词语,使其能够不断进行表述。辅导员这样做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从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保证心理咨询交流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