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儿科护理体会8篇

时间:2023-11-13 09:56: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科护理体会,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科护理体会

篇1

最大疗效,减少其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1 指导合理用药

1.1 抗生素类 目前儿童抗生素类药物在口感、香型上均迎合儿童口味,使小儿与家长易于接受。在临床上,我们应使家长明确抗生素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它对于除细菌感染以外的其他病变,疗效甚微。①指导家长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与适应证,不能认为是炎症均可用任何抗生素治疗,而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②使家长明确并非多用及早用抗生素即能加快疾病的恢复,更不能拿成人标准来对待小儿,而应诊断明确后用药;③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及用药目的不同,药物剂量不应完全遵循说明书,应在医生指导下具体应用。

1.2 退热类 ①让家长明确发热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机制,指出滥用退热剂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相反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②指导家长正确运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浴,酒精擦浴,额部冷敷等,多补充水分,利于毒素排出,新生儿体表面积大,血流丰富,易于散热,宜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而不宜用退热剂;③向家长介绍不同退热剂的适用年龄、剂量、使用间隔时间与给药途径;④指导家长掌握给药指征,一般肛温低于39℃,建议最好不用退热剂,可给予物理降温,同时密切观察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继续上升或出现寒战等症状,可适当使用退热剂,但针对有惊厥史的患儿应提早用药,以防再度发生惊厥。

护师(邢娜)

1.3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 虽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但过量长期服用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维生素过量服用可引起持续血钙过高和钙盐沉积在各组织器官中,患儿多在用药后1~3个月出现,最早的症状有食欲减退、烦躁、精神不振、嗜睡、腹泻或便秘,以后夜尿多,可有脱水和酸中毒,严重者出现精神抑郁,昏迷惊厥、肾衰竭等,因此,应正确指导患者家长用药:①正确评估小儿的营养状况,有无缺铁、缺钙等营养缺乏,必要时可给予化验来确定;②介绍人体必需元素的日常需求量和富含此类营养的食物,指导家属饮食多样化,合理调配;③介绍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使家长在用药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以便及时反馈,调整用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④向家长介绍服药时的注意事项,如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铁剂宜与VitC等酸性物质同服增加其吸收,VitD等脂溶维生素宜与脂类同服利于吸收。

1.4 微生态制剂类 乳酸杆菌等活菌类药物应选用温开水送服,在与抗生素配伍时不得同服,以免抗生素等药物将活菌杀死或抑制而降低药效。

2 家庭备药指导

2.1 一般药物须放置阴凉、干燥,小儿不易取到之处,如遇光容易变质或潮解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闭瓶中。

2.2 成人与小儿类用药应分别放置。

2.3 外用药与内服药应分别放置。

2.4 注意备药数量不宜过多,以免过期变质。

3 抗药心理护理

篇2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问题探讨;策略分析;护理体会

引言

在我国的各项常规门诊中,静脉输液是非常普遍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一般是提供营养或者是急性疾病治疗[1]。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工作中,重点是如何一次性成功,尤其在儿童静脉输液工作中,要尽量保证一次性穿透成功。对儿童进行静脉输液的工作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正因为如此,才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静脉输液工作经验和工作素养,最大限度地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从而有效地减少患儿的痛苦[2]。

1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工作存在的问题

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的穿刺过程中,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常常伴随着哭闹、好动等状况,这一问题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也会影响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的正常发挥,最终导致穿刺失败。所以在儿科门诊中,应该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思考:首先,在患儿的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常常伴随着哭闹等现象,导致实际的工作环境相当嘈杂混乱,而且在输液中,往往存在着查对不严的现象,最终导致护理工作不能够顺利开展[3]。其次,静脉穿刺才是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和需要不断提高的内容。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中,往往采用的是头皮静脉输液,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但是有的医护人员由于静脉穿刺经验不足,工作水平不高,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不能准确地进行静脉穿刺的情况,这也为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4]。再次,在输液过程中也存在着护理问题。主要是在为患儿进行输液的时间段内,相关医护人员并没有对输液过程进行及时的巡视和管理,甚至还会刻意地回避一些有静脉穿刺障碍的患者。最后,护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有着更高的护理工作素质和专业素养。反观当前的儿科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常常缺失这些必备的素质和素养。有些医护工作人员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导致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态度恶劣,对患者和家属的一些激烈情绪不能做到体谅和谅解,导致各种纠纷不断[5]。

2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工作问题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儿科门诊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儿科门诊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环境的混乱和嘈杂使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一些影响患儿静脉输液顺利实施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总结,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第一,应该对医护人员加强药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才能将药物污染降到最低[6]。那么,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地加强对医护人员在药剂的使用量、用途以及不量反应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在药物使用中,要不断地对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及时的查看,从而保证药物的正常使用,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超过药量规定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和医生联系。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无菌要求进行无菌操作,从而避免感染[7]。第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工作素养、专业素质以及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解决护理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基本技能,不断训练相关医护人员在面对突发性情况时的处置能力,在护理工作中,应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提高工作技能,还应该不断地提高工作素养,使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最终和患者和家属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8]。在为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患儿进行定时的观察,从而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在进行多次静脉输液穿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患儿和家属的情绪,恰当地安抚好他们的情绪,从而保障后续穿刺的成功[9]。

3小结

静脉输液是儿童进行疾病治疗的最不能绕行的最快捷的治疗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着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的反思和探讨。儿科门诊患儿的静脉输液过程,涉及了用药、药量等基本的护理知识,还涉及了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和环境问题而导致穿刺失败的客观因素,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地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伟煊,莫迪威,廖友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处方用药调查与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4):246-247.

[2]王娟.细节管理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0):1198-1199.

[3]杨序军.儿科静脉输液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9):00014-00014.

[4]李林权.儿科输液流程对提高输液质量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140-141.

[5]阳惠芹.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药,2016(1):00138-00138.

[6]胡海燕,王瑶.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及作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4):31-34.

[7]黄敏.浅谈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0):338-339.

[8]王亮.儿科门诊患者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2):27-27.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接诊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干预组,将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常规护理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2.2%;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54.7%,两组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满意度

门诊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为输液患儿提供一种个体化的、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已成为儿科门诊工作中的新任务,为了探讨其效果,本组将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干预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接诊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干预组,包括男41例、女23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14±1.26岁;将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常规护理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对照组,包括男39例、女2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99±1.5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配液之前,检查一次性物品名称、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漏气是否在有效期有无杂质。检查液体与药品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看玻璃瓶有无裂纹,看瓶盖有无松动,看液体有无杂质、变色、混浊、絮状物。输液前,要反复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首先直接叫其姓名,再问“你叫什么名字?”;6岁以下的孩子则先叫其姓名然后问家长孩子姓名,同时让家长看治疗条。通过这样的双向问答,确保无误。核对姓名后,需要认真检查药液名称及有无杂质、变色、混浊、絮状物。输液管要排尽空气。更换液体前,应着重查对患儿姓名、药液名称及有无杂质、变色、混浊、絮状物等。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防止输液管进气。

2)为了进一步确保患儿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我们门诊特设专人巡视(岗位),负责对输液患儿的安全管理和健康宣教工作。巡视护士随时关注每一名患儿输液情况,液速是否合适,输液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渗液(如有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对于家长的不当看护行为及时给予纠正,对家长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严格”、“认真”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了充分发扬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也邀请患儿家长参与进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针对病人多、病种多、用药种类多等特点,

对输液室进行重新规划,增设治疗等待区,增设座椅供等待注射的患儿及其家属使用。不管是面对急躁不安的还是哭闹不休的患儿,都需要面带微笑,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去温暖患儿及其家属,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情关爱与呵护。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设P

2. 结果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如表1,干预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门诊输液患儿的特点是患儿多拥挤(一般每个患儿都有多位家长陪伴)、流动快、病情变化快、没有固定床位、没有腕带。而患儿输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1]:包括药品外包装类似,但药品截然不同;药品的有效期检查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许多人自行简化操作规程,凭印象办事;单一重复的操作,使护理人员对工作失去兴趣,思想麻痹;患儿姓名相同或相似;患儿哭闹,环境嘈杂,家长急躁;家长看护不当、孩子不配合、哭闹、自行拔针等容易造成渗液;输液途中走动,去厕所而致茂非氏壶倒置引起输液器内进入气体甚至形成空气栓塞;家长自行换液体,输液患儿不在指定地方输液,擅自离开输液室。为更好地树立医院窗口形象,提高护理质量,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满足患儿及其家属需求,提高其服务满意度,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杜绝输液流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此,本组将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干预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干预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2.2%;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54.7%,两组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96-01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减少静脉反复穿刺、留置的肢体活动方便等优点,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在儿科病房得到广泛应用,深受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的欢迎。但是在对小儿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发现,小儿天生好动、血管细、血管壁薄,经常会造成留置针脱管、堵管、静脉炎、皮肤压伤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对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450例,年龄在2 h~6岁。穿刺部位有头皮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和大隐静脉。选用德国贝朗公司24G 3/4im/0.7×19mm型留置针,美国3M公司生产的透明敷贴。

1.2操作方法

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遍,若进行头皮穿刺,需备皮后再行消毒。穿刺时左手绷紧患儿皮肤,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上方以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2 mm。左手继续绷紧皮肤,右手缓慢注入生理盐水,使穿刺部位血管充盈,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退出针芯后用3M 胶贴固定留置针。一般留管时间3~5 d,输液通畅,局部无红肿者,可延长至7 d。

1.3 护理

1.3.1 置留部位的选择儿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时可选择的部位较多,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也存在差异。对新生儿和婴幼儿应首选头皮静脉,如果头皮静脉注射不方便,可以选择手背静脉。条件允许时也可对新生儿选择腋静脉,因为腋静脉易于固定和护理,并且置留时间比头皮静脉和手背静脉长。

1.3.2 穿刺方法的改进因儿科患者年龄较小,血管细,多数不配合穿刺,使用传统的穿刺方法一次成功率不高。因此以上患儿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对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

1.3.3 固定方法的选择在患儿头部留置时,由于患儿好动,所以常出现脱管现象,缩短了留置的时间。此时可以用少量棉花进行铺垫后,用3M膜固定留置针棱角,然后用外伤固定用的5号弹力网套将患儿头部套住。为防止出现皮肤压伤,应在针梗处和肝素帽处用少量棉花铺垫,然后用干燥的小毛巾包裹。

1.3.4 静脉炎的预防预防静脉炎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血管情况选择合理的留置部位。留置部位的血管要柔软并且有弹性,易于触及、充盈良好,最好可以避开关节部位。二是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婴幼儿一般选用套管较细的24G,而手术及较大年龄的患儿可选用22G的留置针。

1.3.5 皮肤压伤的预防婴幼儿皮肤细嫩,手部的活动较多,易出汗,胶布透气不够,造成穿刺部位的皮肤与留置针针体摩擦,导致皮肤损伤机会增加。留置针施加的长短也可皮肤压伤的机会,一般3 d为宜,长时间固定也是导致皮肤损伤的因素之一。要预防皮肤压伤,在操作前应告知家长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合作,并注意保护,及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避免潮湿;固定时在留置针的针梗和肝素帽处用少量棉花进行铺垫;每日观察留置针部位的情况;留置针在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穿刺部位,促进血液的回流;每日用药完毕后,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有无皮肤发红、肿痛、小水疱的形成,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结果

45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出现堵管5例,年龄2~3岁,穿刺部位为头皮静脉、足背静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例3 d,2例4 d;静脉炎6例,年龄1~4岁,穿刺部位为手背静脉、足背静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2例3 d,3例4 d,1例5 d;皮肤压伤3例,年龄均<5个月,穿刺部位为手背静脉,压伤部位为手背掌指关节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例3 d,2例4 d。护理的有效率为97.3%。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的,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早在20世纪60年代静脉留置针就被欧美国家普遍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在我国静脉留置针也被广泛使用,能够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疼痛感,维持静脉血管通路,有利于在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选择合理的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可以提高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润华.儿科护理操作规程及疾病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2]石桂英.静脉置留针在儿科中的应用[J].中华当代医学,2005,3(10):54-55.

[3]郑清华,刘异香.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用医药,2008,23(28):167-168.

[4]黄旺金.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观察及护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4,18(1):78-79.

[5]何广荣.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7,19(1):45-46.

篇5

【摘要】目的:对儿科静脉留置针的常见问题及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儿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的220例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应对策略进行讨论与总结。结果:在本次研究所设计的220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留置针脱出,50例患者留置针发生堵塞,50例患者出现局部肿胀渗液,36例患者穿刺失败,14例患者出现静脉炎。结论: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是重要前提,熟练的操作手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基础,而全方位的临床护理则是使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得到最大发挥的保障。

【关键词】儿科;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疾病治疗策略,对于儿科患者来说,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输液途径,对于疾病的治愈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儿科患者的年龄较小,有着外周静脉较细、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采用普通静脉穿刺时,非常容易因穿刺失败而使药物无法顺利进入体内,严重时甚至还会延误抢救时机,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则在降低穿刺次数的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不过在实际应用中,静脉留置针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这些不良影响的原因及护理应对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儿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的220例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最小为出生后1h,最大为12岁。留置针留置时间最短为1d,最长为7d。所使用的留置针为BD公司生产的24GY有翼直型针。

1.2方法

护理人员首先将外套管松动,随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取下针头的保护帽,并对套管尖端和针尖是否完整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使用左手将穿刺皮肤绷紧,使穿刺静脉固定,右手使针翼与皮肤成15~20°角进行穿刺。见回血后,继续缓慢的推进约0.24cm,使软管完全进入血管。在讲套管送入静脉后,将针芯拔出,使用敷贴将留置针固定住,做到平整、无漏气现象。

操作完成后,即可进行自粘绷带的缠绕,并对穿刺时间和日期进行标注。每次输液结束后,均使用稀释的肝素液或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2结果与原因分析

2.1穿刺结果

在本次研究所设计的220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留置针脱出,50例患者留置针发生堵塞,50例患者出现局部肿胀渗液,36例患者穿刺失败,14例患者出现静脉炎。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留置针脱出

留置针脱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留置针的固定方式选择失当,加之患儿抓挠的影响导致脱落。二是患儿出汗,使敷贴松动,当留置针刮碰到其它物体时导致脱出。三是套管没有完全进入到血管当中。四是家长对于患儿的看护存在漏洞,患儿因为好奇等原因将留置针自行拔出。

(2) 留置针堵塞

留置针堵塞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导致,一是患儿的活动过于频繁,导致静脉内膜损伤,为小血栓的形成提供条件。二是导管出现了弯折或扭曲。三是封管方式的选择不够合理,导致血液回流入导管,造成血液凝固。

(3) 局部液体外渗

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患儿血管壁脆性增加或弹性下降,以及使用了某些会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的药物。

(4) 穿刺失败

从本次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穿刺失败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以及患者血管状况不佳所导致。

(5) 静脉炎

静脉炎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在进行穿刺时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进行,或是药液的配置、输入速度不合理而刺激静脉血管,最终诱发静脉炎。

3讨论

3.1置管前的护理措施

在置管前,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和联系,帮助他们了解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意义以及相应的并发症避免措施。使他们明确在陪护过程中应重点注意哪些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患儿监测的时段覆盖范围。同时,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对用药、配伍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加强对患儿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最大程度的保障留置针的使用效果。

3.2置管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注意避开血流不足、弹性较弱以及相对较细的血管,同时留置针的包装是否破损,是否已经超过了使用期限等进行检查,同时备好常规药物。如果患儿易动,则应由另外一人负责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固定。整个穿刺过程必须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穿刺角度要适宜,速度要缓慢,以免刺穿血管壁。在固定时,应在敷贴设置结束后将针柄和针尾用胶布固定。随后,使用自粘弹力绷带环绕穿刺部位一周,将透明管重置其上,使肝素帽的尾端露出,再用自粘弹力绷带进行一次缠绕。最后,注明穿刺时间等相关信息。

3.3置管后的护理措施

置管后,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巡视工作,如需使用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注意减缓推进速度,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患儿血管的刺激。在完成当天最后一组液体的输入后,应将5mL 12.5U/mL的稀释肝素液由头皮针的位置推入,待剩余1mL时一边后退一边正压封管。如果发现套管有反折现象,应在确定周围组织正常的情况下,使用无菌棉签将其弄直,并进行局部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重新进行固定。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能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对于患儿静脉通路的保持、疾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般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为3~5d,未出现静脉炎的患儿保留时间可达7d。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正确的封管方法,使导管腔被封管液充满,避免出现血液回流现象。另外,护理人员应对用要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配伍方式有一个全面的、充分的认识,以免造成堵管。

总的来说,想要做好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是重要前提,熟练的操作手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基础,而全方位的临床护理则是使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得到最大发挥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惠霞、李娜,等.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7):5766-5766.

篇6

【关键词】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46-01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1材料:采用的套管针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Y型静脉留置针,规格:0.7mm×19mm,3M公司生产的无菌透明敷贴。

2穿刺部位方法

2.1选择合适的血管

根据患儿头部的血管分布,一般选择直而粗.柔软.富有弹性的静脉,主要是前额.颞浅.耳后静脉及手背.足背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在选择头皮静脉时要注意与头皮动脉的鉴别,静脉触摸无搏动,患儿哭闹时充血明显,颜色成蓝色,而动脉触摸有搏动,哭闹时无明显扩张,颜色为淡红色。

穿刺前准备,常规备药,检查留置针的有效日期及规格,包装有无漏气,选择头皮静脉需剃发,剃发范围要大于敷贴规格范围8厘米×5厘米,有利于皮肤消毒及妥善固定敷贴,并可使拔针时不粘贴患儿头发。

2.2对穿刺部位血管进行评估备皮后,用75%的酒精消毒穿刺皮肤部位两次,待干,静脉穿刺前将静脉留置针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调节器置于紧贴或靠近莫菲氏滴管下,降低输液器高度,可减少回血时遇到的阻力,相当于增加了输液管内的负压,对于脱水血管的回流差,较细的血管可提高穿刺的提高率。

2.3用左手绷劲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套管针两翼,与头皮呈15-20度角,稳定手势,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用左手示.中指将其固定,右手缓慢抽出针芯2-3毫米厚,呈10-15度角,再进1-2厘米,松开两翼,在持一侧针翼,根据静脉走向,徐徐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将针芯全部抽出,这时回血迅速进入血管即穿刺成功。

2.4用一条透明胶带固定针翼,防止患儿头部摆动使针滑出,在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输液器连接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即可输液,最后在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将延长管肝素帽固定患儿头顶或前额,方便患儿活动与睡眠,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5封管

输液结束后,用0.9%的氯化钠250毫升加肝素钠1.25×104u,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要标记准确。

肝素钠稀释液3-5毫升,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小时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患儿,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儿,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患儿可减少肝素钠的应用,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肝素帽缓慢注入3毫升,然后边推余液边退针,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

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毫升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应给与拔管,如输入粘稠度较大的药物,如20%的甘露醇,脂肪乳等,应用生理盐水10毫升冲管后在封管,封管后应避免局部肢体受压及封管肢体下垂。

3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应更换透明敷料两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出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从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叙述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出。

3.2把握好留置时间,在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保留5-7天,平凡使用甘露醇及化疗药患者留置针保留时间小于或等于3天,以防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同时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4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4.1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4.2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做好家长及患儿的心里护理,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态度要主动.温柔.耐心.和蔼可亲,用患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讲道理,提要求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想尽一切办法接近患儿,取得良好关系,向患儿家长解释清楚,消除患儿及家长紧张恐惧心里,取得合作,提高穿刺成功率,使其了解相关知识及常见的病发症和预防方法,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以防局部感染,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不可离开病房以防发生意外。

4.3密切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管期间,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儿痛苦。

篇7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取血

目前临床常用方式有数种,其中浅静脉留置针是临床采用最广泛的方式,近年来,我科自2010年12月开始对病房患儿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得到了家属和患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受到儿科护理者的青睐,在儿科广泛应用,现将我科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月12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儿科患者中有 1498例应用了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占儿科总住院人数的90%,其中男性806例,女性692例,年龄最小者生后15分钟,最大者14岁,平均年龄2.25岁。 留置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7天,1~3天者752例,4~7天者1 123例。18例患儿自行拔出,16例在接受1天治疗后自动出院,30例出现堵管,127例出现渗漏,7例因皮肤过敏终止置管,出现皮肤过敏时间为1~3天。穿刺1次失败者68例,穿刺2次失败者22例。未出现静脉炎及局部感染。其中,90%的患儿均能保留预计天数。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时间反复输液的患儿。

1.3 血管的选择:根据不同年龄、婴幼儿的生理特征、用途、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血管,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宜选用头皮静脉,一般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额分支、等较粗直血管穿刺,由于婴幼儿不易合作,为保证留置时间,以额正中静脉为首选。年长儿可选择手背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次之。

1.4 留置针选择

我科使用的留置针为美国BD公司产品,24GY型头皮留置套管针, 3M公司生产的无菌透明敷贴。

1.5 用物 注射盘内放有2.5%碘酒、75%酒精、消毒棉签、留置针1套(针、肝素帽、无菌敷贴)、一次性5ml注射器3副、输液器、肝素化生理盐水1瓶(0.9%生理盐水500ml加125000U肝素1支)、止血带、无菌钳一套、无菌弹性绷带。

1.6 配置药物,接输液器排好空气。

1.7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5~10cm范围(周围血管应剃去毛发10cm范围)。穿刺点应选择血管远端。穿刺前旋紧肝素帽,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尖保护套,排气后,操作者站在穿刺侧或头侧,消毒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操留置针,针尖与皮肤呈10~20度角刺入,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退出针芯0.2cm,再沿血管走向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因留置针芯比外套管长0.1cm退出0.2cm使针芯的针尖完全在留置针外套管内,避免送入血管时刺破血管),然后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出针芯,取透明敷贴,使其最先接触留置针部位,最后分别向两边按压推开,尽量使敷贴与皮肤间少存空气,然后将肝素帽端反折固定于头部,输液管可固定于近侧耳廓。

1.8 固定好后,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调节滴速。

1.9 冲管与封管 每日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冲管,以防止置管针内凝血。封管时将抽有3mL肝素盐水稀释液(浓度5U/mL)注射器针头全部或一半插入套管内,先推1mL,然后边推注边退针头的封管方法夹闭留置针后拔针,,以保持血管内正压,防止血栓形成堵塞套管,直至全部退出,然后用无菌输液贴覆盖肝素帽,最后用胶布将留置针充分固定在上肢前臂、下肢足背、头顶或耳廓上。对于血管较细的新生儿,推注要均匀、缓慢。但对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的患儿,应禁用肝素盐水,而应用盐水封管。文献报道生理盐水可代替肝素封管,维持时间达16小时[1]。每次重新输液或经留置针给药时应检查及确认管腔内有无血块堵塞以及是否在血管内,如有血凝块时,切不可挤压输液管或用注射器加压将血块推回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2]。把握好留置时间,在无异常情况下,可保留5~7天。

2 取血法

2.1 输液前取血法 用留置针静脉取血,按留置针穿刺操作固定好针翼,取下回栓接上5ml注射器抽取至所需血标本量后套上肝素帽,将配好的输液装置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调节速度进行输液[3]。

2.2 输液中取血法 停止输液1min后,消毒肝素帽,用无菌钳取下肝素帽,放入无菌针盒内避免污染,接上5ml注射器抽取1ml含药液的血液弃去,避免影响结果。再更换5ml注射器抽取所需血标本量,取血完毕套上肝素帽继续输液。

2.3 封管期间取血法 消毒肝素帽后放入无菌针盒内,接上注射器抽取1ml含封管液血液弃去,更换注射器取所需血标本量后,以肝素化生理盐水2~3ml封管。

3 护理体会

3.1 置管前 对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工作,向家长介绍留置针的优越性,消除患儿及家长紧张、恐惧心理,取得合作,提高穿刺成功率。

3.2 加强留置针宣教 不输液时的注意事项,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以防局部感染,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以免造成置管脱落或扭曲,尤其在夜间护理好患儿,减少患儿自行拔管,保证安全。不可离开病房以免发生意外。

3.3 置管期间的护理 ,注意局部有无红肿及输液通畅情况。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为5-7天,不宜超过7天。保留穿刺部位的干燥无菌。 观察局部反应,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及炎症反应,有无皮肤过敏及水泡等,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及并发症,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减轻患儿痛苦。

3.4 操作时 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20°为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后壁,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将套管针软管送入血管内,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取出针芯。

3.5 肝素液封管 将1支肝素(12500单位)稀释于500ml生理盐水中,每次2-3ml,正压封管,即将封管液2-3ml从肝素帽处先缓慢推入1-2ml,再边推边旋式退出针头。正确掌握封管液的浓度、量、间隔时间等,防止血液倒流而出现堵管现象。若发生堵管,无论时间长短,勿强行通管,避免静脉栓塞的发生,应予以更换。

3.6 为抢救和治疗提供便利 静脉输液通畅是抢救急重症患者的关键,留置针因管腔径大,内表面光滑,阻力小,能稳定维持输液速度,满足危重患者抢救时快速输液的需求,保证脱水剂快速输入而不必加压,而且急危重患者需同时给予多种药物,留置针可外接三通延长管同时输注多种药物,也可24小时维持输液,操作方便、及时、迅速、准确,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抢救患儿的生命赢得时间。

3.7采用静脉留置针取血是由于留置针导管尾端带有肝素帽唯一封闭的穿刺系统,有利于反复进行穿刺,“Y”型造形使穿刺与撤针芯时无血液污染,操作者可从透明延长管迅速见到回血。从“Y” 型接头处接上注射器取血不必重新穿刺,从而 避免损伤血管。

总之,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减少患儿痛苦,减少静脉损伤,同时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便于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4]。

参考文献:

[1] 段淑卿,杨继红.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出现问题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6):640.

[2] 王蔚,张卫.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36.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572-02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其为特殊的生物材料 制成,柔软、光滑,不易打折,患者能够带管进行轻度活动,另外,穿刺技术与普通头皮针 相似,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本院儿科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132例患儿采用头皮浅 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32例,其中男72例,女60例;年龄 为出生后28d至1.5岁。入院后均采用了头皮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进行输液。

2 方法

2.1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套管针,型号为20~22G。

2.2 血管的选择

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 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粗直的血管。

2.3 穿刺方法

穿刺时患儿取平卧位或头偏向穿刺部位的对侧。选择血管及消毒穿刺部位 后,旋紧肝素帽或取下肝素帽后直接连接螺口输液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软管座和鳍 状针座,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尖保护套。以15~30度穿刺,观察回血流至软管后将软管送入静 脉内,同时抽出针芯。按照操作规程用无菌贴膜或胶布固定软管。

3 结果

132例中一次穿刺成功121例,成功率为91.67%。132例中留置时间最短2d,最长9d, 平均5.5d。全部病例中1例发生局部皮肤发红,2例因留置针而出现静脉炎,10例出现静 脉留置针滑脱,无1例因留置针而出现全身感染。

4 讨论

穿刺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提高穿刺成功率,正确熟练的操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组头皮浅 静脉留置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1例发生局部皮肤发红,2例因留置针而出现静脉 炎 ,其中1例静脉炎患儿为肺炎合并心衰,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酊胺, 这与杨伟贤等[1 ]研究 一致,过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在一个部位静脉滴注,使该处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强,造成 静脉炎并发症。另1例静脉炎患儿为留置针留置时间长达9d,这与王亚荣等[2] 报道 不同,在 他们的研究中,静脉留置针可以留置11~17d而无静脉炎发生,因此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关 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出现皮肤发红的患儿为高度肥胖儿童,反复穿刺5次,可能与 多次穿刺引起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有关。在本研究中静脉留置针的滑脱率较高,达到了7.6 %(10/132),这与舒湘兰等报道[3]相似,这可能与婴幼儿汗液和头皮油脂分泌 过多,局部头发剃得不干净有关。

5 护理体会

5.1 进针角度及穿刺速度

与头皮针不同,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度角进针为宜,进针 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而头皮针进针角度小(

进针后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 1~2mm,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此时为送外套管的最佳时机。送管手法,固定针芯 的右手将针尾稍抬起,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的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将套管全部推入 静脉,以此方法送管减少了送针时的阻力,送管成功率高[4]。

5.3 操作禁忌

静脉注射时避免用力过猛,若液体滴入不畅,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强行 挤入血循环中而发生栓塞[5]。

5.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配伍时 的浓度、输液的速度和温度,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暖。牢固固定,以减少机械刺激。若发现沿 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苍白状分支,均应拔除套管针,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

5.5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应合理固定

3M胶贴应均匀粘贴在针翼两侧,肝素帽部位应加强看护 ,避免撕脱;对于烦躁好动的小儿需加强看护,使其不会在哭闹中抓落留置针;对于油、汗 较多的小儿,除了多加长胶布固定外,必要时可用小绷带沿留置针环行包裹头部。

护士对每位患儿的病情都应该了解,对于因病情导致静脉血粘稠度浓缩,处于高凝 状态的患儿应尽量选择表浅粗直的血管。

已有局部肿胀的患儿应控制滴速,若肿胀明显伴疼痛者应拔除套管针,抬高患肢或头 部,促进局部吸收。

总之,套管针的使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便于抢救,减少患者痛苦,降 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 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可避免多次输液穿刺产生的意外扎伤和 感染。可减少多次抽血注药的不便,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未来会更加普遍使 用。

参考文献:

[1] 杨伟贤.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J].中华护理杂志,1997,31 2(9):548.

[2] 王亚荣,白亚琴,薛黎平,等.套管针加肝素帽在小儿大面积烧伤中的应 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33.

[3] 舒湘兰,海新霞.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39-40.

[4] 孙艳平,杨佳涛,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 志,1998,33(7):409-4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