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5:15: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触电急救的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存货;存货计价方法;比较;分析;建议
一、存货的确认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
二、存货计价方法
企业中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是指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企业的存货一直处于不断地流动过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据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存货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可选择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去除了后进先出法。现就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进行阐述。
1.个别计价法又称具体辨认法或分批实际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次(批)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个别计价法是唯一一种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的计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最真实、准确,而且可以随时结转成本。按照实际发出的存货成本计价。采用时必须要有详细的纪录,在各批存货上也要有一定的标记以便确认收货批次,从而确定该批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进货和出货的详细的数量和单价的记录,存货的存放位置也要有准确的记录。在发出商品时,需要分清发出的是哪一批存货,单价是多少,再按其记录的单价来计算该批发出存货的成本价和金额。如果发出的存货包含了不同批次的存货,则要分批次计算,但不一定按次序确认。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次(批)发出数量X该次(批)存货购入的实际单位成本。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企业中不能互换批次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贵重的存货的计价。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才能更好的计算出发货的成本,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在营业不佳的情况下,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应用这种方法最多的地方是汽车销售商。因为汽车销售商首先需要严格地将进货商品成本与销售商品的收入意义对应。其次,分辨每辆汽车的商品号和与之对应的发票价格比较容易,因此确定每辆汽车的销售毛利也相对比较容易。
2.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和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计价,可以随时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从而保证了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并且期末存货成本是按照最近购货成本确定的,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但采用该方法计价,有时对同一批发出存货要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成本计价,计算繁琐,对存货进出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从该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来看,在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3.这种方法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加权平均法是指标综合的基本方法,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加法规则与乘法规则。
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三、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当期损益计价的影响,如期末存货计价过低,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减少;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当期的收益因此而可能增多;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的收益增多;期初计价过高,当期收益减少。(2)存货计价对对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计算有直接影响:包括流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资产等项目都会以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而不同。(3)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为:销售成本=期初成本+本期进货-期末存货存货利润的基本公式为: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可以看出,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售成本成反比,与利润成正比,当期销售成本与利润成反比,期末存货金额越大,销货成本就越小,销货毛利随之加大,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及所得税税负也随之而增加,企业就多纳税。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持续上涨,即使幅度不是很大,它却造成了一种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偏离的现象,造成与实际市场不符,而先进先出法是以假设先购进的存货先售出为前提的,这就意味着售出的产品成本是由期初存货与最早购买的存货之和构成的。如果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当期利润虚增,加大了当期所得税的支出,反之,在物价下跌时发出存货的价值就高于市场价值,造成产品销售成本偏高,当期利润虚减,减少了当期所得税的支出。先进先出法受物价的波动影响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最大。个别计价法对当期应纳税额并无特别的影响,相对比较准确。加权平均法在物价持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因为是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既接近期初也接近期末价格的关系所以对应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起伏不大,因而对所缴税费也比较均衡。
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个别计价法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期初和期末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情况;使用加权平均法会使每一购货价格都影响到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但它既反映不出当期成本与当期收人之间的合理配比关系,也反映不出按现时成本对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进行的计价,而是用平均价格反映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先进先出法在使用中表现为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库存最久的存货,而里存的存货却是最近购买的,所以它能够以最接近现实成本的价格反映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其接近程度依赖于价格变动的速度和存货周转速度,当存货周转速度较快时存货的价值将反映为现实价格。对管理人员业绩评估影响,某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合适与否,还与企业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方法与奖励机制有关。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从资产负债上是存货成本虚增,利润表是,利润被高估。
四、对企业计价方法选择的建议
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偏高,产品销售成本偏低,税前利润、所得税、净利润偏高,现金流人量低,营运成本偏高。采用后进先出法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企业发出商品(或耗用原材料)的成本较高,当期利润相应减少,当期可以少缴所得税。如果商品的价格趋势与此相反,也就是物价走低,就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如果价格比较平稳,涨落幅度不大,宜采用加权平均法,不但计算方便,也减轻了赋税。个别计价法因为实物操作困难,适用于企业中不能互换批次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贵重的存货的计价。一般大多数企业都不适用。只适用于汽车、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的生产企业。无论企业选择何种计价方法,应遵循:(1)客观性,即能较为客观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重要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基础的水平,从符合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出发选择一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利大弊小的存货计价方法。(3)谨慎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复杂,为保证企业生产的持续稳健进行,企业应选择适合企业的较为稳健的存货计价方法。(4)目标性,企业在选择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时,应当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出发,选择使用于企业存货计价方法,企业一旦选择何种计价方法不得随意更改,若确实要更改必须从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参 考 文 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自2007年1月1日起实行)
[2]贺志原.新会计准则释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王敏,丁晓东.中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2011
[5]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8-12-22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张建新
[6]叶英华.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3)
[7]刘小晓.存货方法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2)
[8]左刚.浅谈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0(20)
一、抓好新课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新课刚开始时,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学习劲头较足,教师应抓住这种好奇心,使其转化为真正的求知欲。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板书引入、实验引入、悬念引入、自然现象引入、习题引入、生活实际引入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引入可在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学生会急于想了解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电容器这一节内容时,以生活中常见的汽车转向灯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汽车转向灯的闪烁功能是由什么元件来完成的呢?”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思考,努力想找出答案,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内容。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一)以“发现式”教学为课堂主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一般的技校生来说,由于自身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并不很强。针对这种技校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上课时,我采用“发现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尽可能掌握相关知识点,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去“发现”。
在学习新的概念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将书中的定义读一遍,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有哪些?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出实例,或用自己的语言再描述定义。如果有错,我再及时纠正。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自己“发现”新知识的真正含义。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更不会有开小差之类的事情发生了。比如:在讲解电流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大部分学生会找到“定向移动”这个关键词,而忽略了“电荷”。其实电荷也要区分正、负电荷的移动。如果学生只粗略地知道电荷而未细化到正负电荷的话,那么对下一个概念“电流的正方向”的理解必然会出现问题。于是,我提出疑问:“金属为什么会导电,NaCl溶液又为什么会导电呢?”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很快便会得出结论,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正、负电荷定向移动都能导电。从而为“电流正方向”这一概念的讲解做好铺垫。这样环环相扣,不仅学生主动参与,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二)将比喻法引入教学,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电学概念比较抽象,初学者往往表面上理解了定义,甚至可以背出来。但在应用定义解题时却不会灵活运用了。其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为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比喻的方法将一些难以记忆的概念比喻成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比如:在讲解电阻并联电路分流定理时,把支路比喻成马路,把各支路电阻比喻成马路中的车辆,把各支路电流比喻成车速。车辆越多,阻力越大,车流速度越慢;继而想到:电阻越大,各支路所分电流越小,电阻越小,各支路所分电流越大。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研究表明,眼、耳等多种器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计算机辅助教学(CIA)具有电工实验的不可替代性和模拟性。它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过程的观察、分析理解和思考。如在“交变电流”的教学中,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就是一个典型的“变量模型”,可通过动画、色彩、灯光和音响等多种技巧的运用,制成“交变电流”的课件。通过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对“速度矢量与磁感应线之间夹角的变化和感应电动势变化的过程”形成一个很鲜明生动的印象。另外,计算机也可以链接大量的课外读物,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放大课堂教学的“空间”,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快速化、全面化、深刻化。
三、重视课堂结尾
关键词:炼油废水;有机物;影响因素;处理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04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炼油废水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炼油废水在原油的炼制以及加工等过程中产生[1]。其主要来自电脱盐废水、含硫废水等,成分复杂,污染物的种类多,浓度高,对环境的危害大。炼油废水的污染物主要有油、硫化物、挥发酚、NH4-N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其COD含量较高,难降解物质多,生化性较差,废水的pH变化较大。同其它含油废水一样,会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油污薄膜,使水体缺氧从而死亡。水体表面的聚集油还存在可能燃烧的安全问题[2]。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节约用水法规的制定,各个炼化单位普遍开展了废水回用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如每吨原油的新鲜水耗水量基本降低到0.5t以下,循环利用水率达到95%以上。但也不得不面对废水回用成本高,投资大,原油性质变差及水量减少后的水质难以达标等诸多问题[3]。因此必须对炼油废水进行处理及回用,以达到国家水处理标准。
1 炼油废水的特点
(1)污水的水量较大,废水中污染物种类较为复杂,所含有的有机物尤其烃类及其衍生物较多。
(2) 油脂、酚类、硫化物和氨氮等为其主要污染物,其COD含量较高,难降解物质多,而且废水的pH变化较大。
(3)粒径介于100~1000nm的微小油珠易形成乳化油,较为稳定地存在于水中,不能被分离出来,而粒径大于100?m的呈悬浮态的可浮油,可以利用油水相对密度差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
(4)油性污染物会在水体中形成分子膜,破坏水环境,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并且使得CO2和H2CO3生成,降低pH值,浊度值变大[4]。
2 废水水质的影响因素
炼油废水水质不稳定,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性质不同的原油所产生废水水质差异也很大。
(2)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的深度对废水性质的影响也较大。例如简易加工的炼油厂和深度加工的炼油厂排出的废水排出的废水,污染程度差别很大。
(3)工业用水的水质及水量。废水的性质也受工业用水的水质影响,通常将循环系统应用于废水处理中。
3 炼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炼油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3大类。
(1)物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有重力法、气浮法、絮凝法、吸附法等。重力法和气浮法主要用于初级处理。重力法只能去除颗粒较大的油滴。气浮法主要去除浮油和悬浮物等物质。絮凝法则是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中的重要方法。此法主要研究开发新型絮凝剂。吸附法在炼油废水中效果较明显。物理法处理成本虽低,但无法单独使出水水质达到要求。
(2)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混凝法、电解法以及O3/UV高级氧化法等。在炼油废水处理中主要应用化学混凝法,一般同时采用气浮法和过滤法,将特定絮凝剂加入气浮工艺中,可大大提高气浮处理的效果,使得水中难沉淀的胶体状悬浮颗粒物质聚集形成大颗粒,从而更易被去除。化学处理工艺主要去除水中的细微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化学法处理效果好,但是成本高,处理率降低,所添加的化学药剂会形成新污染,不利于广泛推广。
(3)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水中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而被去除。其处理工艺主要有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IMBR-A/O(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膜法及生物转盘法等。炼油废水利用生化法主要降解化学需氧量。生化法不仅成本低且抗负荷能力较强、处理的水量很大。
4 结论
炼油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极大,它作为一种重要污水回用资源。其废水水量稳定,来源可靠,废水所含有机物种类复杂,水质不稳定,因此,研究炼油废水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处理方法对炼油废水的深度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洪斌,庞小东,李建忠等.炼油废水的处理和回用发展[J].给水排水,2002,28(02):51-56.
[2]田力,杨玉才,房毅.炼油废水回用处理工艺与控制系统[J].中国环保产业,2011(12):46-49.
[3]祈晓霞.炼油废水处理及回用工艺研究[D].兰州大学,2011.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proteus等;专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29-2
0 引言
电工基础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它是以下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石――电路和磁路理论、电磁测量、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安全用电、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等;同时它又是电工进网的知识宝库。对于内蒙古电力的新入职员工首要的基础培训,它的知识地位与储备关系着电力员工今后的学习与工作。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改革,不仅让学员扎实理论知识并且加深对电力知识的理解。
1 教学一体化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2 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现有模式的优缺点
现有的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模式不仅满足教学一体化要求,而且符合电工基础理论特点。
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①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②教材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③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训室构成了一体。
按照试点教学反映的情况,①学员学习兴趣高,自学能力变强,理解电工中的概念深刻而具体;②教员讲课时间变长,但是教学效果好,教学兴趣浓,更快激发学员的思维;③实训室利用率合理,实训耗材更合理化。
虽然试点教学非常成功,但是也突显出一些问题,总结如下:①与其他专业的联系有所欠缺,导致学员虽然学到了但是目标不明确,学历教育中不用考虑这方面,但是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才是每一科目的最终目的。②实训围绕理论,但有些项目的实训过于简单,应该考虑用软件模拟试验,节省课程整体用时。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一步研究如何改进。
3 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改进
3.1 实训重点内容的确定
电工基础里的内容是很多电相关专业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建好电力工作人员自身的高楼大厦。学以致用是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电工基础的教学一体化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点,需要明确实训科目,明确重点的方向。经过一番教学试点与考虑,下面列举以下科目:
①电力系统。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教学中R-L-C科目模块的试验,是未来学员掌握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网参数及等值电路方面知识的基础,以及系统振荡等方面的原理。基于此,在教这组实验时,介绍其对后续科目的影响。
②电力营销计量。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教学中P-U-I-R科目、单相-三相、三个重要三角形模块实验,是电力营销专业计量方面的重点。基于此,在教这组实验时,应将计量知识提前介绍与讲解。
3.2 相关软件教学融入教学一体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教学中,不仅让学员手动实验,更应该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加入相关实验软件的学习,为未来学员在各自岗位中的创新能力加砝码。下面推荐一下实验教学软件。
①Proteus软件介绍。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器件。
在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中,该款软件能够清晰仿真简单电路的实验,不仅能得到相关定律,而且能模仿一些器件的反应时间、充放电等时间,如图3-1电容器隔直通交实验,图3-2电容器直流时,图3-3电容器交流时所示。
②MATLAB软件介绍。MATLAB中的Simulink提供了动态系统建模、分析和仿真的交互环境,能够实现交互建模、交互仿真,并允许用户扩展仿真环境等功能。Sim PowerSystems是Simulink的一个专用模块集。该模块集包含电气网络中常见的元器件和设备,以直观易用的图形方式对电气系统进行模型描述。模型可与其它Simulink模块相连接,进行一体化的系统级动态分析。在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中,一般用SimPowerSystems仿真三相交流电为电源的一些简单对称电路与不对称电路的试验,而且后续研究生阶段的电力系统仿真也多数用Simulink来做仿真,这样既能做出实训室内不能演示的非对称电路的试验而且调动学员探索知识的热情。图3-4 Simulink中有关电力系统的模块集示意图。
另外也可以用MATLAB中的MATPOWER, MATPOWER能用其本身提供的电力系统模型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不仅方便简单,而且快速精准。
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最优潮流,MATPOWER能计算出满足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结果。电力市场下的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是进行现代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重要依据之一,OPF以数学优化理论和潮流方程为基础,把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和潮流计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目前,电力市场环境下最优潮流的模型越来越复杂,任何形式的目标函数,都可以包含表示电压、电流、功率限制的约束条件。在约束众多的情况下,最优潮流都能将它们整合到统一价值标准下进行协调。这样宏观上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员深刻了解电力营销概念。
3.3 小结
综上所述,从两方面改进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综合MATLAB、Proteus的一些教学仿真功能与电力系统、电力营销计量专业知识,将能满足仿真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需求。
比如在电工基础简单的系统振荡、短线、短路等故障,
MATPOWER能计算出相应潮流结果,让学员深刻认识到电力系统的宏观性与重要性
4 总结
电工基础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本文重点讨论了电工基础教学一体化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深化教学一体化。
参 考 文 献
[1] 河南省电力公司组编.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柴油发电机组的主要噪声源均为柴油机产生,包括排气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冷却风扇和排风噪声、进风噪声、发电机噪声、地基振动的传递所产生的噪声等:
1、排气噪声。排气噪声是一种高温、高速的脉动性气流噪声,是发动机噪声中能量最大的一种,其噪声可达100db以上,是发动机总噪声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排气噪声通过简易排气管(发电机组原配排气管)直接排出,并且随气流速度增加,噪声频率也显著提高,这样对邻近居民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2、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机械噪声主要是发动机各运动部件在运转过程中受气体压力和运动惯性力的周期变化所引起的震动或相互冲击而产生的。它具有噪声传播远、衰减少的特点。燃烧噪声是柴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结构震动和噪声。
3、冷却风扇和排风噪声。机组风扇噪声是由涡流噪声、旋转噪声以及机械噪声组成。排风噪声、气流噪声、风扇噪声、机械噪声会通过排风的通道传播出去,从而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
4、进风噪声。进风通道的作用是: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以及给机组本身创造良好的散热条件。机组的进风通道必须能够使进风顺畅进入机房,但同时机组的机械噪声、气流噪声也会通过这个进风通道辐射到机房外面。
5、地基振动的传递噪声。柴油机强烈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地基远距离传播到室外各处然后通过地面再幅射噪声。
柴油发电机房降噪处理的原则是在确保柴油发电机组通风条件即不降低输出功率的前提下,采用高效吸音材料和降噪消声装置对进、排风通道和排气系统进行降噪处理,使之噪声排放达到国家标准(85db(a))。
发电机降噪最根本的办法是从声源着手,采用一些常规的降低噪声的技术;如消声器、隔声、吸声、隔振等乃是最有效的办法。
1、降低排气噪声。排气噪声是机组最主要的噪声源,其特点是噪声级高,排气速度快,治理难度大。采用特制的阻抗型复合式的消声器,一般可使排气噪声降低40-60db(a)。
2、降低轴流风机噪声。降低发电机组冷却风机噪声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排气通道所允许的压力损失。二是要求的消声量。针对上述两点,可选用阻性片式消声器。
3、机房的隔声、吸声处理和机组隔振转(1)、机房隔声。机组的排气噪声和冷却风机噪声降低之后,剩下来的主要噪声源是柴油机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采用的方法是除必要的与观察室相连接的内墙观察窗之外,其余窗户均除去,所有孔、洞要密实封堵,砖墙墙体的隔声量要求要40db(a)以上。机房门窗采用防火隔声门窗。
(2)、进风和排风。机房隔声处理之后,要解决机房内通风散热问题。进风口应与发电机组、排风口设置在同一直线上。进风口应配以阻性片式消声器,由于进风口压力损失亦在容许范围之内,可以使机房内进出风量自然达到平衡,通风散热效果明显。
(3)、吸声处理。机房内除地面外的五个壁面可作吸声处理,根据发电机组的频谱特性采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4)、室内空气的交流,机房的良好隔声,会使闭式水冷发电机组停机时机房内的空气得不到对流,房内的高温亦不能及时降下来,可采用低噪声轴流风机,再配上阻性片式消声器就可以解决问题。
关键字:变电电气设备;发热;故障成因;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variable heating electric equipment for power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security risks, if not this issue will be resolved in a timely manner is very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 operation. Heating failure causes so the substa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the general analysis, and briefly discusses the heat harm,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fault reaso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substation in china.
Keywords: substa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heating; fault caus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变电电气设备的发热原因
(一)电气设备质量存在问题,在某些环节进行不恰当的接线,导致导线通流能力降低,从而造成设备发热。
(二)设备连接位置不清洁、被氧化,使接触电阻变大。造成导体氧化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在进行材质不同导体的搭接时,过渡面产生电化学腐蚀,使得导体表面金属氧化膜处在半导体状态 。二是,金属导体被自然氧化。所以,电接触面氧化是造成发热的又一个原因。
(三)设备连接接触面凹凸不平,导致接触面流通能力不足,最终导致其电阻比正常接触面电阻要大一些。不平整的电接触面使有效接触的面积降低,当电流通过时通流的截面积变小,导致电流收缩效应增加,进而使收缩电阻变大,从而导致发热故障的产生。
(四)设备连接位置金属间压紧力不合适,造成连接位置接触电阻变大,由焦耳定律可以得知,发热与电阻是成正比关系的。恰当的接触压紧力能让接触面氧化膜被粉碎,使实际接触面增大,使点接触面接触电阻与收缩电阻减小。当接触压紧力太小时,便会导致点接触面在某些位置接触良好,而某些位置未接触,进而使有效接触面积变小。当电流流过接触面之时,由实际接触点通过,在接触点位置接触线产生剧烈收缩,形成收缩电阻,从而造成设备发热;当接触压力太大时,在电接触面位置形成四周外翘、中间接触良好的状况,从而导致有效面积缩小,进而引发设备发热。
二、变电电气设备的发热危害
(一)使电能损耗增加,造成电力负荷损失。不管是集肤效应还是设备发热,都会导致电阻增大,使电能损耗增加,并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设备损坏。
(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由于设备温度升高过大,使得绝缘击穿引发短路事故,进而导致火灾的发生。此外,假如电气设备不能进行很好的散热,将会造成设备局部一直处在高温状态,从而引发其周围物质的燃烧,进而发生火灾。
(三)造成材料裂化。温升过高将会造成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降低,又或者绝缘材料出现老化,有的甚至发生绝缘击穿的情况。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半导体元件的热击穿,使其性能变差,严重者设置烧断导线,从而形成短路。
三、变电电气设备发热处理方式
(一)当个别环节电气接线的形式不恰当或者由于设备质量存在问题而造成的发热,可以通过对局部接线方式加以改造的方式来解决,对不能改造的可通过更换设备或降低负荷使用的形式来解决。
(二)对于设备连接接触面氧化问题的处理,可使用锉刀或沙子把接触面氧化层刮去,然后再在上面涂上一层防氧化物质,例如中性凡士林、电力复合脂等,但对镀银表面通常不采用这种方式,究其原因还在于银的氧化膜导电性能非常好,假如在进行氧化层的处理时磨掉镀层,则会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此外,由于银的氧化层非常软,当压紧力一定时会被压碎,因而在进行表面处理时需特别留意。对于灰尘导致的发热可通过清理接触面灰尘的方式来解决,通常情况下一次处理能维持较长常见不发热。所以,对于运行过程中容易氧化和积灰的设备来说,一定要对其接触面进行定期的处理,从而对发热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然而有一点需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中性凡士林、电力复合脂等防氧化涂层的使用将会使积灰速度加快,由此可见,防氧化和防积灰之间是彼此矛盾的,因而在采取相应措施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取舍。
(三)对于由于接触面不平整而造成的发热,通常情况下是由于多次组装和拆卸以及施工质量欠缺等因素导致的。要想使这类故障得到避免需要在安装设备时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施工过程中可使用量具对电接触面平整度进行测量,尽可能使其平整。严格说来,任何接触面都无法实现绝对平整,所以,在安装新设备之时,通常需要在电接触面进行“压花”处理, 也就是使用液压模具在接触面上压出均匀点阵,当紧固螺栓把两个接触面连接在一起之时,通过螺栓的压紧力而使点阵彼此咬合,进而使有效接触面积得到了增大。在进行新设备的安装时,此道工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它对以后预防发热的意义重大。
(四)对由于设备压紧力不合适而造成的发热,在进行平面接触处理时,需认识到并非压紧力越大便越不发热这一问题。材质不同的电阻接触面压紧力在安装规范里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适度的压紧力,能避免接触面产生变形的状况发生。
四、结语
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之一便是电气发热,导致电气发热的原因非常多,可按照设备运行状态的不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对发热故障加以处理,从而使电气设备发热故障率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祝伟强,高士森.浅谈变电电气设备发热故障的成因及处理方法[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10):25-25.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工基础这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提出,探讨了几种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有效地学好这门基础学科。希望对于从事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同行有所帮助。
电工基础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课程,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如果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讲解灌输,学生跟教师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难免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能很好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去有效率的学习。
1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提出
电工基础是一门多种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因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所用的教材是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学生的专业需要,在教学中有针对的删减,有侧重点的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譬如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中职生的素质能力相对来说有点薄弱,但是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需要有良好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作为基础,这对中职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偏重理论分析和解题能力的训练,对于基础很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做出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要求。最后,针对电工基础的教材多个版本的问题,大部分教材都侧重于理论与知识的衔接,里面涉及的试验也是为巩固所学知识点设置的,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也是课堂理论讲解为主,试验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加入试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这门学科,既可以为其他的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表面上这门课枯燥无味,但如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把抽象的内容演绎的有声有色。
2.1 设计好导课环节,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在45分钟的课时中,学生的思维分思维逐渐集中、最佳思维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三个阶段,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尽量延长最佳思维活动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第一阶段以最快的速度将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因此,导课设计对这堂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课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比如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可采用生活经验导入法,即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直接观察到一些实验现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授课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有无兴趣,因而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欠缺,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先给他们设置一个问题及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数据铺垫: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扩大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要求明确以下问题:(1)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2)如何确定这些数据?(3)实际用电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4)你能否制作一个电表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后面的学习试验做好准备。
2.2 合理安排教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例如,在讲“电路的三种状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验课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三种状态下电路的端电压和电流,从而总结出电路在三种状态下的特点,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看到学生缺乏知识、能力与经验的一面,更应该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带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相关实验联系起来,然后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先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再由教师进行相应知识的讲授,这样学生先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所应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显著上升。
2.3 鼓励性的教与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注意教学状态的形成[4]。教学状态指师生双方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及相互间的关系。比如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两体”,即学生是“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具体而言,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各尽其才,不能把目光盯在几个特定的学生身上,而是要开发全体学生的才智,发展其个性。课堂上人人平等,交往形式灵活多样,这种多方式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3 结语
在教学中,先做试验再学习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地提高,教师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总之,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努力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阚振坤.《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2~5.
[2] 王彩平.关于《电工基础》课程教法的探索[j].职教与成教,2009(4):1~2.
关键词: 创新视角 中职 电工基础课程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才的补给,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新世纪发展下,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活动。由此可见,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全方位人才。《电工基础》作为中职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成为电工所必须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由于自身的属性,理论知识繁杂,概念性理论较多,还有很多抽象的原理,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这方面课程中难度很大。但是学习电工基础课程,学生如果能够将这门课程学好,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就有必要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活动中的困难,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
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操作
电工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的课程,可以说远离任何一方都是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大部分还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明确,教师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难记、难懂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背诵的形式进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把握重点,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二)考评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的学习活动中,一门课程学习的好坏都是通过考试机制来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这一考评机制对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而言是不适合的。本身这门课程实践性就很强,而考试侧重的都是理论化知识的解答,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根本体现不出实践操作能力是怎样的,因此,这一考评的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电工能力的提升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三)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陈旧,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本身理论知识就很枯燥的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师的催化作用下更显得枯燥,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参与和设计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方法
从上述存在于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若干个问题可以看出,对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呢?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电工基础课程,简单来讲,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创新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这一角度出发,主要针对的是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这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方面,在讲授过程中,针对那些理论性加强、难度系数大的知识点内容,教师要在掌握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删繁就简工作,也可以适当加入实际案例,促进学生对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而那些简单的、易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节省课堂教学实践。其次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可以将理论化知识的讲解融入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一直在提倡巩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应该从这一教育理念出发,才能培养学生的电工能力,因此,我们就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之间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板块,通过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更好的电工基础课程学习。
四、结语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必要进行创新,以此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文环.《电工基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创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