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想象力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11-12 15:1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想象力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1

首先我想说的是“谢谢你们”。这不仅因为哈佛给了我非比寻常的荣誉,而且为了这几个星期以来,由于想到这次毕业典礼演说而产生的恐惧让我减肥成功。这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一次深呼吸,眯着眼看着红色的横幅,然后欺骗自己,让自己相信正在参加世界上受到最好教育的群体的哈利・波特大会。

实际上,我已经绞尽脑汁、费劲心思去想今天我应该讲什么好。我问自己:我希望在自己毕业那天已经知道的是什么,而又有哪些重要的教训是我从那天开始到现在的21年间学会的?

于是我决定,在今天这个愉快的日子,我们聚在一起庆祝你们学习上的成功时,我来和你们谈谈失败的收益。

对于我这个42岁的人来说,回头看自己21岁毕业时的情景,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我的前半生,一直在自己内心的追求与父母对我的要求之间进行抗争。

我曾确信我自己唯一想做的事是写小说。但是我的父母都来自贫穷的家庭,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认为我的异常活跃的想象力只是滑稽的个人怪癖,并不能用来付抵押房产,或者确保得到退休金。

他们希望我再去读个专业学位,而我想去攻读英国文学。最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不甚满意的妥协:我改学外语。可是等到父母一走开,我立刻报名学习古典文学。

我想说明,我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观点而抱怨他们。他们希望我能摆脱贫穷。对于他们认为贫穷并不高尚的观点我坚决同意。贫穷会引起恐惧、压力、沮丧。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穷确实是件很值得自豪的事。

但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最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失败。

尽管我明显缺乏在大学学习的动力,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咖啡吧写故事,很少去听课,但是我知道通过考试的技巧。这也是好多年来评价我以及我同龄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在我毕业7年后,我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失败。我突然间结束了一段短暂的婚姻,失去了工作。作为一个单身妈妈,而且在现代化的英国,除了不是无家可归,你说我有多穷就有多穷。我父母对于我的担心,以及我对自己的担心都成了现实,从任何一个通常的标准来看这都是我知道的最大失败。

现在,我不会站在这里和你们说失败很好玩。我生命的那段时间非常灰暗,那时我还不知道我的书会被新闻界认为是神话故事的革命,我也不知道这段灰暗的日子要持续多久。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谈论失败的收益呢?因为失败后我找到了自我,不再装成另外的形象,我开始把我所有的精力仅仅放在我关心的工作上。如果我在其他方面成功过,我可能就不会有要求在自己领域内获得成功的决心。我变得自在,因为我已经经历过最大的恐惧。而且我还活着,我有一个值得我自豪的女儿,我有一台陈旧的打字机和很不错的写作灵感。我在失败堆积而成的硬石般的基础上开始重筑我的人生。

失败给了我内心的安宁,这种安宁是顺利通过测验考试获得不了的。失败让我认识自己,这些是没法从其他地方学到的。我发现自己有坚强的意志,而且,自我控制能力比自己猜想的还要强,我也发现自己拥有比红宝石更真的朋友。

在我的演说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对大家还有一个希望,这是我在21岁时就明白的道理。毕业那天和我坐在一起的朋友后来成了我终生的朋友。他们是我孩子的教父母,他们是我碰到麻烦时能求助的人。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沉浸在巨大的情感冲击中,我们沉浸于这段永不能重现的共同时光内,当然,如果我们中的某个人将来成为国家首相,我们也会沉浸于能拥有极其有价值的相片作为证据的兴奋中。

所以今天,我最希望你们能拥有同样的友情。到了明天,即使你们不记得我说过的任何一个字,但请记住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如同小说,要紧的不是它有多长,而在于它有多好。”

篇2

关键词:绘画活动 教学方法 重要性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和评价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

一、绘画活动中导入的重要性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导入”部分。

1.故事导入

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幼儿粘贴《小鸡》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一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这样,调动了幼儿的兴趣,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仔细。

2.儿歌导入

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绘画《吹泡泡》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学习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大串,五颜六色真好看,小朋友们拍手笑。从而引发幼儿想画泡泡的兴趣。

3.歌曲导入

大多幼儿都爱唱歌,它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幼儿手指点画:《草地上的花儿》,可先让幼儿演唱《春天》,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激发幼儿想把春天画下来的愿望。

二、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的重要性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绘画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运用不同方法对两组幼儿进行绘画引导,请一组幼儿直接画画,要他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画”偏不看……10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然后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桃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10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的重要性。

三、绘画活动过程中指导的重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也很不理想,孩子们也未必能真正学懂。相反,如果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会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他们的表现会很投入。

2.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3.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

如中班绘画活动《太阳》,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通过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

四、绘画活动中结尾的重要性

如果说,充满情趣的引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耐人寻味的结尾必将使一堂美术课得到美的升华,所以恰当地运用结尾,能使幼儿百学不厌,寓学于乐。

1.鼓励式结尾

在辅导幼儿学画过程中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2.游戏式结尾

教师采用做游戏的形式作为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画《小熊过桥》,教师引导幼儿画出小熊过桥的动态形象后,最后进行“独木桥”的游戏,从而教育幼儿勇敢坚强。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幼儿受到了教育。

3.故事式结尾

这是采用故事的形式结尾的一种快乐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创作画《秋天的水果》,在启发幼儿画出各种秋天的水果后,还可以让他们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水果,讲一段关于水果的小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对水果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4.展览式结尾

教师在完成美术活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让幼儿互相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例如:手指点画《梅花》,在活动最后,可组织幼儿开一个梅花展,让幼儿既能欣赏到别人的作品,又激起了幼儿对绘画的热爱之情。

五、绘画活动中评价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

1.充分认识和利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赞赏幼儿的点滴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

2.尊重幼儿

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六、绘画活动中注重幼儿绘画水平的差异性

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

1.将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如果经常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那么基础差的一部分幼儿就达不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原则进行指导。

2.关爱能力较弱的幼儿

篇3

在今天这个愉快的日子,我们聚在一起庆祝你们学习上的成功时,我决定和你们谈谈失败的收益。另外,当你们如今处于“现实生活”的入口处时,我想向你们颂扬想象力的重要性。

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最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失败。在你们这个年龄,尽管我明显缺少在大学学习的动力,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咖啡吧写故事,很少去听课,但是我知道通过考试的技巧,当然,这也是好多年来评价我,以及我同龄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天赋和智商还未能使任何人免于命运无常的折磨,我从来不认为这里的每个人已经享有平静的恩典和满足――最终,我们所有人不得不为自己决定。什么是失败的组成元素,但是如果你愿意的话,世界很愿意给你一堆标准。

基于任何一种传统标准,我可以说,仅仅在我毕业7年后。我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失败。我突然间结束了一段短暂的婚姻,失去了工作。作为一个单身妈妈,而且在这个现代化的英国,从任何一个通常的标准来看。这是我知道的最大失败。

失败后我找到了自我。不再装成另外的形象。我开始把我所有的精力仅仅放在我关心的工作上。我变得自在。因为我已经经历过最大的恐惧。而且我还活着,我有一个值得我自豪的女儿,我有一个陈旧的打字机和很不错的写作灵感。我在失败堆积而成的硬石般的基础上开始重筑我的人生。

失败给了我内心的安宁,这种安宁是顺利通过测验考试获得不了的。失败让我认识自己。这些是没法从其他地方学到的。我发现自己有坚强的意志,而且。从挫折中获得的知识越充满智慧、越有力,你在以后的生存中则越安全。所以,个人的幸福建立在自己能够认识到:生活不是拥有的物品与成就的清单。虽然你们会碰到很多和你们一样大或年长的人分不清楚生活与清单的区别,但你们的资格证书、简历,都不能等价于你们的生活。生活是困难的,也是复杂的,它完全超出任何人的控制,谦虚地认识到这些能使你们在生命的沉浮中得以顺利生存。

你们可能认为我选择想象力作为第二个演讲主题是因为它在重建我人生的过程中起了作用,但这不是全部原因。虽然我会不遗余力地为床边故事的价值做辩护,但我已学会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评价想象力的价值。

我最伟大的生活经历之一发生在写《哈利・波特》前。我在伦敦的组织总部的研究部门工作。(注: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志愿组织,致力于为释放由于信仰而被监禁的人以及给他们的家庭发放救济等方面的工作。)

每一天,我看到更多的证据,证明邪恶的人类为了获得、维持权利而加害于他们的同类。我开始为这些我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东西做噩梦,是文字噩梦。然而,我也在组织学到了比我以前知道的更多的人类善良的一面。

组织动员了数千位没有因为信仰问题而被拷问或入狱的人,让他们来代表那些经历过这些的人行动起来。人类的同情心具有能引导集体行动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拯救生命,让囚徒获得自由。我在这个过程中小小的参与是我生命中最卑微,也是最令人振奋的经历之一。

人类和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物不同,人类能够在没有自我经历的情况下学习,和理解。他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思他人所思,想他人所想。当然,这是一种力量,如同我虚构的魔法,这种力量是道德中立的。有人可能常运用这种能力去操作和控制,就像用于理解和同情一样。

而且,许多人根本不喜欢训练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宁愿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维持舒适的状态,也不愿麻烦地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他们不是现在的自己,那么应该是什么感觉呢?他们拒绝听到尖叫,拒绝关注囚牢,他们可以对任何与他们自身无关的苦难关上思维与心灵的大门,他们可以拒绝知道这些。

我可能会羡慕那些以这种方式生活的人,但我不认为他们的噩梦比我少。选择在狭小的空间生活会导致精神上的恐旷症(对于陌生人、事物的恐惧),而且会带来它自身形成的恐怖。我想那些任性固执的缺乏想象力的人会看到更多的怪物,他们常常更容易感到害怕。

甚至于。那些选择不去想他人所想的人可能激活真正的恶魔。因为,虽然我们没有亲手犯下那些昭然若揭的恶行。我们却以冷漠的方式和邪恶在串谋。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像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像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必由之路。

大家知道,现在小学考试的作文题目让人耳目一新,考生们摆脱了以往命题作文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答卷也是异彩纷呈,洋溢着创新的活动。近年来的考试,不断地进行改革、完善,命题新颖、灵活.侧重于培养学生想像力,打破了追求人才选择尺度的所谓准确、公开,对考试制度的限制,限制再限制的侄桔,让学生有自由发挥才能的机会和想像的空间。这几年来,考试命题已经启示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已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这种形势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与现实要求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本文就此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想像力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虽然小学教材进入课改阶段,教法也要求进一步改进完善。但有部分教师教法和观念仍然存在老化,在语文教学中按部就班,过于依赖“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自己的教法改变,就会走人泥潭,学生在课堂稍加发挥就一概否定,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追求高分数,追求升学率,采用各种教学硬让学生往牛角尖里钻,采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由于上述教师的做法,使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语文索然无味,没有意思,一部分学生做了分数的奴隶,在“题海”里苦苦挣扎,无法发挥自己的想像;一部分学生只能机械学习前人的知识,失去想像的空间。没有想像就没有发明创造,就会埋没这批人才,这样社会还能有进步吗?

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变化莫测,要把它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因为想像以感知为基础,学生保留在头脑里的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想像的原始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引导学生,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对语言文学进行形象化的加工,形成较正确的表象,逐渐扩展思路,提高学生想像力。如教学《荷花》一文,我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想像,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像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把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画面,我鼓励学生充分想像,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学生众说纷纭,答案不一,任其想像,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这样的教学,

生既能学到课文的精妙,又可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2)利用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发掘学生的想像力。现行新课改教材,编人了大公蕴含着丰富想像因素的课文,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这些因索,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像。例如《咏柳》一诗,教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可让学生展开想像,想像春风剪开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在课堂上就必须让学生学习优秀的作品,咀嚼丰厚的语言底蕴,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有趣味。

(3)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4)运用巧妙的教法,诱发想像力。例如《春日》一诗;让学生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理解“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学生想像当时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又培养学生想像力。

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培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69-02

想象是启发学生富于创造性地金钥匙。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就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想象越丰富,那么其语言表达也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就会越有情趣。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两者的关系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习作教学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的空间变大了,思路打开了,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她们的智慧、想象都是无穷的。

二、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形象中,悟出人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伟人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通过对鸡鸣的感悟,说明了黑暗必将过去,黎明一定到来的社会发展规律。

2、广泛阅读,增加积累,提升想象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每天30分钟自习课定为自由阅读时间,并且陪学生一起读。在读的时候,我往往很专注,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自然地流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并且有意让学生看到,让他看到你所看的书并对它产生兴趣,有一种想看的欲望。在这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学生在享受着语言文字带给他快乐的同时,那些词汇、段落、结构已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同时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文明的言行和高尚的品格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也随之而提高。

3、丰富生活,诱发动机

(1)作文是学生认为生活和生活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感受的理解,用书面语言外化出来的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参与的过程。许多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因为远离生活,缺乏题材。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鲁迅先生也说:“对于任何事,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因此,教师务必使写作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这样写作的欲望就大大缩短了距离。

(2)生活有多广阔,作文世界就有多广阔,所以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出社会,拓宽写作空间。学校、家庭、社会都是他们写作的广阔天地,那里发生地一切,都给人以启发、教益,那是他们写作的大课堂。我利用星期日领着孩子走出课堂,组织孩子们大热天去做小买卖,面对炎炎的烈日,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劳累,从而体会父母的艰辛。继而写出了《假如我当超市的售货员》、《我帮妈妈做家务》等文章,由于学生体验生活,构思新颖,感情真挚。他们不但懂得了什么是生活,而且能真实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3)我们还应观察引导,提高写作水平。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远”观“近”察,处处留心,时时注意。观察可以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获得有关事物的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扎实有效

“没有想象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而言也是非常的重要。可见培养学生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是每一个人民教师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那么如何才能扎实有效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呢?

1、在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并有明确的想象性。在想象的整个过程中保证学生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对客观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使想象的形象有较深的思想蕴涵。要训练学生善于根据一定的目的控制想象的方向,并在想象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与分析,使有用的表象朝着一个方向奔涌,对无关的表象加以抑制。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创造想象的动因。人在产生想象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如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时,人的心情就会愉悦,会因之而产生一系列美好的遐想,这样人的情感就会影响到想象力。更多的时候忧愁郁闷的情绪常使人想象可怕的情景,而乐观愉悦的情绪则会让人想象到一些美好的情景。“情景交融”就是这一道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写作。

3、发展语言,提高理解。想象要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并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这不仅影响到表达的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想象的水平,使想象仅仅停留在直观阶段,而不能上升到表象的本质概括水平。如,在一次题为《生日的礼物》的作文练习中,多数同学能按“生日前想礼物,生日时得礼物”的顺序写出事情的经过,但语言太贫乏理解单一,因而表达也就没有个性。

篇6

关键词:想象力;舞蹈表演;作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76-2

一、想象力的含义

何为“想象”,在现代心理学中想象是指人脑对记忆中已有的材料进行二次加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心理过程存在于脑海,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表现形式,换言之,是人们将过去的经验结合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进行结合,将有联系的思维进行新的结合。在普通心理学中想象被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所谓“无意想象”,是指人们在进行舞蹈行为之前没有预定的目的,不作任何努力,通常是在意识减弱的时候,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顺其自然地在头脑中出现一些新的思维形象。它常由客观事物的某些外形特征所引起。

所谓“有意想象”,是指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的放矢的进行想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是行为主体在发生想象的过程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计划和有规划的想象思维。在舞蹈艺术中,绝大多数的艺术作品都是通过“有意想象”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与塑造出来的。

二、舞蹈表演与想象力

笔者认为舞蹈表演者在完成舞蹈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和刻画时要对以下两大点进行深层次的艺术“想象”:1.动作空间想象;2.心理空间想象。只有在以上各层面的融合反应中,舞者才能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更好的将舞蹈作品的内容及情感在与想象力的互相交融中呈现出来。

在舞蹈中,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是舞蹈,舞蹈创作,舞蹈教育和想象力都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舞蹈表演,想象使图像更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舞蹈演员表演中的“二度创作”是舞蹈想象的一种表现,是指舞蹈表演者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对表演角色的理解,从舞蹈表演中体现角色所对应的生活环境、年代以及历史形象等因素挖掘角色的的感受,利用自己的阅历来对文化知识深入思考,对人物角色的内在精神进行思考,从而熟练地完成舞蹈的编排,形象的将舞蹈动作与整个舞蹈编舞过程展现得栩栩如生。

“二度创作”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是舞蹈演员自身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体现。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应当善于运用想象力去展现不同人物的特点与性格,同样,具有良好的想象力是成为优秀舞蹈演员的必要前提。

三、舞蹈表演中想象力的重要性

(一)想象使情感鲜明集中

想象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创作目的对记忆中的情感素材进行加工、雕琢,不是对记忆中的素材进行“真实”、简单的再现,而完全认知理解后的自我表达是关键所在。因此,素材只有在想象力的加工、综合、雕琢中才能愈益鲜明集中起来。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情陇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意指:心中的情感是伴随着对客观物象想象的深入而产生和逐渐明晰的。所以,演员在塑造某一形象时,只有对这形象进行想象,是想象的情感,并非真实的情感去控制着舞蹈,其表演形象的情感和性格才会更加鲜明。

(二)想象使情感发展变化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过程,也是对形象深入认识的过程。伴随着想象认识的发展变化,情感也会相应的发展变化。巴普洛在表演《天鹅之死》时,是由一个正常人的心理状态去饰演即将死去的天鹅,如果她不进行艺术表现上的想象力,我相信她无法将慢慢衰竭并最终死去的天鹅象表演的那么出色。

虚幻的情感要想在舞台上展现的活灵活现,并且能够深切的将角色的情感转换和发展,就需要表演者将思绪投入到想象的情感世界。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作品的主人公安娜的情感是对世俗的鄙视,随着人物和剧情的发展和变化,安娜接二连三地受到上流社会的欺骗与迫害时,作家对作品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主人公的情感也随着作家的想象由鄙视转为同情。

(三)想象使情感复杂多样

感知活动中产生的只是感知者自身的情感,而想象中不仅存在着想象者自身的情感,还包括各种角色的情感,因为表演者在想象各种人物形象时必须体验人物相应的情感活动。这些情感活动中有快乐、伤悲、愤怒、惆怅、绝望、希望等。

舞者自由地把握这些情绪的合理转换,必须依靠想象力的作用。更深刻的想象的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需求,让自己成为当事者,通过想象触发,转移到的情感,思维,从而更为合理的情绪转换,更现实的人物复杂的情感。

舞蹈情感的激发与变化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而多样的想象的刺激又来自情感的内驱力。凭着这种力量,想象才可以张开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翱翔,并且可以超越时空。

参考文献:

[1]郭勇健著.作为艺术的舞蹈[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2]李胜利著.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1,8.

[3]胡莉莉.谈舞蹈表演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1,(03).

[4]龚剑.如何培养舞蹈形象的想象力[J].大舞台,2010,(04).

篇7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解决物理疑难问题时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猜想与假设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根据已知事实和科学知识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的假定性解释,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猜想与假设作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与假设”的魅力。“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第二个步骤,是通向真理的桥梁,为科学探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在遇到疑难的物理问题时,要科学大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如假设物理情境、物理条件、物理过程、物理结论,突破常规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猜想与假设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些科学家的成功表明,他们的创造力在关键时刻往往不是来自逻辑推理,而是来源于联想和灵感,也就是直觉和想象力。

    伽利略从教堂吊灯摆动的现象中获得灵感,即吊灯每次摆动所用的时间可能是一样的,从而产生一种冲动或者叫做激情。这种不可遏制的情感就是创新的冲动。教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学习电压表后,课后练习中介绍了怎样自制电池,即把两片不同的金属插在酸、碱、盐的溶液中,两片金属就是电池正负极。课后学生马上就有了如此“奇思妙想”:把金属片插入酸、碱、盐混合溶液中,制成的电池电压也许会更高。为了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该学生带来了一个用盐水和醋的混合溶液制成的电池和另一个只用盐水制成的电池,实验测量后,结果显示用混合溶液制成的电池电压反而更低。在教师讲解了有关化学知识以后,学生才恍然大悟。虽然该学生的猜想没有得到验证,但他敢于猜想,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2.熏陶学生的美感

    世界上事物都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同时又具备简洁对称、和谐之美的特征。因此,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家庭、学校、社会都是由人这个最小单位组成的,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人与人之间或亲近、或疏远,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关系,进而猜想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情况及相互作用,可使学生领略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和谐统一。又如,在研究减小摩擦的方法时,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忆增大摩擦的方法,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方法作相反的思考,从而提出减小摩擦的猜想,即为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变滑动为滚动等。这正是利用了事物具有对称性的特征。

    3.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还能使学生通过各种信息的处理,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以“蒸发”这节课为例,课堂上学生搜集有关加快蒸发的信息。搜集途径很多:根据观察的现象或日常生活经验、查阅资料、上网查询……搜集的信息五花八门,有晒衣服的做法,人体体温恒定的原因,可使湿手很快变干的热风干燥器……对这些信息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分类法进行分类处理,可分为三类,即提高液体温度的实例、增大液体表面积的实例、加快液体表面气流的实例,从而建立了蒸发可能与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速有关的假设。

    三、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魅力

    1.回眸历史情境中的猜想与假设

    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物理学家成功地利用了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物理规律,学生可从中领悟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情境1: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假设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1所示。

    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模拟伽利略与小球的一段对白,在这段对话中学生可领悟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伽利略:小球先生,假设没有摩擦,你会爬上什么高度呢?

    小球:我会搭乘梦想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上原来的高度。

    伽利略:如果我减小右斜面的倾角,你还要去原来的高度吗?

    小球:梦想有多高,我就可以爬多高,只是我要走的路程更长了。

    伽利略:如果我继续减小右斜面的倾角呢?

    小球:我心已决,只是又多了一段山高水长之程。

    伽利略:如果我把右斜面放平,你还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前行吗?

    小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选择了高度,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孤独的背影。

    (2)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

    情境2: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重的物体下落总是比较快。比如树上的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同一高度掉下来,一定是苹果先落地。所以在16世纪以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物体的重量决定,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由于亚里士多德在各方面的突出成就,人们将他的观点奉为经典,当时的教科书上这样写,众多学者也认同。虽然也有人表示怀疑,但由于教会利用他的结论,进行神化处理,所以大家都不敢对这一观点发出公开的质疑。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由伽利略通过推理的方法研究下落运动的规律并公开发表。之后,伽利略也因他的着作而受到教会的迫害,被判处终身监禁,着作也被列为禁书。

    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用绳子把两块石头连在一起,由于总体的重量大于任一石头,其下落速度应大于任一石头单独下落的速度;另一方面,用绳子连在一起的两块石头毕竟仍是分开运动的,大石头运动得快,小石头运动得慢,大石头必然会被小石头“拖后腿”,使总体的运动速度小于大石头单独运动的速度。用同一观点分析同一问题却得到完全矛盾的两个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3)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情境3:为了验证地面上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守同样的规律,牛顿做了着名的“月地检验”。基本想法是假设重力和星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那么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因为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

    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牛顿根据月球的周期和轨道半径,计算了月球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

    两个结果十分接近,在误差范围内这两种方法求得的向心加速度相同,牛顿的猜想得到了检验: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本质上是同一种性质的力,遵循同一规律。

    2.学生探究实验中的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最活跃、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一环。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也就不同,就会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和假设。在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1)类比猜想法

    类比猜想法是把陌生与熟悉的对象类比,把未知的与已知的类比,从中得到启迪而提出猜想,形成假设的一种方法。

    探究1: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达到猜想的目的。下面是相关的教学片断,请欣赏猜想与假设的魅力。

    师:如何研究弹性势能呢?通过“重力势能”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在讨论重力势能的时候,我们从重力做功的分析入手。现在讨论弹性势能,能不能从弹力做功的分析入手。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可以参考对重力势能的讨论。

    师: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生: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h有关,所以弹性势能很有可能与弹簧被拉伸的长度L有关。

    师(追问):有什么样的关系?(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弹簧)

    学生拉各种弹簧,会有不同体验。可能有学生提出正比关系,弹簧拉伸长度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应该越大,但对于同一个弹簧,拉的越长,所用的力就越大。而举起同一个重物,所用的力并不随高度变化。因此,应该不会是正比关系,可能是平方关系,也可能是三次方的关系……

    师:用不同的弹簧拉伸相同的长度,弹性势能一样吗?

    生(进一步拉弹簧体验):弹性势能还和弹簧的“软硬”有关,即劲度系数k有关。

    师(总结):弹性势能与弹簧的拉伸长度(不是正比关系)和劲度系数有关。

    感悟:类比法是从特殊到特殊的逻辑过程。虽然类比的逻辑根据可能不充分,结论可靠性较小,但创造性很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刘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者:杜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