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心理指导论文8篇

时间:2022-02-12 11:26: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心理指导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指导论文

篇1

根据个人才市场、机构的权威数据统计,在近些年及以后很长时间内,对外贸易人才将是最抢手的,也是薪酬较高的职业群。据了解,目前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职业其月薪在5000-6000左右,这些外贸类工作地点也一般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其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另越来越多人垂涎三尺。但是,根据规定,这些考试的报考条件都只需要具有中专学历即可。

外销员/国际商务师是指在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外,谈判、签定合同等。只要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既可报考,国际商务专业中专在校生和其他专业大专、大学本科在校生也可报名。由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及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共同组织的国际商务师/外销员考试辅导随时欢迎您免费试听。

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业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具有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报检员考试辅导由覃珍珍老师主讲,覃老师熟悉经贸类各种资格考试,并从事多年全国外贸类资格考试辅导工作,其专业化、科学化辅导模式让考生考试无忧!

单证员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报考条件只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便可。为规范国际商务单证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国际商务单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环球职业教育在线聘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曹琛老师精心制作单证员考试辅导课程,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分析讲解,对今年考试内容进行预测,为参加考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目前该课程免费试听已经开通。

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的学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点播课件进行学习,避免时间、精力金钱的多重浪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充分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学员自付费之日起,直至当期考试结束两周关闭,打破了常规面授只能听一次的局限。高科技的网络课堂,优秀的师资队伍,勤奋的努力学习,您不想考过都难。

篇2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

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是“要我学”。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把有优秀学习习惯的同学树为榜样,让同学借鉴。

2.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

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参变量问题、三角分式的运用、空间与平面、实际运用问题等都是初中教材都不用的脱节内容,需要高中补救,查缺补漏,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训练,不去认真演算书写,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时或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发展健全的人格。

3.抓好学习中的各个重要环节

①预习——高中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了困难。预习对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预习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每次预习应该有计划和明确的进度;其次预习要仔细认真,并结合课本例题和习题反思,加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最后对预习的内容整理出条理性的框架,明确知识结构。

②课堂学习——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学。所以要在课堂上学好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才是使之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听课是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广度与深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会听课。会听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带着预习时未懂的问题听课,全神贯注,尽可能把疑点在听课的过程中解决:其次,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凡是在听课时发现预习中自己理解片面或错误的地方,或是理解深度不够的地方,都应作出简单的标记,课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完善对这些问题的新的理解。第三,注意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设问、提问,或自己在预习中、作业中、课外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都应积极思考,并记住,然后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或更深入一层的问题,再思考。一个个问题的提出、捕捉与解决的过程,正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③练习——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做适当的练习。只顾看书,而不做适当的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练习之前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如果课本知识还存在困惑,应先复习课文,直至把有困惑的知识理解之后再认真独立的完成。在做题的时候要认真思考,注意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并注意解题的步骤规范性和表述条理性。如果在做题的时候出现“马大哈”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心情,进而影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心理学教育的职业化导向,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安排教学内容上以职业为导向,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职业竞争的紧迫感,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智力和能力发展方面都趋于职业化,要培养学生自己谋划未来,自己规划职业发展的能力。为适应高职心理学教学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心理学教师要及时找到学生对专业课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所在,要破除职业化教学给学生们带来的学习心理疲劳感和学习方法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及时了解职业化教学可能给学生们带来的情感焦虑、记忆主动性缺乏等影响并及时化解负面干扰。

2、高职心理学教学要注重职业差异性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心理学教学可以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以及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心理学教育两种形式。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级技术性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职业的特点开展与学生所从事行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各专业在开展心理学课程时要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和情境定位,要体现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比如在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开展心理学教学就要针对这一专业的特点开展专门的旅游心理学课程,要以专业为根本出发点将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管理能力,将旅游心理学教学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物业管理、文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开设《管理心理学》课程等。

3、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心理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1)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了才会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只有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兴趣了才会尊其师,信其道。所以高职教师在开展心理学课程时要认真备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要将学科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发掘出来,教师还可以借助多样的教学器材来改变原本枯燥的教学氛围,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体会学习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心理学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的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评价标准,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因为当学生的行为被期待为积极向上时,会产生较强的动力,这种动力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渴求感,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

(2)要调整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让高职心理学教学更好地体现职业导向性,教育从业者要根据具体专业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将旅游心理学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并掌握旅游者心理及行为规律,掌握旅游服务心理,理解管理心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旅游者进行心理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旅游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3)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心理学教学,教师要根据各职业特点多为学生设置实际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走出校园更好地融入社会搭建更好的平台。

篇4

【关键词】软新闻;目的论

1.目的论简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交际活动,该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代表人物有莱斯(K.Reiss)、费米尔(H.JVermeer)、和诺德(Christiane Nord),他们的研究使该理论不断地发展完善,从最初的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逐渐发展并创立了功能目的论,注意到了影响翻译过程的发起者、译者和译文的接受者。在功能派目的论的指导下,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合适”,即译文是否符合翻译的要求,亦即译文多大程度上能完成其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这种翻译标准是对传统标准的重大突破和补充,为新闻文体翻译中经常使用“改译”――增加、删减和改动等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可选择有利于实现翻译要求和目的的内容,并采取相应有效的表达方式来生成译文文本。

2.案例解析

人间六月天伦敦太极鲜――伦敦中医孔子学院太极月活动发力六月的伦敦细雨缠绵,但却没能阻挡太极活动的如火如荼。继五月太极月活动取得的卓越成效,伦敦中医孔子学院六月在肯辛顿公园再次发力,为热爱太极拳的朋友继续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同时也打造了一个弘扬中医精髓及哲学国粹的交流平台。六月太极月吸引了更多外国朋友的参与,为了满足不同程度的需求,此次活动分为两个层面:外在练形与内在练神,重在文化内涵的推广。太极拳近百年来之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原因之一是它具有防病治病、修身养性的功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外国朋友的一致认可,但是对其为何能成为“国粹”的文化内涵却所知甚少。

Tai Chi Blooming in London June――CITCM Boost Tai Chi Month Activity Drizzling June witnesses Tai Chi's vigorous growth in Lon-don as Confucius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CITCM)continues Tai Chi Month Activity in Kensington Gardens.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study platform for Tai Chi fans following Tai Chi May,and it creates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philosophy as well.As Tai Chi June attracted more foreign friends,this activity focused on two aspects in order to meet different demands――body practice and mind meditation――and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Tai Chi fist has been very popular in China and some foreign countries for nearly hundred years,because it has obvious efficacies on many chronic diseases and it is a sport could serve for meditation.Most people have completely accepted its medical function but seldom know why it can become the“essence”of Chinese culture.

(1)摘译摘译指在翻译过程中,选取主要内容及意义进行翻译,而不局限于源文的表达形式。这篇新闻稿介绍了中国的太极文化,其中不少词语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翻译时,有些内容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等表达,如标题的处理,源语采用了汉语压尾韵的表达方法“人间六月天,伦敦太极鲜”读来诗情画意,朗朗上口。而英语标题则讲究简洁明了,画龙点睛,因此在翻译中常常要舍去形式而取意义,对原文的修辞风格进行了适应性选择,使得译文标题短小精悍、新颖别致,译为“Tai Chi Blooming in London June”,以此对应文中结尾“太极拳一定会在六月的伦敦开出最鲜艳的花朵”。从而体现了功能派目的论所提倡的跨文化交际目的,符合文化与语言的可接受原则。再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译为“the combin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movements”,译者应从读者的需求和期待出发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原文,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和读者所需要的主题信息。(2)编译编译从广义上讲指翻译中的改写,本文主要指按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来调整结构,组织信息。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式的,反映在语篇上是先不切入主题,而是由远及近,迂回委婉,注重描写。表达往往采用煽情文字堆积的方式,中文的谋篇布局也曲折含蓄。如,新闻稿开头一句“六月的伦敦细雨缠绵,但却没能阻挡太极活动的如火如荼”中,通过细雨缠绵彰显如火如荼,是汉语渲染式的表达。翻译中进行了编译处理,但保留的部分意象,采用了英语中惯用的物称做主语及反说正义的翻译方法,译为“Drizzling June witnesses Tai Chi's vigorous growth in London”,体现了翻译目的论指导下,软新闻翻译应采取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3)节译不同的译文读者群,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期待值,节译指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调整或删减原文信息,使译文的信息性合适、合理。

3.结论

本文所选案例并不是完美的新闻稿件,对译文语言的掌控上也仍有很多不足,目的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对功能目的论的应用与思考。目的论的建立与发展为新闻文体翻译提供了新的审视标准,也为摘译、编译、节译等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实现翻译交际目的的必要手段。软新闻与其他体裁的文本有着较大的差别,它的接近性、娱乐性及趣味性使编译成为可能,中英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它对宣传效应的追求使这种翻译方法成为必要。灵活处理软新闻的翻译,将会把最大信息量传递给目标读者。

【参考文献】

[1]曹志颖.软新闻翻译的理论依据及其策略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2).

[2]方幸福.编译在软新闻汉译英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

篇5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辅导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工作效果。随着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以及高校改革的步步推进,辅导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时,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慌、抑郁等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辅导员的个人职业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等方面有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的策略及以后发展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焦虑状态

焦虑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表现为担忧、紧张、不安全感、焦躁不安等不同程度的情绪表达。焦虑情绪一旦形成,不易被控制,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多种角色,如“宿管员”“心理咨询师”等,在工作中被当成“多面手”,繁杂的工作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由压力导致的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使得辅导员处于一种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较易引发焦虑。

2.对职业的困惑和迷茫

很多高职院校,对辅导员职业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在面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时,更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的情绪。目前,很多院校辅导员的岗位招聘最低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他们难以对辅导员工作产生认同感,认为工作与自身的价值不相匹配。同时,在职称评定等问题上,由于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专业研究,往往会陷入职业发展的瓶颈,对辅导员工作产生困惑和迷茫。

3.心理疲惫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感情、就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往往还担负着各个社团、组织或专干工作,比如专业社团指导、学生党支部和团总支书记、学生公寓专干等,并且,辅导员还要负责和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作内容繁琐、重复、单调,缺乏创新,巨大的工作量,经常性的加班,这些都很容易让辅导员觉得身心疲惫。

4.自卑情绪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头衔可能在外人看来比较光鲜,但是事实上,在学校内辅导员处于教学底层人员,工作任务重,责任较大,职业认同感较低。超过半数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受到领导足够的重视,因为和教学、科研工作相比,大家总感觉学生工作是辅的。因此,高职辅导员在岗位晋升、评定职称等方面处于劣势,待遇也比专职老师低,也难以和专职老师一样有平等的进修、学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打击了自尊心,使之丧失工作激情,缺乏奋斗目标,产生自卑自怨的情绪。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个体原因

辅导员的个性特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性格外向或中性,情绪较为稳定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优秀辅导员与非优秀辅导员在乐群性、兴奋性、独立性、内向与外向、怯懦与果断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个体的人性特征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更多的是考虑应聘人员的数量和学历,而忽视了对辅导员基本心理素质的考核,事实上,在应聘辅导员中,部分人员是不适合这个工作岗位的,很多年轻的辅导员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没有师范专业背景,在工作中不知道怎么和学生沟通交流,不知道怎么带班,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关心爱护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这些情况都导致了辅导员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

2.学校因素

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辅导员的科学评价机制,尽管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重,但是由于工作琐碎,无法量化,导致绩效考核时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同时,也存在工作认同感较低,领导不重视,辅导员的待遇低于同学历同职称的专业老师等问题,容易产生不公平和不被信任的感觉。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对辅导员的工作存在着误解,很多人认为学生的一切事情都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内,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社会舆论,都把辅导员当成了学生的“全职保姆”,对辅导员的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贬低其工作价值,伤害了辅导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

三、促进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途径

1.加强辅导员自身心理调适的作用

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正确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当发现自己的心理上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自我调节。当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使自己主动适应变化;当工作获得成就时,不要沾沾自喜,要正确的评价并总结经验。面临工作压力时,要学会以平常心态看待压力,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当出现情绪困扰时,学会倾述,而不是抱怨,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学校应该用合理的机制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职业院校要建立辅导员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依托以及其各方面的工作技巧;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平等性和实效性对辅导员工作全面评测,并作为提升劳动报酬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起到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另外,学院要对辅导员工作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压力。

3.引起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关注

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体有明显的精神鼓励作用,对于辅导员来说,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来自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等方面的支持。然而,这正是目前辅导员群体所缺乏的。提高社会相关人员和组织对辅导员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有利于强化辅导员的工作动力,发挥工作积极性。

通过正面的社会舆论,引起大众对辅导员工作的关注,从而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刘平.高职辅导员职能华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职教育,2013(298):49.

篇6

1.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

一是理论上脱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应该遵守教育的一般规律。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且以哲学理论的高度来教育学生,使大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与自身的学心、生活没有关系。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大课形式出现,宏观的教育方式势必会将理论与实践越拉越远。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则避免了这些情况的出现。二是内容上的脱节。心理疏导注重学生个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心理障碍和思想矛盾的化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重视理论上的说教,而不从学生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实际问题出发,所以无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单一的教育形式必然无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2.校园心理疏导机制不完善

一是缺乏系统的疏导机制。目前大多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学生获得心理疏导的管道不畅通,学生遇到困惑后无法通过一种合理的、便捷的管道,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压抑的情绪就会逐渐积累,久而久之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二是心理疏导队伍薄弱。高校学生队伍庞大,所以心理疏导机构要有一定的规模。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不够顺利,心理咨询室较少,而且一部分心理咨询教师是非专业的,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另外,高校的心理疏导设施也不健全,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如咨询室里的物品设置和颜色环境不够合理等,这些都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并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找出学生产生心理矛盾的根本原因,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疏导策略,尽可能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消解不良情绪,引导其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转变教育方式,注重受教育者的感受。情感互动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理论灌输的不足。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越融洽,教育效果就越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思想政治与心理疏导的结合,关心、尊重学生,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品德高尚、思想先进的人。

2.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一是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通过学心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实施针对性的疏导。此外还要改变重理论、轻心理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对象的沟通和了解,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二是心理疏导的“专业化”。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问题来设置心理咨询部门,通过针对性的疏导有效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对于自卑的学生应由专业的教师来疏导,以提高学生得获自信的成功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三是课堂渗透式疏导。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是育人好的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名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以说,在教书育人中,要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观念。各科教师课堂渗透与正面的疏导教育相结合,从而形成一股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大学生要更新观念,乐于接受心理疏导

篇7

【摘要】健全学生人格,培育学习自主性,树立主体意识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积累经验,扩大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在广泛的不同教学内容中,进行迁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会学习的归宿。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效果如何,与这些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有关。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符合教育心理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化学教学中如何依据教育心理规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呢?

一、为自主而育——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还是主动积极、独立性强,它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的成效。”可见,健全学生人格,培育学习自主性,树立主体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前提。

1、激发主动性,消除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的首要条件。激发主动性,可以侧重于下面几点:强化学习目的教育,把学好化学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激发间接动机;讲究导语艺术,巧设悬念,组织讨论,开放实验室,激发探究兴趣;采用目标教学,在讲新课前提出学习目标,并阐明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本章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乃至对将来学习的影响及其用途,激发求知欲。

2、培养独立性,消除依赖习惯。独立性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从个性发展来说,学习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代替学生由依赖向独立转化。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养成遇到问题要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精练,善于启发,注重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辅导要得法,对学生自主校对或互相校对作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自主地完成转化过程。

3、锻炼坚韧性,消除脆弱心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处处充满困难和挫折,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惧、沮丧、退缩、逃避,学习也就半途而废。化学教学中应注意遇到困难的时候(如化学用语的记忆及运用),及时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指导学生运用适当方法,采用分散记忆,联想记忆,做到符号、名称、实物及现象等的相互同一,赋予抽象符号一些生动形象内容,多写多用,直到完成任务为止,从而锻炼学生的坚韧性,消除脆弱心态,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二、为积累而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应用,而迁移与应用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的经验不足以掌握某一原则,他的经验背景就必须扩大。”只有积累的经验越丰富,迁移和应用才越有可能实现,而阅读、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引导学生多阅读课本及参考资料,多做实验,多做多练,读中悟法,练中巩固,实验中验证,积累解题经验,扩大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1、抽象,使知识概括化。只有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景到另一种情景的迁移,才能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化学教学应在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比较法、归纳推理法、联想法、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等方法。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基本的规律和解题方法。如学了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引导学生对比制取两中气体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及收集方法,可概括出如下规律:凡固体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气体,都可用制氧气的反应装置;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气体,都可用制氢气的反应装置,进一步总结出:反应原理决定反应装置,气体性质决定收集方法这一原则,为学习实验室制取其他气体作好了知识迁移准备。

2、例证,使知识具体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他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些同学只知道空气是混合物,当问到由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物质是否混合物时就不知道了。这除了没有理解或不完全理解概念的原因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来解释“混合物”这一概念的例子太少的缘故。因此,化学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联系新知识去印证已学的概念或一概括出来的规律与方法,使概括化的知识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为积累而读不应机械重复,应根据保持与遗忘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记忆方式(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部分记忆与整体记忆相结合、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相结合),在“正确理解”与“高效保持”的前提下,实现知识经验的厚积。

三、为迁移而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是个别精选出来的教材,而是学习如何把它更有效地迁移到其他有关的学习中去。然而迁移不是自动的,所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本身,并不能保证它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迁移。只有在广泛的不同内容的教学中,慎重地进行迁移教学,学生才会使已理解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得到广泛的迁移。这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1、分析,使知识类化。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论指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改变才能改变另一种机能。”但是,即使两种情境之间有同一性,还不能保证迁移的出现。只有这个同一性被学生所感知,对他有清楚的认识,迁移才能有可能实现。因此,化学教学中(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应引导学生对新出现的知识或习题进行分析,再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比较,找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如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同点在反应原理上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相同)以便找到相应知识的关联点,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使新知识类化,使知识迁移。

2、联想,使旧知识再现。联想是在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和类属联想,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现同类事物的有关知识,使在某一情景中学到的知识能迁移到新的情景中。比如,教学氢气的物理性质要让学生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教学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要让学生回忆氢气和炭单质的化学性质……,由旧促新,促进迁移。

3、顿悟,使旧知识迁移。格式塔关系理论指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凭借着经验去捕捉瞬间即逝的“灵感”,选择某一概念或原理去解释某一现象,或解决某一问题,使已学知识迁移到新学内容或新的问题中。

四、为创造而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

学生的学习虽然说主要是通过模仿来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但是这些人类发现的成果,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新颖生疏的。学生每获得点滴知识,都必须在模仿中经历前人的创造之路,而且只有创造性高、创造力强的人,才会高效地迁移应用有关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因此,培养创造精神,开发创造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

1、提问指导法,练思维广度。化学教学中,仅是单纯的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的做法是不够的,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模仿课文的练习题目,抓住重点知识,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相互质疑问难,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导思考方法,练思维灵活性。如:指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认识同一物质及其属性,训练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从多种物质及其属性可能具有的相似性的思考进行思维集中训练,指导学生从结论出发思考解决问题,训练逆向思维,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等等。

3、导提要方法,练逻辑思维。化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编拟实验步骤、实验方案等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4、导评价方法,练思维批判性。化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的优劣、解题方法的繁间以及学生答题的正误进行评价,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5、导想象方法,练思维的独创性。如:针对有些学生易把氧气具有助燃性误记为可燃性,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氧气可以燃烧,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又如,在实验过程中,针对某一装置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不要这一装置将会出现什么结果?或加上某一装置是否更合理等,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将使学生由模仿走向创造,学会自主学习。

篇8

过去中国一般不使用心理技术学这个名称,但是老一辈心理学家所著的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著作是属于这一范畴的。中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奠基者潘菽先生,1929年在《心理学之实用上的价值》一文中,直接提出心理技术应用的价值在于为了全体生产人员,1944年他又发表了《心理技术在实业上的应用的条件》一文。此后很少有学者直接论述这一概念。《心理学大辞典》中“心理技术学”条目说:“中国学者杨鑫辉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重建心理技术学,并称原先的经典心理技术学,要重建为现代心理技术学。”1989年,笔者在江西师范大学率先招收心理技术学研究生,随后创建我国第一个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1999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心理技术学博士生,并建立了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中心。2000年,笔者又在南京师范大学发起举办了首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各方支持下,此后每年都召开研讨会,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昆明、武汉等地举办了14届论坛,出版了6辑《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文集,在《心理学探索》杂志出版专刊1期。历届与会者不仅包括高校、科研院的教授、研究员、博硕士研究生,还包括人事、军事、交通、医疗、企业等实际应用部门的同志。论坛既有学术、论文的交流,也有心理技术软件产品的创制和工作坊等活动,高度重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开明出版社于2013年创办了《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它为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受到学界和实际工作者的欢迎与好评。

二、环境心理学简介

环境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物理环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为环境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环境心理学的发展要提到格式塔心理学派。1951年法国心理学家勒温将人的行为、人格和环境的关系概括为一个公式:B=f(P,E),认为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人格和自然环境的函数。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类面临一系列环境危机,包括环境污染、城市噪声等,有关的研究也进一步发展起来。1978年贝尔(ParlA.Bell)等三人合著出版了《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从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与人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环境心理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心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希望心理学界同仁积极开展探索与研究,以取得相应的成果,满足社会需要。

三、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工作要顺利有效开展,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基于它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指导思想应当是:坚定方向,拓宽领域、深化研究。

1.坚定方向坚定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心理学应面向社会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不能局限在实验室和教室里。要坚定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例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搞好经济心理研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搞好心理教育活动;发生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应及时到当地开展心理救助、心理辅导工作。要正确处理心理技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辩证关系。尽管在实际工作中有分工,有的人偏重理论研究,有的人偏重实际应用,但都应扣紧技术这个中心环节,要密切联系、相互学习提高,保证科学性和高质量。要正确处理应用服务工作中服务与报酬的关系。为群众服务时取得一定合法收入是正常的,单纯为了牟取金钱利益则是错误的。

2.拓宽领域拓宽领域,就是要将心理技术服务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局限于当前开展较成熟的一些领域。研究的领域要拓宽。心理学在飞行员、汽车驾驶员、人员心理测评以及其他人员选拔的应用方面研究较多,咨询范围较广,企业经济心理技术较受重视。今后在社会心理、军事心理、环境心理等方面应加强,今年将环境心理研究列入心理技术应用论坛主题是很有意义的。研究与应用的活动方式要多样化。我们原有的活动方式包括:出版心理技术学论文、专著、丛书;研究开发大批心理技术软件产品;举办学术研讨会;成立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或中心;培养心理技术应用博士研究生。今后要让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