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毕业设计目标8篇

时间:2023-11-08 10:52: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毕业设计目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设计目标

篇1

【关键词】毕业设计;企业;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3-02

前言

毕业设计在高校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考察,更是对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阶段的能力提升。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培养方式等,都关系到毕业设计的实质性成果。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考核。对于企业而言,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如何、成绩如何,关系到学生到单位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因此,创新高校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对学生和企业都有重大意义。

1 高校毕业设计培养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在教学培养计划中的价值,主要分为硬性目标和软性目标,同时实现两种目标,对于学生和企业而言,都有积极意义。

1.1 硬性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的硬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相应学分。在当前我国各类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毕业设计环节所占学分比例非常大,学生只有完成毕业设计后才能获得该环节学分,学分达到培养计划要求后,方可获得学位证。

第二,完成相关的工作量。我国高校毕业设计通常以工作量进行评价,毕业设计的工作量通常包括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写作、外文翻译等,三项工作共同完成后方可获得毕业答辩资格。三项指标的核心是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题目适合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完成相关任务,否则,将没有资格参加毕业答辩[1]。

1.2 软性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的软性指标主要指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培养目的,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主要通过图纸设计来锻炼,通常包括手绘图纸和计算机绘图,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学生的二维绘图能力和三维绘图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随着各类分析软件的开发,很多学校还将一些与行业相关的软件通过辅修课的方式,纳入学习计划中。具备设计能力的 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从事基本的设计工作,满足企业的基本设计需求。

第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看图能力。对于工科类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环节还要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图纸作为工科生的信息传递工具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掌握扎实的看图能力才能够指导生产。

第三,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相关岗位管理能力。相关岗位管理能力是毕业设计培养目标中最为软性的目标,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目标,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检验、库存管理、采购等,这些岗位对设计能力和看图能力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但是学生必须能够熟悉设计流程、生产加工流程、行业质量标准等,这类管理岗位通常要求学生把专业背景和企业实际相结合,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因此岗位管理能力是对学生的软性综合能力的概述,也是目前企业中最急需的能力[2]。

2 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

我国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主要是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方式,两种培养模式的主体都是校内老师,所以学生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也都是校内老师的课题,题目更加贴近学校,而与校外企业没有关系[3]。

2.1 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

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是指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校内老师指定的,并且指导老师是校内老师,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要在学校内完成。这种培养模式下,校内老师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课题情况,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指导的时间更充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更高。同时,学生所在院系,还能对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统一的控制,能够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按时完成。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校内老师的课题大多数是学术研究类的课题,即使老师的课题是横向课题,但是课题的具体内容也不会完全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与今后的工作缺乏延续性。其次,校内老师在课题数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差异,学生跟随的老师不同,在毕业设计阶段学到的东西差别性也很大,从而打破了平时公开课同一老师指导下的公平体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阶段开始拉开差距。

2.2 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

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由校内老师指导,而学生的设计场地是在校外,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工作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到企业见习,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能够尽早解决就业问题,对所在院系的就业率非常有利,所以学校普通支持这类模式。但是从学生培养质量看,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学生在企业边实习边做设计,在时间上没有充分的保障,目前高校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下学期,整个毕业设计时间大概有三个半月时间,如果学生到企业后没有很好的自律性,很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毕业设计,从而达不到毕业条件。其次,校外设计解决缺乏老师的指导,将学生完全推向企业后,对学生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缺乏老师的指导,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毕业生可能会犯很多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工作,比如制图标准细节问题,如果老师亲自给学生面对面修改图纸,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而在企业中学生独立设计,尽管最后老师帮助其指出了图纸错误,但是在毕业设计的最后冲刺阶段,学生通常会忽略这些细节指导。

3 高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针对当前学生就业现状和企业用人现状,加高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毕业设计中的积极作用,使毕业设计不仅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阶段,还成为学生与企业工作充分结合的阶段,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期就能发现自身不足,并通过毕业设计阶段及时进行知识的弥补和完善。

3.1 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

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是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矛盾的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下能够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有稳定的指导资源,还能够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种模式实行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通常这些题目都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相吻合,既能服务企业生产需要,又能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内容的了解。企业具有完整的生产流程,学生在企业参加毕业设计,能够将毕业设计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工艺、质检等流程完全对接,更加全面的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求企业与学校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规范,保证学生的必要设计按照学校的进度要求完成。

3.2 校企联合指导校外设计

校企联合指导校外设计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但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由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承担,在指导任务分配方面,校外老师主要指导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撰写等,而校内老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外文翻译,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生产优势、设计优势,学校的教学优势、管理优势,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由于企业都有固定的生产任务,学生要想采用这种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首先取得企业的就业协议,这样企业与学校之间才会有共同利益,学校希望学生就业来提供就业率,企业希望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获得全面提升,为企业招揽具有全面能力的员工。

4 结论

通过对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的分析,总结了校内

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当前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特点,提出了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和校企两盒指导校外设计两种创新模式,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者获得最大利益,也从根本上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艳芳;邓普君;魏先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2.

[2]张枝军.工学结合环境下毕业设计模式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09,22 .

篇2

关键词:企业;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向企业提供能够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合格毕业生。而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适应企业财务岗位需求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见的投资方向、筹资问题、应收账款控制、利润分配、以及存货管理等相关财会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是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方向。

1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概述

1.1基本性质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或实习期间获得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文件和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都对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由于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目标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建构,所以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毕业设计应有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没有得到凸显,毕业设计更多的走向普通高校的学术性论文写作的方向。具体来说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遵循的是“论文指导教师命题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书进行论文答辩”这一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将毕业设计以论文写作的形式完成,没有注重通过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初步职业能力,形式化倾向比较明显。

2面向企业视角下的高职财会专业职业能力和毕业设计分析

2.1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和非专业能力两个部分,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专业能力指的是在职业活动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专业能力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是“显性”职业能力。而非专业能力指的是能够普遍适应所有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之外的的职业能力,它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专业能力相比,非专业能力是一种“隐性”职业能力,强调的是潜在可能性和可持续性。从我国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看,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而从高职会计专业角度出发,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专业能力。即是学生要胜任会计工作岗位各项技术要求应该具备的侧重于实践的各种能力。其次,职业认知能力。即是对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以及其意义的理解、掌握和认知。最后,团队协作能力。这一能力指的是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工作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2.2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原则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质上就是要求在毕业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职业环境或模拟职业环境,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在主要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能力等方面按照职业要求进行内化,进而提高初步获得的职业能力。具体来说设计模式应该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的模式来开展。因此,要实现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这一目标,应该按照如下原则构建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首先,目标具有针对性。以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以真实的会计应用环境为根本开展毕业设计。其次,方案具有可行性。目前,许多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与毕业实习完全脱离的,二者似乎是两个毫无联系的过程。如果将毕业设计贯穿到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边实习边进行设计,以设计题目为中心目标开展实习,这样既能明确毕业实习目标,提高实习效率,同时也使得毕业设计与具体的职业环境紧密结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毕业设计方案在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还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再次,过程具有可控性。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除了需要有有效的组织外,实施过程的可靠性也是保证预期效果和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如果失去对过程的有效控制,整个设计既有可能会流于形式而失去其原本的意义。由于财会工作具有财务处理相关性、业务内容相似性、规范要求一致性等特点,所以对高职财会毕业设计进行过程有效控制显得十分必要。最后,设计成果具有可评价性。通过“凭证———账簿———报表”与汇报答辩的形式,在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结果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穿行的过程进行评价考核。这种将结果和过程同时纳入考核评价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操作规范程度、工作熟练程度、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掌握等方面的的提升情况的把握。

3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具体实践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是一种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该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企业参与到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即是说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实施深度的校企合作。具体来说,这一毕业设计模式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流程。明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各自职责。企业的指导人员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在毕业答辩前两周学生返回学校整理毕业设计相关的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同时带回实习报告等相关实习资料。第二阶段,校企共同合作共同选取设计素材。素材选取一定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把关,使得设计素材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和企业岗位的需求,素材内容能够反映财会专业的知识体系,并且含有丰富的任务量和相应的深度。第三阶段,学生选题。指导教师讲学生按照3—5人一组进行毕业设计小组分组,让每个小组从给定的素材中选取一部份,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对人物进行细分,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职业角色和责任。第四阶段,校企双方共同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要明确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具体任务、要求以及人物完成时间。个人则根据任务分工或者是根据任务收集的各种凭证、报表、以及编制报表或分析报表,对单个岗位技能进行熟悉或掌握岗位群之间的联系。小组最后以:“凭证———账簿———报表”的形式和毕业答辩的形式最终完成毕业设计。第五阶段,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这一阶段是高职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收官站。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期间岗位工作的规范程度、学生毕业设计中知识体系运用和把握的熟练程度进行考核,并共同举行毕业设计答辩和综合评价,进而评选出其中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和岗位实习能手,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4结语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质上是高职办学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是高职办学目标在具体教学环节深入贯彻的具体表现。实施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受到规范化企业运作的教育,熟悉未来职场工作的性质和具体要求,有效整合和提升平时学习中获得的零碎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从事财会工作的职业能力。在现阶段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崇和实践,这为财会专业面向企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学生毕业时的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中内化知识学习,将其转变为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职业能力,并通过毕业设计将学习所得的初步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提升,转化为毕业后适应新的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非专业职业技能。

作者:何俐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2]郑红霞,汪琦,赵巍,西凤茹.工程与管理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8(02).

[3]尹燕,王传云.多学科交叉综合型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探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

[4]张颖,丛蕊,戴光,李伟.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J].石油教育,2003(02).

篇3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胜任;工作流程;岗位能力

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系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职业习惯和道德养成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更是学生学习、积累、提高即将从事工作所需技能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作为检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在选题、管理形式、考核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毕业设计工作新思路,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革新。一些高职院校由指导教师设定的毕业设计选题依旧“纸上谈兵”,毕业设计的管理也较混乱,毕业设计考核流于形式。1.选题问题其一,创新性缺失。受以往教学思维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题目的拟定上缺乏新意,创新性不足。对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而言,创新性的缺失一方面意味着设计失去了竞争力,设计作品没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学习、创作的积极性,必然导致毕业设计整体水平的降低,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其二,实践性不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数以命题方式进行。教师在设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一般是对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点进行概括,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命题,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一份毕业设计作品。命题式毕业设计导致的问题一是背离了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二是与课程设计类似,流于形式。其三,针对性不强。统一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多个就业岗位目标相背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要求与学生能力培养不匹配。由于毕业设计选题与就业目标、就业兴趣不一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以致毕业设计失去了价值。2.管理问题其一,受限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较紧张,有些院校的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还与毕业顶岗实习冲突,客观上造成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混乱,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其二,一方面是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宽松的毕业设计考核,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认为毕业设计与毕业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难以达到行业标准。其三,高职院校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不严格将会导致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不系统,统一的毕业设计题目与指导教师的专长也有矛盾,部分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也会影响对学生的指导。分散式的毕业设计指导管理,繁重的教学、指导任务都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师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3.考核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现行的毕业设计考核“重结果、轻过程”。以作品评比结果为主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无法真正保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毕业设计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质量、学生工作质量、设计成果质量、毕业答辩质量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质量评估体系。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

针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毕业设计选题、管理、考核三个方面展开,笔者提出基于职业胜任、工作流程、岗位能力等方面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1.基于职业胜任的毕业设计选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与开展相关调查得知,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状态:一是将选择专升本等方式继续学业深造;二是已落实就业单位且将参加顶岗实习;三是尚未落实就业单位但有明确就业目标;四是有少数学生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无就业方向。基于职业胜任的毕业设计选题坚持以毕业生为本,结合四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其一,对于继续学业深造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课程设计内容为基础,以接近本科毕业设计的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完善和深化(选题①),这种选题的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下一阶段深入专业学习的内容与目标,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余时间准备升学考试;二是收集该时期国内外各类室内设计方面的竞赛,以竞赛取代毕业设计(选题②),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兴趣、拓宽视野。其二,对于已落实就业单位且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将由指导教师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沟通后共同确认,毕业设计的选题围绕其将从事岗位展开(选题③),提前强化学生对即将从事岗位的胜任能力。其三,对于尚未落实就业单位但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围绕学生就业目标展开,根据就业方向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引入该时期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选题④),让毕业生和企业员工就共同项目分开推进工作,为后期工作成果对比分析奠定基础。其四,对于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无就业方向的少数学生,应由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前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若能使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则按选题④处理,如果学生仍无法明确目标,则应将该部分学生分组化整为零划分到选题①、选题②、选题③、选题④等组中,让这些学生在与其他选题学生的合作中培养能力、明确方向。2.基于工作流程的毕业设计管理基于工作流程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将突破以往的学生分组形式,以选题为基础将学生进行分类,再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进行分配。新的分组管理方法解决了以往纯粹为完成设计任务、机械化规定每组人数的问题,也解决了以往管理模式中未考虑教师专业所长,且一位指导教师需要面对众多学生、众多选题的矛盾。选题①的指导工作由校内课程专业教师完成,由于该选题以课程设计内容为基础,学生对该类型设计任务的流程已经非常清晰,所以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时间进度、设计图纸深度展开。选题②的工作过程是以作品达到竞赛要求并获得理想名次为目的,应由具备一定竞赛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为学生详细解析竞赛要求,将要求和目标准确分解后贯穿到工作过程的每个节点中,注重工作过程所对应的结论考核。选题③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应主要由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承担,该选题已是真实工作任务,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是全工作过程的,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在各个工作过程时间节点对选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反馈意见和建议。选题④为校企合作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但并不一定是企业同步进行的项目,就时效性而言可能会有滞后,但企业就该项目的推进过程和结论将给本选题的实施带来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选题④的管理与选题③的管理类似,只是作为管理方的教师和企业角色应互换,教师对选题进行全过程管理,企业根据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学生实施该选题的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反馈意见和建议。3.基于岗位能力的毕业设计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应打破以往以指导教师为主、仅仅依据设计作品进行定级评比的模式,考核结论的组成应根据设计选题对应岗位的能力进行划分。考核结果由基础评估和结论评估两方面组成,基础评估的主要考核指标有:一是出勤,以校、企双方签到表作为依据;二是执行力,校、企指导教师考核每名设计组组长,组长考核组员;三是进度和质量控制,校、企指导教师考核每个设计组并以每组总分形式下达考核结论;四是团队协作,自评、互评相结合。结论评估根据选题不同则考核指标有所区别,答辩环节为结论考核的通用考核指标,重点考核选题成果的质量和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还需考核学生对选题完成过程的掌控能力、分工协作能力等。除了作为通用考核指标的答辩环节外,对于选题①,可邀请学生升学高校的专业教师对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并将点评意见纳入考核结论;对于选题②,还应将参赛获奖情况计入最终考核结论;对于选题③,企业的考核结果和项目委托方的满意程度则是考核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所有最终设计作品将在学校举行的双选会上对用人单位进行展出,给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最直观的指导。4.建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数据库数据库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为主体,学校(指导教师)、企业共同介入,实现毕业设计分组—选题—实施过程—毕业设计考核—学生就业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结语

实践教学结果表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的实施,顺利解决了以往毕业设计选题、管理和考核三大方面的问题。笔者根据对自己所在学校2012、2013、2014共三届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升学、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学生升入本科学校、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得知,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基于职业胜任的毕业设计选题、基于工作流程的毕业设计管理、基于岗位能力的毕业设计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对于当前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另一方面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广荣.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2]商珍.关于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09(24).

篇4

关键词 三本 毕业设计管理 创新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三本院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临高校就业压力增大的现状,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就业形式尚且很难,因此如何在众多优秀高校中突出三本的教学特色、提高三本的就业率,真正让企业了解并认可三本院校学生的优势及特色,这就需要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1 传统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管理不规范

目前,三本院校毕业设计选题缺乏特色与创新,选题形式上并不能体现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为例,很多指导老师针对船山学院的毕业设计选题仅仅在难易程度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出毕业设计与其他本科在“应用型”上的区别。而且大部分三本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依然处于虚拟课题状态,甚至出现题目重复、陈旧,甚至多人同题等现象,①导致选题质量不高,没有根据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特色选题,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性锻炼,不能反映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1.2 毕业设计的师资比严重不足

毕业设计不同于课堂教学,可以一对多教学,毕业设计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又要反映出老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扩招所带来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专业毕业设计师资比严重失调,甚至出现个别专业1:30的现象,甚至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和导师见面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这样的师资比例严重影响了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1.3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够

虽然每个学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但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全程监控,很多三本院校考虑到就业难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学生就业,往往对学生放松要求,这样更会影响到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导致毕业设计东拼西凑,根本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如此恶性循环,使毕业设计管理难上加难。

2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传统毕业设计已不能适应三本院校目前的形势要求,根据三本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及从业需要,这就要求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此提出“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联合,结合具体实践,合理进行毕业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三本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根据“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高校方面,“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能较好地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从企业方来讲,学校可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充分强调学生知识的针对性和岗位的适应性,是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内在需要。②因此“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1 “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就业率

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并决定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如果毕业设计能与今后的工作模式联系起来,而且学生的选题均与企业项目有关,学生必然会投入热情,毕业设计质量自然会提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与企业和工厂等生产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并允许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起来。③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也可以加深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2 “校企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避免了一对多的填鸭式指导模式,而是由企业的老师和学校的老师共同指导,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了指导方式的创新,尽量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鼓励学生运用企业资源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在企业的丰富资源下,使毕业设计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变得实际化、生动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在企业里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④

2.3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实现培养目标

通过对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与企业项目直接接触,达到真正与企业接轨,培养企业的需要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管下,以三本院校的办学特色出发,有效地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⑤

通过对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学生和专业教师的调查分析,针对以往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采纳学生和老师提出的优秀的建议,并以“校企合作”式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为主,将企业实题带入学生的毕业设计,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及管理模式(见图1)。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理论及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企业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才能的主要而长期的场所,三本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者,如何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满足社会、家庭、学生对学院的期待,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但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符合三本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三本院校工作的前提。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的模式构建,不仅是毕业设计的改革,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L苣匣笱Т窖г航谈目翁

注释

① 朱大胜,刘友英.如何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科技信息,2010.14.

② 程书强,杨建斌.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5.

③ 张凌峰,文九巴,任风章,熊毅,张毅.地方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1.9.

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立题;过程管理;质量;措施

毕业设计是实现机械类专业培养日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教学过程。因此,指导教师在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资料查阅、工具使用、文献撰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指导过程,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目的。

一、科学立题,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设计立题是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首要环节,科学立题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1.立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是毕业设计立题的主要依据。立题要紧密结合专业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专业特色。课题的研究内容应体现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较充分、全面、系统的训练。

2.立题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毕业设计立题要与地方的经济、科技、生产发展相结合,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应具有工程实践性,应体现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把理论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工程实践能力。

3.题目的深度、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度。毕业设计题目在研究内容上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在深度、难度和工作量上要体现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的过程。题目的范围、深度、难度及知识点覆盖面应与本专业的主要课程相匹配。我们目前的立题模式主要是指导教师立题,题目的深度、难度和工作量的把握就取决于指导教师。因此,指导教师在立题时,应对题目的研究内容、设计的全部工作有充分的准备,避免难度较大、工作量过大,确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扩展的空间。

4.立题应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指导教师在立题时,应考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选用科研课题、企业实际课题或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生产实际问题的研究、设计,充分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钻研热情,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立题可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目前的就业模式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已确定了工作单位,因此,立题时应尽量考虑与学生工作性质相关的设计题目或指定学生选择与工作性质相关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能尽快熟悉工作性质,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过程。

6.鼓励学生自主立题。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的最好锻炼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今后的工作要求或兴趣,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立题。立题依据可以来源于工作实习单位、生产实习企业等。这种立题模式即可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与用人单位实习要求的冲突问题,又可将毕业设计与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

二、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机械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包括:调研、方案研究与确定、结构分析与设计、零件设计与计算、图纸绘制与设计说明书撰写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紧紧相扣,相互影响,因此,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全过程,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1.重视调研,指导开题。调研和开题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第一步,通过毕业设计调研或实习,使学生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工程背景。通过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析、生产企业的实际调研及设计资料的查询等,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内容、要求及工作,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找出设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具体的设计思路,尽量做到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根据毕业设计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情况,合理安排设计进度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开题。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毕业设计能否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是否有创新,关键在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毕业设计刚开始时,许多学生是盲目的,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去做、做什么,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门,如专题讲座、资料查阅、集体讨论等,也可按设计内容分阶段以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要根据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应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和核心,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和思考,对设计中出现的共同性、关键性和难点问题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严格过程管理,确保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应按照毕业设计有关要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情况,掌握设计进度、控制设计质量,认真审阅学生的设计方案,严格检查学生的每一张图纸,既要对学生的设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及时指出方案和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提问情况、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情况、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等做详细记录。对每个学生的设计工作、设计能力做到“了如指掌”,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提供较全面的依据。指导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认真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指导方法。要定期到设计室进行指导、答疑、交流,对毕业设计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提出解决方案或途径,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指导方式与研究深度应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基础扎实、主动性强、自学能力强、独立能力强、善于思考的学生,在指导中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深入钻研、积极创新。并且对他们可提高毕业设计的深度、加大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使他们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而对基础差、主动性差和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应采用重点辅导的方式,注重他们基础知识的应用与工程设计方法的训练与培养,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篇6

全面质量管理(TQM)原为企业管理中的专用概念。美国学者菲根鲍姆对全面质量管理概述如下:“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到客户充分满意的情况,进行市场研究工作、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质量开发、质量维持和质量提高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TQM概念是美国国防部1989年提出的,按照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的观点:TQM是一个组织的战略武器。另外,香港著名的质量管理顾问谢家驹博士给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它在高层管理的领导及参与下,通过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以具竞争力的成本,提供高质量且不断改进的产品及服务,在客户中建立优质及物有所值的良好声誉。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真谛是全面优质管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优质的,二是公司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包含生产、设计、采购、维修、人事、会计、行政等)是优质的。

二、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新理念

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仔细控制的管理改革来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他们相信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可以成功地移植到教育中来。

将教学和全面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就会产生一个全新的理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笔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运用到成高毕业设计(论文)中,以期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问题提升到成高教学发展战略层面上,以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为中心,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TQM是通过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管理活动――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监控、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因此,该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质量体系策划、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形成质量文件三个阶段。

(一)质量体系策划

1.明确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三者相互衔接、逐步提高。

(1)近期目标,可定位在建立、健全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严格控制、保证质量,确保其质量能顺利通过教育部授权的相关质量认证。

(2)中期目标,可定位在保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认证标准,为实现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针和目标作可靠保障。

(3)远期目标,可定位在参与创建我国成高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评估体系,主持或参与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及其相应的质量技术领域中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并能在质量评审、认证工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在成人高教体系中的地位。

2.明确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的是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质量保障活动的各要素和要素关系。

(2)目标性原则:指在建立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3)规范性原则:指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质量保障活动的进行要有依据,克服随意性,使教学和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4)持续性原则:指要从持续提高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持续地管理和不断地改进,从体系的组织制度上确保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要素的确定与分析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精髓,笔者从教学的过程及多年工作经验来尝试构建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始于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策划并做教学输入,进而开展全员性的教学过程,期间不断地进行教学质量的测量与控制,并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和提出改进的措施,最后输出教学结果,让学生得到满意,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其中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包括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彼此相连,相互作用,共同运动,从而构成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运动体系,使其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保障和持续改进。

1.学生。学生连接着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首末两端。学校管理者依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质量管理策略,并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作用于教学全过程。教学部门依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全过程提供教学服务和教学效果。

2.战略与领导。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战略主要包括学校需完成的任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战略对策四个方面,从抽象到具体,从视野宽到视野窄,从操作性低到操作性强,它们之间形成递进关系。领导主要指方针目标的制定者,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各层次的教学质量活动起着指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同时担负着教学资源的提供和保障作用。

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两个典型的动态过程,即教学全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包括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运行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这种决策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因此,必须加强对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的周密设计、监控和调适,以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4.持续改进。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是为了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效益。由于成人教学的每一个层面都有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所以每个人、每个层次、每个部门都有改进的职责。它具有前瞻性,计划性。

5.全员参与。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追求全员参与的意图在于承认并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作用,这里的全员包括教职工,也包括学生。具体地说,全员参与一般是通过授权和决策让教职工和学生为质量管理做贡献。

四、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PDCA)运行

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一部分,又称其为“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项工作从头至尾有效进行的保证,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流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适用性,它分别代表Plan,Do,Check,Action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即代表着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总结处理),四个阶段。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PDCA)运行是按照已经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结构和要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其运行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管理程序,不断循环,不断修正质量目标和完善质量管理的环节,也就是遵循PDCA循环的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P阶段(教学质量体系策划)

由教务部门制定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策划方案,规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制订一系列管理文件,用于规范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订详细的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是进行检查评估的依据,是指导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标准和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制定、完善教学文件。

2.建立监管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3.动员布置。

4.确定毕业实习地点和指导教师。

5.落实选题和毕业实习工作计划。

(二)D阶段(教学质量管理运行)

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二部分。

1.毕业实习。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毕业实习计划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调研、测试、分析汇总等工作,同时,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日志、毕业实习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和读书笔记等。

2.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对于大部分成人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可能是第一次,在学生眼里是不可及的东西。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规范、论文写作程序,为以后开展相关工作打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认识和体会。在撰写阶段,指导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撰写能力。指导教师从论文构思、拟定撰写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到打印成册等环节严格把关。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否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保证按工作计划进行,是完成任务的前提。符合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方能参加评审和答辩。因此该阶段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三)C阶段(教学质量评审)

包括两项工作:一是由成立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将检查结果与原“计划”比较,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是什么原因?需要采取的措施;形成阶段性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保障。

(四)A阶段(总结与持续改进)

篇7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性学习;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曹丽华(197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李勇(1964-),男,辽宁本溪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课题——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33-02

研究性学习,即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从广义理解,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1]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思维发生变化,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2,3]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已学专业知识的使用过程,又有对专业知识的创新过程,非常适合以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该学习方法能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不断激励学生,并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相互关系的独特机会。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或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或理论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总结提高、编制设计说明书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使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得到一次系统的基本训练,达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基于问题、面向实际,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重点体现在“提出问题、自主研究、讨论互动、批判改进”等核心环节。[4]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体系,按照学习专题的内容的性质和学习方式划分,其主要形式有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4]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实现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和学生的选题

第一,毕业设计题目设定的基本要求是遵循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符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理论联系实践,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工程实际,体现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生产实际、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的认识。

第三,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难易结合,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之处,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第四,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但又不失对本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五,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一般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实践)和综合等类型。本专业学生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不少于80%,首先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研究专题;其次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的毕业设计,应选择那些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第六,毕业设计题目设定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课题,然后根据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最后的确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选取的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研究性的毕业设计,但目标要明确、工作量要适当。

第七,学生除了选择指导教师设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外,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然后请指导教师审定后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三、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组织与实施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导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但要学会查找资料、归纳总结,还要选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学会和导师交流,学会思考和创新。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有目的、有差异、有选择的设定毕业设计题目,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使学生在研究中有所创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毕业设计采取个人独立研究的方式。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设定若干个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教师给出题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相对独立的开展研究,用17周的时间完成整个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一本。毕业设计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见图1。

3.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1)对毕业设计题目的理解。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就研究题目的意义、所涉及的知识及存在的争议去理解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所涉及的问题,有批判的去思考,大胆的去创新。

(2)搜集、分析、整理资料。查找与毕业设计题目设定的任务相关的国内外资料,深入理解毕业设计的任务,掌握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手段。

(3)开展调查研究和拟定研究方法。学生可根据个人理解对课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以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撰写开题报告。

(4)讨论与修正。学生将初步研究的结果,在指导检查时或课余时间,与指导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汲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部分毕业设计内容的研究方法,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快乐与收获。

(5)开展深入研究。学生根据之前对课题的理解和拟定的初步思路,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其进行独立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客观地、辩证地去分析和思考,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6)撰写毕业论文。让学生按照毕业设计的撰写规范来汇报自己的结论,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扩大影响。撰写毕业设计大论文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将自己所研究的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查资料、钻研、质疑、解决的过程,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对他们以后参加工作进行专业性的总结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真理的过程。[4]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平等地参与毕业设计题目的研究,启发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激励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尤其要注意在与学生相处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与学生交换和分享各自对知识、生活的认识时,应尊重、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不同看法,甚至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批评。

1.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交叉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远远超过某些固定的范围,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的问题也与传统的毕业设计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知识的交叉应用能力,才能解答学生的质疑和困惑。

2.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这是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要剖析题目的研究思路、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工程实践。如果自身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没有这个领域的工程实践,对学生的指导就缺少了说服力,也就不能激起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启发式思维。

3.工作的热情和教学的投入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要热爱教学和投入教学,要研究学生的需求、思维的方式和个体的差异,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要注重学生获取、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4.毕业论文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研究情况的归纳与总结。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格式,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和交流形式。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包括心理上的成长。在毕业设计的答辩中去展示成果,让学生的创新才智在进一步的思辩争论中得以发展。

五、结论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质疑、解疑、创新、总结和交流的能力,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预期目标,同时也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一个体现。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闫守发.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2005,7(1).

[2]刘长风,刘学贵,冯静薇,等.研究性学习在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

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团队协作 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35-02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duation Design Pattern Based On the Team Cooperation Study for Civil Engineering

Zhang Xuesong Chen Jinping

(College of Pipeline and Civil Engineering,China Univevsity of Petroleum,Shandong Qingdao 266580,China)

Abstract:Graduation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is a rehearsal stage in the field of graduates in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based on team collaboration to build and practic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duation design patterns a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mote mor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graduation desig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ivil engineering;Graduation design;Team collaboration;Whole process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和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就是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在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地位举足轻重。

研究针对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团队协作的全过程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为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和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思路和借鉴。

1 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十年来的教学体会和总结,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并不能满足“卓越计划”和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从规划选题、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到结题考核都存在许多问题。

1.1 选题单一

选题以工程设计类为主,结构形式以框架和砌体结构为主,设计题目和结构形式多年不变,由指导教师确定方案,设计空间受到任务书制约,不利于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大多高校的毕业设计,仍采用单个学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工作的教学模式,每位学生题目虽然各异,但毕业设计实施流程和内容无异,浅层不利是抄袭现象频发,深层来看不利于调动学生工作积极性,难以达到毕业设计教学目标。

1.3 教师指导能力不足

毕业设计环节的生师比过高,指导设计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青年教师缺乏工程设计和实践的经验,指导水平有待提高;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教师用于指导的时间较少等,这些都是导致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的因素。

1.4 学生积极性不高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主观上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客观上迫于就业和考研复习的压力,无暇将很多时间用于毕业设计。

2 基于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2.1 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是根据毕业设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从工程实际和科研实际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的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团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的显著特点,就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设计工作过程中都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协调。团队合作是毕业设计的基础,至关重要。因此,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团队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分工和协作,互相帮助完成设计。

基于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每位同学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重点十分明确,对合作者的工作内容通过讨论增进了理解,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补充、启发,这种研讨的学习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2 全过程各专业整合

在一系列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最后,开始的毕业设计课程,目标就是把相对零碎的知识整合为统一的整体。作为结束大学四年学业的最后一门课程,该课应该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不局限于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锻炼,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跨专业的拓展整合。团队合作为专业整合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专业整合得以实现并最终达到重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目标。

就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而言,形成建筑学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建筑工程其他相关专业的协作,使各专业的学生的知识进行互补,在设计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互相协作,能提高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水平。

3 基于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构建与实施

3.1 构建指导教师团队,保障全过程设计

合理构建指导教师团队,是基于团队协作毕业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每个团队总指导教师由资深教授担任,每位学生也有各自指导老师。例如,科研题目一般以科研课题项目组为指导团队,由项目负责人或科研素质高的教授担任组长,各分支课题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承担,也可邀请科研方向相关或相近的其他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指导团队;设计题目则由专业教师协调组成几个平行团队,由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家带队,带领中级职称以上教师,邀请校外企业或设计院工程师和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组建指导教师队伍。

根据我校土建专业现状,我们于2013年开始构建建筑工程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每个团队由7至8名学生,指导教师分别来自于建筑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建筑环境、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单体建筑物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等工作,内容涵盖了建筑结构的全过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在总指导教师的协调下,另外5至6名指导教师各承担相关专业指导,学生根据团队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的要求,在指导教师设置的各层次的交流平台上沟通、交流、协作,在专业规范的框架下,不仅系统化并巩固了本专业的知识,而且全面并直观地了解了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厚基础,宽口径”得以保证。

3.2 根据实际项目和工程确定课题

基于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根据实际项目实施教学,项目来源有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中的实际课题,有相关学科教师的在研项目或基金资助研究项目,具有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前沿的特点。通过实际工程的历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巩固专业思想,接触到专业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术追求和专业自信心。以实际工程选题的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团队成员中不仅包括本专业教师,还邀请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共同指导,使得学生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渠道,更多的交流和讨论,优秀的设计和实践成果有机会应用于实际工程。根据实际工程选题的毕业设计成为了真实工程的演练,甚至实际工程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系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及校外教学基地的工程项目,科学选题,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任务分配明确,研究内容联系紧密,适合团队协作配合与完成。

3.3 合理组建学生团队

毕业设计团队需根据工程项目设计要求组建,每个团队不少于5位学生,团队的组建应权衡专业构成、学生志愿、学生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而确定。首先,专业组成应包括本专业的学生,也可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其次,毕业设计之前的筹备阶段,应征集学生意向,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平时成绩,尤其是课程设计成绩,合理划分团队。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选拔专业能力较强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团队负责人或联络人,有助于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带头作用。布置任务时应尽量做到任务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学习过程中,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参加讨论、汇报,各负其责,有助于促进组内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办公楼设计可分为3~4个方案,每个方案要有不同的侧重要求,建筑方案阶段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书进行方案设计,定时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方案的优缺点,互通有无,改变以往每位学生埋头只关注某一种设计方案的状况,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掌握各种方案的设计要求和要点。

3.4 质量管理标准化,过程管理人性化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此时学生面临考研面试、求职的紧张阶段,部分学生还应单位要求到现场实习,很难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往往出现不能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而在临近答辩再集中突击的情况,设计成果东拼西凑,质量较差,年复一年,毕业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足,并严重影响本专业低年级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课程的正确认识。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毕业设计实施的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和人性化的过程管理结合。

所谓标准化质量管理,即根据照任务书要求,毕业设计过程划分为4~5个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末都进行学生汇报,教师依据统一的评价标准打分,得分计入毕业设计课程总分。过程管理采用柔性的管理方式,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阶段工作目标,并按时参加汇报和讨论,不限定学生出勤率和工作时间。标准化的质量管理确保了毕业设计质量,弹性的管理更具人性化,学生具有较大的自我规划空间,更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

4 效果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我们根据土建类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从科研和实际工程出发,实施的基于团队协作的全过程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1 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完整地体验了工程设计各个阶段,整合了原有的零散知识,形成了较为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增强,综合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团队协作的精神和重要性也在学生的意识中生根发芽,学生学会了沟通,进而提升了创新能力。

4.2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需求与进步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感,激励着教师努力钻研业务、紧跟科技前沿,不断学习。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培育科研课题立项。

4.3 展望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鼓励部分中、低年级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团队中来,尽早接触和体验工程实践,承担实验工作或基础性的科研工作。

(2)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除了毕业设计以外,还有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各类课程设计等,很多课程都可开展基于团队协作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5 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工程教育占了近40%,规模已相当可观,但工程技术人员结构性紧缺问题却仍非常突出,根本原因是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高等工程教育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等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加强毕业设计的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前本科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构建并实践了基于团队协作的全过程毕业设计模式,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一个全过程的实际工程设计工作,或参与一个相对完整的科研课题活动,为即将开始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蒋永生,邱洪兴,曹双寅.土木工程专业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2002(5):1-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