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8篇

时间:2023-11-04 08:23: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公共消防 安全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一、 当前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也发生着变化,使得现行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消防法制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消防实践的不断深化与广化,我国的消防法制制度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以《消防法》为基础,以公安部及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制定的相关条例为辅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立法实践中进行改进。

(二)、组织建设不完善

我国的消防组织经过多年来的演化,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已经从单一的义务制度向多元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消防力量,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当前,我国的消防组织大体分为六类:公安消防部队、职业制消防力量、专职消防队、乡镇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组织、安保服务型消防组织。虽然我国的消防组织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我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当前,由于消防任务大幅度增加,与消防力量的增加不成比例。二是消防行政制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社会对公共消防安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三是消防组织建设地域性差异明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域消防组织建设的差异性很大,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消防组织建设十分滞后。

(三)、消防财政供给不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之相对应,我国消防财政供给的规模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当前我国的消防财政供给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防供给规模不足。虽然从整体上说,我国消防财政供给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第二地域配置不平衡。我国社会经济存在各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域在财政能力、理念、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防财政供给地域配置的不平衡性。

二、 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对策

完善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着众多问题,既有体制上的,也有主观上的,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拥有改革的魄力与能力,在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济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加强改革,制定出各项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消防制度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消防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于语义不清,易引发歧义的规定进行清晰的界定,要进行详细、明确的解释,尽量少用空洞的词汇,以提高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对于不合理的规定及制度漏洞,要根据国情尽快地进行弥补,保证法律在法理及逻辑上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消防法》为依据,加快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设计与出台,对于与《消防法》冲突的行政规章制度要及时改进,增强《消防法》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对新《消防法》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要及时掌握,在动态中不断完善《消防法》。

第二加强消防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吸纳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激励消防执法人员提高自身的消防法律知识与执法意识,优化知识结构,推动消防执法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打造高素质的消防执法队伍,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提高消防执法水平与效率;加大消防执法监督力度,扩大监督的深度与广度,将消防执法监督推向基层,同时加大消防监督方式创新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尤其是新闻媒体的作用,形成覆盖面广、层次分明的消防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消防防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及追究机制,完善业务考试及执法考核机制,防范执法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

第一改革消防行政机构体系。当前,要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必须要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专门的消防机构,构建层次分明,权责明确、沟通顺畅的消防组织体系。将国家级的消防组织进行整合,成立统一专门的国家消防部门,将以前各组织的职能有效地融合到新部门,以此来避免多头管理及由此带来的制度冲突。在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消防厅(省级)、局(市级)、站(县级),职能基本与中央相同,归各级地方政府统一管辖。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全国消防组织建设发展的平衡性,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消防组织建设,这就需要国家及地方在人力、物力及财力上对落后地区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扶持。第二要促进消防力量的职业化与多元化。根据当前的国际经验,消防力量职业化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改革中,要逐步改革不合时宜的兵役制度,大力促进消防人员的职业化,与公安部门逐步脱离,切实提升消防人员的收入及稳定性,以缓解当前警力不足及人才流失的困境。此外,还应大力发展非职业消防组织建设。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我国还应大力发展兼职及志愿制消防组织建设,给予资金与政策的有效扶持,并且充分调动与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壮大民间消防力量,对消防常备力量进行有效补充。

(三)、大力发展消防教育

一要转变消防教育理念。深刻认清国际消防教育的趋势,认清自身教育存在的不足,转变固化、不合理的教育理念,摸清消防教育的规律性,重视消防教育方式创新,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同时,应当重视消防教育的长远性与可持续性,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纲要,以有效地指导消防教育。

一要促进消防人才教育的国际化。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同样,要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消防人才也有必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在今后的消防人才教育中,要走国际化培养人才之路,应当与消防实践发达国家的相关消防教育机构在国际间消防技术、人才、装备、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将有潜力的消防人才派遣到国外先进消防教育机构进行进修,学习先进的消防技术、管理、经验,互通有无,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消防人才。

二要大力弘扬消防文化。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了解基层的消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变当前说教为主的宣传方式,积极进行宣传方式创新,注重人性化与普及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公众;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网络等社会媒介,加大消防宣传力度,优化宣传内容,促进宣传形式的多元化;政府要真正地重视公民消防教育,加大公民消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师资队伍的投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消防教育体系,并纳入全面教育的范畴,例如建立专业的消防图书馆及纪念馆,以大量消防历史及实物教育公众;坚持公民消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将消防教育作为未成年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消防意识及火灾自救能力;大力宣传消防职业及消防员的先进事迹,增强社会公众对消防职业的了解,摒弃错误观念,切实提升消防职业及消防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化工;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很多的化学产品具有易燃易爆和高温、容易腐蚀等特点,还有很强的毒性,使得潜在的危害性较大,这给化工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化工企业要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化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背景及现状简析

1.1时代背景

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快,时代前进的步伐可谓是日进日新;而当代各个行业、企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光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已经无法胜任当今的时代主题,碎片化的时代,复杂因素的交织,使得事物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因一果的局面,因而要在当代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多个因素来考量,从而提高整体效益。从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学者提出“人道主义”的号召至今,“人道主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这个主张体现在生产方面,则是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安全生产。

1.2政策背景

十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

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化工行业的生产对象几乎都是易燃、易爆、易腐蚀的高危险物品,稍有操作不慎,就容易引发事故,因此,必须以十的要求为导向,严格进行安全生产。

1.3行业现状

化工行业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小到我们衣服的染料、我们用的纸巾,广到我们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以及天然气。但同时,化工行业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优胜劣汰,很多企业正在积极从安全问题抓起,力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降低生产风险。而另一方面,化工行业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且不说每年发生的中小企业的安全事故,大型的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亦是堪忧:中石油4年来已发生6次爆炸事故。化工安全问题警钟长鸣。

2、增强化工安全生产的意义

化工生产的前提是保证安全生产、由于化工生产中涉及易燃、易爆以及有毒、有害性物质相对较多,存在一定的高温、高压设备,工艺相对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失误,就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毁灭整个工厂,给企业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安全生产事故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现代化工企业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化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3.1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够,安全管理技术也不够。安全意识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今的大多数化工企业,都只重视企业眼前的利益,对于安全生产设施的建设不足,在化工生产中使用的人力也是没有化工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普通农民工,而且对于这些员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也是远远不够的。最严重的问题还有设备的年久失修,生产环境比较恶劣,而企业的高层对此不重视,往往出了问题才知道严重性。

3.2检查工作比较松懈,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每天进行检查和预防。但是因为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也就对化工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最终导致事故预防工作“形同虚设,摆摆样子”。

3.3化工生产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化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发现不足并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3.4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建立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也是比较欠缺。企业在安全管理部门建立的时候都显得比较“吝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没有办法维持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5安全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的化工企业不重视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得宣传教育活动成为走过场,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有的化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培训的范围和覆盖面比较窄,不能从根本上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有的企业在进行员工安全生产培训过程中,教学秩序比较混乱高,教学质量很低,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4、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4.1要求我国有关部门及企业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化工安全生产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同时有关部门要做好企业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由具有相关专业水平的人员来担任、负责,化工企业从上到下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生产安全行为规范,并且保证有关规定实施的有效性。对于基层的化工生产人员、运输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4.2化工企业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化工安全生产是由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协调统一来完成的,所以,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都应该将员工的生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同时,不断健全完善生产安全管理体系,让员工更好地认识生产安全的重要性,最终成为一名有责任心、又细心的生产员工。

4.3结合现代化安全技术更好地继续安全生产管理。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要更多地结合如今的现代化安全生产技术,必须要更多地来保证新的安全生产技术能够尽快地运用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实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进行改善和更新。

4.4排除其他相关物件的不安全因素,切实地创造安全、良好及有序的工作环境,依据化工生产过程复杂、操作要求高的特点,化工企业应该及时地更换陈旧的设备,对设备及时检修并加装安全防护装置,建立应急报警系统,一旦出现险情能尽快让全体员工得知,并为脱离险境赢取时间。

4.5做好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

企业要加强对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全面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重视培训的实际效果,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层次、对象以及岗位,具体展开不同形式的安全技能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理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根据化工企业员工的职责要求,做好实际的安全管理和现场的技术管理;还要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的渠道,不断创新实际培训方法,做好相应的评价和考核, 凡是考核不合格的员工, 一律不能上岗。

结语:化工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化工生产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因为其涉及化工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各个部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仅单个工序、单个部门做好安全管理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所以,在安全生产中,我们必须强调生产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协调统一,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生产员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水平,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师立晨.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4:57-64.

[2]王升文.浅议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J].广东化工,2011,03:41+40.

[3]李延平,王红侠.浅析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9:200.

[4]张春阳.浅析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1,11:2+89.

篇3

一、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主要特点

我国是个大国,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全国现有2.6万处煤矿,10.2万处非煤矿山;有汽车283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机动车保有量1.1亿辆; 7万多座加油站,1.44万处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每天1万多架次民航起落飞机,每天150多万艘大小船只在内河和海上飘泊行驶。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每年全国因为各类事故死亡10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加上职业危害,一年就有近百万的家庭因为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不幸。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事故高发期,事故死亡人数连年增加,2002年达到139393人的历史最高点。经过努力,与2002年相比,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从1.33降到了2007年的0.413,十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从4.05降到3.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从13.7降到了5.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4.94降到了1.485。2007年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3%和10.1%。

二是煤矿事故逐年下降。2003—2006年,煤矿事故平均每年减少350起、562人,年均降幅8%。2006年发生煤矿事故2945起、死亡4746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0.9%和 20.1%。2007年煤矿事故起数下降17.8%,死亡人数下降20.2%。

三是重点行业领域取得成效。2003-2006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幅度。 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同比减少7806人、下降8.7%;铁路交通事故死亡同比减少2595人、下降45.1%。民航飞行、危险化学品、农业机械、火灾、金属非金属矿山、水上交通、烟花爆竹等事故均有幅度不等的下降。

四是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2006年一次死亡3-9人事故比上年下降9.6%和7.6%;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30.1%和49%;没有发生涉难百人以上的事故。2007年3-9人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6%和9.4%,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4%和3.5%。

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07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了506376起,死亡人数达101480人。当前事故总量仍然偏大,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的现状尚未扭转,一些地方安全状况不稳定,重特大事故上升。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安全监管力度层层衰减,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当前存在八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一是生产安全准入门槛低。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看,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门槛特别是安全生产准入门槛招商引资,致使大量企业的立项、建设、准入过程把关不严,安全隐患严重。二是安全保障能力差。大量中小企业生产条件简陋,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安全设施不到位。三是非公企业安全形势严峻。非公有制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不少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尚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投入不到位,生产规模小,工艺极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条件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而且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安全保障程度严重不足。近两年非公有制小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高达74%和72%左右的比例。

(二)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我国每年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压力。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对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流物流量增大,社会生产消费活动增加,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交通运输的规模急剧扩大,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交通工具、乡村道路、水上作业人员和驾驶员、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对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报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市场准入门槛低,低水平建设重复。多数小煤矿仍采用落后的采煤方法,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三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上亿劳动者从业环境存在职业危害。截至2007年底,尘肺病累计报告病例58万例,现有尘肺病患者44万人、疑似患者60万人。

(三)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我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特别是那些深层次、基础性问题突出。一是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脆弱。一些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

状况比较严峻,生产装置、设备老化,加之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落实,管理混乱,安全保障能力低下。二是长期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煤矿、重化工企业,不仅是安全投入不足,基础产业更是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3%,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约占79%,不仅远远落后于先进工业化国家,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三是生产安全欠账多。一些地方公用设施严重老化;一些行业存在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一批国有厂矿历史包袱重,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生产欠账多。四是安全科技进步进展缓慢。点多面广、规模小、工艺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仍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安全科技进步进展不快。

(四)安全生产意识淡漠。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后果。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不规范,违规违章所造成的。一是领导安全给政绩让路。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企业安全给效益让路。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轻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效益的最大化上,甚至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追逐利润。三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四是全社会安全意识淡薄。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

(五)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200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40.5%,每年增加0.5%,到2010年达到50%。已经有1亿3千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1亿农民等着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进城大多从事苦、伤、累、险的工作,加上文化素质不高,安全作业能力弱,易引发事故。二是低素质劳动力比较集中。非公有制企业既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也是低素质劳动力比较集中的领域。以私营、个体小煤矿为例,约95%以上的小煤矿从业人员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30%左右的为小学以下甚至文盲。而且这些企业自我培训教育的能力极低,无力进行岗位培训,也不重视员工培训。三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农村、农业人口向城市和工业转移,而企业和政府的培训教育又相对滞后,导致伤亡事故多发。

(六)安全生产管理弱化。一是行业管理弱化。不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已不适应需要,但没有得到及时修订;行业的重大技术攻关也缺失,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是由家庭工场、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在安全生产方面既有不重视的问题,也存在着无人管和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三是企业安全管理松懈。不少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事故隐患普遍存在,违规违章作业普遍存在。四是企业主体责任没落实。

(七)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一是缺乏有效性。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没有层层落实责任,造成安全生产责任悬空,责任制无法落实。二是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内容不具体,没有对责任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没有落实责任制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办法,虽然层层签订责任状,但落实不到位。三是缺乏监督性。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工作浮在面上,没有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县、乡、村、企业不落实不到位。

(八)安全生产执法权威性不够。一是安全生产立法滞后。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国虽然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但一直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性法律。二是安全监管工作还不适应形势的要求。由于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调整不久,机构、队伍虽大部分组建起来,但业务还不十分熟悉,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来。加之在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很滞后,也还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三是安监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待于提高。一些监管监察人员法律素质不高,法治观念和执法意识不强,执法工作中存在着“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的状况。四是安全生产机制不适应形势。目前对安全生产相关经济政策的研究不够,出台不多,更不配套,有的还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同时,执法犯法和腐败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思路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中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解决条件还不成熟的制约,也有解决措施不到位的影响,因而解决问题总是有一定难度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创造解决的条件,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方针,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体

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同时考核,切实抓好落实。

(二)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是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当地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确保一方平安。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负起具体领导责任,分管其它工作的领导,也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分管范围的安全工作负责。二是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都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的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也都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三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要通过落实责任制,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三)要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宣传安全生产科学道理,灌输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态度,强化全社会、全民族的安全意识。二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作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企业自主负责上,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真正把非公有制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要搞好对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企业法人和个体业主,要分期分批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四是严格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源头管理,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五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引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六是在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企业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七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安全科技的研究,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一些安全生产技术性难题,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开展科技攻关。同时,要及时严重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淘汰目录,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八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推进安全意识形态建设,把安全第一、遵章守法、“三不伤害”等安全理念变为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适应向公共财政转型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逐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投入,对历史遗留的重大隐患要加快整改,弥补安全欠账。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抵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四是要在高危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五)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建设轨道。法规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灵魂和根本。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国虽然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但一直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性法律。特别是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后,需要通过立法理顺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某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在具体问题上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扯皮现象。要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公民的安全行为。

(六)要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一是要加强安全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手段,要全面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以强化执法推动专项整治,以强化执法推进行政许可,以强化执法加强安全管理,以强化执法促进隐患整改,以强化执法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管。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凡检查中发现责任制形同虚设或落实环节有缺失的,要采取经济处罚的办法促其整改。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主体,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三是突出执法重点。对事故多发地区和企业、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要实施重点监管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事故分析,把握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执法,防范重点灾害,整改薄弱环节。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的、不按要求整改事故隐患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的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四是加大联合执法。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的实效性,共同做好工作。

(七)要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确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落实的关键。一是要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合理界定、划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与专项监管机构的工作定位、工作层次及职能范围,逐步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定位于行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监督的职能,并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模式,走国家监察的路子。二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构逐步从现在国家、省、市(地)、县(市、区)四

级设置的基础上,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站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给予有限授权,强化乡镇安办在安全生产监管上的力度。对村居则应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成立相应的安全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则应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设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充实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力量,并配齐其日常工作运行所必需的设备、交通工具等,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同时逐步改善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法律、化工、建筑、机械、矿山方面的人员,并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四是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并管理好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场。五是建立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可逐步推行省以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垂直管理体制,在人事调配上由省局统一任免,以保证集中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

(八)要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隐患治理机制。对排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要建立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对历年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要认真进行“回头看”,督促整改责任单位切实落实好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二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对所有事故都要及时认真组织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要从严查处,强化社会警示作用。三是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抓紧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机制,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隐患。加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逐步形成信息畅通、反应快捷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制定完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演练,提高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建立运行协调机制。要建立重点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协调协商制度、联合办公制度等,对关系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并按各自职责抓好落实。五是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机制。要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研究深化整治的对策措施,把专项整治与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与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最根本的要求。深刻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是个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安全生产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对安全生产工作态度消极或被动应付,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有的地方和重点工程单位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招商引资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有的甚至以挂牌保护为由,回避安全监管监察。一些干部群众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体系不到位。一是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足。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内的安全生产实行综合监督管理,但由于综合监管的具体职责范围法律法规并未加以明确,质量与技术监督、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甚至一些负责安全生产专项监管的部门,实际上也管起应属于综合监管范围的某些工作。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未真正理顺,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互不通气甚至相互拆台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呈逐级衰减状况。在安全生产监管最为直接、任务最重的地(市)级县(市、区)级安全监管力量最为薄弱,有些县(市、区)的安监机构甚至连应付日常的运行都十分困难。三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几乎陷入“无所不为,无所不包”的困境,所承受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及压力大大超过其拥有职权应承受的、权责不对称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安全投入不到位。从政府层面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涉及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公共场所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事故预防所需的投入,甚至连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经费都未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应有的保证。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用于安全生产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3%。从企业层面上看,大多数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到位,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不少企业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造成许多历史遗留的隐患难以整改。从当前经济层面上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特别是在当前缺煤少电、煤价上涨的情况下,有的煤矿以调煤保电为借口,不顾安全条件大干快上,超能力生产现象普遍,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主体责任不到位。一是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三资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技术装备落后、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起码的安全设施,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必要的操作规程,生产作业条件极为恶劣,各类事故多发。二是相当部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没有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如没有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依法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制定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制定必要的应急救援预案,没有组织开展必要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没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三是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安全生产设施、事故隐患整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等所需的经费没有保证。四是企业没有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少非公有制小企业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用的大量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就直接上岗,在恶劣危险的作业环境下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各类事故的直接引发者和受害者。

(五)安全基础不到位。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安全保障能力较差。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比较集中,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容易出现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安全生产形势也容易出现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安全生产密切相?的各类企业从业人员、交通工具、乡村道路不断增加,渔业生产、水上作业人员和机动车辆驾驶员不断增多,社会生产消费活动增加,人流物流量增大,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也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

要内容。

(一)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党和政府执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如果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重物大事故不断,今天这里死人,明天那里爆炸,老百姓没有基本的安全感,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就会受到质疑,执政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并将安全生产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党委工作部署、落实、检查的内容,切实落实各个层面上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政府层面上。主要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准入条件,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强化宏观调控,督促地方和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各有关部门层面上。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强化安全基矗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违反安全法律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层面上。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四是社会层面上。全社会应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形成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机制。重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这四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体系,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总体推进。

(二)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落实的关键。一是要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合理界定、划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与专项监管机构的工作定位、工作层次及职能范围,确立统一、高效、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逐步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定位于行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监督的职能,对于目前承担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等专项监管职能及部分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则应淡化带行业主管部门性质的直接监管的色彩,并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模式,走国家监察的路子,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作用。二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构逐步从现在国家、盛市(地)、县(市、区)、乡镇五级设置,或在四级设置的基础上,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站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也可以对现有乡镇的安办实行双重领导,由县(市、区)级安监机构进行业务领导,在对其现有人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对乡镇安办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的有限授权,强化乡镇安办在安全生产监管上的力度。对村(居)则应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成立相应的安全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则应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设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充实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力量,并配齐其日常工作运行所必需的设备、交通工具等,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同时逐步改善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法律、化工、建筑、机械、矿山方面的人员,并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四是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并管理好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常五是建立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特点是依法行政、依法监察,这就要求其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鉴于现行的管理体系,可逐步推进省以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垂直管理体制,在人事调配上由省局统一任免,以保证集中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

(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适应向公共财政转型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逐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投入,配套必要的安全防范、救助设施;对历史遗留的重大隐患要加快整改,弥补安全欠账。加大对煤矿、危险化学品、交通等高危行业的安全投入。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安全设施建设,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应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测和防范设施,提高综合防范能力。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绝不能以节省投资为借口削减安全必要设施。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低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娶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四是要在高危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企业,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实行政府的日常强制管理,通过监察督促等方式,确保企业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一是要加强安全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手段,只有通过现场执法,才能消灭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全面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以强化执法推动专项整治,以强化执法推进行政许可,以强化执法加强安全管理,以强化执法促进隐患整改,以强化执法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管。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凡检查中发现责任制形同虚设或落实环节有缺失的,要采取经济处罚的办法促其整改。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主体,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三是突出执法重点。对事故多发地区和企业、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要实施重点监管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事故分析,把握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执法,防范重点灾害,整改薄弱环节。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的、不按要求整改事故隐患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的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五是严格事故查处,强化责任追究。要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所有事故都要及时认真组织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要从严查处,强化社会警示作用。

(五)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安全生产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基础,更要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文化。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宣传安全生产科学道理,灌输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态度,强化全社会、全民族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广大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在适当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组建起“指挥得力、反映灵敏、功能健全、运转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应对并处置突发性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及紧急情况的能力。三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作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企业自主负责上,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真正把非公有制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要着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安全素质和发展能力,把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逐渐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的作用,把安全生产作为行业自律的一个重点内容;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要搞好对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企业法人和个体业主,要分期分批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

(六)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在县以上人民政府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是《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的。但从一些市、县的安监机构建设情况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必须切实加以改变。一是要完善机构。各级党委、政府要从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出发,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同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健全安全监管机构,配备必要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较重的县(市、区),要尽快把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立起来。要加强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建设,设立隶属于县安全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监察队伍,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员;村(居)也要设立兼职安全生产监管员。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均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二是要加强建设。各级安监部门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任期目标责任制、试用期制等竞争激励机制,优化岗位和人员结构、盘活人才资源、尽快建立精简统一、科学高产的内部管理机制。三是要抓好培训。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政治?想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使他们做到秉公执法、勤政廉政,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要针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新形势、新变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安监人员掌握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四是要强化职能。要从单纯的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构向行政执法转变,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把行政执法作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监察执法等方面上来。五是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作风,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到一查到底,绳之以法,决不姑息迁就。六是强化制约。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大过错追究、责任约束、违纪查处力度,对无视法律,搞人情关系,放纵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自筹建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整个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在20__年12月16日,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20__年12月30日,通过了安全标准化的验收,可以说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工作只是一个开端,是为公司下一步的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影响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员工安全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

公司的生产是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的,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在生产流程中每台设备都处于最佳状态、每个员工都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设备运行和人员行为出现偏差,影响公司生产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造成设备损失和人员伤害,所以安全管理是贯穿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是公司每一位员工的职责。

但是目前公司的员工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自我保护意识还远远不够,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理解不够深刻,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没有完全了解,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安全意识不强。

员工的安全意识是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培训养成的,这对我们公司的安全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负责培训的安全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培训能力,对工艺、设备、物料的危险性有更深的认识,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员工,让他们能深刻体会到危险的存在。

还要确保日常的安全教育质量,对车间员工的教育、活动频次不能只片面的要求数量,要能做到培训一次就对员工的安全素质有所提高,对于达不到培训目的的教育要进行反思,以免培训教育走向形式化,浪费精力还达不到效果。

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了相关人员的安全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等,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执行对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年10月至11月,安全环保部对公司下发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各相关单位基本都能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有些工作和制度要求的还有些出入,这说明制度规定的相关条款可能和实际工作不吻合,或者是执行者对于制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这就需要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还有公司其他相关部门对制度进行讨论,确定是制度问题还是执行问题,对制度进行修订或是加大执行力度,避免由于制度的缺陷或者执行不力造成损失。

三、各专业安全检查力度不够、隐患整改责任部门不清

公司目前现有的安全检查形式有综合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检查形式很多,但公司相关主管领导没有起到督促带头的作用,以至于在检查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检查深入程度不够的现象,不能发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

篇4

关键词 路面工程;施工安全;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22-0133-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路面工程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众所周知,路面建设是个复杂的工程,而且经常要用到大型的机械化设备,工作时间较长,所以在此期间,安全问题出现的频率相当的高,经过多年的经验,事故主要是高空物体坠落,工作人员被沥青烫伤,或者是因为工作人员疲劳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在一个工程中,任何人不愿意看见有什么事故发生,当出现一个安全事故时,处理事故需要较多的物质资源,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故会影响企业的利益,所以,路面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1 路面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1.1 施工人员对安全常识的缺乏

在路面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常识,经过多年的事故原因分析,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对安全常识的缺乏,我们都知道,做这样的工作,人员是可以流动的,也就是说这个工人今天在这干活,明天他可以不来,所以,这就导致了人员流动活跃,以致管理起来相当的困难,而且在这些员工里有将近一半的员工是来自农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太差,而且素质文化也不达标,很难满足工程的要求。

1.2 存在即使知道不安全仍然工作的现象

现阶段,除了工人不满足要求外,还存在冒着危险照样工作的现象,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有三个原因: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上的压力,他们要干活,他们要养家糊口,以致于他们即使知道有一定的危险,他们也会去工作;②比较普遍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总想着应该没事,几率很小,干一次没出事故干两次也没出事故,就是因为这样的侥幸心理,终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③虽然不常见,但并不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存在,那就是施工单位强迫工作的现象。员工们不得不疲劳工作,以致事故发生。

1.3 没有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要注意对安全管理做好监察工作,但是现阶段,在路面工程并没有安全机制安排到位,安全工作也没有做好,这就导致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要与企业签订相应的文件,作为一个凭据。但是,事实上,即使有安全机制,有保护措施,在检查是也只是以应付为目的的,并没有一套严谨的检查机制,所以在检查时,检查只是做好了表面上的工作,对一些潜在的问题根本检查不出,而且落实不到位。所以,一定要规范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处罚制度。用这种方法减少事故的发生。

2 解决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1)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尽量做到人员的固定,减少人员的大量流动,把有能力的员工尽可能的留在公司,因为对这些人来说,那些技术上的错误,他们基本上是不犯的,这样做的话,能有效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2)真正做到责任制,把责任具体到每个人,越细越好,保证出错后能找到对其负责的人,建立起这个责任体系后,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加大责任制度,确保安全。通过这个方式,就能全面提高部门的安全意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3)现在不管是干什么的,在上岗之前总是要有培训的,我认为就算是这样的工作也应该进行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我相信员工们对自我保护意思和安全意思肯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样提高了员工的各方面的能力,便在源头上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 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

在施工过程中,管理模式越先进,越系统化,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越小,所以,现阶段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包括许多方面的东西,而且包括的东西越多,就说明这个体系更加健全,比如一些信息资料和协议书等,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检查和更新有关器械的有关情况,更重要的是不断更新员工的工作记录和健康记录。依据记录,对员工进行嘉奖或者是处罚。

2.3 施工的安全管理

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工作。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工作,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第一步对员工的要求,现在找工作都要证书,就算是兼职,还得要健康证,所以,在这项工程中,要检查员工的手续,看员工的手续是否齐全,也就是检查员工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在施工之前就要把责任制具体到人,严格执行,同样还要完善领导和相关的组织机构,还要注意安全体系的建立,尽最大的努力将其完善,在施工之前要检测员工的各方面是否达标,如果不达标可以将其进行培训,知道达标后,再让他们进行工作。

2)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治病讲究对症下药,而在施工现场的话,文明施工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地制宜,并制定有关消防、门卫、治安、医疗保健、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检查及处罚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制止,限期整改。另外建设单位要先期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如何做好文明施工至关重要,首先要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在施工中对现场各个方面专业的管理,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评比结果公布于众。

3)坚持安全管理原则。上文说到,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体系,不断地更新员工的健康情况,在生产中抓安全,再将安全融入到生产中去,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当然这里说的主要是抓动态安全,而且这里的安全也不是只仅仅说的一个两个人的安全,而是要把所有的员工甚至是所有的机械看作是一个整体,只要这个整体是安全的,那么就达到了所要的目的,这就要求对员工和器械做好跟踪工作。

4)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要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必不可少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有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当然,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按照自己的工作特点,制定高效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安全体系,将员工的安全放在首位。

2.4 施工单位对工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办理

对工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办理在此项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是普通的保险,这种保险不是你想投就投,不想投就不投的保险,这种保险是强制的,也就是说你是不得不投的,因为这可以是对员工百利无一害的,即使不小心受到伤害,因为保险的存在,也不用破费太多,这也就使员工没有了可以担心的事情。所以,保险是相当重要的。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路面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路面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系统化,也不断地完善,本文结合路面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了现阶段加强对路面施工工作的管理的措施,既有意识上的也有工作上的,对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就是从工程的开工到竣工,整个实施过程所组织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活动。实施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则是对公路施工项目中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和避免事故,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有效监督,明确安全责任人,预见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制订施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计划和签订安全责任书和预案。

一、公路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良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是人命攸天的大事,如果不重视安全管理,则发生安全事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批原有高速公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或者重载车辆使用过度,为了保持高速公路的道路服务水平达到高速公路服务能力的要求,需要对原有路面进行改造维修。但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改造维修的工程总量大,许多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是在工期十分短的时间内进行施工。这就不可避免出现了为数不小的施工安全事故。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公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它是顺利施工、按期竣工和确保质量和创造最佳效益的重要保障。施工安全如果忽视则会关乎每一个人的出行安全,由于近几年来公我国公路施工存在安全意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当的问题,导致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二、公路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1、 安全管理薄弱

很多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常将工程转包给低级资质的企业。有的企业的某些机构的设置也是形同虚设。施工也由分包自行组织。分包企业通常为了节约资金,抢工期,就会对工程选择一切从简。企业内许多的安全管理措施也是能免则免。

2、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弱

目前,很多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不管是高级资质的还是低级资质的企业,通常都是在劳动市场来招聘民工施工。而这些民工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教育水平也比较低。安全意识不强烈,对施工环境不熟悉,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弱,不能很好地辨别出危险因素的存在。

3、安全防护投入不足。当前,公路建筑市场竞

争日趋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降价,以至于一些工程在中标后,只剩下工程直接费,而少了安全生产经费、现场管理费等间接费;且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片面地追求降低工程造价,更是直接将安全经费忽略不计,致使安全防护设施防护不到位、安全防护用品不能及时发放、安全事故率增加等情况。

4、安全教育及培训不到位。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对施工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的意识非常淡薄,现有的培训机制不甚健全,甚至有些企业觉得根本不必要对在职人员或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这就致使很多从业人员根本不懂得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极易出现安全问题。

三、公路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1、改善公路施工组织的管理措施

(1)建立并完善公路安全施工责任制度和体系制度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相关的制度约束,就成了没有规矩的游戏。在安全管理中,责任制是核心,没有责任制的强力约束,一切条文规定都是空话。所以,在公路安全管理中,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先决条件。

(2)责任明确化,实行责任到人

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责任考评制度,构建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让人们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3)安全管理人员要恪尽职守,做好监督

项目部应该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不定期检查施工现场,排除安全隐患;对工作人员的穿着、安全帽穿戴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安全带保险扣等物件的安全性;控制违规施工等情况的发生;对负责爆破、拆卸、混凝土施工人员和设备提供安全防护;对违反安全施工的情况予以制止,严重时可以予以处罚。坚决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大施工设备的资金投入,保证施工安全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机械操作指南妥善操作,避免违规操作。对于机械设备要按照相关的保养手册或者保养制度,进行定期保养,防止机械出现老化或者故障隐患。在施工现场,有些设备利用率高,容易出现损坏,对于这些设备,工作人员就需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跟踪诊断,保持预防性修理状态,避免事后修理。如果机械设备发生突发性异常,应及时停机检查,并向技术人员报告,以便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检修。

3、改善施工作业环境

(1)预防生产性粉尘和噪音的危害

想要预防粉尘和噪音的危害,首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培养大家的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粉尘和噪音危害出现较多的施工阶段,建立起相关的危害检测制度,要求相关的检测人员做定期的检测,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做出评价和指导,如果不达标,则需要及时地进行整改,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其次,对于一些工作岗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粉尘危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技术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施工环境中的粉尘浓度,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一般的做法都是采用湿式作业,这种方法既经济又能很好的抑制粉尘的飞扬效果。湿式作业通常都应用于湿式凿岩,冲刷巷道,净化进风等。对于噪音的危害,一般都需要在设备上下功夫,降低噪音源。

(2)防暑降温

对于夏季的高温,建议采用小换班制,多频次短时间的作业;延长午休时间;休息点应设置风扇、清凉用品等;有条件的也可安装空调。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并将这种教育和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减少、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措施。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对新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即

企业培训教育、分公司或项目部培训教育、班组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基本教育制度。培训制度主要包括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对作业人员的培训。

总之,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做好安全管理,不仅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减少经济损失,而且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安全预防,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这样才能使整个公路工程和谐地竣工。

参考文献:

[1] 石泉彬. 强化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四种手段[J]. 山西建筑, 2010,(33) .

[2] 辛大勇. 我国道路施工安全管理[J]. 科技传播, 2011,(20)

[3] 余兰葳.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7(16)

篇6

关键词:农村供水;水质;问题;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存生活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关注民生、解除民忧、谋求民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目前,虽然经过前些年政府财政连续大规模的投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一大批早期建设的供水工程设施仍然简陋,用水方便程度仍然较低,饮水安全问题依然严重,这些都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状况不协调。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谈谈自己对农村供水水源与质量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1 农村供水情况

(1)农民接触到的污染水主要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是指水库、山塘、池塘、溪坑、河道、渠道内的水,这些饮用水源本身就缺少必要的卫生保护,再加上垃圾、废弃物等随意排放,使得水源很容易遭到污染,致使病菌滋生,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浅层地下水主要因为农村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农药,而这些农药的残留物会随潜流渗入到地下水中,造成污染。此外,因为城市工业与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很多的饮用水源出现较重的污染,并且产生危害的区域还呈逐渐扩散的趋势。如果长期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其后果不堪设想。

(2)地面水多使用河水,而河水的流速与流量直接受到季节与降雨量的影响,它的细菌含量会很多,水质会出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出现暴雨天气的时候,泥沙的含量会快速增多,细菌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

(3)水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并存。我国属于资源性缺水国家,长期以来重经济、轻环保,众多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被污染状况触目惊心,由此而造成的水质性缺水与本已存在的资源性缺水彼此叠加,使中国缺水状况犹如雪上加霜。

2 农村供水质量问题的原因

(1)供水水质检验和检测不到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是要解决水质问题,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取样、检验制度,使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卫生水。但在实施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集中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缺乏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水质检测的频率也极低,导致很多工程供水水质难达标准。究其原因:①基层政府部门传统上是保供水、重视工程建设,轻视水质检验工作,错误地认为有水喝就行,过去也没出现什么大问题。②提供水质检测的水厂没有积极性;水样自检和送卫生部门抽验不但麻烦,还有收费较高;而出厂水质行业监督又跟不上,水质检验和抽验工作实际上是放任自由。③国家水质监测经费不足,卫生部门没有能力下乡进行大范围的质量检测。

(2)工程建设初期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对饮用水水源的水质问题不够重视,初步设计时标准较低,有些工程仅凭肉眼观察或经验推测水质是否安全,根本没有进行水质化验分析,有些工程设计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净化设施等要素,导致工程从开始建设时,就已经是不安全的工程了。

(3)建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工程难以良性运行。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单个工程规模小,管理难度大,有些农村供水工程甚至产权不清,管理机构不健全,不少乡村供水工程只有一、两个人管理,而且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业务水平较低。加上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水价不合理,水费征收率低,再加上地方财政困难,缺少资金补助,不少工程甚至连正常的运行经费也无法保证,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多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达不到良性运行的要求。

(4)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没有实现达标排放,生活垃圾没有得到规范处理,农药与化肥用量持续增多,导致很多饮用水源被污染,尤其是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5)农民对于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农村因为经济条件长期落后,农民有时会觉得有水可用就可以了,而对水质的安全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

3 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确保农村供水的水质标准符合国家现行的卫生标准,我们必须认真完成以下工作:

(1)规范水质检验和检测制度。①各级政府要列专项经费,使卫生部门有能力对集中供水水厂和规模以上供水工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测。②水利、财政等部门要重新核定人均投资标准,提高各级政府补助比例,使水厂有能力购置检验设备。③工程验收前,水厂必须配备有专业的水质检验设备和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日常运行要有水质化验记录并建立水质档案。④加强水利行业监管,实行行业自律。只有这样多管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水质检验和检测制度体系才能逐步建立并完善。

(2)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在做规划设计时,水源的分布不但要考虑现实的状况,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供水的水量,也要考虑供水的水质。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实施一些标准较高的水源水库工程,以蓄为主,确保群众可以在旱灾之年有水可吃。另外,应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如果一定要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资源,必须要保证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加强工程建后管理。主要包括明晰工程所有权、确定管理责任、建立管理制度,落实成本水价等内容。对行业管理部门来说,主要应抓好四项工作:①要提高认识,真正树立“三分建,七分管”和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的思想,把工程建后管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②要在总结过去工程建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台《农村供水管理条例》,以指导和规范管理行为;③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加强建后管理工作办法,不断创造新的工作经验;④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水利部已经颁布了《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在全国推行。

(4)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放。①强化对于饮用水源的保护,创建设置水源保护区,设计、强化保护措施,尤其要强化对于水源地周围排污管道、垃圾堆放处理的管理,有效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垃圾与有害物质的随意堆放,避免供水水源遭到污染。②强化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那种居住集中,有集中供水条件但饮水安全又得不到保障的,可以新建或改造提升供水工程;对于那种受污染影响比较严重而且复原又比较困难的供水工程,可以挖井或更换新的水源;对于那种缺少必需的水处理设施的供水工程,一定要安装配备水净化设备;而对于居住在山丘地区的农民,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来建造适宜的供水设施,例如标准化水窖等。

(5)加强饮用水卫生宣传,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以及怎样预防水质二次污染和疾病,增强人们对饮用水卫生的安全意识,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实现各地区农村的供水安全目标,不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要维持生态的平衡,还要强化管理,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完善科学的用水制度,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与设备,统筹农村生活、生产与生态供水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公路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国家对公路建设项目方面的投资也在逐渐的增加,所以,公路项目的施工建设作为比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与此同进,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当中必须要有安全管理的意识。但是,由于一般公路施工项目的工期时间比较长,所以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也比较大,由于在公路项目施工当中对安全措施存在一定程度的疏漏,因此安全事故问题就会频频的发生,给公路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公路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公路事业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路段环境因素及施工条件,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改善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工程的质量。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其安全管理是否到位对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了分析。

1.1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公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指的就是对施工主体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主要关键因素就是要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及主要的安全意识。以公路施工企业工作的具体特点分析,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存在极大的流动性,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施工人员是出自农村,并且缺乏一定的素质文化知识,也就不存在安全防护的意识,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就难以达到施工工程应有的要求规范。

1.2没有具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现场必须要有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的责任制、现场的安全措施管理、安全的技术管理和安全检查以及安全管理评估等。在公路施工项目中,没有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没有完善的检查管理和执行管理以及监督管理等,并且其安全管理机制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公路施工的企业当中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并且在公路施工系统中和负责工程项目的部门都需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文件,作为书面保证。但是在一些施工企业中对于所编制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施工方案、和对于出现突发事件要准备的应急措施,一般都是在应付检查,并没有真正的制定出一套安全管理方案,更没有以具体 施工工程项目的现场情况准备预案。此外,对于一些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安全制度,只是做了一些表面的工作,却并没有落到实处。

工程项目部门也未存在设立负责管理的安全人员,也就没有负责做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必要的安全岗位人员出现空缺,一些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也就不会起到安全管理监督的实际作用。另一方面,在公路施工过程当中,在对那些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测、应持证上岗的劳务工的管理也较缺乏,因此,必须要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才可以做到有章必依,落实到责任制的管理制度。

1.3缺少安全资金投入

在一些施工企业当中,并没有大力投入在安全防范方面的相关措施,也没有达到有效的防护范围,也就没有达到发展的需求。在部分基层的公路施工队伍中会存在一种侥幸心里,觉得没有必要对安全措施的防护方面做过大的投资,所以,在公路工程的施工当中所需的安全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同时在公路施工当中必须的安全防护措施也非常简陋,甚至在高危作业区域都没有有效地安全措施保障,并且存在施工设备严重老化的现象,对于这些情况,作为施工企业只图经济利益,却不看重施工人员的生命,为此成为事故产生的导火索。

2.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的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的有效管理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形成。最好依法监督、安全管理,在当前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2.1提高公路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要改变低重心的学历构成,必须通过在安全管理人员中开展成人教育或者鼓励他们攻读工程硕士来实现。而另一方面要改善安全管理人员的职称结构,提高中、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就要减少甚至不用无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对已经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员进行公路专业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的目的。另外,提高工人的素质首先就要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不同的专业技术培训。适当提高招聘的门槛,在招工时适当增加招聘的条件,比如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等。

2.2公路施工组织管理改善措施

建立健全的高速公路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责任制是一切管理制度的核心,没有责任制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施工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要突出施工企业主体责任,特别要突出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评价办法,构建有交通特点的建设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各地可结合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要求,制定本地区交通建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专职安全员以各施工班组专业安全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日常的安全工作。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对不穿工作服、不戴安全帽上工地以及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等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同时负责爆破、拆除、混凝土及土方施工过程中人及设备的安全和防护工作。而兼职安全员的责任不容忽视,负责具体落实分部工程、各工序的安全检查和督促工作,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3加大对安全施工设备的投入

加强高速公路施工设备的现场管理,严格贯彻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能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

提高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企业统一规定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和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及有关设施、设备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机械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绝不能为了方便将其拆掉不使用。机械设备使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大量存在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许多危害。为提高公路工程的安全性,施工企业必须完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进.公路工程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J].才智,2013(17).

篇8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制度;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U415.12 文献标识码:A

一、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概述

(一)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涵义

从公路工程的开工到完成,整个施工过程所进行的安全管理事项就是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就是有效地管理工程项目当中的环境、物、人等因素的状态,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以防事故的出现,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注重监督施工企业,对安全责任人进行明确,并且对一系列会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见。此外,还需要签订安全预案与责任书以及制定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规划。

(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外界干扰与自然环境对施工的影响比较大,企业与施工人员间的协调性比较高,所牵涉到的工种、人员、机械设施、材料比较多,一线操作工人大部分是短期性质的劳动关系,以及流动性比较大。上述基本特点表明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一定要注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创建,以及协调安全管理。

二、工程概况

普宣高速公路11合同段挖方路基大部分坡面为强风化泥岩碎石,夹薄层砂岩,层间结合差,坡顶在面水流向对坡面直接冲刷,坡面局部渗水,边坡稳定性差,边坡失稳滑坍迹象,有大量的滑动面呈现,部分坡顶有民住宅。因此,应做好该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公路工程施工单位都缺少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没有将制度严格落实到工程的各施工环节,安全监督管理和执行效果很差,施工现场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且一些安全责任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和安全管理施工计划,甚至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也没有配置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水平较低,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施工。

(二)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公路工程施工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充分认识到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很多施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公路工程的施工规范和施工要求,经常出现违章操作,导致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三)施工设备落后

很多施工单位的一些机械设备都比较落后,施工设备中的一些零器件出现明显的变形和腐蚀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事故,威胁着操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相关施工单位忽视对各种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只看重当前的经济利益,安全意识单薄,给公路工程施工埋下很多安全隐患。

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成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决定了安全生产体系中参与者的组成,明确每个参与者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地位。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基于安全管理的参与者的责任和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责任落实到个人,制度细化到细节且能够被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公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时、定人和定措施对重点部位以及危险岗位进行检查。专职安全员实行日常检查,施工班组每周组织安全大检查,召开安全会议:安全领导小组至少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奖优罚差,关键工序实行领导带班制和日常轮流巡检制,确保生产的安全状态。

3、提高安全设施防护管理

施工现场工具、材料、机械、设施应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处理,对于危险的地区设置警示牌,且在采取安全措施后才能允许施工人员入场。对于机械设备的螺栓、刀具以及可能脱落的零件使用前应检查并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并要求其能够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清理,防止机械设备出现老化和故障。施工过程中容易磨损的设备要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测,进行预防性的维修和维护。

(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建设的主体,公路工程的各施工环节都要由施工人员来完成,因此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积极开展各种安全管理教育互动,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各个位置张贴安全警示标语,牢固树立安全施工的思想。

(三)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必须要设置相应的防火措施,尽量减少搭建各种临时设备,紧凑地布置施工作业,确保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同时,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施工要求,合理划分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办公区、材料堆放区域、施工作业区等,结合不同区域的使用性能,有针对地采取安全管理措施,保留安全距离。在施工作业区的特殊区域设置警示牌,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作业现场。

(四)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

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需要结合公路工程项目的特点,根据会出现安全事故的施工作业制定专项救援策略、应急预案,以及进行定期的演习,以确保专业救援抢险的器材、设施、物资,以及人员都真正地落实。有关的人员需要对预案进行定期熟悉和认知,对救援任务与自身的责任进行明确,尽可能地防止人员的伤亡与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真正地确保人员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倘若出现了安全事故,那么要迅速地报告。而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需要迅速地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启动,组织有关的力量进行抢救,还应当对事故场地进行保护等。

(五)改善施工作业环境

1、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组织工作

在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施工时,要确认设计图纸,提前安排好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施工段的工作,准备各施工段需要的设备和材料。掌握施工段的地质条件,对重点地域进行必要的勘察,以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2、材料储存

对于施工现场的堆积材料,必须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切实的保管和储存,各种材料必须要有专门的仓库。相同的材料,按照规格、材质、品种进行存储。为了避免在施工材料应用时出现混乱,影响施工质量,物料要堆放整齐,砂石等材料应堆放成方,大型工具要一头见齐,钢筋模板堆放时要用木方垫起。

结语

综上,在公路工程施工当中,整个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安全管理,牵涉到的施工人员和工序都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注重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安全管理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