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司经济效益8篇

时间:2023-11-04 08:23: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司经济效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司经济效益

篇1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公司发展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审计工作的重点已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转变,以效益审计为重点,管理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其他内容审计共同开展的审计模式已经形成。公司审计处积极响应审计局的号召,审计重心早已站在效益审计的基石之上。2008年审计处开展审计项目12项,其中实施效益和责任审计6项,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为50%;2009年审计处开展审计项目17项,其中实施效益和责任审计9项,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为53%;2010年审计处开展审计项目9项,其中实施效益和责任审计6项,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为66%;2011年审计处开展审计项目10项,其中实施效益和责任审计3项,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为30%;可见,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我们公司审计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又具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我们公司的现状做一些探讨:

一、经济效益审计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采用专门程序和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对照选定标准,以评价、衡量和证实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所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活动。

就我们公司而言,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审计通过对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二、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以担当社会责任,追求盈利为目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盈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们公司作为一个正在做大做强的发展企业,经济活动的投入和成果都十分复杂和庞大,只有做好各项监督和控制工作,才能使公司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因此,加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发现和完善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必要。

(一)公司的发展具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肥沃土地

我们公司为建筑施工企业,“点多、面广、战线长”是公司近几年的工程管理特点。施工企业生产流动性大、产品形式多样、施工技术复杂、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的特点,为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了条件。经过近年的改革发展,公司已经走上了一条长足的发展之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整体处于上升阶段,公司的发展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提出了要求:

(1)公司实力增强、每年完成管理产值正在逐年增长,公司的成长需要监督保障

在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指导下,近几年来,公司每年完成的管理产值由2007年完成管理总产值21亿元到2011年完成管理总产值35亿元,五年间公司完成管理总产值翻了1.7倍,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未来三年公司的管理产值计划完成100亿元,在建和已经落实的工程共99项,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放大。然而,如何管好来之不易的大市场?如何控制好零零星星的各种资源消耗?如何发挥各种投入的效率性?使公司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不刹车、不脱轨,这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判明公司在管理和资源利用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揭示公司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建筑一道防护墙是不可或缺的保障手段,也是我们公司发展的要求。

(2)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使得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近几年来,公司加大了社会资源的利用。2011年,公司外雇劳务支出7569.65万元,外租机械及设备支出10541万元,完成工程分包产值20亿元。2011年工程分包完成产值是公司当年完成总产值的57%,社会资源的利用已成强势。管理社会资源,变社会资源为已之力,可能是公司走管理之路的发展方向。因此,管好社会资源支出的这个口子,杜绝公司经营效益的“跑、冒、滴、漏”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3)社会资源利用的审计以风险审计和效率审计相结合更佳。

审计处这几年开展了许多题材广泛的社会资源利用的审计,包括:外雇劳务结算审计、外租机械台班结算审计、分包工程结算审计、外购物资审计等。但审计多以核算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为重,审计的方法是通过对内控手续,结算依据的审核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成了管理风险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任务。但是,社会资源的利用是否经济?效率是否合理?不开展标准对比和技术分析是无法做出准确回答的。比如,外雇计时工结算中是否存在消极怠工、窝工的费用?外租机械台班费结算中是否有出勤不出力,大车拉小货的费用?采用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否有不经济,浪费性大的费用?质量、安全标准的采用是否经济等?都是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审计中效率性审计和经济性审计的重点内容,需要审计查明、核实,并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存在潜在的盈利效应,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审核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可行性,以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率,降低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每年在建项目几十个,选择一些风险控制流程长、管理层级多、控制人员流动大、交接手续要求高的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效益审计,一定能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扩大收入的确认,降低不合理费用的支出,提高业务的经济性,达到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目的。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控制公司决策、计划的实施,及时防范控制风险、减少执行损失,达到预期效果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公司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公司决策、计划实施的主要力量,因而在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能有效分析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帮助公司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局的统一发展方向

2012年,徐彬在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效益审计,促进公司、企业落实深化改革、挖潜增效措施。…审计部门要围绕“深化改革”、“挖潜增效”和“安全、质量、品牌、诚信、服务”等,切实开展好管理和效益审计”。 “帮助企业系统总结好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效益变化原因,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为公司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助推器作用”。

三、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是对经营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制约、防护、促进和参谋的作用。然而,我们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除了具有这些作用外,还应该具有以下四个具体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财务收支的真实核算

经济效益审计被孤立地看成一个审计种类,单独地去实施,不仅认识不准确,也是缺乏效率的。缺乏效率的审计工作在人力、物力既定的条件下必然难于大范围推行。经济效益审计必然涉及到查实账簿资料这一工作环节,只有对账簿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查实后,对节约、效率、效果所进行的分析认定才有意义。因此,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公司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保障财务收支的真实。

(二)有利于堵塞漏洞、节支增效

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被审单位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审查评价,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险。从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来看,它是监督和鉴证,不具有管理的职责。但是,从经济效益审计的实际效果来看,审计评价也好,监督、鉴证也好,都起到了对经济活动控制的作用,为公司堵塞管理漏洞、节约支出、挽回既得利益发挥了作用。

(三)有利于经济责任考核,促进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营承包是公司采用最广泛的经营管理手段,每年公司都与所属二级单位及项目部签订了《经营承包责任状》,承包指标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评定承包责任人的经营状况?借助审计成果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四)有利于公司提升管理水平,为公司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审计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营活动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故而能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求全追大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考虑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构成和可借用的专业力量的情况,在公司审计处现有条件下,可以少开展综合经济效益审计或较大项目的审计,多选择某一部门、某个环节或某项业务开展专项经济效益审计。

(二)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

经济效益审计不应只是局限于最终评价,还应进一步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有科学的技术方法和评价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效益审计开展有难度,缺乏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是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效益的关键。公司应该建立一套反映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经营风险控制、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的评价体系,通过效益评审,揭示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公司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打开公司的盈利空间。

建立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科学的反映公司的经济效益状况;二是有效性,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发现影响公司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了解和确定公司经济效益增减变化的原则,分析公司管理的效益性;三是相关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项具体指标与所评价的经济活动或业务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四是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之间应存在着密切联系,每项指标都应能影响整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而又受到其他指标的制约。近年来,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变革,供应、销售、投资、资金、会计核算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与之相连,形成具有较强适用能力的评价工具。

总之,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深入开展是公司发展的需要。2011年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上,王作然在报告中讲到:针对重点业务或重要环节开展管理和效益专项审计,精耕细作、查深查透当好领导的“眼睛”。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针对典型企业开展整体管理和效益审计,以点带面当好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推手”。这是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加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审计专业管理知识与实务》中石化集团公司审计管理干部岗位资格培训教材编写组

[2]《经济效益审计》作者: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震.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篇2

[关键词]旅游上市公司;经济增加值;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4―0079―05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然而,我国现有的旅游企业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的前列,这就对我国旅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重新界定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依据旅游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评价旅游企业,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提供参考。

1 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综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也显著上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证券管理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评价法,是由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Stem &Stewart)咨询公司提出的。EVA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具体地说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EVA是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其目的在于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业绩以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

EVA评价方法在计算之前要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尽量剔除会计失真对评价的影响,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上要求所有者将其决策权下放给经理层,而在中国这种管理理论、技术、市场、竞争环境均发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问题[1]。由美国的詹姆斯・都德(James Dodd)和陈世民(Shimin Chen)对1983―1992年间的566家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能证明EVA提供比其他指标更多的信息,也就是难于证明EVA强于其他指标[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大卫・诺顿(David Norton)创建了用于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balanee score card),简称为BSC。该方法是站在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的立场上,从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4大方面来综合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是平衡计分卡法的致命缺陷;平衡计分卡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构建了一种理论框架,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评价体系。企业在应用时都须根据自身战略管理的要求及外部环境的特点来选取不同的角度和指标进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确定指标权重和业绩评价标准;4个方面的评价标准缺乏共同的尺度;指标不仅需要收集大量信息,还要经过充分的加工后才有实用价值,对企业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平衡计分卡只具有相对的准确性[3]。

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方面,目前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是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推出的“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排序”,该排序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在《中国证券报》公布。其评价方法为:选择“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全部资本化比率”作为评价指标,每家公司的每项指标的评分乘以该指标的权数后相加则得到总得分。加权加法评分合成法是综合评价中常用的一类方法,但这种方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权数选择的主观性;同时这种方法未能考虑各指标间的相关程度,即各指标提供信息的重复程度,而实际中的各种指标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众多关系复杂的观测变量进行结构化处理,并最终归结为少数几个主因子(不相关)的高效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或主因子。

设p个可观测的指标为x1,x2,…,xp,m个不可观测的因子为F1,F2,…,Fm。则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Fj(J=1,2,…,m)是公共因子,且两两之间正交。

εi(i=1,2,…,p)是特殊因子,只对xi起作用。

aij是公共因子的荷载,是第i个指标在第j个因子上的荷载,或者说是相关系数。荷载较大,说明第i个指标与第j个因子的关系越密切;荷载较小,则说明第i个指标与第j个因子的关系越疏远。因子分析法的目标就是要求能够控制原始指标的因子变量Fij,让其尽可能多地包含原始指标的信息,从而达到明确观测内容、简化观测系统的目的,从而来克服传统评价分析中存在的指标相关性和人为赋权等缺陷。

因子分析法利用数据本身得到各个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很好地体现了经营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允性。虽然,选取时期的不同、样本的不同以及样本所处行业的不同会影响到最后的综合评价函数,但却不会降低在同一样本或时期公司经营业绩的可比性,这也是对传统评价方法中“权重一旦确定便很少变动”缺陷的克服。因此,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评价,无论作为单独的评价方法还是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参考和补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4,5]。

2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范围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相关部门没有对上市公司进行统一的行业分类,上海、深圳交易所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分别对上市公司进行了简单划分:上海交易所将上市公司分为工业、商业、公用事业和综合等四类;深圳交易所则分为工业、商业、公用事业、金融和综合等5类。沪深两市过于简单的划分结果

3.2 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了旅游板块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样本容量上来看,样本数(共32家)远超过指标数(10家),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此外,由于是同行业的公司,没有行业因素的影响,也使得业绩评价更加科学、可靠。所有指标来源于各公司2004年年报。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除了资产负债率为成本型(即越小越好)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为效益型指标。因此,需要进行趋同化。为了保持数据间的线性结构,以资产负债率的相反数代替原有指标,其他指标不变,由此得到趋同化后的原始指标矩阵。

3.2.1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各项指标由于量纲单位不同所带来的不可比性,利用公式 成分线性表达式,得到各主成分的得分,再根据综合评价指数表达式(*),得到综合评价指数。显然指数越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相反,越低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将其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从得分分布来看,最高为丽江旅游,最低为S*ST一投,业绩基本上是呈正态分布的。从排名情况来看,一些效益好、财务结构合理、运营稳定的企业明显排在前列。

4 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我国旅游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资产整合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能力尚不成熟。规范旅游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改善财务状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重组介入利润高增长行业,完善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是实现旅游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游憩地空间特征研究》(400-2006092380)

[收稿日期]2006―10―11;[修订日期]2007―02―09

[作者简介]刘立秋(1965―),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分析,E-mail:;赵黎明(1951―),男,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市场研究;段二丽(1982―),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白华.EVA评价方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3,(2):44―45.

[2]Chen S,Dodd J L.Economic value added(EVA TM):an empiricalexamination of a new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J].Journal ofManagerial,Issues,1997,(9):318―333.

[3]董理.民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因子分析评价法及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6―12.

[4]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8―172.

篇3

关键词:炼油企业 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效益

随着政府和民众对环保的要求迅速提高,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成品油成本增加,炼油企业升级改造不及时影响产品生产。2013年石家庄炼化公司处于新装置正建设未投用,老装置配套不合理的时期,油品质量升级能力不足,造成二催化装置被迫停工,整体原油加工能力降低30%。立足当前形势,要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按照“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的理念,优化产品结构,精心装置操作,实现提升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产品收率

(一)时刻紧盯市场,调整生产运行方式,实现动态优化。紧盯成品油、石脑油、芳烃类产品价格,科学安排产品结构。分析2013年价格体系,制定 97#汽油维持基准量生产,石脑油最大限度调和汽油,芳烃类产品有限安排销售的方案。5月份装置检修完成后,辛烷值质量过剩,安排超97#汽油基准量生产高标号汽油。及时分析液化气与柴油价差与丙烯收率差异,4-8月增产液化气是高效增效方式, 9月份以后液化气与柴油价差减少,公司投用增产汽油的催化剂助剂,丙烯收率降低0.4个百分点,催化汽油收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整体效益明显。2013年下半年,溶剂油市场持续下滑,跌至略高于石脑油价格时,通过风险评估分析,及时停止了该产品生产和外销。

(二)抓住机遇,增产附加值产品。加氢石脑油烯烃质量不合格,为保证石脑油正常出厂,液相柴油加氢装置开工运行,具备生产车用柴油条件,落实车用柴油配置计划4万吨,实现增效目的。二催化装置停工原油加工量降低,重整负荷率降低,通过优化预分馏装置操作条件提高重整负荷,增加汽油调和组分和副产氢气产量,降低制氢成本。抓好低凝点柴油生产,从7月份开始就争取-35#柴油配置计划,-35#柴油效益明显好于航煤,积极争取-35#柴油的生产计划,实现11月份、12月份产销量均过万的好成绩。通过优化航煤加氢装置加工方案,实现航煤和-35#柴油无过渡料切换生产,高价值煤油组分产量进一步增加。

(三)优化原料管理,科学安排二次加工装置负荷。按照“宜油则油、宜芳则芳”的原则,优化原料流向,合理安排二次加工装置负荷。一是利用催化装置回炼油浆,增产汽柴油。二是利用催化装置进行加氢裂化轻石脑油改质,增产汽油。三是新增管线流程,将加氢裂化重石脑油和重整拔头油调合进汽油。四是利用化工抽余碳四做炼油MTBE装置原料,增产MTBE 调合汽油。五是在确保化工原料供应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石脑油干点增产煤油。

(四)减少质量富余,提高产品收率。按照“紧贴生产、紧贴指标、灵活调整、提高收率”的原则,对炼油各装置的馏出口质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优化装置馏出口质量控制指标,努力实现能出产品的组分不做下游装置原料的目标,从而最大程度提高装置产品收率。根据公司系统瓦斯平衡,优化生产方案,最大限度提高焦化液化气收率;坚持汽油干点的监控,分析汽油干点较低的原因,调整装置操作参数,汽油干点行197℃逐步提高到202℃,提高了汽油的产量。

(五)、加强日常产销衔接,降低产品库存。充分利用日经营例会,加强日常库存管理,加快产成品出厂节奏。外销石脑油计划执行不利,积极协调开通了汽车出厂石脑油渠道,缓解出厂压力。通过六西格玛方法进一步优化成品、半成品库存,蜡、渣油、加氢原料、油浆库存控制方案更加完善。

二、优化装置操作

(一)生产精耕细作,促液收持续提升。一是以效益为中心,实施高苛刻度临界卡边生产。二是实行“画线式”操作,确保高苛刻度下安全生产。实行高苛刻度生产后,打破了常规生产的各种平衡,操作过程不精细,极易产生炉管结死、冲塔、分馏系统紊乱等安全风险。“画线式”操作即细化每种工况的各个操作细节,给出明确调整策略及范围。通过“画线式”操作,既保证了生产平稳,又规避了高苛刻度生产带来的安全风险。三是推行“四个一”管理,优化产品分布。即:原料变化一刻钟内反应参数调整到位,产品调整指令下达半小时内执行到位,参数异常一小时内汇报到位,装置物料平衡一天一对比分析。

(二)调节精益求精,促生产时时优化。以往操作模式为职工常规调整、管理人员定期分析、下达优化指令,该模式明显滞后于生产变化,无法实现实时优化,大量效益从手边流失。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解决了该难题。一是开发优化软件,实时采集DCS数据,对物料平衡、原料换热、动力消耗、加工成本、炉热效率和热供料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和优化调整。二是开发“窗口”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悬挂在操作台前面的大屏幕,将液体收率、动力消耗、操作平稳率等可控指标的实时值时时刷新,并动态排名,及时指导职工优化调整。

(三)开展全方位节能降耗工作。着力从工艺设备、分流切割、换热网络、公用工程四个层面,强化用能管理,优化换热取热,推广实用节能新技术,继续开展热联合、物料直供、低温热利用和设备节能专项工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展热力管线保温效果普查,重点对3.5MPa蒸汽管线的保温实施改造,消除薄弱环节,减少热量损失;努力优化全厂瓦斯系统和蒸汽系统运行方案,降低天然气伴烧量和瓦斯放空量;燃煤锅炉实施瓦斯长明灯改造,降低最低伴烧量,便于瓦斯系统的优化运行,预计减少天然气拌烧量1000吨/年;入冬前提早安排防冻防凝工作,抓好装置现场直排汽治理,减少低压蒸汽损失。

三、取得效果

通过全过程滚动优化,采取多种措施。2013年原油加工量较2012年降低30%,实现利润增加6.7亿元,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2013年实际完成原油加工量较年度计划减少8%,实现利润指标较年初预算增加2.6亿元,效益增加34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年度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一、赵矿公司2013年-2015年综合成本构成情况

为进一步全面加强成本管理,以节支降耗为重点,降本增效工作逐步细化和深化,并对重点成本项目进行有效控制,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平,对赵矿公司2013年-2015年各成本费用占综合成本比重较大的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表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赵矿公司2011年综合成本总额55260万元、2012年综合成本总额57400万元, 2012年与2011年比较看,成本增长2140万元,增长幅度为3.87%;2013年综合成本总额50096万元,2014年综合成本总额47555万元, 2014年比较2013年成本总额降低2541万元,降低幅度为5.07%;2015年综合成本总额37179万元,2015年比较2014年成本总额降低10376万元,降低幅度21.82%,不难看出赵矿公司综合成本从2013年开始呈逐年降低趋势,降低幅度较大的年度是2015年,这对于生产区域越来越大、开采深度越来越深、生产过程越来越长、地址条件越来越复杂的“老矿”来说,这样的成本降低幅度是历史未有的。

二、针对自身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加强成本管理,采取超强措施降低成本,2015年取得新突破

赵矿公司以节支降耗为重点,降本增效工作逐步细化和深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为公司降本增效奠定了基础。在降成本工作推进的深度、速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行超常举措、硬性措施。

1.强化材料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材料费支出。以市场化精细管理软件为平台,实现内部提质降本增效。一是加强经营“三按”管理,强力推动基层区科预算、定额控制和费用承包。二是继续实施井下集中修、发、储循环管理,坚持周转材料和设备结构件不上井,坚持废旧支架“拼接改”和旧坑木复用,最大限度的压缩材料投入。三是抓好现场经营管理考核标准的落实,强化设备、配件的跟踪管理和动态平衡,杜绝丢失和浪费。2015年加强“拼、接、改”力度,发挥井下“十调”现场调修、调剂作用,改进井下1500辆矿车轮对的油封堵,节省成本近200万元。

2.加强用电管理,减少电费支出。大力推进“躲峰填谷”和节电工程的落实,优化井下排水方案,搞好水仓清挖工作、利用废弃巷道建设蓄水闸墙,提高蓄水能力,建立制度并严格考核,最大限度实现谷段排水,实施对水仓扩容改造工程,封堵散水,减少漏水量。安装喂水泵、高效节能泵,提高躲峰排水能力,用电峰谷比保持在1:1.58以上,2015年节约电力成本200多万元。

3.推进减人提效工作,降低人工成本。一是积极探索减人提效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推进劳动力“四个转移”,加强劳动组织和劳动纪律管理,特别是加强优越工种的治理整顿,充实到生产一线。二是加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减人提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是通过各种承包制,调动各单位自我压缩用工,提高劳动效率。四是推动机关机构改革,推行岗位兼并带,将冗员充实到基层单位,实现既定减员增效目标。2015年减人提效工作发挥成效,节约人工成本8367万元。

4.严格控制费用性支出。一是严格财务预算管理,刚性执行财务预算政策,全方位压缩和减少各项费用开支,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费用,减少费用支出。二是依据生产工作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租赁设备、设施数量,努力控制设备租赁费。三是组织对闲置设备和废旧物资的处理,明确界定留存、售卖、修旧利废等不同种类,对让售废旧物资实行“招投标”,确保效益最大化。2015年节约设备租赁费27万元、设备修理费359万元;实施通讯网络设备设施及资费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加强差旅费、招待费、通讯费、办公费、餐饮费管理,费用实现了3年连降。

5.努力降低运输成本。改变开拓矸石和洗后产品倒运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产品倒运费109万元。

6.努力降低后勤管理成本。积极组织更衣室改造工程,4900多名员工实现刷卡洗澡,供水耗电量下降40%。实施水源热泵,每月节省费用30多万元。每年节省标煤5400吨,节省人员16人。半年可收回成本。

7.努力降低其他成本。2015年年初取消712暗井,减员27人,年节省费用223.1万元。自主安装了七水平老泵房的部分设备,节省外包费用200万元。

篇5

集团是皖北地区商贸重点企业,现有员工名,预计××年实现销售亿元,税后利润近千万元。近年来,工会围绕公司重点工作,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员工技能水平为着力点,以增强职工创新能力为目标,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在促进发展中提升工作水平,在服务大局中强化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深受领导和职工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竞赛活动形式、强化员工培训教育,为企业发展做出新业绩。

多年来,公司两级工会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实际工作中开拓创新,在与时俱进中谋求发展。

⒈主动把工会工作融入经营中心,推动职工素质工程和创新工程向宽领域、多方位延伸。组织职工开展了第二届“争创一流企业,争当服务明星”的百日劳动竞赛活动,名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被制成图文并茂的板报,向社会广泛宣传,创新了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了“论服装流行趋势,赞购物顾客之美”、“商贸英语口语”,“看人拿鞋,看人拿衣”、“表带安装”竞赛,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组队参加全市“先模颂”演讲比赛,通过多场次、多层次的演讲,把全国商业服务业业务技术能手、省业务技术标兵、省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向全市传播;结合营销宣传活动开展业务技能、素质体能大比拼竞赛,百大选手们精湛娴熟的服务技能,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电视传向千家万户,再现了五十年百大的勃勃生机。

开展职工文体宣传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大职工活动室、图书室的投入,增加运动设施和新图书数目;举办了员工喜闻乐见的迎新春摸大奖活动,多名员工在欢乐中迎来了新的一年;“三八”节,组织女职工游园,召开女干部座谈会;组织职工参加全市“红五月”职工乒乓球比赛和彩弹射击比赛,分别获得女子团体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举办了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多名职工参与个比赛项目的角逐,达到了“健身强企,提素增效”的目的,受到职工普遍欢迎,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亿万职工迎奥运健身月系列活动先进单位”。

⒉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推进员工素质全面提高。邀请专家学者传授知识技巧,举办视觉营销讲座、化妆美容商品销售技巧讲座、赞美顾客语言艺术提升培训、员工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下岗职工培训、儿童商品知识业务技巧讲座、黄金珠宝、手机促销员培训。年举办各种培训班期,培训员工多人次。购买业务类、法律类、励志类图书十余种,发给各商场员工早班学习,其中《你为谁打工》一书在广大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端正态度,踏实做事,认真做人,明白了我们不是在为合肥百大打工,而是在为自己打工。去年有名员工通过自学、成人教育取得了大中专文凭;有名员工参加了全国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其中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人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员工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得以升华和提高。版权所有

在创新实践中,公司、工会荣获市组织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省财贸工会工作创新一等奖、一楼商场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超市配送中心荣获市模范班组称号;四楼商场、百大超市分别荣获市“十佳服务标兵”、“服务明星”,充分展示了百大员工的时代风采。

二、开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调研活动,掀起学习贯彻“工会法”、“劳动法”的新。

根据市总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的部署要求,我们组织员工积极配合上级搞好“维权”调研;参加“维权”知识竞赛,制作劳动保障维权知识板报,在大楼内外广泛宣传,召开座谈会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发放《全国职工普法知识读本》,参加市四五普法培训班,先后组织人次参加《女职工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纪念全总周年全国职工知识竞赛、全总××年职工收入分配情况调研、中国财贸工会关于促销员经济权利及加入工会情况调查、省总关于职工思想状况调查、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问卷调研、省总四五普法知识竞赛、全国工伤保险知识竞赛等。在调研、竞赛工作的推动下,广大干部职工对什么是侵权行为、怎样维护职工权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了合理准确地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上半年,出现了两起供应商拖欠促销员工资、加班费现象,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大楼两级工会同时出面追回了供应商拖欠的工资和加班费。在月日公司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总经理和常务副总分别要求各商场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杜绝供应商拖欠促销员工资现象,在公司内部营造了支持工会工作的法制环境。

三、认真履行工会基本职责,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促进民主管理取得新进展。

改制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指导思想,不断建立和完善维权机制,切实维护职工的民利、劳动权益和身体健康权利。

⒈注重源头参与,坚持职代会审议通过新制度。召开一届二次职代会,顺利通过改制后第一次修订的《百货楼现场管理及员行为过失处罚办法》、《薪酬分配办法》等项制度,两次召开职代会专题会议,审议通过“××年度员工竞争上岗方案”和“百货大楼员工调配方案”,让广大员工知企情、明企事,大事心中有数。新制度实施后,企业解除违纪员工人,末位淘汰下岗人,收回企业未出勤人员垫付的各项保险费用万元,推动了劳动关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⒉开展企务公开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通过职代会、公开栏、早班会、广播板报等多种有效形式,督促涉及企业规章制度、员工切身利益、干部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及时公开。首先,公开各项制度。一届二次职代会通过的四项制度全部在公开栏内张贴公布,早班会反复宣读解释,员工学习后自觉履行;其次,岗位选人用人公开。各种招聘信息向员工公布,符合条件者都可报名应聘。广播员、微机操作、主管、保管员、经警、会计、收银员、促销员、驾驶员、水电工等十个工种共个职位,全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

开展民主评议干部,扩大民主评议范围,为集团公司全面了解掌握中高层管理人员情况提供依据。通过四条渠道征求职工意见,一是考核,二是测评,三是,召开员工座谈会,四是个别谈心,详细了解相关情况。通过上述方式考核,使各级管理人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明确当干部就是要为公司谋发展、为员工谋利益,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建设。

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献计。首先,结合职代会代表提案征集工作,在企业内部发动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广大员工纷纷把自己对经营管理、员工培训、收入分配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中交给职工代表,形成代表议案。大楼领导对职工提出的每项建议都做了认真研究,的建议得到落实,为企业规范运作,依法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结合全员竞争上岗考试,发动群众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对员工提出的条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为十大类。党政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并结合党员保先教育活动,把群众意见相对集中的经营、培训、干部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建议落实到相关部门,责成限期整改,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坚持对员工送温暖、献爱心,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使维护职工权益形成新格局。

精心组织实施送温暖活动,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年慰问探望生活困难职工、生病住院职工人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万余元。开展“一日捐”活动,向市困难职工捐款万元;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借助社会力量帮扶特困职工、退休劳模和单亲职工子女就学,共得到省、市工会、市教育学院援助资金元,解决了十六户职工的部分困难。多方帮扶、互相捐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员工特殊情况五必访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员工过生日送蛋糕和祝福贺卡,员工结婚退休均送纪念品;为患重病及因工受伤的员工申报劳动能力鉴定或工伤认定,为名受意外伤害的员工及时办理意外险赔付;积极帮助伤残员工进行伤残等级鉴定,使名员工顺利办理了伤残证,为他们日后就业拓宽了道路。一点一滴看似不大的事情,但只要为员工做了,员工都会给企业以回报。××年企业实现销售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受到集团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五、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扩大工会会员队伍,最大限度地组织促销员加入工会。

××年企业改制后,我们及时组建了新的工会和职代会,把多名愿意留在企业的员工重新纳入工会管理,建立会员档案、发放新的会员证。××年初,我们根据省市工会要求以文件形式下发了《依法组织促销员参加工会的通知》,理顺了促销员加入工会的程序和渠道,明确了切实维权的有效途径,从劳动关系确定、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工会活动、参与民主管理、评先评模等方面设立绿色维权通道,使入会促销员在政治上、生活上与企业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此举吸引了名促销员踊跃报名加入工会组织,入会率达,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促销员入会后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在公司开展的各类岗位技能比赛和双争竞赛活动中,有名促销员被评为服务明星、服务能手,其事迹在员工中广泛宣传;有名促销员因表现突出、业绩显著被公司破格吸纳为正式员工,这些不仅有利于工会组织建设,有利于会员团结,更有利于劳动关系协调和社会稳定。近期,我们又受到市政府表彰,被评为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单位。

篇6

关键词:公司法 法人格否认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现代公司法人制度是建立在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基础之上的。公司在资本筹集的迅速性、投资风险的分散性、资本运营的有效性方面充分体现了其制度的优越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公司法人制度在继续发挥效力的同时,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有些股东用逃避契约或法律义务,作为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给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

公司法人格否认(disregard ofcorporate personality),又称为“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ion’sveil)或“揭开公司面纱”(lifting theveil of the corporation),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承认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为前提条件:基于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具体事实在个案中适用:旨在规制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失衡的利益关系。各国法院一般都是根据公平、正义的法理念去判断某一具体案情,并依据诚实信用、善良风俗和权利滥用禁止等一般性条款,在个案中实现这一法理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我国新《公司法》第20条第三款上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至此,公司法人格否认作为一种制度终于在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虽然作为初次尝试只是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难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新《公司法》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承认和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对公平正义的孜孜追求。

二、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

1、社会本位原则

社会本位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社会公共利益满足程度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个体的行为以及市场的运行和社会分配行为紧密联系的。这表明经济法在对产业调节、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关系进行调整时,都必须以社会利益为本位。与此同时,任何市场主体在进行市场行为时,都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这不仅反映了经济法调整范围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提供了经济法的行为方向和模式,弥补了立法疏漏,使之具有规范性、实限性和可操作性。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都必须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负责,在对社会共同尽责的基础上处理和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2、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占用、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所取得的有用成果的比较。如果从经济法角度去考察,则至少满足以下条件:(1)要有一个足以促进和保障提高经济效益的制度安排;(2)要有一个足以保证市场主体实现利益价值的企业运行机制:(3)要把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建立在正当手段之上,其核心是不得滥用权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固然是评价一切经济活动的主要根据,但不能因此而忽略经济活动对于社会发展、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影响往往还会成为评价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当然,只强调社会效益而不讲经济效益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法人格否认制度是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在公司法中的体现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作为解决滥用公司人格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防范滥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来逃避义务和责任,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的正义、秩序和效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社会效益

1、法人格否认制度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有效地防止了不法分子利用法人的合法形式和有限责任的特性逃避承担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使法律的公平合理从形式走向了实质。因此,公司法人格否认作为实现一种“矫正的正义”,其存在有着内在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任何权利之行使均不得损害他人及社会公共利益。

2、法人格否认制度是促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保证。

公司社会责任的现代观念牢牢扎根于人们对公司在社会中的角色的认识。公司制度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经营者和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具有促进社会整合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功能,有利于实现公司的社会责任。但公司的营利性和股东有限责任导致了一些公司惟利是图、尔虞我诈,将商法规定与商业伦理抛诸脑后,不惜损害劳动者、消费者、环境利益的正当利益,引起了各国社会公众的深切关注。因此,近年来公司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的思潮风靡全球,也绝非空穴来风。同时公司内部股东与外部债权人的利益矛盾确实存在,二者均想承担最低风险获得最大利润。如何平衡这些利益均离不开法律的调控,法律必须设置最低标准,使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不被落空,这就必然导致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建立。

3、法人格否认制度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公司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公司制是较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公司作为盈利性的组织是社会的成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护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仅是公司法修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和谐社会能否成功构建的关键之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法人格否认制度补充和完善了公司法人制度。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法人制

度的必要的有益补充。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不是对法人制度的否认,而是对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与升华,正是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证明了法人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与正义性。法律首先把承认公司人格独立作为一般准则,以维护公司人格独立的社会价值,保证投资人在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一般正义或者说是社会正义:但是法律又必须保证投资人不得在享受有限特权的同时滥用公司人格,从事不正当经营活动,谋取不当利益,损害个别正义或者说是具体正义。可见,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法人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它弥补了单纯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固有缺陷,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公司法人制度理论,使其更加完善。

(二)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经济效益

1、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平衡了股东、公司、债权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针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事后规制手段,可以对失衡的公司利益关系进行事后的强制调整。运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原则,既可以制裁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从事欺诈、牟取私利的行为,又可以通过追究公司人格滥用者的法律责任,对因公司人格滥用而受到损害的债权人进行法律救济。

2、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促进了经济效率最大化。

经济效率是指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产所提供的效用满足的程度,它是需要的满足程度与所费资源的对比关系。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解决有限的多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所有参与分配的资源所有者们都能各得其所,实现一种效率与公平相对统一的和谐的社会秩序,体现了经济法所追求的经济效益的原则。任何法律制度在具体实践中总会发生变异,从而背离其产生的根本宗旨,在此情况下整个法律制度的成本远远高过以国家权力干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从而重新构成新的利益平衡格局的成本。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充分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志,这构成了公司法律制度的一堵坚实的墙,而如果这面墙出现漏洞时,不是将这面墙全部推倒,从而使公司法人人格完全消灭。即对公司进行解散,而是由国家权力介入其中。赋予公司债权人特定的权利,在不全面否定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前提下,追索违法股东的责任,从而以最小的成本重新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这也是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精髓的所在。

篇7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经济效应

一、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探讨

从企业角度讲,企业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各项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皆可用价值链表示。企业各环节的价值活动既是发展竞争优势的基本单元,也是形成成本与创造顾客价值的关键以及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企业价值链并非简单孤立,而是存在于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共同构成的价值链系统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1]价值链所表现的总体价值是由各种价值活动和利润所构成,比较竞争者的价值链,就能从其中的差异看出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由此,企业需要在拟合企业定位与策略的基础上,分配资产与成本至各价值活动,界定调适价值链,创造差异竞争以获得竞争优势。

从产业角度看,任何产业都是一系列价值活动的耦合,这些价值活动在提供附加价值的同时也产生成本,同时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企业价值活动项目的选择,反映出其策略性意图,进而引致产业价值链存在差异。由此可见,价值链分析不仅是一种将企业分割成多个策略性价值活动以便于了解成本动因和产品差异化的各项冲突的方法,而且可以将价值链理念运用于整个产业发展分析。

客观上,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与产业的竞争力。有鉴于价值链涵盖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各项活动,而产业链从产业角度出发却包括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种中的不同生产环节,将其置于斯密-马克思-杨小凯的分工分析框架看,价值链与产业链联系非常紧密。客观上,随着市场竞争深化,为了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势必将那些辅助或非专业化环节进行切片外包,或将非专用性资产出售,企业只专注自己最擅长的价值环节。如果那些切片环节或处理的资产仍在原企业周围,从原料采购到最终销售服务等整个价值链环节都由不同企业来独立运作,最终将形成一条完整的由不同企业分工协作完成的产业链。由此可见,产品价值链在表面上被切片分割,实际上通过集群和更加细化的分工,诞生了更加灵活、精细、更有生命力的价值链。如果这条产业链集聚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且相对完整,就形成本地产业链,产业簇群成为该价值链的载体。当前世界各国的许多专业化产业簇群的成长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古典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切片分解过程,将原来古典企业内部不同环节的价值活动不断地外包,自己只专注核心价值活动环节,让那些专业化生产或服务公司去做其他环节,体现为分工的企业专业化和产业迂回化演进,尽管价值创造环节增加,但效率成倍提升。

如果这条产业链的切片价值活动环节跨越国界并伸展到全球,就会形成全球产业链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考察产品从概念、设计、生产、销售直至消费全部价值不断增值过程的全球价值链。此时,跨国公司便成为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载体。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与市场等方面的差异,将价值链的各活动环节设立在投入产出比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范围的资源与市场整合。这是因为,在企业价值链中,各价值活动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果企业把增值活动的每个生产点都集中布局在该增值活动的最佳地点,则可以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2]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分工产生了巨大影响,跨国公司全力抢占产业中的高技术与高附加价值的价值活动环节,而将低技术与低附加价值活动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这样,跨国公司就专注于核心主业的发展,将没有竞争优势的价值活动环节切片外包,以求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并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得以迅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当今跨国公司的经营全球化过程正是其通过全球价值链切片分工、分散其经济活动区位的过程。在这种价值链分工区位分散的情况下,跨国公司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架构重组与区位调适,推行全球一体化生产经营,这就可能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价值链垂直地域分工格局,而这种分工格局又将强化跨国公司各种经济活动区位的全球价值链分散化。显然,跨国公司内部这种价值链垂直专业化分工格局势必对东道国带来影响。

与传统的国际分工比较,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具有不同的特征:传统的国际分工是以最终产品表现出来的行业间与行业内的分工,其全部价值活动环节在一国范围内完成,而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分工,是在全球范围按照价值链上不同价值活动环节进行的国际分工,在这种分工体系下,单从原产地或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例已经无法判断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与所获利益,一国关注的重点是其在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中承担的角色与功能的重要程度以及能否通过分工角色与功能的转换来实现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升级。[3]

二、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后发东道国的经济效应

当前,飞速的技术进步、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国际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等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和迂回生产网络的强化延伸。对于后发东道国而言,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全球迂回生产网络一方面有助于利用全球市场来赚取更多外汇、多元化出口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因此而掌握新技术并提高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将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和产业环境置于更大的竞争压力之下。

(一)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后发东道国的积极推动效应

1.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跨国公司通过海外投资,将后发东道国的部分企业纳入其垂直专业化产业链中,对于东道国企业而言,是一个吸收经验、积累学习效应的良好机遇。通过看中学与干中学效应,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助于提高后发东道国国内的人力资本、改善国内企业的知识诀窍与管理技能,从而为后发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人力资本基础。随着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不断向更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延伸,后发东道国企业会因该产业的知识与技术含量的增加而促使原有产品将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转变,产生要素逆转效应,促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2.对外贸易创造效应

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价值链分工所产生的垂直专业化生产贸易已经占据国际贸易的较大比例,而传统的国家间的产品贸易则呈不断萎缩之势,这表明国际贸易的层次已由终端产品转移到中间投入品,贸易的本质已从为了贸易而贸易转变为为了生产而贸易。全球贸易供求链从地缘时代“区域性分割的分工式结构”朝着网络时代“全球化枢纽的互动式结构”的演化说明,在全球迂回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国际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跨国公司将其供销渠道、产品研发、市场和信贷关系等经济联系带进后发东道国,创造了该国外资企业及其国内配套企业产品进出口的贸易创造效应。这种对外贸易创造效应在为后发东道国赚取外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地理流向、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促进了后发东道国的制度变迁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3.国民经济增长效应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跨国公司因价值链分工在东道国进行的投资可以视为东道国生产要素存量的增加,与国内生产要素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在短期内能够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在引入知识与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的新增长理论体系中,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也会在东道国通过人力资本、公共基础设施、创新激励和技术扩散等机制在短期与长期皆能促进后发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此时,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所带来的增长效应可以被认为是资本存量、技术诀窍和相关技术的有机组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大量的重要制度都可以写成经济增长函数的变量,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从更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和供给对东道国的制度因素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东道国的制度变迁效应,如果这种制度变迁卓有成效,则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二)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后发东道国的负面阻碍效应

1.人才流动挤出效应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充分利用各国的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来提高其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看中东道国的技术管理人才以及成本相对低廉的熟练劳动力,运用相对较高的工资的示范效应,产生东道国大量的人力资本与熟练劳动力流向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开设的下属机构的集聚效果,在对东道国企业造成运营成本增加的同时,引致东道国企业严重的人才挤出效应。对于东道国而言,尽管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有利于东道国享有技术扩散效益,但却可能导致大量的科技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由本国的企业、科研机构向跨国公司的下属机构流失。

2.技术核心效应

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尽管跨国公司带来了相对领先的生产设备、产品研发与制造技术以及效率较高的管理经验而有利于后发东道国企业积累“经验效应”进而推进产品更新与技术进步,但跨国公司往往对东道国采取有选择有节制的技术战略,严格控制着关键的核心技术,因此东道国企业很难成功模仿或者通过模仿也受益不大,而东道国的下属工厂与下属机构只能够生产的低级的中间产品和零配件,无法触及更为复杂、更为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工艺流程。同时,由于大量的科技人才向跨国公司的当地研发机构流失,可能不仅无法带给东道国先进的扩散技术,反而可能带走先前积累的大量基础研究成果,被跨国公司所利用而产生技术的逆溢出效应,[4]从而产生在技术上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核心-效应。

3.要素价格收敛效应

跨国公司在推进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进程中,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资源与要素的整合配置。东道国比较丰裕而跨国公司母国与他国相对短缺的经济资源与生产要素会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呈上扬趋势,东道国比较短缺而跨国公司母国与他国却相对丰裕的经济资源与生产要素会因跨国公司进口在东道国市场供给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东道国市场上,先前相对丰裕、价格较为低廉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熟练劳动力的价格将上升;先前相对稀缺、价格较为高昂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资本等的价格,通过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从具有比较优势的他国进口增加供给而下降,由此产生较为强劲的要素价格收敛效应,进而进一步打压后发东道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市场空间。

4.价值分配低端效应

跨国公司依据整条全球价值链最佳、非局部最佳的角度进行分工,从战略定位、产品及服务的设计与升级、制造方式、市场营销、增值服务、品牌、上下游企业集群、资源外包、产业依赖等几乎所有匹配因素都在其考虑之中,通过公司内部化战略来克服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以降低交易成本。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力图创造内部市场,通过内部“转移价格”战略,使产品在其组织体系内实行内部化转移,既实现对东道国税收支出的最小化又强制占有与之合作的东道国企业的利益,从而导致后发东道国的价值分配低端效应。

三、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后发东道国的启示

目前,经济全球化突破了国家和地域的司隔,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加深,从而呈现出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可以说,积极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仍然是后发东道国的现实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后发东道国的政府与企业应如何建立有效应对方略。

(一)后发东道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首先,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职能。在引导企业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同时,政府需要成为积极制度安排的供给者、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创造者与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者,而非直接参与者或干预者。政府需要通过产业政策等调控手段来进行总体布局,研究产业前景与产业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关注地方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链条空间分层问题,促成产业聚落合作,结合本土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为国内外企业牵线搭桥,坚持有序招商引资,把握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其次,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政府需要遵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深入清理、完善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对国内企业加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不符合公平与公正的侵权行为实施坚决打击。

第三,完善人才培养与利用体系。在加大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培训以及海外留学人才引进等以增加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供给为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创新和完善用人机制,帮助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四,深化技术创新机制改革,支持企业科技进步与产品研发。一方面要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与科技资源配置,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与成果转化机制,加速建设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把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扭转技术逆向溢出效应,抢占产品研发高端进而掌控价值链高端;另一方面,需要培育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挥竞争优势为其成为未来的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的领头羊,采取各种手段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发挥灵活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增强其成长性与竞争力。

第五,加快公正、独立的社会中介组织建设。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商会与行业协会等现代中介组织已经成为经济主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沟通协调、信息服务、公正监督、行业自律等职能,既可以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提高各价值活动主体的协同效率,又可以应对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价值分配的低端效应。

(二)后发东道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首先,必须掌握价值链的变化趋势,优化策略以抢占先机。这要求东道国企业站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角度去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评估企业价值链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吻合度,提高自己与跨国公司的谈判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达到知己知彼,避免出现忽略自己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状况。

其次,必须善用知识链的整合优势,通过协同竞争结盟,创造加乘附加价值。这要求企业联合价值链下游各相关主体,注重协同竞争,发挥协同竞争优势,增强竞争能力。

第三,必须重视合作伙伴的选择并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梁能,跨国经营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篇8

关键词:钻探施工;经济效益;思考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来,为适应地质找矿新形势、新需求,多数80年代专业化改组为钻探队(公司)的国有地勘单位,重新转型为综合性地质队,钻探施工只是其内部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只有少数国有地勘单位仍保留专业性钻探队(公司)。这些年钻探施工得到恢复和发展壮大,为地质找矿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总体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国有地勘单位钻探队伍将面临迅速萎缩,重新陷入困境,最终严重影响到地质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的基本含义

从事钻探施工的国有地勘单位,通过完成上级下达计划,公开投标、邀请投标、议标从市场上承接矿产地质钻探任务,所获得的总收入/总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尽可能增加总收入,尽可能减少总支出。

二、要提高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就必须增加盈利性高的收入

要提高钻探施工经济效益,唯有针对性的从上级下达计划和市场上承接矿产地质钻探两个方面着手,做实增加盈利性高的收入。

(一)取政策性支持,还钻探计划任务应得的盈利

1. 从事钻探施工的国有地勘单位,无条件完成上级下达计划钻探任务,是履行事业单位公益性地质工作职能的职责所在。地质方是知识密集型队伍,地质勘查项目从选项、立项、设计、施工到提交报告全过程,地质方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没有地质勘查项目就没有钻探施工,而钻探仅是其中的一个工作手段,且是劳动密集型队伍,所以地勘行业长期存在重地质轻钻探的倾向,上级总把地质勘查项目中的效益留给地质方,成本压给钻探方。钻探方常处于明知完成上级下达钻探任务就亏损,还必须要完成的困境。虽然上级下达计划钻探任务具有公益属性,注重的是社会效益,但钻探施工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钻探施工是占用人力、物力、财力比重较大,投资最多,在全部地质勘查项目投资中约占60%。钻探施工没有盈利,就难以生存,就不可能有投入,更不可能有技术进步,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必然得不到保障,富矿变成贫矿、有矿变成没矿的事件就可能发生,就可能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国家在下拨地勘经费时,执行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预算标准》,该标准第五章钻探,第一节矿产地质钻探,按19个不同孔深、8个不同岩石级别,详细规定了具体的预算价格,此价格体系实事求是体现了钻探施工的价值所在。钻探施工方为了生存与发展,应理直气壮向上级部门呼吁,争取政策性支持,力争把应属于钻探方利益归还给钻探方。唯有钻探施工方有了经济效益,恢复了正常的造血功能,同时地勘行业形成了和谐的各方,必将进一步促进地质找矿事业健康发展。

(二)优选承接市场上有盈利的钻探施工来增加盈利性高的钻探收入

国有地勘单位的钻探施工方,在确保无条件完成上级下达钻探工程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多承接市场上的钻探工程,同样是履行事业单位商业性地质工作职能所在。市场上承接的钻探施工,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公开投标、邀请投标、议标市场化方式获取地质勘查项目(包括钻探工程),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国有地勘单位仍处在适应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适者才能生存,当前就必须着重做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国有地勘单位应切实重视这项工作,成立由单位主要或分管负责人、总工程师或探矿科长、合同预算主管人组成的强有力的、内行的管理班子。负责承担收集各种信息情报资料、现场踏勘,进行定量、定性的综合分析,做出参加那些钻探工程投标或议标的决策,编制投标文件,提出报价,一旦中标,则负责合同起草与谈判等投标或议标的全部工作。

2. 投标决策时或工程承接前,要依据招标公告或议标邀请,对招标或议标工程、招标或议标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调研;结合本单位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管理方面、信誉方面的实力;综合考虑工程的可行性与可能性、可靠性、可能利润的预测等原则;择优选择出有盈利的工程参与投标,放弃承接本单位主营和兼营之外的工程;工程技术与规模要求超出本单位技术等级的工程;本单位资质等级、信誉、能力明显不如竞争对手的工程;本单位施工任务饱满,且投标工程盈利较低或风险大的工程;工程业主资金不落实,本单位不愿意垫付的工程。

三、提高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必须减少钻探总支出

国有地勘单位的钻探施工,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针对性的提升钻探管理水平和创新管理体制为抓手,方能做实减少钻探总支出。

(一)提升钻探施工管理水平

国有地勘单位钻探施工管理水平,现处于一般制度管理型向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型层次过渡的阶段。还未能切实有效运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支援物流和事务流,完善和高效的对外接口尚未形成。

1. 钻探施工生产准备,支出中最多最不可控的部分,是机场、便道、水路所需的临时用地、修筑和青苗赔偿,必须与当地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林业部门、村民进行多方沟通协调,具有难度大、问题多、耗时长、费用高的特点。钻探施工单位必须提升对外谈判管理水平,调配具备经验丰富、对外谈判、协调、应变能力强,熟悉和善于与政府有关部门、村民交涉的人员成立专门部门,统一负责这项工作,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费用标准,最大限度的减少由项目部、机台单独实施这项工作,导致能力不及可能生产的漏洞,给对方有机可乘,造成支出无谓增加。

2. 钻机机台是钻探施工效益产出的最基本单元,钻机机台管理的任务是充分利用机台人力、物力、财力,合理组织生产,获得最佳工作成果和经济效益。钻机机台常年在高山峻岭、峡谷陡坡、丛林河川地带;流动、分散、点多、线长、面广,施工不分冬夏,无论刮风下雨,昼夜倒班;远离村落、本部,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单机作业时存在后勤保障程度低;上级管理工作鞭长莫及。钻机机长不仅要管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环保、后勤、生活,还要管与当地关系的协调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骚扰,就决定了钻机机长在钻机机台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把组织协调、应急能力强,执行力强,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有一定钻研学习技术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能力,两年班长任职资历的人选担此重任,只要选对了钻机机长就能有效的提升钻机机台管理水平。

3. 近年来,国有地勘单位着力推行专项钻工补贴经费,机台标准化建设,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钻工培训,加大钻工劳保待遇投入,配置电视、冰箱、洗衣机,关心钻工精神生活等多种形式,致力改善钻工工作生活条件、为钻工解决后顾之忧,收入分配向钻工倾斜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安排,分配不公, 分配秩序错位,收入差距拉大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只有把从事钻探施工单位的全员,界定为钻进人员(机长、班长、钻工);供水、送料人员;钻探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五类。通过岗位测评与实际贡献率测算,对工资分配制度进行重新设计,科学的划定收入比例关系分配系数,实现分配结构向钻进苦、脏、累、险岗位倾斜,使钻进人员的收入与岗位劳动强度、艰苦程度及创造的经济效益成正比关系,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实质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本上克服分配不公、出公不出力或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改变职工不愿从事钻进工作的现状,稳定钻进人员、钻探技术人员队伍,从而提升钻探施工管理水平。

4. 钻探施工发生孔内事故,特别是孔内复杂事故,不仅延误工期,而且是造成单孔甚至整体项目亏损的主要因素。地层复杂、管材质量差、设备故障、操作不当会造成孔内事故,而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孔内事故的情况还盲目处理、处理中又措施不当,致使事故加事故,一般孔内事故就变成孔内复杂事故。预防和处理孔内事故,特别是孔内复杂事故是提升钻探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

(1)预防孔内事故,特别是孔内复杂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求钻孔施工前,做好掌握地层情况,研究可能发生的问题,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采取一套确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根据地层情况,及时选配质量、性能适应地层的冲洗液;正确、合理选用钻探管材,勤检查、勤更换;正确选用设备,加强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孔内事故,特别是孔内复杂事故事故发生后,钻进人员必须及时、准确、详实的纪录好机上余尺,事故孔深,取上来的和残留在孔内东西的规格、长度、形状,孔壁完整状态、孔径大小及处理事故的经过、方法、措施。杜绝为躲避责任、避重就轻、篡改瞒报、不负责任在班报表上只记录“处理孔内事故” 的错误行为。技术负责必须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了解、熟悉、掌握事故发生、处理的全过程等第一手资料,应用理论分析与推倒,查找事故产生的具体原因,通过模拟试验,找出有效的对策和处理办法,在采取关键性措施的决策之前,应集思广益,当意见无法达成共识时,技术负责要拿主意,并统一指挥形成合力,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消耗处理好事故。

5.从事钻探施工的国有地勘单位,大多从计划体制过渡而来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整体转为公益二类地勘事业单位,但普遍存在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老龄化;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占比过大。设备、材料结构老化,积压、淘汰、损坏占比过大,更新换代不足。造成人工费、管理费、折旧费、摊销费等钻探施工成本额外增加,使得经济效益得不到真实性的体现,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须首先把非钻探施工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分流出来,去负责基地物业管理、离退休和离岗内退人员管理、职工事业身份档案管理等工作。通过退休的自然减员,不新增录用这类人员的方式,随着退休高峰期的到来逐步得于化解。就必须实施资产剥离,对老化,积压、淘汰、损坏、闲置、非经营性资产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置的方式加以解决。

(二)创新钻探施工管理体制

从部分省市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证明,要提高钻探施工经济效益,必须走创新管理体制之路。

1. 现行各省地勘行业局的钻探施工力量,普遍规模小而散,实力单薄,效益差,生存艰难,要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就必须实施重组整合,只保留一到二支钻探施工队伍,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实施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改革,确定经营者薪酬及考核方案,以效益为导向,把经济效益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把利润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进而做大做强做精钻探施工。

2. 国有地勘钻探施工单位,具备规范经营、信誉好、资质高、技术专家多、掌握前沿科技、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储备多、科研水平高、资金保障程度高等优势,但存在摆脱生存压力不足、市场意识缺乏、决策流程繁琐、管理效率低下等劣势。而民营钻探施工队伍,则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决策流程短效率高、善于抓住机会、管理层级少等优势。各省地勘行业局要在总结地勘业混合所有制的实践者,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江K华东有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改革中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适时选择一个局属钻探施工单位、民营钻探施工队伍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予形成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管理团队责权利对等、骨干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的方式,最大限度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促使混合所有制的钻探施工单位,市场能动性、创新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李跻嵘,艾亚.中色地科:混合所有制的实践者[J].国际融资,2014(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