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采购管理规则8篇

时间:2023-11-04 08:23: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采购管理规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购管理规则

篇1

[关键词]存货控制;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32-02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是指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是指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不仅是国有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运作的晴雨表,也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因此,存货管理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针对存货管理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有企业存货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存货的验收保管储存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存货实物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大多数中小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度,岗位职责分工不明,只注重存货的购买环节控制,而忽视存货的仓储与保管,领用与报废环节控制,造成大量的浪费。很多企业在采购材料环节,往往由一个人完成。采购入库价格,一般只能以采购员口说为凭,使采购工作无章可依,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国有企业中存货的验收是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一些企业对存货的验收警惕性不高,对一些特殊存货的质量问题疏忽,给企业造成损失。国有企业的存货即使已做财务入库,但由于财务部门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权,不能对仓储企业中的自有存货进行有效控制,很少通过实地盘点来核对账实,所以入库只是账面行为,存货只是以数据形式存在,极有可能造成账实不符。

1.2 采购批量不合理

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存货管理既要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又要保证尽可能地少用资金。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生产和销售预算已确定的情况下,存货量的大小取决于采购。采购量太少,一方面,会使存货不足,影响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进行,无法完成预算,另一方面,因为采购未形成批量采购,导致采购价格高。而存货采购量过多则会占用较多的资金,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致使企业的资金成本会上升,效益会下降。一般来讲,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在竭力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造成顾客满意度下降,所以存货库存普遍存在积压过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1.3 采购的材料尺寸、规格等不符合工艺要求

在申购环节上,一般由使用者提出,报经批准后,采购员采购。操作程序上,有时不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申报采购计划,而是觉得原材料不够就去买一批回来放着,有时则是在需要存货时发现没有,才马上通知采购去买,在买回之后再补填申购单报批。在这种存货申购条件下,没有恰当的采购计划,经常会出现采购的材料不符合工艺的要求的状况,还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利用率低,边角废料多,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辅耗成本增加。

1.4 部分库存物资使用效率不高,库龄过长

许多企业把存货管理的重点放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成品的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没有采用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部分库存物资使用效率不高,库龄过长。还有部分材料因为工艺变更,采购回来的原材料利用不上,不常用物资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形成损失。

2 国有企业加强存货控制的对策

2.1 完善国有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保障制度

国有企业为规范经营管理,控制风险,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如实行严格的内部牵制、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储存保管制度、盘存控制制度、计价方法控制制度等。为了保证存货业务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重点应加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得到贯彻执行的保障监督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实现法治,而不是人治。

2.2 提升基层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实行全面预算

国有企业的机构较多,部门之间的协作及实行全面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国有企业的各基层单位是主要耗用存货部门,对这些基层单位和部门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进行指标日常控制。管理部门参照历史数据与同行业先进数据制定各基层单位采购指标,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这些基层的部门与单位必须根据客户的订单、存货需求预测、生产过程中的用料控制标准、存货保管的要求等,制定存货的品种、数量决策并考虑是否有相应的替代品。只有各个基层单位懂得经营管理,精打细算,把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纳入预算管理中,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2.3 设立财务监控管理模式

针对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采购管理的政策修改或更新、重大的采购事项等,突发事件的采购,财务部定期或不定期主持召开采购管理会议,采购管理会议可以固定在每个月月末举行,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性地召开,一般由财务经理主持,采购部门参加,有必要时请总经理及相关主管人员参加。各部门可以在会议上提出在采购工作中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大家通过相互协调相互理解,在达成公司利益目标的轨道上研究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会议上通过的事项或决定各部门必须切实执行,不得形式化和两面化,对不切实执行的部门,在责令改正的同时,不排除以行政手段追究相应人员责任。作为工作执行和纠正措施的追溯依据,采购管理会议必须有会议记录存档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相关部门。在财务监控的模式下,一步步培养各采购部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工作意识和工作风格,是达到公司管理最佳效果的目标之一,也是财务管理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之一,而要达到这个层面,良好的公司文化、健全而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高层管理的全力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保证。

2.4 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由于存货种类繁多,人工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效率较低。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借助计算机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存货核算、管理可以保证存货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可以随时编制存货相关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存货运营效率;存货管理电算化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以便于与实物核对清查,存货减少或发生偷盗等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利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存货核算的质量。

加强存货管理,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存货管理,达到降低国有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篇2

1.对石化能源企业集团的物资采购管控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及效果国务院国资委《企业采购管理辅导手册》系统介绍了国内某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采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集团采购、电子商务和供应商管理。该集团公司首先实施采购决策权集中,其次,实现采购职能集中。该集团公司把采购的职能从围绕项目、围绕订单处理的“小采购”向前扩展到管理需求、向后扩展到管理供应商,实行“大采购”的模式,实行“一标一议”的采购方式,而且针对战略物资建立与战略合作伙伴长期合作关系。(2)面临的管理瓶颈第一,如何保持集中采购的成果。第二,在国际化经营规模扩大、物资进口量加大和供应链全球化的局面下,如何有效管控全球化供应链风险。第三,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跟西方优秀跨国集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该集团公司虽然实现了订单层面的流程“小优化”,还没达到供应商层面的“大优化”。二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及工作质量标准。三是,还没有分类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KPI。

2.对电力能源企业集团的物资采购管控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及效果近年来,国内某大型电力能源企业集团探索建立与集约化采购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构、权限体系及流程、物资分类明细以及物资采购专业化公司,在实施集中采购基础上又进一步对电缆等通用物资材料、新能源设备实施总包配送管理模式。该集团公司实施物资总包配送产生的积极地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升了规模采购优势,部分物资采购价格(含配送服务费)低于委托单位自行采购价格的4%到50%。第二,提高了关键战略物资供应保证能力及其剩余战略物资再利用水平。(2)面临的管理瓶颈虽然该集团公司物资集中采购已经成熟,但依旧存在管理的瓶颈:第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第二,管理幅度过于扁平化。第三,供应链平衡策略没有有效贯彻在采购计划管理中。第四,集团公司及物资采购专业化公司都没有形成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及机制。

二、分析及建议

1.在集中采购基础上扩大供应链管理范围是必要的(1)只有解决集中采购后续问题,才能维持集中采购效益英国BP石油公司与一些研究机构认为,如果没有对供应商的后续管理,战略寻源75%成果会在18个月消失殆尽,具体如图下所示。(2)集中采购之后有必要扩大供应链管理范围大型企业集团实施集中采购后,需要扩大供应链管理范围,将部分管理内容在联盟中内部化,替代部分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做好供应商后续管理和物资供应工作,提高供应链整体信用和保障能力,降低物资交易和配送成本,提高其效率。

2.必须确保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业务循环正常(1)必须明确供应链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供应链管理就是管理虚拟企业同盟,良好信用与供应商后续管理和资金流管理高度相关,供应链管理科学性与物资需求计划及预测管理高度相关。因此,需求计划及预测、供应商后续管理和资金流管理是供应链有效的重要条件。(2)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3类核心业务循环正常首先,供应链上每个企业都应建立满足动态管理要求的计划与预测机制。其次,进入供应链各环节的主体必须接受并遵守供应商后续管理规则,维持良好的信用及服务意愿,建立共同交易的支点。最后,供应链是虚拟企业同盟,与物流相伴的就是资金流,必须确保资金流与物流的基本匹配,避免长期大额拖欠资金,损坏整体信用体系。

3.必须建立与供应链管理相适应的专业化机构(1)供应链专业化外包管理存在巨大需求中国国内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较晚,但国际供应链管理领先企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相比而言,境内供应链管理企业由于更贴近境内企业和国内市场,在国内供应链管理市场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2)应依据收益最大化原则确定供应链管理方式企业集团应依据收益最大化原则,从企业集团层面综合考虑采购与供应的交易成本最小化、外部收入最大化以及效率3方面因素来确定供应链管理方式,论证是否有必要成立专业化的供应链服务公司。

4.必须建立与供应链管理相配套的流程与标准(1)企业管理差距主要在于流程与标准一般规定性的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仅限于“道”层面,没有明确程度上的要求,因此一般企业与先进企业差距就在于流程与标准。(2)首先,在企业集团内部应统一组织管理,建立寻源、采购、供应、付款职权分离又相互支撑的的组织结构和岗位结构。其次,依据组织结构、供应链管理机制和效率要求,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第三,维持供应链管理成果,建立统一、可操作的供应商评审和绩效指标。

5.供应链管理与招投标制度并不矛盾首先,虽然认真执行招投标制度能确保程序正义与正确,但却很难找到更好的替代制度。其次,招投标只是战略寻源的方式之一,是采购与供应周期的中间阶段,供应链管理与招投标制度并不矛盾。

6.有效管控全球化供应链风险企业集团和供应链专业化公司都应与优秀跨国集团对标,及时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和国别风险,在一般供应链管理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别和地区风险属性差异,制定差别化风险应对策略,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及机制,有效管控全球化供应链风险。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 公共服务;监管;法规;绩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9-60-3

Research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upervis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New Normal Public Service

Ma Jiacheng

(Zhengzhou Municipal Finance Bureau Zhengzhou Henan 4500000)

Abstract:This papermainly takes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upervision service performa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public servi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imperfect budget system, the lack of pract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no accounts summary,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without introducing the third party service and other aspects,analyzed the cause and problems existing at present from the source to explore the formulation of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operation method and practical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jects managem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system.

Keywords:public service; supervision; regulation;performance; research

政府采购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各部门为主体之一的采购行为,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影响并调控经济的有力杠杆,是调节资源配置、调控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职能,绩效管理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被运用到这一特殊领域,可是历年来无论是监管内部人员还是媒体舆论大部分关注点都在财政支出和采购结构或节支率等方面,从而造成理论水平和实操手段的互相矛盾,如何节省开支与改善绩效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创造效益与突出管理的矛盾,避免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尴尬局面。财政支出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福利。现在政府面临着资金的有限性和公共增长的双重压力,这样必然导致资金不能满足社会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等需求的增长,迫使政府不得不进行绩效管理,以促进政府资金的有效、有序的使用,达到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

1 基本现状

1.1 预算体制不完善

政府采购预算不健全,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绩效预算标准,用来衡量被预算的事实,指导预算活动的方向,从而判断经济活动的效益和质量。但是,目前预算指标体系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和漏洞,各项指标混乱,缺乏对未来的“预警”指标。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公认且适用的预算体制标准供监管人员使用。所以,在预算制度无依无据的情况下,必然影响采购预算的审计效果以及审计结果真实性,应逐步向绩效审计转变。

1.2 缺少实操法规

现如今,由于内控体制不健全,更没有实操相应的法规为依托,只注重财务数据资料和非财务数据资料。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未提出质疑和意见。对于材料本身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未有适用性法规指导。提高工作实操的质量,对于违规违法处罚的问题,采购法中未有明确说明,实操性不够,对于违纪违法的处罚条款较粗,缺乏针对性的法理依据。加上事中、事后监管难、处罚难、处理难的情况出现。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制定细则转变。

1.3 无决算汇总

目前为止,只有前期采购预算,无后期决算汇总。采购资金在使用时中间又缺乏必要合理的变更依据,导致随意改变资金的性质和趋向。这是因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要求不高,对于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从中所涵盖的各领域知识掌握不够。了解并掌握采购项目的各项技术参数和应用特点,从后往前逐步推进地发现问题达到监管的目的,逐步向决算汇总制度转变。

1.4 权责不清

政府全程采购监督过程应有四部分组成:采购预算、采购程序、采购管理、采购效益。但是,目前这四项很混乱,权责划分不清,没有详细周密的计划,对于采购的范围、规模、数量是否达到标准,没有合理的规划。主要表现:是否达到合理的计划,是否按计划预算实施购买,是否按计划所安排的那样制定验收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是否对资金有所延伸,是否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否实现财政资金最大化,物资使用是否有效等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逐步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技术模式转变。

1.5 未引入第三方服务

提升绩效评价主体,强化监管部门绩效评价主体功能,探索第三方评价管理模式。要规范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健全协调机制,设立各分级分类管理定位并联合各行业协会及业务主管单位制定适用高效宜于操作的实施细则和业务规范。通过招标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接受监管部门委托独立开展事实评价,对于机构、采购人员、供货商或商的内部管理项目制定、部门规章以及综合评定进行绩效评价。由原来政府主导逐步向第三方转变。

2 追根溯源

2.1 缺少监督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是政治理性与技术理性的统一体,强化政治理性研究趋向实现政治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有机结合,跳出狭隘的以政治为主导研究视角的短视陷阱。宏观缺乏绩效管理机构,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缺少科学的管理思维,仅仅局限于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过程的合理性,微观没有逆向思维和多元思维推导找出问题的根源,忽视资金在公共使用中的价值和项目本身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欠缺应有的约束力[1]。

2.1.1 监管不力。当被预算单位牵着鼻子走的时候,监管将不复存在。急于在各个法条规则中寻找可以运作的条法依据作为现成的答案,结果陷入所谓的“技术”泥潭而无法自拔,成为单位的附庸和工具,忘记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使命,这是欠缺评价体系所造成的。

2.1.2 评价体系不科学。目前的评价体系只是单方面针对预算单位个体的笼统评价,不够科学和系统。应该在最大范围内整合政治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系统、多元和构建,打破公共事务的垄断局面,实现公共资源的多元供给,消解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实现下放权力和业务流程的重生。强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以信息化大数据为依托的新行政运行模式等评价体系。

2.1.3 创新评价方法,逐步建立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绩效评价方式,确保绩效评价的权威性、透明性、公正性,科学合理地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各单位的采购工作量化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客观评价,达到摩尔战略三角模型公共价值的体现与蓝图。

2.2 规范化程度不够完整

目前采购状况各环节规范化程度不强,不同层面和不同阶段内容将大不一样。确定不同的人作为评价主体是规范化的关键。而监管部门就是评价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设计不同的评价主体,使专家来参与设计不同的分值。

2.2.1 专家不足。目前因为省、市、区抽取专家库一致,过去专家中“专家”不“专”的水分并没有进行竞争优胜劣汰,这样必然出现专家不足的情况,如何构建合理完善科学的专家库成为关键。实行专家定期抽查检查审核机制,将每一位专家纳入监控,实施定期不定期的专家评审、考核和通报,确保工作质量,并与专家绩效评价业务委托相挂钩,营造出“专家敢说,中介敢评”的氛围。

2.2.2 扩大中介范围。当前情况中介尤其是中介服务欠缺,使得监管缺乏后劲,在没有扩大中介参与的情况下,单纯的人为监管必然成为不法供应商和不良采购人员腐败的温床。研究制定规范中介参与行为,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类专家库,扩展中介范围,由原来的部分服务逐步向工程、特殊货物等疑难高特复杂行业推进,提高评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2.3 欠缺管理与技术的洗礼

目前,由于采购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业务素质欠缺,更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缺少专业技术的参与。只能用两法两条例来管理,缺少其他法理依据来保护监管人员,无法形成创新性思维和多元思维管理模式,没有走出去沉下去放下去是问题的关键。

2.3.1 监督督导库。吸纳各个行业协会和团体的力量以及各监管部门的协作,组成联合督导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制定相应的督导人员储备库,进行有效管理。

2.3.2 评价内容。应以单位基本情况为立足点,划定年度月度绩效目标,设定情况,包括预期总目标及分阶段目标等,项目的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项目管理情况,监管制度、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投标情况、调整情况、完成验收情况等,有理有据有节地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的组织监管。同时包括日常管理建设、日常检查监督建设情况等。

3 建议措施

3.1 扩大采购范围

紧密围绕财政支出,推进政府采购扩面增量工作。并结合新预算体系改革和财税收支结构调整的新变化,按照应采尽采的原则,着力拓展政府采购管理实施范围。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结合优化投资结构、支持强农惠农富农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财政政策的落实,加大对服务类采购项目的实施力度,争取将更多的公共服务、专业服务、环保产品等传统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深入调研了解消费需求、强农惠农等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扎实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及抗灾救灾物资等关系民生项目的采购管理工作。

3.2 推动数据改革

大数据正在贯穿于从宏观社会到微观市场的各个环节,时代在跟进,就必须要打破信息壁垒和体制封闭结构,改变原来由政府为主导的运行模式,以此提升政府采购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细化研究、环保生态研究、教育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并突破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成本障碍,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各行业产生数据的所有权。建立健全由数据使用者承担保护企业隐私责任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则体系,同时防止大数据成为不透明、不可追踪的“暗箱”。从根本上推动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经济领域改革,引导改变管理模式[2]。

3.3 建立决算统计

预算执行过程就是强调法定的政府预算的贯彻过程。但若产生一些突发事件或客观情况则会影响预算的执行,因此,决算情况不可能与预算情况完全一致。目前采购预算在做而决算属于空白?只有在源头上控制采购预算和决算的支出才可以从根本上宏观控制绩效考核和发挥监管的作用。从中间的制度上完善和加强采购监管的力度和作用。在事前的预算执行中监控,在事中事后的监管中发挥指导作用,释放改革红利。

3.4 探索激励机制

推动财政激励机制,就是利用财政刺激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制度和办法。通过绩效考核和技术增长率来达到优化政治经济组织的目的。通过合作和竞争的形式及实施将人类活动组织起来的规章的那些制度。按思所意,财政激励机制可包括:财政支持经济特别是重点税源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体制中鼓励和奖励企业科技税收增长的政策措施;财政收入的增长对企业升级改造资金支持的政策措施等。

3.5 规范管理规程

规范化管理必须要有一整套的价值观念体系,并对所管理的采购经营活动进行整合。管理绩效不仅依赖于制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以及政府的跨界协作能力。改变原来的传统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采取多方参与,多方合作的协调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中形成有第三方服务参与的新型管理规则[3]。

3.6 建立动态管理

动态监控的方式主要以信息化网络系统为手段,以采取系统自动受理与有规则监控以及人工实地核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针对采购执行中的各种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检查。并根据系统中的每一项业务信息进行筛查和判断,发现疑点或违规问题及时报警。管理监督部门在各级预算单位实地检查工作时,需有两人以上参与,并出示执法证,并针对检查活动中的相关内容以及事项予以记录和摘录。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报告和整改时限提出要求并签字,同时建立违规整改跟踪反馈机制,并针对反馈的违规信息进行通报。

3.7 制定考评办法

绩效考评办法针对三类人:采购职能、供应商绩效、采购人员绩效。量化考评绩效,特别是针对采购中针对的大型复杂特殊性的货物、服务和工程。其中采购职能有待加强,供应商绩效有待细化,采购人员管理有待明确。需要在单位物资供应中,量化应用管理概念,结合物资操作中的过程,较为科学地制定出考评办法和违规细则,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和理念,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肖艾林.基于公共价值的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 张宇蕊.绩效导向下的政府财务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8.

[3] 单晓敏.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 王治.我国地方政府采购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篇4

【关键词】净现值;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

新一轮的医改已进入试点阶段,南京作为试点城市医改政策逐步落地,医改对大型医院公立医院无疑是一场机遇与挑战,对大医院的限制诸多,倒逼公立医院改革。将大型公立医院定位到公益性与效益性相结合的通道上来。

一、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借此工具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加以分析,从而找到一条有利于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一)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优势分析。1.经验丰富。医院拥有磁共振、全身螺旋CT、直线加速器、全激光飞秒、高端体外碎石机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总值达6.72亿元。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总结多年发展经验,出台了多项大型设备管理及使用规定,保证了大型设备安全无误运行及医疗设施领先省内。2.采购创新。近年来设备部门在大型设备管理上不断探索,联合临床科室、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多部门开展院内外招标会议,将设备采购管理做到透明公开,同时在大型设备采购管理上采用评分制度进行采购决策。努力将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现出为临床服务。3.信息对称。医院多年来与省内兄弟医院有着良好的关系,可以获得和整合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理论和实践资源,获取一手的大型设备使用反馈和价格信息,同时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二)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劣势分析。1.缺少模型支撑。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尤其是在采购环节上主要依赖的是临床专家、外部专家经验以及招标报价信息进行打分决策,属于静态决策,无法体现对未来的经济效益预测。缺少一种动态的理论模型,难以体现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的宗旨。2.缺少长效管理。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上,存在重事前采购管理,轻事后考核管理。临床有需要,设备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采购事前调查等,但在采购完毕后未进行事后运行经济效益上管理,无法长效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绩效。(三)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机遇分析。1.外部需要。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在南京开展,磁共振、CT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都在逐步降低。所以大型公立医院在医改路上更要谨慎采购和使用大型医疗设备,以达到公益性与经济性并重。2.内部需要。多年来医院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这是医院几代人的心血,而医院未来事业要基业常青将面临更多挑战和竞争,这些挑战和竞争将主要围绕精益求精的管理为核心开展。精益求精的管理不可缺少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的好坏或许将影响未来医院的发展状态。(四)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威胁分析。1.无借鉴。目前在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上并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型,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存在管理模型不明确,考核内容不系统,持续管理规则不完善等诸多问题。2.需实践。目前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上处于相对空白阶段,研究新模型制定新方法,必须结合医院实际,同时需要大量时间去实践检验,让临床专家以及相关部门理解,从而磨合找到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的新方法。

二、基于净现值的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估模型

结合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SWOT分析(图1),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关机建设,核心是找到一个切实可用的模型体系加以运用。这个模型须切实有效、便于理解且方便实践,适合医院管理模式。基于净现值的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估模型符合上述相关要求。(一)净现值的定义。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净现值法就是按净现值大小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净现值大于零则方案可行,且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财务管理学: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叫净现值(netpresentvalue,NPV)。(二)净现值计算公式。公式如下:NPV=Σ(CI-CO)(1+i)^(-t)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CI-CO)———第t年净现金流量,i———基准折现率,首期投入计算时t=0,投入后的第一年现金流量,t=1。NPV>0表示项目实施后,除保证可实现预定的收益率外,尚可获得更高的收益;NPV<0表示项目实施后,未能达到预定的收益率水平,而不能确定项目已亏损;NPV=0表示项目实施后的投资收益率正好达到预期,而不是投资项目盈亏平衡。(三)净现值优点。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增强了投资经济性的评价;考虑了全过程的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考虑了投资风险,风险大则采用高折现率,风险小则采用低折现率。(四)基于净现值的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估模型应用。基于净现值建立大型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如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收集相关需要的数据。一是收入物价提供的收费标准;科室提供的预计工作量;二是人工成本:上年人均工资水平、递增;支出的所有人工成本;兼管、专管之分;三是耗材:收费和不收费之分;四是房屋折旧:沉没成本还是机会成本;五是水电费;六是设备维修费:医院平均维修费用;七是使用年限:5年(方便于比较),特别予以调整,如8~10年;八是资金成本率:银行一年期贷款利息,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根据表格数据评估,对评估进行分类形成成本类项目、不单独收费项目、无收费标准(待定)项目、经济效益不可行项目、经济效益可行项目。该模型可以有效运用于购买前的经济效益分析,展示给设备论证会每位论证的专家,为专家评分提供支持。其汇总表提供给设备部门及其主要领导作为判断依据。该模型有利于相关部门整改、提升医院的设备管理效益,同时是确认和评价了设备最终的绩效情况重要方法。

三、结语

虽然该模型可能还存在间接效益不易计算、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对未来医疗的发展等等缺陷,但就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估来说,净现值评估模型是个简单易懂、切实可行的方法。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和丰富该方法的具体实物。

【参考文献】

[1]方祝元.立院、兴院、强院[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2]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81

[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桂克全.解密华西[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5]秦杨勇.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4

[6]王艳华.论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生活的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2,4

篇5

关键词:SAP系统;在建项目;采办;库存管理;收货;发货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大型建设项目通常设计复杂,项目建设周期长,建设材料变化等原因容易出现较多变更。这其中可能包括预算变更、设备材料变更、项目工期延迟、项目服务采购管理变更等。

在项目建设期,公司一般都面临着工期固定、采办量大、采办员及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如何在SAP系统中,设计精简适用的流程,满足项目管理、采办、物资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的需要,如何利用信息化助推项目建设,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建工程项目因缺乏成型项目参考,项目物资可能出现利用率较低,以及项目完工后较多物资积压现象。为了减少以这些弊端可以通过按需提报、按需采购,并启用项目库存对物资进行管理。同时,也为项目完工后剩余物资再利用提供了有追溯性的物资移动管理。

为了满足项目管理精细化、统计方便的要求,建议采购的设备、材料和服务都要通过SAP系统管理。以此来实现从采购合同到收货及物资消耗情况的管理。

如果需要为大型在建项目实施MM模块进行采办和物资管理,应当建立独立的物资工厂。这是为了区分大型在建项目的库存物资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库存物资,还为了区分在建项目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供应商往来账目。

要在SAP系统中实现对项目建设期管理,主数据方面:对于项目建设期的设备和材料采用简单的编码,这不同于生产运营期的物资管理模式。采购方面:项目建设期不建立采购申请、询价单和长期协议,仅在采购合同正式签订后,在系统中录入采购订单即可。

本方案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项目采办管理:大型在建项目在建设期内采办量大,时间紧,人员少,采办流程不固定,计划性不强,紧急采办较多,直达料较多,如何解决此类难点?

(2)项目库存管理:大型在建项目的库存物资通常需要单独计价,与正常的生产经营物资相区分,以方便会计成本核算。在项目建设结束后,剩余物资如何处理,如何避免帐外料?

如果需要为大型在建项目实施MM模块进行采办和物资管理,应当建立独立的物资工厂。这是为了区分大型在建项目的库存物资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库存物资,还为了区分在建项目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供应商往来账目。

1 新建项目建设期采办管理

在SAP系统中采办管理包括三部分:物资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和采购管理。在本方案中采用简化的系统操作和简洁明了的业务流程,来满足项目建设期的采购管理需求。

物资主数据方面:现在一般的公司对于新增物资主数据管理都很严格,这不适合项目建设期的物资管理特点,建议采用简单适用的编码规则,简化物资的属性。建立一个新的物资类型(在建工程),采用内部配码。物资主数据仅维护基本视图、采购视图、工厂库存视图、会计视,需要维护的视图减少到够用即可。分类视图及其它的视图都不维护。

在SAP系统中新增加一个物资组(在建工程物资组)和一个服务物资组(在建工程服务组)。不同于公司正式生产的物资分类规则,(正式的物资分类是全部采用数字的),而项目建设期物资分类采用字母方式。为项目建设期建立独立的评估类,自动记账科目按照财务需要维护在建工程项目科目。

将在建工程物资主数据的创建和修改都由在建项目组自己维护,建立批导物资主数据程序,简化数据维护的工作。能固定的字段全部固化,仅有物资的描述由用户整理添加。

通过物资主数据,用户可以在处理相关帐务、统计库存金额等过程中查询和使用物资主数据,并通过物资主数据中会计和成本视图的相关控制字段来影响财务的记帐处理。比如,评估类,价格控制方式等。

供应商主数据方面:根据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要求,采办过程使用的供应商都需要维护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的税务信息、财务记账和采办需要的基本信息,做到准确不重复,以便到了生产运营期继续使用。

采购管理方面:由于建设期,不维护采购申请、询价单和长期协议等业务单据,仅在采购合同正式签订后,在系统中录入采购订单,开发批导程序,提高录入合同的效率。采购订单批量导入程序,可由采办人员批量导入,简化采办人员手工输入的工作量。

2 新建项目建设期项目库存管理

在建项目库存管理可分为两种方式:采用项目库存管理和不采用项目库存管理。在SAP系统中,为了发料方便,采用领料人员在系统建立预留单。库管人员按照预留单发货。

2.1 采用PS模块进行项目管理

采用PS模块进行项目管理,在建立采购订单时,输入对应的项目WBS元素。采购物资运达时,物资收货后直接消转到对应的WBS元素上。在项目结束后,剩余物资由于成本已经核算到WBS元素中,成为了账外物资。

采用PS模块进行项目管理,建立合适WBS元素,便于项目结束后的转资。采购物资运达时,物资收货到对应的WBS元素项目库存中管理。物资使用时从WBS元素项目库存中发货出库。在项目结束后,须将剩余物资从WBS元素项目库存转移到生产运营的普通库存,避免项目结束后账外物资。

2.2 不采用PS模块进行项目管理

不采用PS模块进行项目管理,但需要使用库存管理项目物资,则单独建立物资工厂管理项目库存物资,采购物资运达后,收货到仓库;物资使用时领料出库到资产或者内部订单。在项目结束后,将剩余物资转移到生产运营的普通库存物资,避免项目结束后产生账外物资。

若不需要进行库存管理项目物资,物资采办时直接消耗,在建立采购订单时输入资产号或者内部订单;采购物资运达后,收货直接消耗到对应的资产或者内部订单。在项目结束后,剩余物资由于成本已经核算到资产或者内部订单中,成为了账外物资。

如果采用项目库存管理,在项目建设结束后,清理剩余的物资,申请建立满足本公司物资数据管理规则的正式物资主数据,将剩余项目库存或者普通库存物资转移到对应的正式物资主数据的通用库存中,既防止账外物资的产生,又精确的管理了项目的实际成本。

综上所述:本方案通过为项目建设期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使得项目物资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业务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通过记录项目建设期物资采购与库存出入情况,跟踪领用物资的数量与金额,来减轻项目后期工作量,对项目交接和转入生产运营打好基础。

利用SAP标准报表系统,结合项目关键需求,可通过SAP系统的标准功能进行查询。基本满足了项目建设期间物资管理与统计需求以及未来财务转资需求。为项目物资统计分析提供了实时性和准确性兼具的分析工具。项目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可以对采办数据进行在线的、多维的以及个性化的查询与汇总;对库存物资分布、资金占用、物资领用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确保项目物资采办与库存管理通过报表分析功能,准确、及时、完整地为项目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SCM550.Cuntomizing in Materials Management.

[2]SCM510.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Physical Inventory.

[3]SCM520.Purchasing.

篇6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为了完善内部管理而从财务监督来制定的管理规则和手段的一种总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条件,对企业的健康和平稳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有五个方面,常规性财务制度、综合性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与人员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而这五个方面又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的内容。

1.常规性财务制度,可以分为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两个二级科目,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分为会计科目、会计编码和会计报表格式等三级内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资金管理、应收付结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等三级内容,常规性财务制度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

2.综合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和会计电算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综合性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关乎内控体系的健全和稳定。

3.财务部门和人员管理制度内容主要有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分级责任制和违法违规处罚制度等,这一制度内容是财务内控工作实行的主要组织结构,财务部门和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内控系统的执行效力也有重要影响作用。

4.财务审批制度主要有收支审核管理办法、超额费用审批制度、授权审批机制和财务重大事项报告机制等内容,财务审批制度是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内容,该制度的好坏直接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企业财务经济状况,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有很大的控制力。

5.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办法、成本控制措施、费用管理办法和成本计划管理办法等等,成本管理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拟上市公司要重视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拟上市公司在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1.建立健全现金流管理机制。拟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拟上市公司要规范货币资金管理,要推行集中管理机制,要对各个部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适当的安排,要根据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要根据凭证和有效合同来支付相关的资金款项。资金的使用和催收要进行有效的统一监督和控制。其次,企业要对资金收付进行预算,拟上市公司要注意严格控制资金的预算,要将到期债务和经营性现金流量进行监督,要及时管理拟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付款项,做好应收款项的清欠清收工作,要科学的预测和控制资金支付风险。再者,企业要优化资金结构,要科学控制拟上市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比例,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2.完善企业的采购管理流程。拟上市公司的物资和采购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将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拟上市企业要建立采购价格委员会,要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共同监督采购工作,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采购价格,也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简化采购流程。其次,其要注意跟进采购产品的市场价格,要根据市场信号来及时调整采购价格。同时,拟上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机制,要对采购的商品质量、价格和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严格审核采购合同,保证取得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再者,拟上市企业要建立存货预警机制,要全面了解资金占用情况,可以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来降低存货成本,确定存货储备的最优数量。

3.完善合同管理和审核机制。拟上市企业在开展业务和签订合同时要注意进行谨慎的核查,要检查合同的条款,要全面了解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对合同开展进程进行跟踪。拟上市公司可以派驻专门的稽查工作人员来跟进合同,要对验收不合格的合同和未按照合同条款执行的合同给予意见和警示。对于大型合同,拟上市企业要进行综合评审,对合同中的财务和资金条款要进行重点审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同时,一旦合同内容发生了变更,拟上市公司人员要及时了解,做好系统处理,分清责任,以便为后期的索赔和纠纷争议的解决提供依据。

篇7

关键词:条形码  航材管理  仓储  用友erp

        1 条形码技术概述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条形码技术是运用条形码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其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因而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条形码应用系统就是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某一系统中,充分发挥条形码技术的优点,使应用系统更加完善。条形码应用系统一般由数据源、条码识读器、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输出设备几部分组成。

        条形码按维数可分为: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和多维条码等。目前运用较多的是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它们的各自特点如下: 

        2 条形码技术在航材管理中的应用

        2.1 航材管理为什么要引入条码?

        传统的航材管理系统内部,一般依赖于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以人为记忆实施航材管理。对于整个仓储区而言,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劳动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严重浪费。随着近几年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材库存品种及数量随之增加,出入库频率剧增,传统的航材管理模式严重影响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而现有已经建立的基于用友erp管理的航材管理系统,也逐渐难以满足仓库管理快速准确实时的要求。条形码技术舍弃了原来的先手工记录再输入电脑的工作方法,带来的是快捷和准确的工作效率,通过与现有的用友erp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起到了准确识别航材信息及跟踪航材流向的重要作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航材管理效率。而根据航材管理的特点,引入二维条码技术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2.2 如何把条码引入航材管理?

        2.2.1 对库存品进行科学编码,并列印库存品条码标签。航材管理系统对其产品质量标准高、要求严。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例如批次管理、序列号管理,保质期管理等)定义条码规则,然后对库存品进行科学编码,在此基础上,将目前库存航材列印出库存品条码标签,以便于后续仓库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关数据的自动化采集。

        2.2.2 对仓库的库位进行科学编码,并用条码符号加以标识,实现仓库的库位管理。对仓库的库位进行科学编码,用条码符号加以标识,并在入库时采集库存品所入的库位,同时导入管理系统。仓库的库位管理有利于在大型仓库或多品种仓库中快速定位库存品所在的位置,有利于实现先进先出的管理目标及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

        2.2.3 使用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进行仓库管理。对于小型的仓库,可以使用条码扫描器直接和业务管理系统连接,代替人工输入功能。对于大型的仓库,由于仓库作业无法在计算机旁直接作业,可以使用手持数据终端先分散采集相关数据,后把采集的数据上载到计算机系统集中批量处理。此时给仓库保管人员配备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进行现场的数据采集。同时在现场也可查询相关信息,在此之前会将系统中的有关数据下载手持终端中。

        2.2.4 数据的上传与同步 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仓库管理系统中,自动更新系统中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将系统中更新已后的数据下载到手持终端中,以便在现场进行查询和调用。

        3 基于用友erp管理软件的条形码功能模块

        3.1 系统功能设定模块 自定义整个系统的管理规则,包括定义管理员及其操作口令的功能;

        3.2 基本资料维护模块 对每批产品生成唯一的航材条码标签,每种型号的航材都有固定的编码规则,在数据库中可以对产品进行添加、删除和编辑等操作;

        3.3 采购管理模块 采购定单:当需要采购的时候,可以填写采购订单,此时并不影响库存;

        3.4 仓库管理模块 产品入库:当采购订单被批准,完成订购后到货的时候,验收人员按单验收货品,系统根据编码规则生成条码标签。首先给货物帖上条形码序列号标签,然后在采购入库单上扫描此条形码,保存之后,库存自动增加。仓库人员或管理人员可以查询相关收货数据。采购入库或者其他入库,自动生成入库单号,货品及可选择方便快捷,可以区分正常入库、退货入库等不同的入库方式。

        产品出库:仓库的人员按单据的需要在指定的货位进行拣货,并将所发的货送到公共发货区,使用手持终端扫描货品货位及货品条码,输入实发货品数量,(如果所发的货品与出库单号数理不相符时,终端自动显示及报警提示,避免错误操作)仓库人员或管理人员可以查询相关发货数据。维修出库或者其他出库,自动生成出库单号,可以区分不同的出库方式。

        库存管理:不需要手工管理,当入库和出库时,系统自动生成每类产品的库存数量,查询方便;调拨管理:针对不同的库之间需要调拨,可以自动生成调拨单号,支持货品在不同的仓库中任意调拨。

        盘点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仓库的货品进行清点,比较于实际库存及数据统表单的差异,提高库存数据准确性。系统可以根据仓库区域生成盘点的计划,仓管人员使用手持终端在指定仓库区,对于货位的货品进行盘点:扫描货位条码,货品条码,并输入货品盘点数量。所有货品盘点完毕后,即可获得实际库存数量。同时产生系统库存与实际库存的差异报表。如果库存差异在可以接受范围内及管理人员确认后,系统按盘点结果更新库存数据,否则需要复盘处理。

        库存下限报警:当库存数量不满足最低库存量的时候,系统报警。

        3.5 报表生成模块 月末,季度末以及年末销售报表、采购报表以及盘点报表的自动生成功能,用户自定义需要统计的报表;

        3.6 查询功能 采购单查询,销售单查询,单个产品查询,库存查询等(用户定义)。

        查询都是按照某个条件:件号、条形码序列号、出库日期、领用单位等来查询。

        4 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作业模式

        4.1  离线采集(批处理方式) 使用条码采集器,在仓库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完毕后,通过通讯接口(一般通过串口通讯)把采集的数据传入到航材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生成相应的业务单证。条码采集器是一个智能终端设备,在做业务数据采集前,可以先把业务任务数据从业务管理系统下载下来,在任务范围内做收集和识别,可以作一些简单的任务范围的判定和提示。

        这种方式需要事先设计好采集数据及由用友系统下载数据的存储格式,数据采集完成后,导出数据采集文件,再开发相应的文件处理模块,通过该模块将文件数据导入用友erp系统。

        此种方式属于非实时方式,优点扫描速度较快,不受场地距离限制,相对于无线方式来讲,操作简单功能稳定。缺点是不能实时处理数据,需要人工参与数据的导出、导入,有新的基础资料增加后,需要重新下载基础数据,采集后的处理较繁琐,且做二次开发的工作量较大。

        4.2 在线扫描(实时方式) 使用条码扫描器直接和业务管理系统连接,代替人工输入功能。使用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据填制或者确认过程中,在清点实物时用条码识别设备做核对工作,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读取条码扫描器的扫描结果作为单证的明细项目录入。在线扫描方式需要在线扫描设备与pc机直接相连,数据通过有线线路实时传递到用友系统。

        此种方式的优点:设备价格低,适用于被扫描的存货体积较小,扫描工作点较固定的场合。扫描端不需要做软件开发,扫描器扫描过程相当于键盘的串行输入过程。缺点是有线设备连接线的长度有限,扫描员的活动范围受限制。 

        4.3 无线采集(实时方式) 利用无线网络及通信技术,为条码设备提供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完成数据的双向传输。实现条码设备上数据的实时查询和现场数据采集的实时校验、传递。

        这种方式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实时处理数据,无线手持终端通过web service服务访问用友数据库。优点是不受有线设备线路的限制,数据处理及时,不需离线档案下载,采集的数据实时校验,简单易用。缺点是设备价格较高,无线设备需要开发专用程序,无线网络信号有可能不稳定,造成数据传输中断。

        5 条码技术在用友库存系统中主要业务流程

        5.1 入库业务 库管员将出入库指令(即出入库的来源单据如采购订单、采购到货单等)下载到条码终端设备中(无线采集时不下载,采用实时读取的方式),列印条码标签并粘贴到对应器材上。然后用户根据出入库指令对实物进行扫描,最后将扫描结果导入到系统形成相应的出入库单据(无线采集模式实时生单)。以根据采购订单入库为例,业务流程如下:

        5.2 出库业务 库管员依据出库申请拣货后送到公共发货区,使用手持终端扫描货品货位及货品条码,输入实发货品数量、领料单位等信息,在系统中生成出库单据。以根据领料单出库为例,业务流程如下:

        5.3 盘点业务 库管员根据盘点需要在用友erp系统中生成盘点单,使用采集器进行离线扫描,扫描完毕后,统一导入条码系统进行处理。

        通过将条形码技术无缝接入现有的用友erp管理系统,可以使航材出入库、盘点等物流仓储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大大地简化操作过程、减少人工输入所造成的差错。条形码系统提供各种相应的追踪查询、统计分析,为提升航材管理提供高效率、高可靠度的保证。使用条形码系统,可确保库存量的准确性,可针对航材的批次管理、有效期管理和先进先出等,提供有效手段。从而保证必要的库存水平及仓库中航材的移动、与进货协调一致,保证航材的最优流入、保存和流出仓库。整个系统从规范管理入手,对航材物流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在系统中,强调对实际运作的监控、追踪,对不规范及错误的操作进行现场的即时监督,最大限度降低因工作中的失误造成的成本风险,提高管理效益及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使用基于用友erp管理软件的航材条形码系统可进一步完善航空维修企业航材的信息化管理,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并提供可靠的航材数据分析依据,为航空维修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龚中华等编著.用友erp培训教程:财务核算/供应链管理/物料需求计划.人民邮电出版社.

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围绕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管理、收入征集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资金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等。

2012年颁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则、主要任务都有明确规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循。但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则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另外,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和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以部门预算、 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1.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人员编制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往往对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往往会出现预算编制敷衍了事,简化预算编制程序,领导审批走过场,审批程序不严谨。2. 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多注重单位短期的业务活动,没有长期性统筹考虑,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编制方法简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仍习惯以上年度的基数为基础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其预算结果没有体现财务预算编制的特点,不匹配实际业务的发展,不足以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预算编制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又缺乏广泛细致的科学论证,带有很大的草率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容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财务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受制于编制人员少,人员专业素质低,身兼多职等问题,导致财务工作人员任务重,负担大,往往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忽略对新知识、新规则制度的深入学习、研究。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以前没学过会计相关专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匮乏、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更是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往往还缺乏年轻人才,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在职会计人员由于专业素养不高,对考取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畏难情绪大,导致不少从事会计专业的人员居然选择报考容易取得的非非会计专业的技术职称,这就导致具有会计中高级职称的人员相对较少。基层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由于上升通道有限,往往缺乏上进心,对新知识,新技能不感兴趣,工作缺乏生气和活力,更无创造性。

(三)预算分解,支出管控不严

1. 某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未合理分解预算指标,也不按支出预算的用款计划开支,甚至个别单位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主要表现为: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违规将与项目无关的或不应由项目承担的费用在该项目资金中支出,形成挤占项目资金;或违规挪用于其他项目、基本建设等。

2.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自行购置属于采购目录规定的建设工程、办公设备、货物或服务,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未报经审批自行变更政府采购方式,自行采用单一来源方式或者非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等;或在招投标过程中,委托给无招标资质的公司实施邀请招标,或评标委员来自采购单位。

(四)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责任分工不明确。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落实不严格,导致管理制度成了摆设。固定资产管理的分工也不科学,采购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之间脱节,缺乏经常性沟通,致使一些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管理责任人不明确。

2.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把控不严。一是账务登记不合理,有的单位只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账务处理,不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这就导致账物脱节,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对实物无从把控。二是财务会计信息更新滞后,甚至不更新,个别单位对固定资产升级改造、维修保养不进行账务登记、对调拨捐赠转入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甚至根本就不入账;对固定资产盘亏,报废和处置也不及时调账。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严,清查盘点间隔时间过长,有个别单位甚至好几年不进行清查盘点。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都是兼职,由于本职工作繁忙,再加上思想不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放任自流。未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及时发现,进而导致对问题的处理大大滞后。

(五)财务监督力度不够

1.监督管理不力。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忽视财务监管,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处罚,不制止,听之任之;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打小算盘,不认真执行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监督流于形式,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存在随意性。

2.会计监督基础薄弱。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会计基础工作和管理;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法规意识淡薄,对违反会计制度和规范的行为不以为然;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乏力等。

3.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心怀侥幸心理,对八项规定熟视无睹,认为身在行政体系末端,对中央八项规定政策反应慢一拍,觉得对八项规定的落实往往是走个过场,对“三公经费”支出依然如旧。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对策

(一)是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定期培训

只有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有效的应对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培训频度,提高培训层次,不搞简单、乏味的说教,要学用紧密结合,现场观摩体验,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培训要以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干部综合素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理财和服务水平。

(二)逐步实现从会计独立核算到集中核算,从国库授权支付到国库集中支付转轨

目前部分有条件实行上级财政集中核算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还实行独立核算,这就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散、乱、随意性大的温床,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必然会规范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收入支出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基层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效率。较大程度的防范了基层单位任意开支,违规开支,违法开支的现象,增强了基层财政资金开支的公开性、廉洁性、高效性。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将各基层单位发生的大额支出和经常性支出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或供应商,例如:工资、工程建设、商品和服务采购等都由国库集中支付。一次性支出及小额日常公用支出可以通过财政授权支付。这就从制度上克服了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低,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失真等一系列弊病。

(三)科学规范编制基层单位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管理

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推广“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经费支出基数,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因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以往那种把上一年预算简单修改一下就编完下一年预算的做法,切实重新审视本单位的每一项开支是否必要合理,将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和需要相结合,抓大放小,在保障刚性开支的前提下,优先安排重要项目预算,尽可能压缩不重要开支预算,彻底杜绝非必要开支预算。

(四)是加强审计监督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