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8篇

时间:2023-11-01 10:05: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篇1

1、促进大脑开发:创意绘画创作过程中,右脑主控对物体轮廓的描绘,左脑主控对物体细节的处理。3-8岁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快速期,恰当的艺术训练对大脑适宜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

2、促进幼儿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认知,创意绘画创作引导孩子从视觉、听觉、嗅觉、运动感觉渠道观察物体,进行创作,从而促进感觉统和。

3、促进幼儿需要发展:良好的语言发展能使儿童成为有效率的问题解决者,艺术创作过程是孩子与自我对话的历程,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适应。

篇2

论文关键词:高职工科;职业能力;标准;艺术教育;价值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化,高职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素质教育中坚力量的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与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相比,高职艺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高职工科院校,对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认识远远不够。在一些人看来,艺术类课程教学生唱唱跳跳,无关紧要可有可无,没什么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体现在高职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群)或职场工作流程的课程模块。其中,职业技能课程模块是基于岗位群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整合而成,覆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术。职业文化基础课程模块是适应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常规性、前提性、工具性知识的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则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所需的职业知识和产业知识。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在三类课程模块体系里全程贯通,按阶层循环深化,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工科学生职业能力标准

工科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应用能力——取得国家或行业合格证书;

一般外语能力——取得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一般数理运算能力;

识图能力——机械、电子类等专业可取得相关计算机绘图合格证书;

本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核心课程);

与本岗位所关联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职业素质拓展课程);

本岗位初级工操作能力;

本岗位中级工操作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证书;

本岗位高级工操作能力及相关岗位(群)操作能力,一般性计算设计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证书。

上述职业能力标准明确具体,可量化考核,体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然而,衡量高素质人才标准,不仅限于他掌握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得看他是否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精神、完美的表达能力及今后有多大发展潜能。尤其是当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已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延伸到对职业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上来,在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如何真正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文化素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创业能力、人文修养等方面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高职工科职业能力标准还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素养能力;伦理道德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空间识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观察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很明显,这些能力即所说的综合素质。它是一种模糊的,隐性的潜能,评价标准不如职业能力标准明确具体,难以实施和进行量化考核,短期内无法体现出育人价值。但从长远看,综合素质高与否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高职学生正处于塑造自身气质和性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不满足于学会一技之长,他们关注大千世界关注自身发展,内心充满着美的诉求与渴望。艺术教育和活动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引导得法,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本专业领域所学不到的东西,毕业后以良好的姿态踏入社会将起到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二、价值功能具体表现

艺术教育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材施教培养和强化学生某些特长,弥补不足,达到拓宽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其价值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辅德价值: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具备了“感染人类,追寻美感的欢悦”的特点,对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塑造灵魂具有关键作用。艺术教育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拓展延伸了德育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艺术活动,改变单一的说教形式,以更为形象,直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感染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教育采取“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方式方法,使学生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学会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并通过长期教化自觉成为行为准则,化为内在的性格,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实践证明,那些接受艺术教育并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的学生,思想活跃热情洋溢,有较好的审美判断及欣赏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对未来充满自信和活力。

第二,益智价值:艺术教育对于开发智力提高智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由于遗传和生活经历上的差异,个体智能的强项和弱项的剖面不一样。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这六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关系。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这两种智能与艺术的关系最为密切。空间智能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对于从事职业技能学习的工科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工科求精、唯一性思维和严谨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得学生思维容易变得机械僵化,缺少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敏锐感受。学习戏剧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培养空间智能。在学习欣赏戏剧时,首先接触的是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历史追溯、人物表演形式及性格塑造、戏剧舞美设置等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多方位多层面感受到各种客观要素,帮助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工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比较欠缺,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而艺术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是人际交流功能。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就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他人的过程。通过艺术创作、演出、鉴赏活动,参与者相互间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艺术还与自我认识智能关系密切。自我认识智能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艺术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将感觉、情感和理性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灵感、顿悟,在更深的层次把握对事物的领悟,推动他们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以此提高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会吹圆号,擅弹钢琴。他说,艺术“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这是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只有全面发展人的智能,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第三,健体价值,包括身心健康两方面。音乐智能的培养主要通过音乐教育。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动听的旋律,美妙的歌喉,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激发想像力创造力,使情感得以渲泄舒缓,心灵得以净化愉悦。艺术教育中的舞蹈、韵律操等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促使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和灵活度等方面得到锻炼,实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篇3

关键词: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功能 人格 心理健康 个性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后,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他一面主张进一步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创办美术、音乐、戏曲等专门学校;另一面又积极地向社会普及艺术教育知识,敦请当局规划城市、美化环境、建美术馆、戏剧院,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于人才素质的养成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对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许多人尚未真正地认识到,更不用说重视它了,这,也正是本文的意义与目的。

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艺术教育与人格完善

完整的人格心理结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智力结构,即抽象概念和感性现实的统一;伦理结构,即社会的价值观与个体意识的结合;审美结构,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超凡脱俗,气质不凡。这三个方面,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均衡发展。如果个体长期脱离感性现实,只与抽象的公式、概念打交道,时间久了,其人格发展就会趋向片面;伦理结构使人受制于外在的道德规范,无主动性、支配性,只为社会功利价值所驱使,因而容易抑制人格完美的实现;通过艺术教育而形成并沉淀下来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够使感性和理性达到完美统一,获得个性的解放,获得内心深处呐喊已久的、由本质力量所驱动的自由。

认为,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而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实践中,“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这正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体现,因此,人的实践是理性和感性的高度统一。人一旦失去了理性,就失去了节制、思考、分析的能力,人就成为动物,而不成为其人;而失去了感性,人就失去了充满活力的生活,人就成为一架机器。所以,人格的完善,人格的全面自由发展,必然要求人的感性与理性得到统一,而要达到二者的统一,就需要一种渗透着理性与感性的特殊教育,这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像智育那样,教受教育者如何判断、如何推理,进而得出结论,而是引导受教育者领会并把握艺术的内涵与美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启他们的创造力。艺术教育也不是枯燥无味地使受教育者排除个人的欲念和功利,被动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而是通过陶冶性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从感情上接受现代教化,洗涤、净化个人的欲念和功利,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

二、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能够以正常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当遇到情感波折时,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能够使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出去,回归正常的心境。艺术教育则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心理极端疲劳、烦躁不安时,去听一首舒缓的乐曲,就容易使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进而产生一种爽心愉悦的感觉。海外漂泊的游子想家时,哼一曲家乡小调、遇到困难时放声高歌,都能够起到调节情感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对于人的心灵净化,有着极其深刻的积极影响。

艺术教育之所以具有这种情感调节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艺术虽然诉诸人的情感,却又不止于情感,其中包含大量的认知因素和伦理因素,它们对于情感的升华与调节,有着极大的能动作用,即所谓“以理节情,以理导情”;另一方面,艺术虽然表现人的情感,却又不是情感本身,而是情感蕴藏于审美的形式结构之中,是情感的形式化、物态化,当其物态或形式与个体的情感体验模式产生共鸣时,艺术作品中思想情感与处于其中的个体的心理世界便会产生互动效应,于是,影响产生了。心理医疗的实践还证明,艺术对于治疗某些心理性疾病如精神分裂、抑郁、神经衰弱、心理紊乱等有特殊疗效,其实,这种治疗广义地说就是一种艺术教育,即帮助患者获得情感调节和心理平衡的能力。而一个从小就受过良好而全面的艺术教育的人,大概较少地甚至是不会需要这种治疗的。

三、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

(1)艺术教育与德育。艺术作品是德育的载体,艺术教育是德育的一种手段、方式和方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如爱好这么做,而爱好这么做不如以此为乐事。将它应用于德育,即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不如以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追求为自己的幸福并乐在其中。艺术教育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因而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实际上,艺术教育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德育,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出德育的效果——促使人产生对真、善、美向往的感情,进一步激起对人类崇高行为竞相仿效的愿望,从而实现德育的任务。

把德育寓于艺术教育之中,有益于人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艺术所提供的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能够使人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并在对比中受到教育,以至改变自己的思想和生活道路。《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谈到前苏联文学对她的影响时说:“读起苏联的革命小说,渐渐地,我的心情变了;我从忧郁、苦恼变得欢快、活泼;我从满目的凄凉、污浊中,看到了高尚和光明;我从诅咒、憎恨罪恶的人生,变得热烈并歌颂起美好崇高的事业,我终于找到出路了!”

转贴于

当前,少年儿童的模仿欲和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在对他们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给他们施以恰当的积极的艺术教育,让他们接受健康的文艺作品,对他们的道德发展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形成高尚的情操。

(2)艺术教育与智育。智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人的两种思维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只有得到了协调、均衡的发展,人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中有不少人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有的能诗能文,有的擅画擅乐,众所周知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手握着科学一手携着小提琴在科学的高峰上达到极顶的。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人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分析有关,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计算的能力;右半球与知觉、空间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能力。大脑皮质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如果大脑左半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它会自然地疲劳而受到抑制,抽象思维能力随着减弱。但如果有意识地转换兴奋中心,即在左脑间歇之际,使右脑兴奋起来,使左脑得到休息,就能够重新提高左脑的抽象思维能力。保加利亚著名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通过实验发现,以优美的音乐使左脑进入抑制状态得到休息后,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状态的2.17—2.5倍,如果人脑两半球长期得不到平衡发展,就会阻碍人的智力的开发,影响智育的效果。艺术教育之于智育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3)艺术教育与体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句话点明了体育的基础作用。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体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愉会使人心情舒畅,肌肉放松,心律舒缓,机能协调,能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促进有益于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的分泌,从而增强体质、体能,提高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可以为健康的身体带来饱满的精神,从而进一步造就坚强的体魄。可见,体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将体育与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培养人的健壮的体魄,而且还可以培养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开阔他的心胸,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艺术教育与个性发展

俗话说,“千人千面”,这不仅指人的外表各不相同,而且还指人的个性各不相同,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正像没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样。所谓个性,一般来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气质、性格、能力倾向。人的气质类型大体可分为四类:即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人的气质是天生的,人的气质类型不同,也就造成了人的个性的不同;性格有天生的成分,但主要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中逐步形成的。性格与气质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性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掩盖真正的气质类型。而主要由遗传所决定的能力倾向也是个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咸分。能力倾向是个体智力特色的表现,表现为在特定领域里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在某个或某些方面显示出优于常人的能力水平。它不仅影响个体的发展水平,更影响个体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曾说过,未来社会的教育应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压抑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因而也严重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培养出的是一些只会死记书本知识的应试“机器”,这些应试“机器”“千人一面”。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而要使儿童的个性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艺术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教育对于个性发展的最大功用在于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解读空间和超脱狭隘功利的意念世界和驰骋个性的自由王国。同时,通过把艺术作品中的原型人物或事件与个体相比较,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甄别学生的能力倾向,使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目标,明白他们自己适合于做什么事和不适合做什么事,并在艺术欣赏与体验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认模式,从而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并不是任意发展,而是要在个性发展中克服个性中的缺陷和弱点,并使健康的方面获得优势发展,这,也要依赖于艺术教育。例如,一些太悲观的人可以经常听一些欢快明朗的乐曲,读一些通过艰苦奋斗而成功的人物传记,久而久之,就能逐步减弱甚至消除他们个性中的怯弱悲观成分,而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并获得个性的自由发展,懂得人生的真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世纪新人,仅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研究开发具有素质教育功能的教育领域。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艺术教育重视不够,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它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艺术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至今不受重视,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将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学科视为“副科”。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充分重视艺术教育。

参考书目

①陆一帆,《人的美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②安徽师大美学研究室编,《审美教育》,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③魏传仪,《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篇4

1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

我国在20世纪初期,才将艺术教育正式运用到高效教育之中,意思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一种精神文化创造的行为,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具体展现。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劳动,也是具有人文性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要以艺术为主要的媒介,艺术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出完善的人格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

高校艺术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展开一种具有实践性质的审美教育活动,该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它通过对大学生的审美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使大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大学生对美的见解与认识,从而使大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对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模式不断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教育功能。因此,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关注和重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教育给予了大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够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也可以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社会现状和思想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第二,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社会形式,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怕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的正确选择,塑造出完善的人格,为事业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三,艺术教育的合理实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心理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为学生注入正能量,鼓励其快乐健康的成长,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并且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从而加强大学生内在情感的体验,使其获得心里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艺术教育合理的应用、实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事情本质的认识,提高对生活真理的见解,使大学生学会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及审美观,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健全的人格。第四,艺术教育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建设离不开艺术教育,在校园活动中,艺术活动无疑是最富有魅力的,最有利于人文精神文化传播的,艺术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

3高校艺术教育的合理运用

(1)合理地利用艺术教育。

教师在利用实施艺术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此,教师要实现艺术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相结合,价值观作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形态虽然逐渐地成熟,但仍然有比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合理利用艺术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才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要合理利用艺术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的死板说教,鼓励学生以话剧、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并鼓励大学生自导自演,使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创作表演的过程中,使大学生之间实现交流和互动,从而带动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形成。

(2)实现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现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新来的大学生对于校园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熟悉,对此学校要合理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利用艺术作品的形式对新学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使他们克服心理压力,尽快地适应大学校园的环境。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普遍的表现得比较活跃。例如,自卑与自负的心理矛盾、强烈渴望被认同、性格叛逆、恋爱观模糊等不同的心理特点。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欣赏一些相关的电影、戏曲等,以艺术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或者举办校园宣传栏活动以及校园广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艺术的气氛使大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美的熏陶,使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受到洗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健康发展。

(3)凸显艺术教育的独特魅力。

高校艺术教育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传播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因此,高校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歌咏比赛、舞蹈比赛、小品比赛、时装表演、书法展览、才艺大赛等艺术活动,使校园得到高品位艺术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通过各类艺术活动以及广泛的艺术传播,使大学生对人类艺术的发展历史形成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以及审美能力,使大学生学会对艺术作品欣赏。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电视剧《焦裕禄》进行欣赏,大学生看到了焦裕禄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情感,对工作的努力认真,以及舍己为人的精神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每位大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唯有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地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教育惩罚;合理惩罚;功能;艺术性

Abstract:Punishment as a change in the bad behavior of students of their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means,is indispensable in education.Reasonable punishment is beneficial for educators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educators.The punishment in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improper behavior of teachers to students take,based on respect for the student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ages,punishment,timely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wisdom.When educators in punishment,to grasp the penalty art,let the punishment from the heart to accept,identity,true to the education effec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tudents body and mind.

Key words:education punishment;penalty function;reasonable;art

合理有效的使用惩罚手段来管理学生对于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有利于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方法是可能具有正面意义的,现代教育观只能意味着对惩罚实施的限制和规定,并未完全否定惩罚存在的必要。”[1]因此,如何恰当的使用惩罚并通过这一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教育惩罚的内涵

心理学认为,惩罚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消退某种行为,就是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景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若及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叫惩罚物)或撤消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那么其以后在类似情景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2]按照惩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把惩罚分为合理的教育惩罚和不合理的教育惩罚两种。像体罚、心罚等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惩罚,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惩罚,而合理的教育惩罚应该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一般而言,合目的性的教育惩罚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合法,合理的教育惩罚必须遵法守法,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这是教育惩罚的法律限度;第二,合乎道德,所实施的惩罚不能逾越正常人的道德底线,惩罚行为不能逾越道德限度;第三,合理的教育惩罚应具有教育性,即惩罚的目的是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要符合教育的要求,具有教育意义。第四,合规律性,即教育惩罚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考虑到学生能够承受的程度。此外,教育惩罚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等的选择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等。[3]

二、教育惩罚的功能

完整的教育,就需要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偏差有警示的作用。教育惩罚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就是通过适当的惩戒,让违纪违规的学生受到适当的惩戒,从而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功能。

(一)教育惩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许多家庭对孩子所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这种过分的溺爱,容易养成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性格。许多学生在家中不知道“批评”、“受挫”的滋味,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父母、教师在对这些学生实施正确的批评、惩罚时,就会使部分学生承受不了,甚至导致离家出走或是其他极端的做法,令家长、教师大为头疼。有一种惩罚观叫自然惩罚观,也可以称作“自然后果法”,惩罚是行动的不可避免的后果。[4]自然惩罚比人为惩罚更有效,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和老师不应该进行指责和惩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受由于自己的错误行为而导致的后果。比如,孩子打碎了窗户,就让其承受没有窗户的寒冷;孩子不自己收拾玩具,他下次就找不到自己的玩具。[5]这体现了惩罚对于孩子形成责任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来讲,因为惩罚而受到的心灵触动和反思,孩子到认识自己过错有利于责任心的培养。

(二)教育惩罚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常常不是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获得的。人生中需要坎坷、需要挫折等多种情境才能培养出完整健康的人格,仅有奖励、鼓励和表扬而没有批评甚至惩罚,是难以形成的。惩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经历,没有经历过惩罚的人生是遗憾和欠缺的。[6]正如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所说,有着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往往会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遇过磨难的孩子在长大后面对社会上激烈残酷的竞争时会感到痛苦与迷惘,只有从小就有着健康自信的心理的孩子才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说明了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思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任务是要激发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这方面,惩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7]在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违反班规班纪或者犯下其他错误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者其他类型的科学合理的惩罚,使其在认识到自己错误、改正自己错误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在他们将来遇到挫折时,从而能够承受并坦然面对,这也是惩罚的教育功能。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通过适度合理的惩罚,比如批评、说教等,或通过惩罚产生的不愉快的体验,使其知道自己的错误,使其懂得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可逾越的。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使其通过惩罚懂规矩、辩是非,知道关心他人和与他人合作、使其照顾别人的感受,使其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自觉的改正自己的行为,完善自我。不仅如此,教育惩罚还能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有抵抗挫折的能力和正视挫折的勇气。

(三)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诚如杜威所说,“学校即社会,学生的学校生活不是与世隔绝的,学校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意义。学校不能脱离生活。”[8]学生是通过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人当他走向社会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在很大一部分上取决于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是否培养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是实现了个体的社会化。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惩罚起了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社会都有其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等,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范围,即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或道德的谴责,也就是要接受惩罚。这些制度、规则等的目的是使人们自觉遵守,内化这些规范,从而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合乎规范的行为举止。而学校教育就是要学生养成遵守制度规则的习惯,当他们没有遵守纪律或制度时,让他们接受合理的惩罚,通过惩罚产生的不愉快的体验以及羞耻感,达到负强化的目的,削减错误行为的发生概率;同时,合理的惩罚还会让他们知道规范的权威,懂得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从而从小树立纪律观、法律观,并渐渐的内化到他们的内心之中,自觉遵纪守法。正如涂尔干所说:“为纪律赋予权威的不是惩罚,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缺失惩罚。”当然,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也要适当的、合理的惩罚。

三、教育惩罚的艺术

马卡连柯曾指出:“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9]惩罚教育就是对违纪学生的心理或生理实施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少或遏制不良思想行为的再次出现,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和规范行为的措施。惩罚跟体罚(变相体罚)、心理虐待等不同,惩罚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它的出发点是爱,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在施行惩罚教育时应以师爱为基础,以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为支点,以规章制度为准绳,以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终极目标。

(一)惩罚教育,爱心先行

惩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学生以希望,教育者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惩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相信你”,这些话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振奋精神,激发自尊自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改正学生的缺点错误,而不能打击,甚至是伤害孩子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每个教师都深知犯了错的学生也有尊严,也有人格。如果教师不顾及这些,很有可能会造成这些学生破罐子破摔,甚至会发生意外。

(二)惩罚教育,有理有据

对学生施行惩罚时,一定要有理有据。要施以惩罚,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真的是犯了错误,呈出他犯错误的证据,而且要让他清楚,自己该为这个错误负上责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犯错时,其内心会自然产生一种准备接受惩罚的心态――我不对,我甘愿受罚。这种心态,往往是实施惩罚教育的绝好时机,此时明白的道理往往会比较难忘。

(三)惩罚要因人而异,注意方式

惩罚教育是一门艺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要求其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简单粗暴的方法难以奏效,所以惩罚的前提是教师必须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对性格内向、胆子小、耐挫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惩罚会轻些,言语措词上更讲究些,并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惩罚的度。而对那些比较外向的、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就考虑略微加重惩罚。

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同时更应该精心设计处罚方式。要做到罚之有方。比如第一次迟到的学生,我会让他们上讲台唱首歌;第二次迟到就得写说明书了;第三次还迟到,我就会与家长沟通后再采取相应的惩罚方法了。在批评学生时,要多采用和缓的语气和幽默的话语,让学生在善意的笑声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暗暗下定决心改正。所以,惩罚决不是简单粗暴的“暴打一顿”,如果能在不伤及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人格,因人而异地适时适度地实施惩罚教育,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惩罚要因事而异,有度可量

教育惩罚要因事而异,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惩罚是在关爱的前提下教育学生的方法,一定要适度处理,不可感情用事应根据错误的性质或所犯事情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惩罚。惩罚的度要与错误的严重程度相适应,让学生在承受惩罚时也能明白所犯错误的严重程度。否则,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误认为犯错误无所谓,惩罚过重则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一旦惩罚不当,可能会在学生原有错误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只有惩罚合情合理,轻重有度,孩子才会心悦诚服,真正改正错误。

(五)惩罚教育,善于善后

学生受到一定惩罚之后,教师要继续跟进,看被罚者是否心悦诚服地受罚;看惩罚是否起到效果,受罚者是否已经改正之前的错误;看受罚者过几天后是否会出现反弹,出现类似的错误。只有这样,我们的惩罚才能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在实践中,对每一个受罚的学生建立“受罚改过”档案。档案记录清楚他犯了什么错误,给予了什么惩罚,惩罚后的半个月后是否重犯,重犯的次数多少等。有了这个档案,教师就可以很轻松地为这些学生“把脉诊断,对症下药”。

四、结语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也就成了误人子弟。让教育回归本真,还教育以适度的惩罚,教育者掌握一定的惩戒艺术,才能担当起教育的神圣责任。[10]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条著名的定理:“没有平庸的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把它应用到教育中,也就是:“没有平庸的学生,只有平庸的老师”。[11]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在实施惩罚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惩罚的教育功能,掌握合理的教育惩戒艺术,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12]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4(2):20-23.

[2]宋晔.教育惩罚的伦理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09(7):45.

[3]田杨.论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38.

[5]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96,109.

[6]孙一平.心理学视域中的惩罚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2):37-39.

[7]马卡连柯.苏维埃学校里的教育问题[M].李子卓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93.

[8]杜威.民主意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7.

[9]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8.

[10]王子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J].和谐教育研究,2014(8):13.

篇6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性质;功能;

作者简介:贾韬(1988—),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大学美术系助教、硕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1]。高校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被教育主管部门、学界和社会所重视。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艺术教育仍然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其中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尤其亟待加强。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通识教育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始于20世纪初。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的宗旨》一文中,提出了“完全之人物”的人才培养路径,其中即包括美育。王国维认为,美育一方面可以使人情感发达,达到完美之域;另一方面美育是德育与智育的一种手段。关于艺术一词,学界上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大致可以作这样的描述与概括: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在一定的审美理想和技巧的作用下所进行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有机结合,是精神世界的物化。艺术从行为活动上看具有两个特征,即实践性和创造性;从学科属性上看,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艺术实践教育和美育上。艺术的人文属性决定了高校艺术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

艺术教育究竟是职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笔者认为,讨论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背景。在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的阶段,不仅仅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通识教育,其他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也从专门的职业教育转变为一种通识教育。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在四年的本科教育阶段就培养出数10万计的艺术家,但是我们需要培养有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艺术修养和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批人毕业以后可能不一定从事艺术职业,也许终身都不可能成为一名艺术家,他们会从事需要一定艺术专业修养的其他社会工作。2006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制定了《艺术教育路线图》,指出艺术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明确地将艺术教育和文化参与提升到人权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立德树人

在西方艺术教育史中,席勒第一个提出“美育”概念,他在1957年发表了关于美育的专著《美育书简》。《美育书简》的另一个标题叫“对于完整的人的感性的与审美的教育”,可以看作是美育概念的概括,即关于完整人的教育和对于完整人的人文教育。“生命意志论”的美学代表人物叔本华与尼采,他们主张审美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人生与世界才有了充分理由”,尼采作如是观。美国理查德·加纳罗与林尔玛·阿特休勒于2004年出版了《艺术:让人成为人》一书,将以艺术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升格到“让人成为人”的高度。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一)人文教育功能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曾任教育部部长的周远清先生指出,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即指人文科学和艺术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积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校艺术教育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积淀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即美育。美育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辅助与诱导作用。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先生也曾指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

(二)人才培养功能

林逸鹏先生说过:“高校艺术教育即是艺术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创新的精神。”高校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主要体现在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艺术的通识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普及,更多的是体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功能。富有创造力的人的思维必然包括开阔性的形象思维,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形象思维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其对大学生丰富想象、储备知识、积累经验、科研创造均有益。形象思维与人的创造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作用,人类的科学技术会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

(三)文化传承功能

艺术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求新求异是艺术的本质属性。艺术教育,能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的内在动力将不仅促进艺术自身的创新,也将通过辐射促进受教育者的科学创新和人文创新,促使受教育者在了解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通过文化交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创新本国本民族文化,并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2]。

篇7

3 Edward H.Schafer,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A Study of Tang Exotics (Berkeley, Los Angeles: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薛爱华 (谢弗) 着, 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第508~510页。中译本改正了引文的一些错误并加了一些研究性的译注, 极便读者。薛爱华书中所论偏于文献考辨, 运用考古资料进行探讨的主要着作有:由水常雄:《ガラスの道:形と技术の交渉史》, 东京:德间书店, 1973年;东京国立博物馆编:《东洋古代ガラス:东西交渉史の视点から》, 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 1980年;干福熹主编:《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 第246页。

5 Hou Ching-lang, Trsors du m onastre Long-hingTouen-houang:unetude sur le m anuscrit P.3432, dans M.Soym i (dir.) , Nouvelles contributions auxtudes de Touen-houang (Genve:Droz, 1981) :149-168.中译文侯锦郎:《敦煌龙兴寺的器物历》, 谢和耐、苏远鸣等着, 耿昇译:《法国学者敦煌学论文选萃》, 北京:中华书局, 1993年, 第77~95页。

6 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 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年, 第1~109页。

7 姜伯勤先生曾讨论敦煌与发自波斯的香药之路、珠宝之路、琉璃之路, 其中琉璃之路的提法颇具新意, 但未能展开论述。参看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4年, 第64~69页。安家瑶对此有所申论, 参看氏撰:《玻璃之路---从汉到唐的玻璃艺术》, 《走向盛唐:文化交流与融合》,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05年, 第21~27页。

8 (7)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外来商品辑考》, 《中华文史论丛》第63辑, 2003年, 第72~76、73、74页。

9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46~260页。

10 参看柯嘉豪:《少欲知足、一切皆空及庄严具足:中国佛教的物质观》,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36~37页;John H.Kieschnick (柯嘉豪) , The Impact of Buddhism on Chinese Material Culture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2-14.

11 严耀中:《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第194~206、449~468页。

12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第2~4页。

13 参看定方晟:《七宝について》,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4卷第1号, 1975年, 第84~91页。

14 《大正藏》卷54, 第1105页上栏。

15 《大正藏》卷12, 第346页下栏~347页上栏。

16 《大正藏》卷1, 第310页下栏。

17 小野田伸:《古代ガラスを意味する「琉璃と「0) 璃について》, 《Glass:ガラス工艺研究会志》第43号, 1999年, 第27~30页。

18 Berthold Laufer, Jade: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 (Chicago: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12) 110-112.罗佛的看法代表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 现在看来需要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重新检证。

19 罗佛在当时佛教和印度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 Berthold Laufer, Jade: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 p.111.这一观点为薛爱华所承袭, 参见《唐代的外来文明》, 第537页。

20 魏收:《魏书》, 北京:中华书局, 1974年, 第2270页。余太山认为《魏书》所载波斯物产之文出自《周书》, 《魏书》原文虽然亦有这类物产的记录, 只是由于并未超出《周书》范围, 因而被《北史》编者用《周书》的记录取代。换言之, 《魏书》原始记录已不可得知。参看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2003年, 第86页。

21 例如在波斯珠宝商内沙不里 (Nayshābūrī) 写成的第一部波斯语《珍宝书》中, 水精和玻璃就是同一个词。Muh.m m ad ibn Abīal-Barakāt JuharīNayshābūrī, Javāhir-nāma-yi Niz.āmī, ed.Iraj Afshār (Tehran:Mīrās.-i Maktūb, 2004) .此材料承邱轶皓博士提示, 谨致谢忱。

22 宫嶋纯子:《汉译佛典における翻译语颇梨の成立》, 《东アジア文化交涉研究》创刊号, 2008年, 第365~380页。

23 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 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 第515页。

24 萧涤非主编:《杜甫全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20、5045页。

25 (4) (5) 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着:《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3年, 第214~215、101、97页。

26 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展 (平成五年) 》, 奈良:奈良国立博物馆, 1993年, 图49。

27 考古报告和研究论着中或称琉璃、或称玻璃的情形, 据引时依旧。

28 《大正藏》卷45, 第405页上栏。按,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在南北朝时期译出的《佛名经》中即有出现, 之后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更直接展示了东方琉璃世界之庄严光明, 所体现的佛性之净真。

29 赵永:《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0期。

30 (11) 黄征、吴伟:《敦煌愿文集》, 长沙:岳麓书社, 1995年, 第213、215页。

31 黄征、吴伟:《敦煌愿文集》, 第148页。以上愿文录文均据IDP图版有所改正。

32 陈藏器撰, 尚志钧辑释:《本草拾遗》,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 第24页。

33 徐坚等着:《初学记》, 北京:中华书局, 1962年, 第646页。

34 王炳华:《琅玕考》, 《西域考古文存》,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25~237页。

35 中国历史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编辑:《天山古道东西风》,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 第279、282页。

36 大广编集:《中国:美の十字路展》, 大阪:大广, 2005年, 第134页。

37 安家瑶:《北周李贤墓出土的玻璃碗---萨珊玻璃器的发现与研究》, 《考古》1986年第2期。

38 筱原典生:《脱库孜萨来佛寺伽蓝布置及分期研究》, 《石窟寺研究》第1辑,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0年, 第197~206页。

39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出土北魏石函》, 《考古》1966年第5期;夏鼐:《河北定县塔基舍利函中波斯萨珊朝银币》, 《考古》1966年第5期。

40 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 《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41 安家瑶:《谈泾川玻璃舍利瓶》, 《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87~292页。

42 浙江省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编:《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佛塔地宫文物》, 北京:中国书店, 2014年, 第62~63页。

43 赵永:《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0期。

44 2017年浙江省博物馆特展仅陈列四件, 且未加说明。见浙江省博物馆、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编:《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 第201页。

45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金银玻璃珐琅器》,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年, 图228。

46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7年, 第248、228页, 彩版232。

47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 香港: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

48 其中七件玻璃花图版, 见宁夏固原博物馆编:《固原文物精品图集》 (下册) ,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3年, 第33页。

49 罗丰编着:《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6年, 第61、82、235~239页。

50 王炳华:《吐鲁番新出土的唐代绢花》, 《文物》1975年第7期。图版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新疆出土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5年, 图一八三。

51 之前对于绢花只有简单报道, 前揭王炳华文认为随葬的绢花只是墓主奢侈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 未能从信仰层面对其性质和功能有所讨论。

52 陈海涛:《唐代入华粟特人的佛教信仰及其原因》, 《华林》第2卷, 2002年, 第87~94页;毕波:《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 荣新江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 第49~56页。

53 录文参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三辑, 北京: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 1990年, 第99页。

54 张广达、荣新江:《于阗史丛考》 (修订本)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89页。

55 谭蝉雪:《敦煌民俗---丝路明珠传风情》,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6年, 第244~246页;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 第279~281页;郭俊叶:《敦煌壁画、文献中的摩睺罗与妇女乞子风俗》, 《敦煌研究》2013年第6期。郭俊叶认为, 七夕与七月十五相距不远, 佛教中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 此时有盂兰盆会、放焰口等一些佛事活动。于阗公主于此时施舍磨睺罗, 有可能是七夕之物, 节后施舍于寺院供养。按, 此说过于牵强, 于阗公主所施舍之物, 应当是专为盂兰盆节而造, 与七夕无涉。

56 黎毓馨考证静志寺佛塔地宫为隋代初建、晚唐改造、北宋沿用, 见《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佛塔地宫文物》, 第8~23页。可惜的是, 图录中没有专门收录玻璃器。

57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 《文物》1972年第8期。

58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8年第12期, 封三。

59 宿白:《定州工艺与静志、静众两塔地宫文物》, 《文物》1997年第10期。

60 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 第10、71、15、117页。

61 干福熹:《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自然杂志》2006年第4期。

62 关于汉唐间来自龟兹的异物, 参见余欣:《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 第294~322页。

63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绵绫家家总满---谈十世纪敦煌与于阗间的丝织品交流》, 以上两文均已收入其《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第263~277、278~294页。

64 干福熹等着:《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第128~140页。

65 大英博物馆监修, Roderick Whitfield编集、解说:《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スタインコレクシヨン》, 东京:讲谈社, 1982年, 图55~1、55~2、56~2。相关研究参看安家瑶:《莫高窟壁画上的玻璃器皿》,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研究论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2年, 第425~464页。

66 彩色图版见大广编集:《中国:美の十字路展》, 第136页。

67 安家瑶、刘俊喜:《大同地区的北魏玻璃器》, 张庆捷、李书吉、李钢主编:《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年, 第38页。

68 深井晋司:《圆形切子装饰0) 璃碗---正仓院宝物白0) 璃碗源流问题について》, 氏着:《ペルシア古美术研究:ガテス器金属器》, 东京:吉川弘文馆, 1968年, 第7~46页。

69 王银田、王雁卿:《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07发掘报告》, 《北朝研究》第一辑,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年, 第143页;王银田:《北朝时期丝绸之路输入的西方器物》, 张庆捷、李书吉、李钢主编:《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 第75页。

70 马艳:《大同出土北魏磨花琉璃碗源流》, 《中原文物》2014年第1期。

71 李昉等撰:《太平御览》, 北京:中华书局, 1960年, 第3592页。《旧唐书高宗本纪》作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吴玉贵疑《太平御览》所引《唐书》金下有夺文 (吴玉贵:《唐书辑校》, 北京:中华书局, 2008年, 第1069页) 。唐雯主张《御览》所引唐书并不是某一部书的专名, 而是包括刘昫《唐书》、吴兢等所编一百三十卷本《唐书》及唐代历朝实录在内的唐代各类史料文献的总名。编修者将这一系列史料统一引录作唐书, 正体现了唐至宋初的士人对于唐书这一概念的认识 (唐雯:《〈太平御览〉引唐书再检讨》, 《史林》2010年第4期) 。因此, 本条史料虽有异文, 或别有所本, 未必为银叵罗之误, 且从下文考证来看, 金颇梨确实存在, 故仍其旧文。

72 魏收:《魏书》, 第2275页。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 第136页。

74 Hofkunst van de Sassanieden:het Perzische rijk tussen Rome en China (224-642) (Brussel:Koninklijke Musea voor Kunst en Geschiedenis) 266.

75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后赵墓发掘简报》, 《文博》1997年第6期。

76 分型、成分及功能分析, 参看张全民:《西安M33汉代玻璃研究》, 《文博》2004年第1期。

77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幕府山东晋墓》, 《文物》1990年第8期。

78 关善明:《中国古代玻璃》,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01年, 第70页。

79 颇梨作为七宝之一, 在唐宋时期敦煌佛寺中的功用及其与密教供养观念的关系, 拙文《敦煌佛寺所藏珍宝与密教宝物供养观念》 (《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4期) 曾作初步讨论, 敬请参看。

80 《大正藏》卷17, 第345页下栏。

81 《大正藏》卷49, 第306页中栏~下栏。

82 《大正藏》卷51, 第87页中栏。

83 魏征等撰:《隋书》, 北京:中华书局, 1973年, 第908页。

84 《旧唐书》卷四七《经籍下》, 第2082页。《唐六典》集贤殿书院条注略同 (李林甫等撰, 陈仲夫点校:《唐六典》, 北京:中华书局, 1992年, 第280页) 。据下引韦述《集贤注记》, 史书库缥带之前缺字可补为青。

85 孙逢吉撰:《职官分纪》卷一五引《集贤注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3~1986年, 叶八七背。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集贤注记》, 北京:中华书局, 2015年, 第222页。文字和标点参考陶校而有所改易。

86 池田温:《盛唐之集贤院》, 《唐研究论文选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第190~242页。

87 拙文《〈唐六典〉修纂考》, 朱凤玉、汪娟编:《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2010年, 第1161~1200页。

88 王婕等:《一件战国时期八棱柱状铅钡玻璃器的风化研究》, 《玻璃与搪瓷》2014年第2期。

89 矶部彰编集:《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中卷 (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特定领域研究「东アジア出版文化の研究研究成果) , 东京:二玄社, 2005年, 第67页。

90 林世田、萨仁高娃:《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古代修复简论》, 《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

91 林玉、董华锋:《四川博物院藏敦煌吐鲁番写经叙录》, 《敦煌研究》2013年第2期。

9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年, 第47~48页。

93 Yu X in, Material Culture, Reading Perform ance, and Catalogue System:Sutra Wrapper and Sutra Kerchief in Chinese Buddhist Rituals and the Form ation of the Canon, special lecture at Colum bia University Buddhist Studies Sem inarthe Center for Buddhism and East Asian Religion, January 29, 2016.

94 《大正藏》卷19, 第522页上栏~中栏。

95 平安时代末期的着名僧人兼意专门收集佛经和外典关于宝物的义理和载记, 汇编为《宝要抄》。关于杏雨书屋藏此书写本之研究, 参看Yu X in, Assem bling the Precious Bits:Knowledge of Minerals in the Manuscript Houyoushou, The 12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 ore, Maryland) July 14-18, 2008.

篇8

职业技术教育是通过教育的一般功能,培养学生在今后的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而现实中, 职业技术教育功能需要与合理的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相结合,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客观最基本的基础,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则是通过职业教育发挥出来的。下面我们看看职业教育的一般功能是什么?

从逻辑上来讲,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具有教育的基本的功能,但是作为教育中的一个分支,作为个性,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

首先,教育对社会具有促进作用,可以说;第一,教育的经济功能,作为通过教育,得以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而教育是教育经济功能实现的最基本的方式,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或者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水平,在劳动的过程中,减少了失误的发生,这样,就实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第二,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够培养一批政治管理人才,而这种培训能够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教育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传播社会政治和民主的意识,使受教育者完成政治素养的培养,并且提高了全面的文化素质。第三,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最原始,也是最快的途径,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接受文化之后,不断可以利用,还可以创新等。

其次,对于社会个人来说,教育是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一大批社会青年以后发展的保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