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实训自评总结8篇

时间:2022-05-11 03:44: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训自评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训自评总结

篇1

关键词:会计实训 教学评价 多元

国外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在分析、批判和改造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近年来,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发文指出: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会计实训课程是以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由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来完成的训练课程。为深化课改、洞悉我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对我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整群抽样,共下发调查问卷17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100%。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导向不明确。目前,我院大多数会计实训课程都采用期末考核一种评价形式,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教学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综合评价、忽视特殊能力评价。这种教学评价难以起到充分发挥和引导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检测出来,教师也无法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现行的测评方式中,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定,缺乏学生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随同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期末集中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学习阶段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种“一考定全程”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既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者采取适时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静态绝对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他评,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竞争观念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的评价应重视自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创新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自主进行内省和衡量,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增强。

二、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及应用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院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两部分。校内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出纳、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主干实训课程,珠算、点钞、键盘录入等应用技术实训以及证券模拟实训等拓展课程;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暑期见习和顶岗实习。课题组通过分析调查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除了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同行、顾客等。建立以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

1.在《出纳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中,广泛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出纳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填制账簿启用及交接表、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备查簿等八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由于每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了评价表,其评价的内容、模式和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在“处理现金收支业务”和“处理出纳岗位综合业务”实训项目中,课题组制订了包括实训作品评价、模拟情境操作评价的量化评价表,通过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现金收支业务的职业能力。

2.在校外实训中,注重第三方评价。

(1)课题组开发的《学生见习手册》,主要包括见习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见习单位情况登记、见习周志、见习小结、指导教师评价等内容,将学生暑期见习成绩总评明确为:专业见习最终成绩=见习周志(20%)+见习小结(20%)+见习单位评价(30%)+见习指导教师评价(30%)。

(2)课题组开发的《关于学生岗位实践的有关规定和成绩评定方案》和《学生岗位实践手册》,将岗位实践成绩的评定由实习单位评价(占比6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比20%)以及实结(占比20%)三部分组成,且实习单位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社会评价。设计了“岗位实践基本情况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实习周记”、“岗位实践检查表”、“学生岗位实践总结”、“实习单位意见”、“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成绩总表”等栏目。其中的“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分别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来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是站在“单位看员工”的角度,侧重于该生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财务纪律等;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是站在“学校看学生”的角度,侧重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程度、实习材料质量等,并特别设计了加分和扣分项目,体现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和谐发展、互荣共进”的指导思想。

通过填写“实习周记”,可以敦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培养其档案意识。通过填写“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和“岗位实践检查表”,可以强化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指导教师自己填的联系记录核对,起到相互稽核的作用,以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二)评价内容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将会计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从传统的对理论学习的评价逐步转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概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笔试(开卷、闭卷)、调查报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在出纳实训的“到银行提取现金”这一项目中,主要考核学生对现金支票签发的准确性、持现金支票去银行办理取现业务时的注意事项、取回现金后回单位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情况,不一定考核每个知识点,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会与不会。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能力权重,减少生搬硬套,强调实际应用。

2.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主要由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三部分组成,从实训参与度、协作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表。

期末,学生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学期的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后,安排进行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校再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会计档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训作品质量以及实训报告等进行评价。

实训综合评分法,借鉴了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会计档案资料、实训报告等方面,运用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在多个班级中试行实训综合评分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评价模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将评价模式由“期末一考定终身”转为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结合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按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例如,在点钞、珠算、键盘录入等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确定为70%,结果评价的比重确定为30%;二是将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实施梯度化(即随着学生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评价标准),三是在方案中添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加分项目。同时,将考核次数由原来的期末考一次转为每月考核一次,各月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通过在2010、2011级的会计专业班级的技能课中试行,强化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四)在部分课程中试点实施“以证代考”。鼓励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珠算)、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技术业务的多面手,获得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以“一书(毕业证书)多证”,确保毕业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长,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五)在系科管理中引入“学生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只看学生本学期实训课程的评价结果,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和督促。为此,课题组建议相关系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发展规划书、齐全的学期考核手册、各实训课程记录及总结、代表作品、课堂精彩瞬间等。由任课教师及时收集学生每学期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的成绩、代表作品、实训记录等,交由系科保管。力求通过比较全面的材料与作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训能力立体呈现出来,为自己的成长立此存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也有助于其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

篇2

一、前言

中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强调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具有在生产第一线中从事技术的工作能力。《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为目标。本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等进行研究和实践。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企业及毕业生广泛调研的结果,对识图投影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枯燥但十分重要的,因此借助CAD制图软件中的空间模型,辅助教学提升识图能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识图与CAD绘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CAD辅助绘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方位感,从而帮助提升识图能力。

三、重建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综合实训教室),以真实项目教学为主线进行教学,使识图理论基础知识、手工绘图技巧与CAD计算机辅助绘图相辅相成。

四、改革教学手段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综合运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三维模拟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解决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

通过科学的分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互相交流的习惯、把握自评互评的分寸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分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

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互动等多渠道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程,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实训教学理念。

通过穿插游戏课堂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项目练习,将建筑制图规范深入实训实操教学,按照识图、绘图、审图、改图和出图的步骤进行规范地操作训练。

五、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积累和训练,因此,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过程化考核为主、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性评价。考核内容可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成果评价等要素。

自评互评总表

姓名: 班级:

评价项目 内容及要素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企业专家评价

分值 20% 40% 40%

过程性评价

65% 学习能力 识图知识

(20%) 识图理论知识

平面图识读

立面图识读

剖面图识读

建筑详图识读

构造知识

(10%) 基础

柱或墙

楼地板

屋顶

楼梯

门窗

手绘图实训能力

(10%) 绘制基本线型、图例

绘制平面图

绘制立面图

绘制剖面图

绘制建筑详图

CAD实训能力

(10%) CAD基本操作

CAD绘制平面图

CAD绘制立面图

CAD绘制剖面图

CAD绘制建筑详图

综合能力(15%) 识图、审图、改图、出图

学习态度 积极、有上进心、创造力

有耐心、努力刻苦不放弃

学习习惯 不迟到、早退、旷课、纪律好

有礼貌、卫生习惯好

团队合作 乐于助人

重视团队力量

成果评价(35%) 任务完成度、不作弊

六、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对建筑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对建筑识图与CAD制图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现有实训室出发,建设"教、学、做、评、展"一体化多媒体综合实训室。

七、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具备整合企业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情境设计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方法上有所突破,需要同时对建筑识图与构造、CAD制图相关的理论及操作掌握透彻,因此,教师应加强培训、进修、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多种途径培训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师资。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 考核评价体系 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

轨道车辆制动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本课程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是由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平时的学习状况及期末理论考试试卷的成绩来确定的,在最后的成绩评定中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体现出实践课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部分学生实践课敷衍了事,实践报告抄袭严重,这种考核模式直接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实践课的作用,保证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具有满足职业能力及岗位的需求,我们对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构建了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内容。

1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成绩评定部分,过程考核占20%,实践考核占40%,理论考核占40%。主要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形式3部分。其中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态度(占10%),实践报告书的评价(15%),操作考核(15%);理论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期末试卷的方式(40%)。

1.1 考核内容的优化 本课程为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实践课部分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优化重组,构建了以实践技术为主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术,编写实践项目操作要求及评分要点,并按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评价。具体包括:①实践操作考核,从实践项目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考核的内容重要是针对不同的实践项目选择合适的使用工具,由教师根据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合理等。②实践报告书的评价,其中加大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表现出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部分的权重。主要是针对是否独立完成实践报告、实践结果的分析情况、实践过程的记录情况以及实践报告书的填写情况等。重点是评价学生在实践中有没有灵活应用课堂中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否自行设计出与车辆制动相关的故障并解决故障的能力等。③实践态度评价,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④实践过程评价,主要是包括实践理论、实践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及实践效果等,是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实践项目学习情况的评价。

1.2 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学生的考核成绩由过去的平时表现与期末试卷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在终结考核中加入了实践考核的部分。使考核成绩更加全面,也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课,从而加强了学生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又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3 考核形式的完善 将考核的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为此,我们为相应的实践课编制了学生自评表,自评内容包括学习的态度、理论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的能力四个部分;评定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级和相应的权重比。并将学生自评系统的意义、要求作了详细的说明,要求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报告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则在批改实践报告时查阅学生自评情况,对自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使其逐渐规范。学生自我评价系统的建立对由教师的单一评价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强化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2 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特色

2.1 建立了学生自评系统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通过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只注重终结而忽视过程,从而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理实一体化课程学生自评系统的建立,更注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相应的提问及思考,积极的找到答案。通过加强对实践课的考核权重,强化了学生的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诚实、客观、实事求是的对自己作出评价,同时利用评价的结果来改善自己的学生状态,提高学习的质量。

2.2 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 在实践项目自评表中学生除了对本项目的实践操作情况作出自评外,还建立了师生互动平台,包括对本次实践课中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这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有几种解决的方案;如有机会想再操作那些方面的实训内容,对本实训项目有没有创新性的建议和对实践课的内容方法的改革等几个栏目。通过学生的自评和总结,教师可以发现实践项目报告及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的问题,同时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课程更好的展开。

2.3 增加了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传统的实践设备的使用往往是根据教师对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为学生安排相应的使用时间和内容,不考虑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而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为实训设备使用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实训设备利用率的模式。即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阶段性实训项目操作情况,提出针对这个项目中所使用的实训器材还想怎样运用达到其他的目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通过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主要的是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可以更合理、更客观、更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蒋培余,顾福萍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微生物通报 OCT20,2008,35(10):1638-1640.

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42-02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设计时,应从组培工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实训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完成任务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讨论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获得成果。

项目教学法在《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综合实训中的实施方案

以具体的几种植物的组织培养项目为中心,以高成活率组培苗、论文、答辩PPT等成果为驱动力,以植物组织培养各项技能为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为学习环境,以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答辩讨论方案可行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进行方案设计。在实习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项目要求 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合作,在规定时间(1周)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整套工作任务。首先,教师进行讲解,提出项目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并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能很好地完成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各项技能、查阅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方法等。本项目教学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教—学—做—鉴”的教学流程,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和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设计实验方案,熟悉组织培养的程序。难点是论文写作。突破重点、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各种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2)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学生靠个人与小组合作来获取知识,学生的情感、意志、认知、实践等诸方面均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训教学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实际操作的优势,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尝试的引导者、问题情境的策划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引导下和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动手操作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教学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进行综合实训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基础课《植物与植物生理》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训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及时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教学准备 教师需做好教学准备:提供查阅资料的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提供完成项目所需的各种化学药品、材料及仪器设备等;提供答辩所用的多媒体设备。

项目具体实施流程

项目任务完成分四个阶段来进行(见表1)。

准备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明确项目目的和评价要求。各小组经过讨论确定具体的实施项目,即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项目。

实施阶段 将学生分组,每组5名学生(包括1名项目组长),每小组完成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项目。每个小组在实施项目任务前,各组长应和教师交流,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流程如下: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方案可行性分析(采用PPT分组答辩形式)——根据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评估阶段(见表2) 记录实验结果,提交项目成果,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评价开始时各组上台公开自评结果,特别要交流各组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可以是成绩与经验,也可以是失败与教训,让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地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2)教师评价。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在现场引导学生,解惑答疑,收集整理现场信息,为给每个学生评价准备依据。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之后,有教师主持总结评价。

优秀成果展示阶段 通过对成活组培苗、优秀论文、优秀PPT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5):84-86.

[2]赵晓瑜.项目教学法下《赛事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10(13):669.

[3]张燕,滕云,张琰,梁本国.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2):101-102.

[4]曾爱民,蒋丽波,于顺达.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9).

[5]林红,马英玲.项目教学法在花卉栽培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6]宋亚明.项目教学法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2006(3):43-44.

[7]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辨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3-35.

篇5

关键词:信息化;翻转课堂;汽车运用;专业教学;实训教学

一、背景

翻转课堂,又译为“反转课堂”,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翻转”的含义是颠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角色的变革,扩大教学的覆盖面,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并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又与信息化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相辅相成,成为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与教学改革发展相契合。

通过发挥教学资源信息化的优势,可以实现多元化的课堂翻转,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现场实训方式、评价等方面。

二、工位翻转

工位翻转的主要特征是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伴随有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的内容。

利用信息化的实训环境,将学生进一步细分为三类学习群体,分别围绕: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评、虚拟实训与师评、实物操作与互评三大主题进行学习与练习,并设置对应的“工位”。

由此拓展原先内涵单一的“工位”,使学生分工更为丰富,再通过“工位”的轮换,优化教学组织,实现工位间的翻转教学,同时也更为凸显了老师的管理、引导和组织作用。

1.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评

借助动画和3D仿真,化解了“讲不清、看不见、摸不着”等教学难题。还可通过计算机终端实现多次测验,实现理论自评。

2.虚拟实训与师评

学生进行仿真实训,可以调阅实训记录,作为评价依据之一,与实物操作相比,操作效率更高,且突破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避免了安全隐患,趣味性也提高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对学生的理论自评、实操互评以及仿真实训过程进行查阅,监督学生学习过程。

3.实物操作与互评

在每个工位上配置计算机并安装实训辅助软件,学生可查阅资料、调阅视频并现场互评,再进行工位轮换,实现工位间的翻转,拓展工位。

三、现场翻转

传统实训现场是老师演示操作、指导点评、学生实训的场所,在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难于演示,无法人人看清;学生一味模仿,缺少及时指导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教师现场演示环境和学生现场学习方式来优化实训教学。

1.实训演示环境翻转

原先的实训演示立足于现场与实物,但在教师演示环节的短板效应仍尤为明显,通过虚拟实训,实现教师演示由现实环境向虚拟环境的转变,收到了一目了然、讲得清、看得清的效果。

2.现场学习方式翻转

实训现场常见问题有教师苦于反复演示弱化了指导的职能,操作过程中无法获得及时正确的指导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实训现场设置工位机,学生可查阅资料、调阅视频并现场评分,增多了学生的可支配资源,改变了原先现场学习方式。

四、课堂翻转

学习方式转变是课堂翻转的主要特征。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在线学习课程为例。

不论是知识点还是辅助资源,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炼,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阅读了知识点与辅助资源之后,紧跟着的4~5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该平台,学生在课前完成“信息传递”,而“吸收内化”的过程则通过在课堂上互动来完成,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五、总结

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在理论知识教学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优化一体化教学过程,并进一步促进实操技能教学;教师演示由现实环境向虚拟环境的翻转,克服了教师演示环节的短板效应。将信息化平台运用到实训现场,改变了原先的现场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可支配资源;围绕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评、虚拟实训与师评、实物操作与互评三大主题,设置对应的“工位”,拓展“工位”内涵,并通过“工位”的轮换,优化教学组织,丰富学习过程。

困难在于信息技术领域有行业发展快、技术改进快、更新快的特点,今后研究还应兼顾一定的即时性、前瞻性;对师资、设备、场地、资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过程监控及评价有时会导致部分教学环节在进程上很难把控。

参考文献: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7.

篇6

【关键词】会计 综合实训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89-02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理论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经常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动手操作实训,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对中职会计综合实训课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简介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该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这种教学法主要是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而是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职会计综合实训课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中职会计综合实训课是一门实践及操作性都较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完全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模拟实际工作业务的流程,熟悉从取得原始凭证到填制记账凭证,再到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一账务处理流程。这就需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堂理论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中。这样,不仅能改善教学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并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的精神。其次,现在大部分的中职生都较缺乏学习欲望,底子薄,自控能力较弱,主动性较差。但这些学生有他们的优点,就是脑子灵活,喜欢动手操作。这就需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中职会计综合实训课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首先,制订实训内容及要求。会计综合实训是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实训时间为四周,在第四学期开设,主要是面对即将外出顶岗实习的毕业生。该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商品流通会计、成本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后才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实训课,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会计综合实训分为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进行商品流通会计实训,另一部分是进行企业财务会计实训。两种不同内容的实训都是要求学生根据仿真的原始凭证及经济业务内容来填制记账凭证,依据记账凭证来登记各种账簿,做T字账,最后是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综合实训课中,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会计主管、出纳、会计、复核等角色,根据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来做记账凭证。由扮演会计的学生填制记账凭证,由扮演复核及会计主管的学生对记账凭证的正确性进行复核与签字。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岗位角色,按照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和流程协作完成实训内容。这种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是直观教学法。本课程作为实训课程,对于操作性强的实训内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3D模拟动画财务流程图,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填制记账凭证内容时,可运用多媒体将真实的原始凭证投放到大屏幕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生动地展示记账凭证的填制过程。或者,可采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演示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将纯理论的知识演变成动画,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是任务驱动法。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完成既定任务后又产生新的任务,这样循序渐进,不断完成任务,最终达到实训目标。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例如,在讲授记账凭证的填制这项实训内容时,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情境:班上的各位同学均是长城某公司的财务部人员,现收到销售单位开出来的销售发票据以做账,这时应该由哪个岗位去办理这一笔业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提出任务――由业务员填写一张支票用来偿还购货款,让各组讨论分析任务如何完成;当某位业务员成功用支票办理完业务后取得一张发票时,便极力表扬,“驱使”大家经过合理的方式完成前期任务。收到发票就交由会计审核后填制记账凭证,继续由不同岗位的同学完成账务处理程序。最后进行总结,逐一指出学生操作上的缺乏、对错之处,强调重难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下转第95页)

(上接第89页)

表1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成绩评定表

最后,进行教学评价。会计综合实训评价由三方面组成:自评、互评、师评。首先是自评,在实训完成每一个子任务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各自努力做出的实训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阐述自己的思路,自己给自己打分。其次是互评,即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其他组的同学来进行评价,通过其他同学的评价来发现自己做得不对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然后进行改正。最后是师评,教师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完成实训的情况、实训内容的正确性、整洁度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团结合作精神进行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教师除应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外,还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生需填写自评表,通过自评表,反思不足,进而以自信、积极的态度完成下一个任务。表1是根据评价体系制作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成绩评定表,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

综上,在中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与探索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从而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1.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1;2.湖南省送变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131)

摘要: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顶岗实训”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营造更为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时间,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继电保护;教学改革;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21-01

随着信息化科技社会的到来、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继电保护》课程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论知识要为能力培养服务,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培养工程意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宜选择以实用为原则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技能训练:即“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实践中的“典型工作行动”为主导方向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它强调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继电保护教学改革的实施分两步着手。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将教学融入实践,教学情境本身就是独立的工作任务,其“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均来自于生产现场。下面以“某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常规保护设计”为例。

1、资讯:

教师:

1)下发任务单,分析工作任务。

2)将补充资料、学习工作单下发。

3)采用PPT讲授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一般程序;输电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原则;

学生:

1)接受工作任务,熟悉要求。

2)学习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学习补充资料,完成学习工作单的基础认知部分内容。

3)根据教师的讲授,掌握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一般程序;输电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原则;

4)进行任务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知识。

2、计划;

教师:

1)指导学生拟定设计方案。

2)对学生拟定的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3)接受学生的咨询。

学生:

1)熟悉原始资料。

2)拟定设计方案。

3、决策:

老师:

1)审定学生所制定的设计方案。

2)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

学生:

1)讨论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2)提交最终设计方案给老师审定。

4、实施:

老师:

1)督查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保护设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

5)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

6)检查学生查阅手册和资料的能力。

7)检查学生的能力。

学生:

1)学生对保护的配置正确性进行自评和互评。

2)学生对设计是否正确完善进行自评与互评。

3)学生对查阅手册资料的能力进行自评与互评。

4)学生对设计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自评与互评。

5、评估:

老师:

1)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方案。

2)根据学习情境教学目标、任务单与学习工作单,考核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生:

1)制作汇报PPT,综述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

2)自我评价,分析完成工作任务的得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以上教学不再是古老的“说教式”和“灌输式”,而是通过“资询”教会了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计划、决策、实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增强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专业知识。但是仅有这个还不够,因为这只是“理想化”的企业生产现场,现实中找不到。所以我们还要人为地在这六个环节上给学生找点‘麻烦’。例如:加班、调班、资料不全、工具损坏、紧急故障、临时待命、意外延期等现场常见的情景,既培养了职业道德又使学生逐渐适应新角色,减少对岗位的陌生感。

二、顶岗实训让学生缩短新手历程

在教学安排里注重校外顶岗实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工作氛围,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从新手到独立承担工作。例如:湖南水利水电职院教学安排为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全部外出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可以是学生的就业意向单位或者学校安排的相关单位;另外还和水电站等电力单位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以它们为定点实训单位,给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

三、总结

对于继电保护课程,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具体电网、变电站为蓝本,让学生完成电网、变电站保护的配置及配合分析,并通过相互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发现他人的缺点提高认识,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营造更为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时间,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付亮、周宏伟.水电站继电保护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篇8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物流员》

第三章配送管理 第三节配货作业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了解配送中心在配货时应控制的相应环节,熟悉订单处理及配货的具体方法,掌握订单处理的作业流程,具备配货作业的处理能力。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并注意拣货作业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三、学习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配货形式,掌握配货的作业流程和配货各环节的业务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和法制安全思想。

(1)在拣选货和分货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遵守操作规程。

(2)在配货过程中不能擅自挪用公家财务,要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技能要求

能使用配货设备或人工拣、分货的形式进行配货作业。

四、教学内容要点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创设情境

首先用实训任务(订单形式,具体见学生实训环节)为学生创建一个仓库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对在这种情景下要开展的工作产生疑问,进而了解学习本课后能掌握哪种工作技能,要完成何种工作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完成任务

(1)分析操作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本任务的操作思路,使学生更好地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任务展示:教师提出两张订单任务,各小组讨论任务完成方案。

(4)任务总结: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任务展示情况进行点评。

(5)检验效果:对学生实操中发生的异常情况提出说明,请学生共同讨论回答处理办法。

3.知识归纳

请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然后老师加以强调,提醒学生职业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技能训练

本环节主要在物流实训室的仓储工作区进行,对配货作业进行现场仿真模拟训练。最后通过小组自查自评、互评和老师点评的形式对同学的任务完成过程照任务操作标准进行评价。

六、学生实训具体环节

1.实训目标

能进行配货业务各环节处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现职业教育特征。

2.岗位角色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3―5人。

(1)第一组按订单拣货单拣货。

(2)第二组贴货品标签、按订单分货。

(3)第三组配货检查。

(4)第四组按订单单位包装并运到配货准备区。

3.模拟步骤

(1)各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并规定岗位职责,由组长统一安排。

(2)各小组按活动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3)各小组先进行讨论,熟悉自己的职责范围。

(4)各小组相互配合,按相关程序处理订单业务。

(5)各小组自评、互评,教师总评。

4.注意事项

(1)各小组查询相关资料要准确。

(2)学生分组时要合理搭配,发挥同学们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3)各小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帮互助。

(4)各小组能够解说自己的作业,对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做相应训练。

(5)学生必须守纪律,听从指挥,讲文明,懂礼貌,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

七、知识小结

1.配货作业

指把货物分拣出来后按照客户订单进行配货,一般分五个步骤:

(1)贴客户标签。

(2)按订单分货。

(3)配货检查。

(4)按订单单位包装。

(5)配货信息记录。

2.配货作业要求做到

(1)标签要清晰。

(2)分货要快捷。

(3)配货检查要细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