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0:25: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影视文学的鉴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多模态 英美文学 素质课程 构建
一、引言
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直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如提高其语言基本功,培养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近些年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些院校过于强调高职的实用性和行业性,对英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忽视了英美文学类课程在培养人文素质方面的意义,使得高职英语教学理念滞后、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和方法简单。这极大地阻碍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而使得英语教学改革偏离了方向,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英美文学欣赏素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结构主义批评思潮的代表人物,托多罗夫在其著作《濒危的文学》一书中曾经写道,“……我不能跳过诗人的名句和小说家的叙述。它们使我能够给自己的情感以形式,给自己细碎的生活之川以归整。它们让我梦想,使我为不安或失望而震颤。当我闷闷不乐之时,只能去读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激情昂扬的散文,其余的一切都是那么乏味。”由此可见,文学作品的作用很多,能加深我们对日常情感和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救赎我们的灵魂。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为复仇而展开惊心动魄的斗争,勃朗特姐妹笔下的简爱和希斯克利夫情感炙热,华兹华斯的诗歌静观自然美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悲情英雄,……这些英美文学作品无一不带给我们对生命深深地触动,带给我们心灵的震颤与启迪。
作为青年一代的高职学生,要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其健康的身心成长与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开设英美文学欣赏课程,让学生通过文学教育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进而去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主义精神。同时据调查显示,在希望开设的英语课程中,75%以上的同学希望开设英美文学欣赏课程,仅次于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培训类课程的需求。
三、多模态化教学理论
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多模态是指运用语言、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建意义。随着国际交流的多元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智能手机、个人移动数字设备等的新媒体的出F,信息传递的方式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结果是文本的表述趋于多元化,文字符号通常与视觉、听觉、空间与身势语等多种模态相结合,以更加丰富的交流形式共同进行意义的构建。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已不再单单通过传统的印刷文字,而是通过听觉、视觉、手势、空间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意义的表达趋于整合性和多重性;同时地区多样性(local diversity)和世界连通性(global connectedness)使全球文化的多元和语言的变异趋势越来越显著。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多模态话语最早是探讨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该理论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源自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主要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和学校课程的深度融合,许多学者开始把多模态话语理论引入到外语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多模态话语为基础的多模态听说教学,多模态词汇教学、多模态课堂话语教学、多模态写作教学、多模态教学模式、多元识读能力培养、多元读写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多模态化教学强调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以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尽可能多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英美文学类课程因其内容与文字、图片、影视、音乐、网络等模态的密切关联,使多模态化教学成为可能。
四、多模态化英美文学欣赏素质课程构建
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因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鲜有院校专门开设英美文学课程,一般是将其作为高职文学欣赏素质课程或选修课程开设,课时较少,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从人文素质课程的特点出发,尝试建构一种多模态化高职英美文学欣赏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手段,以经典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多模态化的教与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识读能力、鉴赏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1.利用文字模态确定教学内容。文学作品中文字模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文字模态主要是教材中的文字、PPT课件中的文字、学生课外扩展阅读的文字、学生提交的作业文字等等。由于素质课程课时有限,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原因,英美文学欣赏课程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突出对经典文学作品和作家的介绍,删减有关复杂的文学史、文学批评流派等方面的讨论。因此要精心编写英美文学选读教材,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十八、十九世纪和现当代文学;也可以按照作品的类别,诗歌、戏剧、小说(女性、战争、自然等题材)等,必须确保教材文字模态的准确性。
教师课堂讲解时使用的PPT课件中的文字是对教材文字内容的提炼总结,除了确保文字模态的准确性之外,应对PPT课件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排列等进行设计,使文字模态更清晰直观,便于学生观看理解。
作为课堂阅读延伸的课外阅读,也可以是文字模态的。教师可以将课堂上讲授的文学作品的完整原版内容或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多部文稿以及有关介绍文学批评方面的理论文章上传至校园网络BB平台,供学生课下阅读欣赏。同时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文字模态的任务,如写读后感,文学作品人物分析等,学生同样可以上传至教学平台,让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批阅。
2.利用图像、声音模态改革教学方法。文学作品在本质上具有多模态性,阅读文学作品,读者要发挥强大的想象力,把语言词汇想象成场景。因此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像和声音模态,既形成对文字模态的有效补充,又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图像和声音模态在PPT课件教学中可能是文字模态的辅助模态。例如在介绍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一诗时,可以在PPT课件中插入水仙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水仙的形态,和诗中的描述进行比较,想象诗人当时写作的心情和诗歌抒发的意境。这对文字模态起到了强化作用。当然PPT课件中模态的选择应是文字、图像、声音等的有机整合,而不应该相互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相较于以前的以印刷文字为主导的“读文时代”,人们已经进入了由漫画、图书、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大众视像传媒所传播的“图像”为主导的“读图时代”。青年学生更是深受视觉文化的影响,英美文学课程应对此加以充分利用。影视语篇的多模态性使其比文学语篇更为直观易懂,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因此可以将影视与文学作品进行多模态融合,拓宽以书面文字为主的英美文学教学。例如在讲授《简・爱》这部伟大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改编的电影。这部作品二十余次被搬上银幕,最近的一次改编电影是2011年的版本,以现代的视角叙述古老的故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感染力。
文学是纯语言文字的艺术,而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利用图画、音乐、色彩、声音、灯光等多种资源,涵盖演员表演、场景设计、摄影技术、背景音乐等跨学科的协作。在英美文学欣赏素质课教学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利用电脑、手机观看电影,利用多种感官了解电影的叙事和语言,降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课上介绍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和电影进行比较,讨论两者的异同,重新审视经典文学作品;课后更多地去关注原著,让英美文学作品焕发新的魅力。要注意影视语篇的选择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文原著,并不能完全替代原著阅读。
3.利用多元评价进行课程考核。英美文学欣赏素质课程考核不宜以一张期末试卷的成绩来评判,应该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进行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课堂表现既有个人的又有小组合作的。课外评价是灵活机动的,借助于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可以及时跟踪学生上网自学的记录,网络平台提交作业的统计,与同学及老师的互动交流等等。评价的手段是多样的,包括文学知识小测验、文学作品评析小论文、小组合作文学作品表演等等。在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多模态化的手段,积极投身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例如在小组合作文学作品表演展示中,学生要上网收集资料,改编剧本,撰写台词(文字模态为主);还要将场景制作成PPT或提示板(图像、文字模态);最终完成配乐、对话和表演(声音、文字、手势等模态)。这个过程锻炼了其技术识读、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其团队合作、自信自强的意识。
五、结束语
英美文学欣赏素质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赏析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表达能力、了解西方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更能够提升审美情趣,形成批评性思维,健全人格,从整体上提升人文素质。而多模态化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声像资源和手段丰富英美文学欣赏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张芸.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模态化英美文学教学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2,03:65-68.
[2]祁继香.高职高专院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83-84.
[3]徐畔.多模态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专业课构建――基于电影的多模态特征及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1:163-166.
[4]宋凤丽.基于关联理论下的多模态英美文学教学[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8:67-49.
[5]陈惠君,王淼,吕英娜.通识教育理念下应用技术型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改革[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95-98.
[6]李珂.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实证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141-142,169.
[7][法]茨维坦・托多罗夫.栾栋,译.濒危的文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关键词:英文影视鉴赏;中学英语教学;原则;方法;意义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英文影视鉴赏,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遵循一定的影视教学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将英文影视鉴赏与中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英文影视鉴赏不仅仅停留在鉴赏的层面上,还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英文影视鉴赏与中学英语教学结合应遵循的原则
1.难度适中原则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安排英文影视鉴赏,一定要选择难度适中的英文影视作品。因为初中学生的英文水平有限,选择太难的、具有很多陌生词汇的英文影视作品易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一定要选择简单的英文影视,最好台词的台面带有中文翻译,这样学生不懂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字幕。老师要鼓励学生先不看字幕,认真听,锻炼自己的英文听力,当不懂时,再参照字幕,以达到英文影视鉴赏的学习效果。
2.内容健康原则
英文影视鉴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使用习惯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如果选取的影视内容不健康,反映的是一些消极的西方思想倾向,那么这样的影视作品就不利于初中生学习西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就达不到影视鉴赏的主要目的。最好选取一些西方国家著名的作品,如《哈姆雷特》(Hamlet)、《泰坦尼克》(The Titanic)等,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反映西方人的思想特征,而且语言非常优美,能让学生领略英语语言的魅力。
3.处理恰当原则
毕竟中学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影视鉴赏课,老师一定要把握影视鉴赏的度,不要老是让学生看英文影视,这样学生以后就会对上课产生厌烦的心理。应该恰当地处理影视鉴赏课的数量,不要播放得太多,一定要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在影视鉴赏完之后积极地启发学生,让学生真正地能够从影视鉴赏中学到一些知识。
二、英文影视鉴赏与中学英语教学结合的方法与意义
1.边鉴赏、边锻炼学生的听力
在上英文影视鉴赏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听影视作品中的英文台词,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不要让学生直接看字幕,当遇到较难的单词时,才让学生借助于字幕的中文翻译。边进行英文影视鉴赏,边听英语台词,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2.边鉴赏、边观察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信息
其实,要真正地学好一门语言,就要做一名仔细的观察者,先看后悟。如在影视鉴赏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一下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外国人与中国人的不同之处,然后可以观察一下他们的建筑、日常活动、饮食习惯等。比如,西方国家的人们要表达谢天谢地时,往往会用“God”一词,而在中国则会用“天”,这说明两者所受的宗教影响的不同,在中国,我们信奉的是道教,而在国外信奉的大多是基督教,所以我们常常用“天”,而西方国家常常用“上帝”。还有西方国家的一些活动和仪式等都是与基督教有关的,这说明他们受宗教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中国人。所以,在进行影视鉴赏的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影视作品中一些文化现象,当与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时,要给学生进行恰当的解释。
3.边鉴赏、边学习语言知识
在影视鉴赏的时候,老师要带领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剧中的英语语言,遇到外国人比较喜欢用的单词要留意,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要先记下来,然后再去查字典。在影视鉴赏时,学生还可以摘录下那些比较经典的和绝妙的英语表达方式,学会将这些表达方式运用在自己的英语写作中去,积累自己的语言知识库,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
总之,英文影视鉴赏教学还是一种比较新奇的教学方式,在进行影视鉴赏时,老师要教会学生一些正确的影视鉴赏的方法,使之真正地为英语课堂服务,达到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贞.初中英语教学中差异化教学与多元化教学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1).
1、 《文化产品鉴赏》实践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对于《文化产品鉴赏》实践教学来讲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论知识, 二是社会实践。两者是相辅相承的, 有机的结合的好, 教学才会如虎添翼, 使学生拉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一体化, 易于突出所学专业的重点,便于掌握学习目标。
1.1 《文化产品鉴赏》实践教学目的
《文化产品鉴赏》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所学理论与方法, 采用相应手段, 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实际教学的教学活动, 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必要教学手段。为了使学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1.1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获取或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理解和掌握运用观察和实践的手段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的品质, 端正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树立学生不懈的求知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心, 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 与素质教育接轨。
1.1.2 根据《文化产品鉴赏》课程的实践的内容, 确定假设与研究的因素。确定分析指标、分析方法, 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及能动性, 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采取通过书写或讨论的形式, 对比分析写出实验报告。通过撰写实验报告,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1.3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 去建构知识, 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文化学习的资源, 学生通过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 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1.2 《文化产品鉴赏》实践教学特点
1.2.1学生主要是通过《文化产品鉴赏》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 即动手又动脑是学习的能动过程。
1.2.2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能动性, 对实践活动加以理解和体验, 都成为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实践是科学的基础, 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 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知识面窄,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关键, 所以实践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2.4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达到了统一性和实用性,完全摆脱了课堂教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1.2.5推动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
2、实践教学尚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 但是在运作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2.1缺乏资源共享意识, 造成资源的浪费。高等职业院校基本上都是以院、系为单位,资源整合有待于决绝,这样避免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 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
2.2有时实践教学缺乏与企业和公司的合作, 即便是从事实践教学活动, 但缺乏资金也无法全面系统的进行实践教学, 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2.3在传统实践教学中的练习方法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导入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使得使得在线练习成为可能, 并形成互联互交, 这更强调环境构建的作用, 而不仅仅是在传统情况下由学生机械的作练习题。
3、实践教学继续改进的措施
上述情况亟待改变, 以提高实践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 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在传统实践教学中,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 并要求学生回答, 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以获得实践课程的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教师在实践课程进行中的实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教师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 实现实践教学的即时评价, 也可以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畅所欲言, 以得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但更多的是利用邮件形式,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教师还可以将实践谈话的规模加以夸大, 让学生通过电子公告板的形式, 实现师生间的双流。
3.2将实践活动室建设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并按照社会积极的发展全面系统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包括理论与实践及专业层次的要求, 力求筛选的资源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改进资源投入方式, 已达到控制实践活动的最优化。
3.3加强合作与参与实验教学方式。合作与参与教学方式在今天尤为重要, 因为教育是一长期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通过与社会文化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不仅提高了试践教学的效果,也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英美文学 课堂实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于70~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及策略。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因其在改善课堂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的显著效果而风靡世界,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我国自80年代末引进合作学习理念,并逐渐开展其研究与实验,尤其在新世纪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合作学习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务院于2001年5月29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于是,合作学习理论作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在我国教育领域以燎原之势茁壮发展起来。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2]。合作学习按照学习层次及学习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如课堂中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课余好朋友之间的合作学习等)、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学习、研究性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教学,如班级授课过程中的讨论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3]。
英美文学课程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因其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综合知识面、人文素养等有较高的要求而使众多学生心生畏惧,若然以传统教师一味宣讲灌输的方法讲授,学生必然很难产生共鸣,久而久之兴味索然,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是,将合作学习这一结构化的、系统性的学习策略引入英美文学课堂便成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针对英美文学课堂具体情况,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及任务性合作学习。
一、讨论式合作学习
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主体观的理念,即教学主体是学生,这也是21世纪中国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此外,教师还必须掌握面向全体观的理念,即教学任务须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讨论式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当然,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差异,科学合理地编排小组成员,以期使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学生均能主动参与,进而提高个人能力,获得知识和自信。
以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萨克雷名作《名利场》鉴赏为例具体说明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应用。教师首先导入信息,介绍萨克雷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写作风格,然后通过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熟悉该作家的代表作《名利场》的故事情节,接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及课堂表现将学生酌情分成若干小组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合作讨论,要求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分析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现实意义、人物性格等,再由小组中口语较好的学生做陈述发言。最后教师结合各小组学生的讨论意见,对比评论界对作品的分析结果,让学生对作品得出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加以讨论,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在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出一些结论,最后由教师稍加点拨补充。由于最后结论是学生自己积极参与的结果,学生对此作品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
二、表演式合作学习
表演式合作学习即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或作为课堂小结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表演式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角色的情感、语言、表情的方面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验情感,感悟所学内容。诚然,进行表演式合作学习时,由于不同角色要求不同,学生的参与不均衡在所难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分工,先交代清楚合作学习规则,再留出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究、交流,才能使表演式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以莎士比亚戏剧学习为例。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莎士比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阅读莎士比亚的英文原著对本科学生而言尚有一定困难,因此,鼓励学生以戏剧表演形式参与学习便成了了解莎士比亚的最佳途径。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或采用教师课堂铺垫的方式,或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以PPT形式自行讲解,在全体学生对该作者及其四大悲剧、四大喜剧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分组在课余时间排练,然后在课堂上合作表演。
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展示,学生集体准备排练的过程便是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首先是个人学习,熟悉并深入了解自己所要饰演的角色,然后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互相交流,逐渐把握整部戏剧的主题、风格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奥赛罗》中比善妒轻信的丈夫更为深刻的种族歧视的主题,《麦克白》中比野心残暴和女巫预言更为隐秘的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的感悟,《李尔王》中比亲人为了权利相爱相杀更为重要的国家统一的忠告,以及《威尼斯商人》中被视为贪婪残忍的高利贷商人夏洛克所遭受的歧视不公及其大胆抗争……
在课堂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折服。在对传统剧情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对莎士比亚名剧的改编乃至颠覆令人忍俊不禁。罗密欧与朱丽叶殉情未死携手去买房,哈姆雷特和弑其父、娶其母的叔叔握手言欢,卧薪尝胆伺机夺取王位……当代大学生在研讨吸收传统经典名作之余又幽默风趣地加入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及嘲讽、对人性的洞察及悲悯,这种深刻的J知是传统教师一味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法无法企及的。正是由于通过合作学习、合作表演,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其中起到指导、辅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化展现,在妙趣横生的表演活动中开启了其心智,调动了其积极性,让学生对涉及的学习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亦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以提升,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三、任务式合作学习
任务型合作学习即以小组活动为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任务,以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小组每一成员都有明确任务,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异质小组间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促进每个人学习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水平。任务型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用语言展现自己,使个人潜能和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机会,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现以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鉴赏为例说明任务型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简・奥斯丁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大师,其作品被誉为“两寸牙雕”,以精微的英国乡绅阶层的日常生活描述反映当时社会的全景图,作品轻松诙谐,极富喜剧冲突,主题多为爱情与婚姻,一生共著有六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及《劝导》,六部作品均位列世界文学经典,堪称文坛奇迹。
为了让学生对该位作家及其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特将全班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配一部作品,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各自分工,课后通过阅读原著、观赏电影、查阅资料等形式分析该部作品,最后以PPT形式展现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并选派英语口语相对较好的组员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讲解。
这种任务型合作学习模式适应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在教师安排指导下,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适当分工,先是个人学习理解,每个小组成员需要先阅读作品,熟悉该组分配的小说内容,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根据每个组员的特长各自分工,通过查阅资料、电影欣赏、分角色朗读作品等形式自主能动学习,分析作品的主题、象征意义、文学价值及人物性格,最后还需要擅长PPT制作的组员将全体组员讨论得出的结果以PPT形式展现出来,然后选派英语口语较好的组员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解,呈现汇报本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教师最后做出点评及补充。六个小组虽然分配的作品不同,但各小组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竞争,最后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使学生在有趣、有益的竞争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通过这种任务型合作学习的分工合作,各组员的主观能动性都得以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团队精神,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依存,以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其中只起指导、辅导和引路的作用,把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全盘把控运作过程,选择利于学生全程参与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综合以上实践,将合作学习策略引进英美文学课堂的确大有裨益,然而教师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一)选择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之前,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该学习任务的目的性,以及该学习任务是否真正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手段;
(二)遵循适当的合作学习步骤。教师在精心慎重地选择合作学习教学目标之后,应遵循适当的合作学习步骤,以最大化地达到相对理想的教学结果。“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参与、探讨、转化、呈现和反思”[4]。
(三)科学、合理地评估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性格特点等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应循循善诱,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估学生合作学习成果,既要肯定、鼓励团队合作学习成果,又要肯定、鼓励个体学习的价值和贡献,并通过一定的表扬、奖励等措施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成果,促使其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大进步。
(四)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之后,教师应总结、记录每次的教学结果,举一反三,因势利导,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善、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适当的合作学习理念是遵守并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有效途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不仅促进其对学习目标系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其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亦有极大裨益,从而更有效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Vernette,P. 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High School Journal[J].1994, (2/3).
[2]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3]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关于合作学习的课堂志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8):31.
[4]李俏.合作W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3(6):40.
【关键词】英语电影 教学 能力培养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备受教育人士的关注。大家利用多媒体视听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外语院系而言,大部分开设了影视欣赏课,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根据笔者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来看,多数学生认为上影视欣赏课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影视课的性质不够了解,对多媒体视听设备不能熟练运用并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上述这些原因,导致影视欣赏教学这一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使其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
一、英语影视欣赏课的教学原则
影视欣赏课是一门集词语学习、语用知识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和言语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根据相关的理论和课程的特点,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就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输入假说(The ComprehensibleInput)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因此影视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视听学习材料。在考虑语言的适合性等因素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内容是否健康有意义,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2.语言文化知识与言语技能训练相结合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一种潜意识的习得,即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他认为通过习得获得语言才能在交际中自然,流利地表达思想。(张津梅,2002)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影视欣赏课的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习得语言知识的条件,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实、生动和形象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文化学习的过程。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英语电影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因此,在影视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包括英语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
英语影视欣赏课是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把目标语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与其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有效的言语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
3.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李月林,200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与主动精神,一切课堂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
二、英语影视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笔者把影视欣赏课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预热阶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影可以其直观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但由于电影语言是十分贴近生活的、自然的语言,语速快。口语表达丰富。这无疑为学生欣赏影片增加了难度。为保持学生的兴趣,预热阶段的教学就很有必要。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影片内容和难度情况进行以下的内容渗透:故事的背景,影片的大意,剧中的明星,及影片中出现的俚语、重点生词、表达法等。同时为学生设计几个与影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这样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发现与问题有关的线索。
2.赏析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结合通篇放映、分段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在通篇放映后。由学生回答在预热阶段提出的问题:定位放映主要是指在放映过程中,在一个关键的环节在一个动作未完成的地方按下暂停键,让学生猜测下一步剧情该如何发展下去:而分段放映时,教师可在必要的地方按下暂停键。分析人物的职业个性、关系和言语行为。帮助学生了解中英语言的差异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种言语方式的意识和敏感性,使学生不仅理解不同场合讲日语的人会说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3.应用阶段
应用阶段是影视欣赏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利用模仿和配音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流进行严格的训练:可通过表演比赛或就故事情节、主题音乐、某个人物甚至某句给人印象深刻的台词等进行小组讨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还可以通过写观后感或电影简介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此外,为了解影视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测试。测试内容可从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方面进行。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作为全国较为有名的独立学院,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实用而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原则,开设了体现“涉外”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现将我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适合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 中英文双语教学
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都可以用于商务英语课程的讲授,但是有一定区别。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朱文忠副教授的定义,“全英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软件、实验报告、讨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答疑等,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等,可以辅之以汉语翻译或解释。”在实际教学中,全英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高,即使教师能够坚持在讲授、板书、讨论等环节使用英语授课,除少数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无法听懂授课内容,只是较为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双语教学采用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形式,使用英语讲解课文,在分析难的专业术语和补充背景知识的时候采用汉语补充说明,这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丰富商务方面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灵活设置课程
目前我院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有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翻译、公关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总的开课原则是,入门、听说、写作、阅读等基础课程,在低年级阶段开设教育教学论文,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商务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日后的进阶课程做准备。谈判、翻译、公关英语和国际贸易实务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商务知识,开拓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授课中,采用小班上课,4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是比较合适的,达到了开课成本和教学效果上的平衡。在课时安排方面,每周可以安排4个课时,一是能够加深印象;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其他的商务英语课程。
3. 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好坏。从教学实践看,国外原版教材虽然权威性、实效性占优,语言也更地道,但是难度偏大,关注的也大多是外国情况教育教学论文,涉及到中国具体实际的内容很少或几乎没有,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中英文对照版本教材提供了课文对应的中文翻译,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长句和段落结构,但是其难度过低,英语占的比例偏少,更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选用。以英文为主带有中文注释的混编教材难度适中,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英语,又对一些较难的术语进行适当注释,适当降低了难度,受到学生的广泛青睐。目前我院主要采用外研社拓展系列商务英语教材,包括《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和《商务英语翻译》,难度适中,既能使学生学习丰富的商务知识,又能让他们熟悉商务方面的各种英语表达,提高商务英语水平。
4. 优化软硬件设施
优秀的师资团队不仅可以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院在安排教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专业因素教育教学论文,选拔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且有一定实际商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为了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定期招聘专业过硬、英语突出的复合型教师,同时选派本院优秀教师继续深造,以适应现代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未来我院计划投资建设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的办公和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各种业务流程,从而真正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相信通过提高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力,一定能够打造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文忠.对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5,(S1).
[2]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关键词】语用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teaching theory, with an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pragmatic ability,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to practice pragmatic cultural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oral English class, and tested its teaching effect, and finally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pragmatic cultural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tudents’ pragmatic failures, and improv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However, due to the rate of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i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sociopragmatic failure,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 knowledge should be enhanced in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ragmatic cultural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failure
我国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愈来愈受重视。至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经历了由模仿重复训练听说能力到以认知为前提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再到现在以语言和文化为输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演变。而教学大纲中对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测试评价等方面都没有针对跨文化交际项目的描述。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增加了两学期的口语教学环节,在这两学期里根据八个话题,以问答、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培养并考察学生的口语能力。要在新的课程形式及课程要求下,达到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就必须有更先进合理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在外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学、文化教学理论的框架下,考察学生口语交际中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现状,并探讨语用文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实践的必要性及效果。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目前学生口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状态,我们设计了语用能力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级非英语专业的六个班的本科生进行了口语语用能力调查。调查问卷共30小题,其中选择题(20个),判断题(10个),问题主要为两类:语言语用题和社交语用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考虑到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及观察事物角度上的差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的差异,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96份。按照测试结果统计各受试组两类问题中各题的错误人数。结果发现,社交语用类题错误率是32.33%,而语言语用类题错误率高达45.16%。这说明在强调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而导致的社交语言差异能够给予一些重视相对敏感,而对于目标语语言结构、思维表达方式掌握不好,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比较严重,不能实现交际意图,学生的整体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尝试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展开语用文化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将语用知识也结合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语用和文化双管齐下来改变学生的口语语用能力状况。
二、语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分析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所以意义和语境就是语用学的两个核心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又将语境分为三类:互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言W习者在使用目标语与人交际时,语言规约和交际规约就应随着语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只确立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目标还不够完整,还要考虑“第五要素”,即“文化教学”。语言学习者仅掌握语言知识,做到语法正确,语音标准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碰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母语文化的缺失,其直接后果就是语用失误,而这与语言的熟练程度无关。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曾说,“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语者趋向于容忍发音和句法方面的错误。相反地,他们常常把违反讲话规则解释为态度不友好,因为他们不大能够意识到社会语言的相对性。”所以语用文化失误比单纯的语言错误更容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
语用文化教学就是将语言教学置于文化背景下,其目的就是从语用和文化角度发现并排除导致语言交际不畅的因素,从而建立一个相应的文化认知系统,使学生英语口语语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语用文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西利指出文化教学应该从受文化制约的行为意识,语言和社会变量的相互作用,一般情况下的常规行为,词和词组的文化群,对目标语文化通性的评估,对目标语文化的探究以及对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态度这七个方面启发学生。由于文化内容的宽泛性和复杂性,语用文化教学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文化因素,所以我们在语用文化教学模式展开时,依据实用性、阶段性、适度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结合主题的内容,将不同阶段的语言教学与不同层次的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在语言教学中添加文化教学内容或者渗透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的口语技能包括辨别重音,辨别语调类型,讨论中的承接、提问与回答,采访、辩论、演讲的方法与技巧等。在传授这些口语技能时,嵌入的语用知识内容包括面子理论,合作原则,中西方委婉语使用差异,礼貌原则差异,语用学的经济原则,中西方不同的话语策略和交际风格等等;而文化知识包括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人际关系、个人隐私、时空意义等文化差异,社会价值观念(个人与集体)、人生价值观(金钱与成功)、伦理观念、色彩的文化差异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打招呼、致歉、感谢等基本的日常用语,形式上虽然非常简单,但却涉及到复杂的语用文化因素,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往学生总把握不准,不能得体准确地运用这些简单语言,从而导致语用失误。而在新的语用文化模式下的口语教学中,通过语用知识讲解及社会文化语境分析后,再让学生按照语用原则来使用这些简单语言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使用的准确率飙升。
四、语用文化教学结果检验
为检验新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再次使用最初的调查问卷对15级,在口语课堂上展开语用文化教学模式的5个班的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考察。将问卷结果统计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中的方差分析法(ANOVA)来检验此次问卷的结果与第一次问卷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且是否显著,从而证明语用文化教学对策是否可行。经过软件自动分析得到下表数据。
表1显示通过ANOVA检验出来的统计值为.002,小于显著水平值.05。这说明此次问卷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失误明显减少,也证实了在语用文化教学对策展开后,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检验学生两方面语用能力提高水平是否均衡,将此次问卷语言语用失误量和社交语用失误量作为变量输入SPSS18.0软件,经过软件分析得到下表数据。
表2显示通过ANOVA检验出来的统计值为.003,小于显著水平值.05。这说明经过语用文化教学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率与社交语用失误率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且语言语用失误依然明显高于社交语用失误。
五、结论
将语用文化因素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使语言知识富有生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死记硬背的单词、短语鲜活了起来,语用文化知识的掌握揭开了语言表达背后的原因,减少了语用失误的产生,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理解力,这对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未来的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改进语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语用知识的导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时语体意识,减少语言语用失误,从而使学生的语用能力整体均衡地提高。而且,语用文化教学不应局限于大学英语课堂,也可通过在外语教学中开设文化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体验或实践活动,或举行专题讲座等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其能在两种文化间自如地进行角色转换,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 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9.
[2]Damen.L.,Culture Learning: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Addison-Wesley,1987.
[3]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Seelye,H.N.,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Lincolnwood,Illinois: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93.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YB4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6Q013,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6BYB31。
作者简介:
李宁(1980.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研究。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项目教学法英美文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35-03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1]全国各高等院校也在积极地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努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迫切希望能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1世纪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不是在英语语法、读写译等专业知识技能上具有优势的传统的研究型人才,而是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相关行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开放式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虽然各高校英美文学课的授课方式各异,但基本上都是采用主要讲授文学史、文学选读或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相结合这三种模式。而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是一种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肩负所有解释的责任,介绍文学理论、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作品主题等等,学习者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导致了文学教与学的相互脱节、文学教学与语言实践的相互脱节、文学理论研究与英语教学实践的相互脱节。这种相对陈旧的文学教学模式有碍于引导学习者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当中,通过项目教学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项目教学法
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于2004 年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 是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4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以“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 Project -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 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3]这个教育模式旨在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等。迄今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 国际组织,汕头大学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加入该组织的成员,此后,我国陆续有一批高校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各专业不同的需求进行CDIO 本土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成果。将CDIO 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Teaching Approach)是基于CDIO 教育理念下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它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做来学习( 1earning by doing) ”,采用项目( project) 的形式,通过团队协作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4]它以成果为成绩,旨在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需求达到和谐统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一直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大中小学各个科目的教学,在西方国家,项目教学法同样应用于外语教学。[5]由此可见,把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教学法使用于大学英语教育中是可行的,也是对传统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三、项目教学法在英美文学课上的具体实施
大学教育中任何一门专业课的教学都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思想,英美文学课也不例外。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也应该完成传统角色的转换,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结合英美文学课的特点,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一)构思与设计阶段
1. 制订项目任务
英美文学课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文学理论知识和作家作品两大类,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情况,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等理论知识还是由教师讲解比较好,可以把作家作品这一类知识作为项目任务分给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去完成。根据不同的文体形式可以把作品分为诗歌类、小说类和戏剧类。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前要确定本学期要完成哪些代表作家的介绍、作品介绍及作品赏析,制订出具体的项目任务,同时安排好上课的进度,制订出详细的教学进度表。
以英国文学课程为例,分别选取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英语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的学生为实验班,在每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实施项目教学法。每班学生人数在40人左右,该校使用的教材为罗经国主编的《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册),大三年级第一个学期授课,课时为64学时。教师在开学前根据英国文学课的内容、作品的不同体裁等制订出的项目任务如下:
作家介绍:一个学期让学生完成对20个作家的了解及介绍。
诗歌欣赏:精选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8首诗作为诗歌赏析内容。
小说鉴赏:完成9部经典小说的鉴赏任务。
戏剧表演:了解并欣赏2部戏剧作品后,进行戏剧改编并上演。
2.项目分组
由于CDIO 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基础上的、合作的、协商的一种模式,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参与项目进程中,成为项目顺利完成的一个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培养每个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因此,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表现的机会,大家互帮互助。而分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教学的成效,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明项目的具体内容、项目要求以及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思想上足够重视,领到项目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准备,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这也是对项目组成员责任心的一种培养;在接下来的分组工作中,要注意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的有效分配,还要考虑到成员之间在课下紧密接触的便利性等。项目任务分组及要求如下:
①每位作家介绍由两位同学共同协商完成,要求结合课本及网络资料知识,制作PPT展示。
②每首诗歌鉴赏任务要求一位同学完成,要求完成诗歌讲解的同时配以诗歌朗诵,可以采用视频或音频的方式。
③小说讲解要求三位同学配合完成,一位同学介绍小说情节,一位同学分析作品主题、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等,要求通过板书或者PPT展示;最后一位同学完成作品精彩片段的讲解与赏析,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文字和视频结合起来。最后大家提问讨论,三位同学负责解答。
④戏剧改编表演要求整个班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完成一部,戏剧改编工作要求2个同学完成,戏剧表演要求10个左右的学生分担角色,其余同学负责舞台设计、道具设计等,在学期末向全校师生展示,以此展现外语系学生的风采。
每个同学清楚任务要求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任务,教师根据情况做调整。这些任务是有交叉的,也就是每个同学领到的任务不止一项,但是完成的时间不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统筹安排,协调矛盾的作用。
3. 项目实施运作阶段
分配好任务的同时,教师要强调成果展示的具体时间,要让负责每个项目的成员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耽误课程进程,要有责任感。在项目成员准备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项目成员之间要互相讨论沟通,共同设计、共同完成对项目的最好展示,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在此期间,也可以和教师及时交流,互相提取建议,实现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在项目展示前,要提前一周告知老师如何安排项目展示,包括哪些内容,采取哪些方式,以此避免不合理的安排。教师主要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在内容不会出现错误的前提下,尊重项目成员的设计构思,使其按照他们的思路顺利展示,展示完之后可以采用讨论、提问、教师纠正或补充、总结的方式最终完成项目内容,真正实现“做中学”。各个项目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计划进行,整个课堂如上演的一幕幕精彩剧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扮演主角,教师饰演配角,共同完成所有项目内容。
4. 项目评价及考核
为了全方位综合检测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考核方式上也引入了CDIO项目考核的概念,改变了以往的“一张卷子见分晓”的片面考核模式,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和课堂上的表现,淡化期末考试对总体学习成绩的影响。在英美文学这门课的考核中,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具体的项目评价分为三种方式,项目负责人自评、不同项目互评和教师对项目的整体评价及对个体评价。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组成员在准备过程中、任务展现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不同项目之间的互评从大家对项目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的接受程度进行打分评价;教师根据各个项目组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对每个成员的表现具体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