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1:03: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发展,实践策略
学校教育创新,指以创新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学校教育。也就是说,通过新的创意、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行为来构建有变革创新能力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理念,学校教育创新目标的实现和价值的大小,最终在于是否使学校得到了在新的平台上的发展。其中最核心的应该是:是否使学生得到了新的、更优良的发展。教育创新的归宿,也往往是教育创新的主要依据和评价,即是否使学生得到了真正的、积极的、健康的发展。就学校教育创新的整体发展而言,课堂教学的构建是最基础性的建设,对学校教育创新的实现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也在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上实际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最终呈现结果。
一、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美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B•乔伊斯和M•威尔在对自身及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之后,从100多种模式中总结出了25种模式,在1972年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规范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化。
二、教学过程及其理论
2.1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由三个最主要的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构成的。其主要关系如图1
教师
学生
教材
“三要素”说流传很久,影响深远。《教学论》就称:“学生、教师、教材内容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它被称为教学论的三角形,无论失去其中的哪一个,都不称其为教学。”日本教育家在《现代教育学基础》一书中写道,“一般认为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有三个:教师、儿童和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教学论三角形’。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学习者是儿童。教学是为了儿童的学习而展开的。第二,从学习的依据来说,学习是凭借教材进行的。学习的本题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教材。第三,协助和促进儿童凭借教材进行学习的是教师。”因此可以认为,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
2.2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的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2.3教学过程的功能
教学过程具有很多方面的功能,全面的认识和开发教学过程的功能,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传递功能。通过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巧技能。因为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过程,所以它可以发挥出高效率、高质量的传递功能。
2.发展功能。通过教学过程,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发展,以及身体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兴趣和探究能力等。
3.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知识增长、能力发展,而且思想情感、精神面貌、道德品质也同时受到熏陶、发生变化。教师应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使教学过程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给学生的思想和道德以有益的影响。
三、发展认识能力的教学模式类型
3.1奥菲贝尔的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奥菲贝尔认为,教师在教授教材之前,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并能反应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从而能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
奥菲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来自接受性学习,而这里知识又是用语言呈现的。只要呈现的言语材料能够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相联系,并且学生具有内部的学习动机或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致力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转化,言语接受性才是有效的。可见,奥菲贝尔是在运用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来改造传统的教授教学法,赋予了新的活力。
运用此法的关键是设计好“组织者”。在这里,它使用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在学习新教材之前给学生一种引导,使以后的学习更加稳定、清晰。
总之,奥菲贝尔的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演绎教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为传统的教授法注入了新的活力,较适合目前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但也容易导致机械式学习。
3.2发现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是:
对假说进行反复验证
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况
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
转化成能力
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1)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通过假设问题环境,诱导学生从有关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建立假设。
(2)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在发现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诱导和学生的议论,对所发现的问题形成假定的说明和解释,使知识由分散、零碎向完整、综合的方向发展。
(3)验证假说。假说有多种,假设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在认识论上是完成由主观不确定性向客观确定性、理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完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4)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布鲁纳曾举了一个发现教学的例子。在六年级的地理教学中,开始学习北方中央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地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幅绘有天然特征和天然资源但没有地名的地图上,找出这个地区主要城市的位置。最后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提出了许多假设——一个水运理论,一个矿藏资源理论。布鲁纳说:“这对于过去把城市现象看成想当然的市区儿童来说,这种发现是很有价值的。”
(5)转化为能力。发现教学不仅要求学到知识,而且要求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四个优点:一是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二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三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四是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但发现法也不是万能的,他要求有专门的教材,并且要求学生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不能偶尔使用之。
3.3系统教学模式
系统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而有效的掌握书本知识和技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只是注重知识的接受、认知、记忆和再现,不利于学生创造才能和动手能力的发挥,亦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被指责为“填鸭式教学”或“注入式教学”。目前,人们正着手改变这种现象,出现了许多系统学习教学模式的变化。
3.4“1+4+1”教学设计模式的提出
北京师范大学乌美娜教授认为,“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传统的教学设计将知识分成小块加以呈现,设计过程常常是“目中无人”,这种狭窄的视野很难把握课堂运行的整个系统。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时间、教学材料、教学手段等诸多要素,各要素关系错综复杂又瞬息万变。那么教学设计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把握住这些关系?
笔者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结合系统论观点把课堂看作有活力的运行系统,提出课堂教学设计要综合考虑六大要素三大系统,即“目标导控+(资源整合+结构布局+行为优化+信息反馈)+问题驱动”,简称“1+4+1”模式,该模式概括提炼为如2所图示。
目标导控
问题驱动
资源整合
结构布局
行为优化
信息反馈
“导控+运行+动力”三大系统
图2“1+4+1”模式
“1+4+1”教学设计模式以现代教育及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支撑,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情、学情和教学资源,进而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
良好的课堂生态应该是一个自然、开放、平等、各要素共生共长和谐平衡的系统。“1+4+1”教学设计体现了目标引领,从资源整合、结构布局、行为优化、信息反馈等要素进行系统策划,实施有效运作,以“问题”激活思维提供学习的动力,形成导向目标的课堂运行机制,形成互动生成课堂运行系统,使教学效能呈最大化。
教学设计是以追求教学效能最大化为出发点,“1+4+1”教学设计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最优化原则,即教学的有效设计是以较少的成本消耗获得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导向;系统化原则,即运用系统分析法,把教学过程看成动态交互系统,以目标为导向,综合分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各要素间的关系,形成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问题化原则,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概而言之就是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主体性原则,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其过程始终目中有人,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调动学习者积极有效介入学习为立足点;理论性原则,教学设计是凭借大量感性经验、根据目标任务对教学过程的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韩桂风,现代教学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E-learning2.0;交互白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056―04
相关研究指出,交互白板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普及型教学工具,[1]而交互白板引入课堂,势必引发课堂教学的变革。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具有E-learning2.0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可以更好的协同、合作、共享和体验,但目前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还不够成熟。基于此,作者结合交互白板作为一个E-learning2.0环境的构建工具、信息化课堂的教学工具,对相应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试图提出一个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以求教于相关专家并希望与一线实践者交流。
一 E-learning2.0环境
互联网从web1.0发展到web2.0,相应地,E-Learning作为技术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也从E-Learning1.0演变到了E-Learning2.0。传统的E-learning(即E-Learning1.0)主要以网络课程或课件等形式呈现,更多体现的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学习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E-learning 2.0则是在e-Learning1.0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单向传递与协同共享教学方式的融合。[2]它使用“小块松散组合”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联合起来支持专业学习社区的创建。[3]也就是说,E-Learning2.0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互动与共享。
E-learning2.0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一个开放的服务聚合平台,并为学习者营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2)学习对象的动态化,集中体现在自治、多样、开放、交互等四个方面。(3)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降低准入门槛,同时鼓励学习者贡献自己的价值。(4)提供实时的资源。(5)关系的复杂化、社会化,E-learning2.0的关系不再局限于学习者和数字内容之间的交互,而是由学习者、教师、动态学习内容等构成的一个个性化、社会化的学习环境。由此我们不难看出:E-learning2.0环境是一个“学生本位”的、动态开放的、个性化的、社会化的学习环境。
E-learning2.0环境的构建需要软硬件技术的支持,而在课堂中引入交互白板,则实质上就是构建了一个基于交互白板(作为网络终端)的E-learning2.0环境。
二 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
一般认为,传统课堂的主要教学工具是黑板、粉笔,这种课堂信息呈现方式单一、信息资源缺乏、学习活动空间难以展开。多媒体课堂的主要教学工具是计算机、投影仪,尽管这种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信息呈现方式单一、信息资源缺乏的缺点,但是在多媒体课堂中教师会受所用课件的限制,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4]
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上则是以交互白板为主要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教学工具的独特性使得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既不同于传统课堂也不同于多媒体课堂,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交互白板作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5]它有效的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既保持了传统普通黑板教学的优点,又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潜能,有效解决了课堂上多媒体平台的局限性,为师生信息交流和情感交互搭建了很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把传统课堂与多媒体课堂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
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具有技术集成性高、资源整合性强、交互功能好、适应多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易于实现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的结合。其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相比也有着突出的优点:能够更好地激情导趣、建构知识;创新设计教学活动,整合课堂教学资源;电子备课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及时反馈评价,促进教学相长。因此,可以说交互白板是课堂上构建E-learnig2.0环境的最佳选择。
三 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设计
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如下情况中进行的教学设计:即课堂上利用交互白板进行教学,并且通过交互白板构建出了E-learning2.0环境。也可以说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1 教学设计特点
(1) 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关注其学习过程。
(2) 学习的内容和资源动态化、社会化,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在E-learning2.0环境下,学习内容动态化,主要体现在自治、多样、开放、交互等四个方面;学习资源管理社会化,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共同建设。
2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
(1) 学习者
从传统的课堂到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环境,教师和学生一样作为学习者的情况越来越多。当教师作为学习者参与到学生这一学习团体中时,教师和学生就组成了学习共同体。E-learning2.0环境下,由于网络技术的支持,学习者还能够实现跨区域的学习与交流,即不同班级或学校的师生构成更广范围的学习共同体(不同情况下学习共同体如图1图2图3所示)。共同体中师生都可以操作白板,使之成为活动的场所,也可以通过白板搜索、展示各种所需的信息资源,使之成为信息呈现和交流的场所,还可以通过学生将真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结合在一起,从而也能通过白板达到情感上的互动。
(2) 学习目标
在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中,由于教学工具功能的限制,课堂缺乏互动性。这不利于学生对过程方法的体验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相应的学习目标也侧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E-learning2.0环境下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如图4所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互动形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学习资源。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因此,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学习目标应当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3) 学习内容和资源
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都难以在课堂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较单一。E-learning2.0环境下,学习资源来源丰富,优质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和白板实现跨区域的共享和交流。因此,如何组织和使用学习资源也是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4) 学习策略
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式和方法。[6]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中,教师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比较单一,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有利于创设情境,建构知识,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因而可以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如心像、示范、头脑风暴、案例研究、操练与练习等等。
(5) 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而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则很难顾及。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E-learning2.0环境下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互动性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交互白板具有拍照、数据统计、保存等一系列特殊功能,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反馈结果记录并保存下来,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如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3教学设计模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师自身经验与技巧、学生认知方式、教学环境条件,许多研究者总结了各不相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尽管模式千差万别,但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相似的。作者根据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及其基本要素,创建了一个基于E-learning2.0和交互白板的设计模式框架。如图5所示:
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主要有:目标确定、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六个步骤。
(1) 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开端。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本位”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2) 分析
分析的对象包括学习任务、教学环境和学习者特征等,主要是分析“谁在学”。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中,学习者可以是一个班级的师生或者更广范围内组成的师生共同体,分析这些学习者具备怎样的学习特征(如初始能力、学习风格等)。这是教学设计工作中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3) 设计
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内容资源、学习情景与学习策略、学习者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媒体工具五个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什么”。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设计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慎重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策略的组织与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教学媒体工具的选择。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核心部分。
(4) 开发和实施
开发和实施,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学”或“怎么学”。即根据教学目标和设计要求,开发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的执行阶段。
(5) 评价
如图5所示,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评价要依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融合。
四 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应用案例
1 案例说明:
本案例以高中二年级数学为教学内容,所用教材为二期课改人教版,这个教学活动是空间几何教学的开始阶段。
案例假设AB两个班级(不限是否在同一所学校)都安装了交互白板,并且拥有校园网环境。其中A班是数学强班,B班较弱。AB两班决定开展基于交互白板双向互动课堂。A班的优秀数学教师利用白板进行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况通过网络传输到B班,B班学生借助交互白板与A班学生同时上课学习,B班教师在本班现场辅导。
2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体几何框架,理解平面的描述性概念和平面的无限延展性,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② 过程与方法:由二位平面向三维空间拓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合作学习体会平面与空间的联系与区别。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2) 教学环境条件
AB两班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和相似的教学内容,能够组成学习共同体。并且两班均具备E-learning2.0环境下基于交互白板课堂的硬件条件,即拥有交互白板系统并已联网。
(3) 学习者特征分析
AB两班学习者均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其中A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强。
(4) 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准备教学内容和资源,重点是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以及媒体工具(主要是交互白板)的使用。AB两班教师在课前应至少有两次交流,第一次两名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概要设计,第二次则制定教学活动流程、细节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5) 学习活动的组织
活动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AB两班各自回顾平面几何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目录,类比构建立体几何知识结构。然后A班教师用创意笔在白板上画出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B班通过交互白板观看A班实况,B班教师对本班学生加以解说。
步骤二:AB两班各自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及展示图片(如果其中一班有更好的教学模型,也可以通过交互白板给另外的班级分享演示),让学生讨论得出平面的描述性概念及特征。然后AB两班在交互白板上将各自得出的描述性概念和特征进行比较,两班教师分别代表各自的学生在线上进一步讨论。最后教师在班上展示平面几何的知识框架体系。
步骤三:AB两班各自给出任务书,让本班学生动手制作在平面内无法完成的一些模型,将学生的思维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拓展。然后A班教师克隆若干空间图形,并作局部修改,让学生识别其中的线面位置关系,B班观看A班实况,同时B班教师对本班学生加以说明。
步骤四:AB两班各自让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想象力画出空间四边形,并在白板上同时展示两个班极学生的成果,教师分别加以讲评。然后A班教师结合识图题分析画空间图形的要领,B班观看A班实况,B班教师对本班学生加以解说。最后AB两班教师分别给出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任选一个绘制立体图形,并在白板上展示,教师用快照保存学生作品,并点评其优点与不足。
步骤五:AB两班分别给出适合自己班学生的课后思考题和一些背景知识网页,让学生课后阅读了解空间几何的基本学习内容。
(6) 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整个过程作出分析,以求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3 案例分析与反思:
第一,该案例主要围绕交互白板的交互功能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组织上精细,活动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征,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并且通过交互白板使AB两班共享了A班的优质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首先,A班优秀教师利用交互白板的创意笔来汇制平面图形和相应的立体图形,讲解知识要点,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AB两班的交流探讨,逐步展示平面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随后,A班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克隆功能向学生展示出几个由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步骤,巩固了在第二步中所掌握的知识。AB两班教师让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在白板上绘制变化过程,从而达到教学互动的目的。在小组作品完成之后,小组成员用白板向两个班的全体同学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展示后用快照功能来保存作品,达到教学资源积累的目的。
第二,A班教师利用交互白板进行教学,B班学生可以通过交互白板(网络支持)清楚地观看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A班的主讲教师与B班的辅导教师配合,为AB两班的学生们提供了多种教学支持服务,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AB两班的数学教师可以就A班主讲教师的现场课为教研案例,开展如何提升数学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研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数学教学的教师实践共同体。网络环境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实现观点之间的共享,更能够激起学习者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建构知识,从而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7]
五 结束语
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Paul Clark)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8],交互白板的应用也不例外,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需要一套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是个多要素相互作用动态多变的过程,E-learning2.0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如班级间协作带来的协作学习中人际冲突的问题[9]。这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E-learning2.0环境下交互白板课堂教学设计目前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和相关研究者不断地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 2005,(5):21-26.
[2] 牛端,田晟.Web2.0下的E-learning变革:从单向传递到协同共享[J].现代教育技术,2008,(8):14-17.
[3] Steve O' Hear. e-learning2.0-how Web technologies are shaping education[EB/OL].
2006-08-08/2008-08-20>.
[4] 邱晓丹,钟晓燕,黄颖.基于交互白板的互动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资讯,2005,(11):30-31.
[5] 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3):43-46.
[6] 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10-111.
[7] 张豪锋,孙颖.论网络学习中的意义交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18-220.
以下是于松峰老师给我们栏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不同的教师观察点和学习点不同,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基层体育教师,我一直比较困惑“通过这个栏目,我想看到什么?”
1.称之为教学设计吧,缺少很多的要素,其中有些直接就把教案称之为教学设计,这让我们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如果是详细的教学设计,篇幅就会受限。
2.通过这个教案我们最想得到的是:这位教师在这一课次的教学中采用了哪些好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我们自己的教学寻找可借鉴的有效参考;从这一角度出发,一份详细的教学片断描述强于一份详细的教案。
3.从这份教案中,我们想得到作者确定的教材重难点是什么,与自己的有没有出入?作者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自己能想周全吗?能够得到这些答案也相当不错,但是在有些教案中,我们得不到。
建议:多选取有教学亮点、方法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并切实有效的教学片断;如果教案涉及到方方面面就应可圈可点;教案就是教案,不用教学设计代称。
一、表格式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和范例
于老师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正是我们目前较为困惑的,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感叹投稿命中率低,从某种角度讲,命中率是由这份教学设计能给读者带来多少启发而决定的。一份课时计划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组织等基本要素,按照人教社《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范例表格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几个内容。(见表1)
二、基本部分设计核心要义是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于老师提到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在设计中的体现,这是稿件是否能录用的最重要指标。一份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基本部分的教学,而基本部分教学设计的核心要义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这是类似于医生为患有相同疾病的不同病人提供处方的问题,这一步骤的本质就是规划学习过程,为相同的学习运动技能提供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很多老师按照教学的常规,在基本部分教学中设计的不是策略和方法,而是练习的一种形式,比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集体统一练习,没有考虑事先预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个方法,比如,前滚翻技能学习中需要解决“低头含胸”的问题,可以设计在下颌和胸之间夹纸片的滚翻练习;解决篮球运球体前变向“转体探肩”难点时,运用比肩稍宽的两根标志杆限制身体的横向过杆。以上两个例子中所提到的方法就是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中要写的内容和步骤,所以基本部分所要写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针对于事先预设的教学重难点,如果涉及到学生参与练习时,要标明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比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般教师就写到这一步,没有提到进行合作的方法,这会让老师们看的云里雾里;再有分层练习,一般教师就写到根据技能水平进行动态分层,怎样分层?依据是什么?这些没有写明。老师们设计写得很详细,字数也很多,但关键点没有突出,关键步骤没有写明白,让很多老师看了教学设计,第一感觉是看不懂,借鉴价值不高。
本栏目推出“教学片断设计”的意图就是让老师在某一技能上提炼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从单纯的方法开始,省去一般性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直奔主题,提炼方法。但是在审理稿件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用案例的形式来描述,过多充塞学生上课的细节问题,偏离了编辑的真正意图。
三、设计的理论依据分析
我们几乎在每篇稿件中都能发现“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的理论依据板块,但更多的“指导思想”不是在真正指导着自己的教学(或教学设计),而是在给自己的教学戴帽子、贴标签,把自己的教学冠以新的理念,比如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等,但是在教案中却丝毫没有体现,指导思想与教案成为了两张皮。可以说这一部分拿来主义的成份比较多,很多老师没有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学情分析,即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等等。只有准确分析学情, 真正做到了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相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学设计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提出“学生要达到事先提出的目标应该要做些什么”,从而一步一步揭示出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进而选择、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设计技能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要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接受一些系统性设计知识。学习的内容有一般为教学设计、教学学科和教学方面的内容。此外,教师要不断付出努力,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并且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对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构成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深远。
1.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活动和行为对教学设计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数学的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小学数学知识可以螺旋上升,从而逐渐向着“数学化”方向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前期、对每个单元教学之前等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主要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教学设计过程。站在教学过程上分析,可以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分成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等等。站在阶段性的角度对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分析,可以顺着分析——设计——评价——调整这一顺序进行[1]。对于每个阶段而言,教学设计的能力上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侧重点。
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要素
2.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这一学了并不是十分复杂,其内容是介绍数学这种工具性学科的,也就是说小学数学内容十分简单,但教学上比较单一。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而是通过趣味性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式,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充分的了解到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但站在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心底的热爱。因此,开设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是对教学进行设计,需要围绕“趣味性”这一因素;第二方面是教学的设计具备相应的“多元性”,通过“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提升,再利用多元性提升学生对学生的喜[2]。其次是对教学的进度进行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7-1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于较为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大的兴趣,可以说新鲜事物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丧失对事物的持久喜爱和追求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可以持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需要围绕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生活经验开展。
设计时,将小学数学教材中过于抽象的内容,通过相对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容易,避免学生陷入复杂的数学知识当中。此外,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思维逻辑相符合。另外,提出的问题需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考虑,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形象化,并且培养的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又涉及了具象性和差异性,教师要分析如何让组织的差异性得到扩展,使孩子学习能力被提升,这一问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性问题。例如,教师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具体提出的教学设计进行对照并分组实验,按照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掌握学生的需求。最后,分析教学问题和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数学和认识数学,这一内容和教学目标还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可以提升孩子快乐程度的任何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提炼,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
2.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设计技能
设计技能主要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整体设计,也就是具备设计方案的前瞻性。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因素有学生对课堂作业的不知、遇到问题之后的反应、对课后作业的审批等。这些环节均包含着整个过程当中[3]。此外,还要对教学策略进行设计,怎样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并且使课堂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如何将相应的情境带入课堂当中等。最后是对教学的媒介进行选择和设计,现有的媒介中有教师、书本和黑板等。教师应当明确如何对这些媒介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如何对这些媒介进行正确理解。此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这些媒介的重要性。这些内容也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2.3课后调整和发现教学问题的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问题,并进行课后调整的技能主要有对课后进行科学总结并进行客观性评价。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属于一个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前,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进行科学重组和调整,进而实现对整体的优化。在课后,教师需要对整堂课进行客观性总结和评价,找出这一设计中缺失的部分,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小学生以及教师得到全面性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预设,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堂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后的调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后补救,进而结合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接下来课程的设计。与此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或者经常出现的问题作出较为深入的分析,最终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结束语:
以上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可以被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性条件,也就是数学学科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教育知识;第二类是支撑性条件,也就是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第三类是发展性条件,也就是教师的意识和态度。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并且不断实践,才能最终摆脱随意化以及经验化,使教学实践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梅赞.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以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25-26.
[2]李孝诚,綦春霞,史晓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56-61+67.
[关键词]网络;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大量运用,为创设以学习者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的建构,从而使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的、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得到普遍重视。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设计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是整个“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它贯穿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一体化原则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来达到知识传递的目的,这是一种相对松散的模式,而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管理》教学加入了新的要素――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介入,对教学内容来说,它是一种表现工具,可以实现更优化的内容表现;对于教师而言,它是一种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工具,可代替教师作很多常规的工作;对于学生,它则是一个认知工具,不仅可以帮助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发展认知能力。教学媒体的这三种主要作用,使得教学系统由松散变成紧密,大大提高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频率和强度,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内部信息传递和转化的效率。因此,“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综合考虑这四个基本要素,实现教学要素的一体化。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育模式之下,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因此,《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设计要围绕着学生这一要素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的获得为最终目标。
(三)能力素质培养原则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和传递,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认知技能的发展。就《财务管理》课堂而言,尽管其具体的知识可能更新换代很快,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素质,就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快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从而以灵活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的总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设计新颖,会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潜能,令学生迸发出智慧的光芒。设计不当,则可能成为知识的堆积或方法的罗列,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是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尝试运用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各种媒体的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把学习过程更多地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针对财务管理课堂教学的特点与需求,结合网络时代教学与学习理论的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时,强调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强调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并发现新问题,实现学用相长。基于此,我们对《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基本流程归纳为:网络导学、理论学习、模拟实验、课堂实践等四个基本环节。
(一)网络导学
笔者认为,在课堂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引导,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各个方面(知识、方法、心理)的准备。可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财务管理》课堂导学信息,其内容可包括: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联;课程知识框架;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课程学习的方法或建议;课程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课程教学管理信息等等。也可针对本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或热点,在网上组织课前研讨活动,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二)理论学习
《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以企业资金运动为核心,以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报酬为基本观念,以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为主线,以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等理论问题以及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业务方法为主要内容。这些知识内容应用性强,与实际问题情景联系紧密,针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主要特征,这里笔者强调案例教学与专题学习。教师应提供与课堂学习相关的文献或案例,通过网上交流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评述;并针对重点、难点或热点,结合相关知识,组成专题,提供专题学习资源,设计专题学习活动。
(三)模拟实验
《财务管理》课程实验是以企业财务运作为核心,利用专业实验软件,模拟企业财务预测与决策过程。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逼真的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受到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它让学生(实验者)通过对若干财务政策与方法进行单因素实验或多因素实验,观察实验中的差异现象,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检验某项财务活动的科学性。通过实验加深对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认识。在该环节中,教师从虚拟企业现实的情景中设计实验案例,并提出有关财务管理问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利用专业计算机软件分析、整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表达研究成果。
(四)课程实践
作为一个实践性学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对所学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深化理解,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针对课程特色,设计与课程学习要求相关的、难度适中而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项目或课题;组织学生组成项目工作小组,完成项目任务,提交作品或报告,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记录活动过程,组织与引导展示、反思、交流与研讨。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
广东商学院从2003年起实施教学信息化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一直秉承“研究―计划―实施―评价一反馈”的工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教学应用方面
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备了进行网络辅助教学模式构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在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也正是建立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上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为此,财务管理教研室的教师集中优势兵力,白行开发了《财务管理》网络辅助课程、财务管理实验教材及软件,并组织学生创建了“学生学习创新网站”等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也为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管理》课堂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还成立了研究小组,对《财务管理》课程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迁移进行研究,为普通高校通过教育教学信息化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下以股票投资课堂教学为例,予以说明。
教案:对外投资管理
(一)教学内容
第八章对外投资管理
第一节股票投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内容
2、熟悉股票的种类
3、掌握股票的估价方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股票价值的计算
2、对外投资管理组合策略
(四)教学学时
课堂教学:6学时(其中,实验课2学时)
课后学习:4小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要求学生根据《财务管理》网络辅助课程中提供的相关导学的内容,对本章的学习目标、课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知识点不同层次的要求作初步了解。
2、课前要求学生根据《财务管理》网络辅助课程中提供的相关网站查找感兴趣的上市公司,了解公司基本情况及相关财务信息。
3、课堂在线展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行情及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理论讲授。
4、实验课:综合实验六: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5、课后网上讨论:你认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是非理性成长,还是价值回归?以目前的股价,你乐意进行长期投资吗?
6、课后思考
(1)与债券投资相比较,股票投资有何特点?
(2)股票估价的方法有哪些?
(3)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国内外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有哪些?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教师;学习内容;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指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诸环节、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描述、计划与规定,即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与程序,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优化的效果。
现代教育观念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习”,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认识到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决策能力等是社会对人才质和量的需要;现代教育观念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作用,强调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批评性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和实验能力等。
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设计
有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师如何把教学内容讲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好教学,如何减轻教师教的负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的问题,更要考虑学生学的问题,不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仅仅放在教的方面。
2.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停留在认知性和技能性目标方面,对媒体的使用目标常考虑如何运用这种媒体去传授知识。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性格、兴趣、气质……)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能注意到发挥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的作用,但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目的性还不很明确,缺乏明确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意识。
3.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及现代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要素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应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时间与空间六个方面。上述六个要素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缺一不可。没有教学工具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就没有进行教学活动的机会;没有空间,教学活动就不可能以任何形式存在。
4.教学设计者应具有的素质
为了确保教学设计的成功,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应具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学习心理、传播、媒体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有很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辨别关键因素。
5.要灵活运用模式
由于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教学系统是个开放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如环境、学生、教师、媒体、信息等各种因素都处于变化之中,因而要在掌握要素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思考重点解决哪些环节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
学习内容可分为认知类、动作技能类以及态度类三种。认知类学习内容又可分为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能力(观察、推理)两方面。动作技能类学习内容可分为实验操作、自制标本、绘图、乐器演奏、唱歌跳舞等。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在学生的学习中,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如学习电脑打字,除学习打字动作外,还必须了解有关汉语拼音、标点、文件格式、移动规则等知识,没有这些知识结构,动作技能是学不好的。因而分析动作技能学习内容时,不仅要分析有哪些方面的动作技能,还要考虑学习这些动作技能所需掌握的相应知识;情感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是一种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分析情感类学习内容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形成或改变态度后,应能做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培养这种态度。
二、小结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南。目标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尺度之一,也是指引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有规定制约的功能。编写教学目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编写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对学科教材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清晰的概念,有利于帮助教师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调节教学活动过程,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教育游戏;汉字学习;教学设计
1.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的日趋普及,网络游戏这个产业已经风靡全球。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随着校校通、校园网建设、数字化校园等工程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的娱乐特性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新课改一轮又一轮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改革理念也步步深入人心,新课改注重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而此特点恰恰和注重团队精神、激发竞争意识的教育游戏相一致。因此将教育游戏运用到小学生汉字学习课堂中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新境界,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汉字学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虽然汉字的使用总量很大,但常用的汉字使用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1000个常用汉字己经覆盖了90%的汉字使用情况,2400个汉字已经有99%的覆盖率,这就充分说明常用汉字比较集中,数量也不大。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汉字大约有3200字,因此汉字学习在小学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十分重要[2]。
游戏化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借鉴游戏的悬疑、挑战、自主等有关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蔽于游戏活动中,不仅丰富了教学的手段,而且更加符合小学生生性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使汉字的学习更有效率[3]。
2.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1)教育游戏
关于教育游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游戏软件本质上是电脑游戏,只是其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意义,游戏内容具备趣味性和知识性,玩家在游戏情境中,要运用各种知识来完成任务。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游戏软件本质上是教育软件,其中的内容和任务都是与课程相关的,而且它具备了电脑游戏的某些特征,充分利用电脑游戏的内在动机。本文所探讨的教育游戏软件属于上述的第二种观点,即教育游戏软件是一种教育的软件,它充分利用电脑游戏挑战、目标、情节、竞争、合作等内在动机,把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游戏情景中,让学习者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习得知识,锻炼技能。
(2)汉字学习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那么汉字也是记录汉语的工具。汉字应该起源于“结绳记事”。“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汉语得以交流的重要辅助工具,它有形、音、义三要素[4]”。因而,汉字学习“是一项主体(人)和客体(汉字)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活动,不仅要认识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还要建立形、音、义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
2.2 相关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为学习它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意义构建、再加工形成自我知识储备的过程[5]。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而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支柱,也是必不可少的四大环节。
(2)情景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中要清楚自己的目的,然后自觉的进行实践达到自己的目标。感知和自觉地思考、有意识的反思是紧密相连的。与情景创设相关的原则包括学习环境中的语言、群体和个体的活动、文化意义及差异等相关因素的互动。结合本游戏其原则具体包括:情景中的学习原则、积极参与的学习原则等等。
(3)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是由芝加哥大学的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博士提出的,他描述了人在完全沉浸某种活动时,注意力绝对集中情况下,除此活动外无意识地完全排他现象[6]。一款教育游戏设计的成功与否,不是游戏本身融入多少文化知识,也不是参与玩家的数量可观,而是学习者能脱离现实生活的干扰,完全沉浸其中,在虚拟的环境里产生现实生活里无法拥有的自由,这样才具有可玩性。
(4)教育游戏理论
教育游戏是集教育和游戏二者于一体的,让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个性化发展,借助互动性和游戏的娱乐性给学习者一种寓教于乐的全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它利用学生天性好奇、爱玩游戏的心理,借助游戏这个互动的沟通平台,达到传递信息和知识的目的[7]。这样新的教学模式完全跳出传统教学的樊笼,给学习者非同一般的感觉,兴趣使他们达到意料之外的学习效果。
3.教育游戏在小学汉字学习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如果再继续延伸要素则增加了教学媒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等。目前关于教学设计过程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不同理论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组成部分,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8]。这几个过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上一步是为下一步作准备,同时也引导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3.2 教育游戏在汉字学习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流程
此设计是根据狄克-柯瑞模式进行设计的,然后根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的七个基本组成部分设计出汉字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框架
(1)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分析学习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和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是对教学活动开展后需要达到的目的的整体描述。教育游戏运用的汉字学习中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改变传统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需要掌握的汉字。
(2)学生者特征分析。学习者分析包括认知发展分析、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分析等方面。小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坏境的影响。小学生的记忆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能很好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有时会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忘记或者当他们去完成作业时却感觉比较吃力。
(3)学习内容分析。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汉字学习的要求,这里探讨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汉字的学习与传授及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中的内容分析。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汉字笔划数、偏旁部首和结构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学习。因此教育游戏应该包含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教育游戏的选择。选择一款好的教育游戏对于用教育游戏进行汉字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育游戏必须保持游戏性和教育性的平衡关系。如果只强调教育游戏的游戏性,那么它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就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相反太过重视教育性,就会使得整个游戏变得死板,缺乏趣味性,也会使学生对游戏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样也不能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总之,教师一定要注重教育游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5)教育游戏辅助汉字学习的教学实施过程。教育游戏辅助汉字学习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阶段,另一个则是在学生进行游戏练习阶段。对于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阶段,此时教师是重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适的操作,首先是进行游戏的基本操作,教师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然后就是依据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提出任务,即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第二阶段主要是学生进行具体的游戏的操作,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完成游戏任务。最后就是对游戏进行探索和总结。
(6)评价。评价一般是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评价一般分为两种:课堂中的评价和教育游戏自身带有的评价。利用教育游戏结合汉字学习的方式,那么评价也将会是全方位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如果游戏能够科学地设计,那么它来自于内部的自我评价和系统给予的积极评价有助于游戏者形成正向的自我欣慰感。游戏者从游戏中获得肯定,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些活动,能够从中获得满足,所以在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游戏内外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一定将有助于学习。
4.结语
教育游戏应用于学习过程,倡导的是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方式。将教育游戏运用于小学汉字学习课堂,更好地实现与现有课堂的有机融合,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在实践操作运行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实施方案,适时地调整教育游戏的难易程度,否则学习者将关注玩乐因素而忽视核心内容的学习。
本文提出了在小学汉字学习课堂中运用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流程,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流程的部分环节缺乏更详细、深入的阐述,此模式尚未接受实践的检验,还需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完善。(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12
[2]邢红兵.现代汉字特征分析与计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73-194.
[3]肖少北.论汉字学习在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作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13-16.
[4]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10-19.
[5]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0,(12):33-50.
[6]吴冬芹,周彩英.浅析沉浸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4,(12):18-21.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现状;完善
建筑设计包括多个环节的教学,前期调研、功能规划、场地解析、空间形态、土地控制以及设计一体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将建筑设计教学工作当做一个整体性来理解。
1建筑设计教学现状
1.1生源问题
在很多高校的建筑设计相关生源往往在入学没有经过摸底考试,对于建筑设计本身的理解也非常有限,所以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在逻辑思维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空间、色彩等方面仍有非常大的欠缺,绘图技巧、色彩把握等方面都需要后续的教学来解决。
1.2师资力量
在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甚至直接从相关师范或者高校毕业之后就走上教学的岗位,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践教学能力较差,有的高效教师队伍人数较少,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教师对学生不能全面的引导和教育,这就造成教师辛苦,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1.3建筑设计课程安排在很多地方的院校,建筑设计的课程依旧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为理论教学,设计作图,改图,评图的基本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质性的改革。
2建筑设计教学的完善
2.1教学设计基础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基础设计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中,知识的积累是后续素质和能力体现的基础,结合课本,建筑学概论以及设计概论等来向学生展示一些建筑设计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理论知识,设计小任务的设定主要围绕建筑的空间认知、色彩搭配、材料建构等方面,从面积的对比、环境认知以及场地、道路、外观的基本要素学习进行引导,利用课堂以及作业让学生通过小的设计以及模型制作来实现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熟悉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等,通过形象有趣的方式来让学生培养起初步的建筑设计理念,为后续的设计教学和工作打下基础。
2.2建筑课程设计
在建筑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中,因为有了教学设计的基础,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将建筑的设计、计算机的绘图技术以及构筑训练等内容进行综合,通过对房屋建筑学、画法几何以及建筑构造等学科的综合来实现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专题设计的形式,例如小型住宅设计,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具有特色的方案,通过学生不同专题的设计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对于建筑形态的理解以及把握,通过相关设计手段来强化建筑的空间特征以及功能性,在模型的制作、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强调技术和空间构成法,注重环境和生态观念的提醒和建筑的形象表达,视觉的表现在这一阶段要不断的强化和完善。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还总结了很多实践经验、掌握了一定的设计力法、提高了设计的综合能力和职业上作能力。
2.3专题设计
这一过程是强化的阶段,需要教师通过题目的设置来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把控和加强,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这一过程对于建筑的设计主要偏重于建筑的共性与特性,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经验和优势,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题选择可以从建筑设计构造、建筑当代设计、建筑古代保护设计、数字化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专题的应用和选择可以让学生自主发挥,也可以进行小组的合作形式,最终得到设计成果,教师要对设计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保护。
3设计与实践的结合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建筑设计与实践体系的结合,将学生的设计理论与日后的职业联系起来,通过对课题或者实习过程中的设计来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完整性的理解,帮助学生对社会中建筑设计大趋势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筑设计教学内容要以创造性的培养为皈依,凸显建筑设计的社会性和个性化。所以相对于传统的专业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体系的结合教学更应为成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有目的性的实践方式来进行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引导和设计水平的提高,除了在课堂上的渐进性提高,在教学内容和框架下进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要制定教学的基本单元,在教学大范围内进行师资的优化分配,将理论化较为优秀的教师与实践性强的教师向搭配,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同时得到有效的提高,协调专业主干课与相关理论课的关系,通过纵向教学班和横向教师群,改变设计课教学师生一对一的传统封闭式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多教师,在开放的环境中扩大学生选择教育信息范围和思维交流机会,真正提高学生创造力。对相关职业实践内容的培训也酌情增加,促进教学的开放性,吸引相关建筑设计行业人员的加入,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行业敏感度,校外的设计院、城市规划等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成立相关指导部门,通过对行业动态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检验来弥补校内师资等方面的不足,通过讲座、专家交流等形式来让学生更为明确的接触到行业的动态,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不足,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动力,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和专家、教师交流,通过项目的参与来实现自主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并且还能够更好的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强化画图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建筑学设计过程能够尊重学生理论和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加强了教学与研究及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是培养开放性创造性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教学现状分析,我们认识到建筑设计教学需要改善和优化的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以及设计理念,采取阶段化、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构建更为合理和高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坚.高校公共教学建筑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2]孙一民,肖毅强,王国光.关于“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1(03):32-34.
[3]陈喆,刘刚,张建.生态思想与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变革[J].建筑学报,2007(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