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生法制教育8篇

时间:2023-10-25 10:28: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生法制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法制教育

篇1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学校;家庭;社会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他们开始进入或者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变化,心理上的烦恼使得这个时期的个体集众多矛盾于一身,因此,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又被人们称为“危险期”。在他们人生的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往往就会走上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一些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部分中学生的法制观念不强,折射出我们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缺失。从这个层面上说,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一、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所谓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向教育对象(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法律理论的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提高法律素质的活动。具体的说,法制教育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法制教育是宣传法律知识、培养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其次,法制教育是为国家造就大量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要途径。第三,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现代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不断强调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制教育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初中生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学生法律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但在对我校123名学生的调研中,约8.5%的学生仍然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约23.0%的学生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较少。因此,总体来说,在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法律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法制教育形式有所突破,但有效性不高

相较于过去传统理论灌输教育,现在法制教育形式明显增多,课堂的教学、法制辅导员的专题讲座、法制宣传片的播放、以及各种各样的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较过去有所增加,但是,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在对我校学生调研中,约4.4%的学生对所列的法律非常了解。形式虽然增多,但是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法制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目前,由于我国初中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品德课,因此没有一个独立的课程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开展还是主要依托于思想品德课、历史、地理等学科。虽然教育部门年年在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进展过程中,形式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教条主义、功利主义还继续抹杀教育的实际功能,直接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三)法制教育常态化,但缺乏规范性

虽然思想品德课中涉及到了一些法律知识的内容,思想品德课也在中考范围之列,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制教育也逐渐进入常态化,但是还不够规范。比如评价方式。既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教育,却缺少一套合理的、独立的评价机制,怎样去评估学生的法律素养,怎样对学生的法律观念进行摸底了解,经过一定学时的教育,学生的法律知识有怎样的进步,很多学校领导、教师还是无法做出科学的界定,甚至直接忽视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学校领导、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四)城乡法制教育存在不平衡性

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性一直是困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题。这是由区位因素、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不得不承认,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对这种不平衡性得到了更深刻的体会。最为典型的是父母对法制教育的态度上,调研中农村学校有70.2%的学生家长没有与孩子谈起过法律方面的问题,城市却有61.3%的家长会给孩子讨论法律知识。

此外,不平衡性还表现在教育条件与教学效果的不平衡上,城市中学法制教育条件优于农村中学,无论是学校的硬件或软件设施,城市中学都具有优势,法制教育资源相对来说也比农村中学丰富,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平衡。

三、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体作用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是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其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成效。

(二)重视家庭法制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长的法律意识情况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成效,家庭在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动员家庭的参与,才能巩固法制教育的实效。

(三)大力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社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有着能动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有效利用社会力量,积极拓展法制教育的渠道,形成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篇2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的深远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对初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质量。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无疑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正确熏陶、家庭的科学培养及学校的思想教育。

1.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法制的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得从初中生所受到的法律教育和熏陶说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功能,让初中生能从潜意识里认识到自己不良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的行为。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的增强,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己日后走向社会的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中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这点是显而易见的。

2.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法制观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基本国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普法教育的宣传与深入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促使法律成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所遇问题的手段。有些初中生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主要就是没有养成基本的法制观念。对于事情是对是错、是否合法,初中生应具备起码的识别能力。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不良的现象以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都会考验初中生的法制观念。初中生遵纪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拒法律所禁止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他们在正确的法制观念下享受学习和生活。

3.法制教育有助于约束初中生的行为

初中学校应在初中生入学前,大力宣传校规校纪,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视,使即将长大成人的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渴望像大人一样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叛逆心理很强,对家长和教师的话语往往持怀疑态度。思想品德课在乎对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的科学培养上。触犯校规校纪是要受到学校处分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校规校纪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既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从思想的源头上约束初中生的行为,避免其在不经意间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法制内容授课上,通过一些预定背景的设置,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让初中生融入课堂中,同时多提供其融入社会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其就能够大胆开口,互相讨论,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学到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其把心灵美和行动美结合起来,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做人[2]。

1.明确初中生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相关义务都做出了规定。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想到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对法律所赋予的相关义务也要依法完成,比如,义务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也是其必须尽的义务。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明确了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在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时,更好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设置特定背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设置特定情境,模拟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亲身体会到法制教育带来的益处,更进一步明确自己如果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更能预见到自身如果走向违法犯罪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法制教育,如请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人物来课堂上现身说法;与当地法院建立长期联系,让初中生在法庭上亲身体验法官的审判过程,从而领会法律的威严和魅力,等等。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养上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3.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

法制教育可以达到普法的作用,让初中生从青少年时期起养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但这一作用的体现,离不开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法制教育对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无疑也是有利的。将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去自觉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离不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阶段任教教师一起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努力,通过教师们的熏陶,在知识的学习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巩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基本治国战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际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够自然地在内心和行动上均符合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

4.法制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起努力

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学校一个机构所能全部承担的。在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社会从正面多领导、多宣传初中生的行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实际行动,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头的时候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一同努力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确法制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积极意义。国家的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引导、家庭对初中生的负责任教育,加上学校的科学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对其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结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信息时代影响更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规模在扩大,不仅仅会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来越重要[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谁都应该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历程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为之奋斗。只有经过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种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发芽,最终才能长成法制教育的参天大树,让每一个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阳光之下,这是一个长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闫玉芳.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10.

[2]曹稳年.有法乃大有“情”乃“真”——谈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法制教育[J].学周刊,2014(30):111.

篇3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的深远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对初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质量。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无疑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正确熏陶、家庭的科学培养及学校的思想教育。1.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法制的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得从初中生所受到的法律教育和熏陶说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功能,让初中生能从潜意识里认识到自己不良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的行为。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的增强,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己日后走向社会的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中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这点是显而易见的。2.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基本国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普法教育的宣传与深入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促使法律成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所遇问题的手段。有些初中生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主要就是没有养成基本的法制观念。对于事情是对是错、是否合法,初中生应具备起码的识别能力。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不良的现象以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都会考验初中生的法制观念。初中生遵纪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拒法律所禁止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他们在正确的法制观念下享受学习和生活。3.法制教育有助于约束初中生的行为。初中学校应在初中生入学前,大力宣传校规校纪,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视,使即将长大成人的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渴望像大人一样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叛逆心理很强,对家长和教师的话语往往持怀疑态度。思想品德课在乎对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的科学培养上。触犯校规校纪是要受到学校处分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校规校纪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既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从思想的源头上约束初中生的行为,避免其在不经意间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法制内容授课上,通过一些预定背景的设置,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让初中生融入课堂中,同时多提供其融入社会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其就能够大胆开口,互相讨论,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学到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其把心灵美和行动美结合起来,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做人[2]。1.明确初中生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相关义务都做出了规定。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想到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对法律所赋予的相关义务也要依法完成,比如,义务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也是其必须尽的义务。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明确了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在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时,更好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设置特定背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设置特定情境,模拟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亲身体会到法制教育带来的益处,更进一步明确自己如果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更能预见到自身如果走向违法犯罪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法制教育,如请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人物来课堂上现身说法;与当地法院建立长期联系,让初中生在法庭上亲身体验法官的审判过程,从而领会法律的威严和魅力,等等。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养上无疑是非常有效的。3.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法制教育可以达到普法的作用,让初中生从青少年时期起养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但这一作用的体现,离不开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法制教育对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无疑也是有利的。将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去自觉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离不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阶段任教教师一起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努力,通过教师们的熏陶,在知识的学习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巩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基本治国战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际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够自然地在内心和行动上均符合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4.法制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起努力。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学校一个机构所能全部承担的。在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社会从正面多领导、多宣传初中生的行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实际行动,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头的时候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一同努力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确法制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积极意义。国家的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引导、家庭对初中生的负责任教育,加上学校的科学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对其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结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信息时代影响更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规模在扩大,不仅仅会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来越重要[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谁都应该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历程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为之奋斗。只有经过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种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发芽,最终才能长成法制教育的参天大树,让每一个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阳光之下,这是一个长期的使命。

作者:程国建 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漳新中学

参考文献:

[1]闫玉芳.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10.

篇4

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健康工作者,而是应该把其融入各种课堂上,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政治学科具有道德价值观引导和人文关怀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每一位学生积极健康的生长是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点以及在政治课堂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生理、心理的客观要求。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具有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尚不完备,生理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家庭社会的依赖与寻求自主矛盾等特点。这些原因导致他们比成年人产生更多的焦虑和遭遇更多的挫折,也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在短期内心理上的困扰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困扰,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一个健康的人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让人们身体的健康更加具有保障,然而中学生面临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大,很容易产生心理畸形。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我们不时听到青少年自杀、自伤等相关事件,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一项调查称:上海2500名青少年之中有24%想过自杀,中国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青少年则是其主力军。由此可以看出,对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健康阳光的心理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开展幸福生活的钥匙,对一个人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们政治学科的使命

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教学具有高的契合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心理学领域,道德价值和道德感情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因为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生活在特定的情绪、情感情境中,能否具有正确的感知与体验他人情绪并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对人具有重要意义。而政治教材恰恰是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亦是审美的优秀范本。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道德情感,丰盈滋润学生的心里,进而内化为其道德价值取向。在教材中处处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教师应注意挖掘,带学生徜徉其中,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心理学具有众多经典理论,可以为政治教学提供绝佳的组织手段,进而创造更为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比如“短板理论”告诉学生最差的一块板决定储水的容量,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奥卡姆剃刀理论”告诉学生在做事情是应该把握事情的主流和实质,顺其自然,不把问题复杂化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世事洞明皆学问,对于政治课程更是如此。一个学生政治素养绝不是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丰富生活经验与阅历。而心理学正是基于人们生活经历经验的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成熟,达到心理健康与政治素养提升的双丰收。

三、在课堂上灵活应用

(一)挖掘教材资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本身包含一个个生动形象、具有哲理与情感韵味的小故事。学生透过阅读、分析、思考,从而认识世界、体味生活。读书可以丰盈人的头脑,思考可以让人更成熟。比如,当讲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把理论与现实相连接,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当大家遇到挫折时,不应该仅仅看到其艰难困苦,而也应看到透过这次挫折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经验,成长更多。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二)创设教学情境

政治教学课堂不应该是个严肃的“一言堂”,而应该具有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增加班级活力,以情感为纽带,以理智线索,实现道德教育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生用脑子来思考,用心来感悟。课堂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竞赛等,帮助学生适应团队合作,增强其服务和奉献意识,激发每一个人的学习与交往动机,让学生有意识地和别人沟通交流,互相肯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提升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内外的实践活动都是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肥沃的土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像“困苦也是一种幸运”“给别人一个笑脸”“当别人误解你时”“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主题都是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不错的选择。

(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篇5

一、初中体育教学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的程度不深。在我国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许多的初中教师和学校认为语数外是学习的重点,体育知识是一门副科,可学也不可学,从而导致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深,忽略了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由于受到学校政策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师的地位远远比不过主课的教师,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学生为了应付中考,更是将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不重视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更甚至于在体育课堂中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从而导致初中的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体育的教学和学习,使得体育课堂无法顺利的开展,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体育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教学设施的不足。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许多学校忽略了体育的教育,在聘请体育教师时,对教师的要求也不高,更甚至于出现一个年级只配备一个体育教师,一个教师带所有班级的现象。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调动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在教学中不注意自身的形象,应付教学。同时,由于受到资金的影响,使得许多的学校缺乏体育教学的场地和设施,从而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导致体育活动无法顺利的开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许多的农村偏远地区,初中学校连最基本的操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等设施都没有,体育器材更是严重的缺乏。

(三)体育教学的空间相对狭小。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将教学的活动限制在体育课堂上,并没有对课外的活动进行有效地拓展和构建全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使得初中的体育教学的作用无法进行充分的发挥。同时,许多体育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依旧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对体育的教学进行足够的研究和创新,从而在体育的课堂中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逃课、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等现象的发生。因而,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面的现如今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想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要让学校、教师和学生了解和认识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引起学校对体育课堂的高度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向学生讲解学习体育的好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的体质和抵抗力。

(二)体育教师要做好榜样。再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必须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体育的教学,并要注重自身的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品质道德,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品质和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此外,学校领导也要对体育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适当的关注,针对体育教师欠缺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育方法,从而开拓教学的空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体育设施。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取决于体育教师和体育设施,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聘请高素质、高专业的体育教师,并为每个班级或者是两个班级配备一名体育教师,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从而使得体育活动顺利的开展和实施。同时,要建立体育课堂的最基本设施,并添加先进、科学的体育器材,如: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场地的建设,添加跳绳、铅球、足球、篮球等体育器材,对体育课堂进行有效地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并在相互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体育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6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激发 求知欲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16-02

初中物理教学相对枯燥,在学生看来,物理学科学习的都是一些乏味的数据和理论。物理学科不同于人文学科那样让人学起来觉得非常有趣,需要记住的只是各种公式以及演算再演算的过程。枯燥乏味的符号及生硬的公式令学生在课堂上毫无兴趣,很多学生都会对物理产生一种望而却步的想法。怎样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求知欲,令物理学科课堂活跃起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初中物理老师关注的问题。而实际上,学习兴趣的培养才是物理教学的切入点,这成为每一个初中物理老师应当并且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

兴趣属于一种具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成为了人们力求了解不同事物以及从事某些活动的倾向,这样的倾向总是同相关的情感联系着。它展现了专心致志地用非常大的热情以及耐心,去看待和探讨某些事物以及某些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变。学习兴趣成为了学生对待一门学科学习、研究和探索的内在动力。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成为了所有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初中教育属于一个人接受正规学习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具备很大的可塑性及模仿性,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初中物理属于一门重要的应用及实践性的学科,对生活及升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训练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及更强的学习动力。

二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策略

1.通过“物理情境”

“物理情境”指的是需要营造让学生可以进入物理教学氛围里的教学方法,就如一个好的故事或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令观众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初中物理教学要消除掉学生对物理课堂昏昏欲睡的状态,老师一定要制造一些恰当的,适合学生真实状况的情境,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美好、生动,让教学目的可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制造出物理教学的艺术成效。“光的折射”就可以设计成这样的物理教学情境:实验装置是在一个玻璃槽里盛满水,水里放置一片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裁剪成的鱼,找几个学生通过各自的钢丝快速扎向水里的鱼,因为学生一直觉得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是非常准确的,在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下,自然产生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用自己的经验或直觉构成错误的判断。老师将泡沫片从水里拿出来,发现所有的钢丝都落在了鱼的上方,这时老师要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应学习“光的折射”现象。通过这样的物理教学情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物理课堂的情境设计,只求简单,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难度降低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共同参与,过于复杂,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起不到激发学生活跃思维的作用。物理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将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融入进去,不然,学生会对老师的设计茫然失措。好的物理情境设计,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教学环节中。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物理教学里,如果只关注对教材的照搬式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老师在使用初中物理教材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如用拳头去击打石头,被打的是石头,可是为什么痛的却是手?为什么在同等面积的海里,一个人会沉下去,而同等重量的船却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钢笔可以吸进去墨水,而其他笔却不可以?很多学生对这些事物都有一些接触,可有的学生却完全不懂,因此,学生就会迫切希望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实验进行演示,可快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欲望。通过询问学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来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探究的兴趣,将学生的脑、眼、口、手全部都生动活泼地调动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通过老师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老师的教学特点以及个人风格来决定的,并且老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教学风格主要包含了教学的技术、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它体现出来的教学风格非常受到学生的崇拜及注意,进而加快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物理课堂的应用性比较强,里面有丰富的内容及知识,所以老师的教学不可以像一般的课程教学那样过于乏味。老师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加重美感,语言要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对性情活泼的学生,要运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激发起课堂的气氛,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建立学生的主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在教学时,要清楚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重点人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做一个“配角”,不断指引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猜想问题,指引学生理论知识及实际相关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学习和实验中去。并且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做到敢想、敢说、敢做,建立起学生自主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应给予及时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得到升华。

5.作业布置和评改的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没有作业的布置。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强调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要充分考虑课程安排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制定,并合理地采用评改的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且认真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措施,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增加对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无味的物理学科,更需要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所以,物理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划、有目的地对学生采取培养兴趣、激发兴趣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找到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可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手段,精心策划教学程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发,进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少佳.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

[2]俞裕.海岛农村中学高一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状况分析与改革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张家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金钥匙”――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4]毛技业、于卯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1

篇7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法制意识教育 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法律法规是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的规范准则,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无条件遵守的。初中生大多才13―17岁,处于学生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人生理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强化法制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形成遵纪守法的人生理念,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与引领作用。

一、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利用各种教育时机,对学生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1.发挥阵地法制宣传作用。班级宣传阵地是强化法制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板报设计中,加入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栏目与版面,或是刊载一些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学习体会等,在班级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2.强化班队会课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展班队会课活动中,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多熟悉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可以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内容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等。

3.注重谈话谈心警示效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当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捕捉有关信息,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地把握,帮助学生消除思想矛盾,有效预防违法隐患。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升学生的法律条规理解能力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走进政治教学,在法律常识教学工作中,多媒体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律常识解读。初中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有些法律知识内容既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又高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如果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则显然对学生理解无裨益,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针对学生对宪法非常陌生,教师在教学《神圣的宪法》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宪法知识专题片,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基础,使学生加深对宪法的地位、起源、特性、分类、作用、重要性、法律效力等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信息补充。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如果教师不补充相关信息,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如教学“法不可违”等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虽然明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不深刻理解这一含义,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以深化教学成效,如可以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等各个角度选取一些素材进行教学补充。

3.运用多媒体进行关联案例分析。在法律常识教学中,为了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法律概念、条规进行分析,以典型案例为抓手,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时,我选取了本地“3.15”晚会上曝光的一起劣质高压锅伤人案件视频短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生产商与销售商在哪些地方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消费者怎样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权益维护。通过这样鲜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法律素养。

三、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内化感悟

枯燥的法律知识讲解,不仅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法律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如果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关联较为紧密的实例,就可以拉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成效。

1.选取社会热点案例进行教育。初中生虽然生活在校园内,但是对于社会发展是非常关心的,对于来自社会的一些热点信息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以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些热点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如教学“护佑生命安康”内容时,我向学生出示了本市2000年以来14周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图表,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情。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学生增强对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

篇8

一、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

众所周知,英语口语学习主要靠模仿,而模仿的前提就是仔细观察。英语课堂是学生模仿的第一现场,教师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因此在口语教学时,就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发音,仔细观察发音时的口型,并认真模仿教师说英语时的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作为榜样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在教生词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电化教学设备等,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直接理解和记忆词义;2.在教句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例句,自己发现英语结构的内在联系和英汉结构之间的差异;3.在课文教学中时,可采用先语篇理解,后句子理解,后短语和单词理解的方法。这就意味着让学生首先站在语篇的高度上,纵观全文的结构和内容,通过自身观察,试图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来对文章进行猜测和理解,并发现新的语言现象和生词。

二、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长期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教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几乎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无论是教单词和短语,还是讲解翻译课文、讲述语言点以及语法,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可言。现在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而言,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中有很大的篇幅是需要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这也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切实从学生需求出发,课前认真备课,结合教材内容准备符合学生操练需求的口语素材,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锻炼口语的空间,让他们有所学,有所得。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所以只有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潜能。

三、激发学生对自身口语学习能力的高度自信

自信是挖掘内在潜能的法宝,是学生学好口语的关键因素。要激发中职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卑心理,消除畏难情绪,建立说一口好英语的自信。以下几方面是笔者长期教学中的心得感悟:

1.坚定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作为教师,每届新生入学,我都会告诉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每个个体身上都有许多别人希望得到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能学好口语,关键是要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在我任教的学生中,许多原来英语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都是以他们自身坚定的信念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

2.引导学生相信人类自身的潜能。前苏联学者对人的潜在能力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正常人如果发挥了自身潜藏能力的一半,那么他将掌握40多种外语、学完几十门大学课程、可以将叠起来几尺厚的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由此可知,每个人自身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并非没有“天赋”。只要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在学习中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那么每个人都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3.肯定学生的点滴表现,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做到多一点表扬鼓励,少一点批评训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并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对他们提出有梯度的要求,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并且要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体会取得进步、获得肯定的快乐。特别是对口语能力不佳的学生,要更加小心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多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多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熏陶,体会口语学习的乐趣

与汉语相比,英语本身也蕴涵着美。然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知之甚少,因而难以领悟和体会英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向学生揭示英语的美,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起学生体会美、鉴赏美、表达美的热情,使学生感受英语的内在美;在体会口语学习的乐趣时,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潜能。

1.体会英语的节奏韵律之美。英语的节奏感很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律美。学生通过多听多说,就能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发音规律,感知英语的节奏、韵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英语原声的电影电视,听一些语音纯正的英语广播等来体会英语发音的规范正确之美。此外,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英语。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假设一定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模拟交际表演。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进行Free talk或Daily report,也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讲故事、猜谜语或讲笑话。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调、艺术感受等综合素质会得到充分发展。

2.体会英语的意境之美。中职英语教材不乏文质兼备、言简意赅的佳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背一些美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英文作品的理解,体会作者运用语音营造出的意境之美。在诵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句型和短语中体会到不同的含义,而句型和短语的变换使用则反映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利用英语本身蕴含的这种美,启发学生多说多练,在说和练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意境之美。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内外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口语;教师还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和资源,创设富有中职学校特色的英语教育情境,这些都是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潜能的有效途径。

总之,学生的个人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中职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培养,使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实际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