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学音乐教育8篇

时间:2023-10-25 10:27: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音乐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音乐教育

篇1

一、中学音乐第一课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千万不要忽视中学音乐第一课的教育。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既保留着小学时的童稚,又怀着对中学生活即将开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梦想。教师对起始课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今后音乐课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美好渴望和梦想,变成能感受到的东西,并化成希望,为今后学好音乐课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呢?

上好第一节课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丰富多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可运用故事导入法、谈话法或让学生欣赏一段名曲,或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开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精心选择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自弹自唱。教师的演唱与演奏要能化成一股暖流,融进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原来是如此迷人,令人陶醉,给人以启迪。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恰到好处,既不能量大而太赘,又不能因量小而夹生。教学方法应力求灵活多样,切不可满堂灌,应既有教师讲解,又有穿插其中的音乐欣赏;既有教师提问学生,又有学生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不伤害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和自尊心。总之,要让学生感到进入中学后的这第一堂音乐课与小学音乐课有着明显的不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比小学音乐课更丰富更多彩,使这第一课成为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王国的向导,又是一次诱人的艺术享受。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纵观当前我国的社会音乐文化,高雅、严肃的音乐有之,粗俗、低劣的音乐有之,丑恶、污浊的音乐也有之。音乐教育者的当务之急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们对美的欣赏,完全是自觉自愿的,是人的一种内在自然的需求。人们会不止一次地观察一幅动人的绘画作品、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会在明丽的风景中流连忘返。十八世纪俄罗斯强力集团的音画就是作曲家根据画谱出乐曲,使视听融为一体。鉴于此,我们不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意识地借相关的美术作品辅助教学,把视觉和听觉统一起来,通过声像结合的情境设置进行直观的欣赏,如《春江花月夜》的教学就可以如此展开。

审美教育以形悦目,以情感人,其教育效果往往是持久的。常有这样的情形:深刻的美感印象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道路,而这种美感印象可能还是人们在童年时代或少年时期所获得的。如《满江红》、《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优秀歌曲,就曾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起了巨大持久的推动作用。这种艺术教育作用和巨大感染力,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三、注重班级合唱的训练

合唱是集体艺术形式,是靠集体歌唱、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合唱的基础关键在于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个人的基本功。要使整个合唱团声音上谐调、平衡、统一,除进行必要的集体训练和形成统一的发声状态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在合唱中的“冒尖”是破坏整体艺术的行为。

合唱训练实际上是整个身心的协调训练。音乐教师在进行班级合唱训练前,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科学卫生的用嗓知识,接下来可训练学生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及一些基础乐理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另外还应训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呼吸与起声状态的统一,母音状态的准确,将声音统一在高位置的共振上,音色的融合,语言的清晰,情感的表达,声部的平衡与和谐。

在合唱训练及平时的发声训练中应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手势动作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部分。手势是一种语言,它可以状物、言志、抒情。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既不生动,也不全面,往往力不从心。合唱教学中可运用手势指挥训练发声、演唱,使学生在训练中注意力集中,严格按指挥的手势要求去做。教师通过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往往能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并揭示出作品内涵。

合唱教学的实施,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视唱、音乐听辨、唱歌表现、相互协作等能力明显提高。现在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已能协调、平衡、统一地演唱两个声部的合唱作品。

四、注重基础教学,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每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决心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探索或尝试一些音乐教学方法。

1.根据音乐知识教学由浅入深的规律性,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音乐教育始于何时,以及什么是音乐,音乐表现十大手法,音乐欣赏的方法、步骤、目的等。

2.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讲解人声分类,演唱形式,民歌,民族乐器、乐队与西洋乐器、乐队,还可以介绍一些有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进行节奏和节拍方面的基本训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内心节奏感,让学生在用手划拍的基础上,逐渐扔掉“拐棍”,形成不靠形体动作的辅助而单凭心智去准确掌握节奏、节拍的能力。内心节奏感的训练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结合视唱、听音、唱歌、欣赏音乐作品进行。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音的长短、强弱、速度等纯音响的运动形式方面之外,还要注意其中的表情因素和情感的体验。

4.器乐教学引进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而器乐的引进应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这里只能进行口琴、竖笛的器乐教学。可以看到,学生为了练好一首乐曲,经过反复刻苦钻研,在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锻炼。器乐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音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整个课堂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音乐教育;融入策略

流行音乐是相对于传统音乐与艺术音乐而言的,是一种具有广泛听众,具有吸引力的音乐。在现代社会,流行音乐覆盖面广,其内容与形式自由简捷、通俗易懂,代表了现代流行、现代娱乐、现代时尚的音乐形式。同时,流行音乐又具有一定的教育与审美功能。因而,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流行音乐展开课堂教学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一、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

流行音乐是一种不同年龄人群雅俗共享的音乐,具有大众化、普及性特点,尤其受中学生喜爱。然而,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不可全盘否定流行音乐,而应以一种科学、积极、大胆、谨慎的态度来看待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从音乐发展进程来看,在大众音乐生活中,流行音乐有着广泛的影响与渗透作用,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广泛传播,影响了他们的观念与行为方式。从音乐教育视角分析,若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主要有两种渠道:课内音乐教育,属于校园文化圈;课外音乐熏陶,属于社会文化圈。其中,课内音乐教育是根据课标而展开的。就其内容而言,课内音乐虽考虑到了音乐学习能力与趣味等因素,然而教育的依据更加注重的是教育本身特点与目标。第一、音乐教育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尽管算不上复杂、渊博,却也根据相关的教学原则与教育要求而构建的,有一定的规范性。第二、音乐教育需依据学生特征,以实现教育目标。所以,具有显著的学习性特征。而青少年的课外音乐欣赏,也有其独特性:随意性、零散性、自发性。即没有外在约束与压力,是自发选择。所以,这一选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既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另外,学生在欣赏课外音乐时,通常是以“娱乐”为动力的一种自我满足过程,而不是自觉学习过程。所以,学生的课外音乐欣赏又具有娱乐性特点。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可适当引入流行音乐,以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融入策略

1、选取适宜的流行音乐,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中学生一般兴趣广泛,但这一兴趣有时只是短暂的。而流行音乐因其自身特点而深受学生喜爱。在流行音乐中,其节奏鲜明,或优美,或抒情,或轻松,或活泼。其演奏方式各式各样,具有丰富色彩、多变的音响,常运用电声乐器。一般而言,声乐作品往往具有浓郁生活气息,曲调顺口、手法通俗,容易传唱,同时演唱时侧重声音技巧,让听众有亲切感、自然感。相对于民族与古典音乐,学生更愿意接受流行音乐,而觉得民族音乐太俗,古典音乐难懂,缺乏兴趣。当前,有些流行音乐,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唱歌热情,也有着一定的励志作用,可消除学生的紧张的情绪,如《相信自己 》、《海阔天空》、《阳光总在风雨后》等。

2、引入流行乐曲的不同演唱方式,辅助音乐课堂教学

流行音乐一般通俗易懂、活泼新颖、且容易模仿,这符合了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入流行歌曲,不但将流行音乐进行演奏或演唱,还可以利用其丰富多彩的演唱形式与方法来辅助教学,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第二单元《音乐的风格时》,可先播放周杰伦的音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当音乐结束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周杰伦的音乐属于哪一类风格?学生纷纷回答;“Rap”、“Hip-Hop” 、“R&B”。那么它们究竟表示什么意思?这时,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此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解这些音乐术语,同时分析其节奏旋律特点。接着让学生重听音乐,使其总结周杰伦歌曲中的R&B特点。然后,让学生欣赏“后街男孩”的音乐,引导学生比较欣赏,并找出其异同点。在讨论分析后,学生了解到“R&B”音乐来源美国,因此音乐更为鲜明、浓郁。在周杰伦等人的中国流行音乐对美国的“R&B”音乐进行了借鉴,同时又融入了我国的音乐元素,如歌词、伴奏、旋律等。所以,周杰伦等的音乐是有中国特色的R&B歌曲。这样,通过流行音乐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风格。

3、引入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增强音乐教学的效率性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以增强音乐教学趣味性与效率性。第一、传统音乐欣赏时,可引入流行音乐,以贴近师生的心灵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口琴教学时,教师可引入流行歌曲来训练学生的音阶练习,如《大长今》的主题曲,学生对于这一歌曲乐曲十分熟悉,充满兴趣。同时,这一乐曲为三拍子节奏,其音高较为单一,易于演奏。第二、在节奏教学中引入说唱音乐,减少学习难度。通过节奏教学,能培养同学们的节奏感,帮助学生把握音乐风格。在教学中,除打击乐、节奏模仿的训练外,教师还可引入流行乐曲中的“说唱”形式,以其独特风格、鲜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一演唱形式类似于“念歌词”,可以使让同学们联想到依据节奏读歌词的方式,更能让学生轻松学习音乐,提高创新意识。

篇3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 影响

流行音乐,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当今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地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所以假如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想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则根本不可能。当然我们应该承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并不适合青少年,而且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歌曲,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流行歌曲。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流行音乐,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歌曲中也有很多优秀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所以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歌曲,在音乐课上把它介绍给学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针对广大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正面引导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个值得探索的教育领地。那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如何吸取好的流行音乐并有的放矢的引入音乐课堂,激起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流行音乐,按通常的说法,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广为流传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土壤之中。多以电声乐队为演出形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多为青少年所喜欢。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学生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

所以中学音乐教育必须引导中学生以客观和冷静的心理去对待流行音乐,那么我们就必须得先知道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首先是由其年龄和心理特征引起的,他们正处于比较有激情的年龄阶段,流行音乐的强劲有力的节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和贴近他们心声的歌词等都比较符合中学生正在发育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还有对爱情的朦胧意识也使他们对“爱情歌曲”怀有特殊的兴趣。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其次流行音乐的自身特征也是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流行音乐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词意直接明了,语言通俗易懂,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特别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还有流行音乐大多音域不宽,一般用真声都可以演唱,这也是它受青少年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学生非常迷恋流行音乐,所以也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谈谈流行音乐给中学生所带来正面影响,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或古典音乐相比,它有着传统音乐或古典音乐所没有的优势,因为流行音乐语言简练,旋律优美,易学易记,节奏富于动感,具有鲜明的通俗性和娱乐性。适应了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中学生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听流行音乐能够有效的放松心情,调节大脑的紧张和疲劳,缓解学习压力。所以流行音乐正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释放这些情绪和压力的催化剂,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康的流行音乐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那么对于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流行歌曲对中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缺乏正确的艺术作品的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而流行音乐良莠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内容庸俗,爱情歌曲占有很大一部分,对于青春萌动的中学生来说,无疑诱导他们把精力转移到谈情说爱上而耽误了学业。

篇4

[关键词] 网络音乐;中学音乐教育;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106-04

网络音乐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音乐文化活动,并在与传统音乐教育的碰撞与融合中,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音乐教育观念,在音乐审美取向、音乐价值追求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当前的音乐教育。网络音乐充实了音乐教育的内容,促进了音乐教育手段和途径的多元发展,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内在关系结构,给音乐教育赋予了新的理解。

1 网络音乐

1.1 网络音乐的定义

目前,学界关于网络音乐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观点,这些定义分别采用描述性、规定性的方式从网络音乐的创作形式、传播途径、存在特点、消费模式等方面对网络音乐进行了相关界定。例如所有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的音乐均可称之为网络音乐[1]。这种观点着重在传播途径上区分了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还有学者认为网络音乐仅指音乐制作人或音乐爱好者将音符转化为数字技术,通过网络生成的音乐作品[2]。这种定义侧重于网络音乐的创作方式和制作技术两个方面。以上两种观点反映出,当前关于网络音乐的界定仍然停留在现象层面,仅根据网络音乐的特点对其进行概念界定难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2006年,文化部的《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网络音乐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音乐产品,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其主要包含通过电信互联网提供在计算机终端下载或者播放的互联网在线音乐和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在手机终端播放的无线音乐[3]。这种定义对网络音乐的属性、传播途径、特点及结构进行了揭示,较为全面的对网络音乐做出了界定。另有一些学者分别从文化、艺术等研究视角对网络音乐进行了概念的界定。纵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基于教育学视角对网络音乐的研究相当薄弱,对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研究较少。

探讨网络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价值,需立足于教育学视角对网络音乐进行概念界定。据此,把网络音乐定义为:网络音乐是根据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的一种内容载体及其工具形式。这样界定内涵有三:首先,将网络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内容和工具形式,视网络音乐为音乐教育的构成要素;其次,网络音乐的运用需根据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使用网络音乐的目的性,这也成为肯定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前提;最后,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有组织、有计划的运用网络音乐,表明网络音乐本身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能够引起教育界对网络音乐教育作用的思考,进而形成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正确认识。

1.2 网络音乐的特点及其教育性思考

网络音乐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显示出自身的特点。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固有体系,并对传统音乐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使音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局面。但网络音乐在发展的同时也对音乐艺术的价值规范、创作观念、审美取向等形成了新的冲击。表现为:在音乐创作层面,网络音乐具有开放、自由、民主的特征,其创作主体不再局限于音乐专业人士,呈现出大众化趋势;在音乐传播与使用层面,网络音乐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使不同群体随时随地都能交流与共享;在音乐类型上,网络音乐表现出种类多元的特征,并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彰显着时代性。

音乐是美的集中表现,是人们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4]。网络音乐作为音乐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人们去感悟生活、了解社会,树立良好的审美价值取向和世界观。但在积极作用的背后,同样存在人们对它的质疑。人们怀疑网络音乐“异彩纷呈”背后的内涵问题、管理与规范问题、娱乐性与欣赏性问题、高雅与低俗问题、音乐价值观念问题等。网络音乐遭受的质疑及其属性特征也给它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带来新的思考。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其对象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学生,其目的可一般表述为旨在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发展。网络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要素,以内容和手段的形式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如何发挥网络音乐积极教育的作用,克服其不良教育影响,这势必要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引人深思的问题。

2 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阐释

探讨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是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逻辑起点,具有重要意义。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实质上是网络音乐融入音乐教育后,其价值的继承、繁衍和创生。人们一般认为,教育价值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理论价值研究、实践价值研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价值观研究[5]。基于此,探讨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则需对其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价值观进行考察。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教育价值分为教育的价值和教育中的价值[6]。这种观点基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把教育的价值作为目的,把教育中的价值作为手段与途径;第二种观点把教育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7]。这种观点是基于教育的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对教育价值进行研究;第三种观点把教育价值分为宏观价值与微观价值[8]。这种观点立足于教育对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价值和教育活动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宏观价值指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微观价值指教育活动中具体的价值作用。探究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无异于对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做出了范围的限定。基于对网络音乐的本体价值和上述三种观点的思考和汲取,认为网络音乐存在三种教育价值,即:网络音乐的本体教育价值、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和网络音乐在教育中的价值。

网络音乐的本体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网络音乐存在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的认识以及对其自身具有的价值作用的肯定,使网络音乐与音乐教育融合具备可能性与合理性前提。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表现为网络音乐的应用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目的,以音乐教育目的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网络音乐在教育中的价值则表现为把网络音乐作为达成音乐教育目的的内容和途径。因此,网络音乐的本体价值是其在音乐教育领域发挥价值作用的基础;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是音乐教育价值追求的组成部分,是以目的为导向的价值;而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则表现为它有助于实现音乐教育目的,是具体化的工具性价值。网络音乐具有的三种教育价值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充分认识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价值有助于对网络音乐形成正确的认识、发挥网络音乐对实现音乐教育目的的作用、提高网络音乐应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 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3.1 改变音乐教育观念,彰显音乐教育的时代性

网络音乐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音乐文化,也推动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网络音乐是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并表现出诸多本体特性,是时展的产物,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随着新时期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网络音乐逐渐被引入到音乐教育领域,与音乐教育进行了融合。这种融合使音乐教育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萌发出许多新特性,给音乐教育赋予了时代特征。它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由封闭、单一转向开放、多元,使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发生变化、教学方法和途径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突破了书本的限定等。同时,网络音乐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提高对网络和媒体工具的应用能力、掌握使用网络和媒体工具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对网络音乐进行解析、讲授、评价等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对音乐教育的宏观把握与具体操作能力。

3.2 充实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把网络音乐作为教学内容是发挥网络音乐本体价值和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的具体表现。网络音乐的独特存在形式使其可以借助教学媒体成为师生共同的学习对象,这是对传统以书本为载体的教学内容的发展。当前,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具有个性鲜明、想法多元、崇尚自由、追求娱乐等心理特征,尚处于人格形成的不稳定时期,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和波动性。网络音乐凭借鲜明的主题特色、灵活的演绎形式、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彰显时代气息的内涵等特点极大程度的迎合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当今学生群体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网络音乐的上述特点不仅使其成为教学内容具备了可能,其本身更是对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丰富音乐教学形式,拓宽音乐学习路径

网络音乐的繁荣发展使音乐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之中,而是将学习的场域延伸至家庭和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运用网络随时随地获取音乐资源,开展学习、欣赏、娱乐等音乐活动,这对传统的课堂音乐学习来说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彻底打破了以往音乐学习范式和途径的单一,拓宽了音乐学习渠道,呈现出音乐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局面。同样,在音乐教学方面,网络音乐的应用使音乐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示范,它能够通过教学媒体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客体和教师间接教育学生的媒介。教师通过视频、音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音乐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模仿、分析、练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网络音乐的应用丰富了音乐的教学形式和学习途径,这也是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的具体表现。

3.4 形成客观评价机制,保证评价科学准确

客观、科学的评价能够对音乐的教与学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传统音乐教学的主体多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针对教师教学进行的评价会存在不客观、不科学等问题,往往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主观色彩浓重等倾向。通过网络音乐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克服评价存在的问题。无论把网络音乐视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在其教育性上都发挥着教学主体的作用,在其工具性上又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客体。因此,在评价过程中,网络音乐及其教育价值便成为受评客体,教师和学生便成为了评价主体。这种主客体关系的转变,使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评价过程无需受到客体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等因素影响,克服了评价的主观化倾向,切实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这既是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诊断和评估,也是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肯定。

3.5 降低教学资源成本,资源获取快捷便利

网络音乐超越了传统音乐所受的时间与空间、地域与国界限制,极大程度的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使人们不再局限于书本、音乐会、磁带、碟片等载体获取音乐资源。这不仅扩大了音乐教育资源的选择范围,也降低了获取音乐教育资源的成本。依托网络,广大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进行快捷迅速的资源搜索来获得满足教育需要的内容。与此同时,网络音乐具有内涵丰富、主题各异、形式多样等资源特点,这些特点为满足师生的教育需要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化的选择空间和范围。无论是欣赏、娱乐,或者学习、交流,运用网络音乐都减少了资源获取的时间,降低了资源使用的成本,表现出空前的廉价性与便捷性,展现出当前音乐教育的时代特征。

4 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局限性

网络音乐与音乐教育的融合给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有未的变革,使音乐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运用网络音乐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是“异彩纷呈”、“错综复杂”。这些问题不能回避、不可回避,也不得回避[9]。必须正视、思考这些问题,探索发挥网络音乐最大教育价值的有效策略。首先,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10]。教师、学生和实践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要素。而运用网络音乐进行音乐教学,无论是把它作为学习的客体(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主体(替代教师授课),整个教学过程都会淡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伦理关系、社会关系方面,使师生之间的情感淡薄、思想沟通受限,教学过程机械僵化,缺乏生动色彩。其次,网络音乐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为对教学过程的宏观组织、具体操作和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运用网络音乐进行教学,尤其是网络音乐替代教师发挥教学作用时(把网络音乐作为教的主体)容易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主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表现出被动倾向。第三,在教学评价层面。通过网络音乐开展教学,虽然可以保证评价客观、准确,但就教学过程整体来说,易出现:评价注重教学效果,忽略效果背后的理念;评价注重网络音乐的本体作用,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评价的诊断功能和管理功能,忽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等问题。这些问题尚待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5 深化网络音乐对于中学音乐教育价值的 反思

网络音乐固有价值,但价值只是其成为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作用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教育价值本身。因此,要正确认识网络音乐的本体价值,开发其教育价值,科学、合理的运用网络音乐开展音乐教育,全面提升音乐教育质量。

首先,挖掘网络音乐的资源优势,提高音乐教育成效。运用网络音乐进行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通过网络音乐建立音乐教育的辅助机制。这就必然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要正确看待网络音乐的优势与不足,结合当前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内在需要,合理开发网络音乐的资源优势,发挥网络音乐作为教学主体与学习客体、内容与手段的整体功能。

其次,消除网络音乐的负面作用,发挥网络音乐的正向功能。网络音乐类型、特点及其属性决定了它对不同受用群体在多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受音乐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和音乐教育性质的影响和规约,要充分发挥网络音乐的积极作用,克服网络音乐对音乐学习者的不良影响及其反教育性作用。这也是当前学界关于网络音乐的“教育性”与“娱乐性”、“高雅”与“低俗”问题讨论的关键所在。

最后,建立网络音乐选择与使用标准,规范网络音乐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管理。规范网络音乐应用的管理,形成良好的选择与使用标准有利于优化网络音乐的来源、认识网络音乐的教育性作用、完善网络音乐的使用方法、合理把握网络音乐的使用程度;有利于构建网络音乐“选择-应用-效果分析-价值评价”全方位、一体化的作用与保障机制,发挥网络音乐的最大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志忠,马华.影视动画编剧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61.

[2]王乃华,李铁.动画编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24.

[3]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2006-12-11)[2013-12-19].http://.cn/i/2006-12-11/17481282518.shtml.

[4]徐敦广.音乐教育与情商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1999,(6):34.

[5]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43(4):128-132.

[6]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07-109.

[7]曾成平,熊明安.略论教育价值[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3,(4):38-47.

[8]王坤庆.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98-103.

篇5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网络音乐;价值

目前关于音乐的类型越来越多,传播音乐的渠道也越老越广发,对于中学生来讲更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他们对充满活力的网络音乐有非常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现代网络快速的发展和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中学生的生活被网络音乐所包围,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会思考,是否能够把学生们喜欢的网络音乐与中学生音乐教学相结合,在音乐基础教育上引入网络音乐,促进音乐教育途径多元化发展,发挥出网络音乐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影响。

一、改变音乐教育观念,彰显音乐教育的时代性

网络音乐不仅让音乐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也在为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网络音乐也是时展的产物,继承了传统音乐也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程拓展和创新。目前网络音乐已经在与中学的音乐教育相融合,将其引入到音乐教育领域。这种引入让音乐教育在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鲜的元素,让音乐教育有了时代的气息。网络音乐也让老师在教学中单一的变现形式变的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在教学内容上超越的书本的局限性,在教学方法上变得灵活多样。为了网络音乐能够更好的为音乐教育服务对老师也有了新的要求,首先需要老师对网络设备和媒体工具能够熟练运用,其次对网络音乐有一定的筛选能够,选择适合学生又能被学生喜爱的音乐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讲授、评价等,掌握对音乐教育的剖析能力和具体操作能力。

二、充实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能够把网络音乐作为教学的内容就是网络音乐在中学生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体现,网络音乐能够将传统教学以书本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拓展和发展,它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借助教学媒体成为老师和学生学习的对象。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具有鲜明的个性、多元化的想法、追求自由、喜欢娱乐等心理特点,处在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时期,学生心理上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和不稳定性,网络音乐具备鲜明的艺术风格、浓厚的时代气息、多彩的演绎方式等一些特点恰好满足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网络音乐将是学生非常有兴趣的学习内容,而其特点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知识的拓展,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发挥重要作用。

三、丰富音乐教学形式,拓宽音乐学习路径

现代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网络音乐的发展,让音乐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音乐资源,这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是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打破了以往教学途径单一的形式,呈现出音乐学习方式多元化的局面。而且在音乐教学中也不是局限在老师进行示范,网络音乐通过媒体能将音乐不同的表达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成为老师间接教育学生的媒体。老师通过网络音乐的视频和音频对学生进行引导,丰富了教学活动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这也是网络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表现。

四、与欣赏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音乐修养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感悟、鉴赏能力,丰富内心情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带领学生走入音乐的世界,为了让欣赏教学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尤为关键,首先内容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鉴赏能力,根据学生心理投其所好,而网络音乐符合这些条件,在学生欣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老师选择的音乐要符合教学的要求排除内容不文明,低俗和消极的网络音乐进入到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音乐会和网络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有直观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欣赏教学中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形成客观评价机制,保障评价科学准确

对音乐客观的评价对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多以老师作为课堂主体,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带领写实进行学习,老师在对音乐进行鉴赏和评价往往带有自我的感彩,而且评价缺乏多样性,老师把对音乐自我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音乐没有自己的感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将网络音乐带入到课堂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网络音乐作为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手段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都将作为客体存在,老师和学生将作为课堂上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中不需要受到客体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由于学生也接触到很对的网络音乐,对网络音乐也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音乐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鉴赏,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这是对网络音乐价值的评估,也是对网络音乐在教育中的价值肯定。

六、结语

总之,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上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老师要深层挖掘和研究,对网络音乐有良好的选择,意识到网络音乐教育性的作用,让网络音乐的价值在教学中得到最大的价值体现。

作者简介:唐玉玲,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初级中学,音乐教师,中教二级,本科学历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学 集体意识 合唱 主观性

一、国内外中小学合唱教学的与比较

(一)国外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1.欧美

在美国,合唱教学早已成为一项无可争议的文化现象,合唱教学在美国基础音乐教育中被认为是一项课外活动,是音乐艺术形式的体现。他们重视合唱教学比较早,成型的也比较早,其意义远远不只是一门学校课程那么简单,其课程安排采取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扩张型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的全部内容,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主观喜好,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音乐教师采用“创作―排练――表演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音乐素质的同时,也完成了对音乐教学上的目标,一举多得。

(二)国内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下发政策,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并要求各级教育厅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重视和发挥优秀歌曲的教育作用,有计划和有效地开展了与中学音乐教学合唱相关的歌咏比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地各校纷纷开展相关性质的歌咏比赛,推动艺术教学的同时,更有力推动了学校合唱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学校形成了“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局面,从此合唱教学有了实践基础和群众性基础。

(三)国内外合唱教学的比较

另外,国内外的教育教学体质不同,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各不相同,所以难分高下,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过程怎样,主要是在于目标的完成,中外各国的教学方法或许也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二、对于中学合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探究

(一)合唱曲目的选择

从以往看来,一些合唱团队为了追求盲目的听觉效果,选择比较传统经典的合唱曲目,如;太阳最红,最亲、祖国颂等,可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的是,这些曲目难度较大,即使学生喊破嗓子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后果就是久而久之,队员的喉咙受到伤害,甚至发生病变,这样就不能达到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合唱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演和应付,最主要是体现出它自身的作用和艺术性,所以,以此看来,在选择曲目的时候更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合唱团体的曲目而不是盲目效仿跟风。

(二)发声与练习方法的教学

在合唱过程中,整体性能是由个别活动的积累,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中学阶段,有些学生的声音还未成形,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换声期间的男生,因此,科学完善的生产实践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在训练中,针对普遍错误的吸气方法,如吸气时抬肩将气流吸至胸腔等错误进行纠正,要教会学生以腹式呼吸换气,始终将在腰部屏气,让腰部的感觉向外扩张,从而确保歌唱的气息有力发声之前应先找准发声的位置来确定发声状态,如;嗅花香的吸气状态, 然后以半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并放松下颌,同时继续保持吸气肌肉的紧张,这些都是合唱的正确状态,也是教学的难点!还有要重点教授的是, 歌唱的同时还应注重神态,神态在合唱表演中极为重要,教导学生笑肌上提,使自身拥有歌唱的积极态度,教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歌唱位置!在发声过程中,要求使用高位置来进行演唱,使发声点适度提高,使声音从颅腔中产生并通过提升笑肌来保持位置,更要注意在高位置发声时,声音和气息应相结合并收放自如,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高音时要使用以假声带真声,不可大声叫喊! 这样一会损害声带,第二,也会摧毁合唱团的和谐,教师必须训练的歌声打破合唱分句,包括文字分析,把握速度,变化和对比的动态,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情感深度的表达,因此,演唱会的过程必须强调与声音,情感的结合,通过与艺术性的处理来迎合观众,歌唱的同时也要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歌曲的氛围,通过揣摩不同的歌唱氛围来做出不同的表情,做出适合而适当的歌唱表情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多位统一。

(三)音色的训练

作为集体活动,合唱要产生艺术性的音乐效果,应有统一的发声,要求音色的完全统一是很困难的,合唱中的音色一般有可协调和不可协调两种: 可协调音色比较明亮、宽厚、圆润等; 不可协调音色有尖细、嘶哑等,而在和声训练中应将不可协调的音色统一到可协调的音色里去,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认真考究和思考这些利与弊,和谐与不和谐的统一才能体现出合唱的艺术性,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单纯的视觉享受,改变不良的发声方式,让自己声音向可协调的音色靠拢,以促使合唱音色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音乐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更应该发挥它的作用和地位,慢慢地由辅助学科向积极的必要学科去过渡,而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主体,合唱教学也更应该发挥它的积极意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统一,不管什么时候,科学的教育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各方面因素达到高度统一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计划。

参考文献:

[1] 冯冶冰. 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03).

篇7

关键词:欣赏能力;欣赏教学;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39-02音乐欣赏教学是进行音乐教育的最有力的手段,对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有巨大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感知音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体验情感,从中得到审美情趣,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并丰富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水平,陶冶情操,增强其表现与创造音乐的愿望。

1.欣赏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扎实,一开始就给他们欣赏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显然不合适。我往往从比较容易理解的声乐曲入手,声乐曲结构简单,而且配有歌词,相当直观,歌词与旋律情绪的搭配十分贴切,使学生容易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向器乐曲过渡。因为器乐曲比较抽象,没有歌词让学生理解和参考,要求学生以对音乐旋律的感受来想象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器乐曲可以先从小作品或者独奏曲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比较大型的合奏曲和交响乐,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从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2.教给学生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音乐是最能深刻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比起其他艺术形式,音乐更能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类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除聋人之外,人类都具备欣赏音乐的本能。然而,单凭这种本能去领会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概括起来,一方面是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旋律、节奏、拍子、速度及乐谱读法等。有了这些知识,即使是很简略地知道一点,也会有助于更好地欣赏音乐。另一方面,力度和音色也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力度越强,音乐就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就越缓和、委婉。音色好像绘画中的颜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特定的音色跟内容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听懂音乐就要努力做到:提高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的能力,提高对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的混合音色的理解能力。

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欣赏者了解音乐的外部形式,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欣赏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3.学科联系,引起共鸣

初中的学生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是在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音乐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乐。如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在教学上可先用多媒体放映伏尔加流域的风光,介绍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让学生了解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现在他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过去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又是怎样的生活?接着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面通过衣衫褴楼的纤夫形象和后面豪华船只形成对比,反映出当时俄罗斯劳苦大众他们忍辱负重,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由于在听觉艺术中渗透了视觉艺术,因此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学生结合学过的劳动号子,用"哎呦嗬""嗨呦"等词配上合适的节奏型创编乐曲,以此来表现船夫们的劳动情景。这种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4.掌握学生情况,把握欣赏层次

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音乐欣赏应根据学生层次确定。初一学生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音乐学习,缺乏音乐基础,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因此,在给初一年级上音乐课时,应注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音乐课,激发音乐欣赏兴趣。也可以通过组织观看青年歌手大赛、欣赏名曲名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初二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掌握,应结合学生身心变化的特点,适当加大音乐欣赏难度。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让学生根据感受初步划分音乐段落,然后教师再总结讲授奏鸣曲式的结构;欣赏《春江花月夜》,可让学生听辨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分辨不同乐器,了解创作手法并背唱主题,等等。初三的学生心智发育已较成熟,音乐知识的掌握也较系统。在音乐的欣赏上可以让学生分辨四声部合唱,了解交响曲、歌剧特点等,并把初中所涉及的音乐欣赏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5.以视唱为本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视唱欣赏曲谱,不仅可温习有关乐理知识,提高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欣赏活动之中。在欣赏前,让学生们随琴视唱歌曲的全部或部分曲谱及歌词,特别像《魔王》这类具有戏剧性情节的歌曲,可将不同人物的唱段分组或分角色进行演唱。以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再如欣赏乐曲《龙船调》时,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默念旋律再请个别学生现场演唱,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视唱进行点评和指正,并给学生做示范演唱,最后让学生集体视唱。如果教师使视唱练习贯穿于欣赏的初始阶段。对于克服"瞎唱"现象,减少"谱盲"。显然大有益处。

6.共同体验学生参与音乐

篇8

中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材的选用

音乐教学教材要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征。要选用那些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音乐形象鲜明、曲调优美、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精品”作为音乐教材。中学生已经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作品,他们对教材中的乐曲能表示出自己的意见:“好听”或“不好听”,“愿意学”或“不愿意学”等,在欣赏方面也是如此,对于合乎他们意愿的作品,就会积极配合,对于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的作品,就会用消极态度来对待。因此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教材应根据他们的情趣来选择性。

(2)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施教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对他们的音乐教学要抓住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有的放矢。中学生时代就是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时期,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想象,想象代表着他们特殊的超越意识。优秀音乐作品表达着人类的信念、理想、抱负与情感,是心灵之声,它能满足中学生探索人生的内在需求。因此,音乐欣赏应成为中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中学音乐欣赏活动,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形成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兴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手法探讨、认识并逐渐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节奏、旋律、曲式、音色等要素及情绪;一个人所喜欢的音乐,他自然会爱听、多听,长此以往就形成他的音乐偏好特色。学校是中学生能听到丰富艺术音乐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他们接触各式风格的艺术作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的刺激,以引起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的影响,他们的音乐能力、情感、性格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考虑他们发展的共同特点,使教学进度、深度适合他们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音乐专长。对此,教师一方面应重点搞好集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对那些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音乐水平,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使他们成为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后备军。

(4)音乐的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学生不仅向老师和书本学习,还可以向更多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学习。如今,以幻灯片、电视、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进行教学,被广泛地引入音乐教学领域,这种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就可创设音乐环境,可以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但老师对学生应加以指导,不能盲目地去听或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自觉抵制社会上格调底下的音乐作品的影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推荐期刊